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电影《英雄》赏析大全
1.《英雄》这部影片有一个突出的特点,那便是耀色彩之美,把一种心理的色彩完美的用画面呈现出来。影片在主次色彩的运用上,用得恰到好处,张艺谋不仅是一个好的导演,更在色彩方面有着很好的造诣,电影中色彩是很重要的角色,它决定着这一场电影是否给观众带来一场视觉盛宴,更确切的说是看这个导演是审美意识。导演通过色彩的运用把风格结构有层次地展现出来,为环境、人物心境主题思想等服务。
棋馆之战——青灰
这是一个真实的故事,至少是影片中的真实,丝毫没有添加讲故事人——无名的感情色彩,没有感情色彩的故事的故事压根就没有鲜明的色彩。两位高手,一对好朋友,决战与棋馆。无名,一位绝顶的高手,表面冷漠而内心充满火热的人,并且很自信。长空,大家心目中英雄,自认为天下无敌,自负之极。有一句话这样说:高手对决,比的是内力。其实两人一直在用意念在对决,意念就是青灰色的,没有现实那么清晰。
“面对着自己的朋友,面临着共同的目标——刺秦‘大任’,我真的要亲手杀掉自己的知己吗?”无名脸色冷漠,其实心里是一片凄凉!从今天起,自己的朋友就要死在我的短剑之下,我怎能不伤心。我是一个冷漠的人,可是面对着即将死去的朋友我还是得装作丝毫不在意的样子。其实,我们并不冷血,只不过我们心中有仇恨。可是我的朋友啊„
“我愿意以自己的生命换取刺秦的机会”长空很坚决,没有丝毫犹豫,报的是必死的决心。两人都拥有博大的胸怀。那一刻,他放弃对抗,跟随自己戎马一生的长枪被朋友的短剑削断,孤独凄凉的掉落在冰凉的地上,冰冷的水珠讥诮的涌上来,喷了满枪,也滴了他满脸。朋友的短剑从腹部刺入,这意味着死亡,带着一丝期望已带着遗憾死亡。但是为了刺青也认了。青灰色是没有感情色彩的,代表着朋友之间凄凉的离别与死亡,也代表着意念的颜色。没有面部表情的他们像是冷血动物,面部表情也是灰色的。灰色时而被涂抹的更重一些,那边变成了黑色,那是他们最博大的胸怀,也烘托出一种庄严。
书馆之战一——红
无名确实是一个深邃老练的人,在面临着秦王这个“天下枭雄”时,他编造了一个故事,残剑与飞雪的故事。因为这个故事是他虚构的,无名心中难免会产生一种躁动。编造的故事中,残剑因为自己所爱的人飞雪三年没有跟自己说一句话而心中充满愤怒,怒火烧身,痛苦不堪,心中亦是无限的躁动。一张温暖的大床上,残剑与如月交织在一起。门外有位妖艳的女子,身著一袭红衣,透过户牖看到里面不堪忍受的一幕,心中充满痛苦。
“三年来,你不曾跟我说一句话!你跟长空有一夜之情,做错了事反而这样对待我,今天我也要以牙还牙!”残剑心中气血翻腾,这是对飞雪的一种报复。
“没想到你竟然做出如此媾和之事,如何能对得起我?”飞雪心中充满愤恨,亦充满嫉妒,彼时彼刻她想立即拔剑杀死自己心爱的却又深深伤害自己的人呢。终于,残剑倒在一片殷红的血泊中,杀死自己心爱的人是解了自己的怒火,可是飞雪心里矛盾之极。这一幕恰好又被如月——一个深深喜欢自己主人的丫头看到,她也是怒火烧身。这是无名给秦王编造的残剑飞雪的故事,红色的基调反应出无名心中的躁动;而红色的故事中又包含了嫉妒、怒火、痛苦。这一段在胡杨林之战中飞雪将如月斩杀后漫天的黄叶变成红色而达到极致。
胡杨林之战——红黄
胡杨林中,漫天满地都是黄色的叶子,一片萧瑟,空中叶飘满了萧瑟,整个场景充满了孤独寂寞凄凉。飞雪如月身著红衣,两个美人显得那样艳艳可是又是那么的伤感,充满仇恨。红色的衣服与萧瑟的叶子形成鲜明的对比。
“你为何杀我主人,亏他对你一片痴情!还我主人命来!”如月歇斯底里,眼睛里闪烁着仇恨的光芒!
“他该死!背叛我的人!”如月丝毫没有平静下来。
如月明知抵不过她,却早已之生死于不顾,他的心里只有仇恨,奔向飞雪,奋力厮杀。飞雪一身红衣,轻飘飘的,她仿佛一个没有情感的人,一个冷血动物。此时的他已经是个完全冷漠的人。弯刀插进如月身上的刹那,她笑了,是鄙夷的笑。笑如月傻,笑她误杀了一个她最爱也最爱她的男人。如月刹那间恨起了自己。整个画面瞬间由黄色变成红色,这种凄凉仇恨达到极致。红还是书馆之战中的红,黄色是凄凉的萧瑟的,与红色形成鲜明的对比,衬托出人物的内心情感。
书馆之战二——蓝
这时秦王发现了无名的真实意图时心态依然能保持平静,没有被无名吓到,蓝色是一种平静的心态,英雄惜英雄时所想象的完美的残剑飞雪的故事。残剑和飞雪争做第二个为刺秦而牺牲之人,在这里讲述了他们真实的爱情故事。飞雪,一个女子,面临强大的秦军围堵,面对无名这样的高手可能马上就是死亡,但她依然镇定自若,这不是一般人所能做到的,蓝色的纱衣在书馆之外的沙漠上飘摇,蓝色是一种冷色调,让人看着产生一种同情,怜惜这貌美的女子,为她的行为所折服,这便是爱情的忠贞与伟大。这一点在无名和残剑水上的争斗后残剑守候在飞雪身边到到极致。
蓝色是一种平稳、镇定的心得写照,象征残剑与飞雪真是爱情故事的伟大,也是一种冷色调,让人不禁产生怜惜等!
