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石油与天然气地质与勘探-本科试卷及答案(中石油华东考研专业课参考)
A 卷 《石油天然气地质与勘探》 期末考试试题 专业年级 姓 名 学 号 教 学 系 油气资源系 考试日期 题号 一 二 三 四 五 六 总分
一、名词解释(共20分,每题2分)1.石油的旋光性 2.含油气盆地 3.门限温度 4.生物化学气 5.石油地质储量 6.有效渗透率 7.油型气 8.油气二次运移 9.干酪根 10.油气田
二、填空(每题1.5分,共15分)1.石油的颜色取决于 的含量;相对密度受 影响;影响粘度的因素有。2.油田水中的主要无机离子有 ;按苏林分类油田水可分为 四种水型;常见的油田水类型是。3.烃源岩的特点是 ; 储集岩的特性是 ;盖层的特征是。4.盖层的封闭机理包括、、。5.凝析气藏形成的条件是:。6.背斜油气藏的成因类型有、、、、。7.含油气盆地内次一级构造单元可以划分为。8.评价烃源岩有机质成熟度的常用指标有、、等。9.油气二次运移的通道包括:、、。油气运移的区域指向为。10.地层异常高压主要成因有、、、、。
三、判断题(命题正确者画√,错误者画×,每题1分,共5分)1.烃源岩只要具备巨大的体积、高有机质丰度、优越有机质类型,就可以生成大量油气。()2.地下某处流体的压力越大,其具有的压能越大,因此流体总是由高压区流向低压区。()3.随着埋藏深度增大岩石的压实作用愈加强烈,岩石愈加致密。因此随埋深增加,碎屑岩储集层储集物性总是越来越差。()4.天然气在石油中的溶解度与天然气的成分有关,其重烃含量愈高,在石油中的溶解度愈大。()5.用饱和压力确定的油藏形成时间代表油藏可能形成的最晚时间。()
四、简述题(共20分)1.油气生成的阶段性及其特征(8分); 2.油气初次运移动力及作用机理(7分); 3.油气藏中油气聚集机理(5分)
五、论述题(共23分)请阐述陆相断陷盆地陡坡带石油地质特征和油气富集条件(13分);如果欲在前期盆地区域勘探基础上对陡坡带开展圈闭预探,请阐述工作部署和技术方法(10分)。
六、图件分析题(共17分)下图为某砂岩储集层顶界面构造图,储层平均厚50m,上覆有良好盖层;已探明的南部区块各井钻遇含油高度分别为:01井120m,02井50m,03井25m。(1)请在图中确定圈闭的溢出点,画出闭合范围,求出闭合高度;画 出油藏范围,求出油藏最大含油高度;确定油藏(或圈闭)类型。请标明新增图例。(2)针对北部区块地质特征部署预探井,请标明井的类型,说明钻探目的。(3)作A-B剖面示意图,并标明圈闭及油气藏的位置。N-2450300-2400-2305-2030025-2002-20001-2150-22001-202-2015020-22-20350-2300-2-22-2300-2A50B-2035-2500042-2450-220001构造等值线断层砂岩尖灭线油井预探井 5
A 卷 《石油天然气地质与勘探》 期末考试试题 参考答案 专业年级 姓 名 学 号 教 学 系 油气资源系 考试日期 题号 一 二 三 四 五 六 总分
一、名词解释(共20分,每题2分)1. 石油的旋光性: 当偏振光通过石油时,能使偏光面旋转一定角度的特性。2.含油气盆地: 地壳中具有统一地质发展史,发生过油气生成、运移、聚集过程,并发现工业性油气藏的沉积盆地。3.门限温度: 有机质随埋深加大成熟度增大,当达到一定温度时开始大量向油气转化,此时的温度称生油门限温度。4. 生物化学气: 在低温(小于75℃)还原条件下,厌氧细菌对沉积有机质进行生物化学降解所形成的富含甲烷气体。5.石油储量: 油气资源中已被证实的、当前技术和经济条件下可开采的石油资源量。6.有效渗透率: 岩石孔隙为多相流体共存时,岩石对其中某相流体的渗透率。7. 油型气: 系指与成油有关的干酪根进入成熟阶段以后所形成的天然气,它包括伴随生油过程形成的湿气,以及高成熟和过成熟阶段由干酪根和液态烃裂解形成的凝析油伴生气和裂解干气。8.油气二次运移: 油气进入储集层后的所有运移(或加:包括油气沿储集层中的运移、沿断层和不整合的运移,也包括油气藏破坏后油气再分布的运移)。9. 干酪根: 沉积岩中不溶于非氧化性酸、碱和非极性有机溶剂的分散有机质。10.油气田: 由单一地质因素控制的同一产油面积内的油藏、气藏、油气藏的总和。
二、填空(每题1.5分,共15分)1.石油的颜色取决于 胶质、沥青质 的含量;相对密度受 石油化学组成、石油组分的分子量、溶解气量 影响;影响粘度的因素有 石油化学组成、温度、压力。+2+2+--2-2.油田水中的主要无机离子有K+、(Na)、Mg、Ca、Cl、HCO3、SO4 ;按苏林分类油田水可分为 CaCI2、NaHCO3、MgCl2、Na2SO4 四种水型;常见的油田水类型是 CaCI2、NaHCO3。3.烃源岩的特点是 暗色、细粒、富含有机质、分散状黄铁矿、有时含油苗; 储集岩的特性是 孔隙性和渗透性 ;盖层的特征是 致密、无裂缝,物性差,具有高的排替压力,厚度大,分布稳定。4.盖层的封闭机理包括 物性封闭、超压封闭、高烃浓度封闭。5.凝析气藏形成的条件是: 烃类物系中气体的数量必须大于液体数量,地层埋藏深,地层温度界于烃类物系的临界温度和临界凝结温度之间,地层压力超过该温度时的露点压力。6.背斜油气藏的成因类型有 挤压背斜油气藏、基底升降背斜油气藏、底劈拱升背斜油气藏、披覆背斜油气藏、滚动背斜油气藏。含油气盆地内次一级构造单元可以划分为 隆起、坳陷、斜坡;亚一级构造单元:凹陷、凸起、斜坡。8.评价烃源岩有机质成熟度的常用指标有 镜质体反射率、干酪根颜色及热变指数、正烷烃分布曲线 等。9.油气二次运移的通道包括: 储层连通孔隙、断层、不整合面。油气运移的区域指向为 生油凹陷中或邻近地区长期继承性发育的正向构造带。10.地层异常高压成因主要有 流体水热增压作用、剥蚀作用、断层与岩性封闭作用、岩体刺穿作用、浮力作用。
三、判断题(命题正确者画√,错误者画×,每题1分,共5分)1.只要烃源岩具备巨大的体积、高有机质丰度、优越有机质类型就可以生成大量油气。(×)2.地下某处流体的压力越大,其具有的压能越大,因此流体总是由高压区流向低压区。(×)3.随着埋藏深度增大岩石的压实作用愈加强烈,岩石愈加致密。因此随埋深增加,碎屑岩储集层储集物性总是越来越差。(×)4.天然气在石油中的溶解度与天然气的成分有关,其重烃含量愈高,在石油中的溶解度愈大。(√)5.用饱和压力确定的油藏形成时间代表油藏可能形成的最晚时间。(√)
