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社科论文大赛名单
社科论文大赛咨询会签到表
论文类型:
社会调查类:
1、梁翠莹、梁智园、梁静玉、林晓梅
2、杨应天、麦汉波、李如华
3、曾文江、许达成
4、胡诗韵、吴艳
5、冯丽梅、何林芳、胡颖荷、陈俊文
6、黄炜杰、赖君臣、黎鉴辉、黎伙德、李德富
7、谢炜标、黄伟裕、8、陶成林、9、黄冠鹏、巫梁昱、李淑华、杨博涵、伍嘉莉、10、周谭盛、林占威、郭桂澍、余秀娟、罗素雅
11、汤敏、许浩、林慧清、廖康生
12、莫镇彰、陈武总、高柏强、陈翔、洪居柳
13、温文媛、汤凤喜、舒晓
14、苏钦城、骆诗华
15、许浩、李爱玲、吴天赋、潘慧敏
16、孙立相、秦淑洁
17、赵博、郭旺、余卓俊、陆美玲、黄舒怡
18、孟丽
19、胡海珊、关娟华、郑景富、卢杰龙 20、陈飞
21、李世玲、岑路瑶
22、林燕婷、吴建华、廖金菊
23、李玉梅、李绮霞、梅品芳、张咏琳
24、张惠华、钟琳
25、王婉媚、洗颖颖、林春柳
26、李洁梅、李梁娇
27、金祥、林海珠
28、李少芬
29、梁榕 30、陈俊彬
31、苏明辉、庄小强、李玉玲、李小玲、陈秀云
32、李惠娇、黄慧敏、李凯结、谭晓敏、郭靖妍
33、谭佩莹、吴茜宜、许飞燕、文晓玲
34、詹金莲、袁嘉敏、梁翠莹
35、钟清敏、李远青、陈惠庆
36、杨锦山、伍津泓、吴桂其
37、郑婉华、何洽燊
38、黄楚雯、丘翘仪
39、张素梅、40、陈剑波、41、黄珊珊、黄艳萍、黄杰满、胡壬秋、柯自权
42、廖玮玮、司徒玉銮、谭恩、连俏冰、梁春菊
43、杨秀军
44、李梦雅、林丽虹、黄淑桦、刘永霞
45、邱秀英、张雪清
46、林加伟、陈泽桂
47、邹倩娟、龙慧
48、曾彩英、何健仪
49、魏丹婷、胡艳芬、黄嫣怡、李爱玲 50、司徒欣欣、钟慧、邓琨、张栩莹、卢文珊
51、张颖雪、蔡承泽
52、范秋萍、冯珺仪、刘敏婷
53、周婉菁、李景梅、黄燕丹、吕秋婵、李敏旋
54、黄嘉欣
55、宁家玲
56、唐倩瑜、甄珊珊
57、谭群杰、麦倩玉
58、罗栋、罗均发、麦华钟、陈深荣
59、徐鹏
60、萧楂戈、林镇江、周志易、陆海棠 61、郑秀玲
62、徐翔、冯大维、何俊鹏、何嵩文 63、李才海 64、林瑶、李清兰、梁焕玲 65、廖铭思 66、梁华成
67、肖永光、陈龙、郭朝煌、刘旭升
68、敖颖昌、曾月兰、张辉、赵悦云、彭江燕 69、吴阳志、刘小慧、郑鸿强
70、杨冬梅、杨境林、陈嘉梅、郭飘霜 71、吴水永、谭杏春
72、黄渊焕、黄伟权、吕坤东、杨舒敏、邓美洁 73、柯志鹏、赵贾茹
74、刘若宇、卢倩莹、欧洁华、黄淑怡、李玉婵 75、陈飞、李春梅
76、辛丽华、陈彧媛、佘映洵、陈业勤、张海勇 77、邹冠希、吴文裕、卫景盛、田金鹏、赵崇俊 78、吴有亮、王健
79、易安慧、傅晶妮、黄婉云、谭佩霞 80、李景梅、李世玲
81、李共笑、李海玲、陈燕珊、简翠媚 82、潘雪梅、夏子云、李静文、汤创立 83、吴锡俭
84、胡碧霞、梁智园、杨艳霞、梁慧君 85、李景梅、胡彩云、任帼君 86、张华仪、冯汇琪、关倩文 87、黄德锦、黄天 88、邝伟杰、89、许超、尚进
90、冯欣明、杨洁敏、何丽嫦、黄琬茹、雷凤容 91、谭海明
92、冯国中、涂小慧、李海燕、龚晓芳、温朝涛 93、郑日娟、叶少美、杨立峰 94、陈俊兆 95、邱钟发、96、谈杰璋
97、李才海、列永光
98、李龙、庄培旭、吴文亮、叶青、曾祥文 99、李兆华、陈翠萍、林子恒 100、关秋霞、黄明远、黄婷
101、陈韵滢、龙韵菲、刘碧群、林彩婷、李剑芳 102、刘丹丹、刘薇、麦如仲、丘璐瑶 103、黄志昌
104、张洁莲、黄丽甜、黄淑玲、黄桂和 105、杨冬梅、杨境林、陈嘉梅、郭飘霜 106、李秀娟、梁静静、梁文静、林秋贝 107、黎结玲、吴天赋、李爱玲
学术研究类:
1、司徒笑贤
2、吴娟玲
3、李介纯、程方仲
4、伍洁雯、莫卓高、陈冠舟、宋芬妮、张耀桦、5、关裕韬、李佩雯
6、廖耘、陈灼威、7、叶文豪、8、曾佩顺、9、林晓红、10、李帆峰、黄国华、李民博、11、邵漫珠、余剑鹏、12、林春柳
13、黄俏敏、黄绮婷
14、司徒惠文
15、刘羽翘、贺帅
16、伦洁仪
17、潘美婷、阮文浩
18、麦楚洁、梁玉贤
19、钟清敏、李远青、陈惠庆 20、熊文朋、21、林渠泽、22、曹峥、23、余维改、彭碧清
24、蔡金兰、程婵婷、陈曼慈
25、余雁玲、曾文楚、26、唐倩瑜、甄珊珊
27、李敏仪
28、徐绮云、冼泳恩
29、梁丰钿
30、李小娟、李春怡
31、杨瑜瑾、周少红
32、郑晓东
33、王志彬、34、郭润开、35、霍丽华、36、张婵、梁洁文、陈嘉祥、蔡英源
37、李帆峰、黄俊发、刘代钊
38、陈莹莹
39、李继津、黄英航、冯雪娟、40、杨程、王茜、杨晓诗、汪燕鹏
41、许超、尚进
42、莫依雯、叶玉燕、吴素华
43、陈碧雅、朱丹丹
44、何星桥、李逸君、陈启博、陈宇航、冯智燕
45、谭立鹏、廖耘、苏学振、刘群、欧翘
46、萧镇宇、余平、王小宝、温俊威、林嘉蕾
未确定类型:
1、王冬霞
2、梁雅雯、吴天赋、陆佩怡、梁嘉荣
3、刘晓岸、朱晓茵
4、林姗姗、刘晓岸、刘春丽、朱晓茵
5、陈益青、陈淑萍、黄丽桦、苏海亭
6、李乃玉、张爱玲、周顺笑、杨嘉敏、梁静雯
7、黄绮琪、何超峰、原映林
8、胡军玲
9、黄东成、冯敏仪、梁艺荣、黄嘉欣
10、刘丽仪、11、吴太隆
12、张惠清、杨怡芳
13、柯雨婷
14、刘晶晶
15、陈亭秀、徐颖娟
16、刘若宇、欧洁华、卢倩莹、黄淑怡、李玉婷
17、陈德仁、钟宏霞、张文倩
18、李月娟、黎颖怡
19、张宝仪、张留英、郭坤英、张雅媚 20、叶维猛、甄莉莉、周婉华、戚警金
21、岑健洪、陈真原、黄富朝、温秋婷、张燕霞
22、谭柏荣、俞祖强
23、黎剑波
24、曾文楚、余雁玲
25、梁乃基、辛佳斌、王成市、彭学楠、赵朋飞
26、邹治方、赵伟
27、岑海燕、梁嘉茵
28、容少敏、黎舒雯、胡嘉玲、胡嘉慧、陈宝莹
共181组
第二篇:社科论文
马克思和恩格斯的社会主义观给我的启示
马克思社会主义观,是指关于社会主义的基本观点。它有广义和狭义两种理解。广义社会主义观,包括对社会主义必然性、社会主义本质、社会主义特征、社会主义道路及社会主义发展阶段等有关社会主义的重大理论的基本观点;狭义社会主义观,是指关于社会主义阶段。
一、马克思、恩格斯的社会主义观的属性
从总体上看马克思、恩格斯的社会主义观具有以下根本属性:
1、唯物史观是马恩社会主义理论的基石
马克思和恩格斯的社会主义观是在对所处环境的时代特征进行了科学的分析的基础上诞生的。19世纪40年代的欧洲是处于自由竞争时期的资本主义,劳资关系不断恶化,工人阶级不断贫困化,剥夺者应被剥夺的呼声日益高涨。在此基础上马克思与恩格斯以历史唯物主义和剩余价值学说为两大科学基石,揭示了资本主义的固有矛盾并对其发展做出了必将被社会主义取代的逻辑预测并论证了这一预测。他们指出,只有发展生产力、创造生产的物质条件,才能为一个更高级的,以每个人的全面而自由的发展为基本原则的社会形式创造现实基础。同时他们还提出了社会主义这种社会形态如何克服资本主义固有矛盾的设想,即:私有制的弊端用全民所有制来克服;按资分配的非伦理性用按劳分配来克服;资产阶级专政的反动性用无产阶级专政的革命性来克服;自由经济的盲目性、无序性用计划经济来克服。
