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律电影赏析

时间:2019-05-14 00:11:27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法律电影赏析》,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法律电影赏析》。

第一篇:法律电影赏析

道德在法律面前的隐退

蛮喜欢看冯小刚的电影的,不仅给人欢欣愉悦,更从他大胆的夸张中看到了人间百态。看《天下无贼》也一样,反讽与调侃带给人愉悦轻松,但看完后却有种莫名的感动,在笑声中想流泪,故事太过无奈凄美。

故事情况很简单,王薄和王丽,一对恋人,也是作贼中最好的合作伙伴,在骗得一辆名车后,驱车驶上高原。也许曾经他们志同道合,刻骨铭心,但在这美丽的青藏高原上,王丽的心境已然不同。她厌倦了贼的生活,要决断往日的生涯,因为她已经怀孕,为了孩子不带着罪孽来到这个世界,她开始憧憬美丽而安宁的未来,并要为孩子积德行善。她的转变与王薄继续作贼的筹划截然相反,王薄的不知情导致了两人之间的冲突。她在短暂离开王薄后的时间里,认识了傻根,一个怀有天下无贼梦想的半大孩子,并被傻根那种对人毫无戒备之心的天真深深打动。此后,他们与傻根乘上了同一列车,这似乎给了她期待的改恶从善的机会。王薄在知道王丽怀孕后,沉默良久,他知道自己“不配做一个父亲”,于是他开始改变,愿意成全傻根的梦,为了他的孩子,也为了爱人。曾经的盗贼成了天使,他们开始保护傻根,圆他一个天下无贼的梦。傻根可以深信“天下无贼”,但世界绝非美好宁静,两个改恶从善的人要保护傻根,就必须应付车上以胡黎为首的盗窃团队,而这些人正对傻根六万元钱虎视眈眈。警察在故事中引退,叙述者给了我们另外的结局,为了傻根“天下无贼”的梦想,王薄惨死在贼王黎叔的铁钩之下,王丽则必须一个人带着孩子在将来的痛苦之中生活。

我相信很多人都对王薄死亡这个结局颇为不解:一个改过自新的人,一个为了亲情爱情可以去捍卫傻根“天下无贼”梦想的人,为什么不给他一个重整河山的机会。如果他活下去,他可以做一份平凡的工作,像平凡的丈夫一样陪伴妻子,像平凡的父亲一样照顾孩子,这难道不是对道德自救的一种鼓励吗?可是„„如果王薄没有死,作为一名惯偷,他将在监狱里呆至少十年。这更不是人们愿意看到的结局,所以,王薄是必须死去的,因为他并非从来善良,在实际中他没有生存的空间,惟有他的死才可以使故事凄美而荡气回肠,也惟有如此电影才会给我们美的感染和震撼。到这里,我们就必须审视一下决定故事里王薄必须死去的“法律”了。

这里,我们会发现,法律是多么冷酷无情啊。面对一个改过自新的惯偷,我们观众尚且为之改变而感动,为之死去而悲伤。但为什么法律却不顾我们在感情上的感动和同情,非要用冰冷的手铐来终结一起啊!

思之良久,我认为法律的冷酷是必须的。在法律面前,道德必须隐退。在这样一个物竞天择的社会,道德的力量是如此的苍白无力。王丽和王薄的确已变得善良,但有多少的人依然在实施着不符自己道德与良心的行当?王薄在转变之前所说话的似乎道明了现实社会的真实,“欺骗就是大恶”,应该让傻根在教训中看清世界的真相,不再徘徊于“天下无贼”的痴梦之中。他的语言似乎强词夺理,但世界的真相终归如此,不会因你的痴梦和善良而改变,我们又有什么理由把天下无贼的期待诉诸道德的美好和人性的善良呢?“天下无贼”的梦是美丽的,但无论傻根是否会醒来,这也总归是一个梦,正如我们期待所有的人都善良一样,在盗贼横行的现实世界,法律的冷酷总是必须,没有制度保障的和平与安宁是不可期待的,也因此我们会为故事中黎叔的被抓而欢欣和庆幸。虽然法律是冷酷的,但是我们的道德仍是慈悲的。没有人能够永无过错,只要诚心改过,在道德上仍可以得到谅解,只是法律的惩罚是无法避免的。影片最后,王薄死后的五个月,身怀六甲的王丽在餐馆默默的吃着,曾经在列车上出现的警察再次出现,他郑重地告诉王丽,等孩子长大,一定要告诉他父亲是做什么的,不丢人。是的,无论他的父亲做过什么,但他终归变得勇敢而善良,为了他的孩子和爱人,去帮人实现一个“天下无贼”的梦。此处,法律在虚拟的情景中隐退了,避免了我们的道德情感在法律的冷酷中再次受伤。也许现实中我们不能期待如此的结局,但法律是冷酷的,人是有情的,故事对现实的少许背叛,至少可以淡化一些法律的冷酷,给我们的感情罩上一层淡淡的温馨。

