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培养朗读能力

时间:2019-05-15 06:54:53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如何培养朗读能力》,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如何培养朗读能力》。

第一篇:如何培养朗读能力

如何培养朗读能力

《语文课程标准》在阅读教学中明确指出:“各个学段的阅读教学都要重视朗读和默读.”细心的教师不难发现,基本上新课改的每一篇课文在学习目标中都有一点,那就是让学生能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由此可见,小学生的朗读水平是其语文素养的重要组成部分,所以,在阅读教学中要强化朗读能力的基础训练,逐步提高小学生的朗读水平.如何培养小学生的朗读能力呢?我认为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

一, 激发学生的朗读兴趣.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俗话说,亲其师才能信其道.为激发学生的朗读兴趣,可以采取以下措施:

1,学生认识到朗读的重要性.2,教师要以自己精彩的朗读打动学生的心,唤起学生朗读的欲望.3,采取激励机制,抓住学生在朗读时表现出来的成功之处进行表扬,使学生得到成功的喜悦.4,经常进行各种朗读比赛.二, 打好朗读基本功.要读好课文,首先要把课文读正确,读流利,打好朗读基本功.即做到“六不”:不丢字,不添字,不错字,不重复,不唱读,不读破句子,形成良好的读书习惯,叶圣陶先生说过:“教育是什么 简而言之,就是养成良好的习惯.”读书也不例外,就这点来讲,最好从小学一年级抓起,严格要求,学生读书时要做到眼到,口到,心到.学生能达到正确朗读,也就初步形成了读书能力,那么把课文读流利也就水到渠成了.三, 范读领路,摹仿入境.学生能正确,流利的朗读课文并不难,但要达到有感情,决不是一件轻而易举的事.指导学生有感情的朗读课文的最有效的方法之一是范读.摹仿是儿童的天性,范读能使学生很快入境,有的学生摹仿出来的东西一点也不亚于老师的“原汁原味”.学生摹仿久了,就形成了知识的积累,那么读书的能力也就形成了.例如,我曾听到一位朗读能力很强的教师执教的《丰碑》一课,给我印象最深的是这位教师的范读,她读课文时,声音时而低沉,时而高昂……当场所有的学生和听课教师都鸦雀无声,伴随着她的朗读,每个人都仿佛回到了红军过雪山的时代.当学生读课文时,他们也能初步地声情并茂地朗读课文,由此可见,教师的范读不容忽视.这里要提一点,“打铁还要榔头硬”,教师的朗读水平高了,才能正确的指导,点拨学生,教师的表情朗读多了,学生的脸上才会显出丰富的情感.所以作为一名语文教师,一定要提高自身的朗读水平.范读一般有三种形式:一是讲前范读.一般适合于情境教学的文章.像《十里长街送总理》《丰碑》《军魂》《麻雀》等.二是讲中范读.适合于范读课文中精彩的或重要的句段,多在理解课文的基础上进行.三是讲后范读.具有一定的欣赏性,品位性,有利于提高学生的欣赏水平.注意,要选择写景状物的文章.如:教学《雪》这篇课文时,在学生理解课文的基础上教师范读重点段,学生闭眼,静静地感受,头脑中形成一幅美丽的雪景图,从而达到一种境界,提高他们的欣赏水平.四, 采取多种朗读形式,使学生愿读,乐读.低年级的语文教学主要以读为本,以读代讲,要避免烦琐的教学分析.如果一味地讲,不讲求形式的多样,对于低年级的学生和高年级的学生都是很厌烦的事,所以在朗读时可采用指名读,自己选段读,小组齐读,分角色读,男女生赛读,小组合作读,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引读,帮读,领读,配乐朗读……等多种形式,但有一点需注意,低年级的学生喜欢竞赛,表演的形式,教师不妨试一试.高年级的学生喜欢速读,品读等.此外,教师要注意不能让学生为读而读,应提出不同的要求,体现出读的层次性.五,注重“评读”,使学生读中求新.小学生朗读水平还不高,但他们能进行一些初步的评读.当一名学生读完后,另外一些学生就能公正的给予评价.如:教学《荷叶圆圆》一课,当一名学生读完第一自然段时,我让其他学生当小老师,评一评这位同学读得怎么样,有个学生站起来说:“她读课文时声音很大,也很流利,但没有感情”.这时教师追问一句,“你能有感情的把这一段读给大家听吗” 这位同学欣然同意了,当她读完后请其他同学再点评,有位学生说“老师,她读这一段时,读得非常有感情,声音响亮,还加上了动作,我觉得很好”.然后,教师让其他同学模仿这位学生的语气读一读这段,效果很好,由此可见,如果将评读训练到位,相信在读与点评中学生们已初步掌握了朗读的技巧,朗读能力会不断提高的.评读的方式还有很多,教师要结合本班的实际水平,因人而宜.六,注重朗读评价.朗读评价,应采用激励性的评语,尽量从正面加以引导,在评价时要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促进每一个学生的健康发展.教学中教师要善于聆听,善于发现每一个学生的不同优点,多给予恰当的表扬,少一些批评,多一些微笑和鼓励,少一些单一的评价及评判,学生们树立了能读好的自信心,会读得更精彩.在我们的教学中,教师们评价时经常爱说的是:“你读得非常好”,“你读得真不错”之类的话,其实,教师应用心聆听学生的朗读,切实发现他们朗读中的优点,哪怕是一个词,一句话都给予肯定.学生们在教师的鼓励中会树立自信心,读的兴趣就会高.七,在理解课文的基础上,初步培养学生的自主品读.培养学生的朗读能力,要循序渐进,逐步提高.要从读得正确到读得流利,再到读得有感情.教学中,要充分给予学生读书时间,让学生通过多种形式,把课文读熟,再在教师的指导下,边读边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进而带着对文章的情感读文,让自己的情感在读书声中流淌.八,运用现代教育技术,使学生读得入境.将录音,录像,投影等多媒体引进课堂,用生动形象,直观的课件吸引学生快速入境,让学生从中领悟课文的内容,情感.如:教学《小小的船》,利用课件展示一个晴朗而美丽的夜空,有星星一闪一闪的,有弯弯月儿高挂,一个小女孩坐在月亮上,望着美丽的星空,这多美啊!学生们被眼前的美景所吸引,此时教师引导,如果是你,你这时看到了什么 最想做什么(此时学生就可以展开想象的翅膀,遨游在美丽的星空)体会到文中的美景,再读课文时,学生就能读出情感了.最后结束课文时,把一首《小小的船》歌曲教给学生,他们一边唱歌,一边表演,在唱做之中,深化了对课文的理解和感悟.最后,我想说,学生朗读能力的形成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春种一粒粟,秋收万颗籽”,只要我们有耐心,有恒心,采取科学的训练方法,激发学生的兴趣.那么,学生朗读能力的提高,还是不难实现的.

