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见义勇为征文
道德与法律之间──对见义勇为的道德认识
【摘要】: 见义勇为问题并不是刑法所考察的范围,而是民法和行政法领域的问题。见义勇为行为存在道德领域的正面评价和功利角度的不必要性、浪费性之间的价值冲突。我们的注意力应放在如何将见危不救上升为犯罪,而不是在刑法领域讨论见义勇为的问题。但是,见义勇为归根结底是道德善的行为,因此在其他手段用尽仍不能补偿见义勇为者因见义勇为而受的损失时,政府的救助责任才能启动。见义勇为在我国还只是一个道德概念而不是法律术语,因此其行为本身只是一种道德义务,主要靠道德调整。但随着道德及其评价标准多元化的出现,见义勇为的“道德强制”调整已不适应道德要求,见义勇为仅是一种道德义务也不利道德功能的发挥。正是因为见义勇为仅是一种道德义务,法律对见义勇为者的报酬请求权等相关权利保障不力。
我从见义勇为是国家权利的补充的本质认识出发,回顾过去,立足现在,希望通过对道德和法律的反思,从新的视角认识见义勇为这一英雄行为,呼吁应该规定对见义不为的惩罚,把见义勇为纳入法定义务范畴,同时从权利保障的角度加大对见义勇为立法,赋予见义勇为者的报酬请求权、良好的医疗保障和社会保障,使见义勇为者个人合法权益得到保护。从权利保障角度把见义勇为从以“道德调整”为主拉入“法律调整”为主的轨道上来。
【关键词】:见义勇为 见危不救 道德 法律 权利保障 【正文】:
在我国的史册中,见义勇为的事迹一直璀璨夺目。古有朱晖挺身救妇女、查道倾囊救弱女的侠义情怀;今有英雄战士徐洪刚、好少年赖宁的无私精神。是他们用鲜血和生命谱写了一曲又一曲时代的正气之歌,用自身的行动引领、激励着一个又一个勇士在艰险面前义无反顾、挺身而出,维护了社会的公平正义。
和谐社会构建特别需要公民的爱心和奉献精神。应该说,我们每个人都有基本的良知,也都有爱心,但是能否贡献出来却是一个问题。二战期间一个叫马汀•尼莫拉的牧师在被杀之前写下了影响深远的墓志铭:“在德国,起初他们追杀共产党者,我没有说话,因为我不是共产主义者;接着他们追杀犹太人,我没有说话,因为我不是犹太人;后来他们追杀工会成员,我没有说话,因为我不是工会成员;此后他们追杀天主教徒,我没有说话,因为我是新教教徒;最后他们奔我而来,却再也没有人站出来为我说话了。”这篇墓志铭从一个方面说明了伸张正义、见义勇为对于一个社会的重要性。我国幅员辽阔,警力相对严重缺乏,在国家提供的维护社会安全稳定、保护公民合法权益的机制无法及时有效运行时,尤其需要“路见不平、拔刀相助”的侠客义士。然而,在社会转型期,见义勇为这一千古美德也遇到了前所未有的挑战。随着改革开放和经济的快速发展,人们的生活方式逐渐多元化,思维方式、价值观念也随着发生了变化。市场经济的利益趋向性、社会不良风气的影响使传统道德理念对社会行为的调节作用逐渐减弱。英国大法官曼厄姆阐述过这样一种观点:“当无依无靠的人面临危险时,其他有能力的人伸出救援之手,这是自然的事情,而自然而然的事情就必然要求法律给予尊重,从中就必须推出法律的理由——从自然的事实走向法律的‘应当’。” 曼厄姆指出了见义勇为应该从一种道德的“自然”走向法律的“应当”,即道德的法律化,指立法者将一定的道德理念和道德规范或道德规则借助于立法程序以法律的、国家意志的形式表现出来并使之规范化、制度化。
一、见义勇为的概念
(一)我国古代对“见义勇为”的概念 见义勇为,《汉语大词典》中解释为:看到合乎正义的事便勇敢地去做。最早出现于《论语·为政》:“见义不为,无勇也”。《宋史·欧阳修传》中载有:“天资刚劲,见义勇为,虽机阱在前,触发之,不顾,放逐流离,至于再三,气自若也”。由此可见,在我国古代,见义勇为一直是人们所追求的道德标准。
(二)国内对“见义勇为”的概念表述
1、国内地方性法规对“见义勇为”的规定《浙江省见义勇为人员奖励和保障条例》规定:见义勇为是指公民在法定职责之外,为保护国家、集体利益和他人的人身、财产安全,不顾个人安危,同违法犯罪作斗争或者抢险救灾的行为;《重庆市鼓励公民见义勇为条例》规定:见义勇为是指不负特定职责的公民,为维护国家利益、社会公共利益 2 或他人的利益,置个人的安危于不顾,挺身而出,与违法犯罪作斗争的行为;《云南省奖励和保护见义勇为公民条例》规定的是“除职务上负有特定义务的人员外不顾个人安危,挺身而出,同违法犯罪分子作斗争的或不顾个人安危,保护国家、集体利益和他人生命财产安全,事迹突出的行为”。
2、国内学术界“见义勇为”的概念表述 有学者提出见义勇为应当是:“不负有法定或约定救助义务的公民,为使国家利益、社会公共利益和他人的人身财产利益免受或少受到不法侵害、自然灾害或意外事故造成的损失,冒着较大的人身危险,挺身而出,积极实施救助的合法行为”。有学者从民法角度上进行分析,认为“见义勇为的概念应表述为:为了使国家的、集体的或者他人的利益避免或者减少损害而做出合乎正义的行为”.有学者从正义的角度进行分析,认为“见义勇为应是指公民为防止、制止国家的、集体的财产或他人的人身及财产遭受侵害,奋不顾身,勇敢地做出的正义行动”.也有学者从更为广泛的角度认为:“见义勇为一般是指当他人或国家、集体、社会的权益受到损失和侵害的时候,不顾个人利益,维护非己权益的行为”。
由此可见,国内学者对见义勇为的概念表述可谓“仁者见仁、智者见智”。但我以为,从见义勇为的本意出发,见义勇为的概念应该是:不负有特定义务的自然人为使国家利益、社会公共利益或他人的 3 人身财产利益免受或少受损失,冒着较大的人身和财产危险而作出的行为。
(三)国外对见义勇为行为概念的表述和“见死不救罪”的设立
在国外,为了适应社会发展所要求的社会成员之间的合作精神,道德义务逐渐介入法律,不作为犯罪的义务开始扩大到道德领域。挪威、瑞典等国法律规定,任何有责任能力的成年人在下列情况下具有营救危难的法律义务:(1)他认识到他人处于危难境地;(2)营救他人对自己并没有危险。《法国刑法典》(1994年)第223-7条新增一项罪名“怠于给予救助罪”,该罪规定,任何人故意不采取或故意不唤起能够抗击危及人们安全之灾难的措施,且该措施对其本人或第三人均无危险的,处2年监禁并科20万法郎罚金。事实上,在德国、西班牙等国的刑法典中,都有“见死不救罪”这项罪名。它们规定,任何人对处于危险中的他人能够采取行动救助,或能够唤起求助行动,对本人和第三者也没有危险却故意放弃救助的,要处数年的监禁和罚款。埃及法律就规定对有能力而拒绝向危难者提供帮助的人处以一年监禁和罚款最少1000埃磅的处罚;对有某项专业技术的人,如果需要利用他们的专业救援危难者而他们却有意避开,则对他们加倍惩罚;对自己不帮助别人而收到政府机关的命令后仍不执行者,则视为与罪犯同罪。
而与此相适应,在2001年人代会上,刘如琦等32位代表也就此提出议案,他们建议在刑法中增加“见危不救和见死不救罪”,立法 内容应包括犯罪行为的法律界定和惩治条款等。上海市政协委员也建议设立“见死不救罪”。他们认为“光靠社会道德、政策倾斜、领导呼吁是不够的,惟有法律才具有强制性、普遍性、稳定性。现在有的国家设有‘见死不救罪’,各地对于见义勇为的奖励也有一定办法,这些都可以借鉴、总结”。这些都似乎可以成为我们设立“见死不救罪”的理由,然而我以为在实行“依法治国”的今天,立法者和普通民众更应该从西方社会所提出的“理性人”角度具体分析利弊得失,得出合情、合理、合法的结论,作出真正合乎“社会正义”的结论。因此,我们不能把具有较高要求的道德法律化,我们不能用法律制裁的方式去惩罚那些违反具有较高要求的道德恶行。我们应该在道德与法律之间寻求完美的和谐和平衡。
