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美术教学中的德育渗透
浅议小学美术教学中的德育渗透
《新课程标准》指出:加强思想品德教育,强调在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转变的过程中,对学生道德、行为、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及思想政治素质的培养;强调德育在各学科教育环节的渗透,改进教育教学方法,注重实践环节,增强思想品德教育的针对性和实效性。德育作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一个重要内容,作为实施美育的一个有机的组成部分,它无形的体现在每一门学科的知识当中。在美术教育中,它主要是通过完美的艺术形象的感染来树立学生对美好事物的追求,培养学生健康的审美情趣、乐观的生活态度和良好的品德意志,教育学生热爱社会主义祖国。与此同时,德育的培养,又使学生形成高尚的情操和良好的品格,最终使学生更加热爱艺术,热爱生活。因此,在整个教学过程中的某种角度上讲,美术教育和德育应是相互作用、相互联系的。
那么如何在美术教育中渗透德育呢?我认为应该做到以下几点:
一、培养学生强烈的民族自豪感
在学习中国画这些课时,我告诉同学们,中国画是中国传统的绘画,只有中国才有的,这个画种用笔、墨、纸、砚及绘画技巧方面都很特殊,使世界各国的爱好者争相学习。我还通过欣赏徐悲鸿、张大千、齐白石等世界知名大画家的作品,让学生了解其价值,激发学生热爱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作为一名中国人确实应该感到自豪,但在骄傲的同时更应很好地继承并发扬光大。因此,我们应很好地学习中国画,牢固的掌握它。这样同学们的学习积极性特别高涨,也都为自己是个中国人感到骄傲和自豪。
二、培养学生热爱生活的情感。
欣赏,是美术教学中德育渗透的一个重要途径。在教材中主要集中在欣赏课中。但是,其他的课中也含有一定比例的欣赏成分。小学美术课中,欣赏教学的主要任务是通过欣赏优秀的美术作品,激发儿童的艺术情趣,使儿童初步了解美术的视觉语言和表现方法,初步掌握一定的美术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提高审美能力,培养高尚的审美情操,扩大艺术视野。美术欣赏课是小学美术教学中重要的组成部分,它是引导小学生进行美的欣赏和创造,提高审美能力,培养高素质人才的有效途径。美术欣赏蕴含着极其丰富的情与趣,因此,在美术欣赏课中,教师不但要讲授美术的基本知识和技能,更要注重对学生进行美术感受能力和鉴赏能力的培养,尽量抒其“情”增其“趣”,培养审美意识,发展创造力进而增进热爱生活的情感。例如《我心中的未来》这一课中,让四年级的学生充分发挥自己的想象力,设想自己心中的美好未来,再通过老师放一些高科技在生活中运用的资料录像,进一步拓展他们的想象。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让他们从小立志一定要好好学习各门功课,将来去回报祖国,建设自己美丽家园。
三、培养学生保护环境的意识
《变废为宝》这一课,让学生们充分意识到平时我们以为没用的废旧物品,其实还可以再次利用,制作成各种各样的精美别致的手工作品。在课堂上渗透环保理念,告诉大家,乱扔垃圾的后果,塑料袋的危害,水资源的污染等等,这些对人类都带来巨大的危害。呼吁大家齐做地球小卫士,共同爱护我们的家园——地球。
四、培养学生团结互助
