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机械能说课稿定稿
《机械能》复习课说课稿
一、教材分析:
能量守恒定律是十九世纪自然科学三大发现之一,对辨证唯物主义思想的建立起了重要作用,是学生树立辨证唯物主义观点的重要基础之一;能量转化和守恒思想贯穿整个高中教材,是认识自然、掌握自然规律的重要“工具”。机械能守恒是高中学生对能量转化和守恒的启蒙,它起着承前启后的作用,是必须牢固掌握的一个重要规律。本章通过对功能关系的讨论,完成对能量概念的更深入的认识。本章是高中阶段物理学习的基础内容之一,它既是力学问题的基础和综合,也是学习其他物理学知识的重要基础。本章内容是高考命题的热点,特别是关于功、动能定理、机械能守恒定律的有关试题是必考的,有的题目可能重复出现,因此必须熟练掌握本章内容、并将其与牛顿运动定律及运动学相结合,高考中本章的试题题型全面,选择题、填空题、计算题都可能出,尤其是动能定理、机械能守恒定律、能的转化和守恒更多的出现在计算题中,成为近年高考的一大重点,必须重视解综合题的能力。所以,这就要求学生要能全面深入的了解机械能的组成部分:重力势能、弹性势能、动能以及能的变化与力做功的关系能全面掌握。
二、学情分析:
从学生知识层面上看,学生已经已经学习过重力势能、弹性势能、动能以及能量变化和力做功的关系,但对于基础较薄弱的同学可能还存在一定问题,尤其是涉及到有关数学的计算以及理论推导。从知识体系上看,重力势能、弹性势能和动能都是机械能的组成部分,并且能量发生变化时都伴随着力做功,重力势能变化时,伴随着重力做功;弹性势能变化时伴随着弹力做功;动能发生变化时伴随着外力做功。本节课就是对力学中功能关系的整合,通过复习,深入挖掘知识间的有机联系,针对知识重难点,对学生开展针对性的思维训练,进而提高学生应用物理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三、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知道重力势能的概念,能用计算式计算物体的重力势能;理解重力做功与重力势能的变化之间的关系,并会推导它们之间的定量关系式。
2、知道弹性势能的概念,学习计算变力做功的思想方法;理解弹力做功与弹性势能的变化之间的关系。
3、理解动能的概念,会用动能的定义式进行计算,理解动能定理及动能定理的推导过程。
(二)过程与方法
1、通过推导重力做功与重力势能变化之间的定量关系式,培养学生的分析、建模能力。
2、通过计算弹力做功的方法,体会微分思想和积分思想在物理学上的应用。
3、通过动能定理的推导过程,培养学生的推导能力。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感受成功的喜悦,培养学生对科学研究的兴趣。
四、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能的变化和力做功的关系 教学难点:能的变化和力做功的关系
五、教学过程:
一、机械能 机械能:势能和动能能统称机械能。势能:相互作用的物体凭借其位置而具有的能量。其中,势能包括重力势能和弹性势能。动能:物体由于运动而具有的能量。
二、重力势能和重力做功
1、重力势能
(1)定义:物体由于被举高而具有的能量。(2)表达式:Ep=mgh 注意:h为相对于参考平面的高度,其大小具有相对性,因此,在参考平面之上,Ep的大小具有相对性,Ep为“+”,在参考平面之下,Ep为“—”。
(3)、单位:焦耳(J)
(4)、标矢性:标量,只有大小,没有方向(5)重力势能的变化量:△
Ep
2、重力做功与重力势能的变化的关系(1)、重力做功:W=mg△h=mg(h-h)G12h:物体初位置的高度;h:物体末位置的高度
12(2)、重力做功的特点:只与起点位置和终点位置有关,跟物体的路径无关。(3)、重力做功与重力势能变化的关系: 下降时,重力做正功,重力势能减小; 上升时,重力做负功(克服重力做正功),重力势能增大; 重力做了多少功,重力势能就改变多少,即:W= mgh-mgh=EG12P初-
