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快速阅读能力的培养
快速阅读能力的培养
[摘要] 传统的语文教学观认为:要透彻理解文本,必须反复仔细地阅读。可当今信息时代,需要我们阅读的书籍量剧增,若不讲究阅读方法,只靠时间来完成这个任务是不现实的。为适应时代要求,提高学生阅读能力,提倡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关注学生快速阅读能力的培养至关重要,而‚将文本的字词句图,以最快的速度浏览了解;教师设计问题,规定学生快速阅读的时间;教师及时检查,并快速评析讲解;学生再次快速精读,升华文本内涵‛都是培养快速阅读能力的有效策略。
[关键词]
小学语文教学;快速阅读能力 ;培养;策略
[正文]
《语文新课程标准》提出要培养学生广泛的阅读兴趣,扩大阅读面,增加阅读量。也就是说要‚多读书‛,要‚抓紧时间读书‛,快速阅读正是根据这个理念提出的,在语文课堂中训练学生快速阅读的能力,为的是能在加强学生对课堂阅读素材的理解的基础上,更加自信、更有兴趣地投入到课外阅读之中。在知识大爆炸的今天,培养高效速读的新人是时代赋予我们的神圣职责。把阅读课文按课时的任务教给学生,这是历来教师上课的主要形式,但是,作为未来的语文教师,我们是否考虑过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这个道理,我们是否可以考虑在学生阅读这一过程中,将有关阅读的操作方法和技能传授给学生,从而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呢?把这种耗时多、收益少的症结转变为短时的、高效益的学习,就需要考虑改变以往传统中的阅读方式。
快速阅读,让学生从文字中迅速吸取有用信息,从而提高自己的思维能力, 改善记忆方法,把这种原有的阅读教学模式转变成快速阅读模式的方法,可以加快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从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转轨。那么我们该怎样在课堂内培养学生的快速阅读能力呢?根据我多次反复的思考与深入,结合在实习期间的相关案例,得出以下几方面策略:
一、字词句图,快速入目
学生从平时的阅读向快速阅读的转变需要有一个过程,我们不能急于求成。刚开始的时候,让学生们从最基础的字、词、句、图片进行训练。对于学生而言,要教会他们充分利用文本的各项资源,如课文后面的生字词、思考题、资料袋及相关的图片等。教师要在充分尊重作者的写作意图、编者的编写意图的基础之上,整理利用文本的各项资源,并指点学生根据种种提示,识记课文中的字词句。《雷雨》一文,介绍了雷雨前后天气的巨大变化,在雷雨没来之前是‚满天的乌云,树上的叶子一动不动,蝉一声也不叫。‛‚忽然一阵大风,吹得树枝乱摆。‛‚闪电越来越亮,雷声越来越响‛。相反,在雷雨之后‚天亮起来了。打开窗户,清新的空气迎面扑来。‛‚太阳出来了。一条彩虹挂在天空。蝉叫了。蜘蛛又坐在网上。池塘里水满了,青蛙也叫了起来。‛在这里就有两幅图片非常醒目地展现在课文中,雷雨来前的文字下方是一幅乌云密布、电闪雷呜,小朋友正把家里的窗户关上的图片;而在雷雨过后的文字上方,是一幅天蓝气清、彩虹高挂,小朋友正把家里的窗户打开的图片。通过这样的对比,学生在进行快速阅读之前,很快就能明白课文大致要讲的是什么内容。所以,图片的快速过目能给快速阅读带来帮助。
在第一幅图的下面有几个小蜗牛和小贝壳,里面正是这堂课所要求认识的四个生字‚压、乱、垂、虹‛,让学生有意地将生字带到课文中去认识理解,随文识字的效果更佳。课后还有一个‚读读想想‛,要求是‚一边读一边想象雷雨前、雷雨中和雷雨后的景象‛。如果学生能带着这样的问题有目的地去阅读,结合他已经了解的图片生字等各种文本资源,这样的快速阅读效果一定会更好。
又如《花钟》一文,该文向我们介绍了各种花不同的开放时间,描述了各种花不同的开放姿态。尤其是课文的第一自然段用词丰富、语言优美,是语言文字训练的好材料。只是面对这么多种花不同的开放时间和开放姿态,要学生一下子识记实在是有些难度的。在这时,就要充分利用课本提供的四面环绕的花的图片资源,利用图片感受‚牵牛花吹起了紫色的喇叭‛‚艳丽的蔷薇绽开了笑脸‛‚睡莲从梦中醒来‛‚万寿菊欣然怒放‛等多种花的开放姿态,在这样的基础上理解课文,效果更好。再如三年级上册《清澈的湖水》一文中,跟随着小洁的目光,我们欣赏着‚蓝天白云、碧水青山,那跳跃的‘青蛙’、展翅的‘雄鹰’、赛跑的‘龟兔’‛,栩栩如生,美不胜收,‚清澈‛的湖水像镜子一样,映照出蔚蓝的天空和如画的山峦。再根据课后思考题的提示,为什么‚那块香蕉皮,吓跑了小鱼,就连湖水也‘皱起了眉头’‛?让学生带着这些问题一起进行思考,根据课文的画面,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明白‚清澈的湖水需要我们每个人精心呵护‛。这样的阅读不但有助于学生学习课文中‚蓝天、碧水、青蛙、雄鹰、龟兔、清澈‛等字词,更为下文的理解做好了铺垫。
从以上例子可以看出,与传统的阅读相比,快速阅读不仅只是关注课文的文字,眼光也不仅仅局限在‚课文写了什么‛这一层面上,而是通过综合利用文本资源,快速吸收对阅读有用的相关信息,继而在‚你从课文中学到了什么‛这一层面上展开阅读,深入阅读,享受阅读。这不仅帮助学生理解文本,提高了思维的敏捷性,而且也对本次的快速阅读增强了自信心,同时也锻炼了自己的注意力与记忆力。
二、设计问题,规定时间
在学生对于字词句图有一定的理解之后,就可以让学生试着进行快速阅读的训练,在这里,建议教师根据不同文章的内容和课文的难易程度,设计一些有助于学生快速阅读的测试题目,然后把答案写在本子上。让学生带着问题去读课文,有利于学生在课堂内对课文的理解和思考。
