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叙文教学价值点的取舍(合集五篇)

时间:2019-05-14 18:40:51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记叙文教学价值点的取舍》,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记叙文教学价值点的取舍》。

第一篇:记叙文教学价值点的取舍

针对记叙文的教学,会有多个价值点,那些是重要的,那些事新课程标准表现出淡化文体的理念倾向,但文体是客观的存在。记叙文作为中学阶段最重要的学习文体,教师既要遵循文体,用确定性、客观性、普遍性的知识给学生呈现记叙文的基本知识;又要引领学生依照文脉,确定学习的路径;又要引导学生感受作品中的形象、欣赏优美精彩的语言;还要批文入情,体会作品中表达的真挚感情;更要注意引导学生学以致用,最终达到不需要教,而自能读、能写的最终目的。

一、遵循文体,确定知识

记叙文的文体知识看似简单,不过是:时间、地点、人物、事件的起因、经过、结果六要素。但记叙文文体的确定确实一件比较难的事,一般意义上讲,记叙文与其他文艺作品的区分标志是在于事件的真实与否,但在宽泛意义上,一般写人、记事的文艺性作品也可以列入记叙文的范畴。在人教版教材中的记叙文,大致可以分为“叙事”“写人”两类。稍微细分,大致有以下几类:回忆往事类、事件记叙类、人物写真类、世相写真类、新闻报道类等。记叙文的六要素之间并不是简单并列关系呈现,时间和地点既有显性呈现也有隐性呈现,人物、事件有的也呈现出主次、详略。学生学习记叙文(这里指狭义的记叙文)的基本路径首先是要明确记叙文六要素在文本中的基本呈现,也即明确是谁、在哪里、什么时间、做了什么事的基本问题,这是教学记叙文起始要求。

二、依照文脉,探寻路径

记叙文文脉是作者行文的思路,是时间、事件、情感发展的轨迹,是文章结

结构是作者根据客观事物本身的内部规律和事物之间的相互联系,经过深思熟虑所形成的思路在文章中的体现。因此,记叙文教学要注意依照文脉,理清作者的思路,从整体上把握文章的结构。

这要引导学生找出贯穿全篇、统领全文的线索,弄清文章的主干,理清作者的行文思路。文章线索是记叙文教学的一个重要知识点,如学习《我的老师》,可以把课后练习题二作为一个抓手,与学生共同探讨清楚。抓住了记叙文的线索之后,还需研究其内部的布局和构造,进一步把握记叙文的结构规律,理清文章的层次段落,更好地理解文章的思想内容。

纵式结构,是以时间为序或以事件发展过程为序的结构。这种结构,情节完整,脉络分明,便于突出人物思想性格的变化和发展,揭示事件的本质意义。茨威格的《伟大的悲剧》这篇传记是按时间推移结构文章的。横式结构,是 以空间场景的转换或按事件性质的分类为序组织文章。杨振宁的《邓稼先》全文由六个部分组成,介绍了邓稼先先生学习、工作、为人等六个方面。纵横结合式结构是时空交错的结构方式,使文章内容丰富充实,文势跌宕多姿。如《藤野先生》,有一明一暗两条线索,明线为“回忆与藤野先生交往的那些事”,在回忆中,巧妙地与暗线“强烈爱国感情”交织在一起,通过从东京到仙台,再到北京地点的转换,字里行间渗透着作者强烈的思想感情,使得文章的脉络清晰,便于学生探寻。

三、品味语言,悟意审美

记叙文既然以叙述、描写为主要表达方式,那么,生动形象便成为记叙文语言上的一个突出特点。记叙文语言的生动性、形象性可以从词语、表达方式、修辞方法的运用等方面去品味揣摩。文章往往通过动词、形容词等各种语言

有形象性。在教学中,就要结合内容的分析,体会语言的艺术魅力,提高学生语言运用能力。

《背影》一文在车站送别的场景中,作者用他特有的心灵感触对父亲的“背影”作了具体、细致、特写般地描绘:“看见他戴着黑布小帽,穿着黑布大马褂,深青布棉袍,蹒跚地走到铁道边,慢慢探身下去,尚不大难。可是他要穿过铁道,爬上那边月台,就不容易了。他用两手攀着上面,两脚再向上缩;他肥胖的身子向左微倾,显出努力的样子,这时我看见他的背影,我的泪很快地流下来了。”这里“黑”、“深青”暗示父亲仍在丧中,内心的失去亲人的痛苦是难以掩饰的。“蹒跚”、“探”、“爬”、“攀、“缩”、“微倾”、“努力”等词语的运用,表现了父亲为自己买橘子的艰难,我的流泪并不简单的是谓父亲对“我”的爱而感动,更多的是看到一个长期抵触、反抗的权威竟然也会有如此艰难无力的时刻,朱自清感到了更广阔意义上的生存艰辛和迟暮的悲凉,朱自清此时的内心是非常复杂的,温暖、无奈、茫然、痛苦、悲凉交织在一起,从亲情到人生长生了难以言喻的回响。

《老王》的开头这样写道:“我常坐老王的三轮。他蹬,我坐,一路上我们说着闲话。”看似平平的起笔,却为这篇文章奠定了叙事和感情的基调。“常”表示什么?“他蹬,我坐”,表明什么?为什么是说“闲话”,而不是“拉家常”?如果教师能引导学生通过揣摩语言探究这些问题,就能发现其中蕴含的教学价值。

