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本土企业要警惕陷入外资并购的圈套(本站推荐)
【管理实务】
【导语:近日,法国达能公司欲强行以40亿元人民币的低价并购杭州娃哈哈集团有限公司总资产达56亿元、2006年利润达10.4亿元的其他非合资公司51%的股权。这一并购,不仅引起娃哈哈的强烈反应,而且引发社会舆论对民族企业品牌保护和市场经济法则遵守等话题的争论。
法国达能集团为欧洲第三大食品集团,九十年代初,达能集团开始在中国设厂,以达能为品牌的酸奶在广州及上海均居于领导地位;杭州娃哈哈集团则创建于1987年,目前为中国最大的食品饮料生产企业,全球第五大饮料生产企业。1996年,娃哈哈与达能公司、香港百富勤公司共同出资建立5家公司,生产以“娃哈哈”为商标的包括纯净水、八宝粥等在内的产品。娃哈哈持股49%,亚洲金融风暴之后,百富勤将股权卖给达能,达能跃升到51%的控股地位。当时,达能提出将“娃哈哈”商标权转让给与其合资公司未果后,双方改签一份商标使用合同。正是这一条款,引发了强行收购**。
娃哈哈与达能的恩怨情仇如今已演变成一出“闹剧”,宗庆后已经将达能置于“民族品牌恶意入侵者”的窘迫境地,他高举保护民族品牌大旗,俨然将自己塑造成一位正气凛然的民族斗士。而达能则表态,即将把此事诉诸法律途径。对于此事竞争孰是孰非孰对孰错已不再重要,重要的是由此事,能引起中国企业家多少反思!】
◆ 本土企业要警惕陷入外资并购的圈套近年来,外资一直觊觎中国市场,并以收购行业“排头兵”的惯用手段快速为其扩大市场势力。在外资大举压境的现实语境下,民族品牌面临被清洗的窘境。
近日,娃哈哈与达能集团的10年合作亮起了红灯,原因是娃哈哈违反当初双方签定的合同,在未征得合资公司董事会同意的情况下成立了数家非合资公司并生产该品牌产品。一般而言,由于软饮料等领域是不涉及国家经济安全的行业,所以业内的并购行为应当尊重市场竞争的结果。但需要指出的是,当“打江山容易,坐江山难”已成为民族品牌的集体写照时,本土企业面对外资的强力收购,能否增强自我保护意识,已然成为来自现实的严峻考验。其实,在以“逐利”为本性的商场上,中外企业最初能够“你情我愿”地联姻,背后都是为了实现自己的如意算盘。当初,达能集团与娃哈哈在签订合同时就预先埋下了伏笔,而娃哈哈则误以为只要掌握控制权和经营权,便可以高枕无忧。现在,达能集团能够倚仗这些条款,要求强行收购效益颇佳的娃哈哈旗下子公司,而迫于法律效应,娃哈哈却不得不忍痛就范。
除此之外,中外企业之间文化差异往往会成为双方反目成仇的导火索。一般而言,跨国公司更加重视执行层面的文化,重管理、讲规则,与民营企业讲激情、靠亲情的创业文化格格不入。娃哈哈的创始人宗庆后一直都牢牢掌握着对企业主控权,甚至于曾驱赶走了代表达能利益的研发经理和市场总监。业务管理中的正面交锋直接触动了达能集团的利益,最终使得达能祭出了强行收购的武器。
品牌是企业参与市场竞争的一面旗帜,需要长期的精心培育,品牌使用权更是一种“无形”的权益。本土企业“重经营权益、轻品牌权益”思维很可能给外资吞噬民族品牌以可乘之机。在愈演愈烈的外资并购风潮下,一批民族品牌面临消失于市场的威胁。为此,我国于去年开始实施《关于外国投资者并购境内企业的规定》,对外资在本土的并购行为进行了一定量化的限制。然而,政府的相关政策只能起到方向性的引导作用,民族品牌的保护仍需要本土企业亲历亲为,当仁不让地承担起责任。除了要提升品牌价值认知度、提高风险防范意识外,本土企业在实践中也应有一定的技巧。例如,加强对法律法规的学习,聘请专业人士规避企业签约风险;通过与多家外资企业合资的形式分散股权,并使自己保持大股东的地位;与外资合作中力争做到“合资不合牌”,清晰划分有形资产与无形资产的界限等。如今,达能的强制收购行为已使得宗庆后悔不当初,他试图向外资开出各种条件,以平息心中的怒火。显然,这样的要求未必能够得到满意的答复。这次商场博弈生动地告诫了我们:不掌握品牌主动权的后果便是受制于人,企业最终将面临被市场淘汰的窘境。(文/马红漫)TOP
第二篇:外资并购境内企业材料清单
外资股权并购境内企业:
1、外商投资企业申请设立及变更核发意见预审表原件(3份);
2、外商投资企业申请承诺表原件(3份)
被并购公司同意并购的董事会或股东会决议原件
注:决议中需包含合并后公司基本情况(总投资、注册资本、经营范围等)3、4、5、6、被并购公司最近一年内审计报告原件; 被并购公司营业执照复印件、公司章程; 被并购公司职工安置计划原件;
并购者主体资格证明(自然人股东:护照原件、银行资信证明原件;法人股东:公证件原件、认证件原件、银行资信证明原件)
7、并购双方购买股权协议(非货币出资,须境内具备资质评估机构做评估,出评估报告); 合并协议包含:
(1)各方公司的名称、住所、法人代表、注册资本、总投资情况
(2)合并后的公司名称、住所、法人代表;(3)合并后的公司总投资和注册资本;(4)合并形式:(5)违约责任;(6)解决争议的方法;
(7)签约日期地点、各方公司法人代表签字盖章;(8)其他事项。
8、并购双方债权债务承继问题说明(附协议);并购双方是否存在关联关系说明;
9、公司新章程、新合同原件;
10、合并后的公司最高权力机构成员名单:(1)股东会/董事会成员委派书及身份证复印件(2)监事和监事会成员委派书及身份证复印件(3)法人、总经理任命书及身份证复印件