EP末 WG=△E=EpP初-
EP末
4、针对训练
例
1、如图所示,桌面高为h=1m,质量为m=2kg的小球从离桌面高H=0.5m的支架上自由落下,g=10 m/s2 ,则:
(1)、以桌面为参考平面,计算小球在最高点的重力势能,落地时的重力势能以及由支架下落到地面过程中重力做的功;
(2)、以地面为参考平面,计算小球在最高点的重力势能,落地时的重力势能以及由支架下落到地面过程中重力做的功。
例
2、一个质量为3kg的小球,从10m处自由下落,着地后反弹起3m,取地面为参考平面,并取g=10 m/s2,则:
(1)求小球初、末位置的重力势能;(2)在下落和反弹过程中重力所做的功;(3)从初位置到末位置重力所做的功。
三、弹性势能与弹力做功
1、弹性势能
(1)定义:物体由于发生弹性形变而具有的能量。(2)表达式:E=P1KX2 2公式推导:图像法:力和形变量所围面积大小即弹力所做的功
K:劲度系数;X:形变量
注意:通常选择弹簧自然伸长长度点为零势能面。(3)单位:焦耳(J)
(4)标矢性:标量,只有大小,没有方向
2、弹力做功与弹性势能变化的关系
O~A:,W<0,弹力做负功,X增大,弹性势能增大; O~A:
,W<0,弹力做负功,X增大,弹性势能增大;
A~O:,W>0,弹力做正功,X减小,弹性势能减小; 1A~O:
,W>0,弹力做正功,X减小,弹性势能减小。
结论:弹力做正功,弹性势能减小;弹力做负功,弹性势能增大。
3、针对训练
例
1、如图1所示,在光滑的水平面上有一物体,它的左端连一弹簧,弹簧的另一端固定在1墙上,在力F作用下物体处于静止状态,当撤去F后,物体将向右运动,在物体向右运动的过程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弹簧的弹性势能逐渐减小
B.弹簧的弹性势能逐渐增大 C.弹簧的弹性势能先增大后减小 D.弹簧的弹性势能先减小后增大
例
2、如a、b两条斜线分别表示两根劲度系数不同的弹簧所受拉力F和弹簧伸长量之间的关系。设他们的劲度系数分别为
ka、kb,拉力都为
F
1时的弹性势能分别为
Ea、Eb。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C、四、动能与动能定理 kka>kb
>kb
EEa>Eb
B、ka<kb
Ea>Eb
aaa<Eb
D、ka<kb
E<Eb
1、动能
(1)定义:物体由于运动而具有的能量。
注意:由于运动具有相对性,所以动能也具有相对性。
1(2)表达式:Ek =mv2
2(3)单位:焦耳(J)
(4)标矢性:标量,只有大小,没有方向。
注意:v为瞬时速度,动能的大小与速度方向无关,若速度大小相同,则动能相同,且有Ek≥0(5)动能的变化量:△Ek=Ek初-EK末
2、动能定理(外力做功与动能变化的关系)
1、推导过程:
设物体的质量为m,在与运动方向相同的恒定外力F的作用下发生一段位移l,速度由v1增加到v2,如图所示。试用牛顿运动定律和运动学公式,推导出力F对物体做功的表达式。
22=FL,根据牛顿运动定律:F=ma,匀变速运动学公式:v2v12aL,得: wFwFmav2v12aL221112mv2mv1 22即:WW合△EKEK末-EK初 W1W2W3„„
合或W合F合L合
2、动能定理:
(1)内容:合外力对物体所做的功,等于物体在这一过程中动能的变化量。注意:
WW合0,即合外力做正功,Ek初EK末,动能增加; 0,即合外力做负功,Ek初EK末,动能减少。
合(2)适用范围:不仅适用于恒力做功和直线运动,也适用于变力做功和曲线运动的情况。
3、针对训练
例
1、质量M=6000kg的客机,从静止开始沿平直的跑道上滑行,当滑行距离L=720m时,达到起飞速度V=60m/s。求:
(1)起飞时飞机的动能多大?
(2)若不计算滑行过程中所受的阻力,则飞机受到的牵引力为多大?
(3)若滑行过程中受到的平均阻力大小为
F阻3000N,牵引力与第(2)问中求得的值相等,则要达到上述起飞速度,飞机的滑行距离应为多大?