第二篇:尽心培养朗读能力

在朗读中培养学生语言素质

四川省广元市元坝一小冯建蓉

我国语文教育学家蒋仲仁先生说:“就语文,朗读最重”。的确如此,学习语文要重视朗读,要重视学生语言素质的培养,这样才能利于学生积累词汇,深入理解课文,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从中受到品德教育,审美教育。在语文教学中提高学生的朗读水平,将是每一位语文教师的最终心愿。

一、朗读现状

相信每一位小学语文教师都有同感,学生在朗读课文时,要么读得结结巴巴,要么含含糊糊,甚至还拉着一副长腔。摇头晃脑唱读,这极大地影响了学生口头表达能力和写作能力的提高,影响学生语言素质的发展,而造成学生朗读水平低下的这种现象的原因总体上是如下三点:

1.学生不愿意读文。对于许多小学生来说,他们的学习基础差,字词积累贫乏,语感也不强,因此在朗读时常遇拦路虎,读起来就结结巴巴,很不自然,这就会导致出现朗读笑话,引起大家的哄笑,久而久之他们的兴趣就减退,越久就越怕读且不愿意读了。

2.学生不会读文。从小学生低年级起,有的老师对学生缺乏朗读的训练或对朗读的要求不严格,更有在课堂上不

使用普通话教学,不作读的指导,学生对文章不理解,体会不到文章的思想感情,读文只是为了应付任务,久而久之,就导致了大部分学生读文时读得不流畅,说话时文不成句,写文时想了半天,也难以下笔,学生的表达能力可想而知。3.学生缺乏读的胆识。人们在平时交流时都是讲家乡语言,说普通话的机会仅仅局限在课堂上,很少得到机会锻炼,不敢进行大胆地读,经常地读,有感情地读,长时间下去,就大大地影响了学生的朗读水平。

二、尽心培养学生的朗读能力

针对学生的朗读现象,我认为在学生读文时,教师应以训练为中心,对学生进行导读,形成习惯后,再施予技巧,向能力迈进,尽力为学生提供朗读的环境,提高学生语言素质。

1.让学生明白朗读的要求。一般来说,朗读课文时,朗读的基本要求是:正确流利,学习作者遣词造句,语速应接近说话时的速度,读出不同的语调,且注意停顿、轻重缓急,感情应自然贴切,如学习《凡卡》这一课文时,在学生领会当时的时代背景和政治背景的基础上,要求学生在朗读“凡卡受折磨”这段时,以低沉、缓慢的语调,用悲痛、哀凉的情感朗读,让学生体会当时天冷,心冷,伤痛,孤独的情境,这样就收到了特别的朗读效果。

2.朗读的形式应灵活多样。学生由于不会读,导致不

敢读、不愿读,要想让学生喜读、乐读,那就必须培养学生的朗读兴趣,学生一旦对朗读产生了兴趣,就会自觉地、积极主动地进行朗读练习和探索,学生有了兴趣才喜欢读,乐意读。这就要教师在朗读训练中,将朗读的形式进行多样化、这样才不会显得单一乏味,才能激活学生的兴趣及热情,朗读的形式有领读、分合读、个别读、分解读、轻声读、快速读、表演读、竞赛读、配乐朗读等。至于一节课中选取何种朗读形式,教师应根据本班学生的实际情况,课文的特点,教学的设施而定,不可牵强附会地运用。3.创设情境,调动兴趣。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浓厚的兴趣会激发起无穷的潜能,兴趣的培养又是多途径的。在朗读课文时,可以通过创设美好的情境激发学生“学”的兴趣,从而达到激发“读”的兴趣。如教学《桂林山水》一课,教师可以一边展示漓江两岸秀丽风景,一边动情地范读,为学生解说画中的风光,待学生的心思都被吸引到桂林山水的优美意境中时,再对学生说:“现在我们已经来到了甲天下的漓江上,乘着木筏,欣赏着桂林美景。如果能有位朗诵家来上一段就更好

了。”这一招非常有效,课堂上立刻洋溢着活跃的气氛,同学们怀着愉悦、轻松的心情展开朗读,第一次试读就读得有点有声有色了。

4.创设教学情境,激发学生情感。课文字里行间都蕴藏着作者的情感,也是学生情感的发言地。学生通过想象、联想、能够充分感受形象,揣摩作者真挚的情感,因此,指导有感情的朗读,要为学生创设课文内容所需要的情境引导学生入境,入情、调动起他的想象、联想、借助他们已有的生活经历、经验感受来理解体会课文的内容,也可以用教师描绘的情境,用图画展示情境,这样学生入情入境,甚至进入角色,便容易“情动辞发”而读出情感。如:在朗读《静夜诗》这首古诗时,学生们在幼儿园时都能背诵出来了,但都是一知半解的。我教这首古诗时,先引导学生读古诗(边读边听凄凉的古筝音乐),了解诗人李白被流放到外地,时值中秋佳节之际,天上月圆,人间团聚。而诗人孤身一人在外地,他看到天上的明月,忍不住低下头思念自己的家乡和亲人。这种思乡情,经过课文对照,学生们加深了对古诗的理解,朗读面部表情就比较严肃了。并通过语气的变换,朗读时情景的融合,使学生了解作者一人在外的孤单的场面。通过我对当时情境的渲染,学生心中激起感情的波澜,有了这样的感觉,我在进一步的指导,就能通过学生的朗读把课文的意境展现出来,从而读得入情入境。

5.“读后评议”是朗读的良方。学生朗读完后,教师要及时发现他们的不足,适当点拔,给予鼓励,并提出更高的要求,引导他们在逐渐实践中掌握朗读的规律,学会朗读的基本方法。要让学生了解,朗读的好坏不是单纯的语言技巧问题,而是要在深入分析理解课文的思想内容方面多下功夫,同时经过自己刻苦的反复实践,才能真正掌握好。

总之,激发兴趣,调动学生读的积极性;有效指导,提高学生读的技巧;合理练习,巩固学生读的实践......使读书训练因素有效整合,让学生尽可能的获得朗读的技能技巧,从而形成言语能力,促进学生语感形成,发展学生智力,增强学生的想象能力和思维能力。

第三篇:小学生朗读能力的培养

小学生朗读能力的培养

南宁市明秀小学

周玉芳

朗读注于目,出于口,闻于耳,记于心,是一种复杂的心智活动。新课标指出:各个学段的阅读教学都要重视朗读和默读。可见朗读是阅读教学中最常用、最重要的教学手段,朗读训练是否有效,是阅读教学是否成功的主要标志。目前,朗读教学已受到广大语文教师的关注,但实际教学效果却并不如人意。多数学生能把文章读正确、读流利,但能读出意,读出味,读出情的学生却是极少数。那么,如何强化朗读训练,有效培养学生的朗读能力呢?

