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英国金融发展
17世纪60年代英国就已经出现了支票。还有一种叫“责任票”的期票。在这些国家使用一种简单的期票作为贷款的保障,作为出票人的借方以此为保证在某日清偿一笔债务。这种信用工具得到了广泛的使用,甚至在同一通货区内一笔款项由一地转移到另一地也使用这一工具。1536年以后,票据贴现已经有所发展。到了1550年以后,由于金银货币短缺严重,人们越来越使用贴现这种办法来筹集现金。17世纪,由于各商业中心证券买卖习以为常,贴现也就司空见惯了。到了18世纪英国的英格兰银行可以说就是一个贴现银行。票据的背书转让和贴现的意义在于票据的流通所带来的是资金的流通,票据的转让贴现,为个人或公司融通资金提供了一条新的路子,有力地促进了商品经济的发展。票据的使用产生了票据交换问题。同城市交换较容易。各国之间的票据交换与清算就比较复杂。集市为票据的交换提供了一个场所和机制,并最终成为了国际票据交换体系。商人在交易结束后,将所有承付款项纪录在也参加集市的银行的账簿上。银行将各个客户的来账往账进行归总结算,差额部分客户用现金或者汇票支付。当汇票普遍以后,商人们就可以不带任何现金在集市上贸易。但是还涉及到汇率的问题。大部分集市决定汇率的工作都由一些富有的商业银行家垄断。
2、公共银行的发展随着经济的发展,商品的繁荣。各个城市相继建立的交易所,交易所给商人们提供了经常性的商品交易场所,也是金融交易的场所。1531年安特卫普建立了一个交易所,不仅取代了集市的贸易职能,而且也取代了集市的金融职能。1551年开始,英国伊丽莎白女王安排皇家汇兑人托马斯•格兰欣爵士常驻安特卫普考察交易所,后来他回到英国,于1571年建立英国皇家交易所,主要经营国际票据。紧接着,塞利维亚和阿姆斯特丹先后在1583年和1611年建立了交易所。交易所一年四季不间断地进行商品批发业务,自然产生了相应的金融变革。商人们希望有大型的管理和服务更好的银行,以便放心地将其资产放在这些银行中,并且能够随时提取,还可以进行快速的票据结算。因为原来的私人银行实力有限,信誉较差,有时还往往利用客户的存款进行自己的商业经营。1575年以后,私人银行纷纷陷入困境,而代之以国家和政府创建或者改建的“公共银行”。这种银行在办理存贷款业务以及信用转让票据清算业务过程中,受到政府部门的担保和监督。最早的公共银行萌芽,是1401年后巴塞罗那创建的市立银行。热那亚的圣乔治银行等等,这些银行成立后马上成为重要的信用交易中心。但是发展最快、实力最强的公共银行是荷兰的阿姆斯特丹银行。阿姆斯特丹银行之所以能取得金融优势,关键在于荷兰的贸易企业遍布各地。直到伦敦商人的贸易联系与财富超过了荷兰商人之后,阿姆斯特丹的优势才被动摇。1694年英格兰银行成立。
3、近代商业银行业的诞生农业社会向工业社会的过渡,在商品化、货币化发展和市场经济酝酿成长过程中,旧有的金融机构,一方面加速了货币的集中和积累,促进了资本的原始积累;另一方面又促使大批大批的农民和手工业者破产并无产阶级化,因而,它既是资本主义前提条件形成的一个杠杆,又是资本主义生产关系形成的一种阻力。新兴工商业者不得不开展反对高利贷的斗争。17世纪末到18世纪上半期,适应新的工业产业发展的银行业,终于通过两渠道产生了:一条是新式的股份制银行的创建;一条是旧的金融业被迫改组为新的银行业。
4、证券市场的出现15世纪在意大利和德国出现过发行可转让股票的合伙企业,后来在英国和尼德兰传开。股票债券交易市场的出现,同时伴生着证券交易的投机。1719年到1720年发生了历史上最早的证券投机引发的金融危机,即始于法国的南海泡沫事件。这次金融动荡,在伦敦、巴黎、阿姆斯特丹及欧洲各大城市蔓延,最后造成大量企业的破产倒闭。事件的根源,一方面是由于刚刚建立的证券交易制度很不完善,另一方面是证券交易与证券投机行影相随的,这本身就是个规律。欧洲经济中心的转移虽然意大利北部城市在金融组织的演进从而金融体系发展方面走在了前列。但金融组织演进的持续性中,制度的稳定改善和变迁发挥着关键性的影响。否则,金融组织演进就会发生断裂。16世纪20年代,由于战争造成的违约或其他政治事件引起的金融危机所致,意大利北部城市先后丧失了贸易和金融中心的地位,阿姆斯特丹开始长时期占据金融主宰地位。阿姆斯特丹处于欧洲大陆内部与波罗的海之间的战略通道之上,它逐渐取代了上一个世纪安特卫普的地位,成为新的欧洲商业中心。阿姆斯特丹以对宗教的宽容而著称,吸引了许多来自欧洲其他地区和地中海东部的移民以及他们的资本。由于对东印度贸易利润增长,商人们开始用从东印度输入的货物换取的利润装备个人船队。1602年,这些活动都被置于联合东印度公司的特许之下。联合东印度公司的资本由2167份股份构成,股份的持有者每10年可以在公司内部进行一次股份转让。但当第一个10年来临之际,公司董事会拒绝执行这一条款,对于那些希望变现股份的人们就需要一个二级市场。在这种情况下,股票和期货开始在阿姆斯特丹交易所交易。阿姆斯特丹交易所是世界上第一个现代证券交易所。是一个重要的制度创新。阿姆斯特丹证券交易的特征是一个“组织化市场”,也就是我们所定义的金融组织中的有组织金融市场。在这个市场上,交易技术发展的相当成熟,其中期权和期货合约的使用,表明那时的交易相当活跃。另一方面,是阿姆斯特丹银行的建立。阿姆斯特丹银行是一个公共银行的典范,它的目的是便利支付。虽然作为清算银行和使用汇票都不是阿姆斯特丹的首创,但从未像阿姆斯特丹运作得那样成功。阿姆斯特丹银行不是一个发行银行,但由于它通过收存金块和金币然后发行的提款账户收据可以在贸易中必要时用来交换财富,阿姆斯特丹银行成为欧洲国际贸易的票据结算中心。除了给阿姆斯特丹市政、荷兰省和联合东印度公司以外,该银行不发放贷款。贷款不付利息,但其价值受到阿姆斯特丹市政的担保。然而,阿姆斯特丹银行不仅支持商品交易,而且还支持股票交易,并且正因如此,该银行成为股票交易所中的一个关键角色。荷兰“金融革命”的意义就在这两方面的创新上,即一个是有组织的证券市场,一个是公共银行。在当时的阿姆斯特丹,商业利率由12%跌至10%,甚至更低到4~6%。使以前无利可图的事业现在转为有利,工商业得以进一步扩展。由于荷兰的利率经常低于英国约2%~3%,阿姆斯特丹银行家与保险业的经营,得以超过国界,向英国和其他国家发展,而表现出一种国际性质。对此,熊彼特(1954)在论及荷兰共和国成立之前为什么欧洲利率很高的原因时认为,一是国家向商人强迫借贷而通常有借无还;二是货币市场缺乏组织;三是由于美洲金银不断输入,经济中的通货膨胀无法遏止。在熊彼特看来,荷兰共和国的成立将前两个条件消除了,而第三个条件虽然没有完全逆转,到17世纪下半期金银的输入已经降低,通胀压力不再特别明显。金融发展史 2008-03-15 15:05 英国是率先崛起的资本主义强国,它的金融发展过程是怎样的呢?
