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泊船瓜洲》教学实录
《泊船瓜洲》教学实录
河北省张家口市宣化区朝阳街小学 孟晓旭
师:同学们,你们有没有较长时间的离开过家,离开过父母?比如离开过三、五天,或十天八天,甚至更长时间?(众)生:有。
师:什么时候?想家了吗? 生1:去年暑假我去了北戴河的姨妈家住了半个月,刚开始一点不想家,后来特别想家,想爸爸妈妈,姨妈只好把我送了回来。师:想家时是什么滋味?能说说吗?
生:我想家时什么都没心思去做,挺烦的。师:谁再来说说你想家时是什么滋味?
生2:去年我去小五台山参加夏令营,一共去了七天,尤其是后几天,一到晚上,就特想家。当时心里空荡荡的,像丢了魂似的,特难受。
生3:我想家时就默默地掉眼泪。
生4:我想家时,老想着家里的事,用一个词形容就是“坐立不安“。师:是啊!老师又何尝不是呢?我也有想家的时候。十八年前,老师异地求学。三年之后又来到了千里之遥的宣化参加工作。在异地他乡,每当夜深人静的时候,便是我想家的时候,想念家中年迈的双亲,想念房前的菜园,想念屋后的树林„„总之,家中的点点滴滴都成了我心中的牵挂。我也因此而辗转反侧,夜不能寐。当心中那种想家念家的痛楚无以言表时我就对着窗前的夜空默诵一首我喜欢的短诗《想家的心情》。有兴趣听吗?(众)生:有。
师:下面,老师就为大家朗诵这首诗(课件展示这首诗,教师配乐《春江花月夜》进行朗诵)
想家的心情
异乡的天空/我是断线的风筝/异乡的水面/我是无根的浮萍/异乡的夜晚/月亮很瘦/如何也装不下/想家的心情/异乡的人群中/家是一团火/异乡的路上/家是一盏灯/异乡的夜晚/家是一个梦/如何也圆不了/想家的心情/想家的心情/是母亲倚栏凝望的眼睛/想家的心情/是游子凝眸的憧憬/想家的心情/谁都感受得到/谁也说不清。
师:其实,思乡、思亲是我们人类亘古不变的情怀。自古以来,许多作家都写过这样的作品。今天,我们就来欣赏王安石的《泊船瓜洲》(板书题目)师:请看“泊“字,它有几个音? 生:两个,一个念po,一个念bo 师:本课读什么?怎么讲? 生:本课应读“bo”,停船的意思。师:非常准确,你预习得很充分。师:“瓜洲”你是怎么理解的?
生:瓜洲是地名,它是长江北岸的一个城市。师:画简图
那么,题目该怎么讲呢?
生:题目的意思是把船停在瓜洲这个地方。师:通过预习,你知道是谁把船停在瓜洲吗? 生:王安石。
师:谁能完整地说出题目的意思呢? 生:王安石把船停在瓜洲。师:非常好。
关于王安石,你们有什么了解呢?
生:王安石,字介甫,号半山老人,临川人。是北宋著名的散文家和诗人。后人把王安石、苏轼等推为“唐宋八大家”名垂千古。生:他曾经在朝廷任宰相,而且还实行过变法呢!师:(补充)对,他曾在朝中任宰相,而且是个难得的好官,不墨守成规,不断改革创新,推行新法,却遭到守旧派的反对和迫害,被贬官。后来,皇帝又突下御旨,让他回京复任。这不,王安石接到旨令,赶紧从南京赶到京口,然后乘船北上,这首诗就是他在瓜洲停船时写下的。下面我们打开书,来欣赏一下。
师:大家自由读一读这首诗,要求:读准每一个字,读顺每一句诗。(生:大声自由读诗)
师:刚才,我发现同学们读得特别投入,可谓声情并茂。谁来展示一下,读给大家听听。生1:读诗。
师:你很不简单,本课有4个多音字,你读得都非常准确。(生鼓掌)生2:读诗。
师:也很不错,不但准确、流利,而且也较有感情。师:下面我们听听录音。(播放课件:配乐、配图、朗诵诗文)师:读得好不好?(众)生:好!
师:读诗,不仅要读通读顺,更要读出诗的情感和蕴味,你们想不想读得更好?(生想)那我们首先去了解一下诗的意思和作者的情感。
师:„„接下来,借助注释或工具书或运用其它方法,研究一下这首诗,看看你能读懂什么?还有什么疑问?
(学生小组自学,讨论交流,教师巡视指导)师:通过讨论、交流,说读懂了什么?
生:我读懂了三、四句的意思:春风又一次吹绿了大江南岸,明月什么时候才能照着我回到故乡呢?
师:你真不简单,轻而易举地学会了两句诗。
谁再来说说,你还读懂了什么?
生:我是这样理解一、二句的:京口和瓜洲之间只隔着一道水,钟山和瓜洲之间只隔着几座山。(师画简图)
师:其他同学同意这样的理解吗,钟山指哪?他大约在什么位置呢? 生:钟山指南京,也在长江南岸,是王安石的第二个故乡。
(师在刚才的简图上标画南京的位置)师:第二句是说南京和瓜洲之间只隔几座山吗? 生:不是,是说钟山和京口之间隔着几座山。师:非常好!你们还读懂了什么?
生:我体会到了王安石特别想家,想早日回到家乡。师:真棒,你读懂了作者的心。
那你能试着把自己的体会读出来吗?(生读诗)
师:读得不错,大家也试着读读。
(众生齐读诗)
下面,我们进一步体会一下作者的情感。
师:(出示课件――书中插图)我们仔细观察这幅图画。
(手指图中诗人)这就是王安石,此时他站在瓜洲,看到了什么呢?
生:他看到了一道滚滚东流的长江水。
生:看到了与瓜洲隔江相对的京口,还有京口与钟山之间的重重山峦。师:诗句是怎样描写诗人所见的呢?
众生:京口瓜洲一水间,钟山只隔数重山。
师:谁再来读读这两句,读出自己的理解和体会。
(指两名学生分别读诗)
师:点评一下,你觉得谁读得好呢? 生:我认为第二位同学读得好。师:你从他的朗读中感觉到什么了?
