卫生部将出台《医疗机构抗菌药物管理办法》相关报告

时间:2019-05-14 18:31:17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卫生部将出台《医疗机构抗菌药物管理办法》相关报告》,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卫生部将出台《医疗机构抗菌药物管理办法》相关报告》。

第一篇:卫生部将出台《医疗机构抗菌药物管理办法》相关报告

卫生部将出台《医疗机构抗菌药物管理办法》

今年,卫生部门将出重拳对医疗机构抗生素滥用问题进行全面整治。据了解,《医疗机构抗菌药物管理办法》将于近期出台,抗菌药物将实行分级管理,三级医院门诊抗生素使用率要降到20%以内——即100张门诊处方中,有抗生素的处方不得超过20张。这一比例远低于世界卫生组织30%的标准。

部分抗生素只能大医院用

今年年初,北京一家媒体曾经调查了100张感冒患者的处方,其中78%的处方含有抗生素,几乎占了近八成。用抗生素的处方药费是不用抗生素的平均药费的五六倍。今后,这种情况有望得到严格控制。

昨天,卫生部医政司副司长赵明钢明确表示,《医疗机构抗菌药物管理办法》正在抓紧制定中,很快将向社会公开征集意见。这个《办法》中最重要的一点是,要对抗生素进行分级分类管理,把抗生素分成限制类、非限制类和特殊管理类这三大类,不同级别的医疗机构能够使用抗菌药物的种类也不同。一些抗生素只能在三级大医院中使用。

此外,今后医院门诊、住院患者抗菌药物的使用率将有明确指标要求,例如三级医院门诊患者抗菌药物的使用率要控制在20%以内,这个比例要远远低于世界卫生组织推荐的标准。

赵明钢表示,如果有特殊病例确实需要使用医院允许以外的抗菌药品种和剂型,需经过相应审批程序,可以临时一次性购入药品。

与此同时,卫生部门将加大对医院抗菌药物使用的监督检查力度,进行随机抽查和定期检查。

极个别医生

为拿回扣滥用抗生素

有患者认为,抗生素滥用主要是因为抗生素售价高,医生多开能够拿回扣。对此,卫生部昨天表示,极个别医务人员确实存在着医德、医风问题,导致抗生素使用不合理。

赵明钢谈到,我国有700多万医务人员,每年无论卫生行政部门主动监管过程中发现的,还是相关事件、案件中所暴露出来的因医德问题所导致的抗菌药物不合理使用,所涉及到人员数量还是极少数的。卫生部门一方面将加强对医务人员的医德教育,另一方面也要加大对违规违纪人员的惩治力度。

对于社会上流传的“目前青霉素的耐药率达到100%”的说法,赵明钢认为是不准确的,青霉素仍在临床使用当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20万人死于药品不良反应”不实

此前曾有媒体报道:我国每年有250万人因药物不良反应入院,20万人死于药品不良反应,40%死于抗菌药物滥用。

昨天,卫生部明确表示,这些数字严重失实,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药品不良反应监测中心2009年和2010年分别接到的药品不良反应的数字是65万和69万。2009年报告的药物不良事件导致的死亡病例是500例,2010年是600例,两年加起来是1100例。

关于我国抗菌药物使用情况,赵明钢表示,根据监测,近几年抗菌药物的消费金额在逐步下降。门诊患者和住院患者抗菌药物的使用率在下降,抗菌药物的使用强度也在降低。

未现新增超级细菌病例

抗生素滥用导致的后果就是超级细菌的出现。此前,卫生部曾公布我国出现过3例超级细菌病例。

昨天,赵明钢表示,到目前为止没有发现新的超级细菌病例。“超级细菌”是大家约定俗成的叫法,被报道出现以后我国高度关注,在医疗机构进行监测。

卫生部门将组建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监测网、细菌耐药监测网和合理用药监测系统,加强药物临床应用的监测和评估。本报记者 方芳

新闻延伸

六大原因导致抗生素滥用

卫生部分析,我国个别医疗机构及医务人员确实存在抗菌药物不合理应用的现象,这其中有六方面主要原因。

1、目前基层医务人员对抗菌药物的了解还有待进一步提高。

2、有的医务人员为了避免医患纠纷,按患者及其家属的要求使用抗菌药物。

3、部分药品生产企业营销行为不规范,加之极个别的医务人员存在着医德医风问题,导致抗生素使用的不合理。

4、公众合理使用抗菌药物的意识较薄弱,有些患者身体一不舒服就想吃抗生素,有的患者会到医院主动去开抗生素,还有的会直接到药店购买。

5、有一些深层次的问题,如公立医院的补偿机制不完善,“以药补医”的机制仍然在医院里发挥着很重要的作用。

6、多种因素导致患者在诊疗前对抗菌药物敏感性降低,医务人员为了获得良好的治疗效果,在临床治疗过程中不得不提高抗菌药物使用量和应用强度。

第二篇:医疗机构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管理办法

“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管理办法”

(非正式的讨论稿,仅供参考)

第一章 总则 医疗机构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管理办法

第一条【目的与依据】为加强医疗机构抗菌药物管理,规范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控制细菌耐药,保障医疗质量和医疗安全,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执业医师法》、《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品管理法》、《医疗机构管理条例》和《处方管理办法》等法律、法规和规章,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含义】本办法所指抗菌药物,是除抗病毒药物外抗微生物药。第三条【】促进抗菌药物安全、有效、经济临床使用为目的,对医疗机构抗菌药物的采购供应、处方开具、药品调剂、临床应用等全过程所开展的各种监督管理、教育培训、技术支持与持续改进工作。

第三条 【专业人才培养】 各级卫生行政部门和医疗机构应当重视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相关学科的建设,建立专业人才培养和考核制度,充分发挥相关专业技术人员在抗菌药物临床应用工作中的作用。

第四条 【监督管理】卫生部、国家中医药管理局负责全国医疗机构抗菌药物管理工作的监督管理。

县级以上地方卫生行政部门、中医药行政部门负责本行政区域内医疗机构抗菌药物管理工作的监督管理。

第五条 【适用范围】本规范适用于全国各级各类医疗机构抗菌药物管理工作。

第六条 【抗菌药物监测】 卫生部对抗菌药物实施监测报告制度,建立《卫生部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监测网》和《卫生部细菌耐药监测网》,统计分析、1 公示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及有关医院抗菌药物使用情况。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应当建立相对应的分网,确实加强抗菌药物临床使用监管。

第七条【第一责任人】抗菌药物的合理使用关系民生和公共卫生,是落实医改政策的重要措施,医疗机构应当建立一把手和各临床、药学主任负责制,亲自组织实施本机构或者本科室抗菌药物的管理工作。