四、体悟真情,明确主旨

在记叙文教学中,通过对主题思想的把握,可以训练学生把握本质的能力,面都起着重要的作用。

因此,无论哪种类型的记叙文,都不能仅仅浮于表面文字的分析,要在对具体内容分析掌握的基础上,通过提炼、综合,从具体的人物、事件的记叙中,抽象出事件的本质意义和人物的性格特性,从而概括出文章的主题。对思想感情的理解与把握,在具体的教学实践中容易落空与泛化,这要求教师在确定教学内容时,要对文本进行深入、仔细地研读,并尽量把自己对主题的理解结合对学生的引导落实到学生学习中。如《秋天的怀念》一文,在学生初读文章时,对文本的主题很容易得出的结论是写“母爱”的,当然这样的理解不能说错,可是,文本仅仅表现的是“母爱”吗?“母爱”的落脚点在哪里?如果学生理解了“母爱”的落脚点是“好好活”,可是对于史铁生来讲,什么样的“活”才是母亲认为的“好好活呢”?我们要顺着这样的教学思路去不断地追问,就会发现作者在文章最后一段对菊花的描写大有深意,真正探究清楚了“菊花”在这篇文章中的含义,才能真正领悟作者要表达的主旨。文章绝不是简单地写“母爱”,文章写得更多的内容是对“母爱”的理解,也就是说,是通过秋天的怀念,来怀念自己去世7年的母亲,所以从这个意义上讲,文章的另一层面应该写的是“思念母亲”或者说“爱母”。同样的文章还有《我的母亲》、《背影》等。只有把文本做这样的解读,并且设计到教学中,才是对文本主旨全面、深刻、明确的解读。

五、学以致用,达成目的

记叙文是中学生写作最常用的体裁,可是记叙文的写作现实却不理想。很重要的原因是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把阅读和写作人为地割裂开来,究其原因,是

阅读性文本来解读,在课堂上不遗余力讲解,唯恐学生理解不透,理解不深。更有甚者,自己做了教参的传声筒,缺乏对文本的独立见解。教师在记叙文备课时,要认真对文本的特征进行研究,还要善于勾连前后类似的这几篇,这几篇中哪一篇适合做解读性文本,哪一篇可以当做写作型文本,这样教材作为例子的特性才能彰显。

我们怎么设计《散步》这篇课文的教学?不妨作如下考虑:一是,作为阅读型文本来教学,我们可以先解读,设计一个教学课时,再让学生仿写,设计一个写作课时。二是,作为写作型文本来教学,我们可以先让学生仿写这篇课文,再通过学生的习作和这篇文章的比较来学习本文。学生仿写并不是简单地照葫芦画瓢,需要教师精心设计写作的疑难点,如可以转换写作角度,可以站在母亲的角度写,那这篇文章该怎么写?站在妻子的角度冲突的焦点是什么?站在小孩的角度写,该注意哪些问题?等等,尽管对文本学习切入的方式不一样,但都指向学生学习的根本性目的:学以致用,最终达到不需要教,而自能读、能写的最终目的。

记叙文的仿写,还可以从结构顺序、写作手法等多个方面入手。

记叙文的教学内容选择,关键是教师对教材的定位:定篇、例文、样本、用件。在教学实践中,会有多个教学价值点,哪些是重要的,哪些不怎么重要,在时间较紧的情况下,如何取舍,必须针对具体文章去除推定。总之,以上五步不是一成不变的,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需要合理取舍。

我们平时的课堂教学中,记叙类文章的阅读教学占大多数,如何在仅有的课堂时间内,把一篇记叙文阅读教学处理好,我粗浅地认为,应该从以下四个环节着手: 第一,粗读课文,整体感知。这一环节,学生着力弄清楚三个问题: 写什么——概括内容情节; 怎么写——理清行文思路; 为什么写——领会思想感情。

第二,细读课文,揣摩结构。这一环节学生要用心关注三个关键点: 标题——理解标题的含义; 开头与结尾——掌握其特点与作用; 过渡与照应——学会找语言标志。

第三,精读课文,品味语言。这一环节,学生学习的重心在三个方面: 词语——品味关键词语的表现力;

句子——理解重点语句的含义以及句式、修辞上的特点和表达效果。段落——能概括内容、归纳写法、理解其与中心的关系。

第四,赏读课文,反思体验。这一环节,教师要引导学生回过头来做三件事: 积累了什么知识——摘抄积累佳词丽句。

锻炼了什么能力——交流(书面、口头)感受启示;总结写作技巧。学习了什么方法——联系自身生活体验写作文。

以上四各环节,从粗到细、由浅入深的为学生进行个性化阅读提供了学法和思维方向,对学生正确的理解并很好的学习记叙类文章能起到一定的帮助作用。课堂教学中真正做到这四个环节地环环相扣,对处理好记叙类问题的阅读教学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王世宏

一篇记叙文应怎样去读才能化人言为己用,真正把知识变成能力,这是时下初中学生比较头疼的事。其实在《语文课程标准》中已经说得很明白了:“……从知识和能力、过程和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三个维度,使现代公民获得必须具备的语文素养。”细化之,阅读应完成以下几方面的学习:字词句乃至篇的积累、语感、思维品质、语文学习方法和习惯的养成,识字写字、阅读、写作和口语交际的能力,文化品位、审美情趣的提升,知识视野的开阔,情感态度与思想观念等的升华。具体到一篇文章如何实现这些目标呢?笔者认为可分成五步来进行:

一、反复诵读,识记字词

《语文课程标准》特别强调要加强阅读,而且要贯穿各个学段的目标之中,即要求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因此,诵读文章读准字音并识记字词就成了必须解决的首要任务。当然这第一步的“读”是指浅层的读,只要求在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的基础上用直觉去感知文章以训练自己的语感,从整体上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这里的主要内容是指根据不同题材的文章了解文章主要是写了什么人或事)。“记”是识记字词,也就是要从个人基础出发去识记文章中对自己来说认不得的、不会写的那些字进而掌握一些成语、俗语和一些优美的词句以扩大个人的词汇积累量。

二、知人论世,了解作者

这里的知人论世是指了解作者写此文时的社会环境与作者当时的处境,这样可以在心底贴近作者。所以阅读的第二步就是了解作者写作该文章的时代背景及其生平遭遇和当时心际,了解了这些就能更好地了解作者的心路历程,有时甚至能恍若走进作者为我们所构筑的情境中去,从而为深入学习课文明确主题铺平道路。如读《岳阳楼记》,我们会为迁客骚人置身两种截然不同的洞庭风景中的不同心