第二篇:法律电影赏析作业

法律电影赏析

——相关影片观后感

一个远渡重洋来到美国,想要努力融入美国社会的中国人,然而由于两国文化和法律的差异,使得他在梦想和困惑之间徘徊。

——《刮痧》

本部影片主要从刮痧这一传统中国疗法入手,充分地表现出中国和美国在法律方面的种种差异。

影片中当医生看到许大同的孩子丹丹背后的伤痕时,他们立即给儿童福利局打了电话,强行将丹丹与父母隔离,并且要起诉许大同虐待儿童。当我们看到这里是,肯定会觉得还会因为这样的原因上法庭,难免会觉得很荒谬,但是在美国的法律中,除了针灸以外,其他任何中医疗法都不被承认合法。所以在美国看来,刮痧成了违法行为是理所当然的。而且和中国相比,美国的法律制度更加健全。在关于儿童保护方面也是如此。

美国——随时随地注意保护儿童。

由于许大同为了使父亲在临走之前再见一次丹丹,他偷偷地把丹丹从儿童福利局中带出来,结果成了通缉犯。但是当警察追赶许大同时,他们知道车上有儿童便只尾追而未采取措施。

当许大同从车上报下熟睡的儿子时,十几名警察只是尾随戒备,等到他把儿子交与妻子时,警察才将其逮捕。

在影片中的庭审环节中,有这样一幕:警卫员出庭作证指出,一天晚上许大同将孩子独自留在家里。这句话在我国的庭审制度中起不到什么作用,但是在美国却能有力的证明他有虐待孩子的嫌疑。

在美国法律中,打孩子是违法行为。因为在西方人的思想中孩子是独立的个体,与父母平起平坐,家庭观念比较淡薄。而在大同为代表的大部分中国人却认为“我打孩子是给你面子”,这也是外国人所不能理解的,所以当他的朋友听到大同的这句话时说了一句“你这是什么中国逻辑?”是理所当然的。显而易见,在中国大孩子的做法是屡见不鲜的。同时,医生看到丹丹背后的伤痕时及时向儿童福利院举报的做法中我们也可以看出中西方在法律认识和观念上的许多差异。

在西方,无论是什么民事或其它法律纠纷,法律都是主动出击的。美国是法制社会的代表,其法律体系非常完善,法律融入生活的方方面面,人们的法律意识很强,打官司几乎 成了生活的一部分。所以当医生发现丹丹身上的伤痕时,第一时间联系了儿童福利局,而丝毫没有给大同辩解的机会。而在中国,讲求中庸之道,喜欢大事化小小事化了,打官司是无路可走时的极端手段,了解也就不是很深。

最后我觉得从整个庭审过程中,我们可以了解一些关于美国的法庭举证的相关信息。在影片中,我们可以看到,一大同为代表的中国形象更加喜欢讲理,而美国人注重逻辑关系,证据才是事实,才是一切。儿童福利局的律师就十分擅长举证,他利用各种所谓的事实来证明大同有暴力倾向。他曲解孙悟空的英雄形象,贬低中国文化,故意激怒大同,使大同在听证会上失态。

中西方法律文化存在差距是必然的,但是我们不得不承认我国的法律制度的完善程度和西方国家相比还存在着极大地差距。

我们耳濡目染的一句话“法律面前人人平等”,但是理想和现实往往是有差距的。一个深受病痛折磨的人为争取自己的权益,他直面艾滋病和同性恋给他带来的人们对他的鄙夷,他时刻与病魔挣着,一直坚持到最后的庭审结束。