二、道德与法律的嬗变——对见义勇为的道德再认识与法律思考
(一)见义勇为是“市场道德”而非“一般美德”
何家弘教授在美国曾遇一小偷偷他的汽车,何教授发现后很“英勇”的追赶,没有追到便报警,何教授认为追小偷天经地义,但美国警察不理解。美国向来不提倡百姓与小偷直接对抗,他们认为抓小偷是警察的事!“警察抓小偷”或“小偷被警察抓”,这才是“常态”!作为公民有义务协助警方破案,歹徒已经逃跑,那么缉拿歹徒的任务主要由警方去做。作为公民当然有义务协助警方破案,但这种协助不是代替,更不需要公民光荣的去“见义勇为”,因为这可能导致公民伤害小偷或者被小偷伤害。何教授对“见义勇为”尚且存在如此道德认识,一般民众对“见义勇为”的道德认同感可想而知。我们提倡见义勇为,但对见义勇为的赞扬和推崇,应注重方式,避免使见义勇为成为一种道德上的强制。事实上,随着道德的多元化,传统的道德绝对主义已经没有市场,取而代之的是不同的群体,不同的个体有不同的道德和价值观念,价值的多元必然导致不同价值观念之间的争论增多, “在一种不了解事实的情况下,道德争论会进行得最为激烈;当人们缺乏可以客观重复的知识时,他们就会退守,依赖根植于个人心理和教养的直觉和个人经验,但这对法律没有多少帮助,因为这种辩论对事实了解得很少,并且也抵制了科学的精神”。对见义勇为的是不是“美德”的道德争论也是一样,我以为道德只有人本化和生活化才能深入人心,市场经济条件下的市场道德与一般的社会美德在价值追求、价值层次上均有不同。因为市场道德遵循的是利己不损人的价值原则,在行为动机和目标上允许有合理的个人利益欲求,并且不需要个人割舍自身的利益,而一般的社会“美德”则往往强调道德追求的纯粹性。见义勇为应该是一种“市场道德”而不是“一般美德”,见义勇为一旦成为这种“美德”,其实就成为了一种让社会认同的“道德观念”,这是一种普通人无法企及的“道德高标”,对社会无疑是一种误导。
(二)见义勇为仅是一种道德义务不利道德功能的发挥 “道德社会的维持,不仅需要很多人都有道德感,而且还需要所有人都无条件的这样做,而要作到这一点是很难的,只要一个人或少 6 数人不道德,它就可以摧毁整个社会的道德资源配制机制”。但要求每个人都自觉的做到见义勇为即不科学也不现实,不是每个人都具备见义勇为的条件,但具备见义勇为条件者“见死不救”则是一种不道德行为,并且这种不道德行为应该受到法律追究,因见义勇为目前在我国是以道德义务的形式存在的,每当见义不为的情况出现时,仅仅以社会舆论的形式予以谴责。没有法律的强制力作用,对违反了道德义务的人往往无法处罚,从而减损了道德对社会秩序和效率的贡献,道德的调整功能也打了折扣。
在健全的法治社会中,法治奠定并保障了人文精神与理念。在这种人文精神与理念支撑下,道德与法律并不矛盾,甚至完全可以达到科学而和谐的统一。我们应该认识到“越文明发达、法制完善健全的国家,其法律中体现的道德规范便越多。可以说,一个国家的法制是否完善和健全,主要取决于道德规则被纳入法律规则的数量。从某种意义上讲,在一个法制完善和健全的国家中,法律几乎已成了一部道德规则的汇编”。把见义勇为通过立法的角度进行规范,是建立现代法治国家的要求。把见义勇为当成传统美德,仅作为一种“道德义务”,对我国见义勇为制度的立法带来了极大的阻碍作用。立法者欲在立法中规定见义勇为为法定义务以及规定勇为者报酬请求权必将会冒一定的道德风险。也正是在见义勇为制度上道德与法律的分野不清,阻碍了我国见义勇为立法的与时俱进。
(三)见义勇为者需要立法来保护其正当利益
见义勇为者因其救助行为往往导致其在在刑事上要冒犯罪的危险,在民事上可能导致侵权,因救助行为产生的自身利益损害的诉求也缺乏完善的法律依据,因此见义勇为者需要立法来保护其正当利益。
见义勇为行为引起的民事法律主体之间的法律关系主要有两个,一是见义勇为者与侵害人之间。见义勇为者在实施见义勇为时自身很可能受到伤害,侵害人造成见义勇为者受到伤害应当承担赔偿责任。但只有将侵害人缉拿归案赔偿才可能在事实上实现。二是见义勇为者与受益人之间,按照现行法律,见义勇为者与受益人之间主要存在的无因管理的关系。“在法律没有明确规定的情况下,见义勇为者与受益人之间存在无因管理关系的主张是妥当的。但本文主张应该把见义勇为纳入法定义务范畴(下文将具体阐述),如果见义勇为行为是一种法定义务,那么显然不符合无因管理要件,而是一种“正当管理”,或者“善良管理”。同样适用民法通则》第109条“因防止、制止国家的、集体的财产或他人的财产、人身遭受侵害而使自己受到损害的,由侵害人承担赔偿责任,受益人也可以给予适当的补偿。”的规定。
三、从权利保障谈见义勇为的立法方向
(一)法律应该规定“危难救助义务”
见义不为,或称“见危不救”、“见死不救””。2001年的人大会议上,刘如琦等32位代表提出在我国刑法中增加“见危不救罪”和“见死不救罪”。引发了一场关于见义勇为该不该纳入法定义务范畴的讨论。我们法律目前没有规定见义勇为是一种法定义务,对见义勇为仅仅有正面的褒扬,却没有相应的处罚规定,见义不为的情况常常见诸报端,让人唏嘘,见危不救的频频发生足以说道德功能的缺失,在这种情况下,仍然固守道德,那么道德功能不可能得以有效的实现。在传统的道德无可奈何之际,适时地将这个领域纳入法律调整的范畴,以刑法律形式明文规定公民的危难救助义务,进而在刑法中设立见危不救罪。把见危不救行为作为犯罪由刑法来调整是一个无奈但理性的选择。
有人认为“道德规范的法律化在许多时候意味着公民义务的扩张。公民在日常生活中除了必须干好本职工作外,还必须冒着生命危险保护“国家财产”和“集体财产”。这是不尊重生命的表现。” 我认为是此概念是一个虚假命题,在设立时即有了一种假设,假设所有的公民都将被规定承担见义勇为的义务,而不论其有没有见义勇为的能力。实际上,在立法中是会考虑见义勇为者的行为能力的,法律不会要求盲目的见义勇为。法律规定见义不为,可以这样界定,“对处于危难之中的人,有能力救助却采取漠然处之,不予救助的行为”同时还应该符合以下特征:1.危难救助行为对救助人或第三人均没有明显的危险存在。2.救助人或第三人不能因为危难救助行为而使其 9 合法权益遭受损害或抛弃。3.在危难情况发生时,行为人有条件采取救助措施。
(二)、建立“见义勇为”社会保障(1)充分发挥见义勇为基金的社会保障作用
见义勇为基金的主要来源是见义勇为基金会。为了支持和表彰见义勇为行为,各地纷纷设立了见义勇为基金会,对见义勇为者给予物质奖励。其基金主要来源于以下方面: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的捐赠。海外华侨、港澳台同胞以及外国友好团体和人士的捐赠;其他合法的来源,如根据《基金会管理办法》,基金会可以通过存入银行、购买国债等方式依法管理、使用基金所得的收益。见义勇为者除了可以从侵害人、收益方得到赔偿、补偿外,还可以获得见义勇为基金会的基金对其行为的奖励。见义勇为专项资金的使用范围包括对见义勇为人员的确认、表彰和奖励;见义勇为人员的医疗等费用。但目前也面临基金缺乏,管理不善、制度不健全等困境,要发挥见义勇为基金的“应急”作用还需要不断完善基金的运作机制。
