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我谈流行歌曲_课堂实录
课 堂 实 录
一、创设情境
在《我要飞得更高》的音乐背景下显示这次语文活动的主题——“我谈流行歌曲”,并依次呈现本次语文活动的三维目标。
(歌曲完,男女学生主持人上场)男:花季雨季,笑过哭过 女:喜爱新鲜,渴望长大。男:超越自我,女:追求梦想。男:唱自己的歌,女:做最真的自我。
二、导入话题
女:同学们,刚才一首《我要飞得更高》,作为我们“丰富多彩的语文活动”系列之一——“我谈流行歌曲”的序曲,把我们带进了流行歌曲的多彩世界。
男:之所以将“流行歌曲”作为关注对象,是因为它作为一种大众喜闻乐见的音乐形式,早已遍布生活的各个角落,尤其在中学生群体中,更有着最广泛的听众。
女:但中学生对流行歌曲的喜爱现状如何?存在什么问题,又该如何解决?在接下来的“我与流行”板块,将由我们同学共同探讨。
男:当然,“我的地盘我做主”,这一板块,由同学们共同参与,由我和晓琴为大家主持。先请调查组的同学上场,为我们汇报一下调查的结果。(各组发言同学都上场,按照调查七、八、九年级、老师的顺序发言,发言后的同学主动归座。)
三、“我与流行”
1、成果展示,提出问题
调查组同学汇报调查对象、调查过程、主要问题、设计问卷、调查数据、结论,并出示绘制的统计图。
(1)调查七年级的同学:
七年级共有196人,我们共采访了123人。我们的调查进行得不是很顺利,在调查过程中,有些人认为我们是无理取闹,不予理睬,还有些人看见我们就跑;有位同学喜欢《爱情买卖》,问他为什么,他说电视上推荐的,还有的同学喜欢《我要的飞翔》,她说是《一起来看流星雨》的片尾曲。至于歌曲本身的文化内涵,他们一无所知。
通过这次采访,我们认识了很多闻所未闻的歌曲,提高了我们对歌曲的欣赏能力,增强了我们的自信心。这次活动既使我们享受到了快乐,也锻炼了我们的能力。这是我们绘制的统计图。
(2)调查八年级的同学:
我们调查采访的是八年级的同学,八年级共有178人,我们调查了132人,我们发现他们最喜欢的流行歌曲是《sorry , sorry 》,因为这首歌旋律铿镪,节奏感强;其次是《不想长大》,因为这首歌表达了少年儿童不想长大的心理,童年纯真、欢快、无忧无虑,这真是不想长大的最好理由。这是我们制作的统计图,显示八年级同学最喜欢的流行歌曲的排行。
在这次调查过程中,我们的采访遭到拒绝不下三十次,有的同学甚至对于我们不予理睬。当我们调查一位男同学时,他说最喜欢的是《忘记时间》。我们问他喜欢的原因,他漫不经心地说“胡乱歌唱的”。对于《爱情买卖》这首歌,我问一位同学喜欢的理由,他一脸骄傲地说“现在流行”。这首歌他认真听过吗?真让人怀疑,这些同学这样盲目地跟随大众的流行,没有自我,真让人不可思议,真让人担忧。
这次采访虽然我们受到了前所未有的打击,但我们非常高兴,因为我们更多的是收获,我们学会了怎样与人交流,怎样调查采访,如何分析思考,我们懂得了不管别人怎么对你,我们都应该用微笑面对,微笑是人与人之间沟通的桥梁。
(3)调查九年级的同学:
九年级共有112人,我们共采访了96人,虽然不多,但都是我们费尽周折采访到的,因为初三的同学面临中考,学习紧张,课余时间一般不下楼,只有在跑操时或中午吃饭时,我们才会有机会逮住他们。我们采访的第一个人,她不知道我们在干什么,一脸茫然的样子,说“不好意思,我不知道”过后便走开了,我们追了上去,微笑着问她最喜欢的流行歌曲是什么,她看到我们这么有诚意,大概是被打动,便告诉了我们她最喜欢的歌是《隐形的翅膀》她喜欢的原因是:这首歌让她变得坚强,让她心生战胜困境的信心与希望。还有的喜欢《好兄弟》,他说这首歌里渗透着兄弟情谊。看来初三的同学要比初
一、初二的同学欣赏水平高。
通过这次采访,不仅使我们对流行歌曲有了进一步的了解,还锻炼了我们与人交谈的能力,虽然当中有些挫折,但是我们每个人都很快乐。
这就是我们制作的统计图。(4)调查全校教师的同学:
我们调查采访的是全校教师。全校共47名教师,我们采访了42位。从统计图中可以看出老师们喜欢的现代流行歌曲很少,老师们喜欢的大多数是比较陈旧的歌曲,但这些歌曲据老师说歌词优美,旋律动听,有表现亲情的,爱国的,也有表现爱情的和军旅生活的等等。可以看出时代影响着人,也可以看出老师对流行歌曲的喜欢是有选择的,他们并不一味拒绝现代流行歌曲,像周杰伦的《青花瓷》《千里之外》《菊花台》,他们还是非常喜欢的,更可以看出有些歌曲能穿越时空,久唱不衰,而有些歌曲只流行一时,经不起时间的考验。
这次调查活动,提高了我们鉴赏流行歌曲的能力,特别锻炼了我们的胆量!我们很自豪,能以一名小记者的身份去调查采访我们的“上级”。
这是我们绘制的统计图。谢谢!
2、共同探究,解决问题
男:感谢调查组的同学为我们带来的调查与分析。
女:调查是为了发现问题,那我们请总结小组的同学为我们做一下总结,大家欢迎!
总结小组同学发言:
各位老师,各位同学,大家好:
我们对各个小组提供的信息进行了汇总与分析,从中我们发现了两个问题。(1)学生对流行歌曲的喜欢,大多比较盲目,说不上原因,没有提升到欣赏的高度。
(2)学生喜欢的流行歌曲,大多是表现情爱的歌曲。这些歌曲可能会让中学
生意志消沉,荒废学业,还可能会让我们过早尝试成人的情感世界。
我们中学生,我们这些早晨八九点的太阳,不应该有那么多忧伤,要有自己的理想,要有为理想奋斗的坚定信念和顽强意志。我觉得我们多唱一些励志的,昂扬激越的,让我们精神焕发的歌曲,那样对我们青少年是最有益的。
这是我们绘制的统计图。
女: 同学们是否认同总结小组同学的发言,如果有不同观点可以提出,大家讨论解决。
同学讨论、发言、总结。
师:对中学生喜爱流行歌曲的现状,同学们做了认真的调查,又进行了认真的分析与总结,既明晰了对流行歌曲应该如何喜爱,又全面提高了我们听说读写的语文能力。好,同学们做得非常好。感谢同学们的精彩发言,感谢主持人。(主持人暂时回到座位)
下面我们来看一个短文。
流行=高尚?
俄国作家赫尔岑年轻时,在一次宴会上被轻佻的音乐弄得非常厌烦,便用手捂着耳朵。主人解释说:“对不起,演奏的是流行乐曲。”赫尔岑反问道:“流行的乐曲就一定高尚吗?”主人听了十分吃惊:“不高尚的东西怎么能流行呢?”赫尔岑笑了:“那么,流行性感冒也是高尚的了?!”
