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外国人无法理解的56句中国俗话
外国人无法理解的56句中国俗话(转)分享
作者:996 已被分享1次 评论(0)复制链接 分享 转载 举报 刚刚在中新网上读到一个报道,觉得很有趣,发到这里和大家分享。
笑一笑的同时,也禁不住打了一个大问号?:咦,除了那几条并不矛盾的说法,不少的确是矛对盾的!中国人的思维究竟是怎么回事?各位大虾怎么看的呢? 随着中国的日益发展,越来越多的外国人喜欢学中文。外国人发现中国的“俗话”充满真理,但有些却相互矛盾,违反逻辑,无法理解。这也难怪,中国的哲学和文化,充满辩证法,岂能从字面理解。外国学生认为自相矛盾且无法理解的“俗话”主要有这些:
1、俗话说:兔子不吃窝边草;可俗话又说:近水楼台先得月!
2、俗话说:宰相肚里能撑船;可俗话又说:有仇不报非君子!
3、俗话说:人不犯我,我不犯人;可俗话又说:先下手为强,后下手遭殃!
4、俗话说:男子汉大丈夫,宁死不屈;可俗话又说:男子汉大丈夫,能屈能伸!
5、俗话说:打狗还得看主人;可俗话又说:杀鸡给猴看!
6、俗话说:知无不言,言无不尽;可俗话又说:交浅勿言深,沉默是金!
7、俗话说:车到山前必有路;可俗话又说:不撞南墙不回头!
8、俗话说:礼轻情谊重;可俗话又说:礼多人不怪!
9、俗话说:人多力量大;可俗话又说:人多嘴杂!
10、俗话说:买卖不成仁义在;可俗话又说:亲兄弟,明算帐!
11、俗话说:一个好汉三个帮;可俗话又说:靠人不如靠己!
12、俗话说:人往高处走;可俗话又说:爬得高,摔得重!
13、俗话说:一口唾沫一个钉;可俗话又说:人嘴两张皮,咋说咋有理!
15、俗话说:亡羊补牢,未为迟也;可俗话又说:亡羊补牢,为时已晚!
16、俗话说:瘦死的骆驼比马大;可俗话又说:拔了毛的凤凰不如鸡!
17、俗话说:宁为玉碎,不为瓦全;可俗话又说:留得青山在,不怕没柴烧!
18、俗话说:人不可貌相,海水不可斗量;可俗话又说:人靠衣裳马靠鞍!
19、俗话说:浪子回头金不换;可俗话又说:狗改不了吃屎!20、俗话说:苦海无边,回头是岸;可俗话又说:开弓没有回头箭!
21、俗话说:退一步海阔天空;可俗话又说:狭路相逢勇者胜!
22、俗话说: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状元;可俗话又说:万般皆下品,唯有读书高!
23、俗话说:书到用时方恨少;可俗话又说:百无一用是书生!
24、俗话说:金钱不是万能的;可俗话又说:有钱能使鬼推磨!
25、俗话说:天无绝人之路;可俗话又说:天网恢恢,疏而不漏!
26、俗话说:出淤泥而不染;可俗话又说:近朱者赤,近墨者黑!
27、俗话说:捉贼捉赃,捉奸捉双;可俗话又说:欲加之罪,何患无辞!
28、俗话说:贫贱不能移!可俗话又说:人贫志短,马瘦毛长!
29、俗话说:青取之于蓝而胜于蓝;可俗话又说:姜还是老的辣!30、俗话说:后生可畏;可俗话又说:嘴上无毛、办事不牢!
31、俗话说:有缘千里来相会;可俗话又说:不是冤家不聚头!
32、俗话说:在天愿作比翼鸟,在地愿为连理枝;可俗话又说:夫妻本是同林鸟,大难来时各自飞!
33、俗话说:得饶人处且饶人;可俗话又说:纵虎归山,后患无穷!
34、俗话说:善有善报,恶有恶报;话又说:人善被人欺,马善被人骑!
35、俗话说:一分耕耘、一分收获;可俗话又说:人无横财不富、马无夜草不肥!
36、俗话说:小心驶得万年船;可俗话又说:撑死胆大的,饿死胆小的!
37、俗话说:量小非君子;可俗话又说:无毒不丈夫!
38、俗话说:一寸光阴一寸金;可俗话又说:寸金难买寸光阴!