四、简述题(共20分)1.油气生成的阶段性及其特征(8分); 答题要点:油气生成的四个阶段,包括埋深、温度条件,促使有机质向油气转化的因素,产物等。2.油气初次运移动力及作用机理(7分); 答题要点:油气初次运移动力:压实作用、欠压实作用、蒙脱石脱水作用、流体水热增压作用、有机质的生烃作用、渗透压力作用(选3-5个);并说明作用机理。3.油气藏中油气聚集机理(5分)答题要点:渗滤作用,排替作用,渗滤作用和排替作用共同作用;说明机理。
五、论述题(共23分)阐述陆相断陷盆地陡坡带石油地质特征和油气富集条件(13分);如果欲在前期盆地区域勘探基础上对陡坡带开展圈闭预探,请阐述工作部署和技术方法(10分)。答题要点:(1)从油气源、储集层、盖层、生储盖组合、圈闭条件、保存条件及运移聚集作用等方面,阐述陆相断陷盆地陡坡带石油地质特征和油气富集条件。(2)圈闭预探的工作部署:确定预探项目;地震详查;预探井钻探;圈闭评价;各项内容要展开叙述。
六、图件分析题(共17分)下图为某砂岩储集层顶界面构造图,储层平均厚50m,上覆有良好盖层;已探明的南部区块各井钻遇含油高度分别为:01井120m,02井50m,03井25m。(1)请在图中确定圈闭的溢出点,画出闭合范围,求出闭合高度;画出油藏范围,求出油藏最大含油高度;确定油藏(或圈闭)类型。请标明新增图例。(2)针对北部区块地质特征部署预探井,并标明井的类型和钻探目的。同一海拔高程上。(3)作A-B剖面示意图即可,圈闭及油气藏的位置如图所示。A—B剖面示意图(滚动)背斜圈闭 断块-岩性油藏
第二篇:2011年中国石油大学(华东)石油地质与勘探考研试题范文
一、名词解释(每题3分,共30分):
1、油气藏
2、石油的荧光性
3、控制储量
4、有效孔隙度
5、含油气盆地
6、门限深度
7、沉积有机质
8、参数井
9、生物标志化合物
10、滚动勘探开发
二、填空题(每题2分,共30分):
1、常见的烃源岩岩石类型有___________________,其主要特征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盖层的封闭机理主要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石油的主要元素组成是____________________,主要化合物组成是________________
4、反映有机质丰度指标有_____________________,成熟度指标有___________________
5、影响油气圈闭有效性的主要因素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油气二次运移的输导体系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运移动力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主要运移期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常见的生储盖组合类型有___________________,有利的生储盖组合的含义是_________
8、与地层不整合有关的油气藏类型是__________,其中不整合所起的作用是__________
9、影响油气资源丰富程度烃源岩因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0、碎屑岩储层原生孔隙发育的影响因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影响碳酸盐岩储层次生孔隙度发育的因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1、二级构造带和岩性岩相变化带控制油气运移的主要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2、预探井的部署原则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3、油型气是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其主要类型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4、我国酒泉盆地的老君庙油田、渤海湾盆地的任丘油田和胜利油田、松辽盆地的萨尔图油田、中东地区波斯湾盆地的布尔干油田、加奇萨丝油田等,它们的主体油气藏类型分别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5、油气差异聚集的最终结果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论述题(每题15分,共60分):
1、试述油气晚期成因说理论的基本内容;以及对指导油气勘探的意义。
2、从石油地质基本理论出发,阐述油气成藏研究中应该着力开展哪些方面的工作?
3、假如对某凹陷的区域地质条件和基本石油地质条件已作过系统的勘探研究,试问若要继续勘探并取得探明储量,应如何开展后续的勘探工作?请阐述工作任务和工作方法。
4、试述断陷型裂谷盆地中控制油气分布的主要因素及油气分布规律。
四、综合应用题(30分):
编图与图件分析。要求如下:
(1)分别编绘以砂岩层为储层的圈闭的有关图件。设储层厚100米,上覆良好盖层。
(2)圈闭类型:背斜圈闭、断鼻圈闭、断块断层圈闭、岩性尖灭圈闭。
(3)图件要求:分别绘制能反映上述圈闭的平面构造图和对应的剖面示意图。
(4)在平面图中标识圈闭溢出点、闭合范围、闭合高度,在剖面图中标识圈闭位置。
(5)构造等值线数值在-2000~-3000米之间选择。
第三篇:地质与地貌学试卷答案
一、名词解释(每小题3分,共15分)
1.风化壳:风化的产物成为一个不连续的薄壳覆盖在基岩上,称为风化壳。
2.地下水:是指存在于地面以下沉积物孔隙中或岩石裂隙、溶穴中的水。
3.石灰岩:矿物组成主要为方解石,有碎屑结构和非碎屑结构,层理或缝合线构造。
4.断层三角面山:在断层崖基础上由于暂时性流水切割,在崖面形成三角形形状的山峰。
5.洪积扇:洪流在沟口或山口低平地带,因流速减小而迅速堆积,形成扇状堆积体,体积大而坡度小者称洪积扇。
