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大战区的“一号文件”说了什么?

时间:2019-05-14 17:45:53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五大战区的“一号文件”说了什么?》,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五大战区的“一号文件”说了什么?》。

第一篇:五大战区的“一号文件”说了什么?

五大战区的“一号文件”说了什么?

2016年06月13日13:41 三湾改编的“根” 改革强军的“魂”

——深化国防和军队改革之际关于军魂永固的新闻调查与思考

■本报记者 丁海明 张 良

引子

人民军队发展史,是一部改革创新史。

历史的灯盏,时代的火炬,虽然隔着万水千山、雄关漫道,却闪烁着一脉相承的真理之光——

1927年9月29日至10月3日,江西永新一个名叫三湾的小村庄,见证了刚刚诞生两个月的人民军队的脱胎换骨。永载党史军史的“三湾改编”,留下了“党指挥枪”“支部建在连上”等开天辟地的治军方略。

88年后,2015年11月24日至26日,一场瑞雪纷飞中,中央军委改革工作会议在首都北京召开。“强化党对军队绝对领导、全面落实军委主席负责制”,成为这一轮国防和军队改革标定的政治方向。

不难发现,当年战火,今日盛世,风云激荡与沧海桑田之间,沉潜着薪火相传的同一条历史经纬、时代脉络——军魂。

可以说,人民军队的改革创新史,更是一部党指挥枪的军魂史。

离开政治建军的改革,是“不归之路”;没有军魂支撑的强军,是“空中楼阁”

该改的不能再等,该守的必须守住

国防和军队改革大幕开启数月间,军委管总、战区主战、军种主建格局确立。改革,呈现出前所未有的深度、广度和烈度。

4月18日,北京,百望山下,国防大学,全军高级干部深化国防和军队改革专题研讨班开课。改革撬动的军队建设发展深层问题,深深触动着将星云集的百望山——为什么要改革?怎样才能强军?改革究竟要改出个什么样子?强军究竟要强出个什么样子?

军队建设发展每临大考,历史的巨大问号总是惊人相似。从百望山回望这所全军最高学府的来时路,可以追溯到井冈翠竹掩映下的红军教导队、长征路上的工农红军大学、宝塔山下的抗日军政大学。那时前辈,面对红旗能够打多久,面对星星之火能否燎原,面对风雪迷漫此行何去,思索的同样是心中的旗与脚下的路。

承平日久,改革空前。这场仗,怎么打?这条路,怎么走?当将领们把目光深深投向改革初衷与远景时,历史和现实发出了洪钟大吕般的应答。

历史启示我们——从建党之初到建军之始,共产党人在长达6年的乾坤巨浪和血雨腥风中,摸索出“枪杆子里面出政权”的真理,完成了“党指挥枪”的军魂的探索与确立。“正是有了这个魂,才使我们与旧军队彻底决裂,才使我们区别于古今中外任何一支军队,才使我们成为中国最先进的武装力量,才有了后来民族解放、国家独立、崛起东方的胜利。”军事科学院政工研究中心主任刘茂杰告诉记者,“看不透这个历史的‘根’,就立不起今天改革强军的‘魂’。”

现实警示我们——为什么波澜壮阔的国防和军队改革,会出现在今天?今夕何夕?以中央军委改革工作会议召开为标志,这是党的十八大召开整整三年后,是古田全军政工会召开整整一年后,是军队反腐取得重大胜利的时刻。参加研讨班的将领在接受记者采访时都表达了这样一个强烈心声:惟有高举“强化党对军队绝对领导、全面落实军委主席负责制”的时代火炬,才能照亮改革强军的路,“没有党中央、中央军委和习主席这一系列战略运筹作为前提,改革强军断难启幕!不可想象,在‘旧常态’下,改革强军能够如此浩荡推进!”

历史与现实的共鸣,让这样一个共识逐渐清晰——

政治建军,改革强军,依法治军——这就是改革的路径。

听党指挥,能打胜仗,作风优良——这就是强军的目的。

该改的不能再等,该守的必须守住。改革强军的魂,就是我们的军魂!

对拔根去魂的麻木,才是最危险的“醉太平”

研讨班上,一位将军回忆起自己多年前在国防大学读书时情景,至今记得第一次上“应对媒体”课时受到的冲击。

当时扮演“西方记者”的记者问:“军队非党化、军队国家化,有什么不对?”

“那堂课让我明白了,这个在我看来原本不是问题的问题,成了我们必须严肃面对、必须明确应对的问题。”

从基层部队调研路上直奔研讨班而来的某军种一位将军说,调研中遇到一位连队指导员,他给官兵搞改革强军教育,官兵对他的教案不感兴趣,一筹莫展时,发现手机里的一个微信公众号很有煽动性,引用其中一些素材,官兵很爱听。这微信中的观点对不对呢?这位指导员模棱两可,但他的教育课,从此依赖上了这个微信公众号。

将军告诉指导员:“教育引人入胜追求可嘉,但这本质上是把官兵的教育权交给谁的大问题!不信党的威信,却依赖一个来路不明的微信,这是一个危险信号。”

将军说:我们不能只盯着演兵场上的“醉太平”,殊不知,对拔根去魂的麻木,才是最危险的“醉太平”。

国防大学防务学院,汇集着前来中国留学深造的外军军官。这里的故事,从一个更广阔的视角叩问着每一支军队的“魂”。

数年前,某国军队的一名军官入学来到防务学院。这位军事素质非常过硬的外军学员给中国教官们留下了深刻印象:他总是固执地认为,中国军队作战思想OK、战斗力OK,“但你们为什么总是凡事先讲‘军魂’?”

带着对中国军队的赞美与不解,他毕业归国。多年后,这位军官从他陷入战乱的祖国,给中国教官传来了这样的邮件:“为什么我们拥有这么强大的军队,却眼睁睁看着国家陷入战乱、民众陷入水火……我终于明白,一支军队失去信仰,再能打仗都是乌合之众;我终于明白,是‘军魂’让中国军队立于不败之地……”

面对改革强军的时代大考,一堂“应对媒体”课,一个指导员的教育课堂,一位远在万里之遥的外军军官,从不同维度交织出关于军魂的沉思——如果说改革是大潮奔涌,军魂便是定海神针。离开政治建军的改革,是不归路;离开听党指挥的强军,是断头台。

为七大军区“守夜”,守的是什么?五大战区的“一号文件”,彰显的是什么?

告别与迎接,其实是同一种坚守

2016年1月15日清晨,最后一次付梓印刷的七大军区报纸,都不约而同地刊发了《休刊词》。这一天,这7份有着几十年光辉历史的报纸永远地走进了历史。

这7份报纸,记录着七大军区党委和部队官兵在进退去留考验面前绝对听党指挥的铮铮誓言。这一天深夜,原七大军区官兵不约而同地为“军区”守夜。

我们奔赴南京采访时,当天在原南京军区大门站23点至次日1点岗哨的下士连凯告诉我们,当夜,军区党委会议室的灯光亮到子时……

采访结束之夜,我们站在原军区大院仰望作战指挥大楼,想象着数月前那个“告别军区历史、迎接战区时代”之夜的灯光。那深情而坚定的灯光,分明是从南昌城头、红都瑞金、风雨遵义、圣地延安一路走来,与井冈山八角楼的清油灯、古田古老祠堂的火盆、延安枣园窑洞里的熠熠灯光一脉相承。

半个月后,北京,八一大楼,习主席向五大战区授予军旗,发布训令。我们踏访五大战区,追溯他们组建后的第一天、第一夜,第一个决心,第一个指示、第一个工作组,同样发现了同一个主题——军魂。五大战区官兵不约而同地提到一个“一号文件”,当我们在各个部队查阅这个“一号文件”时,发现五大战区印发的第一号文件都是学习贯彻习主席训令——

“各战区要毫不动摇听党指挥,坚持党对军队的绝对领导,坚持政治建军原则,强化政治意识、大局意识、核心意识、看齐意识,自觉同党中央和中央军委保持高度一致,严守政治纪律和政治规矩,不折不扣执行党中央和中央军委命令指示……”

从列队走进历史的“军区”,到昂首开启征程的“战区”,告别与迎接,其实是同一种坚守。

改革,不是丢掉自己、改成别人

广州,南部战区联合作战值班室。这样一段话刻在每位值班军官心中——战区是党对军队绝对领导的重要存在形式,是确保党指挥枪的体制设计和制度安排,越是战区主战越要铸牢军魂,越是专司打仗越要听党指挥……

沈阳,北部战区联合参谋部。从海军装备部调来的参谋李晓宇告诉记者,来战区报到时,首长强调的第一句话是:坚决听党指挥,首先要解决好“为谁而战”“听谁指挥”的问题!

