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浅 谈 作 文 教 学 中 的 批 改
浅 谈 作 文 教 学 中 的 批 改
临洮县新添学区驹山小学
李克斌
[内容提要] 作文批改包括“批”和“改”两方面。教师要采用新方法批改作文,让学生参与探究、勤于动手,培养学生自主、独立、能动、创造性能力,这该是教学改革倡导的方向和值得注意的问题
[关键词] 作文 批改
作文批改是作文教学中的重要环节,也是一个不可缺少的步骤,是语文教学培养学生听、说、读、写能力,提高写作能力的重要环节。学生的写作能力是学生语文能力的最高体现。但是作文批改包括“批”和“改”两方面,“批”是教师对学生作文中出现的毛病、问题及作文的优缺点加以分析、说明和评定。“改”是对作文中的字、词、句、标点、文章结构、思想内容等进行修改。如果按照批改的操作方式,可分为教师全收全改、学生自批自改、集体批改、学生互相批改及当面批改等。按书面表达方式,可分为眉批和总批。关于这个问题本人提出以下一些粗浅的看法:
一、组织学生自改。
文章是客观事物的反映,要能准确的反映客观事物就必须认真修改。文章是给人看的,要让读者读懂、喜读,也必须修改,同时通过反复修改,学生会逐渐明白作文该怎样写,不该怎样写,积累写作经验,领悟文章“入妙之法”。告诉学生古今中外的名家,没有不重视修改自己的文章的:如列夫、托尔斯泰写《战争与和平》七易其稿,曹雪芹也是反复修改才最终完不朽名着《红楼梦》,这就进一步说明文章写作必须修改。
那么学生自改作文的具体内容有哪些呢?文章修改的范围是十分广泛的,但总的看来主要表现在两方面:一来是思想内容的修改,主要是看主题是否明确、集中,观点是否正确、鲜明,材料是否真实、恰当、突出主题;二来是表达形式的修改,主要是看结构层次是否严谨、清楚,语言是否通顺、连贯、得体,标点符号是否正确,书写格式是否规范,有无错别字等。学生自改作文,体现了作文教学的改革精神,是以学生为主体的教育思想的体现。学生在自己批改中,经过教师的指点之后再自改,会自我发现问题及时纠正,写作水平在反复的修改过程中得到升华。所以说学生自改作文是作文教学对学生进行全程训练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如果学生培养成了自改能力,他将终生受益。学生自改作文不仅提高了学生作文的质量,也为教师减轻了负担。
二、组织学生互改。
将学生分成几组,教师提出批改的具体要求后,学生互相批改。一个学生改完了一篇作文后,应对其作出客观评价,为首批;第二个学生在批改时,对文章有何见解也要写在作文本上,为二批。如时间允许的话,一个学生可批改2-3篇作文。待老师讲评时,同学们可对作文的优缺点畅所欲言。这样做,作文相对写得好的学生可以指导相对写得差的;而作文写得差的学生批改优秀作文时,则可从中学到对方的优点,从中汲取精华,也会攫取到同龄人思想的火花、精彩的文笔和巧妙的写作精华以为己用,以人之长补己之短。大家在批改中都能互相借鉴,相得益彰,这就不仅调动了全体学生的学习主动性,而且使学生的分析和纠错能力得到了共同提高。
三、组织学生集体改。
在集体批改中,学生积极参与,对于同一篇文章前后意见交锋,激烈争辩,师生之间、同学之间思想观念相互撞击,放射出很多新思想新灵感。在讨论中教师启发学生依据一定的标准,对写作中的问题进行具体分析,会提高学生的对写作的认知能力。在对不同等次的文章品评、比较中,思维品质会变得更加严谨,鉴赏水平也会上一个新的台阶。
然而,学生作文交上来后,教师稍作浏览,教师再次引导学生进行批改。无论是选材立意,还是结构安排,或是语言技巧,学生都要进行深入分析,说出其褒贬。这种批改,才能让学生明确作文中的某个问题,增强对作文的鉴别能力,提高作文水平。
当然,对于组织学生批改作文,教师要切实加以指导,不管是课堂纪律上还是作文内容的批改上都不能放任自流。同时学生改过作文后,教师要对学生的批改进行评阅并对批阅好的同学加以赞扬。
通过平日的作文教学实践来看,效果比较突出:学生的写作兴趣被调动起来,阅读作文的兴趣加浓了,同时提高了学生的文学鉴赏水平,可见此法可行。
四作文交到老师手里,教师如何“改”才算是脱离了“曾经沧海”的窠臼呢?我认为有两种做法可行。一是重点改,也就是轮流该,教师一次批改二分之一或三分之一的学生作文(其中包含各个层次的学生作文)以求了解学生的作文情况,对学生作文进行指导。作文批改包括批和改两个方面。批,即是对学生作文作出客观公正的评价,指出作文的优缺点及其原因,或者提出应思考的问题。批的范围较广,但重点多是思想内容,篇章结构方面的问题。批必须具有启发性、教育性,有利于培养学生分析和修改自己作文的能力。而改则是对字、词、句、段的删、补、调、换,一般说来,"批"与"改"应结合起来,批是改的说明,改是批的实例。在作文讲评时,教师可根据所得材料进行整体、细致的讲评,全班同学对自己的作文就会有明确的认识、标准的评价。当然,既然是轮流改,教师就一定要兑现,否则会大大挫伤学生的写作兴趣。
试行办法之二是教师面改,即教师当着学生的面批改,教师边讲边改、边启发边指导、让学生知道其中改和不改的原委,这样学生作文水平的提高会更加显着。另外还可以密切师生的关系、沟通师生感情,把作文与做人有机结合起来。面改要有计划,每次面改一批,是班级人数的二分之一或三分之一(其中包含各个层次的学生作文),一学期每个学生可轮到2-3次,这样学生收获会更大,教师的劳动也取得了事半功倍的效果。教师在讲评作文时只就普遍存在的典型问题作重点剖析。这样既能够为其他学生提供评改的样板,也能起到典型引路的作用,还减轻了教师的批改重负。
诚然,作文教学是个难题,我们的探索任重道远,我所论述只是走出传统习惯的一个尝试。希望我们所有的语文教师齐心协力,共同探索出科学有效的作文批改方式,以求学生作一回文章有一回进步。
