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关于大学生传承中国传统文化的调查报告
精品文档就在这里
-------------各类专业好文档,值得你下载,教育,管理,论文,制度,方案手册,应有尽有------------------------------
关于大学生传承中国传统文化的调查报告——以楚雄师范学院为例
一、调查目的和意义
作为社会未来的中坚力量,大学生对传统文化的认识和态度相当重要。传统文化离不开大学生的支持,传统文化的弘扬、发展,更少不了大学生的参与。目前,大学生传统文化的缺失应从多方面考虑。下面我们主要围绕当代大学生传统文化缺失的表现和原因进行调查、分析和思考。
二、中国传统文化的概念
中国传统文化是指居住在中国地域内的中华民族及其祖先所创造的、为中华民族世世代代所继承发展的、具有鲜明民族特色的、历史悠久、内涵博大精深、传统优良的文化。它是中华文明演化汇集而成的一种反映民族特质和风貌的民族文化,是民族历史上各种思想文化、观念形态的总体表征。
三、中国传统文化内容
中国传统文化除了儒家文化这个核心内容外,还包含有其他文化形态,如道家文化、佛教文化等等。中华文化源远流长,延--------------------------精品
文档-------
精品文档就在这里
-------------各类专业好文档,值得你下载,教育,管理,论文,制度,方案手册,应有尽有------------------------------
续不绝,一直影响到今天的生活。继承和弘扬中华传统文化,是凝聚中华民族力量的客观要求,是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现实需要。
四、当代大学生与中国传统文化
大学生作为社会上最富有朝气、创造性和生命力的群体,他们对中国传统文化的认识和理解程度,往往影响着社会民众对这一问题的关注。在今天的现实生活中,我们看到的却是很多人传统文化意识的淡薄,在历史文化常识方面的无知。即便是在大学校园里,许多大学生对传统文化和历史知识漠然处之的现象也并不鲜见。是什么原因造成了这样的局面?
对此,我们小组就当代大学生对中国传统文化认知的现状与大学生获得传统文化和历史知识的主要途径展开了调查。调查对象主要是楚雄师范学院在校学生。大学生认为,传统文化和历史知识教育在社会上有一定的认知程度及影响力。数据显示,认为认知程度“很高”的有14.1%;认为“一般”的最多,有30%;而认为“很低”的只有6%。在对“传统文化和历史知识在社会上的影响力”进行评价时,选择“比较大”的比例(37%)最多。由此可见,大学生对传统文化在社会上的影响力是持肯定态度的。
--------------------------精品
文档-------
精品文档就在这里
-------------各类专业好文档,值得你下载,教育,管理,论文,制度,方案手册,应有尽有------------------------------
课堂教育是大学生获得传统文化和历史知识的主要途径,但效果不尽如人意。大学生获得传统文化和历史知识的途径和方式很多,如课堂教育、课外阅读、媒体、课外辅导和课外活动等。但最主要的途径还是课堂教育,获选率高达98.1%。但从调查结果看,这种方式的效果却不尽人意。我们选取了三个历史典故——“闻鸡起舞”、“投笔从戎”、“三顾茅庐”进行调查,有67.5%的同学仅仅是“了解一些”,还有16.%的同学甚至“不了解”。
我们还就大学生对历史事件和历史人物的评价进行了调查。以“对武则天评价”为例,选择“没考虑过此问题”和“不清楚的”分别为15%和17%,“完全否定”的占16%,“完全肯定”的占20%,而选择“功过参半”的占31%。由此可以看出,在对重要的历史人物和重大的历史事件评价方面,大学生主观性比较明显,客观性和理性化有待提高,这是思维和认知不成熟的表现,同时与大学生的知识结构也有关系。社会环境日益多元化,尤其是网络的出现使他们对历史的关注越来越少,再加上一些以历史题材为主的影视剧对历史真相叙述的误差,也对大学生产生了一定的消极影响。
对四大文学名著,“都没有看过”和“没有看过并且也不打算看”的受访者共计5%,而“多次看过”、“都看过”和“看过其中一两部”的比例分别有20.7%、31.5%、42.8%。这说明大--------------------------精品
文档-------
精品文档就在这里
-------------各类专业好文档,值得你下载,教育,管理,论文,制度,方案手册,应有尽有------------------------------
学生对传统文化典籍还是有较大兴趣,这很大程度上与大学生所接受的语文教育有很大的关系,在语文教育中,有许多课文都出自中国传统的文化典籍中。
总体来看,大学生对中国传统文化和历史知识是有兴趣的,但这种兴趣没有与自身发展的需求结合起来,没有把兴趣转化为行动。这种状况令人担忧,与国家提倡对大学生开展人文教育,提高其自身的内在素质的初衷不相符。
五、大学生自身的问题
1.当代大学生对传统文化认识和重视不足。
他们是读英文、吃汉堡、看大片、玩电脑长大的“垮掉的一代”。这些独生子女“唯我独尊”,对于传统文化知之甚少,深受西方现代文明的影响,对于西方文化充满了向往。调查发现,大学生对端午、中秋、清明等民族传统节日的兴趣日趋淡漠,了解这些节日文化的大学生仅占76%,而对圣诞节、情人节等西方节日却趋之若鹜,对于“情人节或圣诞节是否放假”有高达69%的大学生持赞成意见。年轻一代对春节、中秋、端午等传统节日渐渐没兴趣了,认为这些节日土气、不够时尚,反而对西方的圣诞节、情人节、万圣节等一些洋节越来越重视。比如,今年情人节,玫瑰销量在中国就达到美国的2.6倍。
