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古诗歌鉴赏——鉴赏诗歌的诗眼

时间:2019-05-14 18:39:33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高考古诗歌鉴赏——鉴赏诗歌的诗眼》,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高考古诗歌鉴赏——鉴赏诗歌的诗眼》。

第一篇:高考古诗歌鉴赏——鉴赏诗歌的诗眼

高考古诗歌鉴赏——鉴赏诗歌的诗眼

中小学必背70首古诗的诗眼(解说诗眼在括弧中)

• 文眼:指文中最能揭示主旨、涵盖内容的

• 关键性词句 ;它可能是全文的线索,贯穿 • 全文,起着提纲挈领的作用 ;它往往奠定 • 了全文的感情基调。

• 例如:

• 《爱莲说》: “可爱者甚蕃”

• 《荷塘月色》:这几天我心里颇不宁静

什么叫诗眼:

立片言以居要,乃一篇之警策

一首诗或某联、某句中最精练传

神的、最能体现作者思想观点、情感 态度、诗歌意境的具有概括性、生动 性或情趣性的统领全诗、全联或全 句最关键的字词句。

诗 眼

小诗眼: 一句之眼,“一字之妙”。

使意境更丰富;

增强诗歌的形象性、情趣味;

大诗眼:指一首诗的眼目,是全诗的线索,统领全诗

揭示全诗主旨,体现作者的思想感情,大诗眼的判断和鉴赏方法

诗眼举例一

• 李白

《梦游天姥吟留别》“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 杜甫《茅屋为秋风所破歌》 • •

“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杜甫《望岳》 白居易《琵琶行》

王勃《送杜少府之任蜀州》

《示儿》

南宋·陆游

死去元知万事空,但悲不见九州同。

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闺怨》唐·王昌龄

闺中少妇不知愁,春日凝妆上翠楼。

忽见陌头杨柳色,悔教夫婿觅封侯。《题临安邸》南宋·林升

山外青山楼外楼,西湖歌舞几时休。

暖风熏得游人醉,直把杭州作汴州。

诗眼例三(诗题式)

• 《春夜喜雨》杜甫 《书愤》陆游 • 《题李凝幽居》贾岛 《田园乐》王维 • 《望月怀远》张九龄 《山中留客》张旭 • 《喜弟卢纶见宿》司空曙 •

《征人怨》 柳中庸

指出下列诗歌的诗眼(句子)

• 杜甫《蜀相》

《登高》 • 李白《将进酒》 •

《行路难》

• 李清照《一剪梅》

• 柳永《雨霖铃》

指出下列诗歌的诗眼

• 移舟泊烟渚,日暮客愁新。

野旷天低树,江清月近人。《宿建德江 》王建

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

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枫桥夜泊》张继

• 多情却似总无情,唯觉樽前笑不成。

• 蜡烛有心还惜别,替人垂泪到天明

《赠别》杜牧

黄梅时节家家雨,青草池塘处处蛙。

有约不来过夜半,闲敲棋子落灯花。《约客》 赵师秀

雨里鸡鸣一两家,竹溪村路板桥斜。妇姑相唤浴蚕去,闲着中庭栀子花。《雨过山村》王建

夜久无眠秋气清,烛花频剪欲三更。

铺床凉满梧桐月,月在梧桐缺处明。

秋夜 朱淑真

北望燕云不尽头,大江东去水悠悠。

夕阳一片寒鸦外,目断东西四百州。《湖州歌》汪元量

梨花风动玉阑香,春色沉沉锁建章。

唯有落红官不禁,尽教飞舞出宫墙。《宫词》 武衍

海浪如云去却回,北风吹起数声雷。

朱楼四面钩疏箔,卧看千山急雨来。

《西楼》 曾巩

总结找诗眼方法

-- 整体感知全诗的意境和主旨

• 抓住体现作者强烈思想感情的字词句 • 关注诗歌题目中隐含的信息

• 关注诗句中最精炼传神的词:动词、形容词、副词

• 诗眼位置:诗题、首联、中间、尾联

高考诗眼设题方式

1、这首诗的诗眼是哪个字?为什么?

2、某词是全诗的关键,请结合全诗简要分析。

3、哪个字或词统领全诗?请分析一下。

举例:

雨过山村(唐·王建)

雨里鸡鸣一两家,竹溪村路板桥斜。

妇姑相唤浴蚕去,闲着中庭栀子花。

• 问题:你认为这首诗的“诗眼”是哪个字,指出来,并结合全诗进行分析。

答案示范

• 答 :闲字是该诗的诗眼,全诗描写

• 了山村幽静和谐、农家农事繁忙。即使是

• 雨天,妇和姑也相约去浴蚕,全家没有闲人,只有庭院的栀子花 闲着,诗以闲着的栀子花衬托出农家之忙,诗充满了情趣。

总结答题步骤

1、指出诗眼,点明该字在全诗表达主旨中的作用,或该字在诗歌结构上所起作用;

2、分析全诗围绕该字或该句写了哪些内容

3、该字(词)表现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阅读下面一首诗,然后回答问题。(6分)

(05天津)

湖州歌(其六)

南宋

汪元量

北望燕云不尽头,大江东去水悠悠。

夕阳一片寒鸦外,目断东西四百州。

[注]此诗是元灭南宋时,作者被元军押解北上途中所作。

指出这首诗的诗眼并简析其在诗中的作用。

这首诗的诗眼是“望”字,它对全诗的景物描写起到了统领作用。

诗人用茫茫的白云、悠悠的江水、渐沉的夕阳、归巢的寒鸦等景物,烘托了诗人哀怨、惆怅、悲凉的心境,抒发了自己亡国失家、眷恋家国的悲伤之情。

武衍

梨花风动玉阑香,春色沉沉锁建章。

唯有落红官不禁,尽教飞舞出宫墙。

问题:你认为此诗的诗眼是哪个字?请结合全诗简要赏析

答案:“锁”是诗眼,借景托情,描写宫女被禁 锢的悲哀和渴望自由而不可得的怨恨之情。春天是万紫千红的季节,可是宫苑里却“春色 沉沉”,一片沉寂;只有那雪白的梨花飘舞于阑 干阶砌,以春色喻佳人之年华,以落红飞舞出 宫墙反衬宫女的身不由己。妙语双关。

2004福建卷

秋 夜

朱淑真 夜久无眠秋气清,烛花频剪欲三更。铺床凉满梧桐月,月在梧桐缺处明。

此诗无一“情”字,而无处不含“情”。请从三、四句中找出最能体现诗人感情的一个字,并在对全诗整体感悟的基础上,简要分析诗人在这两句诗中是如何营造意境的。

参考答案

答:诗眼是凉字,“凉”既写天凉,又写心境的孤寂(心凉)。由床上之月写到天上之月,过渡巧妙,愁情、凉床、月影和梧桐,共同营造出孤寂的意境。

找出两诗的诗眼,比较分析

《与浩初上人同看山寄京华亲故》

柳宗元

• 海畔尖山似剑芒,秋来处处割愁肠。• 若为化作身千亿,散向峰头望故乡。

《登崖州城作》李德裕

• 独上高楼望帝京,鸟飞犹是半程。• 青山似欲留人住,百匝千遭绕郡城

答案 •

两诗诗眼都着一“望”字。李诗之“望”在首句,引领全篇,实写登楼,既表达了对君国的眷念与向往,又蕴含了对“帝京”遥不可及的感伤。柳诗之“望”在末句,虚写置身峰头,收束全篇。既表现了对故多的思念,更表现了对“京华亲故”一为援手的急切期待。

中小学必背70首古诗的诗眼(解说诗眼在括弧中)

1.汉乐府《江南》:鱼戏莲叶间(戏字为诗眼,嬉游,乐在其中)

2.北朝民歌《敕勒歌》:风吹草低见牛羊。(“见”为诗眼,最能表现广袤辽阔水草肥美)

3.骆宾王《咏鹅》:白毛浮绿水,红掌拨清波。(活泼可爱)

4.李峤《风》:风——标题就是诗眼(自然力的赞美)

5.贺知章《咏柳》: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裁”为诗眼,大自然创造无限、鬼斧神工)

6.王之涣《凉州词》: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何须怨为诗眼,苍凉孤独思乡)

7.《登鹳雀楼》: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更上”为诗眼,境界决定于高度)

8.孟浩然《春晓》: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美景易逝请珍惜)

9.王翰《凉州词》:古来征战几人回(豪情、悲壮)

10.王昌龄《出塞》: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卫国情怀)

11.《芙蓉楼送辛渐》:一片冰心在玉壶。(明志)