一、传统作文批改方式的功效及其局限性
中国基础教育几十年来的语文教学,作文的批改主要是教师全收全改,现在这个传统教学模式还在延续着为我们许多教师所采用。这种教学方法有其优势之处,但也有其局限性,已不完全适合新课程改革发展变化的要求。
全收全改要求教师对所教班级所有学生的作文,每次布臵都收回来认真细致的批改。此法要求有眉批总批,要注意修改行文中的错字、病句、标点等,这种修改对学生有着示范指导的作用,给学生在写作提高的路上撑起了明灯。教师经过对每个学生作文的批改,学生具有的个性和共性能有全面的了解,有利于在下次写作文时能够有的放矢作指导和布臵。学生从中能学会规范的写作方法、运用精练的语言、巧妙的结构安排等,其功不可没。但这种由老师包办代替的作文批改方式,不利于学生提高作文水平,在社会不断变革的今天,其弊端日益显露出来。“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教学得不到真正体现,学生的学习完全处于被动接受的地位,缺乏主动性和独立性。教师批改作文的评语模式化、雷同化现象严重,不能准确反映学生个性特点,造成千人一面。苛刻的评语或分数,扼杀学生的写作兴趣和写作积极性,甚至扼杀学生的写作天才,不利于学生的个性发展。
对于教师,一般情况下,中学教师任教两个教学班的语文是正常的事。小学则是包班跨学科跨年级教学是常有的事,繁重的教学任务,八九十甚至一百多的学生作文全收全改、精批细改所要花的时间可想而知。这样会使教师的备课受到影响,更谈不上有时间搞教学科研了,不利于教师工作的效率,也不利于教师的身心健康。“高投入低产出”是这种批改方式的突显弱点。有时一篇作文批改下来要相隔几周,学生对前几周的作文已失去了新鲜感从而失去兴趣,不利于培养学生写作的兴趣和积极性。
叶圣陶先生在论语文教学时说:“我当过语文教师,改过的作文不计其数,得到这样的体会:徒劳无功。”教师拼死拼活辛苦改出来的作文,学生关心的只是分数和评语,究竟老师为什么这样评改的道理很少学生去琢磨,更不用说提高了。实践证明这种批改方式其弊大于利。
二、让学生参与批改是新课标特点的体现
师生集体改、学生互相批改、自批自改、当面批改等这些批改方式和教师全收全改就不同,这些批改方式都是学生对自己的作文在教师指导下积极参与批改的实践活动,教师将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确认学生是主观能动性的实践者。在活动中教师是学习的帮助者、引导者,这正是新课程标准要求的体现。学生经历写作、修改、再写作的过程,能够不断提高认识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语文特级教师钱梦龙早在1982年就提出了“三为主”的教学原则,即教学必须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训练为主线”的原则,这一观点的提出,确立了学生在教学中的主体地位,不但课堂教学如此,写作及作文批改活动中也应该同样不能忽视学生的主体地位。同时,把批改的主动权交给学生,大大减轻了语文教师的负担,减少了许多重复无效的劳动。学生作文用一节课写作一节课修改,或者写作后利用课余时间修改,一周内就可以完成一篇作文的写作及修改,缩短了作文批改的周期,学生写作的优缺点得到及时反馈,学生对作文的新鲜感和写作兴趣依旧还在,这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写作兴趣及积极性。
在集体批改中,学生积极参与,对于同一篇文章前后意见交锋,激烈争辩,师生之间、同学之间思想观念相互撞击,放射出很多新思想新灵感。在讨论中教师启发学生依据一定的标准,对写作中的问题进行具体分析,会提高学生的对写作的认知能力。在对不同等次的文章品评、比较中,思维品质会变得更加严谨,鉴赏水平也会上新的台阶。
三、师生双边活动的批改应该是教改方向
语文大师叶圣陶先生说:“教是为了达到不教,好像是扶小孩走路,扶着是为了让他自己学会走。”语文教学的一些专家、学者,许多有经验的教师都主张让学生自己修改作文。但是,我们发现还有不少的学校还要求教师全收全改学生的作文,并且把收改作文次数作为考核教师工作的一项内容。这是一种落后的学校管理体制和评价体制。教师也因此全盘包揽,剥夺学生学习的主动性,使学生长期处于被压抑的学习状态,教师凌驾学生的意志。这不仅忙坏了教师,且有悖于语文培养学生能力的方向。当然,也不能避讳某些不负责任的教师以此为借口,省略批改作文这一工作环节的事实存在,对放手给学生批改有歪曲的理解和做法。因此,要求教师要有对民族、社会、国家的前途及学生人生负责的态度,用高度的历史责任感对待自己的工作,对待教学改革。也要求学校及时改革对教师的评价制度,让教师真正投入到教学改革中去。把指导学生批改作文理解为放弃教师的指导、帮助作用的教学活动,这不是对新课程标准要求的正确理解。
作文批改的目标应该是由“评”向“改”的转变,在传统的批改中,囿于时间、精力,即使责任心很强的教师也只能更多的止于“评”——评价学生的优点与不足;在多向修改直到推陈出新的努力过程中,实现全员的“改”——改进学生的写作思维、技巧方法、语言的运用、想象力,提高写作水平,及至“出新”才是作文批改的最高也是最后目的。就长远而言应该是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和人格修养为目标。作文即做人,指导学生学会做批改的主角,可以加强其责任意识,培养其合作精神,增强成功的信心。让学生进行“互改”或“自改”作文,我们收获的不只是学生写作水平的提高,更是学生健全的人格修养和责任意识的加强。“一切为了每个学生的发展”是新课程的核心理念。因此,指导学生学会批改自己或他人的作文,应该是语文教师进行作文批改的改革取向。
