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第一章职业选择与职业理想
第一章 职业选择与职业理想
第一节 兴趣、价值观与职业选择
一、兴趣、价值观与职业选择
兴趣是人对客观事物的选择性态度,是人对需要的情绪表现,是一个人力求认识某种事物或从事某种活动的心理倾向人们的兴趣,是多种多样、各有特色的在实践活动中,兴趣能使人们工作目标明确,积极主动,从而能自觉克服各种艰难困苦,获取工作的最大成就,并能在活动过程中不断体验成功的愉悦。
兴趣对一个人的个性形成和发展、对一个人的生活和活动有巨大的作用,这种作用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对未来活动的准备作用。
第二,对正在进行的活动起推动作用。
第三,对活动的创造性态度的促进作用。
二、职业兴趣测试
1.职业兴趣测试的含义
职业兴趣测试(Vocational Interest Tests)是心理测试的一种方法,它可以表明一个人最感兴趣的并最可能从中得到满足的工作是什么,该测试是将个人兴趣与那些在某项工作中较成功的员工的兴趣进行比较。
2.职业兴趣测试的方法
常用的技术方法有斯特朗职业兴趣量表(Strong Vocational Interest Blank , SVIB)和库德兴趣记录(Kuder Preference Record , KPR)等兴趣测验通常列出众多的兴趣选择项,涉及运动、音乐、艺术、文学、科学、社会服务、计算、书写等领域。
3.斯特朗职业兴趣量表
1927年,斯特朗(E.K.Strong)编制完成了第一个正式的职业兴趣量表这是最旱的职业兴趣测验他的方法是先编制涉及各种职业、学校科目、娱乐活动及人的类型的问卷,然后取两组被试,一组代表专门从事某种工作的标准职业者,另一组代表一般人,让两组被试接受测查,将两组被试反应不同的题目放在一起,构成职业兴趣量表当时仅适用于男性,专门为女性而编制的量表则于1933年出版1968年坎贝尔(D.P.Campbell)主持了对该量表的修订工作,增加了基本兴趣量表(BIS)和一般职业主题(COT),更名为斯特朗一坎波尔兴趣量表(Strong Cambell Interest Inventory,SC II)这是国外流行的职业兴趣测验,它被广泛地应用于人才测评中,对个人职业选择提供了非常有效的讯息,为企业的选拔提供了非常有益的信息。
4.库德职业兴趣调查表
1934年,库德所编制的一些兴趣量表也经历了与SCII差不多长的历史最旱的这类量表是库德偏好记录一职业篇(Kuder Prefer-ence Record-Vocational)库德采用的是三择一的强迫选题,所得的分数不是描述在某特定职业上得分的多少,而是10个广泛的兴趣领域分数这10个兴趣领域是:户外活动、机械、计算、科学、游说、艺术、写作、音乐、社会服务和文书,然后确定与之相应的10个同质性量表,被试的结果按这10个量表记分,通过得分高低决定重要的兴趣领域每个量表上的题目大致按其内容效度来拟定和分组,但最后的选定是以题目的内部一致性程度及与其他量表必须由低的相关值而定的。
三、价值观与职业选择
置业专家通过大量的调查,依据价值观不同将职业分为九大类。1.自由型 2.经济型 3.支配型 4.小康型 5.自我实现型 6.志愿型 7.技术型 8.合作型 9.享受型
第二节 职业万花筒与职业理想
一、职业万花筒
1.职业的含义
职业是参与社会分工,利用专门的知识和技能,创造物质财富、精神财富,获得合理报酬,满足物质生活、精神生活的工作,是人们在社会中所从事的作为谋生手段的工作从社会角度看职业是劳动者获得的社会角色,劳动者为社会承担一定的义务和责任,并获得相应的报酬;从国民经济活动所需要的人力资源角度来看,职业是指不同性质、不同内容、不同形式、不同操作的专门劳动岗位职业具有专业性、多样性、时代性、社会性、经济性、稳定性等6个特征。
2.职业分类
所谓职业分类,是指按一定的规则和标准把一般特征和本质特征相同或相似的社会职业,分成并归纳到一定类别系统中去的过程。
3.职业分类的作用
世界上经济发达国家都非常重视职业分类问题的研究,这不仅是形成产业结构概念和进行产业结构、产业组织及产业政策研究的前提,同时也是对劳动者及其劳动进行分类管理、分级管理及系统管理的需要同一性质的工作,往往具有共同的特点和规律把性质相同的职业归为一类,有助于国家对职工队伍进行分类管理,根据不同的职业特点和工作要求,采取相应的录用、调配、考核、培训、奖惩等管理方法,使管理更具针对性。
4.职业代码和分类
参照国际标准和方法,1986年,我国国家统计局和国家标准局首次颁布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职业分类与代码》(CB6565-86),并启动了编制国家统一职业分类标准的宏大工程这次颁布的《职业分类与代码》将全国职业分为8个大类、63个中类、303个小类。
5.《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分类大典》
1995年2月,劳动和社会保障部、国家统计局和国家质量技术监督局联合中央各部委共同成立了国家职业分类大典和职业资格工作委员会,组织社会各界上千名专家,经过4年的艰苦努力,于1998年12月编制完成了《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分类大典》,并于1999年5月正式颁布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分类大典》是我国第一部对职业进行科学分类的权威性文献。
二、职业选择
1.职业选择的内涵
职业选择是个人对于自己就业的种类、方向的挑选和确定,是人们从自己的职业期望、职业理想出发,依据自己的兴趣、能力、特点等自身索质,从社会现有的职业中选择一种适合自己的职业职业选择包括从业以前的选择和从业以后的选择,前者通过选择实现就业,后者通过选择实现职业变换一个人职业选择是否恰当,不仅关系到个人意愿和兴趣的满足,也关系到自身才能的发挥和对社会贡献的大小。
2.职业选择的具体决策步骤
(1)探索。即根据自己的常识、经验和能力,来收集各种感兴趣的有关职业信息。
(2)成形。就是在上述基础上进行具体的定向主要考虑所确定的职业生涯方向的价值、目的和能够获得的报偿等因索。
(3)选择。就是分析、考虑并初步选择确定具体的职业目标。
(4)澄清。就是在初步选择的基础上,从多方面自我质疑,最终确定好具体的职业目标。
(5)就职。即按照既定职业目标会计实施,走上工作岗位。
(6)坚定或矫正。这是包含着两个层面的意思:一是如果所选择的职业目标是正确的,那就坚定地走下去,努力走出点名堂来;二是如果所选择的职业目标是部分不正确或完全错误的,那就适时部分地更正,重新选择更合适的正确职业目标。
(7)总结提高。对也好,错也好,都得不断地自我总结,积累职场智慧,丰富精彩人生。
3.职业选择的意义
职业选择有以下几个方面的意义:
第一,有利于实现生产资料与劳动力的较好结合。第二,有利于取得较大的经济效益。
第三,职业选择有利于优化社会风气。
第四,有利于促进人的全面发展。
第二章 专业技术人员职业认知与职业定向
第一节 传统职业、新兴职业与热门职业
一、传统职业与新兴职业的更替
1.新兴职业的产生及其特点
随着历史的前进,新技术的诞生,人们开始从事一些新的职业,技术仅仅是驱使新的职业产生的力量之一。消费者需求和日味的转变、商业趋势、新研究、高水平教育、移民的增加再加上其他的一些因索导致了新类型职业的出现。
2,怎样界定新兴职业
职业研究者试着将已经存在的职业同相对新的、正在出现和形成的职业区分开来,但是模糊的定义使得对二者的区分变得困难。新职业指的是新近出现的,有着与众不同的工作活动、技能和知识的职业,这些职业不包括在最通用的职业分类系统之中。专业技术人员在选择新兴职业时应注意什么
在一个新的行业建立一种新的职业是一种冒险事业,因为在新行业的稳定性极不确定而且它的特性可能使它比其他已确立的职业更不安全可靠。
专业技术人员可以通过学习在许多不同行业中都有用的技能来减少风险。同时,由于新兴职业的工作具有挑战性并且让人振奋,在其他人员得到充分培训之前可以利用新职业中可能存在的劳动力短缺现象使这个新兴职业的专业技术从业人员获得高工资。
二、热门新兴职业简介
下面在新兴职业中选取比较典型的十大热门职业做简单介绍。1.职业规划师 2.理财规划师 3.管理咨询师 4.物流师
5.网络媒体高级编辑
6.企业高级策划、公关经理 7.游戏设计工程师 8.精算师
9.电子商务工程师 10.心理咨询师
第二节 当代职业发展趋势
一、关于职业生涯发展的几个新概念
无边界职业生涯
国外学者Defillppi和Arthur将无边界职业生涯定义为“超越单个就业环境边界的一系列的就业机会”。
无边界职业生涯发展的观念是对传统职业生涯发展的一种挑战和发展,它标志着员工的职业生涯发展规划从企业内部发展到超越企业的边界;员工的流动跨越了组织、职业、部门等的界限,个人的职业生涯发展具有了更大的灵活性。
2.易变性职业生涯
易变性职业生涯是指由于个人兴趣、能力、价值观及工作环境的变化,组织经营环境和内部政策的变化,使得令业技术人员会经常性地改变自己的职业。
易变性职业生涯和传统职业生涯的另一个重要区别是令业技术人员必须具有动态的学习能力,而不仅仅是依靠吃老本。
专业技术人员为了应对这种越来越显现的职业危机,需要不断地拓宽和深化自己的知识和技能,以提高自身的价值和“可雇佣性”。
3.无边界职业生涯与易变性职业生涯的关系
苏利文认为,所谓“无边界职业生涯”实际上是一个误称,因为系统为区分其自身与外界环境,其实是需要“边界”的因而,事实上,职业生涯不是也不可能是无边界的相反,无边界职业生涯的文献研究的主题恰恰是如何使边界变得更具穿透性进一步而言,无边界的观点其实仍然是肯定组织而非个人拥有边界因而与传统的职业生涯联系在一起的。
二、职业生涯理念的新发展
1.职业成功的标准发生了变化
新的职业生涯的目标是心理成就感。
2.雇佣心理契约发生了变化
传统职业生涯是以工作安全感为主的心理契约,而新的心理契约以增强令业技术人员的受雇能力为基础。
3.职业生涯流动发生了变化
组织环境的不确定性和组织结构的日益扁平化也使员工的职业流动模式发生了变化。
第三节 专业技术人员职业岗位分析与定向
一、职业定向的含义
职业定向即是明确末来的职业方向,就是就业前筛选并确定行业范围或目标职业的过程。成功的职业定向就是要为职业目标与自己的潜能及主观条件谋求最佳匹配。
二、专业技术人员职业定向的意义
1.充分发挥个人特长
2.促进人力资源的合理配置
三、职业定向的步骤
专业技术人员的职业定向也是一个人职匹配的过程,通过认识自身条件和相关职业环境来实现。
1.搜索信息
2.职业岗位分析
3.信息整合
4.确立恰当的职业期望值
四、专业技术人员职业定向的策略
1.试探性策略
当对末来的职业选择缺乏信心时可以运用试探性策略。
2.弹性策略
专业技术人员在进行职业定向时,应有相对灵活的余地,职业匹配不可能是绝对的。
3.过程性策略
职业生涯是一个不断匹配的过程,某种程度上,目前的职业可能是我们进一步发展的桥梁。
4.恒定性策略
职业定向是需要相对恒定的过程,总体目标和方向应保持相对一致性。
五、专业技术人员职业定向的心理偏差及其调整
1.职业定向的心理偏差
职业定位中对自我和外部环境这两方面信息存在的认识不完全、不准确的问题,会引发现实自我与理想自我、自我期望与环境需要之间的矛盾,产生职业定向的偏差。
2.克服职业定向心理偏差的心理调适
积极调试你的心态,用积极去应对挑战,战无不胜。
第三章 职业生涯规划
第一节 职业生涯规划的定制
一、基本内涵
职业生涯规划是一个人对其一生中所承担职务的相继历程的预期和计划,这个计划包括一个人的学习与成长目标,及对一项职业和组织的生产性贡献和成就期望。
二、理论基础
理性决策理论、职业发展理论、心理发展理论、人职匹配理
三、职业生涯规划分类
职业生涯规划的期限一般划分为短期规划、中期规划和长期规划。短期规划为3年以内的规划,主要是确定近期目标,规划近期完成的任务。中期目标一般为3至5年,在近期目标的基础上设计中期目标。长期目标其规划时间是5年至10年,主要设定长远目标。
四、职业生涯规划八条原则
利益整合原则,公平、公开原则,协作进行原则,动态目标原则,时间梯度原则,发展创新原则,全程推动原则,全面评价原则。
