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核工业技术能手人物通讯文体范例
标题:核工业技术能手人物通讯文体范例。
中核四〇四有限公司第一分公司王多明
窄小焊台上的宽广人生
提起中核四〇四公司的王多明,同行都会对他竖起敬佩的大拇指。2005年他代表四〇四参加甘肃省国防工业系统职工职业技能大赛,不负众望获得电焊组第一名的优异成绩,同年获得“甘肃省技术标兵”、“全省技术能手”荣誉称号,成为四〇四电焊界的首位“双料影帝”,2007年又被甘肃省授予“陇原技能大奖”荣誉称号„„种种的荣誉、各式的证书、不同的奖牌都曾在他的手中举过,每当面对荣誉的时刻,他总是显得紧张而又谦虚。“我只有高中学历,我的理论知识跟不上别人,就得在实际操作上多下功夫,多学习。”朴实无华的话语中透露出来的是他认真做人、踏实做事的真实性格。
小焊台上施展大身手
在焊工这个行当王多明已经干了25年了。想当初,刚刚进厂时,他只是为了有个安身立命的饭碗,再学一门养家糊口的技术,这辈子就知足了。那时,与他一起进厂的年轻人有的学了焊工后又转去学习钳工、管工或者车工,但也许是他跟焊接这个工种有着深深的不解之缘,从一接触它,直到现在,一焊就焊了25年。
25年如一日,王多明在小小的焊台上不断磨砺,以过硬的技术为公司解决了一道道难题。
长久以来,某公司生产线关键生产部件的钎焊技术在厂里一直是个空白,因为该部件材料特殊,加之所需钎焊部位壁薄直径很小,钎焊难度特别大。以往四〇四需委托外省单位进行钎焊,而其加工周期长、费用高、一次焊接合格率低、使用周期短等缺点一直得不到解决。
身为一名焊工,王多明看着这个难题无法攻克,不仅非常着急还有深深的愧疚感。他想如果能够把这项技术攻克,就能节省很大一笔费用,还可以免去外出焊接的车马劳顿。
恰在这时,公司领导亲自找到他,希望送他外出学习尽快掌握这项技术。重任在肩的他丝毫不敢懈怠,学习时遇到不懂、没见过的专业理论知识,他就跑到当地的书店去翻阅有关书籍查找,看懂了理论他又琢磨怎样应用到实际中,如此学习了半个多月。
回到厂里,白天需要完成日常的焊接工作,他就利用下班后和周末的休息时间来完成心中的“远大目标”。试验中不断摸索,摸索中不断试验。那段日子,他整个人就“钉”在了厂房里。参数不理想,试验卡壳时,他耐着性子一点一点地理清头绪。功夫不负有心人,通过成百上千次的试验,他终于摸索出了最佳的钎焊工艺参数,解决了这个关键生产部件的钎焊难题,至今累计为企业节省经费百余万元。
2009年,时值生产关键时期。有一天,王多明突然接到电话,说生产线某关键设备马上需要焊补。他带领焊工班的同事迅速赶到现场,立即投入到了焊补的工作当中。该设备价值150多万元,需焊补面积大,焊补难度倍增。而生产的关键时期,生产不能受到任何影响,这就要求焊补工作要“快、准、稳”。经过认真细致的检查,他现场决定了抢补尺寸的大小、切割、组对、焊接工艺参数,并在短时间内制定出了最佳的装配和焊接方案。在焊接过程中,他和同事们因地制宜,合理布局焊缝位置,成功地完成了该设备的焊补、修复工作,效果理想,达到了工艺的使用要求。
焊接工作就如同针线活一般“缝缝补补”。生产线上的电解工艺系统使用的隔膜框腐蚀损坏严重,他就从废料库中找出了几十个隔膜框的解体,把它们重新组合拼装,进行焊接试验,修复好的隔膜框全部用于工艺生产。类似这样的工作不仅让他很充实还感受到成就感。
言传身教中彰显人格魅力
一粒砂中看世界,一滴水中见人生。王多明十年如一日,给身边的年轻人免费做“导师”。工厂里的“传、帮、带”就是高校里的“传道、授业、解惑”,虽然他没有上过大学,但是如何让年轻人所学有用、学得轻松、学得扎实,他却是行家里手。他说:“我的技术是师傅传的,我也要把自己的手艺传给徒弟。”自1998年带徒工以来,他将自学掌握的金属焊接技能亳无保留地传给了车间的年轻员工,焊工班共有8人,有3人在他的帮助下通过了技师资格鉴定。
他不允许自己班里的班员在工作中出现不应该出现的失误。有一次,一名刚出徒的班员焊接的法兰没有达到规定的要求,他不顾情面当众对这名班员进行了严厉批评。这个年轻人当时感到很没面子,对王多明的做法极为不满。事后,王多明主动找到他,跟他谈心并帮助他找出了法兰焊接出问题的原因。后来这个年轻人感激地说,真没想到王师傅会这样帮他。
2008年,班组里有位年轻的班员要参加公司焊接技术比武大赛,虽然焊接技术已经非常不错,但要取得突出的成绩还是有一定难度。他得知后,下班后主动留在厂里对其进行指导、陪练。在他的帮助下,这位小师傅最终取得了喜人的成绩,还被分公司破格聘为技师。“只要你有技术难题,我会全力去帮你解决。”这是他经常对大家说的一句话。
“我只是一名普通的焊工”