一、充分发挥教师的朗读示范作用。

哲学家黑格尔说:“教师是孩子们心目中最完美的偶像。”小学生有很强的向师性,模仿能力极强。特别是中低年级的学生,对朗读的技巧掌握还不够,教师在课堂上声情并茂的范读,不仅可以激发学生的朗读兴趣,而且使学生很快就能在模仿中感悟如何断句,如何停顿,以及语气的变化。高年级的学生尽管掌握了一些朗读技巧,但教师的范读仍很必要。好的范读可以创设良好的教学情境,让学生直接领略文本所要表达的感情进而体会文本的思想内容和感情基调。教师该范读时要范读,且不可简单使用录音代替,失去范读的直观作用。实践证明:教师的朗读示范作用发挥得越好,学生的朗读水平就提高得越快。

二、充分保证课堂上读书的时间。

语文教学的主要任务是培养提高学生理解、积累、运用语言的能力。而这些能力的培养提高无不要求教师以教材为根本,以课文为依托。只有让学生有较多的时间与文本打交道,从中获取信息,才能提高学生对语言文字的感受、理解、积累运用能力。语文课上,教师应留给学生一定的读书时间,让学生多读,充分地读。然而,很多教师的语文课变成了一问一答的问答课。有的语文课上,教师一会儿让学生听录音,一会儿又让学生看影视,一会儿让学生去表演,学生朗读的时间少得可怜。还有的教师生怕学生对文本不理解,文章讲不透,不厌其烦地讲解,把学生朗读的时间变成了教师的演讲。古人云:书读百遍,其义自见。谓读得熟,则不待解说,则自晓其义也。有效的朗读胜过教师透彻的讲解,所以语文教师要在课堂上留出时间让学生去读,在读中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让课堂上繁琐冗长的“讲讲、问问、答答”让位给朗读,让花俏形式的,没有实效的小组讨论让位给朗读。

三、精心设计朗读的目标和要求。

当前,小学语文教材中。有很多课文文质兼美,可读性强,人文性强?。在教学中,教师应根据文章体裁、内容的不同,设计朗读的目标和要求不同?。说明文、科普小品文一般适用于介绍性的语气读,不宜进行朗读训练。而叙事写人的作品,言辞优美,故事情节曲折,感情变化跌宕;描景抒情的文章语言华丽,感情色彩浓厚;古诗文和现代诗歌节奏感强,含义深远。这些题材的文章都适合进行朗读训练。一般说来,体现文章中心的段落和语句,最能表现文章的主要内容和思想感情,教师把这些内容作为朗读训练的重点,更能准确地把握文章所表达的思想感情。文章的每段内容进行朗读训练的目标也要有所不同,例如我在指导学生朗读《月光曲》最后三个自然段时,是为了启发想象,体会意境;指导朗读《燕子》一文的第二段时,是为了领会写作技巧及表达方法。

四、积极创设朗读情境,激发学生朗读兴趣

要使学生越读越好,越读越美,教师就必须以情激情,以境生情。创设朗读情境的方式有很多:教师有效地范读,多媒体的使用,背景音乐的播放,以及教师根据文章内容创设生动有趣的提示语等。我在引导学生读《荷花》一课第四自然段时,我先声情并茂地范读,让学生闭上眼睛,边听边想象,学生立刻被我的激情感染,想象自己也变成了一朵朵荷花,入情入境后,我再引导学生带着自己的想象配乐表情朗读课文,学生立刻就陶醉在荷花的美丽,对大自然的热爱之中。引导学生读《两小儿辩日》一课时,我采用煽情的“挑拨”提示语:“一儿不服曰”、“一儿扯着嗓门曰”、“一儿脚跺地曰”,让两组小儿的辩斗愈读愈激烈,达到了良好的教学效果。虽然学生也是在反复地读,但读的效果与我们平时机械的读截然不同。

五、朗读的形式要多样化。

朗读的形式有很多:有齐读、领读、轮读、轻声读、分角色读、男女生赛读等。一般说来,低年级常运用轻声读、齐读,分角色读,以增强学生的读书兴趣,集中学生的注意力。高年级宜采用个别读,默读,有利于静思默想,潜心思考。一节课中,教师可采用几种朗读方式交叉使用,但要以某一种方式为主。如故事性较强的课文,适合个人朗读,如《卖火柴的小女孩》;人物对话较多的课文或片段,则适合分角色朗读,如《陶罐和铁罐》;节奏感强,感情饱满的课文,尤其是诗歌,则可进行集体朗读;而词句艰深,含义深刻的课文,则需要教师适时范读或创设情境导读,如朱自清的《匆匆》。

六、加强朗读技巧的指导。

学生的朗读能力不是天生就有的,更不是一蹴而就,它的形成和提高离不开教师的指导。课堂教学是培养学生朗读能力的主阵地,教师作为课堂教学的组织者和引导者,要加强对朗读技巧的指导。训练时引导学生要根据文章的内容和故事情节来设计重音、停顿、语气和语速的变化。一般情况下,对于描写突然发生变化、着急、遇到危险,心情激动的句子,读的时候语速要加快,急促些;表现高兴、喜悦、赞美的句子,读时音调略高,声音响亮;对于描写优美景色的句子要读得语气舒缓、柔和一些;而表示悲痛,沮丧,伤心的语句可读得低沉、缓慢一些;把最能体现句子意思的词语读得重一些。具体每段话,每一句怎么读,应结合文章内容和表达的思想感情去把握。比如朗读《翠鸟》的第一自然段,应读得稍慢、轻柔些,读出翠鸟外形的美丽,可爱。但朗读翠鸟活动的特点时,应读得适当快一些,而且把描写翠鸟动作的词语读得重一些,读出翠鸟动作的敏捷。

总之,朗读有助于加深对文本的理解、感悟,有效培养学生的语感,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朗读是一项技能技巧,是一种艺术再创造活动。朗读能力的形成,朗读技巧的掌握和运用,也不是一朝一夕的事,必须经过长期的实践,不断地反复训练才能提升。所以,语文教师要有耐心、恒心,采取科学有效的训练方法和途径,逐步提高学生的朗读能力。