五、职业生涯规划的价值与意义
通过职业生涯规划可以使每个人以既有的成就为基础,确立人生的方向,提供奋斗的策略在后期的发展当中能够突破生活的限制,塑造清新充实的自我。
职业生涯规划能够使个人发现新的职业机遇,增强职业竞争力,能够将个人、事业与家庭联系起来,扬长避短,发挥职业竞争力;了解就业市场,科学合理地选择行业和职业;提升个人实力,获得长期职业发展优势;加快适应工作,提高工作满意度,使事业成功最大化。
六、职业生涯规划的步骤
职业生涯规划的步骤如下:
(1)自我评估;
(2)职业生涯机会的评估。
(3)确定职业发展目标。
(4)选择职业生涯发展路线。
(5)制定职业生涯行动计划与措施
(6)评估与回馈
第二节 做好职业生涯规划的三个基础与具体方法
做好职业生涯规划应该分析个人三个方面的基础情况。
(一)自己适合从事哪些职业/工作
研究自己适合从事哪些职业/工作,是职业生涯规划的关键和基础;回答这个问题,要考虑以下各方面的因素。
(1)自己所处的职业发展阶段
(2)自己的职业性向(就是职业类型)
(3)自己的技能(也就是我们的自身本领)
(4)自己的职业锚(就是职业动机)
(5)自己的职业兴趣
(二)自己所在公司能否提供这样的岗位以及职业通路
除了研究本人适合从事哪些职业/工作之外,还要考虑本人所在的公司可能给您提供哪些岗位,从中选择那些适合您本人从事的岗位。
(三)在自己适合从事的职业中,哪些是社会发展迫切需要的
做职业生涯规划时,还要把目光投向末来研究清楚本人现在做的工作,10年后会怎么样?自己的职业在末来社会需要中,是增加还是减少自己在末来的社会中的竞争优势,随着年龄的增加是不断加强还是逐渐削弱?在自己适合从事的职业中,哪些是社会发展迫切需要的?等等。
第四章 专业技术人员职业生涯发展
第一节 专业技术人员职业发展中的种种挑战
一、来自环境变化的挑战
(一)职业基本性质的变化
过去专业技术人员进人到组织中并工作很长时间的模式已经在悄然发生着改变各种兼职、临时与弹性的工作方式在不知不觉中应运而生,同时也使得职业生涯发展的复杂性日益增加。
(二)组织结构的变化
由于技术产业结构的快速转型和变化,高度竞争的环境对组织的灵活性提出了很高的要求由于很多组织便会采用一种新型的组织结构,比如组织结构的扁平化、组织结构事业部制与项目制的引人等这些组织结构的变化一方面会直接影响到专业技术人员的工作内容,另一方面也会使雇主与雇员之间的“心理契约”发生改变。
(三)职业生涯管理观点的改变
经济、技术、社会、政治等的变化在动态的职业系统中都会有所反映,并对专业技术人员的职业生涯发展和管理产生巨大的影响。
(四)职业生涯发展参与主体的变化
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职业生涯发展的参与主体(包括专业技术人员、各类组织等)在市场机制这只“看不见的手”的作用下,主动积极地实现职业生涯发展目标。
另外,专业技术人员在进行自身职业选择和职业生涯规划的过程中,在就业及生活的压力下,往往不得不主动迎合组织和社会的需要而改变自己的职业生涯规划。
二、来自知识经济时代的挑战
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及其末来的发展变革,对组织、专业技术人员发展和整个社会的经济与社会运行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职业生涯发展作为个体实现职业愿望的主要体现,不口1避免地会受到时代发展等多种因索的影响而发生变化因此,专业技术人员的职业发展将出现怎样的变化,呈现出怎样的发展特征;专业技术人员又将如何去应对即将出现的新问题,如何去规划自身的职业生涯并实现职业上更大的发展;组织在新的变化中又能够做些什么等等都值得深思。
三、来自个体意识的挑战
时代多变的社会环境和发展状况,必然会对专业技术人员的职业生涯发展产生不可避免地影响职业生涯指导建立在正统的学科基本假设上,忽视了个体意识对个人职业生涯发展道路的影响,从而将职业生涯发展视为封闭的体系,与职业生涯实践的无边界与易变性相脱离。
四、来自组织与个人职业发展契合的挑战
随着时代的发展,组织变化地更加迅猛,组织的职业管理难度在不断加大,因而组织自身也很难预测末来;即使能够很好地预测,也会很容易从组织外部找到合适的人员,不需要对个人做长期的规划反之,长期规划后,如果个人离开组织,组织的损失会很大因而有学者探讨了职业生涯发展在组织中存在的必要性和可能性问题,主张以修正职业生涯的定义来适应现代组织发展的需要。
第二节 专业技术人员职业发展与职业素质和能力
一、职业素质和能力概述
(一)职业素质和能力
专业技术人员的职业索质与能力与其职业生涯发展具有十分密切的关联,职业生涯发展的成功是个人因索和组织社会环境相互作用的结果。
(二)职业素质的分类
专业技术人员职业索质的总体可以分为显性的索质和尚末表现出来的潜在索质两个部分。
(三)个人素质与环境的关系
专业技术人员的职业发展生涯与其个体发展的索质潜力息息相关,良好的职业索质能力是专业技术人员获得高绩效的根本保证从运用个体发展潜能的思路出发,不仅可以对外部的学习条件、实践机会等方面进行很好的弥补,而且还可以将束缚自己职业生涯发展目标制定的思维局限打破。
二、影响专业技术人员职业生涯成功的因素
(一)个体基本因素
1.教育水平
2.家庭情况
(二)个体心理因素
1.个体能力
2.人格特质
3.职业适应性
4.其他心理特质
(三)外部环境因素
1.社会环境
社会环境一般来说主要是指社会的政治经济形势,涉及各种与职业生涯发展相关的职业管理体制、社会文化与风俗、职业的社会认知与评价等。
2.机遇
工作过程中往往存在意料之外的事情,而机遇就是一种随机出现的具有偶然性的事物。
三、成功的专业技术人员职业素质
(一)成功职业素质的特性
成功的职业索质具有着广泛的含义,成功职业索质不是一个单一维度的概念,而是一个具备着多种内容和表现形式的集合性的系统。
1.差异性与共同性
2.稳定性与可塑性
3.内在性与外在性
(二)成功职业素质模型
可以将专业技术人员的职业索质和能力划分为4个维度,一是个人能力维度(包括洞察能力、应变能力、分析判断能力等),二是人格特质维度(包括质量导向、激情活力、自信心、主动性等),三是理念索质维度(包括独立性、竞争意识、诚信正直、自我调节能力、团队合作等),四是健康与环境索质维度(包括个体生理健康、心理健康、适应环境的能力等)。
第五章 专业技术人员职业发展与职业素质培养
第一节 维权、知识产权与法律素养
专业技术人员职业生涯的发展不仅需要人格特质方面的匹配,还需要其具备一定的维权、知识产权与法律相关的索养。
一、维权素养
(一)维权素养概述
维权即某一客观主体依法维护自身合法权益的正当行为。
(二)维权素养的培育
中国的社会劳动问题,本质上是劳动者的权利保障问题。我们可以通过一些途径来更好地培育专业技术人员的维权素养,主要包括下面几个方面。
1.树立正确的维权观
2.掌握相关法律法规知识
3.加强与组织和其他个体的沟通
4.善于运用多种维权途径
二、知识产权素养
(一)知识产权概述
知识产权是民事主体所享有的支配创造性的智力成果、商业标志以及其他具有商业价值的信息并排斥他人干涉的权利。
知识产权的权利内容主要包括下面4个方面。
一是控制权。
二是使用权。
三是处分权。
四是收益权。
(二)知识产权的法律特征
1.知识产权的保护对象是非物质性的信息
知识产权保护对象的非物质性具有不同于物质财产的以下重要特点。
(1)是一种精神财富,具有永久存续性。
(2)具有可复制性。
(3)具有可广泛传播性。
(4)可以同时被许多人使用。
(5)不能用控制物质财产的方式控制。
2.知识产权是对世权、支配权
(1)知识产权是对世权。
对世权又称为绝对权,是指权利的效力可以对抗一切人,即除了权利人之外的任何人都负有不得侵犯 干涉其权利的消极义务,而没有协助其实现权利的积极义务。这是知识产权与属于相对权的债权的一个重要区别。
(2)知识产权是支配权。
支配权是权利人根据自己的意志,对权利的保护对象进行直接支配,并排除他人干涉的权利。
3.知识产权可以分地域取得和行使
知识产权可以分地域取得分地域取得指同一信息可以依照法律规定的程序和条件,同时或先后在不同的地域分布取得相应的知识产权这是由知识产权保护对象的非物质性决定的。
既然同一项信息可以在不同的法域内分别取得多个知识产权,而且各个法域对知识产权的保护是相互独立的,所以,权利人可以在取得权利的不同地域范围内分别行使专利权。
三、法律素养
法律代表着一种秩序,对于专业技术人员的工作绩效有时会产生很大影响,因而学习和掌握法律知识,培育法律素养就显得尤为重要。
(一)法律概述
1.法的分类
(1)法的渊源
(2)法律的其他分类
第一,国内法和国际法;
第二,根本法和普通法;
第三,一般法和特别法;
第四,实体法和程序法;
第五,成文法和习惯法。
2.法律的特征
(1)法律是一种概括、普遍、严谨的行为规范
(2)法律是国家制定和认可的行为规范
(3)法律是国家确认权利和义务的行为规范
(4)法律是以国家强制力保障实施的行为规范
(二)宪法
1.宪法概述
(1)宪法的内容是关于国家最根本、最重要的问题
(2)宪法具有最高的法律效力
(3)宪法的制定和修改程序更为严格
2.宪法的指导思想和基本原则
《宪法》的基本原则主要归纳为以下几项:
(1)一切国家权力属于人民的原则
(2)保障公民权利和义务的原则
(3)民主集中制原则
(4)社会主义法制原则
3.我国的基本制度
人民民主专政是我国的根本国家制度,是我国的基本国体。我国的根本制度是社会主义制度。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我国根本政治制度。
(三)民法
1.民法的概念
民法是指一切调整平等主体之间的财产关系和人身关系的法律规范的总称。
2.民事法律关系
民事法律关系,指根据民事法律规范确立的以民事权利义务为内容的社会关系,是由民事法律规范调整而形成的社会关系。
民事法律关系的要素,是指构成民事法律关系的必要因索或条件民事法律关系的主体、客体和内容为民事法律关系的要素。
3.民事法律关系主体
民事法律关系的主体:是指参加民事法律关系享受权利或承担义务的人,即民事法律关系的当事人。
民事主体包括:公民(自然人)和法人自然人包括:个体工商户、农村承包经营户和个人合伙法人包括:企业法人、机关、事业单位和社会团体法人。
第二节 职业道德素养
职业道德是在职业实践活动基础上产生的行为规范,广泛渗透与职业生活的各个方面,对各行各业从业人员具有调节和约束作用。
一、职业道德概述
职业道德是随着社会分工和职业活动实践的产生发展而形成壮大的职业活动的相对稳定和复杂化,使得人们在各自的职业实践中,逐渐产生了与职业相关的道德责任感,形成了本职业的道德理想、道德准则、道德习俗、道德心理等等。
(一)职业道德内涵
职业道德的构成要索主要包括五个方面:
1.职业的责任心
2.职业良心感
3.职业的业务能力
4.职业的纪律观念
5.职业的理想信念
(二)职业道德的基本特征
职业道德作为社会道德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和特殊方面,具有不同于其他生活领域中道德要求的显著特征。
1.稳定性和连续性
2.职业道德的专业性和有限性
3.职业道德的多样性和适用性
(三)职业道德的作用
1.调节职业交往中专业技术人员内部以及专业技术人员与服务对象间的关系
2.有助于维护和提高本行业的信誉
3.促进本行业的发展
4.有助于提高全社会的道德水平
二、职业道德素养与规范
(一)职业道德规范体系
所谓职业道德规范,是指从事某种职业的人们在职业生活中所要遵守的标准和准则具体包括两方面的内容:一方面是从事某种职业的人在职业活动中处理各种关系、矛盾的行为准则;另一方面也是评价从事某种职业的人职业行为好坏的标准。
(二)规章制度
制定规章制度既是用人单位的法定权利也是用人单位的法定义务,根据《劳动法》第四条规定:用人单位应当依法建立和完善规章制度,保障劳动者享有劳动权利和履行劳动义务。
(三)职业纪律
职业纪律是劳动者在从业过程中必须遵守的从业规则和程序,它是保证劳动者执行职务、履行职责、完成自己承担的工作任务的行为准则。
(四)社会主义职业道德规范
1.爱岗敬业
2.诚实守信
3.办事公道
4.服务群众
5.奉献社会