可见,马克思、恩格斯的社会主义观是用唯物史观的方法客观的对资本主义弊端予以揭露并科学的提出了取代资本主义建立社会主义的具体手段。他的目的不仅要解决生产力的问题,同时也要解决在此基础上形成的生产关系以及与经济基础相匹配的上层建筑的问题。
2、人的全面发展是它的价值追求
对于人的全面发展贯穿于马克思恩格斯社会主义理论的始终。在《德意志意识形态》中他们提出了共产主义社会是人类历史上唯一的以个人的全面而自由的发展为基本原则的社会形式。在《共产党宣言》中马克思提出了社会主义国家中对于人的全面的自由发展的设想——“在那里每个人的自由发展是一切人自由发展的条件实现人的全面而自由的发展是建立社会主义的唯一目的”。马克思对剩余价值的分析和批判就是为了解脱资本主义国家广大劳动人民的苦难,实现其人身自由和全面发展。马克思跨越设想的出发点和着眼点也在于对东方各民族的无限同情,为的是使人民不经受资本主义制度的一切苦难。所以说实现人的全面而自由的发展是马克思社会主义观的最高的价值追求。
二、马克斯、恩格斯社会主义观给我的启示
随着经济和科学技术的发展人们对物质资料的需求得到了满足,然而与此同时由于对马克思、恩格斯的科学社会主义观理解上的偏差也造成了社会道德滑坡、人文关怀主体缺位等一系列的社会问题。另一方面早在19世纪40年代马克思关于资本主义必将灭亡在其社会化大生产同生产资料私有制的根本矛盾中的寓言却至今没有实现。资本主义国家通过社会福利机制和对社会资本的重新调整缓和了这种矛盾,使其从显性变成隐性不易被人察觉。
两方面因素造成了资本主义“思潮”、“社会主义低潮”、“市场经济商潮”对社会主义的冲击,使许多人陷人了理论的困惑,从而模糊了对社会主义的认识,丧失了对社会主义的信念。国内外学术界试图用自由主义取代历史唯物主义,用西方经济学取代马克思经济学,这是对科学的社会主义观的严重否定。这些都是因为人们片面的以为马克思、恩格斯的科学社会主义观仅是对生产力的发展而忽略了对人的全面发展和整个社会各个因素之间的协调和科学发展造成的。面对这种情况人们迫切希望在马克思、恩格斯那里寻求答案,因此回归马恩经典著作探寻社会主义观成为必然。
1、马恩社会主义观有助于科学发展观理论的确立和发展
科学发展观既“坚持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观”。他不仅是我们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从新世纪新阶段党和国家事业发展全局出发提出的重大战略思想同时也是马恩社会主义观在当下中国的具体要求和表现。
第一、以人为本是马恩社会主义观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是其最终目的之所在。
社会是人得以生存和发展的形式,是人与人之间社会关系的总和,是一个有机的整体,包括政治、经济、文化生活的各个方面和环节。马克思和恩格斯提出:“任何人类历史的第一个前提无疑是有生命的个人的存在”,而“每个人的自由发展是一切人的自由发展的条件”②,这就决定了未来的共产主义社会必然是一个个人能够得到全面自由的发展,其他一切活动皆是为了这一目标得以实现人而进行的努力。恩格斯认为共产主义“需要一种全新的人,并将创造出这种新人来”。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社会发展中的问题也愈来愈突出,人们感到仅有经济发展并不能完全解决现代化的问题,还需要有社会的全面发展来适应人的发展的要求。所以,只有明确了马恩的社会主义观,充分了解了其对人的全面自由发展的这种价值追求,以人为本,才会弥补在现时的实践过程中片面追求工业利益造成的人文关怀上的主体缺位。从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出发谋发展、促发展,不断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切实保障人民群众的经济、政治和文化权益,让发展的成果惠及全体人民。
第二、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是马恩科学社会主义观的具体要求
恩格斯提出在共产主义社会,“将按照根据实有资源和整个社会需要而制定的计划来支配这一切东西,所以同现在实现的大工业制度相联系的一切有害的后果,将首先被消灭”③。
在恩格斯眼中共产主义社会在发展上秉承着全面的发展观。要对实有资源给予分配就必须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全面推进经济、政治、文化建设,实现经济发展的社会全面进步。这不仅是先进生产力的要求也是先进的社会主义形态的要求。
马克思恩格斯提出的共产主义的设想还体现在注重社会内部各因素之间的协调上。在当前就是要统筹城乡发展、统筹区域发展、统筹经济社会发展、统筹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统筹国内发展和对外开放,推进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相协调,推进经济、政治、文化建设的各个环节、各个方面相协调。
可持续发展主要是指人、社会与自然的和谐关系,建立人、社会和自然之间的和谐关系,形成相互间良性循环状态,使社会的发展富有生机和活力。这是社会主义生命力的体现。人是自然界的产物,人和人类社会的发展是人通过社会作用于自然,使自然发生有利于人的生存和发展的变化。这种作用必须使自然界按其本身的规律发生变化,才能在尊重自然和保护自然的前提下实现人的发展和自然变化之间的动态平衡。然而,由于主体对自然的认识是一个无限的过程,在一个特定的时期内,对于自然的认识是有限的,这种有限性往往表现为人对自然的认识的局限性,因而人类在对自然界作用过程中所取得的每一个进步,往往都遭到自然的报复。因而人类对自然的占有不能像征服者对被征服者的统治那样,可以随心所欲。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本身就是一个科学中的科学问题。那种不尊重自然、不尊重科学,对自然疯狂掠夺和滥用自然资源的行为是与科学发展观完全背离的,也必然遭到自然的更大的报复而失去发展的条件和基础。可持续发展,就是要促进人与自然的和谐,实现经济发展和人口、资源、环境相协调;坚持走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保证一代接一代地永续发展。