剪贴、设计、造型作业中,学生使用的工具材料较多,计划性很强。教师应注意培养学生有序的工作习惯和讲卫生、爱整洁、维护公共利益的行为习惯,逐步培养学生耐心细致、不怕失败、坚持不懈的心理品质和创造性的工作态度。同时,学生的这些品质也会受到教师教学作风的影响,这也就要求教师在教学中,特别是在示范过程中不可不予重视。学生要完成一件精美的工艺作品,在关键时刻,老师要进行画龙点睛地进行点拨。如果,个别学生在制作过程中,遇到难题,正束手无策,开始感到“我不行”时,老师要及时到学生的身边。一方面帮他出个好点子,让难题迎刃而解;一方面是鼓励他别泄气。眼看着正要扁下去的气球,又鼓了起来。老师要不断地提醒学生:要发扬团结合作的精神,合理使用材料、工作要有条理、制作时要全神贯注;保持安静、要保持工作场所的整洁,在《做年历》这一课中,课堂上我将学生分成几个小组,比赛制作,要他们充分发挥集体的力量和个人的聪明才智,团结合作下的那一组做得又快又好,没有一起制作的那一组相对要慢些。使我想起:“众人划浆开大船”这首歌,我引导学生一起唱完这支歌,让学生明白为什么一根筷子容易折断,而很多筷子凑在一起不易断,并引用一代伟人毛主席曾说过的“团结就是力量”这一句话,让学生知道集体的力量在于一切个人行为,立志团结互助,共创美好的明天。
五、培养学生的绘画能力
美术技能训练是培养、提高学生的智育水平、技能素质、文化修养和个性特长的重要形式。在纯技法训练课上,我严格要求学生全神贯注地进行美术创作,以培养锻炼学生一丝不苟、精益求精的意志品质。在风景画教学中,结合儿童对周围事物的记忆和感受,对儿童描叙祖国的秀丽风光和大好河山,在写生活动中,引导学生体验生活和大自然的美好,让他们染起对大自然的热爱和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并理解这一切要每个人,特别是自己共同来维持,来建设。有时搞一次集体创作,还可以培养学生互相帮助,取长补短,使他们学会了顾全大局、团结合作,树立了集体主义观念。在实践中渗透德育,使美术课教学具有育人功能。如为了配合校德育处组织的热爱解放军的主题活动,我让每个学生发挥自己的特长,将自己亲手绘制的一幅画或一件小制作送给可敬可爱的人,既深化了主题活动,又使学生形成了强烈的热爱解放军叔叔的思想感情,从而激起学生对解放军的崇敬和向往之情,使他们从小就树立保卫祖国的信念。
美术教师要充分挖掘美术教材的德育因素,巧妙将德育渗透在教育的过程中,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使孩子们在学习美术的过程中,既得到美术知识和技能的提高,又受到高尚情操的熏陶,也培养了学生的优秀品质。利用美术教学的优势,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是一个长期的教育过程,需要我们美术教师不断地实践和反思。美术教学中的德育不同于思想品德课中的直接道德说教。它是在进行知识传授、能力培养的同时进行的,它会起到 “润物细无声”的神奇效果,不亚于一切思想品德课的渗透。
第二篇:美术教学中的德育渗透(定稿)
浅谈小学美术教学中的德育渗透
摘要:
《新课程标准》中强调德育在各学科教育环节的渗透,改进教育教学方法,注重实践环节,增强思想品德教育的针对性和实效性。德育作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一个重要内容,作为实施美育的一个有机的组成部分,它无形的体现在每一门学科的知识当中。在美术教育中,它主要是通过完美的艺术形象的感染来树立学生对美好事物的追求,培养学生健康的审美情趣、乐观的生活态度和良好的品德意志,教育学生热爱社会主义祖国。与此同时,德育的培养,又使学生形成高尚的情操和良好的品格,最终使学生更加热爱艺术,热爱生活。因此,在整个教学过程中的某种角度上讲,美术教育和德育应是相互作用、相互联系的。儿童的心灵是最敏感的,它是为接受一切美好的东西而敞开的。因此,小学美术教学中的德育渗透是在进行知识传授、能力培养的同时进行的,它会起到“润物细无声”的神奇作用,不亚于思想品德课的渗透。
美术教学大纲指出,小学美术教学的目的是:“通过美术教学向学生传授浅显的美术基础知识和简单的造型技能;培养学生健康的审美情趣,爱国主义情感和良好的品德、意志;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形象记忆力,想象力和创造力。”可见,德育在美术教学中占着重要的指导地位。美术教育不完全是技术教育,使学生人人都成为大画家,而是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提高专业素质、审美素质和道德素质,成为综合性人才。在美术教学中渗透德育,目的是为了培养学生良好的个性品质。