第三节 科学与人文知识素养
一、专业技术人员的知识素养
一个人的知识素养也叫做知识素质,就是个体所掌握的知识与其对于知识的运用能力。
二、专业技术人员知识素养的特点
(一)明确的目的性
(二)学以致用
(三)内容的丰富性
(四)结构的层次性
(五)内容的动态性
三、科学知识素养概述
科学知识索养是指人们在认识自然和应用科学知识的过程中表现出来的内票特质前者指人们对知识的识记、了解、理解和掌握;后者指人们应用科学知识的能力,以及发现新的自然规律的能力因此,科学索养是人们能够认识自然和应用自然规律的特质。
四、人文知识素养概述
人文素质包括4个方面的内容:
1.具备人文知识
2.理解人文思想
3.掌握人文方法
4.遵循人文精神
五、培育知识素养的途径
作为未来可靠之人、作为国家的栋梁、民族的希望,专业技术人员必须要懂得获取知识,懂得得知识。获取知识的途径有如下:
(一)不断向书本学习
(二)积极向网络学习
(三)与能者交流学习
(四)实践出真知
第六章 专业技术人员职业发展与职业能力培养
第一节 竞争与压力管理能力培养
一、竞争与压力概述
职业压力是在职业活动和职业竞争过程中为了实现个体职业目标而产生的紧迫情绪。
适度的压力是获得职业生涯发展成功的必要条件,没有压力就不会有动力,也就更不会在激烈的竞争中获得成功;而长期过度的职业压力会严重损害人的身心健康,抑制人的创造性。
二、竞争压力产生的原因
职业竞争压力产生的原因归纳起来主要有5个方面:事件、目标、能力、环境、感受。
职业活动过程中,以下事件常常会增加职业压力。
(一)工作负荷
(二)人际关系
(三)工作与家庭的冲突
(四)管理角色
(五)个人责任
(六)日常烦扰
(七)职业发展
(八)组织气
(九)角色模糊与角色冲突
(十)工作自主
三、培养竞争与压力管理能力
压力管理可以分为问题取向和情绪取向两种方式。
(一)问题取向方式
第一种是问题取向方式这一方式是钊对压力源造成的问题本身去处理的。较为理想的处理问题的态度是冷静面对并加以解决。
(二)情绪取向方式
第二种是情绪取向方式无论问题处理的结果如何,处理过程所产生的压力对于身心都会造成明显的反应因此,如何适当地处理身心的反应,也是压力管理能力提高的一个相当重要的环节。
第二节 职业沟通与协调能力培养
在本节,我们主要来介绍如何培育专业技术人员的职业沟通与协调能力的培养。
一、职业沟通概述
(一)沟通过程的要素
人与人的沟通过程包括输出者、接受者、信息、渠道等4个主要因素。
(二)沟通的作用
沟通的主要作用有两个:
1.传递和获得信息
2.改善人际关系
二、非语言沟通
(一)非语言沟通的概念
非语言沟通是相对于语言沟通而言的,是指通过身体动作、体态、语气语调、空间距离等方式交流信息和进行沟通的过程。
(二)非语言沟通的方式、特点与功能
1.沟通方式
(1)标记语言;(2)动作语言;(3)物体语言
2.沟通特点
(1)无意识性;(2)情境性;(3)可信性;
(4)个性化
3.沟通功能
非言语沟通的功能作用就是传递信息、沟通思想、交流感情。
(三)非语言沟通与语言沟通的区别
非语言沟通和语言沟通相互加强,但它们之间存在着明显的区别。语言沟通在词语发出时开始,它利用声音一个渠道传递信息,它能对词语进行控制,是结构化的,并且是被正式教授的非语言沟通是连续的,通过声音、视觉、嗅觉、触觉等多种渠道传递信息,绝大数是习惯性的和无意识的,在很大程度上是无结构的,并且是通过模仿学到的在实际的沟通过程中,非语言沟通有时扮演着更加重要的角色专业技术人员应该掌握和更多了解非语言沟通。
三、人际沟通与信息技术
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使得专业技术人员的沟通更为简单、方便和快捷.(一)电子邮件与人际沟通
使用电子邮件沟通的10个注意事项:
1.沟通的对象问题
2.电子信件标题问题
3.邮件的内容设计
4.邮件的写作风格问题
5.写作中的情绪问题
6.情绪程度的判断问题
7.阅读信件时的问题
8.谨慎处理恶意中伤的邮件
9.电子邮件的基本礼仪
10.可能存在的技术问题
(二)远程办公
远程办公是指借助带调制解调器的计算机、电话或移动电话、传真机、语音信箱、互联网、电子邮件和音频视频会议软件等工具,在传统办公地点范围之外进行协同工作的新型办公方式.四、沟通中的障碍
(一)沟通障碍
所谓沟通障碍,是指信息在传递和交换过程中,由于信息意图受到干扰或误解,而导致沟通失真的现象.(二)沟通障碍的来源
1.语言障碍
2.观念障碍
3.传统文化障碍
4.时间限制
5.过去经验的影响
6.距离的障碍
7.地位障碍
8.环境干扰
(三)人际沟通障碍的克服
人际沟通效果的提高有赖于有些影响人际沟通的障碍的消除.为此,信息发送者和信息接受者都要努力提高自己的沟通水平。
在日常工作和生活中,好好把握沟通的实质,摆正沟通的心态,掌握沟通的方法,不仅有助于自己事业的成功,同时也是自我超越的过程。
第三节 想象力与创新能力培养
一、创新能力概述
(一)创新能力的概念
创新能力就是个体通过内在自我变革,从而提高其内在索质、驱动个体获得更多的与其他个体的差异性的能力,这种差异性最终表现为个体所能获得的竞争优势和个体绩效的提升,创新能力包括洞察能力、记忆能力、想象能力等等。
(二)创新能力的构成要素
创新能力是指主体在创新活动中表现出来的创新思维能力与创新智力化能力和创新人格化能力的内在整合体,其中,创新思维能力是核心和关键,创新智力化能力是基础和手段,创新人格化能力是动力和方向。
二、专业技术人员创新能力的特征表现
(一)思想敏锐
(二)独立思考
(三)目标专一
(四)敢当风险
(五)好奇心
(六)触类旁通
(七)幽默感
三、专业技术人员创新能力的培养
(一)热爱生活,关注生活,享受生活
(二)正视创新内核:创新思维
(三)生活中有意识培养创新能力
(四)永远学习是不变的真理
第四节 学习与研究能力培养
一、专业技术人员的学习能力概述
学习的本质是创新,学习是人的本性。
学习与实践密不可分。
二、专业技术人员的研究能力概述
调查和研究是两个环节概括地说,是人们在社会实践中对客观实际情况的调查了解和分析研究,是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在实际工作中的具体运用调查研究工作是我们做好每一项工作的基础,不论我们从事任何工作都离不开调查研究,没有调查研究就没有发言权。
三、专业技术人员学习与研究能力的培养
(一)学习能力的培养
1.学习过程
2.个体学习模型与学习能力要素分析
学习大致可以区分为“学”和“习”两个过程,它们既有所区另别,又紧密联结,很难清晰地划分或截然分开。
(二)研究能力的培养
1.在工作中发现问题
2.掌握科学的调查研究方法
(1)普遍调查
(2)重点调查
(3)典型调查
(4)抽样调查
第七章 专业技术人员职业发展与职业继续教育
第一节 职业继续教育提升专业技术人员职业素质与能力
一、职业教育的一般含义
职业教育是指让受教育者获得某种职业或生产劳动所需要的职业知识、技能和职业道德的教育。
二、职业继续教育
1.含义
第一,职业继续教育是一种成人教育
第二,受教育者在学历上和专业技术上已达到了一定的层次和水平
第三,职业继续教育的内容是新知识、新技术、新理论、新方法、新信息、新技能
第四,学习的目的是为了更新补充知识,扩大视野、改善知识结构、提高创新能力,以适应科技发展、社会进步和本职工作的需要
2.历史渊源
3.发展过程
(1)继续教育理论研究的创始阶段(20世纪初至20世纪50年代末)
(2)继续教育科学研究的发展阶段(20世纪60年代至今)
职业继续教育理论及研究表现出如下特点:一是继续教育学科得到建立和发展;二是建立了专门的研究机构和组织;三是其研究受到了各国普遍的重视和支持;四是国际间的继续教育比较研究广泛开展。
4.专业技术人员继续教育发展特点
专业技术人员的职业继续教育通常是已经脱离专业技术人员之前的正规教育,是已参加工作和负有成人责任的专业技术人员所接受的各种各样的继续教育,是对专业技术人员进行知识更新、补充、拓展和能力提高的一种高层次的追加教育。
5.专业技术人员职业继续教育的规律
专业技术人员继续教育的本质至少应该包含四个方面:
一是以人为本,二是因材施教,三是与时俱进,四是技能提升与管理能力发展相结合
第二节 专业技术人员继续教育
崛起及其在职业生涯发展中的地位和作用
一、专业技术人员继续教育崛起的实践需求及各类保障
1.社会分工的深入发展是专业技术人员继续教育及其理论研究的外部需要和发展动力
2.继续教育实践领域的扩大是继续教育及其研究的实践基础
3.各国政府的重视和支持是专业技术人员继续教育及其研究发展的外部保障
4.继续教育专业学科的建立和发展是继续教育研究的内部保障
5.继续教育中心及专业研究组织的发展是继续教育及其研究的组织保障
二、继续教育是专业技术人员职业生涯发展的前提保障和持久动力
1.更新知识和提升深度技能
2.通过继续教育树立终身学习的意识,成为学习型人才,不断提升职业生涯发展的层次
3.拓展相关技能适应跨领域技能能力要求
4.促进组织沟通和人际沟通,克服部门壁垒与界限
5.形成组织核心竞争力,提升人力资源核心效能
第三节 专业技术人员继续教育的方式方法和实施重点
一、专业技术人员继续教育的方式 1.继续学历教育与非学历教育 2.资格认证继续教育与非认证教育 3.脱产教育与在职教育
二、专业技术人员继续教育的方法
1.专题讲座
2.业余学习
3.专业性短期培训班
4.在职学历学习
5.自学
6.导师制
7.企业大学
8.参观见学和标杆学习
三、专业技术人员继续教育的实施重点
1.提高认识,创新观念
2.优化课程设置,拓宽知识结构
3.严格管理,有效监督
4.宏观架构,服务战略与职业生涯发展,平衡工作与学习
第八章 专业技术人员职业发展与现代社会
第一节 现代社会的主要时代特征
一、全球社会的时代特征
1.科学技术的发展带动整个社会的发展 2.经济持续而迅速的发展 3.政治民主化和普遍参与 4.社会结构日趋分化
5.价值观念和生活方式的变革 6.城市化
二、工作环境与职业生涯面临的主要时代特征
1.工作职位的减少
2.国际化
3.技术
4.变革中的组织结构 5.工作性质的变化
6.多样化文化背景下的劳动力 7.工作与家庭生活平衡
三、我国社会的主要时代特征
(一)我国现代社会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
1.坚持和改善党的领导是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建设的根本保证
2.人民当家作主是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建设的本质要求
3.依法治国是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建设的关键
(二)市场经济发展和企业治理优化
紧紧围绕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全面深化经济体制改革重点应抓好以下方面的改革。
一是完善现代市场体系,加快推进要索市场化进程。
二是更好地发挥政府作用,加快转变政府职能。
三是完善基本经济制度,大力发展非国有制经济,加快国有经济战略性调整。
四是加快构建系统完善、科学规范、运行有效的制度体系。
(三)现代公民社会与民生建设
加强社会建设,是社会和谐稳定的重要保证必须从维护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的高度,加快健全基本公共服务体系,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推动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加强社会建设必须以保障和改善民生为重点要多谋民生之利,多解民生之忧,解决好人民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
(四)社会主义文化建设
文化是民族的血脉,是人民的精神家园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必须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兴起社会主义文化建设新高潮,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发挥文化引领风尚、教育人民、服务社会、推动发展的作用。