第二章 组织机构和职责

第八条 【管理机构和人员】医疗机构负责人是医疗机构抗菌药物管理第一责任人。

二级以上医院应当在药事管理与药物治疗学委员会下设立抗菌药物管理工作组,其他医疗机构设立抗菌药物管理工作组或指定专职人员,负责具体管理工作。

二级以上医院抗菌药物管理工作组由医务、药学、临床科室、护理、医院感染、临床微生物检验等部门负责人和具有高级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人员组成,医疗机构负责人任抗菌药物管理工作组组长,医务和药学部门负责人任抗菌药物管理工作组副组长。

第九条【制度建设】医疗机构抗菌药物管理工作组应当建立健全相应工作制度,日常工作由医务部门负责。

第十条【机构职责】 医疗机构抗菌药物管理工作组的职责:

(一)贯彻执行医疗机构药事管理和抗菌药物使用管理相关的法律、法规、规章。制定本机构抗菌药物管理制度,并监督实施;

(二)制定本机构抗菌药物处方集和抗菌药物供应目录;推动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相关技术性文件的制定与实施;

(三)对本机构抗菌药物临床应用与细菌耐药情况进行监测,定期分析、评估监测数据并发布相关信息,提出干预和改进措施;

(四)对医务人员进行有关抗菌药物管理法律法规、规章制度和技术规范的教育培训;向公众宣传合理使用抗菌药物知识。

第十一条 【感染科和临床微生物室】 二级以上医院应当设置感染科,负责„„。

二级以上医院应当建立临床微生物室,培养配备专业技术人员,规范开展病原微生物培养、分离、鉴定和药物敏感试验。

第三章 临床应用管理

第十七条 【落实执行法规与技术规范】 医疗机构应当严格执行《处方管理办法》、《医疗机构药事管理规定》和《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临床诊疗指南、临床路径等法律法规与技术规范,及其配套规章制度的有关规定,加强对抗菌药物评价、遴选与采购管理。

第十八条 【抗菌药物遴选】 医疗机构应对抗菌药物实施定期轮换使用制度。按照相关法律法规与本办法的有关规定,遴选决定本机构“药品处方集”和“基本药品供应目录”的抗菌药物品种数和药品名、规格、剂型与生产企业,按规定采购抗菌药物。

第十九条 【“一品两规”与品种限制】

医疗机构应当认真执行和正确理解“一品两规”和药品使用通用名管理制度,严格控制抗菌药物品种与数量,执行同一种药品只遴选两个以下规格的规定。

三级医院“基本药品供应目录”中抗菌药物(限口服和注射剂)品种数(按照通用名计算)不得超过60种,二级医院不得超过40种。三代及四代头孢菌素(含复方制剂):口服剂型不得超过3个品规、注射剂不得超过10个品规;碳青霉烯类:口服剂型不得超过1个品规、注射剂不得超过2个品规;三代及四代喹诺酮类:口服剂型不得超过4个品规、注射剂不得超过4个品规;抗菌药物占医院药品收入比例不得超过西药的20%。

第二十条 【新药引进管理】 抗菌药物的引进、评价与遴选应当有管理制度与流程。新品种的引进由临床专业科室提交申请报告,药学部门提出评价意见,得到70%以上抗菌药物管理委员会委员同意后,并经药事管理与治疗学委员会审核,须取得2/3以上委员同意;对存在安全隐患、疗效不确定、耐药严重、性价比低或使用中发现有违规等情况的抗菌药物品种,专业科室、或者抗菌药物管理委员会委员等可以提出清退或者更换申请,获得抗菌药物管理委员会50%以上委员同意,并报药事管理与治疗学委员会备案即可。

第二十一条 【分级管理制度】 医疗机构应当实施抗菌药物分级管理制度,制定抗菌药物分级管理目录,规定各级临床医师抗菌药物的处方权限,认定“特殊使用”类抗菌药物会诊专家名单。

具有抗菌药物处方权的医师可依据诊断和患者病情开具非限制使用类抗菌药物处方;因病情患者需应用限制使用类抗菌药治疗时,应经具有抗菌药物处方权的主治医师同意,并签名;对应用特殊使用类抗菌药物,应当具有严格的临床用药指征或确凿依据,经抗菌药物管理委员会认定的抗感染或有关专家会诊同意,由具有抗菌药物处方权的高级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医师开具处方。

紧急情况下临床医师可以越级使用高于权限的抗菌药物,但仅限于一天用量,如需继续使用,应当按照本办法规定的管理程序执行。

第二十二条 【分级原则】 抗菌药物分为非限制使用、限制使用与特殊使用三类,按照分级原则确定三类抗菌药物目录:

(一)非限制使用:经临床长期应用证明安全、有效,对细菌耐药性影响较小,价格相对较低的抗菌药物;

(二)限制使用:与非限制使用抗菌药物相比较,该类药物在疗效、安全性、对细菌耐药性影响、药品价格等某方面存在局限性,不宜作为非限制药物使用;

(三)特殊使用:具有明显或严重不良反应,不宜随意使用或临床需要倍加保护以免细菌过快产生耐药而导致严重后果的抗菌药物;新上市五年内的抗菌药物,其疗效或安全性任何一方面的临床资料尚较少,或并不优于现用药物者,药品价格昂贵的抗菌药物。特殊使用品种目录应当单独制定,定期调整,严格管理。

一般对轻度与局部感染患者应首先选用非限制使用类抗菌药物进行治疗;严重感染、免疫功能低下者合并感染或病原菌只对限制使用类抗菌药物敏感时,可选用限制使用抗菌药物治疗;特殊使用类抗菌药物的选用应从严控制。抗菌药物使用剂量和时间应符合临床药动学原理。

第二十三条 【医师处方权和药师调剂资格获得】 医疗机构应对本机构执业医师和药师进行抗菌药物临床使用知识和规范化管理的培训。执业医师经考核合格后取得抗菌药物的处方权,药师经考核合格后取得抗菌药物调剂资格。

诊所、卫生所、医务室、卫生保健所和卫生站医生只准使用上述单位使用目录内的抗菌药品。

第二十四条 【中医师使用抗菌药】医疗机构中医师应当经培训取得抗菌药物处方权后,只准开具非限制使用类抗菌药物处方。社会药店坐堂执业的中医师不得开具抗菌药物处方。西医师不得在社会药店坐堂执业。

第二十五条 【采购规定】 医疗机构临床使用的抗菌药物应当由药学部门统一采购供应,其他科室或者部门不得从事抗菌药物的采购、调剂活动,不得在临床使用非药学部门采购供应的抗菌药物。

第二十六条 【临床急需临时购入】 因特殊感染患者的用药需求,而本机构药品处方集和基本药品供应目录又未列入的急需抗菌药物时,应当启动临时采购程序,即由需要使用的临床科室提交申请报告,申请购入药品名、规格、数量,说明采购理由。由抗菌药物管理委员会审核同意,交由药学部门一次性购入使用。医疗机构应当严格控制申请临时采购抗菌药的品种和数量,对同一 抗菌药物短期内连续申请临时采购时,抗菌药物管理委员会需要开展调查,决定是否同意继续采购或者列入常规药品采购程序。

