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科教育学毕业论文毕业论文

时间:2019-05-14 18:27:55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本科教育学毕业论文毕业论文》,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本科教育学毕业论文毕业论文》。

第一篇:本科教育学毕业论文毕业论文

英国校本课程开发的经验及启示

教育学院教育学专业 指导教师 索桂芳 作 者 龚雪冬

摘要:自20世纪60年代开始,校本课程开发在西方许多国家得到越来越广泛的关注,从70年代到80年代校本课程蓬勃发展并已逐渐成为各个国家课程改革的主要趋势,这种改革主要是指将课程研究开发的权利逐渐下放,将决策的重心从中央逐渐下放到地方和学校,使学校和教师在在课程开发上拥有更多的自主权从而发挥更大的作用。本文通过运用文献检索法、定性分析法、经验总结法等方法对英国校本课程发展历程进行细致的分析,总结英国校本课程发展过程中的经验,并从经验出发,同我国校本课程开发的历程、现状作具体的比较,得出有利于我国校本课程开发的经验及启示,为我国校本课程的发展提供重要的借鉴,以使我国校本课程开发更顺利、更合理、更有效。

关键词:英国校本课程开发

历程

经验 启示

“课程开发”的英语是“curriculum development”也有学者把它译成“课程发展”。而对校本课程开发的定义,不同的学者有不同的理解,Eggleston对课程发展下定义时,他以校本课程发展的角度去界定课程发展,他认为课程发展是一种过程,在此过程中,学校运用有关资源通过合作、计划、实验、讨论、评价来开发适合学生的课程。而Skilbeck(1976)早期认为校本课程是由学校教育人员负责学生学习的方案、规划、设计和评价的过程。而国内学者张嘉育对校本课程发展概要作了更为具体的总结:1.校本课程的开发不仅仅要以学校为主体,更要重视发挥学校以外的一切因素的作用,做到各种因素的整合以发挥最大的整体效果。2.学校校本课程的发展既要考虑课程发展的重要成果,也强调学校内各成员之间的参与和学习。3.学校校本课程的开发对学校内课程与教师的关系进行了重新的界定,比较重视学校教师的自主与专业课程发展,课程实施和课程研究结合成一体。4.学校校本课程的开发是对课程开发的决策权力的重新分配,特别是对教师在课程开发过程中的角色作了新的定位。5.学校校本课程开发既是一种哲学观点,一种口号同时也是一套经营管理技术的转变,之所以将校本课程开发称作是一种口号,主要是指校本课程开发本身倡议“参与”、“草根式课程发展”、“由上而下的改革”的理念,而所谓的将校本课程开发称为一项教育哲学,是因为它强调师生共同创造学习经验构建课程的教育观点,所谓的校本课程开发是一套经营技术,是由于它需要组织的变革与学校经营的技术的转变。

近年来,我国基础教育的改革重点转向课程,并在政策层面上提出了实施“三级课程”的设想。1999年6月颁布的《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指出:试行国家课程、地方课程、校本课程。校本课程开发作为课程改革的重要组成部分,国家在政策上给予了大力支持,并取得了一定的成果。在校本课程开发的过程中仍然存在着一系列的问题,如理论支持系统不完善、教师在校本课程开发的过程中不能获得足够的自主权、教师的缺乏课程观念课程开发能力薄弱、缺少内外支持策略以及评价系统部完善等等。

英国作为最先进行校本课程开发的西方国家之一,校本课程经历了一个较为完善的发展历程,积累了大量的经验。英国校本课程的发展历程及其所表现出的特点能够为我国发现和解决校本课程开发过程中的问题提供了宝贵经验,有利于我国校本课程合理、顺利地发展。

一、英国校本课程开发的历程及表现出的特点

在探讨英国校本课程开发前我们要对英国现代基本的教育制度有一个比较细致的了解。英国的教育是由教育与就业部的国务大臣掌管,国家还有皇家督学团,督学团负责对教育决策、管理进行监管,以保证教育的质量,并拥有向教育与就业大臣提出有关建议的权利。

在整个英格兰和威尔士地区,共有一百多个地方教育局,地方教育局下设3000多个公立学校,拥有将近400000名教师。地方教育局的主要职能是负责教师工资的发放和主管学校管理、工作条件及课程设置。中央和地方政府共同承担教师工资和学校的办学经费。全国拥有学校种类繁多,有幼儿学校、初级学校、高级学校、综合学校、第三级学校等等。所有学生必须参加16足岁的全国中等教育证书的考试。

课程设置方面,1988年的教育改革法确立了国家课程,除三门核心课程(英语、数学、科学)还设置了七门基础课程。但不同的地区、不同的学校设置的课程也不同。

英国教育制度的设置具有本国特色,在这种特色教育制度的基础上,英国校本课程不断地发展,并展现出其独有的发展历程与特点。

(一)校本课程开发的发展阶段

在英国,校本课程发展在70年代已成为课程改革与发展的主要趋势,但是课程并不是始于这一时期,校本课程开发最早可追溯到远古时代,本文主要分析校本课程开发在现代的发展历程。

1.校本课程发展阶段概况

自本世纪60-70年代校本课程开发成为教育改革与发展的主要趋势,在这一阶段英国社会发生着急剧的变化,科学与技术的蓬勃发展促进了教育的发展与技术变革,新科技与新技术,在教育领域得到广泛的应用,学校课程的发展也随之进入了电子时代,计算机技术被引入了数学教学里面,教育开始强调非主流的教学与综合能力的培养,而其他方面的转变也比较突出,包括学生离校的年龄普遍提高,综合日、个案工作、学校重组、新考试和考核机制发生转变。而面对这些转变,需要教师在课程的发展中发挥更重要的作用,扮演更主动的角色,从而适应转变。

这一时期由于国家早已完成民主体制的改革,提高了人们参与政治的机会与权力。而学校作为一种公共事业,也会受到这种思潮的影响,校本课程的发展,正是循着这种思潮,被广大教师秉承,发展校本课程成为教育发展的一种潮流。这一时期国家课程在学校中的实施状态,与具体期望之间存在着较大的差距,国家课程在地方学校中实施的情况并没有想象中的那样好,教师往往并不能按照要求去进行课程教学,或者教师对实施要求不能完全理解,并仍然维持传统的教学方式。在课程项目研究方面,虽然教师也积极投入其中,但是通过调查发现其中还存在着很多的缺陷,教师本身对科研项目设计投入精力较少,项目本身没有立足于学校,评估较少,并没有充分考虑的到教师在实际中所遇到的问题,教师更关注自己在教学中的自主权。为了改善这种情况,增加教师的责任感与投入感,国家实习各种策略,其中一种就是强调了个别学校的工作和集体行动,通过许多案例中发现教师投入校本课程中的热情远远高于投入国家课程的热情,教师在校本课程开发中投入了自己更多的精神和时间。1972年学校教务工作会议认为,对校本课程的投资的意义将大于国家课程的投资意义,因而决定加大校本课程的投入力度和政策支持。学校议会成立了学校资源中心计划,它的成立表明课程的重心已由国家转移到学校。

2.校本课程发展阶段表现出的特点

校本课程发展阶段的特点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首先,国家课程仍是主导。在这一时期国家课程计划对全国课程设置仍然起到主导性的作用,两个全国性的基金组织发挥了重要的作用,他们分别是那菲尔德基金会和学校委员会,此外其他学科基金会在加强国家课程开发促进国家课程发展方面也起到了相应的作用。

其次,课程设置与教师教学,研究项目与教师参与之间矛盾显现。教师在实际教学对中央主导的课程安排缺乏积极性和应有的创造力,偏于维持其传统的工作方式,而在科研方面,上级布置的科研项目,远离学校实际和教师教学实践,致使教师参与度较低。

最后,课程发展的重心亟待转移。教师在校本课程开发中能够投入更多的时间与经历,教师要求在教学、课程开发以及科研项目设计等方面拥有更多的自主权。课程发展的中心亟待转移,而学校议会成立的资源中心计划,也清晰地表明课程发展的重心已开始转移。

(二)校本课程开发的兴盛阶段

1.校本课程开发兴盛阶段的概况

学校委员会通过成立“学校计划资源”,对资源如何能在学校得到最大限度地应用进行考察,而这样的考察也直接导致了英国政府在1974年9月成立了学习资源部。这个资源部成立了一个会议让有兴趣的一些老师参与到会议中来,来共同决定每一学科的正式结构,并在每一次会议中选举出一个正式的编辑委员会,由这个委员会来草拟会议目的、研究策略以及进展的报告。这个部门的特点在于它是一个非正式的部门,他们努力去检验和更好地诠释学习材料,基于不相信学习材料是完美的信念,并且主动接受教师的意见,对学习材料进行修正。在这样的背景下校本课程在英国出现了兴盛的局面,这种兴盛的主要目的是希望通过增加教师在课程开发过程中的参与程度,提高教师的自主性、积极性和创新性,从而实现改善教育质量的目的。1981年,政府将学校委员会解散、成立了学校考试委员会和学校课程开发委员会,两个委员会继续加大力度支持校本课程的开发。地方教育局,高等院校及广大教师也通过课程研究会和一些教育组织支持校本课程的开发。部分教育局鼓励地方学校采取投标的方式,来争取校本课程开发的资金。一些地方教育局还制定了教师流动计划,委派优秀的校本课程开发教师到兄弟学校进行交流学习,联系相关学校召开校本课程开发经验交流会。校本课程发展迅速,进入高潮阶段。