二、填空题(共15分)
1.百望山的岩性主要为((凝灰质)砂岩(或粉砂岩))和(砾岩);十渡峰丛地貌的岩性为(白云岩(或燧石条带白云岩);周口店采石场的岩性为(花岗闪长岩)。(1.5分)
2.黄土中多层埋藏古土壤的存在常标志着(沉积间断或沉积速度减缓),说明在黄土沉积的漫长时期内气候有多次(干冷与温湿)的变化。(1.5分)
3.下列各符号为地层代号,请写出各代号的中文名称:J2(中侏罗统),Jx(蓟县系), Q3(上更新统),Qb(青白口系)。(1分)
4.地质作用普遍存在于自然界,有长期持续缓慢进行的,如(风化作用)、(侵蚀作用(或风蚀作用,或海蚀作用,或潜蚀作用等))、(沉积作用(或搬运作用等))等,有短暂而猛烈的,如(地震)、(火山)、(海啸)等。(2分)
5.岩层产状160∠30中,160和30分别表示岩层的(倾向)和(倾角),其走向是(250或70)。(1.5分)
6.岩溶发育的基本条件有(岩石的可溶性)、(岩石的透水性)、(水的溶蚀性)、(水的流动性)四个。(1.5分)
7.根据三角洲的形态特征和形成过程把三角洲分为以下几种类型:(扇形三角洲)、(鸟爪形三角洲)、(岛屿形三角洲)、(过渡型三角洲)。(1分)
8.冲积平原是指(指在构造沉降区,在大河的中下游由河流带来大量冲积物堆积而成的平原)。(1.5分)
9.根据河流阶地的构造和形态特征,可分为(侵蚀阶地)、(基座阶地)和(堆积阶地)三种类型。(1.5分)
10.全球地震分布具有规律性,主要集中在3个带,分别是(环太平洋地震带)、(地中海-印尼地震带)和(洋脊地震带)。
三、选择题(前10题单选,后10题多选,共20分,)
1.安山岩的矿物成分相似于(D)。
A、花岗岩 B、辉长岩 C、橄榄岩 D、闪长岩
2.在下列几种岩石中:玄武岩、安山岩、花岗闪长岩、砂岩、页岩、片麻岩、石灰岩、石英岩,属于沉积岩的是(B);
A、花岗闪长岩、玄武岩、页岩、B、石灰岩、页岩、砂岩
C、片麻岩、花岗闪长岩 D、玄武岩、安山岩、石英岩
3.河漫滩形成于河流的(A)
A、凸岸 B、凹岸
C、凸岸和凹岸均可 D、都不对
4.由两条平行沟谷分割的长条状的黄土高地叫(A)。
A、黄土墚 B、黄土塬 C、黄土峁 D、黄土碟 1
5.岩溶(喀斯特)地貌出露在(D)。
A、碳酸盐岩地区 B、硫酸盐岩地区 C、卤化物盐类地区 D、以上岩性均可
6.(A)是表示地震对地面和建筑物的破坏程度
A、烈度 B、震级
7.下面哪个湖属于断陷湖(B),哪个属于向斜凹陷湖, 哪个属于火山口湖(C)。
A、洞庭湖 B、滇池 C、长白山的天池
8、去年汶川大地震发生在下列哪个地震带上(B)。
A、环太平洋地震带 B、地中海-印尼地震带 C、洋脊地震带
9.石灰岩是(A)环境中形成的岩石。
A、海相 B、陆相 C、海陆过渡相
10.柱状节理常发育在(B)中。
A、花岗岩 B、玄武岩 C、石灰岩 D、石英岩
11.按力学性质不同,把节理分为张节理和剪节理,下列属于张节理特征的是(ABD)。
A、产状较稳定 B、节理面平直光滑 C、产状不稳定 D、延伸较远 E、延伸不远
13.下列符合冲积物特征的是(ABD)。
A、磨圆度高 B、分选性好 C、成分与下伏基岩一致 D、有层理
14.地下水可按空隙介质划分,下列符合岩溶水特征的是():
A、分布不均匀性 B、分布各向异性 C、分布均匀性 D、分布各向同性
15.下列属于潜水特征的是()。
A、补给区与排泄区一致 B、补给区与排泄区不一致
C、受气象、水文因素影响很大.D、受气象、水文因素影响不大
16.下列属于黄土特征的有(BDF)。
A、以砂粒为主 B、主要矿物成分为石英和长石 C、主要矿物成分为黏土
D、以粉砂为主 E、不含埋藏土壤 F、含埋藏土壤
17.泥石流形成的条件包括(ACDE)。
A、突发性水流 B、平缓地形 C、陡峭地形 D、人类活动 E、大量碎屑物
18.地下水是指存在于地面以下岩石空隙中的水,岩石空隙类型有:(ABC)。
A、裂隙 B、溶穴 C、孔隙 D、溶洞
19.新构造运动的标志反映在(ABCDE)等方面。
A、山势 B、河谷 C、阶地 D、夷平面和溶洞 E、水系
20.断层的基本类型有(ACD)。
A、平移断层 B、阶梯断层 C、正断层 D、逆断层 E、地垒
四、图形题(8分)
(1)该图表明:(河曲的形成发展,河流裁弯取直和牛湖)(4分)
(2)该图反映了(岩浆岩各亚类的化学成分,随着SiO2变化,其他氧化物有规律地变化)(4分)
五、问答题(共42分)
1.简述玄武岩、页岩、石灰岩的岩性特点及风化特征。(10分)
2.解释黄土。黄土地区的水土流失是如何产生的?怎样防治?(10分)
3.简述冲积平原的类型及结构特点。(10分)
4.潜水和承压水各有哪些特征?他们有何区别?(12分)
1.玄武岩:主要矿物组成是辉石和基性斜长石,引进应景隐晶结构或斑状结构,常具有气孔构造。其容易吸热,很易发生化学风化,其风化产物多粘细;粘重度次于石灰岩的风化物。在湿热气候区,玄武岩风化作用强,常风化为富铁的硬壳,成为土壤中影响作物生长的铁盘。玄武岩上发育成的土壤,在南方为暗棕或棕红色,含丰富的盐基和矿质元素。但在北方干旱、半干旱条件下,玄武岩以物理风化为主,往往形成的土层薄,营养元素释放不出来,发挥不了玄武岩的优势。(3分)
页岩以粘土矿物为主,泥质结构,页理构造,吸水膨胀,失水收缩,页理薄,硬度小,很容易发生物理风化而破碎。由于粘土矿物在地表较稳定,不易进一步发生化学风化,故页岩的风化产物多为页岩碎片,其风化后形成的土壤肥力一般较低。但在适宜的环境条件下,岩石碎块进一步化学风化、分解,也可形成深厚的土层,这时的风化产物粘重,矿质营养丰富,形成较肥沃的土壤。(3分)
石灰岩:矿物成分主要为方解石,在湿热气候条件下,化学风化强烈,主要发生溶解、碳酸化作用,风化产物多粘细,含钙质丰富,酸性较弱。在地形起伏大的石灰岩分布区,因裂隙、溶穴发育,地表水流缺乏,常常基岩裸露,土层浅薄,植被稀少;但在地势较低的地方,水分充足,风化物内含盐基丰富,可以形成肥沃的土壤。在干旱气候区,降水少,岩溶地形不很发育,又因为石灰岩矿物组成单一,结构致密,故难于风化,则形成陡峭的地形。(4分)
2.解释黄土。黄土地区的水土流失是如何产生的?怎样防治?(10分)答案要点:
(1)定义:黄土指风力搬运堆积成的,以粉砂为主,质地均一,孔隙大,透水性强,垂直.节理发育,无层理,有钙质结核层和古土壤层的黄色土状堆积物。(2分)