陈志武:这里先做个假设,如果金融市场不发达的话,英国能否建立起18、19世纪的大英帝国呢?答案是否定的。我们必须承认金融发展为英国从17世纪末开始崛起提供了力量。在1700年之后,英国政府大举国债,在18世纪中,其国债最多时大约是当时英国国民收入的两倍,英政府每年要用近一半的财政收入来支付国债利息。按照当时英国2%至3%的国债年利率推算,那时它的总负债差不多是其财政年收入的15到20倍。换句话说,那时英国政府的负债程度远比庚子赔款之后的清政府严重,是后者的两倍。然而,晚清政府被这些债务拖得破产,而债务负担相对更严重的英国不仅没破产,反而在那之后变得更强大。
《中国企业家》:这怎么可能呢?应该说30%就是警戒线了。
陈志武:中国今天所有的国债存量加在一起大约是GDP的20%,即使加上外债以及银行的NPL(不良资产)和养老基金储备,中国政府今天的负债顶多相当于GDP的40%至50%。英国为什么能在高负债的情况下发展起来?需要我们详细分析英国的近代史。
1688年光荣革命后,英国形成了完善的宪政机制。那时英国已在北美等地发展了殖民地,并为了殖民地等原因与法国、西班牙和其它欧洲大陆国家多次进行战争。为了应付战争,英国必须发展其海军。为此,英国政府每年就不得不大举国债。所以在18世纪期间,英国的国债达到其当时GDP的两倍。为了维系近2倍GDP的国债并通过借更多国债来继续支持其海军扩张,英国政府必须要讲信用,否则很难再发行债券。即使能再发行债券,利息一定会很高。所以,我们可以很容易理解为什么在1688年以后英国的宪政制衡机制对其后来发展起的决定性作用。换句话说,在1688年英国光荣革命所形成的宪政制衡机制之下,王权受到议会制约,国家的权力主要掌握在议会手里,由于议会的决策讨论过程是透明公开的,大大增加了证券市场对英国政府的信心,投资者们更愿意把钱投给这样的政府去花,要求的利率也不会太高。事实上,在18世纪中,英国国债利率通常在2%到3%左右,而王权不受制约的法国的国债利率在5%至6%之间,是前者的两倍有余。当时英国与法国在扩军融资空间和融资成本上的这种差别,从根本上决定了英国在18世纪最后战胜法国,成为欧洲和世界上最强大国家。这就是宪政制衡促进产权保护和金融发展 —— 而金融发展又增强国家实力的奥秘。
《中国企业家》:我们通常认为英国是工业资本主义,美国是金融资本主义,您怎么来区分这两种模式?
陈志武:美国和英国各自所经历的金融发展历程差别很大。从需求上来讲,英国的金融业在很大程度上是围绕商业或为了战争而进行国家融资完善起来的。在18、19世纪的英国盛世期间,英国金融的特色主要是以银行、保险和债券市场来定义的。
就美国而言,从1776年独立一直到1850年左右,其金融发展基本是复制英国金融,也就是侧重发展银行、保险和债券市场。从19世纪初开始,美国将英国工业革命初期中推出的新技术很快地学过来。到1860年代,新发明的铁路技术在美国被炒得热火朝天,铁路股票是大家都争相追买的证券。那次铁路股票泡沫不仅在美国老百姓间大大普及了股票文化,而且带来了许多金融财技,为19世纪末像J.P.摩根这样的规模投资银行家的出现奠定了基础。1860至1870年代的铁路股票泡沫之后,1890年代到1910年左右又是电话股票与钢铁股票泡沫,从1910年到1929年则是汽车股票泡沫,1980年代是大家熟悉的电脑股票热,1990年代是互联网泡沫期,等等。这150年的美国股市历史几乎是一部连续不断的股市泡沫史,背后当然是一部部财富创造的故事。它从根本上体现了美国金融跟当年英国金融的差别:美国的金融体系旗帜鲜明的特色是以股票市场为中心,还有就是由它的股权文化所引申出来的科技创新动力。换句话说,当年英国盛世靠的是它的海外商业贸易,而美国盛世靠的是它的科技创新。这两种特色所需要的金融支持也不同:前者需要的是债券、银行和保险,而后者需要的是以股权为代表的风险资本。
而我们中国人总喜欢把“投机”看成是非常负面的东西,谈到股市我们说要“抑制投机”,谈到房产市场我们说要“抑制投机”,谈到人民币外汇市场我们说要“抑制投机”,说“喜欢投机”的人是“不务正业”、说“你破坏这个那个”。
我们必须看到,如果美国社会不认同投机的价值,它就不可能有发达的股票文化,没有发达的股票文化也就不会有美国过去近200年的科技发明历史。正是这些连续不断的股票泡沫为每次大的科技创新提供了大量低成本的资本,鼓励了进一步的技术创新。
实际上,英国当年有机会实现美国式的资本主义。在英国,股票交易从1555年左右就开始,到17世纪末股票交易在伦敦越来越火,但是1720年的“南海股票泡沫”使英国议会通过一项严格限制公司股票上市的法案(The Bubble Act),那项法案从根本上扼杀了英国股市的进一步发展,使伦敦股票交易沉闷130余年,直到1850年后才重新复苏。从某种意义上,那项法案把以股权文化为中心的创新经济留给了后来的美国。
中国公司应利用好国际融资平台
《中国企业家》:今后中国金融业的发展应该走美国道路还是走英国道路?按照您刚才的介绍,似乎我们应该尽可能走美国道路
陈志武:也不完全如此。今天中国的发展有很多有利条件。和当年的英国相比,中国可以很容易地利用已有的国际资本市场,这是当年英国不可能做到的,19世纪中的美国也没有这样的条件。在全球化的今天,海外证券交易所已经为中国的公司提供了这个方便。当然最理想的情况是,中国自己的金融市场已经很发达了。通过中国自己的资本市场来融资,成本也许会更低一点,尤其是在中国股市前几年的市盈率这么高的情况下——倘若这些公司能够大规模地在本国市场上发售股票的话,那么融资成本会非常理想。当然我们也要清楚,正是因为那些大公司,比如中国石油、中国石化都被安排到海外去融资了,进而才造成国内上市公司里好企业较少且市盈率偏高。如果这些大公司都在本国融资的话,国内的股市是否能够提供足够的资本支持,可是说不定的;即使真能够提供支持,很可能全部的股票价格都要被压下去。
中国企业今天所具备的融资条件已经是把当年英国的金融发展特点和美国的金融发展特点融合在一起了。因此为了能够保留和维护这么好的一个发展机会及国际环境,中国就应该在外交和国际政策上做相应的调整。中国人应该明白,今天能够得到这样好的发展机会,不仅仅是本国人的功劳,也是因为美国、英国为中国提供了可共享的金融及贸易平台。但如果我们的民族主义情绪继续在某一层面延伸下去,大家可能会幼稚地认为有没有纽约、伦敦股票交易所或香港联交所是无所谓的事情,那就等于再一次把中国封闭起来,把中国跟美国及其它西方国家对立起来。这会使得中国的公司丧失本可以享受到的国际融资途径和国际贸易市场,这些途径将因为民族主义情绪带来的国际秩序变化而被关掉。在今天中国股市不发达的情况之下,在中国银行业本身困难重重的情况之下,中国政府和企业应该意识到海外资本市场对于自己的发展是多么重要。