11、公司房产证明及环保部门意见
第三篇:外资并购内资企业法律问题研究
外资并购内资企业法律问题研究
【摘要】:随着20世纪90年代跨国公司对华投资战略的改变,跨国公司大举进入。如何处理外资与内资的关系、外资大量并购是否会威胁到我国的国家安全和国家经济安全等问题在学界一直争论不体。本文共分四部分,对外资并购内资企业这一问题进行探讨。第一章对外资并购内资企业的法律概念进行解析和界定,并对外资并购内资企业的模式进行法律分析。同时,从外资并购内资企业的发展历程中分析出其中存在的主要问题:(1)外资对我国地区和行业的垄断问题。外资并购我国内资企业最大的负面影响就是造成我国地区和行业垄断,外资企业利用其雄厚的经济实力对我国实行大规模的地区性和行业性的并购,威胁到国家的产业安全,破坏了市场的竞争秩序。(2)内资企业产权不清晰问题。我国的内资企业产权比较混乱,存在内资企业产权主体缺位或错位的问题。在我国,国务院代表国家行使内资企业的财产所有权,国务院是通过各级国有资产管理部门实现其所有权的,因此,地方政府中除国有资产管理部门有决定外资并购内资企业的处分权外,地方政府其他部门和内资企业都无权决定内资企业的并购问题。但是,在实际操作中往往是由内资企业经营者和企业的主管部门与外商进行谈判,这就引起了内资企业产权主体的混乱,不利于我国国有产权制度改革。(3)国有资产流失比较严重问题。在外资并购内资企业过程中普遍存在着国有资产流失的问题,主要表现在三方面:第一,有些地方政府和内资企业的经营者由于引资心切,极易低估或漏估国有
资产的价值;第二,在产权交易中,由于资产评估不准确而低估或漏估国有资产的价值;第三,被并购的内资企业多数情况下未将商标、专利、商誉等无形资产计入企业总价值中,导致我国许多驰名商标、专利和商誉等无形国有资产的流失;第四,原内资企业拥有的技术含量较高的劳动力价值未记入企业总价值中,导致这部分国有资产的流失。其中,前两种形式是国有资产的显性流失,后两种属于隐形流失。(4)内资企业并购后的整合问题。整合是指合并两家公司的各要素使之成为一个整体。整合是并购成功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①并购方在并购前对并购后的整合缺乏考虑或并购失败,导致并购中的短期行为。(5)外资购买上市公司国有股后的有效退出问题。目前在我国证券市场上,上市公司的国有股还不能在市场上自由流通。并且外资在购买我国上市公司国有股并付清转让款12个月后才能转让所购股份。因此,虽然国家鼓励外资并购上市公司国有股,但是外资购买国有股后不能流通,并且持股转让期限还受到限制,这对于外国投资者来说会产生一定风险,在购买上市公司国有股后不能有效退出,同时也不利于我国引进外资。(6)外资并购后内资企业富余职工的有效安置问题。跨国并购往往伴随着裁减人员,造成失业率增加和社会不稳定。跨国公司对我国内资企业的并购,也存在着裁员和安置富余职工的问题。①据有关方面统计,现阶段我国内资企业的富余人员占职工总数的20%至30%。(7)外资并购后债权人的保护问题。我国一些内资企业存在大量的不良债务,而国有商业银行是内资企业最大的债权人。外资在并购我国内资企业时,往往只并购内资企业的优质资产,而剥离其不良的资产和债务,这就势
必影响到内资企业债权人的利益,尤其是可能造成商业银行产生大量的呆帐、坏帐,不利于我国金融业的健康发展。第二章总结国外(包括美国和欧盟)关于外资并购的立法状况,对欧美国家外资并购立法进行比较研究。由此,对建立健全我国外资并购内资企业法律规制体系产生重要的启示作用。我国目前外资并购呈逐年上升趋势,对外资并购的立法不断完善,规范外国投资者在华的并购行为,对涉及国家利益和产业安全的行业禁止或限制外资进入,有利于保护国家的产业安全和市场经济的有序发展。而欧美国家立法历经几十年的发展完善,日臻成熟,对包括我国在内的许多国家的外资并购立法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值得我国学习和借鉴。欧美立法对我国的启示主要有:第一,我国应当立足于目前的经济状况和产业结构,完善外资并购的法律和实施细则,构建我国包括规制外资并购内资企业在内的外资并购法律规制体系。第二,对外资并购的审批和市场准入等方面实行严格的限制。外资在实行“国民待遇”标准时也都有严于内资的限制,完善我国的外资并购审批制度,不允许关系国家安全的外资并购,从而维护国家的产业安全,保护本国市场经济的发展。同时根据我国经济和政治利益的需要具体界定禁止和限制外资并购的领域,严把市场准入关。第三,优先考虑本国有关并购的竞争法和竞争政策,从而建立有效竞争的市场经济制度。第四,借鉴美国的以“实质性减少竞争”(SLC)标准和欧盟的“严重妨碍有效竞争”(SIEC)标准,并配套颁布专门的并购实体评估指南,从市场集中度、HHI级别、单边效果与协同效果、具有抵销并购反竞争效果的购买力、进入的可能性、及时性和充分性、效率以及破产诸
