培养学生朗读能力的几点策略

时间:2019-05-15 02:16:11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培养学生朗读能力的几点策略》,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培养学生朗读能力的几点策略》。

第一篇:培养学生朗读能力的几点策略

培养学生朗读能力的几点策略

小学低年级语文课文形象生动,非常有感染力,朗朗上口,易读易背。绝大多数课文学生读几遍就大体了解内容,即使有难点,也只是稍加点拔就能明白。平时语文课上也反映出学生对朗读课文的兴趣往往是欲罢不能,总是争先恐后地表现,唯恐没被点名。究其原因正是学生通过朗读,披文入情,对课文内容产生了兴趣。所以在低年级的语文教学中我坚持以“读”为主线,从“读通”到“读顺”,到“读会”到“会读”,通过不同形式的读达到熟读或者背诵,从而使学生真正地达到自主读书的目的。

一、读通

学生对课文的理解是建立在读通,读顺的基础上的。因此要引导学生读懂课文,首先要读通,读顺课文。

主要做法是给学生充足的读书时间初读课文,在指导学生读通顺上多下功夫。初读至少要三遍,每遍要求各不相同。第一遍,采取自由朗读形式,借助汉语拼音读准字音,使学生根据自己的实际决定朗读速度。时间要充足,让每一个学生都读完,然后圈出生字,读三遍。训练学生眼到,口到,心到。第二遍也采取自由朗读形式,再一次要求读通句子,标出自然段。读时将第一遍读不顺的句子多读几遍。在抽查朗读时,可将难读拗口的句子,或长句子提出来,指导停顿,检查朗读,分解难点。第三遍指名分自然段读,要求学生认真听,看字音读准了没有,有无加字删字。这样一步步的训练,为下面讲读课文打下良好的基础。

二、读会

(1)注重范读,情境导入。

一年级的孩子特别喜欢画画,没事就在纸上涂涂画画。在教《小池塘》的第二自然段时,我充分利用孩子喜爱画画的特点,将文中大量的比喻句用画画的形式表现出来。首先我在黑板上画了一个小池塘,接着请孩子们读课文的第二自然段,然后请小朋友上来将倒映在小池塘里的景物画出来。四个小朋友拿不同颜色的粉笔表现出了“白云、太阳、月牙、星星”倒映在小池塘中的美丽景色。更有趣的是他们比平时更细致地朗读了课文,注意到语句之间的微小差别。看,白云画了两朵,太阳画了一个,月牙画了一个,星星画了两颗。我假装问孩子:“四个小朋友为什么画的数量不一样,是不是有小朋友画错了?”“没有,没有!”学生争先恐后地告诉我,因为课文中说“一群白鹅”、“许多珍珠”,“一只气球”、“一只小船”。画画不仅让孩子们朗读课文认真了,还能挖掘孩子们丰富的想象力。“小池塘还能倒映出什么?”我让他们用课文中的句式“ 倒映在池塘里,像。”回答时,孩子们的想象就像他们的画那样丰富美丽、五彩缤纷。“月亮倒映在池塘里,像一面圆圆的镜子。”“小树倒映在池塘里,像一顶漂亮的雨伞。” “路灯倒映在池塘里,像一条闪动的长龙。”经过这么一说一画,孩子们的思维更活跃了。这样在朗读体验的基础上学生对课文的理解就水到渠成了。

(2)培养学生初步评读能力,达到“会读”。

我深知读的训练,要从学生中来,到学生中去,让学生带动学生,影响学生,评价学生。在评读活动中,我创设了一个“比较-领悟-仿效-提高”的训练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强调让学生全体参与训练,使学生都会读书,把书读好。