秦宫之战——绿
这是残剑给无名讲述的故事 残剑的心态已经返璞归真,“天下”二字早已深深刻入残剑的心中,他的精神境界也已经升华到不因个人恩怨而陷天下于兵戎水火之中。
秦王怔住了,此刻的他是那么的镇定,在历经惊险之后心慢慢平静下来,原来自己追杀了这么多年的刺客才是真正了解自己的人,才算得上是真正的自己。这种柔和的绿色缓解了整个肃杀的气氛,柔和的绿色也为几乎真实的绿色的描述添加了一些祥和。绿色是橄榄枝的颜色,代表着和平与天下安定。
书馆之战三——白
残剑和飞雪的爱情在张艺谋的摄像机里从红色的狭隘蓝的忧郁绿色的激荡到最后白色的殊途同归 一点点伟大起来。两人拥在一起,死了也幸福!这是一种纯洁的爱!张曼玉也从红色的冶艳、绿色的浪漫、蓝色的质朴到最后白色的伤心、白色是一种纯洁,是一种凄凉的心境,也是一种别离。
2.看《英雄》,观众一定得有颗真正的英雄般的心。只有英雄才能读懂英雄,才能理解英雄的更深广的含义。这部电影的创作团队无疑是一个英雄的团队,从最初的剧本编写到电影的后期制作,他们一定是站在了英雄的高度上进行工作的。因此,电影的每一个细节,都在向观众传达一种英雄的情结。正是基于这一原因,观众们才深为剧中的英雄人物的英雄品质所震撼。其次,看《英雄》,一定要站在历史的高度去看,不能局限在某一个历史阶段,更不能停留在一个人的某些方面,要纵观整个历史。有人曾对该片中的“秦王”做如下评论:秦王是一个暴君,导演是在为一个暴君平反。这一观点,显然还只是停留在七国混战的阶段,停留在秦国统一天下的过程之中。试问一下:从古到今,哪个一朝代的更替不经历战火?哪一个开国帝王,没采用过非常手段?唐王李世民如何?但他还发动过“玄武门”这样手足相残的事变。可也正是因为有了这样的事变,他才登上了大唐皇帝的宝座,这才有了一百多年的盛世唐朝。当今天我们回过头再看秦始皇,就更应该侧重的是他在我国历史上所具有的非凡意义。中国的统一、文字的统一、度量衡的统一。总之,正是因为有了秦始皇,中国的历史才进入了一个新的时期,“统一”这一思想才深入人心,并被后来的政治家们奉如圣明,在不断的继承中发展着。谁之功劳?无疑秦王是个英雄,是天下的英雄
再次,看《英雄》,不能对着历史教科书上写的去看。这部电影,张艺谋导演不是在拍一部历史记实片,而是以一定的历史人物和故事(无名的身上有着荆轲的影子,他们都是悲剧式的英雄)为原形,经过艺术的加工和处理,传达某个个体或某个团队对英雄的理解,赋予英雄更深广而又持久的时代内涵。
最后,看《英雄》乃至看任何电影,都不应该过于吹毛求疵,犯了矫枉过正的毛病。电影是人的产物,它不可能完美无缺,带着挑刺的目光看电影,这本身就犯下了看电影的大忌。这种人是永远感觉不到看电影的美趣的。应该说,《英雄》是一部唯美的电影:精妙的结构、优美的画面、宏大的场景、悲壮的音乐、精彩的武打、简洁的对白„„ 《英雄》中的众多英雄人物,就极好地为我们诠释了“英雄”的含义。
《英雄》中的人物,他们全是“英雄”。小人物“如月”是英雄,她在主人“残剑”的影响下,明白了“天下”的含义,虽知秦王是赵国的敌人,但也知道“秦王”不能杀;“飞雪”是英雄,她虽为一介女流,但她心怀家仇国恨,立志刺秦以报血海深仇,站在她的立场,我们是完全可以接受她的仇恨的;“长空”是英雄,他长枪无敌,但却甘愿倒在无名的剑下,只为朋友,只为赵国;“残剑”是英雄,他从书法和剑道中悟出了“天下”的含义,进而为天下而舍爱情,为天下而力阻无名刺秦。“无名”是英雄,为报家仇国恨,他经过10年的刻苦不懈,终学得一式无解的剑式。之后,他苦心设计了一个刺秦大计,在英雄们的相助下,终近秦王十步,但在最后关头,他悟到了“天下”的含义,放弃了刺秦,而这一放弃,是以生命为代价的。“秦王”是英雄,他横扫六国,一统天下,是何等的英雄了得。“残剑”悟到了“天下”的真正含义,但实际上最早悟到的并不是他,而是“秦王”。当“无名”告诉“秦王”,“残剑”曾告诉他“秦王不能杀”及在和他最后道别的时候送他的那两个字的时候,“秦王”不禁感怀落泪。为什么?因为他知道了他一直缉拿的刺客竟然心怀“天下”,知道秦王杀不得,他没想到自己的知音竟然是自己的敌人,这是英雄间的惺惺相惜。而这也正是“秦王”为什么要征服六国,一统天下的最本质的原因。正所谓大音稀声,天下真正理解“秦王”的人太少,人们只知道他征讨杀阀,冷血无情的一面,却不知道他心怀“天下”,为“天下”而战,那怕成为全天下人的“敌人”的一面。所以,英雄的孤独给人以深深的震撼。“秦王”最后抛剑给“无名”,就是把自己的生命完全交给了“无名”,交给“无名”,就是交给了“天下”人,让天下人评定自己的功过,决定自己的生死。“秦王”自己则面对残剑的“剑”字,镇静自若,似在努力领悟其中的含义,其实并非如此。他这样做,只是想告诉“无名”,或者说是要让“无名”也领悟的“天下”的真正含义,为天下人决定这一剑。“秦王”是要完成统一天下的大业的,这即是他个人的理想,也是时代赋予他的使命。只有这样,之前所有的付出才有意义,所有的在这场血腥漫长的战火中死去的生命才有意义。在整部电影中,英雄的追求、英雄的大义、英雄的敬重、英雄的相惜、英雄的奉献„„才都得到了极大的彰显,才给了观众巨大的视觉冲击,带来了一场视觉的盛宴。