第二节 专业技术人员职业发展与时代生活的平衡发展
一、工作与家庭生活之间冲突的模型
1.时间上的冲突是工作与家庭生活冲突中最普通的一种 2.产生于家庭范围的时间冲突也能导致工作与家庭的冲突 3.情绪紧张造成的冲突会影响到另一种角色 4.工作家庭融合
二、双职工家庭对专业技术人员职业生涯和工作生活平衡的影响 1.工作与家庭的冲突 2.职业生涯受到限制 3.竞争与嫉妒
三、组织应对工作生活平衡的职业生涯管理策略
1.工作生活平衡的策略
2.职业生涯管理应对专业技术人员面临的工作生活问题 第三节 专业技术人员职业发展与和谐社会的同步发展
一、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1.和谐社会基本内涵
2.和谐社会的目标任务
3.构建和谐社会的基本原则
4.构建和谐社会的重点
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对专业技术人员职业生涯发展的意义及作用
1.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是专业技术人员职业生涯发展的前提和保障
2.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能够解决个人职业生涯发展的突出问题
3.个人职业生涯发展推动促进和谐社会建设
第九章 经济全球化与职业发展
第一节 经济全球化
一、经济全球化的定义
经济全球化(Economic Globalization,是指世界经济活动超越国界,通过对外贸易、资本流动、技术转移、提供服务、相互依存、相互联系而形成的全球范围的有机经济整体是商品、技术、信息、服务、货币、人员等生产要索跨国跨地区的流动简单来说也就是世界经济日益成为紧密联系的一个整体经济全球化是当代世界经济的重要特征之一,也是世界经济发展的重要趋势。
二、经济全球化的机遇与挑战
经济全球化,有利于资源和生产要索在全球的合理配置,有利于资本和产品在全球性流动,有利于科技在全球性的打张,有利于促进不发达地区经济的发展,是人类发展进步的表现,是世界经济发展的必然结果但它对每个国家来说,都是一柄双刃剑,既是机遇,也是挑战。
三、经济全球化的形成因素
导致经济全球化迅猛发展因索主要有以下内容: 首先,科学技术的进步和生产力的发展 其次,跨国公司的发展 最后,各国经济体制的变革
四、经济全球化的意义
(一)优化配置和合理利用
(二)促进国际分工
(三)促进经济结构合理优化
(四)促进经济多极化发展
(五)促进发展模式创新
(六)促进国际利益融合
(七)促进安全内涵扩展
(八)促进国家主权转移
(九)推进国际体系转型
(十)推进人类文明进步
第二节 职业发展
一、职业发展的简介
职业发展是组织用来帮助员工获取目前及将来工作所需的技能、知识的一种方法实际上,职业发展是组织对企业人力资源进行的知识、能力和技术的发展性培训、教育等活动。
二、职业发展的类别与准则
一种是自然顺势的发展
另一种则是人为努力的发展
职业发展应把握以下五条准则:
(1)把握机遇;
(2)掌握成功的标准;
(3)发挥自身优势;
(4)学会与上司相处;
(5)理解企业文化
三、职业发展的意义
从组织的观点看,职业发展能降低专业技术人员流动带来的成本。如果组织帮助专业技术人员制定职业计划,这些计划可能与组织密切相连,因此,专业技术人员就不大可能离开。
四、经济全球化下的职业发展
(一)就业机会变多
(二)国外新职业发展思维的冲击
(三)竞争压力变大
第三节 国内职业发展与国外职业发展
一、职称的含义
职称,指的是专业技术职务职称最初源于职务名称,在理论上,职称是指专业技术人员的专业技术水平、能力,以及成就的等级称号,反映专业技术人员的学术和技术水平、工作能力的工作成就。
二、职称的种类
职称分为正高级、副高级、中级、助理级、技术员级5个级别。
三、公务员
(1)国家级正职:一级;
(2)国家级副职:四级至二级;
(3)省部级正职:八级至四级;
(4)省部级副职:十级至六级;
(5)厅局级正职:十=级至八级;(6)厅局级副职:十五级至十级;(7)县处级正职:十八级至十二级;(8)县处级副职:二十级至十四级;(9)乡科级正职:二十二级至十六级;(10)乡科级副职:二十四级至十七级
四、高校职称
高等学校教师担任的教学、科研工作水平和能力评定的专业职称也称学衔各国划分的名称和级别不一中国从上至下分为教授、副教授、讲师、助教。
五、其他职称明细
六、职称制度的沿革
(一)从“职名”到“学术称号”(1949一1977年)
(二)从学街称号到职务(1977一1993年)
(三)大职称和小职称(1994年以来)
七、职称制度存在问题分析
造成职称问题复杂化的一个客观原因是我国经济社会环境的变化市场经济的发展带来社会组织形式的多元化,职称制度在自身探索和改革的同时,还需要走出体制内的束缚,适应体制外的社会需求在政府主导的制度体系下,政府如何顺应环境,明确定位,转变职能,成为职称制度改革的核心和关键。
第四节 国外职业资格认证、制度
一、英国国家职业资格制度人才评价体系
1986年成立了国家职业资格委员会,统等领导全国职业资格制度,负责制定国家职业资格标准和国家职业资各评价工作,为NVQ制度的开发和实施提供政策和制度保障。
二、澳大利亚国家职业资格制度人才评价体系
90年代中期成立了澳大利亚国家培训委员会,正式采用国家资格框架体系(AQF),AQF制度整合了各级各类证书,取代了长期以夹多多元化的职业资格证书制度。
第十章 职业生涯规划动态发展与管理
第一节 终身动态的职业生涯规划与发展、职业测评与修正
一、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的动态性
就业指导理论的发展由简单的直接建议,到尊重个体的个性,再到生涯辅导的长期性和连续性,最后到强调就业指导贯穿个体一生的全过程我们在引进西方发达国家就业指导理论的同时,更应该看到这些理论的产生背景和发展过程,再结合中国当下的实际情况以及自身所处行业、环境特点,进行具有民族特色的本土化创新。
二、职业目标确定的动态性
处理好“立长志”和“常立志”的关系,就要弄清楚“立长志”属人生观、价值观的确定,是实现个人理想、个人价值的基础,占础不能变“常立志”是自己在实践职业目标规划时,在方向不变的情况下,依据客观实际不断进行的调整和修正,在面临多种选择的时候,能够快速找到最佳方案掌握好这一动态性原则,才能更好地完成职业目标的确定。
三、专业技术人员职业生涯管理的动态根源—需求的层次性
职业规划不是一劳永逸的工作,在确定了职业规划的目标后,要通过在实际行动中不断地改进,不断地修整,这是一个动态循环过程,并不是规划一次,就可受用终身。
第二节 职业测评与动态修正
一、职业生涯规划动态管理的必要性
(一)组织对专业技术人员实行管理是组织战略发展的内在要求
(二)职业生涯规划是专业技术人员实现个人发展的有效途径
二、针对不同阶段采取相应的职业生涯管理策略 1.初步定位,尽快融入
2.职业生涯初期—明确路径,定向培养 3.职业生涯中期—寻求突破,克服高原
第三节 职业生涯管理的阶段与任务
一、职业生涯早期管理
职业生涯早期阶段一般发生在20-30岁之间,是一个人由学校走向社会,由学生变成雇员由单身生活变成家庭生活的过程一系列角色和身份的变化,必然要求经历一个适应过程在这一阶段,个人的组织化以及个人与组织的相互接纳是个人和组织共同面临的、重要的职业生涯管理任务。
1.职业生涯早期阶段的个人特征
(1)进取心强,具有积极向上、争强好胜的心态
(2)职业竞争力不断增强,具有做出一番轰轰烈烈事业的心理准备
(3)开始组建家庭,逐步学习调适家庭关系的能力,承担家庭责任
2.职业生涯发展早期的特点
从职业发展方面看,员工在确定了职业生涯领域后,开始接触职业生涯领域的知识和技能,并逐步尝试在所确立的职业生涯领域积累经验,角色身份主要是新手,学徒,缺乏经验如果进人组织,除了对工作岗位缺乏经验外,对组织的文化也比较陌生,对周围的工作环境也不熟悉,需要逐步的适应大环境、小环境,上司等的工作方式、交往方式。
3.职业生涯早期的任务
(1)选择自己喜欢的职业
(2)确立职业生涯目标
(3)适应组织文化
二、职业生涯中期管理
1.职业生涯中期阶段的个人特征
职业生涯中期是个体生命周期中最重要的阶段,也是个人职业生涯周期中最重要的时期在这一时期,个人生命周期和个人心理特征都会发生明显的变化,并呈现出明显的阶段特征。
2.个人的心理特质
正在走向成功的人,专业水平已达到一定地位,与年轻人相比竞争力越来越差,可选职位越来越少,平日工作平稳的人,出于某种变化想调换职业工作,这些都会产生焦虑。
3.个人能力和职业生涯特征
第一是职业能力稳步提高,并逐渐成熟。
第二是创造力旺盛,工作业绩突出。
4.职业生涯中期的任务
第一,保持积极进取的精神和乐观的心态
第二,为面临新的职业与职业角色选择决策
第三,成为一名良师,担负起言传身教的责任
第四,维护职业工作、家庭生活和自我发展三者的均衡
第五,注意身心保健
三、职业生涯后期管理 1.职业生涯后期的个人特征 2.个人职业特征 3.职业生涯后期任务
第四节 精彩职业 精彩人生
职业生涯规划具有特S别重要的意义。
第一,职业生涯规划可以发掘自我潜能,增强个人实力
第二,职业生涯规划可以增强发展的目的性与计划性,提升成功的机会 第三,职业生涯规划可我以提升应对竞争的能力
第二篇:第三章 职业与职业理想
第三章
职业与职业理想
通过本章学习,了解职业的形成与发展,职业的特点、功能和作用,掌握职业生涯设计的基本规则,进而树立良好的职业道德,这对于正确择业并做好就业准备具有十分重要的意
义。
第一节 职业的形成与发展
一、职业的形成过程
(一)职业的含义
人类通过征服自然和改造自然的生产活动,创造衣、食、住、行以及其他所需的物质条件,随着社会的发展这种生产活动逐步演变成为人们的职业活动。所谓职业是指在一定社会物质生活条件下伴随着社会分工的发展所产生、由行为主体按照社会需求和个人生存发展需求而持续输出体力或智力的一种劳动形式。
(二)职业的形成
职业是随着社会分工的出现而产生,随着社会生产力的提高和生产的需要而不断发展的。
二、职业的发展与演变
(一)社会进步促进了职业的发展
1.社会经济发展是职业发展变化的首要因素
职业是社会发展到一定历史阶段的产物,随着社会进步,社会职业也一定会发展变迁,经济的发展要求为它提供人才和物力,社会经济结构对职业结构的发展演化起决定作用。职业结构,如职业的种类、数量和分布状况等,更替频率在加快。
2.科学技术进步对职业发展起重要的推动作用
现代科技的发展,带来许多新技术、新产品和新工艺。这些新技术、新产品、新工艺的研究、开发、应用必然导致部分职业更替,如电报、发报等逐渐走向末路,但随之而来的电子信息、网络服务、电子保安等不断涌现。
(二)我国现代职业发展趋势 1.职业结构多元化
(1)经济结构调整与职业结构变化
经济结构是指在一定的生产方式下,经济部门的产业组合、地区分布状况,以及对经济结构发挥影响作用的科技资源、教育资源、劳动力资源和人才资源的配置方式。
职业结构,通常是指在社会生产过程中各种职业在各产业部门中所处的地位和分布状况、在行业内部的职业组合形式、在职业内部的职位层次划分等基本态势。
经济结构的调整制约着职业结构的多元化趋势。
(2)就业结构向劳动密集型的产业转移
就业结构是职业结构变化组合的前奏。就业结构主要指劳动力资源的流转方向和组合方向。今后五年到十年内,由于人口基数庞大、人口平均寿命长,加之人口生产具有惯性运动的特点,我国劳动力就业形势不容乐观。这主要表现在:就业供给居高不下,就业需求严重不足的矛盾。
(3)优化人才产业促进地区的合理分布
今后五年到十年国家需要数以千万计的各类人才。高级专门人才的就业前景较为乐观。优化人才产业,主要是提高高等教育质量,使人才在年龄、学历层次和专业知识结构方面更加合理、适用。大力发展知识密集型的产业,提高高新技术产业的水平和效益。这集中表现在:发展信息技术、生物技术、新材料技术、航天航空技术;选择一批有市场需求和发展前景的高新技术,通过实施工程项目转化为生产力,促进新兴产业成长;改造提高传统产业,如纺织、机械、交通运输等,为促进产业升级提供支持;加强基础研究、应用基础研究,为科技进步和创新提供技术装备;加强产学研结合,发展科技中小型企业,使之成为科技投入和人才投入的新主体。