如在《雨点》一课中,我是这样进行引导的:我先让学生自己读,然后齐读,第一遍齐读下来,语调平淡,没有任何变化。但我并不急于告诉孩子们应该怎样朗读,而是抓住学生喜爱这篇课文的特点,反问他们:“雨点分别落进哪里啦?”“老师怎么就觉得小朋友读的雨点都落进同一个地方了?自己再读读课文就找到答案了。”孩子们马上静下心来自己默读课文,一会儿时间,个个都抬起小脸,眼睛里流露出兴奋的神色。“明白怎样朗读了吗?”“明白!”孩子们马上抓准“睡觉、散步、奔跑、跳跃”四个词语表现出雨点在“池塘里、小溪里、江河里、海洋里”的不同状态。朗读时语音逐渐响亮,语调逐渐高昂。有的孩子甚至按捺不住自己的表演欲。跟随着“睡觉、散步、奔跑、跳跃”四个词语做出不同的动作。最后我指名读,然后请小朋友说说谁读得比较好?为什么说他读得好。(我觉得某某读得好,因为听了他的读让我感觉到雨点真的象在睡觉,在散步,在奔跑,在跳跃。)接着让学生再模仿读得好的同学读,这时朗读水平就提高了。学生在比较领悟、仿效中提高了朗读能力。在这里评读起了很大的作用。

如何提高学生评读呢?我是这样训练的:①认真听别人读正确,读流利了没有。②评价别人读出了句子的语气没有。③你觉得应该怎样读?从语气,速度,感情上去评说。刚开始学生可能说得并不好,慢慢地训练多了,学生就会了,而且养成了在别人读时,自己认真听,再主动评价的习惯。

三、读活

低年级的语文教材语言生动,角色分明,非常适合于朗读和表演。如《春笋》《这儿真好》《三个小伙伴》„„在教学《春笋》这一课的第一自然段时,我紧紧抓住文中表示动作的词语让学生表演。首先,我邀请一位平时喜爱表演的学生上台扮演春笋,其他学生朗读课文。随着孩子们的朗读,趴在讲台上假装沉睡的“春笋”打了个呵欠醒来了,两只小手搭成“笋尖”状越升越高,越升越高,表示春笋“冲破泥土”、“掀翻石块”,最后这个孩子“唰”的一下站了起来,表示春笋已经“冒出来”了。其他学生羡慕地望着表演的孩子,跃跃欲试。我乘机鼓励全班学生:“现在,老师来念课文,你们全部演春笋。”然后,我走到一个孩子跟前,和他耳语了几句。,我要他晚点“醒”来。随着我的朗读,孩子们一个个兴高采烈地表演着,那热闹的情景俨然一幅“雨后春笋图”。可是慢慢的,孩子们主动安静下来了,他们发现了还有一个“春笋”没醒过来。他们诧异地一会儿看着我,一会儿看着这个孩子。我马上说:“春雷爷爷喊不醒小春笋,你们想想,春雷爷爷还会请谁来帮忙呢?”愣了一会儿,一只小手举起来了:“春雷爷爷会请春风姐姐帮忙。”许许多多的手举高了:春雨、燕子、杏花、桃花、柳树„„识字1中出现的有关春天的景物在孩子们的脑海中一个一个地闪现,唤醒了沉睡在孩子心底春的记忆。一直忍住笑声的“春笋”在大家的呼唤声中醒来了。“我们要考考晚起床的春笋,你刚才听到了什么?睁开眼睛看到了什么?闻到了什么?”有了刚才的铺垫,“春笋”回答得不慌不忙,生机勃勃的春天在他的讲述中又一次呈现在大家眼前。

这样在角色朗读和表演中培养了学生的想象力,创造力,使学生完全融在了课文的情境之中。活灵活现的语言和动作,使文章也活了起来。这就把文章“读活”了。

第二篇:培养学生朗读能力阶段性总结

培养学生朗读能力阶段性总结

随着小学语文教学改革的不断深入,语文教学“以读为本”的观念已深入人心。但在平时教学中发现:在课堂上,学生没有沉静的品读和感悟,在老师繁琐的提问下,得不到艺术形象的真实感受,学习情绪浮躁不安,个人内心感受化为词语的堆砌和概念的罗列,学生的朗读也是走马观花,蜻蜓点水,脱离了文本的感情。语文也被当作了一门知识性和纯理性的学科来教,削弱了学生对祖国语言的学习和感悟能力。《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各个年级的阅读教学都要重视朗读。”“要让学生充分地读,在读中整体感知,在读中有所感悟,在读中培养语感,在读中受到情感的熏陶。”正如:“阅读教学,第一是读,第二是读,第三还是读。”著名特级教师孙双金也曾指出:“书声琅琅应当成为一堂好课的首要特征。”由此可见,学生朗读能力在语文教学中的重要地位。