3.电影《英雄》有的创作风格
风格即人.任何一种艺术形式都不可能不打上创作者自身的深刻烙印,不可能脱离艺术家的个性,气质,情绪,性格而存在.着笔之初,经过创作主体深思酝酿过的客体内容,就已经如纱人水般每一丝每一缕都浸染了主体的情思,意态,经过对象主体化和主体对象化的过程而诞生的艺术品,必然带着创作主体的鲜明特征.目前,张艺谋已执导了11部影片,如果滤去其形式与内涵上的极大不同而抽绎出最本质的特点,应该说有两大风格特征突显于他的影片之中,而这两大风格,又都与张艺谋的创作背景及其经历,性格,追求有关.浓郁,由最初的创作冲动生长晕染而成的一种氛围.它是色彩的也是造型的,是情绪的也是理念的,是人物的也是主题的,是手段的也是目的的,是影片一切一切叠加起来的感觉.它像充满质感的黄河的水,在时间之维上负载着悠远的历史意味,也像喧嚣熙嚷的都市的风,在空间想象里奔突着自由的当下精神.它是超越了意义的一种气势,一种生命状态。从电影的文本世界出发,张艺谋的创作风格可归纳为两点:一是浓郁,由最初的创作冲动生长晕染而成的一种氛围;二是朴拗,质朴而执拗的人物性格给影片带来的相应的表现形态.这里还探讨了形成这两种风格的原因.前期以文艺电影为主,现在视商业与艺术结合,相对于早前作品的文艺性来说,从2002年的《英雄》开始,张艺谋的电影更具有综合欣赏性,不管是电影音乐,还是画面,故事都有了更强的冲击了。电影主要是通过色彩来叙述主题内涵,一部好的电影必然有其独特的魅力,通过给观众视觉上的强大冲击力,让观众为之动容。可以说,《英雄》做到了这一点。
服装:《英雄》的服装我觉得是一个亮点,在无名的谎言部分中,服装主要以红色为主题,气氛有些躁动和压抑。在始皇的猜测中,颜色以蓝色为主,表现凄美的意境,在真相大白部分中,服装以白色为主要色调,表现了真相大白。并且服装的颜色和四周的环境融入一体,在画面上给你以唯美的感受。
音像:主要从两个方面分析(1)音乐(2)音效 音乐:《英雄》的音乐,以《苍》开头,以《和平天下》为结尾,更好的深入的表现了主题。音乐旋律变化不是很大,但表现没有丝毫逊色。一曲《风》表现了秦军箭阵的磅礴和宏大。飞雪与如月在红树林中的战斗的配乐《飘》,更加凸现了整个故事的凄美。《和平天下》的结尾,更好的表现了“天下”观。
音效:《英雄》的音效可以说是一流,这一点只要看过,它逼真的音效就不能忘记。这样的音效更加增强了电影的表现力,使电影的主题更加鲜明
背景:在这部电影中,背景一部分由苍凉的景色组成,与电影的主题和音乐相呼应,体现了一种和谐的美,另一部分景色是非常美丽的景色,让人看到了希望,也突出了电影的主题,由于背景较为适合,在画面方面这部电影也呈现出其他电影所不具有的特点。
画面:由于服装的色彩比较有特色,背景的设计也别具匠心,这为整个电影的画面的精美打下了基础。整个电影的画面中,对称的画面比较多,因为对称是中国的古典美,所以这些对称的画面给整部电影建立了一种古典的美感。我觉得这部电影的画面非常精美,别具匠心,是中国电影中的颠峰之作。
思想:有很多人对《英雄》的思想持反对的态度,他们中大部分是认为《英雄》把中国古代的著名暴君——秦始皇给美化了,我个人认为,张艺谋把《英雄》定义为武侠片,所以历史的问题也不是十分重要,它毕竟不是教育片。所以我认为《英雄》的这个缺点是暇不掩瑜的。我觉得《英雄》的思想极为深刻,几乎是我见过的这类影片里思想最深刻的一部。这里面最主要的就是残剑的“天下”观,“天下”观我觉得是整部电影思想的中心,这种“天下”的观点是非常大气磅礴的,也是让人敬佩的,这也是我认为《英雄》最成功的地方。这种思想我觉得我们应该再发散一下:不要把天下局限于我们的中国,而要放眼到全世界,为了世界的和平,“英雄”们的牺牲重如泰山!意义:我觉得《英雄》并不是所有年龄段,各个方面的人都能正确的理解的,比如,如果让小学生去看,他们很难理解其中的意义的,所以,对《英雄》的观赏应该具有选择性。这部戏的感情线有两条。情感:第一条是无名的刺秦救赵情结,他的这种情节自然也和其他刺客的大无畏精神纽合在一起。第二条感情线是残剑(梁朝伟)和飞雪(张曼玉)之间的凄美爱情。这两条线是有起伏变化的。无名、残剑、飞雪、长空(甄子丹)和如月(章子怡)都是能牺牲自己生命或者感情来成就大业之人。但对于这个“大业”的理解,各人又不同,即使是同一人,前后也不同。这就给影片的情感赋予了曲折变化的余地。
第二篇:电影赏析