生:我感觉到瓜洲与家乡的距离好像特别近。师:从哪些词感觉到的呢? 生:(一水、只隔、数重)
师:我们再看图,瓜洲与钟山之间隔着宽宽的长江,还有重重高山,实际上它们之间距离近吗? 生:不近。
师:可作者却感到近在咫尺,这是为什么呢? 生:因为作者特别思念家乡。
师:非常好!能把这种感情读出来吗?
(学生纷纷举手,比读,赛读,情感表达较充分)师:我们一齐来,读出两地的近在咫尺,读出作者心中的无比思念(生站起来齐读)
师:再来看图,假如你就是诗人,站在岸边,望着对岸,望着家乡的方向,你会想什么呢? 生1:我会想到自己的亲人。
生2:我想到了和朋友们一起欢聚时快乐的时刻。
生3:我眼前又浮现出了临别时家人为我送别的依依不舍的情景。师:是啊!这一切是多么令人难忘,多么令人留恋啊!
诗人还会想到什么呢?
生:作者还会想到自己的家乡,他多想再我看一眼自己的家乡啊!
师:他的家乡在哪? 生:在南京。
师:是,在江南的南京。现在正值春天,阳光明媚,春风送暖,那么此时家乡会是一番什么景象呢?让我们尽情想象一下。(如能引用学过的描写江南的诗句就更好了)生1: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
生2:细雨濛濛,小河清清,鱼儿嘻戏,柳杨轻舞。师:多美的景象啊!
生3:春风拂面,碧草如茵,鸟语花香„„ 师:正如诗中所写:千里莺啼 众生:(齐背)千里莺啼绿映红,水村山郭酒旗风。
师:你们与诗人真是心有灵犀啊!诗人也想到了这美好的景象,他是想早日回到家乡啊!所以不禁吟出了这样的诗句。生:自由吟诵: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 师:此时皓月当空,作者眺望家乡,可谓心潮起伏。
师:此刻,家乡绿荫千里鸟语花香的美景不禁浮现眼前,诗人不禁吟诵道:(生吟诵后两句)
师:此时,亲人的声叮咛,句句嘱托又萦绕耳畔,诗人又不禁吟诵道:(生吟诵后两句)
师:此刻,诗人思乡之切,归心似箭,怎能不借月抒怀呢? 生:(吟诵)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 师:让我们再来欣赏一下诗中的“绿”字吧。
先说说它是什么意思? 生:吹绿。师:(强调)这里的“绿”不指绿色,而是吹绿的意思。
大家想想,这里的绿字还可以改成什么字呢?为什么? 生1:可改成“到”或“来”。生2:可改成“过”字。生3:可改成“吹”。生4:“绿”还可换成“满”字,因为“满”字能让人感觉到江南到处都是温暖的春风,更能体现春天的生机。
生5:还可用“拂”字。因为“拂”字可以让人感觉到春风轻轻的、柔
柔的,暖暖的,更能体现春天特点。
(学生热情高涨,踊跃发言,掀起了学习的高潮)
师:比较起来,这些字哪一个更好呢?(学生各持己见,看法不一)师:你们的说法各有道理,王安石当年也一一想到了这些字,也曾为此感到迷茫。他煞费苦心,共修改过16次,最终选用了“绿”字,可见作者写作时有一个特别值得学习的特点――善于推敲。我们一定要学习他的“推敲”精神。也正是当年的反复推敲,这两句诗才成了千古佳句,流传至今。师:那么“绿”字到底好在哪呢? 生1:“绿”字写出了家乡的美,一片绿色,生机勃勃。师:好,让我们美美地读,读出作者家乡的美。
(生读,比读,赛读)师:关于“绿”,还有不同的看法吗? 生:“它”表达了作者对家乡的热爱和思恋。师:非常棒!你对绿的的体会更深了一步,让我们深情地读,读出对家乡的爱和思恋,(生比读)
师:还有不同的见解吗?联系一下课前收集的资料,联系当时背景,看看你能不能进一步走进作者的心灵。(学生思考)
师:讲大家已知道,这上一次作者出山,是第几次出任宰相? 生:第二次,师:那作者心情会怎么样? 众生:高兴。
师:对呀!因为他又可以推行新法,实现自己的抱负了,所以这“绿”字中还藏着一丝“春风得意”。
师:好,下面,让我们一起读这一句,读出诗人官复原职的兴奋。(生齐读诗句)
师:好一个“绿”字,多么有有份量啊!可谓传神之笔!
师:我们再来想,作者的革新曾遭到守旧派的层层阻挠,此次出山,他们又怎能善罢甘休,改革的道路自然艰难曲折,诗人的处境 正如诗句所写,“墙角数枝梅,凌寒独自开”,想到这些,诗人心情是怎样的呢?
生:他还有一份担心和惆怅。
师:对,他还有一份前途未卜的惆怅。可见诗人的心情是非常复杂的。下面让我通过读再一次走进作者的内心吧。师:(引读)让我们带着一份对改革成功,衣锦还乡的企盼,读最后一句诗(生读)
师:让我们带着一份改革艰难,前途未卜的惆怅再来读(生读最后一句)
师:让我们带着自己的理解和体会读读整首诗。(生读诗)师:(拓展)这节课,我们同王安石一起走进了一个美好的话题――思乡,思亲这是人类最真挚、最美好的情感。自古以来,许多作家都写过这类作品,你还知道哪些?看看他们都是如何表达思乡之情的呢。生1:(背诵)《静夜思》
生2:背诵《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生3:背诵《夜书所见》 生4:背诵《长相思》 生5:诵读王维的《杂诗》,李觏的《乡思》
师:教师出示课件,展示这些诗,这些作品是怎样表达作者思乡之情的呢?想谈哪首就读哪首。生1:《静夜思》是通过写景即写月光下恬淡、安详的美景来表达思乡之情的。师:《乡思》也是通过写景来抒情的,是通过写路上眺望家乡所见到的景色来抒发魂牵梦绕,牵肠挂肚的强烈思乡之情。生2:《夜书所见》是通过写夜里作者所见,所想来抒情的。生3:《长相思》是写行军途中所见、所闻、所感,来抒发思乡之情的。师:看《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这首诗。“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这两句写什么情景? 生:家乡的兄弟们登高的情景。师:这情景作者当时看到吗? 生:没有,是想到的。
师:对,这首诗是通过想象家乡登高情景表达对家乡、对亲人的思念 的。
师:再看《杂诗》,透过注释,大家看看,诗句说的是诗人惦念家乡的什么? 生:梅花。
师:诗人只惦念家乡的梅花吗?