课题实施以来,我认真学习教育理论知识,针对课题研究采取了切实可行的措施,做了大量实践性的工作,使课题研究顺利推进,达到了课题初预定的目标。为了把课题研究工作更有成效地开展下去,现将研究工作总结如下:

一、课题研究过程与方法: 1.重视理论学习,提高认识。

我始终认为,搞课题研究,扎扎实实进行实践固然重要,但在研究过程中,合理借鉴他人成功的经验做法,不断充实调整研究思路则更为关键。通过课堂实践和理论学习,具体分析在平时朗读教学中存在的主要问题,从根本上找到了问题的根源,从而更好地去解决问题。

2.大胆实践,优化朗读教学。(1)保证读书时间,培养良好习惯。

根据年级、学情、教材特点规定每节课的朗读时间,留充分时间让学生正确地读课文,要求用普通话,声音响亮,吐字清楚,读准字音,不读破句,特别是自学性朗读,让全班学生都读完、读好,切不可做个读的样子,匆匆过场,草草收兵。

(2)、调动全体学生参与朗读训练。

朗读训练,我想方设法调动全体学生全身心地投入。适当地创设情境,创设气氛让学生愿读、乐读、争着读。学生朗读时放些相应的背景音乐,让学生的朗读进行比赛等等,理解与朗读相互依存。

(3)、形式多样,合理运用。

朗读的形式纷繁多样,当需要激情引趣或学生读得不到位时,用范读指导;有时需要借助读来帮助学生分清段中的内容、层次时,用引读;遇到对话较多、情趣较浓的课文时,采取分角色朗读;需要渲染气氛、推波助澜时,用齐读。

二、存在的问题

朗读教学指导方法单调、机械、生硬,常见在分析、理解之余来一句“请同学们有感情地读读这部分”,或“把xxx语气读出来”,诸如此类隔靴搔痒的引导,导致朗读不能熔“导”、“练”于一炉,不能揉理解、感悟于一体。指导不得要领,只重声音形式,只重表层的技巧,直截了当地告诉学生,把某一个字(或词)读得重(或轻)些,把某几个句子读得快些(或慢些),而忽略了朗读表情达意的要义。

本阶段,虽然取得了点滴的成绩,但是要想彻底提高学生的朗读能力,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还需要不断地进行探索研究,不断地创新实践,不断地努力。

第三篇:低年级学生朗读能力培养总结

低年级学生朗读能力培养总结

对于一二年级的学生来说,他们的模仿能力极强,而且善于表演。为此,在低年级阅读教学中,我结合学生的特点进行教学,现在课文讲究的是图文结合,对于一篇新的课文来说,最吸引学生眼球的是文本中的插图,所以我先让学生自己看插图,然后自己描述插图,教师做相关的指导,让学生从中体会作者的心情,这样学生就对课文有了基本的了解,同时也感悟到了文本所要表达的思想感情了。这时让学生初读课文,要求学生把字读准即可,读完一遍文本后,再次要求他们把课文读流利,可以采取多种方式,直到把课文读流利为主,这时老师可以根据学生模仿能力强这一特点,教师做示范读,也可以找相关的录音示范读,充分调动学生读文的积极性,然后教师引导学生体会为什么这样读。引导学生说明原因,让学生形成初步的阅读方法。再次让学生试着复述课文,在复述的时候可以让学生加入自己的语言,加入自己的语气,对课文进入深刻的理解,俗话说“熟能生巧”这时可以引导学生根据所感悟的情感进行表演,每个学生的表演欲望都是很强的,都想表现自己,这样他们就会认真的领会课文的内容,同时他也会根据其他表演者的表演不断的完善自己的语言,大家达到相互促进的作用。除此之外,对于低年级的学生,教师要对开展一句话或者一段话表心情的游戏,让学生根据自己的心情去说话,让其他的学生去体会他的心情,这样不但激起了孩子们的好奇心,而且也调动了学生的说话积极性,同时也锻炼了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如果学生一次性没有说成功,教师或者学生帮助他把语言修改到成功为止,让他重新去说,这样一点一点的他的感情就容易的表达出来了。语气也就掌握了,阅读的水平也就提高了。