《西伯利亚的理发师》讲述了一个19世纪末发生在俄罗斯的爱情故事,故事主要讲述了一个美国女子珍受命去迷惑一个俄罗斯的高层官员,要获得一笔俄罗斯政府的投资,去帮助她的父亲完成一台名叫西伯利亚的理发师的伐木机器,却意外的碰上了安德烈,并与之坠入了爱河,但最终却擦肩而过,没能够在一起。
影片以《费加罗的婚礼》作为开头,这首曲子也贯穿了整部电影。随后出现的是西伯利亚广袤的森林,火车在森林中穿梭,代表了工业文明的到来。片中以一个女人写信的方式叙述了珍和安德烈之间发生的一切,时间也在1885年、1895年、1905年之间来回穿梭。西伯利亚的理发师意旨三个,安德烈在歌剧中扮演的是一个理发师,他在这台歌剧中断送了自己的幸福:那台伐木机器名为西伯利亚的理发师,意味着伐木像理发一样的简单,也是新兴文明得象征,同时也是西方文明和俄罗斯文明的冲突;安德烈人生最后的角色是成为了一个理发师,从小木屋里有理发师的推子和剪子可以推断出。
从人物性格来说,安德烈的性格是典型的俄罗斯民族精神的化身。他敢爱敢恨,对爱情执着,带有明显的俄罗斯人民的热情,亲切。在对于自己爱的人受到伤害时,不顾一切与自己的好友决斗,这让我们看到了他身上对爱情的认真。珍是一个可爱的女子,能够在众人中周旋,会为了一些事说谎,比如说她说她有过一个丈夫,其实根本没有结过婚,但是为了爱她也会付出一切。可以说珍是西方文明的代表,她和安德烈的爱情让这两种文明有了合理的归宿。安德罗是安德烈和珍的孩子,这个秘密珍一直保守了20年。这位年轻的新兵,在夏令训练营里接受训练。当长官问起画中的人物是谁,听到是莫扎特,他以为是训练营里的而士兵,这体现了长官对于音乐文化的无知。因觉得脸面挂不住的长官惩罚安德罗始终戴上面具。军训营的长官再三劝解,却改变不了安德罗对于莫扎特的尊重,最终向安德罗投降。这些都体现出了安德罗继承了他父亲的执着,同时也有对音乐的热爱。
从拍摄方式来看,影片以运动镜头为主,这样的镜头能给观众强烈的视觉冲击,能够引领观众的视觉和思想。在影片的开头和结尾都使用了摇镜头,向观众展现了西伯利亚上桦树林的广阔,气势恢宏。片中的一些镜头也是十分的唯美,大片的森林,广阔的雪原,还有俄罗斯典型的建筑,这些都吸引着人们的眼球。
从细节方面来看,让我印象最深刻一个是沙皇阅兵的那段。沙皇致辞之后就离开了,高兴的士兵们喝完酒之后就将酒杯摔到地上,还扔掉了帽子,整个场景是一片喧闹。但是此时镜头给到了沙皇用过的高脚杯,静静地放在桌上,给人一种无限的遐想。结合影片拍摄时的时代背景,二十世纪的最后十年,对于俄罗斯来说是一个动荡的年代,前苏联解体,共产党倒台,金融寡头控制了俄罗斯经济,使这个国家陷入了前所未有的恐慌之中。正如电影中那个时代,高脚杯是沙皇制度濒临灭绝的象征,易碎,正如沙皇忠诚的卫士,易破灭。还有一个是当十年后珍回来找安德烈,走进了放满苹果的屋子中,那个仆人和她和安德烈的孩子躲在门背后,一个苹果从筐中滚下来,珍从地上捡起苹果,和仆人一起泪流满面的场景,寂静,紧张。而我看来,珍是有发现门背后有人,但她知道,别人躲着她,她即使发现了他们也无济于事,知道自己已经来的太晚了,所以没有道破。这也为故事的悲剧色彩贴上了浓重的一笔。故事的最后,影片才向我们观众展示了原来安德烈知道珍有来找过他,但是他没有去阻止她,而是默默的看着她离开,也就注定了他们的爱情悲剧,情留西伯利亚,也体现了主人公么对于爱情的执着,即使分开却仍阻挡不了思念。
影片中有许多话都让我受益匪浅。在宽恕节那天,写信的那个女人叙述道:“这个令人惊异的国家,有着太多奇特的故事。农夫在结冰的河上群殴至半死,然后互相请求宽恕,人们高歌着走上战场,却流着泪参加婚礼,所有的事都是严肃的,所有人都是出乎意料的。”这段话让我们想像到了这些矛盾的场景,同时也觉得讽刺。女主人公说过的:“有些时候我们认为生活背叛了我们,但是其实是我们自己背叛了自己。”
“安德烈,我不值得,我是那种你母亲会让你小心提防的女人。”这也没能阻止男主人公对于女主人公的爱,我们也可以想象到那份爱情的深厚。
影片中隐喻着的俄罗斯传统的道德、责任感、爱情,这些都战胜了西方文明,导演高唱俄罗斯文明的伟大,但是到影片后面,那台伐木机器进驻西伯利亚的森林上时,人们落荒而逃,这也表现了俄罗斯人民的无奈与痛苦,但是导演相信美好的时代总会到来,就如安德罗最后战胜了长官,在辉煌的太阳下奔跑,体现了新的希望。
第三篇:电影赏析
