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呵护梦想——我的教育故事(詹瑛娟)
呵护梦想——我的教育故事
三合中心学校 詹瑛娟
那天晚上,我在批改学生的作文。有些疲倦,有些焦躁,甚至有些恼怒。花了那么多的功夫,学生作文却总不见提高。这到底是怎么了:基础差?懒?或者根本就不是写作那块料?
但我还是耐着性子翻阅、评点着一篇一篇的作文。
我翻开了又一篇作文,题目叫‚一生的感动‛。标题不错,有情感,有吸引力。
‚不知是因为多愁善感的我感情太丰富,还是因为这如梦的年龄本来就容易感动。总之,简简单单的六个字却换来了我一生的感动。‛
六个字!哪六个字会有如此的份量?我继续往下读。
‚又是一堂作文讲评课,语文老师用她那极有抑扬顿挫的声音在班上朗读了我的作文。这次作文,我写的是我的理想——那遥不可及的作家梦。作文本发下来,我翻开作文本,就在老师念的那篇作文下面,六个苍劲有力的字清晰地映入我眼帘:‘会的,一定会的!’顷刻之间,所有的感激涌上心头。在那一刻,我真的好想对老师说声:‘谢谢!’‛
原来是这么回事。我记起了这位同学上次写的作文,不错,是写她想当作家的梦想。这位同学很聪明,写作水平相当不错。但为人也很倔强,甚至有些偏激。她家里我去过几次。那房子是租的。很窄,很阴暗,周围的环境也很嘈杂。她家实在是太困难了,学校要交的一些费用她常交不上。为此,她母亲时常要来学校打招呼。有时,我真的很担心她会因为家庭困难而放弃学业。所幸的是她始终没有这样的想法。我想,这也许与她的那个梦想有关吧——为了梦想,永不放弃!
其实,三年级时我就发现她很有写作天赋,作为一个语文老师,我很赏识她,我希望尽我所能使她的写作天赋得到更好的发扬。为此,我常常找来一些作文书籍给她看,常与
她交流写作的体会。在这方面,我们之间有很多共同语言,因为在学生时代,我也怀有同样的写作的梦想。这些事情看起来似乎很不起眼,但对一个学生的影响,却是不可低估的。在一次作文中,她很认真地写了她的当作家的梦想。
我为丽的梦想而高兴,我真心希望并且坚信她梦想成真。于是,我在作文批语中很认真地写下了那‚六个字‛。
收回思绪,我继续读着丽的作文——
‚没有谁能理解这六个字在我心中的份量。
‚如果说我生活在孤冷的冬夜里,那么这六个字就是孤夜里的一盏明灯,一堆篝火,它驱散了夜的黑暗,照亮了我理想的前程,温暖了我冰冷的心房。‛
她在最后写到:‚夜更深了,但我内心依然澎湃,热血依然沸腾。那简简单单但又意味深长的六个字,是一个老师对学生至诚的祝福和鼓舞。在这寒冷的冬夜里,我又重新找回了自己。
‚泪水浸湿了枕巾,那是感激的泪水。然而,仅仅‘感激’二字又怎能回报老师的一片深情?
‚我想,我会好好地珍藏老师那六个字的,我会带着它走过我的一生,走向那个遥远但决不缥缈的梦想。
‚会的,我一定会的!‛
读完作文,我很感动,眼里噙满了泪水。并不是因为丽的感激,我在意的是丽的梦想。我深深地觉得,梦想对于人生是多么的重要。我们这一代人,不都是从‚成名成家‛的梦想中走过来的吗?人生的道路充满了坎坷,人生的海洋翻卷着波浪,没有梦想,怎能有前进的力量?如果说青春是一个多梦的季节,那么,校园就是一个神奇的梦工场。
感动之余,我也感到一丝的欣慰。因为,我尽到了一个老师的责任,那就是——呵护学生的梦想!
夜深了,我也是毫无睡意。推开窗,寒风轻拂,万籁俱静,深邃的夜空中繁星点点。我忽然想,那每一颗在夜空中闪烁的星星,也许就是一个美丽的梦想吧!
哦,梦想着是美丽的,愿我的学生们,都和她一样,带着各自心中美丽的梦想,一路前行!