(2)国家权利的补充——见义勇为的性质决定政府有为见义勇为者提供社会保障的义务。学者一般认为,见义勇为应该是“为使国家利益、社会公共利益和他人的人身财产利益免受或少受到不法侵害、自然灾害或意外事故造成的损失,冒着较大的人身危险,挺身而出,积极实施救助的合法行为” ,是一种私力救济行为,是一种国家权 10 力的补充。制止不法侵害保护合法权益,是国家权力的归宿,也是国家权力存在的意义和价值所在,法律作为一种规范性的存在,决定了法律对违法犯罪的惩治和预防永远都是有限的,而不是无所不能的。国家权力的这种有限性,使国家的权威和神圣受到极大的威胁和挑战。这就使得见义勇为和国家权力在保护合法权益上具有了目的趋向的同一性。如果说国家保护合法权益代表的是整个社会对不法侵害的反应和还击,那么见义勇为的行使就是公民个人对不法侵害的反应和还击,并且这种反应和还击是国家允许和提倡的。
见义勇为对国家权力的这种补充性,在一定程度上弥补了法律的缺憾,维护法律的尊严,因而在一定意义上它也是国家权力的一种救济,是法律的一种自我保全,这正是国家在国家权力之外,允许与国家权力相对应的私力救济权利存在的根本原因,并且这种私力救济还应该通过从立法上进行规范来彰显其合法性。
实现道德法律化,使法律与道德的精神一致起来,使道德得到法律的有力支撑,让法律与道德精神一道成为全社会共同的价值观念,使社会规范系统中道德与法律的结构趋于合理,可以实现社会规范系统本身的功能优化,在见义勇为层面,道德与法律存在着不和谐之处。但是道德与法律的联系使矛盾的协调成为可能。把见义勇为纳入法定义务范畴,从权利保障角度把见义勇为从以“道德调整”为主拉入“法律调整”为主的轨道上来,应是见义勇为立法的方向。
第二篇:浅析见义勇为
浅析见义勇为
摘要:见义勇为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它深深扎根于中华民族悠久灿烂的历史长河中。从受益和被受益的角度去看,见义勇为者和被救助的人之间的关系构成无因管理。它是无因管理的一种。但是由于见义勇为的紧急性和人身危险性,故“见义勇为行为属于一种更高层次上的无因管理行为”但是随着历史的进步社会的发展由见义勇为所带来的问题也随之出现。通过法律的完善来保障见义勇为者的合法权益是鼓励人们践行该高尚义举的必由之路。
一、见义勇为定义及其构成要件
(一)见义勇为定义
见义勇为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论语•为政》中提到:“见义不为,无勇也。” 意思就是:“看见正义的事情而不去做,这种行为是不勇敢的行为。”可见古人都提倡见义勇为。在当今社会,我们把看到正义的事情奋勇去做,来作为见义勇为的定义。“见”是指看见,“义”是指社会上的公平正义。“勇为”是指自己去做。虽然人们通常把见义勇为看成是一个道德范畴,但是随着社会的发展,法律体系的完善,道德法律化理论的普及。通常把见义勇为和无因管理联系在一起,去保障当事人的合法权益。
虽然法律没有对见义勇为做出很明确的定义,但是在全国各地都相机颁布了见义勇为的表彰条例。
《河南省维护社会治安见义勇为人员保护奖励办法》中称“本办法所称的见义勇为,是指公民为维护社会治安,保护公共利益和他人生命财产的安全,挺身而出与犯罪分子和重大治安灾害作斗争的行为。”
《北京市见义勇为人员奖励和保护条例》指出:“本条例所称见义勇为,是指为保护国家、集体利益或者他人的人身、财产安全,不顾个人安危,与正在发生的违法犯罪作斗争或者抢险救灾的行为。”
虽然内容不同,但是大概意思是一样的,所以由此我们可以总结一下见义勇为的定义:“没有法定或者约定的义务,为保护国家利益、集体利益或者他人的人身、财产安全不受损害,而不顾自己的安全与正在发生的违法犯罪作斗争或者抢险救灾的救助行为。”
(二)见义勇为的构成要件
根据以上分析我们认为见义勇为行为包括四方面的构成要件:1主体要件
见义勇为的主体是比较特殊的,它没有年龄的限制,也无需分辨国籍,其主体应该是没有法定或约定义务的自然人。因此对于负有法定或约定义务的人,或者有利害关系的人,而实施的同违法犯罪作斗争或者救助行为,都不能算是见义勇为的行为。
2主观要件
见义勇为的目的应具有实施者要有“保护正义”的目的。如果实施者没有想去“保护”而是在实施不法行为过程中意外实施了“见义勇为”行为这种行为是不能算是见义勇为。
3客体要件
见义勇为行为的客观要件是保护国家利益、集体利益或者他人的人身、财产安全不受损害。
4客观要件
客观要件包括三个方面:第一,所要保护和救助的对象在客观上正在或将要遭受不法侵害、自然灾害或意外事故。第二,行为人在实施见义勇为时必须面临一定的人身危险性。第三,行为人主动挺身而出,并具体的实施了保护和救助行为。一种行为是否是见义勇为行为只要符合以上四个要件我们就可以认定此行为为见义勇为行为。
二、见义勇为与无因管理的比较研究
(一)无因管理的历史发展
从历史发展来看,无因管理作为一项一般性制度,其制度理念来源于古代法中对拾得遗失物这一具体行为的法律规定。无因管理制度起源于古罗马法,其目的为了使不在的人的事物得到管理,是准契约的一种,罗马法规定了两种诉权:一种是无因管理正面诉权,也称直接诉讼,即本人对管理人之诉权。另一种是无因管理反面诉权,也称为反对诉讼,即管理人对于本人的诉权。其后,德国普通法、法国民法均沿袭了罗马法的做法,仍将无因管理视为准契约。《德国民法典》、《瑞士债务法》和《日本民法典》,摒弃了准契约说,把无因管理作为一个独立的法律制度,并为我国台湾地区民法所继受。[5]日本民法典则将无因管理与契约、不当得利、侵权行为并列为债的发生原因。[6]我国台湾地区民法沿袭日本民法,也视无因管理为债之发生原因之一种,将其与契约、不当得利及侵权行为并列,但依其第 178 条之规定,“管理事务经本人承认者,适用关于委任之规定”,故又与德国民法和瑞士民法存在相似之处。可见,无因管理制度从准契约到制度转化是经历了一个从非独立制度到独立制度的演变过程。同时,各国也设立相应的法律条文,明确了管理人与本人之间的权利义务关系,完善了无因管理的立法制度。但值得是注意的是法国仍然坚持准契约说,并且在英美法系中是不存在无因管理的概念和制度的。并且我们也常常在侵权的方面去考虑无因管理的问题。
无因管理涉及两个利益:其一,是本人的利益,其二,管理人的利益,无因管理制度的基本任务就是在于权衡这两种利益。要想权衡这两种利益首先我们要知道无因管理的构成条件是什么。
无因管理的构成要件有三个部分:
1、为他人管理事务,2、有为他人谋利益的意思,3、没有法定或者约定的义务。下面我们来看一下这三个要件:
1、为他人管理事务。
为他人管理事务是无因管理的首要条件,它的意思就是,为他人进行管理或者服务的行为,管理人的行为可以是民事行为也可以是事实行为。而所要管理或者服务的事务可以是与财产相关的事务,也可以是与财产无关的事项。但是要注意以下几种是不能成为无因管理的对象的:“(1)、违反法律的行为。(2)、纯宗教或者公益性的行为。(3)、必须由本人亲自实施的行为。(4)、需本人授权才能实施的行为。并且实施管理行为必须是自己主观上愿意去做,对象是管理他人的事务,这样才能构成无因管理。
那么管理人在管理中需承担什么样的义务呢?