一、在欣赏活动中渗透德育,激发学生的爱国热情
通过教学实践我认为欣赏课是渗透德育的极好机会,它可以在进行审美教育教育的同时,对学生进思想品德教育,革命传统教育,爱国主义教育,社会主义教育等德育内容。通过对美术作品的欣赏、分析,可以使学生理解美术欣赏的意义,并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思想教育,增强民族自豪感。美术欣赏课对学生思想意志、情感有很大的影响,而思想、意志、情感是德育的重要组成部分。
小学美术课本中欣赏课的内容包含很多,有绘画、草编、刺绣、脸谱、年画、泥塑、建筑等。通过让学生欣赏这些作品,在教师生动的讲解中,让小学生幼小的心灵感受伟大祖国的悠久历史、灿烂文化以及民间艺术的优美和深沉。教师在指导学生欣赏的时候,不能走马观花而过,必须让学生知道每一幅作品都具有很高的艺术特点,应细心欣赏。
首先激发学生的欣赏兴趣,再深入品味作品的艺术特点及艺术表现手法等,更重要是理解作品所体现的思想和作者的创作意图。欣赏《开国大典》时,先欣赏画家把西洋绘画的各种表现技法和民族绘画的长处结合起来,以宏大的气势,庄严的构图,灿烂辉煌的色彩,展现了开国大典的场面的宏伟。接着要让学生体会到这幅真实地再现开国大典这是震撼世界的历史事件,歌颂了新中国的似锦前程和无限生机。教育学生要珍惜今天的幸福生活,让他们明白今天繁荣富强的祖国是无数革命先辈用鲜血和生命换来。在这样的欣赏课教学中,不但使学生领略到教材里的美术作品的艺术特点,而且在欣赏课里潜移默化地渗透了思想教育,提高了学生的审美能力。
二、在绘画活动中渗透德育,引发学生的审美灵感
在美术绘画创作中,不仅要教育学生多观察,多记忆,多想象,还要帮助学生开发智力,开拓创造性思维,潜移默化地渗透品德教育,使学生的道德认识、道德情感不断升华,创造出较为理想的美术作品。小学美术教材中绘画课较多,有的课对学生进行的思想品德教育的内容显而易见,有的则并不明显。这就需要教师认真钻研教材,挖掘出思想品德教育的材料。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根据教学内容,不失时机地对学生启发诱导。如在上《方形物品》一课时,让学生先总结方形的外型特点:四条直边,四个直角,方方正正。然后告诉学生做人也要站得正,行得直,堂堂正正,踏踏实实。还有一次美术课,外面下着大雪,我要求每位同学画一幅想象画,题目为“雪”。接着我引导每位同学,除了有扫雪,堆雪人,滑雪等题材外,由雪还能想到什么呢?“英雄人物、高洁情操„„”。这样一来,同学们的思维活跃了,一幅幅生动的以雪为主题的作品诞生了。有表现守卫边疆战土的,有冒着风雪指挥交通的交警„„这样一来,主题升华了,也活跃了同学们的思维。这种德育和智育的有机结合,不但丰富了学生想象能力,提高了创造能力,还使学生潜移默化地受到了思想教育,收到了较好的教育效果。
三、在手工制作中渗透环境教育,发展学生个性
手工制作是美术课中实践性较大的内容。一点碎布、几张彩色纸,一张旧挂历、一个塑料瓶,通过精心设计,巧手制作,便成为一件精美的艺术品,通过实践训练使学生懂得变废为宝,变废为美,又能净化、美化空间,一举两得,同时也训练了学生的动手动脑能力,可充分发挥他们的想象力和创造力,潜移默化地渗透了环境教育。
在手工制作中,不仅要教学生制作原理和制作方法,还要对学生进行爱艺术、爱劳动及爱集体的高尚情操的培养。如在教学剪贴风景画时,通过用色彩纸剪贴风景,对学生进行热爱祖国大好河山的教育,同时在动手制作过程中,使学生懂得劳动创造了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我们周围的一切都是劳动人民用双手辛勤创造的,为了更加幸福、灿烂的明天,我们应该爱劳动、爱人民、爱艺术,刻苦学习,运用我们学到的知识,动手创造美好未来。
通过手工制作教学活动,启发学生发现和利用大自然的美去创造生活的美,培养了学生认真、踏实的操作性情和习惯。从素质教育要求看,手工制作课更应利用其艺术性、审美性、形象性等特点,通过自然美、生活美、艺术美的欣赏和创造活动给学生以思想品德的渗透和情感的陶冶,有利于发展学生良好的个性,促进其身心的健康发展。
四、在美术课外活动中渗透品德教育,丰富学生的学习活动
