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10中学生常见的心理问题
中学生常见的心理问题
在中学生中,常见的心理问题有五种: 一,学校适应不良型的心理问题; 二,强迫型的心理问题; 三,抑郁型的心理问题;四,焦虑型的心理问题;五,恐怖型的心理问题。
一,学习适应不良型
学习适应不良型是中学生中常见的一种适应型障碍。中学生往往由于学校适应不良严重影响学习,更不上班级,甚至造成中途休学或辍学。主要表现在情绪、行为、生理功能三个方面。
(1)情绪方面。抑郁、焦虑、强迫、恐怖、厌烦、退缩等是常见的表现,具体表现为害怕学习,上课注意力涣散,思考乏力,听不好课,做不好作业,但又想把学习搞上去,产生焦虑;有些同学害怕或回避上学,或有恐惧反应,或呈萎靡状态;有些同学有矛盾观念和愤怒反应,易激惹,依赖性增强。
(2)行为方面。学习适应不良的同学均有行为问题,主要表现在四个方面:第一,能力抑制。以往学习能力良好,成绩不错,适应不良后学习能力受到抑制,产生学习困难,上课无法做笔记,记忆力下降,作文写不出,稍复杂的题目无法解决等;因注意力不集中常常不能持续做一件事,莫名其妙地终止作业或看书,无目的地摆弄小物件或发呆等。第二,社会性退缩。与同学交往减少,学习、生活活动也减少,不愿发言,不想运动,体育课也提不起劲,成为同学活动的旁观者,游离于同辈群体之外。第三,品行絮乱。行为违反与年龄相符的社会规范和准则,如逃学、斗殴、说谎、偷窃、抽烟、离家出走等现象均有可能出现。还有些学生活动过度,寻求快乐和刺激,如沉溺于电子游戏机、不遵守纪律、袭扰他人。第四,行为倒退。行为像儿童,学习无目标,活动无计划,喜欢儿童游戏,不合群但不是因为退缩,而是和同学玩不到一块,谈不到一起。
(3)生理功能方面。表现在上课头昏、脑胀,入睡困难,以及腰酸背痛、心悸、乏力等,身体检查则没有特定的躯体问题。
二,强迫型
这是一种以强迫观念、强迫冲动或强迫动作为主要表现的心理问题。自己能意识到这些表现不合理、不必要,但不能控制和摆脱,深为焦虑和不安。它对同学的学习、生活和在校适应有很大的不良影响,应及时接受辅导。具体表现为:(1)强迫观念。如脑内反复回旋某歌曲的旋律、别人对自己说的话;作业或考试后总觉得写错了字或做错了题,上学路上总疑惑忘带书或文具;总是担心考试失败、挨老师批评,担心自己会发胖;看到小刀就会想到会割破手;脑中总是出现一些如“1+2为什么等于3”、“先有鸡还是先有蛋”等无实际意义的想法。
(2)强迫冲动和强迫动作。如在考试时,总觉得想要大小便,但并不去上厕所;看到老师或父母总是想辱骂、吵闹或打架,但表面上却顺从平静;反复检查自己任何一次作业或试卷;总是在路上数石块数或步数。
三,抑郁型 这是有社会、心理因素引起的一种以持久的情绪低落状态为特征的心理问题,常伴有焦虑、沮丧、压抑、苦闷、躯体不适感和睡眠障碍。有这类心理问题的同学一般能基本适应学校生活,但心理压抑、情绪苦闷,而且持续时间较长。对同学们的身心健康危害较大。具体表现为:
(1)兴趣衰退。这类同学对生活的兴趣明显减退,不仅对学校、社会中各种新鲜事物不感兴趣,而且对自己以前的兴趣爱好也基本丢失。
(2)缺乏自信。自我评价过低、妄自菲薄,并有内疚后悔等自责倾向,多为不愉快的生活事件和对自己的失败估计。如学习成绩较好,但坚持认为自己学习很差,以后肯定不能毕业。
(3)精力衰退。自感疲惫无力,不能进行复杂思考和较强运动。这类同学往往感到听课、做作业时,头脑无法兴奋起来,但一般无杂念而是一片空白,体育课甚至日常生活无力或不想去承受,有力不从心之感。
(4)封闭退缩。不愿交往,情绪苦闷且封闭,不诉说也不写日记。这类同学通常能维持和其他同学、老师和一般性交往,但被动勉强,交往内容表面化,不作稍深的情感交流他们的退缩往往出于自卑和认为任何人都无法帮助自己。
(5)躯体不适。伴有躯体症状,如头疼、背痛、肢体酸痛等,还有失眠等睡眠障碍,有些同学有食欲不振和消化不良之感。
(6)悲观失望。觉得生活中一切都没什么意义,感到前途渺茫;想前进、想成功,但看不到光明和目标;有时下决心改变自己,但没有付诸行动的勇气;无望、无助感强烈。
四,焦虑型 个体处于一定的应激状态便会感到焦虑,这是正常的。焦虑型的心理问题是指一种无明确对象、无法摆脱的焦虑状态,可分为急性焦虑和慢性焦虑两种形式。
(1)急性焦虑,又称惊恐发作。以突如其来的惊恐体验为典型特征,有“大祸临头”之感,并伴有心跳加快、呼吸困难、头晕目眩等,还可能有出汗、发抖、腹痛等。急性焦虑的发作急剧,很难预料,但持续时间不长,一般1~20分钟,长达数小时。发作后虚弱无力,但焦虑体验不明显,数日后恢复。
(2)慢性焦虑,又称广泛性焦虑。在焦虑型中较为常见。表现为持续性的紧张和不安;学习、活动时心烦意乱,记忆和思维受阻;交往中紧张、易激惹;遇事时惊慌失措,往坏处想等。明知客观上并不存在威胁、危险和失败结局,是主观上过滤,但无法控制,惶惶不可终日。同时出现心悸、口干、出汗、脸色苍白以及震颤、发抖、肉跳、紧张性疼痛和睡眠障碍、梦惊等现象。
五,恐怖型
这种心理问题指对某些特定的事物、情境,或在人际交往时产生异常恐惧并主动回避以消除不安。中学生中较常见的为社交恐怖和特异性恐怖,而且前者有增长的趋势。
(1)社交恐怖。主要特点是在人际交往中自感害羞、局促不安、尴尬、笨拙、迟钝、怕成为人的耻笑对象,而不敢在公开场合讲话、做作业、吃饭等,以至不能正常交往;看着对方即自感面红耳赤、表情异样,而且怕被对方觉察,从而回避目光相遇,严重者会发展到足不出户。
(2)特异性恐怖。指各种和个体自身活动的特异性有关的恐怖,如飞行恐怖、注射恐怖等。一些中学生对学校产生恐怖,如害怕看校门、害怕见到老师和同学、回避学校生活,又称学校恐怖。以上对五种常见心理问题类型的介绍,目的是使大家对它们有一个初步了解。在青少年阶段出现上述的心理问题是比较普遍的,是可以理解的,大家不要害怕它,要敢于面对它,正确解决它。
第二篇:中学生常见心理问题
中学生常见心理问题与解决策略
一、中学生心理健康状况
有人说:“从现在到21世纪中叶,没有任何一种灾难能像心理危机那样带给人们持续而深刻的痛苦。”据有关心理咨询机构统计,青少年学生随着年龄的增长,心理不健康或出现心理障碍的比例呈上升趋势。笔者认为,中学生心理问题主要表现在如下方面:
(一)心理承受能力弱。风险和挫折是人生中难免的事,敢冒风险和战胜挫折,这才是人生应有的品格。可是,由于青少年学生特有的天真幼稚,使他们对复杂艰难的现实生活缺乏心理准备,一旦遇上风险和挫折,心理堤防容易崩溃,情绪容易低落,产生失望感甚至信念危机。