校本课程发展道路,已经逐渐成为英国促进教育改革的主要着力点;校本课程开发成为影响学校改革和权利重新分配的重要因素之一。各种资源的发展使得课程选择的范围迅速增加,随着社会对学生综合素质的要求不断提高,以及在校学生对自身素质提高的渴求,学生需要呈现出多元化趋势,教师将担负起更大的责任,教师被普遍认为是是最能够了解学生不同需要的人,而在课堂之外的其他人包括家长、社区成员,以及教育机构的行政人员在这方面都不及教师,因此教师的在这一时期被赋予了功能更多的自主和权力。

国家重视教师在校本课程开发过程中的作用,有针对性地对教师进行培训,学习开发校本课程的相关理论和方法,教师的学历受到重视,很多教师在这一时期都通过学习达到更高的学历水平。此外随着权力的下放到学校,校本课程开发更重视各种相关因素的共同影响,通过各个因素共同作用,推动校本课程的改革与发展的进程。

2.校本课程开发兴盛阶段表现出的主要特点

校本课程开发兴盛阶段表现出的主要特点有如下几个方面:首先,权力最大限度地下放到学校。学校成为课程开发的主力,学校在课程开发方面享有更广泛的权力与自由,在国家基本教育政策的指导下,学校根据自身具体条件进行课程开发,对课程开发的方式方法,采取的主要策略和课程本身的内容拥有比以前更多的自主权。

其次,教师拥有更多的自主权,并具有与校本课程发展相适应的能力。教师是校本课程开发过程中的核心人物,对课程开发的成败具有直接的关系,教师在这一阶段,其所扮演的角色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从以往的被动的执行的角色变为主动从事课程开发的角色,成为课程主要的设计者、开发者、研究者和评价者。在校本课程开发的过程中发挥着无可替代的作用,教师的自主权得到了最大的释放。同时通过学习校本课程开发的理论和方法,教师已基本能够胜任校本课程开发这项任务,具有与校本课程发展相适应的能力。

最后,重视多要素对校本课程开发的影响。影响校本课程开发的要素是很多的,不能简单的将哪种要素概括为重要将那种要素概括为不重要。在这一阶段已经认识到不同的要素对不同地区发展可能产生不同的影响,强调内部要素对校本课程性质和影响的重要性,同时也不忽视外部要素,校本课程的发展是内外部要素共同作用的结果。

(三)校本课程开发稳定阶段

1.校本课程开发稳定阶段的概况

英国在《1988年教育改革法》中加强国家课程的影响,使课程发展的重心又从地方转移到中央。该教育法明确指出全国统一课程应具有平衡性和广泛性,以达到促进学生全面素质的发展的目的,同时也为学生未来成年后生活中的责任、机会以及经验提供相应的准备。从具体科目来看提出了5-16岁的义务教育期间学生必须学习国家所规定的10门必修课,该法案为强化国家课程奠定了基础。1988年学校课程开发委员会解体,教育与科学大臣开始直接掌管课程的编制工作。

然而,课程设置仍然具有灵活性,在学校里除了规定的学生必修的10门基础学科以外,学校还可以自主地根据学校自身的情况安排课程与活动,学校在课程设置方面仍然具有一定的自主权。教育法案虽然规定了10门必修的基础课程,但是并未对对课程时数做具体的规定,学校可以灵活进行课程时数的安排,而教师也具有选择教材和教学方法的自由。学校校本课程开发虽然较前期受到了一定的限制,但仍然具有一定的自主权,且这种课程开发模式逐渐地趋于稳定。

2.校本课程稳定阶段所表现出的特点

校本课程稳定阶段所表现出的特点主要体现在一下几个方面:首先,国家课程得到加强。随着《1988教育改革法》的实施,课程发展的重心又转移到了中央,中央在课程的设置与开发的过程中继续发挥主导作用。政府通过两种途径对课程发展进行影响,一是通过教育立法和行政管理,一是通过资源和财政的调配。英国政府在这一时期充分发挥政府的作用,设定10门基础课程,国家课程在这一时期得到加强。其次,校本课程稳步发展。在经历一段时间的发展,英国校本课程开发模式已基本确立,虽然新的教育法案的颁布使得国家课程得到加强,但是学校在课程开发方面仍然具有一定的自主权,教师在课程开发上仍然愿意投入一定的精力与时间,校本课程开发在国家法律和政策的引导下呈现多元发展,并趋于稳定。

再次,社会监督体制趋于成熟。每一门课程的开发都要基于实际,符合课程开发的理论与策论,遵循基本的社会准则。英国校本课程开发过程中,社会监督体制逐渐地趋于成熟,学校的绩效和课程开发受到不同公众媒体的监察,这也成为社会向学校问责的一种方式。这种问责方式逐渐成为一种手段,从而促进英国校本课程的发展。

最后,形成比较完善的课程评价体系。校本课程发展趋于稳定,得益于比较完善的课程评价体系的形成,评价方式多样。

二、英国校本课程开发的经验

通过对英国校本课程发展历程及其表现出的特点进行分析,我们可以从中看到英国作为现代校本课程开发的先驱,有许多值得我们吸收和借鉴的宝贵经验。

(一)校本课程循序渐进稳步发展

纵观英国校本课程开发的历程,经历了三个主要的发展阶段,他们分别是校本课程开发的发展阶段、校本课程开发的高潮阶段以及校本课程开发的稳定阶段。这三个阶段的发展也符合教育发展的基本脉络,就是不断地回归。教育模式先从非形式教育发展到形式教育,再由形式教育回归到非形式教育;教育的形式先由个别化发展到集体化,再由集体化回归到个别化;教育的责任先由家庭转移到学校,再由学校回归到家庭。而课程发展也是一样,课程发展的重心先由学校转移到中央,再由中央转移到学校,最后又回归到中央,总是体现出一种循环往复的规律。

英国校本课程开发正是遵循着这种规律,循序渐进地发展着,学校和教师对校本课程开发逐渐拥有更多的责任和自主权。而从教师的校本课程开发能力的角度来看,教师从事校本课程开发的能力也在逐渐的提高和完善。教师从尝试开发校本课程,到学习校本课程开发相关的理论和方法,再到教师与教师、学科与学科之间的相互配合协作,探索新的开发方式,都不是一蹴而就的,是一种逐渐累积和发展的过程。

(二)教师自主权的高度体现

在英国校本课程开发的过程中,教师拥有高度的自主权,这种自主主要体现在对课程开发内容的选择上、开发形式的选择上、课时安排上以及具体选择教学方法方面。在课程内容的选择上教师可以根据课程领域,根据学校条件,学生现状和自身能力来选择校本课程的内容。在开发形式上,也有很大程度上的自由,英国校本课程开发主要有两种形式,一种是外部的校本课程开发,即学校按照国家的要求和规定以自己独有的方式来接受和完成任务;另一种是内部的校本课程开发,即旨在服务学校内部的校本课程,是学校所独有的课程,而课程开发的目的是服务于学校自身的需求,满足学校整体的长期的规划,教师可根据情况选择其中一种。在课时安排上,教师可根据课程的内容及意义自主安排。教学方法的选择上也能够充分体现出教师的自主权。

(三)课程资源的创造性利用

英国在校本课程开发过程中,不论采取哪种课程开发形式,都有赖于对课程资源的创造性利用,创造性资源不仅能够让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拥有更深刻的体验,而且能使教师的教学更具吸引力,使得课程设置能够达到更加理想的效果。课程资源的创造性利用,使得学校出现了一系列特色课程。

在校内,课程开发主要有两种形式,一种是不同学科之间的相互协调配合,另一种是以单一学科为基础的课程开发形式。二者都是要遵循一定的主题和线索,对校内资源进行合理有效的利用。例如,如果学校围绕一个“古希腊”这样的一个主题进行课程开发,那么就会涉及到很多学科的相互合作,历史老师主要负责讲述古希腊历史发展;地理老师则搜集与地理相关的资料,同时负责讲述有关古希腊地理地貌、风土民情等方面的知识;宗教老师则主要教授给学生有关古希腊的宗教派别、宗教信仰、争端等与宗教相关的知识,语言老师则向学生讲授与古希腊语言有关的知识,各学科相互配合,达到资源的整合,以使课程达到一个最佳的效果。

