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陶行知理论看小组合作

时间:2019-05-14 17:59:31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以陶行知理论看小组合作》,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以陶行知理论看小组合作》。

第一篇:以陶行知理论看小组合作

以陶行知理论看小组合作

青云中心小学 吴雪华

【摘要】①何为“做”?陶行知认为:“做”是在劳力上劳心。“做”含有三个特征“行动、思想、新价值之产生。”在现代,“做”更倾向于集体合作,更应体现团队精神,因此,在美术学科中运用陶行知先生的这一教育理论开展小组合作学习的实践研究很有必要,这也符合新课标所倡导的“主动、探究、合作”的教育理念。但长期以来,由于各种原因,学校班额大,生源参差不齐,再加上小组学习具有较强的开放性,自由性。教师稍调控不当,小组合作学习就会流于形式。如何解决这一难题呢?本文就小组合作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简单谈谈我的一些看法和做法。

【关键词】陶行知 小组合作

在陶行知看来:②“事怎样做就怎样学,怎样学就怎样教,教学做是一件事而不是三件事”他还认为在做中教的是先生,在做中学的是学生。如今,美术课标也明确指出学生是美术学习的主体,探究是美术学习的核心。美术学习就是要让学生亲身经历以探究为主的学习活动,使他们在像美术家那样进行美术探究的过程中体验学习美术的乐趣,增长美术探究的能力,获取美术知识,形成尊重事实、善于质疑的美术态度。因此,在美术教学的整个过程中,学生的学习行为主要是在活动中“做”,教师的教学行为主要是组织、引导学生“做”,学生“做”好了,学习目的也就达到了,教学目标便也随之实现。

但笔者在教育教学工作中发现目前美术教学中合作学习还存在着一些问题,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小组分组不合理,分工不明确。

最常见的小组合作学习形式是同桌或按前后座位自然分成四人小组,而座位的编排往往又是按学生的高矮次序和男女生简单搭配而成的,这样人员简单地搭配难免会存在不合理,不利于让不同特质、不同层次的学生进行优化组合、优势互补、相互促进。

在小组合作学习中,由谁组织,由谁记录,由谁发言,同学发言时其他成员做什么等等,往往并没有一个很明确的分工,学生不明白自己该做什么,做的工作只是一个意见交流。学优生主宰课堂,学困生扮演听众的角色,难以保证促进全体学生参与学习过程,共同得到提高。

第二,小组合作学习只流于形式。

课堂气氛看似很活跃,其实思维含金量很低,小组合作学习所讨论的问题没有思考性、启发性、探索性,根本没有合作的必要,这样既浪费教学时间,教学效率又事倍功半,使学生的合作学习趋于形式化。

第三,教师作用的游离。

教师“下令”开始合作学习后,教师往往成了课堂上最无所事事的一个人。教师要么退至教室的一侧耐心等待,要么自己站在讲台上翻看资料,要么目光迷离神游乎外,要么随意在教室走动作壁上观,要么如蜻蜓点水般在各学习小组间游走。小组合作学习结束后,教师便依次听取各组的汇报,汇报完毕,课堂教学活动便宣告结束。这种缺乏教师指导的合作学习,其效果不佳。

第四,教师的评价不到位。受传统教学观念的影响,传统的教学评价关注的是个体在整体中的位置,热衷于分数排队,比较强弱胜负。而合作学习的结果应该是一个小组成员共同努力的结果,因此要以合作小组的总体表现作为奖励评价的依据,评价的重心应由鼓励学生个体竞争转向大家合作达标。但在很多教师的课堂教学中存在这样的问题,开展小组活动后常要以小组为单位进行全班性的汇报交流,但小组代表站起来一发言就是“我认为„„”、“我觉得„„”、“我的观点

是„„”,往往不是代表本组意见,而是代表个人意见。教师对小组汇报的评价也常常是“你说得真好”、“你的见解真不错”“你的观点很有道理”。显然,学生的不正确的发言方式与教师的不科学的评价有着必然的联系。合作学习评价的片面化主要表现在三方面:一是偏重于对学生代言人个体的评价,忽略了对学生所在小组集体的评价;二是偏重对合作学习中的学术性目标的评价,忽略了对合作学习中的合作技能目标的评价;三是偏重于对小组合作学习结果的评价,忽略了对学习过程与方法的评价。教师很少对学生的学习态度、学习习惯、参与程度以及创新意识、实践能力进行评价,特别是很少关注那些平时性格内向、少言寡语的学生。这种不公正、不全面的评价极易挫伤学生参与合作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更不可能很好地发挥“评价促进发展”的功能。

面对以上种种,我们该如何开展有效的合作学习呢?下面我谈谈自己的几点看法: ⒈优势互补的小组构成

分组应遵循“组间同质,组内异质,优势互补”的原则。教师应按照学生的知识基础、学习能力、性格特点的差异进行分组,让不同特质、不同层次的学生进行优化组合,使每个小组都有高、中、低三个层次的学生。这样分组不但有利于学生间的优势互补,相互促进,而且为全班各小组之间的公平竞争打下了基础。想象力丰富的能带动不太愿动脑筋的,细心的能影响粗心的,学生为了集体的进步会更积极地投入到学习活动中。值得注意的是,在具体操作中组内学生的角色最好能轮流担任,合理激发每个学生的积极性,避免总是组内画画好的学生独自忙碌,其他学生在一边无所适从的现象出现。如在《大海的呼唤》一课中我们在汇报、交流、共享我们的调查研究资料后,利用我们所了解的内容来完成作品:一份电子小报或海报设计、想象画,希望通过我们的设计,能唤起人类的觉醒,保护我们的海洋,让我们重新拥有一个纯洁的世界。要完成这个作品,我们该怎么做?在这里我们首先用小组讨论来决定小组同学选择一种表现形式。再由大家选择需要的资料、图片和音乐。最后是分派创作任务:

资料编辑任务:小组每一个同学选择其中的一块内容进行创作,大家一起修改。排版任务:由小组设计高手负责排版。美化任务:由小组搭配高手负责美化。

每个同学多有自己的任务,小组成员各展所长,充分发挥在小组中的作用。⒉适当的合作学习内容 要开展好合作学习,必须设计好恰当的合作学习内容,这个内容既要适合学习合作共同体,又能充分发挥学生的自主性和创造性。例如在手工课《节节虫》中,由于节节虫本身的构成是多个独立个体的重复串联,我就安排学生两三人进行节节虫的合作创作。在小组长的带领下,孩子们首先考虑节节虫的外形、纹样、色彩,接下来就得考虑材料的应用了,学生们平时积累的各种废旧材料纷纷被利用起来,有的同学还想到了用棉花、果冻壳,甚至蛋壳、树叶、鹅卵石等材料,在制作的最后阶段有的小组还结合了绘画、穿编、剪纸、泥工等手法,课堂气氛空前活跃„„学生们表现出的创造能力和合作能力,大大超出我对他们的了解。通过合作学习,学生主动参与到美术活动中。在轻松的学习氛围下,激活了学生的表现欲望和创作冲动,在主动参与中展现了他们的个性和创造才能,使他们的想象力和创造性思维得以充分发挥。

⒊巧妙把握合作学习时机

合作学习的应用,也需要把握一个度,不能滥用。如有的教师在上课过程中不考虑必要与否,动辄就采取小组讨论,学生独立学习的时间被占去大半;还有的讨论漫无边际,整堂课貌似热热闹闹,实则如一盘散沙。这样的合作学习方式不利于发挥唤醒学生个性潜能、开启学生心智的作用。所以在教学中,应将独立学习立足合作学习之前,在突破重点、难点的时候再运用合作学习的方式调动全体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因为有些设计者的思路一

旦形成就很难突破,此时若能得到老师和同学的及时点拨自会峰回路转,茅塞顿开,同学间通过听别人的设计构想就能得到启示。这时学生的思维会达到空前的活跃。如在四年级的《降落伞》一课中,降落伞上线的长短平衡就很难把握,教师先让学生上来试一试探讨为什么有的降落时平稳,有的则斜着就掉下去了,同学们禁不住窃窃私语,趁此机会,教师引导学生观察伞线与伞的关系得出四线长度一致集中与中心点。学生们都跃跃欲试结果发现一个人做这个很难控制好它的中心点,这时老师乘机找小朋友上来跟自己合作演示1分钟搞定,很快让学生发现了快速解决的奥秘,让学生体会到了如何合作的乐趣,很自然的就与同桌合作解决了这一难点。作为“导演”的教师及时把握住了课堂上的节奏,使难点的突破自然而有效,取得了意想不到的效果。

⒋客观评价以激发动力 客观评价学习成果。在汇报过程中,教师要随机引导学生对诸多的意见进行比较、归纳,善于表扬新观点、新学法。汇报结束时,通过集体评选出小组活跃分子、协作成功的学习小组等,最大限度地表扬各种类型进步突出的学生,从而激发合作学习的动力。比如我在上《用彩墨画鱼》一课时就是让学生四人一组的画长卷。在评价时就用了海底旅游的方式在围绕教室一周的长卷中找出最佳景点,并从构图、色彩、前后关系等多方面阐述你的理由,评出了最佳合作小组奖(作为对合作任务完成的出色小组进行奖励,这项荣誉为该合作小组的全体组员享有),对于个人评价就用找出你看到的海底最漂亮的鱼、最有趣的鱼等设立最佳表现奖、优秀个人等奖项作为对个体的奖励。同时我还留意了发言最积极的几个同学送了他们“大拇指奖状”以激励,在课后的反馈中同学们都觉得这节课很棒即让他们学到了这样表现水墨画鱼,又让自己在评价中对知识有了进一步巩固,还有好些同学看到拿到“大拇指奖状”的同学很羡慕很后悔没有把自己的想法说出来跟大家分享,还说以后一定要积极发言。

总之,小组合作学习中的“做”要体现集体的思想、行动及新价值的产生,在“做”中使教师教得轻松,学生学得愉快。只有这样我们的课堂教学才能焕发出生命活力。

参考文献:① 《陶行知生活教育理论对当今教育改革的启示》杨振升//教育与职业.-2006(8)

②《陶行知生活教育理论探源/谌安荣》云梦学刊.-2006(4)

第二篇:陶行知教育理论

关于陶行知的一些教育思想

(一)生活教育理论的基本内容

1、教育即生活。

 生活含有教育的意义。

 实际生活是教育的中心。

 生活决定教育,教育改造生活。

2、“社会即学校”

 “社会含有学校的意味”

 “学校含有社会的意味”

3、“教学做合一”

 “教学做合一”要求“在劳力上劳心”。

 “教学做合一”是因为“行是知之始”。

 “教学做合一”要求“有教先学”和“有学有教”。 “教学做合一”还是对注入式教学法的否定。

(二)生活教育理论的七大特色

第一、生活教育的目的——“造成中华民族的伟大的新生命”。

 中华民族的根本出路在于中华民族教育的根本出路,而中华民族教育的根本出路又在于中华民族乡村教育的出路。

 只有通过农村教育改革,培养农村所需要的人才,建立起适合农村需要和发展的新教育。

第二、生活教育的培养目标——“真人”。

 真人就是真善美的人,真人就是德智体和谐发展的人,真人就是智仁勇俱全的人。

 陶行知的真人培养目标是针对传统教育培养“假人”的教育提出来的。

 陶行知的真人目标是针对传统教育为升学而读书,为做官而读书,为个人发财而读书提出来的。 陶行知的真人是针对传统教育中培养“少爷”、“小姐”式的学生提出来的。

 真人,要具备五种生活力:即科学的生活力,健康的生活力,劳动的生活力,艺术的生活力,改造社会的生活力。

第三、生活教育的内容——以“生活”为中心。

 “看它有没有引导人动作的力量,看它有没有引导人干了一个动作又要干一个动作的力量。”

 “看它有没有引导思想的力量,看它有没有引导想了又想的力量。”

 “看它有没有引导人产生新价值的力量,看它有没有引导产生新益求新的新价值的力量”。

第四、生活教育的教学方法——“教学生学”。

 教学方法改革的三条思路:

 第一,“先生的责任不在教,而在教学,而在教学生学”。

 第二,“教的法子必须根据于学的法子”。

 第三,“先生不但要拿他教的法子和学生学的法子联络,并须和他自己的学问联络起来”。

第五、生活教育的教学场所——社会即学校。

 “头上顶着青天,脚下踏着大地。东南西北是他的围墙,大千世界是他的课堂,万

物变化是他的教科书,太阳月亮照耀他工作,一切人,老的、壮的、少的、幼的、男的、女的都是他的先生,也都是他的学生”。

第六、生活教育的根本——“道德是做人的根本”。

 明确学习目的性。

 要修身养性,具有“大丈夫”的气概。

 要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第七、生活教育的精髓——创造力。

 “六大解放” :