师:看来,流行的东西并不一定就是高尚的东西,流行歌曲也一样。学习之余,欣赏好的流行歌曲的确是一种不错的娱乐手段。但流行歌曲对我们的意义还不止于此。作为歌词、旋律、感情、思想等诸多要素的结合体,它还蕴涵着很深刻的文化内涵,体现了当时浓厚的时代气息。学会解读,才能更好地欣赏。一起走进“解读流行”。
四、“解读流行”
师:我们将从三个方面解读流行歌曲的流行“密码”。出示幻灯片
1、提取信息,感受时代内涵
师:上个世纪30年代,有一首歌广为传唱。70多年过去了,今天再重新欣赏他,我们还能从中品味出那个时代的生活气息。欣赏这首歌,从中提取信息,然后告诉大家,你听出了那个时代怎样的生活,又是从什么地方听出来的?请听歌曲《保卫黄河》
学生欣赏、讨论、回答。
教师小结:看来,一个时代的好的流行歌曲,跳动的是一个时代的脉搏,解读不同时代的流行歌曲,就可以从一个侧面看到社会的发展变迁。上个世纪50年代《让我们荡起双桨》、70年代末《春天的故事》、90年代《走进新时代》、21世纪的《我和你》都是这一类的歌曲。(出示幻灯片
上面黑体字)
2、品味经典,感受情感内涵
师:但流行歌曲的意义仍然不止于此。一首好的流行歌曲常会使你心有戚戚,潸然泪下。请欣赏《母亲》,看歌曲中哪些地方撼动了你的心弦,你又想到了什么?
学生欣赏、讨论、回答。
教师小结:那位母亲不是我们的母亲,我们却分明看到了自己母亲的身影;歌曲明明是一种艺术创作,我们却分明听到了自己的心声。一首好的流行歌曲一定是来源于真实的生活,反映人们内心真挚的感情,这才能唤起人们的共鸣,真正的流行起来。(出示幻灯片
上面黑体字)
师:再来欣赏《一剪梅》
学生欣赏
师:问世间情为何物,直教人生死相许。但是亲爱的同学们,请听老师一句话(出示幻灯片)
亲爱的同学们:我们别太着急地奉献出自己不太成熟的感情,没有成熟的果实是苦涩的。我们要先把自己由一块铁变成一块闪闪发光的金子,由一只丑小鸭变成一只美丽的白天鹅,让自己稚嫩的双肩变得坚强,能够担负起生活中的风风雨雨。这样,我们的生活才是美好的,我们的爱情才是甜蜜的。
3、鉴赏精品,感受励志作用
师:好的流行歌曲,不仅反映人们真实的生活和细腻的感受,它还要给人更多“真、善、美”的思考与启示,这也就是平时所说的励志的作用。请欣赏《凝聚每份爱》
学生欣赏
教师小结:2008年1月10日,中国特大冰雪灾害,低温雨雪冰冻灾害造成全国19个省、市、自治区和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发生程度不同的灾害。2008年5月12日,中国汶川特大地震灾害,8省市受到震撼,死亡人数八万七千五百余人,直接经济损失8451亿元人民币。2010年4月14日 青海玉树藏族自治州7.1级大地震„„灾难面前,全国各族人民情系灾区,人民官兵义无反顾,中华大爱跨越时空、众志成城,一次又一次地创造了地球传奇。真情无声,大爱无疆,新校园建起来了,新家园建起来了,因为我们在一起!让我们为祖国加油,为祖国祈福!
(出示幻灯片 好的流行歌曲会给人“真、善、美”的思考与启示,具有励志作用。)
这一类的作品还有《真心英雄》《爱拼才会赢》《隐形的翅膀》《我要飞得更高》《蜗牛》
4、对比反思,总结长久“流行”的要素
师:回看流行歌曲演变的历史,我们看到,时光的流转中,有的歌一度流行却转瞬即逝,有的歌一唱多年最后终成经典。能穿越时空流传下来的,才是真正的流行!那么,什么样的歌曲才能流传下来,具有持久旺盛的生命力?
学生讨论、总结。
教师小结:是的,歌词优美,旋律动听,感情真挚健康,内容积极向上,而且易于传唱,这是一首歌得以流行的重要原因,也是一首歌经得住时代考验的要素。那我们在平时听流行歌曲时候,就应该多听这样的好歌,更要多用心体会这样的好歌。(出示幻灯片)
五、才艺展示,请看我的风采
1、女生组合:《有你的地方是天堂》
世上只有妈妈好,有妈的地方是天堂。母爱是艺术作品中永恒的主题。(出示幻灯片)
2、男生组合:《水手》
风雨中这点痛算什么,擦干泪不要问,至少我们心中还有梦;风雨中这点痛算什么,擦干泪不要问为什么。就像爱迪生说的:“失败也是我所需要的。”(出示幻灯片)
3、胡玉飞、冀宁宁同学领唱,全体同学合唱的《大海》
希望大家有大海的胸怀和气魄,有大海的豪迈与广博(出示幻灯片)
师:感谢同学们给大家带来这么精彩的歌声,让我们享受到这么快乐的时光!谢谢大家!
六、总结认识,个性表达。
师:唱流行歌曲,品优美语言,赏动听旋律,悟生活真谛!最后,让我们在《我要飞得更高》的昂扬旋律中,把我们对流行歌曲的新的认识用一句话总结出来,可以优美,可以简洁,可以幽默,可以独特,算做我们这堂课一个圆满的句号吧!(比如:流行歌曲小世界,人生大舞台。)请同学们将它写在黑板上。
师:我也写一个:要通俗,不要庸俗;要昂扬,不要低沉;要欢快,不要忧伤。
七、结束语
男:我们是茫茫大海上的水手,让我们荡起双桨,去追寻我们心中的梦想。女:我们是蔚蓝天空中的雄鹰,请插上我们隐形的翅膀,让我们飞得更高,让我们自由飞翔。
男女合:我们是苍茫大地上的棵棵小草,没有花香,没有树高,虽然我们微不足道,但我们的伙伴遍及天涯海角。
师:让世界充满爱
男女合:成长中的你、我、他,自信,坚强,朝气蓬勃,奋发向上。
八、作业(出示幻灯片)
1、用流行歌曲个性地表达你对人和事的感觉和看法。比如: 尖子生——传奇
差生——伤心总是难免的
考试100分——想说爱你不容易
中学生减负—— 美丽的神话
失败 挫折——阳光总在风雨后
多项选择题——你究竟有几个好妹妹
2、思考:
时代变迁,流行歌曲也在变化。从《保卫黄河》到《母亲》,再到《我要飞得更高》、《我和你》,70多年来,我国的流行歌曲有哪些变化?为什么会有这样的变化?