德育的实质在于实践,积极开展多种美术课外活动,把美育和德育、德育与活动熏陶相结合,使学生在积极参与活动的同时受到启迪和教育,真正做到“寓德育于活动”、寓教于乐,促进学生健康成长。课外活动的形式是多种多样的。如组织学生写生,参观各种展览、野游等。
美术实践是美术课教学的主要形式之一,在实践中渗透德育,使美术课教学具有育人功能。如为了培养小学生要热爱解放军,我让每个学生发挥自己的特长,都自己亲手绘制一幅画或一件小制作给可敬可爱的人,使学生形成了强烈的热爱解放军叔叔的思想感情,从而激起学生对解放军的崇敬和向往之情,使他们从小就树立保卫祖国的信念。
五、举办美术作品展示,培养学生的审美意识
在美术教学中,教师应十分重视美的榜样力量对学生心灵的熏陶。例如,经常进行学生课堂作业展、教师作品展等画展,增强学生绘画能力,鼓励学生树立信心为校增光,培养荣誉感。
通过对学生作品的展览和收藏,既是对学生学习成果的检验,又是对教师教学质量的评价,对丰富和活跃学习生活,开阔学生视野,陶冶审美情趣,提高审美意识均起到其他学科难以代替的作用。
在美术课教学中渗透德育,犹如“春雨润物细无声”,在学生纯洁无瑕的心田里,种下美好的种子,必能开出绚丽的花朵。做为一名美术教师只有在教学中充分发挥了艺术教育的教育功能,才无愧于“人类灵魂的工程师”这一美称。我们要全方位的渗透德育,充分利用美术,使学生潜移默化地受到美的感染和熏陶,让学生感到美本身就是一种心灵的净化。“教涯有止境,追求无尽期”,我们只要坚持不懈地去引导学生,就会使学生形成稳固的审美意识,使德育真正地渗透到教学之中,寓教于情感、趣味、娱乐之中,使学生在情趣上受到陶冶;在道德上受到影响;在心灵上受到启迪。
第三篇:小学美术教学中德育渗透
小学美术教学中德育渗透
一、在新课导入中,生动形象地渗透德育。
教师授课,首先要抓好“导课”这一环节。在教学中,我用生动、形象的电化教学和富有感情的语言,将学生的思想感情带入教材所描写的情境之中,引起学生内心世界的共鸣,既激发了学生的学习情趣,又使他们受到了生动的爱国主义教育。
二、在美术教学中,潜移默化地渗透德育。
美术课不是政治课、品德课,不是靠理论说教和标语口号式的教育,而是靠视觉艺术形象或通过艺术审美活动感染、熏陶,使学生等到启迪,领悟道理,受到教育。
在小学美术教材中,每幅作品都蕴含着一定的思想品德教育内容。如美术教材中画定州的宝塔、北京的长城、家乡的水果、我家一角、民间花灯、剪纸、工艺美术等等,都是进行爱家乡、爱祖国教育的好内容;教材还通过《入队》、《我们爱劳动》、《植树》、《给母校画一张画》等命题创作,培养学生爱国旗、爱集体、爱劳动、爱学校、热爱社会主义美好生活的教育。只要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引导得当,就能有效地进行思想品德意志的教育。
三、抓住美术教育的情感调节功能,生动具体地渗透德育。
美术教育也属于情感教育,它对于陶冶学生情操具有重要作用。因此,在美术教学中,我们应充分发挥情感的调节功能。
四、在美术技能训练中,自觉地渗透德育。
美术技能训练是培养、提高学生的智育水平、技能素质、文化修养和个性特长的重要形式。在纯技法训练课上,我严格要求学生全神贯注地进行美术创作,以培养锻炼学生一丝不苟、精益求精的意志品质;有时搞一次集体创作,还可以培养学生互相帮助,取长补短,使他们学会了顾全大局、团结合作,树立了集体主义观念。
五、在美术实践活动中,愉快和谐地渗透德育。
美术实践是美术课教学的主要形式之一,在实践中渗透德育,使美术课教学具有育人功能。如为了配合校德育处组织的热爱解放军的主题活动,我让每个学生发挥自己的特长,将自己亲手绘制的一幅画或一件小制作送给可敬可爱的人,既深化了主题活动,又使学生形成了强烈的热爱解放军叔叔的思想感情,从而激起学生对解放军的崇敬和向往之情,使他们从小就树立保卫祖国的信念。
综上所述,在美术教学中,我们要全方位的渗透德育,充分利用美术使学生潜移默化地受到美的感染和熏陶,让学生感到美本身就是一种心灵的净化。寓教于情感、趣味、娱乐之中,使学生在情趣上受到陶冶;在道德上受到影响;在心灵上受到启迪。
第四篇:浅谈小学美术教学中德育渗透
浅谈小学美术教学中德育渗透
黄倩云
