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放弃,是为了更好的拥有[范文]
放弃,是为了更好的拥有
常常听到的都是诸如坚持到底,水滴石穿,苦心人天不负等等鼓励人们永不放弃的话语。这本无可非议,但我想,如果凡事都不肯放弃,都将他们背到自己的身上,久而久之,不会觉得太累吗?所以,再追求的同时,我们是否也应该考虑一下放弃。
在这一方面,我想,古人已给我们树立了榜样。
诗仙太白正是放弃了皇宫内奢靡舒适的生活,才有了那么多豪迈激昂,催人奋进的诗句,才最终在天姥山找到自己的所在,诗人陶潜也正是放弃了浮华而黑暗的官场,才有了”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的清新。才最终在在中国诗史上自成一派,万古流芳。
而与之相反,竹林七贤中的阮籍,嵇康本已寄情山水,让人艳羡,却偏偏不肯放弃当时文人那遥远的梦—做官,于是,本是诗人却硬要敲开政客的大门。最终虎落平阳,下场凄惨。
学会放弃,才能更好的拥有,悬崖上的松树若不放弃平坦,怎么会拥有生命的活力;寒冬的梅花若不放弃春天,有怎会有沁人心脾的寒香,而山间的小流若不放弃小溪,最后怎能拥有大海的澎湃。
其实,说到底,放弃是对自我的洞察,理解。在现在更有其特殊的现实意义,社会越来越纷繁。人们面临的越来越多,就更需要选择放弃,有些人什么都不想放弃,最终却什么都不能拥有,所以适时的放弃,其实是一种更高的追求,一种更好的拥有!
第二篇:《舍弃,是为了更好的拥有》
舍弃,是为更好地拥有
舍取是一种态度,简单是一种心境。人生之旅,有山有水,有风有雨,人走在山水风雨中,只有学会舍弃,保持简单的心境,才能生活得踏实、轻松、安详、幸福。
人是不可以过分贪婪的。事实上,世界上一些真正意义上的富豪,对“简单”也似乎情有独钟,人们很难从其穿着上发现其富有,有的只是“简单”。要知道,“简单”丝毫掩盖不了也销蚀不了他们富有的财产。
当然,简单的生活,不是强调人生无为,不思进取。生活中,要争取你该争
取的,追求你应追求的,做到取舍有度。
“取”是一种本事,“舍”是一门哲学。没有能力的人取不足;没有通悟的人舍不得。只有先取,才有后舍。取多了之后,常得舍弃,才能再取。所以“取”、“舍”虽是反义,却也是一个事物的两个方面。
人生之初时,只知取。除了取得生命,还要取得食物,以求生长;取得知识,增长才干。长大之后,则要有取有舍,或取熊掌而舍鱼,或取利禄而舍悠闲。人生之路漫长,有坦途,也有崎岖之处和险滩。当走到崎岖之处和险滩的时候,仿佛登山履危、行舟遇险,此时则更要懂得舍,如果不懂得舍“物”,那只有舍“命”
了。
人当取其所必需,取其所当有,取其所该有,而舍其不能有,舍其不当有,舍其不必有。这样,生命才会在“顺当”中度过。要想当一名考古学家,就得舍弃城市里的舒适;要想做一名登山健儿,就得舍弃娇嫩白净的肤色;要想当一名科学家,就得一丝不苟地努力;然而,要想出家,就得舍弃尘世的五欲之乐;甚至要想成佛,就得行菩萨道。人,为什么不多一点坦诚,少一些掩饰?为什么不多一点忠厚,少一些诡谲?为什么不多一点纯真,少一些欺诈呢?