总的来说,把满足人的全面需求和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作为经济社会发展的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最终实现人的发展与经济社会发展的和谐统一这是践行马克思社会主义观最高价值追求的真正体现。
2、马恩社会主义观有助于和谐社会的构建
和谐社会就是社会系统中的各个部分、各种要素处于一种相互协调的状态。和谐社会就是全体人民各尽其能、各得其所而又和谐相处的社会,用社会学的术语来表达就是良性运行和协调发展的社会。作为一种社会理想,和谐社会是人类很早就开始追求的一个目标。“和谐社会”实际上是共产主义社会的一个显著特征,它要求人与人之间人与社会之间、人与自然之间形成和谐的关系。
而马克思恩格斯创立了科学社会主义理论,构建和谐社会不仅是其内在要求而且本身就是科学社会主义观的内容之一。他们关于未来和谐社会的主要思想观点是:
第一,实现和谐社会是人类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资本主义发展所带来的社会不平等和两极分化、人的畸形发展和异化等弊端是其自身无法克服的。只有通过无产阶级革命,用共产主义代替资本主义,才能实现社会和谐和人的自由全面发展。
第二,生产力的高度发展是实现和谐社会的前提条件。社会物质财富极大丰富,社会实行“各尽所能,按需分配”,才能达到真正和谐的社会主义社会。
第三,未来和谐社会表现为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之间相适应,其矛盾通过自身的调整来解决。
第四,“自由人联合体”是和谐社会的最高境界。“每个人的自由发展是一切人的自由发展的条件”,人的各种能力和潜能充分发挥,人的多样性需求不断得到满足,人的社会关系日益丰富,人与自然和谐共生,人的自由个性充分发展。马恩的和谐思想为今天我党提出构建和谐社会奠定了坚实的思想理论基础。
马克思恩格斯的社会主义观所要回答的具体问题是“什么是资本主义”,“怎样推翻资本主义”的问题。因此其和谐社会的构想重在揭示资本主义的内在矛盾,为推翻资本主义这一历史使命而服务。而新时期邓小平同志回答了“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的问题,建设和谐社会不仅作为推翻资本主义的革命理想而存在更重要的是以为人类创造更好的生存环境,从必然到自由的实现而存在。
总的来说,马克思、恩格斯的科学社会主义观贯穿于其整个哲学学说中,对生产力的发展,对人类的解放和实现人的自由全面发展是其理论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它不仅是将人类从私有制社会中解放出来的有力武器,同时也是我们解决现代化建设中遇到的问题,落实科学的发展观,构建和谐社会的理论支持。因此重新探讨马克思恩格斯的科学社会主义观具有极其重要的现实意义。
数学学院
周鸣
学号: 201010779
第三篇:社科论文(小编推荐)
浅谈高校学生党员如何保持党员先进性
摘要:高校学生党员是共产党员群体中的高素质、高文化、最年轻、最活跃的部分。如何让学生党员永葆党员的先进性,是关乎科教兴国的大业,关乎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关乎社会主义事业的长远发展的一件大事。学生党员的根本任务是成才,所以我们的学生党员的先进性首要体现在“成才”上,应该把自己努力培养成我国社会主义事业优秀的建设者和可靠的接班人。关键词:学生党员、党员先进性、党性锻炼
共产党员的先进性,是共产党员这一特定身份的人所应当具有的、为共产党这一先进政党所要求的一种重要特征,是共产党员不同于普通群众并对普通群众发挥模范带动作用的一种基本的性质、性能、性状。马克思恩格斯在《共产党宣言》中把共产党员的先进性称之为“胜过其余无产阶级群众的地方”,列宁、毛泽东等也常常称共产党员为“特殊材料制成的人”、是“工人阶级的先进分子”。高等学校肩负着培养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历史重任,当代大学生是我国青年人中知识较丰富、思想较敏锐的群体,是民族的希望,祖国的未来。而高校学生党员又是共产党员群体中的高素质、高文化、最年轻、最活跃的部分,学生党员作为大学生的优秀群体,以较高的思想修养、优异的学习成绩、出色的社会活动组织能力以及在学生中有较高的威信和感召力,成为校园文明建设和学风建设的优良代表。如何让我们的学生党员永葆党员的先进性,是关乎科教兴国的大业,关乎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关乎社会主义事业的长远发展的一件大事。学生党员的根本任务是成才,所以我们的学生党员的先进性首要体现在“成才”上,应该把自己努力培养成我国社会主义事业优秀的建设者和可靠的接班人。因此,学生党员要保持党员的先进性,必须从以下五个方面来锤炼自己:
一、是要努力学习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以及“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用与时俱进的马克思主义理论武装头脑“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对马克思主义的继承、创新和发展。从我们党成立以来,马列主义一直是我们党的指导思想。在党的发展和建设过程中,我们始终坚持将马列主义与中国的实际相结合,从而产生了两次历史性飞跃,形成了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理论,为中国的腾飞和发展作出了不可估量的贡献,是我们党的宝贵精神财富。在当今新的历史条件下,江泽民同志创新地提出了“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中国当代实际相结合的又一最新成果。江泽民同志在依据马列主义基本原理的基础上,结合我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实际情况,精炼地提出了“党要始终代表中国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党要始终代表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党要始终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的伟大论断。