例
2、一质量M=0.5kg的物体,以v04m/s的初速度沿水平桌面上滑过S=0.7m的路程
.m,求物体与桌面间后落到地面,已知桌面高h=0.8m,着地点距桌沿的水平距离S112的摩擦系数是多少?(g取10m/s)答案:0.5
第二篇:机械能守恒说课稿
《机械能守恒定律》说课稿
我说课的题目是“机械能守恒定律”,选自高一物理必修2的第7章第8节,下面我对这节课分六
一、学情分析
学生已经在初中学习过有关机械能的基本概念,对“机械能”并不算陌生,接受起来相对轻松。通过前几节内容的学习,同学们对“机械能”这一概念较初中有了更深认识,在此基础上学习机械能守恒定律学生比较容易理解。
二、教材分析
(一)教材所处的地位和作用
本节课是本章的重点内容,要求学生能初步掌握机械能守恒定律的内容并能用来解决一些简单问题。机械能守恒条件的判定、机械能守恒定律的应用,是教学的重点。运用机械能守恒定律解答相关的问题,这一内容在整个高中力学中又起着承前启后的作用,在物理学理论和应用方面十分重要,不同运动形式的转化和守恒的思想能指引我们揭露自然规律、取得丰硕成果。但这种思想和有关的概念、规律,由于其抽象性强,学生不易理解与掌握。学生要真正的掌握和灵活运用还是很困难。
机械能守恒定律的探究建立在前面所学知识的基础上,教材上通过多个具体实例,先猜测动能和势能的相互转化的关系,引出对机械能守恒定律及守恒条件的探究,联系重力势能和重力做功及弹性势能与弹力做功的关系的学习,由定性分析到定量计算,逐步深入,最后
得出结论,并通过应用使学生领会定律在解决实际问题时的优越性。在教学设计时,力图通过生活实例和物理实验,展示相关情景,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引出对机械能守恒定律的探究,体现从“生活走向物理”的理念,通过建立物理模型,由浅入深进行探究,让学生领会科学的研究方法,并通过规律应用巩固知识,体会物理规律对生活实践的作用。
(二)教学目标的确定依据
根据教材特点(注重思想性、探究性、逻辑性、方法性和哲理性)和学生的特点以及高中新课程的总目标(进一步提高科学素养,满足全体学生终身发展需求)和理念(探究性、主体性、发展性、和谐性)和三维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要求特制定教学目标。
(三)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知道什么是机械能。
(2)知道物体的动能和势能可以相互转化。
(3)理解机械能守恒定律的内容。
(4)掌握机械能守恒的条件。
(5)学会在具体问题中,能判定机械能是否守恒,并能列出机械能守恒的方程式。
(6)初步学会从能量转化和守恒的观点来解释物理现象,分析问题的方法,提高运用所学知识综合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2.过程与方法
(1)学会在具体的问题中判定物体的机械能是否守恒;
(2)初步学会从能量转化和守恒的观点来解释物理现象,分析问题。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培养学生发现和提出问题,并利用已有知识探索学习新知识的能力。
(2)通过教学过程中各个教学环节的设计,如:观察、实验等,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3)通过能量守恒的教学,使学生树立科学观点,理解和运用自然规律,并用来解决实际问题。
(四)教学重难点
1.教学重点
(1)掌握机械能守恒定律的推导、建立过程,理解机械能守恒定律的内容。
(2)在具体的问题中能判定机械能是否守恒,并能列出定律的数学表达式。
2.教学难点
(1)从能的转化和功能关系出发理解机械能守恒的条件。(2)能正确判断研究对象在所经历的过程中机械能是否守恒,能正确分析物体系统所具有的机械能,尤其是分析、判断物体所具有的重力势能。
3.突破重难点的方法
采用情景→问题→分析与活动→总结的教学设计模式,以老师指导下的学生活动为主。通过这样一个设计过程,学生理解机械能守恒定律的条件容易多了,整个难点的克服过程通过这样四个环节的设计,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体。这种运用归纳法的思想,从一个个典型的物理情景中总结出科学的结论,可以大大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在随后的课堂练习和课外作业中,学生对守恒条件的认识和理解很准确到位,提高课堂教学的效果。
三、设计思想
授课时采用视频引入的方式,易于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其后以自由落体运动为例,通过学生的观察,分两步得出机械能守恒定律,第一步是要学生理解动能与势能间可以相互转化;第二步是说明在转化过程中机械能的总量守恒。接着采用列举实例,具体情况具体分析的方法,得出机械能守恒的条件。使学生能应用机械能守恒定律解决一些简单问题,并在应用过程中能巩固、加深对定律的理解。从感性上认识机械能守恒定律。对于本节课的难点内容,即机械能守恒条件的判定,通过由易到难、由简到繁,由只受重力到还受其它力,引导学生归纳在只有重力做功的情况下,机械能守恒。由特殊到一般的认识过程,符合人类对新事物的认知规律,比较容易让人接受。从而引导学生突破了本节课的重点和难点内容。对于本节难点的突破,采用了层层深入的研究机械能守恒的条件,将难点分解为一个个小台阶,很轻松的走到很高的高度,破解本节的难点内容。