(四)校本课程开发的校内外支持策略

英国校本课程的开发不仅重视教师在校本课程开发过程中的重要作用,而且对教师的工作给予全方位的支持,鼓励教师的创新意识和自主意识,为教师的工作营造宽松的环境,并行成了一系列校本课程开发的支持策略。“校本课程开发小组”就是英国富有创造性的、行之有效的支持策略之一。校本课程支持小组主要由三名教师组成,它的主要任务是:提高学生学习的质量,确定具体的研究开发任务,并与其他合作学校共同协作,签订合作合同。

另外,英国学校加强与社区、家庭、大学、以及专家的联系也是校本课程开发的支持策略之一。例如家长,除了协助学校共同教育学生以外,同时还成立家长委员会,逐步地参与到学校的校本课程开发中来,为学校课程开发提供宝贵的意见,给予校本课程开发以大力支持。而与大学合作重要的好处就是获得大学里的课程专家的指导。课程专家对学校校本课程的开发的支持有很多的方式,一般以合作发展课程和进行学校课程培训为主。与大学的合作不仅有利于学校开发出富有特色的优质课程,而且对一支高素质教师队伍的培养也有极大的益处。

此外,社区的支持也必不可少,在英国社区在校本课程开发中的作用得到了充分的发挥,学校通过与社区加强合作,使得学校校本课程的开发得到了人力、物力、财力的大力支持,使得学校不仅可以集中有效的资源来提高学校的教学素质,而且,更可以同社区合作,一起在课程开发和决策方面进行合作。

三、英国校本课程开发给我们的启示

英国校本课程开发的历程及取得的成就,为我们进行校本课程开发提供了宝贵的经验,同时我们能够从发展历程中得到一些有义的借鉴和启示,使我们校本课程开发能够更加合理、有效、顺利地进行。

(一)国家与学校在课程开发权力上的合理分配

纵观英国校本课程开发的发展历程,我们可以看到英国校本课程的发展过程其实也是一个课程开发的重心不断地转移的过程,从国家到学校,再从学校到国家,如此循环往复。国家政府在校本课程开发的过程中的所发挥的作用显而易见,现代社会中的学校教育基本上都是由国家资助控制的,而且大部分的学校教育也是在政府的框架下组织的,因此学校在很大程度上是一种在政府控制下的组织,要服从政府的相关决策。政府通过一定的政策和资源来对学校施加影响。

我国在校本课程开发过程中存在着课程开发权利分配上的不合理,主要表现在国家成为课程开发的主导,大部分校本课程开发的过程都是在国家政策的框架下进行,学校过分依赖上级的任务布置,缺乏开发课程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因此针对这一问题,国家和政府应该在校本课程开发方面给予更多的支持通过立法或行政手段,容许或限制学校对课程决策的范围和权力。要发挥政府的教育服务型政府的职能,在国家与学校课程开发权力分配的过程中,尽量能够达到一种平衡,即使政府的职能得到充分的发挥,也使得学校获得更多的自主权,让学校能够根据自己的条件,开发出适合学校自身的特色课程,推动校本课程的发展。

(二)注重教师角色的转变

我国校本课程开发过程中存在着教师缺乏课程开发理念、课程开发能力薄弱等问题。教师在课程开发的过程中往往将自己定位成一个被动的接受者、执行者,在课程开发的过程中缺乏主动性。

因此我国校本课程开发更应该注重教师角色的转变,教师应该成为课程的设计者、实施者、评价者。应打破传统教师的角色理念,从被动的接受课程的模式中走出来,主动的参与校本课程开发。国家和政府要在政策上予以支持,使教师在课程开发的过程中获得更多的自主权,学校应鼓励教师从事校本课程开发工作,对教师在校本课程开发方面的成就和贡献给予一定的奖励,提高教师开发校本课程的积极性。此外,教师意识到自己在课程开发过程中的新角色,并通过学习,提高自身的理论水平,掌握更多的课程开发的技能和方法。

建立专业的教师工作情境,要改变教师的工作时间结构和晋升制度。建立校本课程开发委员会,推行校本课程,使得一部分课程决策权力转移到了学校,建立一个学校委员会就显得十分必要,学校委员会的建立有助于推进学校校本课程开发工作,避免校本课程开发流于形式,同时能够对校本课程开发形成一个很好的监督氛围。

(三)注重内外支持策略的结合

校本课程开发要注重校内外的支持策略的合理结合。影响校本课程开发的因素有很多,有校内教师的影响,包括教师的准备,即教师要拥有开发校本课程相适应的能力;学校的组织结构,学校具有一定的组织结构,不同类型的组织结构致使教师在校本课程开发的过程中获得不同程度的自主权;学校的文化氛围也是一个重要的内部影响因素。同时外部支持策略也很重要,外部支持策略包括专家、大学、家庭、社区等。

我国在校本课程开发方面表现内外支持策略重视程度不够、内外支持策略不能有效结合等问题。在校内支持策略方面,往往只重视教师的开发能力,而忽视其他支持策略,对学校组织结构和文化氛围重视不够。而外部支持策略往往也是我国在校本课程开发过程中所忽视的。因此我们要积极的统和一系列的内部支持策略,学校建立一个有利于校本课程开发的组织结构,形成一个良好的文化氛围。在注重内部策略的同时要兼顾外部策略,加强学校与家庭、社区、大学,专家的联系。做到有内有外,内外结合。

(四)注重完善校本课程评价体系

英国校本课程开发是政府行为、学校行为与教师行为相结合的产物。其之所以能够稳步发展,且成为校本课程开发的代表,与其注重校本课程的评估是分不开的。一个完善的校本课程应该具有一套完善的评价体系。

我国校本课程评价系统仍然存在诸多不足,在学生评价方面一直采用公开考试的方式,这种评价方式使得学校、学生和家长都只注重学生考试的分数,而忽略了其他能力的培养。表现评价方式主体较少、评价方式单一的状态。

因此应该逐步地完善评价体系,注重评价主体的多元化和评价方式的多样化。

参考文献

[1] 王斌华.英国校本课程开发[J].天津师范大学学报 , 2007,(04).[2] 王斌华.英国校本课程开发[J].课程教材教学研究(小教研究),2004(06).[3] 苑大勇.中国与英国校本课程资源开发异同探究[J].天津师范大学学报(基础教育版),2004(06).[4] 蒋福超.基于实践案例的英国校本课程开发分析.[J].天津师范大学学报(基础教育版), 2004(06).[5] 金红.国外校本课程开发的实践及对我国的启示[J].课程教材教学研究(中教研究), 2005,(Z1).[6] 郭连锋.校本课程开发的困惑与思考——由教师的怨言谈起[J].基础教育参考 , 2005,(02).[7] 王斌华.加拿大校本课程开发[J].韩山师范学院学报 , 2003,(02).[8] 王斌华.美国校本课程开发[J].教育科学 , 2002,(05).[9]章月风.促进校本课程开发:香港课程研究的经验[J].江苏教育研究,2010(10):7-11.[10]朱安安.对校本课程开发研究的反思[J].课程·教材·教法,2004,24(7):15-16.[11]廖哲勋.关于校本课程开发的理论思考[J].课程·教材·教法,2004,24(8):11-18.[12]赵丽,范蔚.十年来我国校本课程开发研究现状与展望[J].新课程研究,2009(164):98-108.[12]徐玉珍.校本课程开发:概念解读[J].课程•教材•教法,2001(4):12-17.[13]吴永军.再论校本课程开发的内涵及核心理念[J].教育发展研究,2004(3):5-8.

