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歌鉴赏形象类练习教师使用

时间:2019-05-14 17:33:15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诗歌鉴赏形象类练习教师使用》,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诗歌鉴赏形象类练习教师使用》。

第一篇:诗歌鉴赏形象类练习教师使用

诗歌鉴赏形象专题训练(人物形象)

(一)1、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回答问题

寻陆鸿渐不遇 僧皎然

移家虽带郭,野径入桑麻。近种篱边菊,秋来未著花。扣门无犬吠,欲去问西家。报道山中去,归来每日斜。

注:带郭,意即靠近外城。陆鸿渐:即茶圣陆羽。(1)诗中的陆鸿渐是怎样的一个人物形象?请简要分析。

答案(1)陆鸿渐是一个寄情山水、不以尘事为念的高人逸士形象。(2)前四句通过对幽僻高雅的隐居之地的景物描写,表现了他的高洁不俗。最后两句通过西邻对陆鸿渐行踪的叙述,侧面烘托了陆鸿渐的潇洒。(3)作者通过陆鸿渐这一形象的塑造表现了他对隐逸生活的向往和追求。

2、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回答问题

登幽州台①歌

陈子昂

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

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泣下。

注:①幽州台,即蓟北楼、燕台,为战国时燕昭王所建,原名黄金台,是燕昭王招纳贤才之地。②陈子昂,唐代诗人,官至右拾遗,参与东征契丹,多次进谏,未被采纳,却被斥降职。

(1)这首诗塑造了怎样的人物形象,请作简要分析。

此诗塑造了胸怀大志却因报国无门而异常孤独苦闷的诗人形象。前两句,从时间的角度,俯仰古今,不遇明君;第三句写出空间的辽阔;第四句将“怆然泣下”的诗人置于广阔的时空背景之下,突出诗人的孤独苦闷。全诗表现了诗人怀才不遇的旷古之愁。

(二)1、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回答问题

点绛唇 李清照

蹴罢秋千,起来慵整纤纤手。露浓花瘦,薄汗轻衣透。见有人来,袜刬金钗溜。和羞走,倚门回首,却把青梅嗅。

注:刬:念(chǎn),袜刬,是说来不及穿鞋子,仅仅穿着袜子走路。(1)简析这首诗中的人物形象。

塑造了一个活泼娇媚、天真纯洁、感情丰富又略带几分矜持的少女形象。第一句是动作描写,写出了少女的活泼快乐;第二句写少女的神态,展现了人物娇媚的风姿;第三句写少女含羞躲避的情状;第四句在“走”与“回首”的矛盾和“却把青梅嗅”的掩饰中展现了想见又怕见的微妙复杂的心理(含羞、好奇、爱恋等)。

2、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回答问题

诉衷情

陆游

当年万里觅封候,匹马戍梁州。关河梦断何处,尘暗旧貂裘。胡未灭,鬓先秋,泪空流。此生谁料,心在天山,身老沧州。

[注] 沧州,水边,古时隐者所居之地。陆游晚年居于绍兴镜湖边的三山。(1)简析这首词中的抒情主人公形象。

①诗歌描写了一个被闲置不用的抗金英雄形象。

②诗人曾经金戈铁马,驰骋疆场,现在虽被弃置不用,但仍胸怀报国之志,心系抗金前线。③诗歌通过这一形象的塑造,表达了自己壮志未酬、报国无门的感慨。

5、阅读下面这首诗歌,然后回答问题。

钱塘①逢康元龙② [明] 谢肇

黄梅细雨暗江关,我入西吴君欲还。马上相逢须尽醉,明朝知隔几重山。

注:①钱塘:与诗中的“江关”都指钱塘江边的杭州城。

②康元龙:诗人的同乡诗友,“尝游历边塞,无所遇”而归故乡。

(1)第一、二句描绘了什么样的景象?作者渲染了一种什么样的氛围?请简要回答。参考答案:(1)春末夏初的江南,正是细雨纷飞的黄梅时节,烟雨笼罩下的江关越发显得暗淡凄迷。作者渲染了一种低回迷茫的离别氛围,给全诗蒙上了一层依依惜别的感伤色彩(或为全诗定下了伤感的情调)。

6、阅读下面这首元曲,然后回答问题。

[双调] 碧玉箫

关汉卿

秋景堪题,红叶满山溪;松径偏宜,黄菊绕东篱。正清樽斟泼醅,有白衣劝酒杯。官品极,到底成何济?归,学取他渊明醉。

(1)这首小调的前四句描绘了怎样的景象?有何作用?

参考答案:(1)①前四句描绘了一幅绚丽多娇的秋山图:金风玉露的秋季,漫山遍野的枫叶通红似

野鸦无意绪,鸣噪自纷纷。

(1)全诗描写了孤雁怎样的形象

参考答案(1)这首诗描写了失群的孤雁叫唤、追赶雁群的形象,其形可悯,其志可嘉第二联用反衬的手法,“一片影”形容其形单影只,“万重云”形容道路辽远,构成极大的反差,极言其“孤”;凝聚了诗人对孤雁的怜悯之情,突出了孤雁的执着与勇敢。(也可以说,作者以“一片影”自喻。在那动荡不安的年月里,诗人流落他乡,亲朋离散,天各一方。这孤零零的雁儿,就是诗人自己的影子,诗人借此寄托了惶急、焦虑、迷茫的心情。)(2)诗人以孤雁比喻自己,表达了对漂泊生涯的苍凉感慨;对故乡亲人的思念;有不坠青云之志的高远追求。(答出两点即可)

4、阅读下面这首古诗,完成下面的问题。

夜 坐 张 耒

庭户无人秋月明,夜霜欲落气先清。梧桐真不甘衰谢,数叶迎风尚有声。

(1)《文心雕龙》中说:“人亲七情,应物斯感,感物吟志,莫非自然。”请结合本诗对“梧桐”这一形象的描写,分析作者的情志。

参考答案:(1)梧桐面对风霜,不甘凋零,依然飒飒有声;作者借此赞美了刚强不屈的生命力,表现了作者内心孤傲倔强的个性特点。

5、阅读下面这首古诗,完成下面的问题。

在狱咏蝉 骆宾王

西陆①蝉声唱,南冠②客思深。不堪玄鬓影③,来对白头吟。露重飞难进,风多响易沉。无人信高洁,谁为表予心。

注:此诗是诗人任侍御史时,因上书论事,得罪了武则天,蒙冤下狱后所作。①秋天②囚徒③指蝉

(1)试分析诗中“蝉”的形象。

①该诗展现了蝉吸风饮露,行为高洁的形象。

② “露重”“风多”“难进”“易沉”等词表明蝉餐风饮露,体现了蝉的高洁,也表现了蝉遭遇不幸。

③抒发了诗人的高洁之志以及世道的艰难,自己无辜受害的冤屈。借蝉明志,寄托作者的不平和悲愤。

第二篇:诗歌形象鉴赏

诗歌形象鉴赏

诗歌最具抒情性和形象性。抒情主要有直接抒情和间接抒情。间接抒情总要借助一定的形象。而诗的形象塑造与意境的开拓紧密关联,通过描绘形象创造意境,去反映生活,感染读者。

诗歌鉴赏中,我们还经常提到另一个名词术语——意境,它是诗人要表达的思想感情与生活中所描绘的生活图景有机融合而形成的一种耐人寻味的艺术境界,即诗中“意”与“境”的和谐统一。“意”是诗人在诗中抒发的思想感情,“境”是诗中所描绘的生活图景。如陶渊明的《归园田居》描绘出一幅清新自然、安谧美好的农村劳动生活场景,作者那种淡泊宁静的思想蕴含在这种生活场景中。

形象又称艺术形象,在诗歌中也称意象,就是指诗人根据现实生活中的各种现象加以艺术概括所形成的具有一定思想内容和艺术感染力的具体生动的人、物和自然景象。每一个人物是一个形象,每一个场面是一个形象,每一个自然风景或具体生活环境的描写是一个形象,作品中人物、事件、自然景物或具体生活环境的描写是一个形象,作品中人物、事件、自然景物、生活环境相互联系所构成的完整画面也是一个形象。而对于古典诗歌而言,更多的则是指诗歌中所描写的景和物。

诗歌的形象包括景物形象(或意象)、人物形象。诗歌的形象倾注了诗人的思想感情,因此,只有真正了解了诗歌的形象,才能深入领会诗人思想感情

(一)景物形象:鉴赏此类形象,基本思路是:以所写景物的自然属性为依据,挖掘其社会属性(作者借以抒发的感情、表达的寓意等)。景物形象包括景象和物象两个方面:

1、景象:

诗中的景象是诗人为抒发思想感情而精心裁剪、设计的。一般有:景物描写(季节、时令、地域等)、场面描写(农事、战争、狩猎、离别等)、色彩描写。“一切景语皆情语”,景物是人物(往往是诗人自己)感情的外在表现。

典型例题1: 谒金门(唐•冯延巳)

风乍起,吹皱一池春水。闲引鸳鸯香径里,手挼红杏蕊。斗鸭阑干独倚,碧玉搔头斜坠。终日望君君不至,举头闻鹊喜。

【析】“风乍起,吹皱一池春水”写了环境中的春天景色;而且用融情于景的手法,把女主人公不平静的内心世界巧妙地揭示了出来。春风搅动了池水,也搅乱了思妇的内心。光阴的流逝,季节的更迭交替,春天又悄悄地来到她身旁。春风乍起,春色迷人,这一切怎能叫她无动于衷而不勾起春思的愁绪呢!