12.王维《鹿柴》:空山不见人,但闻人语响。(但闻为诗眼,空、寂的境界)

13.《送元二使安西》: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惜别)

14.《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每逢佳节倍思亲。(思乡念亲。倍,诗眼,更加。反衬此时的孤单,强调思乡念亲的情怀)

15.李白《静夜思》: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月是故乡明——借月思乡)

16.《古朗月行》:诗眼为标题中的“朗月”

17.《望庐山瀑布》:疑是银河落九天。(疑是,惊诧之意,赞美壮观景色)

18.《赠汪伦》: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一个字,深,情深义重)

19.《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孤帆远影碧空尽,惟见长江天际流。(惜别——你的身影是帆,我的目光是河流)

20.《早发白帝城》:轻舟已过万重山。(欢快的心境)

21.《望天门山》:题目中的“望”字为诗眼,诗中景致皆为“望”见之景

22.高适《别董大》: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虽是离别却胸襟开阔、豪情满怀)

23.杜甫《绝句》: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此诗其实所写都是居处所见,并无侧重,实在找不出哪里是诗眼,抱歉。)

24.《春夜喜雨》: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好雨的特色,如果诗眼是一个字,那就是“喜”,两个字就是“潜”、“细”)

25.《绝句》:春风花草香(赞美春天)

26《江畔独步寻花》:黄四娘家花满蹊,千朵万朵压枝低。(“花满蹊”是诗眼,其余三句皆为此来)

27.孟郊《游子吟》: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母爱无价——这个不用说了吧)

28.柳宗元《江雪》: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孤、独两字为诗眼,最显境界)

29.贾岛《寻隐者不遇》:只在此山中,云深不知处。(可用一本书得题目解说:存在与虚无,呵呵。)

30.张继《枫桥夜泊》: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愁”为诗眼,乡愁)

31.张志和《渔歌子》:青箬笠,绿蓑衣,斜风细雨不须归。(这个说不好,应该是这句,渔人之趣,如果找词儿,那就是“不须归”)

32.卢纶《塞下曲》:月黑雁飞高,单于夜遁逃。欲将轻骑逐,大雪满弓刀。(诗眼应该是“满”,形容雪大,塞下气候恶劣,战事紧张)

33刘禹锡《望洞庭》:湖光秋月两相和,潭面无风镜未磨。遥望洞庭山水翠,白银盘里一青螺。(遥望,诗眼,所写之景,皆为遥望所得)

34.《浪淘沙》:九曲黄河万里沙,浪淘风簸自天涯。如今直上银河去,同到牵牛织女家。(直上,诗眼,强化黄河浪涛的气势。)

35.白居易《赋得古原草送别》: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借春草的坚韧勉励将别的友人)

36.《池上》:不解藏踪迹,浮萍一道开。(不解,诗眼,写出小娃的天真幼稚)

37.《忆江南》:江南好,风景旧曾谙。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能不忆江南?(忆,诗眼,所写之景皆可忆,皆应忆,忘不掉)

38.李绅《悯农》

(一):粒粒皆辛苦。(此句为诗眼,悯农辛苦劳作)

39.《悯农》

(二):四海无闲田,农夫犹饿死。(犹,诗眼,表达了对劳动者不得食的悲愤之情)

40.杜牧《山行》: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爱,诗眼,赞美秋景)

41.《清明》: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写出清明时节的冷煞之气)

42.《江南春》: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后一句为诗眼,借古讽今)

43.李商隐《乐游原》: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只是近黄昏一句为诗眼,感慨美景短暂易逝、年华易老)

44.罗隐《蜂》:采得百花成蜜后,为谁辛苦为谁甜?(后一句为诗眼,感慨民生疾苦,悲悯百姓苍生,劳动者不得食)

45.胡令《小儿垂钓》:路人借问遥招手,怕得鱼惊不应人。(怕得鱼惊,诗眼,小儿初学垂钓的心理尽显)

46.范仲淹《江上渔者》:江上往来人,但爱鲈鱼美。(“但爱”两字为诗眼)

47.王安石《元日》: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春风送暖,诗眼,赞美春意,写出元日喜悦之情)

48.《泊船瓜洲》: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这个太经典了,“绿”字写尽春意)

49.《书湖阴先生壁》:茅檐长扫净无苔,花木成畦手自栽。(长扫、手栽写出清静无为、不图名利的淡然心态)

50.苏轼《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楼醉书》:黑云翻墨未遮山,白雨跳珠乱入船。卷地风来忽吹散,望湖楼下水如天。(题目中的“醉”字为诗眼)

51.《饮湖上初晴后雨》: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总相宜,诗眼,突出西湖之美)

52.《惠崇〈春江晓景〉》: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题目中的“春江”为诗眼,诗中皆为春江之景)

53.《题西林壁》: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此二句是诗眼,哲理蕴含:当局者迷)

54.李清照《夏日绝句》: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此二句为诗眼,写尽豪情远志)

55.陆游《示儿》:死去元知万事空,但悲不见九州同。(元知、但悲所涉及的事情,即临终念念不忘、谆谆叮嘱之事,所以但悲不见九州同为诗眼)

56.《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遗民泪尽胡尘里,南望王师又一年。(“遗民泪尽”为诗眼,年年盼回归,盼得泪尽仍然无望,不能抒写收复失地的悲愤)

57.范成大《四时田园杂兴》(选一):昼出耘田夜绩麻,村庄儿女各当家。(“各”当家为诗眼,写农家辛苦、农家孩子独立、早熟)

58.《四时田园杂兴》(选二):日长篱落无人过,惟有蜻蜓蛱蝶飞。(此二句中,无人过、惟有写尽寂寥)

59.杨万里《小池》: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头。(才露、早有两词为诗眼,写早夏池中之景)

60.《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毕竟西湖六月中,风光不与四时同。(不与四时同,诗眼,写出西湖六月景的独特)

61.朱熹《春日》:等闲识得东风面,万紫千红总是春。(此二句为诗眼)

62.林升《题临安邸》:山外青山楼外楼,西湖歌舞几时休?暖风熏得游人醉,直把杭州作汴州。(末句为诗眼,愤怒指责当权者只顾眼前快乐,忘记了国仇家恨)

63.叶绍《游园不值》:春色满园关不住,一枝红杏出墙来。(关不住,诗眼,写出春色春意满人间)

64.翁卷《乡村四月》:乡村四月闲人少,才了蚕桑又插田。(闲人少为诗眼,写农事繁忙)

65.高鼎《村居》:草长莺飞二月天,拂堤杨柳醉春烟。儿童散学归来早,忙趁东风放纸鸢。(村居为诗眼,诗中所写都是早春乡间特有景观)

66.王冕《墨梅》:不要人夸好颜色,只流清气满乾坤。(后一句为诗眼,写出墨梅气节风骨)

67.于谦《石灰吟》:粉身碎骨浑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后一句为诗眼,写出心志)

68.郑燮《竹石》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一个“任”字,突出了坚韧、坚定不移的精神)

69.袁枚《所见》:牧童骑黄牛,歌声振林樾。意欲捕鸣蝉,忽然闭口立。(意欲捕鸣蝉一句应该是诗眼,是纵歌与静默变化的关键)

70.龚自《己亥杂诗》:我劝天公重抖擞,不拘一格降人才(后一句为诗眼,直抒胸臆,道出对人才的渴望。)

——夜深疲乏,有不足之处,请指正。

第二篇:诗歌鉴赏如何找诗眼

如何找诗眼 诗眼1.诗人的赏鉴能力、观察力。

2.指的是作品中点睛传神之笔。它有两种表现形式。一种是诗词句中最精炼传神的某个字,以一字为工。一种是全篇最精彩和关键性的诗词句子,是一篇诗词的主旨所在。由于有了这个字词或句子,而使形象鲜活,神情飞动,意味深长,引人深思,富于艺术魅力,称为一篇诗词的眼目。诗眼的获得,需要提炼字句,务必要使提炼的字词和词句,最能表现特定的生活情景,能最充分、最真切地表达诗人对这些事物的思想和情感。而且这样的词句,要在诗词的关键部位,具有统摄全篇的作用。所以,诗眼的锤炼,要立足于全篇,不可孤立地在字句上下功夫。

三江小渡的诗眼是交情,可在第三句中体现,本诗围绕交情展开描述,诗人用对比,比喻,象征等手法,用“溪水将桥不复回,不管**去又来”进行对比,以“山溪渡”比喻“交情”,赋予“山溪渡”和“**”象征意义,从而表达了友情恒久不变,能经得起风浪考验的主旨。

第三篇:2011高考诗歌鉴赏

2012年高考诗歌鉴赏试题汇编

1.(2102全国卷)阅读下面这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8分)

落 叶修睦 注

雨过闲田地,重重落叶红。翻思向春日,肯信有秋风。

几处随流水,河边乱暮空。只应松自立,而不与君同。

[注]修睦:晚唐诗人。

(1)从写落叶的角度看,第二联与一、三两联的不同时如何体现出来的?这样写有什么作用?(2)本诗最后一联为什么要写松?请简要分析。

2.(2102全国新课标卷)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1~2题。

思远人晏几道

红叶黄花秋意晚,千里念行客。飞云过尽,归鸿无信,何处寄书得。泪弹不尽临窗滴,就砚旋研墨。渐写到别来,此情深处,红笺为无色。

(1)这首词表达了什么样的感情?“红叶黄花秋意晚”一句对表达这种感情有什么作用?(5分)

(2)“就砚旋研墨”与“临窗滴”有什么关系?“红笺为无色”的原因是什么?请简要分析。(6分)

4.(天津卷)阅读下面这首律诗,按要求作答。(8分)

野菊【宋】杨万里

未与骚人当糗粮①,况随流俗作重阳。政②缘在野有幽色,肯为无人减妙香?

