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中心开展校企合作培养高技能人才模式初探

时间:2019-05-14 17:15:19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2016中心开展校企合作培养高技能人才模式初探》,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2016中心开展校企合作培养高技能人才模式初探》。

第一篇:2016中心开展校企合作培养高技能人才模式初探

建设“校企合作”高技能人才培训基地模式初探

一、背景

高技能人才的匮乏严重制约我国经济社会的持续发展和产业升级,传统的“企业内训”和“院校培养”的高技能人才培养模式已经不适应当今我国高技能人才建设的需要。校企合作的培养模式将弥补传统模式中院校和企业联系松散、结合不紧的缺陷。

“高技能人才是在生产、运输和服务等领域岗位一线,熟练掌握专门知识和技术,具备精湛的操作技能,并在工作实践中能够解决关键技术和工艺的操作性难题的人。”而当今,这部分人才普遍存在数量短缺、结构失衡及年龄老化等问题,如何解决这一难题,探索一种适合高技能人才的培养机制非常重要,那么校企合作培养模式是一种非常好的方式。

二、校企深度合作,共建培训基地(一)宣贯精神,政策引导

认真贯彻国家关于加强高技能人才培养的有关文件精神,培训机构要以服务为宗旨,突出高技能人才综合职业能力的培养,加强为本地区域经济发展服务的能力,深化“校企合作”,更新培训教学理念,依托企业、行业优势,充分利用教学资源,建立校企深度合作、优势互补、共同发展的合作机制。

(二)签订协议,明确职责

构建校企合作保障机制,是推进校企合作持续健康发展,提高人才培训质量的根本。培训机构在高技能人才培训基地项目的建设过程中,要广泛与企业签署合作协议,明确了校企双方的责、权、利,有效规范了双方的行为。(三)沟通协作,了解需求

为了适应企业对高技能人才的要求,培训机构要全面了解企业对人才的需求,突出受训人员的职业技能训练,因此培训机构的各个专业(职业)项目组要在所对应的行业、企业领域中进行了调研。调研采取现场问卷调查、单位走访、座谈等形式,通过调研对专业现状、企业岗位需求、结业生必须具备的知识结构与能力结构有了明确的认识,为高技能人才培训模式、培训课程体系构建提供了依据。(四)多元合作,实现互利共赢

校企合作,进行员工培训。通过培训机构与企业双方的共同合作,加强双方在培训过程中的参与度。企业不仅要为培训机构提供专业师资、技术、设备、场地等资源,更要参与培训机构进行培养计划、专业设置、考核标准等制订工作,保证培训任务的顺利进行。培训机构除提供培训、技术等方面的支持,保证人才培训质量外,可以为企业选拔招聘的学员进行订单式培训,也可为企业员工进行短期集中培训;还可由培训机构负责招生,学员考核通过后与企业进行双向选择,使拥有坚实技能技术的人,就业能够得到有力保障。

校企合作,完成研发项目。通过研发项目,提升企业竞争能力和教师的专业能力。

进行教师培训。培训机构定期选派一定数量的教师到企业一线参加实践锻炼,提高教师的专业能力和实践教学能力;同时聘请或调进生产和服务第一线的高技术人员和能工巧匠,充实教师队伍,带动专业教师成长。

校企合作。制定教学文件、培训方案、培训内容等。培训方案和内容要有实用性,要能为企业服好务,因此应征求企业或行业的意见,和企业行业专家充分沟通讨论,使培训方案、培训内容同企业实际紧密结合,使学员接受培训后能够紧跟时代发展的步伐,满足企业发展的需要。

校企合作,完成培训对接。在校企合作中完成“培训专业对接职业岗位、培训课程对接职业标准、培训过程对接生产过程”为主导的深层次培训对接。

三、“点、线、面”结合,共同开发培训课程

在高技能人才培训过程中,“点、线、面”结合,开发高技能人才培训课程。通过培训需求调研和实践专家访谈,按照技能人才职业成长规律,找出典型工作任务和代表性工作任务;以分析岗位需求的技能和知识为“点”;以代表性工作任务的实际工作过程为主“线”;以分析工作对象、工作内容和工作耍求,确定学习过程、学习内容和学习目标为“面”;通过点线面结合,全面提升受训人员的综合职业能力。

四、“德、能、研’’并举,创新培训模式

培训机构充分利用自身优势,与企业合作开展在岗员工职业能力提升培训。

培训机构先后要与本地注重长期发展等多家企业合作,举办员工培训班,构建“送培入企、员工进校、技师研修”等“德、能、研”并举的高技能人才培训模式,实现了集加强基本素养、提升综合职业能力、了解前瞻性技术、解决技术难题于一体的培训目标。

1、送培训入企业。加强了职业基本素养

“送培入企”这种培训模式,由校企合作共同探讨培训对象、培训目标、培训内容、培训方式、培训场所及培训效果评价方案,具有较强的针对性。一般在企业规模大、人数多、工作时间不好调配等情况下,应企业邀请,由培训机构专职骨干教师送培训进企业,完成培训。培训目的之一是提升高技能人才的基本素养。一方面,根据企业要求,对高技能人才的职业道德、敬业精神、责任意识等基本职业素养进行培训。另一方面,为了提升高技能人才的专业理论素养,培养他们总结工作经验的能力,相应的培训内容主要是讲授论文结构和写作技巧,鼓励高技能人才总结提炼具有创新性并取得显著成效的加工方法、操作技巧等,形成对其他企业员工具有指导和借鉴意义的论文,引导高技能人才在工作中不断进行技术改进和创新。“送培入企”的另一培训目的是“产、研”结合、传授前瞻性技术。技能培训要满足社会对技术应用型人才的需求,就必须密切关注新技术的发展和应用并及时将技术的发展和变化引入教学,这就要求培训机构和企业必须加强在科技开发、技术服务和技术推广方面的合作。