总之 朗读教学教师应该总是变换形式,常读常新

人经常吃一种饭菜,即使做得再香,也会感到腻味。同样,教师指导学生读书,如果只用一种形式,一个腔调,长此以往,学生也会感到乏味。为了让学生对读书永远保持极大的兴趣,在平时的教学中,应根据不同教材的不同要求,做到“堂堂有新招,篇篇有花样”。教学说明文,可采用默读抢答的方式引导学生理解课文内容;教学童话,可采用轮读课文的方式讲故事;教学散文,可采用师生赛读的方式比输赢;教学对话多的文章,可采用分角色朗读的形式,在熟读课文的基础上锻炼口才„„

以上是我的一个小结,肯定存在很多的不足之处,以后我会继续完善的。

第四篇:尽心培养朗读能力

在朗读中培养学生语言素质

四川省广元市元坝一小冯建蓉

我国语文教育学家蒋仲仁先生说:“就语文,朗读最重”。的确如此,学习语文要重视朗读,要重视学生语言素质的培养,这样才能利于学生积累词汇,深入理解课文,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从中受到品德教育,审美教育。在语文教学中提高学生的朗读水平,将是每一位语文教师的最终心愿。

一、朗读现状

相信每一位小学语文教师都有同感,学生在朗读课文时,要么读得结结巴巴,要么含含糊糊,甚至还拉着一副长腔。摇头晃脑唱读,这极大地影响了学生口头表达能力和写作能力的提高,影响学生语言素质的发展,而造成学生朗读水平低下的这种现象的原因总体上是如下三点:

1.学生不愿意读文。对于许多小学生来说,他们的学习基础差,字词积累贫乏,语感也不强,因此在朗读时常遇拦路虎,读起来就结结巴巴,很不自然,这就会导致出现朗读笑话,引起大家的哄笑,久而久之他们的兴趣就减退,越久就越怕读且不愿意读了。

2.学生不会读文。从小学生低年级起,有的老师对学生缺乏朗读的训练或对朗读的要求不严格,更有在课堂上不

使用普通话教学,不作读的指导,学生对文章不理解,体会不到文章的思想感情,读文只是为了应付任务,久而久之,就导致了大部分学生读文时读得不流畅,说话时文不成句,写文时想了半天,也难以下笔,学生的表达能力可想而知。3.学生缺乏读的胆识。人们在平时交流时都是讲家乡语言,说普通话的机会仅仅局限在课堂上,很少得到机会锻炼,不敢进行大胆地读,经常地读,有感情地读,长时间下去,就大大地影响了学生的朗读水平。

二、尽心培养学生的朗读能力

针对学生的朗读现象,我认为在学生读文时,教师应以训练为中心,对学生进行导读,形成习惯后,再施予技巧,向能力迈进,尽力为学生提供朗读的环境,提高学生语言素质。

1.让学生明白朗读的要求。一般来说,朗读课文时,朗读的基本要求是:正确流利,学习作者遣词造句,语速应接近说话时的速度,读出不同的语调,且注意停顿、轻重缓急,感情应自然贴切,如学习《凡卡》这一课文时,在学生领会当时的时代背景和政治背景的基础上,要求学生在朗读“凡卡受折磨”这段时,以低沉、缓慢的语调,用悲痛、哀凉的情感朗读,让学生体会当时天冷,心冷,伤痛,孤独的情境,这样就收到了特别的朗读效果。