生:不是,家乡的一草一木,亲朋好友,父母妻儿他都惦念。
师:这首诗正是通过写家乡窗前的寒梅来表达对家乡的思念的,老师也收集了许多这方面的诗,出示台湾作家余光中的《乡愁》。思乡之作还有许许多多,课下大家继续收集,多多诵读品味,不要忘记“腹有诗书气自华”。(下课)
带领学生走进诗的情境
――我教《泊船瓜洲》
新课标指出:阅读是搜集处理信息、认识世界、发展思维、获得审美体验的重要途径。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的对话过程,那么如何让学生走进文本,走进文本中人物的内心世界,让书里书外的生命息息相通呢?一句话,那就是入境。教学中,我们要精心地进行情境的创设和“入境”的铺垫、引导及点拔,对学生心灵智慧进行启迪,进而层层推进,引导学生情感与思维向纵深发展,在润物细无声中,使学生得到熏陶、感染和教育。
那么,我在教《泊船瓜洲》中如何引导学生“入境”,进而体会作者情感与作者进行心灵对话的呢?
1、渲染气氛 铺垫情感
为了营造一种切合文本的诗意氛围,使学生尽快进入角色,我运用多种手段引导学生。上课伊始,首先以谈心的方式让学生交流“离家后,想家的滋味”,我这样问学生:“同学们,你们有没有较长时间的离开过家,离开过父母?比如离开过三、五天,或十天八天,甚至更长时间?”多数同学回答:“有”我又问:想家了吗?想家时是什么滋味呢? 这一话题,激活了学生的情感体验。同学们畅所欲言,有的说想家时心里空荡荡的,有的说想家时如同丢了魂似的,特别难受,有的坐立不安,有的默默的掉眼泪,有的„„接下来教师结合自己特殊经历,倾诉了离家十八年后的深切思乡之情------是啊!老师又何
尝不是呢?我也有想家的时候。十八年前,老师异地求学。三年之后又来到了千里之遥的宣化参加工作。在异地他乡,每当夜深人静的时候,便是我想家的时候,想念家中年迈的双亲,想念房前的菜园,想念屋后的树林„„总之,家中的点点滴滴都成了我心中的牵挂。我也因此而辗转反侧,夜不能寐。当心中那种想家念家的痛楚无以言表时我就对着窗前的夜空默诵一首我喜欢的短诗《想家的心情》。有兴趣听吗? 之后又配乐、配画,朗诵了自己想家时经常吟诵的诗歌《想家的心情》,(附诗:异乡的天空/我是断线的风筝/异乡的水面/我是无根的浮萍/异乡的夜晚/月亮很瘦/如何也装不下/想家的心情/异乡的人群中/家是一团火/异乡的路上/家是一盏灯/异乡的夜晚/家是一个梦/如何也圆不了/想家的心情/想家的心情/是母亲倚栏凝望的眼睛/想家的心情/是游子凝眸的憧憬/想家的心情/谁都感受得到/谁也说不清。)
师生的交流,尤其是我发自心底的倾诉,那绘声绘色的朗读,再加上音乐与画面,调动了学生多种感官,渲染出了一种独有的思乡的氛围。学生的情感被充分调动起来,许多学生流下了眼泪,他们的心被一种浓浓的思乡之情感染了,他们走进了一种思乡的境地。这一环节为下文的学习做了很好铺垫。
2、展开想象,入情入境
课标指出“阅读诗歌,要大体把握诗意,想象诗歌描述的意境,体会诗人情感。”这是学习诗歌的重点,也是难点。
为了引导学生更进一步走进诗的意境,领会作者的思想感情,在学生小组学古诗,了解大意,试读自己理解体会之后,我出示课件---书中插图,让学生们仔细观察后想象:假如自己就是王安石,站在岸边,望着家乡的方向,你会想什么呢?学生纷纷发言,有的说:我会想到自己的亲人。有的说:我想到了和朋友们一起欢聚时快乐的时刻。有的说:我眼前又浮现出了临别时家人为我送别的依依不舍的情景。有的说:我又想到自己的家乡,我多想再看一眼自己的家乡啊!
在谈到家乡时,教师进一步引导想象:作者的家乡在哪?(南京,作者第二故乡)现在正值春天,阳光明媚,春风送暖,此时家乡会是一番什么景象呢?并启发学生如果能引用描写江南的诗句来描绘就更好了。学生尽情想象描绘,如生1: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
生2:细雨濛濛,小河清清,鱼儿嘻戏,柳杨轻舞。
生3:春风拂面,碧草如茵,鸟语花香„„正如诗中所写------千里莺啼绿映红,水村山郭酒旗风等等。
江南美景尽在学生脑海中浮现,在学生语言表述中流淌。这时老师告诉学生这美好的景象正是“绿”字的展现。从而学生更加理解了春风又绿江南岸的美景,体会到作者对家乡的热爱与留恋,更加体会到了“明月何时照我还”的急切。以上的设计,帮助学生走进了诗的意境,很好地理解了王安石的内心情感。而且它还有着更为积极的意义,使学生放飞了想象,发展了思维,发展了语言,体现了语文教学的本质。尊重了学生生命的发展。
3、结合背景,深入体会
作者生活的年代距今比较久远,作者特殊的地位和经历,赋予了他复杂的情感。为了进一步读懂王安石的心,与其进行更深入的心灵对话,我又引导学生联系背景资料加以理解,联系到王安石二次出山,又可以实行变法,报效祖国,使学生体会到了他内心的一丝“春风得意”;联系到守旧派的顽固,势必不会罢休的现实,体会到了他心中前途未卜的惆怅。以及“凌寒独自开”的那种顽强与不屈。到此,学生走进了王安石心灵的深处,深入领会了作者的情感,受到的思想的感染与教育。之后,又设计了“引读”,使学生对诗文的理解,对作者的心境的体会得到了升华。孩子们真正走进了作者的心灵。
4、多读多诵,升华情感
读是语文教学的重中之重。它既是语文教学的一个重要目标,又是实现教学目标的一个重要途径。语文课堂绝不能少了琅琅书声,尤其是学诗的课堂,更要以读促讲,读中感悟。读中升华。
本课教学中以读为主线,设计了多种形式的读,层层深入的读。在导入新课,了解作者之后先让学生自由朗读,要求学生读准、读通、读顺,然后再指名读诗,教师正音。接下来教师配乐示范朗读,诱发情感,激发学生读好的渴望。自学古诗后,个别读,比赛读,读出各自的理解和体会;引导想象之后又设计了“引读”,个别读,赛读,进一步读出了作者的情感。联系背景理解作者内心世界后,又再次设计引读。在一次又一次的读中,学生思维在扩张,认识在深化。每个孩子心中既有画,又有景、又有情。在教师引导下,学生步步前行,级
级攀登。理解、感悟不断加深,不断升华,孩子们完全进入了诗的境界里。
5、归类对比,拓展延伸。
为了扩充阅读容量,开阔学生视野,提高语文学习效率,学习本课时,不是将学生局限在一首诗里,而是进行了拓展和延伸。引导学生回忆学过的及课前搜集的诗词,《静夜思》、《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夜书所见》《长相思》《思归》、《乡思》、《思归》、。。并进行了分析..............................对比,看看不同的诗是如何表现思乡之情的?