通过完美的艺术形象的感染来树立学生对美好事物的追求,培养学生健康的审美情趣、乐观的生活态度,良好的品德意志和爱国主义情操,是美术教育的主旨。在美术教学中自然进行德育渗透,使学生形成高尚的情操和良好的品格,从而更加热爱艺术,热爱生活。因此,在整个教学过程中的某种角度上讲,美术教育和德育应是相互作用、相互联系的。德育作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一个重要内容,作为实施美育的一个有机的组成部分,它如何无形的体现在美术教育中呢?我就个人的一些体会谈一点看法:
一、巧抓基础知识,自然渗透德育
就美术基础知识本身没有德育因素可言,那么如何挖掘美术基础知识中间接的德育因素,使德育在基础知识教学之中有机渗透呢?通过教学总结,认为必须准确无误地完成基础知识教学,同时抓住基础知识与德育的最佳结合点,自然地渗透。巧妙地抓住基础知识与德育的关联点,向学生晓之以理,动之以情,导之以行,可以达到润物细无声的境界。
例如:我在讲《三原色与三间色》这一基础知识时,利用某“色相”与德育内容的吻合渗透德育。我在黑板上方挂上一面中国国旗,问学生:“这是什么?”学生答:“是一面中国国旗。”我又问:“国旗是什么颜色的?上面的五颗星又是什么颜色的?”学生答:“国旗是红色的,五颗星是黄色的。”然后,我指出“国旗上的两种颜色正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三原色之中的两种”随即板书课题。接着,我生动地讲解了“红旗”与“五颗星星”的象征意义,使小学生的爱国之心,爱国之情,报国之志油然而生。还是这节课,我在讲到绿色这一间色时,先讲了三间色原理,然后放出了绿色自然风光录像片,自然地渗透了环保意识,使原本枯燥的基础知识课活了起来。
二、巧传基本技能,灵活渗透德育
在传授基本技能的教学过程中,要寻找最佳时机,采用最佳方法渗透德育。不同技法,不同对待,在技法的要求指导上,巧妙地与德育挂钩。从吾道到晓理,进而树立正确的思想观念,使学生边掌握技能边接受德育教育。
三、巧施基本方法,多角度渗透教育
德育的内容往往是多方面互相联系的。教师要结合小学生的生理和心理特点,结合教材内容,以科学的方法多角度地渗透德育,形成一个合力。
在指导学生组合拼图时,教师又启发学生说:“看谁拼出的图案将来能变成现实,帮助应该帮助的人。”有位学生很快拼出了发电厂,想让灾区的孩子在明亮的教室里学习。
在绘画创作课上也可以多角度地渗透德育。例如:国画课,一方面渗透民族绘画的意义,一方面培养学生的坚强意志,使其努力完成为绘画基本功作业。另外,还要鼓励学生多动脑,创作出思想健康的作品。
在美术教学中,要全方位的渗透德育,充分利用美术教学使学生潜移默化地受到美的感染和熏陶,让学生感到美本身就是一种心灵的净化。寓教于情感、趣味、娱乐之中,使学生在情趣上受到陶冶;在道德上受到影响;在心灵上受到启迪。正如《新课程标准》中所说:加强思想品德教育,强调在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转变的过程中,对学生道德行为、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及思想政治素质的培养;强调德育在各学科教育环节的渗透,改进教育教学方法,注重实践环节,增强思想品德教育的针对性和实效性。所以在不断的探索中我们将总结更多更好的经验,发挥美育的德育功能全面提高学生素质。
我认为,现代美术教育的目标不是培养艺术家,而是面向全体学生通过美术特有的形式、手段,通过教育和影响,达到陶冶学生心灵,塑造学生人格的目的。德育作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一个重要内容,作为实施美育的一个有机的组成部分,它通过完美的艺术形象的感染来树立学生对美好事物的追求,从而培养出具有良好行为习惯,健全人格,高贵品质的优秀的人。美术教育对德育教育是潜移默化的影响,是潜在作用,如“凉水泡茶慢慢浓”,让学生在不知不觉中接受教育,自身素质得到提高,形成高尚的情操和良好的品格,灵魂得到洗涤,品质得到升华,并最终使学生更加热爱艺术,热爱生活。因此,美术教育和德育应是相互作用、相互联系的。