2.朗读的形式应灵活多样。学生由于不会读,导致不

敢读、不愿读,要想让学生喜读、乐读,那就必须培养学生的朗读兴趣,学生一旦对朗读产生了兴趣,就会自觉地、积极主动地进行朗读练习和探索,学生有了兴趣才喜欢读,乐意读。这就要教师在朗读训练中,将朗读的形式进行多样化、这样才不会显得单一乏味,才能激活学生的兴趣及热情,朗读的形式有领读、分合读、个别读、分解读、轻声读、快速读、表演读、竞赛读、配乐朗读等。至于一节课中选取何种朗读形式,教师应根据本班学生的实际情况,课文的特点,教学的设施而定,不可牵强附会地运用。3.创设情境,调动兴趣。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浓厚的兴趣会激发起无穷的潜能,兴趣的培养又是多途径的。在朗读课文时,可以通过创设美好的情境激发学生“学”的兴趣,从而达到激发“读”的兴趣。如教学《桂林山水》一课,教师可以一边展示漓江两岸秀丽风景,一边动情地范读,为学生解说画中的风光,待学生的心思都被吸引到桂林山水的优美意境中时,再对学生说:“现在我们已经来到了甲天下的漓江上,乘着木筏,欣赏着桂林美景。如果能有位朗诵家来上一段就更好

了。”这一招非常有效,课堂上立刻洋溢着活跃的气氛,同学们怀着愉悦、轻松的心情展开朗读,第一次试读就读得有点有声有色了。

4.创设教学情境,激发学生情感。课文字里行间都蕴藏着作者的情感,也是学生情感的发言地。学生通过想象、联想、能够充分感受形象,揣摩作者真挚的情感,因此,指导有感情的朗读,要为学生创设课文内容所需要的情境引导学生入境,入情、调动起他的想象、联想、借助他们已有的生活经历、经验感受来理解体会课文的内容,也可以用教师描绘的情境,用图画展示情境,这样学生入情入境,甚至进入角色,便容易“情动辞发”而读出情感。如:在朗读《静夜诗》这首古诗时,学生们在幼儿园时都能背诵出来了,但都是一知半解的。我教这首古诗时,先引导学生读古诗(边读边听凄凉的古筝音乐),了解诗人李白被流放到外地,时值中秋佳节之际,天上月圆,人间团聚。而诗人孤身一人在外地,他看到天上的明月,忍不住低下头思念自己的家乡和亲人。这种思乡情,经过课文对照,学生们加深了对古诗的理解,朗读面部表情就比较严肃了。并通过语气的变换,朗读时情景的融合,使学生了解作者一人在外的孤单的场面。通过我对当时情境的渲染,学生心中激起感情的波澜,有了这样的感觉,我在进一步的指导,就能通过学生的朗读把课文的意境展现出来,从而读得入情入境。

5.“读后评议”是朗读的良方。学生朗读完后,教师要及时发现他们的不足,适当点拔,给予鼓励,并提出更高的要求,引导他们在逐渐实践中掌握朗读的规律,学会朗读的基本方法。要让学生了解,朗读的好坏不是单纯的语言技巧问题,而是要在深入分析理解课文的思想内容方面多下功夫,同时经过自己刻苦的反复实践,才能真正掌握好。

总之,激发兴趣,调动学生读的积极性;有效指导,提高学生读的技巧;合理练习,巩固学生读的实践......使读书训练因素有效整合,让学生尽可能的获得朗读的技能技巧,从而形成言语能力,促进学生语感形成,发展学生智力,增强学生的想象能力和思维能力。

第五篇:如何培养朗读能力

如何培养朗读能力

《语文课程标准》在阅读教学中明确指出:“各个学段的阅读教学都要重视朗读和默读.”细心的教师不难发现,基本上新课改的每一篇课文在学习目标中都有一点,那就是让学生能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由此可见,小学生的朗读水平是其语文素养的重要组成部分,所以,在阅读教学中要强化朗读能力的基础训练,逐步提高小学生的朗读水平.如何培养小学生的朗读能力呢?我认为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

一, 激发学生的朗读兴趣.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俗话说,亲其师才能信其道.为激发学生的朗读兴趣,可以采取以下措施:

1,学生认识到朗读的重要性.2,教师要以自己精彩的朗读打动学生的心,唤起学生朗读的欲望.3,采取激励机制,抓住学生在朗读时表现出来的成功之处进行表扬,使学生得到成功的喜悦.4,经常进行各种朗读比赛.二, 打好朗读基本功.要读好课文,首先要把课文读正确,读流利,打好朗读基本功.即做到“六不”:不丢字,不添字,不错字,不重复,不唱读,不读破句子,形成良好的读书习惯,叶圣陶先生说过:“教育是什么 简而言之,就是养成良好的习惯.”读书也不例外,就这点来讲,最好从小学一年级抓起,严格要求,学生读书时要做到眼到,口到,心到.学生能达到正确朗读,也就初步形成了读书能力,那么把课文读流利也就水到渠成了.三, 范读领路,摹仿入境.学生能正确,流利的朗读课文并不难,但要达到有感情,决不是一件轻而易举的事.指导学生有感情的朗读课文的最有效的方法之一是范读.摹仿是儿童的天性,范读能使学生很快入境,有的学生摹仿出来的东西一点也不亚于老师的“原汁原味”.学生摹仿久了,就形成了知识的积累,那么读书的能力也就形成了.例如,我曾听到一位朗读能力很强的教师执教的《丰碑》一课,给我印象最深的是这位教师的范读,她读课文时,声音时而低沉,时而高昂……当场所有的学生和听课教师都鸦雀无声,伴随着她的朗读,每个人都仿佛回到了红军过雪山的时代.当学生读课文时,他们也能初步地声情并茂地朗读课文,由此可见,教师的范读不容忽视.这里要提一点,“打铁还要榔头硬”,教师的朗读水平高了,才能正确的指导,点拨学生,教师的表情朗读多了,学生的脸上才会显出丰富的情感.所以作为一名语文教师,一定要提高自身的朗读水平.范读一般有三种形式:一是讲前范读.一般适合于情境教学的文章.像《十里长街送总理》《丰碑》《军魂》《麻雀》等.二是讲中范读.适合于范读课文中精彩的或重要的句段,多在理解课文的基础上进行.三是讲后范读.具有一定的欣赏性,品位性,有利于提高学生的欣赏水平.注意,要选择写景状物的文章.如:教学《雪》这篇课文时,在学生理解课文的基础上教师范读重点段,学生闭眼,静静地感受,头脑中形成一幅美丽的雪景图,从而达到一种境界,提高他们的欣赏水平.四, 采取多种朗读形式,使学生愿读,乐读.低年级的语文教学主要以读为本,以读代讲,要避免烦琐的教学分析.如果一味地讲,不讲求形式的多样,对于低年级的学生和高年级的学生都是很厌烦的事,所以在朗读时可采用指名读,自己选段读,小组齐读,分角色读,男女生赛读,小组合作读,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引读,帮读,领读,配乐朗读……等多种形式,但有一点需注意,低年级的学生喜欢竞赛,表演的形式,教师不妨试一试.高年级的学生喜欢速读,品读等.此外,教师要注意不能让学生为读而读,应提出不同的要求,体现出读的层次性.五,注重“评读”,使学生读中求新.小学生朗读水平还不高,但他们能进行一些初步的评读.当一名学生读完后,另外一些学生就能公正的给予评价.如:教学《荷叶圆圆》一课,当一名学生读完第一自然段时,我让其他学生当小老师,评一评这位同学读得怎么样,有个学生站起来说:“她读课文时声音很大,也很流利,但没有感情”.这时教师追问一句,“你能有感情的把这一段读给大家听吗” 这位同学欣然同意了,当她读完后请其他同学再点评,有位学生说“老师,她读这一段时,读得非常有感情,声音响亮,还加上了动作,我觉得很好”.然后,教师让其他同学模仿这位学生的语气读一读这段,效果很好,由此可见,如果将评读训练到位,相信在读与点评中学生们已初步掌握了朗读的技巧,朗读能力会不断提高的.评读的方式还有很多,教师要结合本班的实际水平,因人而宜.六,注重朗读评价.朗读评价,应采用激励性的评语,尽量从正面加以引导,在评价时要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促进每一个学生的健康发展.教学中教师要善于聆听,善于发现每一个学生的不同优点,多给予恰当的表扬,少一些批评,多一些微笑和鼓励,少一些单一的评价及评判,学生们树立了能读好的自信心,会读得更精彩.在我们的教学中,教师们评价时经常爱说的是:“你读得非常好”,“你读得真不错”之类的话,其实,教师应用心聆听学生的朗读,切实发现他们朗读中的优点,哪怕是一个词,一句话都给予肯定.学生们在教师的鼓励中会树立自信心,读的兴趣就会高.七,在理解课文的基础上,初步培养学生的自主品读.培养学生的朗读能力,要循序渐进,逐步提高.要从读得正确到读得流利,再到读得有感情.教学中,要充分给予学生读书时间,让学生通过多种形式,把课文读熟,再在教师的指导下,边读边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进而带着对文章的情感读文,让自己的情感在读书声中流淌.八,运用现代教育技术,使学生读得入境.将录音,录像,投影等多媒体引进课堂,用生动形象,直观的课件吸引学生快速入境,让学生从中领悟课文的内容,情感.如:教学《小小的船》,利用课件展示一个晴朗而美丽的夜空,有星星一闪一闪的,有弯弯月儿高挂,一个小女孩坐在月亮上,望着美丽的星空,这多美啊!学生们被眼前的美景所吸引,此时教师引导,如果是你,你这时看到了什么 最想做什么(此时学生就可以展开想象的翅膀,遨游在美丽的星空)体会到文中的美景,再读课文时,学生就能读出情感了.最后结束课文时,把一首《小小的船》歌曲教给学生,他们一边唱歌,一边表演,在唱做之中,深化了对课文的理解和感悟.最后,我想说,学生朗读能力的形成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春种一粒粟,秋收万颗籽”,只要我们有耐心,有恒心,采取科学的训练方法,激发学生的兴趣.那么,学生朗读能力的提高,还是不难实现的.