第二篇:教育学本科毕业论文题目

教育学本科毕业论文选题:

1、教育与文化的关系

2、教育与人的解放

3、论课堂教学的有效性策略

4、教学中的师生交往

5、教师的教学语言

6、论教学的主体性

7、创造教育的历史

8、启发式教学的历史考察

9、孔子的教育思想

10、杜威教育思想及其启示

11、论陶行知的创造性教育思想

12、校本课程研究

13、中小学综合实践活动研究

14、中学生研究性学习问题研究

15、隐性课程的德育功能

16、市场经济条件下的学校德育工作

17、论校园文化建设

18、中学生品德发展的调查与对策

19、教育管理中人性管理

20、教育管理中的科学管理、人本管理、文化管理比较研究

21、学习困难学生问题研究

22、教师心理素质及其培养

23、网络教学的不足及其补充

24、孔子教学思想及现实意义

25、论校本课程开发对学校发展的意义

26、教育科研方法在基础教育中的应用研究

27、中小学教师开展教育科研的途径与方法

28、论研究型教师的培养策略

29、论校本研究的实施策略

30、新课程改革中农村学校面临的挑战与策略

31、新课程改革中的教育评价理念

32、学生厌学的原因及对策

33、学生创造力培养的教学措施

34、情感智商与学生学习

35、师生关系与学生心理健康

36、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模式研究

37、论班主任管理技巧

38、班级管理的理论与实践

39、论新课程与校园文化建设

40、论传统文化与师德

第三篇:教育学毕业论文

档案袋评价在实施中的问题及对策

【摘要】早在20世纪80年代后期的美国,档案袋评价法逐渐受到了越来越多人的关注,作为一种新型的评价方法,近年来被我国教育界引进。档案袋评价在实践过程中取得了明显的教育成果。但档案袋评价在实践中也出现了一些问题与不足。要有效开展档案袋评价必须更新评价;科学选择档案袋的评价内容与标准;减少操作失误;有效提高档案袋评价的质量。

【关键词】档案袋评价;评价标准;问题;对策

早在20世纪80年代后期的美国,档案袋评价法逐渐受到了越来越多人的关注,作为一种新型的评价方法,近年来被我国教育界引进。档案袋评价在实践过程中取得了明显的教育成果,不过,档案袋评价在我国还处于尝试阶段,在使用中出现了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本文拟对其中常见的几个问题进行讨论。

一、什么是档案袋评价

档案袋评价也可称之为“学习档案评价”或“学生档案袋评价”。在此档案袋是指用以显示学生成就或持续进步信息的一连串表现、作品、评价结果以及其他相关记录和资料的汇集。它是以一个文件夹的形式收藏每一个学生具有代表性的学习成果(作业、作品)和反思报告,以此记录学生成长过程中的进步与挫折。档案袋评价则是通过档案袋制作过程和最终结果的分析而进行的对学生学习发展状况的评价。

学生档案是档案评价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学生进行自我评价、师生之间进行相互评价的重要依据,它是以个人的方式经过长期的、有目的、有计划地对自己学习过程和成果的信息、资料累积起来的集聚物。人们能过从学生档案中清楚地看到每个学生的学习过程、发展和目标达成度的强与弱,从而为今后制定学习计划提供指导依据。

档案袋评价既适用于各学科领域,如外语科的宗教、艺术等文化作品;也可用于学科整合领域,如摄影、绘画、调查等环境保护课题;也适用于社会实践活动领域,如社区服务、社会调查等;还可以用于特殊目的,如艺术院校招生、硕士和博士考试、找工作等。

二、档案袋评价在实际教学应用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由于教育工作者很少去深入地思考档案袋评价的含义及特点,这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档案袋评价优势的发挥。归纳起来,主要存在以下几个问题:

1.评价观念的偏差

新课程实施以来。不少学校和教师仍然以学业成绩至上,片面追求升学率。

以考试成绩作为评价学生的主要标准甚至是惟一的标准。以此来“选拔适合教育的儿童”,而不是“创造适合儿童的教育”。不少地方用学生的成绩来衡量教师和学校的成绩。存在素质教育轰轰烈烈,应试教育扎扎实实的状况。新一轮教育改革带来了新的评价理念,但一些学校仍然对新理念持有怀疑、否定或观望的态度,“上有政策,下有对策”,对档案袋评价应付了事,随意地塞进一些资料,使档案袋评价流于形式。因此,正确地理解档案袋评价理念是档案袋评价实践的首要前提。

2.不同的档案袋会有不同的内容。在评价内容上,目前档案袋评价存在的问题有:

(1)结构化不强很多档案袋看起来内容丰富,资料齐全,但一作展示就发现无主题或多主题,无法体现学生一段时间以来的变化过程。就某一主题而言,可能该放入的资料没放入,不该放入的倒放入了,多放的放少了,少放的放多了。

(2)标准不明确许多档案袋应用中往往忽视评价标准的设置,因此档案页里的项目安排就显得比较随意,没有共同的或相近的趋向性,终结性评价时只好凭主观判断,个人情感等主观因素占了上风。因为评价的主观性和随意性,其权威性就弱,学生和家长的反馈也就比较泛化了。

3.操作层面的失误

(1)指导不得力教师在指导学生操作时或者因为方法问题、态度问题或者因为时间问题,档案袋评价效果并不理想,有的学校从档案袋初建的热热闹闹转变到后来的冷冷清清,最后无疾而终。反思其中的问题,教师指导方面的问题最多。

(2)搜集随意化在资料搜集阶段,适当的鼓励是必不可少的。教师有步骤地指导学生从不会搜集到会搜集,从简单搜集到有反思有鉴赏有自我评价的搜集。搜集资料的随意化势必造成评价的随意化。

(3)展示不充分档案袋建立起来后,展示是个重要的环节。但怎么展示,展示时学生应该做些什么,这些问题很值得深究。应该积极鼓动学生相互评价,小组评价,能邀请家长参加更好,对学生鼓励很大。

(4)反馈不及时档案袋资料搜集工作是日常性的,很多学生的自觉性不是很高,需要教师以鼓励或批评的方式及时作出反馈,把这一工作坚持做下去。

(5)评定欠合理评定不合理主要体现在评定标准上。有的有标准,评定得比较客观,有的没有标准,最后还是教师说了算,档案袋评价的意义大打折扣。

4.档案袋评价的标准化与客观化程度较低,它所带来评价的信度和效度有时难以保证

信度和效度是传统评价中衡量评价质量的最重要的两个指标,但对档案袋评价却很难像传统评价一样判断其信度和效度。很多评价者根本就不去关注信度与效度的问题。由于他们对评价内容和标准把握的不够,同一评价者在不同的时间、地点或不同的评价者之间,得出的结论往往是不一致的。由于缺少检验档案袋的信息可靠性的机制,很多评价者在评价过程中容易带有主观偏见。此外,在我国当前的形势下,档案袋评价的结果往往与学生和教师的切身利益是直接相关联的,因此,很难保证作品样本与评价结果客观真实地反映学生的实际水平。

三、发挥档案袋评价作用的对策

1.更新评价理念

任何改革都要以观念的变革为先导,我国的教育改革和教育科学事业的复苏

和发展,都是从观念变革开始的。”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背景下,教师和一切相关人员都要转变过分强调甄别和选拔功能的传统教育评价思想,确立“以人为本,以学生为中心,以师生之间互动建构为基础,以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为根本宗旨”的发展性评价观。

发展性评价观强调促进学生发展方面的功能,不强调评价的甄别与选拔功能;要求关注学生全面发展,不仅要关注学生的学业成绩,而且要关注学生在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多方面的发展;要求用评价去激励学生,帮助学生认识自我,建立自信,让学生不断体验“成功的喜悦”,充分发挥学生的潜能。促进每一位学生在原有的基础上不断发展;要求学生和学习小组也参与到评价过程中,为学生提供机会进行自我评价,促使学生对自己的学习过程进行反思和评价,培养学习的主动性和责任心,以更加真实地反映学生的发展,增强自信心。

2.科学选择档案袋的评价内容与标准

档案袋的评价内容应该符合教学目标的要求,包含有价值的学习成果,联系现实生活实际,并体现学生的最高水平。评价内容必须明确表述出来,并能够接受判断,是由师生及其他相关人员一起协商确定下来的,是学生在某一时期内在特定领域的努力、进步和成就的真实呈现。档案袋的内容可以有选择地包含各类信息,如学生课堂表现、参与情况的记录、课后作业、个人作品测验和考试成绩单、奖励证明、自我反省、他人的评价以及内容选择指南、评分的标准等。这些内容可以以图画、实物、照片、录音、录像、幻灯及文字说明等多种形式表现出来。由于评价内容所涉及的很多资料需要学生在课外去收集,因此,教师还需要教给学生收集资料的方法,包括如何查阅书籍、搜索网页、调查、实验或寻求他人帮助等。为了保证档案袋评价的真实和准确,避免随意性和不负责的行为,档案袋评价应有一套规范透明的评价标准。在收集评价内容之前就要建立评价标准,而且要针对不同的评价内容、不同类型的成果、不同的学科、不同年龄段的学生建立具体的标准。此外,标准的表述要具体、明确,每一条标准都要有适宜的评定等级和说明。在评价实施之前,教师可以结合学科的特点,先制定评价标准细则的初稿,然后向学生阐明档案袋评价的意义,说明档案袋里应包括的内容及其呈现方式。当学生有了参与的积极性并且明白了创建学习档案袋的目的之后,教师要与学生就评价标准进行协商和讨论,对其进行必要的修改之后再具体应用,这从一定程度上可以保证评价标准的科学性。

3.减少操作失误

由于档案袋的内容收集和评价耗时长。实施起来需要大量的时间和精力,这导致很多教师更倾向于原有的纸笔考试。此外,不少教师对档案袋评价的认识还处在“雾里看花”、“摸着石头过河”的探索阶段,出现了许多操作失误。加强培训学习,力避操作误区是档案袋评价有效实施的前提。