美国电影我选的是<忠犬八公>,欧洲电影我选的是<天使爱美丽>,亚洲电影我选的是<入殓师>.美国电影<忠犬八公>开始由主角维森的孙子罗尼引入,罗尼在课堂上讲诉他心中的英雄---一只不知从哪来的名叫八公的狗,然后他们的故事展开,开始又顺叙的方式讲诉小狗八公与它主人感人泪下的故事.电影是由真实故事改编,这也是电影如此感人的其中一个理由.关于动物的电影其实有很多,<我跟狗狗的十个约定>,<导盲犬小Q>等等,但是相比这些部,我更钟爱<忠犬八公>.因为电影没有刻意制造伤感的做作,没有哭天抢地的桥段,有的只是那份低调的温馨与质朴,才能令所有人潸然泪下,令人心碎.八公是一条秋天犬,因为它脖子上的颈圈刻着一个符号代表八,所以老教授维森给它取名为八公.维森抱着八公一起看棒球赛同吃一碗爆米花时, 他们似乎没有一丝隔阂,这么的亲密无间是一些家人朋友都不能做到的.维森为让八公学会含他丢走的球自己亲身趴在地下示范如何咬住球时,维森仿佛孩童般充满了活力与生气.影片中有时用八公的视觉看世界和维森与他家人,黑白却低于人类的独特视角给观众带来了不一样的感觉.这让观众感受了一下一只狗狗的眼界,简单而温暖.八公歪着头看着维森与家人幸福的生活的样子,每次都能令我莫名的感动.车站作为一个特殊的符号存在,是维森每天上班必须去的地方,每天八公都会在门口等待维森的的地方.车站代表了别离,但是正因为分开,相聚更显得可贵.每天早晨维森都带着八公去车站,路过热狗店,路过书店,原本无聊,日复一日的生活变得生机勃勃.法国电影<天使爱美丽>用简单直观的顺叙的方式讲诉一个名叫艾美丽的女孩的成长历程.在五彩斑斓的生活场景背后有着难以掩饰的自我的孤独无力感.这是一部意识流的电影,格调独特到匪夷所思,背景音乐的风格极其迥异,画面是富有冲击力但柔美的,在这中色调中,每一个镜头都如完美的艺术品,纯净美好的令人沉醉.可是生活本就是一场孤独的悲剧,挫折无时无刻在考验我们的意志,但是在丑陋自私的黑暗社会中,我们需要幻想来聊以自慰,需要独自承受孤独的忧郁.因为昏暗中仍飘扬着动听的歌声弥漫着希望的味道,有时我们只有静心的思索探寻就能领悟那些被忽视的幸福与生活的真谛.也许美好的记忆已经成过眼云烟,也许年幼时的梦想已化为泡沫,也许成人的世界太过黑暗想要逃离,但感受着电影中魔幻般的音乐似乎生活其实很简单,幸福也可触手可得.这就是<天使爱美丽>用简单且极具欧洲风情的音乐带给我们的奇幻之旅.电影很像一部童话,镜头下的巴黎像是童话里的仙境,把艾美丽少女情怀的童真完全的展现在我们面前.艾美丽常常眨着一双美丽澄澈的大眼睛好奇无辜的看着这复杂的世界,微笑着宛若天使一般的.电影中的音乐就是<天使爱美丽>的特殊符号,每次音乐都配合着出场人物的性格与喜恶.日本电影<入殓师>采用了先呈现主角大悟已可以冷静跟着导师佐佐木去帮别人举行入殓仪式的样子,再用倒叙,回到过去讲述主角大悟如何走进了入殓师这个神圣特殊的行业.电影最突出的一个符号就是入殓师本身这个职业.电影并没有向电影名字那般一直处于深沉凝重的氛围,虽然一直触及到人生中很大的一个沉重话题,但是其实真正看了这部影片以后,才发现影片也会用充满喜剧而乐观的态度来表现电影.尽管影片中不可避免的涉及到了死亡,葬礼和遗体,但是导演一直用一种轻喜剧的方式来展现入殓师的工作以及主角大佐与他妻子同事的故事,使得影片感人而真挚.大佐一开始进入这个入殓师行业有点是走投无路后被欺骗的感觉,他是在报纸上看到一篇征人广告“年龄不限,保证高新.实际劳动时间很短.旅行的家务助理.”大佐因为这个工作看起来门槛要求低,工资又高,所以前去应聘.其实这个工作就是入殓师,帮助死去的人踏上安稳的旅程,也就是给死去的人做最后的清洗与化妆.这是影片中一个极具笑料的地方,社长佐佐木说的没错,入殓师的工作就是如此.影片中另一处搞笑的地方是社长佐佐木要求刚进社的大佐假装死人来拍一个宣传片,录制一个入殓的过程短片.看着大佐难受的躺着然后满脸涂满了不知为何的类似洗面奶的白色东西,鼻子上堵上了但不敢动只能吹气的搞笑样子.但其实这是为了让他体验一下作为过世的人的感觉感受,人都是惧怕死亡的,但在做了经历了一次死亡后这种恐惧与坦然能在大佐心里停留一下,至少让大佐明白了一个死人的身体其实并不可怕,这只是一个死去了的生命而已.同时另一个方面,这次的体验死人的过程,也让大佐简单但细致的了解了入殓的简单过程.也让我们所有观众充满笑声的知道入殓仪式的严谨与精于求精,每一步每一个动作都是很重要很难的,这不仅仅是对死者和他们家人朋友的尊重,更是对生命的尊重.让这几段搞笑的情节在一部严肃的影片中出现,不显得突兀或难笑,甚至仍然可以令观众捧腹大笑.这正是影片难能可贵的地方.以喜剧的方式来表现生命与死亡的探讨,结局却没让观众觉得好笑,而是依然让观众感悟到死亡的悲痛,而后由此产生的对生存寄于的深沉冥思.在这一点上,让我们不得不感叹电影对喜剧和悲剧的界线以及观众的情绪拿捏得非常的准,幽默处令人大笑不止,感人处却又令人感怀不已。三部影片的叙事手法有着明显的差异,或顺叙或倒叙,独特的视角与感触,这也许是因为地域差异的原因.三部电影都是获奖无数的佳片,很值得我们研究与思考.<忠犬八公>短评