古田,龙岩军分区上杭县人武部政委杨葵的笔记本上,用粗笔记录着习主席两年前在古田全军政工会上指出的10个方面的突出问题,他忧患重重:为什么改革?身在古田感触更深,因为再不改革就打不了仗甚至会变质变色!

改革改什么?强军强什么?

是裁减员额、撤降并改后的精干高效?是告别军区、成立战区的名称变化?是战区主战、军种主建的战建格局?是军种结构推陈、新质战力出新的创新发展……是,但这都是改革的“局部之象”。随着调研的深入,各级指挥员的话题共同指向了改革强军的“全局之魂”。

“越是体系重塑越要铸牢军魂,越是脱胎换骨越要强根固本!”这就是军魂与改革的因果辩证,这就是改革中最根本最宏大的命题。军事专家李抒音在接受采访时认为,我们是一支不可复制的军队,我们也不能复制别人。我们今天的改革,是除弊革新,不是离经叛道。我们要的是那个经过改革而强大起来的军队,不是另一支“外军”,而是党绝对领导下的“我军”。

从北京出发,一路走过一座座老营盘、一支支新部队,我们见识了最时尚的信息技术支撑的信息化政工平台,我们的手机里,留下了各部队创建的数十个微信公众号,增添了许多面目可爱的基层政治工作微信群……

东海舰队航空兵政治部主任陈振魁用四个字概括这种朝气蓬勃的局面:“顶天立地。”所谓“顶天”,就是各级指挥员深刻领会古田全军政工会精神,把做好政治工作作为分内之事,既“管打枪”,更“管枪往哪儿打”。所谓立地,就是各级都把时代元素融入政治工作作为突破口,接地气,入兵心。这“顶天立地”中,凝聚起百川归海的磅礴力量。

投身改革大考就是打一场大仗,听不听招呼,能不能打赢,都是对军魂的拷问

一朝承诺于心,三军践诺于行

五一前夕,当我们来到冀中平原,走进陆军第27集团军军部曾经驻扎了46年的老营房时,这座老营院的高大白杨再度枝繁叶茂。5个月前,这个集团军刚刚从此地移防山西,成为全军第一个因改革而进行部署调整的军级单位。

66年前,朝鲜,这个军的前辈官兵冒着-41℃的严寒,恶战长津湖10昼夜,全歼美军“北极熊团”,一举扭转朝鲜战局;

18年前,九江,洪水把大堤撕开了长达57米的决口,前面几次努力都没能堵上。危急关头,上级点名把该集团军官兵从千里之外调来,他们连续奋战4昼夜,成功封堵决口……

移防,同样是一战;考验,同样是军心。官兵们要离开的,是一座驻守近半个世纪、现有70%以上干部士官安家置业的城市。

我们伫立在这座已进驻了新的部队的院子,听哗哗作响的杨树叶讲述它们亲眼见证的一幕——

2015年12月14日深夜,第一批人装离营,驻地城市已然入梦;23日早晨,第二批绕城而过,交警以为部队在正常拉动;27日凌晨,最后一批人员装备离开驻地,道路两旁、小树林里,默默地站满了军嫂军娃……

我们试着体味那一刻沉默在车厢里的官兵的心情,可与当年红军离开瑞金时相仿,又与后来解放军离开西柏坡时相似?

无独有偶,空军某导弹营从塞北移防南疆,从都市侧畔到边陲小镇,驻地一跃千万里,困难多如万重山,但官兵们那股子万里赴戎机的军人气概,让父母妻儿赞叹,让儿女情长汗颜。

“埋骨何须桑梓地,人生无处不青山。”这是毛泽东17岁时写的诗。

“大丈夫当朝碧海而暮苍梧。”改革启动6个月以来,这诗意化作军旅之路,一路受军魂洗礼的人民军队,在壮丽山河间上演着改革闻令而动、强军令出必行的壮阔活剧。

听党指挥,一朝承诺于心,三军践诺于行。

生活难免“油盐柴米”,人生须有“家国大义”

2月5日,距农历丙申年春节仅剩3天。浙江舟山军港,接回了出海309天、航程5.23万海里的海军152编队。

刚刚走出远海大洋的风浪,东海舰队保卫处干事李应猛又迎来了人生的风浪。走下舷梯,迎接他的是战友亲人,还有一纸调令:调任刚刚成立5天的东部战区政治工作部保卫局干事。

其实,还在波峰浪谷间颠簸时,李应猛便接到组织的电话征求去留意见,有4个选项:留在舰队机关、到基层部队任职、平职调到战区机关,最后一个是转业。当时他只有一句回答:“听组织的。”其实,他心里对这4个选项有个排序,“去战区”恰恰排在最后……踏上祖国大地24小时后,他打起背包,告别家人,奔赴南京。

改革强军,有多少个“李应猛”啊!

这场改革,波及面之广、之深、之远,堪称我军史上之最。这样的大潮中,部队打散、重组、转隶、撤消,人员调动、迁徙、转岗、沉浮,波澜壮阔的改革宏图下,是一支支部队的命运、一个个鲜活的人的命运,是这一代中国军人的抉择与担当。

从东南到西北,我们在兰州见到了西部战区空军某通信团工程师雷红霞,在一个“突然缺了很多男人”的院子里,这位42岁的女军人泪在心里、笑在脸上。

她的爱人叫刘昕,原兰空政治部组织处副处长。“单独二孩”政策出台后,去年9月雷红霞再次怀上了孩子。结果没想到,一纸命令,原兰空、成空机关合并组建西部战区空军,丈夫刘昕奉命分流。

让老公留还是走?刚怀上的孩子要还是不要?纠结、争执,多少个不眠夜之后,丈夫的一句话点醒了雷红霞:“别忘了,你是军嫂,也是军人!”

战争岁月,炮火硝烟是军魂的“显影剂”;和平年代,生活难免“油盐柴米”,人生却有“家国大义”!中国军人,在“大我”与“小我”的考卷上,写下了无声而有形的“军魂”。

面对改革强军,我们当有这样的军魂之忧:当年一路流血、一路牺牲的军队来到了前所未有的和平盛世面前,生死威胁远去,血火熬煎远去,醉享太平的危险却扑面而来……

面对改革强军,我们当有这样的军魂之问:当年扛得住子弹洞穿、经得起刀劈火烤的骨头,当年拖不垮、打不烂的理想信念,在儿女情长、岁月蹉跎面前熔化了几多钢、消解了几多钙?

面对改革强军,我们当有这样的军魂之思:守住根,才能守住魂;守住魂,才能守住家国己任!

改革大幕开启6月有余,关于军魂的暮鼓晨钟无时不在拷问。答卷如何?正如一位网友所说,如果要评选2016年度感动中国人物的话,应该属于:中国军人。

(丁海明 张良 《解放军报》2016年06月13日 02版)

第二篇:一号文件

2012年中央一号文件正式出台,文件题为《关于加快推进农业科技创新持续增强农产品供给保障能力的若干意见》。文件聚焦农业科技,提出持续加大财政用于“三农”的支出,改善农业科技创新条件,着力抓好种业科技创新,加快农业机械化。业内人士认为,一号文件的出台将推动种业、农机等行业大发展。

一号文件提出,实现农业持续稳定发展、长期确保农产品有效供给,根本出路在科技。农业科技是确保国家粮食安全的基础支撑,是突破资源环境约束的必然选择,是加快现代农业建设的决定力量,具有显著的公共性、基础性、社会性。

我国农业发展急需科技支撑。近几年,随着耕地和水资源约束日益增强,以及粮食等主要农产品消费需求刚性增长,农业发展的任务十分繁重。从中长期来说,国家将面临可用耕地减少、劳动力转移、劳动力价格居高不下、农业生产步入高成本时代等难题,农业加快科技化建设就变得极为重要。

有专家认为,农业科技创新目标在于提高土地产出率、资源利用率和劳动生产率;目的在于增产增效并重,良种良法配套,农机农艺结合;指导方向在于促进农业技术集成化,劳动过程机械化和生产经营信息化,构建适应高产、优质、高效、生态、安全要求的技术体系。科技创新的突破点在于面向前沿技术,更重要的是面向产业需求,通过推动产学研相结合,让科研人员“把论文写在大地上,把成果送到农户家”,来解决科技与生产相脱节的问题。

此外,一号文件重点强调要提升农业技术推广能力,强化农机推广服务,解决农机推广“最后一公里”问题,提高农业科技含量。大力培育新型农业社会化服务组织,支持农民专业合作社、供销合作社、涉农企业、农业专业服务组织等。