王多明在四〇四是“明星人物”,领导眼中他是信得过、靠得住的技术能手,同事眼中他是说话算数、一个顶俩的老大哥,年轻人眼中他是头顶光环、满载荣誉的劳模,而他自己却说:“我只是一个普通的焊工„„”
自1992年以来,他没有休过一次探亲假,只是偶尔借着出差的机会顺道回家看看母亲。小小的焊台上,他一扎就是25年,40岁出头的他,因为经常性的弯腰工作,后背明显弯曲了很多。
参加工作以来他获得的荣誉证书摞起来有足足半米多高,只有高中文化水平的他,2006年破格聘为焊接高级技师。
头顶的光环耀眼,他却低调谦虚。他没有因耀眼的光环而迷失了方向。2007年,他获得了让无数技术人员梦寐以求的“陇原技能大奖”。载誉而归的他,面对记者时却谦虚地说:“通过这次比赛,确实学到了更多焊接方面的知识,同时也使我深深地感到自身知识的不足。”此后,他更加注重专业理论知识的学习,2009年他参与撰写的论文在国家焊接专业期刊上发表。
古人云:无欲则刚。20余年的工作生涯,他不图名不图利,把青春和汗水都抛洒在窄小的焊接平台,为自己所热爱和追求的事业,他无怨无悔。如今,随着新工艺、新技术的不断出现,面对多种多样的新材料焊接技术,王多明清醒地认识到他还需要不断奋斗和探索,只有不断为自己“充电”才不会落伍。也许他的“焊接人生”才刚刚开始。
“戈壁雪莲”:用青春浇灌梦想
汽车停在了一幢刷着白漆的平房前,这里是新疆中核天山铀业有限公司七三七厂的厂部。四周绿树环绕,如果不放眼远处的茫茫戈壁,还以为来到了江南的一隅。刚下车,陈雪莲一个箭步跑到了一颗“歪脖子”大柳树跟前,兴奋地说道:“你们看,这是我19年前种的树,现在都长这么大了。”
如火
19年前,从湖南长沙工业学校化工工艺专业毕业的陈雪莲第一次踏上了这片土地。那时,新疆矿冶局七三一矿地浸试验队正在进行地浸条件试验并着手开展半工业性试验。飞沙走石,大漠孤烟,这些上学时只在诗词中见过的景象一一呈现在陈雪莲面前。由于试验初期存在太多的不可预知性,为节省开支,七三七地浸队将原七三一矿、七三五矿破产时废弃的材料进行了“加工”:废木料做凳子,旧床做办公桌„„在戈壁滩上挖个大坑,砌上土砖,中间留个门,摆上几张木板床,这种被叫做“地窝子”的建筑便成了“集体宿舍”。“经常睡到半夜,感觉周围有什么东西跑来跑去,开灯一看,原来是忒大的一只老鼠。”提起老鼠,陈雪莲脸上并没有厌恶之情,“毕竟那是荒滩里为数不多的动物之一。”
陈雪莲爱干净,可是戈壁滩上缺水,热得出奇的大夏天里,好不容易烧上一锅炉热水,得排上两三天才能洗一次澡;陈雪莲爱漂亮,可每天除了迷彩服、白大褂,一切都隐没成荒漠的色调;陈雪莲爱吃零食,可这里连蔬菜和粮食都得从几十里外拉回来,一起拉回来的还有一种叫“黄连素”的药,因为闹肚子是常事„„就这样干了几年,跟陈雪莲同时来的其他两名女同志相继离开了七三七,有人劝她也想办法调走,陈雪莲眼都没眨就给回绝了。“留在这里更适合发挥我的专长。”这是她留下来的唯一理由。
陈雪莲主攻的水冶工艺技术是地浸试验的关键。由于当时厂里基础薄弱,很多生产设备都需要临时加工。搬运,焊接,调试,下料„„这些体能消耗大的活,陈雪莲一个都没落下。“做事胆大心细,说干就干,有点男孩子气。”这是陈雪莲留给现任天山铀业总经理助理钱新军的最深印象。
白天看溶剂从一个试管倒进另一个试管,那弧度让陈雪莲想起了荒漠外的河流;晚上任笔尖在白纸黑字间游走,垒起的那一堆笔记本极像戈壁中层层叠叠的砂坡„„就在这样数不清的昼夜交替中,陈雪莲先后参加了五一二矿床抽注试验、条件试验、半工业试验和工业试验水冶工业流程方案论证、工艺参数设置、调整,设备安装、调试;五○六矿床抽注试验、条件试验、半工业试验水冶工艺设计、安装、调试等多项工作。而七三七厂的产量规模也已走过一个又一个节点。
在陈雪莲的笔记本扉页记着作家王蒙的一首诗:“所有的日子,所有的日子都来吧,让我编织你们,用青春的金线„„从来都兴高采烈,从来不淡漠,眼泪、欢笑、深思,全是第一次。”
对于陈雪莲来说,人生中有太多的第一次发生在这茫茫戈壁上:第一次做实验的紧张、初恋的温存、初为人母的幸福、亲手种下的第一颗小树、第一次试验失败的沮丧„„累积在一块,便是近十年的青春时光。
如雷
2000年8月,吐鲁番天气预报天天亮着高温橙色预警。颠簸了六七个小时的陈雪莲将在这儿的另一片戈壁滩上履新,负责新成立的七三八厂开发试验工作。“七三八就像10年前的七三七,说不定10年、20年就能长成下一个七三七。”就这样告别了七三七相对完善的工作设施和较为舒适的生活环境,陈雪莲没有一丝犹豫。
