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论语读书报告
《论语》读书报告
《论语》一书可谓集儒家思想之精华,春秋至当代亦无人敢言自己将其中的精髓理解透彻。于我而言读《论语》,但求有所感悟。南怀瑾先生曾在其书《论语别裁》中有言:“至于孔子学说与《论语》本书的价值,无论在任何时代、任何地区,对它的原文本意,只要不故加曲解,始终具有不可毁、不可赞的不朽价值,后起之秀,如笃学之,慎思之,明辨之,融会有得而见之于行事之间,必可得到自证。”我读《论语》之感必比不上传世大家,亦仅仅是我个人之所感所悟,一千个读者有一千个哈姆雷特,《论语》中所囊括的儒家思想不同的人在不同时代,从不同角度去品读亦必有不一样的见解。
《论语》是一本以记录春秋时思想家兼教育家孔子和其弟子及再传弟子言行为主的汇编,又被简称为论、语、传、记,是儒家重要的经典之一。在汉武帝时期,董仲舒建议汉武帝采纳儒家思想,于是便有了“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口号。论”读音为“轮”,从字面上理解,《论语》即为言论的汇编。东汉班固的《汉书·艺文志》:“《论语》者,孔子应答弟子、时人,及弟子相与言而接闻于夫子之语也。当时弟子各有所记,夫子既卒,门人相与辑而论纂,故谓之《论语》。”《文选·辨命论注》引《傅子》也说:
“昔仲尼既没,仲弓之徒追论夫子之言,谓之《论语》。”《论语》一书由孔子的弟子汇编而成,虽然后人多有怀疑其中语句的真实性,却也不阻碍我们品读其中儒家思想的精华。儒家思想的核心即仁和礼,却又不止于此。孔子的政治思想体现是:为政以德,教育思想则是:有教无类。《论语》一书共有20篇,第一学而篇,第二为政篇,各篇章各成体系又成系统,从而形成完整的儒家思想。儒家思想形成与春秋战国时代,经过孔子,孟子,荀子的发展到秦代的焚书坑儒发展停滞,汉代董仲舒提出新儒学,宋代朱熹提出理学到元明清时期儒学发展僵化成为束缚思想发展的消极思想。儒学的发展历程中,自宋代以来,儒学便不再是孔子的儒家思想反而成了朱子的儒家思想,然而朱子的思想却是曲解了孔子真正的思想,正如南怀瑾先生所言,孔子学说与《论语》本书的价值,无论在任何时代、任何地区,对它的原文本意,只要不故加曲解,始终具有不可毁、不可赞的不朽价值。而朱子对《论语》的曲解却也直接或间接地导致了新文化运动时期儒家思想的式微。南怀瑾先生说,我们不应一味的想要革命,我们首先需要弄懂什么是命,正如我们对儒学的做法,我们在摒弃儒学之前首先是要了解什么是儒家思想,读《论语》可以帮助我们了解真正的儒家文化,也让我们了解儒家文化经久不衰的缘由。
《论语》首篇为学而篇,学而篇包括了孔门当年教学的目的、态度、宗旨、方法等等。首句即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看到这一句话,有人或会觉得要做孔子所言的君子可真是十分困难,并且这君子也做得十分虚伪。学习对于学生来说不就是最苦的事情了吗?竟然还要觉得十分愉悦,这不是虚伪是什么呢?其实不然,儒家文化讲究遵循经验,时即时常,习即实习,过去得到的好的经验,时常落实地去做,然后得到好的结果,这难道不是愉悦的事情吗?就像你做一件困难的事,因为你有过这个经验,然后你根据经验去调整去落实,最终困难的事情也办得十分顺利,十分好,这难道不是可以愉悦的事情吗?孔子所言的有朋自远方来,不易乐乎?可能现代人会觉得现在交通之发达,有朋友从远方来探望也并非什么难事,也不那么值得快乐。但是对于孔子而言,“远”的意义不仅仅是距离上,更是时间上的,是精神上的。这里所言的朋即是知己,有言人生在世觅一知己足矣,可见知己是多么可遇而不可求。孔子提出儒家思想并未得到重用当代也找不到赏识自己的人,这就是找不到知己,500年后,远道而来的孟子便是孔子的知己,他能体会到孔子的思想,因此,孔子才会发出感叹: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如何能做到人不知而不愠呢? “不愠”这个问题很重要。“怨天尤人”这四个字我们都知道,任何人碰到艰难困苦,遭遇了打击,就骂别人对不起自己,不帮自己的忙,或者如何如何,这是一般人的心理。