我在执教四年级上册《跨跃海峡的生命桥》一课时,其中的一个班,我以‚文中什么地方最令你感动?‛作为阅读思考的问题,然后让学生带着问题进入阅读。在学生默读完课文一遍后,我根据班里的53名学生中36名已举手时测试了一下时间,大概用了5分钟。然后让他们将答案写在自己的本子上,当48位学生已经完成之后我看了时间,总共用了9分钟。据之后的统计,为‚台湾青年不顾个人安危为白血病患者小钱捐献骨髓‛而感动的约占65%,为‚小钱能坚强地与病魔作斗争‛而感动的占有20%,而为‚冒着生命危险在余震中进行手术的李博士‛而感动的则占15%。由此可见,对于同一个问题,同样是‚感动‛,不同的学生就有不同的理解,对于学生个体差异的不同,教师则应当充分尊重学生对文本的个性感受而加以引导,在这篇课文中,对于任何一项感动,都是合情合理的。教师如果能投入情感,与学生一起感动,从而产生共鸣,共同营造课堂气氛,相信定能达到良好的课堂效应。
同样的,在另一个班中,我在没有施加任何压力、没有任何提问的情况之下让学生快速阅读课文,等学生默读完一遍之后我看了时间,大概用了6分钟,然后提出相同的问题‚文中什么地方最令你感动?‛让学生把自己的感动写在已发的卡片上,完成任务大概用了10。5分钟。据之后的统计,为‚台湾青年不顾个人安危为白血病患者小钱捐献骨髓‛而感动的占有85%,为‚小钱能坚强地与病魔作斗争‛而感动的则占13%,而为‚冒着生命危险在余震中进行手术的李博士‛而感动的只占了2%,相当于只有一位同学提到这一点。
于是我就想,这或许就是一个误区,文章是将大多数浓墨重彩都放在了台湾青年和小钱身上,从而引起学生对李博士的忽视。事实上,这位李博士就是台湾著名的骨髓移植专家李政道博士,他主持创办的台湾慈济骨髓捐献中心,征集了23份骨髓样本,成为全球最大的华人骨髓库,救助了众多的白血病患者,是一位非常可敬的老人。但是因为文中没有过多涉及这方面内容,就造成了学生对此的忽视。
通过上面的数据对比,很明显就能看出快速阅读中设计问题与不设计问题的区别,两者相差甚远。当孩子们带着一定的问题与文本进行对话时,就会更有方向,目标也更加明确。这样,不但可以加快阅读速度,在阅读时思考问题也会更加全面。
又如课文《一夜的工作》讲的是作者在陪同周总理审阅一篇稿子时,目睹周总理一夜工作的情形,歌颂了周总理不辞劳苦的忘我精神和简朴的生活作风,抒发了作者崇敬、爱戴周总理的思想感情。那么在课文的快速阅读中就可以给学生提问:‚周总理为什么受到这么多人的尊敬和爱戴?‛让学生在阅读中,领会总理一夜的艰辛,努力地做着自己的工作,从而更快地理解课文所以表达的思想情感。
在让学生们进行快速阅读的时候,每一次测试,老师最好能记录下学生快速阅读课文所用的时间。对于时间的规定,我认为,一定要注意其科学性。所给的时间,不能过多,所谓‚速读‛,如果给予学生太多的时间,自然就达不到快速阅读训练的目的;同样,所给的时间也不能过少,过于急促容易引起学生急躁心理的产生。对于现代快节奏的社会,不仅仅是成年人,似乎孩子们的心也总是容易浮躁,点滴习惯的积累会影响性格的形成,这对于整个素质的培养是非常不利的。在课堂中也不例外,过于急燥,学生就弄不懂课文,也无法回答老师在阅读前所提出的问题,不能静心地与文本进行对话。因此,对于学生速读时间的规定,教师一定要有很好的把握。最好能够针对学生实际,以全班中等偏上学生的阅读水平为准。从上可以看出,与传统的阅读相比,快速阅读的时候安排自然就更体现其科学性与合理性。给学生提出问题,并且限定适当的时间,这样的训练就能使学生形成一种紧迫感,从而增强学生阅读的时间观念,而不是任其自由,爱读多久读多久,甚至在一旁开小差,聊小会儿,最终搞不清课文到底在写些什么。现在的孩子,竞争意识都非常强,这时就可以灵活地运用他们这种竞争的心理,从而促使他们思想的高度集中,让他们的思维能够保持在一种积极活跃的状态之中。
三、及时检查,快速评析
规定的时间一到,老师应立即让学生们交卷,在严格检查之后,进行总结分析,并为学生纠正错误的答案。在快速阅读中,面对一些回答偏题或者思路错误的学生,又该要怎么去处理呢?我认为,在这一过程中,协助学生对具有代表性的错误进行精到的分析,找出其中产生错误的原因,这是非常重要的一步。那么在这个时候,教师应该尽量给予学生正确的指导,提出一些补救的办法。
如在《幸福是什么》一文中,这篇童话故事主要写三个牧童通过共同的劳动,砌了一口井,智慧姑娘代表森林的花草树木和动物们向他们表示感谢,并祝他们永远幸福。这时,让学生们带着‚什么是幸福,为什么?‛这个问题去快速阅读课文。读完之后,有学生认为当医生的牧童是最幸福的,因为他最富有;有学生认为干杂活的牧童是最幸福的,因为他最自由;也有的学生认为留在村子里种地的牧童是最幸福的,因为他可以体验收获的快乐。现在的孩子,思维都非常活跃,对于问题都有自己独到的见解,其实,学生们给的这些答案,也是一些相对比较开放的答案,这时老师就具体情况而言,只要合情合理,没必要过多钻牛角尖,而应给予学生肯定和鼓励,更不能有任何挖苦或轻视的态度。对于《幸福是什么》中谁最幸福这一问题,学生都已展示各自的阅读感受,那么此时教师是否就处于被动状态由学生说之任之了呢?当然不是,而是在这关键时刻起到一个指点迷津的作用,指点孩子们:在现实生活中,当医生的牧童、干杂活的牧童和留在村子里种地的牧童,他们都感到幸福,因为他们觉得,他们的幸福是依靠自己辛勤的劳动所得来的,他们很努力地尽自己的义务,很努力地做一些对人们有益的事情,因此他们都觉得幸福。通过这样的引导,让学生们明白,在现实生活中,幸福有时是一种感觉,它不是坐享其成,不是衣来伸手饭来张口就能够得到的,而是要通过自己努力,用自己的劳动和汗水才能换取得来。只要我们努力,问心无愧,拥有一颗美好的心灵,相信在我们的生活中,每个人都会成为一个幸福的人。
