第一篇:信息化战争与“战场透明化”
信息化战争与“战场透明化”
内容摘要:伴随着从工业社会向信息社会的跨越,战争形态也从机械化战争向信息化战争转变。由战场认知系统、信息系统、控制系统、打击系统、支援保障系统构成的一体化作战系统,体现出信息制胜越来越重要、武器系统的信息化、高精度打击、作战耗费比提高、战争结果一边倒等基本特征。战争的高度信息化尤其是战场认知系统能够使战争中的一方对另一方实现“战场透明化”,但作为一对基本矛盾,信息化战争必然出现针对“战场透明化”的防御与对抗技术,而且信息化战争系统中有其自身的缺陷,因此,彻底的、全面的“战场透明化”很难实现。
关键词:信息化战争;基本特征;构成系统;战场透明化;防御;对抗
一、信息化战争的概念
信息化战争是指在战争中“交战双方在信息化战场上,以信息化军队为主要作战力量、以信息化武器装备为主要作战工具、以信息战为主要作战形式1,进行全时空信息较量的一种战争和战争形态。信息化战争是信息时代的产物,是社会生产力发展到信息社会以后的必然产物。
战争形态经历了从机械化战争向信息化战争的转变过程,信息化战争是相对于机械化战争而言的,二者的本质区别在于信息的作用方面。以空军和炮兵为例,在机械化战争中,军队(武器)的火力和机动性能十分重要,信息起辅助作用,由于受到武器打击精度的影响,为了攻其一点而全面轰击,因此往往是“群起而攻之”;在信息化战争中,更强调单兵的素质和生存能力,利用战场认知系统、信息系统、控制系统、打击系统、支援保障系统实施对目标的精确打击,作战效能大大提高,信息起着首要作用。信息在战争中开始发挥主导作用,信息技术从而在战争中大师使用,武器装备系统实现信息化和智能化,同时,信息战和非接触、非线式战争成为信息战争的重要作战方式。
由于在经济、科技领域的长期领先优势,美军是目前世界上信息化程度最高的军队。在美军于2003年发动的伊拉克战争中,美军攻击行动的目标信息获取——传输——处理——反馈作战平台使得火力攻击的整个过程只需10S左右的时间,实现了
2“决定性快速作战”。
3二、信息化战争的基本特征
有人将信息化战争的基本特征概括为:高度信息化的武器装备系统;急剧升值的信息资源;超大多维的作战空间;迅疾短促的作战时间;非接触交战的作战行动样式。也有学者指出,信息技术被广泛运用、信息化武器装备成为战争的主体力量,作战空间全维一体、范围广阔、作战兵力密度小,信息流通结构网络化、作战诸单元行动一体化,夺取“制天权”、“制信息权”成为赢得战场主动权的关键,作战高精度、高强度、远距离、快节奏、非线式这五大特征是信息化战争的基本特征。5
一般认为,要打赢信息化战争,其必备要素有“五大系统”,即战场认知系统、战场信息系统、指挥控制系统、战场打击系统、支援保障系统,它们主导和支配着信息化战场的所有作战行动,是信息化战场战斗力的来源和夺取战场主动权的关键要素:第一,战场认知系统是“眼睛”——信息化的认识系统突破了传统侦察手段的时空局限,具有全方位、立体化、全天时、全天候的探测能力和自动处理能力,这对于夺取战场信息优势、赢得战争主动权至关重要。第二,战场信息系统被誉为信息化战场的“神经”——主要由通信系统、其他信息传输系统构成,它把“陆、海、空、天、电”五维
3 1参见,陈家光、霍宏伟:《信息化战争研究不容忽视的三个不等式》,《国防科技》2004年第7期。2参见,潘路、戴杰群、韦伟:《信息化战争与机械化战争最本质的区别》,《中国电子商务》2010年第2期。
引自,张蜀平、禚法宝、王祖文编:《直面信息化战争》,国防工业出版社2007年第一版,第172页。
4引自,程勤:《信息化战争的基本形态》,《信息与决策》2008年第6期。
5参见,刘伟:《信息化战争作战指挥研究》,国防大学出版社,2009年第一版,第11-24页。6
耿海军:《解读支撑信息化战场的“五大系统”》,《国防科技》2006年第7期。战场结合起来,成为作战高度一体化的重要保障,是高效发挥战斗力整体效能的倍增器。第三,战场指挥控制系统则是“大脑”——由计算机网络及其各种软件系统构成,通过对人类大脑的思维和分析能力的扩展使作战决策和指挥达成了高度自动化和精确化,从而在战场信息系统的基础上实现最优决策、调度、指挥、控制并展开攻击。第四,战场打击系统是信息化战场的“利剑”——信息化战场的战场打击能力最重要的体现是武器装备的信息化水平,信息化武器系统对提高军事装备的性能、使用、操纵、指挥起主导作用,具有信息探测、传输、处理、控制、制导、对抗等功能。在今天,武器系统所包含电子信息技术水平已经成为衡量其性能优劣和现代化水平的重要标志之一;随着武器装备信息化进程的不断推进,最终将实现武器系统智能化、作战系统一体化,紧密配合、协同行动,形成一个有机的作战整体。第五,战场支援保障系统是信息化战场的“坚盾”——它是信息化战争作战体系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主战武器系统、电子信息系统发挥其应有效能的重要保障,虽不直接参与“杀敌”,却对战场制胜起着非常关键的作用:不仅是因为信息化作战动摇保障难度大,必须依靠强大的支援保障系统才能完成,而且支援保障系统已经成为了战斗力构成的重要要素,直接影响到战争的进程和结局,未来还会发挥更为重要的重要。
还有学者将信息化战争的未来趋势概括为联合、控制、精确、快速。7联合包括力量联合、作战联合、保障联合、人机联合;控制包括战争空间的多维化、全维化、数字化以及对战争力量、兵器兵力的机动控制;精确主要是指精确打击,直接的“暴力性”破坏效果减弱;快速是指战争进程、指挥决策、作战节奏的快速,比如各种“斩首”行动所体现出的速战速决效果。