2、物象:物象,即被作者人格化了的描写对象。诗人通过这种象征性的物象描写来曲折地表现他的品格节操、思想感情。作者塑造物象是为了言志、言情、言心声。

分析思路:提炼所写物象描写特征的词语,挖掘物象内在的品格、精神,抓物与志的“契合点”,就能明白作者意在何为,情为何端。

典型例题3: 早 梅 张 渭

一树寒梅白玉条,迥临村路傍溪桥。不知近水花先发,疑是经冬雪未消。

问:诗人是如何借梅展示自我形象的?分析解答:本诗展现了早梅耐寒而立、迎风而发的形象。“寒”字点明早梅生存条件的恶劣;“迥”字表现出早梅的孤单;“白玉条“之喻、疑梅为雪之错觉,鲜明地表现出早梅冰清玉洁之质。作者以梅自喻,展示了一个孤寂傲世、坚韧刚强、超凡脱俗的自我形象。

古典诗词鉴赏题问答模式例析

模 式 分析意境型提问方式:这首诗营造了一种怎样的意境?

提问变体:这首诗描绘了一幅怎样的画面?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答题步骤:

1、概说整个画面,这描绘了一幅什么样的图或这写了什么样的景

2、①描绘诗中展现的图景画面。考生应抓住诗中的主要景物,用自己的语言再现画面。描述时一要忠实于原诗,二要用自己的联想和想像加以再创造,语言力求优美。

②概括景物所营造的氛围特点。一般用两个双音节词即可,例如孤寂冷清、恬静优美、雄浑壮阔、萧瑟凄凉等,注意要能准确地体现景物的特点和情调。

3、分析作者的思想感情。切忌空洞,要答具体。比如光答“表达了作者感伤的情怀”是不行的,应答出为什么而“感伤”。

典型例题1: 绝句二首(其一)

杜甫

迟日江山丽,春风花草香。泥融飞燕子,沙暖睡鸳鸯。

注:此诗写于诗人经过“一岁四行役”的奔波流离之后,暂时定居成都草堂时。

此诗描绘了怎样的景物?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感情?请简要分析。

答:此诗描绘了一派美丽的初春景象(步骤一)。春天阳光普照,四野青绿,江水映日,春风送来花草的馨香,泥融土湿,燕子正繁忙地衔泥筑巢,日丽沙暖,鸳鸯在沙洲上静睡不动。这是一幅明净绚丽的春景图(步骤二)。表现了诗人结束奔波流离生活安定后愉悦闲适的心境(步骤三)。

典型例题2: 西 楼 曾 巩

海浪如云去却回,北风吹起数声雷。朱楼四面钩疏箔,卧看千山急雨来。

注:钩疏箔:把帘子挂起

问:此诗描写了什么景色?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

分析解答:这首诗描写了海滨暴风雨来临前的壮美景象。连天的海浪随着阵阵雷声汹涌而来,在北风的呼啸中波浪不断拍打堤岸,又咆哮着远去。这种壮美景象的描写渲染了“山雨欲来风满楼”的雄伟气势。从而表现了诗人开阔的胸襟和内心的豪情。

诗歌中常见意象及意义

意境与意象都是情与物的结合体。但它们又有区别:从形式上看,意象与词句相关,意境则与全篇对应。

意象就是象(诗歌中人、景、物)与意(作家情思)的组合。意境是诗人的主观情思与客观景物相交融而创造出来的耐人寻味、浑然一体的艺术境界。意是诗中的思想感情,境是诗中描绘的艺术图景。如王维《竹里馆》:“独坐幽篁里,弹琴复长啸。深林人不知,明月来相照。”由“竹林”、“孤琴”、“长啸”、“明月”等意象构成了清幽绝俗的意境。

陶渊明《归园田居》描绘出清新自然,安谧美好的农村劳动生活场景,作者淡泊宁静的心情就蕴含其中。这种包含着作者感情的场景,就构成了这首诗的意境。古典诗词中的意象,一般有相对固定的寓意,如“梅”是“孤傲”、“寂寞”、“孤芳自赏”、“高洁”的代名词;“蝉”是“惜时光”、“痛别离”、“苦远游”、“感身世”的同义语。熟悉这些经典意象对于我们理解鉴赏诗歌意义重大。

月亮:思乡怀人 烘托情思

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杜甫《月夜忆舍弟》)

小楼昨夜又东风,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李煜《虞美人》)

菊花:傲霜坚强 隐逸高洁 清高脱俗

朝饮木兰之坠露兮,夕餐秋菊之落英。(屈原《离骚》)以饮露餐花象征自己品行高尚、纯洁不是花中偏爱菊,此花开尽更无花。(元稹《菊花》)表达了诗人对坚贞高洁品格的追求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陶渊明《饮酒》)借菊寄寓诗人精神人格品质

梅花:不畏严寒 冰清玉洁 孤傲清高

一朵忽先变,百花皆后香。(陈亮《梅花》严寒中最先开放的特点,敢为天下先的品质)遥知不是雪,为有暗香来。(王安石《梅花》纯净洁白,因风布远,香色俱佳)

不要人夸颜色好,只留清气满乾坤。(王冕《墨梅》清高守节,决不附应流俗)

零落成泥碾作尘,只有香如故。陆游《卜算子》备受摧残的遭遇,不愿同流合污的高尚情操

松柏:傲霜斗雪 孤直耐寒 坚贞不渝

后来富贵已凋落,岁寒松柏犹依然。(刘禹锡)

愿君学长松,慎勿作桃李。(李白《赠书侍御黄裳》韦黄裳一向谄媚权贵,李白写诗规劝他,希望他做一个正直的人。)

岂不罹凝寒,松柏有本性。(刘桢《赠从弟》勉励堂弟要像送松柏那样坚贞,在任何情况下保持高洁的品质。)

荷莲:“不染”的高洁 谐音双关“怜” 采莲南塘秋,莲花过人头;低头弄莲子,莲子青如水。(南朝乐府《西洲曲》:“莲子”即“怜子”,“青”即“清”。采用谐音双关的修辞,表达了一个女子对所爱的男子的深长思念和爱情的纯洁。)雾露隐芙蓉,见莲不分明。(晋《子夜歌四十二首》之三十五。利用谐音双关的方法,写出一个女子隐约地感到男方爱恋着自己。)梧桐:凄凉悲伤

金井梧桐秋叶黄,珠帘不卷夜来霜。熏笼玉枕无颜色,卧听南宫清漏长。(王昌龄《长信秋词》句以井边叶黄的梧桐破题,烘托了一个萧瑟冷寂的氛围)

一叶叶,一声声,空阶滴到明。(唐人温庭筠《更漏子》)

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李清照《声声慢》)

一声梧叶一声秋,一点芭蕉一点愁,三更归梦三更后。(徐再思〈双调水仙子•夜雨〉以梧桐叶落和雨打芭蕉写尽愁思)

春风桃李花开日,秋雨梧桐叶落时。(白居易 《长恨歌》)

寂寞梧桐深院锁清秋。(李煜《相见欢》)

芭蕉:凄凉之音 孤独忧愁 离情别绪

闲愁几许,梦逐芭蕉雨。(葛胜仲《点绛唇• 县斋愁坐作》)

何处合成愁?离人心上秋。纵芭蕉,不雨也飕飕。(吴文英《唐多令》)

窗前谁种芭蕉树,阴满中庭。阴满中庭,叶叶心心,舒卷有舍情。(李清照)

杨柳:惜别之情思亲之意 怀乡之思。使别离蒙上悲切忧伤痛苦迷茫的情调,尽管春光无限,也会黯然伤神,“杨柳岸”成了凄苦离愁的地方,“烟柳断肠处”道明柳的意境就是凄婉哀怨。

昔我往矣,杨柳依依。今我来思,雨雪霏霏。(《诗经》)

绿杨陌上多别离。(温庭筠)

会得离人无限意,千丝万絮惹春风。(郑谷《柳》)

杨柳青青着地垂,杨花漫漫搅天飞。柳条折尽花飞尽,借问行人归不归?(无名氏《送别》)唐朝,折柳送别更是盛行,长安灞桥,专门种植了许多杨柳,供人们离别时候攀折。

长亭路,年去岁来,应折柔条过千尺。(周邦彦),表面是爱惜柳树,深层的却是感叹人间离别频繁,情深意挚,耐人寻味。

杨柳含烟灞岸春,年年攀折为行人。(戎昱《途中寄李二》)

年年柳色,灞桥伤别。(李白《忆秦娥》)

蝉:餐风饮露 品行高洁

居高声自远,非是藉秋风。(虞世南《蝉》)

本以高难饱,徒劳恨费声。五更疏欲断,一树碧无情。薄宦梗犹泛,故园芜已平。烦君最相警,我亦举家清。(李商隐《蝉》)

得饮玄天露,何辞高柳寒。(刘删《咏蝉诗》)饮露身何洁,吟风韵更长。(戴叔伦《画蝉》)杜鹃:“望帝啼鹃”哀怨凄悲 “不如归去”乡愁思归

杨花飘落子规啼,闻道龙标过五溪。(李白《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在萧瑟悲凉的自然景物中寄寓离别感伤之情。)

又闻子规啼夜月,愁空山。(李白《蜀道难》)

可堪孤馆闭春寒,杜鹃声里斜阳暮。(秦观《踏 莎行》以杜鹃鸟的哀鸣表达哀怨、凄凉或思归的情思。)

鹧鸪:“行不得也,哥哥 ” 旅途艰险 离愁别绪

落照苍茫秋草明,鹧鸪啼处远人行。(李群玉《九子坡闻鹧鸪》)

江晚正愁余,山深闻鹧鸪。(辛弃疾《菩萨蛮》)

花月楼台近九衢,清歌一曲倒金壶。座中亦有江南客,莫向春风唱鹧鸪。(郑谷《席上贻歌者》)

鸿雁:游子羁旅思乡 恋人孤独怀人

夜闻归雁生相思,病入新年感物华。(欧阳修《戏答元稹》)

残星数点雁横塞,长笛一声人倚楼。(赵嘏《长安秋望》)人归落雁后,思发在花前。(薛道衡《人日思归》)朔雁传书绝,湘篁染泪多。(李商隐《离思》)

红笺小字,说尽平生意。鸿雁在云鱼在水,惆怅此情难寄。(晏殊《清贫乐》)