已晚相逢半山碧,便忙也折一枝黄。花应冷笑东篱族,犹向陶翁觅宠光。

【注】①糗粮:干粮。首句典出屈原《离骚》“夕餐秋菊之落英”句。②政:通“正”

(1)颔联描绘了怎样的野菊形象?(2分)(2)请自选角度赏析颈联。(3分)

(3)尾联化用了陶渊明那句诗?表达了作者怎样的志趣?(3分)

5.(重庆卷)阅读下面这首词,然后回答问题。(6分)

鹧鸪天[金]王寂

秋后亭皋①木叶稀,霜前关塞雁南归。晓云散去山腰瘦,宿雨来时水面肥。吾老矣,久忘机②,沙鸥相对不惊飞③。柳溪父老应怜我,荒却溪南旧钓矶。

[注] ①亭皋:水边的平地。②忘机:消除机心。机心,巧诈之心。③沙鸥相对不惊飞:白居易诗云“有喜鹊频语,无机鸥不惊”。

(1)“晓云散去山腰瘦,宿雨来时水面肥”两句写出了山水的变化,请分析其巧妙之处。(4分)

(2)作者为何说“荒却溪南旧钓矶”?(2分)

6.(广东卷)阅读下面的诗歌,然后回答问题。(7分)

余杭四月[元]白珽

四月余杭道,一晴生意繁。朱樱①青豆酒,绿草白鹅村。

水满船头滑,风轻袖影翻。几家蚕事动,寂寂昼门关②。

【注】①朱樱:樱桃的一种。②昼门关:从蚕孵出到结茧期间,养蚕人家为防外人冲犯而终日紧闭门户。

(1)诗的颔联在写景上用了多种表现手法,请指出其中一种并结合诗句简要分析。(3分)

(2)“一晴生意繁”是什么意思?体现在诗中哪些地方?请简要分析。(4分)

7.(安徽卷)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1~2题。

最爱东山晴后雪①[宋]杨万里

只知逐胜忽忘寒,小立春风夕照间。只爱东山晴后雪,软红光里涌银山。

[注]①本诗为《雪后晚睛,四山皆青,惟东山全白,赋<最爱东山晴后雪>二绝句》中的一 首。

1.请简要分析这首诗中诗人的形象。(4分)

2请赏析“软红光里涌银山”中“软”、“涌”二字的妙处。(4分)

8.(湖北卷)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后面的题目。(8分)

送邹明府游灵武贾岛

曾宰西畿县,三年马不肥。债多凭剑与,官满载书归。

边雪藏行径,林风透卧衣。灵州听晓角,客馆未开扉。

【注】明府:对县令的尊称。灵武:即灵州(治所在今宁夏灵武县)。

(1)请概括邹明府这个人物形象的主要特点,并作简要分析。(4分)

(2)贾岛注重用字推敲,请对第三联中的“藏”、“透”二字作简要赏析。(4分)

9.(山东卷)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回答问题。(8分)

吴松道中二首(其二)【宋】晁补之

晓路雨萧萧,江乡叶正飘。天寒雁声急,岁晚客程遥。

鸟避征帆却,鱼惊荡桨跳。孤舟宿何许?霜月系枫桥。

(1)开头两句描写了怎么样的景色? 营造了怎样的氛围?(3分)

(2)请结合全诗分析“孤舟”这一意象的作用。(5分)

10.(江西卷)阅读下面一首宋词,完成后面的题目。(8分)

江城子 秦观

西城杨柳弄春柔。动离忧,泪难收。犹记多情,曾为系归舟。碧野朱桥当日事,人不见,水空流。韶华不为少年留。恨悠悠,几时休。飞絮落花时候、一登楼。便作春江都是泪,流不尽,许多愁。

[注]①韶华:青春年华,又指美好的春光。②变做:纵使。

(1)概括“杨柳”“飞絮”意象的内涵,并分析这首词表达的情感。(4分)

(2)词中“便做春江都是泪,流不尽,许多愁”一句是从“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李煜《虞美人》)化用而来,请比较两者的异同。(4分)

11.(湖南卷)阅读下面的唐诗,完成题目。(8分)

度破讷沙①(其二)李益

破讷沙头雁正飞,鸊鹈泉②上战初归。平明日出东南地,满碛寒光生铁衣。

【注】①破讷沙:沙漠名。②鸊鹈泉:泉水名。

(1)从题材来看,这首诗属于 边塞诗。(2分)(2)请从意境营造的角度,赏析全诗。(6分)

12.(四川卷)阅读下面这首诗,然后回答问题(8分)

子 规 [元]曹伯启

蜀魄曾为古帝王,千声万血送年芳。贪夫倦听空低首,远客初闻已断肠。

锦水春残花似雨,楚天梦觉月如霜。催归催得谁归去,唯有东郊农事忙。

【注】子规:即杜鹃,又名蜀魄、蜀魂、催归,相传为古蜀王杜宇所有。

(1)本诗第二联中的“空”字极富韵味。请结合诗句简要赏析(3分)

(2)本诗主要表达了怎样的情感?请任选能表现这种情感的两个意象简要分析。(5分)

14.(浙江卷)阅读下面两首诗,完成1-2题。(7分)

未展芭蕉(唐)钱珝同儿辈赋未开海棠(其一)(金)元好问

冷烛无烟绿蜡干,芳心犹卷怯春寒。枝间新绿一重重,小蕾深藏数点红。

一缄书札藏何事,会被东风暗拆看。爱惜芳心莫轻吐,且教桃李闹春风。

(1)这两首诗描写的都是状态的植物,均以一词表达诗人的爱怜之情。(2分)

(2)简要分析这两首诗的表现手法。(5分)

15.(福建卷)阅读下面这首诗歌,回答问题。(6分)

望江南【宋】李纲

江上雪,独立钓鱼翁。箬笠但闻冰散响,蓑衣时振玉花①空。图画若为工。

云水暮,归去远烟中。茅舍竹篱依小屿,缩鳊圆鲫入轻笼。欢笑有儿童。

(选自《御选历代诗余》卷二十五)[注]①玉花:喻雪花。

(1)“箬笠但闻冰散响,蓑衣时振玉花空”,这两句的描写颇为精妙。请简要赏析。(3分)

(1)下阕表现了诗人怎样的情感?请联系诗句简要谈谈。(3分)

16.(辽宁卷)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1---2题。

初见嵩山张耒【注】

年来鞍马困尘埃,赖有青山豁我怀。日暮北风吹雨去,数峰清瘦出云来。

【注】张耒:北宋诗人,苏门四学士之一,因受苏轼牵连,累遭贬谪。

(1)作者初见嵩山是什么样是心情?这样的心情是怎样表现出来的?请结合全诗简析。(5分)

(2)“数峰清瘦出云来”一句妙在何处?“清瘦”有何精神内涵?(6分)

第四篇:高考诗歌鉴赏

高考诗歌鉴赏——用典 关于用典(包括使用成语)存在着不少争议,其实它是一个回避不了的问题。例如我们提到卢沟桥,不是想起抗日战争,就是想起卢沟晓月;提到高山流水,就要想起伯牙和琴。外国也是一样,提到珍珠港,提到本·拉登,就会联想到有关的事情,省去了很多解释,包含了很多信息,实际上是一种信息压缩。但是,中国古典诗歌对用典似乎更加重视。其原因大概是:

一、古典诗歌的语言更加精炼,对信息压缩的要求更高。

二、由于中国传统文化的积淀,使得典故、成语非常丰富,便于使用。

《露泪缘》是清代著名的子弟书作家韩小窗的力作,影响很大,传唱至今。现在举出其中《哭玉》(写贾宝玉悼念林黛玉)一回的部分如下:

我许你高节空心同竹韵,我重你暗香疏影似梅花,我叹你娇面如花花有愧,我赏你丰神似玉玉无瑕,我服你八斗才高行七步,我愧你五车学富手八叉,我听你绿窗人静棋声响,我钦你流水高山琴韵佳,我怜你椿萱早丧凭谁靠,我疼你断梗飘蓬哪是家? 这一段用了多少典故?但正因为用了这些典故,才把林黛玉的性格、才华、身世等等描述得淋漓尽致。

当然,用典过多过僻,也会引起欣赏上的困难。例如李商隐的名作“锦瑟无端五十弦”就曾引起许多穿凿附会的解释,以致有人感叹:“一篇《锦瑟》解人难”。鲁迅先生的两首诗也曾被人歪曲过。一首是著名的“灵台无计逃神矢,风雨如磐 故园”,只因其中用了“神矢”一词,有人便将其解释为希腊神话中爱神之箭,说这是一首爱情诗;另一首是“绮罗幕后送飞光,柏栗丛边作道场。望帝终教芳草变,迷阳聊饰大田荒。何来酪果供千佛?难得莲花似六郎。中夜鸡鸣风雨集,起燃烟卷觉新凉。”本来是一首猛烈抨击旧社会的诗篇,有人却故意曲解“飞光(‘飞眼’?)”、“道场(‘鬼名堂’?)”等词,把它说成一首玩笑诗,说是先生的一位朋友做家庭教师,同时受到两个女学生的追求,先生作诗笑他。但是,不能因为有的典故不易理解就拒绝用典。现在再举李商隐的一首诗《泪》:

永巷长年怨绮罗,(深宫宫女失宠)

离情终日思**。(友人离别相思)

湘江竹上痕无限,(娥皇、女英怀念虞舜)

岘首碑前洒几多?(西晋百姓怀念羊祜)

人去紫台秋入塞,(昭君出塞)

兵残楚帐夜闻歌。(霸王别姬)

朝来灞水桥边问,未抵青袍送玉珂。(贫士送贵人)用七个故事或场景(都是典故!)写泪,最后归结到对自己身为贫士而被迫去送贵人这种尴尬处境的感叹,通篇却不露“泪”字。岔曲发展了这种形式,形成了一批名为“赞某不露”的作品,现在举一首《赞竹不露》:

林落深幽,七贤同游。拂寒烟,数竿浅碧衬新秋,王禹曾向黄冈作翠楼。方动处龙蛇林外,水池园内,凤尾扶疏,枝枝清瘦。最可怜鹅黄几点伤心泪,留作潇湘万古愁。

其中用了竹林七贤、王禹 《黄冈竹楼记》、湘妃等典故来描写竹,留出很大的想象空间。

由此可见,恰当的用典可以提高作品的艺术性,增加作品的深度。但是,用典也一定要小心,避免出错。我曾经见过一位大诗人公开发表的一首诗,是赠给一位书法家的,诗前有一段按语:“书法家××乃余挚友,白头如新„”,殊不知“白头如新”是说交情很淡,直到白了头彼此还不了解的意思。还有一位更大的作家,在纪念一位前辈女作家逝世时竟用了“悼亡”这个词,而“悼亡”通常是指悼念亡妻的,这个笑话就未免太大了。

用典,是古诗词中常用的一种表现方法,在增强了作品意蕴的同时,也给我们阅读造成了一定的影响。有些时候要是不能正确理解其中典故的含义就直接影响对整个作品的鉴赏。所以必须对作品中的“典故”有个初步的理解,透过原来典故中的本意进而理解出用典后所表达出的新的含义。一般而言,古诗词中的用典要注意以下几种情形。

点化前人语句。点化不同于直接引用,而是将前人语句消化后用自己的话写出。

明用历史故事。在引用历史故事时,明白地指出是何人何事,这是明用

暗用历史故事。比明用隐蔽,因为没有明白地指出是什么,所以难以一眼看出。如果知道所用的历史故事,便能读懂诗词;反之,便要大伤脑筋了。

反用历史故事。明用和暗用历史故事,都是正用其意,反用历史故事,则是反用其意。

诗歌中常常引用古书中现成的故事或词句,这叫“用典”,因为诗歌要“寓万于一”,以简括体现丰富。理解典故需要把握两点,一是典故本身的内容,二是作者用典的意图。例如辛弃疾的《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就用了五个典故(孙权、刘裕、宋文帝、佛狸、廉颇),这些典故的运用,借用历史事实很好地表达了自己的思想感情。

古代诗歌是以凝练的文字表现丰富的内容,用一个典故就可以省去许多文字。因此理解典故是把握古代诗歌思想感情的重要途径。

(一)典故的类别 1.引用前人语句。

①直引:直接引用前人的诗文句子作为自己的诗词中的句子。例:千古兴亡多少事,悠悠,不尽长江滚滚流。(辛弃疾《京口北固亭怀古》)——引用杜甫《登高》中的“无边落木潇潇下,不尽长江滚滚流。”

②化用:将前人的句子改动一些作为自己的诗句。例:客从南溟来,遗我双鲤鱼。(杜甫)——化用《汉乐府》中的“客从远方来,遗我双鲤鱼。” 2.引用神话传说。

例:江娥啼竹素女愁,李凭中国弹箜篌。(李贺《李贺箜篌引》)——“江娥”、“素女”传说中的神女。

3.引用历史故事。

①明引:例:周公恐惧流言日,王莽谦恭未篡时。(白居易《放言》)

②暗引:功名图麒麟。(杜甫《前出塞》)——宣汉帝把霍光等十一位功臣的像画于麒麟阁。③反引:可怜夜半虚前席,不问苍生问鬼神。(李商隐《贾生》)

(二)分析典故的方法

1.体会诗人用典的目的。了解典故重要的不是了解典故内容的本身,而是要理解诗人用典的目的,因为它和诗歌中表达的思想内容有密切的关系。

2.体会诗人用典的用典意图。诗人对往事的重提,肯定有现实的原因或触发感情的媒介。也就是说,诗人用典是针对现实而来的。只用现实相结合才能体味到诗人的情感所在。

二、关于典故的运用方式,大致可以分为直用、反用、隐用、化用等。

直用典故,也就是直接引用,以此来作为正面的比喻寄托。这是用典中最常见的一种方式。上面举过的例子大多是这一类。

反面典故,就是正面引来,却反其意而用之。借以抒发一种与原典相反的思想感情和见解。如李商隐的《贾生》:宣室求贤访逐臣,贾生才调更无伦。可怜夜半虚前席,不问苍生问鬼神。这里引用了《史记·屈原贾生列传》里的记载:汉文帝在宣室接见贾谊时,问到鬼神的源本,贾谊作了详尽的论述,一直谈到深夜,使文帝听入了神,不自觉在向前移动坐处。原本意思是说明文帝对贾谊的重视。但李商隐引用此典却反其意而用之,加上“可怜”二字,表示叹惋遗憾。说贾谊的谈话虽然引起了汉文帝的兴趣。但感兴趣的内容只是鬼神之事,实际上他的治国安邦的政治主张并没有受到文帝的重视,贾谊也并没有受到重用。李商隐反用了这个故事,借以抒发自己的真正才学不得不赏识的怀才不遇的感愤。

刘禹锡这首酬答诗,接过白诗的话头,着重抒写这特定环境中自己的感情。白的赠诗中,白居易对刘禹锡的遭遇无限感慨,最后两句说:“亦知合被才名折,二十三年折太多。”一方面感叹刘禹锡的不幸命运,另一方面又称赞了刘禹锡的才气与名望。大意是说:你该当遭到不幸,谁叫你的才名那么高呢!可是二十三年的不幸,未免过分了。这两句诗,在同情之中又包含着赞美,显得十分委婉。因为白居易在诗的末尾说到二十三年,所以刘禹锡在诗的开头就接着说:“巴山楚水凄凉地,二十三年弃置身。”自己谪居在巴山楚水这荒凉的地区,算来已经二十三年了。一来一往,显出朋友之间推心置腹的亲切关系。