当然,人,不可能什么都得到;人,更不可能十全十美。苦苦地挽留夕阳,是傻人;久久地感伤春光,是蠢人。贪小便宜的人,往往会失去更珍贵的东西。舍不得家庭的温馨,启程的脚步就会被羁绊;迷恋手中的鲜花,很可能就耽误了
你美好的青春。
人,应该要有自知之明,该得的就得,不该得的不必勉强。不知是哪位作家的格言:“来的偶然,去的必然。该来的来,该去的去。来去之间,能留下多少就算多少。”好也罢,坏也罢,都是自己的前因而造的后果,还有什么喜与忧呢?又有什么要埋怨的呢?把握当下,去完成自己的理想,那怕只是跨出一毫一厘,哪怕是失败。其实失败是最终的成功。今天的舍弃,是为了明天的得到。学佛的劝世人不要计较一时的得失,就是取舍有度啊。
舍弃贪欲,可以轻装前进;舍弃贪欲,可以摆脱烦恼、摆脱纠缠,使整个身心沉浸到轻松、悠闲的宁静中去,去做自己要做的事,去做自己该做的事。舍弃该舍的贪欲,这样,会改善你的气质,会使你显得豁达豪爽,会使你赢得众人的信任,更会使你变得精明、理智。
舍弃失情带来的痛楚,舍弃屈辱留下的仇恨,舍弃心中所有难言的负荷,舍弃耗费精力的争吵,舍弃没完没了的解释,舍弃对权力的角逐,舍弃对金钱的贪
欲,舍弃对虚名的争夺„„
舍弃是为更好地拥有!
第三篇:《放弃,是为了收获》
根据下面材料,选取一个角度,自拟题目,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不要写成诗歌)
丹麦人去钓鱼会随身带着一把尺子,钓到鱼,常常用尺子量一量,将不够尺寸的小鱼放回河里。他们说:“让小鱼长大不更好吗?”两千年前,我国孟子曾说过“数罟不入洿池,鱼鳖不可胜食也”意思是,不要用细密的渔网在池塘里捕捞小鱼,这样才会有更多的鱼。
实际上,其中的道理也贯穿在我们现实生活中的许多方面。
放弃,是为了收获
“尺有所短,寸有所长,物有所不足,智有所不明。”古人曾经这样说。天地万物皆有其不足,也皆有其独具的长处,人生在世,又何尝不是如此?有所舍弃,才会有所收获,如果你把什么都背在身上,你注定无法前行,所以我要说,放弃,也未尝不是一种人生智慧。
【点评】:能引用古人哲语开篇且能与文章标题契合,在围绕引语论述时能拎出“放弃”这个话题,首段扣题,迅速点明全文观点。
纵览中外古今,凡取得大成就者,必有过人之处,而敢于放弃从而以更专注的心去追求自己的目标,既是他们智慧的体现,也是他们最终成功的秘诀之一。放弃繁华虚名,可得艺术自在。白石老人一生中放弃对功名利禄的追求,潜心研究山水画的精髓,他在古稀之年,早已誉满天下,却依然没有忘记对中国画的追求,每日作画一张,反复习练,潜心揣摩,正是他这种潜心孤诣的执着,使他悟得震惊八方的“笔法三味”。反观胡适,在中年时期在文坛上风生水起之后,热衷官场,却再也没有写出一篇令人叹服的作品,究其原因,不正是胡适被名缰利锁拴住了智慧,不正是他不懂得放弃而造成的遗憾吗?
【点评】:单纯从段落角度讲,这一段能够运用正反对比的论证方法,通过齐白石与胡适两位名人的事例来证明段首的观点,有事例,有分析.从全篇的角度来说,在此段之前,有了个引领性的过渡段,这个过渡一是上承首段提出的核心观点,下启几个分论点,有这个过渡,文章就显得自然紧凑。
放弃眼前小利,可铸长远辉煌。三年国共内战,为什么共产党领导的军队能够最终夺取天下,而凭借着全新美式装备的国民党集团却败走台湾?当然根本的原因取决于民心向背,可除此之外,共产党能够审时度势敢于战略性地放弃也是一个重要的不可忽视的原因。解放战争前期,敌强我弱,共产党果断地放弃一些大中城市,不在乎“一城一池之得失”,而国民党却不明就里,处处分兵,不想放弃一寸土地,东边一个团,西边一个团,最终被化整为零各个击破,“日削月割,以趋于亡。”从这一方面讲,懂得放弃,适时放弃,以退为进,不也是一种智慧吗?