这些论断创造性地把先进生产力、先进文化和人民的根本利益紧密联系在一起,形成了一个高度概括、寓意深刻、内涵丰富的党的新指导思想———“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它科学准确地回答了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建设一个什么样的党,怎样建设党”这一基本问题。为今后党的建设,指明了发展方向和奋斗目标,并提供了可靠的思想保证。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必须继续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马克思主义具有与时俱进的理论品质,它必须根据实践的发展不断丰富和发展。“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提出,标志着我们对党的执政规律、社会主义建设规律和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认识达到了一个新的高度。我们只有以马克思主义的科学理论武装自己,正确掌握和善于运用这些规律,并以此来确定自己的行动纲领,才能始终保持党的先进性。
二、是努力学习党章,自觉增强党性意识和加强党性锻炼,认真履行党员义务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是党章对共产党员的本质要求,它直接关系着党的先进性和战斗力,是我党能否经受住新的验的关键,也是我党当前一项重大而紧迫的任务。对大学生党员来说,认真研究学习党章,加强马克思主义理论修养,坚定共产主义的理想信念,培养坚定的政治素质,自觉增强党性意识和加强党性锻炼,是共产党员思想建设的首要任务。马克思主义是共产党员党性的基石,放弃马克思主义就丢了党性。学习马克思主义理论是党员思想建设的根本任务。邓小平同志指出:“我们现在要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时代和任务不同了,要学习的新知识确实很多,这就更要求我们努力针对新的实际,掌握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因为只有这样,才能提高我们运用它的基本原则基本方法,来积极探索解决新的政治经济社会文化基本问题的本领,既把我们的事业和马克思主义理论本身推向前进,也防止一些同志,特别是一些新上来的中青年同志,在日益复杂的斗争中迷失方向。”邓小平指出了坚持马克思主义理论学习的极端重要性。如果理论上是非不清,必然引起思想上的混乱,从而导致政治上的动摇。理论建设是思想建设的基础,而思想理论建设又是党的建设的基础。思想理论建设如果背离了马克思主义轨道,必然使党的政治建设、组织建设、作风建设走入歧途。在大的原则、是非面前,要明确应当坚持什么,提倡什么,反对什么,限制什么,并且能理直气壮,界线分明,绝不含含糊糊,模棱两可,必须认真学习马克思主义理论,学习党章。努力掌握解放思想,实事求是这一精髓。“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就是当代的马克思主义,是振兴中华民族的强大精神支柱。只有系统地而不是零碎地,联系实际地而不是片面、空洞地学习理解党章,才能真正掌握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才能弄懂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才能抛弃对社会主义不科学的认识和不正确的思想;才能树立坚定的理想信念、科学的世界观和人生观;才能增强党性,认真履行党员义务。
三、是努力学习专业知识,培养创新精神,增强驾驭市场经济的能力作为一个党员大学生,一个青年中的先进分子,用什么来回报我们的党和人民呢?首先要加强自身的思想道德修养,还要刻苦学习专业知识,提高专业技能。党员大学生的身份既是大学生,又是党员,是当今知识分子的代表之一。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我们有不可推卸的责任,在大学的时光就是充实完善自身的时光,我们在课堂上不仅学习专业技能,更是能从老师们同学们的身上发现很多亮点,一些人格魅力,为民族的伟大复兴而发奋图强的过程。这一过程就是自身专业素质和思想道德素质全面提高的过程。作为一个党员大学生,要有较强的创新精神。要“创新”,首先既要“解放思想”又要“实事求是”。这对于无论是学社会科学还是学自然科学的学生都是一样的。继承前人,必须面对实际,在实践中总结分析前人、他人和自己的实践,提高自己的创新能力。在科学研究上要敢于“冒险”,要有“标新立异”的勇气,在创新实践中不断发现新事物,以更多的发明和创造献给人类的文明进步事业。改革开放二十几年来,我们建立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这是一个很伟大的成就。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经济的发展必然推动理论的创新,理论推动实践,实践呼唤新的理论出现。“三个代表”的理论,这是对马克思主义的新发展,我们应该好好学习,从而在市场经济的大潮中不断增强驾驭市场经济的能力。
四、是努力学习国内外一切优秀的文化成果,优化知识结构,保证综合素质的提高作为党员大学生,要善于学习和吸收国内外一切优秀的文化成果。中华民族文化有着悠久的历史,我们的祖先在五千年来的社会实践中逐渐形成的价值观和思维方式有其自身的特点。如“天下兴亡,匹夫有责”、“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等等,已深植人心,成为中国人珍贵的精神财富。中华民族传统文化,还包括一百多年以来在长期共同反抗外来侵略中激发并增强的中华民族的民族凝聚力、民族自豪感,“为人民服务”的信念等迅速发展起来的新文化;以及在改革开放中,中国人民又积累起的不少独特新经验,出现的新精神风貌。这些都已成为中华文化的新传统。中华民族文化的走向远不只是一个继承并发扬传统的问题。我们在继承并发扬传统文化的同时,要不断扬弃传统文化中那些不适应以至违背现代生活需要的消极因素,还要学习吸收外来的优秀文化。在对待外国的文化道德遗产上,我们要以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采取批判地继承的原则,取其精华、弃其糟粕。发达国家中那些为现代化社会所需要而又适合我国国情的文明成果,我们应该接受过来。我们还要加强国际文化交流,做到博采各国文化之长,为我所用,带头优化自身的知识结构。总之,无论中国和外国,人类的一切文明成果,我们都应该批判地继承。但必须立足于中国人自己正在进行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新的实践,在从事物质文明建设的同时加强精神文明建设,不断提高全民族的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如此,中华民族文化将会发展成为先进的“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社会主义文化,提高全民族的综合素质。