(二)自私狭隘,虚荣心强。在应试教育的指挥棒下学习,“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只读数理化”,造成学生思想认识上的封闭与狭隘。一些学生,缺乏包容开放意识,学习上生活上只能听恭维,不能听批评,只能比别人强,不能让别人超过自己,对强于自己的人,常常犯“红眼病”,当面冷嘲热讽,背后挖苦打击。对有小错或有负于自己的人,常常斤斤计较,甚至怀有报复心理。
(三)缺少意志、毅力。爱因斯坦说:“优秀的性格和钢铁般的意志比智慧和博学更为重要,”现在,中学生独生子女多,有的从小过着“众星捧月”式的“小皇帝”“小公主”生活,有的读书学习缺乏毅力,善始而难以善终,遇到困难与失败,表现为意志软弱,缺少战胜困难和挫折的勇气和决心。
二、中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存在的问题
目前,中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存在的问题主要有两方面。
(一)认识问题。目前,中学生心理健康状况令人担忧。这种状况在许多教育工作者中,尤其是在许多教育工作领导者的思想认识中尚未引起足够的重视。有专研人员曾就中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意义和途径等问题,对两所完全中学的264名教师(其中16位校级领导)作问卷调查,结果发现不少学校的领导和教师,只把眼睛盯住学生的考试分数,盯住升学率,而很少甚至没有关心学生的内心世界和心理健康。在错误认识支配下,学校的本该用来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的“副课”,每周两节被简缩成一节,有的学校甚至干脆砍掉或者只填在课表上。总之,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呈现出“荒漠化”状态。
(二)师资队伍建设问题。首先是缺乏足够的专职教师。大多数是“兼而不专”,这些“兼而不专”的教师,又往往是半路出家的--缺乏必要的专业知识,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常常捉襟见肘,困难重重。其次,心理健康知识在广大教师中普及率低,面对中学生的心理问题,不少教师爱莫能助,束手无策。另外,教师队伍中,有些教师本身就存在着不同程度的心理问题,诸如脾气暴躁,情绪反复无常,缺乏宽容忍让意识等等,这种不良的个体心理品质,对学生这个群体(全班、全校)的心理健康有着不可低估的负面影响。
三、中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内容及对策
“心理健康教育是指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对学生进行心理科学基础知识的传授、心理测查、咨询、治疗和训练,使受教育者增
进心理环境的内稳度和机体对环境的有效适应,以积极主动、平衡而灵活、正确而理智的心理状态去适应和协调当前及与时演进的客观环境,成为改造主观世界与客观世界的强者。”心理健康教育的内容包括普通心理学中的有关认识、情感、意志、需要、动机、兴趣、理想、人生观、性格、气质、能力的浅显知识,跨越青春期误区应注意的一些问题,心理卫生基础知识,社会人际交流及自我训练,自我调节方法等。由此,我们不难看出,如果我们将心理健康教育贯穿于整个中学阶段,那么,对中学生生理的成长、心理的成熟、健康人格的形成、个性的全面发展等都会起到积极的作用。当前,针对中学生心理健康教育问题,应该采取哪些对策呢?
第一、要转变教育观念,提高思想认识。心理健康教育不仅有利于培养学生良好的心理素质,而且有利于促进学生在智力、品德、身体诸方面的开发与养成,这一点早已被国内外先进的教育理论和教育实践所证明。不少国家在学校开办心理咨询机构、心理训练中心,普及心理健康知识,为心理患者提供治疗帮助。我国的北京、天津、上海、辽宁及广西的少数学校,也把心理健康教育这项工作开展得有声有色,其效果是显著的,但绝大多数地区尤其是较为闭塞的农村学校却仍是我行我素。究其原因,应试教育难逃其咎--追求高分、高升学率,“一切为了升学;已成为不少校长和教师办学的思想基础。当前,要加大素质教育的宣传力度,使所有校长和教师都懂得,心理健康教育对人一生的成就都有极大的影响。爱因斯坦早就说过:”只教人一种知识、技术是不行的,专门知识和技术虽然使人成为有用的机器,但不能给他一个和谐的人格。"要提高思想认识,树立全新的教育观、人才观,就要把学校心理健康教育提高到培养和造就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接班人的战略高度来认识和看待,可以说,是否重视和开展学校心理健康教育,不仅能衡量一所学校的办学水平,也能反映一所学校校长和教师的眼光。
第二、采取各种有效措施,大力加强师资队伍建设。列宁说过:“学校教育教学质量最终取决于教师素质的水平。”针对学校心理健康教育中存在的问题,各级教育行政部门要有计划地在各级各类师范院校中培养高素质的专业教师,为学校心理健康教师提供师资保证。要千方百计向所有处于教育第一线广大教师普及心理健康常识,使他们不仅能自觉地依据中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渗透到各科教学实践中去,从而维护学生的心理健康,还要通过校长培训及教师继续教育等方式,对校长和教师进行培训(特别要培训那些心理素质不高的教师),以提高他们的心理素质。教育心理学告诉我们,中学生的心理素质还处在建立、形成和发展之中,具有很大的模仿性、盲从性和易变性。正因为这样,教师的表率作用在教育实践中就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应予以高度重视。教育家加里宁说过:“教师每天仿佛蹲在一面镜子里,外面有无数双精细、审视的孩子们的眼睛在时刻盯着你。”1983年,英国政府在其白皮书《教学质量》中,曾把“适宜的个性品质”列为鉴别合格教师的三条标准之首。国内越来越多的研究成果和教育实践也表明,一名教师达到一定的能力、知识水平和具备一定的教育
能力之后,其自身的个性心理品质就是影响学生成长(尤其是形成健康心理)的重要因素。