师生经过一番研读,学生从王维的《杂诗》中领会到,诗人对故............................乡思念远不止“寒梅着花未”,透过梅花,可以看出诗人对家乡一.............................草一木、亲朋好友、父母妻儿等一切的思念。从表达方式看,《杂.............................诗》是通过叙事表达思乡之情的。...............《静夜思》是通过写景即写月光下恬淡、安详的美景来表达思乡之情的。
《乡思》也是通过写景来抒情的,是通过写路上眺望家乡所见到的景色来抒发魂牵梦绕,牵肠挂肚的强烈思乡之情。《夜书所见》是通过写夜里作者所见,所想来抒情的。
《长相思》是写行军途中所见、所闻、所感,来抒发思乡之情的。《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这首诗。着重是通过想象家乡的兄弟们重阳登高的情景表达对家乡、对亲人的思念的。
最后欣赏了教师收集的台湾作家余光中的《乡愁》,并布置作业――继续收集同类主题的诗词。在教师的带领下,学生走进了一个美好的思乡的话题,感受了人类最真挚、最美好的情感,感受到了同一主题下丰富多彩的个性化的表达方式。
就这样,通过一首诗,带动了一组诗的学习,使学生真正走进了诗歌的境地里,走进了语文学习的更大的情境中。
总之,教学本课本着用教材教的理念,本着培养提高学生语文能力的宗旨,采用了情境教学法,朗读感悟法,帮助学生渐入诗境,逐步深入领会了作者的情感,使学生走进了作者的内心世界,并与作者进行了心灵的沟通与对话,使学生真正受到了文本诗画语言的感染和教育,使他们的思想和情感得到了净化和升华。
第二篇:《泊船瓜洲》教学实录
师:同学们,你们有没有较长时间的离开过家,离开过父母?比如离开过三、五天,或十天八天,甚至更长时间?有。
师:什么时候?想家了吗?你来(去年暑假我去了北戴河的姨妈家住了半个月,刚开始一点不想家,后来特别想家,想爸爸妈妈,姨妈只好把我送了回来。)
师:想家时是什么滋味?能说说吗?你来(我想家时什么都没心思去做,挺烦的)
师:谁再来说说你想家时是什么滋味?(去年我去小五台山参加夏令营,一共去了七天,尤其是后几天,一到晚上,就特想家。当时心里空荡荡的,像丢了魂似的,特难受)师:还有谁说你来(我想家时就默默地掉眼泪。)
师:你来说(我想家时,老想着家里的事,用一个词形容就是“坐立不安)
师:是啊!老师又何尝不是呢?我也有想家的时候。23年前,老师异地求学。后来又辗转反侧来到马店工作,每当夜深人静的时候,便是我想家的时候,想念家中年迈的双亲,想念房前的菜园想念屋后的树林„„总之,家中的点点滴滴都成了我心中的牵挂。我也因此而辗转反侧,夜不能寐。当心中那种想家念家的痛楚无以言表时我就对着窗前的夜空默诵一首我喜欢的短诗《想家的心情》。有兴趣听吗? 师:下面,老师就为大家朗诵这首诗:想家的心情
异乡的天空/我是断线的风筝/异乡的水面/我是无根的浮萍/异乡的夜晚/月亮很瘦/如何也装不下/想家的心情/异乡的人群中/家是一团火/异乡的路上/家是一盏灯/异乡的夜晚/家是一个梦/如何也圆不了/想家的心情/想家的心情/是母亲倚栏凝望的眼睛/想家的心情/是游子凝眸的憧憬/想家的心情/谁都感受得到/谁也说不清。
师:其实,思乡、思亲是我们人类亘古不变的情怀。自古以来,许多作家都写过这样的作品。今天我们就来欣赏王安石的《泊船瓜洲》,伸出小手我们一起书写题目,齐读一遍。师:请看“泊“字,它有几个音?你来(两个,一个念po,一个念bo)师:本课读什么?怎么讲?你来(本课应读“bo”,停船的意思)师:非常准确,你预习得很充分。师:“瓜洲”你是怎么理解的?你来(瓜洲是地名,它是长江北岸的一个城市。)师:画简图那么,题目该怎么讲呢?那你来(题目的意思是把船停在瓜洲这个地方)师:通过预习,你知道是谁把船停在瓜洲吗?你来(王安石)师:谁能完整地说出题目的意思呢?你来(王安石把船停在瓜洲)
师:非常好,关于王安石,你们有什么了解呢?你来(王安石,字介甫,号半山老人,临川人。是北宋著名的散文家和诗人。后人把王安石、苏轼等推为“唐宋八大家”名垂千古)师:谁来补充你来(他曾经在朝廷任宰相,而且还实行过变法呢)
师:对,他曾在朝中任宰相,而且是个难得的好官,不墨守成规,不断改革创新,推行新法,却遭到守旧派的反对和迫害,被贬官。后来,皇帝又突下御旨,让他回京复任。这不,王安石接到旨令,赶紧从南京赶到京口,然后乘船北上,这首诗就是他在瓜洲停船时写下的。下面我们打开书,来欣赏一下。课件一
师:请大家自由读一读这首诗,要求:读准每一个字,读顺每一句诗。
师:刚才,我发现同学们读得特别投入,可谓声情并茂。谁来展示一下,读给大家听听。你来 师:你很不简单,本课有4个多音字,你读得都非常准确。师:还有谁愿意读你来 师:也很不错,不但准确、流利,而且也较有感情。师:下面我们听听录音。师:读得好不好?