然而,在笔者看来,无论哪种分类、哪种概括,信息化战争所体现的特点主要还是集中在这几个方面:信息的探测、收集成为克敌制胜的前提,武器系统需要信息化、智能化以提高打击精度(精度胜于数量),综合电子战要求协同作战和系统一体化,个人素质的重要性(指挥作战、信息对抗等等)并没有因为信息的重要性增强而变弱,作战耗费比 7参见,张召忠:《打赢信息化战争》,世界知识出版社,2004年第一版,第253-324页。
大大提高,战争结果可能因为信息不对称而“一边倒”。
三、信息化战争能否实现“战
场透明化”
1.信息化战争能够实现“战场透明化”
本质上,如果我们说信息化战争能够实现战场的透明化,其实是说战场认知系统能够实现信息的透明化。
1:集成了侦察探测系统、指挥控制系统、通信系统以及武器装备系统的C4ISR系统
在新型的信息化战争的情形之下,种类繁
2:号称全球最先进侦察机的“曙光女神”
多的卫星,各式卫星、预警机、侦察机、雷达、传感器、潜艇、声纳,可见光、红外线、多光谱、热成像、电视摄像、电子探测等手段共同作用,构成了全方面、全里程的监视网,因此在某种程度上,机械化战争时代无法探测以及探测不到的“死角”在信息化时代将不复存在。
在笔者所概括的上述信息化战争的特点中提到,战争结果可能因为信息不对称等条件的限制而“一边倒”,主要原因就在信息化战争五大支持系统所构成的作战整体,能够充分体现网络优势的“倍增效应”与网络劣势的“骤减效应”8:对于占有网络与信息优势的一方,战场可以变得透明,而处于网络与信息劣势的一方可能因为设备受到干扰或打击而在战场中陷入“盲区”。信息网络的巨大作用,必然使“割筋断腕”式的“网络破坏战”成为信息化战场上的重头戏,双方将想方设法全面或局部瘫痪对方的网络体系——不言而喻,在网络战的战场上,占有优势的一方将提前取得网络信息制胜权。因此,在信息化战争中,双方可能因为某一方面的差距而出现“一边倒”的结局。即“信息化战场实现战场透明化”其实是针对具有信息优势一方而言的,这一论断对处于信息劣势的一方并不适用。
2.信息化战场并不能实现完全的、彻底的“战场透明化”
我们完全可以猜想到,既然交战双方中的一方可能具备实现“战场透明化”的能力,那么,该方或另一方也有可能具备使战场“模糊化”的能力。换言之,使对方欲通过“战场透明化”来实现精确打击、摧毁的目标无法轻易实现。
2.1 既然有战场的认知系统,那么也必然有相应的防御与对抗技术来欺骗认知系统。
一是隐身与伪装。采用了新技术的隐身飞机、隐身坦克、隐身舰艇、隐身机场、隐身士兵系统等反射给探测器的信号特征将大为缩小并和空中、地面、水中的杂波相吻合,使对方难以从背景中分辨出目标;伪装技术亦然,过去的伪装技术因为技术含量较低,现代伪装技术更加成熟、更加难以区别。现代隐身与伪装进一步模糊了交战双方的感知领域。二是采取干扰与其他反侦察措施。毫无疑问,各种干扰器、干扰机、干扰船、甚至干扰卫星等为透明化的战场蒙上一层阴影,它们的功用是让对方屏幕上显示毫无价值的信号,在真假难辨的情况下使打击的精度、效能大大下降。三是传统谋略。同时,信息化战场上,传统的谋略和信息技术联姻使欺骗手段更加巧妙,双方不再局限于对作战行动进行保密,而更注重借助强大的媒体散布大量的假信息,并利用战场的特 8转引自,张书杰、苏剑飞:《信息化战场矛盾面面观》,《现代军事》,1999年04期。
点有意组织一些欺骗性的部署和机动,以增强对敌的“说服力”。四是信息过剩。在战争环境下,铺天盖地的信息提高了对信息进行分类、筛选、甄别、融和、分发的要求,虚假信息容易被误当作真实信息,真实可靠、精确的信息可能就变成垃圾信息、模糊信息。现代信息技术虽然精确,但缺乏想象力,除了计算之外,始终不能像“人脑”一样通过想象力工作,可能无法考虑到心理、风俗习惯等不可量化的因素。在指挥作战决策过程中,意志和心理作为不可控因素,军队心理素质和认知能力、决断能力的提升使得战斗中的一方完全可能通过打赢“信息心理战”使对方判断失误并进一步在局部战争中抢占先机。
可见,信息化战场中,作战行动绝不是无法造假和欺骗。隐身、伪装、佯动、示假、造势等传统反侦察手段以及信息干扰、信息堵塞、信息欺骗等信息化手段,可以隐蔽真正目标,使对方无法得到确切信息,从而使得全面的、彻底的“战场透明”变得不那么简单。
2.2 信息化战争中五大系统自身的缺陷
在信息化战争中,信息化武器的确先进,能够实现五大系统的协同作战,将侦察、通信、指挥控制与打击联成一体,容易“无往而不胜”——但是,这并不表示信息化的战争系统没有缺陷。信息化武器和信息化作战同样有着自身的缺陷和局限。例如,庞大的一体化系统对每一部分都有较大的依赖性,在无缝的联结性中,往往有许多可攻击之处,攻其一点即可能对整体造成重大损失,严密的系统由此而变得脆弱;因为信息化的战场评估主要依靠战场中摧毁的实物以及各种信息化设备、战斗人员的侦察报告,这些报告又着重反映对物质设施造成的破坏性,在大量的“战争烟雾”中难以确认人员的伤亡情况及具体目标的达成情况,而一体化系统又要求近程打击之后立即返回(否则可能无法脱身。当然,精确的远程攻击当然没有当场的危险之虞),此时,战场效果的评估精度往往不太准确,难以做到精、准、全;军队中人的素质的重要性并没有减弱,而信息技术的发展,使“人机联合模拟”更具有现实性,在和平时期利用信息化技术进行的模拟、决策、打击、评估试验能在很大程度上提高战时的防御水平和能力。