(三)开辟多种渠道,一把钥匙开一把锁,教师要随时随地观察学生的心理动态,对有心理疾病的学生,要对症下药,进行有针对性的个别谈话、指导及训练,也可采取随机交谈和开展心理咨询等方式进行。当然,学生动态的心理活动与本能的心理封闭,会使这项工作难上加难。这需要工作的艺术性,也需要教师有慈母之心和绣花之功,做到“随风潜人夜,润物细无声”。其次,要开展丰富多彩并且有益于学生身心健康的教育活动,这些活动在提高学生知识水平的同时,也会使学生进入特定的心理氛围,爱到感染。如针对中学生参与意识强、表现欲强的特点,可利用出板报、办校刊、开展知识竞赛以及各种表演等多种课外活动,使学生在有益的文化熏陶中提高文化素养,陶冶高尚情操,养成健康心理状态。须强调的是,开展这些教育活动,除了要讲针对性之外,更要讲经常性,任何教育活动对学生心理的影响,都不能指望“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另外,校园环境和校园文化对学生心理的影响也是巨大的。
总之,学校要调动一切积极性,挖掘一切育人因素,采取多种渠道,把学校心理健康教育一点一滴地落到实处。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曾提出过一个响亮的口号:“健康的一半是心理”。在党和政府高度重视素质教育的今天,我们一定要清醒地认识到,中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是素质教育的重要环节,切不可等闲视之。
第三篇:中学生常见心理问题及表现(范文)
中学生常见心理问题及表现
中学阶段是中学生心理从不成熟到逐步成熟的关键阶段。由于于特殊的生理、心理特点,是一个独立性和和依赖性、自觉性和幼稚性错综矛盾的时期,而且又处于青春发育时期。所以中学生中出现的不正常心理状态很多,诸如狂想心理、害羞心理、性心理等。对此,教育工作者应掌握和理解中学生的心理特点,通过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形成稳定的心理素质,使学生善于面对人生,面对挫折,成为现代化建设所需要的人才
(一)中学生自我意识发展中常见的问题
1、中学生自我意识发展过程中的心理矛盾。
在中学生自我意识发展的过程中,常常会产生这样或那样的矛盾,这些矛盾如果不能很好解
决,将不利于自我意识的确立和.个性的发展。这些矛盾主要表现为:
独立性与依赖性的矛盾
由于初中生生理发展迅速,促进了中学生心理的成熟。这个时期的孩子产生了强烈的“成人感”,独立自主性发展很快,他们极力想争取在家庭、学校和社会生活中的独立自主地位和新的权利,想充分发挥自己的作用。因此,这个年龄段被称为个体发展的“心理断乳期“。但是,由于这一阶段的孩子生理和心理的发展都还不够成熟,主观愿望和成人感与客观实际之间存在着很大的差距,各个方面对成人还有较大的依赖性,所以,中学生常处于独立性与依赖性相互矛盾的状态之
中。
强烈的活动需要与能力发展不同步的矛盾
中学生显得活泼好动,精力旺盛,参加各种活动的需要较为强烈,但他们相应的能力发展水平还相对滞后。两者互不适应的矛盾如果适度,会促进学生能力的发展,否则会出现各种消极后果。例如,有的学生若对自己的能力估计过高而导致活动失败,就很轻易产生挫折感,从自信甚至是
自负走向另一个极端——自卑。
交往性与心理闭锁性的矛盾
中学生尤其是高中学生交往需要很强烈,渴望与人交往,希望得到老师与同学们的帮助和理解。但是随着内心世界秘密的增多、自尊心的增强以及个性的明朗化,他们越来越表现出一种特有的心理闭锁性,即不愿将自己的秘密、体验轻易告诉别人,从而构成交往性与闭锁性之间的矛盾。
中学生们解决这个矛盾的方法,通常是寻找朋友或者记日记。
个人理想与现实的矛盾
中学生大都对未来有无限的憧憬和美好的向往,常常想像自己将来会成为什么样的人,这样就形成了一个“理想我”。但是中学生的想像中幻想成分居多,他们的“理想我”往往脱离实际。因此,他们的“理想我”与“现实我”往往相差悬殊,两者常处于矛盾之中。解决这种矛盾的办法,是教育
与引导中学生客观地认识现实,不断调整自己的理想。
强烈的性意识与正确处理异性关系的矛盾
中学生第二性征的出现,促使他们性意识的觉醒并日趋强烈,而如何处理与异性关系的能力尚处
于初步发展的阶段。
2、中学生自我意识发展中常见的问题 .
中学生自我意识虽然趋于成熟,但这还是有一个过程,在这个过程中会产生这样或那样的问题。即使他们的自我意识已经比较成熟,也可能存在明显或不明显的缺陷。归纳起来,中学生自我意
识发展中主要存在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
幼稚性
自我意识的幼稚性是指一个人的自我意识与他的年龄不吻合,似乎还停留在孩童时期。这种幼稚性表现在自我认识上处于模糊、笼统、简单的状况。例如,有的中学生在自我角色认识方面能知
道自己是父母的孩子,是教自己的老师的学生,却不能理解自己与其他亲戚、其他老师的关系,在社会上更不知道自己与周围人的关系。因此,总是出现学生或孩子的角色行为,似乎永远长不
大。
在自我评价方面,有的中学生还只会用教师或父母对自己的评价,没有独立的自我评价,也没
有将教师或父母的评价内化为自己的评价。
在自我情感体验方面,反映为起伏不定。昨天因为某同学要与自己一起回家觉得他对自己好,很高兴;今天那位同学又要与自己一起回家,觉得他是把自己当小孩看待,似乎是为了保护自己,感到自己受了侮辱,很生气。
在自我期待方面有的学生更是一天一变。第一天要当作家,第二天想当演员,第三天又认为当
医生很崇高。
此外,自我意识的幼稚性在自我控制上还表现为想做什么就做什么,不顾环境的要求,随意性大。有的孩子常常是刚捶胸跺脚地下了决心,转身就忘得干干净净。他们每天都要下同样的决心,同样每天都可以找到可以原谅自己没有做到的理由。幼稚性的基础是依赖性与缺乏自信。
超限性
中学生自我意识的特点反映出他们正迈向成熟,为走上社会成为独立的社会成员作了准备。但是,如果有些特点有了超限的发展,就会出现问题,就像真理过了头就成了谬误一样,过度地关注自己往往给人自我中心、妄自尊大、自私自利等不好的印象。中学生自我意识的超限性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过度敏感。处于青春期的少年由于生理上的发育,体态上的变化,初中生对自己比较敏感。这有利于形成清晰的自我形象,建立正确的自我概念,构筑和谐的人际关系。但是,如果过分敏感,对外部刺激就会由于应接不暇而出现焦虑与紧张。自我意识的过度敏感主要是察觉他人对自己态度的敏感,及对自己生理心理变化的敏感。过度敏感的学生会察觉到别人不注意的细微变化。他人一瞥的目光,一皱的眉头,一抿的嘴唇,都会引起他许多联想。例如,有位初二女生,一次在上课时肚子气胀,排了气。在她听到声音,也闻到臭味的同时,觉得周围人都在看她,尤其是有好几位男生。她觉得非常难堪。回家后细想,排气是因为吃了食物,要不排气最好不吃饭。从此,她果真不吃饭,直到被送医院打点滴。后来班主任在了解情况时才发现,其实没有人知道她曾经在课堂上排气。其他一些情况,如有的学生因为脸上出现了青春痘,老师在课堂上多问了几句,或走近熟悉人群时他人的谈话戛然而止等等,都会敏感到他人对自己的态度。过度敏感的基
