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江人物形象分析 19

时间:2019-05-14 18:17:15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宋江人物形象分析 19》,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宋江人物形象分析 19》。

第一篇:宋江人物形象分析 19

宋江人物形象分析

宋江是《水浒传》中108位好汉的首领,是作品中最重要、最复杂、也是刻画得比较真实成功的一个形象,同时,又是最有争议的一个形象。在文学史上,同一个文学形象受到大家见仁见智的评价,本也不稀奇,可像宋江这样让大家大褒大贬、毁之誉之的人,还是很少见的,这足以说明宋江这一形象的不寻常。

首先,宋江在作品中具有无比的重要性。宋江的一生穷通存亡与梁山事业的兴衰直接相关。不管是从他的位置还是从作品的艺术结构上看,他都处于核心地位。研究宋江,从某种意义上说也是研究《水浒传》的核心内容。其次,宋江具有性格的复杂性和形象的歧义性。宋江的性格是非常丰富、复杂、深刻的,在不同情况下会有各不相同的表现。读者如果不从整体上把握他,便会得出差异极大的结论。有人说他是个“大忠大义”之人,有人说他是个“整天哼着„臣罪当诛兮‟的封建主义的奴才”,有人说他是个不可饶恕的“盗魁”,还有人说他是个有着分裂性格的人,更多的人,尤其是青年人,则干脆表示不喜欢宋江。

我们知道,一个艺术形象的成功与否,并不决定于读者感情上是否喜爱,而在于“它是否概括了那个历史时代的某一阶层或某一集团的真实生活、性格和真实的精神面貌”,是否具有典型意义。时代发展到今天,我们应站在一个新高度,从历史的、文化的新视角来分析宋江的精神世界和灵魂,从整体上把握他,从而得出科学的、正确的、富有创新性的结论。

《水浒传》中的宋江是一个具有复杂性格的人。宋江是带着他全部复杂矛盾的性格出场的。作者这样介绍他: 那押司姓宋名江,表字公明,排行第三,祖居郓城县宋家村人氏。为他面黑身矮,人都唤他做黑宋江;又且于家大孝,为人仗义疏财,人皆称他做孝义黑三郎。……他刀笔精通,吏道纯熟,更兼爱习枪棒,学得武艺多般。平生只好结识江湖上好汉:但有人来投奔他的,若高若低,无有不纳,便留在庄上馆谷,终日追陪,并无厌倦;若要起身,尽力资助。端的是挥霍,视金似土。人问他求钱物,亦不推托。且好做方便,每每排难解纷,只是贝周全人性命。时常散施棺材药饵,济人贫苦,贝周人之急,扶人之困。以此山东、河北闻名,都称他做及时雨,却把他比的做天上下的及时雨一般,能救万物。

这个介绍很全面,又很概括。从这里我们知道了宋江出身于地主家庭,受着儒家思想的教育,供职于统治阶级阵营,为人又仗义豪侠,喜好结交江湖上好汉。这就勾勒出了宋江形象的草图,定下了他性格的基调,点出了他生命的主要基因。以后,宋江的性格就是在这个基础上逐步发展起来的,他的一切言行都可以从这里找到根源。

忠义是宋江的主体性格,但却不是他性格的全部;他的全部性格要复杂得多、丰富得多、也深刻得多。他慈悲仁爱,救苦救难,却又偶尔表现出残忍狠毒,不择手段;他颇富政治远见,极具雄才大略,有时却有显得目光短视,昏庸糊涂;他善于听言纳谏,从善如流,有时却又刚愎自用,拒绝良策;一方面,他以扫除社会黑暗势力为己任,另一方面,他又以尽忠国君为最高行为准则;一方面,他创建了梁山事业,另一方面,他又毁掉了梁山事业……这些看似矛盾的东西有机地统一在宋江身上,是那么真实、自然,它们造就了宋江这个特定的艺术形象。

第二篇:宋江人物形象分析

(一)、宋江形象分析

自从《水浒传》问世以来,一直对宋江的评价褒贬不一。宋江是《水浒传》中最复杂的人物形象,也是最经得起琢磨的一个人物形象。他是阴险奸诈,还是忠义两全?是道貌岸然,还是江湖好汉?

宋江的绰号

《水浒传》里边的每一个英雄好汉,基本上只有一个绰号。宋江却有四个绰号:黑宋江、孝义黑三郎、及时雨、呼保义。而他每一个绰号,都表现了他在这个方面的特点,也表现出了这个人物的复杂性。

《水浒传》第18回:

那押司姓宋,名江,表字公明,排行第三,祖居郓城县宋家村人氏。为他面黑身矮,人都唤他做黑宋江;又且于家大孝,为人仗义疏财,人皆称他做孝义黑三郎。„„自在郓城县做押司。他刀笔精通,吏道纯熟;更兼爱习枪棒,学得武艺多般。平生只好结识江湖上好汉,但有人来投奔他的,若高若低,无有不纳,便留在庄上馆住,终日追陪,并无厌倦。若要起身,尽力资助,端的是挥霍,视金如土。人问他求钱物,亦不推托;且好做方便,每每排难解纷,只是周全人性命。„„以此山东、河北闻名,都称他作及时雨。

呼保义 第四个绰号就是“呼保义”。呼保义这个词,一直到今天,大家都无法把它解释清楚。有一种解释说,保义是南宋时候武官的一个称呼,叫保义郎。另外一种解释,说“保”,就是保持的保;“义”就是忠义的义,“保义”即保持忠义,呼的意思,就是大家都那样叫他。大体上说,呼保义这个词实际上讲的是宋江对待国家的态度,对待朝廷的态度,对待皇帝的态度。

对宋江的第一个角度的理解:

《水浒传》第18回宋江刚出场的时候,就对他有一个全面的介绍。他是世代务农,世世代代种地,守一些田园过活。自幼攻读经史,受到传统的文化教养。更主要的一点就是他所从事的职业。他在县衙里边当一个押司。所以从他的家境出身以及所受的文化教养和所从事的职业,我们可以判断,他的家境出身使他有一定的正义感,他的职业养成他处事谨小慎微,随机应变的习惯,也培养了他喜欢玩弄权术的手段。这是我们对宋江的第一个角度的理解。

对宋江的第二个角度的理解:

第二,宋江到底是仗义的英雄?还是国家的忠臣?我们可以从他上梁山之前和上梁山之后的几件事来分析一下。上梁山之前,他为了自己的心腹兄弟,私放晁盖。并且为了怕事情暴露,杀死阎婆惜。从这些事情上来说,我们可以说宋江是一个仗义的英雄。那么上梁山之后,他就变成了一个义军的首领,他领导梁山兄弟的几次战役,都充分显示了他的指挥和组织才能。而在受招安之后,他就变成了一个国家的忠臣。他把梁山的堂名由原来的“替天行道”改为“顺天护国”,这是一个国家的忠臣才有的行为。所以说无论我们以怎样的主观情感对宋江或褒或贬,或爱或恨,都不能否认他是中国古典文学人物画廊里一个成功的艺术形象。

(二)、林冲形象分析

《水浒传》写人物的性格特点,有生活的依据,而且能够随着生活矛盾的发展,他的性格要产生变化。《水浒传》写林冲的性格转变,写得非常出色,有根有据。他为什么要变化?什么时候变化?都是从生活出发,这是《水浒传》的现实主义。