17世纪60年代英国就已经出现了支票。还有一种叫“责任票”的期票。在这些国家使用一种简单的期票作为贷款的保障,作为出票人的借方以此为保证在某日清偿一笔债务。这种信用工具得到了广泛的使用,甚至在同一通货区内一笔款项由一地转移到另一地也使用这一工具。1536年以后,票据贴现已经有所发展。到了1550年以后,由于金银货币短缺严重,人们越来越使用贴现这种办法来筹集现金。17世纪,由于各商业中心证券买卖习以为常,贴现也就司空见惯了。到了18世纪英国的英格兰银行可以说就是一个贴现银行。票据的背书转让和贴现的意义在于票据的流通所带来的是资金的流通,票据的转让贴现,为个人或公司融通资金提供了一条新的路子,有力地促进了商品经济的发展。票据的使用产生了票据交换问题。同城市交换较容易。各国之间的票据交换与清算就比较复杂。集市为票据的交换提供了一个场所和机制,并最终成为了国际票据交换体系。商人在交易结束后,将所有承付款项纪录在也参加集市的银行的账簿上。银行将各个客户的来账往账进行归总结算,差额部分客户用现金或者汇票支付。当汇票普遍以后,商人们就可以不带任何现金在集市上贸易。但是还涉及到汇率的问题。大部分集市决定汇率的工作都由一些富有的商业银行家垄断。
2、公共银行的发展随着经济的发展,商品的繁荣。各个城市相继建立的交易所,交易所给商人们提供了经常性的商品交易场所,也是金融交易的场所。1531年安特卫普建立了一个交易所,不仅取代了集市的贸易职能,而且也取代了集市的金融职能。1551年开始,英国伊丽莎白女王安排皇家汇兑人托马斯·格兰欣爵士常驻安特卫普考察交易所,后来他回到英国,于1571年建立英国皇家交易所,主要经营国际票据。紧接着,塞利维亚和阿姆斯特丹先后在1583年和1611年建立了交易所。交易所一年四季不间断地进行商品批发业务,自然产生了相应的金融变革。商人们希望有大型的管理和服务更好的银行,以便放心地将其资产放在这些银行中,并且能够随时提取,还可以进行快速的票据结算。因为原来的私人银行实力有限,信誉较差,有时还往往利用客户的存款进行自己的商业经营。1575年以后,私人银行纷纷陷入困境,而代之以国家和政府创建或者改建的“公共银行”。这种银行在办理存贷款业务以及信用转让票据清算业务过程中,受到政府部门的担保和监督。最早的公共银行萌芽,是1401年后巴塞罗那创建的市立银行。热那亚的圣乔治银行等等,这些银行成立后马上成为重要的信用交易中心。但是发展最快、实力最强的公共银行是荷兰的阿姆斯特丹银行。阿姆斯特丹银行之所以能取得金融优势,关键在于荷兰的贸易企业遍布各地。直到伦敦商人的贸易联系与财富超过了荷兰商人之后,阿姆斯特丹的优势才被动摇。1694年英格兰银行成立。
3、近代商业银行业的诞生农业社会向工业社会的过渡,在商品化、货币化发展和市场经济酝酿成长过程中,旧有的金融机构,一方面加速了货币的集中和积累,促进了资本的原始积累;另一方面又促使大批大批的农民和手工业者破产并无产阶级化,因而,它既是资本主义前提条件形成的一个杠杆,又是资本主义生产关系形成的一种阻力。新兴工商业者不得不开展反对高利贷的斗争。17世纪末到18世纪上半期,适应新的工业产业发展的银行业,终于通过两渠道产生了:一条是新式的股份制银行的创建;一条是旧的金融业被迫改组为新的银行业。
4、证券市场的出现15世纪在意大利和德国出现过发行可转让股票的合伙企业,后来在英国和尼德兰传开。股票债券交易市场的出现,同时伴生着证券交易的投机。1719年到1720年发生了历史上最早的证券投机引发的金融危机,即始于法国的南海泡沫事件。这次金融动荡,在伦敦、巴黎、阿姆斯特丹及欧洲各大城市蔓延,最后造成大量企业的破产倒闭。事件的根源,一方面是由于刚刚建立的证券交易制度很不完善,另一方面是证券交易与证券投机行影相随的,这本身就是个规律。欧洲经济中心的转移虽然意大利北部城市在金融组织的演进从而金融体系发展方面走在了前列。但金融组织演进的持续性中,制度的稳定改善和变迁发挥着关键性的影响。否则,金融组织演进就会发生断裂。16世纪20年代,由于战争造成的违约或其他政治事件引起的金融危机所致,意大利北部城市先后丧失了贸易和金融中心的地位,阿姆斯特丹开始长时期占据金融主宰地位。阿姆斯特丹处于欧洲大陆内部与波罗的海之间的战略通道之上,它逐渐取代了上一个世纪安特卫普的地位,成为新的欧洲商业中心。阿姆斯特丹以对宗教的宽容而著称,吸引了许多来自欧洲其他地区和地中海东部的移民以及他们的资本。由于对东印度贸易利润增长,商人们开始用从东印度输入的货物换取的利润装备个人船队。1602年,这些活动都被置于联合东印度公司的特许之下。联合东印度公司的资本由2167份股份构成,股份的持有者每10年可以在公司内部进行一次股份转让。但当第一个10年来临之际,公司董事会拒绝执行这一条款,对于那些希望变现股份的人们就需要一个二级市场。在这种情况下,股票和期货开始在阿姆斯特丹交易所交易。阿姆斯特丹交易所是世界上第一个现代证券交易所。是一个重要的制度创新。阿姆斯特丹证券交易的特征是一个“组织化市场”,也就是我们所定义的金融组织中的有组织金融市场。在这个市场上,交易技术发展的相当成熟,其中期权和期货合约的使用,表明那时的交易相当活跃。另一方面,是阿姆斯特丹银行的建立。阿姆斯特丹银行是一个公共银行的典范,它的目的是便利支付。虽然作为清算银行和使用汇票都不是阿姆斯特丹的首创,但从未像阿姆斯特丹运作得那样成功。阿姆斯特丹银行不是一个发行银行,但由于它通过收存金块和金币然后发行的提款账户收据可以在贸易中必要时用来交换财富,阿姆斯特丹银行成为欧洲国际贸易的票据结算中心。除了给阿姆斯特丹市政、荷兰省和联合东印度公司以外,该银行不发放贷款。贷款不付利息,但其价值受到阿姆斯特丹市政的担保。然而,阿姆斯特丹银行不仅支持商品交易,而且还支持股票交易,并且正因如此,该银行成为股票交易所中的一个关键角色。荷兰“金融革命”的意义就在这两方面的创新上,即一个是有组织的证券市场,一个是公共银行。在当时的阿姆斯特丹,商业利率由12%跌至10%,甚至更低到4~6%。使以前无利可图的事业现在转为有利,工商业得以进一步扩展。由于荷兰的利率经常低于英国约2%~3%,阿姆斯特丹银行家与保险业的经营,得以超过国界,向英国和其他国家发展,而表现出一种国际性质。对此,熊彼特(1954)在论及荷兰共和国成立之前为什么欧洲利率很高的原因时认为,一是国家向商人强迫借贷而通常有借无还;二是货币市场缺乏组织;三是由于美洲金银不断输入,经济中的通货膨胀无法遏止。在熊彼特看来,荷兰共和国的成立将前两个条件消除了,而第三个条件虽然没有完全逆转,到17世纪下半期金银的输入已经降低,通胀压力不再特别明显。