下载培养学生朗读能力的几点策略word格式文档
下载培养学生朗读能力的几点策略.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怎样培养学生的朗读能力的研究方案

    《提高小学生朗读能力的对策研究》课题实施方案 一、课题的提出 古代教育家重视“吟诵”认为只有通过诵读,才能进入文章的情境之中,体味出其中的妙处。“读书百遍,其意自见”......

    培养学生朗读能力的三个要诀

    培养学生朗读能力的三个要诀 宁强县南街小学肖佑兰 朗读是引导学生感受语言情境、体味语言情感、理解主言蕴味的重要方法,也是培养学生语言的感受力、领悟力、品评力、表现力......

    在阅读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朗读能力

    如何在阅读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朗读能力 《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各个年级的阅读教学都要重视朗读,要让学生充分地读,在读中感悟,在读中培养语感,在读中受到情感的熏陶。” 张田......

    小学生朗读能力的培养

    小学生朗读能力的培养 南宁市明秀小学周玉芳 朗读注于目,出于口,闻于耳,记于心,是一种复杂的心智活动。新课标指出:各个学段的阅读教学都要重视朗读和默读。可见朗读是阅读教学中......

    培养小学生朗读能力初探

    一、课题研究的问题:如何提高小学生的朗读能力 课题研究的目标 总体目标:通过语文教学中朗读教学,培养和训练小学生的朗读能力,增加对文章内容、语言文字、主题意境的理解,积累大......

    少数民族学生英语口语能力培养策略初探

    少数民族学生英语口语能力培养策略初探 耿马县勐永中学徐艳琼摘要:在听、说、读、写四种技能中,"说"几乎成了少数民族学生提高英语水平的"拦路虎",也是困扰教师的难点。如果......

    培养学生的质疑能力的策略分析

    培养学生质疑能力的策略分析 高阳县宏润小学 闫小俊 张文霞 古往今来,让学生质疑问难一直受到教育者的重视,我国古代就有“学起于思,思源于疑”、“小疑则小进,大疑则大进”的精......

    学生自主体育锻炼能力培养策略论文

    摘要:结合目前中学体育教学现状,从注重体育课堂教学的开放性、培养学生的体育兴趣,利用小组合作学习模式、组织学生的学习活动,多开展体育活动、展现学生的体育风采等三个方面,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