——《费城故事》

在该影片中,安德鲁因为患有艾滋病,无意间被老板发现,老板因此故意捏造事实,将安德鲁辞退,但是因为他工作一直很出色,所以安德鲁最终知道老板是因为他得艾滋病的缘故而辞退他,所以他决定起诉他所在的很强悍的律师事务所。然而这样一个艾滋病患者想要找到辩护律师却是很难得,当他找到第九个律师乔时,这位律师开始时询问他的情况,但是当他得知安德鲁患有艾滋病时,他的表情和动作显而易见的表达了他对艾滋病患者的看法,但最终在妻子的说服下,乔帮安德鲁打赢了这场官司。我觉得从这部影片中可以看到很多在现代社会任然普遍存在的现象。一个是对同性恋行为的蔑视,还有就是对艾滋病患者的歧视。针对这些问题各个国家也都制定了相关的法律。比如加拿大等国家同性恋已经合法化。不过,同性恋行为在我国还不能被很多人所接受。

同时,在关于保护艾滋病患者权益方面。在许多国家中的相关法律中都规定了对艾滋病患者的保护。

在我国,《艾滋病防治条例》第三十九条第二款指出,“未经本人或者其监护人同意,任何单位或者个人不得公开艾滋病病毒感染者、艾滋病病人及其家属的姓名、住址、工作单位、肖像、病史资料以及其他可能推断出其具体身份的信息。”如果医疗卫生机构违反这一规定,即侵犯了艾滋病病毒感染者的隐私权,将依照传染病防治法的有关规定予以处罚。

总之,通过这门课程的学习,我觉得我从好多影片中从不同角度读法律知识有了一些了解,比如美国的陪审团制度,西方传统法律与中国传统法律的差异等等。

第三篇:法律电影赏析作业

法律电影赏析结课作业

——《一级恐惧》观后感

班级:

学号:

姓名:

课程时间:7到14周周日5、6节 日期:2013.11.28

法律电影赏析

——《一级恐惧》观后感

《一级恐惧》是美国导演格雷戈里·霍伯利特于1996年执导的一部法律题材的电影。影片没有宣扬美国人最最值得称道的法律制度所应代表的正义,反而向观众赤裸裸地展示了法律的另一面——庇护罪恶。艾伦最后的话是整部电影的最震撼人心的地方,“你会感激我的,你总会变得心狠手辣。”它暗喻了艾伦自己,也暗示了威尔往后可能的命运。总之,它就表现了一点,在黑暗的现实面前,法律所代表的正义是微不足道的,可怜的。

影片开头,大律师就说过:“真相,就是我告诉陪审团并且使他们相信的东西。”也就是说,只要他愿意并且有这个能力,他可以为任何人开脱罪名,不论这个人是否真的有罪。事实上,他也确实为一个“杀人犯”辩护。但是大律师还是代表着社会上的正义的,所以当他在电视里看到年轻的艾伦无辜的表情,他相信这个年轻人是清白的。尽管社会上所有人都坚持艾伦有罪,但是他是从地方检察院出来的,他知道那个地方的作风,他的直觉告诉他这个孩子是无罪的,所以他力排众议坚持要为艾伦辩护,他相信自己的能力。最后他也胜出了。只不过他错了,艾伦真的是个杀人犯。法律本身创造出来维护社会正义的,但这次它却站在了正义的反面。由此看来,法律中的真相的的确确就是律师口中的正义,法律在残酷的现实面前输了。而在认识到自己的错误之后,身为一个以正义为信仰、一直在为正义辩护的职业律师的威尔此时要面对良心的拷问。而艾伦或者罗伊最后留给他的那句话才真正显示出它的重量。威尔一直坚持着自己心中所认为的正义,就是以人性为评判标准判断孰是孰非,但是这一次的辩护却使他产生了动摇。到底是坚持有情的人性还是坚持无情的法律,他已经迷失了。

人性和法律究竟该怎么抉择,这是电影中威尔遇到的难题。选择继续站在人性一边,他就要面对经由自己的手放走了一个冷血有残酷的杀人犯,并且今后还有可能继续再犯这样的错误。而选择站在法律一边,他就要做到罗伊所说的心狠手辣,即使自己内心在怎么相信这人是无辜的,也要毅然决然地置之于死地。而最后要是证明他是清白的,良心也会受到谴责的。无论怎么选择都会受到内心的煎熬,那么就只有最后一条路了——那就是推出律师行业,向残酷的现实低头。

再来看看艾伦,本案的凶手,从影片的开头到结尾他一直都被渲染成一个被害者的可怜人的形象,长期流浪,自小接受家暴,胆小懦弱,说话结巴,被教父逼迫做一些不愿做的见不得人的事,不能保护爱人,一直受到各方的欺凌,致使最后换上了“人格分裂症”。赚够了观众的同情,尤其是他那逼真的无辜者的眼神,不仅骗过了所有的观众,而且骗过了身为大律师的威尔。他的弱势群体的形象一直保持着,骗过了法官,骗过了检察官,骗过了公诉人,骗过了陪审团,更不可思议地骗过了研究心理学的资深心理医生。但这一切都是假象,所有人都是在最后一刻才明白,并感到震惊。因为所有人都站在了人性的立场上来看待这个