《水浒传》中,林冲有一个突出的性格特点:能忍,忍辱负重、忍气吞声、不敢反抗。一般的小说,要充分地理想化的写一个正面人物,往往一开始就要写他的优点。但是《水浒传》不一样,林冲在《水浒传》里边是个响当当的英雄,了不起,作者是热烈地歌颂他的。可是一出场就写他的弱点,写他性格里边的弱点,不好的一面,就是能忍,忍辱负重、忍气吞声。

“忍”之一:

一个八十万禁军教头,在光天化日之下,妻子被人家调戏,奇耻大辱,不能忍受的。所以他非常气愤地去了。“当时林冲扳将过来,扳着他的肩胛,却认得是本官高衙内,先自手软了”。“先自手软了”这五个字非常值得注意,这不是简单的、一般人物的动作神态的描写,而是一下子挖掘到人的内心世界。所以小说写林冲怒气未消,知道以后,扳过来,先自手软了。但是“怒气未消,一双眼睁着瞅那高衙内”。但是敢怒而不敢言,敢怒而不敢打,他忍下了这口气。小说在这里写得非常好,写出了人物内心的活动。

林冲与鲁智深此时的比较:鲁智深就不买账,鲁智深有一段话是响当当的,跟林冲形成鲜明的对比。他说“你却怕他本官太尉,洒家怕他甚”,“俺若撞见那撮鸟时,且教他吃洒家三百禅杖去了”。一个是忍辱怕事;一个是疾恶如仇。一个是自己受侮辱、受压迫不敢反抗;一个是看见自己的朋友受压迫,就不能忍受,这两个人的性格形成鲜明的对比。

“忍”之二:

接下来还是写林冲想苟安,忍。但想苟安也不能苟安,想忍也忍不下去。所以小说接着写高衙内又收买了陆谦,让陆谦把林冲的妻子骗到他家里面楼上。林冲得知后,“拿了一把解腕尖刀”,“径直奔到樊楼,前去找陆虞侯”。他拿起这个解腕尖刀不是去找高衙内,而是去找陆谦。也就说,林冲已经开始反抗了,但是他反抗的程度和范围有限。应该找高衙内,这里大概有两个意思。第一,还是怕高衙内,不敢惹他。前面说了,权且饶他这一次。这是第二次了,他又忍让了;第二,这是写林冲重义。就是说陆谦是林冲的结义兄弟,背信弃义,不讲义气的人林冲是最痛恨的。讲义气是林冲性格当中非常美好的东西,很宝贵的东西。这是他以后能够转变,而且转变以后革命性非常强的一个很重要的因素。

“忍”之三:

林冲发配沧州以后,还是能忍,还是忍辱负重。小说这里写得非常精彩,他临走之前写了一封休书。这纸休书我觉得有两方面的内容,一方面写出林冲的善良,他替妻子考虑得很周到;另一方面也写出他能忍的性格,也天真幼稚。你以为写了一纸休书以后高衙内就不来了?照样来。所以这些地方,一方面写出他的善良,引起读者对他的同情,另一方面,引起读者对于罪恶势力的更加憎恨。

“忍”之四:

刺配沧州,有一个情节:押监他的两个差人董超、薛霸,一路上虐待他,用烫水让他洗脚,连读者都不能忍了,他还是“忍”,后来走到野猪林,就是董超、薛霸受高俅、高衙内之托付要杀害林冲的地方。到这个时候了,而林冲一点都没想到可能要杀他(武松到飞云浦就已想到差人要杀他),你要捆就捆吧。换成另外的人,像鲁智深也好、李逵也好,在这种情景下绝不会这样说。鲁智深救下了他,要杀两个公人,林冲极力阻挡。这时他还是忍,不想反抗。

“忍”之五:

到沧州牢营不久,他从李小二口中得知来了几个“尴尬人”,于是买了一把解腕尖刀,街上寻了几日不着,“心下且自慢了”,又“忍”过去了;

沧州牢营安排他到草料场,这是个阴谋,林冲浑然不知,还打算“待天晴到城中换个泥水匠修补”,“神明庇佑,改日来烧纸钱”。还以为给他一个好的差事,到那儿去过得比较安稳。最后火烧草料场,他在山神庙里面听见陆谦他们三个人说话,要把他的骨头拣回去到高俅那儿去领赏。这时林冲满腔怒火一下子爆发出来,打开山神庙的门出去把几个人杀了,然后造反上山,由此就实现

了彻底地转变。

小结:林冲走的道路是非常艰苦,林冲走了一个很漫长的、很艰苦的道路。作者写林冲的转变,它是有很多伏笔,譬如说他和陆谦是好朋友、结义兄弟,但是后来陆谦害他了,那么他就曾经跟陆谦讲:“贤弟不知,男子汉空有一身本事,不遇明主,屈沉在小人之下,受这般腌臜的气”。也就说,就是他在统治阶级的压迫之下,满腔不平之气。这个满腔不平之气,就是林冲能够一步一步向前迈进,最后实现了思想转变,造反上山的基础。他虽然是一个八十万禁军教头,是个中级军官,但是他一出场就是被压迫的。所以虽然是统治阶级里边的人物,但是他所处的地位和广大被压迫的人民群众有相通之处,这是他能够转变的一个基础。林冲能忍,宽容了压迫他、侮辱他的人,但是他的对手可没有放过他。一计不成,又生一计。那个社会的黑暗势力、罪恶势力,不断地向他紧逼而来,所以他非常不满的胸中,有一腔不平之气的。

几个梁山人物“上山”的比较:

林冲上山的过程就是从能忍到不能忍、从懦弱到坚强、从屈辱到反抗,这么一个转变过程。林冲上山是走了一个非常艰苦的道路。《水浒传》写人物,不同的英雄有不同的性格,上山走的是不同的道路。这个不同的道路是跟他性格有关系的,这个性格又是跟他的家庭出身、他的生活境遇有关系的。李逵上山是最痛快的,宋江是最曲折的,鲁智深是最爽朗的,爽朗跟痛快不完全一样;一点都没有瞻前顾后,凄凄惨惨切切,军官当不成就当和尚,和尚当不成就上山,非常爽朗。

(三)、《水浒传》中的女性形象 《水浒传》中的女性形象可以分成三类:

1、上附天罡地煞之数的梁山三位“女英雄”:孙二娘、顾大嫂、扈三娘;

2、第二类给读者留下深刻印象的是四个淫妇:二潘、阎婆惜以及卢俊义的贾氏夫人;

3、《水浒传》里面描写了一个贞节娘子:林娘子。此外还有一些人物形象,比如说有两个老太婆,一个是面目不太清楚的阎婆惜的母亲阎婆,一个是面目可憎的王婆。

孙二娘 黑店老板娘,孟州道十字坡开人肉包子铺的,绰号母夜叉。她这个“母夜叉”形象是“系一条鲜红生绢裙,擦一脸胭脂铅粉,敞开胸脯,露出桃红纱主腰,上面一色金钮”,“眉横杀气,眼露凶光。”而且母夜叉跟她丈夫之间的关系是倒过来的。丈夫武艺没她高强,而且这个店不是姓张,而姓孙,为什么呢?孙二娘的黑店是祖传的,她父亲叫山夜叉孙元,是江湖上的前辈绿林中是有名的。这个形象以及她的作为,我们大概很难接受。武松眼中看到的这个黑店是“墙上挂了几张人皮,梁上吊了几条人腿”,这样也算好汉吗?是农民起义吗?任何一个朝代不管是古代,还是现代,恐怕都是要法律追究的。说到底,孙二娘就是一个娴熟于江湖黑道的女人。