第三篇:中央一号文件明确五大农业科技制高点(最终版)

中央一号文件明确五大农业科技制高点

2012年中央一号文件突出强调“农业科技”,农业科技的创新重点包括稳定支持基础性、前沿性、公益性科技研究。加快推进前沿技术研究,在农业生物技术、信息技术、新材料技术、先进制造技术、精准农业技术等方面取得一批重大自主创新成果,抢占现代农业科技制高点。着力突破技术瓶颈,在良种培育、节本降耗、节水灌溉、农机装备、加工贮运、循环农业、海洋农业、农村民生等方面取得一批重大实用技术成果。

“从2004年到2010年,每年一号文件都有专门的章节或段落论述农业科技,2011年关于水利的一号文件也专门讲到水利科技问题。”农业部农村经济研究中心主任宋洪远说,今年的中央一号文件以农业科技为主题,从科技创新、技术推广、教育培训三个方面强调了农业科技的重要性,出台了加快推进农业科技创新的政策措施,将对农业科技和农业现代化的发展起到重要推动作用。

目前我国农业科技进步贡献率已超过50%,农业科技是推动农业农村经济发展和粮食增产的重要因素。今年中央一号文件提出,实现农业持续稳定发展、长期确保农产品有效供给,根本出路在科技。

以中央一号文件中提出的五大制高点之一的精准农业技术为例,国家农业信息化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副主任王纪华说,文件的出台将推动精准作业的智能型机械的发展,同时带动精准播种、精准施肥、精准灌溉、精准收割机具的推广,这不仅有利于保障农产品的总量安全,而且能通过减少化肥和农药的施用量来保证品质安全。

作为农业科技的核心内容,育种在中央一号文件中被重点提及。文件中提出多项措施,包括增加种业基础性、公益性研究投入,加快建立以企业为主体的商业化育种新机制,推动种子企业兼并重组,建立种业发展基金等。

由于农业科技长期面临资金投入不足的问题,中央一号文件特别提出了具体的财政和金融支持政策。财政投入方面,文件提出发挥政府在农业科技投入中的主导作用,保证财政农业科技投入增幅明显高于财政经常性收入增幅,逐步提高农业研发投入占农业增加值的比重,建立投入稳定增长的长效机制。金融支持方面,文件提出支持发展农业科技创新基金,积极引导和鼓励金融信贷、风险投资等社会资金参与农业科技创新创业。

分析师肖珺认为,现在被资本青睐的项目都是具有现代农业生产、组织特征的,在农产品的生产、流通过程中,相对于传统农业,都采用了更多的科技手段。政策对农业投资的支持可以是多方面的,如对于农业投资的财税支持,鼓励农业领域的金融创新,加强农业科技园区的孵化功能和示范效应等

第四篇:一号文件学习体会

学习局一号文件精神心得体会

“强化安全基础建设 推进安全风险管理”关

键在于抓落实

一、深入系统地学习领会文件精神。

通过系统学习和深入理解局一号文件精神,结合我段生产力布局调整及安全生产实际,以落实段文为基础,我主要有以下几点认识体会。

从文件整体内容来看,呼铁办„2012‟1号文件全文以深入开展“基础〃市场〃发展年”活动为主线,认真分析了2012年铁路面临的新形势新任务,深刻阐述了强化安全基础建设、推进安全风险管理的构想,提出了2012年全局重点工作建立和完善十五项安全管理机制,并针对如何加强重点安全风险监控管理,按照铁道部的要求,结合我局实际,确定了13个安全风险重点开展专项整治,经分析适合我段安全发展的共计12个安全风险重点开展专项整治内容。经过系统分析和深入阐述动员广大干部职工进一步统一思想,坚定信心,团结奋斗,确保铁路运输安全特别是旅客列车安全稳定,努力构建安全保障体系,以优异成绩迎接党的十八大胜利召开。全文首先确定了2012年我局安全工作总体要求和目标,并重点提出做好各项安全基础工作的基本思路是“强化思想基础、制度基础、队伍基础和设备基础”以及科

—1— 学性、系统性、规范性、继承性、创新性工作原则,全年始终围绕“全面深化安全基础建设,构建安全风险管控体系”工作重心靠在各项安全基础工作。其次,全文深刻阐释了强化基础是确保安全稳定的基本保障,实行风险管理是确保安全稳定可控的科学手段,二者要有效结合、融会贯通。风险管理的前提是强化安全风险意识,基础是加强安全风险控制,目的是及时消除安全风险。要求各站段要把安全风险管理理念与强化安全基础工作相结合,运用到运输生产安全管理的全过程,及时识别风险、采取措施来规避风险、转移风险,全方位构建安全保障体系,提高安全生产管控能力。可以说,整个篇幅道理讲的很细致、方法教的很到位。

从安全管理角度,首先应考虑建立完善基础规章制度必要性和重要意义。完善基础制度建设是作为“基础〃市场〃发展年”的重要组成部分,不断规范干部、职工安全行为,加强职工安全思想教育,为职工安全生产立规矩,对加强安全生产薄弱环节管理,保障各项安全生产任务全面完成,在全段进一步筑牢安全生产防线具有举足轻重的意义。同时完善制度建设对于保障企业运作的有序化、规范化;防止安全管理的任意性,保护干部、职工的合法权益,激励职工提高工作积极性也具重要意义。

二、全段制度建设完成情况

按照铁路局加强基础建设确定的十五项内容,段对安全

—2— 管理制度进行“修、废、补、建”,迅速建立健全我段安全管理制度,由段领导牵头,相关科室具体负责,列出目录表、倒排进度、明确责任,快速推进制度建设工作。目前,共梳理规章制度15个方面131个,已于2月20日全部完成,逐步形成了各级组织在安全上齐抓共管的工作机制。下一步,我段将按照路局一号文件要求,对规章制度进一步梳理,特别是对安全风险管控体系建设方面,认真排查风险项目,制定相应的控制措施和办法。

三、结合工作实际思考安全管理问题 1.存在问题:

一是干部责任心不强,安全管理基础不实;二是生产组织方式和检修作业方式不适应当前运输形势及作业条件;三是考核手段单一,将干部考核纳入安全管理考评范畴。四是设备质量管理不到位,设备动态质量无人监控,各项阶段性整治工作进展缓慢没有成效,轨道电路、道岔、电缆等专项整治工作流于形式,机械室设备检修整治工作不到位,尤其是大包、包惠线电化改造新设备开通至今仍有一些施工遗留隐患没有整治到位。五是结合部管理工作没有形成有效的管理机制。与工务、运输、机务、供电、新线建设部门及局交界口和设备生产厂家,长期存在协调工作不顺畅,具体问题解决流程不明确等问题,造成结合部问题不能及时解决。车间、班组日常巡视不重视了结合部设备的检查,发现病害问

—3— 题也不积极协调整治,安全联控、预警信息传递不畅、流于形式,一旦发生故障推诿扯皮。六是干部、职工技术业务素质不适应新技术设备维护需要。新设备维护知识掌握不够,大包、包惠电气化设备一次开通后,大部分干部、职工缺乏系统的学习和培训,由于专业知识掌握少和维修标准方式的转变造成维护经验不足,把握不住工作重点。急处臵能力不足,故障判断不准确和处理方法不当,造成故障延时较长。七是电务“安全第一、预防为主”和抓小防大的安全管理模式不完善。把安全管理与生产过程紧密结合的卡控制度落实有差距;通过有效的组织生产不能规范安全管理;对设备小缺点、安全管理小问题、不良习惯行为不重视;对人身、交通、消防安全等意外安全隐患缺乏有效的预防手段;预防修、状态修管理机制不健全。

结合电务段生产力布局调整及管辖范围仍然较大的实际各项安全生产管理长效机制没有形成,一是生产任务安排、检查、监督、指导机制没有建立;二是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机制没有形成;三是新成立段技术力量与安全生产实际需求差距太大。

2.整改措施:

(1)加强对车间、工区轨道电路分路不良危险源整治检查、监督力度,规范分路不良管理,严格按照铁路局相关规

—4— 定执行。

(2)电务段对安全管理欠缺、思路不清的车间派工作组,主要任务是检查、指导、帮助工作,快速提高车间安全管理能力。

(3)明确安全目标,强化安全基础管理。一是严格卡控可能造成重大人身、行车安全隐患的关键环节,杜绝人身伤亡、责任一般C类及以上铁路交通事故和责任一般D类及以上旅客列车、道口事故,防止道路交通安全、火灾、爆炸事故等隐患的发生。二是提高设备运用质量和降低设备故障率,特别是因检修、巡视不良、监管不到位引发的故障要有明显减少。三是建立完善安全管理制度,使安全基础管理工作进一步规范,使安全生产各项工作有章可循。四是优化安全生产组织模式,强化现场作业控制,提高设备检修质量和检修作业效率。五是建立有效的监督、考核、激励机制,使安全管理工作与生产紧密结合,强化各级干部的履职能力和职工的岗位职责。