(2)引起黄土地区水土流失的原因主要有:降水性质,黄土的物质组成、结构和节理等特点,以及地形、人为因素等。(分别简要说明)(3分)
(3)防治(5分): 在水土流失的黄土分布区,可采取造林种草、农田措施、农田水利措施等进行水土保持,防治水土流失。
造林植草可使地面覆盖度增大,防止降雨对地表的直接打击、冲刷,从而达到截流保土的作用。造林的措施有:黄土塬护田林、沟谷防护林等,加强沟头、沟边、沟坡和沟底防护; 农田措施主要有坡地梯田化和土壤改良。坡地梯田化是将坡地改成阶梯状的水平梯田;土壤改良是对耕地进行平整深翻或人工培肥,使土壤增厚,以吸收较多的雨水,减少地面径流,防止水土流失;
农田水利措施用于保护耕地、防止沟头扩展。主要有:治理沟谷工程和治理沟间地工程,前者包括淤低坝、小水库和护岸等工程,其作用是减缓水流冲刷,防止沟谷进一步扩展;后者包括坡面截流槽和蓄水槽,主要是防止坡面水流过分集中或将坡面水引向无害地带。
3.简述冲积平原的类型及结构特点。(10分)
根据作用营力和地貌部位,把冲积平原分为山前平原、中部平原和滨海平原三部分。(2分)
山前平原又叫冲洪积平原,位于山前地带,其沉积物为冲积物、洪积物。因河流出山进入平原,河流纵比降急剧减小而发生大量堆积,形成冲积扇,许多冲
积扇联结而成洪积――冲积倾斜平原。山前平原主要是较粗颗粒的洪积物和河流冲积物。(2分)
中部平原又叫泛滥平原,是冲积平原的主体,其沉积物主要是冲积物,其中还夹有湖积物,风积物。中部平原坡度较缓,河流分汊,水流速度较小,带来的物质较细。洪水时期,河水溢出河谷,大量悬浮物随着洪水一起溢出,在河谷两侧堆积成自然堤。若自然堤被洪水冲溃,则形成决口扇。洪水消退后,决口扇上沙粒被风吹扬,形成风成沙丘或沙地。冲积平原上的河流经常改道,在平原上留下许多古河道遗迹,并保留一些沙堤、沙坝、迂回扇、牛轭湖、决口扇和洼地等地貌及其沉积物。中部平原以河流冲积物为主。河间地中常发育湖沼,湖沼沉积物在剖面中呈透镜体状。(3分)
滨海平原又叫三角洲平原,其成因属冲积-海积类型。其沉积物颗粒很细,湖沼面积大。因有周期性的海潮侵入陆地,形成海积层与冲积层相互交错的现象。在滨海平原常见到泻湖、海岸沙堤等地貌形态。滨海平原由海相和河流相共同组成。如果陆源物质增多,陆地向海方向增长,河流相沉积在海相之上;若陆源物质减少,则海水伸入陆地,海相沉积又覆盖在河流相沉积之上。(3分)
4.潜水和承压水各有哪些特征?他们有何区别?(12分)
饱水带中第一个具有自由表面的含水层中的重力水称为潜水。(1分)
充满于两个隔水层之间的含水层中的水,叫承压水。(1分)
潜水的主要特征(5分)
(1)补给区与排泄区一致;
(2)潜水面与潜水位一致,潜水形状基本与地形起伏一致,但比地形起伏缓和得多。
(3)潜水受气象、水文因素的影响很大,因此潜水的动态有明显的季节变化特点。
(4)潜水积极参与水循环,资源易于补充恢复,但受气候影响,且含水层厚度一般比较有限其资源常缺乏多年调节性。
承压水的主要特征(5分)
(1)承压水的补给区与排泄区不一致.(2)承压水实际没有承压水面, 其水面即在隔水顶板处, 承压水位与之不一致.(3)承压水受气象、水文因素的影响不大,承压水动态也比较稳定。
(4)承压水参与水循环不如潜水积极,承压水资源不容易恢复、补充,但因其厚度较大,其资源往往具有多年调节性能。
两者的区别可从特征中看出。
第四篇:石油与天然气地质学考研总结(武汉地大)
名词解释部分(共211个)
1.石油与天然气地质学:是研究地壳中油气藏及其形成条件和分布规律的地质科学。
2.石油:是存在于地下岩石孔隙中的以液态烃为主体的可燃有机矿产,又称原油,在成分上以烃类为主,含有数量不等的非烃化合物及多种微量元素;在相态上以液态为主,溶有大量烃气及少量非烃气和数量不等的固态烃类和非烃类物质。
3.高硫原油:含硫量大于1%的原油。(关于高硫原油和低硫原油,《石油与天然气地质学》陈昭年2005版本身有两种百分比分类)4.低硫原油:含硫量小于1%的原油。
5.石油的馏分:是利用组成石油的化合物各自具有不同沸点的特性,通过对原油加热蒸馏,将原油分割成不同沸点范围的若干部分,每一部分就是一个馏分。
6.石油的粘度:是反映石油流动难易程度的物理参数,实质上是反映石油流动时分子之间相对运动所引起的内摩擦力的大小。
7.石油的荧光性:石油在紫外光的照射下产生荧光的特性。石油中只有不饱和烃及其衍生物具有荧光性。
8.石油的旋光性:石油能使偏振光的振动面旋转一定角度的性能。9.天然气(广义):自然界中存在的一切气体。(狭义):岩石圈中以烃类为主的天然气。
10.气藏气:圈闭中具有一定工业价值的单独的天然气聚集。11.气顶气:与油共存于油气藏中呈游离态位居油气藏顶部的天然气。12.凝析气:是一种含有一定量凝析油的特殊的气藏气,在地下较高的温压条件下,凝析油因逆蒸发作用而气化或以液态分散于气中,呈单一的气相存在,称之为凝析气。
13.凝析油气藏:凝析气被采出后因地表的温度压力降低,其中凝析油呈液态析出与天然气分离,这种含有一定量凝析油的气藏,称之为凝析油气藏,简称为凝析气藏或凝析油藏。
14.油溶气:任意油藏内总是溶有数量不等的天然气,称之为油溶气。15.煤层气:是腐殖煤在热演化变质过程中的产物,以甲烷为主,又称煤层甲烷或煤层瓦斯,主要以吸附态赋存于煤的基质表面,在煤层割理和裂隙及煤层水中还存在有少量的游离气或溶解气。
16.致密地层气:主要指致密砂岩和裂缝性含气页岩中的天然气,广义的致密地层气还包括煤层气,统称为非常规天然气。
17.伴生气(狭义):仅指油气藏中的气顶气和油溶气,广义上还包括油气田范围内分布于油藏及油气藏之间或其上方与之有密切关系的气藏气。
18.非伴生气:指那些与油气藏分布没有明显联系或仅有少量石油存在但没有重要工业价值,以天然气占绝对优势的气藏气。19.湿气:C+2>5%的天然气。
干气:C+2<5%的天然气。
20.天然气的相对密度:是指在相同的温压条件下天然气密度与空气密度的比值,或者说在相同的温压条件下同体积的天然气与空气质量之比。21.油田水:广义上是指油气田区域内的地下水,包括油气层水和非油气层水。狭义上是指油气田范围内直接与油气层相互联通的地下水,即油气层水。
22.吸附水:成薄膜状被岩石颗粒表面所吸附,在一般的温压条件下不能自由运动的油田水。
23.毛细管水:存在于毛细管孔隙—裂缝中,只有当作用于水的力超过毛细管力时才能运动的油田水。
24.自由水:存在于超毛细管孔隙—裂缝中,在重力作用下能自由运动的油田水,也称重力水。
25.底水:是指含油气外边界范围以内与油气层相接触,且位于油气之下承托着油气的油气层水。