乌鸦:衰败凄凉 恐怖惊惶

于今腐草无萤火,终古垂杨有暮鸦。(李商隐 《隋宫》)

斜阳外,寒鸦数点,流水绕孤村。(秦观 《满庭芳》)

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马致远)

猿猴:哀鸣凄切 悲凉伤感

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杜甫 《登高》)

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郦道元 《江水》)

巴水天边路,啼猿伤客情。(李端 《送客赋得巴江夜猿》)

冰雪:晶莹剔透 心志忠贞 品格高尚

应念岭海经年,孤光自照,肝肺皆冰雪。(宋张孝祥《念奴娇》)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王昌龄《芙蓉楼送辛渐》)

沙鸥:清新明快 飘零伤感

舍南舍北皆春水,单见群鸥日日来。(杜甫《客至》)

飘飘何所似,天地一沙鸥。(杜甫《旅夜书怀》)

水:愁思绵绵 情丝不绝

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李煜《虞美人》)

离愁渐远渐无穷,迢迢不断如春水。(欧阳修《踏莎行》)

林花谢了春红,太匆匆,无奈朝来寒雨晚来风。

胭脂泪,留人醉,几时重,自是人生长恨水长东。(李煜《相见欢》)

化作春江都是泪,流不尽,许多愁。(秦观《江城子》)

羌笛:凄切孤苦 边塞离愁

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王之涣《凉州词》)

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羌管悠悠霜满地。(范仲淹《渔家傲》)

中军置酒宴宾客,胡琴琵琶与羌笛。(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长亭:长亭南浦 送别之所

何处是归程?长亭更短亭。(李白《菩萨蛮》)

长亭外,古道边,芳草碧连天。(李叔同《送别》)

与子交手兮东行,送美人兮南浦。(屈原)

春草碧色,春水绿波,送君南浦,伤如之何!(江淹《别赋》)

禾黍:昔盛今衰 痛惜伤感

彼黍离离,彼稷之苗。(《诗经》)

禾黍离离半野蒿,昔人城此岂知劳?(许浑《登洛阳故城》)

麦秀渐渐兮,禾黍油油,彼狡童兮,不与我好兮。麦秀渐渐兮,禾黍油油,彼狡童兮,箕子《麦秀歌》)

其它:

浮云:比喻在外漂泊的游子 :“浮云游子意,落日故人情”;

鸳鸯:指恩爱的夫妇:“得成比目何辞死,愿作鸳鸯不羡仙” ;

丁香:指愁思或情结:“自从南浦别,愁见丁香结”;

烟雾:情感的朦胧、惨淡 前途的迷惘、渺茫,理想的落空、幻灭;

春风:旷达、欢愉、希望,东风:春天、美好,西风:落寞、惆怅、衰败、游子思归,狂风:作乱、摧毁旧世界的力量;

霜:人生易老、社会环境的恶劣、恶势力的猖狂、人生路途的坎坷挫折,不我好仇。(殷 露:人生的短促、生命的易逝;

酒:欢悦 得意 失意 愁苦

深夜(秋夜):愁思怀旧

乡村:田园风光 生活气息 纯朴美好、安逸宁静,思归厌俗

山林、空山:闲适隐逸、宁静安乐 夕阳:失落、消沉,珍惜美好而短暂的人生或事物

天地:人类渺小、人生短暂、心胸广阔、情感孤独

古人:追慕、自愧自叹(常见古人:姜太公、吴王、廉颇、汉皇、班超、祖逖、曹操、孙权、周瑜、诸葛亮、谢安等)

古迹:怀旧明志、昔盛今衰(国家)衰败萧条(常见古迹:大运河、秦淮河、北固山(亭)、金陵、朱雀桥、乌衣巷、姑苏台、赤壁、台城、岳阳楼等)

诗词常用典故及意义

投笔

《后汉书》载:班超家境贫寒,靠为官府抄写文书来生活。他曾投笔感叹,要效法傅介子、张骞立功边境,取爵封侯。后来“投笔”就指弃文从武。

如辛弃疾《水调歌头》:“莫学班超投笔,纵得封侯万里,憔悴老边州。” 长城 《南史•檀道济传》,檀道济是南朝宋的大将,权力很大,受到君臣猜忌。后来宋文帝借机杀他时,檀道济大怒道:“乃坏汝万里长城!”后来就用“万里长城”指守边的将领。

如陆游的《书愤》:“塞上长城空自许,镜中衰鬓已先斑。”

楼兰 《汉书》载:楼兰国王贪财,多次杀害前往西域的汉使。后来傅介子被派出使西域,计斩楼兰王,为国立功。以后诗人就常用“楼兰”代指边境之敌,用“破(斩)楼兰”指建功立业。

从军行(王昌龄)青海长云暗雪山,疆域遥望玉门关。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折腰 《宋书•隐逸传》载,陶渊明曾作彭泽县令,因不肯“为五斗米折腰向乡里小儿”而弃官归隐。“折腰”意为躬身拜揖,后来喻指屈身事人,而诗人常反其义用之。

如李白《梦游天姥岭留别》:“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

化碧 《庄子外物》载,苌弘是周朝的贤臣,无辜获罪而被流放蜀地。他在蜀地自杀后,当地人用玉匣把他的血藏起来,三年后血变成了碧玉。后来人们就常用“化碧”形容刚直中正的人为正义事业而蒙冤受屈。

郭沫若同志读叶剑英的诗后,和诗一首:“千秋青史永留红,百代难忘正学功;纵使血痕终化碧,弋阳依旧万株枫。”

鸿雁 《汉书•苏武传》,匈奴单于欺骗汉使,称苏武已死,而汉使者故意说汉天子打猎时射下一只北方飞来的鸿雁,脚上拴着帛书,是苏武写的。单于只好放了苏武。后来就用“鸿雁”“雁书”、“雁足”、“鱼雁”等指书信、音讯。如晏殊《清贫乐》:“红笺小字,说尽平生意。鸿雁在云鱼在水,惆怅此情难寄。” 双鲤 古乐府《饮马长城窟行》:“客从远方来,遗我双鲤鱼,呼童烹鲤鱼,中有尺素书。”后来“双鲤”就用作书信的代称。

如李商隐《寄令狐郎中》:“蒿云秦树久离居,双鲤迢迢一纸书。”

青鸾 《仙海经》载,西王母每次出行,都先让一只青鸾报信。后人便用“青鸾”“青鸟”借指传递书信的人。

如李商隐《无题》:“蓬山此去无多路,青鸟殷勤为探看。” 尺素 古乐府《饮马长城窟行》:“客从远方来,遗我双鲤鱼,呼童烹鲤鱼,中有尺素书”。后来“尺素”就用作书信的代称。

如秦观《踏莎行》:驿寄梅花,鱼传尺素,砌成此恨无重数。郴江幸自绕郴山,为谁流下潇湘去? 东篱 陶渊明《饮酒》:“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后来多用“东篱”表现辞官归隐后的田园生活或娴雅的情致。(类似的还有三径、五柳等)

如李清照《醉花阴》:“东篱把酒黄昏后,有暗香盈袖。”许浑 《溪亭二首》:“溪亭四面山,横柳半溪湾。蝉响螳螂急,鱼深翡翠闲。水寒留客醉,月上与僧还。犹恋萧萧竹,西斋未掩关。暖枕眠溪柳,僧斋昨夜期。茶香秋梦后,松韵晚吟时。共戏鱼翻藻,争栖鸟坠枝。重阳应一醉,栽菊助东篱。”

劳歌 本指在劳劳亭送客时唱的歌。劳劳亭旧址在南京,是古代著名的送别之地。“劳歌”后来成为送别歌的代称。(类似的还有阳关、长亭、南浦、柳岸等)

谢亭送别(许浑)

劳歌一曲解行舟,红叶青山水急流。日暮酒醒人已远,满天风雨下西楼。

途中晓发(崔曙)

晓霁长风里,劳歌赴远期。云轻归海疾,月满下山迟。旅望因高尽,乡心遇物悲。故林遥不见,况在落花时。

风骚 原指《诗经》的《国风》和《楚辞》的《离骚》,后泛指优秀的文学作品或指文采。

如毛泽东《沁园春》:“秦皇汉武,略输文采;唐宗宋祖,稍逊风骚。” 雕虫 语出汉代杨雄《法言》:“童子雕虫篆刻,丈夫不为也。”后来比喻微不足道的技术,多指文学技巧。

南园十三首(李贺)寻章摘句老雕虫,晓月当帘挂玉弓。不见当年辽海上,文章何处哭秋风? 注:雕虫:诗中的意思是说吟诗作赋是没有什么大用。辽海:指辽东地区,因濒临渤海,故称,唐时这里常发生战争。

商女 杜牧《泊秦淮》:“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商女即歌女,后以此为不顾国家存亡而醉生梦死的典故。

如王安石《桂枝香》:“至今商女,时时犹唱,后庭遗曲。”

杜康 《说文解字》说:古代的杜康发明制作了高粱酒。后就用“杜康”作为酒的代称。

如曹操《短歌行》:“何以解忧?唯有杜康。”白居易《萱草》:“杜康能散闷,萱草解忘忧。”红豆 传说古代一位女子,因丈夫死在边疆,哭于树下而死,化为红豆,于是红豆又称“相思子”,常用以象征爱情或相思。

如王维《相思》:“红豆生南国,春来发几枝。愿君多采撷,此物最相思。”王国维《红豆词》:“南国秋深可奈何,手持红豆几摩挲。累累本是无情物,谁把闲愁付与他。

(二)人物形象:

诗歌塑造人物的方法

(1)细节刻画法。(2)烘托渲染法。(3)对比衬托法。(4)比兴牵引法。(5)抒情寄托法。

鉴赏方法:①知人论世,关注背景。②抓抒情主人公的语言神态、动作、心理(注意细节)

分析思路:

1)塑造了什么人物形象(概说)。2)结合诗句分析人物性格(结合表达技巧)(展开)3)表现出的意义

登幽州台歌(唐•陈子昂)

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

[注释]幽州台:即蓟北楼、燕台,为战国时燕昭王所建,原名黄金台,是燕昭王招纳贤才之地。

蝉(唐•虞世南)

垂緌饮清露,流响出疏桐。居高声自远,非是藉秋风。

(蝉饮着清醇的露水,从高大的梧桐树上发出叫声。蝉因身居高处,声音自然能够传的很远,并不是借助秋风吹送。诗人借写蝉的声音能传的很远来说明一个具有高尚品格的人,他的名声也自然会流传四方。)

咏蝉(唐•骆宾王)

西陆蝉声唱,南冠客思深。不堪玄鬓影,来对白头吟。

露重飞难进,风多响易沉。无人信高洁,谁为表予心?