2、引员工进学校,提升了综合职业能力

在“员工进校”这种培训模式中。企业提出培训需求,校企合作共同分析相关高技能人才必须具备和需要提升的综合职业能力,共同开发工学一体的培训课程,然后由企业提供真实工作项目和任务,构建课程结构和内容。在此基础上,按照既定流程,根据参加培训人员的知识层次、数量、培训时间等要素,将高技能人才引进学校进行系统化职业技能培训。在培训中,采用项目引领、任务驱动工学结合一体化的模式实施培训。理论知识的学习和仿真模拟操作部分主要由专职教师承担,技能提升部分主要由企业的兼职教师承担。另外,将职业道德和创新精神的培养贯穿于培训全过程。

3、组织技师研修,解决了企业技术难题

在技师研修培训模式中设置工作经验交流、技术难题探讨、前瞻性知识讲座等多种培训方式。技师研修培训模式为高技能人才提供了探讨技术难题的平台,促进了高技能人才的工作经验交流和专业知识共享,提升了高技能人才队伍的整体水平。

第二篇:校企长期紧密合作共同培养高技能人才(推荐)

校企长期紧密合作共同培养高技能人才

内蒙古第一机械制造(集团)有限公司张玉贵

内蒙古北方重工业集团有限公司郝吉林

包头职业技术学院王茂元

一、校企紧密合作的背景

1.校企同步建设,共同发展

内蒙古第一机械制造(集团)有限公司、内蒙古北方重工业集团有限公司和包头职业技术学院是国家“一五”期间156个重点建设项目之一,即国家“一五”期间在包头市重点建设的全国最大的常规兵器生产、教学、科研基地,隶属于中国兵器工业系统。

50多年来,学院与内蒙古一机集团、内蒙古北方重工集团同步建设,共同发展。学院是两个特大军工企业主要的人才培养基地,企业集团是学院稳固的校外实践教学与就业基地和装备制造类专业的办学依托。形成了互利、共赢的校企紧密合作关系。以产学研紧密结合为特色,为我国国防事业和兵器工业的发展做出了卓越贡献。

2.校企位置紧邻,方便合作

包头职业技术学院从地理位置上环抱在内蒙古一机集团、内蒙古北方重工集团、以及依托两大兵工企业集团建设的包头市装备制造业园区和中国核工业集团北方核工业燃料元件有限公司(原核工业二O二厂)之中,同时学院有长达43年的兵工行业办学历史,1999年后学院虽然成为以地方管理为主的国防科工委与地方共建院校,但历史渊源所形成的双方之间的紧密合作关系,充分的了解、信任与往来,使彼此之间沟通更为迅捷便利,为双方合作创造了良好的条件。

(1)从厂区俯瞰图可以看出内蒙古一机集团的部分厂区,全公司占地面积20多平方公里,资产总额151亿元。

(2)两大兵工企业集团都具有精良的设备。内蒙古一机集团具有北奔重型汽车总装生产线、工程机械总装生产线,真空钎焊炉、2×25000KN双联液压机(德国进口)、VG3000数控龙门镗铣床等都是一机集团先进的重要设备,具有雄厚的科研开发和生产制造能力;内蒙古北方重工集团具有数控龙门加工中心、3000吨油压机、大型井式热处理炉、50吨超高功率电弧炉、龙门式三坐标测量机等先进的重要设备,具有较强的科研开发及综合生产加工能力。

(3)两大兵工企业主打产品为各类车辆、军品等。

两大兵工企业集团的快速发展,为校企合作培养高技能人才提供了广阔的前景。

二、企业在校企合作办学中的作用

1.与高校签署战略合作框架协议

本着优势互补、资源共享、相互支持、平等互利、共同发展的原则,企业和清华大学、北京理工大学、浙江大学、包头职业技术学院等国内知名高校签署了战略合作框架协议,旨在以各自的资源和技术为基础,充分发挥各自优势,不断促进产学研的有效结合,具体体现在科研合作、人才培养、战略研究、基础研究、系统研究及成果转化等方面建立起全方位、多层次、前瞻性的长期合作关系,更好地为国防科技工业和国民经济的发展服务。

2.承担合作院校学生实习实训,吸纳学生就业

两大兵工企业集团设备精良,技术力量雄厚,适合材料、焊接、数控、机制、汽车、模具、电气等装备制造类专业实习。

多年来,在经营任务重,生产异常繁忙的情况下,每年接纳2500多名合作院校学生来厂实习。

对于顶岗实习的学生,安排有经验的师傅帮带、按员工要求与考核,并从中选拔优秀员工。一般情况下,绝大多数顶岗实习的学生都能留在原岗位工作。

近五年,两大兵工企业集团共接收包职院毕业生1700余人。

3.发挥企业的资源优势与学院开展多方面合作

两大兵工企业集团拥有近万人的科技人员,都设有培训中心。借助于公司雄厚的科技实力和优良的软硬件环境,与包职院合作开展了多方面的高技能人才培养工作。

(1)两大兵工企业集团培训中心承担了机械制造及自动化、计算机信息管理、会计电算化等专业2000余名学生的教学任务。目前,企业培训中心已经成为学院的重要教学基地。

(2)企业选派技术力量和能工巧匠到学校指导专业建设,担任兼职教师,将实际产品融入教学。

(3)企业选派专家培训学院教师的实践技能。

4.校企合作,促进了高技能人才培养质量的提升

在一机集团就业的包职院毕业生,多数在公司里从事数控车、数控铣、加工中心、自动焊、维修电工等核心技术工种,已经成为公司快速发展的中坚力量。在国家级职业技能大赛中多次取得优异成绩,包职院毕业生曾获得全国第二名、第三名的好成绩,在内蒙古自治区和兵器集团组织的技能比赛中更是名列前茅,经常包揽前三名,去年,一机集团参加兵器集团、内蒙古自治区技能大赛,获得名次的15名选手,有8名毕业于包职院。更为可喜的是今年,在代表自治区参加全国6个工种职业技能大赛的14名我公司选手中(全区共18名选手),包职院毕业生占8名。

三、校企合作、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探索与实践

1.按企业需求设置专业,不断优化专业结构

学院一直坚持按兵工企业和地方经济需求设置专业,如:

(1)当两大兵工企业技术装备由普通机械设备向以数字化控制设备为主体转变的时候,学院于 1993年成立“数控技术”专业,并于1999年成立了“机电一体化专业”。

(2)当两大兵工企业以车辆为核心规模化发展启动的时候,学院于 1996年成立“汽车运用与维修”和“模具设计与制造”专业。

(3)根据内蒙古金风科技有限公司等风力发电企业对风力发电人才的需求和内蒙古自治区风力发电的发展势头,学院于2009年成立了“风能发电设备制造与维修”专业。

多年来,学院主动适应经济社会发展需求,并根据企业生产结构调整不断优化专业结构,形成了数控技术、焊接技术及自动化等以装备制

造类专业和兵工特殊专业方向为主,兼有信息、经管和人文艺术类专业的专业体系和品牌特色。其中:

国家级重点建设专业3个

国家级高职高专教学改革试点专业2个

国家级承担技能型紧缺人才培养培训工程专业2个

国家级精品建设专业1个

内蒙古自治区品牌专业9个

兵工特殊专业方向5个

2.校企共同完成教学任务,创新人才培养模式

主要做法:

(1)企业专家参与开发人才培养方案、实训基地建设论证、工学结合课程与教材开发。

(2)企业专家和能工巧匠指导专业综合技能训练、校内实训等。

(3)企业一线管理人员和师傅参与顶岗实习学生帮带与管理。

(4)企业专家和能工巧匠成为核心课程(精品课程)教学团队成员。

(5)企业专家指导学校教师提高实践技能。

3.校企共建稳固的校外实习实训和就业基地

随着学院办学规模的扩大,学院每年毕业3000多人。为满足学生实习与就业的需求,学院在与两特大兵工企业合作的基础上,与包头地方以及国内知名的230余家企业建立了合作关系。

2005年学院与浙江余姚经济开发区管委会、模具城管委会、余姚市教育局联合签署校企合作协议,开展多方面合作,为模具、数控、机制、机电一体化等专业开辟了广阔的实习与就业空间,实现了政府、学院、企业三方联手合作培养高技能人才。

4.引进“华汽教育项目”,校企共同培养高素质汽车技能人才 一方面两大兵工企业集团都以车辆生产为主打产品,需要大量的高素质汽车专业技能人才;另一方面,近年来内蒙古自治区汽车市场增速加快,需要大量的汽车市场服务人才。为此,学院瞄准这一势头,2009年引进“华汽教育项目”,与华汽教育集团合作培养高素质汽车人才。以

满足两大兵工企业以及地方快速发展的汽车市场对高素质汽车技能人才的需求。

5.校企合作开发科研项目,促进校企共同发展

学院与两大兵工企业集团等企业合作开发研制的“感应加热复式压装机”、某型轮式战车提升装置(军品)液压试验台、“铸钢驱动前桥桥壳焊接设备”等大型科研项目,总计科研经费1400余万元。

“感应加热复式压装机”的研制成功,填补了我国“奔驰重型载重车桥壳以及平衡悬挂”总成安装设备的空白,获得了三项国家实用新型专利和包头市科技进步二等奖。该项目既为企业解决了技术难题,也使学院师生提高了工程实践能力。

6.为企业开展职业技能培训服务

学院积极承担并优先满足两大兵工企业集团职工技能培训和转岗培训任务,开办过“机械CAD/CAM”、“电气维修”、数控机床操作等多种短训班。

近年来,中国兵器集团、国防科工委以及内蒙古自治区多次举办青年工人技能大赛,两大兵工企业均选派工人参加,学院参与企业组织工作,并承担考前培训任务,包括机械加工、焊接、钳工、数控等多个工种。

7.校企共建“校园兵工文化”,促进学生全面成长

按照学院“传承兵工文化,争创一流高职”的办学精神,在校内建设兵工文化展馆等设施,并与内蒙古北方重工集团的全国首家“军工文化教育基地”——北方兵器城,以及内蒙古一机集团的兵工教育基地有机融合、互为补充,开展兵工文化共建。

继承兵工传统,传播兵工文化,在学院形成兵工文化氛围,培养学生勤奋踏实、吃苦耐劳、一丝不苟、精益求精的职业道德和社会责任感,促进学生全面成长。

《传承兵工文化,提高办学水平的实践案例》项目,荣获2009全国机械职业教育教学优秀成果。

8.建立基于校企合作的保障机制

(1)成立专业建设指导委员会,打通企业参与教学的主渠道。

(2)成立校企合作发展与促进联合会,形成校企合作的纽带和桥梁。

(3)校企领导定期互访,增进校企之间的情感融通。

(4)建立符合校企合作、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的教学管理体系。

(5)建立符合校企合作、工学结合培养模式的管理制度。

四、校企合作培养高技能人才的主要成效

对于学校:促进了专业建设、提高了教师实践技能;学生在学校与企业之间交替学习,推动了学院教学质量整体提升。

对于企业:参与人才培养过程,缩短了企业人才培养的周期;利用外脑解决企业的技术难题,推进企业技术进步,缩短产品研发周期。

五十多年来,学院与两特大兵工企业集团长期紧密的校企合作办学,构建起了稳固的校企联合体,初步形成了 “互利互惠,谋求共赢,相互支撑,携手发展”的校企合作模式,有力地保障了高质量人才的培养,促进了学院和企业的共同发展。

面对职业教育发展的新形势,学院与两特大兵工企业集团将再接再厉,深化改革,坚持走合作办学、合作育人、合作就业、合作发展的校企合作、产学研结合之路,为兵器行业和装备制造业培养高素质技能型专门人才做出新的贡献!