(4)优化基础设备维修方式,提高设备运用质量。一是完善预防修、状态修制度,把微机监测、电气特性测试、设备巡视、季节性工作作为实现预防修、状态修主要工作来抓;二是根据道岔转辙设备的安全性及易受外界影响和检修工作量,道岔维修实施检修整治相结合方式;三是根据轨道电路器材的复杂性及外界干扰严重和作业条件限制,轨道电路

—5— 维修实施预防修;四是电缆安全应强化基础质量整治和保证施工排干彻底、监管到位;五是机械室维修体现精细管理和系统整治相结合;六是联锁机、电源屏采取专业维护方式。

四、采取有效措施迅速推动贯彻落实

针对局一号文件学习理解情况,怎样才能根据安全生产客观规律性明确控制安全风险工作思路,进而让安全风险控制及安全保障体系体系落地、生根、发芽、结果呢?作为一名站段班子成员,我认为,说的好不如做的好,关键还是在于抓好贯彻落实,杜绝任何“形式主义”和只做表面文章,而没有真正付诸于实际行动,进而规避和消除安全生产中存在的各类安全风险,进而提高整体安全管控能力。

1.针对安全风险管控,首先应统一思想、明确安全管理思路。首先,各级干部应树立全新的安全管理理念,加强干部履职和现场监督检查,提高设备检修运用质量。一是段职能科室应加大对现场天窗检修、巡视的检查督导力度,重点检查、卡控标准执行不严和漏检、漏修、漏巡现象。二是车间干部要切实下到现场,思考工作、布臵落实安全重点工作,指导班组管理好设备,认真跟表检修,发现检修中存在的问题指导改正,提高设备运用质量。三是班组工班长必须全力思考设备维修工作,认真安排每一次巡视检修工作,切实通过检修巡视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提高设备运用的稳定性。其次、各级部门必须建立安全风险管理理念,建立明确的安

—6— 全风险评估控制体系。一是对可能造成重大人身、行车安全、道路交通安全、火灾、爆炸事故等隐患的关键环节,要有明确的安全底线,坚决杜绝较大人身、行车事故、道路交通安全、火灾、爆炸事故隐患的出现。二是车间对安全重点工作和可能造成较严重后果的关键问题、关键环节要有高度的敏感性,如分路不良管理、联锁管理等。

2.强化预防修及监控体系建设,突出检查监控立体化防控安全风险。针对安全生产实际,紧紧依靠日常检查巡视和微机监测调阅分析,加强信号设备运行质量监控。把强化干部包保作为落实安全责任的主要措施,严肃纪律,严格实施干部岗位安全责任失职追究,抽调科室业务干部现场监控,制订干部包保车间、关键岗位的月度监控计划,突出检查监控重点,杜绝盲目和随意性,对管内正线区段行车安全、设备质量、劳动安全等进行重点检查,盯控现场,强化监督指导。同时段调度中心和各车间监测分析人员保持24小时热线联系,密切关注信号设备电气特性变化曲线和异常情况,对任何疑点都不放过。加强日常微机调阅分析,形成段、车间、班组三级闭环系统。各级应强化阅微机监测调阅工作,车间值班干部每日必须对管内正线、客车线设备进行调阅,工区每日必须对管内全部设备进行调阅,对检修、整治、施工后以及工务作业后的设备必须及时跟踪调阅,及时将设备隐患消除于萌芽状态,真正起到对现场维修、天窗组织起到

—7— 指导作用。段严格执行日交班分析会制度,及时处理当日疑点问题。严肃制度和纪律,认真执行微机监测一日两巡制度,充分利用微机监测数据指导日常维修,实时掌握设备运行状态,按A、B、C分类建立了安全风险问题库并逐步纳入安全分析管理软件日常管理,及时发现并克服设备存在的隐患,防止故障发生。

2.建立完善安全管理考核机制,将安全管理机制真正抓到实处,落到实处。一是进一步对现有安全考核制度进行梳理,各项制度必须科学严谨,可操作性强。考核、奖励必须体现“公平、公正、公开”原则,既要吸取教训,又要给予激励提高工作积极性。二是强化干部考评机制,提高干部的履职能力。建立干部履职问责考核机制,严格干部工作失职责任追究。通过干部考核激励机制,改变干部拖拉作风不实的现状,增强干部责任心。三是强化干部现场监督、指导、把关作用,监督设备检修质量和标准落实状况,指导职工作业方法和纠正错误行为,严格卡控作业重点内容、重点部位和关键环节。

3.针对站段层安全管理,一是要抓好安全风险意识的强化。要把安全风险意识根植于干部职工的思想深处,贯穿到安全生产的全过程,增强搞好安全生产的自觉性。要采取有效措施,让干部职工牢固树立“三点共识”,做到任何时候都把安全作为大事来抓,任何情况下都把安全放在第一位来

—8— 考虑,任何影响安全的问题都要立即解决,牢牢掌握安全工作的主动权。通过各方面努力切实落实到全段各个层级、关键岗位,贯穿于各项具体工作中,不断创新机制、优化管理、夯实基础。

二是要抓好安全风险过程控制。以人身、行车和道路安全安全风险管理为重点,建立有站段特点的安全风险控制体系,增强防范安全风险的能力。突出人员、设备和管理三大要素,突出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科学确定安全风险点,制定和落实管控措施,实现对各种安全风险的有效控制。以落实路局提出的电务工作“八化”(即:安全管理信息化、检查监控立体化、生产组织集约化、检修作业标准化、天窗作业流程化、应急管理常态化、培训工作经常化、考核评价制度化)为重点,完善安全基础规章制度和各岗位的作业标准,实现对现场作业的有效控制。

三是要抓好安全风险应急处臵。进一步完善非正常情况下各项安全措施,分系统、分层次、分岗位制定应急处臵预案,明确处臵流程、处臵措施和职责分工,做到简明实用、便于操作。要有针对性地开展应急处臵演练,加强救援网络、救援基地和队伍建设,做到应急有备、响应及时、处臵高效。

四要抓好安全风险管理的考核评估。建立安全风险评估机制。对安全风险管控实行有效的监督,进行定期评审考核,对风险防控不力的,及时进行纠正;对触及风险 “红线”

—9— 的,尤其是可能引发严重事故的问题,严肃追究责任,提高安全风险管理的效能。

4.针对车间层管理,一是要强化车间安全自主管控能力。要实现三个转变。一是由被动型、执行型管理向主动型、创新型管理转变;二是由“等、靠、要”向“自我加压、务实奉献”转变;三是由单一型管理向综合型管理转变,以适应新形势的要求。要结合自身实际,突出自身特点,积极探索车间管理办法,扎实推进,注重实效。

二是强化现场作业控制。首先认真抓好自控、互控、它控。深入全面地开展标准化车间、标准化班组建设,提高车间、班组、岗位的自控能力;加强班组、岗位之间的互控,营造“个体自控、群体互控”的良好工作氛围;车间要强化日常检查监控手段,落实干部现场检查及微机调阅制度,加强对重点高风险岗位和关键作业环节的监控,形成自控、互控、监控三位一体的现场安全作业卡控机制。其次加强车间干部现场天窗跟检,严格落实检查监督机制,并及时纠正作业不规范和违章违纪行为。在现场作业过程中,做到工长带班作业,干部跟班监督,落实现场卡控“双保险”。

三是强化安全风险前移,及时消除隐患。首先明确安全责任,把目标任务层层分解,将责任落实到人,形成一级抓一级、层层抓落实的局面,使每个人都感到自身所肩负的任务,进而把压力内化为控制风险的动力。其次建立安全控制

—10— 机制,强化责任的监督检查,对已经落实的看效果,对正在落实的查进度,对尚未落实的问原因,尤其对落实不力的要严肃问责,做到工作有布臵、有督促、有检查、有奖惩。实现风险前移,使人人肩上有安全担子,个个身上有安全压力,事事有人管,人人有专责,从而保证安全隐患能及时消除。

五、建议意见及下一步工作想法

1.各级干部应树立“全局、大安全意识”,全力抓好安全管理整体工作,重点防范和卡控人身、行车、道路交通安全,做到各项措施妥当具有可操作性,针对日常施工、维修、巡视和结合部管理等所有作业内容实施全方位卡控和安全监督,强化干部逐级负责制,切实提高干部履职能力。