五、是将理论学习运用到实践之中,在现实的一言一行中体现党员大学生的先进性。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的重要途径就是学习加实践实践的观点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一个最显著的特点和一切真知的最终来源。一个人素质的提高离不开实践,南宋诗人陆游说:“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孟子也说过,在历史上担当大任,起过作用的人物,都经过一个艰苦磨练的过程,所谓“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这些都是古人从无数历史事实和亲自体验中总结出来的经验,说明了实践是个“大熔炉”,可锻炼出优秀的品质素质;实践是个“课堂”,可以从中获得书本上所学不到的知识。为此,一是要立足现实,努力拼搏,以饱满的热情、与时俱进的品质在创新中不断吸取新的营养。二是按照立体、复合要求,到一线基层,在艰苦的环境中亲身磨练意志,开拓视野,培养勇于吃苦,敢为人先,为人民利益而开拓创新的新境界。三是要在群众的实践主体中得到锻炼,虚心学习,并在实践中检验和创新理论,提高自身素质,及时发现解决自身存在的问题。作为党员大学生,在社会实践中培养锻炼自己的素质,要按照党的立场和党性原则来加强自己的修养。在这方面,其中我们敬爱的周恩来同志是一个光辉的典范。周恩来的整个革命生涯,给我们树立了“活到老,学到老,改造到老”的好榜样。以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为楷模,领导者在自己个人的素质修养过程中,就能有一个高的标准和正确的奋斗方向。作为党员大学生,无论是学社会科学还是学自然科学的,都要重视把所学的理论运用到实践中去,在现实的一言一行中体现党员大学生的先进性。我们现在在学校学习各种不同的专业,毕业后会走上不同的工作岗位,必然会碰到理论和实践的问题。因此,我们必须加强“文理渗透”的学习理念,那就是学社会科学的,要尽可能多地掌握一些自然科学的知识;学自然科学的,要尽可能多地掌握一些社会科学的知识。在学习和工作的实践中牢记共产党员的宗旨与责任,时刻以共产党员的标准严格要求自己。敢于实践,以实践推动理论的发展,以理论的发展推动新的实践,从而推动我们的各项事业不断前进。
总之,只要我们每个党员大学生都从我做起,从现在做起,主动适应时代要求,在日常学习、工作和生活中自觉实践先进性要求,发挥先进性作用,树立先进性形象,时刻保持共产党员的先进性,就一定能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历史进程中,担负起发展先进科学技术、传播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和维护社会稳定的历史重任。参考文献: 【1】陈文,司晓博,采取切实措施加强高校学生党员教育管理[J],法制与社会,2008;
【2】 浅谈大学生党员党性教育特点及长效机制[J],边疆经济与文化,2009; 【3】崔斌.加强大学生党员的教育和管理[J],山东行政学院,山东省经济管理干部学院学报,1999;
【4】胡春江,沈越,刘进宝,新形势下提高大学生党员质量的探索与实践[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08;
【5】林林,袁圆,论加强大学生党员的教育和管理[J],安徽文学,2008; 【6】对大学生党员继续教育问题的思考[J],辽宁师专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
第四篇:装饰大赛名单
幼儿轮滑教育报告---作者:郭建国(天津市早教专家)
大家也许还记得几年前,天津有一群一岁左右的孩子,脚踩轮滑鞋,作为天津宝宝的代表,进行申奥活动。其中最小的孩子仅有8个月,人们不禁要问,这么小的孩子连路都不会走,怎么学轮滑?轮滑鞋对于孩子们来说是不是一种负担,他们能承受这种负荷吗?孩子们的腿会不会弯?-
一年过去了,记者带着这些问题走访了当年训练孩子们学轮滑的早教专家郭建国老师,并见到了当时学轮滑的孩子们和他们的家长。-
家长们普遍认为,自从学了轮滑以后,孩子们不爱生病了,身高和体重均超出同龄儿童平均值。与其他未经过训练的孩子比,他们无论是语言能力还是社交 能力都显出极大优势。有的孩子已经会用“因为……所以”等连接词,还有的孩子可以进行5岁孩子才适合的器械游戏,他们见了生人会主动打招呼,能完整表达自己的意思。他们的表现令做过多年儿童节目,接触过无数孩子的中央电视台少儿节目的编导都大加赞赏。-
婴儿轮滑不会造成腿弯。
一年前我们开展婴儿轮滑的时候,有很多人善意地提出劝告,这么小的孩子穿轮滑鞋会使孩子的腿弯,有些家长也存在着这种担心,一年中这些孩子经历了游泳、滑冰的训练。当时年龄最小的张静宜(8个月),体质最弱的吴苏圣爱(一岁三个月)的腿不但没有发现异常现象,反而给人们一种有 力量的感觉。其实孩子穿轮滑鞋后,腿的负荷并没有增加,只是稳定性不好,为了克服这些困难,孩子的大动作的发展更加积极,脑开发效果明显好于一般教育。轮滑是婴幼儿早期教育的特殊形式,现代脑科学研究证实,运动所开发的大脑对今后的认知学习非常有益。-
婴儿轮滑促进孩子语言的发展。
一年前这些孩子参加轮滑训练时,语言发展没有什么特殊的地方(经过测试),大部分孩子经过几个月的训练,家长反映孩子的语言发展很快,我们对部分孩子进行语言测试,平均提高了八个多月,非常明显。-语言包括内心语言、动作语言、口头语言。口头语言的发展有赖于舌、唇、咽、肺的工作能力。在轮滑训练中,孩子们听到了大量的语言信息,他们的内心 语言得到了充分发展,身体自控能力得到提高,舌、唇等肢体末端的器官得到充分支持。轮滑运动使肺功能得到提高,发音变得有力、准确、清晰,尤其是难发 的音很快被突破。-
摔跤培养了孩子的良好性格。