放弃眼前安逸,可搏美好未来。高中是一场艰苦而漫长的马拉松,在这三年痛苦与快乐交织、诱惑与意志交锋的竞赛中,我们必须懂得放弃一些东西,只有放弃,才会凸显坚守的意义——在困难面前,我们要放弃逃避,要敢打硬仗,在各种诱惑面前,我们要放弃享受,要懂得有所失才会终有所得;在挫折面前,我们要放弃消极与气馁,要懂得“风雨之后,方能见彩虹”……在青春的赛场上,我们也许会暂时落后,但我们会咬紧牙关,挺过去,在青春的字典里,没有逃兵,我相信,在我们付出的艰辛里,一定就藏着收获的喜悦!【点评】:第二与第三分论点之间要有内在的逻辑关系,从不同的角度去论述,体现出某种纵深更好。
亲爱的朋友,消除对放弃的误解吧,放弃不意味着逃避不意味着消极和颓废,放弃更不是自欺欺人的虚妄的安慰,放弃是一种选择后的专注,放弃是一种立足长远的考量,放弃更是一种追求梦想的坚守,人在征途,战鼓在响……
【总评】:文章运用了正反对比等的论证方法来证明全文的观点。在结构上也有过渡,显得自然,有层次结构。标题也与内容相紧扣,在文章中扣题,点明中心。
第四篇:纪念,是为了更好地前行
纪念,是为了更好地前行
为纪念国立北京大学附设音乐传习所成立85周年和国立音乐院成立80周年,庆贺中央音乐学院萧友梅音乐教育促进会成立十周年,中央音乐学院、上海音乐学院、北京大学、北京音乐家协会、中山市人民政府联合于10月24日在京举行了萧友梅纪念碑揭幕式暨《萧友梅编年纪事稿》、《萧友梅全集》(第二卷)首发式与纪念座谈会。专程从意大利回国的萧友梅之子、著名画家萧勤先生与在京亲属,萧友梅当年的学生、同事及其子女,五家主办单位代表以及来自全国各地音乐院校和音乐教育机构的音乐专家学者近70人莅会。
当日上午举行了《萧友梅编年纪事稿》(中央音乐学院出版社)、《萧友梅全集》(第二卷)(上海音乐学院出版社)首发式与纪念座谈会。中央音乐学院萧友梅音乐教育促进会常务副会长兼秘书长黄旭东主持会议。中央音乐学院院长王次?荨⑸虾R衾盅г涸撼ぱ盍⑶唷⒈本┐笱?文科主管副校长张国有、北京音乐家协会主席谭利华、中山市人民政府副秘书长方炳焯分别代表主办方致辞。
王次?菰撼ぴ谥麓侵兄赋觯?萧友梅是现代音乐教育开基创业的一代宗师,也是现代音乐文化史上首屈一指的人物。记得1990年中央音乐学院举办萧友梅逝世50周年系列纪念活动时,已故的前中国音协主席李焕之先生曾经讲过,蔡元培和萧友梅所创办的国立音乐学院(上海音乐学院前身)哺育了中国第一代专业音乐人才,他们成为中国音乐文化建设的栋梁,又为今天中国的音乐教育事业培养了一代又一代优秀的后继者。萧友梅先生所期望的振兴中华民族音乐文化,自立于世界音乐之林的宏愿现在已经实现。我们应该尊重历史,饮水思源。认真总结和研究以萧友梅先生为代表的先贤们所开创的中西兼容音乐道路的宝贵经验,在新的社会历史时期,建设和发展多样化的中华民族音乐文化,使其进一步跻身于世界音乐之林。
杨立青院长表示,萧友梅先生为上海音乐学院的建立和发展做出了卓绝的贡献,令“上音”人永远铭记。在上海音乐学院成立80周年来临之际,他代表上海音乐学院师生表达对萧友梅先生最崇高的敬意。他指出,今天我们纪念萧友梅先生,领悟他领时代之先的创新精神,对我们今天音乐事业的发展仍有深刻的借鉴作用。让我们在前人努力的基础上,不断有所突破,有所创新,以完成前人未竟的事业,开创足以同伟大时代交相辉映的中国音乐的辉煌明天。