础是过分的自我关注。如果再加上过多的思虑,就容易形成多疑的个性。
(2)过度独立。独立性的发展本是孩子长大的必然趋势。从小学高年级起,许多学生不喜欢成年人唠叨的嘱咐;也常有将自己的小秘密锁进抽屉里不愿让人知道的;不愿父母打听自己接到的来信或电话;外出活动宁可与同龄人一起,不愿与父母同行。这正像小鸟翅膀长硬了要展翅飞翔一样,是长大了的一种心理需要,这对将来走上社会独立生活十分有益。因为只有在独立活动中才
能深刻地获取积极的经验或消极的教训。
然而过度独立就具有消极性甚至危险性,有的甚至会造成终生遗憾。因为过度独立表现在拒绝成人的任何积极建议,排斥成人的善意劝告,我行我素等行为上。甚至以逆反心理对待成人,一切都反其道而行之。有的中学生就是因为这样而成为失足少年的。父母提醒他们:不要吸烟、远离毒品、不能进游戏厅……他们却是“你越不让做,我偏要试试”。最终欲罢不能,越陷越深,以至
于违法犯罪。
过度独立的基础是过分自信、性格上的执拗及认识上的偏差。进一步发展可能形成对抗及反社会
心理。
(3)过分自尊。自尊心也称自爱心,是尊重自己的人格,尊重自己的荣誉,维护自己尊严的一种情感体验。自尊心使一个人在不利的社会环境中,不向别人卑躬屈膝,不阿谀奉承,不容别人歧视侮辱。正常的自尊心与自信心、自强精神相联系,相信自己的力量,通过努力可以达到自己预
期的目标。一个没有自尊心的人则会成为不识好歹、难辨荣辱、毫无羞耻心的人,成为表扬无用、批评无效、难以接受外界教育的人,也就成为无法进步的人。
过分自尊的中学生很多也是过分敏感的人。在与人交往时,认为他人动作、表情、姿态的细微变化是因自己而出现的,十分警觉,若感到有损于自尊,在情绪上立即有体验,有的在行为上随即作出反应。这类中学生,如果性格是外向的,可能暴跳如雷;如果性格内向,则可能躲在一边偷
偷落泪。前者可能做出危害集体、危害他人的行为;后者可能做出伤害自己的事情。实际上过分自尊的中学生里有不少是自卑者,他们用过分自尊来掩盖自卑。由于常常觉得自己不如别人,又担心别人看不起自己,于是在交往中特别关注别人对自己的态度,过分重视他人对自己的评价。过分自尊的基础是过于看重自己的名誉和面子。为了保住一时的面子,取悦他人,可能导致说谎,甚至做出不该做的害人害己的事情。
(4)过分自责。自责与内疚很相似。但是自责内容的范围比内疚宽泛,对自己的外貌、智力、由于不满意而产生自责。内疚则常由于出现不道德的行为,甚至出现不道德的念头而受到自己良心
上的责备。它们的共同之处都是对自己的责备。
正常的自责体验有助于消除缺点,改正错误,提高个人修养,这是可贵的品质,是自我控制的重要基础。这种自责体验在一个时期中感到痛苦,随着对自己出现问题原因的认识,随着对自己改
正错误信心的认定,这种痛苦会逐渐减轻甚至消失,回到自尊、自信的状态。
但是,过分自责却是消极的。一般有四种情况。第一种情况是有的中学生对自己的错误和缺点长时间地进行自责,因而在心理上长期受着折磨;第二种情况是即使错误缺点很轻,中学生自己却反映强烈,产生严重的自责心理,有的学生由此出现不能自控的自我伤害行为;第三种情况是很多中学生对自己偶然的错误缺点夸大为整体的、甚至是品质性的错误、缺点,对自己全盘否定,划入坏人范围,从而出现自我惩罚的行为;第四种情况是有些学生把本不属于自己的错误缺点归咎于自己,总认为是自己不好,使自己长时间地陷入自责的痛苦之中,影响学习和生活质量,严重时可能出现自我伤害的行为。过分自责的基础是认识偏差与思维方式的不科学、不合理。
(5)过分的自我表现。只要社会上有两个人存在,每个人每时每刻都在向他人表现自己。中学生希望得到自我表现的机会,在他人面前充分显示自己的优势与特长,以获取他人对自己的关注与钦佩,树立威信,这本是无可非议的。这在竞争激烈的社会里,在介绍自我、推销自我时也是十
分必要的。这本身也是自我力量的显示,是自信的反映。
然而在很多中学生身上常常会出现过分自我表现的现象,他们不讲场合、不分时间、不辨对象地出现表现自我的行为,或者无论何时何地,只要某些人或某人在场,就会情不自禁地表现自我,出现不应该出现的行为。其结果,不仅不能提高威信反而成为他人的笑料。如果这个学生又是自责心重的人,在他一旦感到自己行为的失当后,立刻会产生严重的自责体验。过分自我表现的基
础是自我中心与渴望他人对自己的关注。
(6)过分的自我掩饰。在日常生活中,人们喜欢掩饰自己的弱点、劣势。化妆、美容、挑选适合自己体形的服饰,就是一种自我掩饰。这不仅可以增强自信,也给他人愉悦的美的感官享受。在人际交往中也会表现自我良好的掩饰。例如,看到好朋友把自己心爱的东西弄坏了,虽然心痛极了,但是,看到他已经很难过,自己可能会说不要紧,它本来就是坏的。用自我掩饰来安慰他。在拥挤的环境中或在激烈的活动中难免磕磕碰碰伤害了自己,即使很疼,知道他人是无意的,会自我掩饰说:没事没事,没关系,不疼。这种自我掩饰表现出对他人的宽容,对他人的理解,是
一种良好的品质。
过分的自我掩饰则是出于担心别人窥探自己的内心活动,时时事事都想掩饰自己的真实想法和自己实际的行为动机,生怕别人了解自己不愿或尚未暴露的弱点。由于中学生自我意识的快速发展,自我控制能力的增强,他们常常会对自己的真实想法和体验加以掩饰。有的学生甚至为了取悦教师和家长,经常编造谎言,在待人接物时行为上常常畏畏缩缩,心理上则处于经常性的焦虑
状态不能自拔。过分自我掩饰的基础是缺乏自信与过分自尊。
(7)强烈的无能体验。一个人从小到大的成长过程也是各种能力获得的过程。在一种能力获得之前,会产生心理不平衡,伴随“我不会、我不能”的焦虑。经过学习,自己感到了进步:懂了、会了、能了,心理也就平衡了,焦虑也消除了。在新的任务面前,可能又会产生心理不平衡和焦虑,通过问题的解决,又得到了消除。每个人就是这样获得进步、获得发展的。
具有强烈的无能体验的中学生,在问题情境中,出现严重焦虑,还没有认真学习和认真思考,马上作出结论:我不能。例如,教师在课堂上提出一个很普通的问题,只要想一想就能回答。但是,有强烈无能感的中学生想都不想就认为自己根本没办法回答。这样的学生在新任务面前总是畏畏缩缩,不敢言语,思维活动也越来越贫乏,与其他同学的差距也越来越大,这又导致了他更强烈的无能感,因此形成恶性循环。有些学生无能体验的产生不是全面的,而是在某一方面的。强烈
无能体验的基础是自卑,是缺乏自信。
案例1: 一名姓钱的初一学生前来咨询说,我在班上学习很刻苦,经常拿第一,如果有时当不
了第一。就感觉会被别人说而感到很难受,我该怎么办呢?