 一要解放小孩子的头脑。大胆地想象,大胆地思考,大胆地创造;

 二要解放小孩子的双手。教师和家长,不要束缚儿童的双手,让儿童的双手在大脑的指挥下大胆地去干,大胆地动手,大胆地创造。

 三要解放小孩子的嘴。让儿童大胆地讲,大胆地提问,大胆地表达自己的思想。 四要解放小孩子的空间,让小孩从教室中、从校园中解放出来,在大社会、大自然、大森林中,扩大认识的眼界,以发挥内在之创造力;  五要解放儿童的时间,让儿童有自己的时间去创造。

 六要解放儿童的眼睛,让儿童自己观察自然,观察社会,培养自己的观察力。

(三)陶行知创造教育思想的主要内容及其特征

陶行知创造教育思想的内容十分丰富,主要有以下五方面:

1.创造教育所要创造的是“真善美的活人”。

创造教育的目标是要培养一种具有创造精神和创造能力的“真善美的活人”。

2.创造教育在于启发人的创造力,推动人类社会的进步与发展。

对于创造教育的作用,陶行知坦城地说:“教育不能创造什么,但他能启发解放儿童创造力以从事于创造之工作”。他大声疾呼:“处处是创造之地,天天是创造之时,人人是创造之人,让我们至少走两步退一步,向着创造之路迈进吧”。

3.创造教育以生活为内容,强调教学做合一。

教育是从生活中得来的,只有以生活为内容的教育,才是创造教育。而且强调教学做合一,指出创造教育,非但要教,并且要学要做。他尤其重视做,认为“做的最高境界就是创造”。

(四)陶行知眼中的好教师

1.教师应有良好的师德;

 第一,献身教育,热爱学生。 第二,以身作则,为人师表。

 第三,友爱同事,团结协作。

2.教师应勤奋好学,勇于创新,不断提高业务水平。

 陶行知要求教师必须天天学习,天天进行再教育,才能常教常新,有教学之乐而无教学之苦。

 他认为“惟其学而不厌,才能诲人不倦。如果天天卖旧货,索然无味,要想教师生活不感到疲倦是很困难的”。

 他认为,要想学生学好,必须先生先学好。唯有学而不厌的先生,才能教出学而不厌的学生。

 陶行知认为,一个好教师不仅应该有广博的知识,不断地追求新知,而且应该不拘泥于传统,勇于创造革新。

第三篇:陶行知教育理论

连山区小学教师学科知识与技能考试

《陶行知教育名篇精选》应知应会50题

一、填空

1._________是陶行知师德思想的核心。

2.生活教育理论是陶行知教育思想的核心,其基本观点是、、。

3.1927 年,陶行知在南京创办的______________学校,开辟了一条改造中同教育的新路,还创立了“生活教育”学说,使教育贴近了人民大众,参与社会生活,提高了学生的文 化和科学水平。

4.民主的教育是、民治、的教育。

5.和 是陶行知反复倡导的团结协作的师德规范。

6.1925 年底,陶行知先生在南开学校演讲《学做一个人》中指出,做一个整个的人应 具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三个要素。

7.教师应当以身作则,陶行知主张教师要做到言传身教,并强调_______。8.陶行知先生的每天四问是:、、、。

9.我们可以说,教一切,学一切,都要以 为基础。

10.我们对儿童有两种极端的心理,即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1.“千教万教教人求真,”陶行知这一至理名言可以作为教师“教书育人”的永恒主题。

12.“ ”是陶公精神的来源,也是陶行知先生的座右铭,更应该是我们教师敬业精神的表现。13.是生活的出发点,也是教育的出发点。

14.“墨辩”分知识为 知、知、知。

15.教学合一的三种理由是、、。

二、判断

1.“研究性学习”的明显特征是教与学。()2.陶行知认为只有在生活中求得的教育才是真正的教育。()3.陶行知是中国现代教育史上著名的人民教育家,也是一位民主革命家和大众诗人。()

4.陶行知先生不但以自己一生的教育实践,树立起高尚师德的典范,被尊之为“万世师表”,堪称师德楷模,而且他对教师的师德修养和哲学方面也很有研究。()

5.陶行知认为,“真正的教育必须有助于造就能思索,能建设的人”()。6.创造教育就是手和脑共同进行的教育。()

7.儿童的生活是社会的一面镜子。()

8.民主的教师,必须要虚心、宽容、与学生共甘苦、跟民众学习、跟小孩子学习,但师生必须有眼的严格的界限。()

9.平常人对待机会的四种情形是:候机会、失机会、看不见机会、空想机会。

10.陶行知认为“行是知之始,知是行之成。”()

11.陶行知认为教师应“发前人所未发,明今人所未明”,提倡教师做一个学生思想和求知识的引路人,不做教书匠。()

12.教学做合一指的是教的法子要根据学的法子,学的法子根据做的法子,事情怎样做就怎么学,怎样学就怎样教。()

13.平常人对待机会的四种情形是:候机会、失机会、看不见机会、空想机会。()

14.民主的教师,必须要虚心、宽容、与学生共甘苦、跟民众学习、跟小孩子学习,但师生 必须有眼的严格的界限。()

15.陶行知认为教师应“发前人所未发,明今人所未明”,提倡教师做一个学生思想和求知识的引路人,不做教书匠。()

三、选择

1.称赞陶行知先生为“伟大的人民教育家”的是()A、鲁迅 B、毛泽东 C、杜威 D、董必武 2.陶行知的社会教育理论的教学论是()A、生活即教育 B、社会即学校 C、教学做合一

3.“教育就是生活”这句话是()最先提出来的。A、杜威 B、洛克 C、陶行知

4.陶行知的生活即教育的观点包含()A、教育与人类生活相伴而生 B、生活与教育密不可分 C、教育具有终身性 D、教育具有全面性 E、教育全民性

5.教什么和怎样教绝不是凌空可以规定的,他们都包含“()”的问题。

A、教材 B、教具 C、人 D、教室

6.“问题不在于才他们的各种学问,而在于培养他们的兴趣且这种兴趣充分增长起来的时候,教他以研究学问的方法。”这句话是()说的。A、鲁迅 B、杜威 C、卢梭

7.最早在教学理论上提出班级授课制思想的是()A.、泰勒 B、夸美纽斯 C、裴斯塔洛齐 D、凯洛 8.陶行知倡导的“每天四问”是指问“我们的()有没有进步?”