因此,即使我们承认战争初期战场是部分“透明”的,但信息化战争系统本身的“缺陷”却再次给全面的“战场透明化”蒙上了阴影。
四、结语
信息化战争中对于由认知系统、信息系统、指挥控制系统、武器系统、保障系统构成的信息化系统要求很高,尤其是战场认知系统,能够在某种程度上实现“战场透明化”,但由于伴随着信息化战争系统而诞生的防御对抗技术和反侦察手段,以及信息化战争系统本身的缺陷,战场并不能实现完全的“透明化”。“透明化”与“防止透明化”的关系,犹如攻击与防御的关系,作为一对基本矛盾,二者将并行向前发展,虽然在具体的战争中总有先进与落后、优势与劣势之分。
参考文献:
1.陈家光、霍宏伟:《信息化战争研究不容忽视的三个不等式》,《国防科技》2004年第7期。2.潘路、戴杰群、韦伟:《信息化战争与机械化战争最本质的区别》,《中国电子商务》2010年第2期。3.张蜀平、禚法宝、王祖文编:《直面信息化战争》,国防工业出版社2007年第一版 4.程勤:《信息化战争的基本形态》,《信息与决策》2008年第6期。5.刘伟:《信息化战争作战指挥研究》,国防大学出版社,2009年第一版。6.耿海军:《解读支撑信息化战场的“五大系统”》,《国防科技》2006年第7期。7.张召忠:《打赢信息化战争》,世界知识出版社,2004年第一版。8.张书杰、苏剑飞:《信息化战场矛盾面面观》,《现代军事》,1999年04期。
第二篇:在政工信息化战场突击
在政工信息化战场突击
中原腹地,一场复杂电磁环境下的诸军兵种联合作战演习进入白热化阶段,在陆、海、空、二炮等各参演部队的中军帐中,一批佩戴军校校徽的人格外引人注目。近年来,他们的身影频频出现在一场场信息化背景下的重大军事演习现场。
他们就是解放军南京政治学院上海分院军事信息管理系的广大教员。在短短5年间,由一个培养图书档案通用人才的学历教育系,一跃成为我军政治工作信息化研发和人才培养基地,10多项成果开创了全军第一:创立首个军队政治工作信息化学科,完成首部军队政治工作信息化通用标准体系,研制首个军队政治工作信息也作战指挥教学模拟系统、编写首部军队政治工作信息化专著、编制首个军队政治工作信息化术语标准。
转型:开创政工信息化新领域
军事信息管理系的前身是图书档案系。学科建设在全国百余所大学同类专业领域里享有盛誉,情报语言学、信息组织与检索、档案管理与保护等专业是学院的特色品牌。从创立到现在,共获得国家级、军队级科技进步奖和省部级以上教学成果奖20多项;拥有戴维民、张琪玉、谈正信、王兰成、张正强教授等一大批国内外计算机信息管理领域、档案标准化领域、文献机构管理领域的知名专家。然而,就是这样一个一直与辉煌同行的团队,却在近年来接二连三地遭遇尴尬。
2003年7月,王兰成、黄海鹰、郑晨阳、范韫4名教员到成都军区某部调研。这个部队正在组织一场以信息对抗为主要内容的实兵演练,站惯了讲台的他们第一次遇上这样的演习活动,都异常兴奋,主动向部队提出观摩演习的请求。当部队领导了解到他们是从事图书档案专业教学的教员后,委婉地拒绝了。军校教员进不了部队的演习场!调研归来,该系全体教员干部大会上,这件尴尬事成为大家痛苦反思的焦点。
一波未平,一波又起。这一年的秋季,全军停止了图书档案专业本科生的招生,以此为教学任务主体的该系,顿时陷入了头顶光环却“没饭吃”的窘境。两个月后,全军第15次院校工作会议作出由学历教育向任职教育转型,通用学科向军事学科转型的重大战略决策。不久,该系被列入了裁撤的名单。
就在该系苦闷、徘徊、思考的同时,一场以信息化为核心的中国特色军事变革大潮袭来。该系党委在一次次学习讨论中形成共识:要紧紧抓住新军事变革的历史机遇,着眼建设信息化军队、打赢信息化战争的目标,积极做好军事斗争政治工作准备,依托原有学科和人才队伍的优势,在信息化战场续写新的辉煌。转型!该系全体教员干部开始了一场刻骨铭心、脱胎换骨的“士兵突击”。
在总结近20年图书馆学、情报学、档案学学科建设经验的基础上,他们撰写了5万多字的“军事信息管理学科构建”研究报告,提出将现代信息技术、军事信息管理学与军队政治工作学融合,推进图书馆学、档案学向军事信息管理、军队政工信息化等军事新学科转型,得到上级的充分肯定。
2005年,“军事信息管理”学科被正式列入军队院校第二轮重点建设学科专业领域,以政工信息化为主体的“军队政治工作信息管理”被总部批准为重点建设方向,标志着我军首个军队政治工作信息化学科正式确立。由“政工信息技术”、“政工信息管理”、“政工信息系统”等多个研究方向构成的学科框架体系,得到全军教学工作评价专家组的高度认可,称他们“开辟了政工信息化新领域,开创了一个新学科,填补了该领域空白”。
接着,该系成立了全军政治工作信息化研发中心、全军干部信息化研发培训中心、全军档案信息业务系统论证中心。同时,按照信息技术、信息管理和政治工作3个知识模块的集成要求,重新设置了信息资源管理、保密档案、计算机模拟与信息安全等新的教研室。综合优化配置了师资队伍,调整10多名教员向军事学科交叉,引进11名具有部队经历和信息专业技术的人才,并为所有教员逐个量身定制专业方向、教学课程、科研课题。分设若干教学小组,组织跨教研室甚至跨专业系开展政工信息化研究和教学。
研发:拓展政治工作作战功能
没有信息资源的标准化,未来一体化联合作战就无法实现互连互通互操作。这件事让该系领导深深感到,要发挥政治工作的作战功能,必须加快政工信息化的标准化建设,而基本术语的标准化则是政工信息化标准化的基础。