26.边水:是指含油气外边界以外的油气层水,实际上是底水的自然外延。
27.同位素分馏作用:物质在物理、化学、生物作用下其组成元素的同位素发生变化、转移或分离,或者说是在同位素比值不同的两种物质间进行的同位素分配作用。
28.同位素效应:物质在物理、化学、生物作用过程中,由于同位素的分馏作用,元素的一种同位素被另外一种同位素所取代,从而导致其物理化学性质上的差异,叫同位素效应。29.同位素类型曲线:把原有不同组分的δ碳同位素类型曲线。第三章
3C值变化连成曲线,称为30.储集层:凡是具有一定的连通孔隙,能使流体在其中储存并渗滤的岩层,称为储集层。是地下石油和天然气储存的场所,是构成油气藏的基本要素之一。
31.储集层的孔隙性:指储集层孔隙空间的形状、大小、连通性与发育程度。
32.孔隙度:岩石的孔隙体积与岩石体积的比值。
33.绝对孔隙度:岩石中全部孔隙体积(称为总孔隙或绝对空隙)和岩石体积之比。
34.有效孔隙度:是指岩石中参与渗流的连通孔隙总体积与岩石体积的比值。
35.流动孔隙度:流体可以在其中流动的孔隙总体积与岩石体积的比值。
36.储集层的渗透性:在一定的压差下,岩石允许流体通过其连通孔隙的性质。
37.渗透性岩石:在地层压力条件下,流体能较快的通过其连通孔隙的岩石。
38.非渗透性岩石:在地层压力条件下,流体通过其连通孔隙的速度很慢,通过的数量有限,称之为非渗透性岩石。
39.绝对渗透率:当岩石为某一单相流体饱和时,岩石与流体之间不发生任何物理化学反应,在一定的压差作用下,流体呈水平线性稳定流动状态时所测得的岩石对流体的渗透率。
40.有效渗透率(相渗透率):是指储集层中有多相流体共存时,岩石对其中某一相流体的渗透率。
41.相对渗透率:是指岩石中有多相流体共存时,岩石对某一相流体的有效渗透率于岩石绝对渗透率的比值。
42.储集层的孔隙结构:是指岩石所具有的孔隙和喉道的几何形状、大小、分布及相互连通关系。
43.毛细管压力曲线(压汞曲线):在不同的压力下,把非润湿相的汞压入岩石的孔隙系统中,根据锁加压力与注入岩石的汞量,绘出压力与汞饱和度的压力曲线。
44.排驱压力:是指压汞试验中共开始大量注入岩样的压力。45.饱和中值压力:是指非润湿相的饱和度为50%时对应的毛细管压力。与饱和中值压力相对应的喉道半径,称为饱和度中值喉道半径,称为中值半径。
46.最小非饱和孔隙体积百分数::当注入汞的压力达到仪器的最高压力时,仍没有被汞侵入的孔隙体积的百分数。
47.油、气、水的饱和度:储集层的孔隙油、气、水充填,油、气、水的含量分别占孔隙体积的百分数,称为油、气、水饱和度。48.原生孔隙:是指在沉积时期或在成岩过程中形成的空隙,主要是粒间空隙。
49.粒间空隙:碎屑颗粒支撑的碎屑岩,在颗粒之间未被基质充填,胶结物含量少而留下的原始孔隙。
50.机械压实作用:是指在上覆沉积附和作用下岩石逐步致密化的过程。51.压溶作用:是指发生在颗粒接触点上,即压力传递点上有明显的溶解作用,造成颗粒间相互嵌入的凹凸接触和缝合线接触。52.胶结作用:是碎屑颗粒相互连接的过程。
53.盖层:是指位于储集层上方,能够阻止储集层中的烃类流体向上逸散的岩层。
54.区域盖层:稳定覆盖在油气田上方的区域性非渗透性岩层。55.圈闭盖层:直接位于圈闭储集层上面的非渗透性岩层,又成为局部盖层。
56.隔层:存在于圈闭内,对油气有封隔作用的非渗透性岩层。第四章
57.油气圈闭:储集层中被油气高势区或与非渗透性遮挡联合封闭的油气低势区。
58.油气藏:是单一圈闭中的油气聚集,在一个油气藏中具有统一的压力系统和油气界面,也是地壳上油气聚集的基本单元。
59.工业性油气藏:如果圈闭中油气聚集的数量足够大,具有开采价值,即有工业规模,则称为工业性油气藏。
60.非工业性油气藏:如果圈闭中油气聚集的数量不够大,没有开采价值,即没有工业规模,就成为非工业性油气藏。61.圈闭的有效容积:圈闭能够容纳油气的最大体积。
62.闭合度:圈闭的最高点到溢出点之间的垂直距离,是圈闭可能容纳油气的最大高度。
63.溢出点:圈闭能够容纳油气最大限度的位置,若低于该点高度,油气就要向储集层的上倾方向溢出,是圈闭内有其溢出的起始点,又叫最高溢出点。
64.闭合面积:是指通过溢出点的构造等高线所圈闭的封闭区的面积,或者更确切地说,就是通过溢出点的水平面与储集层顶面所交切构成的闭合区的面积。
65.储集层的有效厚度:是指在一定的压差下,具有工业性产油气能力的那一部分储集层的厚度。
66.储集层的有效孔隙度:储集层中有效孔隙体积与岩石总体积之比的百分数。
67.油气藏高度:指油气藏顶点到油气水界面的正交距离。
油藏高度:若有气顶时,油水界面和油气界面之间的正交距离。
气顶高度:油气藏顶点到油气界面的正交距离。
68.含油气边界:通常把油气水界面与油气层顶底界面的交线称作含油气边界。其中与含油气顶面的交线称为外含油气边界,与油气层底面的交线称为内含油气边界。
69.含油气面积:有相应的含油气边界所圈闭的面积,通常之外含油气面积。
70.气顶:在油气藏中存在游离气时,油、气、水按密度分异,气总是占据圈闭的顶部,称为气顶,油居中间,水在最下面,在这种情况下,油在平面上呈环带状分布,称为油环。
71.油气藏的驱动力:油气藏中的油气流到井口必须有一定的压力,这种驱动油气流出油层并经井筒达到井口的动力称之为油气藏的驱动力。
72.构造圈闭:凡是储集层的顶面发生局部变形或变位而形成的圈闭。73.构造油气藏:在构造圈闭中聚集了工业规模的烃类流体后,称为构造油气藏。
74.背斜圈闭:储集层顶面发生弯曲变形,形成向四周倾伏的背斜,其上方被非渗透性盖层所封闭,而底面和下倾方向被具有高油气势面的水体或其与非渗透性岩层联合封闭的闭合低势区。
75.背斜油气藏:单一背斜圈闭内聚集了工业规模的石油和天然气后,就成为背斜油气藏。
76.断层圈闭:凡是储集层的上倾方向或各个方向由断层封闭而形成的圈闭。
77.断层油气藏:单一断层圈闭中聚集了工业规模的石油和天然气后,即成为断层油气藏。
78.裂缝性背斜圈闭:在背斜构造的控制下,裂缝性储集层被非渗透性岩层和高油气势面联合封闭而形成的闭合低油气势区。
79.裂缝性背斜油气藏:在裂缝性背斜圈闭中聚集了工业规模的石油和天然气后,成为裂缝形背斜油气藏。
80.刺穿圈闭:地下岩体刺穿沉积岩层时,使储集层发生变形,并直接以刺穿岩体遮挡而形成的闭合低势区。
81.刺穿构造:是指地下深处的岩体侵入到上覆沉积岩中而形成的构造。