A、身体、学问、财力、工作; B、身体、学问、道德、人际关系 C、学问、能力、道德、财力; D、身体、学问、工作、道德

四、简答

1.陶行知“六大解放”思想的内涵是什么? 2.如何理解陶行知的“教学做合一”的观点? 3.实施创造教育需要哪些条件? 4.如何选择儿童用书?

5.教师应怎样做到以身作则、为人师表? 6.陶行知教育思想主要包含哪几方面的内容? 7.“生活即教育”的基本含义是什么?

五、论述

1.陶行知创造教育思想哪一点对你启发最大?结合自己的实际谈一谈你的看法?

2.陶行知的师德思想给你哪些启示?结合实际谈谈现代教师应具有哪些修养?

3.请你联系教学实际谈谈对“教学做合一”的理解。

4.《陶行知的教育名篇》提到:创造最能发挥的条件是民主。实现教育民主化,教师必须树 立民主平等的思想。书中谈到民主的教师必须要有

(一)虚心;

(二)宽容;

(三)与学生同甘共;

(四)跟民众学习;

(五)跟小孩子学习;

(六)肃清形式、先生架子、师生的严格界限。为此,你读后有何感想?结合平时教育教学情况,选择其中的一两点谈一谈。

5.在书中,我们深深感到许多的内容与新课标的理念有很多相似之处,请列举两处,并加以说明。

答 案:

一、填空

1.师爱 2.生活即教育、社会即学校、教学做合一 3.晓庄试验乡村师范 4.民有、民享 5.通力合作、同心协力 6.健康的身体、独立的思想、独立的职业 7.身教重于言教 8.我的身体有没有进步?我的学问有没有进步?我的工作有没有进步?我的道德有没有进 步? 9.做

10、忽视、期望太切 11.千学万学学做真人12.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 13.健康 14.闻、说、亲 15.先生的责任在教学生学、先生教的法子必须根据学的法子、先生须一面教一面学。

二、判断

1、×

2、√

3、√

4、×

5、√

6、×7.√ 8.× 9.√ 10.√ 11.√ 12.√ 13.√ 14.× 15.√

三、选择题 1.B 2.C 3.A 4.ABCD5.5.C 6.C 7.B 8.D

四、简答

1.答:

一、解放儿童的双眼。

二、解放儿童的大脑。

三、解放儿童的双手。

四、解放儿童的嘴。

五、解放儿童的空间。

六、解放儿童的时间。2.答:用陶行知的话来说,“教学做合一”是生活现象之说明,即教育现象之说明。在生活里,对事说是做,对己之长进说是学,对人之影响说是教。教学做只是一种生活之三个方面,而不是三个各不相谋的过程。可以看出:“教学做合一”的基本含义:教学做三者是不可分割的。做是教与学的中心。教学做三者是密切相关的。但是都统一在做上。做是教的中心,也是学的中心。教学都要在“做”的实践中发挥其主观能动性。如种田,要在田里做,就要在田里学,田里教。

3.答:

一、民主化是最利于创造力发挥的首要条件。

二、因材施教是培养儿童创造力的条件之一。

三、在实践的过程基础上思考。

四、教师要有创新意识和能力。

4.答:

一、我们要看这本书有没有引导人动作的力量,有没有引导人干了一个动作又干一个动作的力量。

二、我们要看这本书有没有引导人思想的力量,有没有引导人想了又想的力量。

三、我们要看这本书有没有引导人产生新价值的力量,有没有引导人产生新益求新的新价值的力量。

5.答:

一、教师要严格要求自己。陶行知要求教师一举一动,一言一行,都要修养到为人 师表的地步,要求学生做到的,首先教师应能作到。

二、教师要有民主作风,建立民主的师生关系。

6.答:第一“生活即教育” ;第二“社会即学校” ;第三“教学做合一”)。

7.答: 第一,生活即教育是人类社会原来就有的,自有人 类生活产生便有生活教育,生活教育随着人类生活的变化而变化。第二,生活即教育与人类 社会现实中的种种生活是相应的,生活教育就是在生活中受教育,教育在种种生活中进行。第三,生活即教育是一种终身教育,与人生共始终的教育。

五、论述

1.答:陶行知创造教育思想有如下内容:

一、教师要树立科学的学生观,即相信每一个孩子都有创造力,都是人才的秧苗。

二、教师要有宽容的心态,即包容、宽恕孩子的一些“幼稚可笑”行为,也许在我们教 师的信任、宽容和指导下,学生中可能会诞生爱迪生、瓦特、牛顿等。

三、教师要为创造力搭建平台,提供和创设机会让学生展示自己。

四、教师首先要有创造能力,要不断改进教育教学方法,创造新的教学方法。

2.答:

一、教师对教育事业要有赤诚之心

二、教师要热爱学生,爱满天下

三、教师要友爱同事,团结合作

四、教师要以身作则,为人师表

五、教师要勤奋好学,开拓进取

3.答:

一、教的方法根据学的方法,学的方法根据做的方法。

二、事怎样做便怎样学,怎样学便怎样教。

三、教与学都以做为中心。4.5.答案略

(以上各论述题只列出了要点,要进行具体阐述)

第四篇:陶行知教育理论读后感

陶行知教育名篇

——读书与用书一、三种人的生活

中国有三种人:书呆子是读死书,死读书,读书死。工人、农人、苦力、伙计是做死工,死做工,做工死。少爷、小姐、太太、老爷是享死福,死享福,享福死。

二、三帖药

书呆子要动动手,把那呆头呆脑的样子改过来,你们要吃一帖“手化脑”才会好。我劝你们少读一点书,否则在脑里要长“痞块”咧。工人、农人、苦力、伙计要多读一点书,吃一帖“脑化手”,否则是一辈子要“劳而不获”。少爷、小姐、太太、老爷!你们是快乐死了。好,愿意死就快快地死掉吧。我代你们挖坟墓。倘使不愿意死,就得把手套解掉,把高跟鞋脱掉,把那享现成福的念头打断,把手儿、头脑儿拿出来服侍大众并为大众打算。药在你们自己的身上,我开不出别的药方来。

三、读书人与吃饭人

与读书联成一气的有“读书人”一个名词,假使书是应该读的,便应使人人有书读;决不能单使一部分的人有书读叫做读书人,又一部分的人无书读叫做不读书人。比如饭是必须吃的,便应使人人有饭吃,决不能使一部分的人有饭吃叫做吃饭人,又一部分的人无饭

吃叫做不吃饭人。从另一面看,只知道吃饭,不成为饭桶了吗?只知道读书,别的事一点也不会做,不成为一个活书架了吗?