多方面进行综合评估。第五,统一外资并购的实体法与程序法,从实体标准和程序性问题两方面进行立法。第六,采取事后司法审查型并购监管制度,强化法院的干预力度。在充分发挥行政前置审查的同时,为当事人进行司法救济提供有效的渠道。第七,注重保护股东和债权人的利益。第三章从外资并购内资企业的现状这一现象出发,从现象到本质,进一步对我国外资并购内资企业的现行立法进行梳理和分析。第四章提出建立健全我国外资并购内资企业法律规制体系的构想。建立健全我国外资并购内资企业法律规制体系,应当首先从宏观方面对我国外资并购内资企业的立法原则进行界定,借鉴国外对外资并购的立法原则,构建我国外资并购内资企业的立法体系。其次,在宏观方面外资并购内资企业基本原则的指导下,本文从微观方面试图建立我国外资并购内资企业的法律体系构架,在此基础上,提出健全我国外资并购的法律规制体系、完善相关法律制度的建议,使我国外资并购内资企业能够走上规范化、体系化的轨道。【关键词】:外资并购内资企业法律规制
【学位授予单位】:山西财经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09 【分类号】:D922.29 【目录】:摘要6-9ABSTRACT9-13引言13-141外资并购内资企业的基本问题分析14-231.1外资并购内资企业的法律涵义分析14-151.1.1外资并购的概念141.1.2外资并购内资企业的法律涵义和
特征14-151.2外资并购内资企业的模式及其法律分析15-171.2.1外资并购非上市内资企业的模式及其法律分析15-161.2.2外资并购上市内资企业的模式及其法律分析16-171.3外资并购内资企业的发展历程及其主要问题分析17-231.3.1外资并购内资企业的发展历程17-201.3.2外资并购内资企业的主要问题分析20-232国外关于外资并购的立法状况及启示23-292.1国外关于外资并购的立法状况23-272.1.1英美法系国家的外资并购法律规制体系23-252.1.2大陆法系国家的外资并购法律规制体系25-272.2国外外资并购立法对我国的启示27-292.2.1国外关于外资并购的立法比较27-282.2.2国外立法对我国的启示28-293外资并购内资企业现行立法分析29-393.1外资并购内资企业的立法动因29-303.1.1全球跨国并购发展趋势的客观要求293.1.2完善外资并购内资企业法律体系的客观要求29-303.1.3国家对外资并购内资企业进行法律监管的实际需要303.2外资并购内资企业的立法状况30-393.2.1外资并购内资企业法律政策的演变30-313.2.2外资并购内资企业立法的现状31-363.2.3外资并购内资企业立法的不足36-394建立健全外资并购内资企业法律制度的构想39-574.1外资并购内资企业立法的指导思路和基本原则39-424.1.1外资并购内资企业立法的指导思路39-404.1.2外资并购内资企业立法的基本原则40-424.2建立健全外资并购内资企业法律制度的具体构想42-574.2.1完善外资并购内资企业的投资准入制度42-444.2.2完善《反垄断法》44-464.2.3建立健全国家经济安全防范法律制度46-494.2.4建立外资并购内资企业的基本法律制度49-504.2.5建立健全防止国有
资产流失的相关法律制度50-544.2.6完善上市内资企业的信息披露制度54-554.2.7完善社会保障体系55-57结论57-58参考文献58-61致谢61-62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62-63
本论文购买请联系页眉网站。
第四篇:外资并购国内企业涉及的反垄断法律问题
外资并购国内企业涉及的反垄断法律问题
郑惠
一、当前外资并购垄断国内企业的特点和做法
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乔治•斯蒂格勒在论文《通向垄断和寡头之路——兼并》中说:“一个企业通过兼并其竞争对手的途径成为巨型企业是现代经济史上的一个突出现象。”
目前,跨国公司对华投资的方式出现了一些新特点。主要是从合资、合作到独资建厂,再大举并购我国发展潜力较大的优秀企业。“必须绝对控股、必须是行业龙头企业、预期收益必须超过15%”这三个“必须”是一些跨国公司目前在华并购战略的基本要求。一些跨国公司认为,现在是收购中国企业的最好时机,收购价格正像中国的劳动力一样,比欧美低得太多;还可以利用中国企业原有的销售网络、原材料和能源供给渠道以及品牌,再加上外商的资本和技术就可以逐步实现垄断中国市场的目标。目前,国际啤酒巨头已把中国啤酒企业和市场瓜分的差不多了;可口可乐通过品牌战略,已在我国饮料市场占有70%的份额;宝洁在中国的公司除上海沙宣是合资企业外,其余9家已全部独资;欧莱雅只用50天就整合了中国护肤品牌“小护士”;我国大型超市的80%以上已被跨国公司纳入囊中。近年来,跨国公司已开始大举进军我国大型制造业,并购重点直奔我国工业机械业、电器业等领域的骨干企业、龙头企业。
跨国公司对于中国企业的并购完成后,往往有两种做法,一是终止企业运营,以达到消灭竞争对手获取国内市场份额的目的;二是把并购获得的企业转变为其下属的加工企业,作为跨国公司全球生产链条上的一个环节,“既没有知识产权,也没有核心技术。”
面对如此严峻的外资垄断趋势,消极地抵制外商来华并购是错误的,而是要立法规范,主要针对以垄断我国市场为目标的恶意并购行为,要采取有效的防范措施和制裁手段。
二、我国有关外资反垄断法立法状况及问题
1980年,在国务院发表的《关于开展和保护社会主义竞争的暂行规定》,首次提出了“反垄断”的观点。1993年出台的《反不正当竞争法》第6条、第7条、第15条等规定,由于缺乏可操作性,对于遏制各种垄断行为的蔓延并没有起到显著的作用。