追溯全球金融发展史
来源:燕山大讲堂 作者: 时间:2011-12-21 09:26
要点一:【金融改革的核心是解决渠道和效率的问题】我认为一个国家的金融渠道多,融资成本低就是有效率,一旦渠道不足或者成本太高就没有效率。所谓金融改革就是要解决渠道和效率问题,而凡是解决渠道和效率的问题就是金融改革,但在中国金融改革被政治化了,其实没有那么复杂。
要点二:【历史上的帝国崛起依赖黄金的力量】亚历山大为什么能够取得成功?一个很重要的标志是因为他的父亲占领了今天在保加利亚的色雷斯,这是当时世界最大的黄金储藏地,他们控制了这个金矿后用黄金犒劳所有部队,打进波斯帝国时就掠夺500万公斤的黄金。亚历山大的进攻完全是靠黄金来支撑,如果没有金矿,没有波斯帝国的黄金,亚历山大能不能成为当政者有很大的怀疑。波斯大帝、亚历山大大帝包括后来罗马的恺撒全部靠金币来推动。
要点三:【十字军东征是为了黄金,但也有历史正面作用】十字军东征是野蛮的向文明进攻。今天回头看,我们很多人谈的是地理,说欧洲文明和亚洲文明的冲突是宗教冲突,其实实质上还是财富、黄金的原因,他们所歌颂的,包括但丁在神曲中所颂扬的,内容都是黄金。十字军东征后,他们才把阿拉伯的代数学、罗盘、火药、造纸、帆船等学会,由于他们冲击了中东、屠杀了阿拉伯人后,整个阿拉伯全面封锁欧洲人,由此逼着他们周游世界发现新大陆。
要点四:【金融让维京海盗从良】一千多年前维京海盗这批人到处抢掠,但后来这批人在历史中的抢劫行为突然消失了,不再抢了,为什么?2007年在考古圈有一个大发现,突然发现维京一个山洞挖出了一大批财富,里面有俄罗斯的钱,有伊拉克、伊朗、印度、埃及的钱,而且钱的发行时间相差半年,这表现出他们的财富经营方式改变了,他们学会了交换,学会了市场,简而言之是学会了金融,金融改变了一个国家的文明,这才是一个新的看问题的起点。
要点五:【中国宋代的交子】中国宋代四川成都知府张咏把老百姓经常要票据交换的方式固定化,把票据标准化。最后成都知府张咏规定只有16家商行可以发行票据,官府承认的16个地方银行,因此官府在益州做了一个交子库,也就是中央银行。在6、700年后才出现了法国、英国、美国银行,交子是中国人的骄傲。宋代后来中央发现交子这个很好就全国推广,但同时交子也是最早被中央政府拿去做通货膨胀的杠杆。
要点六:【犹太人与高利贷】西方宗教反对高利贷,不仅是基督教,伊斯兰教也反对,佛教也反对。犹太人在今天之所以成为最会赚钱的,是因为当时几个大教规定了犹太人不能从事耕作。当时认为收税是坏事,就委托犹太人去收税,另外当铺也是犹太人,最后犹太人开始干专门的高利贷,于是几乎所有的犹太人以高利贷为生。
要点七:【温州严格来说不存在高利贷】真正高利贷是国有企业银行,垄断价值强制低储蓄,赚高利润。中国把全部金融机构没收至国家,因此做什么都是高利贷。
要点八:【金融家推动了文艺复兴】美第奇家族家族创始人乔凡尼·迪比奇·德·美第奇、柯西莫·德·美第奇、洛伦佐·美第奇,这三个人是现代商业银行之父。他们最早在意大利佛罗伦萨建立商业银行,变成跨国经营,这个家族对整个艺术界贡献巨大,比如油画界的波提切利,拉斐尔,提香、达芬奇,雕塑家米开朗基罗,科学家伽利略、政治家马基雅维利都是这个家族培养出来的。法国罗浮宫是他们家族培养出的一个法国王后指导下做出来的,没有他们就不会产生意大利的文艺复兴。这个家族完全理解财富留不下去,留下的只能是艺术、建筑和文化。所谓的文艺复兴如果没有金融家的抚育,这种文艺复兴不会走到今天。
要点九:【郁金香泡沫】郁金香是荷兰当时少数上流社会人的爱好,但因需求很大,供给很少,就小圈子炒作,击鼓传花,抬高了价格。后来因为一场官司,花的价格下跌。当时很少人知道。因为搞花的人是一小撮的人,而且受损的都是有钱人,他们觉得是耻辱没人谈这个事。过了100年新教徒鼓吹节俭,就拿郁金香失败而教育大众,越传越远。仅仅是一个小事件,但经过宗教煽情就变成了大事件。
要点十:【密西西比泡沫】苏格兰有一个金融家劳约翰,提出一个想法,国家应该垄断金融。法国摄政王把他请来,让他代理法国的财政部长。他立刻成立法兰西银行和一个公司垄断几个贸易,密西西比河在当时是法国的殖民地,赚的钱给国库,国债拿股票换,第一年特别的和谐,然后他不断的吹这个密西西比河如何伟大。但因没有业绩,他自己做了一个小公司秘密交易,内线交易,被对手发现,公司股票被抛售和挤兑。
要点十一:【南海泡沫】英国学法国,也成立国有公司,把所有的贸易包括奴隶贸易全部给垄断,公司总裁是英国国王,大臣跟着干,而且整个垄断特别好,讲南海大发展,于是很多人投钱,股票从148镑从八个月升到上千镑,但新闻调查后发现真正运作的只有三艘船,老百姓急了,股票被抛售。国王不能抓自己,就抓大臣,没收了上百个官员的财产全部充公,然后向所有的股民赔,尽管赔付率不到10%,但这件事奠定了整个英国政府的诚信,到今天为止中国还没学到这一招。
要点十二:【中国应该从历史上的金融泡沫中学什么?】这三个泡沫,第一个根本构不成泡沫,第二个和第三个都是政府制造的公司,政府先疯狂,政府疯狂在先怎么能说老百姓不理智?当然这个泡沫有好处,由于这两个泡沫才导致市场的公正公平系统,要求透明度,而且由于这两个泡沫才导致大臣进监狱,被杀头,才使得政府有所顾忌,才使得市场规则建立。我们应该学习这些泡沫和研究泡沫,看人家当年是怎么处理的才行。
要点十三:【次贷危机是怎么回事】分期付款让人可以享受自己目前没有能力支付的东西。80年代所罗门兄弟公司将抵押贷款票据进行流通,就是创造了次贷产品,后来次贷产品越来越多,风险管理跟不上去,08年出现了次贷危机。美国给没有收入的、没有工作能力的人贷款,这些人拿着款买房子,等着房子价格上涨,一涨就还款,如果不涨就破产,结果是2008年后美国出现了次贷危机。不是什么华尔街洗劫普通老百姓,更不是帝国主义洗劫中国人民。
要点十四:【阴谋论的产生原因】第一,无知和恐惧,将不懂的事情统统神秘化。第二,懒惰和推诿,容易简单化。第三,在宗教和专制国家,阴谋论盛行。因为只有在宗教和专制的情况下,当权者不想启发民智,而是调动民愚,要搞民粹主义和民族主义,这些东西很危险,我觉得这是抵御进步。所以很多领导同志去推荐一些自己不信但他相信对控制老百姓有用的东西,对此我们要警惕。
要点十五:【纯公益的中国金融博物馆、中国基金博物馆、中国金融博物馆书院】我从做博物馆那天开始,所有人都问我:这个挣钱吗?中国太穷了,这30年穷凶极恶的为财富奔命,所以有人不想财富,大家觉得不正常。我在西方任何一个国家与人谈金融博物馆,很少有人问钱的问题,大家谈的是兴趣和社会功能。中国金融博物馆、基金博物馆完全不赚钱,而是我搭钱、搭时间和搭精力的事情,是完全公益的。中国金融博物馆书院最近搞了好几次活动,影响很大,做了多次读书会,下一场是陈志武。