严重的连对天都怨,而“愠”就包括了“怨天尤人”。人能够真正做到了为学问而学问,就不怨天、不尤人,就反问自己,为什么我站不起来?为什么我没有达到这个目的?是自己的学问、修养、做法种种的问题。自己痛切反省,自己内心里并不蕴藏怨天尤人的念头。拿现在的观念说,这种心理是绝对健康的心理,这样才是君子。君子才够得上做学问,够得上学习人生之道,拿现代的新观念来讲,就是讲究人生哲学的开始。学而篇的首句可谓是集孔子求学思想的大成,而后人想要在某一学术领域有所成就也需遵循孔子的经验: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论语》为政篇,孔子的政治孔子只讲“为政”,不谈政治;“政治”如国父所说的:“管理众人的事。”孔子所提的“为政”是教化,教化是中国文化的名词,不能看成是教育。教是教育,化是感化,但过去又不叫作感化,而叫作风化。为政的意义包括了教化。这个重点我们必须把握住。因此第二篇《为政》,也是谈到学问外用的道理。孔子的政治强调教化,风化,是由个人,家庭,宗法社会再到国家的。使我印象最深的是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这句话就像是孔子一生的自我剖析,同时也应该是我们人一生应该追求的。年十五,正是学习的好时候,这个时间的我们应该志于学,虽说三十六行,行行出状元,学习并非人的唯一出路,但是知识却是每行都不可缺的,有知识的人干哪一行都更容易获得成就,正所谓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在应当志于学的年纪专注学习才不会使得人生留下遗憾。三十而立,离开象牙塔的我们经过多年的磨练,已经到了成家立业的时候了,这个时候我们已经确定好自己人生的方向,立即不改变,但这个时候虽然确定了方向却还是不肯定的,内心任然是存在怀疑的,所以在人生的方向上再经历十年的磨练,终于可以达到不惑即不怀疑的状态,这个时候的我们不再怀疑自己的人生是否走错了方向,而是抱着确定肯定的心在自己的人生道路上前进的。人生就是这样不断地累积经验,不断思考,人到了五十岁变能开始体会到天命,知天命即开始思考人生的哲学,懂得思考生与死,五十岁大多是迎接自己的孙辈的来临或许会有朋友离开,这个时候对生与死的思考便加深,从而形成自己独有的人生哲学。六十而耳顺,人活到六十岁,自十五岁开始作人处世,学问修养,到了六十岁,好话坏话尽管人家去说,自己都听得进去而毫不动心,不生气,你骂我,我也听得进去,心里平静。人到七十对人生大概也就能够看得透彻了,自己的人生哲学经二十年的思考也臻于完善,对人生透彻了所以能够从心所欲而不逾矩,人活一生最重要的就是把握住一个度,不多也不少恰到好处地做人要在七十岁才能达成,因为对人生把握透彻所以能够看清一切的界限才能从心所欲而不逾矩。为政篇讲的不是孔子的政治,更多是孔子如何把学问应用于人生外在处以此起教化作用,形成好的社会风化。
人们常说半部论语治天下,一个人假若能够不曲解论语的意思从中品读出为人处世的道理那他也是世人眼中的君子了。读完《论语》,我对论语头两篇学而篇,为政篇深有感触,人的一生应该追求学而篇里所讲的学习态度,追求为政篇中的做人态度。不论学习还是为人,论语都追求遵循经验,或许这会给人一种死板的印象,但是这种遵循经验又非一般意义的遵循经验,在经验中思考赋予人生不一样的改变,从而立到不惑、知天命、耳顺到从心所欲,不逾矩。人生在对经验的思考中进步。以及中国政治中特有的“教化”意义,西方强调教育,是表面的单单从知识层面而言的,中国教化,不单是教,更强调化,化是由心而外的一种体现,是在人的精神深处进行的一个活动,正适合与中国的宗族社会,以道德以礼治人。读《论语》方知中国文化之博大精深,方知儒家思想对中国人影响之深远而不可磨灭。《论语》任旧值得众人品读。
第二篇:《论语》读书报告
《论语》读书报告
葛捷平人力资源管理学号:10370049 《论语》是儒家学派的经典著作之一,由孔子的弟子及其再传弟子编撰而成。它以语录体和对话文体为主,记录了孔子及其弟子言行,集中体现了孔子的政治主张、论理思想、道德观念及教育原则等。与《大学》、《中庸》、《孟子》、《诗经》、《尚书》、《礼记》、《易经》、《春秋》并称“四书五经”。