1997年12月颁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价格法》第14条规定,经营者不得“相互串通,操纵市场价格,损害其他经营者或者消费者的合法权益。”
1999年8月通过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招标投标法》也有禁止串通投标招标的规定。
2003年3月7日我国对外贸易经济合作部、国家税务总局、国家工商行政管理总局和国家外汇管理局联合发布的《外国投资者并购境内企业暂行规定》对外资并购创设了相对完善的反垄断审查机制。上述规定表明立法部门对外资并购可能引发的垄断问题给予了高度重视。
2004年5月,国家工商行政管理总局公平交易局反垄断处公布的《在华跨国公司限制竞争行为表现及对策》。2006年召开的两会期间,国家统计局局长和全国工商联向全国政协提交议案:呼吁防范跨国公司垄断性并购中国企业。温家宝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也明确指出“在扩大开放中重视维护国家经济安全。” 2006年8月初,中国政府高层官员举行了一次前所未有的会议,试图打破持续一年之久的僵局,即是否批准美国私人股本公司凯雷集团(CarlyleGroup)对中国徐工机械有争议的收购交易。
2006年8月8日,六部委联合发布《关于外国投资者并购境内企业的规定》,《规定》中特别将反垄断问题设立了一章,专门提出应向商务部和国家工商行政管理总局报告,由上述机构决定是否批准并购。但有关人士就上述规定的可操作性提出了质疑,认为此规定大大增加了上述两部门的工作量,两部门是否能及时作出准确的回应令人担忧。
总体而言,目前我国的反垄断法还停留在部委规章的层面,而且很多规定仅反映了政府意向,不具有操作性。这些法律制度存在的问题主要包括:
1、尚未形成一个系统和完整的反垄断体系
反垄断法在反对私人垄断方面至少应当规定三个方面的任务:禁止垄断协议、禁止滥用市场支配地位、控制企业合并。这三个方面也被称为反垄断法实体法的三大支柱。但是,中国现行反垄断法在这三个方面都没有完善的规定。
2、对滥用行政权力限制竞争的行为制裁不力
中国当前政企不分的情况尚未彻底改变,中国旧经济体制下的行政垄断行为目前仍然很严重。
3、缺乏独立的和权威的反垄断执法机关
反垄断法与其他法律制度不同,要求执法机关具有相当大的独立性和足够大的权威性。特别是行政性限制竞争的案件,往往有着盘根错节的复杂关系,调查难度大,如果反垄断法的主管机关没有相当大的独立性和权威性,它的审案工作就会受到其他行政部门的干扰和影响,不利于依法作出裁决。
三、关于《反垄断法》规范外资并购的立法建议
针对上述我国反垄断法律体系存在的问题,笔者认为应从以下几方面完善我国的《反垄断法》立法:
1、慎重考虑反垄断法适用除外规定
对自然垄断行业,在科学技术突飞猛进的今天,许多过去属于垄断的领域,现在已经丧失了其存在的基础。我国的反垄断法应当是全面的、适用于所有行业的。
2、建立符合我国国情的反垄断执法体制
发达国家在市场经济发展过程中都依法建立了独立的有权威的反垄断执法机构,并由法律规定了这些机构执行反垄断法的专门职权及工作程序,以确保其独立行使职权,保证反垄断法能够得到严格和统一的实施。我国应当借鉴这一做法,通过反垄断法立法建立一个有效的、有极高独立性和极大权威性的反垄断执法机构,以保证反垄断法得到有效和统一实施。
3、建立外资并购的反垄断报告制度
《关于外国投资者并购境内企业的规定》第51条规定了外资并购的反垄断报告制度,该条规定主要是从投资规模或市场份额方面判断是否可能构成垄断,如果达到规定的规模必须向商务部与国家工商行政总局报告。该报告制度可以作为将来反垄断法的内容之一。除投资规模或市场份额需要做出明确规定以外,还需要规定报告的受理时间、报告义务人、确定审核与批准的时间。
4、完善外资并购的反垄断听证制度
《关于外国投资者并购境内企业的规定》规定了有关部门应对外资并购涉及垄断审查的过程中举行听证。但该规定过于简单,不具有操作性。因此,在将来的立法中应规定出举行听证的标准和程序。
5、外资并购的反垄断审查制度
这主要涉及反垄断的标准问题。标准实施的难点在于相关市场的界定问题。建议对相关市场的划分作出原则性规定,同时授权反垄断机关根据实际情况进行具体认定。在界定清楚相关市场后,经客观调查再确定该市场支配地位是否损害了相关市场的有效竞争。
6、对导致垄断的外资并购行为的控制制度
对垄断的控制措施主要应包括:事前阻止外资并购、事后进行企业分割以及对当事企业及其领导人的处罚。其中对企业的处罚和领导人的处罚主要包括:通过连续罚款督促企业执行反垄断措施,禁止已经实现控股的外资企业行使其股东权利,勒令停止营业或勒令歇业,请求登记结算公司拒绝或冻结股份转让登记,宣布并购无效并通报相关部门,代表政府向法院提起诉讼等。
(作者系本所综合业务一部主任、资深律师。)
第五篇:外资股权并购房地产企业律师事务所尽职调查清单
外资股权并购房地产企业律师事务所尽职调查清单
一、湖南A的主体资格
在对湖南A的主体资格进行调查时,应当主要审查如下文件和资料:
㈠ 企业法人营业执照
1、《企业法人营业执照》
营业执照上记载的主要内容:名称、住所、法定代表人、注册资本、企业类型、经营范围、营业期限和成立日期等。