在这里,也可以让思路成功的同学,答案正确的学生介绍自己是怎样快速阅读的。如有的学生说到‚吃好、穿好就是幸福,不见得。凡事要看具体情况。电影《红楼梦》里锦衣玉食的贾宝玉幸福吗?虽然他的条件是那么优越,吃好的穿好的,并且那么多人疼爱他喜欢他,可是他觉得这种‘幸福’实在太难熬,撒手出家了。‛ 也有的学生说到‚没有好的吃,没有好的穿,日子过得艰苦未必也就不幸福。方志敏烈士为了革命,一生过的是清贫艰苦的生活,可是,在他《可爱的中国》这一遗书里所讲到的,不正是他一生的乐观和幸福吗?‛
由上面的例子可以看出,快速阅读与传统的阅读相比较,更多的是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快速阅读给予每个学生都有一定的展示机会,而不是仅仅就关注一批阅读接受能力较强的学生协助老师顺利地将课堂进行到底,却忽略了一些相对落后的学生。让快速阅读较成功的学生,把这种成功的思路和看法介绍给其他同学,同时,由答案错误的学生谈自己的错误思路,老师和学生一起帮助其纠正。对于根本就没能按时完成任务的学生,更应让他们谈谈自己的阅读情况,老师和同学主动地帮助他发现问题,当我们给予了正确的引导之后,这部分孩子才能更加自信。
四、快速精读,升华文本
在生生对话、师生对话、师本对话的基础之上,再次让学生带着更深的理解与文本进行对话。在这一遍,因为是在一定理解的基础之上,也为再次训练学生的阅读速度与理解能力,就不是逐字逐句地去读,而是提示学生根据刚才讨论的重点词句段,有重点地去品词析句。要求学生集中全部注意力,让眼睛快速移动,读懂内容,体会情感。如《幸福是什么》中关于谁最幸福这个问题,在大家一起交流的基础之上,再次让学生与文本进行对话,带着自己的思考,结合教师与学生的思考快速阅读课文。
又如在《中彩那天》一文中,说的是因为作者家里生活贫困,父亲梦寐以求的是能有一辆属于自己的汽车。而在这时,正巧他买的两张彩票里有一张中奖,中彩的正是一辆奔驰汽车。但是很可惜的是那张中彩的彩票是父亲帮库伯先生捎的一张,他在买的时候曾在上面用铅笔作了个记号。如今中彩了,父亲如果能拥有这辆车,不但能实现自己往日的夙愿,而且能使家里的经济大为改观,可是父亲并没有这样做,他并没有因为库伯先生早已把此事忘记了而把这辆车占为己有,相反地,他把车子还给了库伯。
当老师让学生带着‚你觉得文中的父亲是一个怎样的人?‛进入朗读思考时,大部分学生都认为文中的父亲是一个非常诚实、很有道德也很守信用的人,并在文中找出了一些相关的语句和段落加以说明。可是,当有一个学生提到‚文中的父亲其实是一个挺傻的人‛时,我也立刻就听到下面有一小部分学生在嘀咕,认为父亲的作法不可理解,甚至认为父亲是一个不知道怎么去享受生活的人。在这个时候,实习老师并没有将她所听到的遮掩了事,没有使这小部分同学的不解与疑惑当成是她课堂流程的绊脚石,相反地,她就针对这个问题展开了讨论,于是课堂中就出现了另一种景象,小部分学生认为父亲的作法不聪明,因为课文说到库伯家很有钱,完全有能力再去买一辆车,而‚我‛家很穷,父亲又是那么渴望有一辆车,何况我们家里也确实很有这个必要,那么是否可以与库伯商量,把车子留下来;也有的学生认为,虽然父亲在帮库伯买的彩票上注有一个淡淡的‚K‛记号,可是这件事情除了父亲之外,没有其他人知道,更不用说是库伯了,因此完全没有必要给他打电话;还有的学生认为,到最后父亲把车子还给库伯的时候,他也没有赠送给我们家里什么东西等等。
对于这一系列的疑惑,学生都从‚我‛家的实际情况来思考问题,不得不承认作为一个四年级的孩子已经很有自己的见地了。在这时,教师是这样引导学生的,她先让学生画出文中父亲处理这件事情的语句,如当父亲知道自己的彩票中奖时,‚他神情严肃,看不出中彩带给他的喜悦‛;‚我几次兴奋得想上车与父亲共享这份喜悦的时刻,却被他赶了下来‛;再后来,‚我听见父亲进门的脚步声,接着听到他在拨电话,是给库伯的‛;当父亲打完电话以后,‚显得特别高兴,给我们讲了许多有趣的事情‛。通过多次朗读、领悟之后,深刻理解父亲知道自己中奖那一刻开始到父亲坚持了自己人生道德观的一系列心情的变化,渐渐明白诚信是人生中最大的精神财富,它比物质财富更珍贵,它是金钱所买不到的。当学生充分认识到这一点时,已是情感的最高处了。
因此,课堂快速阅读与传统的阅读相比,有快速浏览,也有精读,并不是仅仅从形式上追求时间的快速。它的整个流程是非常清晰的:对于一篇课文,开始时让学生快速阅读,带着教师的问题去读。接着,在教师的指点下对重难点展开讨论和交流,让学生发表自己独到的见解。在交流的基础之上,再去快速精读课文,选择性地读相关章节、段落,做到‚眼到、手到、心到‛。让学生在阅读实践中逐步学会独立思考的能力,以提高学习效率。
专家们认为,快速阅读,它是一种‚眼脑直映‛的科学运用视力和脑力的方法。从通俗一些的角度说,这是一种单纯运用视觉的阅读方式,是我们每个人都能掌握的。巴尔扎克曾对快速阅读做过详细的观察和细致的描写,如他在《路易〃拉别尔》一文中写道,在阅读过程中,他吸收思想的能力是罕见的。他的目光一下能抓住七八行,而且他的智力理解意义的速度与眼睛的速度相等,往往是一个唯一的词便能使他掌握全句的意义。这就是说,对文章的内容不是‚读‛懂的,而是‚看‛懂的。
信息时代的人们已经逐步意识到这样一个道理:不怕书多,不怕信息多,就怕不会阅读。当今低效率的阅读就是几千年沿袭下来的字斟句酌的阅读,可是时代在变化,万物在变迁,信息量大大增多,我们当然也要考虑到阅读的效率。快速阅读的最大优势在于快,能够在很短的时间内处理大量的文字材料,这对于学生学习知识,对信息检索、筛选、甄别的意义是相当大的。
因此,作为一名小学语文教师,培养学生的快速阅读能力是至关重要的。让学生在短时间内完成阅读,从而节约更多时间在其它方面的培养,抑或是进行更多材料的阅读,从而让学生增加知识面,达到更高的学习效益。品尝着快速阅读带来的喜悦,我们有理由相信:努力,成功就不会遥远。让快速阅读早日进入我们的课堂,早日在课堂这片沃土中生根、发芽、开花、结果。愿我们的幼苗茁壮成长!