读者对梁山上三位女英雄印象最深的应该是扈三娘。因为扈三娘漂亮,美貌,英武,但她却是一个非常不成功的文学形象,不管《水浒传》写扈三娘英雄了得,用了如何重笔浓彩,但是作为人物形象,作为艺术形象是单薄的,没有性格可言,嫁给王矮虎已经是她的人生大不幸,最后又死于非命。从这里我们可以看出作者对女性的一种轻蔑态度。她只是一个概念,一个符号。一个哑美人。这个符号就是:能征惯战,美貌佳人。

潘金莲是小说中塑造得很成功的人物形象之一。加之后来有了《金瓶梅》,于是“潘金莲”就成了“淫妇”的典型、代名词。其实这是不公平的。潘金莲本来是一个安分守己的想过平安日子的女人。是一个有追求的女人,从她和武大的和睦相处到最后的毒杀亲夫,潘金莲有一个逐步堕落的过程。

潘金莲有一个逐步堕落的过程。最初她还是有追求的,还是有一些独立的想法。张大户垂涎她,她本来可以弄一个小妾的名分,她不干,被财主报复嫁了“三寸丁”、“谷树皮”的武大郎,“好

一块羊肉倒落在了狗嘴里”(也就是现在说的“一朵鲜花插在了牛粪上”)。心中不满意,又经了外人的挑唆,一步一步走向深渊。中间还描写她有一个追求,看到了武松,遭到了武松的拒绝。在潘金莲那里,应该说是她欲望膨胀大于道德。在她那里是没有道德观念的,当然一个使女出身,大概也不识几个字,没有什么见识,可能是自然属性高于她的社会属性,本能压倒了理智,所以走向了毁灭。

《水浒传》中一段绝妙文字 小说第23回写武松见嫂。

金圣叹评:凡叫过三十九遍“叔叔”,忽然改作“你”字,真欲绝倒人也!

金圣叹评:上篇写武二遇虎,真乃山摇地撼,使人毛发倒卓;忽然接入此篇,写武二遇嫂,真又丝柳花朵,使人心魄荡漾也。

《水浒传》中,为什么如此塑造安排这些女性形象?作者的女性观为什么如此落后?梁山好汉为何“不近女色”?

第一,《水浒传》同《三国演义》一样,写的是男人的世界,基本上是“男性文学”。打家劫舍,南征北战,这是男人的事情,女人是没有份的。但为了突出不近女色的男性英雄本色(如武松),就得有淫荡的女性作为陪衬(如潘金莲);另外,从话本演变而来的小说,为了招徕听众和读者,还得配些“荤料”才对市井细民的胃口。

第二,传统文化中占主导地位的男权文化和“女人祸水论”的投射。潘金莲淫荡到了可怕的地步。我们文化中为什么会塑造潘金莲这样一个不可理喻的恶女人和淫荡女人的形象呢?说到底还是男性作家对自己欲望的一种恐惧投射到女人身上。所以这种有欲望的女人她特别可怕。她就没有善终的,那她的这种命运结局是作家的一种道德理念在这里起作用。就是有欲望的女人,尤其是自己要把握自己欲望的女人,我们文化就要给她判死刑。告诫现实生活中的女人,你们还是温顺一点的好,回去做贤妻良母的好。

第三,是“江湖观念”作祟。《水浒传》描写的是江湖绿林的故事。那么江湖绿林中的准则,他们的观念,跟一般社会上的普通平民是不同的,这是强人的一种观念。比如杀人越货,开黑店,实际上就是江湖黑道。为什么走江湖黑道的他们会如此轻蔑女人呢?因为江湖中自有江湖中的准则,他们是亡命之徒,啸聚山林,打家劫舍。他们认为女人妻小是个累赘。生理需要可临时去抢占。所以在《水浒传》中描写很多,小霸王周通抢压寨夫人,王矮虎也做这样的事情。所谓压寨夫人可不是真正的“夫人”,实际上就是性工具。如果等到官兵来剿,那么这压寨夫人一个都难逃做刀下鬼,要么被自己的男人杀掉,要么被俘以后,作为匪人家眷也都会死于一些官法。历史可以证实,比如说李自成,张献忠,他们都做过这样类似的事情。崇祯十二年,李自成在潼关园大败,逃到商洛山中,当时觉得穷途末路,几次要自杀。养子李双喜劝阻了,他的大将刘宗敏为了辅佐李自成东山再起,回去就把自己两个妻子杀掉。然后其他的一些壮士,也就是李自成的死党们,一看大将军刘宗敏如此做事,也回去把自己的妻子杀掉。这些妻子实际上都是压寨夫人一类的,都是掳掠来的女人。杀掉以后表示死心塌地跟朝廷再战。李自成这样才轻骑突围,终于东山再起。这样一种观念,视女人为累赘,视女人为物品,他们把女人处死,就好像烧掉山寨一样。那些女人是没有人格地位的,这里边我们可以看到《水浒传》的作者,他也是这样一种心态,轻视妇女,视妇女于草芥,如虫蚁。

第四,是情节发展的需要。如:扈三娘的出现以及王矮虎大战扈三娘的情节,是要与第31回宋江许愿给王矮虎找一个夫人的情节相扣;潘金莲与武大、武松以及西门庆的种种纠葛,是武松一步步走上梁山的必然过程。

第五、错误的“养生”观念作祟。比如说晁盖,他是个财主,有钱,东溪村保正,仗义疏财,结交天下好汉。书中宋江出场大约是三十四五岁年纪。他跟晁盖两人见面的时候,说晁兄长我十岁,那晁盖就是四十余岁。小说中专门写晁盖,不娶妻子,只爱使枪弄棒,整日打熬筋骨。也就是说,当时的这些绿林中人,认为练武艺跟近女色是矛盾的。这是中国古代一个养生学里边的理论,古人认为练武首先要保先天元气。所以对女性的轻视也是意中之事。

第三篇:宋江人物形象分析

宋 江 的 人 物 性 格 赏 析

宋江人物形象分析

《水浒传》是中国文学史上第一部用白话文写成的章回小说。故事情节曲折生动,人物形象栩栩如生。《水浒传》这部书着重写了宋江、鲁智深、林冲、杨志等一百零八名英雄好汉的个人传奇故事,其中详细写宋江的有十回,宋江人称“及时雨”,他也同样经历了被逼上梁山的道路的过程。从七十二回至八十二回,写宋江率领起义军同官军对抗作战,后来又合伙受招安;从八十三回至一百二十回(有的是一百回)写宋江率领义军受招安后奉命征辽国、打田虎、打王庆、征方腊直至最后失败的经过。

宋江这个人物在《水浒传》中举足轻重,自从《水浒传》问世以来,一直对宋江的评价褒贬不一。宋江是《水浒传》中最复杂的人物形象,也是最经得起琢磨的一个人物形象。宋江有四个绰号:黑宋江、孝义黑三郎、及时雨、呼保义。他的每一个绰号,都表现了他在这个方面的特点,也表现出了这个人物的复杂性。他与其他英雄好汉一样都是被逼上梁山的,所以“逼上梁山”是宋江和其他英雄上山聚义的共同原因。因为宋代出现了繁荣的城市经济和都市社会以及相应的文化建筑等,但高度集中的城市经济必然会导致人们在权力、金钱、利益以及与之相关的精神生活和物质生活等方面需求的无限增大和残酷斗争,从而引起许多社会问题,其结果必然是弱肉强食,遍地不公,其中的弱者被逼造反也是在所难免了。所以后人以“逼上梁山”作为说明被逼无奈而被迫采取极端手段的成语,足见它所包含的绿林文化精神底蕴。