四、让学生参与批改应注意的问题
有不少学校要求语文教师或教师本身要全收全改学生作文,不愿意让学生参与批改,究其原因有几个方面:一是一些学校还停留在落后的管理体制和评价体制中,认为这是教师兢兢业业工作的精神体现,对教学负责必须亲历亲为教学中每个环节,这种思想像锁链一样长期捆住了教师的手脚;二是不相信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否定学生的独立性和独特性,生怕交给学生改后会影响班级乃至学校的教学质量;三是指导学生批改的方法不当、效果不好,不敢再继续。四是有些教师确实不负责,使用这批改方法变形走样,造成作文教学质量下降,学校禁止推行。一句话,传统教学思想还根深蒂固。因此,作为教育工作者必须认清社会发展变化的时代要求,更新教育教学的思想观念,特别是认清新课程标准的要求,积极投身改革,做社会变革的积极参与者,不断推动社会的发展而不是社会进步的绊脚石。从学校领导到教师应该加强学习,提高对教学改革深层意义的认识,不要做口是心非的改革者。不能“口号叫了无数,做法依然如故”。素质教育应该得到全面实施,因此,学校领导或语文教师应该不能忽视几个方面的问题:
(一)准确把握语文教学改革的方向,正确认识传统教学方法中的利弊,善于扬弃,趋利避害。在教学实践中坚持“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训练为主线”的原则,充分发挥学生主观能动性,尊重、赞赏学生的人格,让学生积极参与到教学活动中体验学习的快乐。培养了学生写作的兴趣,才能提高写作水平。要始终站在:“培养出来的人能否成为社会的改革者、强有力的建设者”的认识高度来看待教学工作,在教学中不断创新。
(二)准确掌握及正确运用让学生参与作文批改的方法。不管是学生“自批自改”还是“互相批改”、“集体批改”或是“当面批改”,都是让学生参与的批改,是新课标中倡导的“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培养学生搜集处理信息能力和交流合作能力”的体现。如“集体批改”法,在学生完成作文后,教师抽取较为优秀的文章作为范文,列出优秀、良好、中等、及格、不及格的标准,在学生明确标准前提下,在班上让学生参与评改。评改中让学生积极发表看法,撞击智慧的火花,激发奇想,展开联想,从评改过程培养兴趣提高水平。师生双方通过互相交流、沟通、启发、补充乃至得到共同发展。
(三)批改后教师要及时点评。学生改完作文后,教师对学生的写作及评改情况进行点评,及时总结。新课标中强调师生“人人参与、平等对话、加强合作、平等交流”,但是并不忽视教师的帮助、指导作用,教师的主导地位并没受到削弱。相反,教师恰如其分的指导,学生的自主性、独立性、能动性和创造性得到张扬和提升,更加体现教师的作用。
(四)善于总结,发展、完善批改的操作方法。认真阅读《新课程标准》,依据其中的要求,对照作文批改实践中的经验做法和存在的问题,不断改进。如学生“互相批改”开始时由于学生认知水平不高,可能效果不会很好,但不妨碍这种批改的进行,教师正确指导反复实践,会探索出更有利于学生写作水平提高发展的方法和途径。
第二篇:浅谈语文教学中作文批改的一些体会
浅谈语文教学中作文批改的一点体会
作文教学是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即是语文教学中的重点,又是语文教学中的难点。新课程标准对语文学科中的作文教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如何提高新形势下的作文教学水平,切实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是摆在我们每位语文教师面前的一个重要问题。现笔者结合自己多年的作文教学经验,谈谈自己关于作文批改的一点体会。
长期以来,作文批改,既是语文教师繁重的工作任务,又是一项徒劳无功的劳作。一叠叠作文簿像一座座山,压得教师“苦不堪言”。改变这一现状一直是广大语文教师企求而未能得到的。在此种情绪的影响下,作文成了夹在老师和学生之间的毫不相干的第三者,一直阻碍了作文成绩的提高。笔者以为,师生不应把作文当成孤立的个体,而应把它作为连接师生关系的纽带,促成师生交流的阵地,唯有实现“教师—作文— 学生”一体化,才能实现作文水平的提高。因此,我们很有必要一起来探究这个“头痛”症的病因,对症下药,我认为以下几种方法是卓有成效的。
一、“冷热法”,写作能力较强的学生,由于其作文经常获得教师的好评和同学的赞扬,心中往往产生骄满之情,久而久之,轻狂态度流于笔端。对于这类学生必须使其清醒、冷静,这就是所谓的“冷”。如一学生在《社会现象随感》中写道:“当今社会由于金钱万能而私欲横流,特权阶层的腐败,使百姓怨声载道„„”。这篇“随感”辞锋之犀利,言语之激烈,是学生作文中不多见的。从中也反映出该学生看问题偏激,思想方法片面,所以必须严肃给予批评。为此我作了这样的眉批:“何以一叶障目,不见泰山?小片乌云难道能永远遮住太阳的万丈光芒?切不可以偏概全。”总批是:“本文立意有误,不要陷入政治思想上的盲区,要学一点唯物辩证法,要用一分为二的观点看问题。”事后,这位学生在“练笔”中写道:“老师,您深刻而尖锐的批评使我警醒;您中肯而善意的教导使我受益匪浅;您一针见血的‘立意有误说’使我终生难忘。我要求重写一篇观点正确的文章。”这一反馈,使我欣喜地看到了这位学生不仅懂得了“文章之道,立意是本”的道理,还使我看到了一个政治上不成熟的孩子正在走向成熟。如果说批评脑子发热的学生的思想错误是一种“冷”,那么指出一篇较好作文中的不足也同样是一种“冷”。它使习作者能在教师的点评中看到自己的毛病,从而使写作水平更上一层楼。而对于另一类写作质量比较差的学生则相反,批改的思路应为“冷则热之”。