同时,新兴的节日对传统节日文化的冲击也是有着不可估量--------------------------精品
文档-------
精品文档就在这里
-------------各类专业好文档,值得你下载,教育,管理,论文,制度,方案手册,应有尽有------------------------------的作用。据调查发现,2012年11月11日的“超级光棍节”至少有90%的大学生参与节日庆祝活动。“光棍节”是新兴的一个节日,它起源于90年代高校的校园趣味文化。光棍节的由来只是象征单身一族的寂寞宣泄,然而只经过短短的二十年时间,光棍节就发展为可以和西方情人节相媲美的节日,“2012年11月11日”这个被称被人为制造出来的“世纪光棍节”让淘宝商城实现了日销售额的超级大单。在这其中,大学生起着推波助澜的作用。
经济的突飞猛进满足了人们的物质需要,却俗化了人们的精神领域,不良的人生观和价值观时时冲击,诱惑着当代大学生们。在其身上集中表现为注重自我,讲求个人发展,甚至以金钱作为评论人生价值的标准等。所以要加强大学生对传统文化的知识。
2.“功利主义”在大学生中比较普遍。
调查显示,40%的大学生认为传统文化对自己的“帮助一般”,认为“帮助很大”和“帮助比较大”的分别只有5.6%和9.4%,传统的人文精神意注重个人品性的修养。对大学生成长的作用是隐性的、长久性的。但是,一些目光短浅、急功近利的大学生看不到传统文化的长久益处,较少甚至放弃对传统文化的学习。在关于大学生入党动机的调查中,对“为什么加入中国共产党”,“寻找精神寄托”占8%,“为共产主义而奋斗”占7%,“为更好地服务人民”占2%,“为以后找工作方便”占83%。根据对调查数据的分析,这些动机中,既有追求理想的精神动力,也有实现个人自身价值的利益考量,但表现突出的是入党动机的功利性。抱着功利化动机入党的大学生,把入党作为实现个人利益的一种手段,而不是一种崇高的信仰,他们考虑的往往是如何--------------------------精品
文档-------
精品文档就在这里
-------------各类专业好文档,值得你下载,教育,管理,论文,制度,方案手册,应有尽有------------------------------
利己,而不是如何更好的服务他人。他们入党是为了给自己带来名、利、权等方面的资本和实惠,可以在以后寻找工作时增加一个及其重要的筹码。
3.实用主义在大学生中比较流行。
如今社会竞争激烈,大学生面临的就业压力也越来越大。调查中,有接近40%的学生表示经常花费很多时间在做兼职(家教、推销、代理等)或者考取各种社会认证证书(计算机等级考试、会计从业资格考试等)上,为毕业后就业增加筹码。在这种社会背景影响下,大学生中真正愿意学习传统文化的人少之又少,大量的课余时间都花费在就业培训上了。
4.小结。
学生在学习上过于追求实用主义和功利主义。从调查显示来看,在社会大环境的影响下,学生个人在学习取向上功利色彩过于浓厚,忽视对自身思想文化修养和道德素质的培养。我国当前的社会正处于重大转型期,传统的文化模式失去了神圣的权威,人们的价值观念、文化观念、生活方式等也必然处在磨合、矛盾、冲突之中,尤其是青年一代更是日益渴求张显个性、打破传统思想的束缚。同时,面临着社会生存压力的日渐增大,学生们更关心的是抓紧时间去考五花八门的外语、计算机等技能证书,以求在未来的职业竞争中为自己增添砝码,这种急功近利的心态使得他们鲜有时间和精力去培养个人的道德文化修养。近年来一直致力于抢救民间文化的著名作家冯骥才曾说:“在保护传统文化方--------------------------精品
文档-------
精品文档就在这里
-------------各类专业好文档,值得你下载,教育,管理,论文,制度,方案手册,应有尽有------------------------------
面,目前我们最大的问题是传统文化的文脉已断。这才是最可怕的,是导致传统文化备受冷落的根源所在。”
六、社会方面的问题:
社会重视程度不够,没有形成良好的文化氛围。一种文化往往是在长期的社会行为中形成的,中国的传统文化离不开几千年历史的沉积,对文化的传承需要有严肃客观的精神,才能保证以不偏不倚的态度真实准确地展现文化的内涵和魅力。
在楚雄师范学院,学生主要是通过网络了解外界信息,在“上网冲浪时候,以下哪些项目是占用你时间最多的?”其中,选择“看电影、玩游戏”的就占了76%,而“学习专业知识、了解传统文化”的才有24%。作为现代社会中主要的文化传播媒体,许多影视、小说在经济利益驱动下,更关心票房收入,而不是社会效益,危害极大。严重影响了大众对真实的历史文化的认知。相反,在其他方面,如举办历史文化知识讲座,开展文化宣传,保护文化遗址等方面,社会重视力度远远不够,除了一些专业的工作者以外,很少有人给予较多的热情和关注。在这样的背景下,大学生很容易欠缺学习和了解中国传统文化和历史知识的兴趣。
当前教育的弊端导致传统文化的流失严重。担负民族兴亡的是一个民族的文化,而文化的兴亡重在教育。早在建国初期,毛泽东就曾指出过教育的弊端,对学生管得太死、教学内容太单一。--------------------------精品
文档-------
精品文档就在这里
-------------各类专业好文档,值得你下载,教育,管理,论文,制度,方案手册,应有尽有------------------------------
而这弊端丝毫没有解决。对理科的注重的确适应科技膨胀的时代,但是能够跻身于行列的人太少,而大多数人则要在平凡的岗位上工作,他们所学的高数、理化知识在生活中毫无用处,而对社会极需的和谐哲学、道德导向、价值引导等问题,却一无所知,很多人成为学习的奴隶,毕业之后,缺乏对生活的感悟,对人生的洞察,对自我价值的定位。
七、针对这些情况我们应如何做呢?