第二篇:如何培养快速阅读能力
如何培养快速阅读能力
彭清芬
快速阅读是时代对语文素质教育提出的一项要求,也是提高语文教学质量的一条重要途径。因此在语文教学过程中要有意识地去培养学生的快速阅读能力。
那么,怎样培养学生的快速阅读能力。
首先,要使学生明确阅读目标,对于学生来讲,虽然他们学习的目标是渴求知识,但直接的现实目标还主要是为了应对考试。而近年来的各种类型的语文试题中,阅读理解题的比重都很大,并且从阅卷分析来看学生答题比较被动,盲目性很大,因此我们必须引导学生答题前明确题目要求,异弄清楚本次阅读的目标,是着眼于材料的主要内容,还是章法结构,或者是人物形象,语言运用,词语理解,句子分析?这样就有了获取信息的强烈愿望,就有了阅读方向,就能避免阅读的盲目性,从而提高阅读速度和阅读效果。
第二,教给学生快速阅读的方法,根据人在阅读时的眼跳规律和“视读野”的特点,人眼在跳停时是有摄取相当多的文字信息的能力,同时它能把摄取到的大量信息及时传递到大脑,因此,人就能够通过一定的快速理解方法,把输入在大脑的信息整理加工,快速记忆掌握所需要的信息。具体体现在阅读中,一是要明确目标,注意力高度集中,二是要学会浏览,“一目十行”准确扫描,减少回读;三是要善于捕捉重要信息,提取精要。
第三,进行必要的快速阅读课堂训练。可分三步进行有计划的系统训练:
1、讲明要求,规定目标。开始训练时,提示该次训练的目标,逐渐地就取消了目标提示。题目由单一逐渐到复杂全面。最初训练,可只注重关键字词的注音。释义;然后到训练语、句的注释,运用;再到段,篇的分析;最后是对一些有较高艺术成就的作品进行艺术鉴赏。使学生得到比较系统的,反复整体训练。
2、提供材料,限制时间。所提供的材料,既要讲求新颖,规范化,还要针对学生实际,循序渐进,由语言通俗化,内容单一的材料,逐渐加深到形式样化的内容复杂的材料。总之,注意材料的丰富性,多样性。同时,选择的材料要讲求知识性,使其通过对材料的阅读,既提高快速阅读能力,又达到学习知识,培养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的目的。对于时间的规定,一定要注意科学性,所给的时间,不能过多,导致学不到知识,回答不了问题;而应是针对学生实际,以全班中等偏上学生的阅读水平为准。
3、定时检查,讲评分析。规定的时间一到,应立即交卷,严格检查,总结,纠正错误答案,由答案正确的学生介绍自己怎样进行快速阅读的。让他们谈自己的阅读情况,然后给予正确引导。
第四、培养学生的快速阅读习惯。我们要想切实有效地培养学生的快速阅读能力,单靠课堂那点训练是远远不够的,还必须重视习惯的培养,相对于教师来说,我们对学生进行快速阅读能力的培养要养成习惯,二是相对于学生来说,即要通过课堂训练逐步养成习惯,更重要的是使他们在生活中阅读养成快速阅读的习惯。生活中的快速阅读的机会是很多的,而是快节奏的生活也逼迫人们必须在尽可能短的时间里掌握尽量多的阅读信息。
第三篇:快速阅读:浅谈语文教学中学生阅读能力的培养
本文集资料共4个分类:学习方法、记忆方法、快速阅读、潜能开发。每个分类都有多个资料,可在百度文库、新浪爱问共享、豆丁文库中直接搜索:“学习方法:”“记忆方法:”“快速阅读:”“潜能开发:”,即可找到更多资料。
在实施素质教育的今天,为了开创语文教育局面,必须首先使阅读教学跨越到一个新的境界。因为,语文能力读为先,阅读教学是语文教育的重心,阅读教学的宗旨在于提高效率,培养阅读习惯,营造读书氛围,使学生通过阅读不断吸收人类先进思想和创造性思维的成果,获得自学能力,学会终身学习。因此,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阅读能力的培养最容易体现效果的是语文课。《初中语文新课标》中规定“培养学生广泛的阅读兴趣,扩大阅读面,增加阅读量,提倡少做题,多读书,好读书,读好书,读整本的书。鼓励学生自主选择阅读材料。”因此,语文学习的主要功夫在于“读”。好的词语、优美的句子、精巧的构思等等,这些都离不开读,在读中去感悟、品味,从而吸收和借鉴。
我们在平时的阅读教学中必须通过广泛的阅读及正确的方法来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提高阅读速度和理解能力。
一、培养广泛阅读的习惯
良好的阅读习惯是培养阅读能力的基础。但就目前来看,许多学生都没有良好的阅读习惯,导致了阅读面狭窄,阅读的兴致低落等现象。因此,我们必须做好以下工作来培养学生广泛阅读的习惯:
1、激发阅读的兴趣
所选读物要语言质朴生动,内容引人入胜,要尽力选那些学生读起来爱不释手,非一口气读完不可的读物。同时必须遵守由易到难,循序渐进的原则。如果难易适当,就一定能激发学生阅读的兴趣,增加搞好阅读的信心。
2、拓宽阅读的范围
让学生尽可能多地涉猎交际功能强、实用性强的应用文、说明文。提供给学生各种体裁、题材的文字材料,包括人物轶事、科普常识、文化习俗、人文历史、新闻报道、广告说明等。如果有条件的话还可以读些原文版的简易读本、报刊杂志等。
3、保证阅读的时间
除每周至少安排一节课进行阅读训练外,还必须开展每天坚持10—15分钟的课外阅读活动,力争每人每天课外阅读500个字左右的短文。为鼓励学生多阅读,可把读物化整为零,打印成单页发给学生,以便随身携带,利用零星时间阅读。
二、调动主动阅读的兴趣
现代的中小学生主动、自觉地去读书,我们可以尝试以下几种方法:
优秀经验分享:太多的人总是抱怨学不进去,记不住,思维转得慢,大脑不好使,吸取知识的能力太差,学习效率太低。读书的学习不好,经商的赚钱不多!作者本人以前也和读者有着同样的困惑,在我考上公务员,然后后来又转行经商,然后再读MBA,后来再考托福,一路的高压力考试中,从开始就学习了很多的学习方法,记忆方法,包括各种潜能开发培训班都上过一些,还有吃补脑的药也有一些,不过感觉上懂了理论,没有太多的实践,效果不太明显,吃的就更不想说了,相信太多的人都吃过,没有作用。06年的时候,无意间在百度搜索到一个叫做“精英特快速阅读记忆训练软件”的产品,当时要考公务员,花了几百块钱买了来练,开始一两个星期没有太明显的效果,但是一个月的训练之后,效果非常理想,阅读速度和记忆能力在短时间内提高很多,思维这些都比以前更敏捷,那个时候一两个小时可以看完一本书,而且非常容易记住书中的内容。这个能力在后来的公务员考试、MBA、托福以及生活中都很大程度上成就了我,这也是我今天要推荐给诸位的最有分享价值的好东西(想学的朋友可以到这里下载,我做了超链接,按住键盘左下角Ctrl键,然后鼠标左键点击本行文字即可连接。)基本上30个小时就够用了。非常极力的推荐给正在高压学习的朋友们,希望你们也能够快速高效的学习,成就自己的人生。最后,经常学习的同学,我再推荐一个学习商城“爱贝街”,上面的产品非常全,有一个分类是潜能开发,里面卖的产品比市场上便宜很多哦~(按住键盘左下角Ctrl键,然后鼠标左键点击本行文字即可连接。)