一、通过宋江形象看绿林人格崇拜

宋江在《水浒传》中不仅是条好汉,而且还是梁山“好汉”杰出的头领,他不但具备好汉的特点,而且还具有管理好汉的能力。那么能将绿林好汉凝聚起来,使这些形形色色的好汉听命于他的“法宝”是什么呢?那就是一个“义”字,因为当时社会江湖人士无不以“好汉”作为人格衡量的标准,所以各个争做好汉,人人要结识好汉,惟恐别人笑话自己不是好汉。那么什么是“义”呢?“义”的内涵非常复杂,首先,它指人的思想和行为是否适宜;其次,它还与人们对待利益有关;第三,“义”还被内化为强调道德责任的理论准则。在朝廷忠信节义,在野则忠诚信义,在宋江身上具体表现为:

(一)路见不平,拔刀相助。如宋江私放晁天王、宋江带兵三打祝家庄,杨雄、石秀救出石迁,攻打高唐州救柴进,攻打大名府救卢俊义等等。

(二)仗义疏财。如果说抱打不平是对受害者生存安全援助的话,那么仗义疏财是对他们物质经济的援助,在起义军的发展过程中很多人都得到宋江的援助。在第二十回,宋江当时给阎婆寿木使用钱,当时是不图回报的,就连在郓城县当押司时,赶在县前早市的卖汤药的王公,也得到过他的资助,“王公,前日我曾许你一具棺木钱,一向不曾把得与你,今日我有些金子在这里,把与你,你便可将去陈三郎家,买一具棺木,放在家里,你百年归寿时,我却再与你些送终之资”①。宋江仗义疏财,挥金如土,再加上“及时雨”的英名,所以很多人听说,都要随他起义,莫不情绪激昂,死心塌地。仗义疏财的人格精神,使宋江及起义军对外扩大组织,对内保护自己起到了实际的作用。宋江的仗义疏财的行为,它与儒家的仁者爱人,有相似之处,但二者动机有很大差异。儒家的“仁者爱人”的观点是维护贵族统治阶级利益服务的,宋江的这种精神正是墨侠乃至绿林人的仗义疏财之举,是同类人的同舟共济,他不仅是绿林人格的象征,也是绿林集团得以成立的重要内聚力,因为绿林所代表的是被侮辱的和被损害的下层民众利益,这些人大多数经济上入不敷出,又经常受到剥削,绿林好汉的资助,不仅解决了他们的温饱和生存问题,更使他们看到了生活的希望和光明,他们不仅为绿林人的义气所感动,而且也十分乐意过上这种生活,他们逐渐感觉到如此“不怕天,不怕地,不怕官司,论秤分金银,一样穿稠锦,成瓮吃酒,大块吃肉,如何不快活?”②,因而不断有更多的人投身到绿林事业中来,这里没有剥削的痛苦,没有阶级的压迫,只有死生相托,吉凶相救,患难相扶。作者在“单道梁山好处”那篇四六文中,热情地赞颂了这种精神理想“八方共域,异姓一家,天地是罡煞之精,人境合杰灵之美,千里面朝夕相见,一寸心死生可同,相貌语言,南北西东虽各别,心情肝胆,忠诚信义,亦无差,其人则有帝子神孙,富将并三教九流,乃至猎户、渔人、屠儿、刽子都一般哥弟称呼,不分贵贱„„”③,从言语中可以看出,作者把它当作封建社会农民理想化的社会组织来歌颂的。他们的这种空想主义当然远不及太平天国的“天朝田亩制度”,这除去时代条件不同之外,规模时间上,也有很大差异。宋江领导的义军时间很短,在聚义期间没有远离他们的根据地,他们提出的口号是“替天行道,保境安民”;目标是打击贪官污吏,打击恶霸地主,反抗压迫,为人民报仇雪恨,却没有提出改变生产资料所有制的要求,没有觉悟到必须推翻封建统治才能改变农民的命运。特别是由于“忠义”观念,渗透着他们的反抗行动,义军首领宋江的妥协路线又占据着统治地位,从而最终酿成这次起义失败的悲剧结局。

二、从宋江身上体现墨家思想及绿林奉行的‘以贤为能,纪律严明’这一原则的胜利实践

《水浒传》中聚义厅前在空中悬挂着一面杏黄大旗,上书“替天行道”四个大字,这是以宋江为首的梁山好汉的政治行动纲领,它本身体现着墨子的天罚思想,对以墨子为首的小生产者阶层并不否认。他认为天子的行为本身并不是评价其自身的标准,在天子之上还有小生产者利益所在,墨子说“顺天意者,兼相爱,交相利,必得赏;反天意者,别相恶,交相赋,必得罚”。这就是说,评价天子好坏的标准,是看他是否顺应天意——小生产者自身的意志,顺应者便可受到奖赏,忤逆者便会受到惩罚,这就是古代墨侠集团扶弱除暴之举的动因所在。而《水浒传》中梁山“替天行道”的大旗,无疑是受到这些流落到民间的墨家思想影响的产物,在他们看来,“朝廷不明,纵容奸臣当道,布满贪官污吏,陷害天下百姓”,书中以宋江为首的好汉被逼梁山的全过程,都是身受其害的过程,这些足以使大宋 皇帝具备墨子所说的反天意的暴天子的条件,因此,理所当然地应受到惩罚。他们聚义梁山顺应天意,以力抗天命的表现,因为他们感到有天意、神明和开展抗争精神在给自己撑腰,所以能够气壮如牛。下面看看“替天行道”中的“道”的含义,这个“道”就是墨子所提倡的“兼爱”“尚同”等乌托邦理想,在这个乌托邦中“天下之人皆相爱,强不执弱,众不劫富,富不辱贫,贵不袄贱,诈不欺愚,老而无妻者有所侍养,以终其寿;幼弱孤童无父母者有所依,以长其身。”,这就不难实现梁山“八方共域,异姓一家”的理想社会,与墨子的乌托邦设计有惊人的相似之处,当然这个理想社会的实现,还有待于他们的努力奋斗,像智取生辰纲、三打祝家庄、踏平曾头市、两赢童贯、三败高俅等辉煌胜利,都是为向着这个理想社会迈进打下基础。

在“尚同”思想的规定下,墨家及绿林所奉行的是一条“以贤为能,纪律严明”的组织原则,鉴于无主则乱的教训,墨子提出:“选天下之贤可者,立以天下”④,天子一旦确定,其下就要绝对服从,上之所是必皆是之,所非,必皆非之。墨子提出的这一套选举办法,明显地带有原始部落推选酋长的痕迹,虽然它质朴得近于原始,但却因其公正,而能为追求大同世界的绿林侠士所接受。晁盖就是在火并王伦之后登上寨主宝座的,王伦被火并就是因为他妒贤嫉能,心胸狭窄,“本是个落第穷儒,胸中又没有文字,怎做得山寨之主?” ⑤,而宋江先杀阎婆惜(二十一回)后又闹江州,直至晁盖中箭受伤至死,屡次周折但最终登上寨主宝座,实现了墨家及绿林奉行的“以贤为能,纪律严明”这一原则的实践胜利。