49、俗话说:日久见人心;可俗话又说:人心隔肚皮!40、俗话说:光阴似箭;可俗话又说:度日如年!
41、俗话说: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可俗话又说:顺我者昌,逆我者亡!
42、俗话说:邪不压正;可俗话又说:道高一尺,魔高一丈!
43、俗话说:小不忍则乱大谋;可俗话又说:人活口气!
44、俗话说:人人为我,我为人人;可俗话又说:人不为己,天诛地灭!
45、俗话说:不怕人不敬,就怕己不正;可俗话又说:众口烁金,积毁销骨!
46、俗话说:三个臭皮匠,胜过诸葛亮;可俗话又说:一个和尚挑水喝,两个和尚抬水喝,三个和尚没水喝!
47、俗话说:不入虎穴,焉得虎子;可俗话又说:老虎屁股摸不得!
48、俗话说:百事孝为先;可俗话又说:忠孝不能两全!
49、俗话说:人无远虑,必有近忧;可俗话又说:今朝有酒今朝醉!50、俗话说:人定胜天;可俗话又说:天意难违!
51、俗话说:哪里跌倒哪里爬起;可俗话又说:一失足成千古恨!
52、俗话说:路见不平,拔刀相助;可俗话又说:各人自扫门前雪,莫管他人瓦上霜!
53、俗话说:滴水之恩,当涌泉相报!可俗话又说:过河拆桥、卸磨杀驴;兔死狗烹、鸟尽弓藏!
54、俗话说:双喜临门;可俗话又说:福无双进,祸不单行!
55、俗话说:嫁鸡随鸡,嫁狗随狗;可俗话又说:男怕选错行,女怕嫁错郎!
56、俗话说:明人不做暗事;可俗话又说:兵不厌诈!大家发表的互动观点(3人发表)
第二篇:不是无法理解能够解决问题
无法理解不能解决问题
很多时候我们对自己说,这个事情我是无法理解的,然后似乎看起来这个问题就得到了解决。我们无法理解的事情太多,在我们的生活和科技中存在着太多的无法理解,也许是我们的头脑还没有进化到那个状态,也许我们真的就是上帝的玩物。
实际上,在我们的宇宙之外,我们都是无法确定到底是怎样的,只能通过想象去诠释。从进化论和历史研究来看,地球存在了40多亿年,但是就算是40多亿年这个庞大的数据对我们来说到底意味着什么?“时间”这个每天都会出现我们身边的刻骨铭深的记忆。它到底是什么?在这个时间轴上,我们能感受的也只是人类本身能体会的,假如有一个超能的智慧在我们之上,就像古时候有人说天上一天,地上一年的说法一样。是否真的存在这种完全不一样的体会。所以在我们看来40亿年的漫长过程,也许真的不久。当时这些瞎想的想法又无法得到证实。因此我们只能说我无法理解这种想法,认为是解决了这个问题。
问题还是摆在那里,一动不动。
第三篇:中国相互矛盾的60句 俗话
中国相互矛盾的60句 俗话
来自:流水无限
中国文化博大精深,不过在这里面有一个很有趣的现象。在我们平常说话时,或多或少都会引用古人说的话,也就是我们平常说的俗语,但是使用久了就会发现有很多语句充满了矛盾,这是怎么回事呢?下面一起来了解下那些互相矛盾的俗语吧!
1、俗话说:兔子不吃窝边草;可俗话又说:近水楼台先得月!
2、俗话说:宰相肚里能撑船;可俗话又说:有仇不报非君子!
3、俗话说:人不犯我,我不犯人;可俗话又说:先下手为强,后下手遭殃!
4、俗话说:男子汉大丈夫,宁死不屈;可俗话又说:男子汉大丈夫,能屈能伸!
5、俗话说:打狗还得看主人;可俗话又说:杀鸡给猴看!
6、俗话说:知无不言,言无不尽;可俗话又说:交浅勿言深,沉默是金!
7、俗话说:车到山前必有路;可俗话又说:不撞南墙不回头!
8、俗话说:礼轻情谊重;可俗话又说:礼多人不怪!
9、俗话说:人多力量大;可俗话又说:人多嘴杂!
10、俗话说:买卖不成仁义在;可俗话又说:亲兄弟,明算帐!