受许智宏校长的委托,张国有副校长首先代表北京大学对纪念活动的举办表示衷心祝贺。他指出,作为我国第一个音乐教育机构,蔡元培和萧友梅所创立的北大音乐传习所培养了诸如冼星海等著名音乐家,为中国近代音乐教育做出了巨大的贡献。北大音乐传习所的建立,开创了在中国大学里进行音乐教育和传播的先河,并在此基础上建立了有史以来的第一个中国人的管弦乐队,在中国教育史、特别是音乐教育史上书写了具有划时代意义的篇章。北大音乐传习所是近代中国音乐教育的起点,现代中国音乐的火种。80年后的今天,我国的音乐教育事业已经取得了长足的发展,音乐教育水平已经大大提高,音乐专业人才大量涌现,并在国内外取得了非常显著的成就。但是,我们对音乐教育的认识仍不完整、不全面,对音乐教育的定位不够完整和准确,认为音乐教育的重点是培养专业层面的人才,极大地忽视了音乐教育作为对广大非专业学生进行文化素质教育的重要作用。今天,我们缅怀和追思萧友梅先生,就是要学习和光大萧友梅全身心贡献音乐艺术事业、投身人才培养的精神和气节。中国的大学和社会有了这样的精神,就一定能够开创高等教育和文化事业辉煌发展的时代,一定会迎来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新时代。
谭利华主席因病未出席活动,他的发言由该协会副主席、秘书长陈卫东代为宣读。他主要谈了两点:1.作为北京交响乐团音乐总监兼指挥,他说,上世纪20年代,萧友梅在京创办了中国第一个全部由中国演奏员组成的、由先生出任音乐总监、唯一指挥并亲自撰写节目单的、其主权完全属于中国人的管弦乐队,并于1923年5月5日在北京大学第二院大讲堂(今沙滩后街高教出版社院内)举行了中国近代第一次由中国人指挥中国人演奏的交响音乐会,从此揭开了中国交响乐发展史的第一页。对于从事交响乐事业的人来说,这是一个应该记得也值得纪念的日子。2.作为上海音乐学院校友,他指出,萧友梅在十分艰难的情况下,义无反顾、执著地为培养音乐人才而辛勤工作。正如萧友梅的学生贺绿汀所说:“如果没有萧先生为之含辛茹苦、百般操劳的‘老音专’,就不可能有1949年解放后的上海音乐学院,更不可能有目前活跃在国内外,使我国的音乐文化在世界大放光彩的各方面杰出的音乐人才。”萧先生呕心沥血、坚忍不拔的办学精神,永远值得我们后人深深怀念和好好学习。
中山市政府方炳焯副秘书长指出,作为一位从孙中山家乡走出来的爱国者,萧友梅始终不忘以音乐为武器,用音乐唤醒民众,为民族的音乐事业不懈奋斗。他让家乡人民再一次感悟到音乐的教化,艺术的良知和创新的力量。家乡人民永远怀念他。