来了才知道,同是戈壁,这儿的条件之恶劣远在十年前的七三七之上。2002年10月的一天,像往常一样在实验室里调着溶剂的陈雪莲被告知水泵坏了。陈雪莲随车到吐鲁番市修泵,返回时已经接近傍晚了。车窗外渐渐出现了成片的骆驼草,总算快到了,奔波了一天的陈雪莲松了口气。就在冥想之际,景色全变了:远处大片大片的乌云揉在了一块,黑黢黢地朝车窗压过来,风卷起沙砾,拍打得车身哐啷哐啷响,形成一种怪异的噪音刺激着耳膜,眼前只剩下昏暗„„很快,那条通往厂区的道路已经辨不清了。凭直觉,陈雪莲断定这是戈壁12级大风的前奏。通讯也断了,求援不成,此时唯一能做的就是回到车里等待风停。大概过了一个多小时,风吼得不那么起劲了,陈雪莲感觉眼前有了一丝光亮,原来是厂里来救援的大车车灯。回到厂区,陈雪莲打开后车一看,白天从吐鲁番市抓的两只活鸡已经不动弹了,上面附着厚厚的沙砾,像为它们建的坟冢。
夏天气温持续在45摄氏度以上,冬天降到零下二十几度,春秋季刮上近三个月的大风„„即便如此,七三八的工作一日也没有放松过。由于所处矿区的矿化度高,渗透性差,所以在七三七积累起的水冶工艺技术已不能适用。陈雪莲通过翻阅大量的资料了解到树脂对铀溶液具有一定的吸附作用,可以有效地改善现有状况。可是,选用了几种树脂进行实验后,效果并不明显。陈雪莲决定着手遴选合适的树脂。“那段日子她白天一直在外面跑,晚上回到厂里,经常不熄灯,加班加点看材料。”和陈雪莲同屋的一位女同事说。跑了沈阳、武汉等五个厂家,通过对30多种树脂功用的研究与分析,陈雪莲终于找到了适合七三八矿区水冶工艺的树脂,解决了国内现有树脂无法完成高矿化度铀溶液吸附沉淀的难题,为像七三八这样的贫铀矿地浸开采奠定了基础。2005年,她与别人合著的《阴离子交换树脂从高氯离子高矿化度的酸性浸出液中回收铀的研究》获得国防科学技术二等奖。这一荣誉的背后,是陈雪莲将近三年的推倒重来、推倒重来的艰辛。
“她很大气,做事雷厉风行,从不拖泥带水,交给她的工作总是提前完成。”天山铀业公司总经理叶善东这样评价陈雪莲。整个七三八厂初期试验的铀水冶工艺设计、安装和调试工作都压在她一个人身上,她哪有时间拖泥带水?
2003年,陈雪莲来到天津大学深造,攻读化学工程与工艺专业。由于丈夫也在矿区工作,刚满8岁的儿子一时没人照看。陈雪莲决定带着孩子去求学。于是,白天里,陈雪莲是课堂上年纪最大但却思维活跃的学生;晚上,陈雪莲是一个在不足20平方米的租房内烧好饭菜等待儿子放学回家的母亲„„一晃4年过去了,陈雪莲的简历里又多了这样一些荣誉:每年都获得天津大学奖学金;撰写的《年4万吨精甲醇装置工艺设计》毕业论文获学院优秀论文奖。“这段岁月给了我太多。”陈雪莲说。
如水
“她工作起来像个男孩,可是回到家烧菜做饭,打扫卫生,都是她一个人张罗,平常没事也爱关注时尚啊、汽车啊之类的东西。”在丈夫武伟的眼里,陈雪莲很有“贤妻良母的范儿”。可是,陈雪莲却从没在心里承认过。
在七三七和七三八工作的这些年,一直都是上22天班放8天假。可是耗在路上的时间就要两天两夜,有时候逢上雪灾风灾,在路上硬生生地就给耽搁了一半假期。陈雪莲有时也把孩子带到矿里玩两天,当时才四五岁的儿子老吵着要糖吃,荒芜的戈壁连颗草都看不见,哪来的糖?陈雪莲只好哄着哭闹的儿子去捡石子玩。有一次正好被一名记者遇上了,为之所动,当即写下《戈壁深处的“雪莲花”》,发表在人民网上。
儿子上小学了,说好了要听他背语文课文的,书还没背完,听的人却睡着了。有时候,陈雪莲是真累。
刚拿起锅铲要给儿子烧个好菜,手机响了,“单位有急事,你去外面买点好吃的吧。”儿子已经习惯了妈妈的忙碌。
陈雪莲心头更有另一段挥之不去的痛:2003年的一天,在天津大学上学的陈雪莲接到家里的噩耗——父亲因心脏病去世。平日里大大咧咧很少掉泪的陈雪莲再也抑制不住了,回到家哭了好几天,任丈夫怎么劝都劝不住。父亲是矿冶系统的老职工,在职时一直是所在厂的劳模,正是受他的影响,陈雪莲才回到铀矿冶队伍行列。父母退休后,儿子一直就扔给他们带。有时候她忙得连着两个月都回不了家,可父母从没有过一声怨言。听母亲说,父亲在两年前就查出了心脏病,可是为了不让陈雪莲担心,愣是把病情瞒着。陈雪莲背过脸,用手拭了拭眼角。
如今,陈雪莲已被调入天山铀业公司科研开发处,主要负责两项工作:一是科研指导,二是矿权办理。
又起风了,随着骆驼草的摇曳,戈壁的轮廓开始渐渐生动。也许,明天将更加生动,只因那些像“戈壁雪莲”一样扎根并盛放的青春与梦想。
第二篇:人物通讯
人物通讯
平凡的他给了我不平凡的触动
——记我平凡的哥哥罗实鹏
访谈时间:2013年6月23日 访谈方式: QQ、电话、平时交流 被访谈人:我的哥哥——罗实鹏 访谈人:罗姗艳
在这平凡的世界中,平凡人的一生,有着这平凡的感动,有着执着的追求和渴望;也许很多人会认为所谓的平凡,是不出众、不耀眼,但我们却没有意识到,那些所谓平凡的小事、小人物中都能映射出不平凡的精神:自强不息、乐于助人、关心他人……这些不平凡的精神本身才应该是我们所追求的不平凡。然而,在他的身上让我深深的体会到了平凡也是一种力量,更是一种感动!