四、教学方法
我的教学法设计主要也是依据教学理论及构建主义学习理论进行设计的,具体方法如下:
1.观察演示实验中动能与势能的相互转化,体验在转化过程中动能与势能的总量保持不变。
2.通过观察演示实验,引导学生得出机械能守恒。
3.采用师生共同演绎推导的方法,明确机械能守恒定律数学表达式的来龙去脉。
4.采用列举实例,具体情况具体分析的方法,得出机械能守恒的条件。
主要采用了讲授法、讨论法、归纳法相结合的启发式教学方法。通过师生一起探索得出物理规律及适用条件,充分调动学生积极性,充分体现“教师主导、学生主体”的教学原则。
五、学法指导
根据我设计的教法及科学的构建主义学法观点:“学习不是接受现成的知识信息,而是基于原有经验的转变;学习不是个体构建的过程,也是社会构建的过程。”学生应当采取这样学习方法:在具体的物理情景及老师的引导下进行探究式学习,体现由物讲理的基本方法。学生应当在具体的物理情景中学会思考与分析,演绎推理、归纳与总结。在物理情景中去思考我们的问题,分析它的特点,用我们已掌握的知识进行探究式的演绎推理,最后去归纳总结新的物理规律。总之,学生要学会学习知识的来龙去脉,这是最重要的学习方法。为适应高一学生的认识和思维发展水平,根据新课内容要求,创设“自由落体、平抛、沿斜面下滑”三个物理情境作为铺垫,由易到难,引导学生进行实践-认识-再实践-再认识,完成认识上的飞跃。通过设疑,启发学生思考,在归纳机械能守恒定律的使用条件时,引导学生进行讨论,鼓励学生提出自己的观点,并能加以评价,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以及对物理学习的自信心。
六、教学过程和设计意图
(一)引入新课
(创设情境)用多媒体展示下述物理情景:A.运动员投出铅球;B.弹簧的一端接在气垫导轨的一端,另一端和滑块相连,让滑块在水平的轨道上做往复运动。
(设计意图:为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并且为本节课结束时的反馈埋下伏笔。同时为下面的实验研究奠定基础。)
(二)进行新课
1.动能和势能的转化
(演示实验)依次演示自由落体、竖直上抛、滚摆、单摆和弹簧振子,提醒学生注意观察物体运动中动能、势能的变化情况。
(学生观察)观察、体验到高度大时速度小,速度小时高度大,进而得到重力势能大时动能小,势能小时动能大。在引导学生分析物体运动状态变化过程中得出重力势能增大(减小)的过程就是动能减少(增大)的过程。
(提出问题)通过上述分析,我们得到动能和势能之间可以相互转化,那么在动能势能的转化过程中,动能和势能的和有什么变化呢?
2.探究规律找出机械能不变的条件
2.1 只受重力做功作用分析
现以自由落体为例(展示物理模型),引导学生自主探究。
设一质量为m的物体在自由下落过程中,经过离地高度为h1(任选的)A点时速度为V1,下落到离地高度为h2(任选的)的B点时的速度为V2。由学生用学习过的知识(牛顿定律或动能定理),分析下落过程中A、B两位置的机械能之间的数量关系。
物体从A运动到B,WG=mv22-mv12=EK2-EK1
再由重力做功与重力势能的关系有:
WG=mgh1-mgh2= EP1-EP2
得到:EK2-EK1= EP1-EP2
①
移项后,得:EP1 +EK1= EP2 +EK2
②
即EA=EB
上述结论是在运动过程只受重力作用的时候得到的,是否具有普遍意义呢?作为课后作业,请同学们课后进一步分析物体做平抛和竖直上抛运动时的情况。
如果物体是沿光滑斜面下滑,上述结论成立吗?
2.2 只有弹力做功分析
提出问题:势能包括重力势能和弹性势能,只有弹力做功时,机械能也守恒吗?
(多媒体展示)气垫导轨上的水平弹簧振子,观察振动过程。
由学生分析振动过程的能量转化和实验结论,结合前面已经探究过的弹力做功与弹性势能的关系,类比重力做功,进行定性分析。
引导学生分析守恒条件,归纳结论(注意要加深对条件的理解)
1.物体只受重力,不受其他力,如自由落体运动。
2.除重力外,物体受其他力,但其他力不做功。
3.除重力外,物体受其他力,其他力做功,但其他力对物体所做的总功为零。
结论(课件展示):如果没有摩擦和空气等介质阻力,则势能与动能相互转化时,势能(动能)减少的量等于动能(势能)增加的量,机械能的总量不变,即机械能守恒。
如果有摩擦或介质阻力,则势能(动能)减少的量大于动能(势能)增加的量,也就是机械能的总量有损失、不守恒。
规律应用
3.1 典型例题
例1 在距离地面20m高处以15m/s的初速度水平抛出一小球,不计空气阻力,取g=10m/s2,求小球落地速度大小。引导学生思考分析,提出问题:
(1)前面学习过应用运动合成与分解的方法处理平抛运动,现在能否应用机械能守恒定律解决这类问题?