五年级下册语文教学工作总结

南宁市明秀小学

周玉芳

光阴似箭,岁月如梭,转眼一学期的教学工作即将结束。本学期,我继续担任五年级的语文教学工作,回首这一学期的教学工作,感触颇深。

一、基本情况分析:

本班学生51人,随着年级的增高,孩子们的知识学习广泛了,内容增加了,难度加大了,学习方法改变了.针对现状,我将孩子大体分为四类:第一类:品学兼优的孩子,这些孩子学习品质很好,有很好的自制力,能主动学习,应该说具有冲击重点中学的实力,第二类学生,所占比例最大,他们努力学习,但基于多种原因,如:家长教育方法不得当,基础不扎实,学习方法不正确,青春期思想波动等,造成成绩不拔尖,但他们也有冲击重点的希望,这些学生就是所谓的可上可下的学生,发展好了,是重点,稍有松懈就将与重点擦肩而过,第三类学生,是老师最心疼的孩子,这些孩子一直努力学习,渴望有一份理想的成绩,他们善良懂事,但成绩始终不理想,以致自己信心都大打折扣,面对这些学生,老师都倾注了更大的热情,耐心的辅导,生怕伤到他们敏感的自尊。第四类学生是我平时关注最多的孩子,活泼好动,充满了青春的活力,也因此常常违反纪律,表现在旷课,上课搞小动作,甚至课堂上说话,影响其他同学听课,他们对学习没有兴趣,成绩也普遍不好。面对这些孩子我有义不容辞的教育责任,针对上学期本班学生所表现出来的特征,本人在本学期对语文教学工作做了些调整,也取得了一些成绩和经验,现作出总结。

二、提高教学质量的做法

(一)抓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

在上学期期末考试中,显示出本班的基础知识掌握得不够扎实,从检测的情况来看,孩子们对字形掌握比较好,错别字很少。这是与家长在家听写指导有力还有每天早自习听写过关有很大关系。可见付出就有收获。字义的理解对文章的感悟很重要,而现在收入的课文中有很多难以理解的词,在家庭作业中有些孩子的词语解释就是一味的抄参考资料或字典,并没有真正的理解,在课堂上如果一个一个要学生解释,显得枯燥,有些学生就是照着参考资料念出来,没有什么实效,放到课文中联系上下文理解,费时多,我们略读课文一般是一课时,讲读课文一般是二到三课时,时间也不允许老师逐字逐句的讲解,只能讲解重点词句,其它词语的疏通理解还是要在预习时完成。老师已教给孩子方法,具体实行还有待于个人,有些学习能力强的孩子会自觉完成,本学期在这方面进行了狠抓。我则采用了多种形式的练习,小结方法,练习巩固等,争取绝大部分学生在课堂里过关。另外,对于学生马虎做作业书潦草的现象,我要求全班学生做作业一律用钢笔书写,课余让他们练写字帖。一学期下来,学生在字词句方面的知识得到了巩固,提高了他们学习的基本技能和语文能力。

(二)做好学习方法的指导

俗话说,“磨刀不误砍柴功”。最重要的学习莫过于方法的学习。搞好了学习方法的指导,对提高学生学习成绩是有很大的好处的。因此,我在教学不同的知识点时,都结合学生学习的情况来渗透学习方法的指导。

在预习课文时,要求学生“读—画—思—写—问”的五步预习方法,意思是“读课文、画词句、思内容、写批注、问不解”的方法。学生掌握这个预习方法,有利于提高他的自学能力和阅读水平。

在阅读教学上,我注意理清文章的脉络,渗透理解词句的方法,指导学生抓住文眼来理解中心,归纳小结“分段、概括段意、概括主要内容、体会思想感情、感悟表达方法”等阅读技能,并进行迁移学习到同体裁的课文中去,收到举一反三的效果。

在习作教学上,引导学生仔细观察周边的事物,关心时事,对于热点的奥运火炬传递和四川汶川大地震等事件,让学生时时追踪事态的发展,并把自己的感受诉诸笔端。把从课堂教学中学到的课文表达方法迁移运用,多积累素材,多练笔,学生的表达能力亦然不断提高。

在综合性学习中,为了培养学生的语文能力,让学生多实践,多思考,多总结。我组织多种展示课,让学生把自己收集到的资料汇总分类,确定研究主题,走出学校,深入家庭,走进社会来进行调查研究,学生的研究报告虽然内容欠具体,结论欠精准,但已初步闪现了学生智慧的火花。

当然,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也是关键,要求学生认真书写,按时完成作业,专心听讲,大胆发言,定期复习等则始终在整下教学过程中要强调的内容。

(三)做好转差工作

本班极需帮助的差生大约有五名,提高他们的成绩,对提高全班整体的学习质量有很大的作用。我采用的方式是“以多优带一差”的方法,帮助差生制定出学习目标和学习内容,每天让优生抽出半小时帮助他们掌握,因为是多名优生来帮助,所以他们都不会有增大负担的感觉。另外我还设了奖励的制度,形成了竞争的机制。通过单元和知识点的小测,检查他们的学习效果,及时给差生鼓励,使他们重拾学习的信心。

(四)拓展知识视野

语文教学必须重视积累运用,只有学生对知识有了一定积累之后才能运用。为了拓展学生的知识视野,我开展了一系列的语文活动:

1、优秀文段朗读。通过学生自主搜寻优秀文段,使学生主动进行课外阅读,学生的阅读量增加的同时,学生必然收获了许多东西。

2、好词佳句的收集。在不断收集整理的过程中,学生的词汇积累有了明显的增多。

3、原创得意句段的展示。

4、开展各种语文活动。如辩论、演讲、出手抄报等等。学生在活动中增长了知识,训练了动脑、动口、动手的能力。

三、存在问题与不足

1、同学们的作业,个别书写质量太差,作业本保护的不够好,个别同学对字的笔顺、笔画掌握的不好,错别字比较多,还没有养成认真书写的好习惯。

2、在教学过程中,对新教材理解、运用不够深刻。对教材内容把握不够,教学方法不够灵活,没能充分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3、教学中,未能有效地关注整体,激励性语言使用不足不到位。

4、个别学生学习语文的积极性不高,还没有养成良好的课外阅读习惯。

5、辅差工作完成较好,培优工作则显不足。

四、今后努力的方向和设想

1、采用多种教学手段,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

2、要努力开发、充分利用语文课程资源,开展丰富多彩的语文实践活动。

3、多组织一些班级活动,如:朗读比赛、说话比赛、讲故事比赛等等,使那些思想落后,集体荣誉感差的同学受到启发教育,发现他们的闪光点,及时表扬鼓励,增强他们的自信心和责任感。