第五篇:《浅谈小学美术教学中的德育渗透》
谈美术教学中的德育教育
德育是教育全面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培养有社会主义觉悟的有文化的劳动者具有特别重要的意义。学校美术课的一切形式都应当旨在发展学生的精神生活,帮助他们认识世界,形成他们的世界观,提高他们的道德水平。美术教育与品德教育二者是密不可分的。
作为一名美术教师,怎样利用美术学科的特点,通过不同形式发挥教育因素,因势利导,以实现教书育人的目的,是我们应该深思的重要问题。多年的教学工作中,通过不断摸索、实践、总结,我深深的体会到:美术教育是通过对色彩、线条、肌理、构图的审美因素的反应来进行的视觉教育,学生大量、广泛的接触美术作品,能增进他们对美术美的认识和理解,提高他们的鉴赏和创造能力。丰富多彩的教学内容能充分调动学生的感知,从而使学生在主观情感上得到审美体验,使其情感升华、心灵净化。现代美术教育的目标不是培养美术家,而是面向全体学生,通过美术特有的形式、手段,通过循序渐进的教育和影响,达到陶冶学生心灵,塑造学生人格的目的。从而培养出具有良好行为习惯,健全人格,高贵品质的优秀的人。美术教育对德育教育是潜移默化的影响,是潜在作用,如“凉水泡茶慢慢浓”,让学生在不知不觉中接受教育,自身素质得到提高,灵魂得到洗涤,品质得到升华。针对以上情况和美术课堂的特殊性,我对学生进行德育渗透的具体做法是:
一、更新观念,德美并重。
美好的艺术形象,可以给学生展示出社会生活的画卷,展现出美好的心灵和高尚的情操,形象深刻地揭示社会生活的本质并提供区别善恶、美丑、荣辱、正义与邪恶的标准。优秀的艺术作品,总是体现着一定的社会思想,一定的社会道德,一定的人生价值,一定的追求与理想,如从《达芬奇画鸡蛋》的故事入手,让学生谈谈对本画的欣赏体会,教师参与其中,分享知识并获得情感。世界着名画家,意大利“文艺复兴三杰”之一的达芬奇,如果不坚持画鸡蛋,勤学苦练基本功,又怎么能创造出世界名画《蒙娜丽莎》呢?使学生受到感染、启迪和教育,从而提高思想境界,形成良好的思想品德。
二、应用多媒体课件进行教学,创设一个良好的教学情境。多媒体课件可以把教学所需要的各种图像、语音、音乐、影像以及文字说明进行整合,并自然、快捷、合理地展示给学生,实现教学活动的生动和高效。在制作网络多媒体课件时正确引导学生科学的利用网络,使学生既学到文化知识,又受到一定的思想教育。例如在美术教材中展示了北宋末年画家张择端的《清明上河图》这幅名画的一个小局部,学生却很想了解这一长卷的全部。这时我们就可以利用网上的搜索引擎,进入北京故宫博物院的网站。在这里学生就可以欣赏到完整的《清明上河图》,更加直观地了解北宋都城汴梁繁盛的景象。在欣赏外国作品时,学生往往对作者和作品的历史年代和时代背景一无所知,理解起来十分困难。例如,教学欣赏西班牙画家委拉斯凯兹《纺织女》这一作品时,我们让学生通过Google搜索引擎,输入作者的名字“委拉斯凯兹”,这样就可以查到大量与作者相关的文字资料和更多的作品。学生不但体会了《纺织女》这一作品是借助现实与神画的形象,表达出艺术与财富出自贫贱者之手这一主题思想,而且对画家和作品有了更多更深的了解。使德美相连,互相衔接,教育学生在作品中体现德育思想,使美术作品更加完美。可见,运用互联网可以从多角度、多侧面、多渠道促进教学过程的优化,提高美术课堂的效益。
三、让学生通过艺术作品的欣赏,了解历史,丰富知识,陶冶情操。
例如通过讲述达?芬奇的代表作品《最后的晚餐》、《蒙娜丽莎》的构思、布局、色彩,介绍了14世纪始于意大利的文艺复兴运动;指导学生讨论:从古到今,从国内到国外,还有哪些勤奋成才的故事感动着你?讨论中,引导学生学会容忍别人的不同意见,接纳他人的观点,形成既充满了竞争又愉快合作的氛围。课堂上保持“动中有节,乱中有序”的状态,既不要过分放任,也不过分严肃,要引导学生有正确的思维方式,形成积极健康向上的课堂氛围。从而激发学生刻苦勤奋的思想。激励知识创新,升华教学思想。通过讲雅克路易?大卫的代表作品《马拉之死》的创作背景,向学生展现了18世纪法国大革命的风暴;通过介绍德拉克洛瓦的名作《自由引导人民》的构图特点,讲述了19世纪法国人民反对王权复辟的斗争史。这些讲解,不仅使学生重温了过去学过的世界历史的知识,加深了理解,而且感受到了艺术的魅力,受到了美的熏陶。