要点十六:【人类进入金融无本位时代】过去金融有杆秤,金本位、银本位,美元本位,今天的问题是:不是以谁为秤,而是今天没有秤,不存在秤。这个时候用什么体现财富?大家用竞争的手段可能基本接受,但这样一种新的软性定价标准还在磨合当中,很难判断。因为这不光是财富,还包括国家的政治实力、经济实力、军事实力、国家影响力甚至国家道德力在起作用。今天是完全进入无本位时代,我们在观察本位制度彻底崩溃时候,发现一种没有本位时代的到来。
要点十七:【中国现在造租比寻租更严重】我个人认为现在造租行为更重要,寻租不再是重要问题了。寻租是我们那个时代的事,现在各地政府造租问题更为严重,大家都在努力造自己的租子,扩大政府权限空间,这是大威胁。
要点十八:【如何解决中国今天遇到的问题】中国走到今天必须由市场来主导解决问题,而不是靠强化政府的权力提升精英界和顶层设计能力来解决,那个时代已经过去了。中国今天相当于美国60年代、80年代,我们遇到的所有问题,比如环境污染、假货,美国在60年代到处都是,日本70年代也到处都是,他们是怎么解决的?我们要学习,但我们学习得不够。
要点十九:【对中国未来非常看好】现在国家80%的资源还都在政府手里,还没有转向市场,如果转向市场我觉得机会是巨大的。这么多年中国从产品匮乏到逐渐进入物质产品丰富,但精神上的需求、教育、文化、传媒等服务方面根本没有启动,所以我觉得这个市场巨大,农村转向城市的市场也是巨大。主要是政府能否给市场空间。
要点二十:【行政垄断需要解决】:只要是垄断的,都会是暴利的,所以反垄断是一个大问题。国家象征性查垄断,同时表明态度:如果查出什么问题准备罚几个亿。开玩笑,如果真正是垄断,罚几个亿反而是奖励它!应该拆分拆它、砸烂它!赚了几千亿的利润,然后被罚几亿,等于把本来不合理的问题合理化,这是错的!我们需要研究当年美国、日本的财阀都怎么解决的?而且人家也没经过社会革命,所以我们需要认真学习,不仅政府学,老百姓也要学,完全骂或者攻击解决不了问题,如何一起去学习是大家共同的任务。解决行政垄断(不是所有垄断,技术垄断是对的),是我们共同的挑战。
第二篇:英国金融专业
英国金融专业
当今社会发展迅速,金融发挥着更加重要的作用,甚至可谓牵一发而动全身,可见金融行业在整个社会中的地位。所以各国非常重视金融,进而金融行业也是备受欢迎,而英国金融专业在国际上又有着很重要的地位,这吸引力世界各地的留学生前去英国学习英国金融专业。
优秀的教育、良好的经济环境,加上国际金融中心的地位,使得英国的商学院,特别是金融专业誉满全球。通常来说,只有国际级的金融中心才能够提供世界一流水平的金融教育,英国以高质量的学院教育,无处不在的研究资源,每年吸引了大量国际学生到英国就读金融专业。
英国的金融专业,有的属于学校的经济系,有的属于商科或管理系。前者需要学习微观经济学,而后二者则不用学习这个课程。
英国金融专业申请条件
由于英国的金融专业是申请的热门课程,所以院校在招生方面会比其他学科稍微严格一些。首先它会要求申请者对于经济学基础和数学要有一定的理解并能够将之注入到金融学科的学习当中。所以申请学士学位学生需要有良好的数学成绩,硕士学位的申请者如果有金融、经济或会计专业背景的将会很受欢迎。另外,语言能力是衡量学生能否在成功完成英国学业的标准,所以申请本科的学生需要提供雅思6.0分的成绩,申请硕士需要有6.5或7分以上的成绩。
英国金融专业就业前景
金融专业毕业的学生学完之后主要面向的公司为投资银行、证券公司、基金公司、金融工具系列公司、银行、保险公司等。研究调查表明,在中国留学生中最受欢迎的英国研究生课程中,商业管理及金融的比例远远超过其它课程,约占总数的50%,由此可见英国金融专业课程是既丰富又灵活,学成之后,你会发现就业的前途一下子开阔了许多。最近几年,随着越来越多的国际知名金融企业逐步跨入中国市场,国际型的金融管理人才日渐抢手,所以到英国读金融专业是一个不错的选择。
英国有着世界的金融中心,金融知识非常先进,在国内学的金融可以说是走走形式,在英国非常重视实际操作能力,各种模型,比较分析,一节课可以讲一本书的一两章,所有线形袋鼠,统计,预测方面的知识都结合在一起。做演讲的时候,还需要熟练运用除了word之外,excel, PowerPoint等软件。
所以留学专家建议,因为目前中国在金融行业处于刚刚起步阶段,需要大量的高级金融人才,所以对有意到英国留学的学生来说,去英国留学读英国金融专业是其丰富学识并提高自己学识上佳之选。
文章来源:英帆国际教育
第三篇:英国剑桥金融年会
英国剑桥金融年会
伦敦时间6月29日,第二届剑桥大学替代金融年会在英国剑桥大学举行,这是全球范围内金融科技领域规格最高的学术性会议。
在本届金融年会中,有来自剑桥大学、世界银行、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美国证券交易委员会(SEC)、亚洲发展银行、欧盟证券与金融管理局、英格兰银行、IBM、微软等全球多家监管部门、行业机构和知名企业的150多位政界领袖、专家学者和行业精英到场。与会人士在“全球创新金融体系研究”、“金融科技的企业适应”、“新兴市场以及发展中国家中的金融科技”等相关话题上展开了深入探讨,并对全球互联网金融的未来发展提出了解决方案。
在这场全球性的创新金融年会上,顶尖金融专家们的观点和看法将直接影响到互联网金融国际通行规则的制定,会议研讨的内容也将成为各国政府制定行业政策的权威参考。
让世界看到中国互金的力量
对于中国互联网金融从业者来说,大家更关注的是在这场全球金融年会上,中国的影响力与话语权到底应该有多大?据统计,中国目前有超过2000多家互联网金融平台,目前历史累计成交额已经突破4万亿元,无论从数量还是规模而言,中国的互联网金融行业已经稳居全球第一。
确实,中国的互联网金融取得了令世界瞩目的成绩,在这场关乎全球互联网金融规则制定的会议上,中国应该有更多的话语权。剑桥大学也看到了这一现象,在此次全球金融年会中特邀中国借贷宝、京东金融以及盈灿集团参会。
“中国力量已经成为全世界的焦点,海外同行们惊叹于Fintech在中国的巨大市场与发展现状,也对借贷宝的模式创新与所获成就点赞。”借贷宝高级副总裁翁晓奇在参加剑桥全球金融年会中感受十分深刻。在年会的所有讨论话题中,“中国现象”都是海外专家们的关注焦点。