2.科教含量逐步提高
(1)脑力劳动的职业逐渐增加
(2)职业科技含量逐步增多
(3)职业教育与培训要求提高
3.从业资格规范化
为了更好地使劳动者人尽其才,我国建立和规范了职业资格管理制度。职业资格包括执业资格和从业资格两个方面。执业资格是政府对某些责任较大、社会通用性强、关系公共利益的专业技术工作实行的准入控制,这是专业技术人员依法独立开业或从事某种专业技术工作的学识、技术和能力的必备标准。
第二节 职业的特点、功能和分类
一、高职学生职业岗位的特点
我们把人们从事职业活动得以就业的场所称为职业岗位。一般说,人的能力是通过职业岗位上的职业活动发挥出来的,当一个人的就业岗位与他的心理转变接近或吻合时,才能最大限度地发挥自己的才能。从职业指导的角度出发,根据我国高职院校的培养目标,我们把高职生的岗位特点概括为:
(一)专业性
职业技术学院的专业,其特点都是为社会各行各业培养直接从事生产实践活动或服务活动的技术人员、管理人员、技术工人、新型农民以及其他劳动者,偏重理论的应用、实践技能和实际工作能力的培养。
(二)经济性和连续性 所谓职业的经济性,是指人们因从事某种职业而获得经济收入及报酬。所谓职业的连续性,是指一个人只有在较长时间内持续从事某种职业,并通过职业活动较稳定地获得一定的经济收入或报酬,该活动才被视为职业活动。正因为职业具有明显的经济性和连续性,才使职业与人们紧密地联系起来。
(三)社会性
职业是人的社会存在的一个方面,是人们社会活动的一个非常重要的领域。人们在社会中从事某种职业,为社会创造价值和使用价值,满足了社会的某种需求,个体的社会性得到了充分的体现。职业具有多方面的社会功能,诸如维持社会稳定、实现社会控制、促进社会变迁等。
(四)多样性
社会上的职业岗位,我们习惯上称为三百六十行。其实,现在社会分工越来越细,职业岗位何止三百六十行。社会需要培养职业岗位所需的各种人才。
(五)可变性
职业是随着经济的发展和科技的进步不断变化发展的,没有一成不变的职业,可变性乃是职业的一个重要特点。
二、职业的功能
(一)现实条件下实现人的持续发展的理想途径
人的全面发展是人类的发展理想,其实现需要一定的社会条件。现实的社会条件是,职业活动仍是现时代人类活动和交往的基本方式,社会分工乃是职业活动得以维系的基础。人们必须从属于一定职业,在特定职业岗位之内来实现其发展。尽管现代社会提供的职业流动可能性很大,但由于每一职业的科技含量越来越高,人们掌握它所需的时间越来越长,就大多数人来看流动通常还是发生在一个或几个邻近的职业群内,跨越两个性质完全不同的职业岗位流动的人毕竟在少数。所以,选定某个职业(或职业方向),通过职业发展达到个人的完善是基本发展模式。
(二)完善人的个性和需要 职业技术教育的根本意义在于对不同类型学生的关注,在于促进人的自我实现。倡导每个学生的个性都应当受到尊重,任何一个学生都不会因为学习上某一方面的挫折或不具备某一方面的才能而被忽视,以至于其他才能也得不到重视和肯定。在职业技术教育领域不仅承认个性的差异性,更承认人的个性差异无贵贱之分。
(三)有利于激发和张扬个体的特殊潜能
职业发展不能不顾个人的差异与个性,不能不顾个人的需要和选择。职业激发和张扬人的个体潜能主要通过不同的专业或工种来实现。职业按专业或工种为不同个性类型的个体提供了发展的选择性,有利于扬人所长、避人之短。它以社会的职业分工为基础,较为具体地反映了社会不同职业岗位对人才素质的不同要求。
(四)促进社会成员的个体价值的实现
首先,赋予个体职业能力,使其成为现实的职业者。当个体不具备任何职业知识和技能时,他只是一个可能的劳动者,国家“劳动预备役制度”规定不能直接上岗就业。职业担负着把劳动者转化为能够满足各种社会职业需要的现实职业者的任务。
其次,提高个体职业能力,提升其职业地位。对于在职人员往往是通过职业实践和培训不断提供更新、更高水平的知识、技术,增强其应变能力,使其能够承担在知识、技能和态度等方面有更高要求的职务,从而达到职业地位的升迁。
再次,形成正确的职业观,达到更高层次的自我实现。正确的职业观倡导这样一个境界:一个人从事某种职业不只是为获得物质利益,也是对社会的贡献;不仅仅是获得兴趣的满足,也是个人理想的实现;每个人的职业可以有所不同,而作为有理性的生命个体,其价值、尊严、精神是同等的。
(五)推动社会进步的动力
职业从其产生开始,随着生产力和社会分工的发展,也在不断地发展和演变。社会分工是职业产生的基础,而每次新的产业革命必然伴随着行业的重新组合和大批新职业的产生,这样就推动了社会逐步向前发展。对多数人来说,职业可能是个人谋求生计的手段,而其忠于职守的结果却为社会创造积累提供财富,不管是自觉地或自在地,众多的职业活动总是为人类进步提供着条件。
三、职业分类标准
(一)职业分类的地位与作用
职业是社会发展的客观产物,而职业分类则是运用一定的科学方法和手段,通过对社会全体从业人员所从事的各类经济性活动进行分析和研究,按照其活动的不同性质、对象、内容、形式、功用和结果进行的类型划分和归总的工作。职业分类是国家经济工作、劳动工作和职业教育培训工作的基础。科学的职业分类不但将使人们有效掌握和监控国家经济结构和就业结构的变动发展,而且将为国家职业教育培训事业确定目标与方向。我国近年来相继通过的《劳动法》和《职业教育法》等都从立法高度明确规定了国家确定职业分类。
(二)职业分类的国际标准
研究和借鉴国际职业分类的通行做法,在总体结构框架方面和国际接轨,也是我国确定国家职业分类体系的一个指导原则。我国职业分类具备了国际接轨的适应性。
(二)我国职业分类方法
参照国际标准职业分类,从中国实际情况出发,在充分考虑经济发展、进步和结构变化的基础上,1986年,我国首次颁布了《职业分类与代码》(GB6565-86),并启动了编制国家统一职业分类标准的宏大工程。
第三节
职业生涯设计
所有的人都希望能够把握自己的命运,然而,实际上不同职业决定不同的人生。特定的职业意味着不同的发展机会与空间,也决定不同的生活方式、社会地位、收益。由于受时间限制,你只能在特定的行业中谋求成功。因此,人生的关键只有几步,特别是当人年轻的时候,在选择行业和职业时,一定要理解其对人生的意义。所有的职业无所谓好坏,关键看是否适合自己。职业生涯规划作为对人生的总体设计,会为你带来准确的定位、稳定和合适的职业以及操练职业事务的策略。
职业生涯设计帮助人们肯定自己长处,发现不足;发现自己最适合的职业,选择更好的职业;了解自己的发展潜力及更为适合的方向,制定适合自己的职业发展规划。今天,越来越多的谋职者开始意识到职业生涯设计举足轻重的作用。规划自己的职业前程,使职业成为有计划、有目的、有现实打算和未来发展方向的事业。职业设计将是谋职者走向成功最好的保护伞。
一、职业生涯设计的涵义
职业生涯是指一个人一生所从事和承担的职业、职务、职位的历程。这个历程有连续,也有跨越,每个人互有不同,时间上有长有短。美国的职业指导专家萨帕把人的职业发展过程分为五个阶段:成长阶段、探索阶段、确立阶段、维持阶段、衰退阶段。按照他的这一划分方法,高职毕业生即处于探索阶段并向确立阶段过渡。
职业生涯设计就是指一个人从业前或从业过程中权衡主客观条件,通过信息筛选、测定、分析、总结研究而确定的职业奋斗目标,以及为实现这一目标做出的行之有效的安排。职业生涯设计对人生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它帮助人们正确分析自我,明确人生奋斗目标,制定出有针对性的培训发展计划,从而促进人们学有所成,有利于人尽其才,避免人才资源的浪费。因此职业生涯设计的目的决不只是协助个人按照自己的资历条件找份工作,更重要的是帮助个人真正了解自己,为自己定下从业大计,筹划未来,拟定一生的职业方向。在“衡外情、量己力”的情况下,最大限度地实现自我价值。所谓“衡外情、量己力”,即权衡主客观条件,包括个人的身心因素、知识、技能、家庭和地缘关系、人际关系等社会影响因素。其中,审时度势,把握机遇是十分关键的一环。
二、职业生涯设计的步骤
1.确定志向
在制定生涯规划时,首先要确立志向,这是制定职业生涯规划的关键,也是生涯规划最重要的一点。
志向是事业成功的基本前提,没有志向,事业的成功也就无从谈起。
2.设定职业生涯目标
生涯目标的设定,是职业生涯规划的核心。一个人事业的成败,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有无正确适当的目标。抉择是以自己的最佳才能、最优性格、最大兴趣、最有利的环境等条件为依据。
3.生涯机会的评估
主要分析内外环境因素对自己生涯发展的影响,每一个人都处在一定的环境之中,离开了这个环境,便无法生存与成长。所以,在制定个人的职业生涯规划时,要分析环境条件的特点、环境的发展变化情况、自己与环境的关系、自己在这个环境中的地位、环境对自己提出的要求以及环境对自己有利条件与不利条件等等。只有对这些环境因素充分了解,才能做到在复杂的环境中避害趋利,使生涯规划具有实际意义。
4.自我评估
职业生涯规划是一个过程,自我评估是其不可缺少的一个步骤。如果忽视了这一步,或自我评估不全面,生涯规划将会因根基不牢而中途夭折。通过自我分析,认识自己,了解自己。因为只有认识了自己,才能对自己的职业做出正确的选择,才能选定适合自己发展的生涯路线,才能对自己的生涯目标作出最佳抉择。因此,自我评估是生涯规划的重要步骤之一。通常自我评估包括自己的兴趣、特长、性格、学识、技能、智商、情商以及组织管理、协调、活动能力等。5.制定职业生涯路线
考虑向哪一路线发展。即是走行政管理路线,向行政方面发展;还是走专业技术路线,向业务方面发展等等。发展路线不同,对其要求也就不同,这一点也不能忽视。
6.职业的选择
分析自我、了解自己、分析环境、了解职业世界,使自己的性格、兴趣、特长与职业相吻合。这一点对刚步入社会初选职业的年轻人非常重要,对于在职人员调整自己的职业时也很重要,甚至对即将退休或已离退休人员再次选择职业时仍然重要。
在职业选择时,要充分考虑到自身的特点,即自己的性格、兴趣和特长;要充分考虑到环境因素对自己的影响,即组织环境、社会环境和经济环境的影响。对这些因素的分析,是职业选择的前提条件。
7.制定行动计划与措施
行动是关键的环节。没有达成目标的行动,就不能达成目标,也就谈不上事业的成功。
8.职业生涯评估与调整
职业生涯评估有外部评估与自我评估之分。外部评估是社会评价和他人的评价,自我评估可以通过职业实践或非职业实践的方式进行,其目的在于检验职业生涯方案是否恰当,同时也可以作为修订的依据。影响职业生涯的因素很多,有的因素是可以预测的,有些则难以预料。人是可变的,环境也是多变的,职业生涯设计更是需要调整。成功的职业生涯设计需要时时审视内外环境的变化,不断对自己的职业生涯设计进行评估和修订调整。
(三)职业生涯设计的准则
1.择己所长
长,即特长与能力倾向。包括身体条件和心智条件。任何职业都要求从业者掌握一定的技能,具备一定的条件。职业不同,对从业者的要求也不同。在选择自己的职业生涯目标时,要选择最有利于发挥自身优势的职业。
2.择己所利
一个不得不承认的事实是,职业对你而言,依然是一种谋生手段,是谋取人生幸福的途径。你通过职业劳动,在谋取个人福利的同时,也为社会做出了贡献,创造了社会财富。谋取职业的动机很简单,你的目的在于你个人生活的幸福。谁都期望职业生涯能带给自己幸福,利益倾向支配着你的职业选择。
3.择己所爱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是最初的动力,兴趣是成功之母。调查一再表明:兴趣与成功机率有着明显的正相关性。在设计职业生涯时,务必注意:考虑自己的特点,自己的兴趣,择己所爱,选择自己喜欢的职业。
4.择世所需
人们选择职业时并不是完全取决于人的主观愿望,还要服从社会需要,应该从社会的整体利益出发,充分发展自己的聪明才干和个性特长。每个人在选择职业时,可以,也完全应该考虑个人的意愿,考虑个人的爱好、兴趣、特长,只有这样才能使个人的才能和潜力得到充分发挥,使个性得到较好的展现,也才能从根本上提高工作效率;另一方面,要充分认识到,个人才能的充分发挥总是与一定的历史条件和社会需要密切联系的,社会需要是个人才能得以充分发挥的条件和基础。
思考与训练
一.我国现代职业发展趋势是什么? 二.职业生涯设计的策略有哪些?