1、悬念调动法。在读书时,留下悬念给学生。听老师读了精彩的文章,却缺少结尾,悬而未决的情节催促学生自己急切地去寻找问题的答案,慢慢他会挣脱老师的扶持,自己自由地畅游于书海,寻求他的精神家园。
2、故事梗概法。老师先把故事的大意讲给学生听,引导学生进行阅读。例如引导学生阅读笛福著的《鲁滨逊漂流记》。事先,老师将故事的大致内容简单地向学生介绍,学生听了有趣,就会自己去阅读此书了。
3、电视辅助法。社会上流行的电视剧往往会对学生的阅读造成相当大的影响,老师如能抓住机会,因势利导,趁机向学生介绍相应的读物,学生阅读的兴趣会比较大。例如中央电视台曾经播出的《水浒传》,在社会上引起了较大的反响,对学生们也产生了较大的冲击,他们常常讨论剧情的发展。针对这种现象,老师和学生一起读《水浒》,谈谈一百零八将,学生们边读边思,边读边议,会收到良好的效果。
苟子曰:“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学生养成了良好的阅读习惯,便会轻松面对语文学习,助益也是颇大的。
三、培养科学阅读的方法 要求大家从文体、文题、层次、中心、写法及现实社会意义诸多角度去考查阅读文章。首先是文题。要读懂一篇文章要先审文题。文章题目在读懂文章的过程中起关键作用,它往往是文章中心的集中表现,或者是一条线索等等。明白文题在文章中的作用,才能顺藤摸瓜,读懂文章。如《济南的冬天》题目就表明所写的是济南这个特定环境的冬天,不同于其他地方的冬天,一看题目便明白文章的中心,一目了然。
其次,理清文章的层次可帮助我们掌握文章的脉络。阅读一篇文章,先明白文章叙述、描写或说明对象,再看围绕这一对象分几个方面来写,即文章层次。如《看云识天气》一文,作者主要围绕“云和天气”的关系来说,云和天气的关系不同就出现了晴天和雨天的两种情况,“天上挂什么云,就将出现什么样的天气”带着这个问题再去阅读,学生就容易把握作者思路,沿着思路读下去,既能加快阅读速度,又能提高阅读质量。
第三,中心是阅读文章时对内容方面的又一要求。读一篇文章总要明白文章说了些什么,哪些是对文章内容的精练概括即文章中心。抓主笔阅读,能产生认识上的飞跃。主笔一般是主旨的体现,抓住主笔,可牵一发而动全身。又如《济南的冬天》一文写了济南冬天的多种自然景象:有静卧的小山,有澄清的河水;有古城,有小村;有青松垂柳,有绿色水藻;有雪前的景,有雪后的景;有映在水中的倒影,也有不映在水里的“正影”,红黄蓝白黑色彩斑驳;山木水草天,多态多姿,都—一写了进去。真是曲尽散文那个“散”字的妙处。但是它神不散。如许错综复杂的描写都环绕一个主旨,即冬天的济南那温晴的天气。“温晴”二字总领全文,使文章脉络清楚,杂而不乱,多而不繁。作者从三个角度具体写出济南冬天暖和安适的特点。一是从地理环境方面直接说明(“小山整把济南围了个圈儿„„”),二是从人们的表现、感觉、幻想去描写(“济南的人们在冬天是面上含笑的„„”),三是以景衬托济南冬天的暖和安适。刘熙载在《艺概》中说:“山之精神写不出,以烟霞写之;春之精神写不出,以草树写之。”本文即采用此法。冬天之精神写不出,以人、日、山、水写之。先以衬托之法写济南的冬天“没有风声”“响睛”“温晴”,突出了“暖和安适”的主旨,下面便重点写了济南的山水。以小山的秀气、美景村其“暖和”,再以两个“卧”字衬其“安适”。接下来写水,“不结冰”“冒热气”“水藻真绿”“垂柳照影”衬出暖和安道之气氛。最后“蓝水晶”中包着“红屋顶、黄草山。„„”这一整体美集中衬出“暖和安适”这一“精神”。
除以上这些培养阅读能力的方法外,还有带疑难阅读、对比阅读等方法都是行之有效的。我们教师如能因教材因学生施教,学生的阅读能力必会大有提高。
第四,阅读时要注重阅读速度。阅读分浏览式的快速阅读和字斟句酌的研究式阅读。快速阅读要求能尽量在短时间内完成阅读内容。在对内容的把握上要求能了解课文大意,对课文内容有一个初步的概括了解。字斟句酌的研究式阅读要求对课文内容理解比较透彻,包括对一些小问题的探究。当然,这种阅读所用时间相对于快速浏览式的阅读所用时间要长得多。毕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和把握要透彻得多。这两种阅读各有针对性。“在语文课堂的自我学习中,往往可采取快速阅读的方式,一目十行,把握文章大意,然后是字斟句酌的研究性阅读,深入到关键词、关键句子的理解,这样可以详细掌握课文内容”
最后,我们还要看阅读的效果。通常我们阅读完一本书,会急著想跟别人分享的是:(1)读完此书的心情、感受;(2)读完此书的收获;(3)对此书不解的部分;(4)对此书的评价。在语文课教学中,可以把这些要求应用到每一个学生的阅读当中,让学生阅读后反思、总结、归纳、提升所获得的心得和体会,这样的阅读效果就显而易见。
总之,在语文阅读教学中,我们强调以学生为主体,激发学生的多向思维,激发学生的创造性思维,从而培养具有创造力的学生。因此,在新课程背景下,用什么样的学习方法去指导学生阅读,就成了问题的关键。如果能培养学生的个性、鼓励学生创新,我们的阅读教学就能从单一的掌握知识进入培养创造力的阶段。事在人为,只要我们善于思考,勇于探索,路就在我们脚下。
第四篇:如何快速提高演讲能力
(一)初级标准能以间歇看稿的方式作忠实于原稿的表述;语感层次清楚、不重复拖沓;表情、语调自然,语速适中。
(二)中级标准表述时能保持与听众的交流,只在要点或层次结合处偶尔看稿;能注意语音抑扬顿挫、语速缓急,情感表述适度准确;能利用语音调节控制现场气氛和听众情绪。能始终注意保持与听众交流,偶尔在瞬间快速扫原稿;表达中能有效地利用音高、轻重、节奏等方面是变化或即时语言控场;表达过程中能有一些态势动作配合,以强化表达效果。
(三)高级标准