11、俗话说:一个好汉三个帮;可俗话又说:靠人不如靠己!
12、俗话说:人往高处走;可俗话又说:爬得高,摔得重!
13、俗话说:一口唾沫一个钉;可俗话又说:人嘴两张皮,咋说咋有理!
14、俗话说:少数服从多数;可俗话又说:真理在少数人的手里!
15、俗话说:亡羊补牢,未为迟也;可俗话又说:亡羊补牢,为时已晚!
16、俗话说:瘦死的骆驼比马大;可俗话又说:拔了毛的凤凰不如鸡!
17、俗话说:宁为玉碎,不为瓦全;可俗话又说:留得青山在,不怕没柴烧!
18、俗话说:人不可貌相,海水不可斗量;可俗话又说:人靠衣裳马靠鞍!
19、俗话说:浪子回头金不换;可俗话又说:狗改不了吃屎!
20、俗话说:苦海无边,回头是岸;可俗话又说:开弓没有回头箭!好马不吃回头草!
21、俗话说:退一步海阔天空;可俗话又说:狭路相逢勇者胜!
22、俗话说: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状元;可俗话又说:万般皆下品,唯有读书高!
23、俗话说:书到用时方恨少;可俗话又说:百无一用是书生!
24、俗话说:金钱不是万能的;可俗话又说:有钱能使鬼推磨!
25、俗话说:天网恢恢,疏而不漏;可俗话又说:天无绝人之路
26、俗话说:出淤泥而不染;可俗话又说:近朱者赤,近墨者黑!
27、俗话说:捉贼捉赃,捉奸捉双;可俗话又说:欲加之罪,何患无辞!
28、俗话说:贫贱不能移!可俗话又说:人贫志短,马瘦毛长!
29、俗话说:青取之于蓝而胜于蓝;可俗话又说:姜还是老的辣!
30、俗话说:后生可畏;可俗话又说:嘴上无毛、办事不牢!
31、俗话说:有缘千里来相会;可俗话又说:不是冤家不聚头!
32、俗话说:在天愿作比翼鸟,在地愿为连理枝;可俗话又说:夫妻本是同林鸟,大难来时各自飞!
33、俗话说:得饶人处且饶人;可俗话又说:纵虎归山,后患无穷!
34、俗话说:善有善报,恶有恶报;话又说:人善被人欺,马善被人骑!
35、俗话说:一分耕耘、一分收获;可俗话又说:人无横财不富、马无夜草不肥!
36、俗话说:小心驶得万年船;可俗话又说:撑死胆大的,饿死胆小的!
37、俗话说:量小非君子;可俗话又说:无毒不丈夫!
38、俗话说:一寸光阴一寸金;可俗话又说:寸金难买寸光阴!
39、俗话说:日久见人心;可俗话又说:人心隔肚皮!
40、俗话说:光阴似箭;可俗话又说:度日如年!
41、俗话说: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可俗话又说:顺我者昌,逆我者亡!
42、俗话说:邪不压正;可俗话又说:道高一尺,魔高一丈!
43、俗话说:小不忍则乱大谋;可俗话又说:人活一口气!
44、俗话说:人人为我,我为人人;可俗话又说:人不为己,天诛地灭!
45、俗话说:不怕人不敬,就怕己不正;可俗话又说:众口烁金,积毁销骨!
46、俗话说:三个臭皮匠,胜过诸葛亮;可俗话又说:一个和尚挑水喝,两个和尚抬水喝,三个和尚没水喝!
47、俗话说:不入虎穴,焉得虎子;可俗话又说:老虎屁股摸不得!
48、俗话说:百事孝为先;可俗话又说:忠孝不能两全!
49、俗话说:人无远虑,必有近忧;可俗话又说:今朝有酒今朝醉!
50、俗话说:人定胜天;可俗话又说:天意难违!
51、俗话说:哪里跌倒哪里爬起;可俗话又说:一失足成千古恨!
52、俗话说:路见不平,拔刀相助;可俗话又说:各人自扫门前雪,莫管他人瓦上霜!
53、俗话说:滴水之恩,当涌泉相报!可俗话又说:过河拆桥、卸磨杀驴;兔死狗烹、鸟尽弓藏!
54、俗话说:双喜临门;可俗话又说:福无双进,祸不单行!