《论语》的语言简洁精炼,含义深刻,其中有许多言论至今仍被世人视为至理。同时,我也从中获益匪浅。
首先是如何面对挫折。《论语》的精华之一,就是告诉我们,如何用平和的心态来对待生活中的缺憾与苦难。人首先要能够正确面对人生的遗憾,不要纠缠在里面,一遍遍地问天问地,这样只能加重你的苦痛。第二个态度是,要尽可能地用自己可以做的事情去弥补这个遗憾。一种遗憾,可以被放得很大,放大遗憾的后果是什么呢?那就将如印度诗哲泰戈尔所说:“如果你因为错过太阳而哭泣,那么你也将错过星星了。”承认现实的不足之处,并通过自己的努力去弥补这种不足,这就是《论语》告诉我们对待生活缺憾的态度。
其次是如何与朋友交往。人们常说,在家靠父母,出门靠朋友。社会环境中朋友是最重要的,从你的朋友身上可以照见自己的影子。我们经常说物以类聚,人以群分。什么样的人你只要观察他的社交圈
子,从这样一个外在环境是可以看到他自己内心。那么什么样的朋友对我们来说才算是好朋友,好朋友的标准是什么,会给我们的生活事业带来什么样的帮助;什么样的朋友算是坏朋友,会给我们的人生带来怎样的影响,我们又如何来分辨好朋友和坏朋友呢?《论语》谈及交友有非常明确的标准,谓之,益者三友损者三友。也就是说,好朋友有三种,坏朋友也有三种:友直、友谅、友多闻,益矣;友偏辟、友善柔、友便妄,损矣。友直就是说要为人正直,要坦荡、刚正不阿,一个人不能有谄媚之色,要有一种朗朗人格,在这个世界上顶天立地,他的人格可以反映你的人格,他可以在你怯懦的时候给你勇气;他可以在你犹豫不前的时候给你一种果断,这是一种好朋友;友谅,也就是宽容的朋友,其实宽容有的时候是一种美德,他是这个世界上最深沉的美德之一,我们会发现,当我们不小心犯了过错或者对他人造成伤害的时候,有时候过分的苛责还有一种批评,都不如宽容的力量来得强大。其实有时候最让我们感动的是一个人在忏悔的时候没有得到他人的怨气反而得到淡淡的一种包容,所以有一个好朋友,他会给我们内心增加一种自省的力量;宽容的朋友不会使我们堕落或者更多的放纵自己反而会让我们从他人的内心包容上找到自己的弊病,找到自己的缺失。所以宽容的好朋友是我们在失落时需要的关怀,是黑暗中所需要的光明。友多闻,就是见多识广,学识渊博的朋友,当你在这个社会上感到犹豫彷徨有所踌躇的时候,到朋友那里以他的广见博识为你做一个参考,来帮助自己做出选择。同时,还有三种坏朋友,叫做友偏辟、友善柔、友便妄,这是三种什么人呢?《论语》告诉我们,第一种坏朋友,友偏辟,就是指性情暴躁的朋友。我们在生活中可能会遇到一些情况,当你还需要理智判断的时候,你的朋友却先自盲目下定了结论,这种暴躁的朋友往往因为盲目的激情影响你的判断,让你做出可能永远无法挽回的后果。第二种叫做友善柔。跟第一种相反,是说那种脾气特别优柔寡断的朋友。要知道,现在的生活节奏很快,竞争激烈,很多时候,机遇在我们面前只是一晃而过,你必须果断的去把握它,而善柔的朋友往往干扰了你的思维,使你犹豫不决,这种朋友总是让你错失良机。第三种,也是最坏的一种朋友,友便妄,就是那种不择手段来谋取个人利益的小人。他们往往会打扮出来一副善良的面孔,来博取你的信任,直到你发现被他利用,而这时往往你已经付出了惨痛的代价。其实,交什么样的朋友,怎样与朋友相处,考验的是我们的眼光和智慧,我们读《论语》,从中学习到的是一种审视、明辨的能力,是宽容、不为己甚的态度。选择一个朋友就是选择一种生活方式,而能够选择什么样的朋友,先要看自己配交什么样的朋友,自己站在一个什么样的人生坐标上,只有明确自己的修身养性才是交到好朋友的前提。
以上就是我读《论语》后的所得所感。《论语》作为我国文化瑰宝,理应得到我们的重视。
第三篇:论语读书报告
读书报告:读《论语》心得
摘要:《论语》是记载中国古代著名思想家孔子及其弟子言行的语录,共四十卷,由孔子的弟子及其再传弟子编写,是我国古代儒家经典著作之一,是首创语录体。汉语文章的典范性也源于此,儒家(在春秋战国时期与墨家对立)创始人孔子的政治思想核心是“仁”、“礼”和“中庸”。《论语》是记录孔子主要弟子及其再传弟子关于孔子言行的一部书。《论语》的语言简洁精炼,含义深刻,其中有许多言论至今仍被世人视为至理,读完《论语》后,体会颇深,明白了许多大道理。