(一)初级标准:能作完整的背诵式复述;语言比较流畅、自然;能有一定的态势动作。能准确地复述文字内容、并基本流畅;能自我设计与表述内容相应的态势动作,运用自如;有一定的应变能力,能对表述过程中出现的意外情况作自然的补救或掩饰。
(二)中级标准
(三)高级标准能准确无误地复述文字底稿,并且对语音抑扬顿挫、语调轻重缓急、抒情起伏幅度大小把握准确,表述中句式感、段落感、层次感强;能积极主动地与听众交流、并能根据其情绪对表述内容作适当调整;具有相当的应变能力,面对各种以外情况应对自如。例
(一)初级标准能围绕命题中心进行表述,重复、拖沓、罗嗦较少;表述中能辅之以一定的态势动作,很少或没有不当的习惯动作;语言表述较为流畅自然,病句较少。
(二)中级标准能围绕命题进行表述,不遗漏要点,不蔓生枝节;句、段表述语意完整,停顿合理;能针对听众的情绪变化迅速作出相应反映,从较好控场。
(三)高级标准能紧扣命题进行流程表达,句、段语意完整,停顿合理,能张驰有度地控制听众情绪,并有适度的幽默感;表述时态势动作恰当,体态放松、面部表情自然得体。
四、演讲艺术入门演讲的体态语言表情手势站姿
一、目光前视法:以会场中心为基本视点顾及两侧。适用场面不大的演讲。环视法:有节奏有周期地从左到右、再从右到左、或从前排至后排、再从后排到前排。适用较大场面的演讲。虚视法:目光发散,不集中于某一点,如目中无物。
二、微笑表达赞美、歌颂等情感色彩时上台与下台时听到观众鼓励、喝彩或提问时肯定或否定观众的反映是,在点头或摇头的同时带着微笑指示手势:用来指示具体真实的对象,分实指和虚指。模拟手势:配合语言摹形状物。有时需要夸张。抒情手势:配合各种情绪,动作幅度大,有时剧烈。要求:自然、协调、精简、有变化
三、手型手型的意义举例仰手式:掌心向上,拇指自然张开,其余自然弯曲。高抬时表示赞美、欢欣、希望;平放是乞求之意,低放表示坦诚或无可奈何。俯手
式:掌心向下,其余与仰手式同。表示审慎的提醒,或反对否定之意,也有时表示安慰、许可。手切式:用手掌作下砍状,表示坚决、果断、排除之意。手型的意义举例手啄式:五指并拢成簸箕状,指尖向前,表示有针对性的“提醒注意”,具有挑衅性。手包式:五指指尖合拢向上,用于强调主题和重点。手剪式:五指并拢,两手随语言左右分开,表示强烈拒绝。手抓式:五指稍弯分开向上,用来吸引听众,控制气氛。挺胸、收腹、精神饱满。脊椎后肩挺直、胸略向前上方挺起脚蹦直,稳定重心位置两肩放松,重心主要支撑在脚掌脚弓上。
四、站姿几种常见站姿前进式:右脚在前,左脚在后,前脚脚尖指向正前方并稍向外倾斜,身体重心可随上身的前倾与后移分别落在前脚和后脚上。自然式:两脚自然分开,平行相距与肩同宽,距离以不感局促为宜。稍息式: 用于长时间演讲调整站姿,不宜长时间采用上台:行进速度适中,双臂自然摆动,到达演讲位置后转身面向观众,可再作一步调整。下台:演讲结束后向观众示意,然后转身开始离场。行进速度略快于上台,但不能过快。
五、上下台
一、演讲的含义演讲,即表达主体运用口头表达和形体语言,以声情并茂的表达方式把自己的思想感情传达给听众的一种社会活动当一个雄辩的演讲家吧,你才能成为一个坚强的人,舌头就是一把利剑,演讲比打仗更有威力!――――麦雷卡(Merykare)
二、演讲的性质
一、现场交流性
二、艺术性
三、情绪化
四、具有直接社会效果演讲是一种社会实践,演讲的内容必须源于社会生活并服务于社会需要,而不是随个人兴趣而定。演讲的效果也需要社会实践来检验。成功的演讲能够唤起民众对真善美的追求和积极的社会热情,对社会进步起着良好的作用。演讲的关键一点是要动情,情绪化的程度要根据演讲的性质决定,但即便是科技演讲,也有相当的情绪成分在里面。但情感要真实,同时要注意引起听众的共鸣,达到演讲者与听众的情感互动,从而产生较好的现场效果。演讲是在特定的时间、空间中面对听众进行的口头语言表达活动,讲究临场发挥,要根据现场情况和观众反映,及时调整内容、语言、表情等,以增强演讲的感召力。演讲的艺术性主要表现在它的语言、形象和声音都能给人以愉悦。主要包括视觉美和听觉美。视觉美指的是演讲者的外观形象、表情、姿态手势等,听觉的美主要是声音的音质、高低升降、快慢缓急的恰当处理。
三、演讲与其他表达方式的区别和联系
一、演讲和议论
二、演讲和叙述
三、演讲和抒情
四、演讲和说明抒情是所有演讲稿的必备特点。但要注意抒情要有事
实的基础,要有道理的蕴涵。切忌矫情,或抒情过于夸张。要以“理”构成情绪发展主线。情的渲染为理的明了做准备和铺垫。一般的演讲稿都会带有叙述成分,有写演讲稿是以叙述为主的。要注意事件本身内涵的丰富性、表述的集中性以及可听可感性,除十分严肃的话题外,最好带点幽默感。演讲都要告诉人们一个道理,但不是抽象的道理,所以演讲中的议论必须和叙述、抒情结合起来,切忌抽象的推理,或说理过程过于复杂。需要直接发表议论时,要融理于情,听众有了情绪基础时再简要而精当地发表议论。
四、演讲者的基本素质
一、基本口语表达能力三、一定的思想基础和逻辑思维能力二、一定的文化水平和社会知识
四、比较成熟的人格、正确的世界观和情感取向。
二、发音基础训练
一、发声原理及训练
(一)发声目标要求1、根据表述内容及自身条件合理安排高低音区的关系,以及控制节奏和强弱变化。2、尽量使用或接近使用普通话。3、音色圆润、洪亮,穿透力强。
一、发声原理及训练
(二)发声训练方法1、呼吸训练2、共鸣训练作用:解决发音力度问题作用:解决发音质量
二、念读要领及训练
(一)视觉扫描准确度训练
(二)单字音节饱满发声训练
(四)急速念读训练
(三)慢读正音念读训练
(五)即兴播读训练
二、念读要领及训练
(二)语调设计训练1、高音区:表示兴奋、鉴赏、喜悦等情感以及描述热烈场面2、中音区:情感色彩较淡、多用于说明事物、发表议论3、低音区:用于表现批评、惭愧、悲伤或描述平静、凄凉色彩的场面
二、念读要领及训练
(二)语调设计训练4、重音设计训练逻辑重音情感重音语法重音5、停顿设计训练逻辑停顿情感停顿语法停顿
二、念读要领及训练
(三)不同色彩语体的念读要领1、政论语体:以中声区为主,较少出现高低音区的对比变化,语速节奏均匀舒缓,发音饱满,重点部位予以适当明晰突出2、叙述语体:语言逼真、生动、形象,音区落差较大,节奏富于变化
二、念读要领及训练
(三)不同色彩语体的念读要领3、说明文体:一般无节奏音区的明显变化,无感情色彩,注意逻辑层次的清晰,有些关联词要突出语感。
三、念读训练训练环节
(一)顺畅朗读训练要求:中速、均匀、音节清晰