因为这类学生写作的水平长期偏低,已失去了对作文的热情和自信心。教师如能很好地利用评价——批改这一重要手段,唤起学生的写作热情,激发出学生的写作兴趣,那么他们的作文水平必定会有提高。针对这类学生中的不同情况,具体做法也应有所不同。如一篇作文写得平平淡淡,其中还有一定数量的错别字与病句,过渡也不自然,小毛病不少,但从总体上看, 还像一篇完整的作文,则给予“习作写得有头有尾,主体部分清楚”等一类肯定的评语。如一篇作文从总体上看连这样的质量也达不到的话,那么就从作文的局部——段来寻找其成功之处,给某一段以较高的评价,可用:“本段记叙较具体,描写较生动”;“本段写得条理清楚,用词恰当”等评语。如是一篇更次等的作文,则也要从更小的角度挖掘出它的“闪光点”。如某一句写得好,某一词用得准确,可在其下面画上醒目的红圈,并写上一个“好”字,外加一个“!”号。总之,对这类写作水平较低的学生要偏爱一点。评价时,决不要吝啬,应多使用一些赞语,千方百计激发出他们的写作兴趣,使他们迸发出写作的热情,让他们在获得低层面上的喜悦后,获得高一层次的成功。
二、面批法,作为一般常用的书面批改法,尽管教师常常费尽心思,力图指正学生习作中的问题,帮助他们提高写作水平,但教师良苦用心的批改未必会被每一个学生真正理解。因此,作为书面批改形式的补充——当着学生的面,对其作文进行边分析边批改的面批法,虽然费时费力,但效果明显,也是十分必要的。而对于这种面批法,学生也是十分欢迎的。因为他们觉得受益良多,进步快。面批法在实施时,有两种做法:1.一对一,即一个教师对一个学生。采用这种做法,教师可以对某一学生作文中出现的毛病——大至篇章结构,小到词句标点全面进行诊治,在批改中师生可以直接对话。在对话过程中,教师能从中了解学生遣词造句、谋篇布局的原始动机,批改就可以更有针对性,更为恰当。而学生在平等对话中,能在阐述自己的思想中发展个性,让个性趋于优良化。结果表明,面批法能在亲和融洽的气氛中使学生感受到教师的关爱,更愿意接受教师的指正,更容易理解教师的评判。2.一对几,即一个教师对几个学生。采用这种做法,教师应事先把全体学生写作中表现出来的毛病进行分类,然后分批集中进行批改(每批以四、五个学生为宜)。如第一批学生语言啰嗦、不简洁,就着重指出他们的啰嗦、不简洁的原因及如何克服;第二批学生说话前后脱节,就着重指出他们的失于照应;第三批学生逻辑思维有错误,就着重指出他们的逻辑思维错误;„„这种批改方式,能够使学生的注意力集中,对教师的批改能牢记于心,以后不再重犯类似的毛病。当然,批改的着重点对每一个学生来说不是一成不变的,一个缺点克服了,别的缺点还存在,或出现新的缺点。因此,过一阶段要重新排列组合,进行新一轮的分类面批,以帮助学生不断提高写作水平。
三、互改法,组织学生进行作文互改,是一种很有意义的方法。它充分利用了学生的好奇心和强烈的表现欲,能极大地激发出学生的兴趣,调动他们的内动力和积极性,培养他们思维的活跃性。同时,学生在批改过程中,能饶有兴味地吸收他人的长处,在直言不讳指出他人短处时,对自身也是一个教训,能成为前车之鉴。而学生用自己的学生腔语言为同学批改,可能更容易为同样是学生的被批改者所理解。只要学生批改得大体正确,不失为一举两得的好方法。具体操作时,可以四人为一组,每人先浏览一遍其他三篇作文,然后确定一篇自以为能改出点“名堂”来的作文进行批改。四人批改完毕后,相互传阅,对不同意见进行讨论、争辩。这一步至关重要,它能使学生在质疑问难中学会用自己独特的视角观察和思考;在争论答辩中发展批判性、创造性思维。总之,通过语言的交锋,碰撞出思想的火花。待意见一致后,再交教师审批。而教师在审批时,除对有明显不当的批改加以纠正外,都应予以充分肯定,以保护学生的积极性。事实证明,这种方法可提高学生最基本的也是最重要的能力——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一、让作文批改成为写法交流的阵地作文的批改有很多的方法,自批、互批,都是很好的交流方式。经过几年的写作训练之后,有时会出现“山重水复疑无路”的情况。就是说,经过几年的写作训练之后,各种文体的模式套路已基本成型了,但有时一些具体的写法却把握不起来,明知这样写不妥,却又不知该如何修改,此时教师就应给与适当的点拨,引导其进入“柳暗花明又一村”的境界。比如有一次, 为了训练学生的观察力与创新思维,我故意布置了一片老掉牙的作文题——秋天。其中有一个同学在作文自批中写道:“本文围绕秋天写了几组秋天特有的景象,如秋天的晴朗与凉爽,秋天的丰收与繁忙,但又写到了秋雨中树叶的绿,似与要求不符,但这确实是我的所观所感。”而在互批中也这样写:“本文抓住秋写了不少景象,语言很优美,让人读后仿佛跟随作者也走进了那温柔的绿巷里。但本次作文要求写秋,文中却出现了不少绿,好象给人以春天的感觉。”从学生的批语中可以看出,学生对此类作文的写作方法认识有误差,竟以为写秋天时颜色必是黄,而不能用绿。于是我在批语中写道:“其实,秋天时写绿未尝不可,关键是写出秋天中的绿与春夏中绿的不同之处来。例如,春天中的绿是新绿,夏天中的绿是墨绿,而秋天中的绿是黄绿,绿中泛出黄点。所以写景作文重点是把握住景物特征,把看似相似的东西写出一个与众不同来。”如此以来,既纠正了学生批改中的失误,又指导了写作方法,正是一举两得的好办法。