一、“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心灵之道
人生百年,孰能无憾?人这一生中总会遇到许多不如意的事情,也许我们无力改变这个事实,而我们可以改变的是看待这些事情的态度。细细品读《论语》,我们就可以学会如何用平和的心态来对待生活中的缺憾与苦难。
司马牛犹曰:“人皆有兄弟,我独亡!”子夏曰:“商闻之矣:死生有命,富贵在天。君子敬而无失,与人恭而有礼,四海之内,皆兄弟也。君子何患乎无兄弟也?”这句话分几个层次:既然死生、富贵这些事情都是天命所归,个人无法决定,也无法左右,那就要学会承认并且顺应;但保持一颗诚敬的心,使自己的言行减少过失,对待他人充分尊重、谦恭有礼,却是可以通过提高自身修养做到的;一个人能做好自己,那么普天下的人都会爱敬你如同手足兄弟。
这段话代表了《论语》所倡导的一种价值观念:第一,人首先要能够正确面对人生的遗憾,要在最短的时间内接受下来。不要纠缠在里面,一遍一遍地问天问地,这样只能加重你的苦痛;第二,要尽可能地用自己所可以做的事情去弥补这个遗憾。
遗憾是可以放大的,诚如是,那就是泰戈尔所说“如果你因为错过太阳而哭泣,那么你也将错过星星了”。
那我们要怎么解决遗憾呢?孔子说“仁者不忧,知者不惑,勇者不惧”,内心的强大可以化解生命中很多很多遗憾。
要做到内心强大,一个前提是要看轻身外之物的得与失,这样才会有开阔的心胸,有坦然的心境,有真正的勇敢。要如孔子所说“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
二、“言寡尤,行寡悔”——处世之道
随着科技的发展,人类社会逐渐步入高速发展时期,人际关系也越来越复杂,人际关系是每个人必须面对的问题。当遇到不公正的待遇时,我们该保持什么样的心态?简单的说,《论语》告诉我们的是做事的原则和把握原则里的分寸。
或曰:“以德报怨,何如?”子曰:“何以报德?以直报怨,以德报德。”
孔夫子在这里提倡的是一种人生的效率和人格的尊严。他不赞成以怨抱怨,也不赞成以
德报怨。孔子的这种态度就是告诉我们,要把有限的情感,有限的才华,留在最应该使用的地方。今天我们都在说避免资源浪费,却忽视了心灵的荒芜和自身生命能量的浪费。
那怎么样的关系才能称作“好”呢?那应该怎么与朋友相处呢?
孔子的“过犹不及”应该是最好的答案吧,要把握好一个度一个分寸。又及,子贡问友。子曰:“忠告而善道之,不可则止,毋自辱焉”。看到朋友做得不对的事,你要真心地劝告,善意地引导,如果他实在不听就算了,别再说了,不要自取其辱。所以和好朋友相处也要有个度,不要什么样的事情都大包大揽。无论是对朋友还是领导,都要保持一定的距离,掌握好亲疏的分寸,要本着平等和理性的态度去尊重每一个人,彼此之间留一点分寸,留一点余地。
对待事情也是如此,“君子之于天下也,无敌也,无莫也,义之与比”是孔子告诉我们的做事原则;“多闻疑阙,慎言其余,则寡尤;多见阙殆,慎行其余,则寡悔。言寡尤,行寡悔,禄在其中矣”是孔子的做事方式;“修己以敬”“修己以安人”“修己以安百姓”是孔子对国家、对社会负责的第一前提。
三、“吾日三省吾身”——君子之道
“君子”是孔夫子心目中理想的人格标准,一步短短两万多字的《论语》,“君子”这个词出现次数就不尽其数。孔子认为做一个君子就要有以下几个层次上的标准:
第一,做一个善良的人。
司马牛问君子。子曰:“君子不忧不惧。”曰:“不忧不惧,斯谓之君子已乎?”子曰:“内省不疚,夫何忧何惧?”以及,子曰:“君子道者三,我无能焉:仁者不忧,知者不惑,勇者不惧。”一个真正的君子做到了内心的仁、知、勇,从而就少了忧、惑、惧。孔子告诉我们的做人标准,不是苛责外在世界,而是把有限的时间、精力,用来“苛责”内心。一个人内心对自己要求严格一点,对别人就会厚道一点。因此,只有君子才能做到“不怨天,不尤人”,既不抱怨老天爷不给我机会,也不抱怨这个世界上没有人了解我。
第二,做一个内心完善的善良的人。