在当今社会的快速发展和大变革中,我国许多优秀的传统文化造成了重大的遗失,但同时也带走了大众文化中的粗俗的现象,作为当代大学生我们要做到发扬优秀文化抵制庸俗的不良文化,实现自我超我的文化认识观。
针对大学生对传统文化态度的现状与问题,对于如何对大学生实施传统文化教育,我们提出如下对策和建议:
1.家庭、学校、社会和社区“四位一体”,形成传统文化教育的合力
就教育主体来说,传统文化教育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不是一个地区、一个部门、一所学校、一个家庭、一位教师所能单独完成的,家庭、学校、社会和社区应该互相配合、协同努力、--------------------------精品
文档-------
精品文档就在这里
-------------各类专业好文档,值得你下载,教育,管理,论文,制度,方案手册,应有尽有------------------------------
“四位一体”,形成教育合力。①家庭是传统文化教育的基础阵地。②学校是传统文化教育的主要阵地。③社会要积极营造传统文化教育的良好氛围。④社区资源是进行传统文化教育的有力补充。
2.以传统文化精神为核心,遴选出传统文化教育的系列内容
中国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在长期的历史发展过程中,为了生存和发展的需要,根据历史所提供的条件,创建、改造、传承下来的物质成果和精神成果的总和。在漫长的历史积淀过程中,传统文化不仅体系庞大、内容驳杂,而且精华与糟粕皆有、金子与泥沙并存。对处于成长中的青少年进行传统文化教育,不能泾渭不分、照单全收,必须以传统文化精神为核心,遴选出传统文化教育的内容系列。
3.多途径、多形式开展传统文化教育
调查表明,青少年接触传统文化的途径很多,但是各种途径的作用和有效性并不一样。我们认为,应该以课堂教学、课外阅读、影视节目和电脑网络等四种途径为着力点。
不论通过什么途径,也不管采用哪种形式,接受传统文化都并非一朝一夕之功,功利思想是错误的,速成手段也行不通,我--------------------------精品
文档-------
精品文档就在这里
-------------各类专业好文档,值得你下载,教育,管理,论文,制度,方案手册,应有尽有------------------------------
们认为,慢慢熏陶、长期浸染,才是传统文化教育必须坚持的根本原则。
--------------------------精品
文档-------
第二篇:中国传统文化传承及流失的调查报告(模版)
传统文化传承及流失的调查报告
圣诞将至无论是商业街还是校园社区写字楼都弥漫着深深的节日气息,商家打着节日的旗号进行促销,情侣们借助洋节日巩固感情......洋节日正在慢慢侵蚀传统节日的领地,传统节日正在逐渐被我们遗忘,节日被我们过的成了四不像,中秋节成了“月饼节",元宵节真正的成为了“汤圆节”洋节正在上位大有确立自己正统地位之势。
一、调查目的面对洋节的愈演愈烈,传统文化节节败退之势,借助此次调查希望能更了解传统文化传承及流失的现状,加深认识,挽救传统文化。
二、调查方法
上网调查、查阅资料
三、调查内容
资料一:《新华网》报道:重庆渝中区临江门巧巧解放碑幼儿园,中华文化经典诵读指导中心的王老师给幼儿讲解经典文化课。上课前,王老师拿出一幅彩绘孔子肖像悬于黑板上问:“小朋友,你们看这是谁?”孩子们好奇地盯着画像,犹豫了一下,然后30多人同时脆生生地回答:“圣诞老人。”《南国都市报》报道:记者在海师附中、海口九中几所中学采访38名初中学生,调查题目有:你最喜欢的节日是什么?为什么喜欢这个节日?知道圣诞节是为何而设吗?知道端午节、重阳节是为纪念谁吗?31名受访学生回答:最喜欢的节日是春节和圣诞节,理由是:过春节可收到红包,过圣诞节又好玩又有人请客吃洋快餐。初中生们大都喜欢过圣诞节,多数学生不知道端午节是为纪念屈而立,没有人知道重阳节是为纪念谁而设。相反,教师节,没有人会挂出孔子像;端午节,没有人会挂上屈原像;重阳节,没有几个家庭,会认真把节日的来历,结合尊老敬老、爱老助老美德
传统好好地传授给孩子们。恰恰是许多传统纪念日,往往流行于只做形式,不讲实效,象学雷锋,3月5日来了,3月6日走了。
资料二:二十世纪初的新文化运动对传统文字的颠覆 上世纪十年的文化大革命对传统文化的破坏 商业文化不追求永恒、不负传承,只要谋利文化遗产种类繁多,缺乏法律保护和人才培养 当前教育种种弊端导致传统文化的严重流失
资料三: 关于传统文化的调查问卷
1.您以前了解多少的传统文化?
A精通 B较多 C一般 D很少 E几乎不了解
2.您从什么渠道来了解传统文化?
A电视 B网络 C其他书刊 D学校教材E老师及长辈 F朋友 G其他
3.您对下列哪一类型的传统文化最感兴趣?
A手工艺(包括刺绣等湖南特色手工艺品)B饮食文化(包括湖南各种特色菜系)
C文学(包括戏剧,诗歌,小说等)D科学技术(包括天文,地理等各方面的成就)
5.您的家人对您了解或学习传统文化持什么态度?
A非常支持 B不制止,中立 C反对
5.您支持发起对传统文化进行传承与保护的运动吗?
A支持并且愿意参与 B支持但不愿参与 C无所谓 D不是很赞同 E极力反对
6.您认为有什么因素阻碍了传统文化的传承?
A近代西方的文化侵略 B文化大革命 C民间流传的局限性 D国家保护措施的不足 E中国传统文化的落后
10.您对传统文化逐渐淡出历史舞台的形式怎么看?
A无所谓 B应该对最重要的进行保存C尽可能的保存
D这是历史发展的必然结果 E其他
11.您认为保护传统文化可以使用什么方法?
A在社会上广泛传播 B在学校等基层教育机构中开展教育
C成立一些组织对其进行保护 D由国家处理并采取措施 E民间流传即可
12、您对保护传统文化是什么态度?
A非常支持,这是一个民族文化的象征,也非常急迫B应该保护但还不是时候C没必要,让社会竞争去淘汰那些落伍的文化。D无所谓,不怎么关心。
13、您认为是什么原因使中国的传统文化逐步流失?
A时代的进步,被时尚的新事物替代了B外来文化的侵蚀、渗透,国人逐步对传统文化失去兴趣C对传统文化的宣传力度不够,媒体过多的宣传了一些商业性浓的娱乐文化和外来文化。D不知道,不在意
14、您对外来文化的入侵有什么看法?