4、重视优生的培养和差生的转化工作。

5、在指导学生学好语文,提高语文素养的同时,要加强德育工作,重视学生思想品德行为习惯的培养。

五年级下学期班主任工作总结

南宁市明秀小学

周玉芳

岁月匆忙,一学期的教学工作结束了。欣喜的是在这匆忙的岁月流逝中,不仅留下了我们忙碌的身影,也留下了我们辛勤耕耘的足迹。本学期,我继续担任五年级的语文教学工作、班主任工作,一学期来,我按照学校教学工作的要求,从各方面严格要求自己,结合本班学生的实际情况,勤勤恳恳,兢兢业业,使教学工作有计划,有组织,有步骤地开展。

一、树立正确的学习观念,形成浓厚的学习氛围。

1、抓好课堂纪律,首先作好学生的思想工作,要求学生以同等的眼光看待每一门课。其次,采取相应的措施及奖惩。要求学生养成课前做好准备工作,上课要求学生学会倾听,及时掌控课堂秩序。让学生在书上学习记一些笔记,提高课堂的学习效率。同时加强与任课教师间的联系,了解学生的课堂表现,并由纪律委员、小组长记录学生的课堂纪律情况,及时了解反馈。对于违纪的同学给予一定的惩罚,并肯定学生的点滴进步,提高其重视度。最后,了解学生各学科的学习情况,针对个体制定措施,帮助其把学习成绩搞上去培养建立一支有责任心的班干部,工作实行精细化责任制。

2、充分锻炼学生能力,做到事事有人做,人人有事做。如班长的统领和协调检查;卫生委员的值日安排,检查;学习委员每天的早读,课外作业的收交;体育委员的广播操,眼保健操检查;文艺委员的活动安排检;小组长的带头作用等。除此之外,班内还设立了许多的自愿者岗位,如:开关灯管理者,空调管理员,护花使者,多媒体管理员,图书管理员等等。把班级的诸项事务,与学生协商,实行自愿承包,责任到人。

二、培养学生的兴趣,发展学生的特长,为班级争荣誉。

除了正常的教学和其他一些班级事务外,重要的工作就是组织,指导开展各种活动。我注意有意识地引导培养各方面的人才。平时多多注意学生的特长爱好,多多注意各方面的培训信息,与家长沟通好,做好家长,学生的思想工作,让他们积极的参加培训。有了这些小人才,无论是出黑板报,举行文艺演出,还是召开运动会,都让我省心不少,并取得了不错的成绩。在学校组织的各项活动中表现突出,取得了好的成绩。

三、加强班级管理,培养优秀的学风、班风,深入全面地了解学生,努力培养“心中有集体,进步靠自己”的班集体。

根据学生的思想实际情况,与学校的德育工作密切配合,本学期,我有效地利用好每周一的班会课开展一些专题性的活动,扎实有效地加强一个学生的常规训练。使学生逐步形成良好的道德品质,行为习惯,学习习惯和积极的学习态度,不使一个学生掉队。务必使每个学生具有服从集体,具有自我约束力,形成习惯,保证整个班集体随时表现出活而不乱,严而不死的良好班风班貌。

四、与各科教师加强联系。

积极主动和各科教师联系,协调学校各方面的教育力量,发挥好纽带作用。在与任课教师的交往中,我尊重他们的地位,尊重他们的意见,同时又把他们当作班级的主人,视为自己的良伴、知己。凡事都主动地同任课教师协商,倾听、采纳他们的意见。

五、家校联系,形成教育合力

本学期充分利用手机和家长随时联系,把孩子在校的一些情况及时反馈给家长,让家长对孩子在学校的情况有一个较清晰的了解,以便较好的教育孩子。这样也调动家长的参与性,主动性,和老师,学校形成了有效的教育合力,提高了教育教学的质量,也提升了老师,学校在家长心中的良好形象。

总之,在这一个学期里,我通过以上几方面的努力,班级工作较以前有了较大起色,学生的整体素质在不断的提高。教无止境、学无止境,我将不断地探索教育管理的方法,及时总结经验教训,以便将自己的管理水平推向更高的层次。

第四篇:培养小学生朗读能力初探

一、课题研究的问题:如何提高小学生的朗读能力

课题研究的目标 总体目标:通过语文教学中朗读教学,培养和训练小学生的朗读能力,增加对文章内容、语言文字、主题意境的理解,积累大量的语言素材,积跬步以致千里,积细流以致江海,提高学生的整体语文素养,为学生今后的语文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

阶段性目标:低年级段:要让学生得好,读得有感情,首先要会读,读得正确,读得流利。

中年级段:中年级孩子较低年级已具有一定理解力和对语言的初步感受力,能够很好地接受和领会老师的要求,能根据老师的指令来完成学生任务。

高年级段:能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充分地读熟、读透以后引导学生体会文章的语言美,从整体上把握文章脉络,透彻地领悟作者的思想感情,并内化为自己的情感意志。

二、课题实施的具体步骤和主要措施

(一)、具体步骤

第一阶段:准备阶段

(1)组织调查,分析阅读现状:

A、通过网络了解目前各地的阅读情况;

B、开展问卷、座谈等调查形式,了解学生、教师、家长了解学生在校和在家的阅读状况以及对该研究课题内容的认识;

(2)收集资料,组织专题学习:

A、学习有关新课程改革的有关文件;

B、学习国内外关于母语教学和阅读方面的文章、著作;

C、学习课题研究的有关教育科研知识。

(3)制定研究方案,并完善研究方案。和研究成员就课题研究的可行性、可操作性等方面进行讨论,使研究方案逐步得到完善。

2、第二阶段:实施阶段

(1)组织课题组成员学习各类与本课题研究有关的理论,制定具体的行动策略。

(2)课题组成员按照研究目标和具体的实施方案展开探索性研究,初步概括、提炼出有效的策略,作好记录和小结,并鼓励课题组成员发表相关的研究成果。

(3)课题组召开中期研讨会,制定评价与检测的方法,采取多种途径反馈策略的可行性与有效性,查找问题。邀请领导指导、概括、提炼出共性策略和个性策略。作好记录和总结。

(4)进一步实施、完善策略,利用多种渠道、多种途径、多种方式来反馈策略实施的成效,发现并努力解决存在的问题。

3、第三阶段:研究的深化总结

(1)利用多种渠道、多种途径、多种方法来反馈策略实施的成效,发现存在的问题。

(2)实验教师对研究过程中的阶段性成果,研究过程中所形成的材料、资料进行讨论、分析,形成课题成果;