师:读诗,不仅要读通读顺,更要读出诗的情感和蕴味,你们想不想读得更好?那我们首先去了解一下诗的意思和作者的情感。师:请同学们借助注释或工具书或运用其它方法,研究一下这首诗,看看你能读懂什么?还有什么疑问? 师:通过讨论、交流,说读懂了什么?你来(我读懂了三、四句的意思:春风又一次吹绿了大江南岸,明月什么时候才能照着我回到故乡呢?)师:你真不简单,轻而易举地学会了两句诗。
师:谁再来说说,你还读懂了什么?你来(我是这样理解一、二句的:京口和瓜洲之间只隔着一道水,钟山和瓜洲之间只隔着几座山)(师画简图)
师:其他同学同意这样的理解吗,钟山指哪?他大约在什么位置呢?你来(钟山指南京,也在长江南岸,是王安石的第二个故乡)师在刚才的简图上标画南京的位置)
师:第二句是说南京和瓜洲之间只隔几座山吗?你来(不是,是说钟山和京口之间隔着几座
师:非常好!你们还读懂了什么?你来(我体会到了王安石特别想家,想早日回到家乡)师:真棒,你读懂了作者的心。那你能试着把自己的体会读出来吗?
师:读得不错,大家也试着读读。下面,我们进一步体会一下作者的情感。
师:我们仔细观察这幅图画。这就是王安石,此时他站在瓜洲,看到了什么呢?你来(他看到了一道滚滚东流的长江水)
师:你来说(看到了与瓜洲隔江相对的京口,还有京口与钟山之间的重重山峦)
师:诗句是怎样描写诗人所见的呢?大家一起说(京口瓜洲一水间,钟山只隔数重山)师:谁再来读读这两句,读出自己的理解和体会。你来2 师:点评一下,你觉得谁读得好呢?你来(我认为第二位同学读得好)
师:你从他的朗读中感觉到什么了?(我感觉到瓜洲与家乡的距离好像特别近)师:从哪些词感觉到的呢?你来(一水、只隔、数重)
师:我们再看图,瓜洲与钟山之间隔着宽宽的长江,还有重重高山,实际上它们之间距离近吗? 师:可作者却感到近在咫尺,这是为什么呢?你来(因为作者特别思念家乡)师:能把这种感情读出来吗?
师:我们一齐来,读出两地的近在咫尺,读出作者心中的无比思念师:再来看图,假如你就是诗人,站在岸边,望着对岸,望着家乡的方向,你会想什么呢?1我会想到自己的亲人。2:我想到了和朋友们一起欢聚时快乐的时刻。3:我眼前又浮现出了临别时家人为我送别的依依不舍的情景。
师:是啊!这一切是多么令人难忘,多么令人留恋啊!诗人还会想到什么呢?你来作者还会想到自己的家乡,他多想再我看一眼自己的家乡啊!师:他的家乡在哪?在南京。
师:是,在江南的南京。现在正值春天,阳光明媚,春风送暖,那么此时家乡会是一番什么景象呢?让我们尽情想象一下。能引用学过的描写江南的诗句就更好了)你来 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
师:多美的景象啊!你来:春风拂面,碧草如茵,鸟语花香„„ 师:正如诗中所写:千里莺啼绿映红,水村山郭酒旗风。
师:你们与诗人真是心有灵犀啊!诗人也想到了这美好的景象,他是想早日回到家乡啊!所以不禁吟出了这样的诗句。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 师:此时皓月当空,作者眺望家乡,可谓心潮起伏。
师:此刻,家乡绿荫千里鸟语花香的美景不禁浮现眼前,诗人不禁吟诵道: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
师:此时,亲人的声叮咛,句句嘱托又萦绕耳畔,诗人又不禁吟诵道: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
师:此刻,诗人思乡之切,归心似箭,怎能不借月抒怀呢?
师:让我们再来欣赏一下诗中的“绿”字吧。先说说它是什么意思?你来吹绿。
师:这里的“绿”不指绿色,而是吹绿的意思。大家想想,这里的绿字还可以改成什么字呢?为什么?你来1:可改成“到”或“来”。2:可改成“过”字。3:可改成“吹”。生4:“绿”还可换成“满”字,师:王安石当年也一一想到了这些字,也曾为此感到迷茫。他煞费苦心,共修改过16次,最终选了“绿”字,可见作者写作时有一个特别值得学习的特点――善于推敲。我们一定要学习他的“推敲”精神。也正是当年的反复推敲,这两句诗才成了千古佳句,流传至今。
师:那么“绿”字到底好在哪呢?你来“绿”字写出了家乡的美,一片绿色,生机勃勃。师:好,让我们美美地读,读出作者家乡的美。师:关于“绿”,还有不同的看法吗?你来“它”表达了作者对家乡的热爱和思恋。师:非常棒!你对绿的的体会更深了一步,让我们深情地读,读出对家乡的爱和思恋,师:还有不同的见解吗?联系一下课前收集的资料,联系当时背景,看看你能不能进一步走进作者的心灵。(学生思考)
师:大家已知道,这一次作者出山,是第几次出任宰相?第二次,师:那作者心情会怎么样?兴。
师:对呀!因为他又可以推行新法,实现自己的抱负了,所以这“绿”字中还藏着一丝“春风得意”师:好,下面,让我们一起读这一句,读出诗人官复原职的兴奋。师:好一个“绿”字,多么有有份量啊!可谓传神之笔!