A赞成,能促进国际间文化的交流,促进进步,带来商机。B反对,通过不断渗透,来影响国人,商业目的很浓。C中立,既有好的一面,也有不好的一面。
D不了解,没什么看法
15、您对保护传统文化有何建议和看法
发出问卷1000份,收回有效问卷973份。通过调查发现大部分同学对传统文化感兴趣,但对传统文化了解较少,家长对学生学习传统文化持中立态度,大部分同学希望传统文化能够传承下来,同时也对外来文化充满好奇并热衷于过有意义的洋节日。大部分同学希望通过革新传统文化的形式增加内涵加大宣传来促进其传承发展。
四、结论
通过调查发现:传统文化的传承发展的形势严峻,但土壤深厚。民族的传统文化具有了解历史、教育后人、凝聚国民、鼓舞人心、陶冶情操、净化灵魂的功能。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应当以文化复兴作为灵魂。希望在全社会形成弘扬传统文化的良好氛围,人人都来为这件事贡献一份力量。社会应形成保护传统文化风尚,学校要加强对传统文化的教育,有关部门应牵头或支持民俗活动的开展。
第三篇:中国传统文化传承范文
中国传统文化传承·祭祀
提到中国传统文化,我们很容易想到礼仪廉耻孝等一些内容。纵观中国五年前的华夏文明进程,文化之博大精深为我们所折服。在这样包罗万象独具特色的文化系统中,祭祀是一个十分重要的组成部分。
祭祀是向神灵求福消灾的传统礼俗仪式,被称为吉礼。“祭祀”也意为敬神、求神和祭拜祖先。
在原始时代,人们认为灵魂可以离开躯体而存在。祭把便是这种灵魂观念的派生物。最初的祭祀活动比较简单,也比较野蛮。人们用竹木或泥土塑造神灵偶像,或在石岩上画出日月星辰野兽等神灵形象,作为崇拜对象的附体。然后在偶像面前陈列献给神灵的食物和其它礼物,并由主持者祈祷,祭祀者则对着神灵唱歌、跳舞。
祭祀的对象就是神灵。在人类的童年时代,人们思维简单,富于幻想,对于自然物和一切自然现象都感到神秘而恐惧,于是产生了万物有灵的观念。人类感激这些神灵,同时也对它们产生了畏惧,因而对这众多的神灵顶礼膜拜,求其降福免灾。
同时,人类对自身的生老病死、幻觉梦境,也是难以理解的。古代先民相信,人死后其灵魂有一种超自然的能力,人的灵魂能与生者在梦中交流,并可以作祟于生者,使其生病或遭灾。这种敬畏众神的心理便是祭祀行为产生的重要因素。
进入文明社会后,物质的丰裕,使祭祀礼节越来越复杂,祭品也越来越讲究,并有了一定的规范。
祭祀神灵,是以献出礼品为代价的。人们对神灵的归顺,可以跪拜叩头,可以焚香燃纸,但对神灵来说最实惠的祭祀方式还是献上祭品。人有七情六欲,神灵也是如此。人们既然对神灵有所祈求,理应舍得拿出自己最好的东西祭献,以博得神灵的欢心。
食物民以食为天,最初的祭祀以献食为主要手段。《礼记·礼运》称:“夫礼之初,始诸饮食。其燔黍捭豚,污尊而抔饮,蒉桴而土鼓,犹可以致其敬于鬼神”。意思是说,祭礼起源于向神灵奉献食物,只要燔烧黍稷并用猪肉供神享食,凿地为穴当作水壶而用手捧水献神,敲击土鼓作乐,就能够把人们的祈愿与敬意传达给鬼神。
神讲究衣着饰物,祭品中少不了玉帛。《左传》载:“牺牲玉帛,弗敢加也。”
人有时也以人做祭品祭献神灵,古书称“用人”,后世称“人祭”。人祭,不仅在原始宗教中有过,而且在往后发展阶段的宗教中也有过,这是宗教史上最黑暗的一页。人祭起源于原始社会的部落战争。血,是一种特殊的祭品。古人相信,血是有灵魂的,因此有血血祭的。
祭祀,总要在某些地点举行。早期的祭祀没有固定的场所,随时随地均可祭献。随着祭祀规范化,逐步出现了固定的场所。
最初的祭祀场所是比较简单的。如祭天,或在高山上,或在大树下,或在水边,或在杆下。后来为了表示对神灵的虔诚,便修建了神庙或祭坛。祭祀场所主要有以下几种:
(1)平地。古人认为,最重要的祭祀,祭祀场所反而最质朴,往往不用封土作坛,只把一块平地扫除干净即可祭祀,古人称之为“墠”。《礼记·礼器》称:“至敬不坛,扫地而祭。”《礼记·祭法》说:“除地为墠”。
(2)坛《礼记·祭法》注:“封土为坛”,即用土石堆砌成一个高出地面的祭坛。因祭祀对象不同,坛有不同的形状。祭天用圆坛,古称“圆丘”;祭地用方坛,古称“方丘”。坛的高度和宽度因时间、地点、等级而不相同。坛和墠通常位于城郊,偶尔也有设于山上的。秦汉封禅礼,就是在泰山顶封土为坛以祭天,叫“封”;又在梁父山扫地为墠以祭地,叫“禅”;合称为“封禅”。
(3)平坑 就是在地上挖一个大平坑作祭坛,古人称“坎”。
(4)宫庙 在坛或墠的基础上又筑墙盖屋,即成为宫;宫中陈列上祭祀对象以后,就成为“庙”。宫庙最初只是为人神而建造的,后来许多神灵有了庙,如土地庙、龙王庙、城隍庙等等。但社坛上不得盖房,否则被视为“丧国之社”。
(5)坟墓 在坟场墓地祭祀神灵是较原始朴素的方法,它多用于祭祀祖先神。古人认为,到坟墓祭祀离祖先最近,祖先神听得最清楚。《礼记·檀弓下》记载:孔子出外游说时,“去国则哭于墓而后行,返其国不哭,展墓而入”。
关于祭祀制度,是中华文化独有的特色部分,值得我们每个人去研究探讨。
第四篇:大学生传承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调查报告大学生传统文化素养调查报告xx当地传统文化传承情况调查报告
大学生传承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调查报告大学生传统文化素养调查报告衡水当地传统文化传承情况调查报告
大学生传统文化素养调查报告衡水当地传统文化传承情况调查报告
大学生传承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调查报 告【篇一】题目:关于我国优秀传统文化调查报告 调查背景 党的十八大报告指出: “文化是民族的血脉,是人民的 精神家园,要建设优秀传统文化传承体系,弘扬时代新风。