(3)汇编论文集、案例集、读书报告集、活动记录等;

(4)撰写结题报告。

(二)主要措施

1.扎实开展教科研活动。

光实践不研讨就不是教科研。一年多来,本课题组坚持开展教科研活动,根据校本教研的基本思想,结合课题研究实际,在县教研室的指导下,构建了教研工作,构建了教研工作六步曲:提出问题,整合问题,制定计划,专题研究,以稿考评,反思质疑。做到了“三定”:定时间,即每学期确定活动的时间;定内容,即每次活动的主题必须明确;定人员,即每次活动主持人先得确定,事先必须做好充分的准备。一年多来,我们围绕三个子课题进行资料的收集与整理,讨论交流、专题发言、撰写论文、反思、教育故事等一系列教科研活动,并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2.立足课堂,精心指导朗读,强化朗读训练。

(1)保证读书时间。

教师(或学校)可根据年级、学情、教材特点规定每节课的朗读时间,并自我监控达成度。要留有充分时间让学生正确地读课文,要求用普通话,声音响亮,吐字清楚,读准字音,不读破句,特别是自学性朗读,要让全班学生都读完、读好,切不可做个读的样子,匆匆过场,草草收兵。在初步理解基础上的表达性朗读,要留够时间让学生试读、练读,读出感觉,读出味道,读出情趣,切不可未准备好就仓促上阵;要留读后评议的时间,通过评议,强化对朗读的激励功能、诊断功能和调节功能。时间哪儿挤精心设计问题,让繁琐冗长的“讲讲、问问、答答”让位给读。说实在的,有的课文浅显易懂,语言平平,实在不必“循规蹈矩”在“分析”的漩涡里打转转,还是多读读吧。

(2)语文课堂教学,调动全体学生参与

朗续训练,必须想方设法调动全体学生全身心地投入。特别是学困生,有意注意持续时间短,单调的阅读方法只会使学生读得口干舌燥,昏昏欲睡。要适当地创设情境,创设气氛让学生愿读、乐读、争着读。如学生朗读时放些相应的背景音乐,有时请学生配配画外音,也可把学生的朗读现场录音进行比赛等等。一次,我在教《赵州桥》一课时,在理解的基础上,我跟学生说:“赵州桥举世闻名,经常有外宾慕名前来目睹它的风采,谁能做个出色的导游,为外宾介绍”学生情绪高涨,跃跃欲试,我顺势引导要想做好导游,首先要把课文读熟,并要读出感情来——读出为拥有这份历史遗产的自豪感来,这样在介绍时,才能眉飞色舞,生动精彩,让外宾听了赞叹不已”。几句话激活了学生的读书欲望,连平时不爱读书的学生也有滋有味地朗读起来。每个班的学生都不是整齐划一,其水平、能力都有明显的差异。因此,在朗读教学中也应体现层次性。复杂程度不同的语段要因“材”而读,对不同要求的朗读练习也应量“材”录用,哪怕是对朗读的评估也要因人而评,让学生多一些成功的喜悦。同时,可规定一节课内指名朗读每人不能超过两次,多为丑小鸭创造“登台亮相”的机会,要知道美丽的白天鹅也有“丑小鸭”的经历。

(3)理解与朗读相互依存。

在阅读教学中,把朗读与理解截然割裂的现象并非罕见,分析前读一遍,讲解完后再朗读一遍,甚至根本没去理解,就要求学生读出感情来。一次王树红老师上《鸟的天堂》,其中有一句:“这是一棵大树。”我请学生试读,提醒他们:“怎样才算正确地读”结果,有的重音落在“这是”上,有的一见“大”字,就把重音落在“大”上,显然,对上下文的理解还未

到位。于是,老师引导学生再读上下文有关句子,弄清楚这句话是在什么情况下说的,经过比较,学生才恍然大悟,应重读“一棵”,从而强调上文说的“许多棵”、“二棵”都是错误的。朗读到位了,对榕树之大体会也更深了。

(4)精选练点,锤锤有声。

叶圣陶先生把有感情的朗读叫做“美读”,“设身处地的、激昂处还它个激昂,委婉处还它个委婉……务期尽情发挥作者当时的情感,美读得其法,不但了解作者说些什么,而且与作者的心灵相通”。然而真正能读出感情来并不容易,需在朗读技巧作必要的适当的指导,如停顿、轻重、缓急,语气等等。但这些指导不可能课课皆有,次次具备。经集体讨论研究,要求教师要精心选择朗读训练点,每次训练有个侧重点,锤锤敲打,锤锤有声。如《山里的孩子》文质兼美,行文活泼流畅,语言颇具层次美、节奏美、形象美,是进行朗读节奏训练的较佳训练点。“满山遍野/都有/ 他们的脚印,/在山冈/在竹林/在小溪,/在草丛……/”带着重号的读得稍重且慢,“在竹林”要读得轻快而短促,读出明丽清脆,“在草丛……”要读得渐慢渐轻并有余音,体现省略号的余味无穷。这样读,“大珠小珠落玉盘”,叮当有声,错落有致,读出了语言的韵味,读出了语言的音乐美。同时,学生一旦掌握技巧后,将举一反三,极大地提高朗读教学质量。

(5)形式多样,合理运用。

朗读的形式纷繁多样,不一而足,但各种形式的朗读有各自的功能和适用范围。为能准确指导学生朗读、点燃学生的朗读兴趣、激发学生的朗读感情、促进学生的朗读训练,教师借助于丰富多彩的朗读方式,课堂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展示学生的语文素养,读出个性,读出激情,因为“一千个读者有一千个哈姆雷特”。教师精心设计朗读训练过程,科学合理地选择好每一环节读的形式,让它们各尽所能。以下是我们课堂经常采用的朗读形式。

美读,即表情朗读。这种朗读方式往往要求教师创设情境,对于语言和意境较优美的诗歌和散文较适合。教师可播放课文朗读录音让学生比照感悟。首先放录音,要求学生对照课文,边听边领会文章中所表达的思想感情,然后请学生朗读,比照两者的朗读情况,可以让学生明白该如何读,从而领悟文章的内涵。如兰进老师教学的古诗《饮湖上初晴后雨》时,利用多媒体课件播放课文的FLASH朗读视频,让学生进入诗词的意境,然后让学生对照朗读,学生一下子就进入课文情境进行朗读,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分角色朗读。这种朗读方式对于戏剧作品和小说中的对话描写的语段较合适。它有利于学生对作品中的人物性格和人物思想感情的把握。