第二十七条 【超说明书使用】 医疗机构超适应证、常规性超剂量使用或者改变给药途径等超说明书使用抗菌药物,应由临床相关专业科室提供权威性循证医药学文献依据,经抗菌药物管理委员会讨论同意,由医院药事管理与治疗学委员会和伦理委员会审核同意,写入本机构“药品处方集”备案。开具处方时,医师应向患者实行告知,并签署“知情同意书”。

第二十八条 【处方点评与超常预警】 医疗机构应当按照《处方管理办法》和《医院处方点评管理规范(试行)》的有关规定,组织药学等相专业技术人员对抗菌药物进行处方、医嘱和专项处方点评,将点评结果纳入医院评审评价指标体系,和相关科室及其工作人员绩效考核

第二十九条 【控制指标】 医疗机构需按卫生部《三级综合医院医疗质量管理与控制指标(2011年版)》定期统计分析临床抗菌药物用药指标和清洁手术抗菌药物用药指标,严格控制预防性用药和门诊抗菌药物的使用。住院患者抗菌药物使用率不得超过60%;门诊就诊人次使用抗菌药物处方率不超过20%;清洁手术预防用抗菌药物百分率不超过30%,外科手术预防用抗菌药物应在术前三十分钟至两小时内给药,清洁手术用药时间不应超过24小时。

第三十条【临床应用监测】 医疗机构应当开展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监测,分析医院及各临床专业科室抗菌药物使用情况,评估临床医师抗菌药物使用合理性。对本机构抗菌药物使用的趋势进行分析研究,对抗菌药物非常态的使用变化应及时采取有效的干预。

第三十一条 【细菌耐药监测】 医疗机构应当开展细菌耐药监测,定期发布细菌耐药信息,建立细菌耐药预警机制,针对不同的细菌耐药水平,采取不同应对措施。对接受抗菌药物治疗的患者中,微生物检验样本送检率不得低于30%。

(一)对主要目标细菌耐药率超过30%的抗菌药物,应及时将预警信息通报本机构医务人员。

(二)对主要目标细菌耐药率超过40%的抗菌药物,应慎重经验用药。

(三)对主要目标细菌耐药率超过50%的抗菌药物,应参照药敏试验结果选用。

(四)对主要目标细菌耐药率超过75%的抗菌药物,应暂停该类抗菌药物的临床应用,根据后续细菌耐药监测结果,再决定是否恢复其临床应用。

第三十二条 【鼓励与推广应用研究】 鼓励医疗机构积极开展抗菌药物使用管理的研究,推广临床应用抗菌药物管理成功经验。

第三十三条 【信息化管理】 医疗机构应积极利用信息化管理手段,"推行电子处方和临床用药信息化管理,实施处方或医嘱在线审核监测、计算机抗菌药物临床用药医嘱自动停止时限控制系统

第四章 监督管理

第三十四条 【卫生行政部门监管】 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卫生行政部门应当按照有关法律法规和本办法的规定,对所管辖区域内的医疗机构抗菌药物管理进行监督检查。

第三十五条 【医疗机构监管】 医疗机构应当加强抗菌药物监督管理,应当将抗菌药物管理有关指标,纳入医疗机构考核、综合医院评价和国家重点专科评审体系。动态监测本机构抗菌药物处方开具、临床使用、采购供应、药品调剂,并应及时进行干预。

第三十六条 【公示、通报】 医疗机构应当将处方点评和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监测与细菌耐药监测结果,定期在本机构内公布。通报医师不合理与超常预警处方、和药师调剂错误。

第三十七条 【超常预警】 医疗机构应当对出现抗菌药物超常处方3次以上,且无正当理由医师提出警告、限止其处方权;限止处方权后,仍连续出现 无正当理由2次以上超常处方的,取消处方权。同时应当追求药师未发现超常预警处方,或者发现了但未进行药学干预的失职行为,给予相对应的处罚。

第三十八条【配合调查】 医疗机构对卫生行政部的检查、调查取证等工作,应当予以配合,不得拒绝和阻碍,不得提供虚假材料。

第三十九条 【责任追究】 医疗机构出现下列情形之一的,由县级以上地方卫生行政部门责令改正、通报批评、给予警告和经济处罚等;对于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依法给予通报、批评、停止处方权、降级、撤职、开除等处分:

(一)未建立本办法贯彻落实措施,抗菌药物不合理使用严重,并造成严重不良影响的;

(二)未建立抗菌药物管理组织机构和相应的规章制度,医疗机构抗菌药物临床应用和管理混乱的;

(三)未按照本办法培养配备相关专业技术人员,或者未发挥相关专业技术人员作用的;

(四)将抗菌药物购销、临床使用与个人或者科室经济利益或者奖金分配挂钩的,或者在抗菌药物购销、使用中牟取不正当利益的;

(五)违反本办法相关条款造成严重后果的。

第四十条 【异常使用调查】 医疗机构应对以下抗菌药物异常使用情况开展调查,查明原因,根据不同情况作出相应的处理:

(一)使用量快速增长的抗菌药物;

(二)半年来使用量始终居于本机构前列的抗菌药物;

(三)临床经常超适应证、超剂量使用的抗菌药物;

(四)企业违规销售抗菌药物的;

(五)药物严重不良反应频发的抗菌药物;

(六)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管理始终不达标的科室。第四十一条 【对企业监管】 医疗机构应当加强对抗菌药物生产、销售企业在医疗机构的促销活动监管,制定促销活动规范。对违反本办法销售抗菌药物的企业,可采取警告、暂停进药、清退等处罚措施。

第五章 法律责任 第六章 附则

第四十二条 【抗菌药物名词解释】 本办法所指抗菌药物为:通过微生物发酵或化学合成方法获得,在低浓度下能选择性的杀灭或抑制其它微生物,供临床应用的药物。第四十二条【施行日期】 本办法自年月日起施行。

第三篇:抗菌药物分级管理办法

卫生院抗菌药物临床应用分级管理办法(试行)

根据卫生部《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管理办法》(卫生部令第84号)、《省医疗机构抗菌药物临床应用分级管理办法(试行)》等文件精神,为进一步加强我院抗菌药物分级管理,促进抗菌药物临床合理使用,有效遏制细菌耐药,合理控制医疗费用,保证医疗质量和医疗安全,结合目前我院抗菌药物临床应用实际,特制定本办法。

第一条 本规定所称抗菌药物是指对细菌具有抑制或杀灭作用的药物。主要用于细菌、真菌、支原体、衣原体、立克次体、螺旋体及部分原虫等病原微生物所致的感染性疾病的药物。

第二条 我院设立抗菌药物管理工作小组,负责具体管理工作。第三条 我院抗菌药物临床应用实行分级管理。根据安全性、疗效、细菌耐药性、价格等因素,将抗菌药物分为三级,即:非限制使用级(一级)、限制使用级(二级)与特殊使用级(三级),具体划分标准如下:

非限制使用(一级):经临床长期应用证明安全、有效,对细菌耐药性影响小,价格相对较低的抗菌药物。

限制使用(二级):与非限制使用抗菌药物相比较,这类药物长期临床应用证明安全、有效,对细菌耐药性影响较大,或者价格相对较高的抗菌药物。

特殊使用(三级):不良反应明显,不宜随意使用或临床需要加倍保护以免细菌过快产生耐药而导致严重后果的抗菌药物;其疗效或安全性任何一方面的临床资料尚较少;药品价格昂贵。

第四条 我院院长为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管理的第一责任人,其主要职责是根据我院抗菌药物管理的目标、任务和要求,组织制定工作计划并组织实施。第五条 医务人员(包括乡村医生)和从事处方调剂工作的药师由县级以上地方卫生行政部门组织培训和考核,考核合格后的,授予相应的抗菌药物处方权或抗菌药物调查剂资格。

第六条 医师经考核后具有高级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的医师,一般可授予特殊使用级抗菌药物处方权;具有中级以上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的医师,可授予限制使用级抗菌药物处方权;具有初级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的医师,在我院独立从事一般执业活动的执业助理医师以及乡村医生,可授予非限制使用级抗菌药物处方权。

药师经培训并考核合格后,方可获得抗菌药物调剂资格。第七条 按照省卫生厅制定的《湖北省抗菌药物临床应用分级管理目录》制定我院抗菌药物供应目录,并向卫生局备案。抗菌药物供应目录包括采购抗菌药物的品种、品规。未经备案的抗菌药物品种、品规,不得采购。同一通用名称抗菌药物品种,注射剂型和口服剂型各不得超过2种。具有相似或者相同药理学特征的抗菌药物不得重复列入供应目录。

第八条 临床医师选用抗菌药物应遵循《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预防感染、治疗轻度或者局部感染应当首选非限制使用级抗菌药物;严重感染、免疫功能低下合并感染或者病原菌只对限制使用类抗菌药物敏感时,可以选用限制使用级抗菌药物;我院无特殊使用抗菌药物,若需使用,原则上应转上级医院治疗。因抢救生命垂危的患者等紧急情况,医师可以越级使用抗菌药物,处方量应当限于1天用量。越级使用抗菌药物应当详细记录用药指证,并应当于24小时内补充完成越级使用抗菌药物的必要手续。

第九条 使用抗菌药物应遵循以下原则

(一)村卫生室只能选用基本药物(包括省增补品种)中的非限制使用级抗菌药物品种。

(二)我院只能选用基本药物(包括省增补品种)中的抗菌药物品种,应合理使用非限制使用级抗菌药物,严格控制使用限制使用级抗菌药物,原则上禁止使用特殊使用级抗菌药物,对需要使用特殊使用级抗菌药物的应及时转诊。

第十条 门急诊使用抗菌药物应遵循以下原则

(一)根据适应症优先选用国家基本药物目录和国家处方集目录药品。

(二)门急诊患者需使用抗菌药物治疗的,原则上只能选择非限制使用级抗菌药物。如因病情需要使用限制使用级抗菌药物的,应经具有中级医师及以上任职资格的医师同意,并在处方上加签才能使用。

(三)门急诊治疗中不得使用特殊使用级抗菌药物。

(四)门急诊抗菌药物的使用,应以口服或肌肉注射为主,严格控制门诊患者静脉输注使用抗菌药物比例。需要通过静脉输液或静脉推注进行治疗的,原则上应收住院或留门诊观察室使用。村卫生室、诊所使用抗菌药物开展静脉输注活动,应当经县级卫生行政部门核准。

第十一条 抗菌药物管理工作小组将对以下抗菌药物临床应用异常情况开展调查,并根据不同情况作出处理:

(一)使用量异常增长的抗菌药物;

(二)半年内使用量始终居于前列的抗菌药物;

(三)经常超适应证、超剂量使用的抗菌药物;

(四)企业违规销售的抗菌药物;

(五)频繁发生严重不良事件的抗菌药物。

第十二条 医务科将对临床科室和医务人员抗菌药物使用量、使用率和使用强度等情况进行排名并予以内部公示;对排名后位或者发现严重问题的医师进行批评教育,情况严重的予以通报。

第十三条 医务科将定期组织相关人员对抗菌药物处方、医嘱实施点评,并将点评结果作为医师定期考核、临床科室和医务人员绩效考核依据。

第十四条 对出现抗菌药物超常处方3次以上且无正当理由的医师提出警告,限制其特殊使用级和限制使用级抗菌药物处方权。

第十五条 医师出现下列情形之一的,医疗机构应当取消其处方权:

(一)抗菌药物考核不合格的;

(二)限制处方权后,仍出现超常处方且无正当理由的;

(三)未按照规定开具抗菌药物处方,造成严重后果的;

(四)未按照规定使用抗菌药物,造成严重后果的;

(五)开具抗菌药物处方牟取不正当利益的。

第十六条 药师未按照规定审核抗菌药物处方与用药医嘱,造成严重后果的,或者发现处方不适宜、超常处方等情况未进行干预且无正当理由的,将取消其药物调剂资格。

第十七条 现行国家有效卫生法律、法规和规章已有明确规定的,从其规定。

第四篇:中心医院抗菌药物管理办法

*****医院 抗菌药物管理办法

为加强我院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管理,规范抗菌药物临床应用行为,促进临床合理应用抗菌药物,控制细菌耐药,保障医疗质量和医疗安全,根据《处方管理办法》、《医疗机构药事管理规定》、《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国家处方集》、《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管理办法》等相关规定及技术规范,经院办公会研究,制定本办法。

一、建立抗菌药物管理工作组。

抗菌药物管理工作组由院领导、医务科、药剂科、临床、检验、院感、护理等部门负责人和具有相关专业高级技术职务任职资格的人员组成。抗菌药物管理工作组在药事管理与治疗学委员会指导下工作。医务科、药剂科共同负责日常管理工作。

(一)工作组成员: 组长: 副组长: 下设办公室 主任: 秘书: 成员:

(二)工作组职责:

1、贯彻执行抗菌药物管理相关的法律、法规、规章,制定我院抗 菌药物管理制度并组织实施;

2、审议我院抗菌药物供应目录,制定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相关技术性文件,并组织实施;

3、对我院抗菌药物临床应用与细菌耐药情况进行监测,定期分析、评估、上报监测数据并发布相关信息,提出干预和改进措施;

4、对医务人员进行抗菌药物管理相关法律、法规、规章制度和技术规范培训,组织对患者合理使用抗菌药物的宣传教育。

二、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管理具体措施:

(一)建立完善技术支撑体系:

1、设臵感染性疾病科,配备感染性疾病专业医师。

感染性疾病科和感染性疾病专业医师负责对各临床科室抗菌药物临床应用进行技术指导。

2、配备抗菌药物等相关专业的临床药师。

临床药师负责对我院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提供技术支持,指导患者合理使用抗菌药物。