问题,而这恰巧也是关键所在。没有一个人站在法律的立场上看待这件事。即使是想置他于死地的人也没有逃离人性的领地,他们或是为了自己或是为了别人的利益想让案子尽快结束,还是受到了人性中欲望的驱使。法律只是成为了他们用来实现自己的欲望的工具而这个工具也是存在缺陷的,它的影响因素之一是人性,而人性本善。在流浪的时期,在社会的最底层混迹了多年的罗伊自然非常清楚这一点。所以他便装可怜,博取同情,博取律师的同情,博取心理医生的同情,博取法官的同情,博取听审的群众的同情,进而博取社会的同情。并不仅仅是这样,他还一步一步引导威尔搜寻对自己有利的证供。罗伊利用了人性的善良,也利用了法律的权威。在这里法律又输给了人性。

那么,法律就真的赢不了人性吗?答案每个人的心中都有一个。但至少在我看来是否定的。因为现实中也不乏法律惩恶扬善,维护社会公义的例子。只不过是法律在制定之初便是为人性服务的,为了保持个人的私有财产不被侵犯,法律诞生了,为了保证市场上钱财交易的秩序,法律产生了,为了保证统治者的利益法律诞生了,为了对与人之间关系的秩序性的期望法律产生了,古今中外无不如此,他从诞生之初便是为人的欲望,为了人性而存在的,它所维护的正义也不过是人性所认定的正义。但也不可否认,法律的客观存在,它在为人性服务的同时也确实彰显了社会正义。惩处坏人,保护好人,因为人性的深处是这么希望的,而这也可能法律存在于世的原因吧。

而现实中的大多数情况下,法律也的确成为了人性的奴隶和工具。俗话说“钱能使鬼推磨”,在中国多数地方,法律确实扮演了这样一种角色。富人和穷人发生冲突,富人请好律师,穷人没钱请律师,或请能力不高的律师,法律就成了富人和其手中挥舞的棒子,随意的殴打穷人。而中国的许多房地产开发商不就是这么对待业主的吗。有权利的人掌握着法律的最高解释权,底层人民对于法律只能遵守,甚至权利可以高过法律。上海的法官被偷拍也是没有办法的事。法律成了任人打扮的小姑娘,随意解释,错案冤案频频发生。中国一直说要建立法治国家,但是法律却没有那么高的权威性,这一目标任重道远。

回到法律和人性的讨论,法律无情人有情,法律是有人制定和执行的,难免含有人性色彩,那么怎么才能让法律发挥它原本应该发挥的作用避免一级恐惧这样的事情发生呢?自然首先要完善法律,弥补法律漏洞。然后是执行法律的律师要保持起码的客观性,不能一味的包庇自己的当事人,要站在真相的一边。律师也要有人性和良心,不能见礼忘义,要秉持社会公道。

第四篇:经典法律电影赏析律政俏佳人

论美国陪审团制度的利与弊及对其中国人民陪审制度的借鉴作用——《律政俏佳人》观后感

看了电影《律政俏佳人》,受到很大的启发。从这部电影里,我第一次了解了美国不同于中国的法庭制度,比如陪审制度,还有与中国差异巨大的法庭布局。其中,我对美国的陪审制度很是感兴趣。

一、美国陪审团制度概况

电影 《律政俏佳人》讲述的是一个有关美国律师艾丽在法律的求学与奋斗的故事。从这个影片中折射了许多美国的法律特点与制度。

1.美国陪审制度是宪法的设计者们努力创造一个独立的司法系统,但同时又坚持进一步防止司法专断而设置的当事人权利保障制度。由特定人数、享有选举权的公民参与的、决定对嫌疑人是否起诉、是否有罪的制度。美国的陪审团由大陪审团和小陪审团组成。大陪审团的职责是根据其掌握的证据决定是否对犯罪嫌疑人进行起诉。小陪审团主要负责判定刑事案件的被告是否有罪及民事案件的被告是否构成侵权。它的功能在于防止为消灭仇敌而进行的无事实根据的指控和提防那些容易受更高当权者影响的法官。这个影片中的反映的是小陪审团制度。