境而感到确实如此,但了解了范仲淹和滕子京当时的被贬,想到同样是迁客身份的范仲淹应该也会以物喜、以己悲,可是他却 “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一怀无我的博大胸襟,读到这里不能不让人深为折服,并对他那“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忧乐观而大竖拇指转而效之。

三、梳经理纬,弄清思路

所谓“弄清思路”是指找出贯穿文章的主线,明确文章各段的内在联系。尽管新课标已经摒弃了过去“划分段落层次、概括段落大意”的学习环节,但这并不代表着不需要弄清文章层次,相反弄清文章层次、理顺文章思路对于从读到写整体提高语文素养具有重要作用已经成为了广大语文教学工作者的共识。因为它非常有助于我们了解作者对于处理材料、安排材料的技巧,有助于了解文章的布局与谋篇,甚至有助于培养我们缜密的思维。

记叙文的线索有好多种,常见的有:物线(《枣核》)、人线【《背影》(以人物的某一特征)】、情线(《荔枝蜜》)、时线(《繁星》)、地线(《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事线(《社戏》)等。找寻的办法可采用这样的口诀:细读文章寻反复(反复出现的词语或某个事物),结合标题细推敲,首尾语句多思考,材料沟通它为桥。如读朱自清的《春》,通过分析(“春”字出现最多,标题为“春”)梳理思路可以知道作者围绕着一个“春”字,用盼春,颂春,赞春安排文章结构,使之有条不紊,借助春草图,春花图,春风图,春雨图,迎春图由物及人,从下到上(前五幅图)描摹出了一幅春回大地,万

物勃发的春景,让读者真切细腻地感受到春的无处不在,春的无物不美。同时,在结构上开头用了“盼望着,盼望着,东风来了,春天的脚步近了”开启课文,结尾用 “领着我们上前去”收束全文,一“来”一“去”使文章首尾照应,浑然一体。这文质兼美的散文为读者作写景文提供了一个绝妙的蓝本,同时读之也可以训练我们语言思维的逻辑性与条理性。

四、反品复嚼,体会感情

这里谈的体会感情是要求理解作品的主题(一般记叙文又称中心思想)。如果说了解内容和思路是解决写什么和怎样写的问题,那么体会思想感情就是解决为什么写的问题。“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就是有力的佐证。每一篇文章都流露着作者的心曲,在反复吟诵文章并进行思考体会作者的感情时可以体悟作者的情感、态度、价值观,以此为鉴,进而提升自己的修养,提高审美情趣和文化品位。分析主题的方法有如下几种:⑴抓住文中直接告诉读者中心意思的语句,如《生命的意义》的最后一段。⑵抓住文章开头、结尾段中提示中心意思的点题句、关键句去分析得出。如《白杨礼赞》开头“白杨树实在是不平凡的,我赞美白杨树!”结尾句“……我要高声赞美白杨树!”再结合文中第七段关于白杨树的象征意义的揭示,就很容易得出文章的主题——赞美中国共产党领导下坚持抗战的北方军民,歌颂他们质朴、坚强、力求上进的精神,抒发作者对他们的崇敬与赞美之情。⑶连贯文章大意找出相同点。如魏巍《我的老师》文中罗列了与老师相处的七件小事,稍加分析即能得出中心——赞美

蔡老师,怀念蔡老师。⑷从时代背景入手,如《最后一课》,只要了解了法国当时濒临亡国的背景,主题不言而喻。再如学习《桃花源记》时,我们就可以通过分析作者所处的时代背景体会到作者的感情。通过欣赏到桃源村的环境优美、民风淳朴,体悟到作者对没有战争、没有剥削与压迫的“乌托邦”式社会的向往,透过其中“遂迷,不复得路”感触到作者也知道这样的社会在当时是不可能存在的苦涩心情。见贤思齐,读了这样的文章,让人不禁为如此美好的生存乐土而陶醉,为实现如此美好的生活环境而立志奋斗。

五、含英咀华,接纳风采

一篇好文章,主题或催人奋进,或振聋发聩,不可谓不美。但其行文中布局谋篇的匠心独运、材料的合理剪裁、语言的文采斐然也是很值得我们学习的。在读文章的时候,琢磨作者写作技法的使用和对优美语言的驾驭,如对人物的多角度描写、记叙、议论、抒情的综合运用、材料的详略剪裁、环境描写如何烘托人物心情等,若能融合为己用,岂不快哉!”所以读后摘抄一些精彩的语句(如:《往事依依》中的“梁山雄伟险峻,水泊烟波浩淼”)并背下来、仿照作品的精妙之处自己也来牛刀小试,果能如此,我们的阅读与写作水平将会逐步提高。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总之,读一篇文章应有机地“消化”,汲取其文化营养,切不可如猪八戒吃人参果,食之不知其味。运用行之有效的方法来品味中华语言文字的淳美才是阅读文章提升语文素养的终南捷径。

我的记叙文教学观

分享到:更新日期:2012-05-07 | 点击:1次 | 一键收藏本论文

记叙和记叙文的起源在没有文字之前。从我们的祖先结绳记事,图画记事、刻契记事开始,经历了漫长的历史。广义的记叙文范围很广,除了抒情诗以外的文章写人记事的成份都很多,都可归为记叙文。可以说记叙文在我们的生活中占了很重要的作用,人们早有定论,文学作品的创作都应遵循形象思维的原则,高中阶段是学生形象思维既丰富又成熟的阶段,记叙文是训练学生形象思维的很好的手段。现在的课改终于又把记叙文放在很重要的位置了。尤其在课程设置上,作文教学和课文结合的很好,作为老师更应加强记叙文的写作。