3、建立符合实验室生物安全要求的临床微生物室。

临床微生物室开展微生物培养、分离、鉴定和药物敏感试验等工作,提供病原学诊断和细菌耐药技术支持,负责我院常见致病菌分布和耐药监测工作。

(二)严格实行抗菌药物的分级管理。抗菌药物的分级原则:

根据安全性、疗效、细菌耐药性、价格等因素,将抗菌药物分为三级:非限制使用级、限制使用级与特殊使用级。具体划分标准如下:

1、非限制使用级抗菌药物是指经长期临床应用证明安全、有效,对细菌耐药性影响较小,价格相对较低的抗菌药物;

2、限制使用级抗菌药物是指经长期临床应用证明安全、有效,对细菌耐药性影响较大,或者价格相对较高的抗菌药物;

3、特殊使用级抗菌药物是指具有以下情形之一的抗菌药物:(1)具有明显或者严重不良反应,不宜随意使用的抗菌药物;(2)需要严格控制使用,避免细菌过快产生耐药的抗菌药物;(3)疗效、安全性方面的临床资料较少的抗菌药物;(4)价格昂贵的抗菌药物。

(三)加强临床医师、药师抗菌药物使用资质管理。

1、医师经抗菌药物培训,考试合格后授予相应的抗菌药物使用权限。

(1)高级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的医师,考试合格后,予以特殊使用级抗菌药物使用权;

(2)中级以上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的医师,考试合格后,予以限制使用级抗菌药物使用权;

(3)初级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的医师,考试合格后,予以非限制使用级抗菌药物使用权。

2、药师经培训并考核合格后,予以抗菌药物调剂资格。

(四)严格遵循卫生部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标准。

1、全院住院患者抗菌药物使用率不超过60%,门诊患者抗菌药物处方比例不超过20%,急诊患者抗菌药物处方比例不超过40%,抗菌药物使用强度力争控制在每百人天40DDDs以下。

2、Ⅰ类切口手术患者预防使用抗菌药物比例不超过30%,其中,腹股沟疝修补术(包括补片修补术)、甲状腺疾病手术、乳腺疾病手术、关节镜检查手术、颈动脉内膜剥脱术、颅骨肿物切除术和经血管介入诊断手术患者原则上不预防使用抗菌药物。

Ⅰ类切口手术预防使用抗菌药物时间控制在术前30分钟至2小时,Ⅰ类切口手术患者预防使用抗菌药物时间不超过24小时。

3、严格控制门诊患者静脉输注使用抗菌药物比例。

(五)临床医师严格遵循抗菌药物临床应用原则。

1、抗菌药物临床应用应当遵循安全、有效、经济的原则。

2、临床医生应当根据临床微生物标本检测结果合理选用抗菌药物。临床微生物标本检测结果未出具前,可以根据我院细菌耐药监测情况经验选用抗菌药物,临床微生物标本检测结果出具后根据检测结果进行相应调整。

接受限制使用级抗菌药物治疗的患者抗菌药物使用前微生物检验样本送检率不低于50%;接受特殊使用级抗菌药物治疗的住院患者抗菌药物使用前微生物送检率不低于80%。

3、临床医生应当严格掌握使用抗菌药物预防感染的指证。预防感染、治疗轻度或者局部感染应当首选非限制使用级抗菌药物;严重感染、免疫功能低下合并感染或者病原菌只对限制使用级抗菌药物敏感时,方可选用限制使用级抗菌药物。

4、严格控制特殊使用级抗菌药物使用。特殊使用级抗菌药物不得在门诊使用。

临床应用特殊使用级抗菌药物应当严格掌握用药指证,经抗菌药 物管理工作组专业技术人员会诊同意后,由具有相应处方权医师开具处方。

特殊使用级抗菌药物会诊人员由具有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经验的感染性疾病科、呼吸科、重症医学科、微生物检验科、药学部门等具有高级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的医师、药师或具有高级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的抗菌药物专业临床药师担任。

5、因抢救生命垂危的患者等紧急情况,医师可以越级使用抗菌药物。越级使用抗菌药物应当详细记录用药指证,并应当于24小时内补办越级使用抗菌药物的必要手续。

6、严格控制门诊患者静脉输注使用抗菌药物比例。

(六)认真做好抗菌药物耐药的动态监测,建立科学、及时、有效的抗菌药物应用预警、干预机制。

1、开展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监测工作,分析我院及临床各专业科室抗菌药物使用情况,评估抗菌药物使用适宜性;对抗菌药物使用趋势进行分析,对抗菌药物不合理使用情况应当及时采取有效干预措施。

2、开展细菌耐药监测工作,建立细菌耐药预警机制,并采取下列相应措施:

(1)主要目标细菌耐药率超过30%的抗菌药物,应当及时将预警信息通报医务人员;

(2)主要目标细菌耐药率超过40%的抗菌药物,应当慎重经验用药;

(3)主要目标细菌耐药率超过50%的抗菌药物,应当参照药敏试验结果选用;(4)主要目标细菌耐药率超过75%的抗菌药物,应当暂停针对此目标细菌的临床应用,根据追踪细菌耐药监测结果,再决定是否恢复临床应用。

(七)建立规范化药品采购及评估机制。

1、严格按照省级卫生行政部门制定的抗菌药物分级管理目录,制定我院抗菌药物供应目录,并向核发《医疗机构执业许可证》的卫生行政部门备案。抗菌药物供应目录包括采购抗菌药物的品种、品规。未经备案的抗菌药物品种、品规,不得采购。

2、严格按照国家药品监督管理部门批准并公布的药品通用名称购进抗菌药物,优先选用《国家基本药物目录》、《国家处方集》和《国家基本医疗保险、工伤保险和生育保险药品目录》收录的抗菌药物品种。

3、严格控制抗菌药物供应目录的品种数量。抗菌药物品种不超过50种。同一通用名称注射剂型和口服剂型各不超过2种,具有相似或者相同药理学特征的抗菌药物不得重复采购。头霉素类抗菌药物不超过2个品规;三代及四代头孢菌素(含复方制剂)类抗菌药物口服剂型不超过5个品规,注射剂型不超过8个品规;碳青霉烯类抗菌药物注射剂型不超过3个品规;氟喹诺酮类抗菌药物口服剂型和注射剂型各不超过4个品规;深部抗真菌类抗拒药物不超过5个品种。

4、确因临床工作需要,抗菌药物品种和品规数量超过规定的,应当向核发《医疗机构执业许可证》的卫生行政部门详细说明原因和理由。

5、定期调整抗菌药物供应目录品种结构,并于每次调整后15个 工作日内向核发《医疗机构执业许可证》的卫生行政部门备案。调整周期原则上为2年,最短不得少于1年。

6、抗菌药物应当由药学部门统一采购供应,其他科室或者部门不得从事抗菌药物的采购、调剂活动。临床上不得使用非药学部门采购供应的抗菌药物。

7、因特殊治疗需要,使用我院抗菌药物供应目录以外抗菌药物的,可以启动临时采购程序。临时采购应当由临床科室提出申请,说明申请购入抗菌药物名称、剂型、规格、数量、使用对象和使用理由,经我院抗菌药物管理工作组审核同意后,由药剂科临时一次性购入使用。