第二篇:詹瑛娟读后感
《美丽的教育——写给年轻的班主任》读后感
利用假期,我拜读了孙蒲远老师写给年轻班主任的《美丽的教育》一书。我跟随着孙老师走进了色彩斑斓的儿童世界,欣赏到了孙老师那博大的爱的教育艺术,感到了孙老师高尚人格对其学生产生的非凡的魔力.孙蒲远老师是爱的大师,是脱离了浮华的爱的大师。”这是中国教育名家林格对孙蒲远老师的评价。她是著名教育专家、特级教师,而《美丽的教育》一书是孙蒲远老师的毕生心血,是一部不可多得的精品,值得我们认真阅读。
读完这本书,我的第一个感受是班主任是世界上最重要的主任。正如孙蒲远老师说:“班主任在小学生心目中的地位可以说是至高无上的,孩子对自己的班主任简直到崇拜的程度。小学班主任对自己的学生影响非常大,班主任提倡的东西将会酿成这个班的班风,班主任的好恶将会成为这个班学生的是非标准,班主任的要求将会形成这个班学生的习惯,班主任常说的话将会成为这个班学生的座右铭,班主任的言谈举止对学生性格气质的形成其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是的,完全是这样,班主任高尚的人格对学生产生了非凡的影响力。仔细读《美丽的教育——写给年轻的班主任》一书,发现孙蒲远老师不是一个受苦受难的形象,而是一个终生快乐的形象.奥妙何在?一个字的谜底,那就是“爱”!爱是她苦中有乐,爱是他不断学习,爱是他多才多艺,爱是他与孩子一起成长.他善于细心发现每个学生的闪光点,认可他们的努力,鼓励他们的点点滴滴的进步理解他们的苦衷
和需求,关心他们的生活和学习,帮助他们解决生活和学习中的困难.充分发挥他们的特长.让每个孩子都抬起头走路.她建设班级体方面的主要经验有两条:
第一,引导学生及家长特别注意欣赏和学习同学身上的优点,这几乎成了孙老师的第一法宝。她说:“老师在班上常说什么、常做什么,对集体舆论起着导向作用。你常常看到同学们的长处,常常强化这些地方,同学们的情绪就会是愉快和稳定的。”
第二,培养批评和自我批评的习惯,努力形成明辨是非、知错就改的班风。孩子是犯错误中长大的,但这并不等于犯错误无所谓,能否认清是非对错,是能否成长进步的关键。
读完《美丽的教育——写给年轻的班主任》一书,我受益匪浅。当然,孙蒲远老师在树中所体现的教育智慧,不是我三言两语就能概括得了的,这是一本通俗易懂,却又包含深刻教育内涵的班主任教科书,正如孙老师在后记中写的,“学生的进步是我最大的幸福。当我看到胆子小的孩子变得开朗了,攻击性强的孩子变得文质彬彬了,不爱学习的孩子知道主动写作业了,情感淡漠的孩子变热情了……都会从内心产生由衷的喜悦。”老师爱学生,学生感到幸福,老师也会感到幸福;同样,老师也得到了学生最真挚的爱。这就是所有班主任的幸福,这样的教育也是最为美丽的教育。
第三篇:班级建设小故事之呵护梦想
呵护梦想
曾几何时,我是那样的梦想着能够成为一名教师。在大学费力从非师范专业转到师范专业的那一天,我单曲循环那首《长大后我就成了你》心中满是欣喜。毕业后终于得偿所愿,站在三尺讲台上时,面对无数双渴望求知与满是好奇的眼睛,心里充满了激动和兴奋。望着比我还高的孩子们,还有些许的担心和忐忑,我终于实现儿时梦想了,高一的班主任,我来拉!