” 中国传统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是中华民族的精神支柱,是我们的民族之魂,是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深厚基础,是建设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的重要支撑。
有利于扭转不良 社会风气,发挥我们数千年来积累下来的道德智慧的效用,会对改善当前的社会风气起到积极的作用。
用传统文化教育 我们和下一代,提高国民的道德素质和文化素质,不仅是素 质教育的核心内容,也是我们国家民族文化发展的战略需要。
调查目的 为了加深当代学生对中国传统文化的了解,了解传统文化在当地的发展状况及其发展趋势。
调查过程
1、调查方式:一些网络社交软件
2、调查
数量:90 份
3、调查时间:XX 年寒假期间
4、调查步骤:通过一些网络社交软件发送问卷,并对 问卷进行整理统计 对问卷调查的结果统计分析
1、有 74%的人喜欢中国传统节日,26%的人喜欢西方节 日
2、有 100%的人认为京剧,诗词歌赋是我国优秀的传统 文化,有 40%的人认为看春晚是我国优秀的传统文化,有 2% 的人认为开派对是我国优秀的传统文化,有 1%的人认为占卜 算命是我国优秀的传统文化
3、有 10%的人认为清真菜是我传统菜系,85%的人认为 苏菜是我国传统的菜系,仅有 5%的人不知道我国传统菜系是 什么
4、有 20%的人认为纵横,重农,洛桑为我国传统学派,100%的人认为儒家为我国传统学派
5、有 75%的人认为我国传统戏曲为花鼓戏,黄梅戏,20% 的认为评剧为我国传统戏曲,5%的人不知道我国传统戏曲是 什么
6、有 100%的人知道我国古代四大发明,及四大名著
7、有 50%的人知道我国古代一部医学著作,有 50%的人 知道我国古代医学著作两部及以上
8、有 40%的人知道我国古代一部数学著作,有 25%的人 知道我国古代数学著作两部及以上,有 35%的人一部都不知
道
9、有 30%的人知道我国古代一部农学著作,有 35%的人 知道我国古代农学部著作两部及以上,有 35%的人一部都不 知道 调查总结 随着当今社会的发展,文化的竞争已成为国家间软实力 的较量,并将在未来构架国家综合实
力方面起到更大的作用。
在此我总结了一下我国传统文化传承的问题。
我国传统文化传承中的问题——外患
一、部分国家对我国传统文化的侵袭,如 XX 年 11 月,由韩国申报的江陵端午祭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正式确定为 “人类口头和非物质遗产代表作”,XX 年韩国拟将“韩医” 申报世界文化遗产,XX 年 10 月,韩国在得过举办“韩国是 印刷术的起源过”展览,并向联合郭教科文组织申请非物质 文化遗产,论证孔子、西施是韩国人,称汉字是由韩国人发 明的…….二、外来文化对我国传统文化的侵蚀,西方洋节掀起热 潮,快餐文化盛行、日本卡通动漫、美国电影、韩国电视剧 等外国文化产品的大量引进。
在了解外国文化的同时,不少 人也开始在接受外国生活状态潜移默化的接受了他国的行 为价值观,有识人士已经开始思考文化市场的自发性和商业 性中潜藏的文化危机,传承至今,中国传统文化耐寒减弱且
造人捷足先登,这不能不给国民敲响了警钟。
三、外来节日冲击盛行,民族优秀传统节日反倒被漠视。
“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举头望明月,低头 思故乡”、“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以上诗 歌都是传承着我们中华民族特有的节日,有着非常悠久的文 化内涵,然而 “清明节”、“端午节”、“中秋节”、“重阳节” …… 只在民间断断续续地传承着各种习俗,没有正规的宣传,没 有正规的保护传承,在民间传得艰难而断续;倒是所谓的 “圣 诞节”、“万圣节”等西方节日在国内流行不衰。
我并不排斥 外来文明,只是不希望看到民族的东西最后被丢在社会的角 落里。
我国传统文化传承中的问题——内忧
一、重大文化事件,领导从不做准备。
中国有一个非常 严重的现状,那就是不管什么事件,领导永远都没有做准备。
之所以不做充分准备的人,那是因为有人替他准备好了。
清 华大学校长没把自己赠给宋楚瑜先生的篆文看清楚,那是因 为他自己没准备,是别人准备好了给他 “上上台面” 就罢了,尴尬当然在所难免。
这只是一个缩影,但是影射了一个社会 文化的怪圈。
领导不是领导,而是“饭来张口,衣来伸手” 充台面的人,如果是这样,那还不如请个明星
二、社会乱用成语,误导群众中国人民大学校长应该吸 取了清华大学校长前车之鉴的教训,可是刚一出言,就发生
了低级文字错误,“七月流火”……哪怕他后面慷慨
陈词也 已经无济于事。
在这里用一条歇后语评论“一颗老鼠屎,坏 了一锅粥”。
很多时候,社会的语言结构是由文化人、媒体 来引导的,而很文化人和媒体都在乱用成语,把涂料说成是 “好色之涂”,宣传治咳嗽的药就说“咳不容缓”,这是文化 人带来的悲哀,误走文化路线将会让社会文化变得混乱无序。
三、语文、民族历史受到国人的冷遇。
我们的语文和历 史是国之瑰宝。
从甲骨文开始,我们的文字就传载着我们先 人的思想;从北京猿人开始,我们的历史就开始辉煌演 绎……美国——号称超级大国的繁华社会,它的历史只有三 百多年,它连最起码的传统文化都还得沿袭英国的。
然而,不管是在教育考试上,还是在社会活动上,凡是涉及语文和 历史的,都视为是副科附属物,这多么悲哀。
随便抓一个在 大街上的年轻人,问“开元盛世”是指哪个朝代的,鸦片战 争什么时候开始,他们都支支吾吾搔头挠脑不懂回答,这难 道不是悲哀吗?【篇二】20xx 年 8、9 月间,我们对山西、河南、山东、河北、陕西五省的国学教育与弘扬中华传统文化情况做了调查。
总 的印象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提出大力弘扬中 华传统文化的重大战略,得到全国人民的广泛认同和积极支 持。
