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合作学习理论在中学英语课堂教学中的运用
合作学习理论在中学英语课堂教学中的运用
石家庄市第四十九中学
李风香
合作学习(Cooperative Learning)是本世纪 70年代初兴起于美国,并在 70年代中期至80年代中期取得实质性进展的一种教学理论与策略。目前,合作学习已广泛应用于美国、英国、加拿大、澳大利亚、日本、以色列等国的大、中、小学的各种教学中,对于改善课堂教学气氛,大面积提高学生的学业成绩,促进学生良好的非认知品质的发展起到积极的作用,其实效令人瞩目。世界各国研究一致认为,合作学习是一种及其有效的教学理论与策略。在美国,“合作学习”与“掌握学习”(Mastery Learning)一起被人们誉为当代最受欢迎的两种教学策
并将逐步发展为一个令人瞩目的教学理论研究领域与教学流派。
合作学习是一种古老的教育观念与实践,它基于“人多智广”(Four heads are better than one.)这一哲学思想。在美国教育历史上曾经有一个时期,合作学习理论深受欢迎并广为应用。美国教育家帕克(Park)就是这个时期合作学习理论的最杰出代表人物之一,他的声望与成功来自于他把鲜明的革新精神引入了课堂,并使课堂充满了真正合作与民主的气氛。远在2000多年前,我国儒学大师在教育实践中就己重视合作并将用于教学情景中,倡导学习者在学习过程中要相互切磋,彼此交流学习经验,以增加学习的效率,令人遗憾的是这种合作的观念在我们今天的教学中已十分淡薄,所存无几。有关合作学习理论的概念表述不一,下面是
几种有代表性的关于合作学习概念的表述。
1.美国明尼达大学“合作学习中心”(Cooperative Learning Center)的约翰逊兄弟(D.W Johnson & R.T Johnson)认为:“合作学习就是在教学上运用小组,使学生共同活动以最大程度地促进他们自己以及他人的学习。”
2.我国台湾的教育学者林生傅先生在论及合作学指出:“合作学习乃是一种创新的教学设计,目的在于使学习活动成为共同的活动,其成效关系到团体的荣辱。
”
3.合作学习的另一位重要代表人物梅瓦里克(Z.R.Mevarech)女士认为:"合作学习是指学生为达到一个共同的目标在小组中共同学习的学习环境。虽然国内外专家学者关于合作学习定义的表述不尽一致,但从中可以认识合作学习的内涵。综上所述,可以将合作学习的特点归纳为以下几个方面:
合作学习是以小组活动为主体而进行的一种教学活动;合作学习是一种同伴之间的合作互助活动;合作学习是一种目标导向活动:合作学习把个人之间的竞争转换为小组之间的竞争:合作学习是由教师设计教学,分配学习任务和控制教学进程的活动。
从以上的分析中可以看出合作学习理论的概念并不难理解,但是有效地实施合作学习,把强调竞争性学习和个人化学习的课堂转到以合作学习为主
流的课堂上来,并非一件轻而易举的事。
众所周知,教学是一种双边活动,既有教师的主观能动作用,由必须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作用,只有把这两个作用有效地结合起来进行教学,才能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从教育学理论或教学经验来看,没有学生的主动性与积极性,任何教学都不能成功。为了提高学生的学习成绩,在外语课堂中我尝试了合作学习理论,大大提高了学生学习英语的积极性与主动性,他们在小组里团结协作,积极主动,兴趣大增,即活跃了课堂气氛又提高了学习成绩。
下面是我在英语课堂会话(Conversation)教学中所实施的合作学习。在会话教学中,我主要是培养学生的交际能力。语言能力是交际能力的基础,但仅仅掌握了语言形式和语言技能并不等于在交际场合恰当使用语言达到交际目的。交际法理论告诉我们:交际既是语言学习的目的,也是语言学习的手段。合作学习所倡导的相互作用观正是一种将交际作为语言学习手段的多边活动,在会话教学
中,我采用了3S(Situations, Structures,Sentences)的教学模式,通过班机授课讲清语境,因为任何语言都是在一定情境下产生并运用。这有利于学生尽快地掌握会话内容,在此基础上分组讨论找出 Structures(初学者,老师给出Structures)这便是合作学习的开始,然后围绕Structures进行会话。在小组学习中,小组成员的任务就是掌握老师讲解的内容,完成老师在限定时间内分配的学习任务,但学习任务必须由每个小组共同完成,在共同完成学习任务的过程中,小组中的成员各有具体的分工,有计时员,提醒同伴集中精力抓紧时间完成学习任务;有答疑员,由一名学习好的同学担任,负责本组的学习任务的完成。为使会话完成的快,正确率又高,接受能力好的学生与差一点学生积极配合,提高了学习效率。在 Role play表演中改变了以往上课只是几个好学生能完成会话表演的局面,经过一段时间的训练,基础差的学生增加了学习兴趣,原来上课张不开嘴,现在能在课堂上自编对话并流利交谈。在实施合作学习的过程中,合作学习还有一个收获是改变了课堂教学人数多的格局,通过分组把班级看作是由几个组组成的个体,无论什么形式的学习都以组为单位,发挥学生的合作精神,减少两极分化的现象,大面积提高学习成绩。