82.刺穿油气藏:在刺穿圈闭中聚集了工业规模的石油和天然气,即成为刺穿油气藏。
83.地层圈闭:凡是储集层四周或上倾方向因岩性变化或地层变化,被渗透性岩层所封闭而形成的闭合低势区。
84.地层油气藏:在地层圈闭中聚集了工业性的石油和天然气后,即成为地层油气藏。
85.岩性圈闭:凡是储集层因岩性或物性发生变化,其四周或上倾方向和顶、底被非渗透性岩层所封闭而形成的闭合低势区。86.沉积圈闭:在沉积作用过程中因岩性变化所造成的岩性圈闭。87.透镜型岩性圈闭:储集层四周均被非渗透性岩层封闭而形成的岩性圈闭。
88.上倾尖灭性岩性圈闭:储集层上倾方向和顶、底被非渗透性岩层封闭而形成的岩性圈闭。
89.成岩圈闭:在成岩、后生作用过程中形成的岩性圈闭。90.岩性油气藏:岩性圈闭中的工业性油气聚集。
91.不整合圈闭:是指储集层上倾方向直接与不整合面相切并被封闭形成的闭合低势区。
92.不整合油气藏:不整合圈闭中聚集的工业性油气。
93.潜山油气藏:是指位于区域不整合面之下较老地层的凸起含油气体。
94.基岩油气藏:是指油气储集于沉积岩基底结晶岩系中的油气藏。95.礁型圈闭:是指具有良好孔渗性的储集岩体—礁体,上方和四周被非渗透性岩层封闭而形成的闭合低势区。96.礁型油气藏:礁型圈闭中聚集了工业性的油气后就成为礁型油气藏。
97.沥青封闭圈闭:储集层上倾方向的非渗透性岩层是由沥青组成的。98.沥青封闭油气藏:沥青封闭圈闭中聚集了工业规模的石油和天然气后就成为沥青封闭油气藏。
99.水动力圈闭:凡是因水动力形成倾斜或弯曲的等油气势面,或与非渗透性岩层联合封闭形成的闭合低势区,使静水条件下不存在圈闭的地方形成新的油气圈闭。
100.水动力油气藏:水动力圈闭中聚集了工业性的油气后成为水动力油气藏。
101.复合圈闭:储集层上方和上倾方向是由构造、地层和水动力三因素中的两种或两种以上因素共同封闭而形成的闭合低势区。102.复合油气藏:复合圈闭中聚集形成工业规模的石油和天然气后,形成复合油气藏。
103.构造—地层复合圈闭:凡是储集层四周或上倾方向由任一种构造和地层因素联合封闭所形成的闭合低油气势区。
104.构造—地层复合油气藏:在构造—地层复合圈闭中聚集了工业规模的石油和天然气后,就形成构造—地层复合油气藏。105.构造—水动力复合圈闭:同103。106.构造—水动力复合油气藏:同104。107.地层—水动力复合圈闭:同103。108.地层—水动力复合油气藏:同104。109.水动力—构造—地层复合圈闭:同103。110.水动力—构造—地层复合油气藏:同104。第五章
111.沉积有机质:通过沉积作用进入沉积物中并被埋藏下来的那部分有机质。
112.干酪根:沉积岩中不溶于碱,非氧化型酸和有机溶剂的分散有机质。
113.Ⅰ型干酪根:是分散有机质干酪根中经细菌改造的极端类型,或藻质型,富含脂肪族结构,富氢贫氧,原始H∕C原子比高,一般为1.5—1.7,而O∕C原子比低,一般小于0.1,是高产石油的干酪根,其热失重为65%,生烃潜力为0.4—0.7。
114.Ⅱ型干酪根:是烃源岩中常见的干酪根,又称腐泥型,有机质主要来源于水盆地中的浮游生物和细菌,有较高的H∕C原子比,约为1.3—1.5,较低的O∕C原子比,约为0.1—0.2,其生烃潜力较高,热失重为50%—80%,生烃潜力为0.3—0.5。
115.Ⅲ型干酪根:由陆生植物组成的干酪根,又称腐殖型,富含多芳香核和含氧基团,原始H∕C原子比低,通常小于0.1,而O∕C原子比高,可达0.2—0.3,这类干酪根以成气为主,其热失重为30%—50%,生烃潜力0.1—0.2。
116.残余型(Ⅳ型)干酪根:具有异常低的原始H∕C原子比,比值低至0.5—0.6,而O∕C原子比却高达0.25—0.3,含有大量的芳香核和含氧基团,有机质主要为惰性组的氧化有机质和丝质碎片,能生成少量的气,热失重小于30%,生烃潜力小于0.2。117.地温梯度:地壳深度每增加100米时温度的增加值。118.门限温度:干酪根开始大量生烃时所对应的温度值。119.门限深度:干酪根开始大量生烃时对对应的深度值。
120.未熟—低熟油:指所有非干酪根晚期热降解成因的,各种低温早熟的非常规油气,包括生物甲烷气生烃高峰之后,达到干酪根晚期热降解大量生成石油之前,经由不同的生烃机制生成并释放出来的液态烃和气态烃。
121.煤成油:由煤和煤系地层中集中和分散的陆源有机质,在煤化作用的同时生成的液态烃类。
122.有机成因气:指分散的沉积有机质或可燃有机矿产,在其成岩成熟过程中,由微生物降解和热解作用形成的以烃气为主的天然气。123.生物成因气:有机质在还原环境下,主要由微生物降解、发酵和合成作用形成的以甲烷为主的天然气,有时也包括部分早期低温降解作用形成的甲烷气和数量不等重烃气。
124.油型气:指成油有机质在热力作用下及石油热裂解形成的各种天然气,主要包括石油伴生气,凝析油伴生气和热裂解干气。125.煤型气:指腐殖煤及腐殖型煤系有机质在变质作用阶段形成的天然气,又称煤系气,煤成气。
126.煤系:又称含煤岩系,是指以含有煤层和煤线为特征的沉积岩系。127.无机成因气:是指与地球深部岩石圈和地幔及岩浆热液活动有关,沿深大断裂上升至沉积圈中的天然气,其中占绝对优势的组分或各组分均是无机成因的。
128.烃源岩:在天然条件下曾经产生并排出了足以形成工业性油气聚集的烃类的细粒沉积。
129.烃源岩系:在一定的地史阶段、相同的地质背景下,形成的一套烃源岩与非烃源岩的岩性组合。
130.有机质的成熟度:是表征其成烃有效性和产物性质的重要参数,指在有机质所经历的埋藏时间内,由于增温作用所引起的各种变化,是地温和有效加热时间相互补偿作用的结果。
131.镜质体反射率:也成镜煤体反射率,是温度和有效加热时间的函数,且具有不可逆性,也是确定煤化作用阶段的最佳参数之一。132.生物标志化合物:是指沉积物和石油中来自生物体的原始生化组成,其碳骨架在经历各种地质作用过程中被保存下来的有机化合物。133.油气地球化学对比:从广义上说应包括油油对比,油岩对比,气气对比,气岩对比,油气岩对比和天然气的成因分类,其中油岩对比和气岩对比是核心问题。第六章
134.油气运移:是指地壳内的石油和天然气在自然因素所引起的某些动力作用下发生的位置迁移。
135.油气初次运移:指油气在烃源岩中的运移及向运载层或储集层中的运移,其为油气脱离烃源岩的过程,是烃源岩内的运移,又称排烃。136.比表面:单位体积岩石中孔隙内表面的总和。
137.润湿性:是吸附能的一种作用,指液体在表面分子力的作用下在固体表面流散的现象,一般用在固体表面分散流体所需要的功来度量。