分析:少年对别人关于自己的评价特别在意,如果有人评价不合事实或者不公正就会引起某种愤怒情绪。他们对自己的评价一般落后于对别人的评价,因而对自己的评价往往偏高,对别人的评
价往往吹毛求疵,为此,要引导学生能合理的评价自我。
二、中学生常见学习心理问题
(一)、厌学问题
1、厌学的表现
厌学是指学生对学习否定的内在反应倾向,包括厌学情绪、厌学态度和厌学行为,其主要特征是对学习厌恶反感,甚至感到痛苦,因而经常逃学或旷课。厌学的一个直接后果就是导致学生学习效率下降,即学生完成一定学习任务的速度和质量降低。有厌学心理的学生,对学习存在认识偏差,他们认为学习成绩好坏对自己未来发展和理想实现并无多大关系。并且,他们一般认为自己学习能力低下,丧失学习自信心,把自己看成上学习的失败者,这种消极的自我认识,是学生厌学的内在原因之一。有厌学心理的学生,常以消极的态度对待学习活动。他们对学习缺乏兴趣,一般很少把精力放在学习活动中,一般不愿意做作业,不认真听讲,只是在教师和家长的压力下
勉强学习,他们在学习过程中体验到的是恐惧厌恶
2、厌学产生的原因
(1)、来自社会大环境的影响。我国目前正处在社会主义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轨的重大历史时期,在变革的巨浪中各种各样的思潮同时涌来,由于中学生自身不太成熟的特点,缺乏处世经验和辨别是非的能力,就容易受市场经济的负面影响。如:“商海”对青少年强烈吸引,社会劳务市场的不完善,使许多中学生未把获取知识、提高自身素质作为今后走上社会求职的必要条件,而认为有钱就有学上,有门路就有好工作,现在一些重点中学,各年级各班中都有分数不够、花钱进来的学生,这些学生中有相当一部分有厌学心理,这些都对中学生产生严重的不良影响。
(2)、家庭环境的影响。一些学生产生厌学心理,究其原因,家庭因素是不容忽视的,家庭中的物质环境、精神氛围、家长的教育方式,都会通过有形或无形的方式给子女的学习带来正面或负面的影响。目前,许多家庭缺乏有利于孩子学习的精神氛围,有的家长业余时间在聊天、看电视、打牌中消磨;还有的家长对学生抱以不切实际的过度期望,把家庭变成“第二学校”,自己承担“伴读”“督学”角色,这无形中增加了孩子的压力。在这种情况下,孩子常会认为学习是为了父母,而自己体验不到学习的乐趣,以至逐渐丧失了对学习的兴趣,导致成绩下降,而成绩稍一下
降,父母压力更大,学生更不愿意学,成绩更差,造成了恶性循环。
(3)、来自教学内部的原因。目前相当多的学校,其教育教学指导思想仍未从应试教育的樊篱中走出来。升学指挥棒在中学仍有很强的支配力,由此产生一系列问题,直接影响了学生学习积极性,加强了学生厌学心理。一是由于教师的教学思想仍被升学指挥棒左右,课堂上满堂灌,不注重生动活泼的教学过程,更无暇去顾及学生学习兴趣的培养和学生间的个别差异,作业搞题海
战,压得学生无喘气的机会。凡此种种做法严重影响了学生的求知欲和好奇心,加重了学生的厌学情绪。二是应试教育对教育评价的影响,使学校对教师教学质量的评价,对学生的评价,均以考试分数为标准,学校向教师要分数,教师、家长向学生要高分,在这种层层压力下,一些学校只注重与升学有关的科目,挤占其他科目的时间及学生的双休日及节假日,加重学生的心理负担。
(4)、学生自身的因素
不良的个性特点及个性倾向。如意志力薄弱、兴趣广泛而不专
一、学习目的不明确,缺乏内在的学习动力等。都易失去学习兴趣。还有些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时常碰到困难,遭遇失败,甚至是老师的冷嘲热讽和轻视,家长的打骂,这些常使他们认为自己是一个失败者,于是自暴自弃,产生厌学心理。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太差,学习方法不当,智力低下等,都可导致在学习中遭遇失败,产生厌学心理。
(二)、学习疲劳问题
1.学习疲劳的表现
所谓学习疲劳是指长时间连续紧张学习后由于身心过度疲劳所导致的学习效率下降的现象。它包括生理疲劳和心理疲劳,前者指肌肉与神经系统的疲劳,后者指的是情绪烦躁、注意力涣散、思
维迟钝、反应缓慢等现象。
目前,中学生中学习疲劳是比较普遍的现象。其表现是:大脑反应迟钝,头麻木或者疼痛,注意力分散,思维滞缓,情绪沮丧或烦躁,对什么都不感兴趣。学习疲劳有暂时性学习疲劳和慢性学习疲劳两种。暂时性学习疲劳通过休息、睡眠可以消除,慢性学习疲劳消除需要花较大力气。
1. 导致学习疲劳产生的原因
造成学习疲劳的原因较多,主要原因如下:
(1)、学习负担过重。这里既有学校老师的原因,也有家长的原因。有的老师教学方法存在问题,不是按有关部门的要求留家庭作业,而是经常搞“题海战术”、“学习大运动量”,使孩子疲于应付。而有些家长出于望子成才心切,还自行给孩子层层加码,完成老师留的作业之外,又加些练习,或者在双休日给孩子报了一个班又一个班,认为“听总比不听好”。就像吃饭一样,天
天吃得太多,还一个劲儿往里塞,胃能不疲劳吗?
(2)、学习方法死板,缺乏良好的学习习惯。有些孩子学习只知道死记硬背,照猫画虎,没有认真开动脑筋。学习没有一定之规,忙忙乱乱。一次学习时间过长,超过脑力限度。经常开
夜车,效率不高,磨蹭太长时间,造成睡眠不足,脑子得不到充分的休息。
(3)、缺乏学习兴趣。对某一科甚至某几科的学习不感兴趣,听课不爱听,作业不爱做,但是又必须完成作业,只好硬着头皮做,既造成生理疲劳,更造成心理疲劳。学习无愉快可言。
(4)、脑营养不足。脑力活动是高级神经活动,必须保证营养,高蛋白、维生素、充足的氧气是不可缺少的。即使吃了高蛋白,趴在桌子上时间太长,呼吸短浅,氧供应不足,也会使大
脑疲劳。
(三)、考试焦虑问题
1、考试焦虑的表现
考试焦虑是中学生较为常见的一种心理性适应障碍,它是在一定的应试情境激发下,受个体认识评价能力、人格倾向与其它身心因素所制约,以担忧为基本特征,以防御或逃避为行为方式,通
过不同程度的情绪性反应所表现出来的一种心理状态。其症状主要表现为:
(1)、情绪激动、慌张、不能自制。有的伴随手足发冷、心跳加速、肌肉紧张、甚至头昏。
(2)、感知障碍,如视听困难,感受性降低,甚至把试题要求看错等。
(3)、注意障碍。即注意力集中不起来。
(4)、记忆障碍。平时熟悉的东西回忆不出,但一出考场又能想起。
(5)、思维迟钝、混乱,不能正常分析、归纳、判断、推理,本来能做的题也做不出。
2、考试焦虑产生的原因
影响个体考试焦虑水平的因素很多,既有自身的,也有外部的。
1、个体的自身因素对考试焦虑水平的影响
(1)遗传素质。现代遗传学和心理学的研究表明,遗传因素的特点决定着神经系统(特别是大脑、酶系统和生物化学变化的特点,而这些特点又决定着大脑皮层分析与综合的特点,从而制约着个体心理活动的进行和发展。由于每个受父母遗传基因的影响而在神经类型的强弱上有所不同,所以,每个人对刺激产生的紧张程度有所区别。神经系统比较脆弱的人,对刺激环境极易
产生紧张反应,而神经系统较强的人即便对较强的刺激,也许只产生微弱的反应。