师:我们再来想,作者的革新曾遭到守旧派的层层阻挠,此次出山,他们又怎能善罢甘休,改革的道路
自然艰难曲折,诗人的处境 正如诗句所写,“墙角数枝梅,凌寒独自开”,想到这些,诗人心情是怎样的呢?你来他还有一份担心和惆怅。
师:对,他还有一份前途未卜的惆怅。可见诗人的心情是非常复杂的。下面让我通过读再一次走进作者的内心吧。
师:让我们带着一份对改革成功,衣锦还乡的企盼,读最后一句诗师:让我们带着一份改革艰难,前途未卜的惆怅再来读
师:让我们带着自己的理解和体会读读整首诗。
师:这节课,我们同王安石一起走进了一个美好的话题――思乡,思亲这是人类最真挚、最美好的情感。自古以来,许多作家都写过这类作品,你还知道哪些?看看他们都是如何表达思乡之情的呢。你来1:(背诵)《静夜思》2:背诵《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3:背诵《夜书所见》
师:出示课件,这些作品是怎样表达作者思乡之情的呢?想谈哪首就读哪首。生1:《静夜思》是通过写景即写月光下恬淡、安详的美景来表达思乡之情的。师:《乡思》也是通过写景来抒情的,是通过写路上眺望家乡所见到的景色来抒发魂牵梦绕,牵肠挂肚的强烈思乡之情。生2:《夜书所见》是通过写夜里作者所见,所想来抒情的。师:看《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这首诗。“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这两句写什么情景?你来
师:这情景作者当时看到吗?没有,是想到的。
师:对,这首诗是通过想象家乡登高情景表达对家乡、对亲人的思念的。师:老师也收集了许多这方面的诗,出示台湾作家余光中的《乡愁》。思乡之作还有许许多多,课下大家继续收集,多多诵读品味,不要忘记“腹有诗书气自华”。
第三篇:《泊船瓜洲》教学实录
《泊船瓜洲》教学实录
授课人:
授课时间:2016年9月21日 授课类别:语文
教学内容:人教版五年级上册《泊船瓜洲》 教学目标:
1、学习《泊船瓜洲》,了解诗意。
2、理解作者所表达的情感。
3、体会诗人用词的精妙。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师:这节课,我和同学们一起来学习宋代著名的诗人王安石写的一首古诗《泊船瓜洲》。请同学们回忆一下我们学习古诗有几个步骤?是哪几步?
生:1.解诗题。2.知诗人。3.明诗意。4.悟诗情。师:下面我们就安这几个步骤学习这首诗。
二、学习古诗
(一)解诗题 出示诗题。师:“泊”是什么意思? 生:停船靠岸。师:那“泊船瓜洲”呢? 生:把船停靠在瓜洲的江岸上。师:同学们回答的很好。这首诗在题目中还给我们点明了诗人所在的地点——瓜洲。
(二)知诗人
1、出示诗人的生平简介,教师讲解。王安石(1021-1086),字介甫,晚号半山。北宋杰出的政治家、文学家、思想家。被列宁誉为“中国十一世纪”伟大的改革家。与韩愈、柳宗元、欧阳修、苏洵、苏轼、苏辙、曾巩并称为“唐宋八大家”。
王安石具有远大的政治抱负,倔强的性格,其诗常以梅花、苍松、劲竹相比,善将自己的情感融入诗句,情真意切。其诗文有不少揭露时弊、反映社会矛盾之作,体现了他的政治主张和人生抱负。文集有《王文公文集》《临川先生文集》。
王安石的父亲一生只做了几任地方州县官吏,最后死于通判江宁(今江苏南京市)任上。王安石的青少年时代是在父亲身边度过的,因此,他视南京为第二故乡。年轻时,中进士。宋神宗时,任宰相,推行新法。因受到守旧派的反对,被迫离职回到江宁,最后忧愤而死。
2、出示古诗。教师配乐范读。
学生练习读,读准字音,读出节奏。
(三)明诗意
师:好,看来我们前两个任务完成得不错,大家读得认真,在读的过程中你们一定读懂了不少的内容。现在我们看第三个任务——理解。请同学们给合注释和手边的资料讨论,看看你们弄懂了哪些字、词、句的意思?还有哪些读不懂的提出来小组讨论。
1、学生按要求分小组合作学习、讨论。教师巡视,到小组倾听、指导。
师:同学们学得非常认真。汇报一下你的收获,好吗?
2、全班汇报交流,学生边说边出示诗句的解释。京口瓜洲一水间,钟山只隔数重山。
从京口到瓜洲仅是一江之隔,而京口到南京也只隔着几座山。
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
春风又吹绿了长江南岸,明月什么时候才能照着我回到家乡。
师:同学们还有哪些没有解决的问题?提出来请其他同学帮忙解答。生1:“间”是什么意思? 生2:“间”是“隔开”的意思。生3:“数重”什么意思?
生4:是“几座、几层”的意思。„„
(四)悟诗情
师:通过讨论、交流,诗句的大意我们已经明白了,但这首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呢?下面我们一起来学习。
1、出示图片,教师讲解瓜洲、京口、钟山的位置,帮助学生理解。
2、介绍这首诗的写作背景。
王安石的青少年时代是在父亲身边度过的,因此,他视南京为第二故乡。宋神宗时,即公元1070年,任宰相,推行新法。因受到守旧派大臣和皇太后的反对,致使新法的推行十分困难,1074年4月王安石被迫离职回到江宁,1075年2月,宋神宗再次任用王安石为宰相。官场的复杂,前途的迷茫,使王安石对从政产生了强烈的厌倦感,他两次请求辞去宰相之职,宋神宗都不批准。这年春天,迫于无奈,王安石只好勉强上任。北上京城途经瓜洲时,他写下了这首著名的《泊船瓜洲》。此诗抒发的是他上京赴任途中的心情。
师:从地图上我们知道了诗人离家很近,而且不愿去京城,所以站在瓜洲渡口眺望长江南岸,看到江南又是春天了。
3、出示诗句:春风又绿江南岸。师:“春风又绿江南岸”中的“绿”作者作诗过程中曾改多次,最后定稿时才用了“绿”字,课后的“资料袋”中就有介绍。
指名学生读“资料袋”。
师:诗人经过十多次的修改,最后确定了“绿”字,那么“绿”是什么意思呢? 生:是吹绿的意思。师:“绿”字在这里做动词用,给读者以鲜明的色彩感和生机感,表现出春天到来后长江南岸一片新绿的景物变化。
课件演示:一片荒凉的大地,春风吹过后一片新绿,使学生感受“吹绿”带给读者的动态变化。
师:诗人站在江岸上眺望长江南岸,遥望着自己的家乡,这时是什么心情? 生1:思念家乡。生2:难过。生3:孤独。„„
师:诗人眺望着长江南岸,想到自己的家乡现在一定是一片明媚的春光,可是自己却不能回去,长夜难眠,望着天上的一轮明月,诗人发出了怎样的感慨?