合作学习理论是一种较为先进的教学理论与策略,还需要我们在实际教学中进一步的探讨和摸索,以便能更好的服务于教学,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第二篇:谈合作学习理论在英语教学中的运用论文
摘要:
合作学习是指学生在小组或团队中为了完成共同的任务,有明确的责任分工的互助性学习。开展英语合作学习是实践新课程标准的重要途径。本文笔者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就如何在英语教学中开展合作学习进行了探讨。
关键词:英语教学 合作学习教学质量 途径
深化教学改革,全面提高学生素质,是时代的要求。而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倡导以“主动参与、乐于探究、交流与合作”为主要特征的学习方式,是我国当前教学改革的重点之一。在合作、竞争和个人三种学习情境中,合作学习是最有效的一种,但目前却是运用得最少的一种。学生之间的合作应当成为现代课堂教学的主流。
一、合作学习理论在中学英语教学中的运用。
1、合作学习在词汇教学中的运用。
词汇是语言的三大要素之一。英国语言学家威尔金斯指出:若没有语言和语法,尚可传达一点点信息,若无词汇,就不能传达任何信息。词汇不足会使听、说、读、写各种技能的训练和提高受到限制。简言之,外语学习,词汇为本。而英语学不好的学生往往是因为这一关过不好而渐失信心。学生在学习英语单词、短语和句子时需要做大量的听写练习,听写是训练听力和写作技能的一种很好的方式,可由教师读、学生写,然后分组交叉批改,合作小组之间进行竞赛。初中阶段这种练习多数在课堂内进行。每次听写时总会有一小部分学生成绩不理想,教师要允许他们课后有重新听写的机会,由合作学习小组内成绩较好的组员帮助他们听写。如果经过课后的复习重新听写得了满分,教师仍然可以认可他们的成绩以资鼓励,因为他们经过努力进步了。
2、合作学习在口语教学中的运用。
口语学习不同于书面学习,它更依赖于集体行为,要求人与人之间用语言直接进行交流。合作伙伴活动或合作小组活动最大的特色在于能够把班级全体学生同时调动起来,开展口语交流与互动。这是我国外语教学界近年来大力推崇的活动形式,活动简便易行,但可以灵活多变,不断推陈出新。例如:
(1)变换距离或位置。
为了使学生大声说、听得见,可以把坐着说的方式改为站立着说,把近距离肩并肩地说改为远距离(间隔一米左右)面对面地说。
(2)变换伙伴。
小组的伙伴一般是身边的同学,搭档长期固定不变,难免觉得不新鲜。可以尊重个人的选择,让学生经常变换搭档。
(3)变换练习方式。
学生用书和练习册中的很多话题或题型为活动的变化提供了便利,如朗读对话、课文问答、讨论问题、句型操练或交际性练习等。
3、合作学习在阅读教学中的运用。
小组合作阅读适合于研读课文或其它书面材料的教学,例如指导学生做牛津高中英语模块三Unit2Reading的阅读练习时,其活动步骤如下:
(1)要求各学习小组每个学生限时完成以下问答:whatisthearticleabout?What are the three kinds of English discussed in the article?Is English still changing?
(2)各学习小组组长在要求组内同学阅读全文、理解全文的同时,安排每位同学重点理解上述三个问答题之一。
(3)组内同学相互汇报各自对文章的理解情况,然后共同讨论,使得全组同学对文章理解得全面、深刻。
(4)教师对每个学习小组的学习情况进行检查。
(5)用适当的方式评价每个学生、每个学习小组对文章的理解情况(这种评价方式应具有激励性)。
4、合作学习在讨论课文深层次内容环节中的运用。
例如在学习牛津高中英语模块三Unit2Reading“Language”时,根据课文的主旨,让学生就以下问题展开讨论:
Many English words and idioms have interestings to ries behind them.Do you know any of theses tories?