55、俗话说:嫁鸡随鸡,嫁狗随狗;可俗话又说:男怕选错行,女怕嫁错郎!
56、俗话说:明人不做暗事;可俗话又说:兵不厌诈!
57、俗话说:民富国富;可俗话又说:民穷国富!
58、俗话说:好了伤疤忘了痛;可俗话又说:君子报仇,十年不晚!
59、俗话说:分久必合;可俗话又说:合久必分!
60、俗话说:不到长城非好汉;可俗话又说:好汉就在梁山泊!
第四篇:外国人讲好中国故事
外国人讲好中国故事
80年前,美国记者埃德加?斯诺跨越了文化和意识形态的差异,将当时中国的真实情况介绍给世界,特别是其作品《红星照耀中国》,向全世界介绍了中国共产党领导的革命根据地的真相。1938年,毛泽东在接受一名德国记者采访时表达了对斯诺的评价和感激:“当我们被整个世界遗忘的时候,只有斯诺来到这里来认识我们,并把这儿的事情告诉外面的世界。所以我们将永远记住斯诺对中国的巨大帮助。”《长征――前所未闻的故事》的作者哈里森?索尔兹伯里在他的书中说:“当时几十万美国人,包括我自己,读了这本书,从中得到了中国共产党及其领导叭毛泽东、周恩来、朱德等的初步印象,同时对他们的目标和救国抱负,对他们的艰辛和牺牲精神,也有所了解。”在中国,斯诺被视为中美沟通的桥梁;在美国,他的作品成为美国政府了解中国的重要资料。斯诺意识到了中美两国之间存在的差异,他从现实出发,试图缩小不同观念与看法间的差距。他对新闻事件的理解在很大程度上得益于他对中国文化的深入了解。通过解读中国政治形势,斯诺用更准确、更具包容性的观点来描述中国社会的前进方向,使他能够较为准确地预见到其后中国历史上的许多重大事件。斯诺的经验,对今天和平发展的中国进行国际间的人文交流仍然有很多借鉴意义。
未来5年,中国在“十三五”期间计划实施的100项重大工程中,最后一个项目是“建设讲好中国故事队伍”。这个队伍中应该有更多理解中国的国际友人,他们是人文交流中非常重要的一支力量。
外国人讲好中国故事
在国际间的人文交流中,相互的理解与友谊不但是由“中国如何看待和对待世界”所决定,也是由“世界如何看待和对待中国”来决定的。不同的国家、不同的人们,在不同的时期对中国的看法都不相同,彼此间要用平等和包容的精神谋求和谐相处、共同发展。中国埃德加?斯诺研究中心1993年在北京大学成立以来,通过斯诺纪念活动来广交国际朋友,让更多的外国人来讲中国故事。两年一度的斯诺国际研讨会在美国和中国轮流举行,斯诺和中国的故事影响着更多美国友人的加入,研讨活动已经从纪念斯诺先生拓展到教育、医疗、企业合作等各个领域。比如以“人文交流:创新友谊和谐”为主题的第15届斯诺研讨会就包括中美高等教育的合作与战略机遇、中小企业的创新与国际合作、水污染治理与绿色经济、中医的价值与成果导向研究等4个分论坛,中国陕西省延安市与斯诺家乡――美国密苏里州堪萨斯城宣布筹建“姐妹城市”,美国斯诺纪念基金会启动在华埃德加?斯诺医生实习计划及实施美国和中国的音乐交流计划等。
让外国人讲中国故事,也要请进来、送出去。为了更好地让大学生了解国际友人对中国革命和建设的贡献,中国埃德加?斯诺研究中心在北京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新闻专业选修课“名记者专题”中邀请了克鲁克、马海德、阳早寒春夫妇等十几位国际友人的二代或三代后人举办系列讲座,向学生们介绍建国前后这些著名国际友人为建立和建设新中国所作出的贡献,这门课受到青年学生们的欢迎。海伦?斯诺的家乡是美国犹他州雪松市(Cedar City),在200g年举办的建市158周年活动上,雪松市市长Gerald Sherratt主持了海伦?斯诺铜像揭幕仪式,他认为海伦?斯诺是这座城市的骄傲。当时我在雪松市的南犹他大学连续问了几个大学生,他们都不知道海伦?斯诺是谁。2013年,我再次访问这座城市,来到海伦?斯诺铜像所在的市中心广场时,一位美国青年主动过来给我讲海伦?斯诺二战期间在中国的故事。