138.毛细管压力:在两种互不混溶的流体的弯曲界面上,由由于两边流体所承受的压力不同,在凹面承受较大的流体压力,毛细管中的这种压力差称为毛细管压力。
139.孔隙流体压力(地层压力):是指作用在岩石或地层孔隙中流体上的压力。
140.异常地层压力:是指高于或低于静水压力值的地层压力。141.异常高压:烃源岩由于其岩性致密,成岩压实过程中由于排液不畅普遍造成异常地层压力的现象。
142.剩余压力:指发生在正常压实过程中的异常高压力。
143.构造应力:指导致地壳发生构造运动的地应力,或者是由于构造运动而产生的地应力。
144.连续烃相:是指油气呈游离的连续油气相从烃源岩渗流排出。145.排烃效率:是指烃源岩排出烃的质量与生成烃的质量的百分比。146.油气二次运移:指油气在原岩中排出并进入邻近的运载层以后沿储集层、断层、裂隙、不整合面等通道的运移。广义的二次运移泛指油气脱离母岩后所发生的一切运移,包括已经聚集起来的油气由于外界条件的变化所引起再运移。第七章
147.油气聚集:是指油气在圈闭中聚集并形成油气藏的过程。包括单一圈闭和系列圈闭的油气聚集。148.充注:油气不断进入圈闭有效空间的过程。
149.生储盖组合:指烃源岩、储集层、盖层三者的组合型式。150.有利的生储盖组合:指烃源岩、储集层和盖层三者本身具有良好的性能,同时它们在时空上具有良好的匹配,有利于油气的高效输导,富集和保存,形成大油气藏,有利于勘探和开发。
151.(有利于油气聚集的)最佳组合型式:输导能力和效率最高的组合型式,表现为生储盖的时空跨距和生运聚作用的连续性。152.时空跨距:是指在一个生储盖组合中,烃源岩层、储集层和盖层彼此在地质时代和空间剖面上的距离间隔距离。
153.烃源岩的最佳厚度:是从生储盖组合这一角度,考虑单层连续沉积的烃源岩在多大的厚度范围内具有最高的排烃效率。
154.最佳生储比率:是指烃源岩与储集层在地层单元中厚度的最佳比率。
155.流体包裹体:是矿物结晶过程中捕获的成岩成矿流体。156.煤层气藏:主要指煤层中甲烷相对富集具有工业价值的层段或部位。
157.油气藏的破坏:是指由于外界地质条件的变化,原来形成的油气藏逐渐消亡的地质过程。其最终结果是油气藏在三维空间上不复存在或部分残存,油气藏中的油气完全逸散或部分残留变质。
158.生物降解作用:微生物有选择地消耗某些烃类成分。该过程大体上按正构烷烃、异戊间二烯烷烃、低环的环烷烃和芳香烃的顺序先后发生。在有氧条件下,这种作用更加明显和强烈,结果造成原油在降解前后成分有很大变化。
159.水洗作用:是在地下水沿油水界面运移的过程中,溶解原油中某些易溶的成分,主要是苯。甲苯、二甲苯,总体上轻烃比重烃更易溶解,由此使原油的成分发生改变的过程。
160.油气藏的再分布:若油气藏中的烃类流体在新的环境下分布发生某种改变,建立新的平衡,形成新的油气藏,称为油气藏的再分布。161.油气地表显示:是油气藏遭破坏后的油气再运移,或未经成藏的油气直接从烃源岩沿通道运移至地表的产物,可以有气态烃、液态烃、和固体沥青三种相态和产出。
162.宏观油气显示:能直接用肉眼观察到的地表油气显示,通常是油气沿断层或储集层直接运移到地表或是含油气层被剥蚀出露地表的产物,有油苗、气苗、含沥青岩石。
163.微观油气显示:只能用仪器检测的油气地表显示,通常是由天然气扩散或油气的微渗漏所形成的。第八章
164.地貌盆地:指被天然高地所围绕的陆地表面或洋底的地形凹地。165.沉积盆地:指在地球表面具有相当厚沉积物的一个构造单元。166.构造盆地:是受到后期构造改造作用而形成的盆地。
167.含油气盆地:是具备成烃要素、成烃过程,并已经发生具有工业价值油气聚集的沉积盆地。
168.前陆盆地:是指位于线性收缩造山带前缘和相邻稳定克拉通之间的狭长盆地。169.山间盆地:是指以逆断层为盆地边界的断陷盆地。
170.含油气系统:一个包含有效烃源岩及其相关的油气,以及形成油气聚集所必需的地质要素和作用的天然系统。
171.有效烃源岩:是指正在大量生排烃或在过去某一地质时期曾经大量生排过烃的原岩。
172.裂谷:是指由于整个岩石圈减薄和遭受伸展破裂而引起的,并且常常是一侧为正断层限制的断陷盆地。
173.油气聚集带:是指受一定区域地质条件控制的油气田带,其中各油气田具有相似的地质构造特征或相似的沉积条件和油气藏形成条件。油气聚集带的范围相当于盆地内的三级构造单元,但不是盆地内所有的三级构造单元均能形成油气聚集带。
174.油气田:是指一定的产油气面积上油气藏的综合,该产油气面积可以是受单一的构造或地层因素所控制的地质单位,也可以是受多种因素所控制的复合的地质单位。
175背斜型油气聚集带:指油气田带在构造上为一背斜带,其中油气藏的形成在很大程度上受背斜构造控制。
176.一定的产油气面积:是指不同层位的产油气层叠合连片的产油气面积。
177.构造型油气田:指产油气面积上受单一的构造因素所控制的含油气面积。
178.地层型油气田:指在区域均斜或单斜构造背景上,由地层因素所控制的含油气面积。179.复合型油气田:指在油气田范围内不同层位和深度的油气藏受构造、地层、水动力诸因素中的两种或多种因素控制的油气田。180.油气资源:指蕴藏在地壳中的石油和天然气。
181.油气储量:指已经探明或基本为人们所了解控制的,在现有的经济技术条件下能够进行开采的那部分油气数量。
182.油气资源量:指根据现有的地质资料和石油地质理论,推测地下可能存在的,总的油气数量。
183.探明地质储量:是指在油气藏评价阶段,经评价钻探证实油气藏可提供开采并能获得经济效益后,估算求得的、确定性很大地质储量,其相对误差不超过±20% 184.控制地质储量:是指在圈闭预探阶段预探井获得工业性油气流,并经过初步钻探认为可提供开采后,估算求得的、确定性较大的地质储量,其相对误差不超过±50% 185.预测地质储量:是指在圈闭预探阶段预探井获得了工业油气流或综合解释有油气层存在时,对有进一步勘探价值,可能存在的油气藏,估算求得、确定性很低的地质储量。
186.潜在原地资源量:在圈闭预探阶段前期,对已发现的、有利含油气的圈闭或油气田的邻近区块,根据石油地质条件分析和类比,采用圈闭法估算的原地油气总量。
187.推测原地资源量:主要在区域普查阶段或其他勘探阶段,对有含油气远景的盆地、坳陷、凹陷或区带等推测的油气聚集体,根据地质、物化探及区域探井等资料所估算的原地油气总量。188.原生油气藏:指烃源岩及相邻近或一定距离内的储集层中,油气第一次聚集形成的油气藏。第九章