生:明月何时照我还。
师:那么这首诗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生:思乡之情。
师:好,下面让我们带着这浓浓的思乡之情再来读一遍这首诗。放背景音乐,学生配乐朗读全诗。
三、总结,练习
1、《泊船瓜洲》和《秋思》这两首诗有一个共同的特点——都抒发了诗人()的情感,但选择的景物和表达的方法又各不相同。
2、选择景物上:王安石将乡愁融入()之中,张籍将乡愁融入()之中。
3、表达方法上:王安石的《泊船瓜洲》是()抒情,张籍的《秋思》是()抒情。
四、拓展延伸
课下搜集表达思乡情感的诗词或歌曲,读一读或者唱一唱。
教学反思:
教学这首学生耳熟能详的古诗,我从新课标所提出的三个维度——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上进行操作。我确立的教学目标是: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诗歌;
2、理解诗歌的内容,体会诗歌表达的情感。
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我觉得收获是有的,而不足也是显而易见的。试梳理如下,作今后教学之鉴。
一、培养学生独立学习的能力
教学时让学生先通过自读自解,整体把握诗意;然后根据查找的资料,小组内交流,用自己的话说说意思;诗歌中凝练、古今差异较大的词语一直是困扰学生阅读诗歌的障碍,如果单单让学生死记硬背,只能是“授之以鱼”;通过古今词语的类比来解决“授之以渔”。
二、引入情境,感悟诗情 情感总是伴随着认识过程而产生,情感体验同样对认识过程起着很大作用。在本课教学中,我通过图画示意、音乐与图片的渲染、教师的语言描绘,创设多种场景,让学生感受诗人创作的情境,从而更深刻地领悟作品所表达的情感。如:辨别京口、瓜洲、钟山方位时用简笔画的形式;讲解春风又绿江南岸,江南是什么样的时,出示江南春景图片,展现花红柳绿,莺歌燕舞,一派生机勃勃、春意盎然的景象,让学生形象感受。
三、读中求解,读中求悟
“读中求解,读中求悟”,顾名思义,读是解与悟的方法和前提。在教学设计上,我安排了很多的读,但仍然无法实现读中求解、求悟,只能从解悟入手促读。貌似指导学生“如何读”以促解悟,而细想,确实有些牵强。
能为大家展示一节课,于我来说,这是不可多得的良机。而从授课过程来看,反映出的问题,造成这样或那样的缺憾,确实值得反思了。
第四篇:泊船瓜洲
“绿”意春风
罗君 20092108169
泊船瓜洲
王安石 京口瓜洲一水间,钟山只隔数重山。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
《泊船瓜洲》是由北宋著名诗人王安石创作的一首七言绝句,抒发了诗人思恋家园的感情。其中名句“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千百年来一直为人所传颂。诗中“绿”字将无形的春风化为鲜明的形象,极其传神。这首诗是王安石变法失败后在京口瓜洲所作,其中蕴含着一定的政治寓意,同时也深刻地表达了作者的思乡之情。
京口瓜洲之间近的只隔了一条江水,钟山也就隔了几座山。春风再一次吹绿了岸边的花草树木,明月啊你什么时候才能照着我回家呢?这首七绝触景生情,通过对春天景物的描绘,表现了诗人此番出来做官的无奈和欲急切回归江宁的愿望。头两句记叙北上的行程。诗人前往京城,却偏偏回首江宁,表现不愿赴任的复杂心理。后两句以景写心,既有变法给自己带来的欣慰,也有及早功成身退的想法。诗人回首江南,大地一片翠绿,这固然是春风吹绿的,但是那葱绿的禾苗难道不是青苗法等变法措施产生的实效吗?但是官场是险象环生的,诗人望着这照着瓜洲渡口,也照着钟山的明月,发出了“明月何时照我还”的慨叹,诗人是想早点离开是是非非的官场,很有余韵。这首诗不仅借景抒情,情寓于景,而且叙事也富有情致,境界开阔,格调清新。最令人津津乐道的还是修辞上的锤炼。据洪迈《容斋随笔》说:“春风又绿江南岸”一句原稿“春风又“到”江南岸‟,圈去„到‟字,注曰:„不好‟。改为„过‟,复圈去而改为„入‟,旋改为„满‟,凡如是十许字,始定为„绿‟”。真达到了“语不惊人死不休”的境地。其实诗人不仅仅在炼字,也是在炼意,这才符合诗的情境。
“绿”字确实用的好,可是这个“绿”字真是王安石苦苦冥想后偶然发现的,还是借鉴唐代诗人的诗句呢?这我们不得而知。但唐代诗人确实写了不少春风又绿什么的诗句。钱钟书先生也在《宋诗选注》一书中指出,“绿”字这种用法在唐诗中早见而亦屡见。如丘为的《题农父庐舍》:“东风何时至?已绿湖上山。”李白《侍从宜春苑赋柳色听新莺百啭歌》:“东风已绿瀛洲草”。常建《闲斋卧雨行药至馆稍次湖亭》:“行药至石壁,东风变萌芽。主人山门绿,小隐湖中花。”等等诗句。这些诗句都与王安石的“春风又绿江南岸”有异曲同工之处。
同时作为名句的另一句“明月何时照我还”也与其他的诗句有相同的情境。如杜甫的《绝句二首(其二)》:“江碧鸟逾白,山青花欲燃。今春看又过,何日是归年?”中的后两句“今春看又过,何日是归年?”以及王维的《山中送别》诗中的:“春草明年绿,王孙归不归》”都表达了同样的思想感情—强烈的思乡之情。“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这两句名诗对后来的诗人同样也产生了一定的影响,在此就不一一叙述,下面我们来看看王安石写作此诗所反映的历史背景。
诗人写作此诗时,已是五十五岁的老人了。几年来,围绕着新法旧法,朝廷上无休止地争论和攻讦,致使新法的推行十分艰难。因而本来就有些消极思想的王安石,在经历了两次因推行新法而罢相的坎坷遭遇之后,心力交瘁,对从政产生了强烈的厌倦感。罢官期间,他曾写下了许多描绘自然风光、抒写闲情逸趣的诗作。对于这次的朝廷以“同平章事”的重任重新起用,王安石曾两次辞官而未获准。因而他这次的上任,从心情上说,是十分勉强的。而在他上任以后,又多次请求解除宰相职务,并终于在复出后的第二年,如愿以偿地再度罢相,重又回到家乡江宁,过起了舒心适意的隐居生活。从这次短暂的复出过程可以看出,重新还朝施政并非王安石所期盼的,所热衷的,相反地他还把复出视为畏途而屡拒屡辞。显而易见,在这样的际遇心境下写作《泊船瓜洲》,也就难免不在字里行间注满忧郁、伤感、消沉的感情了,也就难免不对即将远离的家乡怀有深深的眷恋之意了,他又怎么可能会以“春风又绿江南岸”喻皇恩浩荡,抒发什么如愿以偿的为复出而欣喜的感情呢?由此可以看出王安石的这首诗既是一首政治抒情诗,又是一首乡愁诗。一句“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将诗人的政治苦闷和思乡之愁表达的淋漓尽致。