弘扬中华传统文化的“国学热”正在蓬勃兴起、方兴未艾。
一、“国学热”渐入佳境 在山西省,太原市除了有晋豪学府、北大总裁班,还有其他一些不定期的国学培训班 60 多个。
令人高兴的是,弘扬国学“从娃娃抓起”的理念得到生 动多样的实践,太原山西国学教育基地、止谦家塾、北辰学 校、大方国学教育培训学校、文瀛书院等都各有所长。
这些 国学学校都是民办的幼儿园或师资培训机构。
这些民办幼儿 园的国学课程概括起来有: 《孝经》 《弟子规》 《三字经》 《百 家姓》 《大学》 《中庸》 《论语》 《孟子》 《唐诗三百首》等。
对这些内容,各校有不同的选择和侧重。
朔州市国学会创立“每天一小时二轨亲子共读班”,到目 前已复制了 20 多个这样的班,参加诵读的家庭已累计有 XX 多户,间接参与的家庭有 1 万多户,能背论语的孩子有 1 千 余人。
在河南郑州,从 20xx 年开始以“传统文化论坛”的形式 弘扬国学。
郑州二七区举办首届传统文化论坛时,有政商学 各界代表 1300 多人参加。
当年 9 月,河南举办了由全国各 地代表参加的六千人的国学论坛。
在河南的 18 个地市中,千人以上国学论坛每年举行近百场,每场 3 天以上;还有国
学讲坛、讲堂,都是政府牵头、企业家捐款、学界组织,是 政商学结合。
省里有国学文化促进会,各市有分会,各县有 办事处,保证国学的系统传播,促进国学进校园、进机关、进企业、进社区。
在山东曲阜市,为弘扬传统文化,提出了建设以 “大爱 之城、诚信之城、孝德之城、仁德之城”为主要内容的“彬彬 有礼道德城市”目标。
全市已建成 675 所“人人彬彬有礼”教 育学校,同时建立儒源儒家文化体验基地、全国企业家儒商 文化培训基地、师德教育基地、政德教育基地。
已举办各类 培训两千多场次,受众达 50 万人。
市政府从财政列支 500 万元专门设立了国学教育基金并引导社会资金投入,用于教 育培训、典型表彰、教育设施完善等。
曲阜最近出台《关于 深入推进“百姓儒学活动”的实践
意见》,为每个村庄配备一 名儒学讲师,力争形成“村村讲儒学,户户颂和风”的新气象。
在陕西榆林市,民营企业家韩海燕于 XX 年在家乡佳县 办起了燕翼堂私塾,培养小学生学诵经典。
在河北省石家庄市,我们考察了明德学校、长谦学堂等 几家私塾。
总的说,从中原五省的情况看,弘扬传统文化的热潮特 别是“国学热”正在兴起。
国学热唤醒了民族文化特别是传统 道德的基因,使人们重新找到了安身立命的精神家园;凡是 学习国学坚持时间较长的,成年人思想有了转变,德性有了
提高,爱国、敬业、诚信、友善成了价值追求,工作态度趋 向认真负责;家庭、同事、社区内关系趋向和谐,村风村貌 有了明显改变;学国学的少年青年,初步懂得了做人的道理,学会文明礼貌地待人接物,提高了自己动手的生活能力。
青 少年国学教育促进了家长学习国学,促进了亲子教育和师生 教学相长,改变了家风校区。
特别是不少家长已认识到 “为 子孙计长远”的道理,很注重对孩子的国学教育。
实践证明,中国传统文化有鲜明的民族特色,中华文化积淀了中华民族 最深层的精神追求,是使我们民族生生
不息、发展壮大的丰 富滋养;中华文化是我们民族的突出优势,是我们最深厚的 文化软实力;中国文化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扎根并茁壮成长 的肥壤沃土。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我们国家和民族传承和发 展的根本,是国家之魂、民族之魂。
因此,我们一定要不断 地增强我们的文化自尊、文化自信、文化自立,作为增强理 论自信、道路自信、制度自信的思想文化基础。
从调查情况 看,河南、山东弘扬国学比较有特色、有力度,值得我省学习和借鉴。
二、“国学热”的冷思考 一是弘扬国学工作进展难。
主要是国学机构审批难;无 法同体制内学校衔接;办学场地难,经费难;师资短缺;在“国 学热”骤然兴起中,有泥沙俱下、鱼龙混杂的情况。
我们发现,有少数办学者只是喜欢国学,却不懂国学,因而难以科学地确定课程内容和次序,以致违背了少儿认知 规律和成长规律。
如少数国学堂不教学生认字,而只背经书,背了数万字的经书,却不明字义。
这不利于培养孩子做人和 “学文”.利用少儿记忆力强的特点,背诵一些古文,背诵《弟 子规》 《三字经》等蒙学内容以至“四书”的选段是应该的,但少数学堂让孩子两
三岁就背易经、老子、庄子之类,就不 太妥当。
还有的国学堂把培养目标单纯定为“培养圣贤”、“ 培养天才精英”,这也是片面的。
我们需要天才精英,但要因 材施教,不可能让学生都成了天才和精英,大多数还是要培 养成为有道德、有觉悟、有文化的劳动者。
这些都需要有关 部门加强指导。
还有的国学学校有些过分注重形式,应更多 地注重国学内容的传承,精神实质的传承。
还有极少数学堂 图名图利,功利色彩较多。
这些问题不是主流,也不难解决,关键在于加强及时指导,而不是冷眼旁观或过多指责。
二是政府推动不力。
调查结果表明,现在弘扬国学是 “ 两头热,中间冷”,或称“中梗阻”.上面中央领导很重视,下 边民间办国学教育的积极性很高;而中间有关部门和地方一 些领导同志对这一工作理解不深,重视不够,措施不力。
党政干部特别是领导干部要把思想真正统一到以习近平平为总书记的党中央要求的高度上来,真正把大力弘扬传统 文化作为国家的重大文化战略、作为实现中国梦的重大战略 工程来抓。
三、对弘扬“国学”的意见和建议 提高思想认识,加强领导。
对国学的认识,社会各方面 都需要提高,但重点是领导。
由于国学教育中断上百年,加 上改革开放以来市场经济伴生的负面影响,造成现在为官缺 德,政治生态问题很多,以至出现了不少贪官污吏,甚至呈 现出系统性、塌方式腐败的严重现象;在领导水平和工作方 式上,有“术”无“道”;有的“道”“术”全无,德才皆缺,升官 走邪路,理政全无方。