管理者在管理中有三方面的义务。第一:管理人在管理过程中,不能故意损坏被管理的事务,不能违反本人的管理要求和社会常识。在给别人造成损害时,若管理着是故意的或者是重大过失,应负赔偿责任,若管理者是一般过失则可以减免管理者的责任。第二:通知义务,管理者应该讲管理事务及时的通知本人,除非有紧迫情况无法通知。第三:报告、计算义务。管理者应急事的向本人报告管理事务进行的状态,当管理关系终止时,管理者应该交付本人所得物及其孳息,本人应该就管理者因其管理而造成的损失进行赔偿。
2、有为他人谋利益的意思
无因管理的主观要件就是管理人要有为他人谋利益的意思,也就是说管理人在管理事务中是为了本人的利益,如果管理人专门为自己的利益而管理的话则不构成无因管理。
3、没有法定或者约定的义务。
无因管理中的无因二字可以充分体现出这一点,无因意思就是指“没有法定或者约定的义务。”也就是说管理者和本人之间没有法定或者约定必须要去管理本人事务的义务。在这需要注意,衡量管理人是否有法定或者约定的义务,是以客观的标准来确定的,如果被管理人和本人之间有法定或者约定的义务,但是管理人不知道仍实施了管理行为,这也不能构成无因管理。
三 见义勇为的法律性质
我认为见义勇为具有无管理的基本特征, 属于无因管理的范畴。具体表现在以下几点:
(一)见义勇为和无因管理二者可以可以看成是种属关系。无因管理历史悠久,在生活中经常能够遇见,它所涉及的事务范围十分的广泛。不仅仅包括财产方面而且还包括人身安全,既包括个人利益,一种又包括集体利益。只要是维护他人利益或者为使他人利益免受损失的行为, 都可成立无因管理。显然、见义勇为符合这一些。见义勇为是无因管理的一种呢,举个简单的例子:“李某外出,邻居发现李某家的院墙如再不修缮将有倒塌的危险。邻居出了300块钱雇人把李某家的院墙修缮好。”就这一行为,我们只能给它定性为无因管理,而不能说成是见义勇为。
(二)见义勇为具备无因管理的全部构成要件。第一, 在客观要件上, 无因管理必须是管理
了他人的事务, 见义勇为也同样如此。并且这种管理是没有进行双方约定过,或者法定过的。此外, 见义
勇为行为的表现方式应如无因管理一样, 必须是积极的作为;第二, 在主观要件
上, 行为人都要具有维护公共利益或者他人利益的意图。这种意图必须是积极的,正确的,不违反法律规定发。第三, 在主体要件上, 见义勇为和无因管理的主体都十分的广泛,一切不特定的自然人均可成为其行为主体, 并没有对行为能力的特别要求,只需具有相应的意思能力即可。
见义勇为虽然属于无因管理的范畴, 但是它只是无因管理行为的类型之一。它与其他无因管理行为相比较, 具有自身的特殊性。其特殊性主要表现为:
1.见义勇为的 外延较窄,内容和范围有特殊的限定。它是没有法定或者约定的义务,为保护国家利益、集体利益或者他人的人身、财产安全不受损害,而不顾自己的安全与正在发生的违法犯罪作斗争或者抢险救灾的救助行为。它是一种救助行为,而无因管理同样可以有助人为乐、拾金不昧等行为。
2.见义勇为的构成要件要比一般的无因管理行为的构成要件更为严格。见义勇为的构成要件不但具备一切无因管理行为所必须具备的共同要件,且还有进一步的特殊要求;这种特殊性主要表现在:第一, 在客观要件上, 见义勇为的成立要求管理人管理的他人的事务, 必须具有一定程度的人身危险, 行为人往往会因为管理他人的事务而可能损害自身的健康甚至献出宝贵生命。不符合这一要求, 只能成立一般的无因管理, 而不能构成见义勇为。第二, 在主观要件上, 有时候管理人的救助行为是由于自身的原因而去救助的,比如说:“邻居不在家,但是邻居家起火了,不及时的管理会危及到自身,这时管理人才去管理,这不能构成见义勇为,只能作为无因管理,在主观方面上,见义勇为体现出比一般无因管理行为具有更为高尚的道德标准。
3.在当今社会,小悦悦事件的发生,见证了人性的冷漠,见义勇为要比一般的无因管理更加需要提倡,但是又发生过很多“英雄流血又流泪的事件。”更加证明了见义勇为应该建立相应法律救济途径。并且应该给予见义勇为者一定的荣誉。
四、我国见义勇为的现状:
我国并没有将见义勇为入法,但是在全国各地都相机颁布了见义勇为的表彰条例,建立了见义勇为基金会。但是由于近年来,“老人摔倒无人敢扶”、“路边受伤儿童无人敢救”等事件发生,“好人难当”、“做好事当心成肇事”、“做好事前先拍照”等社会心态不断蔓延。
在目前来看我国见义勇为的法律救济制度存在众多的缺陷与不足,有很多都没有落到实处,我认为立法层次普遍较低、立法不平衡,对见义勇为行政确认制度、行政指导制度、行政补偿制度的缺失,在民事赔偿上又不具备可操作性,法律责任追究机制不健全,见义勇为基金经费筹集、管理体制不灵活,地方立法与基本法民法、刑法衔接存在问题,地方性法规之间存在冲突,导致了见义勇为者在受伤、牺牲之后承受了无法承受之重,在危险面前挺身而出,但受伤之后却遭遇尴尬。所以从法律上构建见义勇为的救济机制,势在必行,制定一部独立统一的《见义勇为人员权益保障法》是当务之急。英雄流血又流泪是最令人伤心的。但愿相关法律能够早日出台,通过法律、法规和建立完善的社会保障机制,有效地解除见义勇为者的后顾之忧,从而鼓励更多的人参与到见义勇为的行动中去。如果见义勇为能够成为一种正常行为,公平正义就会成为我们这个社会的硬性元素,和谐就会自然笼罩在我们的周围