然而很久以来,初中应写好记叙文,高中则以议论文写作为重点,似乎已是一种共识,所以到了高中,记叙文写作就逐渐淡出课堂,更不要说下点功夫了。而现在,在话题作文,材料作文平分试卷的大趋势下,别说高中了,初中阶段记叙文的训练也逐渐淡出课堂,比如,现在教材各单元按“主题”进行编排,已经很难找到“记叙文”的说法,更谈不上有单纯的记叙文阅读教学单元。加上高考作文改卷时也表现出淡化文体的理念,也已没有关于记叙文阅读教学的条目,原来全册课标中仅有“在阅读中了解叙述、描写、说明、议论、抒情等表达方式”、“写记叙文,做到内容具体”这一点点内容与“记叙文”有关。现在必修教材中“表达与交流”中又明确了文体概念,并且从高一开始正好是记叙文教学,很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也和阅读鉴赏中的文章结合的很好。现在向向学生了解初中作文状况,作文也是淡化文体,多是话题作文。到了高中如果不给记叙文留下足够的空间和时间,学生的阅读和写议论文也难得到提高和发展。因为虽然现在试卷上写的“文体不限”的字样只是摆设,至少百分之九十八(平常考试作文统计)是议论文,这和现在的趋势分不开,议论文便于指导,怎样开头,怎样论证,怎样结尾,都有固定的结构,人们形象地把这种作文称为新八股文,普通的人经过老师的强化训练,也很容易得高分。因而备受师生“青睐”,但我认为这种文章就像现在的快餐文化,人们都知道它的害处,却又因它的“方便味美”流行着。比如人们经常抱怨现在的孩子吃得越来越好,长得越来越高,想象力却越来越差,我认为这和这种新八股文有因果关系。前几年开始我制定了记叙文学作文训练计划,经过近几年的实践,我觉得高一记叙文训练让我的学生收获很多。

一、记叙文训练对学生的现代文阅读帮助很大

记叙文教学这一概念,主要指的是一种训练文体。这种文体,以写人、记事、描景、状

以叙述、描写为其表达特征。但我们完全可以把它和记叙类文章的阅读教学结合起来。阅读教学中记叙文教学历来在阅读教学中占有很大比重。非记叙类文章中也有记叙成份,鉴赏、评价、感悟是现代文阅读的一项重要内容。它要求考生对文章的思想内容进行评价,对作品中的形象、语言及表达技巧进行初步赏析。教给记叙文文体知识——记叙、议论、抒情、描写,并指导学生进行这方面的片断训练或作文训练,对学生帮助很大,尤其是描写手法。按内容主要有肖像描写、语言描写等。从另一个角度还可分为正面描写、侧面描写及直接描写、间接描写等。有了对这些手法技巧的熟练运用,再读记叙类的现代文阅读学生就有了理论支持。如果不对学生进行记叙文训练,这些技巧就只能靠老师的灌输学生的死记硬背,同时学生平时阅读的文章多以记叙类为主,有了这方面的训练学生也能学以致用。引导学生学习记叙文的特点,进行记叙文写作训练有助于培养学生的语感,丰富学生语言的积累,提高学生理解与运用文字的水平。这在无形中就提高了学生的现代文阅读水平。尤其是以下几类现代文阅读(1)对人物未知命运的推测,对故事情节的推测和想象等。(2)理解文中重要词语、句子和段落的含义及作用。(3)鉴赏、感悟文学作品能力。(4)推断、联想、想象等创造能力等题型帮助很大。

二、培养了学生联想与想象能力

面临世界范围内“知识爆炸”、“知识经济”的新形势,培养、发展学生的创造能力的问题,越来越引起了许多教育科学工作者的高度重视,联想与想象是创新的基石,而通过记叙文的写作练习,培养、发展学生形象思维的能力,无疑是一条行之有效的途径。现在尽管作文体裁是多方面的,尽管高中作文是文体不限,但学生写都是以议论文为主,而把话题写成议论文的路子很窄,立意思路甚至语言往往大同小异, 比如写和挫折、持之以恒等内容的作文,学生往往联想到爱因斯坦发明电灯泡的故事,张海迪的故事。概括完故事加几句议论抒情。所以看学生作文总易给人以似曾相识之感。因为以议论为主要表现方法,对社会生活中的人或事进行分析评论的文章称为议论文。议论文与学生的思维判断分析能力关系密切,议论文虽也需联想和想象,但联想很多都停留在由此及彼的浅层次上。而记叙文则与学生的联想与想象能力关系密切。记叙文的联想更丰富多样,而且记叙文的想象是在联想基础上的升华,不管是写人记叙文还是记事写景记叙文都需要学生丰富的想象力,只有这样才能让情节曲折,语言生动形象。联想和想象都是由此到彼的心理过程。由一点出发,多角度想象,这个“彼”可以是具象直观的画面,也可以是抽象的人生哲理.我们在记叙文写作中经常需要的是由抽象到具体再由具体到抽象的过程。每一次专项片断训练或整篇作文训练都是对学生想象力的发掘和提高。

三、记叙文是培养学生观察力的很好途径

据说达?芬奇为了寻找《最后的晚餐》的犹大原型,曾经花费了很长一段时间去观察,以至于作品中犹大的位置空了很长一段时间。福楼拜在指导莫泊桑写作时,曾经要求莫泊桑站在大街上观察来来往往的人,并写出他们不同的特点。鲁迅也曾说过:“留心各样的事情,多看看,不看到一点就写。”这是鲁迅长期创作经验的总结。由此可见,要想写好文章必须重视观察事物,作为中学生更应该严格要求自己,养成一种善于观察的良好习惯,所谓观察,就是用眼睛去看。要远“观”近“察”,事事留心,时时注意,并养成一种习惯。议论文可以直接亮出观点,但记叙文只有用形象说话,要把立意内化为“人”或“事”,因而,写记叙文时应当“眼观六路,耳听八方”,然后借助手中的笔。让事件载着自己对生活的关注、认识与思考,展示自身思想成长、升华的过程,。任何事物里,都有未被发现的东西。而且从学生人格和思维的发展来看,高中阶段正是他们记叙文写作的最佳时期,,随着独立性的增强和理性思维的发展。高中生已形成了自己独特的观察世界的方式。记叙文的写作能考察出学生的语文素养。他要求学生在读万卷书的前提下,在观察事物的实践中掌握运用语文的规律。,我指导学生运用多种感官,从多种角度细致观察事物的特征,帮助他们领悟事物的千差万别。在发展观察能力的同时,发展思维能力,激发想象力和创造潜能。引起学生对周围事物的注意。从而让学生把语文与生活结合起来。也符合教学大纲中要求的人文性和工具性的统一。