三、从招安看宋江的形象

《水浒传》中第八十二回,梁山分金大买市,宋江全伙被招安。对于宋江的招安政策,在1975年就在全国开展评论《水浒传》运动,是“王、张、江、姚”一伙将学术问题政治化的非正常现象。但毛泽东同志关于《水浒传》写了梁山起义的投降主义路线,和宋江投降派人物的论断,未尝不可以成为研究《水浒传》主题思想的一家之言。梁山起义的事业的最后必然结局是接受招安,这在宋江身上体现最为明显。墨侠的政治社会理想,尽管公正美好,但很难付诸实施,墨子思想被排挤至民间本身,就已经预示受其影响的绿林事业悲剧的结局,中国封建社会文化系统内部儒、道、墨的互补性是这种悲剧结局的宏观上的文化根源,相对而言,墨家所注意的主要是生存和温饱问题,而儒家则更好地注意温饱后秩序和名分问题,所以有自下而上和温饱危机的下层民众更容易接近墨家思想,而生活优裕的贵族则更注意秩序和名分的稳定,但二者又并非井水不犯河水,随着人们的地位和境遇的变化,人们的意识和潜意识也就会不断地游移在二者之间。在梁山起义事业初期,人们主要面临的是被官府所逼活不下去的问题,所以“贼”的名份和“忠君”的意识暂时被抛到脑后,去赴汤蹈火,拯救自己和天下,随着人们生存状态的好转,那些以前未来得及顾及的问题,便自然而然地凸现出来,而解决名份和忠君问题的最佳途径,就是接受招安,所以宋江的做法就是梁山事业的典型代表。

宋江他胸怀大志,却患得患失,如第二十三回里他逃到柴进庄上,结识武松,拜为兄弟,临别并未嘱咐话语。到第三十二回,离怒杀阎婆惜已经一年,宋江看到全国性的大规模农民起义没有形成,推翻北宋王朝需要长期斗争,起义失败的风险很大,不敢冒造反失败的风险。他与武松分手时道“......入伙(二龙山)之后,少戒酒性。如得朝廷招安,你便可撺掇鲁智深,杨志投降了。日后但是去边上一刀一枪,博得个封妻荫子,久后青史上留一个好名,也不枉了为人一世.....” ⑥

按《水浒传》记年,第三十二回记公元1108年冬的事,第七十一回英雄排座次是公元1120年夏的事,第一百二十回结束于公元1124年夏。宋江的这种腔调一直持续到最后,体现了他虽然胸怀大志,但面对现实又患得患失的衷肠。这块反贪官不反皇帝的自相矛盾的招牌,体现了宋江的政治动摇性,使天下多少英雄好汉望而止步,使多少梁山好汉心灰意冷,既大大削弱了自己在天下的政治号召力,又大大削弱了梁山义军的斗志,注定了失败的命运。这在第七十七回至第八十回里表现很多,朝廷派往征剿梁山泊的很多高级将领被梁山泊捉了又放,极大地削弱了义军的斗志。特别是第七十九回里,李俊活捉统制官刘梦龙,张横活捉步军校尉牛邦喜,恐宋江再放,就地格杀。从宋江的家境出身以及所受的文化教养和所从事的职业,我们可以判断,他的家境出身使他有一定的正义感,他的职业养成他处事谨小慎微,随机应变的习惯,也培养了他喜欢玩弄权术的手段。

从宋江受招安,看当时的“忠君”思想。宋江自从坐上梁山第一把交椅之后,时时记挂招安之事,不时流露言表,尤其在第七十一回梁山英雄排座次之后,一次菊花宴上,乘着酒兴,作满江红一首:“喜遇重阳,更佳酿今朝新熟,见碧水丹山,黄芦苦竹,头上尽教添白发,鬓边不可无黄菊”。“愿樽前常叙兄弟情,如今玉统豺狼,御边幅,好令明,军威肃,中心愿,平虏保民安国,日日常悬忠烈胆,风尘障却歼邪且,望天王降诏,早招安,心方足” ⑦。写完后让乐和单唱这首词,当唱到“望天王早招安”时,武松叫道:“今日也招安,明日也招安,冷了弟兄们的心” ⑧。黑旋风李逵便睁圆怪眼道:“招安,招安,招甚鸟安”只一脚,把桌子踢起,摔做粉碎。虽然其他兄弟都反对,但宋江的投降妥协路线占据着统治地位,所以在第八十二回,全伙受招安成功,鲁智深对朝廷的认识是明澈的:“只今满朝文武,多是奸邪„„就比俺的直裰染做皂了怎说得干净?”⑨。他坚决反对招安,被迫招安后,始终郁郁寡欢,当捉住方腊后,宋江向他祝贺时,还愤愤地说“只得个囫囵尸首,便是强了”。在血泊恨海里,横刀而出的林冲不仅在斗争中表现得最坚决,最勇敢,后来在大势所趋的招安局里也是持反对态度的,他曾提醒宋江说:“朝廷中贵官中有多装么,中间未必是好人”。然而在不可避免的悲剧结局中,他还是无声无息地瘫痪而死。宋江他始终寄希望于皇帝的招安,这种现象,在《水浒传》中虽然表现得错综复杂,但它反映了一定的历史真实。但是宋江的投降路线,在当时社会环境下占据统治地位,属于众兄弟又都是以“忠义”观念忠于宋江本人,这样《水浒传》中的“义”和“忠君”思想是混杂在一起的,终于不得贯穿始终,以《水浒传》义军的反抗行动里可以看出,他们深切痛恨的是贪官污吏,土豪劣绅等那些直接剥削压迫他们的人,却不反对他们的祸根子——至高无上的皇权,在他们和官府的最后一次冲突中阮小五和阮小七曾唱过这样两首歌:

“打鱼一世蓼儿洼,不种青苗不种麻,酷吏赃官全杀尽,忠心报答赵官家。”

“老爷生长石碣村,秉性生来好杀人,先斩何涛巡检首,京师报与赵王君。” ⑩

“酷吏赃官全杀尽”和“忠心报答赵官家”本来是相互矛盾的,可在他们看来,却是统一的,这种矛盾而统一的思想,一直贯穿在他们的行动中,一方面同封建王朝作斗争,另一方面又寄希望于皇帝的招安,他们拥护皇帝,反对贪官污吏,正是封建时代普通农民思想,因为在封建统治下,“天高皇帝远”,他们身受其害的是酷吏贪官,在他们的心目中,这些酷吏贪官并不是封建剥削制度的产物,只是个人品质的好坏,而皇帝老官仍是真命天子,朝廷不明乃是“奸臣闭塞的结果”,即使有的起义英雄失去了对当今皇帝的崇敬(如李逵撕诏谤徽宗),也是为了他的哥哥宋江来当皇帝而已。

宋江作为梁山的好汉,不但有路见不平,拔刀相助,仗义疏财的好汉特点,同时在他的身上体现着墨子的思想和绿林豪侠的阳刚之气。正因如此,使众多的绿林好汉和英雄豪杰听命于他,不仅如此,宋江也是绿林奉行的“以贤为能、纪律严明”这一原则的实践胜利者。然而在当时社会环境影响下,宋江还不能把“忠义”与“忠君”思想严格区分开来,他只看到事物的表面现象,未能看到问题的实质,只是痛恨直接压迫他们的人,却依然依赖着使他们遭到最终灭亡的祸根子——至高无上的皇权,致使宋江率领的梁山义军全伙受招安,投降最后导致魂丧蓼儿洼的悲惨结局,这也是他们所谓“忠君”思想的必然结果。

注释:

① 施耐庵、罗贯中《水浒传》 内蒙古人民出版社 第60页 ② 施耐庵、罗贯中《水浒传》 内蒙古人民出版社 第63页 ③ 施耐庵、罗贯中《水浒传》 内蒙古人民出版社 第254页 ④ 宁稼雨 《〈水浒传〉与中国绿林文化—兼谈墨家思想对绿林文化的影响》 第35页