要通过弘扬国学中关于“政者,正也,子帅以正,孰敢不正”“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等思想,修好为政之德;借鉴“无为而无不为”和“君子不器”的思想,提高执政能力;弘扬“苟日新,又日新,日日新”,“天命维新” 的革故鼎新思想。
要把从传统文化中汲取治国理政的智慧与 建立健全现代化治理体系、提高治理能力结合起来。
各级领 导全面提高了对国学的内涵和意义的认识,才能自觉加强对 弘扬国学工作的领导,才有资格领导并不断改善领导。
为了提高领导对国学的认识,建议各级党校在培训领导 干部中开设国学课;在各级领导班子集体学习中增设国
学内 容并适当加大分量;把对国学的认识和实践情况、抓弘扬国 学工作的成绩作为考评领导干部的标准之一。
山西是尧、舜、禹建都的地方,是华夏文明的发祥地,国学基因较其他地方尤为显著,这是山西及中原数省的突出 优势,应充分发挥这个优势,唤醒这个基因,改变山西的政
治生态和文化生态,特别要深化“官德”建设,清除产生贪官 污吏的思想文化土壤。
在反腐败斗争和从严治吏中,要借鉴 礼法合治、“德主刑辅”、“德先刑后”的中国传统治理原则,大力加强“官德”教育,加强“清、慎、勤”的传统政德教育。
这是治理山西的重要战略途径。
加强分类指导。
面对千差万别、不同层次的受众,国学 的认同和弘扬面临不少困难。
国人对传统文化多有曲解、误 解和担心。
在弘扬国学中,也多有正负能量搅在一起,不好 分辨、不好规范的情况。
要根据不同受众的文化基础,行业 与职业之不同以及生活方式、行为方式、习惯习俗之不同,采取有针对性的不同方法,以联系实际的、深入浅出的、辩 证说理的、循序渐进的、为各层次受众喜闻乐见的方式讲授 国学,传道授业,释疑解惑;使受众通理明德,修身养性,增长做人、做事的大智慧,摒弃损人利己的 “小聪明”;践行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勇于奉献,敢于担当,为实现复兴中 华的中国梦作出贡献。
对现在比较流行的几种弘扬国学的方式,如学院派、诵 读经典派、诸子百家派、弟子规派、国学与佛道结合派等,要分析其优缺点,做到扬长避短。
比如,我们提倡的国学,本来就吸收了道家和佛家的思想精华,但是对幼儿和青少年 的国学教育,不应掺和宗教成分,这与尊重成年公民的信仰 自由是不同的两回事。
不提倡以宗教教义解释五经四书和老
子等国学经典。
要端正国学教育的指导思想,明确我们的教育目的是 “ 育人”,“人”重于“才”,“为人”重于“为学”,“育人”重于“育才 ”.要着力培养能“明明德”的“自强不息,厚德载物”的高品位 的人;培养民胞物与,以大爱之心担当历史使命和社会责任 的人;培养优游暇豫、与天地精神相往来的,能贯通天道、地道、人道的人;培养能反省自己、反省人生,不断完善自 己的人格、人性,践行中华传统美德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的人。
要改变一些领导同志对弘扬国学采取的“不反对,不支 持,不干预”的不成文政策和无所作为的消极态度,积极地 领导和指导弘扬国学的工作,及时分析评估,总结经验,树
立典型,并及时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使弘扬工作得到持续 健康发展。
建立健全弘扬国学的传承体系。
纵的方面,建议从中央 到地方都要坚持政府推动的原则,做到弘扬工作有组织、有 机构、有人员。
这样,才能使弘扬工作“一杆子插到底”.再 如,各种社会性的、民间性的国学组织,如儒学会、国学会、文化促进会等,都要明确各自职能,名正言顺地发挥作用。
各级都要组织有较高水平的国学宣讲团,配备合格的讲授人 员巡回演讲。
横的方面,要按习总书记“让 13 亿人每一分子都成为传
播中华美德、中华文化的主体”的精神,传承体系要坚持落 实国学进机关、进学校、进家庭、进工厂、进农村、进社区、进军营,并使社会分散人员、特殊人群也能受到教育。
要使 全社会的国学教育相辅相成,形成合力,形成良好的气氛和 优良的环境;要明确传承的责任主体、传承人员、传承内容、弘扬措施,并加强检查督促,实行奖惩激励。
对民办国学私塾、学堂、书院、学校予以政策支持。
帮 助它们解决在发展中步履维艰的问题。
1、予以体制承认。
该批准的为合法单位的及时批准,使民办的国学幼儿园、小学、初中、高中得到官方承认,办 学名正言顺,学生有学籍,解决与体制内学校不相衔接的问 题。
应适当放手、放开,让民办国学学校与公办学校平等竞 争。
借鉴广东潮州的做法,批准一些民办的小学、初中、高 中一条龙国学学校,使学习内容、学籍从纵向上衔接起来。
这种体制承认要建立在评估之上,对有办学资格,有基本办 学物质条件的、已办学校质量较好的优先批准。
已办学校尚 不合格的,在加强指导,限期达标后也可批准。
废除个别地 方有关民办国学幼儿园孩子不能上公办小学等不合理规定。
从长远看,国学教育必须深度进入现行教育体制,必须 加大公办各级各类学校学国学的分量。
各级教育部门要拿出 具体工作方案并加大推进力度。
要借鉴民办国学教育的成果 和不足,审慎而积极地开放和改造现有教育体系,改革教育
内容和方式。
如在语文教材上不能“去中国化”“去古典化”“ 去乡土化”;教学方式上,如改“灌输式”“填鸭式”为“启发式 ”,改“
一刀切”为因材施教,等等。
2、给民办国学学校以一定的办学自主权。
国学有不同 于其他各具体学科教育的特点,民办也有不同于公办的优势,对教学各科目的目标、课程设置、老师资质认定、课材编选,教与学成绩的考核,应赋予其一定自主权。
3、给场地。
民办国学学校急需办学场地,建议政府把 关停工厂的场地和废弃学校的场地无偿借给或低价租给它 们使用。
确需批准用地时也要压低征地价格,放宽限制,简 化审批手续。
4、坚持实行“民办公助”.给国学学校以资金补助。
从公 办教育经费中划出一块资助民办国学学校建校和增加教学 设备投入。