教育主管部门应有目的、有计划地组织教师参加培训,通过集中培训的办法帮助教师澄清认识,全面把握档案袋评价的基本原理与使用要求。还可以经常开展一些研讨活动、,及时改进不足。

作为教师个人,有必要在实践中不断反思与改进,把握档案袋操作要领。教师要清楚认识到,档案袋是学生作品的有意收藏,以反映学生在特定领域的努力、进步或成绩;建立学习档案袋,不是为了给学生排队打分,而是为促进学生在原有水平上的持续发展;学生是档案袋的主人,是自己学习质量和进步的评价者;学生的自我反思是档案袋设计的关键,而交流、总结、展示,对学生作品给以及

时的评价,才能使档案袋的成果得以呈现和巩固。教师在创建档案袋的过程中,还会被实践中出现的一些问题所困扰。这就更需要在实践中对档案袋评价进行不断修正,不断改进。

4.有效提高档案袋评价的质量

档案袋评价的质量与合理控制信度和效度是直接相联系的。档案袋评价的信度包括两个层面的含义:其一,指评价结果的可靠性;其二,指评价者内部对于档案袋分数的一致程度,一致性越高,信度越高。为了有效保证信度,首先,教师要认真审核档案袋里的材料是否真实,因为材料如果不真实,则无法使评价结果可靠,评价就失去了意义。其次,由于评价者的主观性是影响信度的重要因素,因此,由多人评定档案袋分数,要比由教师一人操作信度更高。而学生参与制订评价方案、编制评价工具以及选择评价内容,将有利于大家对评价达成一致,从而有效提高评价的信度。以小组为单位的评价有助于评价出学生的真实水平,并保证评价分数的相对公平性,各小组成员也能给出比较一致的分数。因此,采用小组内部成员互评的方法也有利于保证信度。

档案袋评价的效度是学生的作品对其能力或思维结构的表征程度,其重点在于评价结论与被评价者实际情况相匹配的程度。为了提高档案袋评价的效度,首先,教师要明确档案袋的适用范围,档案袋评价并不能对学生的所有能力进行评价。其次,在实施评价之前,教师需要考虑学习目标和档案袋评价之间的联系,必须把教学目标细化成可操作的具体目标,把相应的课程目标转化为档案袋的具体评价指标,以便使档案袋收集的作品样本围绕此目标进行。此外,评价者对样品客观、公正、实事求是的评价,对作品来源可靠性的严格检查,学生字迹清楚、记录及时,这些也都有助于提高评价的效度。最后,对评价标准进行明确的说明也将有利于得出准确的评价结论。

四、结语

档案袋评价方法虽然在实验过程中存在一些问题,但它对于学生成长、教师发展以及学校与家庭的联系等方面都成效显著,如果在我们的不懈努力下,密切结合我国具体现实,合理借鉴国外先进经验,这种评价方法在我国的土壤里也一定能结出丰硕之果。

【参考文献】

【1】闫莉.档案袋评价存在的问题及建议[J].法制与社会,2009(12).【2】蔡淑兰,金志远.课程与教学论[M].西安:陕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8.【3】 袁利芬.档案袋评价中存在的问题及其对策[J].教育探索,2008(9):91-92.【4】胡根林.我国档案袋评价的实践与问题.都市文化与教育-2006上海研究生

学术论坛主题论文集.2006:275-287.【5】黄光扬.正确认识和科学使用档案袋评价方法[J].课程·教材·教法,2003

(2).【6】胡中锋,李群.学生档案袋评价之反思[J].课程·教材·教法,2006(10).【7】柏灵.档案袋评价方法实施中的问题及建议[J].教育实践与研究,2007(2).【8】黄燕,曾红红.档案袋评价实施中的问题及对策[J].大江周刊,2010(3).

第四篇:本科毕业论文

本科毕业论文

院 系: 法学院 专 业: 班 级: 学 号: 学 生: 指导教师: 完成时间: 2012 年 4 月

浅析防卫过当的罪过形式

摘要:防卫过当制度是正当防卫制度的重要补充“我国97刑法,紧随正当防卫制度的规定之后,在第20条第2款规定了防卫过当制度”研究防卫过当制度对于正确理解正当防卫!保障刑法中规定的公民防卫权的行使!以及保护公民的合法权益具有重要意义“防卫过当的主观罪过是防卫过当行为的必要构成要件”而且,一直以来,学术界对防卫过当行为主观罪过的表现形式存有较大争议,因此,有必要对此问题进行深入的研究探讨“在对防卫过当制度进行学习研究时,笔者认为,对防卫过当制度的正确理解,应当从它的基本定义出发”笔者认为防卫过当和正当防卫!特殊防卫一样,都属于公民的防卫性行为,都是具有防卫意图的行为“由于防卫人行使防卫行为时,存在故意或过失的主观罪过,并造成了危害社会的严重后果,触犯了刑法,符合刑法中规定的犯罪行为的构成要件,才有别于正当防卫行为和特殊防卫行为,成为违法行为”因此,在具有防卫性的同时,防卫过当也是一种犯罪行为,应当承担相应的刑事责任“做为一种犯罪行为,防卫过当主观罪过的表现形式与一般犯罪相同,包括直接故意!间接故意!过于自信的过失和疏忽大意的过失等”但是,防卫过当在量刑方面又不同于一般的犯罪行为“防卫过当行为实际上具有防卫性和犯罪性两种特性”防卫过当的防卫性,即防卫过当行为人防卫意图的存在,是防卫过当行为在量刑方面区别于一般犯罪行为的根本原因“.防卫过当的主观罪过是防卫人在行使防卫行为时,基于刑法意义上的故意或过失,实际上使得防卫效果超过合理范围,造成了触犯刑法的危害后果,并基于此构成犯罪的心理状态”防卫过当的主观罪过同样包括一般犯罪罪过所要求的认识因素和意志因素“防卫意图只是表明防卫人行使过当防卫行为是出于对不法侵害行为的防卫,并因而在量刑方面有别于一般 的犯罪行为”防卫过当的犯罪行为在主观罪过方面的内容和一般犯罪是一致的,可以由直接故意!间接故意!过于自信的过失或疏忽大意的过失等构成".关键词: 防卫过当;防卫性;防卫意图;罪过形式

目 录

摘要…………………………………………………………………… 关键词………………………………………………………………… 引言 ………………………………………………………………… 1.防卫过当制度概述………………………………………………… 1.1防卫权的历史 …………………………………………………… 1.1.1西方世界防卫过当制度的历史 ……………………………… 1.1.2防卫过当理论在我国的历史演变 …………………………… 2.防卫过当和正当防卫 ……………………………………………… 2.1正当防卫的概念………………………………………………… 2.2防卫过当和正当防卫是不同性质的防卫行为 ………………………… 3.防卫过当与特殊防卫……………………………………………… 3.1特殊防卫的概念…………………………………………………… 3.2特殊防卫和防卫过当的关系………………………………………

4.防卫过当的罪过形式 ……………………………………………… 4.1直接故意的罪过形式……………………………………………… 4.2间接故意的罪过形式……………………………………………… 4.3过失心理的主观罪过形式…………………………………………

5.结束语………………………………………………………………… 参考文献………………………………………………………………… 英文摘要…………………………………………………………………

第五篇:本科毕业论文

本科毕业论文范文

【摘要】

管理信息系统是一门融管理科学、信息科学、系统科学、现代通信技术和电子计算机技术为一体的综合性边缘学科,它以人为主导,利用计算机硬件、软件、网络通信设备办公设备,进行信息的收集、传输、加工、存储、更新和维护,以及提高企业效率为目的一种集成化的人机系统。MIS系统涉及到多方面的内容,因此,人们称MIS学科是一个交叉综合性的学科。企业人事管理是一项琐碎,繁杂而又非常细致的工作,一班是不允许发生差错的,它直接影响着劳动者队工作的积极性,是提高劳动生产力,提高企业活力的基础,在以往手工进行的办公工作中,需反复的进行各种抄写,计算等工作,不仅花费大量的时间,而且往往会出错。计算机应用于企业的人事信息处理处理,不仅可以使企业各类人员以最少的劳动和最短的实践取得足够的、可靠的、准确的信息。而且可以使他们从简单的数据统计、收集、汇总等重复繁重的事务中解脱出来。