(2)认知评价能力。考试能否引起中学生的焦虑,以及焦虑的程度如何,与个体的认知评价能力有直接关系。认知评价能力包括个体对刺激情境性质的认识程度,与自身的利害关系及自身对应付刺激情境能力的估价。一个高中生如果把高考看作是决定自己前途、命运的唯一出路,并且对自己应付高考的能力估价过低,其考试焦虑水平必然过高。如果一个高中生将高考只看作一
种升学就业的途径之一,并对自己的能力有一个客观的评价,其焦虑水平便不会很高。
(3)知识准备。一般来说,平时学习刻苦努力,基本功扎实,复习全面,准备充分的学生,自然会信心十足,考场上也会情绪稳定,精神饱满,自控力强。否则,便可能会信心不足,情绪
紧张,坐卧不安,焦虑加剧。
2、外部因素对考试焦虑水平的影响
影响个体考试焦虑水平的外部因素主要有家庭、学校和社会。现在的中学生父母对孩子的期望水平普遍过高,有位重点中学的高中生说:“我害怕看到父母期待的目光,我怕考不出理想的成绩,使他们失望”。还有些家长不仅期望过高,对孩子的要求更高,使孩子因达不到家长的要求而对学习和考试产生厌烦和焦虑情绪。另外,一些学校为了片面追求升学率,几天一大考,每天一小考,一味地重分数,排名次,使一些中学生终日陷于考试焦虑的苦恼之中。此外,由于社会的竞争压力,因而拥挤在升高中、上大学的羊肠小道上,这也给学生参加重要的考试带来了严
重的精神压力
案例1:王X,女,15岁,某校初中三年级学生.因临近中考,出现紧张,不安,注意力不集中,学习效率差。该生出生于教师家庭,自幼受到父母严格的教育,倘若考试偶尔失误,就要受到严厉惩罚.从小学起,学习成绩一直名列前茅,特别是进入初中以后,综合成绩排名全年级前名,学校,家长对她寄予很大的希望.但近一个多月以来,紧张,不安,心烦意乱,失眠,看书复习效率每况愈下,模拟考试成绩一次不如一次,老师和家长由关心到埋怨使她痛苦不已,最近经常啼哭或发脾气,并拒绝上学,拒绝
参加中考。
案例2:某男生,上初中(非重点中学)时,该生的学习成绩很好,又是一班之长。在学校的各种竞赛中经常获奖。考入重点高中,他非常兴奋和高兴,并对自己充满了信心。他想通过自己的勤奋和努力,取得比初中时更优异的成绩。但刚入学的摸底考试,就让他大失所望。在极度的痛苦之后,他又振作起来,更加勤奋和刻苦,但期中考试的成绩仍不理想。于是他开始怀疑自己,考试期间常常认为别人比自己强得多。他怀疑自己并不像原来那样聪明。考试之前,他常常缺乏
信心,精神紧张,并伴有呕吐、恶心、小便频繁,睡不好觉等症状。
上述二个案例都属于考试焦虑,有着两个共同的特点:一是三位当事学生都有很强的自尊心,他们一心期望在考试中获得好成绩;二是三位当事学生在考试遇到挫折之后,均陷入极度的苦恼之中,并伴有不良躯体反应。一般来说,学习成绩较好、心理素质欠缺的学生常会出现这种情况。对这类焦虑者的辅导主要是为其减压,帮其卸掉沉重包袱,树立自信。一方面应帮助其对自己提
出合乎实际的奋斗目标,另一方面应培养和锻炼他们的意志,训练其意志行为。
第四篇:中学生常见的心理问题分析
中学生常见的心理问题分析
太和县双庙中心学校
中学生常见的心理问题主要有自卑心理、逆反心理、孤独心理、嫉妒心理、唯我独尊心理、厌学心理、早恋问题、迷恋网络问题、追星问题、考试焦虑、情绪方面的问题、学业不良问题、考试作弊问题等;中学生常见心理问题的成因主要有家庭因素、社会因素、学校因素、学生自身因素等;消除中学生常见心理问题的对策主要有注意中学生学习上的心理平衡;增进自我了解,培养中学生自我接受的态度;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培养中学生健全的情绪生活;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和班级环境;开设主题讲座;保持书信的交流;转变教育观念,创设良好的育人氛围;建立起心理健康教育的运行模式;优化社会环境,为中学生的健康成长创造一个良好的环境;举办家长学校,普及心理健康教育知识,提高家长教育素质;提高教师的心理辅导能力和素质;采取各种形式开展心理健康教育;优化课程结构等等。
11岁到18岁的年龄阶段,一般是中学阶段,这是青春期身体和心理发育最为剧烈的时期,是最充满激情、浪漫,最有创造力、最少保守思想、最活跃的时期。这是他们从幼稚走向成熟、从依赖走向独立的过度时期,也是对人生、社会和未来充满幻想与好奇的“多梦季节”。国外有学者形容这一阶段是“骚动的、矛盾的、动荡的、暴风雨式的时期”。这个时期的中学生正处在个体发展的特殊时期, 是心理功能受阻的易发期和多发期,伴随者成长的欣喜、生活的苦恼、学习的压力、情感的吸引,种种感情交织在一起,年轻的心变的十分敏感和冲动,花季少年既有绽放的欣喜,也有凋落的忧伤。他们渴望友谊、渴望理解、渴望自由,有时太多的渴望也容易产生一系列的心理问题,中学生常见的心理问题大致有以下几种:
1.自卑心理
自卑心理是指对自己的品质和能力作出过低的评价,感到己不如人的心理感受。适当的自卑感可以激发自己去弥补自己的不足,超越自己;但过度自卑会导致抑郁,严重影响我们的身心健康。部分中学生由于学习成绩不好,屡犯错误,所以无论在家庭还是在学校,他们受到的批评多于表扬、指责多于鼓励、惩罚多于引导。于是自认为无药可救、低人一等,变得心灰意冷、萎靡不振、自暴自弃、消极颓废。形成一种“我不如人”的自卑心理。对策:1,用乐观态度面对失败。2用实际行动建立自信。突出自己,挑前面的位子,坐睁大眼睛,正视别人,昂首挺胸,快步行走,练习当众发言,学会微笑。
2.逆反心理
所谓逆反心理就是指受教育者在接受教育的过程中,因自身固有的传统定势和思维模式与特定教育情境下所产生的与认知信息相对立的并与一般常态教育要求相反的对立情绪和行为意向。不少中学生由于辨别是非的能力较差、疑虑心理重,往往不能正确对待家长的一片苦心、老师的批评教育。他们怀疑一切、目空一切,对正面宣传作反面思考,对榜样及先进人物无端否定,对不良倾向产生情感认同,对思想教育、遵章守纪要求消极抵抗。
对策:1.要重视复杂的社会因素对青少年心理的影响。青少年的心理活动,会受到社会经济制度变革,文化、道德、法律等意识形态发展,善恶、美丑、是非、荣辱等观念更新等方面的影响。2.青少年要学会正确认识自己,努力升华自我。这里须提倡自我教育,就是要求青少年要学会把自己作为教育对象,经常思考自己,主动设计自己,并自觉能动地以实际行为努力完善或造就自己。
3.厌学心理
厌学是学生对学校的生活失去兴趣,产生厌倦情绪,持冷漠态度等心理状态及其在行动中的不良表现方式。据调查, 厌学学生在中学生中高达50.14 % , 其中初二最高, 达66.18%。他们表现为学习动力不足, 感到学习没劲, 丧失上进的信心, 学习欲望低下, 重者甚至对学习丧失兴趣, 把学习视为苦差事, 上课懒得开课本, 作业不能独立完成, 盼望着早点毕业以求解脱, 更严重者根本不学习, 终日浑浑噩噩, 看到课本就头痛, 坐进教室就犯愁, 经常迟到、早退、旷课, 对老师缺乏感情, 部分学生最终辍学流失。
对策:1,反思你的学习习惯,2,总结你的学习态度,3,总结学习上的知识的遗漏,4,制定适合自己的学习计划,5,每天执行计划,坚持到期末考试,6,把注意力放在当下,让自己每天都有收获。
4.早恋问题