接着,诗人很自然地发出感慨道:“怀旧空吟闻笛赋,到乡翻似烂柯人。”说自己在外二十三年,如今回来,许多老朋友都已去世,只能徒然地吟诵“闻笛赋”表示悼念而已。此番回来恍如隔世,觉得人事全非,不再是旧日的光景了。后一句用王质烂柯的典故,既暗示了自己贬谪时间的长久,又表现了世态的变迁,以及回归之后生疏而怅惘的心情,涵义十分丰富。

白居易的赠诗中有“举眼风光长寂寞,满朝官职独蹉跎”这样两句,意思是说同辈的人都升迁了,只有你在荒凉的地方寂寞地虚度了年华,颇为刘禹锡抱不平。对此,刘禹锡在酬诗中写道:“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刘禹锡以沉舟、病树比喻自己,固然感到惆怅,却又相当达观。沉舟侧畔,有千帆竞发;病树前头,正万木皆春。他从白诗中翻出这二句,反而劝慰白居易不必为自己的寂寞、蹉跎而忧伤,对世事的变迁和仕宦的升沉,表现出豁达的襟怀。这两句诗意又和白诗“命压人头不奈何”、“亦知合被才名折”相呼应,但其思想境界要比白诗高,意义也深刻得多了。二十三年的贬谪生活,并没有使他消沉颓唐。正象他在另外的诗里所写的:“莫道桑榆晚,为霞犹满天。”他这棵病树仍然要重添精神,迎上春光。因为这两句诗形象生动,至今仍常常被人引用,并赋予它以新的意义,说明新事物必将取代旧事物。

正因为“沉舟”这一联诗突然振起,一变前面伤感低沉的情调,尾联便顺势而下,写道:“今日听君歌一曲,暂凭杯酒长精神。”点明了酬答白居易的题意。意思是说,今天听了你的诗歌不胜感慨,暂且借酒来振奋精神吧!刘禹锡在朋友的热情关怀下,表示要振作起来,重新投入到生活中去。表现出坚韧不拔的意志。诗情起伏跌宕,沉郁中见豪放,是酬赠诗中优秀之作。

【闻笛赋】指西晋向秀所作的《思旧赋》。向秀跟嵇康是好朋友。嵇康因不满当时掌握政权的司马氏集团而被杀。一次向秀经过亡友嵇康的旧居,听见邻人吹笛,不胜悲叹,于是写了《思旧赋》。

【烂柯】晋人王质进山打柴,见二童下棋,终局斧柄已烂,下山才知过了一百年。

其他如课本学过的《京口北固亭怀古》《扬州慢》《梦游天姥吟留别》中都有大量的典故。

秋晚登城北门 陆游

巾幅藜杖北城头,卷地西风满眼愁。一点烽传散关信,两行雁带杜陵秋。

山河兴废供搔首,身世安危入倚楼。横槊赋诗非复昔,梦魂犹绕古梁州。

此诗是诗人晚唐闲居沧洲时所写.胡贼未灭,功业未成.满怀报国热情的陆游却是请缨无路,壮志难愁,怎不令人感慨万千,唏嘘长叹?

诗歌描写了一个抗金英雄形象.诗中人物曾经金戈铁马,驰骋疆场,现在已被弃置不用,但仍胸怀报国之志,心系抗金前线.诗人通过这一形象的塑造,表达了自己壮志未酬,报国无们的感慨。作者在运用借景抒情和虚实结合的手法来抒情以外,还运用了“用典”的修辞手法。诗中运用了“鸿雁传书”“横槊赋诗”两个典故。“鸿雁传书”属反用典故,“鸿雁”带来的不是好的消息,而是边疆的战火,由此引出作者对国土沦丧的愤慨和愁怀。“横槊赋诗”指行军途中在马上橫戈吟诗,这

高考诗歌鉴赏——用典

用典,也叫用事,使事,是古代诗人常用的一种修辞手法(或表现手法),它指的是对前人语句、神话传说、历史故事的引用。用典有用事和引用前人诗句两种。用事是借用历史故事来表达作者的思想感情,包括对现实生活中某些问题的立场和态度、个人的意绪和愿望等等,属于借古抒怀。引用或化用前人诗句目的是加深诗词中的意境,促使人联想而寻意于言外。使用典故可以使诗歌的内容更加丰富,委婉含蓄地表达诗人的思想感情,其形式一般有:直引前人语句;点化前人语句;引用神话传说;引用历史故事。如:

“想当年,金戈铁马,气吞万里如虎”(辛弃疾《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过春风十里,尽荠麦青青”(姜夔《扬州慢》)

这首词除了回顾作者43年前南下经历一层外,全是用事。“想当年,金戈铁马,气吞万里如虎”写的是刘裕当年北伐抗敌的英雄气概。作者借赞扬刘裕,讽刺南宋王朝主和派屈辱求和的无耻行径,表现出作者抗金的主张和恢复中原的决心。

“春风十里”引用杜牧的诗句,表现往日扬州十里长街的繁荣景况,是虚写;“尽荠麦青青”,写词人今日所见的凄凉情形,是实写。这两幅对比鲜明的图景寄寓着词人昔盛今衰的感慨。再如:

李贺的《李凭箜篌引》(见《语文》课本第三册第67页)其中“江娥啼竹素女愁,李凭中国弹箜篌。”用湘妃和素女这样的神女被乐声感动来形容弹奏技艺,又用“女娲炼石补天处,石破天惊逗秋雨。”进一步渲染,最后用“误质不眠倚桂树,露脚斜飞湿寒兔。”写出月中吴刚被乐声所吸引,来表现弹奏的效果。这就增加了诗歌的艺术表现力,并构成了奇特绚烂的艺术境界。再如:

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 刘禹锡

巴山楚水凄凉地,二十三年弃置身。怀旧空吟闻笛赋,到乡翻似烂柯人。

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今日听君歌一曲,暂凭杯酒长精神。

唐敬宗宝历二年(826),刘禹锡罢和州刺史任返洛阳,同时白居易从苏州归洛,两位诗人在扬州相逢。白居易在筵席上写了一首诗相赠:“为我引杯添酒饮,与君把箸击盘歌。诗称国手徒为尔,命压人头不奈何。举眼风光长寂寞,满朝官职独蹉跎。亦知合被才名折,二十三年折太多。”刘禹锡便写了《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来酬答他。

里指作者“铁马秋风大散关”的戎马生涯,这一典故,进一步抒发了作者壮志难酬、报国无门的忧愤之情。

塞 下 曲 李 白

五月天山雪,无花只有寒。笛中闻折柳,春色未曾看。晓战随金鼓,宵眠抱玉鞍。愿将腰下剑,直为斩楼兰。

“笛中闻折柳,春色未曾看”,说的是笛声中《折杨柳》的曲子倒是传播得很远,而杨柳青青的春色却从来不曾看见,以此来表达伤春叹别的感情。“此夜曲中闻折柳,何人不起故园情?”说的是今夜听到《折杨柳》的曲子,又有何人不引起思念故乡的感情呢?

春夜洛城闻雨 李 白

谁家玉笛暗飞声,散入春风满洛城。此夜曲中闻折柳,何人不起故园情。

“此夜曲中闻《折柳》,何人不起故园情!”故园,即是故乡。本来李白只是在被动地欣赏着一曲从不知什么地方传来的悠扬的笛声而已,但当他一旦听清了曲子之后,自己的心情便情不自禁地被《折杨柳》的情调所深深地感染,在不知不觉中陷入了沉思,是谁人在这连空气中都蕴含着无限的情思的春夜,吹起这令人感伤的曲调呀!这笛声的演奏者只管一味地吹奏,把无限的离愁别绪洒向城中,洒向夜空,这就是“暗飞声”,是“随风潜入夜”,也许有的人会无动于衷,那是因为她或他,此时正在与家人同处一室,甚至已经安然入梦,当然无由听得,但是“满洛城”中,又有多少人是远离故园、客居他乡的人啊,这不期而遇却送入耳中的《折杨柳》,真的是在“暗中”拨动了许多游子的心弦,使得他们再也无法安眠。从折柳,回忆起离别时的情景;从春风,想起家人的亲情。“何人不起”,这是一个用否定的语气表达肯定的心态的句式,口气反而更加强烈,也就是说,只要是听了这春夜中的玉笛之声,每一个离家的人都会被它勾起对家的怀念。

折柳:即《折杨柳》,古代曲名。

2002年高考原题:前人在评论这首诗时曾说,“折柳”二字是全诗的关键。诗中“折柳”的寓意是什么?你是否同意“关键”之说?为什么?