2、营业执照的审查事项
⑴、营业执照的基本内容
应当将营业执照与湖南A的其他主体资格文件(包括但不限于《企业房地产开发资质》、公司章程、合资合同等)进行核对,以确认该营业执照上记载的情况(即在工商登记主管机关登记的湖南A的情况)与其实际的现状是否相符。
⑵、正本和副本
应对营业执照正本和副本都进行审查,并对正本和副本进行核对。
需要特别注意的是副本上除记载与正本相同的登记事项外,还记载年检情况等其他事项。
⑶、年检记录
我国对企业和公司的登记管理实行检验制度。企业和公司每年应当按法律法规规定的时间接受检验,并提交检验报告书、资产负债表和损益表,以及营业执照的副本。登记机关在完成年检后,将在营业执照的副本上记载年检情况或者核发新的营业执照副本。如果公司未能按时进行年检或年检不合格,将受到相应的处罚,甚至可能被吊销营业执照,丧失经营资格。
应当将湖南A的年检情况作为审查重点之一,以确认湖南A是否具有合法的主体资格。
如果湖南A营业执照所记载的登记事项曾进行变更,应当要求审查其自成立至今各份营业执照。
㈡、湖南A从事的经营范围的政府批准文件
根据我国有关法律法规的规定,从事房地产项目开发的公司在经营活动中还应当取得相关政府主管部门的批准和许可。有必要根据湖南A所从事的经营范围,审查法律规定的应当取得的其他政府批准和许可文件。
1、《企业房地产开发资质》
2、项目立项批复及相关批复文件
3、规划意见书和审定设计方案通知书
4、建设用地规划许可证
5、用地批准书
6、土地出让合同
7、土地出让金缴纳凭证
8、土地补偿协议
9、国有土地使用权证书
10、建设用地钉桩通知
11、建设工程规划许可证
12、交通影响评审意见和环境影响报告表批复
13、绿化补偿、交通规划设计、人防工程、消防工程等批复
14、房屋拆迁许可证
15、施工许可证、工程施工协议及补充协议、市政施工协议
16、商品房预售许可证
17、与项目开发建设相关的其他资料
㈢、出资协议/合同
通过对该协议或合同的审查,能够了解湖南A各方股东之间约定的权利义务,尤其是交易对象所享有的权利和义务。还应该在此基础上进一步了解交易对象是否已经按照协议或合同的约定享受了权利、履行了义务。这些权利和义务及其享有或履行情况将直接影响收购方对本次交易的交易目的的能否实现、交易成本、风险等问题的判断。
㈣、企业章程
通过对企业章程的审查,可以了解湖南A公司章程有关股权对外转让的自治约定、经营管理机构的组成、经营管理、财务等方面的原则、方法和制度。同时,应当审查章程中规定的内容是否存在与法律强制性规定不一致的情况,并应将章程中的有关内容与湖南A的营业执照、批准证书、出资协议等进行核对,确认是否一致。
如果湖南A章程记载的事项曾发生变更,则其应当修改章程,并经过湖南A原审批机关的批准或者登记机关的登记或备案。因此,应当要求湖南A提供湖南A成立至今的各份章程,并审查上述章程是否一经过湖南A原审批机关的批准或者登记机关的登记或备案。
㈤、验资报告
审查的具体内容
1、是否按照法定或约定的出资期限履行了出资义务;
2、非货币资产出资是否已经完成所有权的转移;
3、出资方式。
在审查验资报告以及记载湖南A股东出资方式的其他文件时,应当注意审查湖南A的股东用于出资的财产是否符合有关法律法规的规定。对于非货币出资的,还应当审查其出资金额占注册资本的比例是否符合有关法律法规规定的条件,并经审批机关批准。
㈥、目标公司组织结构
审查的具体内容
1、公司的管理架构图
2、公司高管任命或聘任文件
3、公司各管理人员及职责、权限
4、公司高管在其他企业任职情况
㈦、其他主体资格相关的文件和资料
湖南A在设立后,曾存在经营范围、股权结构、法定代表人等变更情况,应当根据实际情况和调查需要对上述经营范围、股权结构、法定代表人等变更等的合法性以及相关文件进行审查。
二、分支机构
在对湖南A的分支机构进行尽职调查时,应当审查该分公司的《营业执照》以及其他能够明确反映该分公司有关经营、财务情况的合同、帐簿、凭证等文件和资料。
如果分公司营业执照记载的登记事项曾发生变更,应当要求对方提供自分公司设立至今各份营业执照。
三、资产
在调查湖南A资产、负债和所有者权益情况时,应当首先要求湖南A提供湖南A最近一至两年的资产负债表和损益表。根据湖南A的财务报表对其资产、负债和所有者权益情况进行审查。
资产调查的主要内容为:
㈠、房屋
房屋属于价值相对较大的资产,其权属及价值情况一般会对湖南A的资产价值的认定有比较大的影响。因此,对于拥有房屋的企业,在进行资产尽职调查时应当首先对其房屋的权属情况进行审查。具体调查内容和方式如下:(本处仅对在国有土地范围内取得的房屋进行审查)
1、要求提供湖南A所有房屋的清单,清单中应当对房屋面积、坐落、所有权人、原值、已使用年限、累计折旧、净值、抵押状况等进行详细说明。
2、要求提供房屋的权属证书,包括所有权证书和他项权利证书。
⑴、房屋所有权证
⑵、房屋共有权证
⑶、房屋他项权证
房屋他项权证是对房屋享有抵押权、典权等他项权利的权利人持有的权利证明文件。
3、在审查房屋权属证书的同时,还应当要求湖南A说明取得该房屋的方式,是自建取得,还是通过所有权的转移取得;并且应当针对不同的取得方式要求提供相关文件。
⑴、自建取得
应根据尽职调查的需要审查其建设该房屋的相关政府批准手续和竣工验收手续。
⑵、转让取得
应要求湖南A提供该房屋的转让文件,如:转让协议、拍卖文件等,并审查已经支付了受让该房屋的对价。