2.陪审员的产生方式及以此为基础的相对独立性 美国陪审团成员的相对独立性首先是由陪审员的遴选程序保障的。陪审团候选人是法院辖区的选民,法官从选民民单中摇奖式的随机选择组成具体案件陪审团,全过程均由双方律师参与,如果律师有正当理由认为某公民不宜担任本案陪审员,比如他事先熟悉案情,则可以提出申请,经过双方辩论后排除;各方当事人还有一定名额的“无条件异议”权。陪审员选择的随机性使陪审员没有职业法官那样屈从于腐败或滥用权力的动机,因为他们既不依赖于司法当局而生存,也不会因为追求职业升迁而屈从于政治干预;与此同时,自案件审判开始审判员与世隔绝的制度性安排使审判员也独立于社会舆论;当事人双方律师对选择陪审员过程的参与承担了与回避制度同样的使命,使陪审员独立于某种社会角色或人身关系。

在美围,年满2l周岁的合法公民都有机会担任陪审员。在确定陪审团候选人时,根据选民登记手册、电话簿、汽车号码牌等信息法官的助理秘书随即抽取出候选人名单。接下来由法官与双方律师选出陪审员与若干候补陪审员。在正式开庭之前,法官会以书面形式向陪审员介绍注意事项,众多的注意事项旨在保障陪审员可以在不受他人影响的情况下独立地对案件进行审判。米勒奇法官曾说过:“我在开庭前会对他们说:我知道大家没有受过法律知识的专门训练,你们需要做的,就是依据自己的人生经验、朴素的是非标准和控辩双方提供的证据,做出是否有罪的判决。”

3.陪审员的审判权力 以陪审员身份相对独立性为基础,法律赋予陪审团以相对独立的审判权力。陪审团与官分别对事实问题和法律问题分别做出裁决-陪审团的裁决称为verdict,而法官的判决称为judgment.在刑事案件中,有罪无罪由陪审团作出结论,而量刑则是法官的权力;在民事案件中,陪审团对事实加以认定(find),法官就原告胜诉或败诉的金钱数额作出相应判决(decide)以为执行依据。如本案所示,不服陪审团裁决的一方当事人可以在上诉之前请求原审法院对审理中的程序性错误或支持裁决的证据缺陷作出补救,即动议重新审理或作出不顾陪审团判决的判决(“judgement n.o.v”),实际上是法律赋予法官重新评判陪审团裁决正确性的权力。但法官只能宣告陪审团的裁决无效而裁定重新审理,但无权直接作出判决。初审法院对于上述动议的自由裁量权受到上诉法院的严格审查,审查以最有利于初审胜诉方的原则进行,亦即假定陪审团裁决完全正确为前提。在这一基础上,陪审团有关证据的结论具有终局性。法官与陪审团之间在事实问题和法律问题上的这种明确职能分工除了具有相互制约的意义之外,还具有一种合理分配资源以最大限度求取正当性的价值-陪审团以普通人的智识对事实作出的判断最有可能获得普通公众的认同,而法官作为法律专家对于法律问题的判断显然也具有更高正确率。

4.陪审审判制度的适用范围 如果以普通民事案件为对象,选择与之相应的程序,那么,严格、复杂的审判程序问题与重大、疑难的案件相适应,伴随着巨大的司法资源投入和相应的司法收益;反之,简易、宽松的司法程序应当与大量简易、小额的案件需求相适应。美国的陪审审判程序投入大、时间长、代价昂贵,主要适用于刑事案件和标的大、赔偿额高的民事侵权纠纷.二、美国陪审团制度的相对优点及其对中国人民陪审制度的借鉴意义

1、事实审与法律审的分开 美国陪审制度规定:法庭审理案件时,警察、法官和律师等法律专业人士会搜集和甄别证据,最终,陪审团认定事实问题,法官裁定法律问题,两者分工泾渭分明。这种制度设计,恰恰在于排除了陪审员的法律。专业化倾向使司法过程中的事实问题与法律问题有所区分。而对于事实的认定,一个从未受过任何法律训练的普通人,凭借基本的逻辑、经验和做人的道德良知,是可以得出合理的判断的。美国陪审团不仅仅是诉讼审判制度,而且是美国分权制衡体制中的一个重要权力机构。在西方尤其是英美国家。在诉讼中通常实行当事人主义,强调法院中立,注重当事人的作用,同时为防止司法偏执和专横,而设置两种对立和陪审团制度。陪审团作出的事实认定法官不得轻易推翻,上诉法院和最高法院的职权只是对上诉案件进行法律审查,而非事实审理。其作用仅在于监督下级法院对法律的解释和适用是否正确。在基层法院的诉讼审判中,法官只是 “陪审”的裁判、司仪和量刑官。在中国,人民陪审员是从普通的公民中选出来的他们的法律知识相对专业的法官而言就会显得少的可怜。如此,法官的意见对最后的判决将会产生很大的影响,而人民陪审员的作用在就会大打折扣。依照这个逻辑,法官既参与事实审理,又参与法律审理,而且在法律审理中起主要作用。这样,人民陪审员的作用就流于形式了。