先苦后甜
摆脱现状
“先苦后甜”,这是小时候经常在我耳际响起的一句话,哥哥时不时用这句话去勉励我、教育我;虽然他只比我大三岁,但懂得的道理却比我多很多很多,他也喜欢用自己所学来的东西再注射给我,我的一生出生到现在无不受到他的熏陶。后来,长大了,每当我遇到挫折,他总会用孟子那句励志座右铭为我打气,“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行弗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这也是他面对各种挫折与苦难的箴言。曾经的他面对一次又一次的高考落榜没有放弃自己的理想,一次次在哪里跌倒就在哪里爬起,为了考上一所好点的大学他吃尽了苦头,眉宇间多了几分愁云,甚至有很多青丝都变白发了;曾经的他为了理想从未放弃考研,哪怕现在他去工作了,他还告诉我他还想去考研。这一切只因为他想去改变自己的现状,改变我们家庭的现状,为将来更好的生活而先吃点苦头。
勤思苦学
放飞梦想
“没有什么困难能阻挡我追求梦想的脚步!”,他说他注定是为梦想而生的。出生在一个贫困的农村家庭的他,同所有贫困家庭的孩子一样纯朴、勤劳。小时候的他,学习成绩一直稳居着班上前五名,只不过那是倒数的,为此,因为读小学二年级了还不会数从一到一百的数字而被母亲拽到祖宗面前用菜刀把耳朵割得鲜血淋漓,母亲的恨铁不成钢乃至用极端体罚方式在他心里留下了无法抹掉的阴影;所以,越是母亲强迫,他就越反抗,导致他对学习也越来越倦怠,对母亲更是产生了一种无法言语的恨,在我的记忆中他从来没有当着母亲的面称呼过她“妈妈”。
后来,也大概是他读高中的时候吧,随着年龄的增长家人对他的管制反而减少了,而他也在无声无息中成长了,他开始对未来有美好的憧憬了,曾经我问他的梦想是什么,他告诉我他要成为一名科学家,虽然这个梦想在我看来离他太遥远了,也很不实际,但是他愿意为他的梦想去努力;所以,读高中时的他还在为他小学的不努力买单,努力了三年到了高考终究还是落榜了,填志愿勉强被贵州的一所专科学校录取了,可是去那学习不到一个月又独自偷偷跑回家去复读了,这件事是在他复读一个多月后才写信告诉我的,他知道家里是不会同意让他去复读的,所以他发誓要刻苦学习,努力改变现状,不能让家里人看扁他,同时,他也鼓励我要好好学习,不能重走他的道路,有什么不懂都可以问他等。那个时候的我被他字里行间的每一句话深深的打动了,从那时起他也就是成为了我的榜样,成为了我奋斗的动力。
如果说第一次高考失利是上天对他的考验,那么第二次高考的失利只能说是老天对他的沉重打击了,这次他上了三本的线,可是那不是他的目标,他想凭借努力考上二本。于是他又在网上找到了一所外县的复读学校,义无反顾承载着自己沉重的梦想、背负着父母瞧不起的眼光、忍受着巨大的压力远离了家乡。在他去之前,我觉得他压力太大了,就劝他放弃复读,可是他对我说“不先吃苦,以后怎么能甜?再说,我怎么能这样放弃我的理想?如果现在我放弃了,将来我会遗憾的,何况,我现在是为我的梦想去拼搏,你们不但不支持反而想扼杀我追求梦想的心……”。后来我上大学时问他成功是什么,他说“并不是别人眼里的荣耀,羡慕。而是坚持不懈的完成自己的目标”
朴素大方
自立自强
“少麻烦别人,多服务他人!”他说人首先要自强自立,勇敢地面对我们不熟悉的世界。不要怕苦难!如果能深刻理解苦难,苦难就会给人带来崇高感。……如果生活需要你忍受痛苦,你一定要咬紧牙关坚持下去。他还说他不喜欢什么事情都去麻烦别人,人要有自强不息的精神,能自己做好的事尽量少去麻烦他人,实在自己解决不了的请别人帮忙也要懂得“滴水之恩,涌泉相报”,因为这世上除了你父母没有谁会替谁无偿的做一件事。在我的记忆中,他永远是一个平头的形象出现在我面前,并且贴近左边额头上还有一个漩涡,他穿着及其朴素,但是很整洁,这在别人看来也许是典型的土鳖形象,然而他自己确是这样描述自己的“我是小小萝卜,小小萝卜有你们这些土壤的营养和阳光的温柔陪伴,现已经不在那么弱弱,叶子已经散开,可以为培养我的土壤挡阴,保留水分,根长的更长、更深了,可以为培养我的土壤保持大雨的淋浴而不致于留失。亲爱的阳光,是你给了我冲破土壤的动力,向往阳光,合成自身的物质基础,我将用这笑容灿烂的叶片给你回报!”。
他从高中时就被检查出的了慢性支支管炎,医生说这种病目前为止还不能根治,只能慢慢养,如果医学得不到发展,这病就会伴随他终生。面对病魔他没有畏惧、没有气馁,他每天去跑步锻炼身体;在学校病发的时候就一个人去看病,住院了只能自己照顾自己。那一年,是我的高考年,他在长沙读大学,病情突然加重了,他自己去湘雅医院看了病,医生要他住院半个月;哥哥在我入高中以来就有每个星期给我写一封信的习惯,目的是鼓励我好好学习,有不懂的题目在信上也可以问他;虽然那时他在住院,但是从未间断过给我写信,他甚至鼓励我要好好锻炼身体,要注意劳逸结合,要我不要为他担心,他的事都能自己搞定。我无法想象他住院期间一个人是怎么面对病魔、面对孤独的,也许这就是他自立自强的一面吧,更是令我为之感动的一面吧!