2007年上半年,该系紧密结合军事斗争准备,着眼政治工作信息化特点要求和发展趋势,围绕政工信息化基本术语的编制,进行了长达两年的联合攻关,收入了涵盖政治工作信息网络、思想政治教育信息化、军队信息化人才、信息化条件下政治工作作战指挥等方面的相关术语,共250多条。他们组织专家对入选词条的内涵、外延及其表述方式进行阐释,撰写释义条目及英文对应词。
今年1月,这项成果顺利通过全军专家组的评审,并被批准为国家军用标准,将于今年8月1日起施行。该标准规范了军队政工信息化基本用语,填补了国家军用标准体系中军队信息化术语的空白。
2007年5月,他们在部队调研时发现,一些部队苦于没有专门的模拟系统,以致政治工作作战网上模拟演练难以真正对抗起来。
部队的需求就是使命,战斗力生成一天也不能等。调研归来,由2名专家教授领衔,4名博士、硕士研究生参加的课题小组马不停蹄地投入研发。经过两个多月的研究攻关,他们成功研制出一套“政治工作作战指挥教学模拟系统”。
研究课题必须对接部队实际,贴近战场需求,对这一条“钢规铁矩”,该系博士生王玉媛深有同感。2006年,国防科大计算机专业硕士毕业的王玉媛,考取了王松林教授的信息组织与检索方向博士生。在确定博士论文选题时,王玉媛将选题定在了自己熟悉的计算机应用专业上,选题因与军队政工信息化建设贴的不紧,被王松林当即否决。王玉媛担心转换到新的研究领域,难以按时毕业。王松林看出她的畏难情绪,语重心长地对她说:“就论文本身来说,我也可以让你通过,但我今天让你通过了,未来信息化战场上你却通不过。”
在王松林的指导下,王玉媛将论文题目聚焦于《基于语义网构想的军队政工网站建设研究》。课题好改,但研究过程却充满艰辛。因为语义网的研究是国内外学术界研究的热点与难点,“军队政工语义网”更是军队研究领域的空白,这不仅对王玉媛是个极大的挑战,对王松林本人也是一个不小的困难。王松林指导王玉媛对课题进行深入研究,还针对她的这篇论文专门开设了课程。由于课题研究难度很大,眼看毕业在即,论文撰写进度却一直很缓慢。早已完成论文的同学对王玉媛说:“你如果选择当初的课题,不但能按时戴上博士帽,也不会这么费心劳神了。”王玉媛回答:“能为我军下一代政工网的建设闯出一条路子,晚点毕业也值得!”
破解:着眼政工信息化难题
2004年暑假,黄海鹰副教授等到驻云南某边防团调研。这个边防团所属分队分
散在近千公里的边防线上,最远的一个分队离团部有300多公里。为提高部队信息化执勤能力,团里在两年前就建起了局域网,连通各分队。他们调研时,却发现了一桩怪事。当时,正值这个部队开展主题教育。半年时间里,该团宣传股的一名干事带着宣讲提纲,翻山越岭,足迹遍布所有执勤点,行程累计达上千公里。
手段已逐步迈向信息化,思维依然习惯机械化,怎么能行。第二天,黄海鹰等与该团领导进行了一番深入交流,让团领导认识到,信息化条件下的政治工作,如果还是“粗放型”的运作模式,就会落后时代发展要求,陷于被动、掉队落伍,甚至丢掉阵地。黄海鹰等结合该团的实际情况,连夜起草了一份利用网络加强政治工作的方案。针对官兵信息知识和信息技术缺乏的问题,他们回院后还专门寄去一批教材。该团根据他们的建议,很快对网络进行了优化改造,网络阵地终于“活”起来,“火”起来了。
近年来,该系先后组织150多人次,深入全军部队和总部机关调研,及时解决部队政工信息化建设中的难点问题,推进部队政工信息化建设。
空军某部是上级表彰的管理工作先进单位。这个单位2002年就建成了局域网,并实现了网上办公。2008年3月,郑晨阳副教授到该部代职政治部副主任。一天。她发现机关各办公室电脑的网线都被拔了下来,连局域网也关闭了。经了解,原来是过几天上级要来总结他们连续20多年安全无事故的管理工作经验,为担心网络安全在这个节骨眼上“冒泡”,所以就将网络暂时停掉了。
“怎能以牺牲战斗力为代价拒绝信息化,怎能为了怕出事就不干事。”次日,郑晨阳特意讲了一堂信息安全专题课,讲授了开展网络安全防范的技术和措施。课后,郑晨阳又分片逐个单位对每台电脑和移动存储设备进行了检查,对发现的问题立即帮助整改。很快,网线重新插上了电脑,官兵们又可以尽情地在网上冲浪了。
随着部队“网民”呈几何倍数的增长,如何在纷繁的网络信息中掌握涉网官兵的思想动态和利益诉求,为进行正确思想引导提供分析依据和决策支持,王兰成教授将目光瞄准了政工网络舆情分析系统相关理论和关键技术的研究。撰写了《关于自主研发军队网络舆情分析决策系统的建议》研究报告,写进了国家军事学课题“军队政治工作信息化建设研究”专著,获得全军军事科学优秀成果一等奖。
除了为部队政工信息化建设提供理论支持外,该系还充分发挥学科资源和人才技术优势,研制了一系列开展政治工作的实用软件。
2004年,该系参与研发了“军队政治工作实证研究与数据分析平台”,这项全军军事科研十五计划课题,构建了国内第一个研究军队政治工作的数字化平台,制作了一个功能完备、使用便捷的应用软件,建立了一个综合反映军人个体和群体特征的指标体系,通过问卷生成、机上调查,数据存取与查询、统计分析等研究功能和手段,使军队政治工作的分析方法和研究在计算机和网络上得到实现,既能测试军人的基本素质,又能反映军队的现实思想动态。他们对部队2000余名官兵进行实验性调查和数据分析,取得了满意的结果。
提升:锻造政工信息化英才
海湾战争中,伊拉克军队拥有一批先进的美式“霍克”防空导弹。美军闻讯后十分惊慌,专门制定了对付该导弹的作战计划。但实战中这些“霍克”防空导弹始终没有露面。事后才得知,伊军中竟无人懂得这种先进武器的使用方法。
教学中这个常用的案例,让该系领导认识到,具有较高信息素质的人才,对打赢信息化战争至关重要。为此,他们创立了一套从博士、硕士到政治干部任职教育多层面教学的政工信息化教学体系。