子曰:“士而怀居,不足以为士矣。”就是说,一个人如果成天想的都是自己的小家,自己的小日子,那么这个人就不能够成为一个真正的君子。又及,子曰:“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仁以为己任,不亦重乎?死而后已,不亦远乎?”这样的一份担当,后来就演化成了“天下兴亡,匹夫有责”。后者还有孟子,“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这都说明了君子要胸怀天下,要修身,要有高远志向。但孔子并不否认个人利益的存在,相反,他所倡导是一种笃定、实用而温暖的人际理论是以保障每个人利益权利最大化为前提的。他让你在此基础上尽量为社会做更多的事情。
四、结语及分享
中国文化博大精深,儒家文化更是充满着智慧之光,《论语》是其中的典型代表,论语也有许多句子耐人寻味,以下就和老师分享下自己感触极深的几句:
1、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2、子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
3、子曰:“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
4、子曰:“君子于讷于言,而敏于行”;
5、子曰:“君子周而不比,小人比而不周”;
6、子曰:“富与贵,是人之所欲也,不以其道得之,不处也。贫与贱,是人之所恶也;不以其道得之,不去也。君子去仁,恶乎成名?君子无终食之间违仁,造次必于是,颠沛必于是”;
7、子曰:“君子怀德,小人怀土;君子怀刑,小人怀惠”;
8、子曰:“父母在,不远游,游必有方”;
9、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10、子曰:“君子坦荡荡,小人长戚戚”;
11、子曰:“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仁以为己任,不亦重乎?死而后已,不亦远乎”;
12、子曰:“知者不惑,仁者不忧,勇者不惧”。
参考书目:《于丹<论语>心得》于丹著
“道不远人,让我们在圣贤的光芒下学习成长。”——于丹
胡云
2011070612
11中国革命史与中国共产党党史
第四篇:《论语》读书报告
读书报告
古语云:书中自有黄金屋,书中自有颜如玉。书,作为一种历史悠久的知识载体,穿越了重重时代,以他日渐成熟完善的姿态展现在一代又一代的世人面前。一个人自出生以来,到他离开这个世界,或许都无法脱离与书的联系。因为书不仅给了我们生活在世界上的基本知识,更用它本身所承载的智慧影响着我们的立身行事,让我们学会怎么成为一个人。
随着历史的流动,越来越多的书像沙子一样沉淀在历史的长河里,但有更多的书凭着顽强的生命力依然随着史流奔涌激荡,穿越一个又一个时代,滋养着一代代人类的精神文明。因此,这些书是人类文明的珍贵财富,是我们引领高尚生活的指路明灯,是我们建筑自身精神文明的良好基石。读之,终生受益;忽之,老来遗憾。
论及中国之经典,自然要数儒家宝典《论语》了。《论语》成书于战国初期,由孔子的弟子及其再传弟子编撰而成。它以语录体和对话文体为主,记录了孔子及其弟子言行,集中体现了孔子的政治主张、论理思想、道德观念及教育原则等。在我小时候就已经初涉了《论语》里一些经典语句,像“知之而知之,不知为不知”等等,可见其对道德启蒙的重要性。整本书因为使用文言撰述,因此略显简短,然而其中所包含的思想内涵,不仅对很多文化名人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更盖过了几千年的历史,使得中华民族的精神内涵都渗透着浓浓的儒家风度。