班级的孩子是比较调皮的,所以一开始我就觉得要把他们压住。在我担任班主任最初一段时间,发怒成了我学校生活中出现得最多的表情。大扫除被扣了分,讲台上有粉笔灰,下晚自习后没人自觉留在教室自习都会让我发怒。我会在班上大声呵斥犯错的学生,只因为觉得这样做会在全班起到威慑作用。特别是对班上部分比较调皮的男生,我从来不吝啬我尖酸刻薄的语言。经过一个多月的时间,我虽然能勉勉强强维持一个班的运转,可总觉得班上哪里不对劲。
那天晚自习最后一节课是我的,讲完我的政治练习册,不免又开始数落班上出现的种种问题,班上死一般的沉寂,偶尔与我对上的也是畏缩的目光。下课铃响了,我还在大声呵斥着男生们,原因是早上又被叫回去重新做寝室的清洁。教室外面闹哄哄的,隔壁其他班的都放学了,学生们的时不时的看两眼门外,继而又耷拉着头心不在焉的听着,该批评的批评,该惩罚的惩罚,完了之后我也放学让他们去加餐,我放学的话音刚落,坐在角落里的张同学,立马站起来,大声说:“年纪轻轻的,话还真多,终于念叨完啦,走走走,吃饭去”一边说还一边去拿自己的餐具和邀约其他同学。我听着这话是明摆着对我的话话不屑一顾,火气立马窜啦上来大声对他吼道:你这种人就是一天自我感觉良好,要是你们都做好啦,没人愿意在这时候浪费力气,你自己回去抱着脑袋想一下。”班上的其他同学都愣愣的看着我俩,我怒视着他,然而他始终是一一副吊儿郎当的样子,闪烁着目光偶尔与我相撞,旁边的同学崔着他走,他也悻悻的走出了教室。连上几节晚自习下来我也昏沉沉的,没再叫住他,随他去了。心里不免留有几分怨气:“这些学生,一点儿都不知好歹,管他还不是为他好,他还一天做起个很不得了的样子,哎„„”
那是开学差不多一个月的时候,却没有去想这个学生会有怎样的感受,也忽略了同样坐在教室中其他的那些对高中生活满怀希望的学生。
经过一段时间,我虽然能勉勉强强维持一个班的运转,可总觉得班上哪里不对劲。感受着每个学生看我时畏缩的目光,回想着班上死一般的沉寂,我开始思索。虽然我是90后,却和这些高中的孩子相处的那么揪心。用心回味过去的求学生涯,最让我难忘的老师是我初中的班主任。她温文尔雅,不爱发怒,爱学生因此我很喜欢她。她不就是我奋斗的目标吗?为何我现在要背道而驰?
作为一名小学老师,尤其是班主任,必须要有爱心和耐心。有了爱心,就有了耐心,尽管工作繁忙,累得无暇休息,无暇娱乐,甚至逛街购物都挤不出时间;尽管教育孩子十分操心,而且操碎了心,有时让你哭笑不得,有时让你气得发疯,但你必须忍耐、忍耐、再忍耐。静下心来,想一想,他们才是个不懂事的孩子,就不必大动肝火,一切风平浪静,一切都会水到渠成。
一天,我在学习新课标时,感悟到课堂应是向在场的每一颗心灵都敞开温情双手的怀抱,才明白是我严厉的目光切断了学生的思维,是我冰冷的面孔熄灭了学生心中的热情。如何激活我的课堂,让学生们能在愉悦的气氛中学习呢?我陷入了沉思。美国教育心理学家曾总结:“如果孩子生活在批评中,他便学会谴责。如果孩子生活在敌视中,他便学会好斗。如果孩子生活在恐惧中,他便会忧心忡忡。如果孩子生活在鼓励中,他便学会自信。如果孩子生活在受欢迎的环境中,他便学会钟爱别人。如果孩子生活在安全中,他便学会相信自已和周围的人们。如果孩子生活在友谊中,他便会觉得他生活在一个多么美好的世界。”只有良好的学习氛围与融洽的师生关系,才能促使学生们更喜欢上课,期待上课,于是我总是精心设计上好每一节课,使同学们在无意中喜欢上我。同时,在平时的教学活动中,我也从不吝啬对学生的表扬,因为我明白希望得到别人的表扬是每个孩子的天性,孩子的内心世界是清澈的。每个人都希望自己能得到别人的肯定。得到了肯定后,良好的情绪会给你带来下一次成功得到肯定的可能。大人如此,小孩亦如此。来自老师和家长的表扬与肯定,会令孩子们更加的自信和可爱,从而以更加积极的态度做出回应。就像魏书生所说的:我们教育子女、教育学生还停留在忠言逆耳的观念上,就落伍了,就不受欢迎了。我们应适当地用上糖衣良药,会有意想不到的收获。一句表扬乃至一个微笑就是鼓舞孩子奋发向上的强大动力,孩子建立了自信心,对待各种事物的态度就会变得更加积极。