2、全体一致裁决原则 这个原则避免了多数人的暴力,民主社会中的“多数人的暴力”这一问题19世纪英国思想家约翰·斯图尔特 ·密尔在其名著((论自由》中就有精彩的论述。民主并非是少数服从多数,而是要给任何人说话的权力,要服从于事实和理性即使是真理只在少数人甚至是一个人手中。从电影中,也可以看出,这个过程是严守程序公正的,每当有入提出要投票时,都组织表决,没有因为观点对立双方人数的悬殊就省去必要的步骤。而在中国根据 《人民法院组织法》第7条第一款以及 《民事诉讼法》第4O条之规定:我国在处理民事案件上实行合议制度,而 《民事诉讼法》第43条及 《全国人大常委会关于完善人民陪审员制度的决定》第11条明确规定了合议庭在合议案件时实行少数服从 多数的原则。

3、陪审员的选任 美国陪审团制度下,案件审理前,检察官和律师分别对候选人分别对候选人进行筛选以最终形成陪审团。同时控辩双方还有权通过绝对异议程序,不经任何理由排除一定数量候选人,以维护当事人。随着计算机技术在我国的普及,我国也可以根据各地经济技术发展状况,逐步试验让法院在当地政府的协助下每从当地有陪审员资格的公民中挑选一定数量的人担任候选陪审员,存入法院的计算机系统。然后,法院再采用随机初选和当庭选定相结合的方法进行个案选任。其次,在开庭审判时由法官主持并且在双方律师参与情况下对候选人逐个进行审查性询问,并最后确定本案陪审员的人选。在审查过程中双方律师可以享有一定数量的否决权。

三、美国陪审团制度的缺点及其对中国人民陪审制度的警示意义

1、当陪审员滥用权力的时候造成实质的不公正 当公民意识不到自己行使的权力的责任和义务以及他们所做行为的长久的意义的时候设计再好的制度也只能成为一套冠冕堂皇的枷锁。

2、防止舆论暴力 在进行评判时,律师或者舆论界会利用人性的弱点法律的盲区来愚昧陪审员,造成与事实相违背的判决结果。那么当别有用心的人用舆论的方式蛊惑人心的从而使真正的犯罪分子逍遥法外或者无辜者蒙受冤枉也是有可能的。

影像中的正义—经典法律电影赏析

课程作业

学号: 学院: 班级: 姓名: 日期:

第五篇:12怒汉电影观后感(法律电影赏析)范文

《12怒汉》中的美国陪审团制度

2010910015姚家乐10工管

1陪审团制度,是指由特定人数的有选举权的公民参与决定嫌犯是否起诉、是否有罪的制度。美国法律规定,每个成年美国公民都有担任陪审员的义务。但是不满21岁、不在本土居住、不通晓英语及听力有缺陷的人、有前科者,没有资格充当陪审员。

美国在原有的制度基础上对陪审团制度进行了一系列的改革。首先是在陪审团组成人员上,逐渐对妇女和黑人开放,对性别和种族的排斥度降低。其次,历史上陪审团的人数是12人,改革之后组成人数可以根据各州的情况在6-12人间组成。再次,陪审团裁决原则上的变化。传统的陪审团裁决是全体一致通过原则,现在开始应用多数主义。通过改革,陪审团制度在美国得到了比英国更好的发展。据统计,美国每年由陪审团参与审理的案件,占世界每年总案件的90%。

而且对于构成陪审团的陪审员也有很多的要求。首先是与案子有关的人员,包括与原告或被告有关联的人不得入选。初选陪审团时,法官为了公正,使建立的陪审团能够真正代表最普遍意义上的人民,他的选择会从选举站的投票名单或者电话号码本上随机选择。曾经轰动一时的辛普森一案,陪审团的初选共选出了三百零四名候选人,这是因为初选之后,还有一次严格的筛选,主要是剔除一些由于环境和经历所造成的有心理倾向的候选人,避免可能造成的不公正判断。