二、让作文批改成为思想交流的阵地十六七岁的中学生,正处在人生观与世界观逐步形成的阶段,自以为是大人了,有自己的独立思考了,但对某些问题的看法又不免流于肤浅或片面。这在作文中便能很大程度的体现出来。记得一次半命题作文——“叫我再次感受到了„„”,有个同学写的是“我再次感受到了虚伪的可鄙”内容是前不久为迎接市教学规范化学校所做的某些工作。文中把为迎接验收,老师精心备课,学校全面打扫卫生等写的虚伪、可鄙至极,表现出了极大的厌恶,措辞相当激烈。他在自批中写道:“本文抒发了自己的真情实感,很有一种一吐为快的感受,我就是看不惯学校的这种弄虚作假„„”而在互批中这样写:“本文取材于实际,很有真情实感,但说话欠妥当,一个学生不应该用这种口气批评自己的学校,其实这一切都是为我们好。”看来,如何看待生活中的“反面素材”学生在思想上有很大分歧。于是我在批语中写道:“你能够抓住身边的事,善于观察,巧妙入文,抒发了真情实感,很好。但我还希望你能深入的思考一下,将学校平时的工作和验收时的工作作个比较,是否那次的工作是彻底的虚假?难道老师平时就没精心备课?学校平时就不打扫卫生?总之,我们应该学会全面深刻的去分析某一现象,而不能简单的把一事物定为好或坏„„”那次作文之后,我曾作过追踪调查,我发现那个学生的思想认识已渐趋成熟,待人接物也较缓和了,一次贴心的评语交流,使其免于思想上误入歧途,我很感欣慰。
三、让作文批改成为情感交流的阵地中学生受生活实际和阅读范围的限制,作文取材较窄,纯粹胡编乱造就会漏洞百出,所以学生作文选材多是围绕身边发生的事或亲身经历展开。尤其是我强调学生作文要“说真话抒真情”,所以从学生作文中常会发现一些问题并能够根据不同的情况予以适当处理。这种作文批改方法不仅实现了师生之间的交流沟通,更是满足了学生对作文的期待心理,因为自己写出来的作文能够引起别人的共鸣了,这会大大增强学生对写作的兴趣,而“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有了方法,又有了兴趣,作文水平的提高也就不是一个大难题了。我认为,学生批改作文最大的特点就是:把主动权交给学生,让他们各尽其力,各长其才。批改前师生共同商定标准,让学生批改有据可依,我的方法是这样的:
首先,将学生分成若干小组,每组人数与作文评改的几方面相对应,组内有几位同学,便批改几篇作文。每位同学批改一方面。例如:作文水平差的学生批改字体和标点,作文水平好的学生批改语言、内容、创意等。根据“作文批改标准”,给作文下自己的评语。这样,每篇作文被批改达六七遍,优点与不足也就完全显露出来了。同时,批改者通过批改,提高了对文章的鉴赏能力,再与自己的作文相比较,也明白了自己写作的优劣得失。各类学生皆得其所,写作水平也得到相应的提高。学生批改方法的最大特点就是:把主动权交给写生。
其次,对学生批改后的作文,教师不能采取不闻不问的“放羊式”的方法,因为毕竟学生的写作能力、赏析能力、批改能力尚浅,所以,教师应在学生批改的基础上,参考学生的批语,再次批改。教师的批语应尊重学生的观点,多用鼓励性的语言,不宜对学生的作文内容和批语作较大的改动,以防挫伤学生的写作积极性。作文批改中要注意运用语言和文字的艺术,不能重总批、轻旁批,要对遣词造句、表现手法等提出意见或建议,有针对性地设计小练习,做到批、练结合。调动学生批改作文的主动性与积极性,采取多种方式进行程序化训练,以期能真正学会改文章。还要求老师辅之以有效的训练方法,以利于学生水平的发挥,实践证明,要让学生批好作文,既要授之以鱼,又要授之以渔,充分调动学生的主动性,因此,要注意以下几个步骤:一“练”。初期的作文批改训练,不妨把有关提示与要求定得具体详细些,以期学生能明确训练重点,并且较顺利完成一篇文章,获得初步的成功感。二 “评”。一般的作文都是为了表达某个中心或某种思想感情,但这种表达效果如何,却不像数理化学科那样有客观的标准答案,要加以评判,可选几篇典型的范文来参考对照。因此,每次批改作文后,及时精选一篇或几篇各种层次的文章与学生一起对照分析,体会其成功的地方和不足之处,使技巧训练更具体化,让学生从中受到启发而慢慢掌握标准。三“改”。在基本掌握评判标准的基础上,还应当让学生实际操作一番,所以可组织学生评改作文,由四位同学组成一个小组,每组负责批改四篇作文,要求小组成员在读完各篇作文后,互相讨论,交流意见,共评得失,使作文要求更加具体化,激发学生的参与意识,真正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与作用。四“赏”。佳作展示与推荐发表,在教室墙壁上开辟“佳作展示栏”,把每次优秀的作文连同评语一同展示,让学生共评得失,力求从各个方面得到启发,同时营造一种声势:“这些佳作都来自同学中,我也能写出这样的文章。”这不仅能让佳作作者产生荣誉感,也激活了其他同学的情感因素,增强了他们的写作信心。对一些文质兼美的文章,还推荐到校作文报或一些期刊的中学生园地发表,使同学体会到作文成功的快感,写作也由课内到课外扩展了。这样,既引导学生更积极地关心他人,关心社会,做一个对社会有用的人,又培养了良好的写作习惯,训练写作技巧,提高写作水平。当写作不再成为一种沉重的负担,当学生面对写作不再大倒苦水,而作为一种兴趣爱好时,不但“作文难”会离我们远去,而且我们会有更多的机会欣赏到学生的生花妙笔,而这些所有的关键都是要激发学生的情感因素。
总之,在作文教学过程中,只有首先努力激发学生的习作兴趣,才能进一步引导他们热爱写作,让那些貌似“老大难”的作文都成为“小儿科”。增强学生的主体意识和参与意识,作文批改的艺术性就尤为重要。
第三篇:作文批改中的几点尝试
作文批改中的几点尝试
启良中学邵云霞
批改作业是教学的常规工作,它能让学生获得学习指导,弥补学习缺漏;能让教师了解自己的教学效果,从而调整自己的教学方案,所以作业的批改在教与学的过程中发挥着十分重要的作用。然而语文教学中的作文批改,长期以来却一直都是困扰很多语文教师的难题。很多老师说:学生听到写作文感到头痛,我们老师看到批作文也头痛。批改作文费时最多,而对学生作文水平的提高却收效甚微。