这是一部完全靠平淡温馨来赚取观众眼泪的电影,不通过跌宕起伏的刻意桥段来使人感动,可是最简单的叙事方式却依然让人泪如雨下.电影最后告诉我们一句话:珍惜你曾经爱过的人.在我们日复一日单调重复的生活中,我们都渴望有一个能带给我们不一样的生机的.老教授有了八公,他蹦蹦跳跳的在去车站的路上,他满脸笑容跟路过的街上小贩打招呼的样子很能感染人.在利益欲望堆积的生活中,我们渴望有一个能让我们推心置腹,无比信赖的.老教授就有了八公,八公每天都在车站门口等着老教授下班,坚守着自己的岗位,无论风雨.日复一日年复一年, 八公都能陪着老教授去上班一起下班陪着他听他说话,这种不变的坚持才能令人如此感动.这才是最知心和信任的朋友.虽然知道狗狗其实没有做什么表情,可是偏偏感受的到八公在老教授死后彻底的哀伤.八公不知道老教授去哪了,也不知道他什么时候回来,会不会回来,可是八公坚持做自己的事---等待.等待在自己每天必去的位置,八公期待着有一天老教授能重新出现,笑着叫它的名字.这份带给观众的感动,久久难以遗忘.<天使爱美丽>短评
这是一部视觉上无懈可击的电影,电影的每一个画面都浓浓的充满了法国浪漫美妙的气息.自闭的小女孩艾美丽在成长过程中,变得开朗美丽,而后开始寻找自己的爱情.她喜欢帮助别人,可以费尽周折的著作假情书宽慰别人,可以撮合情侣,也喜欢恶作剧戏弄水果店老板.艾美丽是一个简单快乐的女孩,带一点孩子气的童真,带一点可爱的小顽皮,带一点纯粹的幻想,看到她清澈的眼睛,会让人倍感舒服,看到她的笑容,会感觉很安心.看着艾美丽去投掷石头发泄,有时候她又想躲避,暂时隔离世事的喧嚣,但是一味的逃避会错过难得的幸福.艾美丽的爱情纯净理想甚至有点神经质,面对触手可及的爱情,艾美丽开始有点小女人的小心思,猜测,怀疑,患得患失…但幸好最终结局是美好而奇异的,艾美丽找到了爱情,也从天使沦为了普通的女孩.电影想要告诉我们,人要想获得幸福只有靠自己,抓住幸福只有通过自己的双手,不要总是等待,如果你明明只需努力一点就可以幸福的机会下错过了它,那么而后你再怎么后悔追忆都于事无补了.<入殓师>短评
虽然我不能完全的领悟电影表达的哲学意谓,但是让我单单从入殓师这个职业本身充满了好奇与敬畏.这是一个很边缘的职业,普通人不了解也无法了解的职业.可是在日本,他们很是注重礼仪的国家,他们希望死者能干净美丽的离开.死亡是一种巨大的无法抗拒的力量,无论这个人有钱或没钱,有地位或没地位,漂亮或丑陋,死亡对于人来说都是平等而恐惧的.每一个人都要面对死亡,这个问题一直都存在着困惑与选择.电影将我们带去了一个更深,更远的位置去思考生命的价值.电影对人物的心理把握诠释的很是精准,能让观众感同身受.电影中有着很多死亡场面,使得电影整体充斥着悲凉落寞的氛围.如此多的死亡慢慢诉说,没有撕心裂肺的哭泣和生离死别的纠缠,入殓师永远都是那么的冷静淡然.这让电影中出现的死亡格外安详,但同时也多了一点宿命般的无奈感.这种平静的震撼,却更能让我们观众内心留下深刻而久远的印象,这种沉默的冲击感是很多电影达不到的.大提琴略显沉重的纯音乐不断流露出的对生命的迷茫,让电影增色不少.
第四篇:电影赏析
观电影《肖申克的救赎》有感
有些鸟儿是不能关在笼子里的,因为它们的羽毛太漂亮了。
——题记
从来不知道一生在黑暗中度过将是什么滋味,因为我有着可以看到世界的双眸;从来不知道生活在无音世界里的人们是什么感受,因为我有着可以听到世界百音的双耳;从来不知道活在无语的世界又会是怎样的情形,因为我是个自由人„„不过,看了《肖申克救赎》,我受到了很大的震撼。从来没有想过,能够从狱中人身上学到些什么,但看了这部影片后,我改变了我的一些观点。
概述:故事发生在1947年,银行家安迪因为妻子有婚外情,酒醉后本想用枪杀了妻子和她的情人,但是他没有下手,巧合的是那晚有人枪杀了他妻子和她情人,他被指控谋杀,被判无期徒刑,这意味着他将在肖申克监狱渡过余生。在狱中安迪结识了1927年因谋杀罪被判无期徒刑,数次假释都未获成功的瑞德,他现在已经成为肖申克监狱中的“权威人物”,只要付得起钱,他几乎能有办法搞到任何你想要的东西。每当有新囚犯来的时候,大家会赌谁将在第一夜哭泣。瑞德认为弱不禁风的安迪一定会哭,结果安迪的沉默使他输掉了两包烟。安迪利用他银行家的身份很快受到了道貌岸然吃人不吐骨头的典狱长的赏识,也担任起为典狱长洗钱的工作,当然他也留下了证据。一名小偷因盗窃入狱,巧合的是他知道安迪妻子和她情人的死亡真相,兴奋的安迪找到了狱长,希望狱长能帮他翻案。虚伪的狱长表面上答应了安迪,暗中却用计杀死了告诉他这个事实真相的Tommy(安迪在狱中的学生),因为他一方面担心灰色收入曝光,另一方面他想安迪一直留在监狱帮他做帐。安迪知道真相后,决定通过自己的救赎去获得自由!行动之前,他给瑞德留下了神秘的留言。安迪通过努力成功“越狱”,他的越狱工具就是那本圣经里面的“救赎之道”,那把小小的石锤。他领走了帮典狱长洗的那些钱,并且将典狱长贪污与谋杀的证据寄给了报社,典狱长在案发后绝望自杀。当瑞德获得假释后,他找到了安迪为他留下的礼物,并克服了假释后的心理危机,找到了安迪。两个朋友最终相遇。