三.根据自己收集的就业信息,分析一下今年自己将面临的求职形势。
第三篇:职业理想与职业发展
使用时间:—————使用班级:————— 使用时间:—————使用班级:————— 使用时间:—————使用班级:————— 使用时间:—————使用班级:—————
第五章
职业生涯规划概述
教学目的:通过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概述,使学生了解职业生涯规划的有关理论,明确职业生涯规划的重要意义。
教学重点:职业生涯规划有关内容及其重要意义 教学难点;职业生涯规划与就业的关系。教学方法:讲授及讨论 教学手段:多媒体教学
作业:结合自己的实际情况,谈一谈高职院校的学生进行职业生涯规划的特殊意义。教案实施效果追记:
复习及课题引入(时间:5分钟)
1、提高职业素质的意义。
2、改善人际关系的方法。
3、通过职业生涯设计,大学生在充分认识自己,客观分析环境的基础上,科学树立目标,正确选择职业,并运用适当的方法,采取有效的措施,克服职业生涯中的困难和阻力,避免人生陷阱,就有可能获得事业的成功。讲授新内容
一、职业生涯规划的概念及构成要素(时间:15分钟)
1、职业生涯规划的基本概念
职业生涯规划包括个人的职业生涯规划和组织的职业生涯规划与管理两个方面。这里主要论述个人职业生涯规划,它是指一个人在职业发展道路的设想和谋划。它包括如何选择职业,如何在一个领域中进行发展,打算取得什么样的目标和成就等问题。合理规划自己的职业生涯,是迈向成功的第一步。
按照规划时间维朵,职业生涯规划可以分为短期规划、中期规划、长期规划和人生规划四种类型。短期规划
一般是2年以内的规划,主要是确定近期目标,规划近期应完成的任务。如计划2年内熟悉公司规划,融和到企业文化中,为此要花较多的时间与同事、领导沟通,向同事学习。
2、职业生涯规划的构成要素(1)、职业理想与职业目标
职业理想是指人们对未来职业表现出来的一种强烈的追求和向往,是人们对未来职业生活的构想和规划。职业理想在人们职业生涯设计过程中起着调节和指南作用。一个人选择什么样的职业,以及为什么选择某种职业,通常都是以其职业理想为出发点的。大学生树立职业理想的过程,便是心目中进行职业生涯设计的过程,一旦在心目中有了自己认为理想的职业,就会依据职业理想的目标,去规划自己的学习和实践,并为获得自己认为理想的职业而去做各种准备。
(2)、自我分析和职业分析
职业生涯设计就是要通过科学认知的方法和手段,对自己的职业兴趣、气质、性格、能力等方面进行全面认识,清楚自己的优势与特长、劣势与不足。
在进行自我分析的同时还要进行职业分析。现代职业具有自身的区域性、行业性、岗位性等特性。职业生涯设计时要考虑到职业区域的具体特点,职业角色的发展与职业所在行业的发展有着密切的关系。职业生涯设计时,不能仅看重单位的大小、名气,而要对该职业所在的行业现状和发展前景有比较深入的了解。总之,一个人只有在充分而且正确认识到自己本身的条件及相关的环境情况时,才有可能做出正确的决定。(3)、职业目标
职业目标的设定是基于自我觉醒的基础上的对自己未来职业生涯的一个初步的概想。立定志向可以成为成功的驱动力,同时也可以使自己更能够掌握方向,明确应该做的事情。(4)、生涯策略
生涯策略指为实现生涯目标而展开行动的计划,如搜寻相关专业、职业、企业的资料,应聘,参加组织培训和发展计划,构建人际关系网,谋求晋升等。生涯策略是为实现自己最终的职业目标而进行的准备,甚至包括与现在所从事工作毫不相关的一些事情,比如参加业余的进修班学习,掌握一些额外的技能或专业知识,生涯策略是将职业目标具体化后所采取的行为。(5)、策略实施
策略是指为实现职业规划目标而制定的行动计划。要制定实现职业规划目标的行动方案,要有具体的行为措施来保证。
人都在不断成长,职业生涯也在不断变化,不同阶段有不同层次的选择标准。问一问自己: 现在处于哪个阶段?这一阶段有什么特别之处?人生的关键点何在?职业生涯规划的策略实施有三个阶段:
大学学习期,在这个阶段中,个人目标主要放在各层面的学习经验上,这个阶段,你需要接受的是培训,需要掌握技能,不论是在学校学习还是在企业实习,主要是获得实际体验,学习技术常识,增强职业上的自信心。比起创立一个良好的职业基础来说,报酬并不重要。
整合期
从大学毕业走向社会后,就职者应发掘所在单位的各项优势及客观条件,利用个人能力进行整合运用,使其发挥更大的功效。
创建期
这是职业规划设计中进入学有所成的阶段,是施展真功夫的时候了。此时个人实力的发挥往往比所处职业的高低更为重要。在职场上成长至此,所需要的基本能力大都比较熟悉了,应该全力发挥储备的实力,有合适的机会应该去谋求更适合个人发展的舞台。(6)、反馈评估
职业规划还要求便于我们不断的反省和修正目标、策略和方案。人的一生就像在一片陌生的海域航行,谁也无法预测正是一分钟将会发生什么情况,现实社会中种种不确定因素的存在,会使我们与原来制定的职业目标有所偏差,这就需要我们及时对规划的目标和行动方案做出调整,从这个意义上来说,反馈评估是一个再认识、再发现的过程。
在反馈评估时问自己以下问题:我在最近五年内的职业目标是什么?进展得如何?我选择的公司或者行业是否能够实现自己的职业目标?我要选择一个什么样的职位才能离我的职业目标更近?为了达到我的职业目标,我还需要在哪些方面提高自己?
二、职业生涯规划的基本理论(时间:20分钟)职业锚理论的建立
美国人力资源管理专家埃德加·施恩教授,从20世纪60年代起对职业生涯规划问题进行了长达几十年的跟踪研究,在此基础上创立了解职业锚理论,施恩的早期著作《职业动力论》首次对职业锚论进行了系统论述,提出了五种职业锚理论的概念,这个观点对全球范围的学术界、职业咨询公司产生了非常深远的影响。
施恩教授认为职业规划实际上是一个持续不断的探索过程。在这一过程中,每个人都在根据自己的天资、能力、动机、需要、态度和价值观等慢慢地形成较为明晰的与职业有关的自我概念,施恩还说,随着一个人对自己越来越了解,这个人就会越来越明显地形成一个占主要地位的职业锚。锚,直意来讲是船上必备的一个器具,抛在水底和岸边,用来稳定船只。在船只需要定位的时候,首先要考虑到周围的环境,包括气象、水流、地质情况、对外联络和修养供 给等情况来进行抛锚。一般来讲抛锚只是暂时的,是为了更好的前进和发展。
将个人职业锚进行分类的目的是为不同的人疏通实现其职业目标的渠道。有人的“职业锚”抛出很早,也很坚实,从大学的专业学习时就明确了自己的职业方向;有人的职业锚抛出很晚,一路风景走过,但最终还要找到适合自己的职业,不管我们现在是否发现了我们的职业锚,“职业锚”这个职业规划的工具可启发我们,我们未来的职业生涯是否成功,关键是找准我们自己的定位。
首先,职业规划要进行自我定位。
自我分析、自我定位是职业规划的首要环节,它决定着个人职业生涯的方向,也决定着职业生涯规划的成败。求职之前先要进行职业规划,进行职业规划之前先要进行准确的自我定位,要弄清自己想要干什么,能干什么,可以干什么,自己的兴趣、才能、学识适合干什么。可以通过自我分析,评估自己的职业倾向、能力倾向和职业价值观,这是职业规划的基础。
其次,大学毕业生职业规划的重点内容是职业准备、职业选择与职业适应。
对自己所从事的职业进行物质、心理、知识、技能等各方面充分的准备,还要根据各方面条件的分析和自己的职业锚状况,合理、客观地对职业方向做出选择,对即将踏入的职业生涯要有一定的合理的心理预期。
三、职业生涯规划与就业的关系(时间:20分钟)
当今社会处在变革的时代,到处充满着激烈的竞争。“就业难”是摆在我们面前的一个突出问题,作为高职毕业生要想顺利就业必须转变观念,适应社会的变化和要求,合理规划,准确定位,只有这样才能在就业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
1、职业生涯规划设计不一定都成功,但没有设计则很难成功
大专生的事业能否成功取决于太多的因素,个人的素质、机遇和环境都起着重要的作用,所以,大专生的职业生涯规划设计,不一定能保证成功,但是如果没有设计的职业生涯,则是很难成功的。以前我们父辈们的职业生涯都不得不由组织来安排他们被社会环境所左右,在这种情况下,个人有再好的职业生涯规划设计,也是无济于事的,而现在环境的因素已经弱化了,想干什么、怎么发展基本取决于每个人自己。在这种环境下,如果清晰的职业生涯规划设计,就会像大海里迷失方向的小船一样,不可能到达一个理想的终点的。可以说,大学生对自己的发展,有设计肯定优于没有设计,多设计一定胜于少设计。
2、职业生涯规划设计不可基于对现实工作的不满
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设计绝对不是情绪化或不满的代名词,更不是因为 对生活已经产生情绪化或不满时,才来做职业生涯规划设计,希望通过对生涯的规划设计来消除或减轻自己的情绪和不满。虽然职业生涯规划设计有时确实能解决生活与工作上的情绪化与不满,但是很明显,这是手段与目的的混淆,如果对职业生涯规划设计的这一问题缺乏理性的认识,那么对职业生涯规划设计这件事情来说,很有可能是得不偿失。因此,大学生在进行职业生涯设计之前,必须先要有一颗平常心,有条理地分析自己的各项因素,评估自己解析环境、了解企业,然后以客观、合理的态度来决定自己将何去何从。
3、了解自己的特色
或许有的学生会说:我没有什么特色。其实不然,因为所谓的特色就是你个人所拥有的,与别人不同的地方。每一个人的职业生涯都要依据个人的特色来设计,才比较容易成功。当然除了特色之外,还有一些习惯、身体状况等,都与职业生涯规划设计有密不可分的关系,因为在你拟定好职业生涯规划设计之后,如何去执行,如何克服挫折,都和这些因素脱离不了关系。这里仅就个人的不同特色,将可被设计的人生区分为九大类型,在区分这九类人生的时候,也归纳了他们所从事的职业,总结了解他们的个性特点,请你与自己做个对照,你更偏向于哪一类?