《论语》作为一部涉及人类生活诸多方面的儒家经典著作,其内容涵盖了如何做人,君子人格的塑造,学习教育,务政治国与安邦等等方面,可谓塑人之宝典。它以言简意赅、含蓄隽永的语言,记述了孔子的言论。《论语》中所记孔子循循善诱的教诲之言,或简单应答,点到即止;或启发论辩,侃侃而谈;富于变化,娓娓动人。讲到做人,孔子要求是正直磊落,重视“仁德”和重视修养的全面发展;讲到君子人格的塑造,孔子说“君子不器”和君子不党,君子要重视自我修养,要重视自我修养,要重义避利;关于学习,孔子对学习的态度,方法,内容和目的都有独到深刻的睿见,如:追求学问首先在于爱学、乐学,“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应学“文,行,忠,信”,“学以致用”等等,可谓新颖而又极具意义。关于教育,孔子更是擅长,他本身就有坐下三千弟子,个个有所长,《论语》因此大量记载了他在教育方面的言论。主要有教育指导思想,教育的基本方法,教育的基本内容,教育的培养目标,对后世影响极大。而在治国务正方面,孔子也讲到关于务政的基本要求和标准,主张言行一致,举止端庄,眼光远大,依次而进,“人伦纲常”。总而言之,《论语》涉及到人的自身方方面面,给后世人带来了巨大的启迪意义,至今长久不衰。
说到《菜根谭》,我开始并不熟悉,最近才开始读。读后才如获至宝。它是明代还初道人洪应明收集编著的一部论述修养、人生、处世、出世的语录世集。具有三教真理的结晶,和万古不易的教人传世之道,对于人的正心修身,养性育德,有不可思议的潜移默化的力量。其文字简炼明隽,兼采雅俗。为旷古稀世的奇珍宝训。似语录,而有语录所没有的趣味;似随笔,而有随笔所不易及的整饬;似训诫,而有训诫所缺乏的亲切醒豁;且有雨余山色,夜静钟声,点染其间,其所言清霏有味,风月无边。其书名《菜根谭》,正所谓”咬得菜根,百事可做”也,意谓“人的才智和修养只有经过艰苦磨炼才能获得”,实在是人生不可缺失的格言宝典。
我比较喜欢看林语堂的书,他的《生活的艺术》我自然也不会错过。林先生提倡“以自我为中心,以闲适为格凋”的小品文,所以,《生活的艺术》就是这么一种味道:旷怀达观,陶情遣兴,浪漫高雅。。《生活的艺术》谈了庄子的淡泊,赞了陶渊明的闲适,诵了《归去来辞》,讲了《圣经》的故事,以及中国人如何品茗,如何行酒令,如何观山,如何玩水,如何看云,如何鉴石,如何养花、蓄鸟、赏雪、听雨、吟风、弄月……向东方人和西方人娓娓道出了一个可供仿效的“完美生活的范本,快意人生的典型”,展现出诗样人生、才情人生、幽默人生、智慧人生的别样风情。阅读其文,真乃美的享受。
《人性的弱点》,“成人教育之父”戴尔·卡耐基所著,汇集了卡耐基的思想精华和最激动人心的内容,是作者最成功的励志经典,书的唯一目的就是帮助解决所面临的最大问题:如何在日常生活、商务活动与社会交往中与人打交道,并有效地影响他人;如何击败人类的生存之敌——忧虑,以创造一种幸福美好的人生。无数读者通过阅读和实践书中介绍的各种方法,不仅走出困境,有的还成为世人仰慕的杰出人士。只要不断研读本书,相信我也可以发掘自己的无穷潜力,创造辉煌的人生。
《培根论人生》,是一部与《论语》媲美的欧洲近代哲理散文经典,自问世以来,历四百年而不朽,处处体现了培根对人生世态的通透理解,充满哲学的思辨,是作者人生智慧和经验的结晶。语言优美凝练,堪称世界散文和思想史上的传世瑰宝,自然不可不读。
当我看到书的题目《爱的艺术》时,我不禁疑惑:爱也有艺术可言?如果爱是一门艺术,那就要求人们有这方面的知识并付出努力,那我不禁要失望了。可惜,读了,才知道,它是要说服我们读者:爱情不是一种与人的成熟程度无关,只需要投入身心的感情。尽自己最大的能动性去发展自己的整个人格并以此达到一种创造性倾向,那么所有爱的努力都注定要失败;如果没有爱自己邻人的能力,如果没有的真正谦恭、真正的勇敢、真正的信心和真正的自制的话,那么人们在个人的爱中也就永远得不到成功。思之,似乎哲理十足。
我读《掌握人生的三把金钥匙》时,觉得犹在轻松的环境中沐浴着春风,很舒服,很干净。它借鉴中外名人早期成长和家庭教育的经验,广泛吸收众多名人家书和教子思想的精华基础上,通过大量通俗生动的事例和简明实用的理论,全方位地向读者展示了理想、信念和爱的人生智慧。因此,它可以说是教育孩子的家长们的得力助手。
《爱弥儿是法国杰出的启蒙思想家卢梭的重要著作,全书共分五卷,卢梭根据儿童的年龄提出了对不同年龄阶段的儿童进行教育的原则、内容和方法。如逐步上升进行的体育教育、感官教育、智育教育、道德教育、爱情教育。这种分阶段进行教育的思想,无疑是一大进步,但这种分期以及把德、智、体教育的截然分开施教的方法是不科学的。当然,书中的诸多教育思想不失为人们的醍醐。