兴趣广泛
其乐无穷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他还说“只要是干自己喜欢的事,24小时都可以工作”。他的兴趣很广泛,喜欢烹饪、看书、钓鱼、绘画、跑步、骑行、爬山涉水、挑战极限。穷人家的孩子早当家,他在我有记忆以来就会炒菜做饭了,感觉自己是吃了他做的饭而长大的;他的厨艺在我看来很精湛,不会做的菜看别人做一遍就会了,而且有的只吃过没现场见过怎么做,只有他记住那个味他都能做出来,甚至他也会琢磨出很多新的做菜方法,他就是我们家的厨师。他在学校喜欢看书,我问他最喜欢哪本书,他说他最喜欢达尔文的《相对论》,喜欢他的原因是“不管是古代,现代,还是未来,我们的生活,我们的理想都是相对的”。
在他所有的兴趣爱好里面,他说最喜欢的就是爬山涉水和骑行,他有很多驴友,在大学期间他有过环游洞庭湖、环游湖南,骑行韶山等等,环游湖南的路线是骑自行车走国道,途经益阳、常德、沅陵、泸溪、吉首、凤凰、怀化、邵阳、湘潭等市县,他说那是他最黑最瘦的一段时间,一路上虽然很累很苦,但是也很刺激,他还说能在痛苦中欣赏沿途大自然的美也是非常美妙的。他喜欢登山,他去登过华中最高峰——神农架,登过湖南最高峰——雪峰山,登过我们县里镇里最高峰等,我问他每次登到山的顶峰时是什么感受,他说“我感觉我又征服了一座山,我比他更高,看得更远。”。他在学习累了的时候喜欢去寻找灵感,他说他最喜欢去寻找灵感的地方就是衡山,他大学期间去过衡山四次,他还去过张家界、江西武功山、永州韭菜岭、大围山、北京长城、广西北海……,他说他下一个目标就是骑单车去西藏,这个计划他做了很久了,只待有时机去实行了。
“只有在与思想在一起时,我才感到不孤单,才感到力量”他说他喜欢思考,喜欢去空想,也喜欢玩魔方,他说玩魔方能开发他的智力,能让他去观察一个多维的世界。他还这样描述自己“热钟于自己的学习,热钟于别人的批判。热钟于自己的执著,热钟于别人的放流。热钟于自己的空想,热钟于别人的现实。热钟于自己的思想,热钟于别人的冲动。热钟于自己的孤独,热钟于别人的悲欢离合。”
诚于做人
至善至美
“人无信,不立”,他说做人要做对社会有益的人,和别人打交道最重要的是要做到真诚,说话做事要表里如一。在我印象中他从不撒谎,他说撒谎会很累,做人诚实点活着会轻松很多。他喜欢分享属于他的东西,每次有好吃的,他总会分我一半,就算我不在家他也会给我留着。他在我们学校吃饭,在所有人把餐盘放在餐桌上时,他主动把自己的餐盘放在回收的地方,并且告诉我“这点小事不要去麻烦别人”。
在学校时,他会经常回家看看家人,并经常嘱咐我多回家。其实,他很孝顺,经常给父亲打电话问问近况,母亲去世时他哭得最伤心,每次在家吃饭会给奶奶盛饭等,他学的专业是生物技术,他告诉我毕业之后想去西部发展农业,但是现在受到现实的诸多因素的阻挠还不能实现这个想法。他还说以后等他不想拼搏了就回家乡发展,为家乡做贡献,哪怕回家种田种树也和他专业对口……
没有华丽的辞藻、没有惊险离奇的情节,没有惊天动地的场面,有的只是平凡的人,平凡的生活,平凡的感情,平凡的故事。“平凡朴实”,是我对哥哥的形容,人生的价值不一定需要轰轰烈烈的事迹来表现,在平凡的工作中依然不减其含量,平凡的我们也能折射出不平凡的光芒,所以,我们应当从身边的这些人身上得到启示,作为当代大学生,我们应当志存高远,敢为人先,扼住命运的咽喉,在平凡中成就非凡的自己。
第三篇:人物通讯
“京城好人”刘学军
本报记者 杨明方
《 人民日报 》(2011年12月04日02 版)
10月13日上午,北京市海淀区蓟门小区街道上,两岁多的小女孩张慧语过马路时摔倒。此时,一辆汽车正往后倒车,眼看将要轧到孩子,只见一位男子冲上前一把将小女孩抱起。周围的人们松了一口气,仔细一看,他走路还有点儿跛。施救者是刘学军,住在附近,平时每天都在帮助别人,被称为“京城好人”。
“勿以善小而不为”——
一个烧饼背后的温情默契
11月27日,记者来到北京市海淀区知春路罗庄西里社区。在进出小区的巷子边上,有一家黄桥烧饼铺。得知记者打听刘学军,店主杨师傅竖起大拇指:“是那个总穿着军裤的同志吧?真是个好人啊!”