Do you think that it is possible for Chinese to become the most widely used international language someday?Why or why not?
在讨论时同学尽可能地使用所学过的英语表达,由于在合作小组讨论中学生都有发言的机会,因此英语语言的运用能力得到了提高。
二、结束语。
总之,以小组为单位的英语合作学习不仅体现了“以人为本”的学习理念,同时也强调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教师课堂教学的针对性与指导性。合作学习培养了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合作精神,突破了整班教学时空的限制,提供给不同层次学生的学习参与机会,为不同层次的学生提供了有利的学习条件,弥补了整班教学的不足,通过学生之间的互动、互补、互进,提高了整体教学质量。
参考文献:
[1]王坦合作学习论[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1994年,18—28。
[2]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制订全日制义务教育普通高级中学英语课程标准(实验稿)
(二)[s].中小学外语教学,2001,(12):2。
[3]徐红合作学习在初中英语课堂教学中的运用[j].中小学外语教学,2001,(10):16—18。
[4]郭砚冰英语课堂合作学习的实施与评价[j].中小学外语教学.2002,(9)11-13。
第三篇:合作学习理论在高职篮球教学中的运用解析
合作学习理论在高职篮球教学中的运用解析
摘要:随着篮球教学事业的发展,人们在不断探索更适合更有效的教学方法。而合作学习理论是近年来最受欢迎也是综合效果比较明显的新型教学方式,它颠覆了传统的“以老师传授为重”的教学理念,把主动权还给学生,老师则起到了“引路人”的作用。本文分为四部分,首先阐述合作学习理论的概念;其次分析了在高职篮球教学中开展合作学习的必要性;然后阐述了合作学习理论在高职篮球教学中应用的益处;最后提出合作学习理论对老师教学方式的新要求。关键词:合作学习;高职;篮球教学
近年来,国家对国民身体素质越来越重视,体育教学越发成为各高校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而篮球是很多人都热爱的运动项目,组织好篮球的教学具有重要的意义。合作学习理论是一种创新型的教学理论,它可以培养学生的自主性,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而且它的合作理念与篮球的性质有很多契合的地方。
一、合作学习理念的介绍
合作学习是指学生被分为几个小组,在小组中一起学习探讨,每个人有明确的分工去共同完成小组的任务,评估方式为根据小组的成绩来给个人成绩的新型教学理论。以色列特拉维夫大学沙伦博士,合作学习的主要代表人物,他曾说过:“合作学习是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用的的方法。把学生分开的小组就相当于是一个社会基本组织单位,学生在这个组织里通过相互的交流和沟通来学习基本理论和更高层面的知识,同时完善了自己。”
合作学习理论能被广泛的应用并被不断的发展与它众多的理论支持是分不开的。例如:(1)社会互赖论。认为成员基于共同目标而互相依赖,使团体变为一个整体。而这种依赖又分为积极依赖、消极依赖以及缺乏依赖。(2)自控理论。威廉·格拉塞博士认为人本身的需要是驱动人发生某种行为的原始动力。学生有三种需要:对爱的需要;对力的需要;对自由、娱乐的需要。(3)发展理论。来源于维果茨基本的发展区理论与皮亚杰的认知发展理论。(4)选择理论。换言之,是一种需要满足的理论。学校是满足学生三种需要的场所之一,所以,可以这样认为:不爱学习的学生,绝大多数不是因为智力问题,而是心理问题。(5)接触理论。人与人之间的交流合作可以提高小组的凝聚力和向心力。等等。
二、合作学习理论在高职篮球教学中应用的必要性