第二篇:《我谈流行歌曲》教案设计
《我谈流行歌曲》教案设计 活动总目标: 情感目标:
1、通过引导学生欣赏好的流行歌曲作品,学会理解他人、热爱生活、积极进取。
2、在生活中进行语文活动并运用语文解决生活问题的过程中,激发学生对语文的兴趣,培养提高学生语言表达的积极性主动性。
3、使学生在艺术作品的欣赏中受到美的熏陶,培养热爱祖国文化的思想感情。能力目标:
1、培养以语言表达能力为主的多种能力,例如口语交际能力,社会实践能力。
2、学习制定活动计划、写简单的调查报告、合作探究问题。
3、培养搜集信息、整理资料、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认知目标:
1、多角度深化学生对流行歌曲的认识。明确对流行歌曲的喜爱应该注意的问题,了解流行歌曲作为一种文化所具有的特性和文化内涵,形成正确的审美观价值观,提高对流行歌曲的鉴赏能力。
2、了解语文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学会在生活中运用语文,在语文中品味生活。活动准备:
1、教师引导学生根据自己生活中感兴趣的现象提出问题,经过筛选比较,确定活动主题。
2、师生共同确定活动目标与活动形式。
3、根据活动主题确定调查问题,学生自由结组,自选组长,自定计划,自拟问卷,自备工具,开展社会调查。
4、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整理资料、分析总结、写调查报告、绘制统计图。
5、教师与有条件的同学通过各种渠道查找资料,扩充对流行歌曲的了解。教师制定详细的活动方案,并准备相关素材,制作课件。活动过程:
一、创设情境 歌曲一:《酸酸甜甜就是我》,插入学生社会调查的花絮。(歌曲完,男学生主持与教师上场)男:花季雨季,笑过哭过 师: 喜爱新鲜,渴望长大。男:唱自己的歌,师:做最真的自我。合:因为
——酸酸甜甜就是我!
二、导入话题
师:同学们,刚才一首《酸酸甜甜就是我》,作为我们“丰富多彩的语文活动”系列之一——“我谈‘流行歌曲’”的序曲,把我们带进了流行歌曲的多彩世界。刚才歌曲中插入的图片,正是我们这次活动中同学们开展社会调查的真实记录。
男:之所以将“流行歌曲”作为关注对象,是因为它作为一种大众喜闻乐见的音乐形式,早已遍布生活的各个角落,尤其在中学生群体中,更有着最广泛的听众。
师:但中学生对流行歌曲的喜爱现状如何?存在什么问题,又该如何解决?在接下来的“我与流行”板块,将由我们同学共同探讨。男:当然,“我的地盘我做主”,这一板块,由同学们共同参与,由我为大家主持。先请调查组的同学上场,为我们汇报一下调查的结果。
三、“我与流行”话题
1、成果展示,提出问题
调查组同学汇报调查过程、主要问题、设计问卷、调查数据、结论,并出示绘制的统计图。
2、共同探究,解决问题
男:感谢调查组的同学为我们带来的调查与分析。调查是为了发现问题,那我们要做的是解决问题。同学们讨论一下,你怎样看待这种现状,又如何解决? 同学讨论、发言、总结。
男:对中学生喜爱流行歌曲的现状,同学们做了认真的调查,又进行了热烈的讨论,既明晰了对流行歌曲应该如何喜爱,又全面提高了我们听说读写的语文能力。老师,您看呢?
四、“解读流行”话题
师:学习之余,欣赏好的流行歌曲的确是一种不错的娱乐手段。但流行歌曲对我们的意义还不止于此。作为歌词、旋律、感情、思想等诸多要素的结合体,它还蕴涵着很深刻的文化内涵,体现了当时浓厚的时代气息。学会解读,才能更好地欣赏。一起走进“解读流行”。
1、提取信息,感受时代内涵
上个世纪50年代,有一首歌广为传唱。50年过去了,今天再重新欣赏他,我们还能从中品味出那个时代的生活气息。欣赏这首歌,从中提取信息,然后告诉大家,你听出了那个时代怎样的生活,又是从什么地方听出来的?请听歌曲《让我们荡起双桨》 《让我们荡起双桨》 学生欣赏、讨论、回答。
教师小结:看来,一个时代的好的流行歌曲,跳动的是一个时代的脉搏,解读不同时代的流行歌曲,就可以从一个侧面看到社会的发展变迁。
2、品味经典,感受情感内涵
但流行歌曲的意义仍然不止于此。一首好的流行歌曲常会使你心有戚戚,潸然泪下。请欣赏《懂你》,看歌曲中哪些地方撼动了你的心弦,你又想到了什么? 《懂你》
学生欣赏、讨论、回答。
教师小结:那位母亲不是我们的母亲,我们却分明看到了自己母亲的身影;歌曲明明是一种艺术创作,我们却分明听到了自己的心声。一首好的流行歌曲一定是来源于真实的生活,反映人们内心真挚的感情,这才能唤起人们的共鸣,真正的流行起来。
3、鉴赏精品,感受励志作用 时间跨入新世纪,流行歌曲更呈现一种百花齐放的多元化格局。今年3月,周杰伦的《蜗牛》在众多流行歌曲中脱颖而出,入选上海中学生爱国主义歌曲推荐曲目。欣赏《蜗牛》,看它又好在哪里? 《蜗牛》
学生欣赏、讨论、回答。
教师小结:好的流行歌曲,不仅反映人们真实的生活和细腻的感受,它还要给人更多“真、善、美”的思考与启示,这也就是平时所说的励志的作用。《蜗牛》确实做到了这一点。
4、综观变化,总结“流行”之“变”
时代变迁,流行歌曲也在变化。从《让我们荡起双桨》到《懂你》,再到《蜗牛》、《酸酸甜甜就是我》,50年间,我国的流行歌曲有哪些变化? 学生讨论、回答。
5、对比反思,总结长久“流行”的要素
回看流行歌曲演变的历史,我们看到,时光的流转中,有的歌一度流行却转瞬即逝,有的歌一唱多年最后终成经典。能穿越时空流传下来的,才是真正的流行!那么,什么样的歌曲才
能流传下来,具有持久旺盛的生命力? 学生讨论、总结。
教师小结:是的,歌词优美,旋律动听,感情真挚健康,内容积极向上,而且易于传唱,这是一首歌得以流行的重要原因内,也是一首歌经得住时代考验的要素。那我们在平时听流行歌曲时候,就应该多听这样的好歌,更要多用心体会这样的好歌。
五、总结认识,个性表达。
最后,我们再来欣赏一首《青藏》在欣赏的过程中,请将你对流行歌曲的新的认识用一句话总结出来,可以优美,可以简洁,可以幽默,可以独特,算做我们这堂课一个圆满的句号吧!《青藏高原》 师:我认为:流行歌曲是生活中的七彩浪花,有的昂扬激越,有的低回婉约,有的含蓄隽永,有的欢快活泼,但不管怎样,它总能使我们的生活不再单调枯涩!生欣赏、总结、表述。
六、结束语
男:生活中处处有语文,女:语文活动丰富多彩。师:积极参与、共同探究,合:过程中酸甜苦辣,这就是成长中自信的我!