攀谈中,记者得知,附近一位70多岁的“空巢老人”赵大爷,常来买烧饼。几个月前,烧饼价格从五毛提到七毛,老大爷嫌贵,就跑老远去买六毛一个的。“刘同志得知此事,找到我们说,以后大爷再来买烧饼,就按五毛卖,中间的差额他来补。”
刘学军又对赵大爷说:“您老以后别再跑那么老远了,这家烧饼卖给您不涨钱,还是五毛一个!”老大爷很高兴,又成了这里的常客。
“每隔一阵儿,刘同志就过来问一下大爷买了多少烧饼。”杨师傅说,刘同志每次给20元,他替大爷付的烧饼“差价”已达百元。好人刘学军和杨师傅之间的“烧饼默契”,赵大爷至今被蒙在鼓里。当记者找到刘学军求证此事,他憨厚地笑了笑,说:“老人上了岁数,拄着拐棍,为节省一毛钱,跑一站地买烧饼,万一摔着碰着,太不值!”
“勿以善小而不为。”这句话印在刘学军的名片上,很特别。刘学军一直默默用自己的行动,诠释着这句名言。
刘学军今年53岁,曾是一名军人,复员后在北京市运输公司第七分公司招待所当所长。30年前,他在扑救单位油库旁的大火时负伤,昏迷7天7夜,做了开颅手术。半年后,他才能拄着拐杖走路。因吸入一氧化碳过多,导致脑萎缩。出院时,他被告知“只能活两三年”。“我不能在家等死啊。”刘学军下定决心,要让每一天过得有意义,要给社会留下一个美好的记忆。后来,因身体三级残疾,他从单位领了退休证,从那时起,他开始有意识地帮助别人。
他买了辆摩托,每天骑着到公园、河边、公交车站转悠。他随身带个公文包,里面装着外伤急救包、血压计、速效救心丸、雨伞等。看见路边有老人不舒服,他马上给老人量量血压,帮忙打120;看见有人落水或轻生,他就立马跳下水救人……
用生命“演绎”奇迹——
一条新闻“曝光”人间大爱
多年来,刘学军做了好事——无论是举手之劳的小事,还是人命关天的大事,他都不愿留名。很多曾被他舍身相救的人,时隔多年终于找到他……这样的“人间奇遇”,在刘学军身上一再发生。
2008年3月8日,涂女士从一档电视栏目中看到一名奥运志愿者,正就环保话题侃侃而谈。涂女士不由自主地流下热泪,“他不正是6年前的救命恩人吗!”
原来,6年前的一个傍晚,涂女士带着刚满两岁的儿子散步。途经圆明园东路一河堤时,孩子不慎掉入河中。情急之下,她不顾一切地跳进水里。就在她大口灌水的“绝望”时刻,只听身后“扑通”一声,有人也跳入水中,向自己和孩子游来。很快,那人先把孩子托出水面,接着把她推向岸边。上岸后,只见那人浑身是血。涂女士问对方姓名,他说:“我是谁不重要,你们平安就好。”
此后6年,涂女士未放弃过寻找恩人。终于,“苍天有眼”,在记者的帮助下,涂女士领着8岁的儿子与救命恩人见了面。这时她才得知,为救她和孩子,刘学军头被石头磕破,脚被一根钢筋戳了一个洞,所以“浑身是血”。
2008年3月14日,北京晨报以通栏标题“母子6年踏遍京城找恩人”,配发大幅照片,报道了他们三人相见的感人一幕。
这篇报道引起一位老人的关注。这位老人是王芳的母亲。当她看到报纸上刘学军的照片,一眼认出,“这不正是26年前,把女儿王芳从死神手里救回来的好心人吗!”
时光倒流。1982年7月的一天,天降暴雨。刚做了开颅手术出院不久的刘学军,从小营附近家中去清河医院取药。他进入一户农宅避雨,只听屋里传来凄厉的哭声,一个婴儿躺在地上口吐白沫。原来,孩子误喝农药,孩子的母亲一时慌乱不知所措。刘学军没多想,抱
起中毒的婴儿就向大雨中冲去。因腿脚残疾,他没走几步就倒在了泥水中。脑萎缩影响右半身,他左膝跪地,左手撑地,右手抱着孩子,在暴雨中爬行了四里地才到清河医院。王芳说,从懂事开始,她就一直在找自己的救命恩人。
2008年5月6日上午,27岁的王芳在丈夫陪同下,抱着一岁多的孩子敲开了刘学军的家门。刘学军没认出王芳,倒是一眼“认出”她怀里抱着的孩子。“跟当年救的那孩子,简直是一个模子印出来的!”刘学军感慨地说,“真不可思议,当年的婴儿如今都当妈妈了!”“爱能放大,爱能传递”——
一张挂了46年的雷锋像
记者注意到,刘学军家里放着很多雨伞。记者随手撑开一把,只见雨伞内侧用黑色笔写着他的姓名、手机号码,上面还有一句话:“爱心伞给您温暖,用完后,请您放在一个地方,给我打电话,我会自己去取。”
去年7月,一天下着大雨。刘学军把伞递给一位孕妇,并帮她拦了一辆出租车。一周后,刘学军接到孕妇丈夫打来的电话,约他面谢。第二天,刘学军在约定地点看到100把崭新的雨伞和一封感谢信。
“爱能放大,爱能传递。”刘学军说,好几次收伞时收回10把、20把雨伞。“每当这个时候,我也十分感动。”
在刘学军家客厅左侧墙上,挂着一张泛黄的“伟大战士雷锋”像。记者仔细一看,是上海人民美术出版社1965年9月第1版、同年10月第4次印刷,定价0.15元。
“雷锋的事迹影响了我一生。”刘学军说,他刚上小学时,正赶上掀起“向雷锋同志学习”。于是,他跑到书店买了5张雷锋像,“家搬到哪里,雷锋像就挂到哪里。”