第三篇:企合作培养高技能人才工作实施方案

德州走四方技工学校汽车工程系校企合作培养高技能人才

工作实施方案

为加快我校汽车专业高技能人才培养的步伐,进一步推动我校教学改革发展,根据《德州走四方技工学校关于进一步加强高技能人才工作的意见》,特制定本实施方案。

一、指导思想

坚持以培养经济发展和产业对接迫切需要的高技能人才为目标,以提高我系学生就业能力、就业质量为出发点,与上海-大众、天津-丰田、北京汽车总厂、以及唐山冀东汽车修理厂等企业合作,培养高技能人才为主要培训形式,提高校企合作的层次,建立校企互动、校企合作新机制。为经济持续健康快速发展和经济建设提供有效的技能人才保障。

二、目标任务

通过与上海-大众、天津-丰田、北京汽车总厂、以及唐山冀东汽车修理厂等校企合作,提高我系校培养高技能人才的能力,争取在两年的时间内,在校生高级技工人数达200人,年组织企业高级工以上高技能人才培训10人次以上,使我系开办的汽车检测与维修、汽车装配与维修专业,都有相应的合作企业,并制定详细的校企合作方案。

三、主要内容

(一)组织形式和职责任务:

1、我系根据实际情况,有学校和集团公司牵头,组织我系教师对有关企业、社会团体进行考察,并且与企业建立校企合作协议;根

据企业要求,制定校企合作培养高技能人才的具体实施方案;加强高技能人才供求双方信息引导和服务,搭建我系与企业对接平台;定期或不定期举办校企合作洽谈会,组织学校和企业开展订单培训、定向委培,提高毕业生的就业质量;了解校企双方合作协议的履约情况,研究建立校企合作机制的有效办法,探索全方位多元化的合作模式。规范合作行为,保证合作各方的合法权益。建立科学合理的校企合作评估指标体系,对校企双方进行监控和考核评估;组织开展校企合作调研、交流活动,探索高技能人才培养的新模式和新方法,推动校企合作健康发展。

2、建立以学校领导和教学骨干、有关行业、企业的领导、人力资源部门和技术骨干组成高技能人才教研组,其中行业、企业代表要占一定比例。

(1)建立校企合作的沟通协调机制和紧密联系制度。

(2)根据当地产业发展布局和企业实际需求以及技工学校资源现状,制定技工学校高技能人才校企合作培养发展规划、实施方案并推动组织实施。

(3)共同研究制定培养高技能人才的具体计划、开发培养高技能人才的教材,充分运用企业技术、设备设施等方面的优势,将专业理论知识与岗位操作技能以及课题攻关有机结合,确定专业培养目标定位、课程设置、教学内容,教学方式等,逐步实现校企合作的紧密性和有效性。

(4)构建校企人力资源培训平台,改善我系教师师资结构,提升企业在职职工技能水平.合作企业为我系选派具有丰富实践经验的专家及技术骨干,担任专业课教师和生产实习指导专兼职教师,充实我系师资力量;委托我系培养在岗职工,通过培训提升理论和技能水平。我系建立教师下厂实践研修制度,努力培养双师型一体化的品牌师资。我系专业课教师和实习指导教师每两年深入企业实践2-3个月,及时了解企业生产现状,改进教学水平,同时通过跟班生产实践,为企业解决生产工艺提供帮助。

(二)充分发挥各类大中型企业校企合作主体作用:

(1)鼓励企业积极参与和支持企校合作培养高技能人才工作。将企校合作培养高技能人才作为建立现代职工培训制度的重要内容进行部署和安排,并将企校合作培养高技能人才的成效作为对企业经营管理者进行业绩考核的一项重要指标。

(2)建立健全企校合作培养高技能人才的工作机制。及时将企业对高技能人才的需求信息,包括专业、知识结构、技能水平等反馈给合作学校,指导我系合理调整专业、设置课程和安排教学,并在为学生提供实习实训场所和设备、接受合作学校教师到企业生产一线实践、选派优秀高技能人才担任合作学校指导教师、组织优秀学员直接参与企业产品生产、技术攻关等方面给予支持。

(三)运作要求:

1、各用工企业、集团公司、学校、汽车工程系的有关人员定期或不定期召开会议,研究解决工作中遇到的新情况、新问题。

2、合作模式深层化.既可以将企业的资金、设备、师资和技术引进学校,也可以主动送服务上门,将培训送到车间和工厂一线;既可以承接企业定单,根据企业用人数量和规格开展定单培训,也可以校企共同确定培养方案,实施联合培养。结合实际,选择最符合双方需求,能产生最佳效益的合作模式。

3、培养模式多元化。以培养行业企业急需的技术技能型、复合技能型和知识技能型高技能人才为重点,紧密结合企业先进生产装备和技术发展的最新要求,坚持培养后备高技能人才与加强企业在职职工高技能培训并重。可以采取联合办学、委托培养、半工半读、以及进行全日制与非全日制等多种灵活方式实施培养。

总之,在国家政策的支持下,在集团公司的协调下,各用工企业密切配合,我系与企业联合制定校企合作培养高技能人才工作的规划,并保障顺利实施。

第四篇:走校企合作之路 培养高技能人才

走校企合作之路

培养高技能人才

——浅谈校企合作教育在中等职业教育人才培养模式中的地

位和作用

校企合作教育在国外通常被称为“合作教育”,也就是指学校与用人单位共同合作,培养具有全面素质人才的一种教育模式。自从上个世纪八十年代末引入我国以来,许多职业教育工作者对此进行了大量的理论和实践上的探索,取得了一定的经验和成绩,但也存在着一些问题,值得我们去进一步探讨。实践证明:校企合作教育是实现中等职业教育人才培养模式的有效途径,也是中等职业院校和企业发展的必然选择。

随着我国的经济发展越来越融入全球化进程中,我国制造业的产业升级和技术更新换代日渐加快,但职业技能人才的短缺正日益成为制约我国成为全球制造业中心的一大瓶颈。因此,培养大批的高技能人才是各级各类职业院校的主要目标和任务,而作为中等职业学校,更是任重道远,责无旁贷。

一、实施校企合作教育是中等职业学校发展的客观要求

中等职业教育是一种职业定向教育。它的定位要科学而准确,就是要为社会培养大批的实用型人才,要注重培养学生的职业道德,专业技能、创新精神和创业能力,使他们成为具有一定技能的高素质的劳动者。随着我国国民经济的快速发展和科技进步,中等职业教育的培养目标必须服从于我国社会经济和科技发展的需要,更加贴近市场的发展和各类企业生产实际的需要,即培养适应社会需求的技能型人才。为了达到这一目的,学校应该把教学与企业的生产紧密结合起来,打破以往那种只注重理论教学而与生产实际脱离的办学模式。因此,各类中等职业院校应该有选择的与对口的行业和企业建立密切的校企合