四、大学生进行职业生涯规划的重要意义(时间:20分钟)
大专生职业生涯规划是一种人生的规划,是前途的选择。现代职业生涯的规划不仅能帮助大专生实现目标,更重要的是有助于真正了解自己从而确定出合理、可行的职业生涯发展方向,尤其是在市场竞争激烈和人才济济的时代,只有发展个人的竞争优势,才能把握稍纵即逝的机会,发挥个人的潜能,实现预定的目标。日趋专业的职业分工,也使得职业生涯规划的复杂程度越来越高,因此,大专生需要通过具有前瞻性的职业生涯规划,从而减少在人生路上的徘徊犹豫,以免浪费时光。
1、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是促其成才的有效方法
职业生涯规划,可以为求职择业提供成功的技术和方法,规划可使你充分认识自己,客观分析环境,科学地树立目标,正确选择职业,运用适当的方法,采取有效的措施,克服职业生涯发展障碍,避免人生陷阱,获得事业成功。大专生无论从事什么职业,从事什么工作,都需要通过科学的职业生涯规划,才能使个人的目标得以实现。
近年来,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文化素质的提高,绝大部分大专生都想施展自己的才能,成就一番事业,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然而,由于社会的快速变迁,竞争的不断加剧,一些不能体察时代发展、变异和环境变迁的人,在这种我变时代,不知所措,造成内心的惶恐,其结果不仅事业无成,而且身心也受到严重的影响。因此,在新时代的变革中,大学生尤其是大专生,只有及早做好职业生涯规划,认清自我,并在自己内在潜能上不断探索和发展,才能正确掌握人生方向创造成功的人生。只有树立了明确的目标,才能向着目标的方向努力奋斗,才能有意识地收集有关素材,创造有利条件使事业尽快获得成功。
2、职业生涯规划有助于全面提高大学生综合素质
学分制使学生进入大学后对课程的选择权更为自由,但是,如果没有必要的职业生涯规划指导,学生很难明确今后职业发展的方向。大学期间的学习目标存在盲目性,必然导致学习缺乏动力,涉猎知识的结构失衡,适应社会的能力弱化。所以职业生涯规划应该从大学入学就开始。
3、职业生涯规划有利于增强大学生主体意识
由于受应试教育、工具教育的影响,有相当一部分大专生主体意识欠缺。学习是为了父母、老师,却唯独没有考虑是自己今后职业生涯发展的需要。开展职业生涯规划后,大专生可以全面地认识自己的个性、长处与不足,认识社会对人才的需求,从而制定自己的职业生涯目标,并自觉地将目标规划转化为行动,增强学习的目的性,其主体性意识也得以增强。
4、职业生涯规划有助于帮助大学生开拓美好前程
虽然每位学生都有成才的愿望,但由于原来缺乏职业生涯规划教育,有的学生虽然有目标,但却不知从何做起,有的目标还不明确甚至还没有。职业生涯规划可以促进大专生树立正确的职业生涯规划,学会根据自身的素质特征服,结合个人的价值取向和兴趣爱好,考虑人才市场的现状和发展趋势,来确立自己的职业生涯目标,设计符合个人实际的合理的职业生涯规划。
5、职业生涯规划有利于大学生人生策划的最佳定位
大专生职业生涯规划包括知己知彼、抉择、目标和行动因素。知己是对自己的了解,包括个人的兴趣、能力、价值观、个性及父母的管教态度、学校与社会教育对个人产生的影响,职业生涯规划的重要前提是认识自我,只有认识自我,了解自我,才能有针对性地明确的职业方向,而不盲目化。
认识自我是对自我深层次的解剖,了解自己能力的大小,了解自己能力的大小,明确自己的优势和劣势,根据过去的经验和经历,选择推断未来可能的工作方向,从而解决“我想干什么”、“我能干什么”的问题,正确地认识自我,越来越受到用人单位的关注,如组织招聘时就很关注应聘者对自己是否有深刻的自我认识,要求应聘者说明自己的优缺点,兴趣、爱好和最值得列举的经历等。
知彼是探索外在的世界包括行业的特性、所需能力、就业渠道、工作内容、工作发展前景、行业的薪资待遇等。知己知彼关系密切,都很重要,职业生涯规划的主要任务就是使自我分析和职业分析达到平衡。
案例一、二分析与讨论(时间:10分钟)小结:(时间: 5分钟)
1、职业生涯规划的构成要素。
2、“职业锚”理论的内容
使用时间:—————使用班级:————— 使用时间:—————使用班级:————— 使用时间:—————使用班级:————— 使用时间:—————使用班级:—————
第六章
职业理想与职业发展
教学目的:使学生了解职业发展趋势,及其相关理论,明确大学阶段与职业发展的关系。教学重点:职业发展趋势,及其相关理论,教学难点;职业发展理论,职业理想的基本内容 教学方法:讲练结合 教学手段:多媒体教学 作业:
教案实施效果追记:
复习及课题引入(时间:5分钟)
1、职业生涯规划的构成要素。
2、“职业锚”理论的内容 讲授新内容
一、职业理想的树立(时间:20分钟)
1、职业理想的内涵与特征
职业理想是个人对未来职业的向往和追求。它是人生目标的重要组成部分,与社会理想、道德理想、生活理想相互联系,相互作用,但又有其相对独立的特定内涵。
职业是想直接指导人们的择业行为,体现出人们的价值观。树立正确的职业理想,对于在校生正确处理择业问题和正确对待职业通道,无疑具有重要意义。
职业理想随着社会的发展而变化,并通过具体事业的成就来实现。生产力发展水平不同,社会实践的深度、广度不同,人们追求的职业目标也就不同。社会分工、职业发展变化,是职业理想发展变化的决定因素。因此,职业理想,是一定的生产方式及其形成的职业地位、职业声望在人们头脑中的反映。一个人的职业理想随着年龄的增长、社会阅历的丰富而逐渐由朦、幻想变为现实,由波动变化而趋于稳定。因此,职业理想具有发展性。
一个人的政治倾向、道德修养水准及人生观决定着职业理想的方向,一个人的知识结构、能力水平决定着其对职业理想追求的层次,一个人的性格、气质、情感、意志等非智力因素以及性别、身体等生理特质对职业理想的形成也有影响。因此,职业理想有着一定的个体差异性。
2、职业理想与社会理想的关系
一般人来,人生目标包含社会理想、职业理想、道德理想、生活理想,等等。一个人的职业理想与社会理想的种要表现。职业理想能够捉进社会理想实现。
社会理想是人门对社会现实与发展的希望和憧憬,是人们对于某种社会制度、社会风貌的向往。如果一个人没有正确的社会思想,就回变得目光短浅。
马克思在中学毕业考试论文中写道:“在选择职业时,我们应当遵循的主要方针是人类的幸福和我们自身的完善。”
事实上,人们总是通过职业理想的实现,达到改革社会、造福人类的目的。没有职业理想,在职业生活中就难有作为,社会理想也就会因失去了基础而落空;职业理想是实现社会理想的桥梁,人们总是通过职业理想的实现,推动着生产力的发展和生产关系的变革,从而达到改革社会、造福人类的目的。
社会理想制约着职业理想。社会理想是长远的、根本的,也是方向性的,它贯穿于职业理想之中。不同的社会理想对职业理想所起的作用是不一样的。崇高的社会理想可以指导人们树立起正确的职业理想,并激励人们以蓬勃向上的精神风貌去为实现职业理想而工作。如果没有社会理想或者社会理想颓废,那就有可能使自己迷失方向,或变的急功近利、目光短浅,也就谈不上正确的职业理想。现阶段我国各族人民共同的社会理想,就是建设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建设小康社会,它制约着每个人的职业理想法。每个人的职业理想都应建立在社会理想的基础上,这样的职业理想才是正确的。
面对日新月异的世界,我们只有在人生目标指导下,树立正确的社会理想和职业理想,根据社会的发展和个人特点进行自己的职业通道规划,促使自己奋发向上、勇于开拓,才能在未来的工作中从容应对,取得应有的成就。
3、职业理想的树立
在大学生毕业后的头两年,大多数人会感觉到现实与自己职业理想的落差非常大,这段时期被我们称为“职业探索期”。在这段时间里,职业理想与现实发生冲突非常正常。我们应该用这段时间积累经验,同时通过增加对自己兴趣、能力等各方面的认识调整自己的职业理想,积极寻找机会,从而为自己的长期发展奠定基础。首先,要认真的分析一下自己的职业素质符合不符合你职业的选择要求。理想职业必须以个人能力为依据,超越客观条件去追求自己的所谓理想,是不现实的。这就要求大学毕业生在选择前一定要正确估价自己,合理定位。
其次,要懂得职业理想不等于理想职业。一般认为当个人的能力、理想与职业岗位最佳结合时,即达到三者的有机统一时,这个职业才是你的理想职业。只要你的职业理想符合社会需要,而自己又确实具备从事那种职业的职业素质,并且不断地付出努力,迟早会有一天实现自己的职业理想。当一个人职业生涯并不是一帆风顺的时候,往往反而可以使一个人的多方面能力得到更好的锻炼。这就是使现实职业逐步靠近职业理想所应采取的态度。
再次,必须处理好理性择业与实现职业理想的关系。在就业形势严峻的现实面前,先就业,在择业,循序渐进,应该是大多数大学毕业生实现职业生涯设计的一条可行之路。需要明确的是,我们对成功的价值判断不能仅仅以职业所处的地域、职业及收入水平等外在要素为标准,也不能从一时一地的得失来取舍,而更应该当从个人职业生涯设计的目标、路径来统筹考虑。应当坚信:无论在什么地方、什么岗位,只要不畏艰苦,善于学习,一步一个脚印,总会达到理想的目标。
二、职业发展理论(时间:20分钟)
职业发展理论主要对人们在各个职业发展阶段所实现的职业意识进行研究,我国的古代教育家孔子早在两千多年以前就有对人生各个立业阶段的阐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在国外,主要有美国的心理学家金斯伯格的职业发展期间理论和萨帕的职业发展阶段理论影响为广泛。
1、金斯伯格职业发展期间理论
金斯伯格的职业发展认为人的职业发展分为三个期间,即幻想期、尝试期和现实期。幻想期
指处于11岁之前的儿童期。儿童们对大千世界,特别是对于他们所看到或接触到的各类工作着,充满了新奇、好玩的感觉。此时期职业需求的特点是:单纯凭自己的兴趣爱好,不考虑自身的条件、能力水平及社会需要与机遇,完全处于幻想中。
尝试期
11—17岁,这是由少年儿这是早上由少年儿童向青年过渡的时期。此时起,人的心理和生理在迅速成长发育和变化,有独立意识,价值观念开始形成,知识和能力显著增长和增强,初步懂得社会生产和生活经验。在职业需求上呈现出的特点是:有职业兴趣,不仅限于此,更多的是能够客观地审视各方面的条件和能力;开始注意职业角色的社会地位、社会意义以及社会对该职业的需求。现实期
17岁以后的年龄段。即将步入社会劳动,能够客观的把自己的职业愿望或要求,同自己的主观条件、能力以及社会现实的职业需要紧密联系和协调起来,寻找适合于自己的职业角色。此时期所希求的职业不再模糊不清,已有具体的,现实的职业目标,表现出的最大特点是客观性,现实性,讲求实际。
大学毕业生都面临着就业的问题。而实际上也是择业的问题。择业就是要做选择,选择适合自己的职业发展方向,集中目标,强化发展,通过若干年的工作,实际从无工作经历者到专业人才的提升。
2、萨帕的职业发展阶段理论
美国的人力资源专家萨帕把人职业发展划分为五个大的阶段:
第一,成长阶段(0—14岁):这一阶段是儿童对职业从好奇、幻想、兴趣,到有意识培养职业能力的逐步成长过程。萨帕将这一阶段具体分为三个成长期:
幻想期(10岁之前):儿童从外界感知到许多职业,对于自己觉得好玩和喜爱的职业充满幻想和进行模仿。
兴趣期(11-12岁):有兴趣为中心以兴趣为中心,理解、评价职业,开始作职业选择。能力期(13-14岁):开始考虑自身条件与喜爱的职业是否相符,有意识的进行能力培养。第二,探索阶段(15-24岁)。进行择业和初次就业,也可分为三个时期:
试验期(15-17岁):综合认识和考虑自己的兴趣、能力与职业社会价值、就业机会,开始进行择业尝试。
过渡期(18-21岁):进入劳动力市场,或者进行专门的职业培训。尝试期(22-24岁):选定工作领域,开始从事某种职业。
第三,建立阶段(25-44岁)。建立稳定职业阶段,可分为两个时期:
尝试期(25-30岁):对初就业时选定的职业不满意,再选择、变换职业工作。就换次数各人不等,许多人满意初选职业后终生再无变换。
稳定期(31-44岁):最终职业确定,开始致力于稳定工作。