四、吃书与用书

有些人叫做蛀书虫。他们把书儿当作糖吃,甚至于当作大烟吃,吃糖是没有人反对,但是整天地吃糖,不要变成一个糖菩萨吗?何况是连日带夜地抽大烟,怪不得中国的文人,几乎个个黄皮骨瘦,好像鸦片烟鬼一样。我们不能否认,中国是吃书的人多,用书的人少。现在要换一换方针才行。

书只是一种工具,和锯子、锄头一样,都是给人用的。我们与其说“读书”,不如说“用书”。书里有真知识和假知识。读它一辈子不能分辨它的真假;可是用它一下,书的本来面目便显了出来,真的便用得出去,假的便用不出去。农人要用书,工人要用书,商人要用书,兵士要用书,医生要用书,画家要用书,教师要用书,唱歌的要用书,做戏的要用书,三百六十行,行行要用书。行行都成了用书的人,真知识才愈益普及,愈易发现了。书是三百六十行之公物,不是读书人所能据为私有的。等到三百六十行都是用书人,读书的专利便完全打破,读书人除非改行,便不能混饭吃了。好,我们把我们所要用的书找出来用吧。

用书如用刀。

不快就要磨。

呆磨不切菜,怎能见婆婆。

五、书不可尽信

孟子说:“尽信书则不如无书。”在书里没有上过大当的人,决不能说出这一句话来。连字典有时也不可以太相信。第五十一期《论语》①的《半月要闻》内有这样一条:

据二卷十二期《图书评论》载:《王云五大辞典》②将汤玉麟之承德归入察哈尔。张家口“收回”入河北,瀛台移入“故宫太液池”,雨花台移入南京“城内”,大明湖移出“历城县西北”。

我叫小孩子们查一查《王云五大辞典》,究竟是不是这样,小孩们的报告是,《王云五大辞典》真的弄错了。只有一条不能断定,南京有内城、外城,雨花台是在内城之外,但是否在外城之内,因家中无志书,回答不出。总之,书不可尽信,连字典也不可尽信。

六、戴东原③的故事

书既不可以全信,那么,应当怀疑的地方就得问。学非问不明。戴东原先生在这一点上是给了我们一个很好的引导。东原先生十岁才能开口讲话。《大学》有经一章,传十章。有一条注解说这一章经是孔子的话,由曾子④写的;那十章传是曾子之意,由他的门徒记下来的。东原先生问塾师怎样知道是如此。塾师说:朱文公@(夫子)是这样注的。他问朱文公是何时人。塾师说是宋朝人。他又问孔子和曾子是何时人。塾师说是周朝人。“周朝离宋朝有多少年代?”

“差不多是二千年了。”“那么,朱文公怎样能知道呢?”塾师答不出,赞叹了一声说:“这真是个非常的小孩子呀!”

七、王冕的故事

王冕十岁时,母亲叫他到面前说:“儿啊!不是我有心耽误你,只因你父亲死后,我一个寡妇人家,年岁不好,柴火又贵,这几件旧衣服和些旧家伙都当卖了。只靠着我做些针线生活寻来的钱,如何供得你读书?如今没奈何,把你雇到隔壁人家放牛,每月可得几钱银子,你又有现成饭吃,只在明天就要去了。”王冕说:“娘说的是。我在学堂里坐着,心里也闷,不如往他家放牛,倒快活些。假如我要读书,依旧可以带几本去读。”王冕自此只在秦家放牛。„„每日点心钱也不用掉,聚到一两个月,偷空走到村学堂里,见那闯学堂的书客,就买几本旧书,逐日把牛拴了,坐在柳荫树下看。

现在学校教育是对穷孩子封锁,有钱、有闲、有面子才有书念。我们穷人就不要求学吗?不,社会就是我们的大学。关在门外的穷孩子,我们踏着王冕的脚迹来攀上知识的高塔吧。

(原载1934年11月10日《读书生活》第1卷第1期)

会读书更要会用书

——读《读书与用书》有感

今天拜读了陶行知先生的《读书与用书》一文之后,感触颇深。陶先生的观点,其实便是我们中国学界一直以来便提倡的“学以致用”。我想我们现在的教学,无论怎么改革它最终的目的便是将所学的知识能够加以运用。我们的社会想要发展,中国想要雄立于世界民族之林,那同样需要我们将自己学到的知识量获得加以运用,将读书与生活结合起来。从教师的角度我有以下几点的想法:

一、树立读书的意识。

我们生活在一个飞速发展的社会,各种行业早已经不能用三百六十行来统计了。很多行业的人认为:我的工作不需要读太多的书。这样的想法是要不得的。我们经常看到别人的成功,进而羡慕,妒忌,但是我们很少去思考他取得成功的原因。并不是每个人都有雄厚的背景去依靠,有人去帮助,都是经过自己的努力取得的成功,而他的成功也必然与读书分不开,与不断的学习分不开。可以说,想要有一份番作为,就必须要有读书的意识,所以作为教师的我们首先应该帮助学生树立读书的意识。从生活的各个角落着手去帮助学生树立从书中寻找世界的想法。

二、有选择地读书。

现代社会发展飞速,每天都有不同的、更为新鲜的资讯和书籍等着我们去学习和接触,但是,一个人的精力有限,不可能面面俱到的统统接受,所以,我们应该有选择的去学习,去阅读。那么,什么书

可以读,什么书会给我们带来收获?这边是我们要交给学生的。我想,我们应该去读对自己的成长有助益的书,去读让自己读完后能获得感动、受教的书。如果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不叫选择的去阅读,那么他的学习过程就会是杂乱无章的。老师可以通过推荐、引领阅读等方式去指导学生的阅读。只有明白了读什么书,能够将书中有用的知识尝试运用,那么这种阅读就是有益的。

三、批判地读书。

陶先生说的好“孟子说:‘尽信书则不如无书。’在书里没有上过大当的人,决不能说出这一句话来。”这说明了批判性读书的重要性。如果我们都认为变成铅字的东西都是正确的,那么我们的学术界该是多么的枯燥啊!我们的语文课本和语文教育观念其实也一直在试图给学生这样一个观念“要批判性的读书”《两个铁球同时落地》一篇文章不正是要表达这样一个观点吗。社会的发展正是一代又一代人在前人的基础上加以思考,创新,才有的吗?我们当老师的更应该在日常的教学细节中,时时注意帮学生树立对待任何事情都要经过自己的思考的理念。不迷信老师,不迷信书本,这样学习才是更有可能内化性质的学习。