在《十二怒汉》这部影片中,我们可以很深入的了解美国的陪审团是如何工作和最终裁决的。西德尼·吕美特的处女作《十二怒汉》虽然请来了牛气十足的亨利·方达担当主演,但是它仍然不是一部大手笔的电影。该片的场景单调得离奇--全片只有一个场景,可以创吉尼斯世界纪录。这一个能让所有观众痴痴地看上一个半小时的场景,就是一间陪审团的休息室,把旁边的小厕所计算在内都不会超过40平方米。

在影片中十二个普普通通的人,他们以前素不相识,以后可能也没有什么打交道的机会。为了一桩杀人案件,他们坐在了一起。就是这十二个人,被这个司法制度挑选了出来,组成了一个名叫“陪审团”的神圣组织,要开始决定另外一个人的命运,决定他是有罪还是无罪,是活着还是死亡。他们本来不懂法律,似乎也没必要懂得法律,因为他们不过是在法律强加的义务之下而被迫来到法庭的。他们来自不同的家庭和生活背景,从事不同的职业,有自身更关心的利益,有不同的人生经验,有自己的偏好和性格。这就是美国所特别推崇的陪审团

制度。

影片讲述了这样一个故事:在经过六天冗长枯燥的听审之后,法官终于对陪审团发布裁决指示了。被告是一名年仅18岁的男子,被控在午夜杀害了自己的父亲。法庭上提供的证据也极具说服力:居住在对面的妇女透过卧室及飞驶的火车窗户,看到被告举刀杀人;楼下的老人听到被告高喊“我要杀了你”及身体倒地声音,并发现被告跑下楼梯;刺进父亲胸膛的刀子和被告曾经购买的弹簧刀一模一样。而被告声称从午夜11点到凌晨3点之间在看电影的证词极不可信,因为他连刚看过的电影名字也说不出来。

全片只有一个房间的场景,对白中一共出现了五个合理怀疑(reasonabledoubt),分别为:

1.住在对面的女证人说她亲眼看见男孩将刀举过头狠狠往其父亲胸口刺下,当时正有一辆六节的火车经过,她透过火车最后两节看到此情景。但八号陪审员曾经住在铁轨旁,他认为火车噪音极大,跛脚老伯不可能清楚听到少年说“我要杀死你!”这句话。

2.跛脚老伯说他听到少年说“我要杀死你!”后隔了一秒,听到有物体倒下(研判是其父亲),他花了15秒从卧室穿过走廊到大门后,看见少年仓皇逃逸。但经由八号陪审员模拟发现,跛脚老伯根本无法奔跑,以他的走路速度,大约需41秒才能达成,他却谎称15秒。九号陪审员是十二人中年纪最大的一个,他最了解老人,他的见解为:跛脚老伯穿着破烂,这辈子一事无成,没人在意他,但他在这案子中却是主要证人,他享受这种被瞩目的感觉,因此他说了谎。

3.少年说去看电影但却什么都记不得,因此众人研判少年说谎。但八号陪审员认为,少年与父亲争吵后,情绪不稳定,回家后发现父亲已身亡,警察已守株待兔,父亲的尸体在前,警察在旁,少年情绪太过紧张,才会脑袋一片空白。为了证明这点,八号陪审员一直询问四号陪审员这几天晚上做了什么,结果四号陪审员前几天也去看了电影,却记错片名,也记错演员名字;四号陪审员是在没有压力之下回答,就错误连篇了,更何况是少年呢?

4.少年的父亲身高较少年高七吋,若是要杀一个比自己高的人,一般人是不会高举刀子再刺下。有位陪审员幼时常看人械斗,他清楚知道,拿弹弓刀砍人时一定不是高举刺下,少年本身对刀子极为了解,也不可能用这种手法杀人。

5.对面的女证人说他晚上辗转难眠一个小时,在午夜十二点十分正好瞥见少年行凶;但该女证人有戴眼镜,出庭时鼻梁上也有眼镜压痕,正常人不会戴眼镜睡觉,合理推断她瞥见少年行凶也是在没戴眼镜的情况,只能看到模糊的身影。