(二)流利念读训练要求:能自主停顿、语速有变化、音节圆润
(三)理解朗读训练要求:对内容比较熟悉、加如自己的理解、有情感
三、念读训练训练环节
(四)角色朗读训练要求:体会性格情感、淡化自我、能进行快速的心理状态转化,并体现在语音特点中
(五)表情朗读训
练要求:深刻体会内容、在理解的基础上融会自身情感,有一定艺术加工
三、演讲基础训练第三讲
一、基本表现形式演讲是按照一定的表达方案进行的。对于一般人来说,这个表达方案就是演讲稿。但演讲最终又以脱稿为目的,所以演讲训练的几个表现形式就是:念读式口才表述、半脱稿式口才表述、全脱稿式口才表述。
二、训练标准1、念读式口才表述2、半脱稿式口才表述3、全脱稿式口才表述4、无底稿即兴演讲
(一)初级标准:能准确认读文字的内容。停顿及断句得当。语调自然准确。
(二)中级标准能流畅准确地认读文字内容。断句准确、自主停顿选择恰当。准确使用语感,轻重缓急得当。
(三)高级标准能在不加标点的情况下准确认读。能随机读绕口令,发音基本准确。在认读过程中能根据内容从容地与观众交流。
第五篇:高职临床医学专业学生英语快速阅读能力的培养初探
高职临床医学专业学生英语快速阅读能力的培养初探
牛筱婷 马月 刘玉强
天津医学高等专科学校 公共教学部英语教研组
(天津医学高等专科学校公共教学部英语教研组 天津市河西区柳林路14号 300222)
【摘要】
研究目的:探索提高临床医学专业学生英语的快速、有效阅读专业文献的能力的方法。研究方法:临床专业(含乡医)2010级学生中选取2个班级研究对象,分别为A、B班(nA=42,nB=45)。采用平行对照法进行研究。其中A班采用传统教学模式,B班在原有教学安排上适当改动,在确保完成教学内容的前提下,将每周的精读课分出1课时,用于进行快速阅读训练。
结论:进行快速阅读训练后,学生的阅读能力、翻译(英译汉)能力与入学摸底成绩、对照组成绩相比,都得到了不同程度的提高(P<0.05)。在医学专科院校中开展英语快速阅读训练,将有效促进医学英语教学创新改革,提高教学质量。
【关键词】高职, 临床医学, 英语快速阅读
即使在医学知识发展日突飞猛进的今天,基层卫生技术人员仍缺少参加各种国内外学术交流的机会,主要通过阅读国内外文献来获得医学前沿情报。然而目前绝大多数的医学情报以英语文献为主。要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在海量的文献中获取有益的信息,就不能只局限于培养学生的文献检索能力。国内已有多所高等院校开展了培养英语快速阅读能力的教学工作,但在高专层次的临床专业学生中进行医学专业文献的快速阅读能力培养尚属空白。本着有的放矢的原则,高专临床专业学生的英语教学,尤其应注重英语快速阅读能力的培养,使学生能够高速、有效的阅读各类文献,获取必需的知识,从而指导临床实践,更好地为基层医疗服务,建设一支具有专业素质的基层卫生服务队伍。高职高专临床专业毕业生主要就业方向是社区医疗和农村基层医疗。基于上述前提,我校在提高临床医学专业学生英语的快速、有效阅读专业文献的能力方面进行了教学改革,作者简介:牛筱婷(1980.09-),女,天津人,天津医学高等专科学校讲师,从事英语教学、英国语言文学研究。电子邮件:shinerain7@sina.com
△本论文为为天津市教委课题《“工学结合”下的医学生职业道德模式探究与实践》项目资助,课题号 20092619△
现汇报如下。
一、资料与方法
1.研究对象
本校临床专业(含乡医)2010级学生中选取2个班级共97人为研究对象,男生41人(42.3%),所有生源均为通过夏季高考入学,两班总人数接近,男女生比例、入学摸底英语成绩无统计学差异(P>0.05)。两班分别为A、B班(nA=42,nB=45)。
2.方法
采用平行对照法进行研究。其中A班采用传统教学模式,英语课分为精读、听力两部分,课时比例为4:1;B班在原有教学安排上适当改动,在确保完成教学内容的前提下,将每周的精读课分出1课时,用于进行快速阅读训练。两班为同一英语教师教学。
教材的选取:目前尚缺乏专用于高职高专医学院校的英语快速阅读教材,本研究中选用南开大学出版社《汪氏英语·快速阅读系列——初级科普英语快速阅读》。
实施方案:
(1)摸底测试
在新生入学后采用摸底测试的方式了解学生的英语水平,其中的阅读、英译汉、写作成绩进行单独记录,以便与期末成绩进行比对。测试内容为相当于A级考试难度的试卷。
(2)开展教学
每周一课时,即45分钟。时间短、任务重。本着纠正学生阅读中的不良习惯(逐字阅读,出声阅读,翻译阅读),培养其速读、略读、猜词能力的原则,开展三项练习,即:词汇辨认、概括大意、快速阅读。在实施过程中,教师是指挥者。整个快速阅读过程都在教师的严密组织和指导下进行。
词汇辨认练习旨在培养学生的速读能力。先给出目标单词,再给出拼写相近读五个单词(混有目标单词),让学生尽快的从中挑出目标单词。这样十题为一组,争取15秒内完成。然后在慢速核对检查正确与否。据报道,人们在阅读过程中,目光停顿等时间大学占阅读时间等6%,目光移动的时间占94%。快速阅读,往往不在眼停时间之短,而在眼停时间之少。所谓一目十行,就是指眼移动次数很少。所以,要想快速阅读,必须养成成组视读(Phrase Reading)的习惯。每一个视读单位必须以意群为基础,这样就达到一目数词,扩大视距,增加目光暂停视所见读单词数。
概括大意练习,学生在限定时间内略读所给文章后,用英文概括出其大意。略读是指跳过细节及不重要的描述与例子,进行快速阅读以求抓住文章梗概的方法。所选文章
范围是所选教材中的医学科普资料,难度适中。教师课上进行点评,并讲解所涉及医学词汇。此项练习不仅可培养学生的略读能力,还可扩充学生的专业词汇,为今后专业文献的阅读奠定基础。
快速阅读练习是对学生速读、略读、猜词能力的综合训练。要求学生做完阅读后,及时将时间记录下来。正确率达到70%就基本符合要求,如果高于70%,说明该同学速度上还有潜力,鼓励学生下次还可继续较快速度。如果低于50%,就要提醒他们需加强训练。然后,教师进行点评,通过练习帮助学生总结归纳各种阅读方法。其中,猜词方法是至关重要的。对于学生,实施英语快速阅读会碰到许多困难,其中之一就是阅读时要碰到生词。解决这一问题的最好方法时通过上下文推断词义,捕捉所遇词上下文中对各种线索,掌握这些线索就能及时推断生词词义。所以,猜词能力对提高阅读成绩起着重要作用。
(3)期末考核内容