――针对政工信息化人才信息素质差异大的问题,他们构建了“传授信息化知识、增强信息化能力、提高信息化品质”的“三位一体”人才素质模型。
――针对政工信息化人才岗位多元的问题,他们制定了“决策型、领导型、管理型、技术型”的多层次人才培养方案。
――针对教学内容多重复合、内容更新快的问题,他们建立了“精选基础、突出应用、注重创新、追踪前沿”的动态型教学内容体系。
――针对训练与应用脱节、理论与实际脱钩的问题,他们建立了“实战需要-课题研究-专题教学-反馈分析-服务部队”的一体化教学运行机制。
此外,该系编写了《军队政治工作信息化建设研究》、《军事信息素质基础教程》等一批政工信息化教材和讲义。开设了《军队政工信息化概论》、《军事信息安全》、《军事信息资源开发利用》等一批与政工信息化建设相同步、反映学科发展最前沿的课程和系列专题。
该系着眼政治干部的信息素质培养,在全军师旅团政委、团政治处主任、军以上机关干事等任职教育各班次课程中,普遍开设了《军队信息化建设》、《政工信息化发展战略》等政工信息化专题课。
一大批博士、硕士研究生,在校期间就广泛参与政工信息化重大课题研究,很好地将所学知识转化为能力素质,迅速成长为部队政工信息化建设岗位的骨干。
[手记]
置身于新军事变革浪潮和信息化时代,南京政治学院上海分院军事信息管理系化严峻挑战为发展良机,实现了华美转身,再创新的事业。
作为当代革命军人,要牢固树立使命重于泰山、使命高于生命的强烈忧患意识和责任意识。要把勇于担当使命、敢于献身使命、矢志不辱使命的顽强意志和坚强决心,内化为当代革命军人的价值理念和人生追求,转化为应对危机,谋划打赢,提高履行使命能力的实际行动。
责任编辑 罗尔文
第三篇:信息化战争复习题
信息化战争复习题5
一、选择题(单选)
1.信息时代典型的战争形态是()
A、机械化战争
B、信息化战争
C、冷兵器战争
D、热兵器战争 2.()是机械化战争向信息化战争当中的过渡形态。
A、混合型战争
B、多兵种战争
C、一体化战争
D、高技术战争 3.()日益成为国家安全的基石。
A、信息安全
B、外交安全
C、社会安全
D、人民安全 4.信息化战争对于信息的高度依赖需要()的全力保障。A、空间系统
B、侦查系统
C、监视系统
D、定位系统 5.在我国,最早提出“信息化战争”一词的科学家是()。A 袁隆平B 邓稼先 C 周光亚 D 钱学森 6.下列属于信息化军队的是()
A、南宋时的岳家军 B、侵华日军 C、抗美援朝时的志愿军 D、美军数字化师
7.信息战争的主导因素是()
A、物质
B、精神
C、信息
D、技术 8.当前世界正处于信息战争的()阶段? A、初始
B、成熟
C、辉煌
D、后期 9.电子战主要包括()三个部分
A 电子侦察、电子进攻、电子监视
B 电子侦察、电子破坏、电子监视 C 电子侦察、电子进攻、电子防御
D 电子侦察、电子破坏、电子进攻 10.1999年的科索沃战争中,主要作战样式是()
A、远距离作战
B、地面战
C、空袭与反空袭
D、夜战
二、选择题(多选)
1.信息化战争基本特征的是()
A、信息资源主导 B、战争对抗 一体 C、战场空间多维 D、作战样式剧变 E 太空、网络作用凸显 2.信息化军队的发展趋势是()
A 小型化 B 一体化C 智能化 D 年轻化 3.以下属于现代信息作战行动样式的是()
A 心理战 B 阵地战 C 网络战 D 游击战 E 地道战 4.下列属于信息化武器装备的是()
A 关羽的青龙偃月刀 B 戚家军的火药枪 C 侵华日军的步枪 D 美国的战斧式巡航导弹 E 中国的北斗系统 5.在信息化战争中,实施信息攻击的主体可能有()
A 军队 B 社会团体 C 恐怖组织 D 贩毒集团 E 极端宗教分子
6.我军的信息技术方面在现有的装备上仍处在()的发展阶段。
A 机械化 B 半机械化 C 部分信息化 D 信息化
7.信息化作战平台有多种信息传感设备以便探测敌方目标,为实话精确打击提供信息,有计算机系统以及联网能力。还有()能力。
A 侦察 B 干扰 C 欺骗 D 识别
8.信息技术渗透到武器系统中去使战场范围由陆、海、空扩展到()形成了信息化战场。
A 外层空间 B 电磁空间 C 网络空间 D 多维空间
9.信息化战争的主要标志是()
A 数字化军队 B 太空部队 C 信息化战场 D 新作战理论、武器
10未来太空作战的主要样式包括()
A 导弹拦截战 B 卫星攻击战 C 天对地攻击战 D 多太空武器作战平台之间的攻防战
三、判断题
1、现阶段和即将到来的战争形式为核威慑下的信息化战争。(√)
2、精确制导武器、电子战设备和指挥自动化系统在战争中得到应用,是信息化战争萌芽的标志。(√)
3、在信息化战争中,信息是核心资源,是决定战争胜负的关键因素。(√)
4、硬杀伤型信息武器,是指以计算机病毒武器和电子战武器为代表的攻击型信息武器。(×)
5、C4ISR系统,是战场指挥、控制、通信、计算机、杀伤、情报、监视和侦察系统的简称。(√)
6、在未来信息化战争,非线式、非接触、非对称作战将成为主要的作战方式。(√)
7、信息化战争中,战场空间除陆、海、空、天外,还包括信息、认知、心理等空间。(√)
8、信息化战争主要是军队的事,与地方政府无关,也与大学生无关。(×)
9、信息化战争中,参战的主体除了军队之外,还包括社会团体和个人。(√)
10、国防信息化建设应以国家信息化建设为依托,全民参与。(√)
四、简答题
1、什么是信息化战争?