四、注重联系实际,培养学生分辨美丑的能力。
课堂上通过讲解摄影的特点、技巧和效果,让学生利用手中的相机,摄取校园内外美与丑、善与恶的镜头。学生们俨然像报社的记者,用自己的摄影作品,或歌颂、或批判,达到了重在参与、自我教育的目的。
五、注重提高学生的审美情趣和审美能力。
在工艺美术教学过程中,结合服装的艺术欣赏,使学生了解各种服装的艺术特点,引导学生认识如何着装才能体现青少年的青春活力,做到仪表美。在介绍油画艺术时,油画这一艺术品种来自西方,但却是在中国这块黄土地上生根、开花,由中国画家耕耘、哺育,在中国文化艺术的滋养下开花结果的。今天的中国油画,已经不再是当年的“西洋画”,而是带有一些东方中华民族与地方的特色,如意境的追求,写意的笔法等等,从而激发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再通过介绍我国历史绘画、雕塑、工艺美术及建筑艺术在世界美术领域中产生的重要影响和贡献,激发学生的民族自尊心和自豪感。如,中国传统绘画中的山、水、花鸟、人物画,它经流数千年的历史领域直到今天还在继续奔流向前,这是世界绘画史上很少见的。在表现风格上,除了西方绘画有相同的一面,还具有与西方绘画迥然有别的许多民族特色。为此,使中国绘画在世界绘画之林中独树一帜。此外,中国的雕塑、工艺美术和建筑艺术也具有很高的成就。如陶器、青铜器、宫殿、寺庙、园林建筑等,无不闪烁着我国人民的勤劳和智慧。以此增强学生热爱祖国、热爱民族的自豪感。
六、教师注重个人素质提高的培养。
在新课程改革的历史背景下,教师是重要的课程资源。教师必须更新观念,转变角色,明确目标,优化课堂教学环节,与时俱进。教师需要根据教学内容,创造各种不同的教育境,使学生获得更加丰富的体念。同时,在课堂教学中加强德育教育,使学不仅得到美的享受、美的熏陶,更重要的是使学生情操得到陶冶,人格得以完美。
总之美术课的德育功能,是十分明显的。作为一种美术活动所具有的德育价值,几乎随着美术课的整个过程出现。美术课在作为德育手段方面,有其它学科没有的优势。美术的特征是艺术形象,它不是通过理论的说教与灌输,而是通过具体的、有情趣、生动的形象反映出来的,所以生动、形象、有趣味、潜移默化,是在美术课中进行德育的特点。我希望在美术课中加强德育,成为每个教师的共识,自觉的在美术课中进行思想品德、意志品质、个性心理的教育。注意对学生进行人生观和价值观的教育,帮助他们树立正确的艺术观念和审美观念。在美术课教学中渗透德育,犹如“春雨润物细无声”,在学生纯洁无瑕的心田里,种下美好的种子,必能开出绚丽的花朵。这种潜移默化的德育渗透,是其它德育方法无法代替的。我们对学生实施美育的同时加强德育教育,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以及教学模式,开发学生的智力,陶冶学生的情操,发展学生的特长,提高学生的道德文化修养,使美育和德育结合起来,融为一体,让学生更加健康成长!
《浅谈小学美术教学中的德育渗透》
学习完美术教学大纲使我更加清楚,在美术教学中,根据美术学科的特点对学生进行思想教学,是十分必要。在《新课程标准》中也明确指出:加强思想品德教育,对学生道德、行为、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及思想政治素质的培养;强调德育在各学科教育环节的渗透,改进教育教学方法,注重实践环节,增强思想品德教育的针对性和实效性。德育在美术教育中,它主要是通过完美的艺术形象的感染来树立学生对美好事物的追求,培养学生健康的审美情趣、乐观的生活态度和良好的品德意志,教育学生热爱社会主义祖国。与此同时,德育的培养,又使学生形成高尚的情操和良好的品格,最终使学生更加热爱艺术,热爱生活。因此,在整个教学过程中的某种角度上讲,美术教育和德育应是相互作用、相互联系的。那么如何在美术教育中渗透德育呢?我就个人的一些体会谈一点看法:
作为一名美术教师,利用美术学科的特点,通过不同形式发挥教育因素,因势利导,以实现教书育人的目的。丰富多彩的教学内容能充分调动学生的感知,从而使学生在主观情感上得到审美体验,使其情感升华、心灵净化。现代美术教育的目标不是培养美术家,而是面向全体学生,通过美术特有的形式、手段,通过循序渐进的教育和影响,达到陶冶学生心灵,塑造学生人格的目的。从而培养出具有良好行为习惯,健全人格,高贵品质的优秀的人。美术教育对德育教育是潜移默化的影响,是潜在作用,如“凉水泡茶慢慢浓”,让学生在不知不觉中接受教育,自身素质得到提高,灵魂得到洗涤,品质得到升华。针对以上情况和美术课堂的特殊性,我对学生进行德育渗透的具体做法是:
(一)欣赏课教学,培养学生热爱生活的情感。
美术欣赏课是小学美术教学中重要的组成部分,它是引导小学生进行美的欣赏和创造,提高审美能力,培养高素质人才的有效途径。美术欣赏蕴含着极其丰富的情与趣,因此,在美术欣赏课中,教师不但要讲授美术的基本知识和技能,更要注重对学生进行美术感受能力和鉴赏能力的培养,尽量抒其“情”增其“趣”,培养审美意识,发展创造力进而增进热爱生活的情感。
例如,在《丰富多彩的生活》这一课中作为一年级的小朋友,他们已经在学校中度过了一个学期的时光,他们已经开始熟悉学校的环境及生活,了解到了学校丰富多彩的生活,观察身边的生活,知道家庭,学校生活的乐趣,对今后的时光充满了向往,激发了小朋友的上进心,让他们从小立志一定要好好学习各门功课,将来去回报祖国,建设自己美丽家园。
(二)工艺课教学,培养学生团结互助
工艺课中,学生要完成一件精美的工艺作品,在关键时刻,老师要进行画龙点睛地进行点拨。如果,个别学生在制作过程中,遇到难题,正束手无策,开始感到“我不行”时,老师要及时到学生的身边。一方面帮他出个好点子,让难题迎刃而解;一方面是鼓励他别泄气。眼看着正要扁下去的气球,又鼓了起来。老师要不断地提醒学生:要发扬团结合作的精神,合理使用材料、工作要有条理、制作时要全神贯注;保持安静、要保持工作场所的整洁……
在《纸盒游戏》这一课中,课堂上我将学生分成几个小组,比赛制作组合物体,要他们充分发挥集体的力量和个人的聪明才智,团结合作下的那一组做得又快又好,没有一起制作的那一组相对要慢些。使我想起:“众人划浆开大船”这首歌,我引导学生一起唱完这支歌,让学生明白为什么一根筷子容易折断,而很多筷子凑在一起不易断,并引用一代伟人毛主席曾说过的“团结就是力量”这一句话,让学生知道集体的力量在于一切个人行为,立志团结互助,共创美好的明天。
(三)绘画课教学,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爱护公物
美术中有许多描写人与自然环境内容的好作品,如《美丽的大自然》一课,大自然是与人类共存的,这一课收集了不同风格的大自然图片共6张,有气势恢宏的大峡谷;有视野广阔的青藏高原;有云雾弥漫的黄山风景;有造型奇特,扑朔迷离的淋溶地貌……这些都是大自然给我们人类的礼物,但是近几年来环境污染和生态平衡的破坏,病毒的传播,以使人类生存的环境面临巨大危机,空气不在新鲜,河水不在清晰,良田变水泥。为了我门生存的地球,我们应教育学生从我做起,从点滴做起,爱护花草树木、珍惜土地、保护动物、节约用水、不随地乱扔果皮纸屑,从小树立环保意识,为保护环境做出贡献。
(四)在美术技能训练中,自觉地渗透德育。
美术技能训练是培养、提高学生的智育水平、技能素质、文化修养和个性特长的重要形式。在纯技法训练课上,我严格要求学生全神贯注地进行美术创作,以培养锻炼学生一丝不苟、精益求精的意志品质;有时搞一次集体创作,还可以培养学生互相帮助,取长补短,使他们学会了顾全大局、团结合作,树立了集体主义观念(五)在美术实践活动中,愉快和谐地渗透德育。
美术实践是美术课教学的主要形式之一,在实践中渗透德育,使美术课教学具有育人功能。如为了配合校德育处组织的热爱解放军的主题活动,我让每个学生发挥自己的特长,将自己亲手绘制的一幅画或一件小制作送给可敬可爱的人,既深化了主题活动,又使学生形成了强烈的热爱解放军叔叔的思想感情,从而激起学生对解放军的崇敬和向往之情,使他们从小就树立保卫祖国的信念。
综上所述,在美术教学中,我们要全方位的渗透德育,充分利用美术使学生潜移默化地受到美的感染和熏陶,让学生感到美本身就是一种心灵的净化。寓教于情感、趣味、娱乐之中,使学生在情趣上受到陶冶;在道德上受到影响;在心灵上受到启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