关键词:冤狱救赎友情越狱励志坚韧
影片《肖申克救赎》以安迪·杜方为线索,向我们展示了监狱中人们的生活。不得不说这部片子使我为之一震,不过在震撼之余,令我大感欣慰的是安迪和瑞德最终在自己的人生之旅中寻回了自由,找到了自我。安迪·杜方这个人物,给我的第一印象就是个倒霉鬼,自己的妻子对他不忠却还被扣上杀人犯的罪名,面对律师的咄咄逼问、法官的不解,我想安迪的心情一定非常复杂吧。不知他到底是在为妻子的死感到悲痛,还是为自己的未来感到担忧。他原本好好地站在事业的巅峰之上,是大家敬仰的有为青年,却在一夜之间被硬生生地踹入谷底。在他刚进监狱的前一个月,他始终保持沉默,不与任何人攀谈,或许是孤独落寞的心情和莫大的冤屈压得他喘不过气了吧。或者说肖申克监狱本身就是一口魔窟,不
仅禁锢着囚犯的自由,更压抑着他们的思想。就像衣冠楚楚的监狱长,表面上做着拯救囚犯的工作,实际却以《圣经》的名义向他们灌输着“我是主宰者”的思想。肖申克的狱警更是一个暴力狂,动不动就对囚犯拳打脚踢。和安迪一同进来的胖子,大概是在失去自由后承受不住巨大的压力,痛苦喊叫,可是他却不知道在这个魔窟里,再大的呼叫声都不能惊醒狱警的一丝善良之心。当胖子被打爆头,当医生躺在家中做着美梦,他唯一能做的只有静静地躺在血泊之中,直到身体变得冰冷,却始终无人问津。对安迪来说,这未免有些不可思议,无法令人理解。可从老狱友麻木平静的脸上,我们不难看出这种事是屡见不鲜的。
狱中的人是否都犯过罪我无从得知,但我可以肯定其中不乏善良之人。正如博斯这位上了年纪的老人,在看到小雏鸟掉落在地上,他会怜悯地捡起小鸟并精心照顾。我在想,博斯之于小鸟,狱警之于囚犯,到底谁才是正义的一方?这个问题我不想深究,只是令我感到悲哀的是博斯在肖申克竟呆了半个世纪之久,这个老人在假释之际丝毫高兴不起来。面对外面陌生的世界,他又是何种感受?直接地说,就是这个社会早已抛弃了他,他的青春,他的活力早已被摧残的不复存在,那么如今他也不得不离开肖申克这个安身之所。他回报社会的也只有远离这个社会罢了。错不在博斯,他的后半生已经是一粒尘埃,虚无缥缈,或许默默地离开凡尘才是他最好的选择,正如他临死之际留下的遗书:“希望肖申克再也不要放这么老的人出去了”。
剧中我很喜欢瑞德,他自称是肖申克唯一犯过罪的人,但我却看出他那颗深藏身后的慈悲之心。当他被问及是否已反省,他令人发笑地回答:“我已反省了,我发誓再也不会危害社会了„„”。尽管如此,还是被囚40年之久。还有一个悲剧性的人物汤姆。他是一个充满活力的青年,在安迪的帮助下勤奋好学,取得了高中文凭。原本是多么美好的一切,再过一年他也可以在社会上重新立足,施展自己的才华与技能,可惜一切都在枪口下化为灰烬。典狱长的杀人动机也是可想而知的。他的贪婪致使他想把安迪变为他的傀儡,永远为他洗黑钱!有人说:“黑暗中只有思想,时间像把刃刀。”但当安迪在被刀所宰割的时候,他始终没有放弃他内心的希望,因为他“宁为玉碎,不为瓦全” 的话后就带着那本不可告人的账本连夜逃走。他坚守着他的信念!终于,在入狱20年后的一个夜晚,安迪充分利用他的智慧,通过肮脏的下水道,忍着恶心的呕吐逃出了肖申克监狱,重获了自由。正如瑞德所言“有些鸟儿是不能关在笼子里的,因为它们的羽毛太漂亮了”。当账本公开于世后,这让我大快于心,不仅典狱长和狱警受到应有的惩罚,更可喜的是安迪开始了他的自由之旅。
一年之后,当瑞德和安迪相拥在太平洋的小岛上,我想这大概是最好的结局了吧。或许在以后的日子里他们可以把旅馆开的大一点,载着更多的客人出海捕鱼„„
看了好几遍的《肖申克的救赎》每次都有不同的感受。安迪的耐心、同时也不安于现状坚持、智慧和勇敢是我最敬佩的地方。我在想如果是我的话我可能会像瑞德那样麻木的接受了监狱的生活。也不会再反抗,因为在我看来时不可能的事。给我最大的感触:命运是掌握在自己手上的,机会是自己创造的。一切皆有可能。
1994年的奥斯卡颁奖典礼上,《肖申克的救赎》是《阿甘正传》最大的竞争对手,如果说《阿甘》是一个梦(这是一个黑色幽默的梦, 不要当真),那么《救赎》就是一种生活。生活比梦简单,但生活远比梦境残酷。而这两部片子也的确是有很多可比之处,他们也有缘凑在了一个奥斯卡。
第五篇:电影赏析
《智人》观后感
张浩浩法学2班201214500220 四十万年以前,一个非凡的种群加入到了这个世界,他们是智人,我们的祖先。他们翻山越岭,不断改变自己以适应环境的每一处细微变化。一次又一次地他们失去了一切,然而他们总是可以超越自己的极限并最终幸存下来。他们学会了种植农作物、驯化动物,修建村庄,改善环境,人类成为动物王国中最强大的种群,他们在想象的世界中遨游,并在这个过程中发现了美术和梦幻的能力。但种群又是怎样出现的,从哪里来的呢?