《理想国》是古希腊著名哲学家柏拉图重要的对话体著作之一,分为十卷。在柏拉图的著作中,不仅篇幅最长,而且内容十分丰富,涉及其哲学的各个方面,探讨了哲学、政治、伦理道德、教育、文艺等等各方面的问题,以理念论为基础,建立了一个系统的理想国家方案,给后人展现了一个完美优越的城邦。
《花开的时候》是一群大学生对自己正在经历的大学生活的讲述。年少时盼着长大,对的未来的日子充满向往,等到年纪渐长,有了阅历,人又开始怀旧,喜欢上了回忆。向往和回忆都是人之常情,如同两岸朦胧飘渺的风光,需要一座坚实的桥梁来连接它们,那就是“现在”。和“过去”、“未来”相比,“现在”自有 一种“正在进行时”的个性,它最能把握,可塑性最强。过去时已经死去,但却是最美丽最温馨的。而将来时,充满期盼与向往,却像幻影一样可望不可触摸。我现在的生活是大学的进行时,这是最可庆幸的,因为我还可以把握,创造无悔,沉淀美好。
每个人都知道读书益智,但说归说,只有真正实践,进入到书的世界,我们才能找到真实的颜如玉,黄金屋。
第五篇:论语读书报告
《论语》读书报告
一 论语获得的评价
1.“半部《论语》治天下” 北宋政治家赵普曾赞到。
2.“如果人类要再21世纪生存下去,必须回到2500年前去汲取孔子的智慧。”1988年,75位诺贝尔奖获得者发表宣言。
3.“天不生仲尼,万古长如夜”宋代人黎靖德说道。
4.“四海之内皆兄弟”联合国总部大堂标语。
二 何为论语
《论语》是儒家学派的经典著作之一,以记言为主,“论”是论纂的意思,“语”是话语。由孔子的弟子及其再传弟子编撰而成。记录了孔子及其弟子言行,集中体现了孔子的政治主张、论理思想、道德观念及教育原则等。
三 我读论语学到了什么
读论语让我感触颇多,孔子的很多话语都深深震撼着我,读书就是为了从中学到对自己有用的东西,提高自己,读了论语,发觉好多道理都值得我去谨记珍藏,在生活中落实。读了论语,有些兴奋,因为我在此时感到圣贤教诲的沐浴;有些惆怅,《三字经》里说:“为学者,必有初;小学终,至四书。论语者,二十篇,群弟子,记善言。”《论语》本应在初入大学就学习,高中有余力就可以开始学习,迟了多年,才学习本应接触领悟的知识圣经,晚了所以惆怅。“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因为时间的原因,读论语读得有些匆忙,记下我认为很重要的话语,细细思考琢磨,学以致用。也许其中一些句子曾经学过、听过,但是那时懵懂的年少的我似乎对这些出现在语文课本的句子毫无兴趣,学罢即忘之脑后,更不提从中领悟到什么道理,此时再读,才发现可贵之处,其博大精深,以下都是我觉得很珍贵、需要我去谨记的话语。
1.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悦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别人不了解自己,我也不怨恨恼怒,不也是个有的的君子吗)在日常生活中,有多少人总在抱怨不被人理解,我要努力做到人不知而不愠。
2.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我每天多次反省自己,为别人办事是不是尽力?同朋友交往是不是诚实可
信?老师传授给我的学业是不是复习了?)人们往往总是看到别人的缺点和不足,总在忽略自己的过失,别人的过失重,自己的过失轻,要改变这种态度,去发现自己,严格要求自己。
3.子贡曰:“贫而无谄,富而无骄,何如?”子曰:“可也。未若贫而乐,富而好礼者也。”
(贫穷而不谄媚,富有而能不骄傲自大,怎么样?不如虽贫穷却乐于道,虽富裕而又好礼之人。)
4.子曰:“不患人之不己知,患不知人也。”
(不怕别人不了解自己,只怕自己不了解别人。)
5.子游问孝。子曰:“今之孝者,是谓能养。至于犬马,皆能有养。不敬,何以别乎?”
(现在人们所谓的孝,往往指能够赡养父母就可以了。其实,就连狗马之类都能够得到人的饲养,如果没有恭敬之心,那么赡养父母与饲养狗马又有什么区别呢?)