⑤ 施耐庵、罗贯中《水浒传》 内蒙古人民出版社 第65页 ⑥ 施耐庵、罗贯中《水浒传》 内蒙古人民出版社 第113页 ⑦ 施耐庵、罗贯中《水浒传》 内蒙古人民出版社 第255页 ⑧ 施耐庵、罗贯中《水浒传》 内蒙古人民出版社 第255页 ⑨ 施耐庵、罗贯中《水浒传》 内蒙古人民出版社 第255页 ⑩ 施耐庵、罗贯中《水浒传》 内蒙古人民出版社 第63页

参考文献:

1、施耐庵、罗贯中:《水浒传》

内蒙古人民出版社1988年6月第一 版。

2、罗宗强、陈洪《中国古代文学史》

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0年版

3、宁稼雨 《〈水浒传〉与中国绿林文化—兼谈墨家思想对绿林文化的影响》

第四篇:水浒传宋江人物形象分析

孝敬父母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宋江作为一个受封建礼教熏陶下的知识分子来说,自然在他身上会体现的淋漓尽致。正如大家熟知的宋江冒死探父的故事所讲的那样,当他得到弟弟写来的书信,知道父亲已故后哭得昏迷,半响才醒。后来又星夜兼程回家吊丧,当被官兵拿去时不断的给宋太公宽心。如此之人,真是孝义的典范。

中庸是儒家思想的概括,而中国人的谦虚是中庸思想最浅化的表现,作为一名儒生,在他身上也会寻找到这一点。如《水浒传》第六十二回中有这样一段话:

“……次日,宋江杀羊宰马,大排延宴,请出卢员外来赴席,再三再四,谦让在中间坐了。酒至数巡,宋江起身把盏,陪访道“夜来甚是冲撞,希望宽恕。虽然山寨窄小,不堪歇马,员外可看“忠义”二字之面,宋江情愿让位,休得推却……”。

单从这简单的对话足以看出谦虚内敛这一特点。也许有人会说,宋江此番话完全是容套之意。试问宋江既然想做第一把交椅又为何要请卢俊义进梁山呢?

宋江作为一个封建知识分子,难道他就没有抱负,没有理想吗?其实在《水浒传》第三十九回中,宋江的那首言志诗《西江月》足以看出他的抱负:

心在山东身在关,飘蓬江海谩嗟吁。

他时若遂凌云志,敢笑黄巢不丈夫。

好一个“凌云志”道出了他的心迹,道出了招安的一个原因,道出了那时知识分子的心愿。卓越的军事才能

梁山泊的发展壮大与战斗取得的胜利是分不开的,而取得胜利的关键又与宋卓越的军事才能是分开的。

在《水浒传》第六十四回合中,宋江率领将士攻打大明府时,已猜出关胜将采取围魏救赵一计,于是不得不退军。同时,他又想到敌军定会反攻,于是将计就计,在途中做好埋伏,采取引狼入室,再用关门打狗的方法,当敌人进入埋伏圈时,一战告捷。这既保全了梁山军队的实力,又打破了敌军反攻计划。

在《水浒传》第五十六回中,有这样一段对白:

徐宁道:“……家中妻少,必被官司擒捉,如之奈何?”宋江道:“这个不妨,观察放心,全在小可身上,早晚便取全到此完聚。”

这寥寥数语足以见得宋江在军事上考虑周全细微。

又如第七十六回,面对童贯雄兵压境,宋江泰然处之,用九宫八挂阵把敌人围的水泄不通,最后一举歼灭了所用敌军。

这些都充分证明宋江在军事上的卓越才能,正是由于这一点,我们才可以看到好汉们的英雄气魄。

宋江除了这三方面的特点外,仗义等其它性格也是其具有的。然而他最终还是选择了招安,选择了归顺朝庭,的确在今人看来,招安这步棋确实是走错了,错在哪呢?归根到底还是由于他的阶级本性与保守这一性格决定的。封建大一统的思想和维护地主阶级的利益在他的脑海中根深蒂固,同时他有时时刻刻为自己的兄弟千古名声着想,他对朝廷抱有着幻想,幻想着在那里实现理想。

宋江,一个半农半吏的地主阶级与封建知识分子的结合体.孝义,他谦虚,他仗义,他有卓越的军事才能,他又充满了抱负,面他却又难以跳出时代的怪圈。蓼儿洼上的一抹黄土,那是他的悲剧,也是作者的悲剧,更是社会的悲剧。

第五篇:宋江人物形象浅议

虚伪的侠客、封建统治的卫道者

——宋江人物形象浅议

榆中三中 赵建平

内容摘要:宋江是《水浒传》中的重要人物,是梁山一百单八将的首领,是北宋末年农民起义的领袖之一。由于其为人豪爽仗义,被称为“及时雨”、“呼保义”。正因为这样,几百年来人们都在不断赞其侠义,却没有看到他侠义背后的虚伪,没有看到他并不是一位真正的反抗者,而是封建统治的一位另类卫道者。宋江的思想始终以效忠朝廷,维护封建统治为根本。他并不是真心去造反,为其兄弟们谋利益,而是把举事做为其谋求晋身的台阶,他的兄弟情始终是为其政治目的服务的。

关键词:宋江

虚伪

卫道者

人物形象 引言

明清文学以小说著名,作为其中代表作之一的施耐庵《水浒传》,是一部描写古代军事题材和政治题材的文艺小说,它为后世树立了一个侠义的典范,同时也塑造了很多给人印象深刻的人物形象。花和尚鲁智深、豹子头林冲、行者武松、入云龙公孙胜等人物形象被世人广为传颂,说起这些人物形象就不得不说说他们的首领宋江。几百年来,读过《水浒传》的人对宋江褒贬不一,有人对他评价很高,但也有人对他大肆指责。如明末清初著名文学批评家金圣叹认为《水浒传》独恶宋江。他还认为宋江虚伪奸诈,善于笼络人,“使人观之,真有犬彘不食之恨”,金圣叹还曾慨叹:“宋江其人,骤读之而全好,再读之而好劣参半,又再读之而好不胜劣,又卒读之而全劣无好矣。”当然也有人保持中立,认为宋江优劣参半:当代文艺评论家李希凡认为:“宋江有进步的一面,也有落后的值得我们批判的一面”,“宋江初期领导梁山泊革命运动是进步行为,值得赞扬;而他日后接受招安,归顺朝廷,却是对统治阶级的妥协和投降,是他最大的过错,应该给予严厉而深刻的批判。”通过阅读《水浒传》,笔者认为松江本质上是虚伪的,是带有很强功利性的,同时他举义并不是真正的“替天行道”,或者说他踢的那个天就是封建统治者,而不是广大的老百姓。

一、“侠义”表面下的宋江 在《水浒传》第十八回是这样描述宋江的“但见眼如丹凤,眉似卧蚕。滴溜溜两耳悬殊,明皎皎双睛点漆。唇方口正,髭须地阁轻盈;额阔顶平,皮肉天苍饱满。坐定时深入虎相,走动时有如狼形„„刀笔敢欺萧相国,声名不让孟尝君。”在这里作者除了介绍宋江的外貌外,更重要的是指出宋江的一个特点----喜欢广交义士,“济人贫苦,周人之急,扶人之困”这些都是在说宋江的侠义行为。但宋江是一位真正的侠士吗?我们不妨通过以下几个方面来认识其虚伪狡诈的一面。

