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中国梦“与三个必须
“中国梦”与三个必须
论文摘要:自两会以后,中国梦开始扎根于每一个中国人的心中。通过对中国梦本质的分析,我们了解了“中国梦”与“美国梦”的区别。实现中国梦我们要做到三个必须:一是必须走中国道路;二是必须弘扬中国精神;三是必须凝聚中国力量。
关键字:中国梦、中国道路、中国精神、中国力量
梦在前方,路在脚下。在每个人心中或多或少的都存在着一个个的梦想,也许梦想不大,但人们却依然在不断的在加快前行的步伐,去实现他那最美的梦。80年代,改革,是人们当时的梦想;90年代,下海经商,是人们的梦想;千禧之年,互联网大潮,是人们的梦想。如今,我们的梦想,是考公务员?是买套房子?是回忆过去叹青春老去?还是想着和谁一起慢慢变老?
梦想是激励人们发奋前行的精神动力。当一种梦想能够将整个民族的期盼与追求都凝聚起来的时候,这种梦想就有了共同愿景的深刻内涵,就有了动员全民族为之坚毅持守、慷慨趋赴的强大感召力。那么我们的中国梦又是什么呢?
中国梦,是2012年11月29日,新一届中央领导集体在国家博物馆参观《复兴之路》展览过程中,习近平发表的重要讲话之一。中国梦从大的方向讲就是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即实现国家富强、民族复兴、人民幸福、社会和谐;从小的方向讲就是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
与“中国梦”相对应的是“美国梦”。而这两种强国之梦却有着本质的不同。而决定这两种不同的恰是最为根本的中西方文化。中国文化是东方文化的代表,是一种向“内”的文化,更是一种生态的文化,即先把自己与自己内在的根本核心问题解决好处理好,使之平衡和谐共处了之后,再由内而外慢慢渗透改变。而现在的西方文化,则是一种坚持“弱肉强食”向“外”的过度强调竞争的文化,自己无法解决内在的问题,就只能通过盲目地向外扩张,企图通过向外不断的需求来填满内在的空洞。
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不是要恢复古代中国鼎盛时期的疆域版图,而是要使中华民族跻身于先进民族行列,为人类做出贡献的份额尽量扩大。中国五千的历史长河里,中国人一直是一个友好谦虚的名族,我们的发展以及实现中国梦的路途将始终以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来严格要求自己,绝不会以牺牲环境为代价或是侵略其他名族的物质文化。
中国梦——习主席对我国民族伟大复兴这个愿望的高度概括,承载了亿万中国人民的理想和重托。实现这个梦想是我们每一位炎黄子孙背负着的责任和使命。“中国梦到底是人民的梦。”眼前,我们正在一步一步的靠近这个梦想实现的一天,坚持走我们自己的道路,坚持发扬我们自己的精神,坚持团结着我们自己的力量,坚持实现我们梦寐以求了百年的梦想。
实现中国梦,必须走中国道路。我们的路,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道路,它符合我国的国情,是我们在改革开放的30多年中慢慢摸索、实践出来的。中国是一个充满蓬勃发展力、激昂向上的民族,我们有我们最独特的民族精神、民族生命,只有走属于我们最合适的道路,才能在中国梦实现的路途上走的平坦、迅速,我们应坚定不移的踏在我们自己的民族道路上。属于我们民族的道路必将引导着我们前进的方向。实现中国梦,必须弘扬中国精神。泱泱大国5000年的民族历史文化,造就了我们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我们的民族精神,支撑着我们整个中华民族的发展,也必将支撑着我们实现我们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是我们的兴国之魂、强国之魄,是我们全国人民团结一心的精神纽带,是我们自强不息、拼搏奋斗的精神动力。民族精神必将鼓舞着我们实现复兴的使命。
实现中国梦,必须凝聚中国力量。这是我们五十六个民族团结一心的力量,只是我们每一位华夏子孙为实现梦想而努力奋斗的力量。这力量是我们勇往无畏民族精神的体现,是我们在民族道路上斩荆披棘的利刃,是我们实现中国梦万众一心的默契,是我们坚持中国梦、永不放弃的执着。民族的力量、中国的力量,必将让我们民族的伟大复兴在历史的篇章上画下浓墨重彩的一笔。
中国梦,我们的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不是一个遥远的难以碰触的白日梦,是我们一步一步、正在靠近的目标。实现中国梦是每一个中国人的殷切期盼,当然,不是空想,是我们共同奋斗必将取的的成果。坚信这是春一暖,花自开的理所应当。
参考文献
[1]学习习近平同志关于“中国梦”的讲话随记之三 宋楚主 [2]“中国梦”路在脚下
人民日报
第二篇:中国梦与“三个必须”
中国梦与“三个必须”有人说不要做梦,做人要现实点。白日做梦,一枕黄粱!梦想还能当真?可是,没有梦想行不行?活得太现实,不见棺材不落泪,缺乏预见力和想象力,又会变得鼠目寸光,谨小慎微。小时工,一手干活,一手数钱,看上去最现实,可谁又真愿意干?