信息化战争,是“依托网络化信息系统,使用信息化武器装备及相应作战方法,在陆、海、空、天和网络电磁等空间及认知领域进行的以体系对抗为主要形式的战争,是信息时代战争的基本形态”。信息化战争是我军对信息时代战争形态的一种表述
P154 2.什么是信息安全?它与传统的财产安全、政治安全有什么区别?
所谓信息安全,实质是要保护信息系统或信息网络中的信息资源免受各种类型的威胁干扰和破坏,即保证信息的安全性。信息安全作为一种新型安全,它不是传统的财产安全、政治安全或军事安全。而是一种资源安全和战略安全。信息成为比物质更重要的国家安全资源。P164 3.信息化战争的基本特征有哪些?
① 战场空间日益多维 ② 作战系统更加一体化 ③ 作战行动更加精确化 ④ 战争呈现出快速化 ⑤ 作战样式非接触化
4.信息化战争与机械化战争的区别有那些?
5.在信息化战争中,战争对抗一体主要是指那些方面
A、作战力量一体化
B、作战行动一体化
C、作战指挥一体化
D、综合保障一体化
五、论述题
1.信息化战争具有哪些发展趋势?你认为我国应该如何面对?(略)2.作为一名当代大学生,谈谈你对加强信息化条件下国防建设(打赢信息化战争)的想法。(略)
第四篇:论信息化战争
论信息化战争
地雷战、地道战、游击战、攻歼战……这是我们常在战争片中看到的战斗场景。在那个狼烟年代,我军英勇战斗的故事和经典镜头影响了一代又一代青年人。在我们的意识中,战场上,无外乎就是机关枪、大炮加飞机,为争夺阵地而冲杀。
近几年来,美国战争大片开始打击我们的视阈,不仅弘大的战斗排场吸引我们的眼球,其崭新的战争理念更是让我们大开视界,尤其是2003年伊拉克战争开始后,美军围绕“斩首行动”实行联合作战,其综合集成、一体化作战模式让我们耳目一新,无论是科幻的战争大片还是真正的伊拉克战争,显然这类作战模式跟我们意识中那些战争模式不一样。
这就是信息化战争
信息化战争萌生于1980~1983年美国提出的以微电子技术为焦点的新技术革命,直至1991年的海湾战争,信息化武器装备,比如卫星、GPS等,开始在战争中发挥重大作用,信息化战争初露端倪。这场战争可以被看作是机械化战争向信息化战争过渡的一个重要转折点。1999年科索沃战争,可以被看作是全球第一场真正意义上的信息化战争。其后是阿富汗战争,实现了网络化、互联互通,前方不再有大的军队,而是一个个小战斗分队,指挥官在后方通过网络监视大荧幕进行指示。2003年的伊拉克战争是一场信息化水平非常高的战争,实现了战争直播,死亡受伤人数很少,进展速率很快。这三场战争都是信息化战争的开始阶段。
从机械化到信息化,信息时代和科学技术是改变战争形态的两大推手。我国从上个世纪90年代就提出要打赢高科技战争,并提出从数量规模型向质量效能型转变,从人的劳力密布型向科技密布型转变,就是说,我军已经开始进行信息化建设。
信息化战争就是要综合集成,技术融合,一体化作战,形成强大的战斗力。信息化战争不是孤立于冷兵器、热兵器之外的,它主要是讲求综合集成和技术融合。新军事变革的焦点,就是信息化和智能化。新军事变革的本质是综合集成和技术融合,实现新军事变革的方法和措施,就是进行精确节制。什么是精确节制,精确节制就是像水龙头那样,一开哗哗的流水不断,一关就滴水不漏了。什么是综合集成呢?坦克、飞机、航空母舰、卫星、导弹这些都是相互分离的武器装备,它们之间没有什么必然的接洽,现在的新军事变革,就是要把互不关联的武器装备联成系统,只有形成系统才气综合集成,综合集成的目的就是集成为强大的战斗力。
随着科学技术、武器装备的发展,军事变革处于不断的发展和变化中。时下我们指的这场新的军事变革,主要是以信息化为焦点,以信息化战争为主要方针的一场新的军事变化,这场新军事变革究竟效果如何?可以通过实战验证。美国发动了四场战争:海湾战争、科索沃战争,阿富汗战争和伊拉克战争,这都是新军事变革创新结果的验证,也是推动军事变革的一大动因。
纵观中国,我们经历了数千年的沉浮今天,我们面临信息化战争的机遇,这次机遇我们必须要抓住,我们从1840年到1949年经历了百年的沉溺堕落史,从1949年建国然后到2050年我们又将经历百年,未来的五十年,我们要实现强国梦,我们要有世界眼光和战略思维。时下的世界眼光就是新军事变革,战略思维就是信息化和信息化运用。把信息化应用到国家的建设,进行电子政务,进行广播电视的网络化,通讯的网络化,对军队来讲就是打赢信息化战争,把信息用在战争准备上。
我们有理由相信,信息化军事变革中的国防信息化是依托国家信息产业的强大支撑作为其发展动力的,并植根于整个国家经济和科技根基之中。我国信息产业经过多年发展,已堆集了雄厚的自立创新和出产能力,这为我国国防信息化建设奠定了坚实基础。随着我国信息产业的蓬勃发展,随着军事一体化的加速实施,中国的国防实力将更上一层楼.