首先,篮球是一项集体性的项目,所以对学习者的互相配合、协作有比较高的要求[1]。因此,这种要求和合作学习理论的基本内涵相符合,为高职篮球运用于合作学习理论提供了得天独厚的条件和优势。而且篮球运动的过程中,人类的交流频率远远高于其他类型的文化活动[1]。在参与篮球活动的过程中,队员与队员之间的合作尤为重要,这在篮球的比赛和运动时更加明显[1]。篮球不是靠一个人的优秀就可以完成的竞技性的项目,它需要队员的合作,比如每位队员都自己的位置,后卫、前锋、中锋等,这就要求他们负责好自己的部分与队友合作。其次,当前高职院校的篮球课程教学仍有多个地方亟待改进。教学方法单一不变,乏味无趣,容易造成学生自主学习意识不足,其主体地位无法凸显[1]。为了更好地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体现学生的主体性,更好地实现高职篮球教育,合作学习的应用就显得尤为必要。
三、合作学习理论应用于高职篮球教学中的益处
(一)合作学习可以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合作学习将学生与学生、学生与教师的教学因素之间的互动视为学习的重要途径,强调通过互动交流来使课堂教学成为多种互动过程的统一体,合作学习把大部分的时间留给学生,学生主体性得到了体现,在学生进行合作探索学习的过程中,求知欲就会得到激发和释放,学生在这种强烈的求知欲的支配下就会乐于学习,并且在此基础上掌握学习的技巧,做到善于学习,教学的良性循环也会因此而建立起来[2]。
(二)合作学习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学生的个人素质
不同于传统的教学方式,合作学习过程中,学生与学生之间、学生与老师之间会进行很多的交流,这就要求学生要敞开心扉与人交流,对交流交际能力是一种锻炼和提升;在小组合作学习的过程中,因为要共同完成一个大任务,所以每个人都会有自己的小任务,而这些小任务又会影响大任务的完成,这就要求学生能够明确自己的责任并且及时完成属于自己的任务,以免耽误大家的进度,以此培养了学生的责任心;在一个组里的队员,无论是生活上还是学习上都会做到互相帮助,团结友爱,对彼此信任、包容,尊重队友;对于团队里的“领头羊”来说,合作学习可以锻炼组织能力,协商能力,全面思考的能力;合作学习过程中,大家可以“取长补短”来完善自己。
(三)合作学习的评价方式可以激励高职学生
由于高职的新生在入学之前,学习情况大多数处于中下游的水平,在高中的单一的评价体制下,经过多次的学习失败、不如意,很容易形成一种自我概念:“我就是不行,我就是没有能力,我的缺点就是xxx。”,进而产生挫败式的自我效能感[2]。而合作性学习的评级方式是依托小组成绩获得个人成绩,“三个臭皮匠赛过诸葛亮”,团队的成绩一定优于个人的成绩,当自己的成绩提高,被压抑很久的上进心和自信心也会苏醒,这就很好地激发高职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潜能。
四、合作学习理论对于教师提出新要求
合作学习理论是一种以学生为主体,老师引导的创新型教学理论。这就要求老师能够及时的调整自己的教学方式方法,并且注意各个细节性的问题。调整好合作、单独、竞争三种状态的教学比例,让学生能够自主学习理论知识,同时加强团队合作意识,以此同时也能够以提高个人素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对学生的基础状况进行分析,之后从教学进度、教学任务、学员之间的相互合作、监督管理等方面对篮球教学进行深入思考与分析,为学生制定适合的合作学习方案[3]。这对教师的教学自主性和创新性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结语:
合作学习理论是一种对学生与老师之间的引导与被引导、学生与学生之间的学习与被学习关系的促进。就学生而言,学习首先是一个吸收知识的过程,其次是一个与同伴进行结构搭建并应用的过程,只有自主的去学习,才能更好的认知、更快的解决问题。而合作学习理论的成果则与这些要求完美契合。
参考文献:
[1]赵锡华.合作学习理论在高职篮球教学中的运用[J].郑州航空工业管理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06:182-184.[2]漆俊华.合作学习理论在高职篮球教学中的应用[J].才智,2016,03:78+80.[3]徐海东.合作学习理论在高职高专篮球教学中的应用[J].辽宁师专学报(自然科学版),2015,01:70-72.