作关系。就拿地处鄂西北边远山区的竹溪县技工学校为例,它每年的招生人数大概在600人左右,而每年的学生就业成功率和巩固率均在95%以上,这主要得益于学校几年以前就开始尝试的与深圳、东莞等地的外资企业开展校企合作,实行人才“订单式”培养。尤其是2006年竹溪县技工学校与广东省竞华电子(深圳)有限公司开展的联合建教合作,获得了企业,社会和学生家长的一致好评,其具体做法是:竞华电子(深圳)有限公司在该校新生中通过笔试和面试挑选部分品学兼优的学生作为双方合作培养的“建教生”,专业为线路板制造专业(因竞华公司是生产线路板的企业),学制三年。第一学年学生在校进行理论学习,学杂费全部由公司资助(每生每年公司资助2000元),教学内容由学校和公司协商确定,在学校以理论课教学为主,且每个学期竞华公司派出培训师到学校对建教生进行1至2个月的生产工艺、体能、入职前教育等方面的培训。第二学年建教生到公司进行顶岗实习、半工半读,享受同普通员工等同的薪资报酬,并同时参加每月不低于60个学时的在职学习,教学任务由学校的驻厂教师和公司培训师共同承担。第三学年由公司对建教生进行系统的考试和考核。成绩合格的建教生公司以大专生薪资标准聘用为技术员或班、组长,成为竞华公司的技术骨干和企业管理人员。这样,学生既学到了知识,又掌握了一定的技能,还能为贫困的家庭节约一笔不小的培训费用。对企业而言,通过学校和公司的联合培养得到的这些技术骨干和管理人员,会常怀感恩之心服务于竞华公司,他们能够以公司为家,以竞华为荣,作公司的主人,从而为公司创造了更大的经济效益,提升了企业的竟争力。同时学校也提高了办学质量,扩大了办学规模,增加了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校企双方互利互惠,优势互补,合作得到了巩固和发展。

此外,中等职业教育既具有教育的一般属性,又具有与职业教育相对应的产业属性,以职业标准为导向,是职业教育办学规律的客观要求。因此,中等

职业教育的人才培养应该注重社会需要,它培养的人才主要是技能型人才,也就是生产实用型人才。而生产实践、工艺技术是企业的强项。从这个意义上说,技能人才的成长和发挥作用是和企业分不开的。中等职业教育培养的学生也只有在企业的生产和实践中不断地学习、不断的创新,才有可能成为名符其实的高技能人才。职业教育只有得到了企业的参入和认同,才能在培养人才的过程中紧紧围绕社会的需求来进行,确保职业教育的针对性和实际应用性。与此同时,校企合作还能将企业的新技术、新工艺、新流程、新设备等纳入到学校的教学体系中。我校自2006年和深圳竞华电子有限公司进行校企合作以来,该厂每年都要派出3至5名培训师来校给学生进行近两个月的生产方面的培训和指导,使学生还未进厂就对厂方的产品和工艺流程有一个准确地了解,确保了学生进厂实习时能很快进入角色。

二、实施校企合作教育有利于学校为社会培养高技能人才 1.校企合作的目标是提高职业学校学生的专业素质

目前也有部分人片面地理解校企合作就是依靠企业给予学校经费上的支持,或提供一些科研项目和实习基地,解决一下学生校外实习乃至提供就业岗位等方面,其实这些都是校企合作的内容之一。而从根本上说,校企合作是一种办学模式,它的最终目标是通过生产实践活动,使学生所学的理论知识得以巩固,各方面的能力得到锻炼,创新精神和创业能力得到提高。总之就是全面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2.校企合作有利于学校教学体系的改革和创新

职业学校自身的教学体系改革和创新应当围绕社会对各种人才的需求来进行,这样做才能有的放矢,否则就是闭门造车。学校应不断地了解社会对职业的素质、能力等方面的要求,并以此为依据来进行有针对性的专业配臵以及课程、师资、教材的调整,牢固树立以职业能力的培养为重点的教学体系。因为企业

对各种职业人才的需求是最有发言权的。因此,职业学校只有主动与企业“牵手”或“联姻”,才能真正找到教学改革和创新的内容和重点。比如,我校原来的主导专业是电工专业,随着学校近几年和不同的企业进行校企合作,又专门开设了线路板制造专业(和深圳竞华电子厂合作),机电专业(和东莞市日资企业信浓马达有限公司合作)以及计算机应用等专业。这样一来,学校在专业设臵上就充分体现了职业能力本位的理念,从行业的实际出发和从职业岗位任务分析入手,把职业要求的知识、技能和素质与受教育者的认识、学习过程有机的结合起来,构成了完整的教学体系。3.校企合作有利于人才培养模式的创新

职业教育是与社会、经济密切相关的教育体系。校企合作有助于改变以学科为中心的课程设计,确立以职业素质为培养中心的思想。而校企合作使得教学能够及时反应当前职业技能的发展情况,有助于学校及时进行课程调整。与企业合作办学,更能感受到社会和企业对技能型人才的需求情况,从而促使学校树立以质量立校的思想。校企合作对职业学校教学方式的影响也是显而易见的,它能促使职业教育从“以教为主”向“以学为主”的转变,加大学校对实践性、操作性教学的重视。校企合作,使企业的生产现场在教学过程中得到了充分反映,有利于实践性教学环节的开展,能在具体的技能训练中促进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进而运用所学的知识去解决问题。4.校企合作有利于学校建立稳定的校外实习场所

良好的实训基地,是培养高技能人才的基础和保证。校企合作,将企业作为职业教育的校外实习基地。学生在企业能进行较好地现场操作,使学生能得到高水平的实际操作训练,学生走出校门就能上岗,切实体现了职业教育培养技能型人才的功能。而校企合作,有利于学生接触社会、接触生产第一线,有助于学生克服重理论轻实践,理论脱离实践的不良影响。并乐于从事生产一线的工