第五篇:信息化战争教案
《军事理论课程》
教 案
一、授课题目
信息化战争
二、教学目的与要求
通过教学使学生了解信息化战争的概念、形成以及基本作战样式。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
1、重点:(1)信息战争的基本特征
(2)信息化战争基本作战样式
2、难点:信息化战争的总体形态。
四、学时分配 1学时
五、授课方法 教师讲授与学生讨论相结合
六、教学主要内容
第一节 信息化战争概述
一、信息化战争的基本含义
信息化战争是一种全新的战争形态,军事学术界普遍认为,信息化战争是以信息为基础,以信息作战为主要的作战行动和作战样式,在全维空间内进行的一种新型战争形态。
《军语》定义: 信息化战争是一种新的战争形态,它是以机械化战争的装备平台为载体,以大量使用信息化武器、信息技术为支撑,以信息为主导,以能量为后盾,以网络为神经触角的战争形态。
内涵:一是信息化战争是信息时代的产物,是信息时代经济、科技、生产力水平和生产方式在战争领域的客观反映;
二是战争工具决定战争形态,有什么样的战争工具,就有什么样的战争形态。信息时代战争工具的信息化、智能化和综合化,信息武器装备体系的形成,必然导致信息战争的出现;
三是信息化战争首选的、直接打击的目标是信息获取、信息控制和信息使用的系统及其基础,剥夺敌方信息控制权、使用权和对己方信息系统的威胁,建立己方的信息优势,进而实现己方的意志; 四是信息战争将主要在三条战线进行,即军事战线、政治战线和经济战线上,以有形(暴力)和无形(非暴力)两种方式进行;
五是信息化战争的核心资源是信息和知识、以及在信息控制下的物质和能量的综合对抗。
二、信息化战争的发展阶段
从信息因素的作用角度,可以把人类全部战争划分为“信息自发时期”和“信息自觉时期”两个阶段。从原始战争到冷兵器战争、火药化战争、机械化战争,直到1946年第一台计算机问世前,都可以归入信息自发期。在此之后,人类战争进入了信息自觉期。
信息自觉期分为三个阶段:萌生期、信息化战争和机械化战争并生期和信息化战争独立发展。
萌生期:始于1946年,终于20世纪60年代数字化装备正式装备部队之前。信息化战争和机械化战争并生期:从数字化装备列装到海湾战争结束。信息化作战主导期:海湾战争之后,经过近10年的发展,1999年的科索沃战争成为信息化战争开始走向成熟的标志。
三、信息化战争的基本特征
信息化战争作为人类进入信息化时代的主导战争形态,与机械化战争相比,具有以下基本特征。
一是多维化。主要表现在外层空间、电磁空间、网络空间、心理空间; 1.“陆”。陆地是人类战争有史以来的主战场。2.“海”。在未来信息化战争中,海战场的地位与作用还将上升,成为主战场之一。3.“空”。空战场也一直是人类现代战争的主战场之一。在未来信息化战争中,空战场将与陆战场、海战场一样,也是敌对双方激烈较量的“舞台”。4.“天”。太空战场将成为信息化战争中的第四维有形战场。可以想见,太空必将成为未来信息化战争的又一个制高点。5.“电”。无形的电子信息对抗充斥于有形战场空间中。因此,计算机领域的对抗也已成为目前信息化战争中电子信息战场的重要组成部分。
6.“网”。网络对抗是网络进攻和网络防御的总称,网络已成为现代作战的重要目标,而网络对抗也就成为现代战争的一种全新的、不可或缺的信息攻防手段。社会政治、经济、文化、军事对网络的依赖性越大,网络攻击的效果就越显著,网络防御的重要性也就越突出。
二是一体化。主要表现在:作战力量一体化、作战行动一体化、作战指挥一体化、综合保障一体化;
武器系统的信息化和智能化,带来了作战力量的一体化。这也是信息化战争区别于机械化战争的重要标志。作战力量一体化就是指分布在信息化战场所有空间相互独立的作战单元,通过数字化通信网络联结为一体,形成具有新的或更高层次的整体性质或状态的作战系统。这种新的作战系统能围绕一个统一的意图,自觉地协调行动,形成整体合力。
三是精确化。主要表现在:精确侦察、定位和控制、精确保障、精确打击; 1.精确动员。精确动员是其它“精确”的基础。在以往战争中,为了确保实现战争目的,往往强调最大限度地动员、调集战争力量。信息化战争强调的是局部动员、精确动员,“以质代量”,“量锅下米”,争取做到不浪费一兵一卒。
2.精确选择。要想作战效果精确化,首先打击目标的选择要精确。拥有信息化武器装备优势的军队,为了更有效地利用战争手段,不使战争无限升级、规模扩大,必然要在战前精心测定并科学选择攻击目标,以便实施精确打击。
3.精确使用。信息化战争中,过去以量取胜的用兵观将被精确用兵观所取代。依据这一原则,美军提出了“力量投送”、“兵力投送”概念,即在战场上,根据作战任务种类与大小,充分估计到可能的伤亡,精心选用与组合作战部队。能用一个连解决问题的不用两个连,能用一架飞机解决问题的不用两架飞机。