189.油气资源评价:指计算或分析某一特定区域地下油气富集量的过程,主要回答该特定区域内有无油气?有多少?分布状况如何?能否勘探开发?是否值得勘探开发?如何进行勘探开发等一系列问题。190.含油气大区评价:是一个石油大国或大的跨国公司为制定远期勘探规划而提出的,其目的在于分析含油气大区的含油气特征与对比选择,包括石油地质综合研究,资源量预测和经济决策分析三部分。191.盆地评价:是区域性评价的基本单元,是是国家或石油公司为制定中期战略规划而进行的评价工作。
192.区带评价:是盆地勘探发展到一定阶段后自然产生的,适宜局部评价和预测的分析方法。
193.区带:是盆地的同一区域内有相同成因联系的所有圈闭或潜在勘探目标的总和,是盆地内油气聚集的基本场所,是为了适应局部油气勘探和评价而产生的过渡性地质单元。
194.圈闭评价:是各级油气资源评价中最具体、最实际的工作,也是勘探阶段的最终目标,其目的在于拟定勘探井位,直接发现油气田。195.油气资源评价系统:以地质概念模型为基础,通过各种定量参数的分析研究,用数学模型或者用推理求解的办法,针对各种勘探目标进行评价,使其逼近客观实际,以求得评价的系统性结果。增补: 196.甲烷水合物:在特定的低温高压条件下,甲烷气体可容纳水分子形成一种具笼形结构、似冰状的固体水合物,又称固态气体水合物,多呈白色、浅灰色,通常以分散状的颗粒或薄层状的集合体赋于沉积物之中。
197.石油的组分组成:利用有机溶剂和吸附剂对组成石油的化合物具有选择性溶解和吸附的性能,选用不同的有机溶剂和吸附剂,将原油分成若干部分,每一部分就是一个组分。
198.系列圈闭:沿一定路线上溢出点依次升高的多个圈闭。199.TTI:即时间—温度指数,根据促使有机质成烃热演化温度和时间之间的相互关系,提出的一种定量计算有机质成熟度的指标。200.CPI:碳优势指数,反应有机质或原油的成熟度。201.流体势:单位质量的流体所具有的机械能总和。202.力场强度:单位质量的流体在力场中所受到的力。
203.生油窗:指在热催化作用下。有机质能够大量转化为石油和湿气的生油时期,即有机质大量生成液态石油的温度或深度区间。204.氯仿沥青“A”:用氯仿从岩石中抽提出来的有机质,也就是能够溶于氯仿的可溶有机质。
205.成烃坳陷:是指盆地中分布有成熟烃源岩的深坳陷区,应具有广阔的有利于有机质大量繁殖和保存的封闭或半封闭的沉积环境,较高的沉积速率和较长的沉积时间,有利于有机质在较短时间内成熟并排出油气。
206.有效圈闭:曾经聚集并保存了具有工业价值油气藏的圈闭。207.非常规油气藏:成藏机理不同于一般常规的油气藏,包括深盆气藏、煤层气藏、甲烷水合物。
208.自生伊利石:是高岭石和钾长石在储集层酸性水介质中溶解沉淀出的一种成岩矿物。
209.重质原油:通常把相对密度大于0.9的石油称为重质原油,小于0.9的称为轻质原油。
210.深盆气藏:是指在特殊的地质条件下形成的,具有特殊的圈闭机理和分布规律的非常规天然气藏,因分布于盆地深部或构造底部,故称为深盆气藏。
211.次生油气藏:油气藏遭到破坏后,未消亡的油气在再运移过程中遇到新的圈闭而聚集形成的油气藏。
大题部分(共38个)
1.石油的化学组成
2.碎屑岩储集层物性影响因素 3.碳酸盐岩储集层物性影响因素 4.盖层的封闭机理(盖层的评价)5.背斜油气藏 6.断层油气藏 7.裂缝性背斜油气藏 8.刺穿油气藏 9.岩性油气藏 10.不整合油气藏 11.礁型油气藏 12.沥青封闭油气藏 13.水动力油气藏
14.成烃演化与模式+干酪根的变化+干酪根的类型 15.天然气成因类型的判别+煤成烃理论 16.烃源岩的评价 17.油气初次运移 18.油气二次运移
19.断层在油气运移,聚集成藏及油气藏破坏中的作用 20.油气聚集(如差异聚集,就那几个过程)21.油气藏形成条件 22.油气藏形成时间与期次 23.煤层气藏+煤型气 24.深盆气藏 25.油气藏的破坏 26.油气聚集带+油气田 27.油气资源评价及其方法 28.含油气盆地的类型与特点 29.油气地球化学对比 30.海陆相石油的区别 31.圈闭的度量 32.油气藏的度量 33.圈闭的分类 34.油气藏烃类相态分类 35.油气藏驱动类型分类 36.石油有机成因的证据 37.沉积有机质分布的影响因素 38.影响石油生成的理化条件
第五篇:清华大学2005年考研专业课试卷比较文学与世界文学
清华大学比较文学与世界文学试题 感谢网友清华园223提供
考试分为中国文学史(含现当代部分)和外国文学史两个科目 中国文学史试题: 古代文学部分:
一 简答题
(40分)试述司马迁在《报任安书》中说道:“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成一家之言”他在编写《史记》是如何体现他的意旨的? 2 试述南朝的“文笔之辨” 试述“宋初三体”的形成及其特点 4 简述元代杂剧的体制特点 二 论述题
(每题30分)
试述魏晋以来历代文人创作对汉代乐府民歌的吸收与发展
(这题前面有一段很长的古文评论材料,我不记得了,大意是一个古代评论家对明清四大奇书的评价,而这篇评论是写在《儒林外史》的序上的)
要求我们对他的观点进行评论,在说说自己对这几部作品的看法。现当代部分
简述题(从以下3题中任选2题回答)
每题25分 试述20世纪30年代文坛上关于文学的白话文写作之争及其意义 2 结合具体作家作品评述20世纪五六十年代革命历史小说的特点 试述20世纪八十年代“现代派”小说和“先锋派”小说的区别和联系
外国文学史考卷 一共有6道题目
第一题由4道填空题组成(共20分)
分别涉及 :
亚理士多得的《诗学》里关于诗的本质的论述
但丁在某一本著作关于运用俗语进行文学创作的重要性
莱辛的《拉奥孔》关于诗与画的经典论述
一段T.S爱略特的关于诗歌,感情与诗人之间关系的论述,问出自他的拿本著作 答案:
第一题就是《诗学》拉
第二题我后来翻了好久书才知道原来是《论俗语》
第三题的标准答案是“画是一种无声的诗,诗是一种有声的画”
第四题我查到现在都不知道,郁闷
二
日本的《平家物语》在“物语文学”中占有什么样的地位?
(20分)三
试述德国的“狂飙突进运动”
(20分)四
试述契科夫在戏剧创作上的探索
(30分)
五
试评论英国小数家吉卜林和福斯特关于印度题材小说的作品
(30分)六
结合具体作家作品,谈谈法国新小说的特点。(30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