【关键词】 管理信息系统 企业人事管理 信息化 目录

第一章 MIS的开发背景„„„„„„„„„„„„„„„„„„„„„1 1.1 课题的提出„„„„„„„„„„„„„„„„„„„„„„„1 1.2 采用的体系结构„„„„„„„„„„„„„„„„„„„„„1 1.3 具体的开发方法„„„„„„„„„„„„„„„„„„„„„2 1.4 系统的目标„„„„„„„„„„„„„„„„„„„„„„„2 1.5 开发工具的选择„„„„„„„„„„„„„„„„„„„„„3 第二章 系统分析 „„„„„„„„„„„„„„„„„„„„„„„„4 2.1 初步调查„„„„„„„„„„„„„„„„„„„„„„„„4 2.2 可行性分析„„„„„„„„„„„„„„„„„„„„„„„4 2.3 现行系统分析„„„„„„„„„„„„„„„„„„„„„„5 2.4 数据流程图和数据字典„„„„„„„„„„„„„„„„„„6 第三章 系统设计„„„„„„„„„„„„„„„„„„„„„„„„10 3. 1 系统功能设计 „„„„„„„„„„„„„„„„„„„„„10 3. 2 数据库设计 „„„„„„„„„„„„„„„„„„„„„„11 3.3 代码设计 „„„„„„„„„„„„„„„„„„„„„„„11 3.4 用户界面设计 „„„„„„„„„„„„„„„„„„„„„16 第四章 系统实施„„„„„„„„„„„„„„„„„„„„„„„„21 4.1 系统实施主要活动、地点和作用 „„„„„„„„„„„„„21 4.2 程序设计 „„„„„„„„„„„„„„„„„„„„„„„22 4.3 系统测试 „„„„„„„„„„„„„„„„„„„„„„„23 4.4 系统运行的管理与维护 „„„„„„„„„„„„„„„„„24 结束语 „„„„„„„„„„„„„„„„„„„„„„„„„„„„„26 参考文献 „„„„„„„„„„„„„„„„„„„„„„„„„„„„27

1.1 课题的提出

企业人事管理信息系统是一个现代化的企业在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的必要部分,它能够为查询人事信息提供充足的信息和快捷的查询手段。一直以来使用传统人工的方式管理文件档案,这种管理方式存在着许多缺点,如:效率低、保密性差,另外时间一长,将产生大量的文件和数据,这对于查找、更新和维护都带来了不少的困难,而且容易丢失。

自20世纪50年代将计算机引入数据处理以来,历经管理信息系统发展的各个阶段。一方面是信息技术应用的迅猛发展,另一方面,许多管理信息系统在耗费了大量的人力、物力、财力之后夭折了,或者根本没有实现原定系统开发目标,或者根本没有实现原系统的开发目标,而把计算机用作了打字机。这是长期以来困惑着人们的一大问题。现在人们日益深刻认识到,把信息技术应用与应用环境分离是办不到的。管理信息系统根本不仅是技术系统,而且是社会系统。

使用计算机对企业人事信息进行管理,具有着手工管理所无法比拟的优点。例如:检索迅速、查找方便、可靠性高、存储量大、保密性好、寿命长、成本低等。这些优点能够极大地提高企业人事管理的效率,也是企业的科学化、正规化管理,与世界接轨的重要条件。

因此,开发一个代替手工操作的新型的计算机管理的信息系统对本公司来说刻不容缓,这也是本课题的由来。

1.2 采用的体系结构

本管理信息系统是基于C/S模式结构的MIS体系构建。

Clients/Server结构(简称C/S结构)是九十年代流行的信息系统结构,在C/S结构下,应用系统被分为前台(客户机)和后台(服务器)两部分,其作用分别是:应用处理由客户机完成,数据访问和事务处理由服务器完成。这种方案实现了功能分布,即由客户机端提出查询请求(执行SQL语句),而服务器完成对数据库的查询任务,并把查询结果通过网络返回给客户机 C/S模式响应速度快,网络通信负担小,适用于企业内部局域网,在企业内部的集中管理模式中发挥了重要作用。1.3 开发方法

本系统采用结构化生命周期法和快速原型法相结合的方法开发。1.4 系统开发的目标

本系统大致要做到以下几点: 1)操作简便,节省大量人力;

2)可以方便的存储员工档案,安全、高效; 3)可以迅速计算员工的各种工资费用; 4)可以迅速查到所需信息,便于管理。

企业要较好的管理其人事信息,就必须要建立完善、准确的原始记录。有关人事信息的原始凭证包括员工基本信息,工资记录、考勤记录、工作评价记录、员工基本信息记录等。1.5 开发工具的选择

本系统使用VB6.0作为前台设计和SQL Server 2000管理数据库。编程环境的选择:

Visual BASIC是一种可编程的应用软件,其特点是具有生成功能,用户可方便的设计界面,是目前最为广泛的、易学易用的面向对象的开发工具。它提供给用户一种可以跨越多个软件平台的通用语言,还提供了大量的控件,这些控件可用于设计界面和实现各种功能,减少了编程人员的工作量,也简化了界面设计过程,从而有效的提高了应用程序的运行效率和可靠性,软件开发人员只要掌握一种核心的语言,而且看到的是相同的用户界面。实现本系统VB是一个相对较好的选择。关系型数据库的实现:

SQL Server 2000 是Microsoft公司最新开发的大型关系数据库管理系统,具有非常大的关系数据库的创建、开发、设计及管理功能。与以前的版本相比,SQL Server 2000 彻底脱离的了 Sybase,它将数据库连接到 Internet,并通过Web浏览器显示数据操作,具有客户机/服务器结构,并与Microsoft公司的其他产品及第三方面产品具有良好的兼容性,能方便的实现无缝操作。此外,SQL Server 2000 还提供了对分布式事务处理的支持,并具有对开发工具的良好支持,能为大型数据库项目提供优秀的企业业绩解决方案。第二章 2.1 初步调查

1)系统的外部环境。现行的人事管理系统有员工、车间、财务科、人事科、经理之间的工作联系,有各种表单、文件和资金的往来。

2)现行系统的概述。现行系统功能低下,管理水平落后,无人对整个流程负责,工作效率很低,安全性和可靠性也很差。

3)现行系统的重要作用。现行系统担负责管理公司的人事系统,它和公司的员工、各管理部门以及领导是通过频繁的表单和接触以及口头传达来联系的,它所掌握的信息和片面,不具有全局性。

2.2 可行性分析

可行性是指在当前组织内外的具体条件下,这个信息系统的开发是否具备必要的资源及其它条件。现对本系统的可行性分析如下: 1)技术可行性分析:

MIS系统技术成熟、可靠,VB6.0开发与老版本兼容性好、SQL Server数据库管理高校稳定、灵活方便、适合现阶段业务规模发展的需要,技术上可行。2)济可行性分析:

当前,各单位系统为适应新时期信息发展的需要,紧密注意信息新技术的发展。为加强管理,各单位实现了计算机企业人事管理信息系统管理。因此,系统的硬件资源已经完备,系统开发只需软件成本预算,开发费用大大降低。3)管理上的可行性

管理人员已充分认识到使用人事管理信息系统对员工实现规范的计算机管理的重要性,用计算机管理企业人事信息能保证所需要的基础数据准,真实。

2.3 现行系统分析

现行的系统是采用手工操作的,效率低下而且浪费了大量的人力物力。由于手工所存在的误差,还容易造成数据的丢失,降低了系统的性能和准确度。由于信息有时乱七八糟地存在一起,十分分散。信息交换全赖于传递文件和口头表示,对数据的共享也非常的不便。2.3.1 现行系统统组织结构图

系统的组织结构是指组织内部的划分及它们的相互关系。信息的流动关系是以组织结构为背景的,而且总是伴随着组织部门之间的物流、资金流、和资料流而发生的。下图是本公司的系统的组织结构图:

2.3.2 业务流程图

这是一种表明系统内各单位、人员之间业务关系、作业顺序和管理信息流动的流程图,它可以帮助分析人员找出业务流程中的不合理迂回等。

2.4 数据流程图和数据字典 2.4.1 数据流程图

将本系统的数据用数据流程图表示,以员工的工资管理为例,见下图。经过对数据流程分析,揭示出五个主要处理:企业人事信息填制工资计算表、工资计算、工资汇总和工资发放。在数据流程图中显示出系统当前使用的数据存储有:工资卡(档案)、工资结算单(每个职工工资结算明细)、工资汇总表(各部门各类人员的各项工资汇总结果)。如下图:

工资管理系统与五个外部实体有关:人事科、车间室、总务科、职工和财务系统,其中总务科是系统数据的外部来源,即它们主要提供原始数据的实体。职工和财务的子系统是工资系统数据的外部取出,是接收系统数据的实体。2.4.2 数据字典

数据字典是在数据流程图之上进一步定义和描绘所有数据的一种工具,是对数据流程图的一个补充说明,它清楚的定义与解释了数据流程图上未能表达的内容,同时它能够帮助分析员组织数据,是同用户交谈的极好工具。此外,数据字典记载着每个数据项的关键条目,从中可以检查出个数据元素的内容或漏掉的数据元素。