(秋蝉的凄叫有气无力,更勾起狱中人的深深思绪,怎忍受那黑鬓薄翼的蝉儿,竟对我这白发之人不停地悲泣。寒露浓重已使你有翅难飞,秋风强劲又把这叫声无情倦去。没有人相信你居高饮洁的纯正,又有谁替我表白这耿耿心迹。)

蝉(唐•李商隐)

本以高难饱,徒劳恨费声。五更疏欲断,一树碧无情。

薄宦梗犹泛,故园芜已平。烦君最相警,我亦举家清。

(本来是居高处难以得温饱,却偏偏白费精神日夜鸣,天欲晓声嘶力竭叫不出,身边树照样碧绿不动情。官职小任人摆布无归处,望田园杂草丛生与人平。感谢你的叫声令我猛醒悟,我也全家清贫与蝉同。)“居高声自远,非是藉秋风”,是清华人语,“露重飞难进,风多响易沉 ”是患难人语,“本以高难饱,徒劳恨费声”,是牢骚人语。

典型例题1: 寻陆鸿渐不遇 皎然

移家虽带郭,野径入桑麻。近种篱边菊,秋来未著花。

扣门无犬吠,欲去问西家。报道山中去,归来每日斜。

注:带郭,意即靠近外城。

问:诗中的陆鸿渐是怎样的一个人物形象?请简要分析。

解答:陆鸿渐是一个寄情山水、不以尘事为念的高人逸士形象。前四句通过对陆鸿渐幽僻、高雅的隐居之地的景物描写,表现了他的高洁不俗。最后两句通过西邻对陆鸿渐行踪的叙述,侧面烘托了陆鸿渐的潇洒疏放。作者通过陆鸿渐这一形象的塑造表现了他对隐逸生活的向往和追求。

简析下面这首宋词的人物形象。

诉衷情 陆游

当年万里觅封侯,匹马戍梁州。关河梦断何处,尘暗旧貂裘。胡未灭,鬓先秋,泪空流。此生难料,心在天山,身老沧州。

分析解答:全词塑造了一个身处江湖,未忘忧国的抗金英雄形象。(什么形象?)词中人物曾经金戈铁马,驰骋疆场,现在虽被闲置不用,但仍胸怀报国之志,心系抗金前线。(如何展现?)诗歌通过这一形象的塑造,表达了作者身老未忘忧国,暮年之志不已的爱国精神及报国无门的感慨。(意义)

点绛唇 李清照

蹴罢秋千,起来慵整纤纤手。露浓花瘦,薄汗轻衣透。见有人来,袜刬金钗溜。和羞走,倚门回首,却把青梅嗅。

解析:塑造了一个活泼娇媚、天真纯洁、感情丰富又略带几分矜持的少女形象。第一句是动作描写,写出了少女的活泼快乐;第二句写少女的神态,展现了人物娇媚的风姿;第三句写少女含羞躲避的情状;第四句在“走”与“回首”的矛盾和“却把青梅嗅”的掩饰中展现了想见有怕见的微妙复杂的心理(含羞、好奇、爱恋等)。

江雪 柳宗元

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

⑴这首诗的前两句描绘了 的环境。[寒冷、寂静(或:冷峭)]

⑵试简要的分析“蓑笠翁”的形象。是一个清高孤傲的形象。在这样一个寒冷寂静的环境里,那渔翁不怕天冷雪大,忘掉一切,专心钓鱼,形体虽然孤独性格却显得清高孤傲,甚至有点凛然不可侵犯似的。这个被幻化了、美化了的渔翁形象,实际上正是诗人摆脱世俗、超然物外的清高孤傲思想感情的寄托和写照。

小儿垂钓 胡令能

蓬头稚子学垂纶,侧坐莓苔草映身。路人借问遥招手,怕得鱼惊不应人。

这首诗是从哪几个方面来刻画垂钓小儿这个形象的?这个形象有哪些特点,试作分析。从形神两个方面(或从外貌、动作、心理等方面);聪明(机灵)、天真可爱;“蓬头”、“侧坐”等表现小孩的天真可爱,从“遥招手”、“怕”等可看出小孩的聪明(机灵)。

常见艺术形象类举:

1、不慕权贵、豪放洒脱、傲岸不羁的形象。如李白。“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表现了他淡于富贵、傲视权贵的思想,也反映了他傲岸不羁、豪放自负的性格。

2、心忧天下、忧国忧民的形象。如杜甫。“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呜呼,何时眼前突兀见此屋,吾庐独破受冻死亦足。”诗人并不仅仅停留在个人的哀怨中,而能推己及人,表现了他忧国忧民的性格。

3、寄情山水、归隐田园的隐者形象。如陶渊明。“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展现的是悠游自在的隐居生活,表现出诗人对官场的厌恶,对田园的喜爱;如王维。《山居秋暝》通过对晚秋时节空山新雨景象的描写,表达了对山水风光的喜爱。

4、怀才不遇、壮志难酬的形象。如陈子昂。《登幽州台歌》写前不见圣贤之君,后不见贤明之主,想起天地茫茫悠悠无限,不觉悲伤的流下眼泪。塑造了一个空怀报国为民之心却不得施展的怀才不遇的知识分子形象。

5、矢志报国、慷慨愤世的形象。陆游和辛弃疾的许多诗歌都反映出他们忠心报国,而不被重用的情感,形象鲜明。如《示儿》、《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破阵子》。

6、友人送别、思念故乡的形象。如李白的《赠汪伦》、王维的《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7、献身边塞、反对征伐的形象。如王翰的《凉州词》,王昌龄的《出塞》表现了他们忠心报国,献身边塞之情。而杜甫的《兵车行》则体察人民痛苦,反对战争。

8、爱恨情长的形象。如柳永。《雨霖铃》写与所爱女子离别时的无限忧伤和别后相思的绵绵情意,塑造了一个爱恨情长的艺术形象。

重要词语:

不慕权贵、豪放洒脱、傲岸不羁、心忧天下、忧国忧民、寄情山水、归隐田园、怀才不遇、壮志难酬、矢志报国、慷慨愤世、友人送别、思念故乡、献身边塞、反对征伐、爱恨情长、建功立业、悯农怜农、热爱山川、哀叹昔盛今衰。

第三篇:诗歌鉴赏练习

古风(其九)

李白

阅读诗歌回答下列问题

庄周梦胡蝶,胡蝶为庄周。

1、该诗的首联运用了什么表现手法,有

何作用?

一体更变易,万事良悠悠。

乃知蓬莱水,复作清浅流。

青门种瓜人,旧日东陵侯。富贵故如此,营营何所求。

注:庄周梦蝶:庄周梦见自己变成一只蝴蝶,飘飘然,十分轻松惬意。这时全然忘记了自己是庄周。一会儿醒来,对自己还是庄周十分惊奇疑惑。认真想一想,不知是庄周做梦变成蝴蝶呢,还是蝴蝶做梦变成庄周?

答案:首联运用了用典(用典抒情)的表现手法,引用庄生化蝶的典故,表明人生如梦,变化无常。富贵穷达并无定数,不必去苦苦追寻富贵。体现了诗人不为追逐富贵,淡泊名利的思想品行。

田家

1、这首诗主要运用了什么样的表现手法?表达了诗人怎样

聂夷中的思想感情? 父耕原上田,子斫山下荒。

六月禾未秀,官家已修仓。

答案:这首诗主要运用了白描的手法。父亲在塬上辛勤耕田,儿子在山下艰难开荒,六月的禾苗还未成熟,官家的粮仓却早已修好。全诗不加修饰,以客观冷静的笔调来描写劳动人民的辛勤劳作,和官府的沉重劳役。表明诗人对劳动人民的深切同情和对官府沉重劳役的批判。

鸟鸣涧

1、分析《鸟鸣涧》的表现手法及使用这一手法的好处。

王维

人闲桂花落,夜静春山空。月出惊山鸟,时鸣春涧中。

答案:该诗主要运用了动静结合、以动衬静的手法。夜半更深,万籁俱寂,春日山中空空荡荡,这是静景,寂静山谷中,人迹罕至,唯见桂花轻轻飘落,这是动景,动静相结合,越发体现出山谷的幽静。月亮从山谷中升起,惊动了山中的鸟儿,在春日山涧中时时听得到轻轻鸟叫。诗中描写的花落,月升,鸟鸣,这些“动”景,却反衬出春山的幽静,以动衬静,更显春山夜晚的异常幽静。

诗歌鉴赏中的动静结合手法例说: 下面是 2005 年全国卷Ⅲ的诗歌鉴赏题及答案: 《雨后 池上》刘攽 bān

一雨池塘水面平,淡磨明镜照檐楹。东风忽起垂杨舞,更作荷心万点声。试从“静”与“动”的角度对这首诗进行赏析。参考答案:

一、二句以“水面平”、“明镜”、“照檐楹”等写出了荷花池塘雨后幽美迷人的静态。

三、四句用“忽起”、“垂杨舞”及垂杨

叶上的雨滴被风吹到荷叶上发出的“万点”声响等,表现了雨后池塘上的一种动态美。诗既

写出了静态,又写出了动态,以静显动,又以动衬静,动静结合,组成了一幅雨后池塘春景 图。

第四篇:诗歌鉴赏练习

诗歌鉴赏练习教案

知识与技能

1. 讲述中国古代诗歌发展的历史及各时代诗歌的特点,2. 使学生从总体上把握我国古代的诗歌的起源与流变。

3. 总结我国古代诗歌的特点及创作手法,4. 使学生从总体上把握我国诗歌的特色。5. 通过赏析字词,6. 鉴赏诗歌的形象、思想内容,7. 艺术特色。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一阶段的学习,学生学会从文字入手认识和把握我国的古典诗歌,培养学生热爱诗歌,关心诗歌,热爱我国传统文化的精神。诗歌鉴赏时间:共两周,12课时 第一课时 我国古代诗歌的发展史 导入

我国是一个诗的国度。在我国几千年的历史中,诗歌犹如一枝奇葩,在不同的时代绽放出风格迥异的绚丽的姿彩。今天,我们就来纵观一下我国诗歌的发展脉络,了解各时代诗歌的总体特色。

1、《周易.鸣鹤》“鸣鹤在阴,其子和之。吾有好爵,吾与尔靡之。”这可能是我国有记载的最早的诗歌,是刚刚破土而出的点点星星的嫩芽,是中国诗歌春天到来的先兆。从《诗经》起,我国的诗歌迎来了第一个春天,我国的诗歌开始有了不可企及的艺术规范。2、《诗经》

时间:十三百篇收录了西周初年到春秋末期的五六个世纪的诗歌,时间跨度相当长。地域:地域空间涵盖面相当辽阔,近至周王朝京城附近地区,远至南方蛮荒之地。内容:题材内容多种多样,从生产、战争、恋爱、婚姻直到祭祀、田猎、祈祷、宴会等无所不包。抒发的情感既有欢欣、愉悦,又有痛苦、诅咒、讽刺等。按其内容可分为“风、雅、颂”三大部分。“风”来自民间,是各地民歌的总汇,呈现着各地区的生活生产和文化特色。“雅”为宫廷乐曲,是为帝王诸侯士大夫观赏开心用的,所以雍容华贵中显得轻松愉悦,少数几篇忧国伤时,应该是文人所作。“颂”是祭祀时使用的,多为歌功颂德之作。总体看来,“风”的艺术成就最高。

艺术手法:开创了“赋、比、兴”的写作手法,“赋、比、兴”成为后世各写作手法的源头。艺术特色:开创了现实主义诗歌传统。形式上主要采用“四言”,杂有多言。多用“重章叠唱”,使文章具有一唱三叹的效果。

具体了解:《关雎》《蒹葭》《静女》《子衿》《硕鼠》《伐檀》 3、屈原和“楚辞”

到了战国中期,《诗经》开创的现实主义传统虽然仍在流传,但其形式已很难包含复杂的社会生活,封建经济的发展,各诸侯国争夺土地的兼并战争,使得人们急需另一种诗歌形式表达自己内心的情绪。这时候,以《离骚》为代表的“楚辞体”应运而生。

屈原人三闾大夫时,根据楚地方言特色和楚地多神话传说的特点,创造了具有地方特色的“楚辞”。《离骚》以天马行空般奇特浪漫的想象为诗歌艺术增添了新的篇章。

特点:(1)主旨 抒发作者忧国忧民,寻求理想政治的愿望和坚持高洁品质、绝不与世俗小人同流合污的思想。

(2)以五、七言为主,杂以其他句式。句式工整,篇幅较长。

(3)大量运用楚地方言和物产名称,语言优美雅致。

(4)大量采用神话传说和浪漫的想象,运用夸张的语言描绘事物。因而开创了浪漫主义诗歌的先河。4、汉代五言诗

时间:两汉和魏晋南北朝时期

内容:继承《诗经》的传统。

特点:继承“赋、比、兴”的传统,进一步发展,使“情景”进一步交融,“虚实”进一步结合。保留四言诗,以五言为主。

流派:以“三曹”为代表的汉魏风骨体系

陶渊明的田园诗歌

谢灵运的山水诗歌

汉末“古诗十九首”的哀婉缠绵。5、唐代的律诗和绝句(1)律诗的定义和要求。

(2)代表作:杜甫的《登高》《登楼》(3)绝句的定义和形式要求

(4)代表作:李白的《静夜思》 贺之章的《咏柳》(5)唐诗代表人物:初唐 陈子昂 如《登幽州台歌》

初唐四杰——王勃、卢照邻、骆宾王、杨炯 盛唐:山水田园诗派——王维、孟浩然

边塞诗派——岑参,高适,王昌龄 两位大诗人——“诗仙”李白和“诗圣”杜甫

中唐:韩愈,柳宗元,贾岛,孟郊、刘禹锡、李贺等。晚唐:杜牧,李商隐 6.宋词

此也是首先兴起于民间,后文人加以创作。早期的词短小精巧,如《杨柳之词》,分为小令和中调。到了柳永,他把词发展成慢词,主要写市民生活,使此所写内容扩大。苏轼扩大了词的表现范围,开创了豪放派。

婉约派:代表人物是柳永、李清照。主要表现闺阁相思离别。风格婉约含蓄。

豪放派:代表人物是苏轼和辛弃疾。主要表现忧国忧民,壮志未酬的情怀。风格豪放慷慨。7元曲

元曲分为杂剧和散曲。杂剧是一种把歌、曲、念白、舞蹈结合起来的表演艺术形式。我们说的杂剧是剧本。散曲是由词演化出来的歌曲,形式比词更自由,多用口语,分“小令、套数”两种。代表作家:关汉卿,马致远,白朴,郑光祖等人。明清诗歌没有大的变化,因此我们略而不谈。

总结:《诗经》是我国诗歌的源头,这清澈的河水源远流长,几经变化,迎来一个又一个灿烂的春天,开初了一朵又一朵姹紫嫣红的绚丽花朵。如今,中国的诗歌在万紫千红的百花园中萎缩凋零,它在等待一个新的春天。这个春天,靠我,靠你,靠每一个有着诗魂的中国人。希望大家以后爱诗、读诗、更写诗。第二课时

我国古典诗歌的特点及创作手法 导入

上节课,我们大致了解了中国诗歌的发展脉络以及各时代的诗歌特点,这节课我们来了解我国诗歌的总体特点和常用的创作方法。

二、我国诗歌的特点 抒情性

中国的诗歌大都指向表情达意,很少有纯粹的叙事诗,中国的叙事诗只有两首,一首《木兰诗》,一首《孔雀东南飞》,合成“乐府双璧”。其他的诗歌,描写叙述都是为了抒情。孔子说:“诗言志”,所谓“志”就是思想感情,这说明,我国诗歌从《诗经》开始就有了“抒情性”这一特点。

短小精练,言有尽而意无穷

由于诗歌是为了抒情,一口胸中之气泄完,语意自然完结。所以中国的诗歌大都短小、精练。短小的诗歌未必内容不丰富,如贾岛的《寻隐者不遇》,“松下问童子,言师采药去。只在此山中,云深不知处?”短短四句,却隐藏着说不尽的意蕴。情景交融,以景含情

中国古人讲:“以我观物,故物皆著我之色彩。”天气的阴晴变化,事物的出生衰老,都会引起诗人的慨叹;内心的不平、喜悦、愤怒、悲伤也会外化为物。所以高兴时,阴雨天也让人喜不自禁,高唱“斜风细雨不须归”;不高兴时,丽日晴空、鲜花美月皆会惹人烦恼。举例说明:“天街小雨润如苏,草色遥看近却无。最是一年春好处,绝胜烟柳满皇都。” “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三、常见的抒情方式

直抒胸臆 王昌龄的《从军行》“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 李白的《塞下曲》“愿将腰下剑,直为斩楼兰。” 高适的《别董大》“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 2.托物言志 白居易的《杨柳枝词》“一树春风千万枝,嫩于金色软于丝。永丰西角荒园里,尽日无人属阿谁?”作者借杨柳自喻,感叹自己虽才华卓著,却无人赏识。

骆宾王的《在狱咏蝉》“西陆蝉声唱,南冠客思深。那堪玄鬓影,来对白头吟。露重飞难进,风多响易沉。无人信高洁,谁为哀余心?”作者借被“重露、多风”困扰束缚的“蝉”,抒发自己遭冤被囚的愤懑。

陆游的《咏梅》

3、借古讽今 苏轼的《念奴娇.赤壁怀古》作者遥想周瑜,想他容貌英俊,风流倜傥;想他少年得志,指挥赤壁之战从容不迫,建立了了不起的功勋。作者怀着满心的羡慕,感叹自己“早生华发”,却功业未成,壮志难酬。

辛弃疾的《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作者从眼前的景物写起,想到与这些景物有关的人物,他高度赞扬了孙权和刘裕,暗示南宋王朝统治着缺乏像孙权一样的君主,国君软弱无能,势必被人侵略凌辱。下阙作者采用刘义隆的故事,表明北伐战争,统一中原,不能意气用事,志大才疏的刘义隆失败了,不懂军事的韩寨胄也失败了。眼见大好河山,中原百姓成了金人的奴隶,作者痛心疾首,只是可叹啊:懂军事、会打仗,一心想为朝廷效力的他,却无人问津。作者于是用“廉颇老矣”的典故,抒发了自己不被任用的苦痛,也表明了自己始终愿为朝廷效力的心迹。

融情于景、借景传情

柳永的《雨霖玲》“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 刘禹锡的《越中揽古》“只今唯有鹧鸪飞” 《丹阳送韦参军》“寒鸦飞尽水悠悠”

《黄河楼送孟浩然》“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 诗词中常用的写作手法

1、衬托(以情染景,2、及景显情):以美景趁欢情,3、以残败之景衬悲哀之情 杜甫《登高》“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以深秋肃杀之景衬胸中悲愁潦倒、忧国伤时之情。