配乐朗读。歌曲有着优美的旋律,又有着美好的意境。配上乐曲来朗读,可以营造情境,能使学生尽快进入角色,活跃课堂气氛,愉悦学生的心情,提高学生的注意力,有助于理解课文内容。进行配乐朗读时,应注意乐曲的意境、格调和旋律,它们应与课文内容相协调。欢快的乐曲应与喜剧性的内容相配,低沉的乐曲应与悲剧性的内容相配。配乐朗读的乐声不能太响,以免产生负面影响。

诵读,即背诵。这种朗读方式也适合于古诗文教学。当学生对文章的内容已有了较深刻的理解时,教师可要求学生背诵某些精彩的语段或全篇。这样就能加深对课文的理解,增强语感,积累名言佳句,体验艺术魅力,陶冶思想情操,提高审美能力,养成高雅气质。

三、研究的主要成果及成果分析

因为朗读教学渗透在语文教学的各个环节之中,所以本课题实施的各步骤贯穿于小学语文教学始终。在教学中分不同年级、采用不同形式,例如:赏读与创设情境、想象与激发情感、演读与感悟体验、评读与促进发展、朗读方法和技巧的指导等对学生进行朗读训练,指导学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激起学生与文章作者之间的感情共鸣,领会文章的含义,培养学生的语感,积累学生的语言,为写作能力打下坚实的基础。使学生在字、词、句、段的学习和听、说、读、写的训练过程中,受到深刻的教育。培养学生表达美创造美的能力。(展示实施过程的图片)课题组的老师们在实践中前行,在研讨中收获、总结、提升。结合课题研究的深入老师们撰写了总结性的论文。我自己撰写的论文:《加强朗读教学回归本色语文》、徐晓宇老师的论文《谈小学生朗读能力的培养》、兰进老师的论文《如何加强朗读训练的指导》、刘晓鹏老师的论文《浅谈小学语文朗读教学》、王树红老师的论文《高年级训练感情朗读的途径》、张国海老师的论文《浅谈教学中朗读方法的指导》。另外还有在研究过程中产生的关于朗读教学的课例、教学反思、活动记录等。

四、研究成果的影响

经过前一阶段的课题研究,提高了教师对朗读教学重要性的认识,加强了朗读训练,激发了学生朗读的兴趣,培养了学生良好的朗读习惯,提高了学生的朗读水平。达到了课题研究中期阶段预期的目标。朗读教学的有效开展,大大促进了学生的课外阅读,拓宽了学生的视野,增长了学生的见识。朗读教学的有效开展,也促进了学生口语交际能力和习作水平的提高。学校加强了朗读训练,学生语言的积累多了,“日积月累,熟能生悟,是学习语文行之有效的经验……”这样就为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和习作水平的提高奠定了良好的基础。应该说,学生的语文素养有了较大的提高。通过课题研究,教师重视了这方面的学习,提高了自身的朗读水平和朗读教学水平。通过阶段性的、科学有效的朗读训练,我校学生在培养学生良好的语感,杜绝唱读的方面有了较好的改观。同时同学们掌握了一定的朗读的技巧,积累了丰富的语言,提高学生对文章的理解力和鉴赏力。锻炼学生用语言描绘事物、表情达意的能力,以致能提高听、说和写作水平,加大了语文为生活服务的力度。我校的课题组的成员通过理论学习,用理论指导实践,改变教师的教学行为,促进了学生的发展。

五、下一步研究的计划与安排

1、加强理论学习和业务修养,多学习关于朗读方面的知识。

2、抓好课内外的结合,做好读书笔记或写好研究记录。

3、认真开展好实验研究活动,多开展朗读比赛、演讲比赛、讲故事、读书交流、表演等各种形式的教学活动,使他们能在学中玩、玩中学、乐中得、得中乐。

4、多与家长联系,取得家长的支持。

5、加强学习,师生共同促进。

第五篇:浅谈小学生朗读能力的培养

浅谈小学生朗读能力的培养

平昌县响滩小学

陈小梅

读是进行语文训练的重要方法和途径,内容的感知和理解,情感的感悟和表达,意蕴的品位和赏析,语言的运用和积累,都是以读为重要手段。要保证语言文字训练到位,务必以读为本,充分发挥读的多重功能。但当前的阅读教学中存在许多弊端,不利于小学生朗读能力的培养。

一、重讲轻读,重问轻读

多年来,由于受传统教学模式的影响,教师在课堂上讲的太多,问的太多,课堂上唯恐学生不懂。拿到一篇课文,教师就用提

问的方式进行逐字逐句地理解和分析,提问的目的无非是为了满足疏通课文情节的需要。课文分析完了课也上完了。由于问题过于琐碎,就导致了无意义的满堂问,满堂灌。这样,学生课堂上就没有时间去读书,对于教材中优美的语言文字,教材包蕴的丰富知识和情感,就无法亲自去品味感受,始终处于被动的地位。因此,不利于学生思维能力的发展。

二、目的不明,要求不清

随着教学改革的深入,不少教师已开始重视朗读训练,但由于对朗读教学的目的不明,对各年级朗读教学的要求不清,所以课堂上设计的一些朗读只是随意性的“滥读”。在不少公开教学中,有的老师仅仅把朗读当成装饰品点缀一下,或为了老师的提问而读,仿佛不读一下,提问就不能体现启发性;或是预定的教学内容已讲完,可还没有下课,为了凑时间而毫无目的地读„„同时,有不少教师对各年级朗读教学的要求不清,教学中往往要求偏高或偏低的现象,很难收到良好的训练效果。

三、指导无方,效率不高

目前朗读教学指导中最突出的问题是抽象化、简单化或以录音代指导。比如:一位教师教陆游的《示儿》,理解诗句后问学生,诗中哪一句最能体现诗人强烈的渴望祖国统一的心愿?(但悲不见九州同)学生回答后,教师顺势指导,读这句诗时,要读出陆游悲壮的爱国感情。学生齐读以后,教师不满意,再启发说还 1 要读得深沉一些。学生依旧原样。假如这时教师能示范一下,或告诉学生如何深沉,再创设一下情境,学生定能读出真切的情感。

朗读是教学中最经常、最重要的训练。好的朗读训练不仅能有效地培养和提高学生听说读写能力,而且也在一定程度上较全面地发展一个人的智力。面对朗读教学这三大现状,我们应如何教学方法培养学生的朗读能力呢?