所谓早恋,指青少年中间过早地发生或发展着的恋爱现象。判断是否早恋的依据大致有两点:一是生活自立的程度;二是恋爱的年龄与法定最低婚龄相差的程度。早恋是青春发育期容易出现的一种现象, 伴随着身体的发育成长、生殖系统的成熟, 中学生会在心理上产生对异性的好奇与向往, 男女生之间易产生朦胧的好感, 加上流行歌曲、言情小说、影视媒体的推波助澜, 对中学生的性心理发育来说是种催熟剂, 再加上家长、教师过于严厉的批评和监督, 使学生产生了较强的逆反心理, 这更容易使学生走入早恋的误区。
对策:1,要清楚地认识到早恋的危害,2,用理智来战胜这不成熟的感情。3,要注意心理卫生4,要正确处理早恋和男女生正常交往的关系。5,多参加集体活动,分散独自喜欢一个异性的注意力,不要与异性单独交往。6,设法摆脱早恋。①转移法:把精力转移到学习上去,用探求知识的乐趣来取代不成熟的感情。②冷处理法:逐步疏远彼此的关系,以冷却灼热的恋情。③搁臵法:即中止恋情,使双方的心扉不向对方开启,而保持着纯洁的、珍贵的友谊。
5.迷恋网络问题
随着社会的发展,网络越来越多的走进了我们的生活,网络在给我们带来很多方便的同时也给我们带来了很多的弊端,比如说中学生迷恋网络的问题,有的中学生自制能力很差他们走进网络就走不出来了,就会迷恋上网络,比如说,我的一个表弟,读高中一年级的时候迷恋上了网络,呆在网吧里几天几夜都不出来,学校找不到他就通知了家里,后来在一个很隐蔽的网吧里找到了他,他就跟疯了似的,直上网吧跑,最后只好辍学在家。
对策:
1、接受师长们的监督和心理老师的辅导。要做到“文明上网,健康上网”,我们不进入非法经营的网吧,不沉于网络聊于,不迷恋网络好友,自觉抵制网上虚假、反动、消极的和不健康内容,加强安全意识,增强“防腐拒变”能力。
2、发挥自己的专长,利用自己的兴趣、爱好,参加校园各种活动,以丰富自己的文化生活,转移注意力,淡化网络的诱惑。
3、严格控制上网时间,遵守作息时间。
4、把注意力集中到学业上来,积极学习,科学探索。利用网上知识促进学习的进步。
第五篇:中学生常见心理问题和家教策略
中学生常见心理问题和家教策略
(2003年10月 初一家长)
主讲:李春
(一)中学生常见心理问题
中学生正处于青春期,身心发展都会出现“质”的飞跃,急速的发展往往产生不平衡,引发各种矛盾和问题。所以常把这一段时期称为“危险期”或“暴风雨时期”。具体常见的心理问题有以下几类。
一、学习类问题
学习是学生的主要任务,围绕着学习产生的问题占中学生心理问题的主要部分,其反映有二。目前,学校课业任务繁重,竞争激烈,父母的期望值过高,使得学生精神压力越来越大。还有的同学甚至发展成考试综合征,一听考试就紧张和恐惧。厌学是学习负担过重的必然结果,根据调查表明有80%的同学讨厌学习,就连成绩很好的同学也有种这倾向,令人担忧。
二、人际关系问题与教师的关系问题。主要集中在由于教师对学生的不理解。过多干涉学生的业余生活和正常交往而引起的困惑和烦恼。有的老师爱挖苦学生,严重地刺伤了他们的自尊心;有的老师“嫌贫爱富”;有的老师“处事不公正”或“轻视不良同学”等等。与同学的关系问题。主要集中在交友方面,因处理不好朋友之间的关系而苦恼。有的学生因怀疑朋友的友谊,有的同学不会交友或不会解决与朋友发生的矛盾而感到内心十分孤独、痛苦,影响学习。与父母关系的问题。中学生正处在心理发展上的第二反抗期,逆反心理特别强,同时与父母又有代沟,父母与子女之间缺乏相互理解和沟通,还有家庭关系不和等都会给学生造成许多的心灵伤害。
三、情感类问题
青年时期是花的季节,在这一阶段人的第二性征渐渐发育,性意识也慢慢成熟。此时,情绪较为敏感,易冲动,对异性充满了好奇与向往,当然也会伴随着出现许多情感的困惑。
四、思考在中学开设专门的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帮助学生了解心理科学知识,掌握一定的心理调节技术。可以分为两部分:一部分为知识理论课,如心理卫生常识讲座,心理调节问题答
疑,焦点问题讨论等。另一部分为活动训练课,这是在中学生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最为有效的方法。在常规的教育活动中渗入心理辅导的内容。最佳的做法是在各门学科的教学目的中加入心理教育的分节目标,使教育模式由知识教育向素质教育、心理教育转化。在中学里建立心理咨询与调节室,除了一般的咨询谈心外,还可采用一些心理治疗的简易方法对症下药。具体实施:(1)引导学生合理发泄不良情绪。(2)淡化被动受教,培养自助能力,青少年自主的能力尚在发育之中,对成败依赖性较强。(3)注意行为训练,养成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
(二)孩子眼里的六种失败家教
父母教育和疼爱孩子,如果方式不当,有时可能会适得其反,给孩子的成长带来烦恼。很多学生对父母的管教还真的有不少想法,但碍于父母的权威不好当面说出。这里,不妨让我们听听这些孩子的心声吧!
误区一:别总跟别人孩子比V%e'w1^6Bm
情景再现: r Fb3O`&j赤峰元宝山平庄雅啸论坛平矿中学平庄雅啸论坛教案课件学生勇踏星途小说游戏,mp3,周杰伦快乐男声/f,K L#d2E(L o
妈妈刚开完家长会,见了小霞就有点来气地说:“你们班小梅今天又受到老师表扬了,看看你,怎么不学着点人家!”
赤峰元宝山平庄雅啸论坛平矿中学平庄雅啸论坛教案课件学生勇踏星途小说游戏,mp3,周杰伦快乐男声@v S3B“v”Kw_*g+D;
雅啸论坛h5bH)]&S%?4s
令小霞烦恼的是,平时邻居、亲戚家的孩子都是父母拿来作对比的“榜样”,自己在父母眼里简直一无是处!
雅啸论坛$Q/n Y2C1e
同学发言: 1aZ5{I'ruq
父母的用心可以理解,但也要看到自己孩子的优点并及时给予鼓励,如果过分相互对比,刺激孩子,时间长了孩子就会陷入自卑的深渊。
fEm
赤峰元宝山平庄雅啸论坛平矿中学平庄雅啸论坛教案课件学生勇踏星途小说游戏,mp3,周杰伦快乐男声h4P] N-q1`
每个人都有与生俱来的上进心,让他自己主动学习别人的长处更有效果。
误区二:不要处处显家长权威
情景再现:
小强放学回家后觉得很累,他想睡一会,然后再起来做作业。&Q)~-|9tj3x“Y
“晚上十点半之前不准睡觉,必须学习!”没想到他刚躺下,爸爸不容分说就叫他起床。他只得强打精神看书学习,但效果可想而知。
赤峰元宝山区平庄矿区中学教案课件心理咨询电脑网络在线英语原创小屋情感天地|,}x!C'z[
正因为爸爸从来都是“说一不二”,小强平时在爸爸面前很少言语,有时甚至有些害怕。爸爸的口头禅就是:“你是我的孩子,看我还管不了你!” 赤峰元宝山区平庄矿区中学教案课件心理咨询电脑网络在线英语原创小屋情感天地h-A'g7X
同学发言: 雅啸论坛#n me5B(W^j/p赤峰元宝山平庄雅啸论坛平矿中学平庄雅啸论坛教案课件学生勇踏星途小说游戏,mp3,周杰伦快乐男声v!J6CB4J [*j
严格要求孩子是对的,但应严中有爱,有时不妨在管束之前看看孩子是否真的累了或有心事,适当宽松、宽容一点,孩子学习的积极性会更高,效果会更好,强制太多,忽略了孩子的自尊,该做好的事都会变成应付!