第三篇:见义勇为材料
见义勇为材料
2015年5月25日晚,在学校值班到10点钟,骑着自行车回家,街上的路灯没有那么亮,我顺着自行车道不慌不忙地骑着车,突然从前方传来一阵喊叫声:“抢劫啊、抢劫啊、、、、、、”,开始只听到声音,没有看到人,在往前走走,就看到一个拎粉包的女子与一个穿白衣的男子,扭打在一起,男子看到女的喊,向四处张望,女的趁机把包抽走了,向着前方跑去,边跑边喊,过路的人都很快地走了,没有人去帮忙,也不清楚是不是真的抢劫。
男子看她跑了,又去追那个女的。那个女的一看男的过来,喊得更厉害了。看到这种情况,我拿起手机打了110,并说明了地点、事件、人物,我收起电话不到一分钟,南环分局就给打来电话核实情况,我又说了一边。这时那两个人又跑远了,我不敢跟着过去,不过一想到警察马上就来,我的心慢慢平静了下来。
能够帮助别人,是一件非常开心的事情,如果人人都能献一些薄力,世界将变成美好人间。
第四篇:见义勇为事迹材料
(篇一)
侠义铸肝胆勇为见精神
先人后己,不求回报,这就是**——一个再普通不过的农村小伙。危难之际,他不顾个人安危,三次跳入冰冷的河水搜救落水儿童,当落水儿童被救起后,他又不顾自己身体的虚弱,默默离开救人现场独自回家。他以普通人的平凡举动,默默践行着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展示了新时期彬县人民的精神风貌。
**,男,29岁,彬县太峪镇南庄村农民,陕西省第二届道德模范,中国好人榜见义勇为好人。
**年2月23日中午,**像往常一样骑上摩托车向县城赶去,在经过312国道太峪隧道附近的时候,他放慢了速度,一阵隐隐约约的呼救声引起了他的注意,他立即调转车头向声音传来的方向奔去。等赶到近前,当看见中山村池子沟蓄水坝新开裂的冰面时,他立即就明白是怎么回事了,周围村民慌乱的嚷叫声,更加证实了他的想法。来不及考虑自身的安全,三个幼小的生命牵动着他那颗善良的心,他撇下摩托车,匆匆向沟底冲去,全然不顾沿路的荆棘和脚底的坑洼。冲到坝前,看着那一坝深不见底的冰冷河水,不懂水性的**感到一阵眩晕,除了小时候和同伴玩过几次水之外,二十年来他从未再下过水,更别提游泳了,内心的踌躇也只是一眨眼的事情,他知道,救人刻不容缓。强烈的救人念头让他完全忽视了自身的安全,来不及脱衣,他毅然决然地跳入了冰冷的河水之中。河水混合着大大小小的冰片,严重影响着他向前游动的速度。“救人,得赶快救人……”这坚定的信念,让他使出全身力气奋力向三名儿童落水的地方游去。尖利的冰片划破了他的衣服,在他的身上留下道道血痕。救人心切的**哪里顾得了这些,此时的他,满脑子想的全是三名落水的儿童。经过一番搜寻,终于找到第一个落水女孩。他知道,孩子不能在冰水中呆太久,于是他使出浑身力气将小女孩拖向岸边,在岸上群众的帮助下,小女孩被成功救了上去。这一次的下水搜救工作,已经消耗了**大半的体力,但他二话没说,再一次毫不犹豫地跳入冰冷刺骨的河水中。棉衣浸水后的重力让体力消耗过多,他几乎无法前行,于是不由分说,他立刻上岸脱去棉衣,再一次冒着严寒,跳入冰冷的河水中。他硬撑着,艰难地在冰水中摸索,经过一番努力,终于找到并成功救出第二个落水儿童。此时的他,脸色苍白,嘴唇发紫,浑身哆嗦,虚弱到极点。一阵眩晕,再也支持不住,他倒在岸边。即便这样,他还是尝试着想要爬起来救人,但努力了几次都失败了,他的体力已完全耗尽了。倒地的他想着那个还在生死边缘挣扎的女孩,他焦急万分,坚定的信念终于让他奇迹般地站了起来,但也只是一刹那的事情,虚脱的他再次倒地,完全陷入了昏厥。好在公安干警和消防官兵接到求救电话及时赶到,迅速救出了第三名落水儿童,救援队立即上前将三名落水儿童抬上救护车送去医院抢救检查。苏醒后的**看着三名落水儿童被大家迅速抬上救护车,感到无比欣慰,他捡起自己扔在岸边的湿衣服,一瘸一拐地退出人群,默默地向家里走去。即使这样静默,还是有人发现了他的离去,大家纷纷上前劝说他随救护车去医院接受检查,但都被他婉言谢绝了,他憨憨地说:“有啥好检查的,我身体壮着呢,哪能这么容易就倒下,回去自己休息休息就没事了。”
这个淳朴的汉子,能够直面生死,救人不求回报,他的英勇行为,让许多在场的人赞叹不已,他们不由得竖起大拇指:“小伙子太勇敢了,能够在关键时刻挺身而出,搭救三名落水儿童,实在值得我们学习。更让我们佩服的是,事后他能淡然对待,不求回报,实在是个好娃啊!”