在分论坛中,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还对中国Fintech信贷市场做了专门研究。IMF代表StijnClaessens在其演讲中指出,在Fintech全球信贷市场上,中国的规模稳居第一。仅在2015年,中国网络借贷成交额达到了997.23亿美元,而美国为343.74亿美元,创新金融起源地的英国全年交易额为41.64亿美元,约为中国的4%。
第四篇:英国金融监督管理体制简介
英国金融监督管理体制简介
City Credit Capital(英国)有限公司商业发展部 杨凌
2006年12月21日
以下资料及数据的整理及翻译获英国金融服务管理局金融宣传监视小组, 中国证券监督委员会政策研究室, 中国驻英使馆商务处, 人民银行反洗钱监测中心, 大伦敦政府办公室, 伦敦投资局大中华区办公室以及伦敦金融城地方政府对华业务办公室, 中国银行国际投资部, 伦敦政治经济学院中国学生学者联合会等组织和个人大力支持。在此表示感谢, 编写人力求全部内容准确无误, 但无法对任何错误、失实陈述或遗漏承担任何责任。为鼓励该资料的广泛传播,编写人不反对使用者分发或复制本文资料或部分资料,但必须注明资料出处,而且再分发或复制的资料只作非商业用途。任何对本文的建议或意见, 欢迎来信商榷。
一 英国金融监管体系的历史演变
1986年10月27日,为提高本国在投资领域的国际竞争力,适应迅猛发展的新技术带来的金融服务手段的革新,英国政府启动金融大改革,取消延续数百年的固定佣金制度, 鼓励同业竞争,实施电子化交易平台,允许机构投资人直接进入市场, 放宽对混业经营的限制,被业界称为金融大爆炸(Big Bang)。随后的十多年里,银行、证券,保险和信贷等企业等在获准经营后,从业的公司及个人均根据不同的法律和规章以高度自律的原则服从不同的自我监督的行业组织(Self-Regulating Organisations, SROs)实施的监督和管理。
由于国际金融行业的竞争加剧以及监管失察,陆续发生了霸菱银行(Barings)危机,国际商业信贷银行(BCCI)私人养老保险和日本住友商事(Sumitomo)越权交易期铜的金融丑闻,公众及金融市场参与者均对于有责任维护市场秩序和和信心的整个金融监管体系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1997年5月20日,重新执掌英国政府的工党宣布將逐步整合金融体系中各自为政的主要九大自我监管组织(九个组织分别为:SFA,PIA,IMRO,DTI, Bank of England, BSC, FSC, Lloyd’s和LSE)的职能,合并为单一的监管者(single statutory)。其中,成立于1694年的英国中央银行——英格兰银行(Bank of England)对银行类企业的监管权以及成立于1773年的股票交易所——伦敦证券交易所(LSE)对上市公司的审批权以及1688年创立的国际保险业的鼻祖——劳埃德社(Lloyd’s)对保险业从业人员准则的制定权以及原属于财政部的保险立法权均被以法律的形式赋予给了新成立的单一的监管者: 英国金融服务管理局(Financial Services Authority)。此外, 金融服务管理局还将负责过去不受监管的领域,如金融机构与客户合同中的不公平条款,金融市场行业准则,为金融业提供服务的律师与会计师事务所等的规范与监管。
2001年11月30日,英国议会批准通过的《2000年金融服务与市场法》(Financial Services and Markets Act 2000)正式生效,该法案整合并取代了之前的《1979年信用协会法》(the Credit Unions Act 1979),《1982(Insurance Companies Act 1982),《1986年金融服务法》(针对证券期货行业的Financial Services Act 1986), 《1986年建筑协会法》(the Building Societies Act 1986),《1987银行法》(Banking Act 1987)和《1992年友好协会法》(the Friendly Societies Act 1992)。《2000年金融与市场法》实际上是一部(在一定程度上是世界上第一部)全面的金融监管法案。该法案共分30部分433款(32开纸共240页),详细规定了金融监
管的方方面面,包括监管机构、监管的业务活动、资格认证、准许从事监管活动、发行上市、规章和准则、金融服务赔偿计划等。
根据《1998年英格兰银行法》(Bank of England Act 1998)和《2000年金融服务与市场法》,英格兰银行仅仅被赋予了制订英国官方利率(Set Official UK Interest Rates)的职能,而英国财政部(HM Treasury)制定及执行政府的财政预算,除此之外的监管各类金融企业及金融业务的职能从2001年12月1日起, 均由新成立的金融服务管理局承担。(Financial Services Authority,简称FSA),从而使英国成为世界金融中心中第一个采用单一监管机构模式的国家, 使政府与日常金融监管活动脱离, 实现了对金融市场的监督管理的独立及统一。
二 英国金融服务管理局(FSA)
英国金融服务管理局,有时也被译作英国金融服务总署或英国金融监理局,是依据《2000年金融服务与市场法》而成立,并承担了几乎整个英国金融行业的监督和管理同时也拥有部分司法的权利。英国的金融行业以大约100万的从业人员,汇集在伦敦市中心约一平方英里(Square Mile)的金融城(City)内为英国生产了70%的国民生产总值(GDP)。而作为承担如此重要的功能和拥有强大的权力的英国金融服务管理局在法律性质上却并不是英国政府的一个部门或英国皇室的一个代表机构(not regarded as acting on behalf of the Crown or being part of the government),在英国金融服务管理局负责的行政官员和工作职员也不属于政府的行政编制(not civil servants)。英国金融服务管理局与英国财政部及英格兰银行的关系受三方于2001年签署的《财政部、英格兰银行和金融服务局之间的谅解备忘录》(Memorandum of Understanding)协调规范, 共同维护英国经济的健康发展和金融市场的繁荣。