教育的根本就是要呵护孩子们的梦想,给他们希望。刚接手三年级时,就听其他老师说了张宇的情况。她,一个不注重外形,学习一塌糊涂的孩子。当大家说她没救了,放弃吧的时候,我却暗下决心,用我的爱去拯救她。知道这些情况后,我就利用课间经常与她谈心、交流,使得她慢慢地能够接受我,愿意与我交流一些事情。在每节的语文课上,我总是抽她回答一些简单的问题,每当她回答正确时,我总是对她竖起大拇指表扬她,不断地给她信心。课后我抽空辅导她,鼓励她背课文哪怕是一段一段给我背。久而久之,她开始喜欢上语文课,而且每节语文课上总能看到她积极举手发言,每次的课堂作业她总是很及时地给我批改,每篇课文她总是很认真积极地背给我听。渐渐地,她的脸上现出了孩子应有的笑意。她看见我不再游移躲闪,而是大方又快乐。之后,她的学习进步很快,从以前的不及格到期中考试的及格,老师表扬她,同学们对她刮目相看,课间同学们都在议论说她进步真的很快。从那以后,她对学习语文的积极性更强了,这对于她来说是多么地不容易呀,虽然在对她的辅导过程中我也出现了不少烦恼,但当我每次看到她进步时,都感到无比欣慰。有人说过这样的一句话:“老师不经意的一句话,可能会创造一个奇迹;老师不经意的一个眼神,也许会扼杀一个人才。”老师习以为常的行为,对学生终身的发展也许产生不可估量的影响。
教育是一门艺术,只有走进学生心灵的教育才是真教育。爱是教育的原动力,教师关爱的目光就是学生心灵的阳光。对待好学生要恩威并施要做到及时批评,适时鼓励。
班上有个女生叫张雨欣,是班干。一次,她的作业马虎不堪。我将她的作业拿给她看,责问:“你这样写作业,我难以相信,你一向是优秀的,今日为何这么潦草?”这位女生无言以对,后悔却已悄悄爬上脸颊。我不忍再责问,也未作任何补充或是暗示让她重写,只是提醒她下次注意就行。第二日下午,我来到教室,刚坐下,一个崭新的练习本赫然出现在我的面前。翻开一看,竟是张雨欣重新补写的作业,字字端正,笔笔认真,字的大小相等,像刀刻一般,清秀隽永,和先前的作业相比,简直判若两人。我的内心突然涌动着感动和欣悦:这个张雨
欣,真让我刮目相看。随即,我拿起红笔,在她的本上加上批语:“我不仅欣赏你的作业,我更欣赏你改过的作风,你能这样要求自己,真是慧心难得。期中考试时,学校对三年级学生进行语文调研测试,张雨欣考了97分的好成绩,得了第一名。这位小女生又一次让我刮目相看。我在全班同学面前对她大加赞赏,班上前三名同学的名字被我搬上光荣榜,我在第一名张雨欣的名字周围特地画了几个五角星,好似给她戴了一顶充满光环的帽子。我发现,张雨欣那张小脸兴奋得通红通红,眼睛里盛满了浓浓的笑意、幸福和陶醉。及时批评适时鼓励是一服良药,它能造就一个好孩子,只要教育者把握好尺度。
有人说:“如果一个教师把热爱教育和热爱学生结合起来,他就是一个完美的教师。”由此看来,“德”是赋予人类灵魂的基石,道德的培养和提高,不管是对教师自身还是对学生都是尤为重要的。只有热爱学生,才能去关心他们的成长,才能去教书育人,才能尊重学生人格、引导学生成才。谁爱孩子,孩子就爱他,只有爱孩子的人,他才能教育孩子,教师应用自己博大的爱去温暖每一位学生。每一个孩子都是可爱的,虽然他们有的可能学习成绩差强人意,但他是运动会上的冠军,是劳动中的能手,是他主动送生病的同学回家,谁能说他不是个好孩子呢?虽然书本知识的灌输是很重要的,但是给学生营造一个宽容的学习环境,在鼓励学生的人格力量的成长上,个性张扬的发展上,是同样不容忽视的。
我是教师,就要奉献,淡泊名利、安贫乐道,时刻不忘责任,一心想着事业。“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棵草去。”已作为我的座右铭。为了我所热爱的教育事业,也为了我心中的那份爱,不断激励我在人生的道路上艰苦跋涉,用热血和汗水去浇灌一茬茬幼苗、一簇簇花蕾,用爱心去托起明天的太阳。有爱才有理解,有爱才有和谐,有爱才有希望!让爱永驻我们心中,呵护孩子们的梦想吧!