第三篇:七年级语文下册《我谈流行歌曲》课堂实录 河大版
《我谈流行歌曲》课堂实录
一、创设情境
在《我要飞得更高》的音乐背景下显示这次语文活动的主题——“我谈流行歌曲”,并依次呈现本次语文活动的三维目标。
(歌曲完,男女学生主持人上场)男:花季雨季,笑过哭过 女:喜爱新鲜,渴望长大。男:超越自我,女:追求梦想。男:唱自己的歌,女:做最真的自我。
二、导入话题
女:同学们,刚才一首《我要飞得更高》,作为我们“丰富多彩的语文活动”系列之一——“我谈流行歌曲”的序曲,把我们带进了流行歌曲的多彩世界。
男:之所以将“流行歌曲”作为关注对象,是因为它作为一种大众喜闻乐见的音乐形式,早已遍布生活的各个角落,尤其在中学生群体中,更有着最广泛的听众。
女:但中学生对流行歌曲的喜爱现状如何?存在什么问题,又该如何解决?在接下来的“我与流行”板块,将由我们同学共同探讨。
男:当然,“我的地盘我做主”,这一板块,由同学们共同参与,由我和晓琴为大家主持。先请调查组的同学上场,为我们汇报一下调查的结果。(各组发言同学都上场,按照调查七、八、九年级、老师的顺序发言,发言后的同学主动归座。)
三、“我与流行”
1、成果展示,提出问题
调查组同学汇报调查对象、调查过程、主要问题、设计问卷、调查数据、结论,并出示绘制的统计图。
(1)调查七年级的同学:
七年级共有196人,我们共采访了123人。我们的调查进行得不是很顺利,在调查过程中,有些人认为我们是无理取闹,不予理睬,还有些人看见我们就跑;有位同学喜欢《爱情买卖》,问他为什么,他说电视上推荐的,还有的同学喜欢《我要的飞翔》,她说是《一起来看流星雨》的片尾曲。至于歌曲本身的文化内涵,他们一无所知。
通过这次采访,我们认识了很多闻所未闻的歌曲,提高了我们对歌曲的欣赏能力,增强了我们的自信心。这次活动既使我们享受到了快乐,也锻炼了我们的能力。这是我们绘制的统计图。
(2)调查八年级的同学:
我们调查采访的是八年级的同学,八年级共有178人,我们调查了132人,我们发现他们最喜欢的流行歌曲是《sorry , sorry 》,因为这首歌旋律铿镪,节奏感强;其次是《不想长大》,因为这首歌表达了少年儿童不想长大的心理,童年纯真、欢快、无忧无虑,这真是不想长大的最好理由。这是我们制作的统计图,显示八年级同学最喜欢的流行歌曲的排行。
在这次调查过程中,我们的采访遭到拒绝不下三十次,有的同学甚至对于我们不予理睬。当我们调查一位男同学时,他说最喜欢的是《忘记时间》。我们问他喜欢的原因,他漫不经心地说“胡乱歌唱的”。对于《爱情买卖》这首歌,我问一位同学喜欢的理由,他一脸骄傲地说“现在流行”。这首歌他认真听过吗?真让人怀疑,这些同学这样盲目地跟随大众的流行,没有自我,真让人不可思议,真让人担忧。
这次采访虽然我们受到了前所未有的打击,但我们非常高兴,因为我们更多的是收获,我们学会了怎样与人交流,怎样调查采访,如何分析思考,我们懂得了不管别人怎么对你,我们都应该用微笑面对,微笑是人与人之间沟通的桥梁。
(3)调查九年级的同学:
九年级共有112人,我们共采访了96人,虽然不多,但都是我们费尽周折采访到的,因为初三的同学面临中考,学习紧张,课余时间一般不下楼,只有在跑操时或中午吃饭时,我们才会有机会逮住他们。我们采访的第一个人,她不知道我们在干什么,一脸茫然的样子,说“不好意思,我不知道”过后便走开了,我们追了上去,微笑着问她最喜欢的流行歌曲是什么,她看到我们这么有诚意,大概是被打动,便告诉了我们她最喜欢的歌是《隐形的翅膀》她喜欢的原因是:这首歌让她变得坚强,让她心生战胜困境的信心与希望。还有的喜欢《好兄弟》,他说这首歌里渗透着兄弟情谊。看来初三的同学要比初
一、初二的同学欣赏水平高。
通过这次采访,不仅使我们对流行歌曲有了进一步的了解,还锻炼了我们与人交谈的能力,虽然当中有些挫折,但是我们每个人都很快乐。
这就是我们制作的统计图。(4)调查全校教师的同学:
我们调查采访的是全校教师。全校共47名教师,我们采访了42位。从统计图中可以看出老师们喜欢的现代流行歌曲很少,老师们喜欢的大多数是比较陈旧的歌曲,但这些歌曲据老师说歌词优美,旋律动听,有表现亲情的,爱国的,也有表现爱情的和军旅生活的等等。可以看出时代影响着人,也可以看出老师对流行歌曲的喜欢是有选择的,他们并不一味拒绝现代流行歌曲,像周杰伦的《青花瓷》《千里之外》《菊花台》,他们还是非常喜欢的,更可以看出有些歌曲能穿越时空,久唱不衰,而有些歌曲只流行一时,经不起时间的考验。
这次调查活动,提高了我们鉴赏流行歌曲的能力,特别锻炼了我们的胆量!我们很自豪,能以一名小记者的身份去调查采访我们的“上级”。
这是我们绘制的统计图。谢谢!
男:感谢调查组的同学为我们带来的调查与分析。
女:调查是为了发现问题,那我们请总结小组的同学为我们做一下总结,大家欢迎!总结小组同学发言:
各位老师,各位同学,大家好:
我们对各个小组提供的信息进行了汇总与分析,从中我们发现了两个问题。
(1)学生对流行歌曲的喜欢,大多比较盲目,说不上原因,没有提升到欣赏的高度。(2)学生喜欢的流行歌曲,大多是表现情爱的歌曲。这些歌曲可能会让中学生意志消沉,荒废学业,还可能会让我们过早尝试成人的情感世界。
我们中学生,我们这些早晨八九点的太阳,不应该有那么多忧伤,要有自己的理想,要有为理想奋斗的坚定信念和顽强意志。我觉得我们多唱一些励志的,昂扬激越的,让我们精神焕发的歌曲,那样对我们青少年是最有益的。
这是我们绘制的统计图。
女: 同学们是否认同总结小组同学的发言,如果有不同观点可以提出,大家讨论解决。
同学讨论、发言、总结。师:对中学生喜爱流行歌曲的现状,同学们做了认真的调查,又进行了认真的分析与总结,既明晰了对流行歌曲应该如何喜爱,又全面提高了我们听说读写的语文能力。好,同学们做得非常好。感谢同学们的精彩发言,感谢主持人。(主持人暂时回到座位)
下面我们来看一个短文。流行=高尚?
俄国作家赫尔岑年轻时,在一次宴会上被轻佻的音乐弄得非常厌烦,便用手捂着耳朵。主人解释说:“对不起,演奏的是流行乐曲。”赫尔岑反问道:“流行的乐曲就一定高尚吗?”主人听了十分吃惊:“不高尚的东西怎么能流行呢?”赫尔岑笑了:“那么,流行性感冒也是高尚的了?!”