青年人讲好中国故事
青年是思想解放的先锋,青年人的价值观代表了社会发展的未来方向。“国之交在于民相亲”,讲好中国故事,推动不同文明间的人员往来,尤其要推动青年人之间的交流。多年来,中国埃德加?斯诺研究中心在北京大学与国外的大学和机构共同举办了让大学生和中学生参与的纪念活动和学术活动,努力使青年人成为民间外交和人文交流的主体,通过融入不同的文化,通过了解彼此的故事,通过跨越常常隔阂我们的成见和误解,增进沟通,成为深化国际关系的活力。通过高校之间的活动增进相互理解,促进友谊,为中外青年学生人文交流注入新的活力。通过学科间的交流活动、青年论坛、论文比赛开展自由交流和对话,增进沟通。青年成为中外交流大舞台上的积极因素,为促进中外交流、深化国际关系增加活力。
在中美人文交流中,中国埃德加?斯诺研究中心主要是通过斯诺的影响力来拓展中美青年之间的交往。以翻译海伦?斯诺的作品为内容的“海伦?斯诺翻译奖”竞赛活动已经举办了6届,吸引了数千名大学生参与,中美两国获奖学生将分别赴美国和中国的相关高校交换学习一个学期。2014年,来自海伦?斯诺家乡的南犹他交响乐团与北京大学元培学院联合奉献了一场蕴含中西方音乐特色的精彩演出,其中《汉调――行云流水》由北大中乐学社民族管弦乐团与美国南犹他大学打击乐团共同演绎。由中美双方联合编导、作曲、演出的《海伦之梦》大型现代舞剧也在中美两国巡演。
在中英人文交流中,中国埃德加?斯诺研究中心主要依托由李约瑟1965年创办的英中理解协会拓展中英青年之间的交往。李约瑟在抗战期间受命执行援华任务,行程5000里,给困难中的中国科学界以实际、真诚的帮助,向中国大学及图书馆赠送科学书籍7000余册,资助60余名学生赴英国留学,并编写了著名的《中国科学技术史》,让世界了解中国的灿烂文明,并提出近代科学为何在西方诞生而未在中国发生的著名的“李约瑟难题”。英中理解协会成立的目标是让更多的英国人能够更理解有着不同文化背景和不同政治制度的中国,2015年,中国埃德加?斯诺研究中心与英中理解协会在李约瑟的母校奥多中学举办了第一届论文大赛,安娜贝尔?巴克荣获第一届论文奖(论文题目:《李约瑟对理解中国历史与现实的启示》),2016年她被牛津大学录取,专业方向是中国历史。今年,乔治?何克的母校圣乔治中学也将参加第二届论文比赛,更多的英国青年学生将通过论文比赛来讲中国的故事。
2015年,习近平主席在英国白金汉宫讲了何克的故事:“作为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盟友,中英两国人民相互支持、休戚与共,谱写了中英友好的历史佳话。我们不会忘记,英国曾经向中国提供了宝贵的经济和道义援助。一位中文名字叫作何克的英国记者,积极投身中国人民抗日战争,不仅撰文揭露日本侵略者暴行,还担任陕西双石铺培黎学校校长,为带领学生向安全地区转移付出了年轻的生命。”
为进一步促进中英人文交流,2016年9月,中国埃德加?斯诺研究中心与英中理解协会携手北京出版集团在伦敦举办“品读北京”英国书展,将举行何克的著I SEE A NEW CHINA的中英文版本首发式,并将同时举行二战期间英国援华总队的负责人Arthur Clegg的《支援中国(1937-1949)――回忆一次被遗忘了的英国人民援华运动》,现任英中理解协会主席Zoe Reed父亲(抗战期间李约瑟从双石铺培黎学校带到英国读书的中国青年)的回忆录,以及李约瑟传记中文版的首发式,具体生动地体现中英两国人民在相互支持、休戚与共中谱写的中英友好历史佳话。北京出版集团展示的500多本中国经典图书将赠给伦敦新办的中英双语学校,让更多的英国孩子来品读北京,了解中国。