国立音专首届毕业生、女高音歌唱家、原中央音乐学院副院长兼声乐系主任、现年98岁高龄的喻宜萱之子管维拉,作曲家、原上海音乐学院院长贺绿汀之女贺元元,原国立音专教务主任陈洪之子、中央音乐学院钢琴教授陈比纲,原上海音乐学院副院长、作曲家丁善德之女丁柬诺等萧友梅当年的学生、同事的子女们也在纪念会上先后发言。他们中有人曾经有幸与萧友梅有过接触,有的是从自己的父母那里了解和认识萧友梅的。追思这位先辈的为人和事迹,他们心中都充满了崇敬与怀念之情:萧友梅胸怀振兴中华的壮志,在极其艰苦的情况下创办了国立音乐院;勤俭办学,四处奔波,辛勤耕耘;重视教师队伍建设,不惜重金、三顾茅庐聘请各方面音乐人才;不仅将西洋音乐引入中国,还重视对民族、民间音乐的传承,重视学生演奏、演唱中国作品;不仅创办专业音乐教育机构,还重视音乐的普及工作,重视国民音乐文化素质的提高。他播撒下的种子,已经发芽、开花、结果。
天津音乐学院副院长靳学东、星海音乐学院副院长周广平、南京艺术学院音乐研究所所长居其宏、山东师范大学音乐学院教授刘再生和上海音乐学院王勇等,也对活动的举办表达了祝贺之情。他们认为,萧友梅是20世纪中国新音乐之父,他学习西乐、改造旧乐、创造新乐,既是战略家,又是实践家。对音乐历史人物的研究与评价,“史料”与“事实”始终是第一位的,不断发现、发掘音乐史料,用历史唯物主义观点加以研究,是真实浮现历史的重要前提条件。《萧友梅编年纪事稿》和《萧友梅全集》(第二卷)的出版,使萧友梅的史实面貌更加清晰,对于全面了解萧友梅音乐思想、音乐教育理论和音乐创作,具有重要的学术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会上还宣读了台湾师范大学音乐系主任柯芳隆和吴漪曼教授、旅居加拿大的萧友梅亲属萧酩和山东艺术学院孙继南教授发来的贺信。
大会发言之后,举行了《萧友梅编年纪事稿》和《萧友梅全集》(第二卷)的首发式。中央音乐学院党委副书记逄焕磊和上海音乐学院院长杨立青共同揭开了盖在书上的红绸布。中央音乐学院副研究员汪朴和上海音乐学院出版社沈庭康分别介绍了两本书的编纂情况。《萧友梅编年纪事稿》是一部文图并重、一一注明史料出处、按年月记述萧友梅生平事迹的著述。它形象、生动、客观地再现了萧友梅在特定的历史条件下以音乐教育为中心的生活、学习与工作经历,全面、真实地反映了萧友梅的爱国情操、敬业精神、执着追求及其音乐思想、创作成果、学术业绩、人材培养、历史贡献和独特的个性,以及他对后世的积极影响与后人对他的敬重与缅怀。《萧友梅全集》(第二卷)收辑了萧友梅自1916年以来写作和发表的116首(部)音乐作品(《萧友梅全集》第一卷为文论专著卷)。
隆重的纪念活动让萧友梅之子萧勤先生感动不已,几度落泪。他怀着感恩之情发表了简短的感言,并将自己珍藏的萧友梅的三件珍贵文物赠送给中央音乐学院:宣统二年(1910年)清政府颁发给萧友梅的“文科举人证书”,民国二十二年(1933年)友人戴筱农赠送、印有萧友梅夫妇合影的瓷碟以及萧友梅的备忘录――雪真(萧友梅之女)诞生日记。随后,经萧勤和学院同意,中央音乐学院又将这批文物转赠给萧友梅的故乡――中山市。萧勤先生还向中央音乐学院赠送了一尊由著名雕塑家刘开渠塑造的萧友梅铜像复制件。