(2)小球抛出后至落地之前的运动过程中,是否满足机械能守恒的条件?如何应用机械能守恒定律解决问题?
归纳学生分析的结果,明确:
(1)小球下落过程中,只有重力对小球做功,满足机械能守恒条件,可以用机械能守恒定律求解;
(2)应用机械能守恒定律时,应明确所选取的运动过程,明确初、末状态小球所具有的机械能。
例题求解过程:
取地面为参考平面,抛出时小球具有的重力势能Ep0=mgh,动能为EK0=mv02.。落地时,小球的重力势能为0,动能为EK2=mv 2。
根据机械能守恒定律,有E1=E2,即mgh+mv02=mv 2
落地时小球的速度大小为
提出问题:请考虑用机械能守恒定律解决问题与用运动合成解决问题的差异是什么?
从以上解答可看出,应用机械能守恒定律解题简洁便利,显示出很大的优越性,不仅适合于直线运动,也适合做曲线运动的物体,分析以上解题过程,还可归纳出应用机械能守恒定律解题的基本步骤:
1.根据题意,选取研究对象(物体或相互作用的物体系)。
2.分析研究对象在运动过程中所受各力的做功情况,判断是否符合机械能守恒的条件。
3.若符合定律成立的条件,先要选取合适的零势能的参考平面,确定研究对象在运动过程的初、末状态的机械能值。
4.根据机械能守恒定律列方程,并代入数值求解。
例2 跳伞运动员从高空下落时,在他张伞后,所受的空气阻力等于运动员和伞的总重力时,运动员具有的机械能:()
A.动能、势能和总机械能都不变
B.重力势能减少,动能增加,总机械能不变 C.重力势能减少,动能不变,总机械能减少
D.重力势能不变,动能为零,总机械能不变。
答案:C。此题将能量问题与运动和力联系在一起,同时又考察学生机械能概念,有些同学认为物体受平衡力,应静止在高空,分析运动过程出现错误,有些同学认为机械能总量总是不变的,而没有认真分析此题具体过程。
3.2 课堂练习
①(课件展示)请同学们判断以下情形中,物体的机械能是否守恒?
A.下落的小球受到空气阻力的作用
B.物体以一定初速度在粗糙的水平面上滑动
C.一物体匀速上升
D.物体沿光滑斜面自由下滑
②(课件展示)物体在光滑水平面上的振动flash动画。提出问题:请同学们分析与弹簧连接的物体往复运动中机械能是否守恒?若不守恒,此时谁的机械能守恒?
③(课件展示)质量为m的物体,由高度为h,倾角为?光滑斜面顶端滑下。求:物体滑到斜面底端时速度大小?
(教给学生提供规范的解答过程,为今后学生的规范解答做出示范。也可以让学生体会到学习的成功感,从而提高学习的兴趣和积极性。)
(三)课堂总结
本课学习,我们通过演示实验归纳总结了动能和势能之间可以发生相互转化,了解了只有重力做功或只有弹簧弹力做功的情况下,物体的机械能总量不变,通过简单的实例分析、加深对机械能守恒定律的理解。
(四)教学效果评估
机械能守恒定律是本章教学的重点内容,本节教学的重点是使学生掌握物体系统机械能守恒的条件;能够正确分析物体系统所具有的机械能,尤其是分析、判断物体所具有的重力势能,是本节学习的难点之一。在教学中应让学生认识到,物体重力势能大小与所选取的参考平面(零势面)有关;而重力势能的变化量是与所选取的参考平面无关的。在讨论物体系统的机械能时,应先确定参考平面。
第三篇:《机械能及其转化》说课稿.doc.doc
《机械能及其转化》说课稿
一、说教材
我今天说课的课题是《机械能及其转化》,《机械能及其转化》是新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下册第十一章第四节的内容。它是前面所学《动能和势能》的延伸。教材由演示得出动能、势能的转化;由想想做做得出机械能守恒定律;图文并茂,符合学生认知规律。能够体现从生活走向物理,注重科学探究的新课程理念。科学世界“人造卫星”拓宽学生知识面,引导学生关注社会生活、关注科技发展。
二、说教学目标和重难点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我计划达到这样的目标让学生理解动能、势能的转化;能解释动能、势能转化的简单现象;知道机械能的概念。了解机械能守恒定律。通过观察和实验,认识动能、势能之间转化的过程。、并在探究与合作学习中,培养学生热爱科学、勇于创新的精神及交流合作的团队意识。本节的重点是:动能、势能的相互转化.难点是、机械能守恒定律的理解。
三、学情分析