讲好中国故事要体现共同发展的思想
中外人文交的源泉来自人民之间的相互理解、支持、友谊。我们今天所处的时代,是以和平与发展为主题的时代,也是各国同舟共济、携手共进的时代。讲好中国故事,要体现共同发展的思想,这是沟通中外的密钥。人类生活在同一个地球村,越来越成为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命运共同体。“和平、发展、合作、共赢”为时代潮流,“共赢”的指向就是共同发展。在实现共同发展这一愿景中应承担的义务,“计利当计天下利”“对世界和地区和平、稳定、繁荣都肩负重要责任”“每个国家在谋求自身发展的同时,要积极促进其他各国共同发展”。共同发展体现了文明的平等与融合,讲好中国故事,要认同文明多样性,主张文明平等和文明间的对话、交流、互鉴。“文明因交流而多彩,文明因互鉴而丰富”,文明间应当“各美其美,美人之美,美美与共”。
让更多外国友人来讲好中国故事,在国际舞台上去展现今天的中国发展,无疑将改善世界对中国的印象,有助于中国在世界上获得更多倾听者、更多以心相交的朋友,从而提升中国软实力。中国埃德加?斯诺研究中心编辑出版的《寻梦中国――中美人文交流访谈录》,用20个美国人的故事讲述在中国也有一个可以实现的梦。本书以中英文双语出版,采访对象中第一部分为目前仍然生活在中国的著名国际友人的家庭,以深度访谈的形式再现他们和他们的后代为中国革命和建设作出的重要贡献。第二部分为目前活跃在中国教育、科技界的新一代国际友人,展现他们在中国实现和成就了自己的梦想,为中国的教育事业和科技仓Ⅱ新所作出的突出贡献。第三部分为近年来中国引进的海外高层次人才,在这本书中可以找到很多国际友人讲中国故事的感人话语。寒春说:“我们在中国待了一辈子,不是为养牛而来中国的,是为信仰而来。”潘威廉说:“我从来没有想过,在中国可以过上如此幸福的生活。”雷蒙说:“感觉在中国工作就像在自己家里一样。”约翰?桑顿说:“在过去的10年里,我花了越来越多的时间在中国上。如果我能够对双方都产生积极的影响,这将构成一个理想的事业。”马克?力文说:“不要认为中国梦只是中国人的事。我有一颗中国心,当然也有中国梦。”
向世界说明真实的中国,让世界把目光投向中国――80年前斯诺做到了,今天我们更有必要做到,向世界说明中国的和平发展,让更多友好的目光投向中国。不同的国家、不同的人们,在不同的时期对中国的看法都不尽相同。今天的中国,应该以更加开放的胸怀,努力引导各方面客观、理性地看待中国的发展和国际作用。现在,越来越多的外国人来到中国,他们用各色眼睛看着这个红色的国家,我们无法回避。人文交流只要秉持包容精神,推动不同文明相互尊重、和谐共处,通过文明交流、互鉴增进各国人民友谊,推动人类社会进步,维护世界和平,这样文明间就能够和谐共处,相互促进。(作者系北京大学中国埃德加?斯诺研究中心副主任兼秘书长、教授)
第五篇:有些是你们无法理解经典美文
有些是你们无法理解经典美文
今天星期五,出门之前换了一身刚买的衣服,白色的鞋子,白色的衣服,灰色的休闲裤,在寸长的头发上抹了一点啫喱膏,对着镜子里的我笑了笑。
跟往常一样,买了我妈最爱吃的梨子,又去给我爸买了几瓶好酒,就这样提着简简单单的一份礼物,踏上了10路公交车。坐在车上,还是习惯的看着车外,习惯性的看着奔驰而过的车辆,看着一栋栋高楼大厦,如今我初入社会六年,时常在想,我到底为了什么?