(一)虚伪的宋江

宋江出身于有钱的地主家庭,本人又担任有油水可捞的地方押司职务,钱财对他来说是毫无问题的。他又是一个懂得用钱的人,于是,钱给他带来了“疏财仗义”的好名声,为他赢来了“及时雨”的美称。同时他又是一个善于“借花献佛”之人,将别人作为自己谋名声,谋利益的垫脚石。

当赤发鬼刘唐带着金银去酬谢宋江、朱仝、雷横等人时,宋江拒绝了刘唐。其实这时的宋江并不是不喜欢金银,而是怕金银被别人发现,怕被别人知道他与晁盖等人的勾结,最终“挥金如土”的他还是忍不住金子诱惑拿了金子。同时又用朱、雷二人的那份送了人情说什么“朱仝那人,也有些家私,不用与他,我自与他说之人情便了。雷横这人,又不知我报与保正;况兼这人贪赌,倘若将些出去赌时,便惹出事来,不当稳便,金子切不可与他。”表面看来,宋江这是为刘唐等人及朱、雷二人着想,其实是借他人之物为自己树立良好的形象,让别人看到自己侠义的一面。由此可以看出,宋江的豪爽是建立在有利可图之上,同时也反映了他的虚伪、假仁假义。

宋江的虚伪还表现在义气道德下掩盖着无限心机。智取生辰纲成功,晁盖投梁山泊做了寨主,这对很强权力欲的宋江是一个极大的冲击!虽然宋江通过大闹清风寨,刺配江州路,网罗了大批好汉走上梁山,并使自己的实力在梁山中占有绝对优势,但由于收到道德义气的限制他只能屈居第二把交椅。如果他想在梁山中取得更大的权力,使自己的意志成为梁山的主导,他只有继续表现自己的仁义和气,建立自己的人脉,多立战功,才能获得更多人的支持,从而架空晁盖,成为梁山的主导。第四十一回里,宋江刚坐上第二把交椅,就宣布“休分功劳高下,梁山泊一行旧头领去左边主位上坐,新到头领去右边客位上坐,待日后出力多寡,那时另行定守”。左边九人是林冲、刘唐、阮小

二、阮小

五、阮小

七、杜迁、宋万、朱贵、白胜。其中跟随晁盖上梁山的是刘唐,三阮、白胜等五人。这实际上是宋江在为自己日后建立自己的实力作铺垫。或者说是在为自己控制梁山打基础。

晁盖不注意抓梁山泊人事大权。第五十一回里,他让吴用与宋江商议决定山寨职事。宋江凭着自己网罗上山的好汉占绝对优势,安排心腹头领牢牢地控制了梁山泊各方面大权,初步具备了架空晁盖的基础。

在晁盖去世前的历次征战中,跟随晁盖上山的旧头领一般被安排同晁盖一块守山。第一次打祝家庄时,晁盖与刘唐、阮氏三雄、吕方、郭盛守寨,只有白胜随宋江等出征。第三次打祝家庄,阮氏三雄虽与吕方、郭盛下山救应,但征战中几乎未安排三阮出战,而吕方、郭盛杀了祝虎,立了功。远征高唐州,晁盖想要下山征战,被宋江劝阻。结果宋江挂帅出征,又是晁盖与刘唐、阮氏三雄等留守山寨,白胜随军出征。惟有大破连环马,刘唐与三阮随主帅宋江出征。其中,刘唐、阮小二擒将立了功。仗义打青州,晁盖道:“三郎贤弟,你连次下山多遍,今番权且守寨,愚兄替你走一遭。”宋江道:“哥哥是山寨之主,不可轻动。这个是兄弟的事”。还是由宋江挂帅出征,又无刘唐、三阮、白胜等随军出战。闹西岳华山,宋江点起三队人马,十六位头领,仍无刘唐、三阮、白胜等。上述五次征战,出征四次以上的梁山头领有花荣、秦明、李俊、张顺、杨雄、石秀、林冲、朱仝、欧鹏。除林冲外,皆是宋江至交或心腹。这些都是宋江在为自己的班底谋利,让自己的班底成为梁山的主力,而不断削弱以晁盖为首的就首领的实力及影响力。

然而,道德义气的表皮还是要有的。本来,以宋江、吴用和梁山人马,打破曾头市,活捉史文恭是完全办得到的。那样,梁山泊不拘那位头领活捉了史文恭,按晁盖遗嘱就会成为梁山寨主。对宋江而言,这成何体统!思前想后他引出卢俊义这位山外之人来活捉史文恭,纵使成功,也难坐梁山寨主之位。

抱负远大的宋江与兄弟们亲热的同时能保持适当的距离,留着一层虚假的孝义表皮。第三十六回里,断配江州途经梁山泊,花荣道“如何不与兄长开枷?”宋江道“贤弟,是甚么话!此是国家法度,如何敢擅动!”到第三十七回里,宋江与两个公人投托穆太公庄上,晚饭后两个公人道:“押司,这里又无外人,一发除了行枷,快活睡一觉,明日早行。”宋江道“说得是。”当时去了行枷。以后闻风出逃,夜渡浔阳江,再返揭阳镇住四五日他都未带行枷。以花荣与宋江之亲密,尚不得看破这点恭敬守法的虚伪表皮,宋江隐私之多就可想而知了。

还是第三十六回里,宋江途经梁山泊,上山少叙。晁盖等苦劝宋江留下。宋江嫌时机不成熟,又不好推托,一下子急哭了,“家中上有老父在堂,小可不争随顺了,便是上逆天理,下违父教,做了中忠不孝的人...情愿只就众位手里乞死。”这一哭,谁敢强留?这哭还真有学问呢!晁盖临终未传位于宋江,“宋江见晁盖死了,如丧考妣一般,哭得发昏。”如此义气,谁还怀疑他的无限心机呢?

(二)狡诈狠毒的宋江

《水浒传》第三十四回“镇三山大闹青州道,霹雳火夜走瓦砾场”中,写霹雳火秦明被宋江俘虏,但他誓死不降,军士们剥了秦明浑身衣甲、头盗、军器押上清风山。宋江以礼相待,约定当夜痛饮,天明便放行。结果天明后,秦明披挂整齐回青州城,但见城外一片瓦砾,尸横遍野。到城门口时,秦明叫门,慕荣知府却不开门,并破口大骂。原来宋江为了收服秦明断其后路,当夜便派人身着秦明衣冒充秦明,将外城所有的百姓杀光,并纵火烧毁了百姓房屋。慕荣知府在不知实情的情况下,下令将秦明妻儿老小斩首示众。迫使秦明有家不能归,有国不得投,只得投靠宋江。在此后的第五十一回、第六十一、六十二回中宋江用同样卑鄙歹毒的手段赚得朱仝、卢俊义上了梁山。特别是卢俊义,当时是河北大名府的第一等长者,家趁万贯,生活富足。宋江与吴用定计陷害卢员外,骗其题反诗、诓其出北京、虏其上梁山,然卢员外宁死不降。宋江三月后放其回家,造成其已经落草为寇伺机破城做内应的假象,为此卢员外身陷囹圄。宋江又假惺惺派人劫法场,最终逼得卢俊义家破妻亡,走投无路,只得投靠梁山。