+V qh.bf#B ]
雅啸论坛-s qI7nGm
误区三:和异性来往不要过于敏感
赤峰元宝山区平庄矿区中学教案课件心理咨询电脑网络在线英语原创小屋情感天地~{ C_7C8W
都是同学间的正常交往,父母不必那么敏感。
应该信任孩子,用平常的态度对待,过多盘问会让孩子无所适从,甚至产生与异性同学
交往的心理障碍。
赤峰元宝山平庄雅啸论坛平矿中学平庄雅啸论坛教案课件学生勇踏星途小说游戏,mp3,周杰伦快乐男声#p'e,hT3?`(T”`C
误区四:一次没考好不要太多埋怨
情景再现:赤峰元宝山平庄雅啸论坛平矿中学平庄雅啸论坛教案课件学生勇踏星途小说游戏,mp3,周杰伦快乐男声x$eX'_&g$t
小荷这次月考成绩有所滑坡,但她觉得自己确实努力了,心里不免很难受。
回到家,父母知道了成绩,又是一通埋怨:“你是怎么考的?成绩老是忽上忽下的……”
父母的话让小荷的心情更加沮丧。赤峰元宝山区平庄矿区中学教案课件心理咨询电脑网络在线英语原创小屋情感天地
同学发言: 雅啸论坛_ w[-P!Y'A1R6lmD)t
没考好,父母可以帮着分析一下原因,这时一句宽容、谅解的话真是“贵如金”啊,能给
孩子更大的动力,而埋怨只能让孩子对学习失去信心。6P2]~-J*B6?!mX
误区五:家长不要任何事都包办
情景再现:
小洁的妈妈对女儿做什么事都不放心,上学临出门说:“别忘了带家门钥匙!”晚上吃完
饭说:“赶紧学习,别再磨蹭了!”这些话父母每天都要说,小洁听着真成了耳旁风。.gWw p5^
C
t0UWf?c-O
9~ v%oX8c;?“o6@#同学发言:
适当的提醒是必要的,但过于唠叨就忽略了孩子的主动性,是对我们能力的低估,时间
长了,也使孩子对自己的生活、学习能力不自信,感到自己永远都长不大。
误区六:不要对孩子期望太高
r+mq
^,y7{)J%U”C赤峰元宝山区平庄矿区中学教案课件心理咨询电脑网络在线英语原创小屋情感天地|5k3fQy"Og%?2j
雅啸论坛8K't!H-EN&^ l$f_.A情景再现:
雅啸论坛R-jS$n(m)sJ2f
小楠是个懂事的男生,从小到大,每天晚上妈妈都要陪着他做家庭作业。赤峰元宝山区平庄矿区中学教案课件心理咨询电脑网络在线英语原创小屋情感天地|v&O#{2O
今年初三了,每天学习到很晚,妈妈依然如此。有时他觉得妈妈太爱他了,但同时也感到妈妈太累了。面临着中考,他似乎想得更多,感觉压力更大:“妈妈这样爱我,如果考不上高中,自己不就成罪人了吗?”
赤峰元宝山区平庄矿区中学教案课件心理咨询电脑网络在线英语原创小屋情感天地
赤峰元宝山区平庄矿区中学教案课件心理咨询电脑网络在线英语原创小屋情感天地| {Z$dG-!D
同学发言:/ys(X k6B
父母的爱是伟大而无私的,但过分的关爱会让孩子背负不起。/{M6v赤峰元宝山区平庄矿区中学教案课件心理咨询电脑网络在线英语原创小屋情感天地| f6l9f3U5}
专家点评:
赤峰元宝山平庄雅啸论坛平矿中学平庄雅啸论坛教案课件学生勇踏星途小说游戏,mp3,周杰伦快乐男声5u
Mt-X%ej7u$M
善于了解自己孩子的父母是聪明的父母,沟通和理解才是对孩子最大的爱。爱是宽容不是责难;爱是呵护不是伤害;爱是引导而非强制;爱更是尊重和信任。和孩子良好的沟通比知识的传递更为重要,爱的真谛是让孩子拥有健康和快乐。
(三)家教方法
中学生家庭教育作为学校教育的基础,在孩子健康成长中有着不可代替的作用。做好孩子中学阶段的家庭教育工作主要有6种方法:
一、思想引导法。中学生已经基本脱掉小学生的稚气,但又不像成年人那样思想成熟,他们精力充沛、求知欲强、上进心强;同时,由于思想发展为定型,有很大的可塑性。因此,家庭在对孩子进行教育时,要紧密联系孩子的思想,从意志品德、遵纪守法等方面进行引导式教育。
二、目标鼓励法。学习中目标鼓励,就是根据“水涨船高”的道理,帮助孩子设计学习目标,来激发积极性,使孩子不断向更高的知识高峰攀登。大量事实证明,切实可行的学习计划目标可以催人向上。因此,家长要根据孩子思想素质、文化基础、承受能力,制定切合实际的学习目标。为孩子制定的目标,既要坚持高标准严要求,又要通过努力可以达到;既要有目标,又有月、周短期目标。在明确整体目标同时,还要分科目制定逐日完成的小目标,以此实现和突破,不断“添油”、鼓励,使孩子像上楼梯一样,一步高一步。为使孩子目标装在胸中,家长可以制作成绩一览表,利用《学校和家长联系本》,将孩子每次考试、测验成绩,直观地用曲线反映在坐标上,使孩子、家长一目了然。对完不成指标的科目,家长要及时进行补课,进行补习。
三、形象感召法。很多孩子品学兼优、诚实勤劳、文明礼貌,固然是学校、社会教育的结果,但更重要的是良好的家庭教育。家长的表率作用,对孩子健康成长有着强烈的感召力。因此,在家庭教育中,家长也要努力工作学习,不断提高自身素质,为孩子做出样子,这样就能够培养出优秀的孩子来。
四、谈心疏导法。俗话说“知子莫若父”。家长要针对孩子在不同时期,不同原因中暴露出的心理、思想问题,及时进行谈心疏导。在日常生活中家长要做到“三勤”,即勤了解孩子在学习中的思想反映;勤观察孩子在学习中的精神状态;勤谈心与及时疏导孩子的思想疙瘩。对因阶段性身体素质差,学习跟不上的,要对鼓励少指责,帮助其“赶队”;对因对学习科目不感兴趣产生厌烦情绪的,要勤敲打多引导,帮助增强兴趣;对因考试成绩不理想而泄气的,要心平气和地帮助其分析原因,找准症结,鼓励士气;对因在校和同学老师发生口角,影响学习劲头的,要耐心开导,热情帮助化解。另外,家长在与孩子谈心时,不但要告诉孩子“怎样做”,而且要让孩子明白为什么“这样做”,从道理上说服孩子,在谈心的方式上也应该选择合适场合,这样才能起到更好效果。
五、奖惩激励法。在思想教育的前提下,运用奖励、批评手段,也是调动学生积极性的一种有效方法。奖励要以精神奖励为主,物质为辅。对学习不认真,要有一定的惩罚。使孩子始终都有一种学习压力,切实改变“学好学坏一个样,学多学少一个样!”
六、生活调节法。精神饱满是学习好的一个基本条件。家长要讲究科学方法,调节好孩子的生活,尽量在有限的条件下为孩子创造出有益于学习的环境。要根据孩子生理、心理承受能力,科学安排学习,做到有张有弛,劳逸结合,保证孩子以饱满的热情、旺盛的精力投入到学习当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