第四,维持阶段。在45-64岁这一时间内,劳动者一般达到常言所说的“功成名就”情景,已不再考虑变换职业工作,只是力求维持已取得的成就和社会地位。
第五,衰退阶段。人达到65岁以上,其健康状况和工作能力逐步衰退,即将退出工作,结束职业生涯。
三、当代职业发展的趋势(时间:20分钟)
职业的发展与社会分工的发展密切相关,由于社会分工和科技发展是渐进的,因此,职业 的演变也是缓慢的。随着生产工具的改进和科学技术的进步,以及生产的社会化使社会分工越来越细、越来越复杂,专业化程度越来越高,职业的种类也越来越多。工业革命使人类进入现代工业社会,机械化、电气化、自动化的实现,大大提高了生产力,使经济结构、产业结构、社会结构等发生巨大变化,人们劳动的专业化程度越来越高,职业的变化和增多使新旧职业更替的速度加快。因此,人们必须不断学习,掌握专业技能,终生接受教育,才能适应职业的快速变化。
1、职业发展的新趋势
(1)、由单一基础向跨专业、复合型转化。
从目前招工、就业的情况分析,职业岗位的要求和劳动方式逐步由简单向复杂方面转化,过去单一技能就能胜任的工作,现在职业内涵发展扩大了。往往需要相关专业的许多知识和技能,更多地需要跨专业的复合型人才。
(2)、由封闭型向开放型转化
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职业岗位工作的范围和面向的服务对象越来越广泛,接受信息的渠道也必须加大,人们相互之间的交往和协作大大加强,所以要求人们具有开放的观念和心态,彻底摆脱封闭的状态。另外,开放型体现在职业岗位工作的性质上,也增加了一些以人与人之间联络、沟通、信息咨询和交易为表现形式的内容。
(3)、由传统工艺型向信息化、智能型转化
传统工艺型在科技会含量上相对滞后,在技术更新速度方面比较缓慢,有时跟不上时代前进的步伐。生产力发展的关键之一是增加职业岗位科技含量,改善劳动组织和生产手段,提高劳动生产率。能熟练应用信息管理方法的智能型操作人员,是今后职业岗位更新、工作内容更新需要的新型人才。
(4)、由继承型向知识创新型转化
知识经济的到来,要求社会成员必须不断树立创新意识,在自己的职业岗位上进行创造性劳动。社会发展变化的迅速,已经使完全以继承方式获得的劳动技能和方法大大落后,国家的知识创新工程,将科技成果迅速转化成生产力,劳动效率的迅速提高改变着现有职岗位的职业特征。今后,只有创造型人才才能更好地胜任岗位职责。
(5)、第三产业、社会服务业发展壮大
社会生产力的提高,解放了劳动力,人们越来越多地需要社会服务行业为他们排忧解难,提供方便。第三产业的劳动人数将迅速增加,信息传播与管理行业的各种职业,文化教育事业,休闲、娱乐、保健等事业,提供各种各样服务项目的社区服务业等,将迅速发展壮大,不仅能产生大量新职业,而且是吸纳社会劳动力的主要渠道。
四、大学生职业发展特点及影响因素(时间:15分钟)
1、大学生职业发展的特点
大学生职业发展具自主性、开放性、个性化和全面化的特点。
大学生处于职业探索阶段的中期,是一生职业发展的关键时期。这一时期,大学生们结束了中小学12年的文化科学基础知识的学习,考上了大学,选择了专业,在一个较为宽松、自由的校园环境中,开始了专业知识技能的学习和职业方向的探索。在这种情况下,大学生的职业发展充满了变数,具有很大的选择空间,与处于实际工作岗位上具有相对较小的选择空间的人有很大不同;大学生职业选择的自主性和自由度较大,也明显不同于已经走上工作岗位的人;大学生的可塑性和随意性大,处于心理发展成熟的关键期,他们刚刚从高中阶段音调的学习生活和家长的管教中放飞,开始独立处理学习、生活、人际交往等事务,往往会过于享受生活的自由,而忽略应受的约束;大多数大学生实际生活的压力较小,职业发展缺乏明确的目标。针对大学生的特点,指导他们制定自己的职业发展规划,激发他们有目的、有动力、积极的进行职业探索,是高等学校培养人才应尽的义务,也是大学生自身发展的需要。
2、大学生职业发展的影响因素
(1)教育背景。首先,获得不同程度教育的人,在个人职业选择与被选择时,具有不同的能量;其次,人们所接受教育的专业、职业种类,对于其职业生涯有着决定性的影响;人们所接受的不同等级教育、所学的不同学科门类、所在的不同院校及其接受的不同的教育思想,会带来受教育者的不同思维模式与意识形态,从而使人们以不同的态度对待职业的选择与职业生涯的发展。
(2)家庭影响。
(3)个人的需求与心理动机。(4)机会。(5)社会环境。
受各种因素的影响,一个人的职业发展道路通常有三个:(1)立足本职的道路。(2)转换职业的道路。(3)自我创业的道路。
案例一、二分析与讨论(时间:10分钟)小结:(5分钟)
1、职业发展理论
2、大学生职业发展特点及影响因素
第四篇:理想与职业演讲稿
理想与职业演讲稿
大家好!我今天演讲的主题是《理想与职业》。
曾记得,小学六年级的时候,语文老师问我:“你的理想是什么?”我说:“工程师”。老师却笑着说:“当一位教师就好了吧。”我抬起高傲的头说:“我才不要呢,当老师会给学生气死的。”
上大学之前,如果有人问我,你想当什么?我会信誓旦旦地说:我要开一间跨国公司,我要当CEO!而现在,我只能弱弱地说:我的专业是数学教育,将来可能会成为一名教师。可是当老师一直以来就不是我的兴趣。我想,应该会有一些同学也有这样的想法吧!是现实的生活使我们不得不选择一份相对稳定的工作?还是父母命难违呢?现在探究这个已经没有多大的意义了。之前,我还一直抱着顺其自然的心态,想等毕业了再说吧!可是,当看到有同学为了成为一名出色的老师在苦练粉笔字、在苦练讲课技巧的时候,我却在一旁想着:反正我也不想成为老师,练不练都无所谓;当听到非师类的朋友在找实习单位、在做市场调查的时候,而我却还看着偶像剧,偷着菜;当老师要我们写职业规划的时候,我才发现:我什么也写不出来。现在的我已不敢天真地说着我的伟大理想,面对毕业,我迷茫了。也许,有人会说:可以继续升本、插本嘛。不是没想过,大一的时候,我也想着我一定要拿到本科文凭。但现在,我觉得时间不等人、时局不等人,两年,太久了,太长了!
记得一位心理学的老师说过:一个人的理想与他的职业并不一定有相关联,不实现理想,你也可以照样活得快乐!但如果没有理想支
撑着你向前走,那你可能会颓废不堪。
确实如此,没有理想是一件多么恐怖的事啊!你不知道你要学什么,做什么?纵使有千般热情,你也不知道要投到哪里去?整天只能浑浑噩噩过日子。
理想是石,敲出星星之火;理想是火,点燃熄灭的灯;理想是灯,照亮前行的路;理想是路,引你走到黎明。
我想问一下在座的各位,如果毕业后你没有成为一名教师,那你的理想会是什么?
某一天,我两眼发光,对着朋友说:我要开一间蛋糕店!它的资本不高,而且消费人群较多,市场应该不小。我要做很多很漂亮很有新意的蛋糕。我想:应该会有许多女生像我一样,拒绝不了那么美味的蛋糕的诱惑的!所以,我打算这个暑假就可以去做些这方面的兼职,顺便偷点师。
不管这个目标能不能实现,至少现在我有精神支柱了,我知道自己应该朝着哪里前进!此时,当你拥有一个目标的时候,你会发觉你做什么事都有冲劲、都有力量。同时,学习也不会落下,至少能完成最基本的学业。何乐而不为呢?同学们、朋友们,别再迷茫下去了!不管定一个什么样的目标,让我们一起为之拼搏、为之奋斗吧!即使不能实现,至少我们努力过,我们无悔!,
第五篇:就业观与职业理想
试谈大学生正确就业观的认识及自己的职业理想
关键词:
摘要:随着社会的发展,我国教育事业的飞速发展,现在大学已经成为大多数人的必经之路,随着大学生不断的曾多,如今大学生就业难早以成为平常事。而往往这些就业难的大学生,都是一些中等大学毕业,之所以有这样的情景,是因为这些大学生,没有正确的认识自己的就业观,就业与自己的职业理想相冲突,自己在大学时代的职业梦想,与现实的工作相差甚远,即是低工资的不想做,高工资的企业不收。本文就以就业观与职业理想提出几个观点。
一、就业观与职业理想
(1)人活着是因为还有理想,理想的重要性,好比就是汽车的发动机,是动力的核心,至于该怎么走,就取决于驾驶员,无论前面的路会怎样,都只是取决驾驶员在行驶中该如何去选择,既是有远大宏伟的梦想,也要看你如何你走,如果没有好的驾驶员,再好的发动机,那也只是一个机器,再美的梦想,没有选择正确的路去走,那也只能是一个梦想!
(2)职业理想是人们在职业上依据社会要求和个人条件,借想象而确立的奋斗目标,即个人渴望达到的职业境界。它是人们实现个人生活理想、道德理想和社会理想的手段,并受社会理想的制约。职业理想是人们对职业活动和职业成就的超前反映,与人的价值观、职业期待、职业目标密切相关的,与世界观、人生观密切相关。
职业理想是人们对职业活动和职业成就的超前反映,与人的价值观、职业期待、职业目标密切相关的,与世界观、人生观密切相关。
(3)就业观,大学生正确的就业关,就是迈向理想职业的一大步,或者有极少部分人,从大学一出来就能找到自己理想的职业,但那只是少部分,所以大学生树立正确的就业观,是职场打拼开始的第一步。
并不是,让大学生,改变自己理想,而是为自己的理想选着一种途径,或者一个缓冲期,不要盲目的高不成,低不就,导致荒废自己的才华,浪费自己的青春。
二、树立正确的就业观
(1)认清严峻的就业形势,珍惜就业机会。
尽管近些年来,我国经济建设发展速度很快,就业岗位逐年增多,每年都要增加800多万工作岗位,但失业率仍居高不下。今年我国普通高校毕业生人数达413万,据国家发改委统计,今年城镇新成长劳动力约900万人,下岗人员460万人和城镇登记失业人员840万人,按政策需在城镇安排就业的农村劳动力和退役军人约300万人,需要安排就业总量约为2500万人。我国失业率将要高达20%,这样造成了一个好的职业会有成千上万人来竞争的奇观。劳动力供大于求的局面在我国相当时段内还不能完全解决。
(2)毕业生都将先后步入社会,寻求自己生存和发展的空间,找到自己比较理想的位臵。要达到这一目的,首先就要树立正确的就业观点,也就是首先要衡量自己的综合素 质有多高,专业知识有多少,实际操作能力有多强。根据这些自身基本条件去对照,自己能干什么工作比较适合,才去针对性应聘。这样应聘的成功率就比较高。这 样才是正确的就业观。反之,没有正确地估价自己,盲目上阵,就是错误的就业观。
(3)如果没有转变就业观念,没有树立正确的就业观,势必造成择业、就业不能正确定位,势必造成自己看中的单位因不符合条件而应聘不上,或者应聘上了而不适应或不 能胜任工作被淘汰下来。几经挫折就会怨天尤人而不能自拔,或沉沦、或轻生的悲剧屡屡发生。究其缘由,就是步入社会时没有树立正确的就业观。
(4)总之,每一个毕业生要想找到适合自己理想的职业,就要在找工作前明确职业定位,充分结合自己的个性特点和兴趣爱好,认真思考自己要做什么,能做什么,从事哪个专业领域的工作,朝哪个方向发展,从而避免求职时的盲目和错失良机。
三、职业理想
(1)一个人的职业理想的内容会因时因地因事的不同而变化。随着年龄的增长、社会阅历的增强、知识水平的提高,职业理想会由朦胧变得清晰,由幻想变得理智,由波动变得稳定。因此,职业理想具有一定的发展性。孩提时代,想当一名警察,长大后却成了一名教师的事实就说明了这一点。
(2)理想是前进的方向,是心中的目标。人生发展的目标是通过职业理想来确立,并最终通过职业理想来实现。托尔斯泰曾说过:“理想是指路的明灯,没有理想就没有坚定的方向,就没有生活。”同学们在现阶段的学习生活中也已经深切地感受到,一旦学习目的不明确,学习的热情就会低落,学习的效果就不明显。因此,有了明确的、切合实际的职业理想,再经过努力奋斗,人生发展目标必然会实现。
(3)职业理想源于现实又高于现实,它比现实更美好。为使美好的未来和宏伟的憧憬变成现实,人们会以坚忍不拔的毅力、顽强的拼搏精神和开拓创新的行动去为之努力奋斗。那一年,周恩来就 发出“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的誓言,表达了他从小立志振兴中华的伟大志向。
我们的职业关与理想,那就是我们职场的全部,树立正确的职业关,选择正确的途径,为达到自己的理想而努力,为中华之崛起而努力!
参考文献:
克拉玛依市人才交流中心: 职业观 职业梦想 我国大学生就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