事实上,英国金融服务管理局是在英国公司注册局(Companies House)登记注册的私人有担保的有限责任公司(a private company limited by guarantee)。它是完全依据《2000年金融服务与市场法》而设立的独立的监管实体。管理体制上由英国财政部(HM Treasury)指定主席(Chairman)(一名)及董事会(Board)成员。董事会包括一名首席执行管(CEO),三名执行董事(Directors)及十一名独立董事(Non-Executive Director), 其行为受议会监督,主要财务(line of accountability)及年报(annual report)向英国财政部负责并向公众公开。
英国金融服务管理局截止2006年底, 拥有约2500名职工,分别来自不同领域,包括金融业、法律界、会计界、公务员、前监管机构及消费者(投资者)组织等, 其年财政预算约为2亿英镑, 受监管的金融企业有1万家, 主要包括金融投资公司5000家、基金管理公司1300家、证券公司1400家、保险公司800家、银行650家、交易所和登记结算公司10家等, 注册并受监管的个体约有18万人。
英国金融服务管理局的目标
·维护对金融市场的信心(market confidence)
·普及公众的金融风险认知(public awareness)
·适度保护金融消费者的权益(protection of consumers)
·减少金融犯罪(reduction of financial crime)
英国金融服务管理局遵守的四项重要原则:
·责任清晰(clear accountability)
·分工明确(no duplication)
·运作透明化(transparency)
·相关权责机关定期沟通有关资讯(share information)
英国金融服务管理局的主要权责如下:
·批准及授权(Granting authorisation and permission)企业从事受监管的金融业务(Regulatedactivities)
·批准从业人员在企业内部从事受控职能(controlled function)
·根据第138号条款(S138)制定必要的有助于保护金融消费者利益的行为指引和规则(FSAHandbook)
·对受监管的企业或/和以批准的从业人员进行甄别并在其违反行为准则时采取强制处罚行为(take action against any person for Market abuse)
·认定交易所和清算机构(recognise investment exchanges and clearing houses)
受监管的金融业务(Regulated activities)共有15大类,主要包括:接受存款/保证金(accepting deposits),投资业务中以庄家或代理身份达成与客户的交易(dealing as principal or agent in investment),在保险业务中以庄家身份达成与客户的交易和投资业务中提供交易建议(advising on investments)等。
其中,指定投资类产品共有16种,主要包括:存款(Deposits),股票(Shares),政府公债(Government and public securities),期权(Options),认股权证(Warrants),期货(Futures),价差合约(CFD: Contract for Differents), 受监管的分期贷款合约(Regulated mortgages),受监管的保险合约(Rights under contract of insurance)等。价差合约(CFD: Contract for Differents)种类中包括了股指期货(stock index futures)和利率互换(interest rate swaps)等投资交易品种。
受控职能(Controlled Function)共5大类27种,主要包括:董事(CF 1: Director),首席执行官(CF3: Chief Executive),合规审查专员(CF10: Compliance oversight),反洗钱报告专员(CF 11: Money Laundering Reporting Officer),投资顾问(CF21: Investment Adviser),客户交易(CF26: Customer Trading),投资管理(CF27: Investment Management)等。
金融消费者(投资者)服务工作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l直接向消费者提示信息,指FSA通过公共图书馆、服务热线、互联网站或者有时通过某金融机构提供的有关提示信息。
l消费者帮助,指FSA通过互联网站向消费者(投资者)提供信息,包括提示信息和对消费者(投资者)提供关于金融计划、金融产品介绍、向投资者购买金融产品提供一般性的建议、消费者权利和责任以及消费者关注的热点问题。
l消费者热线服务,提供各种咨询服务,包括金融机构是否具备从业资格查询、解释投诉程序、提供FSA监管什么和不监管什么的信息等。
l个人理财教育,个人理财在英国是一门学校课程,FSA向学校提供一定支持,帮助教师完成该课程的相应要求。
l帮助消费者了解不同金融产品的特性,做出正确的消费(投资)决策。
l监督投资者赔偿基金(FSCS)的管理与运用,即如果一家金融机构破产或无力偿还(default)其客户(存款人、投资者或保单持有人)资产时由该赔偿基金提供赔偿。对于投资类(investment)的金融交易, 每名投资人的资产(Client’s Asset)的前3万英镑的全部及之后的2万英镑以内的90%均可以得到赔偿(即投资金额在5万英镑以内可以最多取得4.8万英镑的赔偿)。英国金融服务管理局制定相关规章和任命该基金管理机构的管理层,该基金管理机构相对独立运作。
l英国金融服务管理局为保护金融消费者要求金融机构必须为普通投资者的资产提供隔离帐户(Segregated Account), 金融机构可以以客户的名义持有和控制该类资金(Able to hold and control client’s money), 但绝不可以使用该类资本。此种安排可确保金融投资业务中客户的利益得到最安全的保障。
l英国金融服务管理局还允许金融机构为大额的投资购买额外的商业保险, 以弥补赔偿基金上限的局限性。