第四篇:我的育人故事教育案例陈娟
我的育人故事
武泰闸小学 陈娟
巴金老人说过:“孩子成功教育从好习惯培养开始。” 小学阶段是人生成长的起步阶段,也是做人的基础素质形成的起始阶段。学校教育的成败,班级教育是关键,而一年级则是良好习惯养成的关键期。“成也起始年级,败也起始年级。”本文围绕现实教育工作中的特殊生案例展开,尝试探讨小学一年级学生良好习惯养成的方式和方法。如果把小学一年级的孩子比作正在茁壮成长的幼苗,那么教师就是辛勤的园丁,用他们的爱心、耐心与细心呵护孩子的成长,及时发现和纠正不良习惯,此所谓“幼苗扶正需幼时。”
案例: 真正读懂孩子的心
阶梯教室里座无虚席,数学老师正在眉飞色舞地授课,班上的孩子和台下的教师正在聚精会神地听课。“老师!老师!”忽然,前排一个尖锐的声音骤然响起,周某某跳了起来。“你又闹什么啊?”数学老师皱了皱眉头。“窗外飞进来一只蜜蜂!”周某某的回答像一颗石子掷到了平静的湖面上,全班孩子哄堂大笑起来。数学老师和我面面相觑,好端端的一节公开课又被毁了!
这个周某某在我们班算是个非常特殊的孩子。只要是交过一年级的老师们一提到他都是怨声载道。“脚不停,手不住。好像有多动症一样!”“他可是个定时炸弹,课堂上说不定什么时候就引爆,引得其他孩子跟着起哄!”“周某某带头破坏公物,带着一群男生摘树叶,被执勤老师抓住了!”
周某某,今年六岁半,父母都只有小学文化,在生鲜菜场起早贪黑的做生意,既没时间又没能力辅导孩子。孩子放学就到菜场玩,喜欢疯闹追逐。作业书写潦草,连自己的名字都写不清楚。起初,他只敢在其他老师的课堂上起哄打闹,后来发展到不分场合地吵闹起哄,老师一批评他就气得浑身发抖。老师们对他的评价越来越差,这孩子的表现也越来越糟,眼神中总透露出一股与他的实际年龄不
符的桀骜不驯。这一切都让身为孩子班主任的我看在眼里,急在心里。我密切关注着这个孩子的一举一动,渐渐地,我发现他的“特立独行”似乎隐藏着某种深层的原因。一次上课,我提了有难度的问题,周某某的小眼珠骨碌一转,就举起来小手。我点他回答问题,不对,请坐下来再思考一下。他很不情愿地坐了下去,用双手挠着自己的脑袋,不一会儿又举起了小手。这次的回答巧妙地让人赞叹,他原本就是个机灵的孩子啊!我笑眯眯地表扬了他,对他竖起大拇指。他立即精神起来,余下的课坐得端端正正,听得聚精会神。这是一个典型的缺乏且极度渴望关注的孩子啊!我的心中豁然开朗,这孩子有救啦!