学生已具有初步的探究能力、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为这节的学习打下了基础,因此我准备大胆放手,开展自主的、合作的、探究性的学习.,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和创造性,自主完成学习任务,实现自我发展,我做学生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参与者、分享者,但学生抽象思维还不成熟,我应用多媒体动画、图片等为学生创设情景、增强直观性和形象性,实现由感性到理性的飞跃。从而达到多种教学方法的优化组合。
四、说教学过程
下面为大家展示具体的教学过程:滚摆实验演示效果好于动手做,乒乓球、篮球学生非常常见并且喜欢,过山车有过多少人的惊叫和刺激!你知道他们的速度为什么有这么多的变化吗?其中又有怎样的能量转化呢?就我们带着这个问题开始今天的学习!从而引入了新课,创设了情景、让学生产生疑问和猜想,以触发学生思维的兴奋点,引发探究的欲望和动机、打开探究之门。
展示本节学习目标,这些都由学生自主完成,不教。在学生完成的过程中,我会根据学生需要在适当的时候给予适当的指导,点燃思维的火花,让学生感受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的顿悟。让求知的欲望在我的课堂滋生成长,让智慧的浪花在这里澎湃激荡。
动能和势能的转化:是本节的重点,我分三部分来组织教学,1、动能和重力势能的转化。由于新课标注重学生经历探究的过程,因此初中物理教学就应该给学生一个丰富多彩的布满设想与实践的探究世界。在探究时引导学生观察:滚摆下降时,高度变__,速度变—,分析:、重力势能变—、、动能变—、猜想:减小的重力势能哪去了?动能又从何而来?。由于速度的变化不易观察,播放多媒体动画探究。提出问题:动能、重力势能可以相互转化,那么动能、弹性势能能相互转化吗?进入第二个环节。
2、动能和弹性势能的转化。由于转化的过程较快不易观察,我下载了视频让学生观看,里面过程展现的较清楚。从而得出动能和弹性势能可以相互转化。为了加深理解组织学生思考生活中你知道哪些动能和弹性势能转化的现象,请举手发言。学生积极思考,大胆发言,张扬了个性,掀火了和谐课堂的气氛。
3、多媒体再现生活中机械能转化的现象让学生分析解释。一起来看。这些都是生活中的实际问题,物理就是这样,从生活中来,到生活中去。每一个过程都让学生仔细的分析通过这样三个环节突出了重点。
机械能守恒定律:是本节的补充,较顺路的得出结论,既能起到深化的作用,也为下一章中能量守恒定律的学习做个铺垫。
及时的巩固与练习加深知识的理解。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在此过程中兵帮兵、兵带兵、强弱互助,优势互补、在互助中共同进步。
引导学生对本节课进行小结。通过该环节为学生提供自由表达思想、观点,实现思维飞跃的舞台,同时也帮助学生养成反思的好习惯。另外我在板书中留下了空白,让学生补充完整,让理性的知识留在学生的脑海。起到此处无字盛有字的妙用。总之一切为了学生、为了学生的一切,让我们努力地去做教学的有心人。
这些都是课前的设计,而教学过程是富有变化、动态生成的过程,在师生互动、生生互动中会产生许多的信息和创新的火花,教师要机智的将有价值的信息和问题作为教学的焦点来重新组织教学。巧妙地在学生不知不觉中做出相应的变化,保护创新火花、激发奇思妙想。实现教学的有效性,使物理课堂充满着生机与活力。教与学的过程也是我丰富自身知识、实现自我发展的过程,我会在此过程中不断的学习,充实自己,最终实现教学相长、生生奋发的目标。
第四篇:第七章第八节 《机械能守恒》说课稿
《机械能守恒》说课稿
大家好:
我是来自淮阴师范学院物理系的韩娟,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机械能守恒》。对于本节课是物理规律的教学,本节内容选自人教版高中物理2第六章第八节。
下面我将从教材分析,教法分析,教学过程,板书设计这四个方面展开我的说课。
一、教材分析
1、教材的地位与作用
本节内容选字人教高中物理2第六章第八节。从前后联系来看本节内容有利于学生对功能关系的进一步的认识;在理论推导的过程中与利于强化学生对动能定理的理解。从思维方式上分析,能量转化和能量守恒思想贯穿整个高中教材是认识自然掌握自然规律的重要工具。机械能守恒是高中学生对能量转化和能量守恒的启蒙,它是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是必须 牢固掌握的一个重要规律。