所有学生统一参加由学校命题的英语期末考试,试题难度相当于A级水平。记录阅读、英译汉、写作部分的成绩用于分析比较。
3.统计方法
根据考核内容确定需要采集的数据。采用SPSS12.0统计软件进行数据处理分析。搜集的数据采用百分比(%)或均数+标准差(x)表示,前者采用X2检验,后者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或配对T检验。当P<0.05时,认为差别具有统计学意义。
二、结果
阅读、英译汉、写作题型满分分别为35、20、15分。两班入学摸底考试、期末考试中阅读、英译汉、写作成绩均呈正态分布。将B班入学成绩与期末成绩进行对比,期末考试中阅读、英译汉、写作成绩均有显著提高(表1)。对比两班期末成绩,阅读、英译汉成绩存在显著差别,B班明显高于A班,两班写作成绩无统计学差异。
表1 B班快速阅读训练前后成绩对比
入学摸底 期末考试 P 阅读 19.3+9.7 26.4+7.1 <0.05
表2 A、B班期末成绩对比 英译汉 8.0+7.2 14.5+11.6 <0.05 写作 8.3+6.0 11.2+3.3 <0.05 —
A班(n=42)B班(n=45)P
三、讨论 阅读 <0.05 英译汉 <0.05 写作 >0.05
从语言学角度分析,Kintsch的“建构-整合(construction-integration)”理论是当今研究快速阅读理解过程的核心。该理论认为,阅读是读者与文本的交互过程,由建构与整合两个过程构成:文本词语意义建构过程与将文本词语意义融入个体知识经验的整合过程。经文献检索发现,目前国内外已有在此理论基础上的公共英语教学研究,并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是,在高专层次的临床专业学生中进行医学专业文献快速阅读能力的培养尚属空白。本课题以Kintsch的理论作为基础,进行了初步的尝试。结合现状,在高职高专医学院校开展英语快速阅读教学,需注意如下问题:
(一)课程设置:高职高专医学院校学制普遍为3年,其中有1年-1年半的时间为生产实习。由于医学院校专业理论科内容较多,英语教学的课时本身就相对较少,如何在有限的英语课时内,合理安排精读、听力、口语、快速阅读的教学内容,具有较大难度。本研究中的B班在确保不遗漏教学重点的前提下,大胆尝试压缩精读课课时,既保证了原有教学质量,又为学生增加了新的学习和训练内容,是一种可行的方法。实际上,本着“实用”原则的英语教学,将越来越偏重于听说读写能力的培养,在这种趋势下,精读课时的压缩也将是大势所趋。
(二)教材选择:目前并无针对高职高专医学院校的英语快速阅读教材。本课题借用的教材中,部分内容较为艰深,教师通过提前分析教材,选择其中难易适中的章节作为训练内容,在一定程度上解决了教材缺乏的问题。为配合本校大规模正规开展快速阅读训练,笔者所在的英语教研组拟编纂一部适合专科学生的英语快速阅读教材。
(三)快速阅读的评价方式较为单一:以往的文献中常使用单词数/阅读时间、回答文章后问题的正确率等方法来评判快速阅读的效果。但实际上,成功的快速阅读教学,其成果不仅体现于阅读能力一点,听、说、写能力也会相应提高。因此在本课题中,教师一方面要求学生在阅读过程中遵循“把握方向、注重细节”的原则,对文章后附加问题数量适当增加,以了解学生的阅读效果;另一方面通过比较两班学生的期末考试中各类题型的成绩来客观评价快速阅读产生的长远作用。笔者以为这是一种更为客观、科学的评价方法。事实证明,进行快速阅读训练后,学生的阅读能力、翻译(英译汉)能力与入学摸底成绩、对照组成绩相比,都得到了不同程度的提高(P<0.05)。B班写作能力较入学时成绩有显著提高,但与对照组A班写作成绩无统计学差异,得出上述结论可能与写作成绩评分受到评卷教师主观因素影响较大有关。
四、结论
目前社区及乡村医生的现有水平远不能适应我国基层医疗卫生服务的需求,因此国家在2009年公布的医疗改革方案中对基层医疗建设给予了相当的重视。在中共中央、国务院和中共天津市委、市政府分别制定的《关于进一步加强农村卫生工作的决定》、《关于进一步加强农村卫生工作的意见》中,着重指出要建立具有一定专业素质的农村卫生服务队伍。在高职高专医学院校临床医学专业的英语教学中,着重培养学生的快速阅读能力,有助于提高英语考试成绩,提高就业竞争能力;有助于学生在今后的工作中掌握医学发展的前沿信息,指导临床实践,更好地为基层医疗服务,建设一支具有专业素质的基层卫生服务队伍。我校在国内的医学专科院校中率先进行了上述尝试,初具成果,对其它医学专科院校的专业英语教学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将有效促进医学英语教学创新改革,提高教学质量。
参考文献:
1.Kintsch, W.1988.The role of knowledge in discourse eomprehen—sion: A construction—integration model [J].Psychological Review, 95, l63~182.2.Kintsch, W.1998.Comprehension: A paradigm for cognition [M].New York: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3.戴忠信, 黄耀华.意群视读训练对提高快速阅读能力的作用研究[J].北京广播电视大学学报, 2008, 3: 45-49.4.惠婧蕊.浅谈英语快速阅读技巧的培养[J].齐齐哈尔医学院学报, 2006, 27(6): 734-735.5.程前光.培养快速阅读技巧, 提高英语阅读理解能力[J].齐齐哈尔医学院学报, 2007, 28(9): 1106-1107.6.杨晶晶.论英语教师如何组织实施快速阅读教学[J].甘肃科技纵横, 2005, 34(4): 183-184.The Cultivation of fast reading ability on medicine students
in vocational schools
Niu Xiaoting, Ma Yue, Liu Yuqia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