对于这个铁证如山的案件,裁决有罪应该是板上钉钉。但是根据法律,他们只要一致表

决通过有罪,就可以完成使命。驱使他们尽快作出裁决的更重要的理由是:这些陪审员实在已受够这拖沓的审判了;他们被锁在这间闷热的小屋里,汗流浃背,焦躁不安;有人还惦记着自己的生意或晚上的球赛。总之,这些更重要的理由归结到一点就是,这时的他们还没有真正进入“陪审员”的角色,所谓以公正法律的名义、所谓根据证据,不过是他们只想例行公事,然后赶快回家的托辞。

已经有十一名陪审员裁定疑犯有罪,只有一位觉得事态可疑,虽然他自己也没有清晰的为男孩洗脱冤屈的思路,但是他坚持已见提出异议,提出了一种会冤枉嫌疑犯的可能性,并且凭耐心与毅力逐一说服其他陪审员推翻原意。整个过程跌宕起伏,中间经历了七次表决,表决方式有写纸条、举手、口头表示,其结果分别是:11比1;10比2;8比4;6比6;3比9;4比8;1比11,同意有罪的人越来越少,最后顽固坚持被告有罪的陪审员终于放弃立场。被告终于被宣判无罪。

电影在对这一制度的展现过程中提醒我们要注意民主社会中的“多数人的暴力”。民主并非是少数服从多数,而是要给任何人说话的权力,要服从于事实和理性,即使是真理只在少数人甚至是一个人手中。电影中,第8位陪审员戴维斯凭着自身的良知和对他人生命的珍重,开始几乎是以一己之力对抗其他11位陪审员,并最终说服了大家,挽救了一个少年的生命。当然,这个过程是严守程序公正的,每当有人提出要投票时,主持人都组织表决,没有因为观点对立双方人数的悬殊就省去必要的步骤。

当然,陪审团制度也有其缺陷,假设电影中的陪审团中没有戴维斯,结局可能就大不相同。假如戴维斯的怀疑是错误的,那样就会放走一个罪犯。他们是在以基于移情理性的合理怀疑来赌一种可能性,虽然也会犯错误,比如辛普森案件中的陪审团,但是可以避免更大的错误。正如剧中人物所说,一群素不相识的人在一起来决定一个素昧平生的人有没有犯罪,这正是民主社会的优点,是一个国家强大的原因,是正义的保障,是现代社会司法制度中弥足珍贵的一部分。

下载法律电影赏析word格式文档
下载法律电影赏析.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法律电影赏析《十二怒汉》作业(精选)

    *******大学 法律电影赏析论文 题目: 《*********》 学 专 班 姓 学 院:****************** 业:******** 级:******* 名:****** 号:*************** *****年 *** 月 *** 日......

    法律电影赏析之造雨人

    1.老太太遗嘱问题的案子2.白血病青年的赔偿案和与老练律师的周旋3.克莱尔的家庭暴力案及其与鲁迪的感情进展三条主线是交织在一起进行交代的,但整体看上去却又杂乱,因为他们不无......

    电影赏析

    《西伯利亚的理发师》讲述了一个19世纪末发生在俄罗斯的爱情故事,故事主要讲述了一个美国女子珍受命去迷惑一个俄罗斯的高层官员,要获得一笔俄罗斯政府的投资,去帮助她的父亲完......

    电影赏析

    美国电影我选的是,欧洲电影我选的是,亚洲电影我选的是. 美国电影开始由主角维森的孙子罗尼引入,罗尼在课堂上讲诉他心中的英雄---一只不知从哪来的名叫八公的狗,然后他们的......

    电影赏析

    观电影《肖申克的救赎》有感 有些鸟儿是不能关在笼子里的,因为它们的羽毛太漂亮了。 ——题记 从来不知道一生在黑暗中度过将是什么滋味,因为我有着可以看到世界的双眸;从来不......

    电影赏析

    《智人》观后感张浩浩法学2班201214500220 四十万年以前,一个非凡的种群加入到了这个世界,他们是智人,我们的祖先。他们翻山越岭,不断改变自己以适应环境的每一处细微变化。一次......

    法律影视赏析

    《永不妥协》——电影观后感在《法律影视赏析》课上老师放了一部电影,电影讲的是美国诉讼历史上最大的一宗赔偿一亿三千三百万美元。电影看后感触颇深。电影讲诉了艾琳.布洛科......

    73部法律电影

    1、《死囚168小时》 Dead Man Walking (1995) :苏珊·萨兰登奥斯卡奖作品。西恩·潘演一个死囚,死前获得了宁静。而凶杀事实是渐渐呈现出来的,也并非重要,重要的是死囚的心理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