第四篇:鼓励策略在中学英语课堂教学中的运用
鼓励策略在中学英语课堂教学中的运用
教学是一门科学,也是一门艺术。作为教师,应该娴熟而灵活地运用各种有效的教学方法与策略,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苏联著名的教育家马卡连柯曾说过,“教育学生最好的方法是鼓励他的好行为”。心理学的研究表明,“外部奖励的适当运用不仅有助于当前的学习,而且可以促进内部动机作用的发展和习惯的养成”。由此可见,在课堂教学中恰当地运用鼓励策略,能有效地激发学生的学习自信心和学习兴趣,融洽师生关系。我在多年的英语课堂教学中,注重运用鼓励策略,收到了比较好的效果。
一、认同策略
认同策略,是指教师对学生的观点、看法等方面的赞赏。处于青少年阶段的学生特别渴望得到别人的肯定与尊重。教师应适当地运用鼓励策略,及时对正确回答问题、出色完成学习任务的学生进行表扬,使学生自然而然地产生一种自豪感及成就感,从而积极自觉地投入到接下来的学习中。我在课堂教学中,对于表扬鼓励学生的语言从不吝啬。例如:“Well done!”“Good job!”“Perfect!”“Excellent!”这些看似简单的单词和句子,往往使学生从教师对他的认同和肯定中获得自信。久而久之,学生在课堂上就会从羞于开口讲,到敢于开口讲,直至乐于开口讲。
二、包容策略
包容策略,是指教师对学生在学习中所犯错误的正确处理和宽容。英语学习是一个漫长的内在化过程。学生从只懂得母语到掌握英语,需要经历许多阶段。社会语言学的中继理论认为,整个外语学习过程是由不完善的中继语言向不断完善的语言接近。中继语言阶段出现错误是必然的,不可避免的。而纠错,特别是当众纠错,从某种程度上起着一种怨贬性质的评价作用,处理不当往往会挫伤学生的语言表达积极性。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所犯的错误不尽相同。教师一定要区别不同类型的错误,在纠正时要讲究艺术和策略。有些错误可不必纠正,如学生在复述课文中,由于一时紧张而出现的口误,教师应采取宽容的态度,尤其不要当即打断学生的思维,以至加剧其紧张的程度。成功的操练与交际活动远比纠正得完美的操练与交际活动更为重要。有些错误是学生掌握不熟练而造成的,教师可稍加提示,由学生自己改正。改正后应及时给予鼓励,尽量避免苛刻地责备学生。例如,“This is a silly mistake.”“How many times have you made such an easy mistake?"“Why do you always forget tins?”教师如果经常当着全班同学的面用这种不耐烦的语气指责学生,势必会挫伤学生对学习英语的兴趣,深感英语难学,高不可攀,从而影响学习英语的积极性。所以,教师应尝试用委婉的语气鼓励学生大胆开口讲,不要怕讲错。例如,“Could you have a try again? It doesn't matter even if you make a mis take.”“Don't worr!It's a bit difficult for you to answer.”“It's quite normal to make mistakes in this case.”
可见,在学生回答问题出现错误时,教师应正确评价,包容学生的错误,既要充分肯定其敢于开口发言,又要在肯定的同时,委婉地指出不足或错误,及时纠正,切不可对回答错误的学生讽刺挖苦,也不能无原则地表扬。教师应给予每个学生以成功的体验,又要指明努力的方向,有效地保护学生学习英语的积极性。
三、解答策略
解答策略,是指教师应该鼓励学生大胆提问,解答疑惑应循循善诱。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难免会出现一些疑难问题,而这些问题也有可能是教师未解释清楚造成的。所以当学生在课堂上提出自己的见解时,教师应表现出合作的态度。例如,教师可以回答:“Maybe you are right.I'll check it out and tell you later.”教师千万不能为了维护自己的威信而说出:“No matter what you say, I'm right here.Just remember this.”这样很容易造成与学生的正面冲突。一旦学生从其他途径获知其满意的答复后,便可使教师的威信扫地。失去了学生的信任,必然会造成不利的负面影响。所以,教师应在课堂教学中鼓励学生提问,大胆质疑。教师也要时常鼓励学生不要拘泥于现成的答案,独立思考,另辟蹊径。例如,学生在做阅读分析题时,有时一个题目班中往往会出现不同的选择。遇到这种情况,我会把持不同意见的学生分成几组,请他们各自在原文中
寻找依据,然后组织讨论、发言。最后在学生共同参与中得出正确的答案,使学生不仅知其然,而且知其所以然,有效地帮助学生掌握知识,同时也保护了他们提问的积极性。