4、核查房屋所在土地的土地使用权情况。
在审查房屋所有权的有关情况时,应当注意核查湖南A是否同时拥有房屋占用范围的土地使用权;如果湖南A不拥有房屋占用范围的土地使用权,审查 办法书素占注册资本的比例是否符合有关法律法规规定的条件。应当要求湖南A详细说明原因以及是否合法。
5、如果有在建工程,说明建设的情况,提供已经取得的批准文件。
对于在建工程,应当要求湖南A提供进行该在建工程建设已经取得的政府批准文件和其他相关文件,以确认该工程是否拥有合法的建设手续,在完工后能否取得合法的所有权。
6、要求湖南A说明其房屋上是否设定了抵押权(或其他第三人权利)。如果存在,应当要求对方提供设定与该抵押相关的主债务合同、抵押合同、抵押登记文件,并要求其说明主债务的履行情况。
房屋是否设定了抵押权等第三人权利以及是否办理了抵押登记也是对房屋权属情况审查的重点。
对于收购方而言,湖南A的房屋是否设定了抵押将直接影响收购方对该房屋收购价值的认定。而且,在抵押期间内的房屋,未经债权人同意或者提前偿还主债务,是无法通过资产转让的方式完成房屋所有权的转移的。因此,房屋是否设定了抵押还会影响本次收购交易方案的确定。
由于房屋的抵押情况会在权属证书、登记机关的登记记录、抵押合同等不同的文件和资料中有所体现,在审查房屋的抵押情况时,应当通过审查权属证书、要求湖南A如实说明情况、提供文件资料和向有关机关核实等多种方式进行核查,尽量获取全面、真实的信息。
7、审查湖南A的房屋是否存在被采取查封、冻结、扣押等强制措施的情况。
如果湖南A房屋存在上述情况,应当要求湖南A提供该房屋被采取强制措施的相应文件。
8、在对房屋的调查中,还应当要求对方说明湖南A是否存在租赁、无偿使用等占有、使用他人房屋的情况。
如果湖南A存在上述情况,应当审查租赁合同、无偿使用协议等文件,确认湖南A是否通过合法方式租赁或无偿使用他人房屋以及湖南A对该房屋实际享有权利的范围和期限。在对湖南A使用他人房屋情况的调查中,应当重点了解湖南A实际使用该房屋的用途以及对湖南A主营业务的影响。如果湖南A的主要生产经营活动是在该第三人房屋中进行,由于该房屋的所有权人不是湖南A,将会存在湖南A由于其自身不可控制的原因无法继续使用该房屋的风险。应当就此向客户予以明确和充分的提示。
㈡、土地使用权(国有土地使用权调查)
具体调查内容和方式如下:
1、要求提供湖南A拥有土地使用权清单,清单中应当对土地面积、坐落、使用权人、性质(划拨或出让)、使用年限、抵押状况等进行详细的说明。
2、要求提供湖南A拥有土地使用权的国有土地使用证。
需要注意的是,有些地区的房屋所有权证书和土地使用证是合一的,对于这些地区的土地,应当查阅湖南A的房屋所有权证了解其土地使用权情况。
3、企业主要通过划拨、出让、转让或出租的方式取得国有土地使用权。应当注意审查湖南A拥有土地使用权的取得方式。
⑴、如果是划拨取得,则其转让可能受到限制,并且可能对交易成本造成一定的影响;因此,对于划拨取得土地,应当要求提供有关批准文件,并且应当确认是否能够进行转让。
⑵、如果是出让土地,需要确认是否缴纳了土地出让金,是否完成了土地使用权出让的全部手续。
对于出让土地,应当要求提供湖南A与土地管理部门签订的土地出让合同以及土地金缴纳凭证。
⑶、湖南A的土地使用权也可能是通过土地使用权的转让方式取得。对此,应当审查湖南A受让土地使用权的相关手续是否已经办理完毕,是否可能存在影响其行使权利的瑕疵。
⑷、还应当审查湖南A是否存在通过租赁方式取得土地使用权的情况。
如果存在,应当审查其租赁使用的土地是否符合法律规定对外租赁的条件,是否办理了登记手续;并要求其提供土地租赁合同。
4、要求湖南A说明其土地上是否设定了抵押权。
如果存在,要求对方提供设定与该抵押相关的主债务合同、抵押合同、抵押登记文件,并要求其说明主债务的履行情况。
㈢、机器设备
对于湖南A机器设备的调查,一方面是核实其重大资产的权属、价值等情况,另一方面有助于了解湖南A的经营的状况和盈利能力。对机器设备的主要调查内容如下:
1、要求湖南A提供公司设备(包括车辆)的清单,说明设备名称、所有权人、取得方式、使用地点、设备原值、已使用年限、累计折旧、设备净值等。
2、要求湖南A提供能证明湖南A的机器设备权属证明文件。
机器设备不需要进行权属登记,因此,在对机器设备的权属情况进行调查时,应当根据不同情况要求湖南A提供不同的权属证明文件。对于车辆等应当办理权属登记的资产,应当核对其权属登记文件。对于无需办理权属登记的机器设备,应当核对其购买合同和价款支付凭证。
3、要求湖南A说明湖南A的机器设备上是否设定了抵押权。
如果存在,应当要求对方提供设定与该抵押相关的主债务合同、抵押合同、抵押登记文件,并要求其说明主债务的履行情况。
4、审查湖南A的机器设备是否存在被采取查封、冻结、扣押等强制措施的情况。
如果存在,应当要求湖南A提供该机器设备被采取强制措施的相应文件。
㈣、存货
1、应当要求湖南A提供存货清单,该清单应当说明存货的名称、所有权人、存放地点、价值以及在存货上是否设定抵押权或作为质押物转移给其他人。
2、应采取实地考察方式同时,对于存货的抵押、质押等情况,如果应当在有关部门办理登记的,还应当向该部门对存货的对外担保情况进行核实。
四、无形资产(知识产权)――不作为尽职调查重点
㈠、商标
本处审查的商标主要是指商品商标或者服务商标。具体审查内容如下:
1、要求湖南A提供商标清单,说明其使用商标的注册国家、所有权人、注册日期、有效期到期日、是否展期、商标上是否设立质押权等。
2、要求审查注册商标的《商标注册证》等权属证明文件。
应当要求湖南A提供其商标的《商标注册证》和/或《核准转让注册商标证明》,并审查如下内容:
⑴、湖南A是否是《商标注册证》或《核准转让注册商标证明》上记载的使用权人,该商标是否还有其他共有人;
⑵、《商标注册证》上记载的商品类型与湖南A实际生产、销售的商品是否一致;
⑶、该注册商标的有效期是否已经届满,是否办理了有效期的续展。
3、审查商标的交易情况
如果湖南A的商标是受让取得的,应当要求提供商标转让协议。如果湖南A使用的商标是其他人所有,湖南A是经商标所有权人授权取得的商标的使用权;或者湖南A将其商标授权给第三人使用,律师应当要求湖南A提供商标许可使用合同,审查湖南A和/或第三人对商标享有权利的范围;同时,还应审查该商标许可使用合同是否在商标局办理了备案手续。
4、要求湖南A说明湖南A的商标上是否设定了抵押权。
如果存在,应当要求对方提供设定与该抵押相关的主债务合同、抵押合同、《商标专有权质押登记证》等质押登记文件,并要求其说明主债务的履行情况。
5、审查湖南A的商标是否存在被采取查封、冻结、扣押等强制措施的情况。
如果存在,应当要求湖南A提供该商标被采取强制措施的相应文件。
㈡、专利
对于生产型企业,律师应重点审查其对核心的生产技术是否享有专利。具体审查内容如下:
1、要求湖南A提供专利清单,说明专利的登记国家、专利权授予的日期、有效期到期日、专利上是否存在质押权;
2、由于专利申请和审查的时间较长,因此,对于已经提出专利申请但尚未被授予专利权的,应当要求湖南A提供专利申请文件和专利局受理该申请的文件。对于已经被授予专利权的发明、实用新型或外观设计,应当要求提供专利权证书;并审查如下内容:
⑴、湖南A是否是专利权人;
⑵、是否还有其他专利权人;
⑶、专利权的期限是否已经届满。
3、要求提供湖南A进行专利权交易的文件。
4、审查湖南A是否按时缴纳了年费。
5、要求湖南A说明湖南A的专利上是否设定了质押权。
如果存在,应当要求对方提供设定与该质押相关的主债务合同、抵押合同、《专利权质押合同登记通知书》等质押登记文件,并要求其说明主债务的履行情况。
对于湖南A专利权的质押情况,可以到专利局查阅《专利权质押合同登记簿》进行核实。
6、审查湖南A的专利是否存在被采取查封、冻结、扣押等强制措施的情况。
如果存在,应当要求湖南A提供该专利被采取强制措施的相应文件。
㈢、著作权
对著作权的主要调查内容如下:
1、要求湖南A提供其享有的著作权的作品的名称、内容;
2、对于进行了著作权登记的作品,要求其提供著作权的登记证书或其他证明文件。
3、要求湖南A说明湖南A的著作权的财产权利上是否设定了质押权。
如果存在,应当要求对方提供设定与该质押相关的主债务合同、抵押合同、《著作权质押合同登记证》等质押登记文件,并要求其说明主债务的履行情况。
4、审查湖南A的著作是否存在被采取查封、冻结、扣押等强制措施的情况。
如果存在,应当要求湖南A提供该著作被采取强制措施的相应文件。
㈣、其他无形资产
除上述无形资产外,湖南A可能拥有的非专利技术等其他无形资产,律师也应当根据实际情况进行相应的调查,并审查相关文件。
五、债权
湖南A的债权主要包括湖南A对外的应收帐款和其他应收款。应当要求湖南A提供债权清单,包括债权数额、债务人名称、帐龄、是否有担保以及发生债权和曾经向债务人行使债权的文件依据。在对湖南A债权进行调查时,并不需要对湖南A每一项债权进行核查,而是根据湖南A的实际情况审查一些具有代表意义的或者金额较大的债权文件。
在对湖南A的债权情况及有关文件进行审查时,应重点关注以下内容:
1、债权的形成原因是否合法有效;
2、是否有保证、抵押、质押等担保;
3、湖南A主张该债权的诉讼时效期间是否届满;
4、债务人是否具有实际偿还能力。
六、债务
本处审查的债的务主要指湖南A长、短期借款、应付帐款和其他应付款。
对于债务情况的调查,应当要求湖南A提供债务清单,包括债务数额、债权人名称、帐龄、是否展期(主要为银行借款合同)、是否有担保以及发生该债务和债权人曾经行使债权的文件依据。
重点审查如下内容:
1、债务的形成原因是否合法有效;
2、湖南A和/或其他人是否向债权人提供了保证、抵押、质押等担保;
3、债权人就该债务向被收购人主张权利的诉讼时效期间是否届满。
七、实收资本
实收资本是湖南A实际收到的股东(或出资人)投入的资本。应当核对湖南A资产负债表中记录的实收资本数额与其营业执照、章程中记载的注册资本数额是否一致。
还同时应当核查确认湖南A的股东是否存在抽逃资本的情况。
八、资本公积与盈余公积
应当核查湖南A对上述公积金的计提和帐目是否正确,以确认其帐面体现的净资产价值与实际情况是否相符。
九、对外担保
对湖南A对外担保情况的审查,首先应将湖南A对外担保情况依据《公司法》、章程、公司作出对外担保的决议文件以及会议记录进行认真核查,看是否有违反法律强制性规定或公司章程规定的情形。
对于湖南A为他人提供的担保,应当了解债务人是否向湖南A提供了反担保。
㈠、保证
对于保证的审查,应当给予充分的重视,详细了解湖南A同意为第三人债务提供保证的原因,分析其合理性以及可能带来的风险。具体调查内容如下:
1、要求湖南A提供湖南A为其他人对外提供保证的情况说明,包括保证的金额、债务人(被保证人)名称、债权人名称、债务人(被保证人)履行债务情况。
2、要求提供主债务合同、保证合同、协议或者其他保证文件,并审查其保证行为和保证合同是否存在可能被认定无效的情况。
3、应当审查确认湖南A承担保证责任的方式和责任范围。
4、审查确认湖南A提供的保证期限是否已经届满,湖南A的保证责任是否已经解除或终止。
5、是否有其他保证人。
㈡、抵押
调查内容主要如下:
1、要求湖南A提供以财产抵押为自身债务或其他人债务提供抵押的情况说明,包括抵押的财产、抵押权人名称、债务人名称、债务金额、抵押权行使的条件和期限。
2、要求提供主债务合同、抵押合同、协议或者其他抵押文件;审查其是否已经在抵押登记机关办理了抵押登记。对于法律规定应当办理抵押登记的抵押合同,在登记后才生效。
3、应当通过有关文件对有关文件的审查,确认抵押权的期限是否已经届满,抵押权是否已经消灭。
㈢、质押
具体调查内容如下:
1、要求湖南A提供质押的情况说明,包括质押的动产和权利、质权人名称、债务人名称、债务金额、质押权行使的条件和期限。
2、要求提供主债务合同、质押合同、协议或者其他质押文件;审查其是否已经在质押登记机关办理了质押登记。对于法律规定应当办理质押登记的质押合同,在登记后才生效。
3、应当通过有关文件对有关文件的审查,确认质押权的期限是否已经届满,质押权是否已经消灭。
十、重大合同
对合同的审查并不是作为一个孤立的环节进行的,而应贯穿对湖南A各方面情况的调查过程中。律师在调查过程中,对于不同性质、反映湖南A不同情况的合同,应有不同的审查重点,具体审查内容和方式如下:
1、应当首先要求湖南A提供尚未履行完毕的合同情况说明,该说明应当包括合同金额、合同对方、合同性质、合同履行情况等。
2、在此基础上,对于重大合同,应当要求对方提供合同文本。一般而言,主要审查如下方面的重大合同:
⑴、借贷、委托经营、委托理财、赠与、承包、资产的收购、出售、租赁、知识产权的授权使用等重要合同;
⑵、抵押、质押、保证等担保合同;
⑶、公司与关联人之间的任何合同;
⑷、可能对公司的资产、负债、权益和经营成果产生重大影响的合同;
⑸、其他重大合同。
十一、争议和行政处罚情况
争议和行政处罚方面的调查主要包括对湖南A已经发生的诉讼、仲裁、行政处罚等情况的调查。调查的主要内容如下:
1、湖南A存在的诉讼(或仲裁)的情况说明,包括所有正在进行的诉讼和判决(或裁决)后未执行完毕的诉讼的当事人、争议金额、争议事由、裁判结果、执行情况;并应当要求其提供与此相关的文件和资料,如:裁判书、执行裁定等;
2、有关行政处罚的情况说明,包括行使行政处罚权的机关、处罚理由、处罚结果、对处罚结果的执行情况等,并应要求其提供与此相关的文件和资料,如:行政处罚决定书、行政复议决定书等;
3、湖南A是否存在上述诉讼、仲裁或者行政处罚导致其财产被有关机关采取查封、冻结、扣押等强制措施的情况;如果存在,应当要求湖南A提供该著作被采取强制措施的相应法律文书。
十二、保险
对于湖南A的保险情况,应当根据湖南A经营的业务、资产的特点决定是否作为尽职调查的重点之一。对于从事某些行业的企业,其是否为资产办理了保险将对其经营风险、资产价值产生较大影响,应当重点调查其是否为其享有所有权的资产办理了保险。
十三、员工
应当首先要求湖南A对湖南A员工的情况作出书面说明,说明应当主要包括员工总数、劳动合同的签订情况、待遇情况、是否与员工存在劳动纠纷等,并对如下内容进行调查:
1、首先应当审查劳动合同的签订情况。如果员工人数较少,可以对全部的劳动合同进行审查;如果员工人数较多,可以要求提供湖南A使用的劳动合同格式,并要求其对劳动合同的签订情况作出陈述与保证。
2、应当要求湖南A说明是否按照有关规定为员工缴纳了养老、大病、失业等社会保险。
3、要求湖南A说明是否存在劳动纠纷;如果存在,应当要求提供与此相关的全部文件,以判断上述劳动纠纷可能对湖南A及其价值造成的不利影响和产生的责任。对于劳动纠纷情况的调查,也可以和湖南A其他诉讼、仲裁、纠纷的情况一并进行。
在对湖南A的员工和劳动关系情况进行调查时,应当了解和考虑湖南省以及长沙市的地方性规定。
十四、管理人员――-不作为收购尽职调查重点
一方面,在收购方完成对湖南A的收购后,往往会更换湖南A的管理层,解除与现有管理人员的劳动合同,委派自己的人员作为湖南A的管理人员。因此,应当审阅湖南A与其管理人员签订的劳动合同,以审查、确认在该劳动合同的相关规定是否存在可能导致收购方难以解除该管理人员的职务或者需要因此支付高额违约金的情况。
另一方面,应当向湖南A了解湖南A对其管理层是否有期权安排,湖南A的管理人员是否有权在一定条件下认购湖南A的股权。
十五、税务
在对湖南A的纳税情况进行调查时,应主要审查湖南A是否办理了税务登记、是否享有税收优惠政策以及是否存在拖欠税款的情况,具体如下:
1、企业及其设立的分支机构均应当在成立后按照有关规定分别向国税和地税部门办理税务登记并领取《税务登记证》。在对湖南A的纳税情况进行调查时应当首先审查其《税务登记证》。
2、应当了解湖南A是否享有税收优惠政策。如果享有,应当要求湖南A提供湖南A享受税收优惠政策的证明文件和依据。
3、调查湖南A纳税情况的另一个重点是审查湖南A是否存在拖欠税款或受到税务机关处罚的情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