【简析】考生不理解《折杨柳词》为唐代赠别、乡思名曲就不可能得分,不理解折柳赠别是唐代著名风俗也不可得分。在这里,实际上考的是考生的文化素养和底蕴。(答案:“折柳”这首曲子寓有惜别怀远之意。本诗抒写了思乡之情,而这种思乡之情是从听到“折柳”曲的笛声引起的,可见“折柳”是全诗的关键。)

【实战演练】(2011江西卷).阅读下面这首诗,按要求回答问题。

清明① 黄庭坚

佳节清明桃李笑,野田荒垅自生愁。雷惊天地龙蛇蛰,雨足郊原草木柔。

人乞祭余骄妾妇,士②甘焚死不公侯。贤愚千载知谁是,满眼蓬蒿共一丘。

【注】①此诗作于诗人被贬宜州期间。②士:指介之推,春秋时晋人。从晋文公出亡十九年,功成后拒绝做官,隐居绵山被烧死。

(1)这首诗首联写抒情有什么特点?

答:运用拟人、对比的修辞手法,描写清明时节两种不同的景色,以乐景写哀情,哀景衬哀情。(2)指出“人乞祭余骄妾妇”用典的出处。这首诗尾联表现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答:《孟子》或《齐人有一妻一妾》。表现了诗人对贤愚混杂、是非不分的世道的愤慨,表现出诗人一种无奈的超脱。

【注释】(1)桃李笑:形容桃花、李花盛开。(2)冢:坟墓。(3)蛰:动物冬眠。(4)

这句诗用的是《孟子》中的一个寓言,讲的是齐人在坟墓前乞求祭品充饥,反而在其妻妾面前夸耀有富人请他喝酒。(5)这句诗用的是春秋时的一个典故。志士介子推不贪公侯富贵,宁可被火焚死也不下山做官。(6)是:对,正确。(7)蓬蒿:“茼蒿”的俗称。此指杂草。

【解析】这是诗人触景生情之作,通篇运用对比手法,抒发了人生无常的慨叹。首联以清明节时桃李欢笑与荒冢生愁构成对比,流露出对世事无情的叹息。二联笔锋一转,展现了自然界万物复苏的景象,正与后面两联的满眼蓬蒿荒丘,构成了强烈的对比。由清明扫墓想到齐人乞食,由寒食禁烟想到介子推焚死,不论贤愚,到头来都是一杯黄土。诗人看到大自然的一片生机,想到的却是人世间不可逃脱的死亡的命运,表达了一种消极虚无的思想,悲凉的情绪缠绕于诗行间。这与诗人一生政治上的坎坷以及他所受的禅宗思想的浓厚影响是分不开的。但作品体现了作者的人生价值取向,鞭挞了人生丑恶,看似消极,实则愤激。

总之,诗人生动地描绘了清明节令到来时,万物欣欣向荣,生机勃勃的动人景象,与杜牧诗不用典故,也没有浓艳华丽的词藻,而是运用白描的手法,朴素的语言,为我们描绘出一幅淳朴的乡村风俗画,给人以美的艺术享受相映成趣,读后令人回味无穷。

【知人论世之作者简介】黄庭坚(1045-1105),字鲁直,自号山谷道人,晚号涪翁,又称黄豫章,洪州分宁(今江西修水)人。北宋诗人、词人、书法家,为盛极一时的江西诗派开山之祖。英宗治平四年(1067)进士。历官叶县尉、北京国子监教授、校书郎、著作佐郎、秘书丞、涪州别驾、黔州安置等。哲宗立,召为校书郎、《神宗实录》检讨官。后擢起居舍人。绍圣初,新党谓其修史“多诬”,贬涪州别驾,安置黔州等地。徽宗初,羁管宜州卒。宋英宗治平四年进士,绍圣初以校书郎坐修《神宗实录》失实被贬职,后来新党执政,屡遭贬,死于宜州贬所。

擅文章、诗词,尤工书法。诗风奇崛瘦硬,力摈轻俗之习,开一代风气。早年受知于苏轼,与张耒、晁补之、秦观并称“苏门四学士”。诗与苏轼并称“苏黄”,有《豫章黄先生文集》。词与秦观齐名,有《山谷琴趣外篇》、龙榆生《豫章黄先生词》。词风流宕豪迈,较接近苏轼,为“江西诗派”之祖。晁补之云:“鲁直间作小词固高妙,然不是当行家语,自是著腔子唱好诗。”(见《诗人玉屑》)另有不少俚词,不免亵诨。有《山谷词》又名《山谷琴趣外篇》。主要墨迹有《松风阁诗》、《华严疏》、《经伏波神祠》、《诸上座》、《李白忆旧游诗》、《苦笋赋》等。书论有《论近进书》、《论书》、《清河书画舫》、《式古堂书画汇考》著录。黄庭坚是“苏门四学士”之一,诗与苏轼齐名,人称“苏黄”,诗风奇崛瘦硬,力摈轻俗之习。开一代风气,为江西诗派的开山鼻祖。书法精妙,与苏、米、蔡并称“宋四家”。词与秦观齐名,艺术成就不如秦观。晚年近苏轼,词风疏宕,深于感慨,豪放秀逸,时有高妙。有《山谷词》。

附《齐人有一妻一妾》齐人有一妻一妾而处室者,其良人出,则必餍酒肉而后反。其妻问所与饮食者,则尽富贵也。其妻告其妾曰:“良人出,则必餍酒肉而后反;问其与饮食者,尽富贵也,而未尝有显者来,吾将瞷良人之所之也。” 蚤起,施从良人之所之,遍国中无与立谈者。卒之东郭墦间,之祭者乞其余;不足,又顾而之他——此其为餍足之道也。其妻归,告其妾,曰:“良人者,所仰望而终身也,今若此。”与其妾讪其良人,而相泣于中庭,而良人未之知也,施施从外来,骄其妻妾。由君子观之,则人之所以求富贵利达者,其妻妾不羞也,而不相泣者,几希矣。

【译文】齐国有一个人,家里有一妻一妾。那丈夫每次出门,必定是吃得饱饱地,喝得醉醺醺地回家。他妻子问他一道吃喝的是些什么人,据他说来全都是些有钱有势的人。他妻子告诉他的妾说:“丈夫出门,总是酒醉肉饱地回来;问他和些什么人一道吃喝,据他说来全都是些有钱有势的人,但我们却从来没见到什么有钱有势的人物到家里面来过,我打算悄悄地看看他到底去些什么地方。”第二天早上起来,她便尾随在丈夫的后面,走遍全城,没有看到一个人站下来和她丈夫说过话。最后他走到了东郊的墓地,向祭扫坟墓的人要些剩余的祭品吃;不够,又东张西望地到别处去乞讨,这就是他酒醉肉饱的办法。他的妻子回到家里,告诉他的妾说:“丈夫,是我们仰望并终身依靠的人,现在他竟然是这样的!”二人在庭院中咒骂着,哭泣着,而丈夫还不知道,得意洋洋地从外面回来,在他的两个女人面前摆威风。在君子看来,人们用来求取升官发财的方法,能够不使他们的妻妾引以为耻而共同哭泣的,是很少的!

13.南浦:屈原《楚辞·河伯》:“送美人兮南浦。”“南浦”指南面的水滨,古人常在南浦送别亲友,后来常用来指称 送别地。白居易《南浦别》:“南浦凄凄别,西风袅袅秋。”

14.阳关:王维《送元二使安西》:“渭城朝雨浥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后来就 把送别时唱的歌曲称作“围城”“阳关”。

15.柳岸:古人送别有折柳的习俗,后来就用“柳岸”指送别的地方。如柳永《雨霖铃》:“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 风残月。”

16.风骚:原指《诗经》的《国风》和《楚辞》的《离骚》,后泛指优秀的文学作品或指文采。如毛泽东的《沁园春 雪》:“惜秦皇汉武,略输文采;唐宗宋祖,稍逊风骚。”

17.雕虫:语出汉代扬雄《法言》:“童子雕虫篆刻。俄而曰:状夫不为也。”后来比喻微不足道的技术,多指文学技巧。

18.鸿鹄:《史记·陈涉世家》载,秦末农民起义军领袖陈涉少有鸿鹄之志,后揭竿起义大泽乡。后来就以“鸿鹄”比喻有 远大志向。如吴潜《八声甘州》:“矫首看鸿鹄,远举高飞。” 19.杜鹃:俗称布谷,又叫子规、杜宇、望帝。望帝传说是蜀地的君主,名叫杜宇,后来禅位退隐,不幸国亡身死,死后魂 化为鸟,暮春苦啼,以致口中流血。后来多用“杜鹃”来渲染哀怨悲凄的气氛或思归的心情。如辛弃疾《定**》:“百紫千红过了春,杜鹃声苦不堪闻。”又如李白《蜀道难》:“又闻子规啼夜月,愁空山。”

20.鹧鸪:鹧鸪的鸣叫声似说“行不得也哥哥”,后多用来衬托处境的艰难或心情的惆怅。如辛弃疾《菩萨蛮》:“江晚正愁余,山深闻鹧鸪。”

21.黍离:《诗经·黍离》中有“彼黍离离”的句子,是说东周大夫经过西周故都,看到长满禾黍,由此悲叹宫室宗庙的毁坏。后来常用“黍离”表示对国家昔盛今衰的痛惜伤感之情。如许浑《登洛阳故城》:“禾黍离离半野蒿,昔人城此岂知劳?”