通过查阅儿童心理方面的资料,我了解到一年级的小学生正处于独立意识不断发展的阶段。父母、教师、同学的忽视让他无所适从,他发自内心地期待周围的关注,但苦于没有方法。也许偶然一次的犯错,让他体会到了众人的关注(批评),从而认为只有带头捣乱才能引起关注,来证明自己的存在。周某某的行为表现恰恰符合这样的解释。那么,怎样才能引导孩子走出误区,培养良好的行为习惯呢?我巧妙地借助了赞美的力量。赞美与激励,是孩子成长的有效助推器。周某某其实是个思维灵活的孩子,他喜欢思考,也积极举手发言,只是有的老师鉴于以往表现,往往对他的举手发言持排斥态度。通过有效沟通,老师们也尝试着多给予周某某发言表现的机会,只要有进步就积极表扬。渐渐地,孩子在课堂上哗众取宠的事件少多了,上课也认真多了,成绩不断上升。最近,我还提拔他当上了班级纪律委员,他不但管好了自己,还协助老师管理同学。每天上课铃响起时,如果发现有同学还未进入上课状态,周某某会主动走到讲台上:“123,坐端正!”用响亮的口令提醒同学们做好课前准备。课间操时,如果发现有同学疯闹讲话,他也会协助体育委员整理队伍。在周某某的带动下,其他调皮捣蛋的孩子都明显收敛起来,看来,正面榜样的教育力量是无形而有力的。现在这个孩子每次看到我,都会立正站好,恭恭敬敬地行礼问好,眼神中流露出的不再是桀骜不驯,而是发自心底的喜爱和尊敬。案例反思:
教育就是养成习惯,在一年级班主任工作中,使我深切品味到了这句话的内在涵义。小学阶段是人生成长的起步阶段,也是做人的基础素质形成的起始阶段。一年级更是良好习惯养成的关键期。刚刚入学的小学生主动性,自觉性普遍性较差。刚接手一年级时,面对课堂的吵闹,课下的追闹疯跑,随手扔垃圾的现象,我嘴皮子都快磨干了,也不见起色。我又采用惩戒措施,但效果还是不好。怎么办呢?作为担负“万丈高楼平地起”的铺路人,应该如何把握好这一关键期?我觉得要把握素质教育的内涵,要真正做到以人为本,从学生的日常学习生活中去引导学生,培养学生良好的习惯。我尝试从以下几个方面开展工作:
一、抓住时机,具体指导。
小学一年级的新生一时很难适应角色的转换,对学校的学习完全生疏,许多规则和道理必须对他们一点一点地讲清楚。例如,孩子们听到上课铃响时,总是乱哄哄的。我根据孩子们爱记儿歌的特点,编出了三字经:“铃声响,进课堂。快坐好,速安静。坐如钟,站如松。手放好,脚放平。老师讲,注意听。脑子想,记心中。发言时,声响亮。”同学们很快就记住了。接着,我首先训练学生正确读书和写字的姿势,每天提醒他们注意“三个一”,读书时要求全班同学都拿起书做到“双手拿书,书斜立”。只要是提笔写字,就不停地提醒纠正不良姿势。当学生起来发言时,则要求他们站端正,两眼平视前方,态度自然大方,声音要响亮,吐字要清楚。在听的能力方面,要求他们注意听别人说话,听清楚说话的内容,记在心中,要说得出来。如每节课上,当我发现部分学生走神开小差时,我会停下讲课,指名请走神的学生复述我刚才说过的话。如答不出,就说明没有专心听讲。这些办法对学生听的习惯养成起到了一定的促进作用。现在学生在课堂上读写、坐站听说的正确姿势逐步养成,增强了自控能力,课堂秩序有明显好转。通过大家的努力,我班的纪律有了很大的改变,得到了领导和科任老师的称赞。
二、以身作则,为人师表。
教师的言行举止、性格习惯等都对学生耳濡目染的感染和熏陶作用,与其夸夸其谈反复的说教,倒不如自己身先士卒。随着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大多数学生一贯在家长娇生惯养的目光中长大,从小就养成了衣来伸手,饭来张口的依赖