2、教学目标
根据高中新课程总目标(进一步提高科学素质,满足全体学生的终身发展需求)和理念(即探究性,主体性,发展性,和谐性)的要求,我制定了三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
a.理解机械能和机械能总量的概念 b.掌握机械能守恒定律的内涵 c.理解机械能守恒定律条件的实质
d.初步会用定律分析实际过程机械能能量是否守恒(2)、过程和方法目标
理解机械能守恒定律的得来过程:提出问题—实例探究—发现结论—理论推证—总结规律—初步应用。领悟发现物理规律的一种科学方法—实例探究加演绎推理法,提高探究能力。理解构建机械能守恒定律结构的方法及其意图。(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a.初步树立变中有恒,能量守恒,物质不灭等辩证唯物主义观点 b.初步寻找守恒的意义
c.初识机械能守恒定律的空间对称美
3、教学重难点
鉴于高一学生的抽象思维尚处于起步阶段,对功能等物理量的理解尚不深刻,因此机械能守恒定律的推理分析过程,定律的内容和定律的条件的实质性理解,发现物理规律的几种常用方法和抽象思维,形象思维,直觉思维能力的训练是其重难点。
我将利用多媒体辅助教学,将物理情境,规律的推理过程,机械能定律的内容和机械能守恒定律知识方法结构,形象,直观地地展示出来,帮助学生思考,分析,推理,理解和领悟,以便突出重点和突破难点。
二、教法分析
这节课我主要采用讲授法,讨论法相结合的启发式教学方法。与初中相比,在高中运用讲授法较多普遍,运用讲授法既可以传授新知识,也可巩固旧知识,既可以描述物理现象,叙述物理事实,解释物理概念,又可以论证原理,阐明规律。运用讨论法时必须要让学生做好充分的准备,学生的准备的过程,就是独立地或半独立地自己学习的过程。通过讨论,可以互相交流,相互启发,集思广益,取长补短从而达到从不同的角度来认识事物,现象,深入全面地理解所学的知识,这样学得的知识能够保持较深的记忆,讨论中还能增长新知识,开阔思路,活跃思想,增强兴趣。
三、教学过程
接下来我将重谈一下教学过程,也就是将进一步阐述如何将以上精神运用到教学过程中,整个教学流程我把它分为新课导入,新课教学,巩固练习,课堂小结及布置作业五个步骤。
1、新课导入(历时约5分钟)
首先,我会引用生活常见的例子“过山车”导入新课,一辆滑车在下滑过程中,没有什么动力,为什么每次总能准确的完成一串有惊无险的动作呢?让学生带着疑问走进新课,激起了学生的好奇心。接着会继续向学生展开三副图片;滑板,滑雪还有蹦极,其中蕴藏着什么的物理知识呢?让学生知道生活中处处有物理,从而增强了对物理的学习兴趣。
接下来我将设置两个问题,以便顺利进入新课教学
2、新课教学(历时约30分钟)
问题一:一个物体自由下落,已知A,B两点的速度和高度,让学生计算出A,B两点的机械能,并思考论证它们之间的数量关系,我会让学生分组配合,分组的要求是每组至少有一个基础稍好和基础稍差的,这样做的目的是通过学生之间相互影响和帮助,提升部分学生的学习兴趣,然后分组思考讨论,教师走到学生当中,和学生一起讨论,并倾听他们的想法。每个小组可以提出认为的最佳方案,最后再派代表发表见解。
设置这种学习方式既激发了竞争意识,而学习小组又保证了合作意识的培养,让埋头单兵苦战的学生自由组成一个学习小组,这实际上已经是研究性小组了。从学生们的表现可以看出这是他们愿意上的课,这里有他们极大的兴趣和欢乐,通过思考讨论学生可以有理有据的解释自己的观点,教师这时会针对学生的认识冲突,通过四个问题总结他们的回答,同时引导思维:重力做功和重力势能有什么关系?这使部分同学在自己的错误前豁然开朗,不但使学生的思维有了一个超越,而且其中也伴随着情感体验。
接下来我会进一步引导:它们有什么共同之处?由刚才的思考讨论,学生们可能会想到只有重力做功,那么只有弹力做功的情况又是什么样的呢?只有重力和弹力做功与只受重力和弹力又有什么区别?这些问题环环相扣,层层递进,通过对问题的一一解答,使学生初步得到机械能守恒定律的内容和条件,同时还可以解释“过山车”的原理,与前面的引题相呼应。最后由师生共同归纳得出机械能守恒定律的内容和条件:在只有重力、弹力做功的情形下,物体的动能和势能发生相互转化,但机械能的总量保持不变;条件是:只有重力或弹力做功。用这样的方法完成本节课的知识目标有三个好处:一是设疑探索,激发兴趣;二是巧设冲突,加强体验;三是互相合作,开拓创新。