八百万年以前,这个星球突然变冷,水被冻结在地球两极,巨大的冰盖覆盖了整个欧亚大陆。在北方生命必需开始适应寒冷。热带地区,生命要和干旱进行绝望的斗争。而在非洲大陆人类发现他们的森林正在逐渐消失。他们中的奥瑞恩和图梅逐渐适应了大草原的生活,并学会了直立行走。四百万年前,他们消失了,进化成一种更具适应性的新族群——南方古猿。他们的后代继续直立行走,并靠着食用耐寒的植物生存了下来,但最终他们还是灭绝了,他们无法抵抗强大的肉食动物。
接下来出场的是哈比利斯人,事实上这个灵巧的人种才可以称得上真正意义上的人类代表。他们学会了使用工具,并开始了对整个地球的探索,他们发展成了一个新的人种——直立人。这些会站着的人发现了火,他们完成了一个伟大的飞跃,直立人开始了他们征服世界的旅途。他们离开非洲,来到了欧亚大陆。在不知不觉中,一小部分
男人和女人已经为现代人的形成做好了准备。而此时,生存了一百多万年的直立人也逐渐地消失了。
类现代人的时代到来了,经历了上百万年,他们的身体逐渐苗条,前额变平,大脑容量逐渐变大,结构逐渐复杂。而类现代人的探索也来到了中东地区,他们开始穿衣服,进化成新的人种。智人发现了亚洲大陆,在迁徙途中,他们的外貌有了很大变化,并与直立人融合,组成了亚洲人。一万两千年前,全球温度开始升高,各个大陆逐渐呈现现在看到的情况,类现代人开始定居生活。他们学会饲养家畜,史前文明结束了。
这就是智人,《智人》是导演雅克·马拉特用镜头记录人类世界的发展过程的经典之作。影片讲述了“智人”这个伟大家庭的飞速发展的过程,导演通过镜头和画面,让我们了解到了人类进化的过程、文明和文化的起源、信仰的由来、人类祖先的伟大和艰辛。
八百万年前,人类的进化从猿猴——南方古猿——直立人,经过了几百万年的时间,一百万年前,存在了一百万年的直立人消失了,取而代之的是智人,他们的身体逐渐苗条,前额变平,大脑容量逐渐变大,有了梦,即思维和联想,对自然的敬畏、死亡的恐惧、奇迹的联想、未来的幻想,梦指引他们到了另一个世界,以安慰对现实世界的恐惧和生存勇气,宗教信仰的产生,出现了萨满教。对于太阳和温暖的追逐,女巫带领着他们的部落,长途跋涉,在欧洲大陆上,穿越严寒的阿尔比斯山,精神的力量克服了一切极限,她们遇到了穴居人——全球最伟大的猎手,不同文明的融合,穴居人用石块掩盖尸体,用火把和矛,团队合作,围猎猛犸象,场面是很精彩的、壮观。智人的另一支,来到了亚洲大陆,沿河顺流而漂流,漂流到河的尽头,太平洋,一部分留了下来,和当地丛林的北京猿人和爪洼猿人等溶合,搭帐篷、渔猎、缝补衣服等开始了定居生活;飘洋过海的幸存者到了澳大利亚。两万年前,巫师阿卡,为解决部落的困境,和将孩子带回到现实,虫子、果子和叶子搅合成颜色,在岩石上涂画并祈祷,描绘脑海及梦境中的画面,岩石留下了他们的知识和经验,代代相传。史前一万两千年,全球变暖,到处都是富饶的地区,智人不再到处迁徙,开始了定居的生活,美索不达米亚平原上,人类和自然和谐相处,人类开始有了时间享受生活的乐趣,情感丰富了,通过一个狼孩的故事,讲述了此时人类的爱情、伟大的母爱、驯化动物、农作物耕作的偶然发现,村庄、宗族,人类的人口不断增长,更大的文明社会即将出现。
人类经过几百万年的时间,才从猿人——直立人——智人——类现代人,类现代人的时代到来了,从直立人到类现代人的发展经历了上百代的时间,他们的身体逐渐变苗条,前额逐渐变平,大脑容量逐渐增大,结构逐渐复杂。探索的脚步来到了中东地区,他们开始穿衣服,审美的观点逐渐发达,制造各种工具,他们的思考能力和想象能力使他们发展成了新的人种,这是在十万年前。类现代人相信他们在梦中去了另外一个世界。他们也为死亡找到了答案,尼卡认为死亡是去了另一个世界生活,这也许正是宗教的起源,同时为了防止尸体被秃鹰所吃,他们开始掩埋尸体。萨满教来临,人类的精神世界相对现实生活存在。四万年前,类现代人来到了欧洲,他们适应了气候。他
们不断迁徙生活在由动物皮毛和树枝做成的帐篷里,在高山上扎营。他们和穴居人相遇,他们一起参与了大狩猎,共同合作,类现代人的巫师不断向祖先祈祷。狩猎的胜利使人们开始有时间思考。他们开始互相学习,学会了对方的语言。巫师不满不同种族的结合,第一种象征符号被记录在了岩石上。穴居人渐渐死于疾病,他们的出生率逐渐降低,从地球上消失了。大型狩猎活动传了下来,人们有了更多的空余时间创造,智人们进行雕刻、制造衣服和首饰并装饰自己的工具,这是真正意义上的文化的诞生。岩画艺术诞生,艺术成为一种信息。在不同种族的人语言不通,无法沟通的情况下,部族的巫师用图画沟通,他们停下了战争,唤醒了他们曾经共有的感情。岩画成了一种语言,使不同部落的智人可以互相沟通,相互接受,使人类团结在一起。
在两万到三万年前,艺术的踪迹开始遍布整个星球,艺术把各个小部落联合在一起,很快大量人口会聚集在一起,形成民族和国家。一万两千年前,全球温度升高,海平面上升120米,各个大陆开始呈现我们现在熟悉的情况。类现代人发现了一些富饶的地区,这里适于狩猎,有许多可食用的植物,他们开始定居生活,他们修建了村庄,创世之初的流浪生活结束,所有的事情都随之改变。
影片最后一位老人为我们讲述了一个故事。那时,自然和人类和谐共处,生活越来越轻松,已经没有了真正意义的部族,而是一个个家庭,每个家庭都有自己的房子,这就是现代家庭的雏形。家庭成员有时间享受彼此在一起的乐趣,少妇享受了短暂的幸福,她的丈夫在为她找鸟蛋时坠崖。
再找寻时,她见到一个小男孩和母狼在一起,他们带回了这个孩子,智人少妇把孩子带在身边,把所有的爱都给了孩子,他们有了母子之情,这个孩子还有一个妈妈,喂养他长大的母狼妈妈。有一天母狼来要回孩子,最终这头狼和人类生活在一起,这成了人和动物互相帮助的开端,人们开始驯养各种动物。虽然电影描述的是远古的故事,但其实都是在映射现实的话题。我们的社会现在是如此进步,我们的智慧现在是如此发达,我们的文化现在是如此繁荣,但其实我们面临的都是一些由来已久的问题责任、孝顺、乐观、勇敢、坚强、合作、宽容等等,在看电影时我脑中反复闪烁着这些词汇。“人之初,性本善”,生活在恶劣自然环境下的智人们始终在用自己的生命捍卫着这一伟岸的的精神堡垒,彼时彼刻,我们的先祖们能够以那种传奇的方式来解决现实中的困苦与灾难,这难道不值得正享受着现代文明的我们去反思吗?这世界看起来很复杂,但这世界其实也很简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