8、严格控制临时采购抗菌药物品种和数量,同一通用名抗菌药物品种启动临时采购程序原则上每年不得超过5例次。如果超过5例次,应当讨论是否列入我院抗菌药物供应目录。调整后的抗菌药物供应目录总品种数不得增加。

应当每半年将抗菌药物临时采购情况向核发《医疗机构执业许可证》的卫生行政部门备案。

9、建立抗菌药物遴选和定期评估制度。

我院遴选和新引进抗菌药物品种,应当由临床科室提交申请报告,经药剂科提出意见后,由抗菌药物管理工作组审议。

抗菌药物管理工作组三分之二以上成员审议同意,并经药事管理与药物治疗学委员会三分之二以上委员审核同意后方可列入采购供应目录。

抗菌药物品种或者品规存在安全隐患、疗效不确定、耐药率高、性价比差或者违规使用等情况的,临床科室、药剂科、抗菌药物管理 工作组可以提出清退或者更换意见。清退意见经抗菌药物管理工作组二分之一以上成员同意后执行,并报药事管理与药物治疗学委员会备案;更换意见经药事管理与药物治疗学委员会讨论通过后执行。

清退或者更换的抗菌药物品种或者品规原则上12个月内不得重新进入抗菌药物供应目录。

(八)加强抗菌药品管理工作。

1、抗菌药物管理工作组,定期对以下抗菌药物临床应用异常情况开展调查,并根据不同情况作出处理:

(1)使用量异常增长的抗菌药物;

(2)半年内使用量始终居于前列的抗菌药物;(3)经常超适应证、超剂量使用的抗菌药物;(4)企业违规销售的抗菌药物;

(5)频繁发生严重不良事件的抗菌药物。

2、加强对抗菌药物生产、经营企业在我院的销售行为的管理,对存在不正当销售行为的企业,立即采取暂停进药、清退等措施。

(九)建立规范化抗菌药物培训。

1、医务科定期对医务人员进行抗菌药物管理相关法律、法规、规章制度和技术规范培训。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知识和规范化管理培训和考核内容包括:

(1)《药品管理法》、《执业医师法》、《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管理办法》、《处方管理办法》、《医疗机构药事管理规定》、《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国家基本药物处方集》、《国家处方集》和《医院处方点评管理规范(试行)》等相关法律、法规、规章和规范性文件;(2)抗菌药物临床应用及管理制度;

(3)常用抗菌药物的药理学特点与注意事项;(4)常见细菌的耐药趋势与控制方法;(5)抗菌药物不良反应的防治。

2、临床科室、门诊等部门,定期负责对患者合理使用抗菌药物的宣传教育。

3、定期对医师和药师进行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知识和规范化管理的培训。医师经培训并考核合格后,予以相应的处方权,药师经培训并考核合格后,予以抗菌药物调剂资格。

4、加强我院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管理的相关学科建设,建立专业人才培养和考核制度,充分发挥相关专业技术人员在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管理工作中的作用。

(十)建立系统的考核、奖惩机制。

1、将临床医师、药师参加抗菌药物培训率、考核成绩纳入本人技术档案,作为医师定期考核重要参考依据。

2、定期对临床医生抗菌药物处方、医嘱实施点评,并将点评结果作为医师定期考核、临床科室和医务人员绩效考核依据。

(1)对出现抗菌药物超常处方3次以上且无正当理由的医师提出警告,限制其特殊使用级和限制使用级抗菌药物处方权。限制处方后,仍出现超常处方且无正当理由的,取消其抗菌药处方权。

(2)药师未按照规定审核抗菌药物处方与用药医嘱,造成严重后果的,或者发现处方不适宜、超常处方等情况未进行干预且无正当理由的,取消其药物调剂资格。

3、出现下列情形之一的,我院可予以取消其处方权:(1)抗菌药物考核不合格的;

(2)限制处方权后,仍出现超常处方且无正当理由的;(3)未按照规定开具抗菌药物处方,造成严重后果的;(4)未按照规定使用抗菌药物,造成严重后果的;(5)开具抗菌药物处方牟取不正当利益的。

4、医师处方权和药师药物调剂资格取消后,在六个月内不得恢复其处方权和药物调剂资格。

5、定期对科室、个人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情况进行排名并内部公示,包括抗菌药物合理使用情况、抗菌药物使用量、使用率、使用强度、金额等。

对抗菌药物合理使用先进科室、个人予以表扬,奖励。对抗菌药物不合理使用排名靠后的科室、个人予以诫勉谈话,情况严重的予以通报批评、处罚。

(十一)充分通过信息化手段,促进抗菌药物合理应用。

1、在电子病历系统,建立抗菌药物分级管理目录,限制医师相应抗菌药物处方权限。

2、通过信息系统,提高抗菌药物处方及医嘱的检查率,并将不合理使用情况及时反馈临床医师,指导临床合理用药。

3、通过信息系统,及时向临床医师反馈我院微生物检测结果、细菌耐药情况分析及对策报告,发布预警信息,并提出干预措施。

4、定期向上级卫生行政部门上报我院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情况。

三、抗菌药物应用过程中医院、临床医师、药师等所承担的法律 责任。

(一)医院管理方面:

1、医院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由县级以上卫生行政部门责令限期改正;逾期不改的,进行通报批评,并给予警告;造成严重后果的,对负有责任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给予处分:

(1)未建立抗菌药物管理组织机构或者未指定专(兼)职技术人员负责具体管理工作的;

(2)未建立抗菌药物管理规章制度的;(3)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管理混乱的;

(4)未按照本办法规定执行抗菌药物分级管理、医师抗菌药物处方权限管理、药师抗菌药物调剂资格管理或者未配备相关专业技术人员的;

(5)其他违反本办法规定行为的。

2、医院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由县级以上卫生行政部门责令限期改正,给予警告,并可根据情节轻重处以三万元以下罚款;对负有责任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可根据情节给予处分:

(1)使用未取得抗菌药物处方权的医师或者使用被取消抗菌药物处方权的医师开具抗菌药物处方的;

(2)未对抗菌药物处方、医嘱实施适宜性审核,情节严重的;(3)非药学部门从事抗菌药物购销、调剂活动的;

(4)将抗菌药物购销、临床应用情况与个人或者科室经济利益挂钩的;

(5)在抗菌药物购销、临床应用中牟取不正当利益的。

3、医院的负责人、药品采购人员、医师等有关人员索取、收受药品生产企业、药品经营企业或者其代理人给予的财物或者通过开具抗菌药物牟取不正当利益的,由县级以上地方卫生行政部门依据国家有关法律法规进行处理。

(二)临床医师管理方面:

医师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由县级以上卫生行政部门按照《执业医师法》第三十七条的有关规定,给予警告或者责令暂停六个月以上一年以下执业活动;情节严重的,吊销其执业证书;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1)未按照本办法规定开具抗菌药物处方,造成严重后果的;(2)使用未经国家药品监督管理部门批准的抗菌药物的;(3)使用本机构抗菌药物供应目录以外的品种、品规,造成严重后果的;

(4)违反本办法其他规定,造成严重后果的。

乡村医生有前款规定情形之一的,由县级卫生行政部门按照《乡村医师从业管理条例》第三十八条有关规定处理。

(三)药师管理方面:

药师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由县级以上卫生行政部门责令限期改正,给予警告;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1)未按照规定审核、调剂抗菌药物处方,情节严重的;

(2)未按照规定私自增加抗菌药物品种或者品规的;(3)违反本办法其他规定的。

(四)其他方面: 医院及其医务人员违反《药品管理法》的,依照《药品管理法》的有关规定处理。

第五篇:湖北省医疗机构抗菌药物临床应用分级管理办法

省卫生厅关于印发《湖北省医疗机构抗菌药物临床

应用分级管理办法(试行)》的通知

鄂卫规[2012]3号

湖北省卫生厅门户网站 www.xiexiebang.com 2012年07月28日

各市、州、直管市、神农架林区卫生局,部、省属医疗机构:

为促进我省抗菌药物合理使用,保证临床用药安全、有效、经济,降低药物不良反应发生率,减缓细菌耐药性的发生,根据卫生部《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管理办法》和《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等文件精神,省卫生厅组织制定了《湖北省医疗机构抗菌药物临床应用分级管理办法(试行)》,经厅长办公会专题研究并报卫生部备案。现印发给你们,请认真贯彻实施。

二〇一二年七月二十七日

湖北省医疗机构抗菌药物临床应用分级管理办法(试行)

根据卫生部《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管理办法》(卫生部令第84号)等文件精神,为进一步加强我省抗菌药物分级管理,促进抗菌药物临床合理使用,有效遏制细菌耐药,合理控制医疗费用,保证医疗质量和医疗安全,结合我省抗菌药物临床应用实际,特制定本办法。

第一条 本规定所称抗菌药物是指对细菌具有抑制或杀灭作用的药物。主要用于细菌、真菌、支原体、衣原体、立克次体、螺旋体及部分原虫等病原微生物所致的感染性疾病的药物。

第二条 省卫生厅负责全省医疗机构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的监督管理,县级以上地方卫生行政部门负责本行政区域内医疗机构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的监督管理。

第三条 各级各类医疗机构应建立健全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管理组织体系,二级以上医疗机构应成立医院药事管理委员会,负责对全院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的指导和督查。其他医疗机构设立抗菌药物管理工作小组或者指定专(兼)职人员,负责具体管理工作。

第四条 医疗机构抗菌药物临床应用实行分级管理。根据安全性、疗效、细菌耐药性、价格等因素,将抗菌药物分为三级,即:非限制使用级(一级)、限制使用级(二级)与特殊使用级(三级),具体划分标准如下:

非限制使用(一级):经临床长期应用证明安全、有效,对细菌耐药性影响小,价格相对较低的抗菌药物。限制使用(二级):与非限制使用抗菌药物相比较,这类药物长期临床应用证明安全、有效,对细菌耐药性影响较大,或者价格相对较高的抗菌药物。

特殊使用(三级):不良反应明显,不宜随意使用或临床需要加倍保护以免细菌过快产生耐药而导致严重后果的抗菌药物;其疗效或安全性任何一方面的临床资料尚较少;药品价格昂贵。

第五条 医疗机构主要负责人是本机构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管理的第一责任人,其主要职责是根据本单位抗菌药物管理的目标、任务和要求,组织制定工作计划并组织实施。

第六条 二级以上的医院、妇幼保健院及专科疾病防治机构(以下简称二级以上医院)负责对本机构医师和药师进行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知识和规范化管理的培训,医师经本机构培训并考核合格后,方可获得相应的处方权。

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医务人员(包括乡村医生)和从事处方调剂工作的药师由县级以上地方卫生行政部门组织培训和考核,考核合格后的,授予相应的抗菌药物处方权或抗菌药物调查剂资格。第七条 医师经考核后具有高级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的医师,一般可授予特殊使用级抗菌药物处方权;具有中级以上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的医师,可授予限制使用级抗菌药物处方权;具有初级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的医师,在乡、民族乡、镇、村的医疗机构独立从事一般执业活动的执业助理医师以及乡村医生,可授予非限制使用级抗菌药物处方权。

药师经培训并考核合格后,方可获得抗菌药物调剂资格。

第八条 医疗机构应当按照省卫生厅制定的《湖北省抗菌药物临床应用分级管理目录》(附后)制定本机构抗菌药物供应目录,并向核发其《医疗机构执业许可证》的卫生行政部门备案。医疗机构抗菌药物供应目录包括采购抗菌药物的品种、品规。未经备案的抗菌药物品种、品规,医疗机构不得采购。

第九条 医疗机构应当严格控制本机构抗菌药物供应目录的品种数量。同一通用名称抗菌药物品种,注射剂型和口服剂型各不得超过2种。具有相似或者相同药理学特征的抗菌药物不得重复列入供应目录。

第十条 医疗机构确因临床工作需要,抗菌药物品种和品规数量超过规定的,应当向核发其《医疗机构执业许可证》的卫生行政部门详细说明原因和理由;说明不充分或者理由不成立的,卫生行政部门不得接受其抗菌药物品种和品规数量的备案。

第十一条 医疗机构应建立抗菌药物分级管理的技术支撑体系

(一)加强临床药师队伍建设。配备临床药师参与抗菌药物临床应用工作,对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提供技术支持,指导临床合理使用抗菌药物。

(二)加强检验科临床微生物室建设发展,配齐微生物专业技术人员。

(三)为一线医师提供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相关专业知识培训。

(四)结合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管理的相关要求,与HIS、电子病历、临床路径管理相结合,开发应用包括抗菌药物在内的临床用药监测信息子系统,实现抗菌药物分级管理监测的自动化、信息化。

第十二条 医疗机构临床选用抗菌药物应遵循《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预防感染、治疗轻度或者局部感染应当首选非限制使用级抗菌药物;严重感染、免疫功能低下合并感染或者病原菌只对限制使用类抗菌药物敏感时,可以选用限制使用级抗菌药物;严格控制特殊使用级抗菌药物使用。特殊使用级抗菌药物会诊人员由具有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经验的感染性疾病科、呼吸科、重症医学科、微生物检验科等具有高级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的医师和具有高级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的抗菌药物专业临床药师担任。

因抢救生命垂危的患者等紧急情况,医师可以越级使用抗菌药物,处方量应当限于1天用量。越级使用抗菌药物应当详细记录用药指证,并应当于24小时内补充完成越级使用抗菌药物的必要手续。