对困难较大的民办校予以教师工资补贴。
5、国家出资提高民办国学学校教师待遇。
除工作补贴 外,在教师的职称评定、资质认定方面给予公平待遇,在社 会养老保险方面予以资助。
6、从国家重大战略的高度看待和培养国学师资人才。
合格的国学师资是传承国学的中坚力量,是传承的重要桥梁 和纽带。
当务之急,是选拔一批内外双修、德才兼备的热爱 国
学的在职教师进行强化培训,使之取得资质,尽快上岗,解决国学师资严重缺乏的问题。
各省应建立国学培训基地。
名牌大学、各级党校要承担培训师资任务,作出培训规划,国家要提供培训经费。
【篇三】
一、实践主题: 走进公司,参观厂房,了解节能产品 深入社区,贴近市民,宣传低碳生活
二、实践目的: 1.通过深入社区,大力普及环保知识,提高市民的环保 意识,培养社区居民和学生关注社会发展的责任感,热爱社 会公益事业的品质。
2.在宣传教育别人的同时,不断提高自己的环保意识水平和知识水平,让我们彼此教育,负起环保责任,全面提高 环境与发展意识,树立正确的环境价值观和环境道德风尚,从身边点滴做起;3.建设绿色家园,弘扬社会道德风尚,发扬义工精神,促进社会和谐发展。
三、实践形式: 1.对各年龄段人群进行询问。
2.在小区草坪捡拾树叶垃圾。
3.去公园社区进行实地访问 4.上网查询资料,制定宣传策划 5.环保展板宣传:首先制作环保知识宣传展板,在会场 展示,人们自由观看义工在旁边讲解;6.环保游戏:
以游戏的形式进行宣传,吸引人们注意;环保知识有奖问答,根据展板内容提出相关环保问题,答对 给予环保文具、环保小布偶等奖品;7.问卷调查:用问卷调查的方式了解人们对环保的认知 程度和环保观念;8.邀请电视新闻媒体参与环保宣传活动,小组成员与居民、学生交流环保宣传心得。
四、实践时间: xx 年 7 月 11 日到 xx 年 7 月 20 日
五、实践地址: 南京市 ** 光伏发电产业有限公司河海大学校本部鼓楼 市民广场绣球公园
六、实践人: 河海大学赴南京***伏发电产业有限公司暑期社会实践 小组
七、实践过程: 低碳环保一直是一个社区,一个城市,一个国家,以及 整个地球都需要关注的一个十分重要的大问题,它关系到我
们人类的存亡。
而我们发现,有不少组织起来的关于宣传低 碳环保的活动都不能真正得到落实和实践,所以,这次暑期 社会实践活动,我们低碳研究社就选择了宣传低碳环保,带 头低碳环保的目标并进行了落实,在 7 月 11 号,社长和我 们一起进行了讨论,并分成两组,明确了各自活动的内容和 目标。
前期活动具体实施: 1.编写绿色社区低碳环保宣传活动策划及方案;2.整理低碳环保资料,设计低碳环保展板;3.制作低碳环保展板,横幅 4.编写低碳环保问卷调查;5.设
计低碳环保有奖问答试题;6.策划低碳环保游戏。
7.赶赴南京联系中电公司 , 与其谈判 , 商量食宿等问题 a 组五人先行赶往南京,与中电公司谈判,解决团队在南京 食宿交通问题。
b 组五人先留校制作展板,调查问卷,横幅 及宣传单。
团队成员精诚合作,紧锣密鼓,一丝不紊地准备 着活动。
随着与公司谈判的顺利完成及展板等宣传工具制作完 工,所有团队成员都按计划抵达南京,正式开始低碳宣传之 旅。
我们的第一站,南京中电公司。
在那里,公司专门派工
作人员向我们悉数介绍公司节能产品-光伏太阳能电池及干 式变压器,使我们更加深入了解了南京中电公司成长的风雨 历程及所取得的辉煌成就。
在公司宿舍休整一天并完善宣传计划后,我们来到了第 二站,河海大学校本部。
第一次来到校本部,印象最深的就 是那些古老的树木,漫步曲径幽深的小路,耳边缠绕鸟语蝉 鸣,尽情感受这座老校的沧桑。
在这里,我们向河海学长学 姐介绍低碳知识,宣传工作取得初步成功。
第五篇:中国传统文化传承基地
传承传统文化
培养社会脊梁
中华传统文化传承基地简介
中华传统文化传承基地是由中华文化促进会传统文化委员会批准成立的,以传承、弘扬、创新、培训、推广中华传统文化为己任的单位,主要推广以儒、释、道、医、易、武为核心的中华传统文化,弘扬慈悲、仁爱、积德、百善孝为先等至善精神,推动国家和谐化进程为目标,建设传统文化传承基地,将中华传统文化推向世界而努力!
基地开展以弘扬儒、释、道、医、易、武、民俗文化,包括古文、诗、词、曲、赋、民族音乐、民族戏剧、曲艺、国画、书法、中医、养生、武术等,以传承中华五千年的智慧文化为内容。主办以中华传统文化为主要内容的学术研究、培训、交流、展示、推广等活动,发挥传统文化的纽带作用,推动两岸三地、国际文化交流,致力于建设国家级中华传统文化传承的重要基地。
基地以遵守国家法律法规、爱国爱民为前提,秉承“博古通今、知行合一”的宗旨,致力于开展传统文化传承体验、创新品牌、培训教育与传统文化传播工作。是集传统文化体验与教育、创新与品牌、人才培养与培训、理论探索与研究于一体的综合性国家级传统文化传承、创新、培训基地,主要从事传统文化教育、品牌建设、产业化等事业。
基地主要功能是:针对国内外人士开展传统文化传承体验、品牌创新与传统文化教育活动;承接海内外传统文化师资文化类培训工作;构建传统文化平台;研发与推广中华传统文化普及读物;开展传统文化传播理论探索与应用对策研究;开展传统文化与影视艺术国际传播人才培养工作。
围绕中华传统文化培训与国际传播,“博古通今、知行合一”被确立为基地的主旨,体现中华传统文化“传承道德,文治教化”的理念,以“传承传统文化,培养社会脊梁”为目的,基地打造以中华传统文化建设为核心,以场景系统、资源系统、网络系统、人际网络系统建设为主体的工作框架,探索一种集传统文化教学、传统文化传承体验与传统文化普及相结合的综合性的传统文化传播模式。
基地的使命是“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基地以“学为人师,行为世范”为办学主旨,以身作则,力行传承推广传统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