2.树立”抓小防大”意识,抓好设备预防修和状态修,充分利用微机监测手段及时发现和解决设备隐患,对季节性重点工作及早安排,做好安全预警分析,加强设备专项整治。

3.明确安全管理重点,做到各项工作有计划、有安排、有措施,重点加强对安全管理薄弱的车间各项工作帮扶和指导,理顺车间安全管理思路,使检查指导成为长效机制,提高电务车间安全管控水平。

—11—

—12—

第五篇:2012湖北省一号文件

中共湖北省委湖北省人民政府

关于加快农业科技创新推进农业强省建设的意见

(2012年2月14日)

发挥湖北资源优势,加快农业农村发展,推进农业强省建设,既是胡锦涛总书记对我省农业农村工作的殷切期望,也是省委、省政府的重大工作部署。我省建设农业强省的目标是做到“六个全国领先”,打造“五区两基地一中心”,即全省农业产值、农业增加值、大宗农产品总产量和人均占有量全国领先,农产品加工业产值与农业产值之比全国领先,农产品市场竞争力、占有率全国领先,土地产出率、资源利用率、劳动生产率、农业科技贡献率全国领先,农村人均纯收入水平全国领先,现代农业产业体系和大宗农产品品牌全国领先;打造现代农业示范区、农业高科技聚集区、农业文化旅游示范区、农村改革试验区、新农村建设先行区,全国优质农产品加工基地、大宗农副产品供给基地和“买全国、卖全国”的全国农产品物流贸易中心,到2020年我省基本建成农业强省。

农业科技是确保国家粮食安全的基础吏撑,是突破资源约束的必然选择,是加快现代农业建设的决定力量,具有显著的公共性、基础性、社会性。在建设农业强省过程中,实现“两增同步”,根本出路在科技。2012年全省农业农村工作的总体要求是;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全面贯彻党的十七大和十七届三中、四中、五中、六中全会以及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中央农村工作会议精神,同步推进工业化、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围绕“加强科技促进发展、稳定生产保障供给、提高效益增加收入、改善民生维护稳定”,认真落实强农惠农富农政策,坚持科教兴农战略,以提升农业科技创新能力为核心,以加快农业科技成果转化和推广应用为重点,推进农业强省建设,促进我省跨越式发展。农业农村经济主要发展目标是:农业增加值增长4%,粮食增产5亿斤,农民人均纯收入增长10%,农业科技贡献率提高1个百分点。

一、促进农业科技创新

1.抓住农业科技创新重点。面向产业需求,着力突破农业重大关键技术和共性技术,切实解决科技与经济、生产脱节问题。以增产增效并重、良种良法配套、农机农艺结合、生产生态协调为基本要求,促进农业技术集成化、劳动过程机械化、生产经营信息化,构建适应高产、优质、高效、生态、安全农业发展要求的技术体系。稳定支持基础性、前沿性、公益性农业科技研究。加强农业基础研究,在农业生物育种、农田资源高效利用、农林水生态修复、有害生物控制、生物安全和农产品安全等重大基础理论和方法方面有所突破。加快农业前沿技术研究,保持我省在优质水稻、优质棉、优质畜禽、水产品、双低油菜、生物农药、高山蔬菜等领域的国内领先地位。强化农业生物技术、涉农信息技术、农机高端装备制造技术的研究和开发。培植一批具有较强创新能力和发展实力的科技创新示范企业,发展一支 高水平的科技源头创新团队,建成一批与优势特色农业板块经济对接的科技创新示范基地,充分发挥技术创新、试验示范、辐射带动的积极作用。

2.完善农业科研创新机制。完善立项机制,实行定向委托和自主选题相结合、稳定支持和适度竞争相结合。完善评价机制,坚持分类评价,注重解决实际问题。完善资源组合模式,以产业需求为导向、农产品为单元、产业链为主线、综合试验站为基点,推进省级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建设,及时发现和解决技术难题。落实税收减免、企业研发费用加计扣除、高新技术优惠等政策,支持企业加强涉农技术研发和升级,承担各类农业科技项目。积极培育以企业为主导的农业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针对农业生产中的重大问题,科研单位与龙头企业紧密结合,由企业提出科研课题,提供研发配套资金,科研单位开展技术攻关,成果由企业推广应用,效益由双方共享。加强农业知识产权保护,逐步发展农业技术交易市场。

3.改善农业科技创新条件。加大各类科技计划向农业领域倾斜支持力度。增加农业科技成果转化资金,设立农业科技创新基金。积极参与国家转基因生物新品种培育科技重大专项。加快华中农业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和农业科技园区建设,充分发挥省农业科技创新中心作用。加强地市级涉农科研机构建设,鼓励有条件的地方纳入省级科研机构直接管理。加强农业科技对外交流与合作,加大力度引进消化吸收国外先进农业技术,鼓励科技人员参与国际合作研究,鼓励省内外知名专家以合作研究或学术交流、工作任职等形式到我省服务。加强农业气象研究和试验工作,强化人工影响天气基础设施和科技能力建设。

4.加快振兴现代种业科技。注重种业基础性、公益性研究,加强种质资源收集、保护和鉴定,创制改良育种材料,提高我省粮食、油料、棉花、茶叶、水产、畜禽、果蔬、食用菌、魔芋等优势产业的育种、扩繁和供种水平。鼓励“育繁推一体化”种子企业整合现有力量和资源,利用公益性研究成果,逐步建立以企业为主体的商业化育种新机制。统筹农业项目,加大对粮棉油等主要农作物种子生产基地的资金投入。支持种子企业采取多种方式建立种子生产基地,在粮棉油生产大县和国有农场建设新品种引进示范场。对符合条件的种子生产开展生产保险试点,加大种子储备财政补助力度。打造种业品牌,切实提高我省良种自给率。完善品种审定、保护、退出制度,强化种子生产经营行政许可管理,严厉打击制售假劣、套牌侵权等违法行为。

二、加快农业科技推广应用

5.加强基层公共农技推广服务。2012年健全乡镇(国有农场)或区域性集农业技术推广(含水产、农机、能源)、动植物疫病防控、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等功能“三位一体”的公共服务机构,明确公益性定位,坚持“以钱养事”机制不变、财政支持资金不变,理顺管理体制,根据产业发展实际,在不突破省委、省政府服务岗位配备和控制标准的前提下,合理核定编制。全面实行人员聘用制度,严格上岗条件,全员竞争上岗,落实岗位责任。实行县主管部门、乡镇政府、农民三方考评,严格奖惩兑现。切实提高扎根乡村、服务农民、艰苦奉献的农技推广人员待遇,落实工资倾斜和绩效工资政策,实现在岗人员工资收入与基层事业单位平均水平相衔接。切实改善基层农技推广工作条件,按种养规模和服务绩效安排推广工作经费。2012年底基层农业技术推广体系改革与建设示范县项目基本覆盖粮食主产县(市、区),农技推广服务机构条件建设项目覆盖全部乡镇和国有农场。落实大幅度增加农业防灾减灾稳产增产关键技术良法补助政策。充分利用广播电视、互联网络、手机短信等现代信息技术,改进基层农技推广服务手段。建立和完善乡镇或小流域水利、基层林业、气象公共服务机构建设,健全农业标准化服务体系。扩大公共气象服务覆盖面,将气象信息传播、农业气象灾情收集和气象服务效益反馈等纳入公共农技推广服务内容,提高农业气象服务和农村气象灾害防御科技水平,提高应对气候变化能力。

6.密切农科教结合、产学研协作。打破部门、区域、单位和学科界限,有效整台科技资源,推动产学研、农科教紧密结合,建立协同创新机制。完善激励机制,引导高等院校、科研院所科研教学人员深入基层从事农技推广服务。支持高等院校、科研院所承担农技推广项目,把服务绩效纳入专业技术职务评聘和工作考核,逐步实行推广教授、推广型研究员制度。鼓励高等院校、科研院所建立农业试验示范基地,推行专家大院、校市联建、院县共建新农村研究院等服务模式,集成、熟化、推广农业技术成果。重点围绕油菜、小龙虾、生猪、茶叶等优势农产品,以壮大规模、提高效益为目标,每个产业由一位著名专家为领军人物,带领一个科研团队,联合一家龙头企业,提供一笔科研资金,建立一片生产基地,加强产业重大科技攻关,加快成果转化,构建在全国具有竞争力的产业链条。