第十三条 各级医疗机构使用抗菌药物应遵循以下原则

(一)村卫生室只能选用基本药物(包括省增补品种)中的非限制使用级抗菌药物品种。

(二)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只能选用基本药物(包括省增补品种)中的抗菌药物品种,应合理使用非限制使用级抗菌药物,严格控制使用限制使用级抗菌药物,原则上禁止使用特殊使用级抗菌药物,对需要使用特殊使用级抗菌药物的应及时转诊。

(三)二级以上医疗机构应按照《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管理办法》要求,严格执行抗菌药物临床应用分级管理的各项规定。

第十四条 医疗机构门急诊使用抗菌药物应遵循以下原则

(一)根据适应症优先选用国家基本药物目录和国家处方集目录药品。

(二)门急诊患者需使用抗菌药物治疗的,原则上只能选择非限制使用级抗菌药物。如因病情需要使用限制使用级抗菌药物的,应经具有中级医师及以上任职资格的医师同意,并在处方上加签才能使用。

(三)门急诊治疗中不得使用特殊使用级抗菌药物。

(四)门急诊抗菌药物的使用,应以口服或肌肉注射为主,医疗机构应当制定并严格控制门诊患者静脉输注使用抗菌药物比例。需要通过静脉输液或静脉推注进行治疗的,原则上应收住院或留门诊观察室使用。村卫生室、诊所和社区卫生服务站使用抗菌药物开展静脉输注活动,应当经县级卫生行政部门核准。

第十五条 医疗机构应当对以下抗菌药物临床应用异常情况开展调查,并根据不同情况作出处理:

(一)使用量异常增长的抗菌药物;

(二)半年内使用量始终居于前列的抗菌药物;

(三)经常超适应证、超剂量使用的抗菌药物;

(四)企业违规销售的抗菌药物;

(五)频繁发生严重不良事件的抗菌药物。第十六条 县级卫生行政部门负责对辖区内乡镇卫生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站)抗菌药物使用量、使用率等情况进行排名并予以公示。

受县级卫生行政部门委托,乡镇卫生院负责对辖区内村卫生室抗菌药物使用量、使用率等情况进行排名并予以公示,并向县级卫生行政部门报告。

医疗机构应当对临床科室和医务人员抗菌药物使用量、使用率和使用强度等情况进行排名并予以内部公示;对排名后位或者发现严重问题的医师进行批评教育,情况严重的予以通报。

第十七条 卫生行政部门应当将医疗机构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情况纳入医疗机构考核指标体系;将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情况作为医疗机构定级、评审、评价重要指标,考核不合格的,视情况对医疗机构作出降级、降等、评价不合格处理。

第十八条 医疗机构抗菌药物管理机构应当定期组织相关专业技术人员对抗菌药物处方、医嘱实施点评,并将点评结果作为医师定期考核、临床科室和医务人员绩效考核依据。

第十九条 医疗机构应当对出现抗菌药物超常处方3次以上且无正当理由的医师提出警告,限制其特殊使用级和限制使用级抗菌药物处方权。

第二十条 医师出现下列情形之一的,医疗机构应当取消其处方权:

(一)抗菌药物考核不合格的;

(二)限制处方权后,仍出现超常处方且无正当理由的;

(三)未按照规定开具抗菌药物处方,造成严重后果的;

(四)未按照规定使用抗菌药物,造成严重后果的;

(五)开具抗菌药物处方牟取不正当利益的。

第二十一条 药师未按照规定审核抗菌药物处方与用药医嘱,造成严重后果的,或者发现处方不适宜、超常处方等情况未进行干预且无正当理由的,医疗机构应当取消其药物调剂资格。

第二十二条 医师处方权和药师药物调剂资格取消后,在六个月内不得恢复其处方权和药物调剂资格。

第二十三条 县级以上卫生行政部门应当加强对本行政区域内医疗机构抗菌药物分级管理情况的监督检查。

(一)建立抗菌药物分级管理的遴选、定期评估、异动预警管理制度,对辖区内各医疗机构抗菌药物使用情况进行严格管理。

(二)将抗菌药物分级管理工作纳入医疗质量与综合目标管理考核体系,建立健全规章制度和责任追究制度,明确各级责任人和各项责任内容,将各项管理要求落在实处。

(三)指导辖区内各医疗机构在《湖北省抗菌药物临床应用分级管理目录》内遴选使用的抗菌药物,组织开展对辖区内各医疗机构菌药物临床应用情况的督导检查,对发现的问题提出整改意见并督促其限期整改。

第二十四条 对医疗机构违反本管理办法的,按《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管理办法》相关规定进行处理。

第二十五条 现行国家有效卫生法律、法规和规章已有明确规定的,从其规定。第二十六条 本规定由省卫生厅负责解释。

第二十七条 本规定自2012年8月1日起试行。

附件:湖北省抗菌药物临床应用分级管理目录(试行)

下载卫生部将出台《医疗机构抗菌药物管理办法》相关报告word格式文档
下载卫生部将出台《医疗机构抗菌药物管理办法》相关报告.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管理办法

    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管理办法 (征求意见稿) 第一章 总则 第一条为加强医疗机构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管理,规范抗菌药物临床应用行为,控制细菌耐药,保障医疗质量和医疗安全,根据《中华人民......

    抗菌药物临时采购管理办法

    沈北新区中心医院抗菌药物临时采购管理办法 根据《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管理办法》(卫生部令第84号),第二十二条“ 因特殊治疗需要,医疗机构需使用本机构抗菌药物供应目录以外抗菌药......

    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管理办法

    《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管理办法》(卫生部令第84号) 第84号 《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管理办法》已于2012年2月13日经卫生部部务会审议通过,现予以发布,自2012年8月1日起施行。 部 长 陈......

    抗菌药物分级使用及分级管理办法

    抗菌药物分级使用及分级管理办法 各科室: 为规范我院合理使用抗菌药物,保证临床用药的安全、有效、经济,避免和减少药物不良反应,控制病原微生物耐药性的产生,全面提高医疗质量......

    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管理办法

    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管理办法 一、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管理是指以促进抗菌药物安全、有效、经济使用为目的,对医院抗菌药物的采购供应、处方开具、药品调剂、临床应用和监测等全过......

    卫生院抗菌药物分级管理办法

    卫生院抗菌药物分级管理办法 一、抗菌药物分线原则: 1、一线药物(非限制使用级):经临床长期应用证明安全、有效,对细菌耐药性影响较小,价格相对较低的抗菌药物。 2、二线药物(限制......

    【政策发布】加强抗菌药物管理新政出台(范文)

    【政策发布】加强抗菌药物管理新政出台近日,国家卫生计生委、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印发了《关于进一步加强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管理工作的通知》,进一步规范抗菌药物临床应用,保障医......

    医疗机构抗菌药物临床使用自查报告1

    医疗机构抗菌药物临床使用自查报告 我诊所针对医疗机构抗菌药物临床使用目录,开展自查未发现有违规使用限制使用级和特殊使用级药物的情况。 在非限制使用级抗菌药目录中所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