因此,对学生的提问,教师要有正确的态度,要及时反馈。只要学生提的问题恰当,教师应立即给予鼓励表扬;提的问题不太恰当,甚至是错误的,教师也要悉心帮助指导;即使是一些常识性的问题,教师也不要不屑一顾,应以和善、友好的态度作说明,直至学生完全明白掌握,切不可挫伤学生提问的积极性而影响他们学习英语的热情。
四、互动策略
互动策略,是指创设生动有趣的课堂教学组织形式,吸引学生融入到课堂学习中。初中学生的课堂注意力还不够稳定,枯燥乏味的教学必然会减弱他们的课堂专注程度。所以在英语课堂教学中,教师要组织好每一项教学活动,并且使这些活动具有趣味性和针对性,设法鼓励每位学生能够参与并乐于参与,有效地完成学习任务。我在课堂教学中,经常设计一些形式多样的活动,吸引学生投入到学习中来。
1.角色扮演
角色扮演的形式有小品、情境对话等。教材中有大量的对话可供学生表演,初中学生爱说、好动、爱模仿、羞怯感较少,他们的这些特点对开展角色扮演活动极为有利。教学中开展角色扮演和模仿,使学生能够专注到教材的情境当中,不仅能激发学生的情感,调动积极性,把教学的要求转化为学习的愿望,而且给学生提供了学习语言结构、理解语言功能的外部条件,以及参加语言实践的机会。
2.参与游戏
游戏的内容和方法很多,但必须集趣味性、娱乐性、知识性为一体,使学生在参与游戏中学有所得。看图猜谜、句子接龙、听说相反等,都是学生比较喜欢的游戏活动。整个活动过程中,学生基本能做到认真听,用心学,积极参与。游戏活动不仅能强化语言的交际能力和表达能力,而且可以增进师生之间、同学之间的深厚友谊。
3.模拟“记者招待会”
为了给学生创造机会在半真实的语言环境中运用所学语言知识,我们还可以开展答记者问的活动,以鼓励学生在这样的语言实践中去了解他们还不甚了解的信息,把枯燥无味的频繁操练变成学生乐于接受的实践活动。学生在活动中知识得到了运用和巩固,而且通过语言实践活动解决了实际问题,获得了新的信息,从而使他们产生运用语言的动力。
4.竞赛
学生的好胜心都比较强,为了鼓励学生能积极主动参与到课堂教学中,教师可在课堂上引入竞争机制,采用竞赛形式。教师可以小组或个人为单位,进行背单词、阅读、快速反应、听力等方面的竞赛,评出优胜的小组或个人,予以表扬。
我认为,在英语课堂教学中,教师对学生的认同要不吝啬,对学生在学习中的错误要包容,对学生的疑问要循循善诱,对课堂教学的组织要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真正做到教与学的互动。
第五篇:合作学习在课堂教学中的具体运用
合作学习在课堂教学中的具体运用
要使学生学得好,关键在于使学生乐意学,使他们感到成功、进步和发展的快乐,也就是使他们从学习的内部获得学习的推动力。传统的被动式学习方式严重压制了学生学习积极性。合作学习作为新一轮课程改革所提倡的教学模式和学习方式给我们的课堂带来了活力与希望,推动了课堂教学改革创新。它有效地改善了课堂内的学习氛围,扩大了学生的参与面,大面积提高学生的学习成绩。
但是作为一个新的教学模式,它还存在着很多问题,最为普遍的便是课堂教学流于形式,只求表面的热闹,不讲求实效。结果,事倍功半,学生看上去忙的不亦乐乎,实际上却并没有学到多少知识。经过一段时间的课堂实践,我认为创建有效的合作学习应采取以下一些组织策略,有效的保证小组合作学习从形式走向实质。
1.科学分组,合理分工。
科学分组,合理分工是小组合作学习顺利开展,发挥小组学习功能的前提。我们应该根据学生的智力水平、认知基础、学习能力、心理素质等进行综合评定,然后按照“异质同组,组间同质”的原则进行分组,每小组4~6人。这样既能保证优势互补,又便于开展公平竞争。教师还要根据学习内容的不同、学生的特长、个性差异合理分工,也可以由合作小组的成员民主协商,自行分工,充分发挥小组成员的作用与优势,保证合作学习活动顺利实施。在进行合理分工的同时,还要选好组长,组长是一个小组合作学习活动的组织者,是老师的小助手,选好组成直接关系学习活动的效率和成败。我们可以采取个人自荐、组内表决的方法选组长,并对小组长宣布职责及相关要求。
2.精心设计、有效讨论。
组织小组合作学习并不是一件简单的事,教师在各课时要做大量的课前准备工作,要了解学生特点、吃透教材,对是否进行小组合作学习进行正确的判断。要对合作内容、自主学习、环境氛围、交流反馈、评价激励等各个方面进行系统的设计,特别是在小组合作学习的讨论时,要把握教材的重难点,有针对性的讨论,为了避免讨论成为学优生的个人表演,可以丰富讨论的形式。如:讨论前,小组成员先独立思考,把想法写下来,再分别说出自己的想法,然后讨论,形成集体意见。也可以每人独立思考,抽签决定一位成员陈述自己意见,大家再发表见解,更可以互相提问,再共同讨论。这样的讨论使小组合作学习更具实效性,充分发挥学生之间优势互补。
3.建立互赖关系