王维“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以清新、明澈之景显闲适恬淡宁静之情。

李商隐《柳》“曾逐东风拂舞筵,乐游春苑断肠天。如何肯到清秋日,已带斜阳又带蝉。”以斜阳和衰蝉的鸣叫衬托柳的衰败。

4、反衬

(1)以乐景衬哀情 “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春望》)

“映阶碧草自春色,隔叶黄鹂空好音。”(《蜀相》)

“花近高楼伤客心,万方多难此登临。”(《登楼》)(2)以残景衬乐情 “花径不曾缘客扫,蓬门今始为君开。”(《客至》)“青海长云暗雪山,孤城遥望玉门关。”(《从军行》)(3)以动衬静 “鸟鸣山更幽,蝉噪林愈静。” “月出惊山鸟,时鸣春涧中。”(《鸟鸣涧》)

练习:1《漫兴一首》问题:(1)文中写了那些乐景? 春色 花开 莺语

(2)用那些此表现哀情? 愁 无赖 造次 叮咛

(3)全文的题眼是哪个字? 愁

2,《独上江楼》“独上江楼思悄然,月光如水水如天。同来玩月人何在,风景依稀似去年。”

问题:(1)美景何在?月光如水水如天。

(2)作者如何“以美景写哀情”?“月光如水水如天”,景色清澈明净优雅,如此美色,正与去年今日相似,那是作者与友人同来赏月,而今天却是自己独自观赏,作者自然会产生“微斯人,吾谁与归”的凄凉之感。作者睹景思人,悲从中来,景物越美,感情越悲。3.对比 “山河风景元无异,城郭人民半已非。”(《金陵驿》)

“越王勾践破吴归,战士还家尽锦衣。美女如花满春殿,只今唯有鹧鸪飞。”(《越中揽古》)

4、象征 多见于咏物诗,以物象征某人某种品行。

陆游的《咏梅》梅花象征在仕途中备受排挤、不受重用的诗人自己。

5、比喻拟人手法 贺之章的《咏柳》 虞世南的《蝉》

“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虞美人》)

6、想象和夸张 多见于浪漫主义诗歌。

“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

“月下飞天镜,云生结海楼。”

“扪参历井仰胁息,以手抚膺坐长叹。”

7、联想 “霜净胡天牧马还,月鸣羌笛戍楼间。借问梅花何处落,风吹一夜满关山。”(《塞上听吹笛》)

8.虚实结合 例:柳永的《雨霖玲》《迢迢牵牛星》《送魏二》

总结:这节课我们主要从总体上了解我国诗歌的特点,常用的写作手法。这只是对一般情况而言,我们遇到具体的诗歌,还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第三课时 掌握诗歌的语言 导入

前两次课,我们了解了中国诗歌的发展脉络和中国诗歌的总体特征,明晰了诗歌创作的常见手法。这节课,我们从语言入手,沿波讨源,去探求诗歌的内涵。

二、掌握诗歌语言的多义性

1.语言的象征意义 美人香草象征品质高洁、才能卓著的君子 自屈原《离骚》之后,美人常常成为文人自喻之称,有时也代指君王或理想。如苏轼《赤壁赋》“望美人兮天一方”。辛弃疾《摸鱼儿》“蛾眉曾有人妒”。杜鹃代表冤情,代表悲苦。如李白《闻王昌龄左迁龙标尉遥有此寄》“杨花落尽子规啼”。文天祥《金陵驿》“从今虽却江南路,化作啼鹃带血归。”

杨柳代表惜别。王之涣《凉州词》“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柳永《雨霖玲》“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

青松白鹤象征清高长寿 野草象征小人 梅兰竹菊象征君子 菊也象征隐士 莲花自周敦颐《爱莲说》之后象征“出淤泥而不染”的品质洁白的人 8. 语言的比喻意义

孟浩然《临洞庭上张丞相》“欲济无舟楫,端居耻圣明。”舟楫比喻张丞相。

王维《使至塞上》“征蓬出汉塞,归雁入胡天。”征蓬喻指自己象孤蓬一样长途漂泊,归雁喻自己象归雁一样进入塞外。

文天祥《金陵驿》“草合离宫转夕晖,孤云漂泊复何依。”孤云比喻诗人自己。9. 语言的隐含意义、暗示意义

高适《别董大》“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隐含“谁都认识你,前途一定会有你的知己。”

贾岛《题李凝幽居》“幽”字暗示此处环境幽静,人烟稀少,也暗示李凝隐者的身份。赵师秀《约客》“有约不来过夜半,闲敲棋子落灯花。”“闲”字隐含无聊、寂寞、焦急之意。

4.双关意义 “石阙生口中,含碑不得已。”含碑即含悲 “桑蚕不作茧,昼夜常悬丝。”悬丝即悬思 “理丝入残机,何悟不成匹。” 何悟即何误

5.借代意义 “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第一句“秦时明月汉时关”指唐朝的边塞。

“君不见汉家山东二百州,三、练习

文天祥《金陵驿》 贺之章《咏柳》 元好问《杏花》苏轼《定** 莫听穿林打叶声》

第四课时 把握诗歌的所塑造的形象 导入

诗歌是形象的艺术。诗用生动形象、具体可感的形象来感人,因此,把握诗歌所塑造的形象就成为深入诗歌内部的一个途径。今天,我们就来学习把握诗歌的形象。

二、形象定义

形象 指诗歌塑造的可以感知的具体的人、物和景象。形象分类: 人物形象 事物形象 景物形象

形象与情感的关系 “诗言志”诗歌是表情达意的,因此形象的完美与残缺,狂放与颓丧,都会使作者情感的寄托。换句话说,作者一定会赋予形象爱憎好恶的情感,所以,我们在分析形象同时,就会解悟作者的思想情感。

三、具体分析 1.事物形象两例 骆宾王的《在狱咏蝉》 李商隐的《蝉》 贺之章的《咏柳》 李商隐的《柳》

2.景物形象两例 高适的《别董大》 孟浩然的《临洞庭上张丞相》

3.人物形象两例 苏轼的《念奴娇 赤壁怀古》 辛弃疾的《永遇乐 京口北固亭怀古》 练习

《采莲曲》 《游山西村》 范仲淹的《江上渔者》

范成大的《催租行》

第五篇:诗歌鉴赏练习

诗歌鉴赏练习

1、阅读下面这首诗,然后回答问题。

夜坐

[宋]张耒

庭户无人秋月明,夜霜欲落气先清。梧桐真不甘衰谢,数叶迎风尚有声。

⑴这首诗写了秋天的哪些景致?使用了什么手法?(3分)

⑵本诗写梧桐,作者抒发了怎样的情感?(2分)

⑶古典诗词摹写梧桐抒发秋意,通常表达怎样的情怀?举你所知一句印证你的观点。(3分)

2、阅读下面两首同题唐诗,然后回答问题。(8分)

台 城 台 城

韦 庄 刘禹锡

江雨霏霏江草齐,六朝如梦鸟空啼。台城六代竞豪华,结绮临春事最奢。

无情最是台城柳,依旧烟笼十里堤。万户千门成野草,只缘一曲后庭花。

[注]①韦庄:晚唐著名诗人。②台城;古都金陵的核心,帝王起居临政的地方。③结绮、临春:台城当时的两座高楼。④后庭花:乐曲名。

(1)这两首怀古诗寄托了作者怎样的感慨?(2分)

(2)两首诗所用的主要艺术手法各有特色,请结合具体诗句加以赏析。(6分)

3、阅读下面一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8分)

和晋陵陆丞早春游望

杜审言

独有宦游人,偏惊物候新。云霞出海曙,梅柳渡江春。淑气①催黄鸟,晴光转绿蘋②。忽闻歌古调,归思欲沾巾。

注:①淑气:温和之气。②绿蘋:一种生长在浅水中的水草。

(1)本诗中最能揭示主题的词是,作者在本诗中表达出来的思想情感是(2分)

(2)明代胡应麟称“初唐五言律‘独有宦游人’第一”。请就第二、第三两联的写景特色写一段鉴赏性文字。(6分)

4、阅读·下面一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8分)

柏林寺南望 郎士元

溪上遥闻精舍钟,泊舟微径度深松。青山霁后云犹在,画出西南四五峰。

[注]①精舍:僧、道居住或胡:道说法之所。

(1)古典诗词特别讲究炼字,请简要分析“画”字在表情达意上的作用。(3分)答:

(2)刘熙载在《艺概·书概》中说过:“画山者必有主峰,为诸峰所拱向;作字者必有主笔,为余笔所拱向。„„„善书者必争此—笔。’’你认为这首诗中的“主峰”“主笔”是哪——句?其余三句又是如何“拱向”这—句的?(5分)

答:

5、阅读下面一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8分)

渡 桑 干 刘皂

客舍并州已十霜,归心日夜忆咸阳。无端更渡桑干水,却望并州是故乡。

(1)诗中的“霜”有哪些含义?