前不久,北京理工大学的黄飞同学在知春路下天桥时险些晕倒,当时正在那里撕小广告的刘学军上前把她托住。那个天桥坡度很陡,摔下去后果不堪设想。黄飞特意给本报写来一封长信,希望“把像刘学军这样的先进人物和事迹宣传到整个社会”。
除了社保每月发放的一两千元退休金,刘学军几乎再无其他收入。他省吃俭用,一年四季换着穿两条褪色的军裤。但在资助困难户和贫困学生方面,他却很大方,甚至不惜变卖家里祖传的物品。他的爱人是一家医院的大夫,对刘学军很支持,有时还要把自己的工资拿出来,交给刘学军资助别人。
HTC董事长王雪红入选央视人物
12月9日上午消息,中央电视台日前公布2011年中国经济人物,一共有20人与团体入围,包含多位央企、民企与政府官员,HTC董事长王雪红也名列其中,成为该评选成立以来首位入围的台湾企业家。
市场人士指出,王雪红入选这次央视经济人物,可视为是大陆认可台商经济贡献的一种表现。而HTC不但是少数能从海外“红”回大陆的品牌,更能在海外的手机市场与苹果分庭抗礼,相当具有代表性。
王雪红是新一代创业家的代表,虽然有着雄厚的家世背景,但却能独树一格自创品牌,并在国际科技巨头的合攻之下,杀出重围,让HTC成为全球智能手机的领导品牌。而这样挑战权威的创新之路,也成为王雪红入选的主要理由。
央视中国经济人物评选从2000年首次举办以来,王雪红虽然是首位入围的台湾企业家,但却不是第一个获选的台湾人。林毅夫在2008年时,就曾以世界银行高级副行长兼首席经济学家的身份获选当年的经济人物。
据了解,央视中国经济人物评选普遍被视为是当中国经济表现的缩影,而在今年全球经济复苏缓慢、景气前景不明的情况下,“经济增长质量”则成为今年主题,高科技、文化创艺、网络则是入围企业最多的产业。中兴、联想、宏达电等企业更被视为是高科技企业走出海外的象征。
在历年的经济人物入围者中,除了众所周知的大企业外,也常常会有知名度较低的公司,今年内蒙古蒙草抗旱公司董事长王召明的入围,除了该公司在绿化种植技术上的创新之外,更被视为是大陆积极发展绿能环保产业的缩影。
作者:晨晖来源:新浪科技
第四篇:人物通讯
所谓人物通讯,就是以报道各条战线上的先进人物为主的通讯,人物通讯。它着重揭示先进人物的精神境界,通过写人物的先进事迹,反映出人物的先进思想,使之成为社会的共同财富。同时,也报道转变中的人物和某些有争议的人物。“金无足赤,人无完人”,在写作时切不可把先进人物写成从来没有过的大智大勇,十全十美,写人叙事力求言真意切,恰如其分。
〈实例〉
严师·慈父·名医
——记酉阳县浪坪乡评议村小民师
喻登智
吴建平
采访乡村教师——酉阳县浪坪乡评议村小民师喻登智,乡亲们异口同声地称他:是名医、似慈父、更是严师!
1975年,喻登智接过教鞭,在评议村小的三尺讲台上一站就是20年。如今,他已由血气方刚的毛头小伙变成了鬓角染霜的“小老头”,可他痴心无改,无怨无悔。
说他是名医,不是因为他有多高超的医术,而是因为他一直坚持义务为学生和乡亲们治疗疾病。评议村地处酉阳、黔江、彭水三县结合部,离乡所在地也有近20公里。这里缺医少药。刚当上民师时,学生们因营养不良,常生病。喻登智买来一些医学书籍,在认真教书的同时挑灯自学,掌握了儿科推拿术,并学会了用中草药治疗简单的疾病。一次,学生谢光玉在课堂上呕泻不止,当即休克。喻老师用学到的知识紧急施救,使谢光玉终于苏醒过来。家长闻讯赶来后,感激之泪涌出眼眶,连称喻老师“恩人”。为备足常用药品,他用自己微薄的收入在外出开会时尽可能多买些西药,利用星期天和节假日到山里采中草药。
他爱生如子,范文《人物通讯》。三年级学生胡世淑学习用功,成绩优良,可连续几天没到校上课了。喻老师在家访中得知,其父病故后家庭难以维持生计,只好不读书了。喻老师鼻头发酸,眼泪禁不住往外流。他当即决定免去胡世淑的学费,并保证供给她课本和学习用品,使即将失学的胡世淑重返校园。问及20年中喻老师究竟为多少学生资助过书费和学费,他说:这点小事不足挂齿。
他抓校风、学风十分严格。有人对坚持升国旗不理解,他认为“可激发学生爱国热情”;有人认为学生搞义务劳动是“不务正业”,他说这是培养“集体主义精神和爱劳动的习惯”。学生的红领巾没戴好,他帮助纠正,甚至脸未洗干净他也帮助洗净。
乡亲们还说喻老师是真正的“以校为家”。学校教学条件差,没有教具,所用的直尺、三角极、圆规、量角器及体育器材都是他亲手仿制的。课桌凳、门窗坏了,他亲手补修。房上的瓦片被大风揭了,他亲自上房检修。他说这样可节约点钱,多资助几个失学儿童。
自1983年以来,他所教班级的成绩,在全区的会考中总是名列前茅,其中1983年毕业的40人就有32人升入初中学习。突出的成绩使喻老师多次被乡、区、县、地评为先进教师。他于1994年9月获得中国青少年发展基金会“希望工程”园丁奖,去年夏天又光荣地出席了全省乡村教师“夏令营”活动。
第五篇:人物通讯
人物通讯
编辑