作,养成良好的工作作风,为培养学生较高的职业素质和就业定位打下坚实的基础。

5.校企合作有利于拓宽学生的就业渠道

学生的就业率、成功率和巩固率是衡量职业院校办学质量的重要标准。通过校企合作教育,调整专业设臵,增强学生动手操作能力及实践能力,深化教学改革,使学生的创新能力、创业能力及自学能力更能适应社会对人才的要求。我校从2001年就开始尝试人才的“订单式”培养,并根据用人单位对专业、技能和素质的不同需求及时对教学计划和专业设臵进行调整,以适应市场的需要。也就是从这一年开始,学校的招生人数连续几年大幅度增长,在全省县级技工学校中名列前茅。由于我校在校企合作方面起步较早,又重视专业设臵,学生的基本技能扎实,又能吃苦耐劳,连续多年,毕业生的就业成功率和巩固率都保持在95%以上。同时学校也取得了较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得到了当地政府的高度重视和肯定。

6.校企合作有利于提高职业学校的教师队伍建设

职业院校过去长时间都存在着“重理论、轻实践”,“重知识、轻技术”的思想,学校的专业教师也往往偏重于对理论上的学习和探讨,而对生产实际中的问题解决能力相对较弱。通过校企合作,可以让教师直接深入生产第一线,及时了解行业生产技术,工艺设备和工艺流程等。掌握企业对人才的培养和变化的要求。同时还可以积极引进企业中有丰富实践经验和教学能力的工程技术人员来校作兼职教师。比如,和我校建有合作关系的深圳竞华公司每年派往学校的都是公司高级工程技术人员,不仅能使学生在岗前就能接受到良好的基本技能培训,我校的专业教师也从中获益匪浅。

三、校企合作有利于提高企业的竞争力和自身的发展

随着现代科技的进步和国家产业结构调整的加快,企业普遍需要大批具有

一定理论水平的技术应用型人才。而校企合作,能使学校更好地了解社会对人才的需求情况,并不断改进教学,使职业教育和社会实践紧密结合,培养的人才能更快地适应社会的需求,大大的缩短了员工与企业的磨合期,更加有利于企业降低培训成本和劳动成本,有利于企业提高自身的竞争力,有利于企业的长期发展。

四、校企合作当前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近年来,围绕校企合作,很多地方的政府、学校和企业在校企合作方面做了大量的实践与探索,取得了一定的成绩和宝贵的经验,但在实践过程中也存在着不少的问题,需要我们给予重视。校企合作长期以来基本上还停留在职业学校与企业双方自愿结合这个层面上,大部分属于自发的、短期的和不规范的,甚至是靠关系维系的较低层次的合作上。始终没有形成统一协调的、行动自觉的整体行为,更没有上升到政府行为。近几年来,随着国家对高技能人才培养的高度重视,校企合作这种成功的技能人才培养模式逐步显现出生机和活力,得到了学校、企业、政府、社会、学生和家长的认同,校企合作也由初期的自发行为逐步发展到有政府引导和干预的自觉行为,逐步向有序和规范的方向迈进。但目前在校企合作教育中也存在着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值得我们分析和思考:

1. 企业不太关注职业教育

企业需要职业教育,但事实上企业却不太关注职业教育。虽然也有些企业意识到了校企合作的重要性,但也顾虑重重。有的企业认为,校企合作培养高技能人才虽好,但“远水解不了近渴”。有的觉得这种方式培养人才费时、费力、费钱,不如直接到人才市场上去招聘,不通过校企合作,也可以获得所需要的人才。即使在合作过程中,有的企业也表现出消极的态度,在学生“工学交替”或“顶岗实习”时,既怕影响企业的正常生产,又不积极为学生提供学习和实

践的方便,或者干脆把学生当做廉价劳动力来对待。因此,就产生了一方面企业自身缺少高技能人才,另一方面企业对职业教育却抱着一种漠视的态度。

2. 企业追求短期经济效益最大化而忽视职业教育。

目前,在国家还没有明确规定企业必须承担培养技能人才的任务时,大多企业觉得培养技能型人才是职业学校的事,与自己关系不大,而需要做这项工作时却又希望政府能为职业教育全部埋单。还有些民营企业,多把追求经济效益放在突出的位臵,而不把培养技能型人才纳入企业的发展战略。由于企业追求短期经济效益最大化,所以许多企业对校企合作并不热心,有的虽然选择了校企合作,追求的也是短期经济利益,或者为了达到某种用工目的。

3. 职业学校和学生自身存在的问题

首先,中等职业学校的学生来源一般是初中缀学或者考高中无望的学生,他们的文化基础较差,学习积极性较低,对学习缺乏信心。还有的学生和家长误认为上职业学校没有必要学习理论知识,只要能学一门技能,找一份好一点的工作就行了。这就给职业学校的文化课和专业理论课的教学带来了难度。而相当一部分职业学校为了自身的利益,也迎合了学生和家长的想法,不再寻求适应学生基础的教学模式和方法,严重削减理论课教学,造成教学质量缩水。

其次,中等职业学校的学生普遍年龄偏小,思想不稳定,学生对未来从事的职业困难估计不足,更缺少吃苦耐劳的精神,把职业理想化。而职业学校提供给学生的职业现场教育有限,职业教育和引导还停留在理论课堂上,造成学生的职业思想准备和企业要求相差甚远,进入企业后难以适应。

因此,职业学校的教学计划应该包括学生到企业的生产实习计划,既要保证学生实习目标的实现,又要完成企业的生产任务。为此,作为校方,可派专业教师跟踪学生实习,一来可加强教学与实习的沟通;二来可加强学生管理,解决学生实习中遇到的困难;三可加强学校与企业的联系,建立稳定的校企合

作关系。但目前有许多学校由于师资不足,学生实习阶段无法派出教师跟踪管理,致使实习的目的难以达到,甚至直接影响到了校企合作的进一步发展。

总之,校企合作的成败和最终效果取决于企业参入的积极性和程度,而企业参入的动力和责任感来源于社会的共识和机制。因此,要努力争取建立校企合作办学制度的相关优惠政策和激励政策,为校企合作奠定经济基础。同时,要争取政府和各级行政主管部门的支持,最终形成校企合作教育的良好社会氛围和政策环境。

第五篇:福建省技工学校校企合作培养高技能人才工作实施方案(精选)