答:

(2)前人认为“此诗曲写其客中怀抱”。作者的“客中怀抱”是什么?又是如何“曲写”的?请作简要分析。

答:

6、阅读下面一首宋词,然后回答问题。(8分)

减字木兰花 竞渡

黄 裳

红旗高举,飞出深深杨柳渚。鼓击春雷,直破烟波远远回。欢声震地,惊退万人争战气。金碧楼西,衔得锦标第一归。

(1)词中“飞”“破”二字用得生动形象,试加以赏析。(4分)(2)这首词是怎样描绘和烘托龙舟竞渡的场面和气氛的?试作具体分析。(4分)

7、阅读下面一首宋词,然后回答问题。(8分)

点绛唇 林 逋

金谷年年,乱生春色谁为主?余花落处,满地和烟雨。又是离歌,一阕长亭暮。王孙去,萋萋无数,南北东西路。

[注]①《点绛唇》一题“春草”。②佥谷,即金谷园,西晋富豪石崇所建,后荒芜。③王孙,借指

作者的朋友。④萋萋,草盛貌。

(1)全词突出写一个“乱”字,请作具体说明。(3分)答:

(2)这首词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感?写法上有什么特点?请结合词句作简要赏析。(5分)答:

8、阅读下面一首宋词,然后回答问题。(8分)

少年游

早行

林仰

霁霞散晓月犹明,疏木挂残星。山径人稀,翠萝深处,啼鸟两三声。霜华重迫驼裘冷,心共马蹄轻。十里青山,一溪流水,都做许多情。(1)诗题为“早行”,诗人是如何表现“早”的?请作具体说明。(3分)

答:

(2)诗人写“啼鸟两三声”,营造了什么样的氛围?有怎样的表达效果?(2分)

答:

(3)词的下阕表现了诗人怎样的心境?又是如何表现的?请结合诗句简要赏析。(3分)答:

9、阅读下面一首宋诗,然后回答问题。(8分)

夜书所见 叶绍翁

萧萧梧叶送寒声,江上秋风动客情。知有儿童挑促织,夜深篱落一灯明。

(1)开头两句中“送”“动”两字用语巧妙,请说说它们的表达作用。(4分)

(2)写儿童挑灯夜捉促织,与诗人所要抒发的情感有何联系?(4分)

10、阅读下面一首诗歌,回答问题。(8分)

灞上秋居 马 戴

灞原风雨定,晚见雁行频。落叶他乡树,寒灯独夜人。空园白露滴,孤壁野僧邻。寄卧郊扉久,何年致此身。

(1)诗歌的首联描写了怎样的一幅画面?渲染了一种什么样的氛围?(4分)

(2)“落叶他乡树,寒灯独夜人”一联值得玩味,请你作简要赏析。(4分)

11、阅读下面这首诗,然后回答问题。(8分)

题张十一旅舍·榴花 韩愈

五月榴花照眼明,枝间时见子初成。可怜此地无车马,颠倒青苔落绛英。

注:张十一名署,德宗贞元十九年(803)与韩愈同为监察御史,一起被贬。①诗歌是怎样表现石榴花的美丽的?请结合全诗作简要赏析。(4分)答:

②前人评论此诗说:“可怜”一词是理解本诗的思想感情的关键,你同意这种说法吗?为什么?诗中表达了怎样的情感?(4分)

答:

12、阅读下面一首宋词,完成后面题目。(6分)

蝶恋花 陆游

桐叶晨飘蛩①夜语。旅思秋光,黯黯长安路。忽记横戈盘马处,散关清渭应如故。江海轻舟今已具,一卷兵书,叹息无人付。早信此生终不遇,当年悔草《长杨赋》②。

[注]①蛩:知了。②《长杨赋》:西汉辞赋家扬雄为讽谏汉成帝游幸长杨宫,纵胡客大校猎而作。

(1)陆游,字务观,号,南宋杰出爱国诗人。这首词从风格上看,应属 派

作品。(2分)

(2)在这首词的上片中,作者是如何表达自己的情感的?(2分)

答:

(3)前人评价这首词,认为末句中“悔”字为全词精要之处,你是否同意这一说法?说说理由。(2分)

答:

13、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回答问题。(8分)

江 村 杜 甫

清江一曲抱江流,长夏江村事事幽。自来自去堂上燕,相亲相近水中鸥。老妻画纸为棋局,稚子敲针作钓钩。多病所需惟药物,微躯此外更何求。

(1)本诗的诗眼是“幽”字?请你结合诗歌内容,谈谈全诗是如何围绕这个字层层铺开 的?(4分)

答: 。

(2)有人说,最后两句应作反笔看,是诗人无可奈何心理的写照,你同意吗?请说说你的看法。(4分)

答:。

14、阅读下面的诗和诗论,完成题目。(8分)

喜外弟卢纶见宿

司空曙

静夜四无邻,荒居旧业贫。雨中黄叶树,灯下白头人。

以我独沉久,愧君相见频。平生自有分,况是蔡家亲。

注释:蔡家亲:指表亲。

下面是谢榛的诗论,阅读并回答问题。

韦苏州曰:“窗里人将老,门前树已秋。”白乐天曰:“树初黄叶日,人欲白头时。”司空曙曰:“雨中黄叶树,灯下白头人。”三诗同一机杼①,司空为优。

注:机杼:喻指文章的构思和布局。①诗论说“三诗同一机杼”,请写出三人的诗句在写法上的相同点。(4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评者认为三人的诗句“司空为优”,请分析“优”在何处。(4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5、阅读下面一首宋词,然后回答问题。(9分)

霜天晓角 题采石蛾眉亭

【南宋] 韩元吉

倚天绝壁,直下江千尺。天际两蛾凝黛,愁与恨,几时极!暮潮风正急,酒阑闻塞笛。试问谪仙何处?青山外,远烟碧。

注:采石,即采石矶,在今安徽省当涂县附近,古代历来是防守长江的要地,南宋时,宋、金交界的军事重地。

(1)请在下面的横线上补上恰当的内容。(2分)韩元吉的词风雄浑、豪放,与他同时代的另一位著名豪放派词人是 ;韩元吉词中“试问谪仙何处”中的“谪仙”是指唐代诗人。

(2)这是一首即景抒情的小令,作者将夹江对峙的二梁山比作“两蛾”。请根据上下文简析“天际两蛾凝黛”中“凝”字运用的妙处。(3分)

(3)虚实结合是这首词的特色,请就这一特色赏析“暮潮风正急,酒阑闻塞笛”。(4分)

16、阅读下面这首词,然后回答问题(8分)

一鹭图 刘羽

芳草垂杨荫碧流,雪衣公子立芳洲。一生清意无人识,独向斜阳叹白头。

(1)诗中“雪衣公子”是什么?根据诗歌的意境说说“清意”指什么。(2分)

(2)这是一首题画咏物诗,诗人笔下描绘的是怎样一个形象?主要运用了什么手法来展现这一形象?请简要分析。(4分)

(3)这首诗歌托物言志,说说作者借这个形象抒发了什么情感。(2分)

17.请阅读下面一首宋词,然后回答问题。(8分)

菩萨蛮①

王安石

数间茅屋闲临水,窄衫短帽垂杨里。花是去年红,吹开一夜风。梢梢新月偃②,午醉醒来晚。何物最关情,黄鹂三两声。

【注】①此词是词人受旧党打击,晚年被迫隐居金陵半山而作。②月偃:即偃月,半弦月。⑴首句中“闲”字统率全词。这首词是从哪些方面表现词人之“闲”的?

⑵“花是去年红,吹开一夜风”运用了什么表现手法?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情感?

1、⑴明月高照,夜气清泠,梧桐振叶有声。(2分)托物言志。(1分)

⑵写梧桐不甘凋谢,在秋风中振作精神,表达了作者面对秋天不伤感,自勉自励的情怀。(2分)⑶通常表达落寞、寂寥、孤独、凄婉的悲秋情怀,对生命凋谢的伤感。(2分)“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寂寞梧桐深院,锁清秋”、“春风桃李花开日,秋雨梧桐叶落时”等(1分,一句即可)

2、(1)吊古伤今(昔盛今衰;物是人非)(意思对即可。)(2)韦庄诗:通篇侧面烘托,以自然景物的“无情”反衬人的无限伤痛与感慨。或:通篇着重于现实景物的描绘,寓情于景(“借景抒情”)。阴雨、江草、鸟鸣、柳阴等景物,渲染出一幅凄清而令人伤感的画面。

刘禹锡诗:重在对比,前两句回忆昔日的繁盛,后两句写今日的荒凉及缘由。

(第二问,两首诗的分析各3分:答对艺术手法得1分,分析具体准确得2分。不结合具体诗句的答案说对了也只给1分。)

3、(1)归思宦游人面对春日美景思念家乡的情感。(2分,每空1分)(2)颔联、颈联紧承“物候新”来写春色。颔联是远景,颈联是近景。(2分)“催”和 “转”这两个动词将春天使万物复苏的动态表现得具体细致,用语精炼传神。(2分)远景 的壮阔与近景的细微相映成趣,共同构成了一幅有姿有彩、动静交错的春景图。(2分)

4、参考答案:(1)“峰”本来是景物中的客观存在,用一“画”字,似乎说“峰”本来并不存在,却由造物以云为毫墨,以天为纸即兴“画”出,(1分)不仅写出峰的美妙如画,而且传达出“观者”的惊奇与喜悦,使整首诗别有情趣。(2分)(意思对即可)(2)这首诗的“主峰”“主笔”是结尾一句“画出西南四五峰”。(2分)全诗先有溪上值雨闻钟被吸引,又接微径深松之穿越,再加上青山白云之衬托,“四五峰”被“画出”也就自然而然了。倘若离开了前面三句的“拱向”,则“四五峰”之“主笔”难以突出。(3分)(意思对即可)

5、(8分)

(1)①是“年”的代称,“十霜”表明作者客居时间之长。②点明诱发作者思乡之情的季节。③以秋霜的冷清、肃杀象征着作者久客并州的孤寂和压抑。(3分,每点1分)(2)①渴望能早日回到故乡咸阳。(2分)② 就在作者归心似箭之时,却又无缘无故渡过桑干河,要到离家乡更远的地方去。此时作者回望来路,竟然觉得久客的并州好像自己的故乡一样。这就曲折而强烈地表现了作者对家乡刻骨铭心的思念。(3分。诗句解说正确,得2分;分析准确,得1分;意思对即可。)(或:如果把“更渡”理解成作者的回乡之“渡”,只要扣住作者回乡途中竟觉得客居十年的并州就象故乡一样让人留恋这一感情上的矛盾作答,亦可得分。)

6、(1)“飞”字写出诸多竞渡的船只在比赛开始的瞬间从柳阴深处飞驶而出,冲破浩渺烟波,向前竞发的实况。“破”字形象写出了竞渡船只的凌厉前进的气势。(各2分,意思对即可)