四、阅读是为生活所用的。

阅读并不神秘,阅读也不是那么高深的事情。陶先生说“农人要用书,工人要用书,商人要用书,兵士要用书,医生要用书,画家要用书,教师要用书,唱歌的要用书,做戏的要用书,三百六十行,行行要用书。行行都成了用书的人,真知识才愈益普及,愈易发现了。”

我想他其实就是在强调读书应该是这个社会每个人日常生活中的一个部分,他应该是为日常工作生活所服务的。所以,不要把读书当成清高人士,学者们的事情,读书更应该是我们这个社会的风气。人人都可以在阅读中发现自我,彰显自我,成就自我;都可以在阅读中体会到那一份别样的快乐。当老师的应从自己做起,当一个爱读书的,会读书的人,并且影响学生成为一个读书,更会用书的人。我想这样我们的角色才更意义。

第五篇:学习陶行知理论心得

添得几多香——学习陶行知心得体会

“不知陶行知,就不能成为一个好老师”,是的,对照自己的教育实践感触颇深,而且也对陶行知先生的生活教育理论有了更深的认识。深受教育和震撼,对陶行知的教育思想有了进一步的了解。作为教育家,陶先生著述丰厚,言论精妙,他的许多观点至今闪耀着智慧的光芒,与当前课程改革的教育理念交相辉映,堪称中国近代史的一位伟人,教育史上的一位奇人。陶行知先生竭力提倡、努力实施的“生活教育”理论就是一例。在陶行知先生看来,“生活教育”不仅仅是“生活”与“教育”的结合,更不是用“生活”来点缀“教育”,而是主张要使教育与生活完全熔为一体。只有当“教育”成为“生活”真实时,教育才是真正有意义的。陶行知先生之所以伟大,之所以注定要成为人们,特别是我们教师学习的榜样,就在于作为循循善诱的教育家与作为勇往直前的社会活动家的他是完全“熔为一体”的。陶行知先生实实在在地将自己确定的教育目标,当成了他自己生活的准则——他怎样教育,也就怎样行动,他怎样生活,也就怎样教育。即使为此就得面对刀山火海,面对死亡威胁,他也依然一如既往,绝不退缩,因为他认定只有这样的“生活”,这样的“教育”,才是国家昌盛、民族振兴所迫切需要的。

在陶行知先生教育思想里,“仁”与“爱”占很大的比重,平实不浮躁,才能成为“仁”尊重与需求才能分享“爱”,现在我们却要这个嘈杂与功利的社会中追求“仁”和“爱”扪心自问,我做到了吗?是不是有种力不从心的气短?正如大家经常表白的那样——“不是我不努力,不是我不肯爱,而是……”“爱”是一种美好的感情,爱教育,爱学生,爱自己,谁不想拥有。如果没有爱的能力,大家都会感到失败,会有很大的挫折感。

在读陶行知先生的文章中,让我最感动的是:“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先生的一生正是这十二个字的写照,这时多么高的境界啊。我会好好努力,在岗位 一天就尽力而为,因为先生是我的榜样。

陶行知先生曾说过:“学高为师,德高为范。”作为一名光荣的人民教师,教育家陶行知先生不仅要具有广博的知识,高尚的道德,创新的理念。学了教育家陶行知先生的有关事迹,我颇觉得自己也作为教师从教育家陶行知先生那里学到的东西很多,归纳起来主要有以下几点:

一、爱岗敬业:首先,要热爱教育事业,要对教学工作有“鞠躬尽瘁”的决心。既然我们选择了教育事业,就要对自己的选择无怨无悔,不计名利,积极进取,开拓创新,无私奉献,力求干好自己的本职工作,尽职尽责地完成每一项教学工作。教师的职业有苦也有乐,平凡中见伟大,只有爱岗敬业,不断地完善自我,才能在教育活动中有所收获。教师不仅仅是在奉献、在燃烧,而且同样是在汲取,在更新,在升华。教师要付出艰辛的劳动,但是苦中有乐,乐在其中。教师最大的乐趣就是照亮了别人,充实了自己。

二、要有爱心。崇高的师爱表现在对学生一视同仁,绝不能厚此薄彼,按成绩区别对待。要做到“三心俱到”,即“爱心、耐心、细心,”无论在生活上还是学习上,时时刻刻关爱学生,特别对那些学习特困生。在这点上,教育家陶行知先生做的事有过之而无不足。对待一个惯偷的学生。陶行知先生耐心的找出原因,坚决问题。当然在处理的技巧上更是让我佩服。

三、加强师生情感,用爱心培养学生:教师对学生的爱,是一种只讲付出不记回报、无私的、广泛的且没有血缘关系的爱。这种爱是神圣的,是教师教育学生的感情基础。学生一旦体会到这种感情,就会“亲其师”,从而“信其道”。爱学生,怎么爱才是真正的爱。近来一些舆论批评某些教师是“制造自卑者的教师”。好多教师都认为,学生的优点,不夸跑不了;学生的缺点,不批改不了。因此,他们总是批评、训斥、否定学生,而很少鼓励、表扬、肯定学生。其实,在老师的眼里不应有教不好的孩子,爱学生就要对学生一视同仁,不能用简单粗暴的做法对待学生或歧视学生。应当相信每一个学生都能成功,平等对待每一个学生,发现他们的闪光点,让每一个学生都能品尝到成功的喜悦。

四、提高自身素质:教人怎样做人的人,首先自己要知道怎样做人。教师工作有强烈的典范性,为人师表是教师的美德。教师以身作则,才能起到人格感召的作用,培养出言行一致的人。“教师的人格,就是教育工作的一切。”教师要严以律己、以身作则,身教重于言教,教师要以自身之言行给学生以楷模之影响。青少年具有模仿性强、可塑性大的特点,师生关系在一定意义上说,就是塑造与被塑造的关系,要求学生文明修身,自己就要讲礼貌,谈吐文雅;要求学生衣着朴素、大方,自己就要端庄、整洁;要求学生言行一致,自己就要说到做到;要求学生说话诚实,自己就要表里如一。动之以情、以情育人,晓之以理、以理塑人,导之以行、以行正人。

总之,作为一名人民教师,教育是万古长青的事业,教师的任务无尚光荣,因此,我决不辜负新世纪赋予我们的重任,不辜负各级领导和组织对我寄予的愿望,将不断提高自身素质,不断开拓进取,作为一种责任,一种理念,持久的将事业进行到底。