在轮滑训练中,摔跤是经常发生的事。在这个阶段,正常长大的孩子在家长的保护下很少摔跤,一旦摔跤就会感觉痛苦,会哭。而学习轮滑的孩子必须经历大量的摔跤,在每次挨摔的过程中孩子都要凭借自己的努力调动大脑支配身体,尽量不摔倒,提高了踝、腿的力量和四肢的协调能力,同时在多次挨摔后,孩子的自我保护能力增强,以适应环境,他们摔倒后自己能很快站起来,经过训练的小朋友在挨摔的整个过程中总是面带笑容,这些孩子明显表现出自信、自主,面对事情能够自理。像这样的孩子上幼儿园后很少受伤,交往能力、沟通能力、处理问题能力都要优于没有轮滑经历的孩子。-
轮滑使孩子的智能得到全面提高。
我们根据婴幼儿智能发育量表,进行了一年的跟踪,在测评中,绝大部分孩子发育状况很理想,最近对几个孩子的测评结果也不错。-
这些孩子的综合能力比常模高出很多,也优于同龄孩子。
他们有共同的特点:表情丰富、眼睛亮而有神、模仿力强、爱笑、善于表现自己、适应能力强、不爱得病。-
第五篇:专题九社科论文阅读(精)
名校试题
会员交流资料
专题九 社科论文阅读
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题。
中国印·舞动的中国
2003年8月揭晓的北京2008年奥运会会微的正式名称是“中国印·舞动的北京”,它得到了国际奥委会的一致认可,许多官员一见到它,便当即脱口而出:她就是中国!会微分上中下三个部分。主体部分为大红底色的白色“京“字的肖形印。篆体的“京”字形状酷似汉字中的“文”字,取意中国悠久的传统文化;整个“京”字图形又像一个向前奔跑、迎接胜利的运动人形。一个飞扬的“京”,一个舞动的“文”,一个飞奔的“人”,潇洒飘逸、气韵生动,有其深厚的人文内涵和独特的外部形象,体现了中国文化与奥林匹克精神的完善结合,是中华文化和人文精神的体现。肖形印下面是黑色的英文“Beijing2008”字样。再下是奥动五环图。“中国印·舞动的北京”将肖形印、中国字、奥运五环图有机地结合起来,简洁之中充满了深沉的活力,尺幅之地凝聚着东西方的气韵,笔画之间升佛着奥运会的精神。
中国印既是中国的,又是世界的;既是传统的,又是创新的。它采用中国传统的印章形式,同时配以拉丁字母、阿拉伯数字和奥运会五环图;它以“中国红”为底,融合了中国传统的书法、绘画、篆刻等古老艺术;同时又富有新意地运用中国笔墨写出古朴与现代气息相融合在一起,展现了中国人以其海纳百川的胸怀,张开双手热情地拥抱奥运,拥抱世界,拥抱地球。
“中国印·舞动的北京”是奥运会会微设计史上的一座丰碑。如果把“中国印·舞动的北京”看作一个汉字,她便是奥运会会微史上第一次汉字字形的引入。汉字是表意文字,汉字中的一笔一画充满着对生活气氛的烘托和对生命意义的隐喻。“中国印·舞动的北京”中的汉字“京”字,则奥运会百年历史中对举办城市名单最大一处空白的填补。舒展的笔画和简洁的构图,充分表现了北京人的热情和豪迈,活力和魅力,充分预示着北京的未来。如果把“中国印·舞动的北京”看作一次杰出应用。夸张的身体比例和肢体位置,奔放的舞姿,使我们仿佛看到一个满怀热情与希望,富有激情与活力的舞者正在向人们欢呼,他舞出的不仅仅是中国人的热情,他还将奥运会“更快、更高、更强”的理念写意地“跳”了出来。
1.下列对北京2008年奥运会会微的说明,不正确的一项是()
A.北京2008年奥运会会微正式名称叫“中国印”或“舞动的北京”。B.北京2008年奥运会会微由三个部分组成,其主体部分是“肖形印”。
C.中间“Beijing2008”字样显示举办的时间和地点,下面的五环图是奥运会的标志。D.北京2008年奥运会会微各部分有机结合,充满了深沉的活力,凝聚着东西方的气韵。
2.下列对“‘中国印·舞动的北京’是奥运会会微设计史上的一座丰碑”这句话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中国印·舞动的北京”第一次把表意的汉字字形引入到奥运会会微的设计中来。
保护原创权益·净化网络环境
名校试题
会员交流资料
B.“中国印·舞动的北京”是奥运会百年历史中对举办城市名单最大一处空白的填补。
C.“中国印·舞动的北京”是东方绘画表现手法上的一次杰出的应用。
D.“中国印·舞动的北京”是第一个体现了奥运会“更高、更快、更强”理念的奥运会会微。
3.下列说法不符合文义的一项是()
A.肖形印融入了中华文化的深厚内涵,外部形象像一个向前奔跑、迎接胜利的运动人形,体现了奥林匹克精神和人文精神。
B.奥运会百年的历史,2008年是中国人民第一次承办事这一体育盛事,因而“中国印·舞动的北京”填补了奥运会会微史上的许多空白。
C.中国以“中国红”为底色,融合了中国传统的书法、绘画、篆刻等新生艺术;同时又富有新意地写出与现代气息相融合的“Bifjing2008”。
D.印章在中国表示讲诚信、守信用的意思。会微采用中国印的形式,表明了中华民族对世界人民的承诺。
4.根据原文所提供的信息,以下的想像不正确的一项是()
A.“舞动的北京”的“京”,既可以理解为中国申奥成功的喜悦,也可以理解为北京人张开双手欢迎世界人民的热情。
B.肖形印上的“人”形画可以想像成田径场上奔跑的运动员,它把中国的传统文化同奥林匹克精神巧妙地结合在一起。
C.肖形印可以想像成一艘船,五环图可以想像成大海的波浪,寓意中国这艘大船正乘北京奥运的东风在破浪前行。
D.“中国印·舞动的北京”得到了国际奥运会的一致认可,主要原因应该是它把奥运会的五环标志添加在其中,体现了奥运会“更快、更高、更强”的理念。
二、阅读下面文字,完成1~4题。
“双和模式”重铸中国软实力
“中国崛起”是近几年来国际政治中最热门的话题,受关注的程度并不亚于美国的反恐战争。虽然中国对其目前的发展状况是否称得上已经“崛起”有所争议,但中国经济快速增长、政治与外交影响力逐步扩大,而且正在对国际格局产生深远的影响,则已经成为共识。
但是与此同时,中国的发展也存在严重的“赤字”。也就是说,中国物质力量高速增长的同时,文化吸引力或者说软力量的建设却没有跟上。
物质力量与文化力量不平衡,或者说物质文明与精神文出现差距,是当前中国内政外交问题的一个症结。中国政府近几年清楚地认识到这个国家发展急需解决的根本性问题,并提出了对内构建和谐社会,对外创建和谐世界的新理念。和谐社会需要借文化振兴来实现,因为没有文明与道德,社会就很难和谐;和谐世界也需要向世界传播中国的“和合”思想。两者紧密结合,是中国文化力量重建的体现。更重要的是,从
①更高的层次看,和谐社会和谐世界并不只是宣示性的口号,它们的提出代表了中国政府在21世纪全球化国际形势下,寻求中国发展大战略的尝试。
保护原创权益·净化网络环境
名校试题
会员交流资料
中国经过28年的高速经济增长之后,目前正需要一种能与之相匹配,并为之服务
②的具有中国特色的战略理念。这种战略理念需要告诉世界,目前的中国是一个什么样的国家,其快速发展对世界意味着什么,以及正在崛起为强国的中国,将依据何种信念和原则在世界上行事。