福建省技工学校校企合作培养高技能人才工作实施方案

为加快我省高技能人才培养,进一步推动技工学校改革发展,根据《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关于进一步加强高技能人才工作的意见》(中办发[2006)]5号)精神,特制定本实施方案。

一、指导思想

坚持以培养我省经济发展和产业对接迫切需要的高技能人才为目标,以提高技工学校学生就业能力、就业质量为出发点,以省级以上重点技工学校与当地骨干企业合作培养高技能人才为主要形式,提高校企合作的层次,建立政府搭台、校企互动、社会参与的校企合作新机制。为我省经济持续健康快速发展,为海峡西岸经济区建设提供有效的技能人才保障。

二、目标任务

通过校企合作,提高技工学校培养高技能人才的能力,争取在两年的时间内,技师学院高级技工和预备技师在校生的比例达到40%以上(或不少于1200人),年组织企业高级工以上高技能人才培训500人次以上;高级技校高级工班在校生达到800人以上,年开业高人才技能培训400人次以上;国家级重点技工学校高级工班学生达到500人以上,年开展企业高技能培训300人次以上;省级重点技工学校高级工班在校生达到200人以上,年开展企业高技能人才培训200人次。技工学校新开办的高技能培养专业,都有相应的合作企业,并制定详细的校企合作方案。

三、主要内容

(一)实施范围:

省级以上重点技工学校。

(二)组织形式:

1、建立政府层面的设区市高技能人才校企合作协调指导委员会。各设区市劳动保障部门要结合当地实际,积极主动牵头,组织有关部门、行业、企业、社会团体和省级以上重点技工学校建立校企合作协调指导委员会。

2、建立学校层面的技工学校校企合作咨询委员会。由学校领导和教学骨干、有关行业、企业的领导、人力资源部门和技术骨干组成,其中行业、企业代表要占一定比例。

(三)职责任务:

1、高技能人才校企合作协调指导委员会主要职责:

(1)结合地区经济发展和产业结构调整对高技能人才的需求,统筹协调本市校企合作培养高技能人才工作。对本地区校企合作做出全面的规划,制定校企合作培养高技能人才的具体实施方案。研究和制定校企合作培养高技能人才的政策,建立完善政策体系。

(2)提高政府推动的组织化程度。加强高技能人才供求双方信息引导和服务,搭建技工学校与企业对接平台。定期或不定期举办校企合作洽谈会,组织学校和企业开展订单培训、定向委培,提高毕业生的就业质量。

(3)强化跟踪服务。了解校企双方合作协议的履约情况,研究建立校企合作机制的有效办法,探索全方位多元化的合作模式。规范合作行为,保证合作各方的合法权益。建立科学合理的校企合作评估指标体系,对校企双方进行监控和考核评估。

(4)组织开展校企合作调研、交流活动,探索高技能人才培养的新模式和新方法,推动校企合作健康发展。

2、技工学校校企合作咨询委员会主要职责:

(1)建立校企合作的沟通协调机制和紧密联系制度。

(2)根据当地产业发展布局和企业实际需求以及技工学校资源现状,制定技工学校高技能人才校企合作培养发展规划、实施方案并推动组织实施。

(3)共同研究制定培养高技能人才的具体计划、开发培养高技能人才的教材,充分运用企业技术、设备设施等方面的优势,将专业理论知识与岗位操作技能以及课题攻关有机结合,确定专业培养目标定位、课程设置、教学内容,教学方式等,逐步实现校企合作的紧密性和有效性。

(4)构建校企人力资源培训平台,改善技工学校师资结构,提升企业在职职工技能水平.合作企业为学校选派具有丰富实践经验的专家及技术骨干,担任专业课教师和生产实习指导专兼职教师,充实技工学校师资力量;委托学校培养在岗职工,通过培训提升理论和技能水平。学校建立教师下厂实践研修制度,努力培养双师型一体化的品牌师资。学校四十周岁以下的专业课教师和实习指导教师每两年深入企业实践两个月,及时了解企业生产现状,改进教学水平,同时通过跟班生产实践,为企业解决生产工艺提供帮助。

(四)充分发挥各类大中型企业校企合作主体作用:

(1)鼓励企业积极参与和支持企校合作培养高技能人才工作。将企校合作培养高技能人才作为建立现代职工培训制度的重要内容进行部署和安排,并将企校合作培养高技能人才的成效作为对企业经营管理者进行业绩考核的一项重要指标。

(2)建立健全企校合作培养高技能人才的工作机制。及时将企业对高技能人才的需求信息,包括专业、知识结构、技能水平等反馈给合作学校,指导学校合理调整专业、设置课程和安排教学,并在为学生提供实习实训场所和设备、接受合作学校教师到企业生产一线实践、选派优秀高技能人才担任合作学校指导教师、组织优秀学员直接参与企业产品生产、技术攻关等方面给予支持。

(3)统筹安排好高技能人才培训和生产的关系,解决工学矛盾。国有大中型企业已经举办技工学校的要继续办好;没有自办学校的,也要根据实际,制定安排计划,与社会上的技工院校开展多方面、深层次的合作。

(五)运作要求:

1、组织机构制度化.高技能人才校企合作指导委员会和校企合作咨询委员会实行例会制度,定期或不定期召开会议,研究解决工作中遇到的新情况、新问题。

2、合作模式深层化.既可以一校多企、一企多校,也可以多校多企;既可以将企业的资金、设备、师资和技术引进学校,也可以主动送服务上门,将培训送到车间和工厂一线;既可以承接企业定单,根据企业用人数量和规格开展定单培训,也可以校企共同确定培养方案,实施联合培养。结合实际,选择最符合双方需求,能产生最佳效益的合作模式。

3、培养模式多元化。以培养行业企业急需的技术技能型、复合技能型和知识技能型高技能人才为重点,紧密结合企业先进生产装备和技术发展的最新要求,坚持培养后备高技能人才与加强企业在职职工高技能培训并重。可以采取联合办学、委托培养、半工半读、函授教育以及进行全日制与非全日制等多种灵活方式实施培养。