第五篇:泊船瓜洲范文
《泊船瓜洲》教学实录
古诗词是我国文学遗产中的明珠,在九年义务教育“人教版”教材中共选入三十四篇古诗词。这些古诗词音韵优美,形象生动,意境清新,含义深长。让智慧初萌求知欲强的小学生学习,可以增进知识,发展语言,开拓思维,陶冶道德情操,提高审美能力,受到爱国主义的教育。但因古诗时、空距离大,距离小学生的生活遥远,学生不易理解,目前教师对古诗词教学还没有探索出较有效的模式和教学策略。谨以人教版小学六年级《泊船瓜洲》课堂实录为例谈谈古诗词教学模式与教学策略。教学实录:
一、示范朗读,导入课题
师:同学们,我想给大家朗诵一首诗,请大家注意听,然后说说你的感受。师(声情并茂,配以动作): 京口瓜洲一水间,钟山只隔数重山。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
生1:这是描写怀念家乡的一首诗。生2:老师读得真好。
生3:老师读得有感情,有节奏。
生4:从这首诗中我体会到了作者深切的思乡之情。
师:是啊,这是一首描写诗人思念家乡的诗,是北宋诗人王安石所写的,题目是——(板书:泊船瓜洲)
二、初读古诗,理解诗意
师:“泊”的意思是——(生)停泊、停靠。
“瓜洲”——(生)是一个地方,(生补充)在长江北岸。题目的意思是——(生)把船停在瓜洲。
师(诗人及背景简介):王安石从小随父亲在南京长大,他视南京为第二故乡。王安石年轻时中了进士,在朝庭任宰相,因为他实行新法而受到守旧派的反对,被迫离职回到家乡,忧愤而死。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这首诗,请打开课本自由读古诗,并划出节奏。师(指名读)„„
生(评议)1:*同学读得很有感情。2:*同学读出了节奏。
3:我认为“京口瓜洲一水间”中“间”不读jiān,应该读作jiàn。师:这首诗是什么意思呢?请同学们分小组合作学习,先理解词语的意思,再说说句子的意思。
(学生活动)
生1:我知道“间”的意思,“间”是“隔开”的意思。生2:我知道“数重”指几层的意思。生3:我知道“何时”是“什么时候”的意思。„„
师:说说句子的意思。
生1:我认为“京口瓜洲一水间,钟山只隔数重山”的意思是“京口与瓜洲之间只隔着一道长江,从京口到钟山也只隔着几层山。”
生2:我认为“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的意思是“春风又吹绿了长江南岸,明月什么时候才能照着我回到家乡?”
生3::我对这句话的理解是“和煦的春风又吹绿了长江南岸,明月啊你什么时候才能照着我回到家乡?”
三、品读诗文,感悟真情
师:请同学们把诗句的意思连起来说一说,想想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学生练说)
生1:从京口到瓜洲只隔着一道长江水,从京口到钟山也只隔着几座山。春风又吹绿了长江南岸,明月啊,你什么时候才能照着我回到家乡?表达了作者对家乡的怀念。
生2:表达了作者思想家乡的思想感情。师:文中还包含了什么感情?请读古诗体会。生:诗中还表达了作者对家乡的热爱。师:从哪里可以看出来?
生:从“春风又绿江南岸”可以看出来,春天来了,家乡一片绿色,令人喜爱。师:寥寥数字,饱含了这么多感情,这首诗写得真好哇,你能说说哪些词句写得好吗?读古诗,再体会。
生1:我认为“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这句写得好。表达了作者深切的思乡之情。
生2:我认为“绿”字写得好,写出了家乡的美丽景色。
师(补充):“绿”字是表达颜色的形容词,在这里作动词用,既充满了色彩感,又包含了动感,仿佛让人看到江南一下子变成了满眼绿色,增添喜爱之情。据说,诗人当时经过反复推敲修改了很多次,才定下来。
四、质疑问难,深挖内涵
师:学完了这首诗,同学们还有什么疑问吗?
生1:我想知道诗人为写这个“绿”字,修改了多少次,他都写了哪些字? 生2:我知道。诗人先用“到”字,他觉得太呆板,又改为“过”,又觉得太俗气,又改为“入”、“满”等很多字,都觉得不如意,最后才改为“绿”字,一共改了十多次。
师:你是怎样知道的? 生2:我是从网上查到的。师:你真是一个爱学习的同学。
生3:瓜洲到钟山只隔一道水,几座山,作者为什么说“明月何时照我还”呢?
生4:其实瓜洲到钟山并不是像老师说的那么近,长江不像一般的江那么窄,而是很宽很长;京口到钟山也不是只隔几座山,而是很远很远,可能有几百公里远。书中这样写表达了作者浓浓的思乡之情。
师:你回答得真好,掌声鼓励。
生5:我不明白诗中为什么写“明月”照我还,而不写其它的什么? 生6:因为诗人当时被迫离职回家,他是被冤枉的,希望明月能为他昭雪。生7:因为明月代表团圆,作者想到他什么时候才能与家人团聚呀!生8:因为路途遥远,只有明月与他结伴而行,表达了作者孤独寂寞的心情。
五、拓展延伸,诗文积累 师:大家理解得太好了,真是出乎老师的意料,这么好的诗请你们把它背下来。(同学之间互相背诵、签名)
师(检查):背诵了的请举手。(环视)有同学没有举手。你们能背诵吗? 生:能,我刚才没有背起。
师(指名背诵):不错,不过要注意读出节奏和感情。大家一齐背诵一次。(生齐背)
师:你还知道哪些描写思乡的诗文? 生1:静夜思
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生2:枫桥夜泊
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
师:同学们知道得可真多哇!今后大家到外面学习或工作去了,想念家乡,也可以提起笔写下你的思念。下课!
板书:
泊船瓜洲
瓜洲 京口 钟山
还 思念家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