7.培育多元社会化农业服务组织。通过政府订购、定向委托、招投标等方式,扶持农民专业合作社、供销合作社、村级综台服务社、专业技术协会、农民用水合作组织、涉农企业等社会力量广泛参与农业产前、产中、产后服务。充分发挥农民专业合作社组织农民进入市场、应用先进技术、发展现代农业的积极作用,加大支持力度,加强辅导服务,推进示范社建设行动,促进农民专业合作社规范运行。壮大农村集体经济,充分发挥村级综合便民服务中心作用,增强集体组织对农户生产经营的服务能力。

三、多途径培养现代农业科技人才

8.加快发展涉农教育和技能培训。引导涉农院校调整学科结构,改进人才培养模式,增强为农输送人才和服务能力。加大国家励志奖学金和助学金对高等院校涉农专业学生倾斜力度。加大高等院校对农村特别是贫困地区招生的倾斜力度。鼓励和引导高校毕业生到农村基层工作,对符合条件的,实行学费补偿和国家助学贷款代偿政策。深入推进大学生村官计划,因地制宜实施三支一扶、支农计划、大学生志愿服务农村等计划。加快中等职业教育免费进程,落实职业技能培训补贴政策,鼓励涉农职业教育加强资源整合,提高办学能力,尽快让每个农村后备劳动力掌握一门技能。9.积极培养农业科技人才。重大人才工程要向农业领域倾斜,实施创新人才推进计划和农业科研杰出人才培养计划,加快培养农业科技领军人才和创新团队。进一步完善农业科研人才激励机制、自主流动机制。制定以科研质量、创新能力和成果应用为导向的评价标准。开展基层农技推广人员分层分类定期业务培训。完善基层农业科技人员职称评定标准,注重工作业绩和推广实效,评聘职数向乡镇和生产一线倾斜。开展农业技术推广服务特岗计划试点,选拔一批大学生到乡镇担任特岗人员。积极发挥农民技术人员示范带动作用,按承担任务量给予相应补助。

10.大力培训农村实用人才。以提高科技素质、职业技能、经营能力为核心,提高补助标准,扩大农村实用人才培训规模。加强农民创业培训,实施现代农业人才支撑计划,深入推进农村人才资源开发。加快培养村干部、农民专业合作社负责人、到村任职大学生等农村发展带头人,培养农民植保员、防疫员、水利员以及各类灾害预防信息联络员等公益性服务人才,培养沼气工、农机维修员、建筑工匠等农村技能服务型人才,培养种养大户、农机大户、经纪人等农村生产经营型人才。推行科技特派员制度,支持科技人员到农村创办领办科技型企业和技术合作组织。深入实施科技入户工程,积极培养农村科技示范户,提高农业主导品种、主推技术的入户到田率。大力培育新型职业农民,对未升学的农村初高中毕业生免费提供农业技能培训。鼓励有文化和农业技能的青壮年农民留在农村从事农业生产和就业创业。

四、提高农产品生产供给能力

11.稳定粮食和大宗农产品生产。推进新增百亿斤粮食生产能力建设,以46个粮食主产县为重点,整县推进大型商品粮生产基地建设。开展粮食稳定增产行动,稳定播种面积,充分利用冬闲田,提高粮食复种指数和单产。实施粮食丰产科技工程,整县推进粮食优质高产创建活动。抓好示范优良品种、集成高产技术、加强病虫草害防控、推进机械化生产等关键技术,带动粮食大面积平衡增产。支持在关键农时、重点区域开展防灾减灾技术指导和生产服务,加快推进农作物病虫害专业化统防统治。

12.认真抓好菜篮子供给。落实菜篮子市长负责制,抓好菜篮子、建好菜园子、管好菜摊子。加快推进区域化布局、标准化生产、规模化种养,大中城市要坚持保有一定的蔬菜等生鲜食品自给能力,提升菜篮子产品整体供给保障能力和质量安全水平。大力发展设施农业,开展园艺作物标准园、畜禽水产示范场创建。落实国务院关于促进生猪生产平衡健康持续发展的有关政策,推进生猪和奶牛规模化养殖小区建设。加快渔业养殖基础设施改造升级,优化水产业品种结构,发展规模养殖与特色养殖,加大名特珍稀品种的保护与市场开发力度。开展水产养殖生态环境修复试点,加强渔政建设和管理。开展渔业增殖放流。

13.强化农产品生产源头质量安全监控。强化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综合协调,启动农业标准化整体推进示范县建设。加强检验检测和可追溯体系建设,落实产地准出和市场准入制度。严格执行投入品登记制度、生产许可和经营许可制度,加大农药、化肥、兽(渔)药、饲料和饲料添加剂等农业投入品的监管。推进农产品地理标志认定和无公害农产品、绿色食品、有机农产品认证。完善动植物重大疫源疫病监测防控支持政策,建立覆盖全省的农业有害生物预警防控体系。

五、加速推进农产品加工增值

14.建设农产品加工大园区。突出我省特色产业,优化发展环境,发展一批企业集群,建设一批大型农产品加工园区,引领关联企业向园区聚集。在荆门“中国农谷”试验区建设和荆州“壮腰”工程中,加强科技研究、引进和试验示范工作,打造科技含量高的优质农产品加工基地。2012年新增5亿元财政调度资金,用于支持农产品加工业发展。加强对受支持园区和企业的考核,根据考核结果,实行动态管理。

15.扶持农产品加工大企业。加大对大型龙头企业的扶持,注重培育善经营、有才略的农业企业家,充分发挥龙头企业和企业家对农业农村发展的带动作用。制定并实施全省食品行业振兴计划,加大政策支持力度,由有实力的龙头企业牵头,积极运用市场的办法,推动优势资源整合。鼓励企业跨地区、跨行业重组,积极推动有条件的企业上市。支持做大做强省级农业产业化信用担保平台。重点支持基础好、机制活、带动强、潜力大的龙头企业发展,力争每年新增2--3家销售收入过百亿元的企业。引导农户以资金、土地、劳力、技术等生产要素参股入股,使企业与农户建立更加紧密的利益联结关系。鼓励农产品加工企业加强与科研机构、大专院校的协作,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和核心竞争力。

16.培育农产品加工大品牌。落实品牌创建奖励政策,加大工作推进力度,充分发挥我省良好生态优势,打响生态牌、绿色牌。实施精品名牌工程,加大市场营销、宣传和开

拓力度,突出品牌整合和推介,提高品牌知名度。

六、搞活农产品市场流通

17.健全农产品流通市场。把农产品批发市场、城市社区菜市场、乡镇集贸市场建设纳入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和城乡建设规划,落实支持农产品加工流通设施建设的用地政策。鼓励有条件的地方通过产权置换、投资入股、公建配套、回购回租等方式,建设一批非营利性农产品批发、零售市场。推进粮棉油等大宗农产品仓储物流设施建设,支持经营网络广泛的供销合作社、邮政物流、粮食流通、大型商贸企业等参与农产品批发市场、仓储物流体系、平价零售网点的建设经营。加快发展鲜活农产品连锁配送物流中心,支持建立一体化冷链物流体系。扶持产地农产品收集、加工、包装、贮存等配套设施建设,重点对农民专业合作社建设初加工和贮藏设施予以补助。8.组织引导农产品市场营销。探索建立生产与消费有效衔接、灵活多样的农产品营销模式,精心培育营销主体,鼓励发展农产品专业合作组织和农民经纪人队伍。大力拓展营销渠道,大力发展订单农业,推进生产者与批发市场、农贸市场、超市、宾馆饭店、学校企业食堂等直接对接,支持生产基地、农民专业合作社在城市社区增加直供直销网点。开展农村商务信息服务,举办多形式、多层次的农产品展销活动。落实免除蔬菜批发和零售环节增值税政策,开展农产品进项税额核定扣除试点,落实和完善鲜活农产品运输绿色通道政策,清理和降低农产品批发市场、城市社区菜市场、乡镇集贸市场和超市的收费。加大农产品出口的政策支持力度,积极发展创汇农业。9.落实农产品市场调控措施。落实提高稻谷、小麦最低收购价政策,适时启动油菜籽、棉花等临时收储,健全粮棉油等农产品储备制度。抓紧完善鲜活农产品市场调控办法,健全生猪市场价格调控预案,探索建立主要蔬菜品种价格稳定机制。抓紧建立区域性农产品信息共享平台,加强农业统计调查和预测分析,提高对农业生产大县的统计调查能力,推行重大信息及时披露和权威发布制度,防止各类虚假信息影响产业发展、损害农民利益。