这个普通的80后青年农民,平时就有着一副侠义心肠。谁家有事需要帮忙,只要力所能及,他从不推辞。在做家电维修生意的时候,他以自己的名义,联系组织了11个同行,成立了“**义务维修小分队”,免费为大家修理家电。他们约定,若以后遇到小修小补,绝不收钱。这一举动,受到周围群众的一致好评。“修家电,找**”几乎成了当地群众的一句口头禅。和许多淳朴的农民一样,**诚实守信,吃苦耐劳。凡是经他手安装修理的家电,村民绝对放心。平时无论是酷暑天气还是风雪扑面,只要有人找,热心肠的**都会亲自上门服务。他虽年轻,但在村民的心目中,却举足轻重。现在虽然不做家电维修生意了,但只要有人找,他还是会上门义务为大家维修家电。
一次偶然看电视时,当**看到血站告急的消息后,就立刻萌生了献血的念头。他想:“如果因为输血不及时而延误病情、失去生命,那就太可惜了。”后来他又想:“就自己一个人,血型单一,献血量也有限,怎么能够缓解血站危机呢?要是大家都能够去献血,就好了。”由于**平时喜欢助人,大家都愿意和他交往,他在村里人缘很好。他试着将自己的想法告诉了几个铁哥们,本以为大家会取笑他多管闲事,谁知他们听后,都表示非常支持,几个年轻人的心很快就聚拢到一起。于是,在他们的发动下,南庄村的村民自发组成了一支无偿献血小队,结伴去县城献血。当这一队年龄参差不一、有老有少的献血者走到献血车旁边时,当献血车上的工作人员得知他们来自同一个村子时,感到很意外,也很吃惊,而当他得知带头的这个其貌不扬的小伙子就是见义勇为的英雄**时,更是激动得连话也说不出来了。
**,一个再普通不过的农民,有着一颗金子般闪光的心灵。他常说:“做人不求大富大贵,只要对得起良心就行了。”当听到有人称他英雄时,他淡然一笑,说:“我只是做了自己应该做的,其实我所做的,大家只要愿意,都可以做到。我做这些,只是希望,如果有一天我的家人在路上遇到危险,也会有人挺身而出,帮助他们。”
先人后己、不计代价、不求回报、只求心安,这就是**,他以一个普通人的平凡举动,默默践行着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为构建和谐幸福新彬县注入新活力,传递正能量。
(篇二)
近日,**市**县**景区**区域发生了一起落水事故。面对危难,**临危不惧、舍己救人,弘扬了见义勇为精神,彰显了一名优秀公民的崇高美德,展现了当代社会正能量。
**年2月17日中午,**镇共中村六组村民田某某到本镇博望村走亲戚时顺便到**游玩。其间,亲戚家的小孩及其自己的小孩翻越**安全防护栏到镶满鹅卵石的斜坡上玩耍时不慎落入水中,田某夫妇见状立即进行施救,但由于二人既不熟悉湖边环境,也不熟悉水性,不仅没有将孩子救上来,反而自己也处于溺水状态。发现落水后,岸上的众人大声呼救,并找来竹竿等物援救落水者,由于落水者离岸边较远,救援效果并不理想。在离事发地几百米远的**接到呼救电话后,立即扔掉手中正在洗菜的菜盆,向事故地点奔跑去,并边跑边脱衣服,做好下水救援的准备。等赶到湖边后,**发现湖中浮浮沉沉的有两个小孩和一名男子,情况非常危急,**没来得及想太多,奋不顾身跳入水中开始救人。
**跳入水中,看见一个小孩已经漂浮在水面,他立即游过去把小孩翻转成仰面,然后从背面抱住小孩的肩膀将他推到岸边交给其他人。随即返回水中的**看见另外有人正试图将长竹竿伸向另一个稍稍会水性的小孩,但竹竿的长度还是够不到小孩,且小孩扑腾扑腾着已基本没了力气,怎么也游不到竹竿附近。见状,**猛地游过去抱住正在挣扎的小孩,帮着他把住岸上递过来的长竹竿,在几人的合力下将小孩救回岸边并拉上岸。虽已立春,湖水仍冰冷刺骨,此时**的体力迅速下降,浑身打颤,但**并没有退缩,再次返回到湖中救剩下的男子,他伸出手抓住男子的肩膀,可溺水男子体重过重,脸色惨白,无力配合,努力几次都没能把男子推上岸,后来岸上的群众递来了长竹竿,才终于把男子拉上岸。
当**从湖中爬上岸后,听说湖里还有一名溺水者。浑身发抖的**想再次跳入湖中救人,可他已完全没有体力救人,周围的群众都极力劝阻他不要再去了,再下去会有生命危险,湖面已无溺水者踪迹,溺水者很有可能已经沉到了湖底,可能已经没有生命迹象了。**站在岸边休息片刻恢复体力后,栓好绳子又一头钻进刺骨的湖里面,湖水很清,**清楚地看见溺水者在离自己至少还有三米深的位置,确实已没了生命迹象,自己一个人根本无法将她拉上来。浑身湿漉漉的**上了岸,将溺水者的位置告诉了众人。后来,周围的群众找来援救工具,终于把尸体拉了上来。
当浑身湿漉漉的**上岸后,在场的所有人都为他的义举表示称赞,但**认为无论是出于道德还是出于社会责任感,危难时刻伸出援助之手是再也正常不过的事了。面对突发事故,毫无搜救经验的他不顾个人安危,主动跳入冰冷刺骨的湖水中救人,**是一位普普通通的农民,没有比别人更高的文化层次,但他从实际行动中告诉我们:当别人遇到危难,需要帮助的时候,我们应该伸出援助之手,义无反顾地去拯危扶溺;
当别人遇到困难,急需帮助的时候,我们应该不顾私利,尽自己力所能及的力量来帮助更多需要帮助的人。
(篇三)
激流带走了我们的英雄托举的双手成为生命的定格
**,男,30岁,退伍军人,**市**镇**村**村人。**年12月,他被评为“第十二届‘昆仑奖’全国十大见义勇为英雄司机”。
**年1月25日下午3时,30岁的**市**镇退伍军人**发现一名女子落水,纵身跳入刺骨的清丰河施救。最后,两人不幸被激流卷走。**第二天被打捞上岸时,他依然保持着双手托举的救人姿势。
不顾一切百米冲刺救人
1月25日下午,这时,**开着一辆装满卵石的农用车正好经过桥头。听见喊“救人”声,他一个紧急刹车,推开车门便跳下车,他连车门都来不及关上两三个跨步就跑到桥栏旁,当一眼看到桥下深水区那只挣扎的手臂时,身穿咖啡色外套,黑色长裤的**几乎来不及说上一句话,便以奋力冲刺的姿势速度,从桥上到闸下,一口气跑出一百多米。他一下蹬掉脚上的鞋子,脱去外套便纵身一跃,跳入冷冽剔骨般的河水中。被水浸透的一身衣裤给他带来了很大阻力,但此时的他似乎只有一个目的,必须尽快靠近落水者,早一秒也是生命的希望。终于游到了那只挣扎的手边,**一把抓住那只手,双手奋力将落水者往上托举。落水者半个身子立即从水面冒出,现场目击的张洋看出是一位年轻的女性。**卯足劲头开始将落水者拽离深水区,他的半个头一会露出水面一会沉没水面。惶恐站在岸边的张洋一家人听到水中的**“啊”地大喊了两声,旋即,救人者与落水者几乎在同时被激流淹没。河面上瞬间死一般的沉寂。
为之动容十几小时搜寻英雄
“110”随后赶到。无奈,河面上一切生命迹象都似乎寻找不到,只在河滩上留有一双英雄脱下的运动鞋。**镇机关干部、**派出所、卫生院、附近几个村庄的村民及市人武部、政法委等有关部门领导共130多人均与最快捷的迅速赶到事发现场紧张展开捞救工作。
第一支打捞队迅速到达。人们忍受着寒冷水袭,以争分夺秒地在这个面积达十几亩的深水区中紧张打捞。时间一分一秒过去,人们一边焦急地喊着英雄的名字,一边搜寻着水面,希望奇迹发生。傍晚六时左右,一具年轻女尸终于被捞出水面,女尸直到第二天下午才确定是本镇江下村委会24岁的熊思红,具体落水原因至发稿时仍不得而知。人们一边把年轻女尸送往宾仪馆,一边继续搜寻着英雄。晚上八点,现场捞救领导小组果断决策,火速从南昌请来更先进的捞救队伍。事发现场,镇供电所员工及时拉好电线,装好灯泡,附近村民自发地送来手电筒、探照灯。现场的救援队伍,紧绷着神经自始至终未敢有丝毫懈怠。他们知道,救人英雄还沉在水底捱冻受寒,他们的心底痛楚随时光一分一秒地聚增。夜深了,水更寒了,时针指向了深夜12时,打捞结果仍是一无所获。已是26日凌晨3时30分了,极度劳累的人们终于支持不住,有人“咚”的一声便软软地瘫坐在泥泞的河边,有人“哼”了一下便酸酸地靠着树杆打起了磕睡。人们满怀痛心遗憾暂事休息。
短暂一生闪烁着人性最璀璨的光芒
26日早晨,打捞工作继续进行。上午8时50分左右,英雄的遗体打捞上岸。至此,前后真正的打捞时间已超过12个多小时。
人们惊讶地看到,英雄临终的形态还保留着高高托举的一副姿势,左手高高举起,右手与左手一个方向成七字状。在英雄的右臂,还赫然留有落水者求生本能的抓痕。桥头上,**开着的那辆装满卵石的农用车仍然静静地停靠在那里。
清丰河畔,呼唤英雄的喊声、搂抱英雄的哭声、痛惜英雄的叹声倾刻间响成一片。一个才刚满五岁的女孩,黑溜溜的大眼晴四目顾盼,懵懂天真地问一旁几度晕厥的母亲:“妈妈,爸爸真的死了吗?”