3、巩固练习(历时约5分钟)
接下来,我还会进一步利用多媒体资源作巩固练习,同时开阔学生们的视野,并解释一些生活中的物理现象,让学生运用刚才所学的知识分析:“神六”大约要多大的初速度才能升空呢?磁悬浮列车在站台要设置一个小小的坡度这又是为什么呢?举世闻名的三峡工程怎样利用水力发电呢?运用以上实例作为巩固练习的目的在于这些实例贴近生活,学生们各抒己见,使物理走向生活,体现了物理的意义与价值;而另一方面又巩固了知识,加深了对重难点的理解。
4、课堂小节(历时约4分钟)
接下来,再和学生们一起回顾刚才所学的新内容,使学生刚才零散的知识系统化、条理化。
5、布置作业(历时约2分钟)
用今天所学内容解释:滑板、滑雪和蹦极中所蕴含的物理知识。课后作业4、5两题。
四、板书设计
本节课我将采用条目式与推理式板书相结合的板书类型,左半部分推理式板书由师生共同理论推出机械能守恒定律,简单明了,逻辑性强。右半部分用条目式列出机械能守恒定律的内容、表达式及条件,使知识概括化和系统化,达到突出重点,强化记忆的效果。
第五篇:机械能(学案)
教科版
初中物理
学案
第一节机械能
一、学习目标:
1、理解动能、重力势能的初步概念,知道什么是弹性势能。
2、知道动能的大小与质量和速度有关,重力势能大小与质量和高度有关;知道弹性势能的大小与弹性形变有关;知道机械能的概念。
3、结合定义寻找日常生活中各种形式能量的例子,初步具备从能量角度分析物理问题的方法。
二、知识清单
1、物体能够做功,我们就说它具有_______。
2、物体由于_______而具有的能量叫动能,动能的大小与物体的_______和_______有关。
3、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叫重力势能。重力势能的大小跟_________和________有关。
4、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叫弹性势能。弹性势能大小主要和物体的____________有关。
5、通常把重力势能和弹性势能统称为_________。把________能和________能统称为机械能。
三、典型例题
1、如图所示,小朋友沿着滑梯匀速下滑的过程中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忽略空气阻力)()A.他受重力、支持力、下滑力和摩擦力的共同作用 B.他受重力、支持力和摩擦力的共同作用 C.他的重力势能减小,动能不变,机械能不变 D.他的重力势能减小,动能增大,机械能不变
2、如图是火箭发射升空时的情景,以下说法正确的是()A.火箭上升过程中动能不变,重力势能增大,机械能增大
B.火箭升空利用了力的作用是相互的C.火箭升空时受到平衡力的作用
D.火箭升空时受到惯性力的作用
四、课堂练习
1、下列物体具有哪种形式的机械能:在平直轨道上行驶的火车具有______能,拉开的弓具有________能,高举的重锤具有________能.2、探究动能的大小跟什么因素有关的实验中,让钢球从斜面上滚下,打到一个小木块上观察木块被推得远近.(1)让同一钢球从不同高度滚下时,原来的位置越高,滚到斜面下端时_______越大,把木块推得越______,表示钢球_______越大.(2)让质量不同的钢球从同一高度滚下,钢球质量越大,让木块推得越______,表示钢球的______能越大.(3)这个实验得出的结论是:质量相同时,物体的速度越大,动能越______;速度相同时,物体的质量越大,动能越______.3、关于动能,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 运动的物体一定只具有动能;B 火车的动能一定比汽车的动能大 C 速度越大的物体,动能越大 D 物体由于运动而具有的能量叫动能
4、当跳伞运动员匀速下降时()A 动能增加,重力势能减小 B 动能增加,机械能不变 C 动能增加,机械能减小 D 动能不变,机械能减小
5、飞机在高空沿水平方向匀速行驶,同时空投救灾物资,空投过程中飞机的()A 动能增加,重力势能不变 B 动能不变,重力势能不变 C 动能、重力势能都增加 D 动能、重力势能都减小
6、老鹰和小燕子在空中飞行时,如果它们的动能相等,则()A 老鹰飞得快 B 小燕子飞得快
C 老鹰和小燕子飞得一样快 D 无法判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