我们可以用“荣辱与共”来概括组员之间相互依赖相互帮助的关系。也只有当学生认识到他们的这种“生死与共” 的关系,即只有所有的成员成功,他才能成功时,才会自主地团结协作,共同完成各个任务。因此建立多角度的相互依赖的关系、建立一个“人人为我、我为人人”的学习环境相当重要。可以说没有积极互赖,合作学习只不过是一个形式。在合作学习的课堂中,我们可以多角度地建立互赖的环境。
当小组成员通过共同的努力,取得了进步或达到了共同的目标时,优胜组内的每位成员便可得到同样的奖励。奖励可以是物质奖励或精神奖励,如减少他们的作业量,或出一期介绍该小组成员的学习情况或生活情况的黑板报,或奖励课外书籍等。例如:在对学生进行测试后,我给每个小组计算出总平均分。优胜组给予一定的奖励。具体的做法是:第一次测验比较平均分,第二次及以后的测验就按照平均分和提高分综合考虑,选出优胜的小组。优胜组内成员可以在本星期内减少作业量。这样做,既可以增强学生的竞争意识,又可以促进组内学生的合作意识,促使成绩好的学生帮助成绩差的学生,从而增加小组的竞争实力,而且也大大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4.适时引导,参与调控。
强调学生间的合作,并不是忽视教师的主导作用,教师始终是合作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和参与者。在教学中教师要善于创设问题的情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明确学习目标,以高涨的学习热情投入于合作学习中,在合作过程中,教师要善于启发、巧妙引导。特别是出现困难、意外混乱局面时要深入小组,参与其中,掌握情况及时调控,保证小组合作学习有序、有效的展开。教师要及时的诊断与处理问题,注意激活“冷场”,控制“过热场面”,使全体小组成员“动”起来,“活”起来。教师还要下组参与学习讨论,随时把握各组的学习情况,灵活的运用教学机智,调整学习时间,同时还要教给学生一些探索发现的方法,不断引发学生思维的碰撞,把学生的探索引向深入。
5.及时反馈,激励评价。及时反馈、评价激励对小组合作学习起着导向与促进作用,及时的反馈,有利于让各个合作小组充分展示成果,阐述观点,并倾听其他组的观点,吸纳他人之长,及时做必要的订正和补充发言,通过及时反馈进一步内化知识、归纳出合理的结论和解决问题的最佳策略。为提高学生的合作意识、激励学生不断提高小组合作活动的水平,要加强激励评价。对小组活动进行评价时(1)可以小组自评和组与组互评相结合。既自我分析问题总结经验又取长补短、互相促进。(2)对合作小组集体评价和小组成员的评价相结合,重点评价合作学习小组,强化“学习小组”的集体荣誉感。(3)可以对小组活动秩序、组员参与情况、小组学习过程、效果等方面进行评价。
教学中可以经常性的评比最佳小组,或以推出“小组发言人”的形式,激励所有成员主动承担责任,使小组内出现互动、互助、互勉、互进局面,强化学生的合作意识,全面提升学生的整体素质。
合作学习的过程中要注意的问题:(1)老师要不断监控小组活动,做观察记录,及时对小组活动进行反馈,针对学生争持不下或思维受阻不能深入时,老师必须介入,及时点拨,排除思维障碍。(2)小组活动中,老师要告诉学生注意倾听他人的发言,有礼貌地阐述自己的观点,不要把自己的观点强加与人。老师可以把要注意的问题编成口诀贴在教室前面,让学生牢记。如:“小组讨论声音小;开口之前要想好;别人发言认真听;意见不同我不吵;他人不会我帮助;为组争光集体好;无论对错要谦虚;团结互助向前跑。”(3)合作学习是学生之间的互动,师生之间的互动,老师就是这种互动进行的保证者和组织者,因此要求教师要科学地合理地设计合作学习的目标和任务;明确提出合作要求,培养合作技能。(4)在合作学习的过程中,老师要在各小组之间来回巡视,及时了解合作情况,发现学生不能认真参与交流,做与合作学习无关的事情,要及时地加以引导,提出明确要求,确保合作学习顺利进行。(5)充分考虑学生的异质情况,科学分组(男女生、学习较好和学习有困难的、性格内外向互相搭配),避免小组不能很好合作,只有少数人发表意见或因为各组学生差异较大而讨论时间进度相差甚远的现象发生。(6)组织得力,控制时间长短和噪音,防止失控,浪费教学时间。(7)科学地摆放桌椅,以利于学生合作学习。如马蹄型、梅花型、半圆型等。(8)合作学习要实实再再,不能流与形式,搞花架子。有些老师上课,既不根据教学内容,也不考虑学生的实际情况,只是为了适应新课改的要求,简单地把学生围坐在一起。这能是合作学习吗?合作学习的前提是“合作’,而不是“围坐”。围坐在一起的学生真的合作了吗?关键的问题是老师交给学生讨论的问题要有一定的深度,这样才能使“合作”不流于形式。才能让学生把教材作为例子,从学会了到会学了,充分挖掘课程资源,达到由课内的获取到课外的提升。从而真实地体现在学习中合作,在合作中学会学习。问题有一定的探度,讨论也有价值,才能使学生在学习中求得发展,小组合作学习才能落到实处。