七、深入推进新农村建设和城乡一体化试点

20.扎实推进新农村试验示范区建设。大力推进湖北大别山革命老区、武陵山少数民族经济社会发展试验区和荆门“中国农谷”试验区建设;深入推进仙洪新农村建设试验区、鄂州及6个县市城乡一体化试点、7个山区脱贫奔小康试点县市、88个新农村建设试点乡镇和竹房城镇带城乡一体化试验区建设。坚持试点示范改革发展的总方针不变、既定的扶持政策不变、工作推进机制不变,确保支持政策落实到位、工作措施落实到位。对各试验区按照规划要求,分阶段性目标进行考核验收。开展全省新农村建设示范村、示范乡镇评选工作。

21.坚持城镇化与新农村建设“双轮驱动”。加快调整生产力布局,引导产业向中心镇、特色镇转移,发展镇域经济,增强集镇功能,引导农民就近就地转移就业。抓好100个重点中心镇和l00个特色镇建设,积极创建国家级卫生城镇。稳步推进“强镇扩权”试点,加大经济实力强镇的自主权。抓好农村水、电、路、气、房建设。着力解决农村居民饮水安全问题,扎实推进农村电网改造升级和“新农村电气化建设”工程。推进县乡公路改造和村级公路建设,落实日常养护管理、安全保障资金。逐步完成农村清洁能源入户工程和农村危房改造任务。扎实推进宜居村庄建设,保持乡村田园风光和生态环境。

22.为进城务工经商农民提供服务保障。加快户籍制度改革,有序引导符合条件的农民工进城落户。建立城乡统一的就业制度,增强进城农民工就业的稳定性。充分保障外出

务工经商农民的土地承包经营权、宅基地使用权、集体收益分配权等权利,农民可以带着这些权利进城,也可以按照依法自愿有偿的原则,自主流转或处置这些权利。将户籍未落户进城农民工的居住、生活纳入城镇规划、建设和管理的总体考虑,逐步扩大进城农民工享受城市公租房的范围,逐步解决农民工在劳动报酬、子女就学、公共卫生、社会保障医疗等方面的实际问题。积极创造条件,妥善解决农村留守儿童、妇女、老人问题。

23.拓宽农民增收渠道。转变农业生产方式,调整产业结构,发展社会化服务,鼓励和支持各类农民专业合作植保机防队、农机服务队等发展,帮助农民增加粮食产量,扩大畜牧业、水产业养殖规模,发展优质特色经济农作物,提高种养殖业经济效益。加大农民转移就业培训力度,提高劳务输出组织化程度,提高进城农民工就业率和工资水平。充分挖掘乡村生态、民俗、历史资源,发展多种形式的农副产品加工和流通、手工艺品制作、农家乐和生态旅游等二三产业,创造就业岗位,增加就业时间。发挥省财政和烟草系统扶持烟叶生产资金作用,积极推进现代烟草农业建设。认真落实党的各种强农惠农富农政策,及时足额兑现补贴资金。

八、加强基础设施建设

24.坚持不懈加强农田水利建设。在加快推进大江大河大湖治理和大中型水利设施建设的同时,积极争取中央财政小型农田水利设施建设补助专项资金,实现小型农田水利重点县建设基本覆盖农业大县(市、区)。加大山丘区“五小水利”建设、农村河道综合整治和塘堰清淤扩挖力度。大力推广高效节水灌溉新技术、新设备,扩大设备购置补贴范围和贷款贴息规模,落实节水灌溉设备税收优惠政策。创新农田水利建设管理机制,加快推进土地出让收益用于农田水利建设资金的省级统筹,落实农业灌排工程运行管理费用由财政适当补助政策。推进农村水电增效扩客改造试点。发展水利科技推广、防汛机动抢险队、抗旱排涝服务队、灌溉试验站等专业化服务组织。

25.开展土地整理和土壤改良。加快推进低丘岗地改造、土地整理和迁村腾地试点,有计划分片推进中低产田改造,加快建设高产稳产基本农田。大力推进国家确定的南水北调、汉江沿线土地整理重大工程和整体推进农村土地整治示范建设工程。积极实施粮食主产区和新农村建设等重点土地整治。占用耕地建设重大工程要积极推行“移土培肥”经验和做法。搞好农地质量调查和监测工作,深入推进测土配方施肥,引导农民合理使用化肥农药,扩大土壤有机质提升补贴规模,选择部分村开展秸秆还田、秸秆还气试点,实施旱作农业工程。加快推进现代农业示范区建设,支持大型国有农场率先发展现代农业,走出国门开发利用海外农业资源。

26.提高农业机械化水平。加快推广应用先进适用农业生产技术,提高农业设施装备水平,提高农作物耕种收农机综合作业率。强化农机农艺结合,重点提高粮、棉、油、茶等主要作物机械化作业程度,加大对农业生产短缺、农民急需农业机械的开发、引进和推广力度。着力解决水稻机插和油菜、棉花机收等突出难题,大力发展设施农业、畜牧水产养殖等机械装备,探索农业全程机械化生产模式。加强农机示范基地、机耕道建设。切实加强农机售后服务和农机安全监理工作。

27.推进农村信息化建设。着力提高农业生产经营、质量安全控制、市场流通的信息服务水平。整合利用农村党员干部现代远程教育等网络资源,搭建“三网融合”的信息服务快速通道。加快推进农村农业信息化示范省建设,重点加强面向基层的涉农信息服务站点和信息示范村建设。积极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档案工作示范县创建。积极推进“金农工程”项目建设,开发农产品价格监测预警、农业综合信息采集、农业科技信息服务、农业市场监管和农产品质量安全溯源等应用系统。支持办好服务“三农”的信息平台和信息热线。

28.加强农村生态和环境建设。加快推进造林绿化,建设生态绿化工程,提高森林蓄积量。实施天然林保护、退耕还林和重点营造林三大工程,抓好生态公益林、森林防火、野生动植物保护和自然保护区四大建设。加大森林、林地、湿地保护力度,严厉打击各种破坏行为。适当扩大林木良种和造林补贴规模,完善森林抚育补贴政策和生态补偿机制。支持发展木本粮油、林下经济、森林旅游等林产业。加大国家水土保持重点建设工程实施力度,加快坡耕地整治步伐,推进清洁小流域建设,强化水土流失监测预报和生产建设项目水土保持监督管理。把农村环境综合整治作为环保工作的重点,完善以奖促治政策,逐步推行城乡同治。推广使用农村清洁能源,支持“绿色能源示范县”建设,加强农村沼气和小水电代燃料建设。实施乡村清洁工程,加快农业面源污染和农村污水、垃圾处理,目地制宜建立农村垃圾处理模式,改善农村生产生活环境。

九、加快改善农村民生

29.进一步加强农村文化建设。促进城乡文化一体化发展,增加农村文化服务总量,缩小城乡文化发展差距。健全农村基本公共文化服务项目,2012年底实现公共图书馆、文化馆(站)、博物馆、美术馆免费开放。积极推进农村各项文化惠民工程。实施广播电视村村通、农村电影放映工程、送书送戏下乡、农家书屋和农民体育健身工程等项目。

30.加快发展农村义务教育、卫生和计划生育事业。落实发展农村义务教育的各项政策。充分考虑学生上学方便和交通安全,慎重撤并农村教学点。加强寄宿制学校建设,切实做好校车安全管理工作,实施好学生营养改善计划。大力发展农村卫生事业,加强农村基本医疗服务体系和公共卫生体系建设,巩固和完善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基本药物制度。坚持计划生育基本国策,切实稳定低生育水平。加大查处“两非”案件工作力度,综合治理出生人口性别比偏高问题。加强农村人口与计划生育服务体系建设,全面实施农村适龄青年免费婚前医学检查项目,积极稳妥推进免费孕前优生健康检查试点工作。健全完善人口和计划生育利益导向机制。

31.健全农村社会保障体系。在全省所有县(市、区)实现城乡居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全覆盖。适当提高新农台补助标准。巩固动态管理下的农村低保应保尽保成果,形成保障对象有进有出的正常动态管理机制。建立健全城乡困难群体、残疾人和优抚对象等特殊群体的社会保障机制,支持乡镇农村福利院开展维修改造。

32.扎实推进新阶段扶贫开发。贯彻落实中央扶贫开发会议精神和《中国农村扶贫开发纲要(2011—2020年)》,提高扶贫标准,着力整合资源,加大投入力度。强化专项扶贫、行业扶贫和社会扶贫“三位一体”的扶贫开发机制,落实党政领导干部扶贫开发责任制。抓好大别山、武陵山、秦巴山、幕阜山集中连片特殊困难地区区域发展与扶贫攻坚工作。加强农业科技、就业技能等多项培训,着力提高贫困地区特别是集中连片特殊困难地区自主发展能力。