“梦”,有个人之梦、幸福之梦和强国之梦。不同的人有着不同的梦。高考生希望能考出好成绩,上好的大学;大学毕业生希望能找到一份理想的工作;商业者希望生意兴荣等,这就是个人梦;一位高中教师表达了对教育领域的关切和寻求改变的希望:“从教师的角度讲,中国梦应该是教育公平,学术自由,教育体制合理完善,更重视人的全面发展和终身发展,更重视孩子的生命教育和情感教育。孩子不再被课业束缚失去童年,青少年不再因为应试教育压抑创造力,大学生不再无所事事混文凭度日,努力将人教育为一个生理,智力,心理全面发展的人。这个不仅需要老师、家长的努力,更需要全社会的观念的改变。”。其实当一个人成功的做了某件事,就会有着一种幸福感。幸福梦有家庭幸福、人生活幸福。强国梦就是希望国家富强,人民安居乐业、幸福安康。人与家相依,家与国相连。
一位政府工作人员对“中国梦”的解释是:“通俗来讲,中国梦就是近代以及新中国成立以来,中华民族的救国救民之梦和强国富民之梦。” 一位文艺界人士对“中国梦”的见解很独到:“人人都有趣,心理都正常,人格都完整。”
“中国梦”是每一个中国人的,同时也是全民族的。它既是我们个人人生的具体理想,也同国家未来相通。“中国梦”的精神实质就是要实现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就是要坚持中国道路、弘扬中国精神、凝聚中国力量,就是要始终明确中国梦是人民的梦。中国梦植根于中华民族精神、基于中华民族从传统走向现代的价值追求、基于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成功实践,有着鲜明的中国特设。中国梦的由来,中华民族伍仟年文明史,近代外国侵略者对中国的欺辱,中国共产党人完成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社会主义革命,实现了民族独立、人民解放。
中国梦的十个梦:经济富强、政治民主、文化繁荣、社会和谐、生态文明、安居乐业、病有所医、学有所教、法治社会、人生出彩。
中国梦是对近代以来中国人民争取民族独立、人民解放和实现国家富强、人民富裕伟大事业的继承和发展,是振兴中华、民族复兴、中国崛起、四个现代化,以及富强、民主、文明、和谐与自由、平等、公正、法治等国家社会层面核心价值的高度概括和精神浓缩;对面临改革开放关键时期的中国人来说,需要梦想激励、理想引领;就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和立德树人事业而言,中国梦是内容和形式的最佳结合。
中国梦以信仰为魂、自觉为根。信仰如炬信心满满,寓理弘志意气风发。面对当今复杂多变的国际环境、艰巨复杂的国内改革发展任务、党所面临的严峻考验和危险,极大地增强同心共筑中国梦的自信,首要的是,坚定信仰科学社会主
义真理,坚信社会主义取代资本主义是人类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坚信科学社会主义实现了历史与逻辑、科学与价值、理论与实践的有机统一,为人类的进步和解放开辟了无限前景,具有永远颠扑不破的真理价值和普遍意义;二是坚定信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坚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社会主义而不是其它什么主义,科学社会主义的基本原则没有丢也不会丢;坚信中国的发展说到底是社会主义性质的发展,科学社会主义的根本价值取向没有变也不会变;坚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回答和解决了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建设什么样的党、怎样建设党,实现什么样的发展、怎样发展等当代人类社会发展的“世界之问”,以全新的视野深化了对共产党执政规律、社会主义建设规律、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认识,是具有鲜明民族特色和时代特色的社会主义。这一科学社会主义运动史上的伟大创造,宣告了所谓社会主义“终结”预言的彻底破产,宣示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精神光芒和实践伟力。
不尽江河滚滚流,历史之光照未来。作为实现民族复兴的历史梦,中国梦承载着几代中国先进分子的理想和探索,寄托着无数仁人志士的夙愿和期盼,凝聚着亿万人民的奋斗和牺牲,是当代中国感天动地、气壮山河的巨大精神力量。作为实现中国梦的历史必由之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科学社会主义理论逻辑和中国社会发展历史逻辑的辩证统一。
史正励志兴邦,史乱灰心误国。在如何看待党和人民为实现中国梦进行的社会主义实践探索问题上,我们要牢记革命先驱者的遗训:“人爱自己的历史,比鸟爱自己的翅膀更厉害,请勿撕破我的历史。”坚决反对任何历史虚无主义的错误倾向,坚持实事求是,分清主流支流,坚持真理,修正错误,发扬经验,吸取教训。坚信中华民族是具有非凡创造力的民族,坚信党和人民能继续拓展和走好适合国情的发展道路。
东方风来满眼春,万千气象不胜收。与时俱进的中国,叙说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传奇,高举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旗帜,焕发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别样光彩,沐浴着改革开放的无尽春光,我们抖落尘埃走过风雨,拥抱阳光超越自己,放飞心情创造幸福。
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春回大地,历史给了我们一次梦想成真的机会;人生百年,时代惠予了我们一次燃烧生命的辉煌。在党的引领下,我们靠中国精神战胜过千难万险,今天,也一定能靠中国精神成功应对各种风险和挑战,最终实现中国梦,把历经风雨而又生生不息的祖国送达梦想的彼岸,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建功立业。