(一)、扣题直读

对于题目揭示了文章或中心的课文,可以跳出分段意的框框,扣题直读全文,把审题贯穿于读议之中。如教《我爱故乡的杨梅》一文,教师应先引导学生扣住题目阅读思考:全文主要写了什么?(作者爱故乡的杨梅),江南盛产杨梅的地方很多,作者为什么专爱故乡的杨梅?(抒发了作者热爱家乡的思想感情)本文采用什么样的写作顺序?(先总的写我爱故乡的杨梅,然后分别具体写杨梅树、杨梅果。)故乡的杨梅果有哪些方面特别惹人喜爱?(形状、颜色、滋味)通过扣题读,文章的主要内容,段落与内部之间的联系也清楚了,学生较快地理解了课文按总分结构来组织材料的。

(二)、扣词熟读

对于关键词突出的课文或段落,可以扣住关键词,熟读深思,“牵一发而动全身”。如《草船借剑》一文,抓住了“立下军令状”、“神机妙算”想两个问题:

1、诸葛亮为什么愿意和敢立下军令状?(前因)先默读课文思考,想像当时诸葛亮是怎么想的?然后议论,并练习有感情地朗读,把诸葛亮说话的神态和语气读出来。

2、为什么说诸葛亮是神机妙算?划出“神”在哪里?“妙”在何处?(后果)再反复读课文,掌握课文中的事例,抓住“自有妙用”“动静”“四更”“大雾漫天”“一字儿”“擂鼓呐喊”“一定”“只管”“掉过来”“吩咐”“放回”等复述借箭的经过。这样,诸葛亮料事如神,足智多谋的形象就深深的印在学生的脑海里。

(三)、扣段精读

对各段表达形式相似,思路相同的课文,可以精读一段,举一反三;对于主线突出的课文,可以精读重点段,用重点去带动全局。如《蛇与庄稼》一文,精 2 读第一段,重点议论蛇与庄稼的关系。然后让学生运用第一段的分析方法阅读理解第二段,议论猫与苜蓿的关系。阅读理解第三段,举例说明事物的简单联系和复杂关系。

(四)、扣章诵读

如《詹天佑》课后要求背诵三、四自然段,教师先提出背诵的要求,接着提出思考要点:这两节各写了什么?再抓住各节中的关键词语,逐段背诵,如第三自然段中有“任命、轰动、争了一口气、笑话、轻蔑、高山深涧、尝试、至于”等,将这些词板书在黑板上,连词成句,边背边体会詹天佑就是在帝国主义百般阻饶、嘲笑中,怀着为国家与民族争气的坚定信念而毅然接受修筑京张铁路这一艰巨任务的。通过诵读,学生不但理解了这段话的内容,而且领会了这些内容是怎样用语言文字表达的,还从中受到了爱国主义的思想教育,激发了他们为祖国的富强奋发学习的热情,实在是一举多得。

以上四种朗读方法目的明确,方法得当,易于操作,能调动学生朗读课文的积极性,在一定程度上培养了学生的朗读能力。此外,在训练朗读的过程中,还要适时地给学生一定的朗读方法和技巧。

1、教会学生确定重音。通过训练,让学生逐步懂得,句子中的动词谓语,用作修饰的词,对比的词,或能表达作者强烈的感情的一些特殊的词,要读重音。另外,为了增强表达的效果,一些表示强烈兴奋或悲伤的地方,可采用重音轻读的方法。

2、教会学生掌握速度,要通过训练让学生知道,表示欢快、激动、高兴、愤怒的词句,一般读得要稍快一些,表示悲伤、忧郁、抒情的重点段,读的速度要慢一些。在整篇课文朗读中,要有快有慢,富于变化。

3、教会学生把握词调。语调是语音、语素、语气的综合反映,是一篇课文的感情基调。通过训练,在实际的朗读中,让学生逐步体会到表示欢快的、赞美的、喜爱的、美好情感的课文要读得深沉舒缓。一般的文章都以宁静、轻松、恬淡的语调为主。

总之,小学生朗读能力的培养是每一位小学语文教师所努力征讨的问题,但 3 因种种原因还未形成一种科学有效的教学方法来培养小学生的朗读能力。笔者在文中所谈的内容仅是自己在教学实践中的一点体会和心得,未必科学全面,谨与广大同仁工作者们交流。

下载如何培养朗读能力word格式文档
下载如何培养朗读能力.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浅谈小学语文朗读能力培养

    浅谈小学语文朗读能力培养 永定区岐岭中心小学 陈占培(联系电话:***) 摘 要: 小学语文教学的目的,是指导学生正确理解和运用祖国的语言文字,使学生具有初步的听说读写......

    培养学生朗读能力阶段性总结

    培养学生朗读能力阶段性总结 随着小学语文教学改革的不断深入,语文教学“以读为本”的观念已深入人心。但在平时教学中发现:在课堂上,学生没有沉静的品读和感悟,在老师繁琐的......

    低年级学生朗读能力培养总结

    低年级学生朗读能力培养总结 对于一二年级的学生来说,他们的模仿能力极强,而且善于表演。为此,在低年级阅读教学中,我结合学生的特点进行教学,现在课文讲究的是图文结合,对于一篇......

    如何培养中学生的朗读能力

    一、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一)音乐开篇激趣。 每堂课刚开始几分钟,学生思想分散,情绪不稳,往往需要组织课堂纪律,使班内安静下来,如果先让学生听一首歌或一段音乐,音乐会以它独有的魅力......

    如何培养小学生的朗读能力

    如何培养小学生的朗读能力 古人说的好:“读书百遍,其义自见。”因此, 作为一名语文教师,在日常的教学实践中,就应该努力地培养学生的朗读水平,增强学生理解文章内容的能力,体会阅读......

    小学语文朗读能力的培养

    小学语文朗读能力的培养 小学语文教学的重要任务是阅读,它直接关系到识字写字、写作、口头交际等各方面的教学。而朗读又是阅读教学中最为基本的方式,也是小学低年级语文教学......

    如何培养小学生的朗读能力

    浅谈如何培养学生的朗读能力 单位:山西省太原市小店区刘家堡乡西柳林小学 姓名:武利清 性别:女 邮编:030063 联系电话:*** 正文摘要: 古人说的好:“读书百遍,其义自见。”《......

    浅谈小学生朗读能力的培养

    小学生朗读能力的培养 临江小学教师——张作斌 《小学语文新课标》在阅读教学中明确指出:“各个学段的阅读教学都要重视朗读和默读”,新课改下的每一篇课文在学习目标中都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