十、多途径增加“三农”投入

33.加大以政府为主导的多元化投入。持续加大财政用于“三农”的支出,持续加大国家固定资产投资对农业农村投入,持续加大农业科技投入,确保增量和比例均有提高。发挥政府在农业科技投入上的主导作用,保证财政农业科技投入增幅明显高于财政经常性收入增幅,逐步提高农业研发投入占农业增加值的比重,建立投入稳定增长的长效机制。按照中央“增加总量、扩大范围、完善机制”的要求,全面落实农业补贴政策,新增粮食直朴和农资综合补贴资金向主产区、种养大户、农民专业合作社倾斜。完善农资综合补贴动态调整机制,完善良种补贴发放方式,提高补贴绩效。按照中央要求,扩大农机具购置补贴规模和范围,完善补贴机制和管理办法。健全主产区利益补偿机制,提高产粮(油)大县奖励资金、生猪调出大县奖励资金使用效率。加大村级公益事业“一事一议”财政奖补力度。有效整合涉农项目投入,提高资金使用效率。鼓励各种社会力量与乡村结对帮扶,参与农村产业发展和公共设施建设。

34.加大农村金融支持。积极推进农村金融服务全覆盖,提高农村金融服务整体水平。持续增加农村信贷投入,确保银行业金融机构涉农贷款增速高于全部贷款平均增速。落实和完善涉农贷款税收优惠、定向费用补贴、增量奖励等政策,进一步完善县域法人金融机构新吸收存款主要用于当地发放贷款考核办法,引导各金融机构强化农村信贷服务。大力推进农村信用体系建设,建立健全适合各类农村经济主体特点的信用评价机制。大力发展和培育富有竞争性的多层次金融市场,引导各类银行盎融机构增加涉农信贷投放,引导社会资金投资村镇银行、贷款公司、农村资金互助社等新型农村金融机构以及小额贷款公司。支持并引导农民专业合作社规范开展信用合作。推广农户小额信贷业务,积极发展大额农贷业务,加大对种养大户、农民专业合作社及乡镇小微型企业的信贷投放。完善林权抵押贷款管理办法,扩大贷款贴息规模。加大对科技型农村企业、科技特派员下乡创业的信贷支持,积极探索农业科技专利权质押融资业务。支持农业发展银行加大对农业科技的贷敖力度。鼓励符合条件的涉农企业开展直接融资,积极发展涉农金融租赁业务。落实农业保险保费补贴政策,稳步扩大农业、森林保险险种和覆盖面,扶持发展渔业互助保险,鼓励开展优势农产品生产保险。

十一、深化农村体制机制改革

35.不断探索完善农村土地政策。落实现有土地承包关系并保持稳定长久不变的政策。加快推进农村地籍调查,2012年基本完成覆盖农村集体各类土地的所有权确权登记颁证,推进包括农产宅基地在内的农村集体建设用地使用权确权登记颁证工作,稳步扩大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登记试点,将确权、登记、发证有关工作经费足额纳入财政预算。按照依法自愿有偿原则,积极发挥市场作用,鼓励和引导农民流转土地和林地承包经营权,发展专业大户、家庭农场(林场)等多种形式的适度规模经营。大力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社和各种农业社会化服务组织,为农户提供低成本、便利化的生产经营服务。加强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管理和服务,建立健全农村土地流转服务体系和纠纷仲裁体系。落实国家关于完善农村集体土地征地的法律法规,加快建立城乡统一的土地市场,加快推进农村集体建设用地流转试点,对符合规划并经登记发证的集体建设用地使用权,可按转让、出租等方式流转,并可设定抵押,保护农民在土地增值中的收益权。积极规范推进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工作。

36.深化农村综合改革。落实全国农村综合改革精神,完善乡镇行政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妥善安置分流富余人员,创造条件补充农村公益性服务新生力量。加快推进集体林权制度配套改革。适时启动国有林场改革试点。积极稳妥化解乡村公益性债务。全面推进“一事一议’’财政奖补试点工作,探索建立村级公益事业建设投入有效机制。健全村级组织运转保障机制。认真办好国家级武汉市农村产权制度改革试验区。省县两级财政安排专项经费,设立省级农村体制机制改革试验联系点。争取成为国家农村综合改革示范点。

十二、加强组织领导

37.落实党委、政府领导责任。各级党委、政府要坚持把解决“三农’’问题作为全部工作的重中之重,统筹安排城乡产业发展、基础设施、公共服务和社会管理等工作。各级领导干部要牢固树立、自觉践行“重中之重’’战略思想,不断提高“三农”决策和工作水平,真正把重视“三农’’落实到政策制定、工作部署、财力投放、干部配备上。

38.抓好基层干部队伍培养锻炼。实施“三农’’干部能力提升工程,加强“三农’’干部队伍建设,着力培养热爱“三农’’、熟悉“三农“、奉献“三农”的干部。在实施“年

轻干部成长工程’’中,专门研究农村工作领导干部、基层干部和后备力量的培养和使用问题。对“三农"工作战线的干部职工,在政治上关心成长进步,在工作上创造必要条件,在生活上帮助解决具体困难。加大科技干部到县(市、区)、乡镇挂职、任职的力度。加强乡镇党委书记和领导班子建设,健全选拔任用、教育培养、激励保障、监督管理机制。加大从优秀村干部、大学生村官中招录乡镇公务员和选拔乡镇领导班子成员的力度。采取多种方式加强对新任干部农村政策法律和农业科技知识的培训,帮助他们了解农村改革历程、农村体制和政策的沿革,掌握农村工作要领。

39.加强基层党风廉政建设。深入推进政务公开、村务公开、党务公开。加强农村基层反腐倡廉教育,深入推进廉政文化进农村。加强对农村重大政策贯彻落实的监督检查,加强财政“三农”投入和补贴资金使用监管,做好减轻农民负担工作,严肃查处各种违纪违规行为。巩固和深化农村集体“三资”清理和监管代理工作成果。以治理“庸、懒、散、软”问题为突破口,加强农村基层干部作风建设,切实解决群众反映强烈的问题。40.做好农村思想工作和宣传引导。按照“重中之重”的要求,加强和改进“三农”宣传工作,充分发挥新闻媒体的舆论引导和宣传作用,广泛开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宣

传教育,增强对农民的感召力和影响力。及时宣传党和政府的涉农新政策、新规定,总结宣传成功经验,大力推介先进典型。做好新形势下群众工作,正面引导社会热点,提高社会治安群众满意度。

41.完善县级“三农”发展综合考评。深入开展县(市、区)“三农”工作综合考评,将考核结果作为干部选拔任用的重要依据。不断完善考评指标,健全充分体现科学发展要求的、规范化的考核机制,促进“三农”工作更好更快地发展。

下载五大战区的“一号文件”说了什么?word格式文档
下载五大战区的“一号文件”说了什么?.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湖北省2012年度一号文件

    中共湖北省委 湖北省人民政府 关于加快农业科技创新推进农业强省建设的意见 (2012年2月14日) 发挥湖北资源优势,加快农业农村发展,推进农业强省建设,既是胡锦涛总书记对我省农......

    2011中央一号文件

    2011中央一号文件发布 提出加快水利改革发展 新华社29日受权播发《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加快水利改革发展的决定》。这是新世纪以来连续第8个中央一号文件。 中央一号文件提......

    中央一号文件范文

    中国共产党的政治优势 新中国成立至今近乎七十周年,又一个积贫积弱的“东亚病夫”转变为如今的世界第二大经济体,屹立于世界的东方,短短几十年能取得如此辉煌的成绩,可以说是空......

    “一号文件”学习体会

    我读“一号文件”的一些体会今年的中央“一号文件”1月1日出台以后,各方好评如潮,不少人指出“1980年代‘一号文件’回归了”。是的,中央把今年第一个文件再次锁定在“三农”问......

    学习一号文件

    学习2012年中央“一号文件”精神的心得体会学习了2012年中央“一号文件”《关于加快推进农业科技创新持续增强农产品供给保障能力的若干意见》。深刻领会到中央“一号文件”......

    中央一号文件

    对中央一号文件的理解和认识 “中央一号文件”原指中共中央每年发的第一份文件。现在已经成为中共中央重视农村问题的专有名词。 一号文件中提到的问题是中央全年需要重点解......

    中央一号文件

    2013年中央一号文件(全文) 2013-2-1 9:20:00 中国食品科技网 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现代农业 进一步增强农村发展活力的若干意见 (2012年12月31日) 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精神,坚......

    2009中央一号文件

    一、加大对农业的支持保护力度 1.进一步增加农业农村投入。扩大内需、实施积极财政政策,要把“三农”作为投入重点。大幅度增加国家对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和社会事业发展的投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