作为当代大学生的我们,更应该为实现中国梦而努力奋斗学习新知识,拓
宽我们的视野,丰富我们的知识,提升我们的思维,为将来打好牢固的基础。
第三篇:实现中国梦必须坚定“三个自信”
实现中国梦必须坚定“三个自信”
——深入学习总书记关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重要论述
总书记多次强调,“全国各族人民一定要增强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论自信、道路自信、制度自信,坚定不移沿着正确的中国道路奋勇前进。”这就为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努力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指明了方向。
一、坚定道路自信,为实现中国梦指明前进方向
正确的发展道路是实现中国梦的关键。习近平同志在参观《复兴之路》展览后强调,改革开放以来,我们总结历史经验,不断艰辛探索,终于找到了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正确道路,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果。这条道路就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在今年的全国人大会议闭幕会上,习近平同志再次强调:“实现中国梦必须走中国道路。这就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必由之路。
社会主义在各国的实践千差万别。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既不是传统的,也不是外来的,更不是西化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是中国共产党人立足中国国情,遵循社会主义基本原则,总结国内外社会主义建设经验,带领全国各族人民共同开辟的道路。30多年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经受了各种风险和考验。在苏联解体、东欧剧变,世界社会主义运动遭受重大挫折时,在亚洲金融风暴、国际金融危机、欧洲债务危机以及中东乱局中,一些国家陷入严重困境,但中国都化险为夷并且发展得更好。当前,世界经济发展存在不确定性,有的国家政治和社会走向也出现不确定性,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影响力日益显现。正如美国前国务卿基辛格所言,中国的发展模式,无论对中国自己还是对世界其他国家都具有重要意义。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一头连接着国情,一头连接着梦想;承载着过去,承载着未来。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是全方位的,是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等方面的全面发展和进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既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又全面推进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生态文明建设以及其他各方面建设;既不断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又逐步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内涵和指向与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宏伟目标根本一致。中国人民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上越走越宽广,越走越自信。只要坚定不移地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中国梦就一定会实现。
二、坚定理论自信,为实现中国梦提供精神动力
高度的理论自觉和理论自信,是中国共产党区别于其他一切政党的鲜明特征和根本优势。改革开放的实践证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指导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正确理论,是中国共产党最宝贵的政治和精神财富,是全国各族人民团结奋斗的共同思想基础。实现中国梦,必须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自信。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改革开放30多年成功实践的理论结晶。以邓小平同志为核心的党的第二代中央领导集体,带领全党和全国各族人民开创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创立了邓小平理论。以江泽民同志为核心的党的第三代中央领导集体,带领全党和全国各族人民,成功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推向21世纪,形成了“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带领全党和全国各族人民,成功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坚持和发展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形成了科学发展观。