《陶行知教育思想》读后感

古有孔夫子,今有陶行知”。的确不错,陶行知先生是我国近代最具有影响力的教育家、教育思想家。他也是最具有批评精神和创造精神的教育开拓者。他博大的教育思想,求真的教育实践,行知合一的师德风范为我们树立了光辉的榜样,不愧为是“伟大的人民教育家”,“万世师表”。读了《陶行知教育思想》后,我深深地被陶行知的教育思想和人格魅力所感动,我从他的教育理论和教育实践中,得到了许多有益的启示。

一、边教边学——不断提升自己的文化品位

“教学合一”是我国伟大的教育家、思想家陶行知的全部教学理论的基本原则。阐述了三个理由:第一,先生的责任不在教,而在教学,而在教学生学。第二,教的法子必须根据学的法子。第三,先生不但要拿他教的法子和学生学的法子联络,并须和他自己的学问联络起来。读了他的论述,我对“教学”一词,有了更深刻的理解,随着知识经济的到来,知识日新月异,仅靠老师的传授,学生的知识是非常有限的,而且老师所传授的知识很快就会过时,被社会所淘汰。尤其是陶行知认为,“做先生的,应该一面教一面学,并不是贩买些知识来,就可以终身卖不尽的”。因此,在“终身学习”的理念响彻世界的今天,不仅学生要学习,教师也要不断地学习。以前常说“要给学生一杯水,教师要有一桶水。”现在有了新的说法:“要给学生一杯水,教师要做常流水。”我深感“终身学习”的重要,更要在“终身学习”方面身体力行。不断学习新知识,新理论,以跟上时代发展的步伐!

二、爱满天下——关注每一个学生

陶行知先生是“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把毕生的精力奉献给教育事业。他的情至真,爱至深,是我们做人的典范。在日常的教学工作和班级管理中,我们要以“爱满天下”的精神、宽容的心理去对待那些幼小的还未成熟的心灵,在他们的成长道路上,多份宽容和厚道,理解并教育他们,使他们遵循正常的轨道发展。对于学生的那些小错误,我们要耐心地教育。要知道每个人在成长的道路上都会出错,又怎么能要求学生不犯错误呢?所以在教学工作中,我们要富有爱心。陶行知先生曾说过:“谁不爱学生,谁就不能教育好学生。”以真挚的感情对待学生,才能给他们以鼓舞,才有可能点燃其追求进步的希望之火。教育经验告诉我们,关爱是一种最有效的教育手段,教师情感可以温暖一颗冰冷的心。当学生体会到老师对自己的一片爱心和殷切期望时,他们会“亲其师而信其道”。

在过去,老师为了体现自己得威严,板着面孔,给人一种杀星之感,在这样的师生关系中,学生的心理是压抑的。而我的想法则是亲近学生,多与学生谈心,多给学生鼓励。除此以外,平时要关注学生的发展情况,对于学生的进步,一句夸奖,一个赞许的眼光,都会给学生以极大的鼓励。我们给了学生这么一点点关爱,将可能改变一个孩子一生的命运,使他充满信心,我们何乐而不为呢?

在教育过程中,我很注意关心爱护每一位学生,用心去欣赏每一个学生,去培养他们的自信心和上进心。要知道一个人只有具备了自信心和上进心,才能专心致志地投入到学习和工作中去,这是取得成绩的基础。因此,在平时的教学过程中,我会抓住一切机会表扬学生,有时我也会有意创造机会,让学习能力较差的学生得到表扬,让他感觉到自己也有能力,老师还一直在关注着他。今天我给学生留下的那份自尊,也许将影响他的一生。

三、生活即教育——让教学生活化

“生活教育”是陶行知先生教育思想的核心。他说:“没有生活做中心的教育是死教育。没有生活做中心的学校是死学校。没有生活做中心的书本是死书本。在死教育、死学校、死书本里鬼混的人是死人”。课堂教学的生活化是培养学生实践能力,推进素质教育的必要途径。我们在平时的教学中要做到善于挖掘生活中的教学素材,离开了生活的教学是苍白的!联系陶行知的教育思想,我觉得初中地理教材的编写与学生的实际生活联系非常的密切。在自己的地理教学实践中我非常注重利用学生的生活中的素材来教学,如再讲中国地理众多的人口一节时,我让学生谈一谈他们每次出门旅游或回老家探亲的路上,交通状况如何,对这一话题学生感受颇深,发言踊跃,通过这样的交流让学生深刻体会到了我国人口众多带来的交通拥挤。总之,作为一名老师,我们不仅要教会学生书本上的知识,更重要的是要把书本与学生的生活联系起来,这样才能学得扎实,才能经得起时间的考验。“生活化”的教学活动,既可增长学生知识,又让学生学会了思考和解决问题的方法,又可锻炼学生的动手与实践创新能力。这也是我们新课程改革的重要教学目标。总之,陶行知先生的教育思想与实践,为我们留下了一份宝贵的精神财富。我们要学习他高尚的道德情操,研究他丰富的教育遗产,以全面提高自身素质,使自己成为心灵世界的开拓者,智慧田野的播种者,人类文明的传递者。面对新课改,新课程、新理念,每一个教师都应该冷静地思考自己的教育、教学行为,在今后的教育教学中不断实践,不断体悟,使之内化为自己的思想。并不断发展,弘扬“陶夫子”的精神,“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