③ 对现阶段的中国发展而言,它至少要起到两个关键作用:一是向世界宣告中国正在崛起,而且拥有自己的全球治理理念,从而在软实力建设方面取得突破;二是消除外界对中国的疑虑,说服世界,中国崛起为强国有利于世界的和平、稳定与繁荣,因此,世界应该欢迎而不是防范中国的崛起。
④ 这种理念的创建,需要以文化内涵,以对全球化国际形势的深刻理解为基础,并从历史的高度思考中国在21世纪的角色和作用。没有强大的文化力量,就没有强大的综合国力。如果中国的文化力量在现有状态止步不前,中国就永远成不了超级大国。历史证明,罗马帝国、英国和美国等大国或超级大国,无一不在具有隐固的物质力量的同时,拥有强大的、渗透性的文化力量。
中国人其实最清楚这一点:中国的“王道”就源自中国传统文化的强大吸引和生命力。但中国当前的“文化赤字”,显然与其日益强大的物质力量不适应。所以,文化振兴是中国新战略理念构建的根基。
现在看来,和谐社会与和谐世界,就是中国政府希望既保持国内社会稳定、繁荣和团结,又能为中国外交提供意识形态支撑的新发展理念,中国官方称之为中国发展的“双和模式”。
对内通过文化复兴来实现和谐社会,对外用和平发展来实现和谐世界,几乎能够概括当前的中国大战略。中国外交官员称,内建和谐社会,外建和谐世界,现在成了中国人的共同理想。但是,和谐世界的理念能否为外界充分理解并接受,仍需接受时间的考验。
(摘自2006年4月6日《参考消息》)1.以下对“双和模式”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双和模式“是指既保持国内社会稳定、繁荣和团结,又能为中国外交提供意识形态支撑的新发展理念。
B.“双和模式”是指对内通过文化复兴来实现和谐社会,对外用平发展来实现和谐世界的新发展理念。
C.“双和模式”的提出代表了中国政府在21世纪全球化国际形势下,寻求中国发展战略的尝试。
D.“双和模式”包含对内构建和谐社会、对外创建和谐世界这两个方面,它概括了当前的中国大战略。
2.标有序号的词语分别指代什么概念?以下理解正确的一项是()A.①②④指“双和模式”,③指“和谐世界”。B.①③指“‘和合’思想,②④指“双和模式”。C.①②③④都指“双和模式”。D.①②③④都指“文化复兴”。
保护原创权益·净化网络环境
名校试题
会员交流资料
3.根据文义,以下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A.虽然“中国崛起”是近几年来国际政治中最热门的话题,但中国并不认为自己目前的发展状况称得上已经“崛
起”。
B.中国的“经济赤字”已经消除,但“文化赤字”还存在,也就是说,文化吸引力(软力量)的建设滞后于物
质力量的高速发展。
C.对现阶段的中国发展而言,“双和模式”的提出向世界宣告另正在崛起,而且拥有自己的全球治理理念。
D.历史证明,没有强大的文化力量,就没有强大的综合国力,因此,文化复兴是实现强国梦的最根本、最关键 的条件。
4.根据文义,以下推断正确的是一项是()
A.如果没有文化与道德,社会就很难和谐,所以和谐社会需要借助文化振兴来实现。B.只要文化力量的发展跟上了物质力量的发展,那么中国就成为仅次于美国的第二超级大国。
C.中国传统文化具有强大吸引力和生命力,“双和模式”的构建根基就是中国传统文化中的“王道”思想。
D.“双和模式”消除了外国对中国崛起为强国的疑虑,有利于世界的水平、隐定与繁荣。
三、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亚当·斯密是将经济问题放在一个复杂的道德与法律背景下进行讨论的。他所理解的人,其实是具有道德感并
遵守规则的人。休谟说,斯密从“我们的最普通的、广泛的感情之中,寻求正确、合理、恰当、公正的基础”。
假如一条狗在街上被车轧死,不论什么人看到了,其心灵都会被触动。斯密将这“同感”或者说“同情”,就是
“设身处地”。据此,斯密建立起了一个壮丽的道德理论大厦。正是这种“同感”,自然地对人的利已心构成了一种约
束。市场要正常运转,需要交易者承认对方的利益跟自己的一样重要。所幸,人们天生具有的同感,使人趋向于节制,克制自己的欲望和利已心。有一句欲话,自已挣钱,也要让别人挣钱。这里面其实就是同感发挥作用,而使个人节制自己的利已心。
当然,斯密清楚地知道,假如一个人看到自己的仇家死亡的惨状,也许会欢呼雀跃,而这种反应肯定是不道德的。因此,人是需要规则约束的。而能够发现道德规则的,不是事件中的当事人,而是旁观者。斯密说,发现情感之正当性、合宜性之有效途径,就是“公平而博识的旁观者的同感之情”。所有人都是当事人,但所有人又都可能是旁观者,经过长期的经验积累,即可自发地形成一些获得人们普遍认可的规则。比如,即使是盗贼,也知道偷窃是不正当的行为,因为,设身处地,他也不愿意别的盗贼偷窃他的东西,即使这
保护原创权益·净化网络环境
名校试题
会员交流资料
些东西是他偷来的。因此,禁止盗窃就是斯密所说的“天然的正义法则”。
人只有遵守规则,才不会走向毁灭。斯密相信,“如果人类没有普通地把尊重那种重要的行为准则铭记在心,人类社会就会崩溃”,市场自然也不可能正常运转。而宗教的作用,正在于促进人们遵循这些规则。因为宗教告诉人们,人们经过教化也逐渐相信,“这些重要的道德准则是造物的指令和戒律,造物主要终会报偿那些顺从的人,而惩罚那些违反本分的人。”大约正是据此,有学者提出了“有教堂的市场经济”概念。如果这里的教堂并不是指狭义的基督教堂,那么,其实我们看到,明清时代的中国最成功的商业活动,就是“有教堂的经济”,徽商、晋商、浙商,无一不深深浸润在儒家伦理的气氛中,并以儒家伦理的虔诚态度,可能也正是诸多家族基业维持上百年并平稳扩张的制度基础。
斯密批判妨碍个人追求其自由和财富的种种制度,以确立一种“自然的自由制度”,但是这样一套制度并不是随便一个什么人都有资格享有的。假如缺乏基本的道德约束,市场必然就是扭曲的。今天人们在中国看到的市场,就是这样一个扭曲的市场。在道德消解之后发育出来的市场,肯定是疯狂的。
并不是每个人都会自觉地接受道德规范的约束,通过国家权威,强制执行正义准则,是必要的。斯密所设想的社会,不是一个以金钱为唯一价值的商业化社会,他追求的是“文明”社会。而构成这个社会的人是开明的、遵守规则的人。法律、道德及由此形成的社会秩序,乃是个人从事其市场活动的制度背景。也只有在这样的背景下,个人追求自己的财富和幸福的努力才会造福于其他人和整个社会,否则,每个人是所有其他人的敌人。那可绝不是一个值得过的生活。(选自《市场的背景》,《随笔》2006年1期,有删改)1.下列关于“同感”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同感”就是“同情”,就是能“设身外地”,它属于人们“最普通的、广泛的情感”,它也是建立正确、合理、恰当、公正的市场经济的道德基础。
B.“同感”对人的利已心构成一种约束,使交易者承认对方的利益跟自己的一样重要,学会尊重交易对手。