英国金融服务管理局(FSA)按照2003年新的监管规定对1万多家金融机构进行了分极评定和管理,主要有A、B、C和D四类。A类只针对大型金融机构,交由一个专门的部门即大型金融集团部进行监管,个别集团有时需要单独配备多个监管人员,如汇丰银行(HSBC Holding)目前就由8名监管人员专职监管其日常业务。B, C,D类的的中小型金融机构主要按银行,证券和保险分类, 并由三个对应部门分别监管。对一些小型金融机构,一名监管人员可能有时需要负责监管几十家机构,其职能主要是检查其财务报表和评估有关报告。新监管方法能够使FSA在对个别金融机构或金融消费者(投资者)的监管和对整个金融行业的监管这两者之间保持平衡。
由英国金融服务管理局负责的单一监管机构通过建立起一个合理、连贯的监管系统, 避免了以往金融监管职能重复, 责任不清, 相互推诿, 监管成本昂贵的弊端, 在实践中, 英国经济持续稳定地增长证明了该体系的成功:
首先,通过规模经济效益为英国金融机构带来前所未有的国际竞争优势。英国金融服务管理局通过在同一监管体系内更有效率地分配资源, 避免了在多个监管实体各自实施不同监管措施时产生监管真空或重复监管而导致金融创新的停滞和市场信息的混乱。
其次,单一的监管机构的确立可以降低被监管的金融机构的运做成本,以原则性的行为指导准则(Conduct of Business)和建立统一的金融服务赔偿计划(Financial Services Compensation Scheme),建立了被监管的金融机构统一的行为准则, 维护了公众对复杂的金融体系的信心和提供了对金融消费者利益的保障。
随着私人资本投资的国际化, 传统的场内交易模式正逐渐被以金融衍生工具依托的场外交易所取代。英国金融服务管理局率先实践了从以规范不同类型的金融机构的传统型分业监管模式向以规范不同金融交易行为的职能型统一监管模式转型, 超级和单一的监管机构的在英国成功已经在西方8家主要发达国家会议(G8)及欧盟(EU)内被认可和接受, 截止2005年, 包括德国,日本和澳大利亚在内, 全球已经实施和正在实施类似监管体系的国家和地区以达49家。
三.英国金融服务管理局与中国
霍华德 &S226;戴维斯爵士(Sir.Howard Davies)作为英国金融服务管理局由英国财政部批准的第一任主席(1997-2003)在结束了他在金融服务管理局的工作后, 于2003年11月受邀担任同年成立的中国银监会(CBRC)的第一届国际咨询委员会委员。任期一年。(该委员会共有6人, 分别是: 英国金融服务管理局前主席霍华德 &S226;戴维斯爵士, 英国英格兰银行前行长爱德华&S226;乔治先生,香港金融管理局前副总裁简达恒先生, 国际清算银行前总经理安德鲁&S226;克罗克特先生,香港证券与期货委员会主席沈联涛先生,美国纽约联邦储备银行前主席杰拉尔德&S226;科雷根先生。前四位均为英国国籍。)霍华德 &S226;戴维斯爵士目前出任现任伦敦政治经济学院(LSE)院长。
英国金融服务管理局于与国际国际证券管理机构组织(IOSCO)签署有合作谅解备忘录(Memorandum of Understanding)是成员之一, 中国证监会(CSRC)也是IOSCO的成员之一,并已连续四届当选为IOSCO执委会委员,但尚未加入新的《IOSCO多边谅解备忘录》(Multilateral Memorandum of Understanding Concerning Consultation and Cooperation and the Exchange of Information)。截至2005年,已有美国、英国、德国、法国、加拿大、中国香港(China SAR)等27个司法管辖区的监管机构签订了该《IOSCO多边谅解备忘录》。2004年6月, 霍华德 &S226;戴维斯爵士受邀出任中国证监会(CSRC)的国际咨询委员会委员(任期两年), 前香港证监会副主席兼营运总裁史美伦任该委员会副主席, 并将其67万美元的高薪全部用来建立“中国证监会史美伦培训发展基金”以资助部分官员赴海外学习。2002年8月,中国证监会政策研究室马险峰博士在提交申请并通过评议小组面试后,成为项目下第一批出国进修的官员之一,从而获得了在英国FSA(金融服务监管局)工作实习的经历。
2005至2006年, 英国大伦敦政府, 伦敦投资局及金融城地方政府已经在上海, 北京和深圳设立代表处, 协助中英双边的金融领域的交流与合作。
2006年7月27日, 英国金融服务管理局(FSA)在伦敦伊丽莎白二世会议中心召开2006年公众大会(Annual Public Meeting 2006), 现任金融服务管理局主席Callum McCarthy爵士主持大会,金融服务管理局John Tiner总裁发布报告, 中国驻英使馆应邀请派代表列席了会议。
第五篇:英国金融与会计
英国一直在全球保持着其无法动摇的金融大国地位。作为世界三大金融中心之一,伦敦金融城聚集了500多家外国银行、180多个外国证券交易中心;每日外汇交易量达6300亿美元,是华尔街的两倍;管理着全球4万多亿美元的资产,是当今世界上最大最集中的金融服务和交易市场;外汇交易额、黄金交易额、国际贷放总额、外国证券交易额、海事与航空保险业务额以及基金管理总量均居世界第一。名列世界500强的企业,有75%在金融城内设立分公司或办事处,它因此被称为“世界经济的发动机”。
英国金融与会计专业历史悠久,是最早出现职业会计师、第一个建立现代意义上会计职业团体的国家。总部设在英国的特许公认会计师公会(The Association of Chartered Certified Accountants,简称ACCA)成立于1904年,是目前世界上领先的专业会计师团体,也是国际上海外学员最多、学员规模发展最快的专业会计师组织。英国立法许可ACCA会员从事审计、投资顾问和破产执行的工作其会员资格得到欧盟立法的承认。ACCA在欧洲会计专家协会(FEE)、亚太会计师联合会(CAPA)和加勒比特许会计师协会(ICAC)等会计组织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伦敦政治经济学院、华威大学、CASS等世界著名学府的金融与会计专业名列前茅,一直吸引着各国学子。与国内教学方式和教学内容相对陈旧不同,英国在教学模式上先进很多。针对这种实用性强,针对性强的学科,英国在本科阶段的课程就会为学生提供实习机会。任课教师都是来自各大银行投行的高级管理人员,他们一半时间在工作,另一半时间在校任教。授课内容除了来自书本,更多是来自社会上积累道德经验和最新的心得体会。无论你抱着在海内外就业的目的,还是怀着进行学术研究的梦想,到英国就读此类专业都是非常明智的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