“文无体不立”,学生不了解文体的知识,就等于没有掌握阅读和写作各类文章的技巧。记叙类文章在学生阅读生活中占很大比重,甚至在人一生的阅读中都是至关重要的,所以在现实的教改背景下,我们必须从新的方位、新的视角来研究记叙文的教学,实践记叙文教学。

1、找出记叙的要素。

2、明确记叙的顺序。

3、理清记叙的线索。

4、弄清文章的写法

5、整体感知文章的大概内容,感受文章语言及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记叙文阅读教学方法

记叙文是以记叙、描写为主要表达方式,以记人、叙事、写景、状物为主要内容的一种文体,它的主要特点是通过生动的形象和具体的事件来反映生活,表达作者的思想感情;文章的中心思想是蕴含在具体材料之中的,是通过对人、事、景物的生动描写来表现的。记叙文的另一特点,就是以记叙为主,采用综合表达方式,包括记叙中的描写、说明、议论和抒情等。记叙文阅读教学的基本方法包括:

1、整体感知。

①理清记叙的要素,包括时间、地点、人物和事件的原因、经过和结果。一般来说,每篇记叙文都应具备这六要素,把这些要素交待清楚,内容才显得完整,眉目才清楚。

②理清记叙的顺序。记叙的顺序有三种:顺叙、倒叙和插叙。倒叙往往出于作者表达的需要;或是为了突出中心;或是为了使内容集中,对比鲜明;或是为了结构的变化,使叙述有波澜;或是为了造成悬念,引人入胜。插叙,有两种:一是由于某种需要,暂时把叙述线索中断一下,插进有关的另一件事情的叙述;二是插进对有关事情的追溯和回忆,叙述完了,仍按原线索继续叙述

③理出记叙的线索。线索是文章的纲,抓住了这个纲,就能理顺文章的内容,掌握文章的结构,理解文章的中心思想。作为叙述线索,可以有多种,如以时间发展为线索,以事件为线索,以某人为线索,以见闻为线索,以地点的转换为线索,以感情为线索等等。

2、分析综合。

①分析记叙文的表达方式。

采用综合表达方法是记叙文的主要特点之一,即除了以记叙为主之外,还要运用描写、说明、议论和抒情。描写是指在叙述过程中,用生动、形象的语言对人物、事件以及环境进行描写,给人以鲜明、生动的印象;说明是记叙的一种补充,它要交代解释记叙文中需要加以说明的部分;议论是在记叙描写的基础上直接发表作者的见解,起画龙点睛的作用;抒情

是指在记叙的基础上采用直抒胸臆的手法,抒发作者难以抑制的感情。弄清这些特点,有助于提高阅读记叙文的能力。

②分析记叙文常用表现手法。

过渡。主要从两方面入手分析:第一,分析过渡的方法和规律。常见的过渡方法有用词语过渡、用句子过渡、用段过渡。第二,了解过渡的作用。人们常说,写文章要承上启下,这就离不开恰当的过渡。穿针引线,组织成篇,可以说是对过渡重要作用的恰当比喻。

照应。阅读时要注意分析作者的照应技巧,做到四看:一看起段与题目的照应,二看开头与结尾照应,三看前设悬念,后有照应,层层推进,多处照应,四看相同或相近的语句、段复叠式照应。复叠式照应对突出文章中心,标明文章线索都起到了重要作用。

悬念。悬念是写作中为加强表达效果,吸引、感染读者常用的手法之一。“抑扬”的表现手法。巧用扬抑则是使笔底波澜陡起、摇曳生姿的常用手法之一。欲扬先抑或欲抑先扬可以是贯穿于作品整体的,也可以出现于产读时应注意把握。⑤衬托。衬托是用一些别的人或事物作陪衬来突出某一人或事物的写作手法。

③把握关键词语的深刻含义。

应注意从以下几个方面分析:一是结合具体语言环境,借助上下文去推测、判断词语的含义。二是试用同义或近义词语替换作比较,理解词语的含义。理解得对不对,还可通过朗读体味,通过工具书来查证。三是注意句中隐含的意思(即言外之意)。

④归纳记叙文的中心。常用的有以下几种方法:

一是从分析标题入手。标题是文章的眼睛,它使读者获得总的印象,有的可从中窥出文章的中心。二是从分析材料入手。材料是表现文章中心的基础,可以通过材料蕴含的意义总结中心。三是从分析段首入手。文章常开篇点题,分析开篇的语句、段落,往往可以把握文章的中心。四是从分析篇末入手。许多记叙文都是在篇末点明主题或深化中心意思的,分析

结尾的含义常常可以捕捉到文章的中心。五是从分析文中议论、抒情入手。记叙文中的议论、抒情句,有画龙点睛之功效,我们要善于抓住这个“睛”来“看”文章的中心意思。六是从概括段意或分析人物事件入手。有些文章的中心思想隐含在人物事件或文章各部分之中,要作综合归纳,才能突出中心意思。

3、鉴赏评价。①分析人物形象。

分析人物形象,可以从分析人物的直接描写入手,还可以从分析人物与人物之间的关系入手。有些作品除了中心人物之外,还有其他人物,分析时我们既要抓住中心人物,又要分析人物与人物之间的关系。

②分析写作技巧。

分析记叙文的写作技巧,除了注意体裁的特点之外,还应从以下几个方面考虑:

从文章的取材方面看,选择材料是文章写作过程中的重要步骤,有的文章,作者善于紧紧围绕中心选择材料。

从文章结构布局方面看,分析文章的结构特点,要着眼于全文的整体构思,理清文章的思路、脉络,分析文章各部分的内在联系。

从文章的表达方式看,可以研究其记叙、抒情、议论相结合的综合表达方式运用得怎样,人物的肖像描写、行动描写、对括描写、心理描写以及人物活动的环境描写,怎样为表现中心思想服务等。

从文章的语言运用看,可先看遣词造句的准确性、形象性、鲜明性、生动性,成语典故的运用,句式的变换,修辞方法的运用等等。

还有语言风格,有的朴实自然,有的清新流畅,有的含蓄蕴藉,有的通俗晓畅,有的幽默辛辣等等。

③评价文章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

要求学生了解作者赞成什么,反对什么,对文中描写对象是歌颂赞美还是批判讽刺,是喜爱同情还是厌恶憎恨。

第二篇:记叙文教学

记叙文教学

一什么是记叙文

记叙文是以记叙、描写为主要表达方式,以记人、叙事、写景、状物为主要内容的一种文体。收入中学语文教材中的记叙文是指以记叙真人真事为基本内容的一类文章,如小说、散文、新闻、通讯、游记、传记、回忆录等文章。

二记叙文教学

(一)传统的教法

1、把握记叙的要素和线索。

2、理清记叙的顺序和人称。

3、了解课文的详略,弄清记叙的要点。

4、分析课文描写、议论和抒情的作用。

(二)新课改时期怎么教

课标教材的记叙文中,有相当一部分写人记事文在文体上属于 散文乃至小说.这些作品的教学上,特别是在七年级和八年级的语文教学中,一般都不从文学作品的角度去进行教学,而要从记叙文的角度进行教学.——余映潮

(三)课标教材中的记叙文,大体上可分为

1、回忆往事类:《往事依依》 《月迹 》

2、事件记叙类: 《三颗枸杞豆》 《最后一课 》

3、人物写真类:《我的母亲 》《背影》

4、世相写生类:《孔乙己》《老王》

5、新闻报道类《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横渡长江》

(四)记叙文教学的内容

(1)记叙文的体裁特点:要把握记叙文体裁的六要素,结构上的纵式、横式,时间、空间的不同布局规律,篇章技巧上人称、角度、开头、结尾、过渡、照应、转折、线索、详略,叙述方式的顺序、倒叙、平叙、插叙、补叙等手法的运用。(2)记叙文写人、叙事、状物、写景的方法。(3)记叙文中优秀人物的事迹、风尚、思想、行为。(4)字、词、句、章的听说读写训练。

(五)记叙文教学模式

(一)四步法

1、整体感知。即在阅读一到两遍原文之后,对文章有一个整体的了解,能够复述文章内容。2、重点突破。细读原文,能够对原文段落,特别是重点段落进行剖析,编写出文章的提纲,或列出小标题。

3、综合训练。要求站在全文的高度,从词语、句子、修辞的理解,行文结构、写作特色的分析等方面实施训练设计。

4、拓展迁移。拓展指延伸原文内容(想象作文)、谈心得体会写读后感等几种。迁移指阅读中掌握的知识和技能的迁移,包括仿句、仿段、仿篇(表现方法、刻画人物技巧)和创造等训练项目。

(六)记叙文教学策略

1、从记叙文的要素入手

2、可设计为:这篇文章的时间、地点、人物、起因、经过和结果各是什么?对时间、地点、人物出现较多的记叙文还可问:哪个时间、地点和人物是重要的?

人称的运用

第一人称显真实。第一人称以“我”的口气,从“我”的角度进行叙述。一般说来,在日记体、书信、游记、自传体的文章中,“我”就是作者自己。但文学作品里的“我”往往不是作者,而只是作品中的一个人物。

第三人称显灵活。用第三人称叙述,就是以第三者口气,向读者叙述故事,第三人称的写法非常灵活,被称为全知全能的写法。大部分文章都是用第三人称来写的。

在记叙文中运用第二人称,会使全文产生一种当面交谈的语气,便于交流感情,大大增强了抒情性。

2、从了解文章安排材料的顺序入手。从这入手设疑,就可了解文章的线索。

例如,教学《记一辆纺车》,我就问:本文先写什么?接着写什么?最后写什么?

记叙文顺序

一、顺叙

二、插叙

三、倒叙

四、补叙

五、平叙

3、从结构入手。

这样可以使学生了解到材料有主次之分,它们的安排,是根据要表达的中心思想的需要而定的。例如教学《谁是最可爱的人》一文时,我们可以设问:课文写了三个事例,它们的位置能互相调换吗?为什么?

4、从人物的描写入手。

从人物的外貌、行动、语言和心理描写入手。

例如:《一面》中对鲁迅的外貌描写:“头发约莫一寸长,显然好久没剪了,却一根一根精神抖擞地直竖着。胡须很打眼,好象浓墨写的隶体„一‟字。”我问:这段文字叫什么描写?然后再问:这外貌描写突出了鲁迅先生什么性格和精神?

5、从事件的意义入手。

以写事为主的记叙文,中心思想最集中、最突出地体现在所写事件的意义上。

例如问学生《枣核》一文写了一件什么事?这件事说明了什么?

中心思想:

一般要包括记叙的内容﹑记叙所反映的基本思想和作者的态度。

句式:通过……,表现(反映)……,歌颂(揭露)……

6、从选材入手。

从选材的角度来设疑,能较快、较好地抓住重点,突破难点。

例如,在教学《谁是最可爱的人》时,教师问:“本文只选取三个事例来写,它们能充分反映出志愿军战士是最可爱的人吗?为什么?”

又如《藤野先生》一文中,写了“匿名信事件”与“观电影事件”,这是本文的难点。为了突破这个难点,在教学时提出问题:这两件事与藤野先生无直接的关系,为何作者写了这两件事呢? 7分析选材详略,把握记叙重点.记叙文在围绕中心选材时,是主次分明的。告诉学生,通常凡是作者重笔细描渲染的部分,往往是最能突出主题的情节或场景;凡是作者采取简笔概括交待的部分则是一些次要的材料。8抓住典型语言或关键性词语来引导学生提问质疑。

例如“课文开头点出母亲一生是勤劳的一生,这勤劳一词在文中表现在哪里?起到什么作用?”