4、培养层次高端化。紧紧把握高端带动战略,技工学校在抓好中级技术工人培养的同时抓好高级工培养,着力做好与企业联合培养预备技师等后备高技能人才工作,处理好学校培养与企业实践以及岗位成才之间的关系,促使后备高技能人才尽快成长。同时,要将工作重点逐步转向对企业在职职工普遍进行高技能培训,根据企业生产安排和实际需要,举办专门的技师班或高级工班,将学校建成企业职工高技能培训基地,力争教学为现场服务,内容与岗位挂钩,突出培训的实用性和应用性。

四、保障措施

(一)加强领导,充分发挥劳动保障部门的职能优势。高技能人才培养工作已纳入省厅际联席会议,负责统筹协调和指导各。部门共同做好包括校企合作培养高技能人才在内的各项工作。校企合作培养高技能人才联席会议办公室设在省劳动和社会保障厅。由省厅职业培训处牵头负责校企合作培养高技能人才工作的规划,协调和制定相关政策;省技工教研室根据规划,负责具体组织实施,推动工作的展开。

各地劳动保障部门要建立统一的领导体制、工作机制和工作机构,加强与有关部门协调,充分发挥职业优势,形成省、市自上而下的管理体系,共同推进。积极争取当地党委、政府的支持,把实施校企合作培养高技能人才工作摆上党委政府重要工作,纳入政绩考核内容,建立目标责任制。

(二)加强和改善服务。根据校企合作工作需要,加强教研力量,在教学管理、专业设置、教材开发上深化改革。技校高级工班的专业名称、教学计划未列入劳动保障部印发的高级技工学校专业目录和教学计划以及福建省劳动保障厅印发的福建省技工学校专业目录中的,允许学校根据校企合作办学需要,按照新专业设立规定申请开设。鼓励校企联合制定教学计划与教学大纲,根据企业实际需求开设相关课程。教学计划可在部颁教学计划的基础上进行调整,调整幅度允许达到40%。鼓励校企联合开发新教材,努力打造特色教材和品牌教材。

(三)完善政策体系建设。积极协调有关部门抓紧制定鼓励校企合作的激励性措施,构建校企合作的政府投入机制,调动院校、企业包括小企业参与合作的积极性。同时,对未按规定提取和使用职工教育经费或不遵守合作协议的企业,要制定相应的制约措施和解决办法。

(四)规范管理措施。各地要按照本实施方案和当地实际,抓紧制定实施办法,确定具体的工作进度。从2008年开始,国家重点技工学校培养高级工都必须全面落实校企合作,要建立机构、制定规划和实施方案,在培养数量和质量上见实效。同时,将校企合作作为国家重点技校评估和高级技校设立以及技师学院备案的必要条件。在全省建立校企合作培养高技能人才统计、检查评估、考核和通报制度,每年年终进行通报。

(五)加强舆论宣传。各级劳动保障部门要大力加强舆论宣传,宣传校企合作的扶持政策,运用典型事例引导技王学校自觉开展校企合作,动员各类企业尤其是大中型骨干企业参与本方案的组织实施。

省厅在今年下半年要专门召开省级以上重点技工学校校企合作经验交流会,由部分校企合作特色明显,工作基础扎实的技工学校作经验介绍,以树立起校企合作培养高技能人才的工作典型并全面推广。

五、工作步骤

1、建立组织机构,形成工作方案。各地根据实施方案,在今年上半年建立高技能人才校企合作指导委员会,各校建立校企合作专业咨询委员会,并将负责实施本方案的劳动保障部门、技工学校负责人、内部各有关机构职责分工、具体联系人于6月30日前报送省厅职业培训处。

2、组织洽谈会。各设区市要在9月份前召开校企合作供需洽谈会,并在10月前将洽谈会组织情况小结报送省劳动保障厅职业培训处。

3、召开校企合作培养高技能人才经验交流会。12月,省厅召开全省校企合作培养高技能人才经验交流会,总结经验,抓好典型,全面推广。

下载2016中心开展校企合作培养高技能人才模式初探word格式文档
下载2016中心开展校企合作培养高技能人才模式初探.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浅析校企合作模式

    最新【精品】范文 参考文献专业论文 浅析校企合作模式 浅析校企合作模式 [摘要]近几年,职业学校对校企合作顶岗实习越来越重视,从初期的输送毕业生到现在的合作开发课程迈......

    如何培养高技能人才

    如何培训高技能人才1、充分认识到高技能人才培养开发工作的重要性和紧迫性 培养开发大量能满足企业需要、适应市场变化的高技能人才是企业实现长远发展的必须条件。 2、根据......

    校企人才合作协议书-

    校企合作协议书甲方:(以下简称“甲方”)乙方:(以下简称“乙方”)为充分发挥高校人才资源优势,校、企联合,为企业发展培养人才;为毕业生就业提供服务,双方本着优势互补、互惠互利的原......

    校企人才合作协议书

    校企人才合作协议书甲方:(以下简称“甲方”)乙方:(以下简称“乙方”)为充分发挥高校人才资源优势,校、企联合,为企业发展培养人才;为毕业生就业提供服务,双方本着优势互补、互惠互利......

    坚持校企合作培养合格人才 新闻稿

    坚持校企合作培养合格人才 为进一步推动我校校企合作工作的开展,加强示范校建设,促进学校与企业的沟通协调,及时掌握我校学生在实习期间存在的问题。11月15日下午,我校在1号会议......

    坚持校企合作 培养实用型护理人才

    坚持校企合作 培养实用型护理人才 襄樊职业技术学院充分利用襄樊市7家教学医院丰富的临床护理资源,搭建护理教育与卫生行业沟通和合作的平台,实施“早期接触临床”和“临床基......

    论校企合作培养技能人才论文

    论文摘要:现代的就业和企事单位的用人普遍存在这样的问题:毕业生找不到合适的工作,而用人单位却为找不到合适的人才发愁。对于中职学校的优势就是学生具备一定的技能,但如果所学......

    关于印发《福建省技工学校校企合作培养高技能人才工作实施方案》的通知

    关于印发《福建省技工学校校企合作培养高技能人才工作实施方案》的 通知 闽劳社文[2007]206号 各设区市劳动和社会保障局、有关技工学校: 为全面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办公厅、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