(2)此词主要通过描绘色彩、声音来刻画竞渡夺标的热烈紧张气氛。红的旗帜,绿的杨柳,白茫茫的烟波,金碧的楼台,是色彩的热烈;击鼓声如雷炸响,欢呼声震动天地,是声音的热烈;龙舟飞驶,鼓击春雷,是写参与竞渡者的紧张行动和英雄气概;欢声震地,是写群众的热烈情绪;衔标而归,是写胜利健儿充满喜悦的形象与心情。所有这些都真实地再现了当日龙舟竞渡、观者如云的情景。(共4分,能从色彩、声音两方面作具体分析,各给2分)

7、(1)园中春色因无主而乱;落花因烟雨飘零而乱;心绪因离别而乱;前路因萋萋芳草而迷离。(3分,答对三点即给满分。)

(2)①绵绵不尽的离愁别绪。②上片写景(咏物),以荒园暮春为背景,运用映衬的手法为写离别奠定感情基调。下片情景交融,先用 “一阕长亭暮”的特有情景,再用“王孙”这个典故,后以景作结,将绵绵之情写尽收足。

(5分,第一问2分,第二问3分。第二问只抽象说出几个概念不作具体分析的,说对了也只给2分。)【命题要义】

诗歌鉴赏题是一首词,这是相对于“一模”两首诗的比较阅读、“二模”七言绝句的阅读,构成一个完整的系列欣赏训练。考测点有三个:一是从整体上对思想内容的鉴赏,一是分析作者在词中流露的感情,一是鉴赏主要的艺术特色。【点睛之语】

鉴赏古代诗词,要真正的读进去,只有把握作者的思想脉胳,通过想象模拟作者写作此诗此词时的情景,再细心揣摩,精心组织好语言,才能答好题目。答题时一定要结合具体的诗句和词句来叙述,切不可只抽象的以两三个字了结。

8、(1)描写特征性的景物表现“早”:早霞已散,晓月犹明,残星未落,寒霜犹重。(3分。每点

1分,答出其中三点可得满分。如仅抄写开头两句,未加说明,得1分)(2)清幽静谧(清静),以动衬静。(2分,每问1分)

(3)诗人的心境是轻松愉悦。有直接表现:尽管霜重天冷,但诗人心情轻松,便觉马行轻快。间

接表现:以景写情,心情愉悦,便觉青山流水皆有情,赏心悦目。(3分。“心境”1分,直接写心情1分,间接以景写情1分)

9、(1)答:萧萧梧叶飘落,本不会有声响,飒飒秋风送爽,本是时令使然,但用了“送”字和“动”字,就化无声为有声,变无情为有情(2分); 诗人触景生情,移情于景,让客观景物染上了诗人的主观色彩,抒发了游子漂泊流浪、孤单寂寞的凄凉之情(2分)。

(2)答:儿童挑灯夜捉促织,表现了儿童欢乐愉快的情趣,这与诗人悲秋的凄凉之感形成鲜明的对照(2分);以乐景写哀,更突出了诗人流寓他乡的凄苦心情(2分)。

10、(8分)(1)首联描写了秋风秋雨傍晚时分才停下来,在暮霭沉沉的天际,雁群自北向南急急飞过的画面,渲染了凄清、阴冷、孤独的氛围。(4分)(2)诗人触景生情,羁留异地见落叶而思故乡; “寒”“独”二字相互映衬,写尽客居他乡凄凉孤独的心情。(4分)11、8分,各4分

①A写石榴花的美丽不正面写,而从榴花给人的感觉来写,榴花能照耀人眼,其鲜艳美丽可想而知。从视觉角度烘托榴花的美丽。B可惜无车马经过,看到青苔上落着绛英我的心中无限哀伤。反衬榴花美丽。②同意。答案要点:“可怜”一词把花与人,景与情联系起来。表达了作者对美丽的榴花无人观赏的慨叹,抒发了自己怀才不遇的感叹。

12、(1)放翁 豪放派

(2)作者借助桐叶飘、蛩语、晨与夜、秋光等景物描写,借景写情,又从眼前之景,联想到自己那一段不平凡的战斗经历,今昔对比,渲染了时代低沉气氛和词人郁郁寡欢的心境。

(3)同意,首先表现诗人对写成兵书却无处交付的愤慨之情,另一方面通过“早信”句及《长杨赋》的典故影射当今统治者的昏聩无道。

13、(1)首联写清江绕村而流,点出环境之幽;第二联写燕子自来自去、鸥鸟相亲相近,点出动物之“幽”;第三联写老妻画纸为棋、稚子敲针为钓钩,点出人事之“幽”;最后两句写诗人心情之“幽”。(每点1分)

(2)同意(1分)。诗人后期在穷愁潦倒中度过,他将贫困无聊的生活写得自由恬淡,是他无可奈何心境的流露(3分);不同意(1分)。因为全诗围绕“幽”字层层铺开,极写生活的闲适安逸,格调清新,反映了诗人的达观的认识态度(3分)。(此题主要看学生能否结合诗歌内容进行具体的分析。分析只要言之成理,即可得分)

14、①这三句诗都人树并写,以景衬情,用树之落叶来比喻人之衰老。(4分)

②司空曙的诗句写了夜雨、昏灯、黄叶树、白头人,形象更加具体鲜明,表现了诗人孤独悲苦的心境,使读者感受更为真切。(4分,内容和形式各2分)

15、参考答案:(1)辛弃疾 李白

(2)“凝”字是“蹙”的意思,紧锁双眉,它形象生动地写出山也像人一样,因中原沦陷,而满腔悲愤愁苦,从而非常精妙传神地表达了诗人自己胸中的无限忧虑。(意思相同即可,答出“蹙”或“紧锁双眉”意思的得1分,答出“山像人一样因沦陷中原而满腔愁苦”意思的得1分,答出“表达诗人的无限忧虑”意思的得1分。)(3)“暮潮风正急,酒阑闻塞笛”一句既写了天近傍晚、江潮汹涌、狂风劲吹的景象,又写了在朦胧之际,仿佛听到了边防军苍凉悲壮的笛声。这样由实到虚、半实半虚、虚实结合的写法,巧妙地将眼前之景和诗人心中对中原故土的思念之情有机地糅合在一起,表达了作者渴望收复失地的思想感情。(意思相同即可,答出实写之景的得1分,答出虚写之情的得1分,答出虚实结合意思的得2分。)

16、(1)白鹭

清高、高洁的志向

(2)描绘了白鹭洁白美好、心存高洁但又孤独寂寞、无人理解的形象。(2分)烘托(衬托):首句,以“芳草”、“垂杨”、“碧流”组合成一幅春意盎然的画面,有声有色,动静结合,以优美的背景烘托(或从正面衬托)白鹭美好的形象。

拟人:次句,“雪衣公子” 以拟人手法描写了一个洁白美好的白鹭形象 直抒胸臆:后两句尤其是末名的“独”、“叹”两字直抒心存高洁而无人理解的愁苦之情。(三者谈其一,加以分析,即可得2分)

(3)抒发虽有高洁的志向却不被人理解的愁苦之情。(2分)

16.⑴窄衫短帽,穿着便服;欣赏花开鸟鸣;午醉醒来,月上树梢;词人被朝廷弃置不用。(每点1分,共4分)

⑵寓情于景。(1分)一夕春风来,吹开万紫千红,风光正似去年。(1分)不仅表现了作者对花事依旧、人事已非的感慨,时光流逝、老之将至的叹息,(1分)更包含着他壮志未酬的忧愁。(1分)

下载诗歌鉴赏形象类练习教师使用word格式文档
下载诗歌鉴赏形象类练习教师使用.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鉴赏诗歌形象课堂实录

    《鉴赏诗歌的形象》课堂实录 诸城市龙城中学师:关于古诗词鉴赏,《考试说明》的要求是: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评价文章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今天我们来一......

    鉴赏诗歌形象教案

    鉴赏诗歌中的形象 【教学目标】 1、理解诗歌形象的含义 2、掌握鉴赏诗歌形象的方法、技巧 。 3、提高诗歌鉴赏的能力 【教学重难点】鉴赏诗歌形象的方法、技巧 【教学方......

    鉴赏诗歌形象(五篇范文)

    2014年高考冲刺试题宝典 数学专题试题 英语作文预测 语文作文预测 理综模拟试题 练习(书P226)三、鉴赏诗歌的表达技巧(一)表达方式:叙述、议论、描写、说明、抒情描写方式:直接(正......

    鉴赏诗歌形象教案

    鉴赏诗歌形象复习专题教案 复习目标 1、理解诗歌形象的内涵; 2、归纳诗歌形象的分类; 3、体察鉴赏诗歌形象的切入点和答题组织规范。 复习的重点和难点:体察鉴赏诗歌形象的切......

    鉴赏诗歌的形象

    鉴赏诗歌的形象-意象、意境篇(教案) 学习要点: 1. 了解诗歌中常见意象; 2. 学习如何赏析诗歌中的意象和意境。 学习内容: (一)鉴赏意象 一.【考点解读】 意象是诗歌艺术中最小的能够......

    鉴赏诗歌形象教案[合集]

    鉴赏诗歌形象教案设计 【教学目标】1、了解诗歌形象的含义; 2、掌握鉴赏诗歌形象的方法、技巧; 3、诗歌形象鉴赏练习【教学重点】1.找出诗词写了什么形象; 2.鉴赏诗词的具体......

    鉴赏诗歌形象教案设计

    一、鉴赏诗歌形象 教案设计 【教学时间】9月17日------26日 【教学目标】1、了解诗歌形象的含义; 2、掌握鉴赏诗歌形象的方法、技巧; 3、诗歌形象鉴赏练习【教学重难点】 1.......

    鉴赏诗歌的景物形象公开课教师稿

    鉴赏诗歌的景物形象 中国古典诗歌“贵含蓄,忌直露”,有情不直言情,有恨不直说恨,而是借助于外界事物来表达,诗人惯用的手法便是借景抒情,于是就产生了为数众多的写景诗。 学习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