通过以上几个事件,我们对宋江其人应该有了更为深刻的认识,然最能揭示宋江虚伪、狡诈、居心险恶的是他竟然成了间接杀害天王晁盖的元凶。

第六十回“公孙胜芒砀山降魔,晁天王曾头市中箭”中写天王晁盖去攻打曾头市。此前晁盖欲打祝家庄,宋江劝阻;晁盖欲打高唐州,被其劝阻;欲攻青华二州,又被劝阻。唯独此次攻打曾头市,宋江却一言未发,而正是这一战,天王晁盖中箭身亡。前番几次战役,对手相对较弱,取胜的把握较大,而曾头市中既有曾家五虎,又有教师史文恭、苏定,且庄内兵多将广,机关重重。宋江早已断定此役绝非易事,梁山损兵折将是必然的;如果真是这样,正好显示晁盖的无能,正好巩固自己的地位,树立自己的威信,从而为日后自己独霸梁山打下坚实的基础。正是鉴于此种情况,宋江便不加劝阻。在饮酒饯别之时,风折认旗,吴用力谏晁盖不宜前往。此处书中写道:“吴用一个哪里别拗得住”,看来别人对此漠不关心,宋江对此更是不发一言。而晁盖引兵去后,宋江却“密叫戴宗下山去探听消息”,此处一个“密”字便暗藏玄机,窥见宋江的居心叵测。戴宗一去却杳无后文,实际就是宋江通过戴宗已探明晁盖的一行一动,明知晁盖损兵折将却不派援兵,明知晁盖中箭却不明令收兵。在晁盖中箭之际,只有智取生辰纲时除吴用外的五名头领拼死相救,其余十几头领都自顾散去,已窥见在宋江的影响下晁盖在众人心目中的地位已无足轻重了。晁盖临终时说:“贤弟莫怪,若哪个捉得射死我的,便教他做梁山泊主。”“贤弟莫怪”四字业已言明晁盖对宋江欲取而代之早已觉察到了。众人一致推举宋江做了山寨之主后,宋江便迫不及待地改“聚义厅”为“忠义堂”,分设六寨,重排座次,布置得井井有条,安排得头头是道,可见这番设计绝不是临时考虑的,肯定是处心积虑蓄谋已久的了。安葬完天王后,不思报仇,却设下毒计骗卢员外入伙,更能看出宋江以除掉晁盖为快,这样宋江的地位就更加稳固了,也为日后的招安扫清了障碍。由此我们可以看出,宋江为了夺取梁山的领导权不惜自己结义兄长的性命,只不过他是借别人之手罢了。

二、封建统治的另类卫道者

梁山起义的失败源于招安。而导致这一悲剧发生的主要人物就是梁山的头号人物宋江。宋江之所以接受招安,是因为“忠君”思想在他心中早已根深蒂固。宋江自从坐上梁山第一把交椅之后,时时记挂招安之事,不时流露言表,尤其在第七十一回梁山英雄排座次之后,一次菊花宴上,乘着酒兴,作满江红一首:“喜遇重阳,更佳酿今朝新熟,见碧水丹山,黄芦苦竹,头上尽教添白发,鬓边不可无黄菊”。“愿樽前常叙兄弟情,如今玉统豺狼,御边幅,好令明,军威肃,中心愿,平虏保民安国,日日常悬忠烈胆,风尘障却歼邪且,望天王降诏,早招安,心方足”。

其实,宋江一开始就没打算真正的走到封建王朝的对立面。当他杀了阎婆惜出逃后,他本可以逃到他曾经提供过帮助的晁盖那里,但是他却没有而是选择了逃亡沧州柴进处。从这一点我们可以看出,在宋江的内心深处,他将落草视为大逆不道的行为,不到万不得已他是不想落草的。当宋江刺配江州路过梁山时,梁山众好汉意留他入伙,准备杀两个公人时,他说“这个不是你们兄弟抬举宋江,倒要陷我于不忠不孝之地„„”当花荣打算为他开枷时,便劝阻道:“此时国家法度,如何敢擅动!”这都反映出宋江内心深处对于封建王朝的忠心,他不愿被封建王朝所唾弃,不愿与封建统治者为敌,而被视为叛逆。

另外,我们说即便是宋江在梁山落草,举起“替天行道”的大旗。他所替的“天”除了为民这层意思外,还有更重要的一层含义,那就是封建统治者---这个“天”。因为在宋江的心中,朝廷的腐朽,政治的黑暗,民不聊生这些都是由贪官污吏造成的,是皇帝被这些贪官污吏蒙蔽了,“今皇上至圣至明,只被奸臣闭塞,暂时昏昧,有日云开见日,知我等替天行道,不扰良民,赦罪招安,同心报国,青史留名,有何不美!„„”招安以后,他便对另外一支以方腊为首的义军举起屠刀,为封建统治者平定“反贼”。所以我们说宋江他是封建朝廷的另类卫道者,他的造反实际上是为了通过另外的一种形式得到朝廷的认可,从而实现其报效封建统治者,维护封建统治的目的。

总之,宋江并不是一位真正的义士,而是在“义气”外表遮掩下为自己的政治目的不断钻营的伪义士。他的所作所为就是为了实现他心中“忠君报国”的理想,他不是一位纯粹的反抗者,而是封建统治的另类卫道者。

下载宋江人物形象分析   19word格式文档
下载宋江人物形象分析 19.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水浒传》中宋江的人物形象分析★

    《水浒传》中宋江的人物形象分析 摘要:《水浒传》是中国文学史上第一部用白话写成的章回小说。故事情节曲折生动,人物形象栩栩如生。作者用细腻的手法着重写了宋江、鲁智深、......

    《水浒传》中宋江人物形象分析(共5则)

    《水浒传》中宋江人物形象分析 宋江在《水浒传》中是个不一般的人物。有人说他是“忠义的化身”,也有人说他是“奸诈小人”。在我看来,这两种说话他都当得。至于孰轻孰重?我想......

    《水浒传》中宋江的人物形象

    《水浒传》中宋江的人物形象 一,宋江当机立断的性格 在《水浒传》中,宋江还是官衙里一个小小押司的时候,偶然间结识江湖好汉晁盖,二人一见如故,前往酒楼把酒言欢之后,更是认为彼此......

    宋江人物形象深层解读及反讽

    宋江人物形象深层解读 (2014年10月13日星期一) 一、《水浒传》在人物塑造方面,通过反讽手法的运用,使几乎每个重要人物都带有他自己的寓意。他们不是一览无余的单纯的正面人物......

    刘备和宋江的人物形象对比分析(优秀范文五篇)

    明清小说人物论 ——刘备与宋江形象的对比分析 众所周知,刘备和宋江分别是《三国演义》和《水浒传》这两部小说中十分关键的人物。所以,对刘备和宋江的评价当然也是如洪水般......

    论水浒传中的宋江人物形象范文大全

    浅析《水浒传》中宋江的人物形象 写作提纲 一、 宋江是一位仗义英雄 1.仗义疏财、济弱扶贫 2.仗义待友、侠名远扬 二、宋江的“忠孝双全” 1、孝亲敬友、忠孝双全 2、孝忠君......

    宋江形象分析

    宋江形象分析一 胸怀大志 患得患失 作为郓城县刀笔小吏,宋江生逢末世,胸怀大志。《水浒传》第十八回对他出场的描写是:“坐定时浑如虎相,走动时有若狼形。年及三旬,有养济万人之......

    宋江形象分析[范文]

    宋江形象分析 自从《水浒传》问世以来,一直对宋江的评价褒贬不一。宋江是《水浒传》中最复杂的人物形象,也是最经得起琢磨的一个人物形象。他是阴险奸诈,还是忠义两全?是道貌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