笔者认为,目前作文批改中最大的两个问题,一是及时性。以一个语文老师上两个班的语文课来算,学生写一次作文,老师就要批七、八十篇作文,少说也要花上三、四个小时。很多时候又因为事务繁多,常常要一两天时间才能全部改完。这样一来,就很难实现作业的及时反馈,其实学生刚写好一篇作文时,他是很期待自己的作文能得到老师的评价与肯定,而这种期待往往随着时间的推移变得淡薄。等到老师把所有学生的作文批好再发到他们手中时,他们的这种期待已经变得很淡。二是作文批改的实效性。往往老师费时费力批改了每一篇作文,发到学生的手上,却只有极个别的学生能自觉地根据老师的批语去修改自己的作文,大部分学生都只是看一下自己的分数,甚至有一些不自觉的学生连看也不看就塞进了书包。
如何解决这些问题呢?我尝试了以下几种做法并在实际教学中得到了一定的成效。
一、作文互批
具体做法如下:
(一)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制定简单、明确、易操作的作文评分标准。如:我在八年级的作文教学中采用了这样的评分标准。
1. 材料符合题目(10分)
2. 主题健康积极(10分)
3. 结构完整(10分)
4. 详略处理得当(10分)
5. 有描写并为主题服务(10分)
6. 语言准确流畅(10分)
7. 开头结尾有呼应并点题(10分)
8. 无病句(10分)
9. 无错别字、标点符号准确(10分)
10.卷面整洁、字迹端正(10分)
(注:字数不足酌情扣分。每少50字扣10分)
这十条评分标准和分值可以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不同做适当调整,另外不同阶段习作的重点也不尽相同,教师一定要因地制宜,有针对性地制定这些评分标准。但不管怎么调整,都要遵循一个准则,那就是简单、明确、易操作。因为这些标准的实际操作者是学生。
(二)就是要教会学生批改的方法。
卷面整洁、字迹端正;无错别字、标点符号准确;无病句这三条比较简单,有一处扣一分,扣完为止,学生能自己进行评分。开头结尾有呼应并点题;语言准确流畅这两条对于八年级的大部分学生来说应该也不成问题,个别差的学生在小组同学的帮助下也能进行判断。(我尝试几次下来,他们也能自己进行评价了)材料符合题目、主题健康积极、结构完整这三条大部分学生作文都能做到,老师可以事先对学生的作文有所浏览,如果发现有学生离题、偏题或主题不健康向上的、结构不完整的可以在课堂上做讲评。我尝试了一两次以后,现在只有极个别的作文出现这样的现象,那么老师就不再需要课堂讲评,个别跟这位学生交流一下就可以了。最难评价的是详略处理得当和有描写并为主题服务这两条。我的做法是选择学生习作中典型的作文(好中差作文各一篇),引导学生集体进行批改,再读几篇优秀作文或举一些学过的课文为例子,以此让学生明确怎样的详略处理是比较得当的,哪些描写是可以为文章的主题服务的。学生的阅读和习作自然而然地得到了结合。
(三)学生互相批改作文
这一步骤中,我的做法是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进行批改。这里要注意的是要分好小组,以三至四人为宜。人数太少没有参照和可比性,太多的话时间不允许,况且学生批改作文时间过长会影响他们的兴趣。另外要注意让好、中、差各层次的学生有机搭配,有利于学生之间相互促进。批改时,小组中的一个学生先读自己的作文,另外几个认真听。(很多学生写完作文是不读的,这样做就促使学生
出声朗读自己作品)一遍读下来,就有很多学生发现了问题,要求自己改正的。读完之后,其他几个学生根据评分标准一条一条的加以评价,并让其中一个学生执笔写上评语。
在这一过程中,老师可以和某一小组的同学一起参与评价,从而了解学生在评价过程中出现的一些问题,随时加以纠正和指导。
(四)学生进行修改
有了以上这些环节的铺垫,学生修改作文也不会无从入手了。他们可以根据扣分的情况作相应的修改,哪一条有扣分就修改哪一条。
让学生互批作文,并不是说老师就可以逍遥自在了。在整个过程中,老师要做的是:
1、根据学生实际和习作目的制定好相应的评分标准和分值。
2、学生完成作文后,老师要在第一时间快速浏览,挑选出典型的习作,然后在课堂上引导学生一起作出评价。
3、学生互批好了作文之后,老师要对学生评语加以浏览,了解学生对作文的评价鉴赏能力,以此来调整作文讲评的重点。
4、学生修改好了作文,老师还要阅览,对有问题的学生再单独进行指导。
另外,刚开始尝试让学生互批作文的方法时,进度可以慢一点。可以用几个课时,一定要让学生明白各条标准的操作方法。学生不理解的话就多举几个例子,多读几篇范文。不要以为这样会浪费时间,学生在理解这些评分标准的同时,也明白了自己的作文应该怎么修改,下次的作文怎么写才能得到好的分数。所以看似影响了进度,其实却是磨刀不误砍柴工。
二、先改后批
传统的作文批改都是采取学生作文→老师批阅→学生修改→老师再批改这种反馈方式。这种反馈方式中“老师批阅→学生修改”老师的评语和分数以成定局,大部分中差生的分数永远都是在七、八十分徘徊,所以除了几个尖子生以外,大部分学生修改作文的积极性不高,很多学生都是敷衍了事甚至根本不做任何修改,所以很多时候作文都是只有“批”而没有“改”。况且每篇作文都采用这样四个环节的反馈方式的话,工作量也确实非常大。
其实从学生的心理角度来说,每一个学生都渴望得到一个好的分数,尤其是对大部分中差生来说,一个好的分数对于他们更显得珍贵。根据这个特点,我尝试采用了先改后批的这个方法进行作文的批改。让学生完成作文以后,请班中其
他同学对照作文的评分标准提出修改意见,可以自行修改,也可以请同学帮忙一起修改,更可以请多个同学或反复多次修改,甚至也可以要求老师帮助修改,直到自己满意为止,然后自己直接交给老师面批。如果有需要修改的地方,老师可以暂时不对作文评语和打分,让学生再作修改,当然这样的修改还是可以请同学帮忙,修改之后再来给老师打分。
这样做了反复修改的作文,分数自然会比以前有所提高。作文分数提高了,学生作文的积极性也提高了。虽然有的学生是在别人帮助下进行修改的,但和同学一起修改的过程中,两个人的作文能力都得到了提高,那又何乐而不为呢!