C.假如一个看到自己仇家死亡的惨状而欢呼雀跃,这种反应虽不道德,但也许人人都会有,所以这种反应属于“设
身处地”的“同感”。
D.经过长期的经验积累,自发地形成一些人们普遍认可的规则,才叫做“同感”。2.关于“有教堂的市场经济”的意义,下列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市场中,重要的道德准则如同造物主的指令和戒律,遵循它顺从它得到报偿,违反者则会得到惩罚。
B.以徽商、晋商和浙商为代表的明清时代中国最成功的商业活动,都浸润在儒家的伦理气氛中,并以儒家道德规
范约束自己。
C.当今中国的市场是一个扭曲的市场,正是由于缺乏道德约束,是道德(宗教)消解的市场。
D.只有国家强制人们执行道德规范的约束,才能形成社会秩序,才能形成个人从事市
保护原创权益·净化网络环境
名校试题
会员交流资料
场活动的健康背景。
3.下列理解与表述,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盗贼也知道偷盗不正当,因此盗贼也会自发地认同“禁止偷盗”这样的“天然的正义法则”。
B.明清时代成功的商人对儒家伦理的虔诚态度,正是诸多家族基业维持上百年并平稳扩张的制度基础。
C.只要人们有道德约束,趋于节制,克服欲望与利已心,市场就不会扭曲。
D.亚当·斯密所设想的社会不是以金钱为唯一价值的商业化社会,他追求“文明”社会,主张从事市场活动的社
会人遵守法律、道德规范及由此形成的社会秩序。
四、阅读下文,完成1~3题。
带来更多可能性的电子杂志
怎样可以从一本杂志上看到一双HEMES的晚装鞋从草图变化为公主的舞鞋,又或者亲眼观看一道佳肴的制作过程,甚至,根据自己的愿望完成某篇小说的结尾。这时或许会有人告诉你,一本电子杂志。
可以满足你的全部需要。你需要做的,是登录某个电子杂志发行平台,下载他们的阅读器,需要几分钟或者更长的时间,不过在耐心等待下载结束后,你就可以随意点击下载该平台上你喜欢的电子杂志,然后通过特定的阅读器来阅读了。
这些阅读器通常都有着贴心的界面,会主动将下载的杂志分为未阅读和读过,在读过的类别中,又会根据杂志种类继续分类归置,便于你的查找,宛如一个收拾齐整的小书架。如果你对某一本电子杂志情有独钟,还可以通过这样的阅读器进行订阅,点击订阅标志后,每期新杂志就会自动下载到你的阅读器中。P2P的下载方式使得下载一本杂志的时间缩短至几分钟到半小时,视其大小而定。最重要的:阅读器,免费!下载杂志,免费!订阅杂志,还是免费!
通常免费的午餐总不是那么可口,对于初期的电子杂志来说可能是这样。发展伊始,电子杂志的内容还多是一些七拼八凑,从网站上下载的内容的粗糙剪贴,仅仅依靠技术的新颖和眼花缭乱吸引眼球。不过种情况已经在今年开始大有改观。电子杂志发展到今天,视频、音频、flash、3D,能玩的技术已经发展到极限,声光色表亦不再能迷人眼,内容上的精益求精也就势在必行。2006年的最新趋是越来越多来自传统一线媒体的力量给电子杂志的内容注进新鲜血液,这些力量包括传统媒体的直接介入,也包括来自传统媒体人的独立制作。电子杂志《美食地理》的主编张勉及其同事在投身电子杂志之前,都曾经在传统媒体供职多年,丰富的媒体从业经验令其在操作一本电子杂志时游刃有余。《美食地理》目前每期大概有80余页,七到八个常规栏目,其中所有的内容都编辑部自己采写、拍摄完成,或者邀请美食专家写作,文字与图片的精美程度与传统纸媒相当。而传统媒体的资源亦被充分运用到电子杂志中,点击打开以杨澜命名的《澜》杂志,你甚至可以看到《天下女人》的访谈视频。
但电子杂志绝对不会满足于亦步亦趋地跟随传统媒体,所有的电子杂志内容制作者都铆足了劲儿,在最大可能性上拓展一本杂志的定义。除了多媒体手段的运用外,强大的保护原创权益·净化网络环境
名校试题
会员交流资料
互动性正成为新的着力点。以《爱美丽Me》杂志的星座互动小说为例,这种情景式小说,有音乐、背景、对话,而且会动,在小说进行中还会加入心理测验。随着小说情节的不断发展,读者也始终参与其中,最后还会得到一个关于自己的测验结果。再如Xplus上下载量第二的《男人志Wo》,在每期中发出征集女模特的通告,并且刊登女模特的照片,你可以在线投票决定下期封面甚或点击报名。
大多数电子杂志在最后都会留有读者调查表,这种东西在传统杂志那里通常形同虚设,毕竟有闲暇时间和心情认认真真填好每一个空格,然后装进信封,贴上邮票,再将其投入信箱的人越来越少。但在电子杂志这里就显得简单多了,鼠标点击发送,不过举手之劳。在电子杂志中,诸如背景音乐这种游离于内容之外的要素也发挥着意想不到的作用。在Xplus的BBS上,就常常能看到诸如“最新一期的,数码时尚》里张靓颖唱的那个歌叫什么啊”或者“上期《美食地理》背景音乐里那个法语歌曲是什么名字啊,就在日本山间挖野菜那版块”这样的贴子。对于这些反馈,张勉不无自豪地提到,很多读者都向其询问《美食地理》使用的音乐出自何处,“我们可提供的东西越来越多元化了,这是件好事。”
目前,《美食地理》并不满足于仅仅通过电子杂志平台发行的方式,他们网站即将在下月开通,通过网站,用户可以直接以exe的格式下载阅读杂志,在阅读方式上亦有了更多种选择。张勉说“电子杂志就是有无限可能性,充分挖掘这种可能性是种乐趣”。目前,还有些电子杂志更是雄心勃勃,计划通过手机发行。直接下载,和3D手机结合,随身携带,更加舒适和随意的阅读方式将在新一轮的革命中产生。
1.从原文看,下列对“电子杂志”相关内容的说明,不正确的一项是()
A.内容多是一些七拼八揍,从网站上下载的内容的粗糙剪贴,仅仅依靠技术的新颖和眼花缭乱吸引眼球。
B.视频、音频、flash、3D,能玩的技术已经发展到极限,声光色形亦不再能迷人眼。C.绝对不满足于亦步亦趋地跟随传统媒体,除多媒体手段运用外,强大的互动性正成为新的着力点。
D.背景音乐发挥着意想不到的作用。
2.下列表述,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登录电子杂志发行平台,下载其阅读器,耐心等待,就可以随意点击,通过约定的阅读器阅读自己喜欢的电子
杂志。
B.电子杂志编辑具有丰富的媒体做从业经验,操作起来往往游刃有余。C.传统媒体的资料被充分运用到电子杂志之中。
D.大多数电子杂志在最后都会留有读者调查表,但却形同虚设,很少有人认真完成。3.依据原文信息,下列推断不正确的一项是()
A.越来越多来自传统一线媒体的力量将给电子杂志的内容注进新鲜血液。B.《爱美丽Me》与《男人Wo》等所表现的强大的互动性正成为新的着力点。C.电子杂志可提供的东西越来越多元化。
D.电子杂志有无限的可能性,有可能通过手机发行。
保护原创权益·净化网络环境
名校试题
会员交流资料
保护原创权益·净化网络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