师:看来,流行的东西并不一定就是高尚的东西,流行歌曲也一样。学习之余,欣赏好的流行歌曲的确是一种不错的娱乐手段。但流行歌曲对我们的意义还不止于此。作为歌词、旋律、感情、思想等诸多要素的结合体,它还蕴涵着很深刻的文化内涵,体现了当时浓厚的时代气息。学会解读,才能更好地欣赏。一起走进“解读流行”。
四、“解读流行”
师:我们将从三个方面解读流行歌曲的流行“密码”。出示幻灯片
1、提取信息,感受时代内涵
师:上个世纪30年代,有一首歌广为传唱。70多年过去了,今天再重新欣赏他,我们还能从中品味出那个时代的生活气息。欣赏这首歌,从中提取信息,然后告诉大家,你听出了那个时代怎样的生活,又是从什么地方听出来的?请听歌曲《保卫黄河》
学生欣赏、讨论、回答。
教师小结:看来,一个时代的好的流行歌曲,跳动的是一个时代的脉搏,解读不同时代的流行歌曲,就可以从一个侧面看到社会的发展变迁。上个世纪50年代《让我们荡起双桨》、70年代末《春天的故事》、90年代《走进新时代》、21世纪的《我和你》都是这一类的歌曲。(出示幻灯片 上面黑体字)
2、品味经典,感受情感内涵
师:但流行歌曲的意义仍然不止于此。一首好的流行歌曲常会使你心有戚戚,潸然泪下。请欣赏《母亲》,看歌曲中哪些地方撼动了你的心弦,你又想到了什么? 学生欣赏、讨论、回答。
教师小结:那位母亲不是我们的母亲,我们却分明看到了自己母亲的身影;歌曲明明是一种艺术创作,我们却分明听到了自己的心声。一首好的流行歌曲一定是来源于真实的生活,反映人们内心真挚的感情,这才能唤起人们的共鸣,真正的流行起来。(出示幻灯片 上面黑体字)
师:再来欣赏《一剪梅》 学生欣赏
师:问世间情为何物,直教人生死相许。但是亲爱的同学们,请听老师一句话(出示幻灯片)
亲爱的同学们:我们别太着急地奉献出自己不太成熟的感情,没有成熟的果实是苦涩的。我们要先把自己由一块铁变成一块闪闪发光的金子,由一只丑小鸭变成一只美丽的白天鹅,让自己稚嫩的双肩变得坚强,能够担负起生活中的风风雨雨。这样,我们的生活才是美好的,我们的爱情才是甜蜜的。
3、鉴赏精品,感受励志作用
师:好的流行歌曲,不仅反映人们真实的生活和细腻的感受,它还要给人更多“真、善、美”的思考与启示,这也就是平时所说的励志的作用。请欣赏《凝聚每份爱》 学生欣赏
4、对比反思,总结长久“流行”的要素
师:回看流行歌曲演变的历史,我们看到,时光的流转中,有的歌一度流行却转瞬即逝,有的歌一唱多年最后终成经典。能穿越时空流传下来的,才是真正的流行!那么,什么样的歌曲才能流传下来,具有持久旺盛的生命力?
学生讨论、总结。
教师小结:是的,歌词优美,旋律动听,感情真挚健康,内容积极向上,而且易于传唱,这是一首歌得以流行的重要原因,也是一首歌经得住时代考验的要素。那我们在平时听流行歌曲时候,就应该多听这样的好歌,更要多用心体会这样的好歌。(出示幻灯片)
五、才艺展示,请看我的风采
1、女生组合:《有你的地方是天堂》
世上只有妈妈好,有妈的地方是天堂。母爱是艺术作品中永恒的主题。(出示幻灯片)
2、男生组合:《水手》
风雨中这点痛算什么,擦干泪不要问,至少我们心中还有梦;风雨中这点痛算什么,擦干泪不要问为什么。就像爱迪生说的:“失败也是我所需要的。”(出示幻灯片)
3、胡玉飞、冀宁宁同学领唱,全体同学合唱的《大海》
希望大家有大海的胸怀和气魄,有大海的豪迈与广博(出示幻灯片)
师:感谢同学们给大家带来这么精彩的歌声,让我们享受到这么快乐的时光!谢谢大家!
六、总结认识,个性表达。
师:唱流行歌曲,品优美语言,赏动听旋律,悟生活真谛!最后,让我们在《我要飞得更高》的昂扬旋律中,把我们对流行歌曲的新的认识用一句话总结出来,可以优美,可以简洁,可以幽默,可以独特,算做我们这堂课一个圆满的句号吧!(比如:流行歌曲小世界,人生大舞台。)请同学们将它写在黑板上。
师:我也写一个:要通俗,不要庸俗;要昂扬,不要低沉;要欢快,不要忧伤。
七、结束语
男:我们是茫茫大海上的水手,让我们荡起双桨,去追寻我们心中的梦想。
女:我们是蔚蓝天空中的雄鹰,请插上我们隐形的翅膀,让我们飞得更高,让我们自由飞翔。
男女合:我们是苍茫大地上的棵棵小草,没有花香,没有树高,虽然我们微不足道,但我们的伙伴遍及天涯海角。
师:让世界充满爱
男女合:成长中的你、我、他,自信,坚强,朝气蓬勃,奋发向上。
八、作业(出示幻灯片)
1、用流行歌曲个性地表达你对人和事的感觉和看法。比如: 尖子生——传奇 差生——伤心总是难免的 考试100分——想说爱你不容易 中学生减负—— 美丽的神话
失败 挫折——阳光总在风雨后 多项选择题——你究竟有几个好妹妹
2、思考:
时代变迁,流行歌曲也在变化。从《保卫黄河》到《母亲》,再到《我要飞得更高》、《我和你》,70多年来,我国的流行歌曲有哪些变化?为什么会有这样的变化?
第四篇:《谈读书》课堂实录
谈读书》课堂实录
9-10-27 11:1
3最近带了个浙师大的实习生,以下是她上的第一堂课的课堂实录,红色字体是我的点评,一.导入:
师:很多人都读书,古今中外,古往今来。有的人头悬梁锥刺股,十年寒窗只为有朝一日金榜提名,有的人读书为了做官,变本加厉地鱼肉人民,也有的人“为中华崛起而读书”。同学们想一想,你们是为什么而读书的?
生:为了有更好的出路。
师:还有呢?
生:可以让生活变的美好
师:可以让生活变的更美好。那大家想一下你们读书之后自身有什么变化?和小学生比,跟没有知识的一些农民、工人比,有什么变化?
生:学的东西比他们更多,懂得更多。
师:对。学到了知识,懂得更多。再想一下,还有呢?
生:变的有素质。
师:好,请坐。唐代王之涣在《登鹳雀楼》中说“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读书能让我们开阔眼界,陶冶情操,使我们的精神境界上升到一个高度。那么就让我们一起来看一下,名家是怎么读书的?翻开课本第166页。
二、进入正课
师:先看题目,谈读书的谈字是什么意思?
生:谈论。
师:大家下课在与同学聊天说话的时候,那是一种什么感觉?
生:比较随便
师:如果我把这篇课文的题目改成“论读书”,那大家猜一下,它的体裁是什么?生:议论文。
师:我们议论文也写过不少,我想找一位同学起来说一下,你是怎么写议论文的? 生:先是要确定一个中心思想。
师:中心思想?不能说中心思想,中心思想可以用在记叙文,也可以用在说明文里面,议论文中有一个专用名词,是什么?
生:中心论点。
师:中心论点,对了。然后呢?
生:然后寻找依据来论证它。
师:都有什么依据?比如说„„
生:事迹
师:事迹或者„„名言,对吧。最后呢?
生:最后总结。
师:总结,证明你的观点是站的住脚的,对吧。好请坐。那我们下面就自由朗读一下课文,体会一下,这篇课文与议论文有什么不同?(此处教师可把一般议论文的基本格式再给学生小结一下,使一部份没有认真听课的学生加深印象。)
(生读课文)
师:这篇课文与议论文有什么不同?刚才我们说过,这篇课文比较的„„随意对吧。那议论文呢?议论文比较的„„
生:严谨。(尽量让学生多说,在前面已经确定了普通议论文的基本格式后,学生的感触可能
会更深点,)
师:好。实际上,这篇课文严格意义上来说不是一篇议论文,而是一篇随笔。它有散文一样的感觉。我们一起来看一下什么是随笔
(生读)
师:随笔,可以叙事,可以抒情,可以评论,那这篇课文是倾向于哪一点的?