采用这个方法进行批改时,需要注意的是:
1、要有明确的作文评分标准。有了明确的标准,学生才可以对照这些标准自行修改。否则,学生对自己写出来的作文到底能得几分心中没有底,怎样修改作文更是模糊不清。
2、要有明确的时间范围,一般以三天为限(时间太长容易造成学生的懈怠),三天里面修改好的随时可以拿来给老师进行面批,超过三天的话要做相应的扣分。
上述几种方法,可以结合实际情况灵活交替使用。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这些尝试充分发挥了教与学双方的积极性,使学生变被动为主动,学生的积极性提高了,教师的教学也更有实效了,有效地促进了师生之间的互动,大大提高了作文批改的有效性。
2007-12
第四篇:作文批改中的合作学习
作文批改中的合作学习
传统的作文批改由教师一人包办,费时费力。批好后,有的学生还能看一看,有的学生却不屑一顾。教师花费的心血得不到应有的回报,有如传统的钢铁产业,高耗能,低效益。
因此,作文批改成为教师最头疼的一个教学环节。
合作学习是以小组活动为基本形式的一种教学活动,通常由4人组成,其中一名是优等生,一名是差生,二名是中等生,要求各小组总体水平基本一致,每个小组都应是全班的缩影或截面。按此要求,我先把全班学生分成若干个学习小组。
如何批改作文?老师必须给学生一个适合学生的量化的批改细则。我把批改细则打印好,人手一份。批改细则如下:
(1)格式是否正确5分。(刚入学,让学生感觉写作文,批作文都不难,打开作文一看正确,拿出红笔,写上批语,格式正确。批文用减分法,此项不减分,此文为满分。)
(2)卷面是否整洁5分。(这一条大家都看得出来。后进同学批改别人作文指出卷面不整洁时,下次自己写作文也注意卷面了,达到自己教育自己的目的。)
(3)错别字有几个。错两个扣1分,扣完5分为止。将错字在原文处打下标记,并且写到批语处,再在后面写上正确的字。
(4)有几处病句。挑出病句,划上横线,写出病在何处,再在文后批语中,写清病句几句,每处病句减1分,减至5分,不再多减。(5)标点符合有几处明显错误。强调句号、引号、叹号、问号的使用。明显错误的地方,有一处扣1分,超过5分不再多扣。以上五条是写文章最低的要求。学生经过三四篇文章的批文实践,就能够掌握这几条要求了。熟练掌握之后,再过渡到后五条要求。(6)看文章的中心是否鲜明、集中。(老师在批改指导时,结合两三篇具体例文,加以指导,学生就能批得符合实际。)
(7)看文章的选材。包括三点:是否围绕中心,是否符合生活实际,是否具有典型性。
(8)看文章结构。包括三点:层次段落是否清晰,过渡是否自然,开头和结尾是否照应。
(9)看表达方式。主要是看其是否符合老师作文指导时提的要求。
(10)看语言是否简炼、流畅、深刻。语言简练就是不重复、罗嗦、简要、精炼。流畅是指文章读起来很顺口,不疙里疙瘩。深刻是指文章的见解精辟,能抓住事情或问题的本质。
如何操作呢?首先由学生自己先批改自己的作文,直到自己满意为止。然后小组内交换批改,批改好后要求打上分数,写上评语并签好名。然后再交换批改。这样一次作文,一个学生至少能批三遍。一篇作文至少能改四遍。经过这三批四改,再差的作文也有点模样了。学生如不认真批改怎么办?有办法,写说明书。甲批错别字6个,乙发现本文错别字不是6个,而是7个,那么甲就要对为什么漏掉这个错别字写出50字的说明书。丙又发现本文错字是8个,那么甲、乙都要被追究责任,各追加50字的说明书。这样使粗心的同学也认
真起来,批改的时候,手里抱着大字典,唯恐漏掉了错别字。
经过多次批改实践,学生不仅准确地记住了写作文的基本要求,而且对这些要求理解得越来越深刻。他会指导别人应该怎样写,不应该怎样写,自然也就增强了自己的作文能力。这样互相批改作文,每个人都有机会看到多名同学的作文,容易发现、学习别人的长处。别人的缺点短处,自己引以为戒,也是好事,学生的思想多了一个相互交流,开放的机会。这样的写作课同学们最爱上。
合作学习把”不求人人成功,但求人人进步“作为教学所追求的一种境界,同时也将之作为教学评价的最终目标和尺度,将常模参照改为标准参照评价,把个人之间的竞争变为小组之间的竞争,把个人计分改为小组计分,把小组总体成绩作为奖励或认可的依据,形成了”组内成员合作,组间成员竞争“的新格局,使得整个评价的重心由鼓励个人竞争达标转向大家合作达标。尤其是”基础分“和”提高分“的引入可以说是合作学习评价的一个非常显著的特色和创新之处。所谓基础分是指学生以往学习成绩的平均分;而提高分则是指学生测验分数超过基础分的程度。引入基础分与提高分的目的,就是尽可能地使所有的学生都有机会为所在的小组赢得最大的分值,指导学生的着力点定位在争取不断的进步与提高上,自己与自己的过去比,只要比自己过去有进步就算达到了目标。
作文批改好后,统计好各组的总成绩,每个人的成绩,进行评比。并给予适当的奖励,奖些好的图书等。每组选出优秀文章作全班交流,并选编入班级作文选中。特别优秀的作文,老师就向报刊杂志推荐。
评价模式的改变,极大地调动了每一个学生写作的积极性。合作学习以标准参照评价为基本手段,不求人人成功,但求人人进步的理念,以及以小组总体成绩为评价依据来决定奖励与认可的做法,有利于我们走出竞争教育的怪圈,实现教学评价的科学化。
实践证明,作文批改中的合作学习有以下特点:
一、它创造了学生互相认识、相互交流、相互了解的机会。在作文批改合作学习中,他们学会了把自我融于群体之中,小组的成员成了他或她的几个好朋友,一起学习,一起活动。
二、培养了学生善于听取别人的意见的好品质,通过作文批改合作学习,使学生感到要想使自己在作文上有所收获,必须做到小组之间的每一个成员相互帮助,相互取长补短,虚心听取别人的意见,从而培养了小组成员善于倾听别人的意见,帮助本组成员共同提高的好品质。