习惯,自身的劳动能力、动手能力都很差。记得开学时,好多学生拿了扫把不知所措地站着。看着这一切,我只得耐起性子,手把手地一个一个,一遍一遍的不厌其烦地教。慢慢的,我的努力没有白费,学会扫地的学生越来越多了,还有学生告诉我他今天帮奶奶扫地了,奶奶夸了他一整天。看着他们天真的笑脸,我还有什么可抱怨的呢?有的学生习惯了随地扔垃圾,我并没有直接批评他,而是亲自把垃圾捡起来扔到垃圾桶,孩子们看到了自然也学着我的样儿,养成随手捡拾垃圾的习惯。课间我会拿起字帖在教室里坐姿端正地练字,孩子们不由自主地围过来,惊讶的说:“老师的字怎么写得这么好呢?”“以前老师的字可没有现在这么好,贵在坚持,每天认真练一面字,日积月累字自然就写好啦!”我微笑着回答。第二天,就有不少孩子带着自己的字帖或者写字本,一笔一划地临写。
三、重视联系,双向配合。
孩子的进步,集体的成长,离不开教师,也离不开家长。为了更好地全面了解学生情况,我通过多种形式与家长建立密切联系,进行友好交往,不仅沟通信息还增进了情感的交流。孩子进步了,家长也高兴了。我对孩子的一片爱心不仅赢得了孩子对我的爱,也赢得了家长的信任、鼓励和支持。只要班上搞什么活动,家长总是全力支持。双向管理学生主要采取定期召开家长会,主要内容是根据本学期教育教学计划,对家长提出必要的要求,了解实施素质教育的重大意义,并介绍一些教育孩子的方法、经验,推荐一些教育方面的书籍,如“怎样教育独生子女”、“怎样使你的孩子更聪明”、“父母必读”等,同时对家长提出要求:为孩子在家里创造必要的学习环境,为孩子做好榜样。我还请了家庭教育成功的家长谈自己教育孩子的方法和感受的经验。通过这些工作,使很多家长重视了子女的教育,改进了对子女的教育方法,增强了做家长的责任感,收到了较好效果。
当然,转变学生的不良习惯是一个持久漫长的过程,需要耐心、引导和榜样。因此,只靠学校、老师是不够的,还需家庭、社会的共同努力。为了孩子的明天,让我们携手并进,共同努力吧!
第五篇:教育故事:小草更需要呵护
下午第一节是我的自习课,我说:“同学们,上周老师让你们借字典,拿出来让老师看看。”同学们纷纷拿出字典放在桌子上。桌子上的字典真是五花八门,有的破烂不堪,有的残缺不全,也有几本新买的。我逐一“检查”。突然,我发现一本新字典的封面上有明显的刮痕,这不是“此地无银”吗?显然这是刘倩的那本字典。我刚想大发雷霆,可是当看到字典的“主
人”时,我忍住了。是她——郑送花,她是怎样的一个孩子啊!我接这个班的第一天就知道了。她是一个弃婴,被一个残疾人收养了,取了“送花”这个名字。如果不仔细看,她哪像个女孩,穿着与时代相隔甚远,皮肤晒得黝黑。听同事们讲,她每天放学都要帮助养父捡垃圾。生活使她变得寡言少语,在班里几乎没有朋友。命运实在对她太残酷了,本应还是撒娇的年龄,却过早地尝到人生的辛酸。我拿着这本字典,感觉很沉很沉。此时郑送花低着头,脸涨得通红。我怎么忍心再去伤害她那已经脆弱到极点的自尊?只是轻轻地将字典放回原处,若无其事地说:“要爱护字典,别乱涂乱划。”我只字未提刘倩字典被偷的事,怕同学们怀疑她。她已经不堪重负了!第二天,我到十里外的书店买了一本新华字典,在封面上精心摹上“刘倩”的名字。在班上我宣布:“刘倩的字典找到了,是邻班的同学捡到的。”我发现郑送花的眼里流露出诧异和悔恨的神情。下午放学,同学们都走了。郑送花站在办公室门口,一句话也不说,只是一个劲地流泪。这也许是特殊性格的她认错的方式吧。我真想说,孩子,贫穷不是你的错……可是,我害怕触动她那敏感的神经,仍旧轻轻地说:“老师知道你认识到错了。不要多想了,就权当那本字典是老师送给你的吧。”
这件事埋藏在我的心里,一直到今天。令我感到欣慰的是,现在郑送花开了一家服装加工店,生意还不错。她不必再和养父靠捡垃圾来维持生计了,终于自食其力了。
我们常说,你的教鞭下有瓦特,你的冷嘲中有牛顿。实际上,我们身边的学生更多的是一些小草,她们将来不可能长成参天大树,注定是芸芸众生中普通的一员。她们甚至弱不禁风,但为了生存,顽强地拼搏着,奋斗着,她们更渴望阳光与雨露。教育,就是让乔木长成更高大的乔木,让小草长成更茂盛的小草。难道小草不更需要呵护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