知识与能力是教学目标的核心,它通过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的实现过程而最终实现;过程与方法是教学目标的组成部分和课堂教学的操作系统,它渗透在知识与能力目标的实现中而实现;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是教学目标的组成部分和课堂教学的动力系统,它伴随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目标的实现而实现。三维目标紧密联系在一起,只能作为一个整体来达成,不能分割。
三维目标是一个整体。知识与技能仍然是新课程的重要目标,是教学的基石,同时,它又是载体,学生思考、解决问题能力的形成和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培养,都是依附于知识的发生、发展,是在探索知识的过程中得以形成和发展的。而知识与技能,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目标必须依托教学活动的过程来实现,没有过程就没有体验和感悟,也不可能形成技能。两大领域的目标,既各有内涵,又相辅相成。
一、知识目标的确立、落实
知识目标是课堂教学的基础目标,也是其他教学目标实现的前提。因此,在教学过程中,确立和落实知识目标是首要的任务。
1、知识目标的确立依据
首先,教师应根据新的要求,确立每一框题的知识目标;其次,教师要深入挖掘教材,理清知识体系,确定教材的主干知识;最后,教师要了解学生的知结构和谁知规律,确定教学的重点和难点。
2、知识目标的落实
(1)重组、拓展教材知识,使其与学生的认识规律和认知结构相吻合,为学生实现知识的同化做好铺垫。(2)创设情境,激活学生的思维。教创设的情景要与学生原有认知结构中的经验发生联系,以使他们能用现有的知识同化新知识。
(3)强化自主探究,寻求问题解决途径,实现知识内化。在教学实际工作中,让学生有机会去应用他们所学的知识去认识客观事物。
二、能力目标的确立、落实
能力目标是建立在知识目标基础上,其确立是为了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学生的能力是多方面的,但在课堂上,教师只能其中最主要的作为培养目标。
1、能力目标的确立
首先,教师应根据课程目标的要求,确立框题能力目标。其次,根据教材知识,确立基本的相关的能力目标。最后,根据学生个人的特点,确立适合学生实际的能力目标
2、能力目标的落实
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变“带着知识走向学生”为“带着学生走向知识”。教师应让学生亲历过程,使学习过程成为学生生活的一部分。
(1)在教学中,教师要把学习过程变为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过程。教师应引导学生形成解决问题的“知识清单”;然后确定收集知识和信息的渠道、途径和方法,接着收集所需要的知识和信息关进行分析和处理,最后利用这些知识和信息解决问题。
(2)重视课堂协作学习。在教学中,教师要给学生留出发挥自主性和创造性的空间,要给学生提供在不同的情境下建构知识、运用知识、表现自我的多种机会,要让学生通过主动学习形成“自我监控、自我反思、自我评价、自我反馈”的学习方法。
(3)在训练中提高能力。教师应指导学生分析例题,引导学生进行模拟情景训练,使他们做到举一反三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的确立及落实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一般包括对己、对人、对自然和社会及其相互关系的情感、态度与、价值判断,它是课堂教学的目标之一。
1、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的确立。首先,教师应根据学生年龄特点制定基本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其次,教师应根据学科特点挖掘教材中蕴含的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2、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的落实。(1)通过教师的言传身教来激发学生的情感。(2)通过英雄人物、模范人物、先进人物的榜样作用来引导学生正确地领悟情感。(3)通过创设情境来加强情感培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