下午,在北京西郊香山碧云寺下的萧友梅祖坟所在地举行了萧友梅纪念碑揭幕仪式。萧友梅于1940年12月31日逝世后,翌年1月安葬于上海虹桥万国公墓。令人可惜的是,由于多种复杂的历史原因,该墓地、墓碑已不知去向。北京是萧友梅回国后最早开创事业的地方,经中央统战部批准并在北京市委、海淀区委统战部的支持与协调下,五家主办单位联合在萧家祖坟所在地建立了一座自然石纪念碑并栽种八棵翠柏(纪念北大音乐传习所成立85周年、上海音乐学院成立80周年)。这样既可弥补上述憾事,又有了一个不同于塑像与墓碑的永久性纪念物,以供后人瞻仰与缅怀。纪念碑于2007年7月动工兴建,10月落成。纪念碑碑体是一块重6吨、高3米的广东英德黑石,正面右边镌刻着“纪念中国专业音乐教育的开拓者奠基者萧友梅博士(1884-1940)”,居中刻的是“跟随中华民族的解放而获得中国音乐的出路――萧友梅一九三七”。纪念碑的背面刻有萧友梅的座右铭“岂能尽如人意,但求无愧我心”。
五家单位领导和萧勤先生共同为纪念碑揭幕。与会者怀着敬仰与思念的心情为纪念碑献上鲜花,并在纪念碑前摄影留念。
宋学军中央音乐学院教师
(责任编辑张宁)
第五篇:休息是为了更好的工作
休息是为了更好的工作——按时作息
学校都有这样的学生:学习积极努力,十分勤奋刻苦,然而考试成绩却有如人意,甚至较差。原因何在?其中一个重要原因,是他们学习与休息的方法不当。就拿学习时间来说吧,大至可以分为四个不同的时刻:高效时刻、低效时刻、无效时刻和有害时刻。美国大科学家笛卡尔曾说过:“方法的知识是最有价值的知识!” 怎样为自己多提供高效学习时刻呢?具体有效的方法就是主动休息。何谓主动休息呢?主动休息是指每工作或学习一定时间,身体尚未觉得疲倦时就休息。采取这种休息,既可保证接下来的时刻为高效时刻,也使身心健康不受损害。主动休息,使头脑保持清醒,易于接受理解新知识,所学的东西印象深,记得牢。反之,如果采用被动休息即累了才休息,其效果就差得多。你看,若学生已觉得头昏了,酸胀了,眼睛已干涩难忍了的时候还要学,这时的学习定然费力不讨好。这时理解力差,印象模糊,记不牢,忘得快,身心受损。科学研究表明:人体持续学习越久或劳动强度越大,则疲劳强度越重,要消除疲劳就越不容易。人体好比畜电池,勤奋刻苦学习时好比是在用电,而主动休息就好比是充电。倘若只管一味用电,不给及时恰当地充电,用得多,补充得少,行吗?文武之道,一张一弛。学习或工作适当时间之后,尽管还不累,就应闭闭眼,养养神或伸伸腰,做深呼吸,或看远方,看看绿色植物等,这就是一种充电方式,简单而轻松。正如一些常识所说的,不要等到很渴了才喝水;不要等到十分饿了才开始做饭;不要等到洪水来了才筑河堤。对学生来说,早操、课间操、午休、课外活动及晚上睡觉都是十分重要的充电形式,绝不能马虎对待。每次充电后的一段时间即是高效学习时刻。有些累时,低效时刻;十分累时,无效时刻;头昏眼花,大脑感到酸痛时,有害时刻。要想学习成绩好,一是高效时刻勤学,二是不断创造提供高效时刻。
我们提倡每个学生都要学会主动休息。具体地说,应注意以下四个方面:一是早操、课间十分钟、课间操、课外活动一定要积极锻炼,放松休息。二是午睡和晚间睡眠一定要保持8小时以上。三是星期
六、星期天要适当安排一些轻松愉快的活动,如爬山、游泳、骑车、划船、打球、听音乐等。四是每次考试或竞赛前一定要安排一定的休息时间。坚持做到以上四点,即是做到了充足了电,高效学习时刻就充足供给,那勤奋刻苦学习之后,定能取得优异的成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