4.精确打击。可从两个方面理解,一方面火力打击的位臵要精确。自从火药用于战争之后,火力摧毁一直是战争双方进行物质摧毁的主要手段。但过去用于火力摧毁的弹药没有信息处理功能,火力摧毁的效率不高。比如,在越南战争中,美军为炸毁一座桥梁,要出动600余架次的飞机,投掷上千枚炸弹。而在信息化战争中,各种具有信息处理功能的弹药制导技术的应用,极大地提高了火力打击的精度,基本上实现了点对点的打击。另一方面火力打击的力度要精确。打击行动由自动化指挥控制系统严格控制。没有附带损伤的远程精确打击,将成为信息化战争中的基本火力突击样式,而地毯式轰炸、大面积射击将退出历史舞台。5.精确评估。精确评估是指对作战效能的准确评估。作战效能评估,是指按照统一的标准和规则,对武器或武器系统在作战中发挥作用的有效程度和部队的作战能力进行的量化和评价。通过对采集的作战效果信息进行科学精确的量化、分析和评价,掌握作战的效果,尔后反馈给作战指挥中枢,对作战方案和作战决心进行修正、完善,对作战行动进行更有效的协调控制,继而进一步提高作战效果。精确评估是检验作战方案科学性、部队作战能力和作战效果的重要途径。主要包括作战方案评估、指挥控制效能评估、机动效能评估、打击效能评估、保障效能评估、防护效能评估等等。
四是快速化。主要表现在:作战指挥快、部队机动快、打击速度快; 以往战争有一个共同特点,即规模较大,持续时间较长。然而,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战场信息传输与处理的时间极大地缩短了,作战行动节奏大为加快,战争持续的时间呈短暂化趋势。战争的胜负往往在几个月、几周甚至几天、几小时、几分钟即成定局。如1978年第四次中东战争打了18天,1982年英阿马岛战争打了74天,1991年海湾战争打了42天,其地面交战不过100小时,1999年科索沃战争打了78天,2003年伊拉克战争大规模作战行动只持续了20天。美国人侵格林纳达作战行动只有4天,美国袭击利比亚只有18分钟,以色列空袭叙利亚贝卡谷地只有12分钟。
为什么?其主要原因: 1.战争目的有限。战争的军事目的必须服务于政治目的。信息化战争中,指挥员不再谋求攻城略地式的军事征服,而是打击、削弱和瘫痪对手,动摇其政治、经济基础。信息化战争有限的战争目的,决定了它的持续时间不可能太长。为了有效地控制战争的规模,达成有限的战争目的,尽量不使战争升级,拥有信息化武器的国家往往在战略上力求速战速决。
2.战争的高消耗。信息化战争是经济高消耗的战争。这是因为信息化战争中使用的各类武器装备,不仅杀伤破坏力大,而且打击精度、战场摧毁力相当高,这无疑会使交战双方的战场物资消耗与武器装备的损耗大幅增加。而且,技术含量极高的信息化武器装备,其研制、开发过程复杂,难度大,造价与平时的维护费用高。信息化战争在经济上的高消耗客观上限制了战争的持续时间。
3.战争的高效率。信息化武器装备在构成上由于增加了战场信息处理技术,其战场目标发现效率高,目标打击精度高,力量投送速度快,指挥决策近实时,因而带来了信息化战争的高效率。战争无需经过较长时间的作战行动和战争力量对比转化,就可以迅速达成战争目的。
五是多样化。主要表现在:远距离攻击、隐身攻击、无人攻击、信息攻击。作战样式是战争形态的具体表现,有什么样的战争形态就必然会出现什么样的战争样式。信息化战争除拥有机械化战争原有的一些作战样式外,还增添了新的作战样式,使其作战样式呈现多样化。
信息化战争除了具体影响到军队、战争活动方式等方面,更深刻的影响是人类的战争思维的冲击,主要表现在战争思维观念和战争思维方式方面。
四、信息化战争的总体形态是什么?
五、信息化战争的基本作战样式有哪些? 一是情报战
情报战是指一个国家或集团为满足战争的需要,采取各种手段,有意识、有目的、有组织地搜集和窃取敌人情报,为其制定战争政策、方略、计划和行动方案提供依据,为作战行动直接提高遂行任务的手段,同时防止对方的类似行动而展开的一种作战样式。
二是电子战 电子战实质上是指挥控制作战,已成为信息化战争中一种非常重要的基本作战样式。所谓电子战,是指利用电磁能和定向能以控制电磁频谱,为削弱和破坏敌方电子设备正常发挥效能而采取的措施和行动。
三是网络空间战
网络空间战是以计算机和计算机网络为主要目标,以先进信息技术为基本手段,在整个网络空间上进行的各类信息攻防作战的总称。
四是精确战
精确战作为信息战争的基本作战样式之一,具有直接攻击战争重心和实施全纵深、全方位、全时空、机动、精确打击的突出特点。精确战与其他作战样式融为一体,在有形的地理空间(海洋、陆地、空中和太空)和无形的信息空间(电磁频谱空间和计算机网络空间),精确地完成信息战争所赋予的作战任务。五是心理战
心理战是一种针对人的意识和情感等心理的作战。心理战是一种特殊的作战样式,其特殊之处就在于具有时代发展密切相关的特殊的作战目的、特殊的作战武器、特殊的作战方法。
六、思考题
1.什么是信息化战争? 2.信息化战争有哪些基本特征? 3.信息化战争的基本作战样式有哪些?
七、主要参考资料
八、课后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