党的十八大后,习近平同志提出和深刻阐述了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这是着眼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提出的重要战略思想。这一重要战略思想,是党和国家面向未来的政治宣言,已经成为激励中华儿女团结奋进、开辟未来的一面精神旗帜。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体现了中国创造,构建了中国话语,比如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论、社会主义本质论、社会主义根本任务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论、社会主义政治文明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论、社会主义生态文明论,等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以崭新视野深化了对共产党执政规律、社会主义建设规律、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认识。改革开放30多年来,我们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道路上与时俱进,实现了新的历史性飞跃,创造了世人惊叹的中国奇迹。面对一系列严峻挑战和重大困难,我们都成功应对、化危为机、开创新局,根本就在于坚定理论自信,坚持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为指导。只要坚定不移地坚持和创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中国梦就一定会实现。
三.坚定制度自信,为实现中国梦提供坚强保障
中国共产党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国情相结合,借鉴人类政治文明成果,经过长期探索实践,最终确立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确立,是中国人民掌握自己命运、共同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发展的必然结果,也是实现中国梦的根本保障。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坚持把根本政治制度、基本政治制度同基本经济制度以及各方面体制机制等具体制度有机结合,坚持把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依法治国有机结合,为实现中国梦提供坚强保障。坚强保障体现在:有利于保持党和国家活力、调动广大人民群众和社会各方面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有利于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推动经济社会全面发展;有利于维护和促进社会公平正义,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有利于集中力量办大事、有效应对前进道路上的各种风险挑战;有利于维护民族团结、社会稳定和国家统一。随着综合国力不断增强,国际地位不断提高,人民生活不断改善,人民的各项权益得到充分保障,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得到了最广大人民群众的衷心拥护,也得到了国际上的广泛认同。
当然,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践在不断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也在不断完善。我们坚定制度自信,既毫不动摇坚持又与时俱进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为实现中国梦提供更系统完备、更成熟定型、更行之有效的制度保障。
“长风破浪会有时。”中华民族对美好的明天充满自信。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我们就一定能实现中华民族复兴的伟大梦想。
第四篇:中国梦源于三个自信
中国梦源于三个自信
2月27日上午,中国首艘航空母舰辽宁舰成功驻泊位于青岛的国内首座航母军港,标志着我航母军港已具靠泊保障能力……回想歼-15战机在“辽宁舰”顺利进行起降飞行训练,我航母平台和飞机技术性能得到充分验证,英雄航天员景海鹏漫步太空,北斗卫星顺利组网导航,歼-20隐形战机一飞冲天,我海军舰队远赴亚丁湾护航,联合海监、渔政船执法黄岩岛、钓鱼岛,无不体现了中国作为一个负责任的大国所应有的军事自信。可是,这一切仅仅只是军事自信吗?不,它彰显的是中国的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更是全体中国人民对中国共产党的自信!
建国后,在极端困难的历史条件下,毛泽东等老一辈革命家为了“不受人家欺负”,下定决心要搞出“争气弹”。千百万名科技工作者在全国人民的支持下,靠着顽强意志和冲天干劲,先后研制出了“两弹一星”与核潜艇,从而奠定了中国军事大国的战略地位。进入新世纪后,面对西方发达国家对我们军事技术的重重封锁和壁垒,中国实现了包括新型战机在内的一系列关键技术的重大突破,我军高新技术武器装备实现了自主式、跨越式的可持续发展。党的十八大报告指出“要加强高新技术武器装备建设,着力提高国防科技工业自主创新能力”。可以预见,中国国防和军队建设将会迎
来新的发展,实现历史性跨越。中国是一个爱好和平的国家,中国国防和军队现代化建设每向前推进一步,中国人民解放军就多一分遏制战争维护和平的力量。这些来自什么?来自“三个自信”!