生:评论。
师:评论。对吧。那读完课文了,我们再来看一下,思考“培根和我们谈论了有关读书的哪些问题?”再看一下课文,边看边在课文旁边做一下记录。
生看课文,生无语。(学生无语,一是学生对课文不熟,二是不是问题难到了学生,如果换成“关于读书,培根和我们谈了些什么呢?问题问出去后,多给学生一些时间看书,若再没有反应,可让他们讨论,教师不要作任何提示,一提示,学生的思考就没有了)
师:比如说第一句“读书足以怡情,足以傅彩,足以长才”,可以干什么,可以干什么。这说明了读书的什么?
生:好处
师:好处或者说是目的,对吧。再看看课文其他部分,还说了读书的哪些问题?
生找
师:相互之间讨论一下
生讨论,师边转边看,指导。(这里学生有点启而不发)
师:谁找到了有关读书的其他问题?
生:“换言之„„”(读课文)
师:这说明了读书的什么?
生:读书的好处
师:找出了读书的目的、方法,那么读书的好处就十分明显了。下面浏览课文,根据这三方面给课文划分一下层次。
生读课文,划分层次,相互之间讨论一下。
师:(找同学)跟大家交流一下你的看法。第一层划到哪里?
生1:“全凭观察得知“后面。
师:有没有同学有不同意见?
生:没有
师:第一层比较明显是吧。那我们看一下第一层,能不能找出一句话来作为这一层的中心论点呢?
生1:读书补天然之不足,经验又补读书之不足,盖„„
师:这么长啊!那我们来看一下这一句。(读他找的这句)这告诉我们读书要怎么样?与什么相结合?(当一个学生说明观点后,教师先别急着分析,可再引导别的学生有没有其他的想法,当有不同的观点呈现出来的时候,学生的思维就会发生碰撞,然后会有比较,比较以后答案自然就会有了。)
生:与经验相结合。
师:这句话已经包含在哪一句话里面了已经。再找一下?有没有一句话可以概括一下这一层的中心论点?
(此问题处理不够好)
生无语
师:中心论点通常在哪里找啊?
生:第一句。
师:那我们一起来读一下第一句。
生读“读书足以怡情,足以傅彩,足以长才。”
师:这三个小方面有没有侧重点?你看它突出的是怡情?还是傅彩?还是长才?
生:长才
师:像周扬刚才说的那句话,你思考一下,读书要与经验相结合,读书又能弥补你那种天然的缺憾,从另一方面想,这是不是也是属于长才的?(应该让学生自己说出来吧?!)生:是。
师:好,我们再来看第二层。第二层讲的是读书的方法,试着划分一下、生:“味同嚼蜡“之后
师:大部分同学同意划到“味同嚼蜡“之后。有没有同学有不同的意见呢?
生无语(可随机抽取学生来回答)
师:是不是也有同学划分到“始能以无知而显有知”后面,生应和(此处的层次划分,可让学生讨论下,应该划在那里更好,既然教师认为两种划分都可以,那么就尊重大多数学生的意见,虽然无论是前面还是后面都可以,但是结构的划分应该还是有据可依的,因此大多数情况下还是
有正确答案的)
师:其实划到哪里都可以。我们看它们中间那句话“读书使人。。作文使人。。,讨论使人。,因此。“因此”是不是强调一个结论,告诉我们要去读书,要去讨论,要去作文,这实际上与上下文没有什么联系的对吧。那就是说你划到“味同嚼蜡“后面也行,划到“是能以无知而显有知”后面也可以,划分层次本来就是为了让我们更好地理解这篇课文的。分完层次,你能不能用自己的话概括一下“读书要怎么读?”
一起把“换言之”后面读一下
生读
师:能不能概括一下?有些书,要怎么读?有些书要怎么读?还有些书,要怎么读?(可问学生“你有没有采用过该部分内容所说的读书方法,通常在什么情况下运用这种方法的。通过结合学生实践让学生明白读书的方法)(又或者提供一个情境:有个人非常好学,工作之余他总要抽出一部份时间来阅读,每天他要读一份当天的报纸,一部分文学作品,几页专业书籍,你认为他该怎么进行阅读)
生:有些书要全神贯注地读
师:这是说明读书时的精神状态。我是说书你要怎么读书呢?你看下,有只须读其部分者,这是说明什么的?
生:不需要很认真。
师:不是说读书不需要很认真,你思考一下,读书只需读其中一部分„„
生:是选读
师:对,是选读。还有呢?大体涉猎是„„
生:略读
师:少数则需咀嚼消化是„„
生:精读
师:同学们思考下,我们平时看书,哪些书需要我们精读?那肯定是质量很高的生:名著
师:对,名著需要我们精读。再想一下,什么需要我们选读?
生:。。
我真是为了得到我想要的答案而孜孜不倦了。。我看着都烦了,管不得学生说我啰嗦呢~~~是够啰嗦的~哎!教书也不容易呀~~感叹下~~
师:你想一下,我们接到一份报纸的时候你是怎么读的?你要先浏览一下,这份报纸有没有
吸引你眼球的那一部分,然后着重读那一部分对不对?这种方法是不是就是选读啊?
师:读书的目的我们刚才看过了,读书的方法有精读、略读和选读。至于代读,什么样子的书可以代读啊?质量比较差,你没有时间读,可以找人代读。好,剩下的部分就是读书的好处,关于读书的好处,书上有一句话非常明显。找出来。
生:两部分,“读书使人充实,讨论使人机智,作文使人准确。”和“读史使人„„”。师:这两句话哪句更好?
生:最后一句
师:一起读一下。
(生读)(问学生,你怎么理解这句话
师:凡有所学,结成性格。也就是说不管读什么书,都会有独特的收获,都会对你性格的形成有影响。那我们看后面,后面一段话主要说的什么意思啊?大家快速阅读一下最后一部分。(生读)
师:最后一部分说明什么啦?如果人的思想和发展受到阻碍,都可以通过读书加以弥补。作者用一个相似的例子加以说明,是什么?
生:如此头脑中凡有缺陷,皆有特药可医。
师:好,请坐,西汉刘向有一句话概括了这部分的内容。(学生没反应)能不能看清楚?一起读一下?
(生读)书尤药也,善读之可以医愚“
师:课文大致就从这三方面进行的。读完课文你思考一下,你学过哪些名人读书的名言? 生1:好读书不求甚解。
师:谁的?
生:陶渊明
生2:学而不思则王思而不学则殆
生3: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生4: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
生: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
师:下面是我从课外找来的,作为一种积累,大家一起读一下
(生读)
师:你看人家苏轼就说过“旧书不厌百回读,熟读精思子自知”。有些同学还说作文没有什么可写的,那我说你就是读的太少了,对不对?旧书不厌百回读嘛!
(对不对,好,那么 出现好多次,都快成口头禅了。。感觉很差)
师:从中选出你最喜欢的两句,快速地背一下
生背
师:XX你起来背一下你选的生背
师:XX你起来背一下你选的生背
师:看来这两句人气比较高哈!前面是我们从课外找的,还有以前学的。能不能从课文中找一下你比较喜欢的可以作为座右铭的一句。
生:读史使人„„
师:你为什么喜欢这一句啊?用了什么修辞方法?(不要去提示学生用了什么修辞方法,只问为什么喜欢就行了,一般来说学生会从语言和内容的角度来分析,从语言上,用了排比的修辞方法,句式整齐,有节奏,读起来比较上口,从内容的角度来说告诉了我们读书的好处,能激励我多读书。如果学生“为什么”说的不够完整的话,教师还可问那些同样选择这句的同学来说说,只要说的人多了,答案自然就有了)
生:排比(当学生只能说出修辞的时候,教师可追问,只是因为用了排比你才喜欢吗?学生就会从内容上去考虑了了。)
师:是的,句式非常整洁。这种句式我们可以用在以后的作文里面,对你成绩的提升很有帮助。同学们再找一下课文中有没有相似的句子?