9弄清表达方式,体会思想感情

让学生弄清表达方式的基本特征。

叙述,指作者对事件人物和环境所作的说明交代,要求清楚明白,有条有理。

描写,指对人物、事件和环境的具体描绘和摹写,使其对读者产生具体深刻的印象。抒情,就是抒发和表达强烈的主观感情。

议论,指作者通过阐明观点,表明自己赞成或反对什么。记叙文中的议论成份一般不多,往往只对描述内容作一些画龙点睛的评说而已,议论的目的是为了更好地突出记叙文的中心 10 景物描写

是对自然风景、社会环境、动物、静物的描写。景物描写在不同的文体中作用不同,在记叙文中的作用更是多方面的,它可以表现人物活动的背景,也可以推动故事情节的发展;可以反映人物的心情,也可以烘托人物的性格;它既可以表达作者对现实的态度,也可以给读者以美的享受。

(七)教材编者提示

1﹑学习记叙文,要理清记叙的顺序,提取文章的要点,品味生动形象富于表现力的语言,体会作者充溢在字里行间的真情实感,从整体上把握文章所揭示的意义.2﹑记叙文阅读教学的设计,要支撑它所在的单元的教学主题.如:《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 它在人教版里安排在“成长” 单元中,在苏教版里安排在 “童年趣事 ” 单元中.如:《背影》, 在人教版里安排在 “爱”这个单元中,在苏教版里安排在 “至爱亲情”单元中.

第三篇:语文教学要学会取舍

语文教学要学会取舍 ——听凌洁教学《故乡》有感

金江中学

张胜燕

一直以来,我在教学那种篇幅很长的文章时都有一种无从下手的感觉,自从那次听了凌洁老师上了鲁迅的《故乡》后,我才豁然开朗:哦,原来语文教学可以这样进行啊。它让我明白,语文教学要想获得成功就必须要学会取舍。

《故乡》一文篇幅较长,要想在40分钟的时间内完成一堂出色的公开课教学,必须要要很扎实的功底。下面我们先来回顾一下凌洁老师这堂公开课的大致过程:

一、导入部分,化用诗句“书山有路巧为径,学海无涯乐做舟”,对古诗句只改动了两个字变“勤”为“巧”,变“苦”为“乐”,令人耳目一新,迅速抓住了学生的心。

二、介绍作者简洁明了。

三、新课教学部分分“我读故乡文”、“鲁迅看故乡”、“鲁迅叹故乡”三部分。

四、拓展部分是“我的真情告白”书写初读《故乡》的真情感言。

五、课后探究文章主题,尝试品味语言,以图片“再现鲁镇”结束。

“我读故乡文”让学生以自己喜欢的方式读并运用圈点勾画法进行标注,谈初读感受,重视学生的感悟。“鲁迅看故乡”采用跳读方式,勾画出鲁迅眼中的故乡变化,突出一个“变”字。“鲁迅叹故乡”重点结合末段进行品味。

乍看起来,这堂课似乎没什么突出的特点啊,但凌洁老师却在教学“鲁迅看故乡”一部分时别出心裁地一下就抓住了学生和听课老师 的心,那就是让学生们在“景色”、“人际关系”、“闰土”、“杨二嫂”这四个变化中选择决定本堂课的教学重点,这一点迅速成为本堂课最大的亮点(老师必须在课前对四个方面都要做好充分的备课工作)。它便是我所说的“学会取舍”。

当然,并非人人都能做到“学会取舍”,要想做好教学内容的取舍,必须要有扎实的语文基本功,要有很好的课堂驾驭能力,要有灵活的课堂应变能力,要有活跃创新的思维。这些都需要我们在教学中不断努力,不断积累,逐渐形成一种综合能力

第四篇:早期阅读价值与关键点

早期阅读的价值和关键点

一位教育家曾经说过,母亲温柔的读书声音是孩子童年最好的音乐。一个家庭没有书,就等于一间没有窗户的房子。可见,阅读对孩子的一生发展,影响是巨大的。

那么今天,我就和大家一起来看看早期阅读的魅力和阅读的方法。先来了解一下早期阅读的价值 1.养成良好的听、说习惯

在给孩子的导读中,每位家长朋友都能看到孩子被绘本丰富的图画、富有想象的故事情节,深深地吸引了,其实,这是就培养了他们认真倾听的习惯。阅读后或阅读中适当交流和提问也帮助孩子练习了表达能力。

2.促进语言发展与应用

咱的一位会员朋友,女儿上幼儿园时,不知道怎么处理小朋友之间的矛盾。阅读了绘本《小老鼠和大老虎》(小老鼠和大老虎是好朋友,可是吃面包圈时,大老虎总要大块儿,玩游戏时,总是当好人;总让小老鼠给自己采花。有一次,小老鼠终于生气,不再和大老虎做朋友了,这是,大老虎觉得一个人好无聊好孤单,开始讨好小老鼠,好吃的多给小老鼠,为小老鼠采花,即使自己非常害怕)听过几遍这个故事后,这位会员朋友的女儿开始模仿小老鼠,在受欺负的时候告诉对方:“你再打我,我就不和你玩了!”虽然是一句再简单不过的话,却解决了孩子的现实问题。这比咱们简单的说教是不是更有效果呢!