改革开放以来,我们始终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不动摇,各项建设发展取得了举世瞩目的伟大成就,人民生活水平日益提高。“农村综合改革、集体林权制度改革、国有企业改革不断深化,非公有制经济健康发展。现代市场体系和宏观调控体系不断健全,财税、金融、价格、科技、教育、社会保障、医药卫生、事业单位等改革稳步推进。开放型经济达到新水平,进出口总额跃居世界第二位”(援引十八大报告)。这些来自什么?还是来自“三个自信”!
因为自信,我们意气风发;因为自信,我们奋力前行!“全党要坚定这样的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十八大报告中这一段铿锵有力、掷地有声的话语,振奋着全体中华儿女的心,指引着我们奋勇向前实现中国梦!
第五篇:实现中国梦必须坚定理想信念
实现中国梦必须坚定理想信念
——二论学习贯彻总书记五四重要讲话精神
评论员
2013-5-8 15:51:08来源:中国教育报 2013年05月08日
总书记日前在同各界优秀青年代表座谈时勉励广大青年,一定要坚定理想信念。中国梦是全国各族人民的共同理想,也是青年一代应该牢固树立的远大理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我们党带领人民历经千辛万苦找到的实现中国梦的正确道路,也是广大青年应该牢固确立的人生信念。总书记的讲话,引人深思,更催人奋进,为青年成长成才指明了方向。
青年有理想、立大志,于国于民,于己于人,都大有裨益。“百学须先立志,志不立天下无可成之事”。青年唯有立大志,方可成大业:少年周恩来立下“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的壮志,成就救国救民、立国立民的千秋伟业;少年茅以升矢志造桥负笈苦学,克服重重困难,修建第一座现代化桥梁„„古今中外,“有志者事竟成”的故事不胜枚举。
青年要坚定理想信念,在当下具现实紧迫性。今天的社会价值多元,其中不乏拜金主义、享乐主义等不良影响,让少数青年混淆价值、迷失自我,抱怨没有施展空间,对现行道路产生动摇,或者无所事事、虚度光阴。种种现象,其根源都在于他们的理想信念不坚定、不正确。青年树立怎样的志向,怎样坚定理想信念,至关重要。
当前,全国人民都在朝着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不懈奋斗,这就为青年在当下找到自我、确立人生方向提供时代坐标。广大青年只有顺应时代潮流,自觉认同、追求中国梦,沿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前行,才能以小我激发
大我,铸就更加辉煌的事业。
时势造英雄,英雄出时势。正是在国家、人民对航天梦的执着追求和大力支持下,平均年龄只有33岁的嫦娥、神舟团队,将“嫦娥”送上月球,让神舟与天宫对接。青年要坚守理想信念,就必须像航天团队那样,将个人梦融入中国梦,将个人发展融入中国道路,顺应历史发展方向,在共同梦想的追求中,获得更大发展机会,把握发展的主导权主动权,不仅实现个人的发展,更铸就利国利民的功绩。
“自胜者强,自强者胜。”正是由于对脚下热土爱得深沉,紧紧跟党走的信念无比坚定,强震面前,雅安少年才会大声喊出“我们不怕、我们坚强”。青年要坚定理想信念,就必须要自信、自强,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武装头脑,对历史规律、基本国情有清醒认识,增强对党、对国家的强烈自豪感和对自己的高度自信心,才能脱离随波逐流的迷茫,摆脱不切实际的幻想,在共同奋斗中找到归宿,得到战胜一切困难的自信。
梦在前方,路在脚下。优秀青年的成长经历告诉我们,青年投身到祖国人民最需要的地方和事业,更容易脱颖而出。青年要坚定理想信念,必须珍惜韶华、奋发有为,在脚踏实地的实干中找到自身位置,在贴近人民的基层找到施展身手的舞台,勇做走在时代前面的奋进者、开拓者、奉献者。我们相信,有理想、有信念的青年一代,一定能在追求中国梦的道路上放飞青春、大有作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