三、为学生提供了更多的锻炼机会,促进了学生的全面发展。作文批改中的合作学习在课堂教学中为学生创设一个能够充分表现自我的氛围,为每个学生个体提供更多的机遇。人人都有自我表现的机会和条件,使之在小组中相互交流,彼此尊重,共同分享成功的快乐,使每个学生进一步发现自我,认识自我,他们的主体地位被大大地肯定与提高,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作文批改中的合作学习既端正了全班学生作文的态度,又调动了全班学生作文的积极性;既提高了学生的作文能力,又培养了学生人际交往合作能力;既减轻了教师的负担,又全面提高了学生的素质。
可以说是一种值得推广的有益的教学尝试。
第五篇:作文批改中的激励教育
作文批改中的激励教育
摘要:教学的艺术主要在于激励、唤醒、鼓舞,激励性的作文评语,会架起通向学生心灵的桥梁。对于写作,学生普遍存在畏难情绪,不是不爱写,而是不敢下笔,总认为自己写得不对,写得不好。教师首先要打破学生这种自卑心理,鼓励他们大胆去写,看到自己的优点,哪怕只有一点点,让他们在写作中有成就感,找到创作的快乐,从而爱上写作文。这一点对于中学语文作文教育很关键。
关键字:激励的教学方法学生是学习的主体主体意识主动精神启发诱导式
教育心理学告诉我们教师以激励的教育方式,从外部给学生以适度的正刺激,诱导其产生内驱力,便会获得生动、主动自觉的发展。这正如法国著名教育家、被鉴为“教师的教师”的斯蒂多惠所归纳的那样:教学的艺术主要在于“激励、唤醒、鼓舞”,而不是“传授的本领”。对于一位语文教师来说,这种“教学的艺术”除了渗透在上以及课外活动的各个环节外,我认为行之有效的做法还有:利用激励的作文批语,会架起通向学生心灵的桥梁。
比如,教师在批改作文时 常常发现,有少数学生书写潦草,内容空洞、语无伦次等等,真可以说是一无是处。但有经验的教师总是将每个学生看作“大树的幼芽”因而也总是像沙里淘金那样,充满希冀。耐着性子用显微镜和放大镜,去搜寻捕捉那“一无”中的“是处”一经发现,便即刻予以热情的肯定和褒扬。以此唤起学生的自信心和求知欲。如一次作文批改中,我发现小杨一篇令人头疼的作文里,竟写有他同毁坏公务的现象作斗争的只言片语,于是我有如哥伦布发现新大陆那样的欣喜若狂,当即正笔在旁批中写道:“这是主人翁精神的生动体现!”事后据了解,他看到老师的这一赞誉之后真有点受宠若惊的样子,一改过去作文如临责难的情绪,总是在作文里叙写生活中闪光的东西,自己也渐渐工整规范起来,用词用语也懂得再推敲斟
酌上下功夫了;而且,他本人做好人好事也更为勤快,不久前还被推选为班里的生活委员。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即使是在教师的批语中 也要贯穿这一精神,着力挖掘其潜能,激励他们的意识和主动精神。为此,我有时候甚至“丁是丁,卯是卯”地大删大改过了,要从尊重学生 愿望出发,把对方摆在平等的乃至主人翁的地位,禁忌使用命令、训斥、挖苦的口吻。而采用商榷、征询、启发、谈心的语气,如:“这样改过了,你觉得如何?”“可否从另一角度考虑?”或者,:“语序这么一调,是佛更易于准确的表情达意?”的等等,始终让学生觉得自己是作文的主人,潜滋暗长这“我要写的”一股情绪冲动,前些时候,有的同学受社会上错误思潮的影响,认识上出现了某些偏差,而这种偏差在作文中也是有表露。即使对这样的作文,也要从爱护出发,精心引导,善意开通,激发学生以主人翁精神“系铃”之后,再“解铃”,万不可一味地批评指责。
还有,学生作文里错字连篇、别字成堆常常是另教师门头疼的事,而在批改时如何处臵这一问题,也是有一个认识问题和方法问题。我遇到这类现象时,总是不忍心在学生的卷面上打满红“×”,认为那样做实在是煞风景的事,对学生的自尊心、积极性
无疑是一种无情的 伤害;而总是从鼓励出发,网开一面,笔下留情,即,只是在错别字底下划一横杠,有误,并在旁边画出带纠正的框子,启发学生改正,最后在批语里写上:“这么多常用字写错了,一定是粗心所致,完全相信你在下次作文时会用心避免这一毛病的。
不是吗,做文章”得有林黛玉进贾府的谨慎劲儿:“步步留心,时时在意!”这样的做法证明,下批语本着 启发诱导的精神,“心慈手软”些,总比那“恨铁不成钢”式的硬办法要奏效。泰戈尔说过:“不是的锤打击,而是水的载歌载舞,才使鹅卵石日臻完善的。”这话蕴含着深刻的哲理。
在作文批改中,要达到激励教育的目的,教师所拟批语要热情性,将期待的情感汁液蘸的浓浓的,要有鼓动性,千方百计掀动起学生感情世界的波澜,即使加点“水分”,言过其实些,也没有什么不可。特级教师牛淼祥老师曾经现身说法:是中学一位教师在自己习作上“鲁迅笔法”的一句褒奖,使他痴情与写作以致为语文教学倾注了全部心血;著名作家任大霖曾经回忆说,他念杭州师范时,曾因语文老师的“思如泉涌,文似流水”的一句批语,极大地激励了他向文学殿堂迈进的信心和勇气,最终如愿以偿,江苏作家黄倍佳也有过同样的精力和深刻的体验。正因为如此,日本著名音乐教育家铃木在其“祖国语言”教学法里,曾经归纳成两句话: “我首先大声夸奖孩子们很好,非常好,然后补充说:如果改掉一些毛病,会更加完美。”一位只有教师激励的情感汁液传递过去,才会感染学生情绪,才会浇灌种子的萌动和幼芽的破土而出。为此,我拟批语时,可嘉许可不嘉许的,一定要嘉许,可加好的也可加很好的,加很好更好。所以,倘若他们作文里一个词语用的好,我就在文旁批曰;“用词贴切”。有一句话写的生动形象,我用朱笔圈点之后写上: “堪称佳句”如果是整段文字写人叙事自热,状物抒情得体,我就索性用“很有文采,十分
难得”等话语加以赞许。长时间的这样做,“矮子”里边也真有“将军”“拔”出来了。
参考文献:
【1】
【2】
【3】
【4】
【5】
石中英著:《教育哲学导论》,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4年版、苏霍姆林斯基,杜殿坤译:《给教师的建议》,教育科学出版社,1984年版 赞可夫著,杜殿坤译:《和教师的谈话》,教育科学出版社,1980年版 傅道春著:《教师技术行为》,黑龙江教育出版社,1994年版 [德]福禄培尔著,孙祖复译:《人的教育》,人民教育出版社,1991年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