22.桑榆:《淮南子》中“日西垂,景在树端,谓之桑榆”的句子,“桑榆”指日落时余光所照之处,后比喻垂老之年。如王勃《滕王阁序》:“东隅已逝,桑榆非晚。”

23.商女:杜牧《泊秦淮》中“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的“商女”即歌女,后以此为不顾国家存亡而醉生梦死的典故。如王安石《桂枝香》:“至今商女,时时犹唱,《后庭》遗曲。” 24.杜康:《说文解字》中说:古代的杜康(也叫少康)发明制作了箕帚和高粱酒。后就用“杜康”作为酒的代称。如曹操 《短歌行》:“何以解忧?唯有杜康。”

25.红豆:传说古代一位女子,因丈夫死在边疆,哭于树下而死,化为红豆,于是红豆又称“相思子”,常用以象征爱情或相思。如王维《相思》:“红豆生南国,春来发几枝?愿君多采撷,此物最相思。”

26.鸡黍:《论语》载,子路随孔子出游时落了后,遇见一位正在劳动的老人,就向他打听,由于子路的态度非常恭敬,老人就留子路住宿,还杀鸡做黍米饭厚待他。后来就用“鸡黍”专指招待客人的饭菜。如孟浩然《过故人庄》:“故人具鸡黍,邀我至田家。”

27.后庭花:即玉树后庭花,相传是南朝后主所制的乐曲,为绮靡之音。如:“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杜 牧《泊秦淮》)

28.杨柳曲:乐府曲调“杨柳枝”,有时也作“折杨柳”,主要写军旅生活,从梁、陈到唐代,多为伤别之词,以怀念征人为多。如:“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王之涣《凉州词》)“笛中闻折柳,春色未曾看。”(李白《塞下曲六首〈其一〉》)

常用典故集锦

1.投笔:《后汉书》载,班超家境贫寒,靠为官府抄写文书来生活。他曾投笔感叹,要效法傅介子、张骞立功边境,取爵封 侯。后来“投笔”就指弃文从武。

2.长城:《南史·檀道济传》,檀道济是南朝宋的大将,权力很大,受到君臣猜忌。后来宋文帝借机杀他时,檀道济大怒道:“乃坏汝万里长城!”后来就用“万里长城”指守边的将领。

3.楼兰:《汉书》载,楼兰国王贪财,多次杀害前往西域的汉使。后来傅介子被派出使西域,计斩楼兰王,为国立功。以后 诗人就常用“楼兰”代指边境之敌,用“破(斩)楼兰”指建功立业。

4.折腰:《宋书·隐逸传》载,陶渊明曾做彭泽县令,因不肯“为五斗米折腰向乡里小儿”而弃官归隐。“折腰”意为躬身拜揖,后来喻指屈身事人,而作者常反其义用之。如李白《梦游天姥吟留别》:“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 5.化碧:《庄子·外物》载,苌弘是周朝的贤臣,无辜获罪而被流放蜀地。他在蜀地自杀后,当地人用玉匣把他的血藏起来,三年后血变成了碧玉。后来人们就常用“化碧”形容刚直中 正的人为正义事业而蒙冤受屈。

6.鸿雁:《汉书·苏武传》,匈奴单于欺骗汉使,陈苏武已死,而汉使者故意说汉天子打猎时射下一只北方飞来的鸿雁,脚上拴着帛书,是苏武写的。单于只好放了苏武。后来就用“鸿雁”“雁书”“雁足”“鱼雁”等指书信、音讯。如晏殊《清平乐》:“红笺小字,说尽平生意。鸿雁在云鱼在水,惆怅此情难寄。” 7.尺素:古乐府《饮马长城窟行》:“客从远方来,遗我双鲤鱼。呼儿烹鲤鱼,中有尺素书。”后来“尺素”就用作书信的代称。如秦观《踏莎行》:“驿寄梅花,鱼传尺素,砌成此恨无重数。郴江幸自绕郴山,为谁流下潇湘去?” 8.双鲤:古乐府《饮马长城窟行》:“客从远方来,遗我双鲤鱼。呼儿烹鲤鱼,中有尺素书。”后来“双鲤”就用作书信的代称。如李商隐《寄令狐郎中》:“嵩云秦树久离居,双鲤迢迢一纸书。” 9.五柳:陶渊明《五柳先生传》载,宅边有五棵柳树,因以号为焉。后来“五柳”就成了隐者的代称。

10.东篱:陶渊明《饮酒》:“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后来多用“东篱”表现辞官归隐后的田园生活或闲适的情致。如李清照《醉花阴》:“东篱把酒黄昏后,有暗香盈袖。” 11.三径:陶渊明《归去来兮辞》中有:“三径就荒,松菊犹存”的句子,后来“三径”就用来指代隐士居住的地方。如 白居易《欲与元八卜邻,先有是赠》:“明月好同三径夜,绿杨宜作两家春。

12.长亭:古代驿站路上约隔十里设一长亭,五里设一短亭,供游人休息和送别。后来”长亭“成为送别地的代名词。如柳永《雨霖铃》:”寒蝉凄切,对长亭晚,骤雨初歇。"

第五篇:古代诗歌鉴赏怎样找诗眼

古代诗歌鉴赏----怎样找诗眼?

在古代诗歌鉴赏中,如能准确找出“诗眼”,不失为一条鉴赏的捷径。请看下面一道高考诗歌鉴赏题,此题要求找出第三联两句中的“诗眼”分别是哪一个字,为什么?请结合全诗简要赏析。原题是这样的: 过香积寺 王维

不知香积寺,数里入云峰。古木无人径,深山何处钟。泉声咽危石,日色冷香松。薄暮空潭曲,安禅制毒龙。通过阅读分析,我们不难发现,第三联两句中的“诗眼”分别是“咽”和“冷”。因为山中的流泉由于岩石的阻拦,发出低吟,仿佛痛苦地发出幽咽之声。照在青松上的日色,由于山林幽暗,似乎显得阴冷。“咽”、“冷”两字绘声绘色,精炼地显示出山中幽静的孤寂的景象。

要找准“诗眼”,必须明确什么是“诗眼”。

所谓诗眼,最初是指唐人五言诗,工在一个字,谓之诗眼。后来也指全诗最精彩和关键性的诗句。也有人把诗眼说成“句中眼”,指一句诗或一首诗中最精炼传神的一个字。以后又发展成为一首诗的眼目,即全诗主旨所在。据此可知,诗眼的含义有二:就一首诗而言是一联或某一句;就一句话而言是某一个字。怎样才能找准诗眼呢?我们也必须按诗眼的含义有二分别来找。第一,就一首诗而言,指某一联或某一句,它们一般是:

1、全诗的主旨所在;

2、含有某种哲理的诗句;

3、全诗最精彩和关键的诗句,尤其是精炼的动词,形容词所在的诗句。

例① 临洞庭上张丞相 孟浩然

八月湖水平,涵虚混太清。气蒸云梦泽,波撼岳阳城。欲济无舟楫,端居耻圣明。坐观垂钓者,徒有羡鱼情。这是一首干谒诗,这首诗委婉地表达想入朝为官的愿望,希望张丞相引荐。因此诗眼应该是颈联“欲济”二句。意思是说:想找到出路却无人引荐,正如无船渡湖自己不甘心闲居无事,想出来做一番事业,出仕求官。与诗的主旨吻合 例② 山中留客 高适

山光物态寻春晖,莫为轻阴便拟归。纵使晴明无雨色,入云深处亦湿衣。

从诗题看“留客”是主旨,因此诗眼是三四句。诗人采用委婉的方式,用那令人神往的意境积极去诱导点燃客人心里那要欣赏春山美景的火种。“入云深处亦湿衣”,即也有小雨,人不留客天留客,扣住了主旨。例③ 望岳 杜甫