黑匝匝的人群中有人悲恸地捧起小女孩,紧紧贴着小女孩的脸蛋说:“乖,你爸是世上最好的一个爸爸。”
这本是一个幸福的家庭。**三兄弟,他为老二,父母均年逾六旬。妻子贤惠娴淑,膝下一儿一女,儿子七岁,女儿五岁。**非常能干、勤劳聪明。年仅三十岁,和妻子种了七八亩责任田、买了一辆农用车搞运输、家中还有一辆小轿车、一辆三轮车,前两年还做了一幢30多万元的新颖漂亮的三层楼房。
这是一个很懂做人做生意的好兄弟。“广旗兄弟做生意很讲诚信,他从不会多要人家一分钱,少给人家一分货,做什么都诚诚实实、规规矩矩的。”与他多年搭档搞农用运输的汕田村同行喻正华红着眼圈说。
“多好的一个后生崽啊!从没见过他和人打过架吵过嘴,平时,不管认识不认识的,谁只要需要帮助他都会伸把手去帮,就是村里的每一个孩子都很喜欢他呀!听他发生这事,我腿都软下了!”67岁的对门邻居杜玉仔老人说着说着,鼻翼一酸,两眼便流出一串伤心泪。
“这是一个很有培养前途的村后备干部。在部队锻炼过,高中毕业有文化,人又一表人才长一米七多。更重要的是他年纪轻轻便在村里很有人缘。去年3月他还向村支部写了入党申请书,不久前我们村支部还研究了他的入党事情啊!”村支书何细华不无惋惜痛心道。
所有熟悉和认识**的人们都在喃喃地深情诉说着他生前的点点滴滴........青山绿水长留生前浩气,翠柏苍松堪慰逝后英灵。退伍军人**,这位英雄的名字将从此镌在滔滔清丰河畔、刻在央央善良人们的心坎。
(篇四)
**,男,1985年7月3日出生,中共预备党员,现任职枣庄中冀斯巴鲁斯巴鲁汽车销售有限公司职务总经理。
**年7月11日下午2点我开车从新城回张范,在**十字路向**拐弯的时候,看到了一个大概40岁左右男子和一个大概10岁左右小女孩站在brt站台的东侧,因为天气特别热,周围没有其他人员,而且大人好像是在训斥孩子,我就放慢了车速,在行驶大约20米后,我从后视镜看到男子好像有拉扯小女孩的动作,我立即停下了车,当我回头再次看的时候,男子已经停止了拉扯动作,好像在和小孩交流着什么,考虑到是不是父母在教训自己孩子的因素,我继续在车里观察着,大概有几分钟感觉事情有点不对,为了避免盲目的询问引起不必要的尴尬,我一边假装着和朋友打电话聊天一边绕到了小女孩的后面,在离他们有3米左右距离的时候,一直说话的男子停止了说话,这个时候发现小女孩背的书包上面写着榴娃舞蹈四个字,我就尝试着喊了一声,孩子你是哪个校区的,小女孩看了我一眼说我是一校区的,我接着问你是香城校区的吗?这时候孩子回答是并向我靠近,我看了对面的男子一眼,问道你是做什么的,男子没有回答我的问题,而是非常不满的问我是做什么的,我脱口而出说我是孩子的老师,再次问他是谁为什么在这边,他回答说是看小女孩自己站在这里害怕,他过来陪孩子聊天呢,或许是这句话把我麻痹了,也考虑到尽快把孩子带到安全的地方,我就尝试着喊孩子跟我走吧,孩子直接抓住了我的胳膊,在我把孩子带到车旁的时候我询问孩子姓名和年龄,联系了榴娃张范校区的负责人,车辆刚行驶到**路口南侧,孩子在车上突然大哭起来,我一边安抚孩子一边询问怎么了,孩子回答说那个男人是坏人不让她去上学,她听那人打电话说是从薛城喊来一辆车要接他们出去玩去,这个时候我立马警觉起来,停下车拨打了110报警电话,汇报了这边情况,在我停车的时候该男子已经逃离了现场,我把小女孩安全送到学校后,来到张范派出所调取监控指认该男子,同时在派出所做了笔录。忙完这些后我回到了公司,没多久接到榴娃张范负责人电话,应邀一起把孩子送到了家中,其父母非常的感动,多次邀请在家中吃饭,在家中我把以上经过描述给孩子的父母听,让其父母加强对孩子安全出行的管理。
**年至**年期间分别在美迪龙、四里石、丽波酒店附近、救助车辆事故中受伤人员,在人民医院附近救助一名肾结石患者,在**风景区二次救助落水人员。**年至**年连续两年评为优秀先进工作者。**年得到管理公司奖励并通报表扬,同时号召集团全体干部员工学习。
(篇五)
岸边的人们看到此情景,被**的精神所感动,大家纷纷寻找救人工具,在大家的努力下,迅速找来几根木棍,排放在冰面上,供**和落水妇女靠近后使用。**艰难的拽着妇女慢慢地向木棍挪去,仅仅20米的距离却用了20多分钟才慢慢靠近了众人给提供的木棍,在牵引绳和木棍的帮助下,在众人的接应下,你拽我拉,两人终于上了岸边。妇女得救了。
此时的**已经筋疲力尽、冻得浑身麻木,血迹斑斑。岸上的游人们有的给他身上披大衣、有的给他倒热水,此时的120也到了现场,**拒绝去医院,称自己身体没事,不需要去医院。众人被他这种行为和精神所感动,纷纷劝他去医院检查身体,并有的人主动从自己的口袋中掏出钱让他去医院进行检查。
事后经了解,跳入龙潭湖的那个妇女,就在公园附近坡子街从事废品回收。当天上午,因为家庭纠纷,和丈夫发生口角,一时想不开,一气之下,翻过防护链,下到湖面的冰层,往湖心走去。很快,冰层坍塌,女子落水。本想一走了之,当她掉入湖里时,由于身穿棉衣,无法沉入水底,导致她上,上不去,下,下不来,随着棉衣的慢慢浸湿,人慢慢向下沉,心里便害怕起来,又有了求生的欲望,便高喊救命。在她的喊叫声中,被游人们听到、看到,施救工作开始了,也就是上述**见义勇为、惊心动魄救人的一幕。
事后,被救妇女其丈夫得知这件事后,1月2日下午连同被救妇女一同到**家里跪下感谢他的救命之恩,并说“没有你,就没有我现在的家,千谢万谢感谢你,救了我的爱人,救了我的家,给我的孩子有了完整的家”。
**的这种见义勇为、舍己救人的事迹不仅仅是这一次。据了解,他在2004年从太原第一机床厂退休后,由于自己喜欢游泳,并拥有游泳、救人的技巧,先后在华祥游泳馆、选煤厂游泳馆、龙城国际游泳馆、泳康游泳馆等多个游泳馆担任游泳教练,在他当教练的十几年中,在露天、封闭的游泳馆和游泳场地,汾河、胜利桥、柴村桥都留有他的救人痕迹,先后经他手救人达20多人。**不仅有高超的救人技能,还兴趣广泛。在闲暇时,经常到家附近的龙潭公园参加合唱,他这种见义勇为的事迹在合唱团迅速传播开后,队员们纷纷夸奖为他点赞,很多队员主动买了慰问品到他家里看望。大家一致竖起大拇指,敬佩的称赞他说:“二民好样的,可得表扬,让更多人知道二民,学习二民!”(**小名为二民),**内心非常感动,认为这是自己应该做的事情,却被大家所称赞,从内心感谢大家。
63岁的**这种舍己救人、见义勇为的精神值得发扬光大,广泛宣传。岸边的游人们有人用手机记录了他这一行为,山西电视台、都市110、太原电视台、太原日报、太原晚报等多家媒体得知后,在当天纷纷对**进行了采访和报道。面对夸赞,**只是说,“首先我会游泳,有这个能力,但冬天下水还是第一次。再说那么冷的湖水中,她身体一被冻僵,很快就会被淹死。如果不及时救她,她的家就毁了。我只是做了我应该做的事。”多么朴实的语言,多么高贵的精神。