陶行知先生是人民的教育家、思想家和教育的改革家。陶行知教育思想的理论基础是教育实践。没有先进理论指导下的教育实践是盲目的实践。教育理论正确与否也要通过教育实践来检验。新课程改革下,我认真地研读了陶行知教育思想,发现陶行知教育思想的确是个真“宝”。使我从陶先生的教育思想中汲取了丰厚的营养,懂得了知识来源于实践,价值来源于创造,思想来源于创新。先生“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全心全意投入人民教育事业,相比之下,我只能见出自己的渺小与浅薄。对照当代中国教育的种种弊端,我们不是可以感受到先生那穿越世纪的深邃目光吗?我们仿佛听到了先生民主教育思想的回声——“千教万教教人求真,千学万学学做真人”。先生的生活教育理论实质上是一种具有中国特色的、行之有效的教育理论,她与时代发展同步,既反映政治、经济、文化生活发展的趋势,又符合学生身心发展的规律,着重培养学生的生活力和创造力。具体地说,生活教育理论具有以下特色: 生活教育的目的——“造成中华民族的伟大的新生命”。陶行知是一位坚定的教育救国论者,他认为要改造落后的中国,应先改革中国的教育。他经常对人说:中华民族的根本出路在于中华民族教育的根本出路,而中华民族教育的根本出路又在于中华民族乡村教育的出路。换言之,中华民族的乡村教育出路找到了,那么,整个中华民族的出路就找到了。生活教育的培养目标———“真人”。“千教万教教人求真,千学万学学做真人”。真人是陶行知的培养目标,真人就是真善美的人,真人就是德智体和谐发展的人,真人就是智仁勇俱全的人。他要培养的真人,要具备五种生活力:即科学的生活力,健康的生活力,劳动的生活力,艺术的生活力,改造社会的生活力。从陶行知创办的晓庄师范的培养目标看,“真人”的标准就是三个条件:“第一有农夫的身手;第二有科学的头脑;第三有改造社会的精神。” 生活教育的内容———以“生活”为中心。教学内容直接关系到教育目的和培养目标。陶行知认为,中国传统的教育内容是以文字为中心,是以与生活脱离的无用知识为中心,不能真正培养人的生活能力。可以说,中国的教科书是应试的书,专供书呆子读的书。陶行知以当时通行的小学常识与初中自然教科书为例进行剖析,认为这些书,最多只配称做“科学的识字书”,“科学的论文书”而已。这些教科书不教你在利用自然中去认识自然,也不教你试验,也不教你创造,“它们只能把您造成一个自然科学的书呆子”。陶行知对教学内容的总要求是什么?他提出三条标准:第一,“看它有没有引导人动作的力量,看它有没有引导人干了一个动作又要干一个动作的力量。”也就是说,教科书要有引导学生动手的力量,使儿童的手从仅仅起握笔的作用中解脱出来,成为“万能的手”,“开天辟地的手”。第二,“看它有没有引导思想的力量,看它有没有引导想了又想的力量。”一本好的教科书,要给儿童以启发、以思考、以创造的作用,从而达到举一反三,学以致用的目的。第三,“看它有没有引导人产生新价值的力量,看它有没有引导产生新益求新的新价值的力量”。②根据上述三个标准,陶行知对教学内容提出一个总要求:“我们要活的书,不要死的书;要真的书,不要假的书;要动的书,不要静的书;要用的书,不要读的书。总起来说,我们要以生活为中心的教学做指导,不要以文字为中心的教科书”。③按照上述标准和总要求,陶行知提出了十分广泛,且又与生活密切联系的教学内容体系。大致分为五大类:第一类有关健康的教学内容。第二类有关劳动生活的教学内容。第三类有关科学生活的教学内容。第四类有关艺术生活的教学内容。第五类有关社会改造生活的教学内容。显然,陶行知所要的教学内容,不是应试的内容,不是升学的内容,而是社会生活所需要的内容。生活教育的根本———“道德是做人的根本”。陶行知反复强调:“道德是做人的根本。根本一坏,纵然是你有—些学问和本领,也无甚用处;并且,没有道德的人,学问和本领愈大,为非作恶愈大。所以我在不久以前,就提出‘人格防’来,要我们大家‘建筑人格长城’。建筑人格长城的基础,就是道德”。生活教育的精髓———创造力。创造教育是生活教育理论的立足点和归宿。传统的教育,特别是应试教育制度下的教师,不但不培养学生的创造力,而且还要扼杀这种创造力。尤其是读到以下几句的时候,我的感触尤为深刻。“一年之中务求不虚度一日,一日之中务求不虚度一时,定叫这一年的生活,完全地献给国家。”多么伟大无私的思想,让我自惭形秽,羞愧得无地自容。还有一点对我的触动也很大,边看着陶行知先生的话语,边想像着那段兵荒马乱的年代,我越发地佩服他。人们不是常说“安居才能乐业”吗?即使在和平安定的生活环境,你也要先安居才能乐业,那么在那种年代里,要谈乐业,更是何等不易啊?!况且他又不是一般的敬业,简直是倾其所能,呕心沥血,鞠躬尽瘁。这种精神是多么的难能可贵啊!想想我们有时候面临市场经济的大潮迷失了自己,是多么的不该啊?!一句话,我将以陶行知先生的名言“千教万教教人求真,千学万学学做真人”为自己的行为准则,尽力做一名真人,也教学生去做真人。

下载以陶行知理论看小组合作word格式文档
下载以陶行知理论看小组合作.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陶行知生活教育理论

    陶行知的生活教育理论对新课程改革的启示 吴江市震泽一中 张玉昆 一、生活教育的含义、原理和原则(一)生活教育的含义 生活教育是陶行知先生针对半殖民地、半封建旧中国的帝国......

    陶行知教育理论读后感

    陶行知教育理论读后感 今年暑假我认真学习了陶行知的“创造教育”理论,认识到:陶行知的创造教育思想是其教育思想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其思想体系的主旨。培养学生的创新能......

    陶行知教育理论读后感

    陶行知教育理论读后感 新围小学张瑜 我认真学习了陶行知的“创造教育”理论,认识到:陶行知的创造教育思想是其教育思想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其思想体系的主旨。培养学生的创......

    《陶行知教育理论》读书笔记之二

    《陶行知教育理论》读书笔记之二 生活教育的目的首先是指向社会的、民族的、整体的、为人民生活向前、向上需要的、为民族、为大众求解放、谋幸福、培养‚生活力‛的教育; 陶......

    陶行知教育理论读书笔记

    陶行知教育理论读书笔记 陶行知教育理论蕴涵着深刻的哲理,闪耀着智慧的光芒,按照陶行知先生的说法,"生活教育是给生活以教育,用生活来教育,为生活的向前向上的需要而教育.从......

    陶行知教育理论读后感

    陶行知教育理论读后感季显轮今年暑假,我认真读了《陶行知教育理论》。陶行知教育理论蕴涵着深刻的哲理,闪耀着智慧的光芒。按照陶行知先生的说法,“生活教育是给生活以教育,用生......

    陶行知的教育理论

    陶行知的教育理论 如今还依稀记得陶行知陶行知先生的几句诸如“千教万教教人求真,千学万学学人做真人”和“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的教育名言。《陶行知教育名篇》汇集......

    陶行知生活教育理论

    陶行知生活教育理论 摘要:陶行知是我国著名的教育学家,他毕生致力于人民教育事业和民族民主革命运动,以“爱满天下”,“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的精神,为贫苦人民和儿童的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