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荡胸生层云,决眦入归鸟。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望岳》字里行间洋溢着青年杜甫那种勃勃朝气。从尾联中我们可以看到杜甫不怕困难,敢于攀登绝顶,俯视一切的雄心和气概。全诗的主旨和诗眼也正是尾联。此二句既具有象征意义又蕴含着哲理,也正是千百年来一直为人们所传诵,而至今仍能引起我们强烈共鸣的原因。例④ 观书有感 朱熹

半亩方塘一鉴开,天光云影共徘徊。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

末二句含有哲理的诗眼告诉我们:只有不断地吸取新知识,才能提高道德和文化修养。这也正是朱熹读书心得。分析鉴赏时一定要扣住读书这个主题。例⑤ 游园不值 叶绍翁

应怜屐齿印苍苔,小扣柴扉久不开。春色满园关不住,一枝红杏出墙来。

末两句有其哲理是诗眼所在。它揭示出一切美好的、向上的,生机勃勃的事物,都具有顽强的生命力,是任何力量都禁锢不住的。例⑥ 山园小梅 林逋

众芳摇落独暄妍,占尽风情向小园。疏影横斜水清浅,暗香浮动月黄昏。霜禽欲下先偷眼,粉蝶如知合断魂。幸有微吟可相狎,不须檀板共金樽。

颔联为全诗最精彩和关键性诗句,故为诗眼。它以“横斜”描绘梅枝稀疏的倩影,以“浮动”状写梅花缕缕袭来的幽香,再以朦胧的月色,清澈的溪水衬托,表现了梅花的高洁、优雅的气质风 韵。

例⑦ 无题 鲁迅

惯于长夜过春时,挈妇将雏鬓有丝。梦里依稀慈母泪,城头变幻大王旗。忍看朋辈成新鬼,怒向刀丛觅小诗。吟罢低眉无写处,月光如水照缁衣。

颈联的“刀丛”尤为传神。因此该联为诗眼。同时,此联的“忍”和“怒”含意甚深:生活充满着黑暗的磨难,梦里萦回着慈母的泪影,眼看着战友们惨遭屠杀,作者对于反动派的罪孽真是忍无可忍,但在白色恐怖笼罩下又不得不忍。正如气球在暴力作用下,产生强大的内压,它终于爆发,以雷霆万钧之力,铸成一个“怒”字。“忍”“怒”二动词,如此曲折回荡,把深深郁结在作者胸中的悲愤和战斗激情表现得非常真切。

第二、就某一联或某一句而言,诗眼一般是:

1、“句中眼”,即精炼生动的一个字,多指运用了一些修辞格的字或词类活用的一个字。

2、对后世文学作品影响极大的一个字,尤其是点石成金的动词。例⑧ 咏风 王勃

肃肃凉风生,加我林壑清。驱烟寻涧户,卷雾出山楹。去来固无迹,动息如有情。日落山水静,为君起松声。诗眼应是“有情”表现在两处:一在“加我林壑清”——秋风轻拂林壑,使林壑幽美清新;一在“为君起松声”——在日落山静、夜幕降临之时,风又奏响大自然的乐曲,给人以宁静之美,给人以娱乐。同时把风拟人化,构思尤新。例⑨ 泊船瓜州 王安石

京口瓜州一水间,钟山只隔数重山。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

句中第三句的“绿”字为诗眼。形容词“绿”活用为动词“吹绿”。它既描绘了江南美丽的春色,寄托了诗人浩荡的情思,又极富有表现力。据洪迈《容斋续笔》载:开初为“到”改为“过”“入”“满”等字都不理想,只有“绿”字最为精警。这是因为前四字都只从风本身的流动着想,粘皮带首,以此描写看不见的春风,依然显得抽象,也缺乏个性;“绿”字则开拓一层,从春风吹过以后产生的奇妙的效果着想,从而把看不见的春风转换成视觉形象——春风拂照,百草始生,千里江岸,一片新绿。例⑩ 题李凝幽居 贾岛

闲居少邻并,草径入荒园。鸟宿池边树,僧敲月下门。过桥分野色,移石动云根。暂去还来此,幽期不负言。全诗只是抒写作者走访友人李凝未遇这样一件寻常小事。但颔联尤为著称,成为历来传诵的名句。“宿”“敲”成为诗眼。对后世诗歌锤炼词语影响很大。“推敲”二字有这样的故事:一天作者贾岛骑在驴上,忽然得句“鸟宿池边树,僧敲月下门”,初拟用“推”字,又思改为“敲”,在驴背上引手作推敲之势,不觉一头撞到京兆尹韩愈的仪仗队,随即被人押到韩愈面前,贾岛便将 做诗得句下字未定的事情说了,韩愈不但没有责备他,反而立马思之良久,对贾岛说:“作‘敲’字最佳矣。”后来两人便成为忘年交。这两句话初看费解,难道诗人连夜晚宿在池边树上的鸟都看到吗?其实,这正是诗人构思之巧用心之苦。正因为月光皎洁,万籁俱寂,因此老僧(或许即指作者)一阵轻微的敲门声,就惊动宿鸟,或是引起鸟一阵不安噪动,或是鸟从窝中飞出转了个圈,又栖宿巢中了。作者抓住这一瞬即逝的现象,来刻画环境之幽静,响中寓静,有出人意料之胜。倘若用“推”字,当然就没有这样的艺术效果了。

当然,也并非每首诗都有诗眼,如杜甫的《绝句》:迟日江山丽,春风花草香。泥融下燕子,沙暖睡鸳鸯。此诗并无诗眼。四句四景,构成一幅完整和谐的春光画卷。

要准确找出诗眼,除了要掌握方法技巧外,还要具有鉴赏诗歌的一般常识,了解作者的身世、流派、作品的风格及写作诗歌的背景,吃透诗中的用典,扣住诗中关键性的字、词、句。做到字不词,词不离句,句不离全诗,并要反复吟诵,读出味道,读出感情,认真体味,多读鉴赏作品,尤其是历代“诗话”“词话”。久之,找诗眼也就不困难了,鉴赏也就找到了捷径。

下载高考古诗歌鉴赏——鉴赏诗歌的诗眼word格式文档
下载高考古诗歌鉴赏——鉴赏诗歌的诗眼.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高考诗歌鉴赏专题练习

    "高三语文基础训练——诗歌鉴赏练习 1.阅读诗歌,完成后面的问题 村居张舜民 水绕陂田水绕篱,榆钱落尽槿花稀。 夕阳牛背无人卧,带得寒鸦两两归。 (1)诗的后两句描绘了一幅怎样的......

    2012全国高考诗歌鉴赏

    一、(安徽)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1~2题。 最爱东山晴后雪① [宋]杨万里 只知逐胜忽忘寒,小立春风夕照间。 只爱东山晴后雪,软红光里涌银山。 [注]①本诗为《雪后晚睛,四山皆青,惟东山全......

    江苏高考诗歌鉴赏

    江苏2004-2010高考诗歌鉴赏(附答案)04高考 征人怨柳中庸 岁岁金河复玉关, 朝朝马策与刀环。 三春白雪归青冢, 万里黄河绕黑山。 (1)为什么说这是一首边塞诗?结合诗句具体说明。......

    高考诗歌鉴赏——表达方式

    一、 难点突破 练一、(2009·湖北) 题西溪无相院 张 先 积水涵虚上下清,几家门静岸痕平。 浮萍破处见山影,小艇归时闻草声。 入郭僧寻尘里去,过桥人似鉴中行。 已凭暂雨添秋色,莫......

    高考诗歌鉴赏习题集

    高考诗歌鉴赏习题集 中高考诗歌鉴赏16字原则: 简洁明白 A 句子答题;B 实质意思 技巧还原 A修辞手法;B 表达技巧 画面阐释 A 意境阐释;B形象画面 情感意趣 A 表达情感;B 哲学意蕴......

    高考古代诗歌鉴赏专题

    2015年高考古代诗歌鉴赏专题8 “边塞诗”解读 一、边塞诗概况 (一)、概念 边塞诗派:是指唐朝开元、天宝年间形成的一个以反映边界战争生活为主要内容的诗歌流派。 边塞诗高......

    高考诗歌鉴赏教案

    第一讲 总说 1, 考大纲要求: ⑴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语言、表达技巧。 ⑵评价文章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 简单一点说就是思想内容的理解与分析,艺术技巧的鉴赏与评价。......

    高考诗歌鉴赏经验交流

    诗歌鉴赏的“万能钥匙” 对于高考中的诗歌鉴赏题,一直是我很头疼的事。每次做试卷的时候,总是留在最后面做,就可以看出我有多惧怕鉴赏诗歌了。 8分的题以前绞尽脑汁也就得3-4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