数据字典是描述系统流程图中所有数据流、数据存储、处理功能等卡片的集合,其包括种条目:数据流、文件、数据项和加工。建立完善的数据字典是对所收集、整理数据的一种分析归档方式,为下一步建立数据库和处理数据作准备。

下面列出企业人事信息管理系统中,数据字典的部分条目

1. 数据项 2. 组和数据项

3. 数据流 4. 数据存储

5. 处理逻辑

论文出处(作者):

第三章 系统设计 3.1 系统功能设计

系统开发的总体任务是实现企业人事信息关系的系统化、规范化和自动化,是在系统开发的总体任务的基础上完成的。对本系统的功能进行集中、分块,按照结构化程序设计的要求,得到如下图所示的系统功能模块图。各模块实现的功能解释如下: 1)有关企业员工各种信息的输入,包括员工基本信息、所在部门、工作信息和工作简历等。2)员工各种信息的查询。3)员工各种信息的修改。4)考勤信息的输入等。5)考勤信息的查询。6)员工工作评价信息的输入。7)员工工作评价信息的查询。8)员工工作评价信息的修改。9)员工工资信息的输入 10)员工工资信息的查询。11)员工工作信息修改等。

3.2 代码设计

代码是一组有序的数字或字母的排列,是代表客观存在的实体或属性的符号,代码设计就是给系统中某些实体及其属性于相应的编码。这些编码主要是为了对实体的表示、助记和方便检索。代码结构的类型有:顺序码、区间码、助记码。本企业对员工的编码使用的是区间码。

上述编码分别以“0”,“1”,“2”,„„开头,以表示所代表的员工分别属于管理人员、一车间、二车„„。3.3 数据库设计

数据库在一个信息管理系统中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数据库结构设计的好坏将直接对应用系统的效率以及实现的效果产生的影响。合理的数据库结构时既可以提高数据存储的效率,保证数据的完整和一致.另外,合理的数据库结构将非常有利于程序的实现。

设计数据库系统时应该首先充分了解用户各个方面的需求,包括现有的以及将来可能增加的需求。

3.3.1 数据库需求分析

用户的需求具体体现在各种信息的提供、保存、更新和查询,这就要求数据库结构能充分满足各种信息的输出和输入。收集基本数据、数据结构以及数据处理的流程,组成一份详尽的数据字典,为后面的具体设计打下基础。

仔细分析调查有企业人事信息需求的基础上,将得到如下图所示的本系统所处理的数据流程。

图:企业人事信息管理系统数据流程图 3.3.2 数据库概念结构设计

根据上图,就可以设计出能够满足用户需求的各种实体,以及它们之间的关系,为后面的逻辑结构设计打下基础。这些实体包含各种具体信息,通过相互之间的作用形成数据的流动。根据上面的设计规划处理的实体有:员工基本信息实体、员工考勤信息实体、员工工作评价信息实体、员工工资信息实体。各个实体具体的描述E-R图如下: 下图为员工基本信息实体E-R图。

下图为员工考勤信息实体E-R图。下图为员工工资信息实体E-R图

实体与实体之间的关系E-R图如下图所示。3.3.3 数据库结构的实现

经过前面的需求分析和概念结构设计以后,得到是数据库的逻辑结构。现在就可以在SQL Server 2000数据库系统中实现该逻辑结构。这是利用SQL Server 2000数据库系统中实现该逻辑结构。3.3.4 创建系统数据表格 manrecord 列名 数据类型 长度 允许空 说明 ygid varchar 8 编号 ygname varchar 10 姓名 ygdept varchar 20 √ 部门 ygsex varchar 2 √ 性别 ygbirthday datetime 8 √ 生日 ygplace varchar 40 √ 籍贯 yglevel varchar 10 √ 学历 ygspecial varchar 20 √ 专业 ygdate1 datetime 8 √ 参加工作时间 ygdate2 datetime 8 √ 入党时间 ygbusi varchar 12 √ 职称 ygdate3 datetime 8 √ 职称时间 ygstatus varchar 12 √ 原身份 ygoffice varchar 30 √ 原工作单位 ygduty varchar 10 √ 原职务 ygdate4 datetime 8 √ 进入公司时间 ygdate5 datetime 8 √ 起薪时间 ygdate6 datetime 8 √ 调入时间 ygno varchar 8 √ 挡号 ygremark1 text 16 √ 备注 3.3.5 创建员工基本工资分配表 pay 列名 数据类型 长度 允许空 说明 gzid varchar 8 编号 gzname varchar 10 姓名 gzbase numeric 5 底薪 gzall numeric 5 √ 补贴 gzbonus numeric 5 √ 奖金 gzpay numeric 5 √ 加班 gzdeduct numeric 5 √ 扣考核 gzage numeric 5 √ 代扣养老金 gzmedical numeric 5 √ 代扣医疗保险 gzhouse1 numeric 5 √ 代扣住房公基金 gztotal numeric 5 √ 税前小计 gzduty numeric 5 √ 所得税 gzhouse2 numeric 5 √ 房贴 gzhouse3 numeric 5 √ 房租 gzlaborage numeric 5 √ 实发工资 gzdate datetime 8 √ 时间 3.4 界面的设计

本系统的用户界面设计采用Visual BASIC 6.0,他最大的优点是可视性,每个对象都以图形方式显示在界面上,我们不必建立每个对象的程序代码,只需用工具画在界面上。现将本系统的几个主要界面介绍一下。

3.4.1 企业人事信息系统的主窗体

这个项目我们使用多文档界面,单击工具栏中的ADD MDI Form按钮,产生一个在这个窗体上添加所需的控件,创建好的窗体如图所示:

下面对主窗体各选项实现的功能作具体介绍: 1)系统:该项只包括一个退出选项。2)员工基本信息

包括四个菜单项:添加员工信息、修改员工信息、删除员工信息、员工信息查询。员工基本信息的数据项有员工编号、员工姓名、性别、出生日期、所在部门、籍贯、学历、专业、参加工作时间、进入公司时间、起薪时间、调入部门时间、职称、入党时间、档号、原身份、原职务、原工作单位、备注等。3)员工考勤管理。

包括四个菜单项:添加考勤信息、修改考勤信息、删除考勤信息、员工考勤查询。包括的数据项有员工所在部门、员工姓名、出勤时间、工序时间、旷工时间、请假时间、早退时间、迟到时间、加班时间、出差时间等。4)员工工作评价管理。

包括四个菜单项:添加工作评价信息、修改工作评价信息、删除工作评价信息、员工工作评价查询。包括的数据项有员工所在部门、员工姓名、员工所在部门、工作业绩、工作态度、业务水平、备注等。

5)员工工资管理。

包括三个菜单项:计发员工工资信息、修改员工工资信息、员工工资信息查询。包括数据项有员工所在部门、员工姓名、底薪、补贴、奖金、加班、住房补贴、房租、养老金、医疗保险、住房公积金、所得税、实发工资等。6)帮助:显示相关帮助信息。3.4.2 主窗体菜单

创建如下图所示菜单结构:

该窗体实现的是对菜单的编辑,主菜单有系统、员工基本信息、员工考勤管理、员工工作评价管理。下面的子菜单分别实现的是对这些主菜单的具体数据的添加、修改、删除和查询。3.4.3 员工基本信息模块。创建好的窗体如下所示:

下面对本窗体实现的功能作具体介绍:

该窗体分四个部分,左上边实现的是输入员工的基本信息,右上边实现的是输入员工的基本工作信息,下边是工作简历,最下边是其它信息。员工的基本信息的数据项有:姓名、部门、性别、生日、籍贯、学历、专业。工作信息的数据项有建参加工作时间、进入公司时间、起薪时间、调入部门时间、职称、职称时间、入党时间。工作简历包含的数据项有:原身份、原职务、原工作单位。其它信息的数据项是:备注,用于输入有关员工的其他备用说明。3.4.4员工考勤管理模块。创建好的窗体如下所示:

现将员工考勤窗体介绍一下:基本信息栏可输入员工信息、本月基本信息、调整工资。员工基本信息栏包括部门和姓名;本月基本信息包括考勤年月、本月天数、工休天数和应出勤天数。3.4.5员工工资管理模块 创建好的窗体如下所示:

该窗体的功能有输入员工的信息、基本工资、代扣项目和工资总计。员工信息栏的数据项是:部门和姓名;基本信息数据栏的数据项是底薪、补贴、奖金、扣考核、房贴和房租;代扣项目栏的数据项有:养老金、医疗保险、住房公积金;工资小计栏的数据项有稅前小计、所得税、实发工资和计发时间。

第四章 系统实施

4.1 系统实施主要活动、地点和作用 4.1.1 系统实施的主要活动

系统实施的主要活动内容包括系统环境的建立、程序设计、数据准备与录入、系统人员培训、系统的调试与转换和、文档的建立与完善。以上各工作几间的关系如图所示:

4.1.2系统实施的环境建设与设备购置

由于在系统实施过程需要的人员和设备的数量及种类都很多,因此,在正式组织实施时必须首先做好各项准备工作。

一、计算机机房的建设

计算机机房的建设是指能够满足各项环境指标、安放计算机设备使其充分发挥功能的工作场所。

1)机房建设的要求

计算机机房的建设应该考虑到它的可靠性、可维护性和可扩展性以及安全性和经济性等方面的要求,并且要根据实际情况提出具体的指标标准,为系统的实施提供一个良好的环境。2)机房总体布局问题

计算机机房应该包括计算机主机房、基本工作房间和各类辅助性房间等。计算机机房的总体布局应该以安装计算机设备的主机房为中心,然后确定其它房间的多少和大小,并且依据各个房间之间的关系来综合考虑布局。

二、购置计算机系统设备。

1)购置计算机系统硬件设备。购置设备首先要考虑该是质量,并且要在保证质量的前提下,尽可能地降低购置成本。

2)资料齐全、手续完整。购置设备要求供货单位提供的设备资料必须齐全、售货手续必须完整,同时要组织好验收工作。由于计算机设备技术比较复杂,验收工作必须十分认真仔细地进行。3)计算机设备的兼容性和可维护性。购置计算机设备必须还要考虑它的兼容性和可维护性。应尽量选购那些兼容性好、可维护性好、并且能够提供良好售后服务的设备。4.1.3 系统实施的作用

系统实施阶段既是成功的实现新系统,又是取得用户对系统信任的关键阶段。MIS的规模越大,实施阶段的任务就越复杂。在系统正式实施之前,就要制定出周密的计划,即确定出系统实施的方法、步骤、所需的时间和费用。并且要监督计划的执行,做到既有计划又有检查,以保证系统实施工作的顺利进行。

4.2 程序设计和软件开发工具。

随着计算机应用水平的提高,软件越来越复杂,同时硬件价格不断下降,软件费用在整个应用系统中所占的比重急剧上升,从而使人们对程序设计的要求发生了变化。在过去的小程序设计中,主要强调程序的正确性和效率,但对于大型程序,人们则倾向于首先强调程序的可维护性、可靠性和可理解性,然后才是效率。目前衡量程序设计质量的指标要求一般有以下几个方面: 1)可靠性

系统运行的可靠性是衡量系统质量的首要指标。它有两方面的含义:一方面是指系统的安全可靠性,如数据存取、通讯、操作权限等的安全可靠性;另一方面是指程序运行的可靠性。2)实用性

实用性是指从用户的角度来审查系统的功能实用、灵活、方便。实用性是系统实施后投入运行的重要保证。3)规范性

规范性是指系统功能的划分、书写的格式、变量的命名等都有统一的规范。文档的规范化是今后程序的阅读、修改、维护以及相互交流所必须做到的。4)可读性

可读性是指设计的程序结构和命令语句清晰,使其他人容易看懂。可读性是今后维护和修改程序的基础,对于大型的系统软件开发尤为重要,没有可读性的程序就无法修改与维护,也就没有生命力。5)可维护性

可维护性是指系统程序的各个组成部分是相互独立的,没有牵一发而动全身的连锁反应。可维护性是和规范性、可读性等指标密切相关的。4.3 系统测试

系统测试是在假定系统中有错误的前提下进行的,通过测试来尽可能地发现在系统分、系统设计和系统实施中存在的错误,也就是系统测试的目的是为了发现和解决系统中可能存在的错误。测试包括对系统的基本功能、系统的效率、系统的可靠性和可操作性等问题所进行的测试。系统测试的目的体现在系统调试的各个步骤中。程序测试,是为了发现程序设计中错误。也就是说,越是早期的错误,往往越是到最后才能发现。所以要非常重视早期的系统分析、系统设计工作,决不能草率行事,不然一旦出现错误,将使系统的开发工作大量返工,造成工期的延误和人力资源的浪费。

系统测试的方法主要有两种: 1)黑箱法

黑箱法是指测试人员不考虑程序模块的内部结构如何,而只用测试程序来验证程序是否符合功能的要求,是否会发生异常现象。2)白箱法

白箱法是指测试人员根据模块内部的结构来导出测试数据,使模块中的所有测试路径都被测试到。

系统的测试很明显在程序测试中要用白箱法,在系统的统调试中要用白箱法。但是在具体实践中是要互相结合运用的,因为无论是“黑箱法”还是“白箱法”都是无法将系统中的所有错误都测试出来。

4.4 系统运行的管理与维护

企业人事信息管理系统正式投入运行以后,为了让MIS长期高效的工作,必须加强对MIS日常管理。我们把系统交付使用后的变更等工作成为软件维护。MIS运行的日常管理决不仅仅是机房环境和设施的管理,更主要的是对系统每天运行情况、数据输入和输出情况以及系统的安全性与完备性及时如实的记录和处置。这些工作主要有:

1)系统运行的日常维护。包括数据收集、数据整理、数据录入、及处理结果的整理与分发。此外,还包括简单的硬件管理和设施管理。

2)系统运行情况的记录。整个系统运行情况的记录能够反映出系统在大多数情况下的状态和工作效率,对于系统性能的评价与改进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因此,对MIS的运行情况一定要及时、准确、完整地记录下来。除了记录正常情况外,还要记录意外情况发生的时间、原因与处理结果。记录MIS运行情况是一件细致而又繁琐的工作,从系统开始投入运行就要抓好。

系统维护维护是系统生存期的一个重要阶段,也是持续时间最长,工作量最大的一个阶段。因为在软件的使用过程中,用户往往会发现一些在开发时期没有发现的错误;随着环境的变化,用户可能对原来的软件产品提出修改的要求,往往会对原来的软件在性能和功能上提出一些新的要求。所以说软件在交付使用后,还必须做好维护工作,使软件将更加完善,能适应新的环境和要求,延长使用时寿命。

1)程序的维护。程序维护指根据需求变化后硬件环境的变化对程序进行部分或全部修改。修改时应充分利用原程序,需改后要填写程序修改登记表。并在程序变更通知书上写明新老程序的不同之处。

2)数据文件的维护。数据文件的维护有许多是不定期的,必须在现场要求的时间内维护好。维护是一般使用开发商提供的文件维护程序,也可自行编制专用的文件维护程序。

3)代码的维护。代码的维护应由代码管理小组进行。变更代码应经过详细讨论,确定之后应用书面写清、贯彻。代码维护的困难往往不在代码本身的变更,而在于新代码的贯彻。为此,除了成立专门的代码管理小组外,各业务部门要指定专人进行代码管理,通过他们贯彻使用代码。这样做的目的是要明确管理职责,有助于防止和订正错误。

下载本科教育学毕业论文毕业论文word格式文档
下载本科教育学毕业论文毕业论文.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本科毕业论文

    3权力制约及监督机制乏力 公务员是国家公职人员,行使公权力,是属于管理多数人的少数人,加强对权力的监 督和制约,更需要加强对公务员的监督管理。近些年,公务员中出现的各种不正......

    毕业论文材料(本科)

    通知 为了同学们及时毕业,现将毕业论文及毕业实习相关工作安排如下: 一、毕业前要准备的材料(少一样不能毕业): 1、毕业设计(论文)选题表 2、毕业设计(论文)任务书 3、毕业设计(论文)开......

    本科毕业论文

    本科毕业论文 On the temporal phenomenon was reflected by characterization in the adventures of Tom Sawyer 论《汤姆索亚历险记》所反映的社会现象 系 名称:外语系专......

    本科毕业论文

    西安文理学院继教院本科毕业论文 浅谈游戏与早期教育 摘 要:近年来,研究早期教育的专家们,更多的人认为游戏是许多方式的学习中最有效、最好的一种学习。幼儿最喜欢的也是游......

    本科毕业论文

    浅谈中国古代贬谪文学 ----杨锦龙 【论文提要】:古代士人的入世情怀以政治为轴心,突出的表现为经世致用,为国分忧。当政治一旦与文学挂钩,就必定会衍生出带有中国特色的一系......

    本科毕业论文样稿

    四川师范大学本科毕业论文 从行政法论中国电影分级制度 ——浅析中国电影分级制度的出路 学生姓名 院系名称 专业名称 班 级 学 号 指导教师 完成时间 侯云杰 法学院 法学 2......

    高等教育学毕业论文

    高等教育学毕业论文范文 摘要: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以及新课标的逐步实施,要想激活思想品德课的课堂气氛,提高课堂学习效率,就要求教学应围绕学生的需要展开。本文基于一些......

    教育学毕业论文参考题目

    毕业论文参考题目 1.分类讨论化归思想在中学数学解题中的应用 2.平面几何证明题的常用技巧 3.谈数学解题中的转换思想 4.浅谈中学数学中的数形结合 5.浅析“变换思想”在中学数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