社会是一个联合体,只有相互搀扶、相互为善,社会才可以变成一个美好的人间。他的这种舍己救人、见义勇为不仅是救了一个家庭,也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具体体现。他的乐于奉献更是为构建和谐社会做出的具体贡献。**的这种精神值得让更多的人见贤思齐,自觉践行榜样精神,只有在大家的共同努力下,社会才能更加和谐。
他的这种精神不正是十九大精神所弘扬和提倡的吗?在十九大精神的鼓舞下,深入推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建设,大力弘扬中华民族传统美德,引导和激励光大人民群众学好人、敬好人、做好人,营造崇德向善、见异思齐的良好社会风气,见义勇为是中华民族的宝贵精神财富。在当代社会,见义勇为是弘扬社会正气,提升整个社会道德水平都具有巨大的积极意义。让我们全社会都行动起来,悉心浇灌,倾力培育,使见义勇为的道德之花绽放得更加绚烂夺目!
(篇六)
**,男,**年5月出生,**市第一中学学生。
**年8月2日晚7时许,利用暑假勤工俭学的**像往常一样,在位于112线国道边的一家小餐馆里忙碌着。突然,外面公路上传来一声巨响,**赶紧循着声音跑了出去。来到跟前。发现一名男子因发生严重车祸全身多处受伤,浑身是血。这时,公路上大货车、小汽车在伤者身边呼啸而过,随时有被二次碾压的危险。**没有犹豫,赶紧跑到伤者身边,使出全身的力气,奋力拖行伤者,一直拖到路边安全地带并迅速拨打了急救电话。伤者伤势严重,但是**没有慌乱,一边安抚伤者情绪,一边拿出纸巾捂住伤口。接到电话后,救护车和伤者的家属火速赶到了现场,将伤者送到了医院。所幸救助及时,**采取的急救措施得当,伤者得救了。在救人时,**并没有留下姓名,几天里,伤者家属为了找到他,将现场照片通过**某微信公众号平台进行传播,**危急时刻见义勇为的行为被微信网友广泛点赞,**的家人和老师们也是从微信里了解到他的事迹。在伤者家人找到**表示感谢时,**感到很意外,他只是平淡地说这是件简单的小事,任何人在这种情况下都不会袖手旁观。
和他朴实的言语一样,生活中的**自立自强,乐观向上。**团结同学、乐于助人、学习刻苦,成绩一直名列前茅。上高中后,他听说校内有勤工俭学的机会,便毫不犹豫地报了名。在学校里住宿,他一直坚持勤劳节俭,艰苦朴素,除了节假日回家往来的车费,他一个月的生活费只需要50元,还能省下钱买一些学习用具,而暑假里勤工俭学的钱他则全部用来买教辅材料。
**敢于在他人危难之时伸出援手,不计较个人安危,镇定处置,理性施救,热心助人,不留名不图利,展现了高尚的道德情操,以自己的实际行动诠释了新时代好少年理性施救、见义勇为的高尚品质。
第五篇:见义勇为主持稿
见义勇为主持稿
观看
《学道德模范、诵中华经典、做有德之人》 专题片教案
【活动目的】
通过此次班会,引导同学们认识了解我国文学之经典,民族文化精神之伟大。学习优秀的文化,更要发扬优秀传统文化,让更多的人了解知道中华文化博大精深。
【活动过程】
一、主持人开场白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魂,是中华民族的根。
而国学经
典中蕴涵着许许多多关于做人、做事、从政的道理,蕴涵着许许多多
关于理想、志向、气概、胸襟、正气、修身等哲理真理,同学们的世
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就会慢慢发生深刻的变化,同学们就会逐渐变
成知书达礼,积极向上,行为规范,品德良好的学生。下面请同学们
观看《学道德模范、诵中华经典、做有德之人》专题片。(播放)
二、看
组织和指导学生观看《学道德模范、诵中华经典、做有德之人》的影
片。
影片 :
“助人为乐”、影片 :
“见义勇为”、影片 : “诚实守信”、影片 :
“敬业奉献”、影片 :
“孝老爱亲”。
三、诵
组织和指导学生感情诵读专题片中名言佳句
1、助人为乐篇经典诵读内容
易曰:积善之家,必有余庆;积不善之家,必有余殃
子贡问曰:
“有一言而可以终身行之者乎?”
子曰:
“其恕乎!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
子曰:
“夫仁者,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能近取譬,可谓仁
之方也已。
”
子
曰:已所不欲,勿施于人
2、爱岗敬业篇经典诵读内容
《周易》曰:
“天行健
君子以自强不息,地势坤
君子以厚德载物
”
人一能之己百之
人十能之己干之
果能此道矣
虽愚必明
虽柔必强
九月开学季,老师你们准备好了吗?
幼教开学准备 小学教师教案 小学教师工作计划 初中教师教案 初中教师工作计划
3、见义勇为篇经典诵读内容
子日
君子义以为质
礼以行之
孙以出之
信以成之
君子哉
子日
志士仁人
无求生以害
仁
有杀身以成仁
子日
见义不为
无勇也
4、孝老爱亲篇经典诵读内容
身体发肤
受之父母
不敢毁伤
孝之始也
立身行道
扬名于后世
以显父母
孝之终也
子日
今之孝者是渭能养
至于犬马
皆能有养
不敬
何以别乎
有子日
君子务本
本立而道生
孝弟也者
其为仁之本与
5、诚实守信篇经典诵读内容
“轻诺必寡信”
“言必信,行必果”
“有所许诺,纤毫必偿;有所期约,时刻不易”
“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
乎?”
四、说
主持人:同学们身边也有道德、有文明的人和事。下面请同学们讲讲
你身边的的人和事。
学生小组讨论交流
学生小组派代表展示
主持人:
听完同学们讲的这些有道德文明的人和事后,我们感触很深。
社会主义和谐文明,需要有道德文明的人。
【活动总结】
同学们,此次“学道德模范、诵中华经典、做有德之人”主题班会即
将结束,通过这次主题班会希望同学们要从自身做起,向道德模范学习,争做有道德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