人物通讯是以人物为报道对象,反映一个人或几个人的思想、言行、事迹,在一个主题贯穿下容纳着相当丰富的材料,着重以人物的精神面貌来感染、教育读者的一种通讯。
目 录
1简介 2含义 3类型 4写作 5手法
6写作技法
1简介
人物通讯是用来报道特定人物的一种新闻体裁,通讯有许许多多名目,如:特写、专访、侧记、札记、巡礼、速写、集纳、散记、记者来信、新闻小故事等等,能生动而细致地报道新人、新事、新风尚、新经验的新闻文体。人物通讯作为其中最主要的一种新闻体载尤其引人注目。但通讯的时效期不及消息。
2含义 人物通讯是报刊、广播、电视上最为常见的通讯形式之一,是一种重要的应用文体,也是实用文写作学科研究的重要文体之一。它以人物的新近行动为新闻,重在表现人物的品质、性格和精神面貌,通过个别显示一般,通过平凡突出伟大,达到揭示时代特征、感染并且教育读者的目的。写人之所以重要,就因为人是有思想的。采写人物通讯就是为了通过人的思想、人的精神面 貌去教育人、感染人。光写事迹,不写思想,人物是平面的;写了思想,人才有了灵魂、生命,才能有感染他人的力量。人物通讯有两个方面,可以称为“两条线”,一条是“过程线”,一条是“思想线”。“过程线”是人物生活的经历或事件发展的过程,它是事物的表面现象; “思想线”则是作者根据人物事迹所提炼出的主题—中心思想,它贯穿于人物的典型事迹中,反映着事物的本质意义。有的记者在采写人物的先进事迹时,常常被事情的过程牵着鼻子走,摆脱不了“过程线”的圈绕,多半是将好思想、好品德、好人好事平铺直叙地照实写出来,没有把这些材料提高一步来认识,只是罗列现象、堆砌材料、就事论事,这就很难表现出人物的 精神世界来。著名记者郭梅尼说得好:“中国有句古话: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报道先进人物,借用这句话来说:事例不在多,有‘神’则灵。这里说的‘神’是指先进人物的精神面貌、先进思想和人物行为。”
3类型
人物通讯中的人物当然要具有新闻性。从实际报道的情况看,这些能够进入通讯中充当主角的人,大致上有这样几种类型:
第一种,各行各业的英雄模范人物。如雷锋、焦裕禄、王进喜、张海迪、孔繁森、徐虎、李素丽等,都是由人物通讯向全社会推出的楷模。这样的人物通讯,社会影响最为广泛、深远。
第二种,人们普遍关心的社会名流。如著名科学家、社会活动家、爱国人士、运动员、演员等。这样的通讯在报刊上常占有相当多的数量,有些报刊甚至可以通过报道这样的人物来吸引读者,提高报刊的发行量。
第三种,在平凡的生活和工作中体现了某种人生价值,或者为人民做出贡献的普通人。这是人物通讯题材发展的一个新趋向。
第四种,某些对社会有警示作用的反面人物,提示人们某种道理。根据基本结构形态的不同,人物通讯有这样三种类型: 1.传记式
其特征是较完整地写出人物一生的主要事迹,篇幅较长,内容丰富。2.特写式 侧重于写人物的一时一事,或某一侧面。虽然比一般的特写涉及范围大得多,但属于集中于一事、一个侧面的写法。真正写一时一事的人物通讯,也很常见。
3.群像式
特点是报道对象不止一个,而是一个集体中的若干人,或是同一时空范围内的几个同类人。
4写作
(一)请谁来当“新闻人物” 选择人物,要注意如下标准: 能体现时代精神,反映社会面貌; 有能构成新闻的较充分的事迹; 生命形态和生活轨迹有一定的独特之处; 人物有鲜明的个性,能给读者留下深刻的印象。可以反映某道理,事实的人物。
(二)现人物的常用手法 1.注意表现人物性格的特异点 2.在矛盾冲突中写人 3.借他人之口刻画人 4.借景写人
5.通过事实塑造人物。
5手法
1.注意表现人物性格的特异点 2.在矛盾冲突中写人 3.借他人之口刻划人 4.借景写人
5.通过事实塑造人物。具体要求:
1.要抓吸引人的故事——抓住故事使人物丰满
人物通讯如何做到故事化呢?首先,要正确选取能够表现人物特点的故事情节;其次,要注重细节的描写叙述;最后,要设法增强故事或故事情节的跌宕起伏、悬念、吸引力。当然,人物通讯故事化有一条底线,就是人物故事必须是真实的,不能艺术化,否则就失去了新闻的真实性,人物通讯就变成小说了。
2.打动人的细节——细节使人物更鲜活 3.个性化的语言——语言使人物更生动
在具体写作中,人物语言要合乎所写人物的年龄、身份、职业等,要逼真,要口语化;还要合乎人物特定的环境、特定的时期、特定的心情和特定的说话对象,做到恰如其分,恰到好处,贴切自然,生动传神。
最后,注意采写人物的忌讳。1.忌主题分散,面面俱到。2.忌记者跳出采访发表评说。
3.忌虚构故事,滥用形容词,影响人物表述的客观性。
6写作技法
(1)在矛盾冲突中展现人物的思想之光(2)通过侧面描写,突出先进人物的思想之光(3)记者和人物的思想感情息息相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