每次不知不觉都会想到这些,心里难免有些悲伤,一直以来我在努力着,一直以来我也试着改变,从一个叛逆的少年脱变,如今知道为了炒米油盐奔波。
银坑,我爸妈生活了十几年的地方,虽然光景如此之长,可对于我们异乡人来说,永远是过客,这块金色的土地也没有自己的那一份,有那么一句话说的好,“人在异乡为异客!”此时我才真正的明白这句话。
这么多年,每周每个月都会看看他们过得怎么样,他们从年轻一直到老,都在为我劳苦,十年前我父母就开始下海,可能别人无法体会下海的这种苦,每天早出晚归,哪怕大浪有一米多高,仍然坚持出海,那两米长一米多宽的小船,就是我父母每天工作的平台。
我记得有一次,我随他们一起出海,那天没有多大浪,可是刚上船,就开始晕!我看了看我妈,我知道她也晕船,从她的表情中我能看的出来,可她还是忍着。
撒下渔网,我父母开始了他们的工作,而我看了看四周,原本同行的船只都不不知道去哪了,原本还有几座小岛可以作为参考物的,现在好想消失了一般,我忽然觉得失去了方向感。手里紧紧的捏着水盘(指南针)看着北方的位置。
几个时辰之后,我父母开始收网,这时候我发现我母亲开始呕吐,渔网有两千多米长,是好多张加在一起的,母亲每收一次渔网,就呕吐一次,我发现她嘴角带着一点点血丝,这时候我慌了,我母亲不是一天两天出海了,这么几年了母亲是怎么坚持过来的?
我虽然也是男人,可我的心也是肉长的,我一下移过去,轻轻的排拍着母亲的后背,母亲对我笑了笑说,:没事,习惯了!”我的眼睛湿润了,正准备说话,发现自己有些梗塞,强忍着转过头偷偷的'擦了擦眼泪。
我抬头看着天空,一片片云遮住了太阳光,我没在意,可忽然听到我爸说,“起风了,赶紧收网,然后你们躲舱里去。”
这时候我心里开始有些害怕,毕竟在海上。
母亲一边呕吐,一边快色的收起渔网,一会儿渔网收完了就急着对我说,快进舱里去。我打开舱门一看,我一阵晕眩,这船舱只能够一个人蜷缩在里面,而且还没有多余的空间,我后退了一步,示意我母亲先进去,可母亲死活不肯,说还有一个空舱,我看了一下,跟这个一样大小。
由于母亲拧不过我,于是先躲进船舱里,我看了父亲一眼,父亲正在开船,一边看着水盘,一边示意我躲进船舱,我站在船舱里,并没有盖上盖子,此时我心里想着不能让我父亲一个人承受。
我听到母亲在对我说:“别怕,海上就是这样子,一会儿就过去了。”
站在舱里,看着那一米多高的大浪,心里好怕好怕,可母亲在另一个船舱里一直安慰着我。我忽然觉得,孤帆孤帆,可能这很适合现在我们的处境。
每每想到这些,眼泪情不自禁的从眼角流下,其实我知道父母为什么这么拼搏,为什么这么不要命的去赚钱,想想在学校的那么些年,自己到底在干什么?天天打酱油,不是泡网吧就是打架,读书十几年对得起爸妈么?
这时经过一个垃圾站,发现一个很熟悉的身影,蓬乱的头发,一身迷彩服,瘦瘦的身子骨。那一双正握着铁锹将垃圾铲上车。我走进一看,惊呆了!
这不是……
“爸!”
父亲转过头看了我一眼,忽然惊慌失措的样子,说道:“你,你怎么过来了!”
“明天不上班,所以过来看看你!’说完就把水果和就放一边,然后脱去掉上衣,将裤脚一卷,跳进了垃圾堆,我的天,一股臭味冲天,在看着那些垃圾,胃里开始反酸水。
强忍着将父亲的铁锹拿了过来,将垃圾铲上车。
我没有问我父亲为什么?这时候不是问他这些原因,而是跟他一起做,至于那些几万个为什么?事后再问。
足足四个小时一直到晚上十一点才搞定,此时我的胃翻江倒海,再也忍不住跑到一边吐起来。我现在终于明白那些环卫工,不在乎别人异样的眼神,自己做自己的事,我在铲垃圾的时候,很多人经过都是捏着鼻子走,甚至还有几位美女在经过的时候,看了我一眼,那眼神就如同看到垃圾一样。
我的白鞋子已经分不清黑白,我的裤子已分不清是新还是旧,深深的吸了一口气,自己安慰自己,“无所谓,不在乎!”
写到这里,我是在写不下去了,从一开始写,眼泪就在流,虽然男儿有泪不轻弹,可……我的文采没有天蚕土豆那么好,我的思维没有唐家三少那么强,可我还是将这一点一滴记录下来,我要做的很简单,向那些阅读我的文章的朋友,传达一个信息,父爱和母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