6.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经常温习已经学过的知识,并且能够从中悟出新的知识,可以为人师表了)
7.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埋头学习不用心思考,就会迷惑不解、无知;一味空想而不踏实学习,那就危险了)
8.子曰:“射不主皮,为力不同科,古之道也。”
(比赛射箭,不在于穿透靶子,因为个人的力气不同,自古以来都是这样)做人做事,目标思想方法正确,只要自己做到自己能力范围内最好就好了,无需刻意追求优异。
9.子曰:“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
(见到贤人,就应该向他学习、看齐;见到不贤的人,就应该自我反省,自己有没有与他相似的错误)
10.子曰:“德不孤,必有邻。”
(有道德的人是不会孤单的,一定会有志同道合的人与他相处)
11.子谓子贡曰:“女与回也孰愈?”对曰:“赐也何敢望回?回也闻一以知十,赐也闻一以知二。”
(你和颜回相比哪一个更好呢?我怎么敢跟颜回相比呢,颜回听到一件事可以推知十件事;我呢,知道一件事,只能推知两件事。)
12.子贡问曰:“有一言而可以终身行之者乎?”子曰:“其恕乎!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有没有一句可以终身奉行的话?那就是恕吧,自己不愿意的不要强加给别人。)
13.子曰:夫仁者,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能近取譬,可谓仁之方也已。”
(至于仁人,就是要想自己站得住,也要帮助人家一同站得住;自己要事事行得通,也使别人事事行得通。凡事能就近以自己作比,而推己及人,可以说是实行仁的方法了。)
14.子曰:“默而识之,学而不厌,诲人不倦,何有于我哉。”
(默默牢记所学的知识,努力学习而不厌弃,教导别人而不疲倦,这些事我做到哪些了呢。)
15.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几个人一起走路,其中必定有人可以做我的老师,我选择它的优点向他学习,看到他的缺点就向他借鉴,改掉自己的缺点。)
16.子曰:“君子坦荡荡,小人长戚戚。”
(君子心胸宽广,小人经常忧愁)
17.子曰:“吾未见好德如好色者也。”
(我没见到像好色一样好德的人)
18.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
(消逝的时光就像这河水一样,不分昼夜的向前流去)
19.季路问事鬼神。子曰:“未能事人,焉能事鬼?”
曰:“敢问死。”曰:“未知生,焉知死?”
(没能侍奉好人,怎么能侍奉鬼呢?我大胆地问死是什么回事,还不知道活着的道理,怎么能知道死呢?)
20.子贡问:“师与商也孰贤?”子曰:“师也过,商也不及。”曰:“然则师愈
与?”子曰:“过犹不及。”
(子张过分,子夏不足。那么是子张好一些吗?过分和不足是一样的。)
21.仲弓问仁。子曰:“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自己不愿意的,不要强加于别人。)
22.子曰:“人无远虑,必有近忧。”
(人如果没有长远的考虑,就肯定会有眼前的忧患。)
23.司马牛忧曰:“人皆有兄弟,我独亡!”子夏曰:“商闻之矣,死生有命,富贵在天。君子敬而无失,与人恭而有礼。四海之内皆兄弟也,君子何患乎无兄弟也?”(我听说过,死生听由命运,富贵由天安排。君子只要对待所做的事情严肃认真,不出差错,对人恭敬符合礼,那么天下人都是自己的兄弟了—君子何愁没有兄弟呢)
24.子夏曰:“日知其所亡,月无忘其所能,可谓好学也已矣。”
(每天知道一些原来不知道的,每月都能不忘掉已经学会的东西,可以说是好学的了。)
25.子张曰:“执德不弘,信道不笃,焉能为有,焉能为亡。”
(对于道德,行为不坚强,信仰不忠实,(这种人)有他不为多,没他不为少。)
26.子曰:“道听而途说,德之弃也。”
(在路上听到就到处去传播,这是道德所唾弃的)
27.孔子曰:“君子有九思:视思明,听思聪,色思温,貌思恭,言思忠,事思敬,疑思问,忿思难,见得思义。”
(看的时候,要思考是否看清;听的时候,要思考是否听清楚;自己的脸色,要思考是否温和;容貌要思考是否谦恭;言谈的时候,要思考是否忠诚;办事要思考是否谨慎严肃;遇到疑问思考是否该向别人请教;愤怒时,思考是否有后患;获取财利时思考是否合乎义的准则。)
28.子曰:“过而不改,是谓过矣。”
(有了过错而不改正,这才真叫错了。)
29.子曰:“巧言乱德。小不忍,则乱大谋。”
(花言巧语,败坏德行。小事不忍耐会败坏大事情。)
30.子曰:“吾尝终日不食,终夜不寝,以思,无益,不如学也。”
(我曾经整日不吃饭,彻夜不睡觉,去左思右想,结果没有什么好处,还不如去学习为好)
四 我的感想
论语这本书虽然简单几千字,但是里面的内容博大精深,包括学习、处事、礼仪、为政等等,书上的内容主要是对话形式,就如身临其境受孔夫子教诲指导,启发我们人生的道理,教育我们仁德、勇敢、懂礼、诚信等,上面列举的三十段话是对我影响最深的,在我读的时候与心灵共鸣的句子。十分敬佩孔子,他的一句话都能让我惊叹许久,感触颇多。论语里面的知识和道理仅仅理解到、知道是不够的,要真正影响到我们,去细细评味其中的道理,去把握自己的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