生:读书使人充实„„
师:除了这些排比的句子,有没有同学喜欢其他的句子呢?
生:读书足以怡情,足以傅彩,足以长才。
师:这还是排比的句子啊,还有呢?
生:读书补天然之不足,经验又补读书之不足。盖„„
师:也是刚才周扬说的那句话。读书要与经验相结合。古人说“读万卷书,行万里路”。选取你喜欢的三句背一下
生背
师:XX起来背一下
生:读书足以怡情,足以傅彩,足以长才。
师:可能学完这篇课文对你影响最深的就是你所喜欢的句子。下面我们见识了议论文的写法,随笔的写法,这篇课文论点比较多,能不能找出一句来配上论据,写成一段小议论文。生唉声叹气
师:在课本旁边写一下。
生写
交流部分很死板。学生写作情况不好(既然学生写不好,那就换种方法,设置情境:今天很多人的生活中似乎已经难觅书的踪迹,有空大家坐在一起切磋麻将成了众多人消磨时光的唯一选择,四个人围成一圈,手里捏着麻将,脑子里思考着牌局,嘴上还说着闲话,日久天长,麻技大涨,几千块的输赢连眼都不眨一下。家长里短的小道消息知道的不少,于是有人说,闷在家里读书,还不如出去摸几圈麻将长知识。面对这样的人,你能试着从读书的角度来说服他吗?
师:这个题目就作为这个周的随笔。来,我们最后看一下作者,作者是谁啊?
生:弗朗西斯培根
师:读培根生平。培根除了在哲学和自然科学方面有所成就以外,他写的随笔也非常有名,这里也有写,透彻精辟啦,幽默隽永啦,意趣盎然,风格独具,我们就一起来见识一下。这里是我从《培根随笔》里随便抽的两句。大家一起读一下好吗?
(生读)
“《论求知》:“人的天性犹如野生的花草,求知学习好比修剪移栽.”
《论友谊》:“如果你把快乐告诉一个朋友,你将得到两个快乐;而如果你把忧愁向一个朋友倾吐,你将被分掉一半忧愁.”“
师:这两句话只是沧海一粟,《培根随笔》犹如浩瀚大海,有多少奥秘等待着你去见识,去分享。如果你想成功的话,请看一下《培根随笔》,如果你想成为一个有价值的人,更要看一下《培根随笔》。《培根随笔》在那边新华书店外国文学专栏还有两本,大家赶紧去抢。下课!
该文章转自[初高中语文
123资源网]:
第五篇:谈读书《课堂实录》
《谈读书》课堂教学实录
在叙述这节课之前,我首先要说的是这是一节不太成功的课。原因在于虽然达到了基本目标,但是读得不够深入,太表面化了一点。下面我们还是先看实录,然后我再来评述一下。【过程实录】
师:同学们,今天我们来学习一篇新课文——《谈读书》。作者是英国的哲学家、作家培根,在《名人谈读书》一书中,本篇占有较重要的地位。让我们先把文章整齐地朗读一遍。
(生齐读课文,读完后,我纠正了两个字的读音,一是“傅彩”的“傅”,有一些同学读成了“博”,“狡黠”的“黠”字读成了“洁”,应读xiá。)
师:谈的是读书,谈的是读书的什么呢?能找到中心论点吗?
(学生显得比较茫然,确实,这篇文章属于漫谈的性质,每句话都是一个观点,不适宜总结。)
师:中心论点找不出来吧?(学生点头)这就对了。这篇文章不像前面学过的《事物的正确答案不止一个》和《应有格物致知精神》,这两篇都有明确的观点,但本篇的观点很多,但并不集中,不是一篇严格意义上的议论文。怎么会这样呢?这实际上与这篇文章的性质有关系,它是一篇漫谈式的议论文,属于随笔,所谓随笔就是随便写,那就很难有一个集中的观点了。那咱们换个方式来读懂它。题目叫“谈读书”,那么作者谈了读书的哪些方面呢?建议你们在回答之前把课文再浏览一遍。
(学生静静地看课文,我在学生中间来回了解阅读情况,发现不少同学已把握了。)
师:下面咱们来交流一下各自的看法。
生:谈了读书的方法。
师:还有呢?(板书:读书的方法)
生:谈了读书的重要性。
师:什么重要性?
生:就是读书对我们的作用。
师:说得好,也可以换几种说法,比如读书的目的,读书的好处,读书的益处,但说的都是一个意思。(板书:读书的好处)看来全文大致是谈这两个内容。
※以上教学内容是定向,抓梗概。让学生明确全文的写作内容。
师:刚才说了,这篇文章是漫谈式的,既然是漫谈,那么他的观点就散布在全文之中,那么,大家再从文中划出作者认为读书有哪些好处的内容。看哪位同学能在沙里淘金,找得最全面。
(学生再读书划句子)
师:谁来?
生:(读)读书足以怡情,足以傅彩,足以长才。
师:找得好。“怡情”是什么意思?(生齐答:使心情愉快),“傅彩”呢?这个词很难,看注释,齐说。(学生齐说:给言辞增添光彩),“长才”就好说了,增长才干。你把这句话归结一下,简洁地说,什么好处?
生:怡情,傅彩,长才。
师:正确。(师板书三词)还有呢?
生:(读)读史使人明智,读诗使人灵秀,数学使人周密,科学使人深刻,伦理学使人庄重,逻辑修辞之学使人善辩;凡有所学,皆成性格。
师:找得很准,你归纳一下,是什么好处?
生:读书可以获得有益的东西。
师:到底有益在哪里呢?你要抓住这句话的最后一句来看。(该生答不出)哪位同学来帮一下忙?
生:读书可以培养人的性格。
师:很好。培养性格,涵养性格,也可以说塑造性格。看来书的作用可真不小啊。(师板书:可以培养性格)还有呢?
生:(读)读书可以补天然之不足。
师:这让我想起了王安石写的《伤仲永》,仲永有“受之天”,但是缺少“受之人”,也就是没有后天的学习,更没有艰苦的自学,他成了平庸的人。但是有很多不是天才的人,如果去学习,读书,那反而成为了杰出的人,这不是弥补了我们天赋的不足吗?(板书:补天然之不足)好,还有吗?
生:(读)人之才智但有滞碍,无不可读适当之书使之顺畅,一如身体百病,皆可借相宜之运动除之。(另一生举手)
生:如此头脑中凡有缺陷,皆有特药可医。
师:这是什么好处呢? 生:弥补头脑中的缺陷。
师:读啥补啥。对人的精神的健康发展极有作用。正如作者,注意力不集中,要专心去学数学,这样会把自己的注意力练得集中,多做习题。(板书:弥补精神的缺陷)还有吗?
生:读书使人充实。
师:一读书,读进去了,时间就会过得很快。读出收获与体会来了,就会感到神情气爽,这不就充实了吗?读好书,你从不会感到无聊。(板书:使人充实)还有吗?(学生说找完了。)那我就相信你们了,作者认为的好处大体就这些了。那么,作者又向我们介绍了什么读书方法呢?
生:(读)读书时不可存心诘难作者,不可尽信书上所言,亦不可寻章摘句,而应推敲细思。
师:很好。你归结一下,“不存心诘难作者”是说的什么意思?
生:(答不出)
师:老师认为是不要故意挑剔。(板书:不故意挑剔)那“不可尽信书上所言”呢?
生:要坚持独立思考,不要完全相信书。
师:好,也就是不迷信书本。(板书:不迷信书)“亦不可寻章摘句”呢?
生:不要摘录。
师:啊?(学生笑)难道是不要我们摘录吗?不摘录,那我们做读书笔记不是做错了。老师认为是只摘出书中某一句话来指摘作者,而不去考虑这句话的前因后果,这样往往会对作者曲解。(板书:摘句曲解)“而应推敲深思”是说读书要干什么?
生:要思考。
师:(板书:要思考)是的,这是这一句介绍的几种方法。还有吗?
生:(读)书有可浅尝者,有可吞食者,少数则需咀嚼消化。换言之,有只须读其部分者,有只须大体涉猎者,少数则须全读,读时须全神贯注,孜孜不倦。
师:你把他的意思简化一下,看说什么?
生:各种书有各种不同的读法。
师:概括得很准。那有哪几种读法呢?
生:选读,细读,有的泛泛而读。
师:是的。好书就精读,细读,有些书不全是有价值的,但其中又有我需要的内容的,则选这部分来读,如果只想大致了解一下,那就翻翻,浏览一下。(板书:精读、选读、泛读)还有没有其它方法?
生:(读)书亦可请人代读,取其所作摘要,但只限题材较次或价值不高者,否则书经提炼犹如水经蒸馏,味同嚼蜡矣。
师:这又是什么方法呢?
生:请人代读。
师:但这些书要限价值不高的。假如摆在我们面前的是《水浒》原本,另一本是把《水浒》浓缩为一篇文章简略地介绍文,你喜欢读哪一个呢?
生:读原本。
师;为什么你喜欢读原本呢?
生:因为原本有很多生动的细节,还有有趣味的故事,简略的介绍虽然能了解个大致,但不可能描写生动,没有意思。
师:老师与你的想法是一样的,好书还是细细地精读,找人代读,是人家读进去了。哪些可以找人代读呢?老师举个例子,比如一个会议报告,我就请别人转述给我发言讲了几点意思就行了,这“几点意思”就是他的摘要。还有吗?
生:(读)读书使人充实,讨论使人机智,作文使人准确。因此不常作文者须记忆特强,不常讨论者须天资聪颖,不常读书者须欺世有术,始能无知而显有知。
师:这又在介绍什么方法呢?
生:读书要和作文、讨论结合起来。
师:概括精准。这一点,老师有深切的体会,比如以前我跟你们上课总要带一个教案过来,但是现在呢?我不用了,知道为什么吗?因为我先阅读这篇课文之后,先写一篇作文,这就是你们在我教学网上经常读到的每一篇课文的解读,这就是我的理解。我通过作文强化了我对课文的认识,然后我们一起上课,上课里面我们师生一起讨论,上完课后我又要写一篇教学实录,把我们学习讨论的过程记载下来,通过回看实录,我对课文的认识又加深了。所以我的业务水平在不断增长,这正是得益于我把读书、讨论与作文三个方面有机的结合在一起了。
※以上是和学生一起讨论作者表达的观点,算是“读懂”这一层次。学生还是基本能抓住课文的核心内容。
师:对这篇课文所介绍的内容明白了吗?当然仅仅懂还是基础的层次,我们下面来读出一点自己的体会出来。你们发现这篇文章的语言有什么特点?
生:很美。
师:美。美在哪里呢?
生:好你真理一样。
师:真理当然美,给我们带来思想的启迪。老师认为如果用一个词来概括的话,可以用“精僻”。但是这还不是它的主要特点,主要特点要从语言的表达方式上去体会。下面你们从文中找一找,看你最喜欢哪几句话,划出来,并且说一说这些话你为什么喜欢。
(学生活动,划画。老师巡看。)
师:咱们来分享一下各自的体会吧。
生:(读)“读书时不可存心诘难作者,不可尽信书上所言,亦不可寻章摘句,而应推敲细思。”我觉得这一句好,他前面三句话排除了读书不当的三种方法,从反面说,然后最后一句指出读书的正确方法。
师:对,前面三个句子铺排,后面再作归纳。同学们,本文中像这样的句子比较多,铺排式的结构,先铺开说,最后归纳。呆会你们一定会发现得更多。还有哪些发现?谁来?
生:(读)读书补天然之不足,经验又补读书之不足,盖天生才干犹如自然花草,读书然后知如何修剪移接;而书中所示,如不以经验范之,则又大而无当。
师:好长一句。这句中你最喜欢哪一句?
生:喜欢“盖天生才干犹如自然花草,读书然后知如何修剪移接。”他把人的天生才一下比作自然花草,把读书比作修剪移接,在人的成长过程中,因为有读书的潜移默化的影响,就会纠正错误的行为,让人更加完美,花经修剪更美,人经修剪更正。(掌声)
师:同学们的掌声已经说明了一切。是的,这句话写的正是读书对人的天赋的作用,在修剪中让他长得更好。接下来,谁来?
生:练达之士虽能分别处理细事或一一判别枝节,然纵观统筹,全局策划,则非好学深思者莫属。
师:(感意外)你怎会喜欢这一句?
生:我最欣赏“纵观统筹、全局策划”八个字,这八个字说明人的一种观念,从整体上考虑事情,这是好学深思者才能做到的。
师:但愿你能成为一个好学深思者。这就你下棋一下,我们班上不是有两位同学在市里下棋比赛得了奖吗?下棋最需要有一种全局观了。
(下课铃响了)
师:一节课的时间到了,但老师觉得很遗憾,最想跟大家精彩对话的时候,时间已经到了。对这篇课文,最需要的恰恰是好好品品他的语言,并且要学习这种语言的表达方式,老师通过培根的文章中读到的是他的“雄辩”的力量(板书:雄辩)这中雄辩就体现在语言表达上,如“读史使人明智,读诗使人灵秀,数学使人周密,科学使人深刻,伦理学使人庄重,逻辑修辞之学使人善辩;凡有所学,皆成性格。”大家看这句话,前面六句话,一个长的排比,就像作者一口气倒出来似的,把每门学科对人的性格的养成作用谈得精僻,谈得极有力量,一气呵成,让人折服,最后一句话,作了归纳,“皆成性格”,对性格的养成作用可谓大矣。最后老师把本课作一个总结,两句话:精僻的思想,雄辩的语言。好,下课。
※这一节环节是引导学生感受品味文中精妙的语言。但实录中可见,并未完全展开,一是时间不足,前面有引导学生读懂的过程中费时过多,这里不能得到有效地展开,还有学生的品味仍然停留在“懂”的基础上,是从句子内容上的理解,只能说有所感触。【教后反思】
这节课有一个明显的优点,就是在引导学生“读懂”课文的过程中,引导比较到位,基本达到了理解课文内容的目的。但也有一个明显的弱点,就是引导学生在体会语言的环节上有一种草草收场的味道,而且学生体会得不够深入。
拿这样的一篇议论文来说,如何把学生的思维从与作者(文本)对话迈向与自己对话,这仍是一个努力的方向。
另外,在质朴中也应插入一些优美的元素。朴得无味也不是好课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