同时,家长朋友,在和孩子共读时,也可以围绕文章中一些形象性、有动感、重复的语言,和孩子反复读。如:大象咕噜咕噜喝完了所有的水、一扭一扭的走开了,让孩子反复重复咕噜咕噜和一扭一扭。像《我爸爸》中的“爸爸吃的像马一样多,游的像鱼一样快”对于幼儿园的孩子,还可以加上动作,更利于孩子的记忆。这些词语的积累将为孩子的书面语言打下好基础。

3.培养和巩固孩子的好习惯,比如讲究卫生、不挑食等。

您是否希望孩子拥有好习惯;您是否想巩固孩子的好习惯——那就阅读吧!在做阅读推广时,和幼儿园的孩子共读了《小熊不刷牙》

在共读中,就观察到了一个现象:大部分孩子在听到“没有牙齿会被嘲笑、不能吃好吃的、不像只熊”时,会跟着说这些语言,并重复说“不刷牙不对”,这就强化了他们对不刷牙坏处的认识,巩固好习惯。同时,他们对最后一幅画表发了自己的意见“刷牙时,不能开水管,浪费水”“应该上下刷”这也巩固了他们已经形成的节约用水和正确刷牙的好习惯。共读后,有个小朋友给我说:“老师,我从明天起会天天刷牙。”问他为什么,他说:“不能吃好吃的、别人也会不喜欢的!”可见比讲道理更容易让孩子养成好习惯。

这类书籍还有《我绝对绝对不吃番茄》《我讨厌穿裤衩》《大卫,不可以》 4.绘本不仅是语言的艺术,也是一种以绘画为核心的艺术综合体。

孩子的学习是从模仿开始的,没有见过油画是什么样的,就不可能去欣赏并应用它。这就是绘本的魅力所在。下面我们来看看市面上所卖的图画书和咱们绘本的差异。

不同书中的形象非常相似,这就是电脑作图,而绘本却是一个形象在不同的书中有不同的体现。这样就给孩子了一个丰富多彩的图画世界。那么在绘画时,孩子自然会有很多可以画的内容,也会更加形象。

除此之外,绘本的艺术手法也是非常多的。有的是钢笔画(《爱心树》),有的是水彩画,有的是撕纸作品(《小黄和小蓝》),有的是贴纸绘画(《我绝对绝对不吃番茄》),还有的是布艺作品(《云朵面包》)。孩子学会欣赏这些不同的艺术表现形式,可以丰富想力象和创造力。

可能这些我们不懂得辨认,也不会给孩子解释,但我们需要把他们带到孩子面前,这就够了。

阅读就像一个宝藏,它的价值不菲,但如果我们不懂得开垦,也是无法获得的。下面就我一起去看看如何和孩子一起选书、一起阅读。

如何选书?

有位家长朋友她告诉我她是这样选书的:看书是否掉色、装订的是否结实、颜色是否鲜亮、纸张的质量如何。

其实,除了这些表面的特点来选书外,还需要关注不同年龄孩子的特点,这样才能选择最恰当的。

语言特点:

语音的发展:学前期(尤其是2-4岁)是人的一生中语音可塑性最大的时期——重在培养孩子的语音,儿歌童谣、反复性的语言。

小蘑菇 小蘑菇,你真傻!太阳,没晒。大雨,没下。你老撑着小伞,干啥?

傻、晒、下、啥,这四个音,在反复读的过程中,学会这些相似音如何发。

一个虎,一个豹,一个接着一个跳。

同时,在选书时,对于小班可以是口语化的语言,对于中班和大班选书时,侧重文学性和书面语言。例如《我不想生气》里边写到:

从词汇的特点上,我们需要注意词语的韵律感,词汇的丰富性和书面化。理解力特点:

鉴于孩子理解力有所不同,在选书时,需要兼顾人物关系和故事情节的复杂度、人物的个数、场景的多样性、主题性。

3-4岁的孩子:《鳄鱼怕怕,牙医怕怕》故事情节简单,故事画面连贯性不强的书;主要人物1-3个,动物类的图书;场景可以是1-2个;主题非常明确,不需要归纳。符合2-3条即可。

4-6岁的孩子:《松鼠先生和月亮》富有想象力,故事情节丰富的,连贯性强的(如果被发现怎么办,还是送上天空吧、窟窿还可以补上);场景也不断变化;坚持不懈这个主题是需要归纳总结的。符合2-3条即可。

从理解力方面来说,需要注意情节连贯性和丰富性、主题性和场景设置,这四个关键点。主题性的内容在小班时,可能不太容易理解,特别是需要归纳主题的。也就是您在给他讲《松鼠先生和月亮》告诉孩子要坚持不懈时,他不是很理解。到中班时,再和孩子分享其深层含义。小班重在培养孩子的读书习惯和兴趣。

其他方面的参考:

绘画艺术:绘画风格和形象多样性

图书的搭配(情感类、益智类、生命等)、以往的经验(类似的故事结构,类似的故事情节、熟悉的环境)、兴趣等。

选择好图书是阅读的第一步,第二步就是与孩子共读,为什么要提倡亲子共读呢? 专家提醒,在13岁以前,孩子的听力理解水平远远高于阅读理解水平,相比较自己阅 读,他更容易理解一些被大声说出念出的语句和概念。通过你的朗读,孩子很轻松地就扩大了自己的词汇量。而且这种一对一的阅读交流方式亦是加强亲子沟通的一种完美途径。

如何亲子共读呢? 1.温馨舒适的环境

阅读时,可以选择在舒服的沙发上,或者坐在地垫上,周围的色彩可以温馨一些,同时,放些轻柔的音乐。

亲子之间距离:建议家长朋友采用环抱式(两条腿插开,让孩子坐在其中)和紧贴并排式(两人肩并肩)年龄较小时,采用环抱式,让孩子翻书,更利于培养孩子翻书和看书的习惯。

这样的坐姿和这样的氛围,会给孩子带来一种安全感。这种安全感是孩子爱上阅读的保障,也是增进亲子感情的有效方式。

2.固定的时间

固定时间的目的就是要孩子养成阅读习惯。

在和咱们家长朋友交流时,他们提到:自己没时间和孩子阅读,或者没有固定的时间,孩子愿意来让妈妈讲就讲。

对于前者而言,我们每晚都要哄孩子入睡,孩子不愿意,我们就得想办法陪着、哄着,其实这就是时间。对于后者而言,首先来说这位妈妈已经能给孩子阅读了,就说明咱的共读已经起步,如果坚持每天至少亲子共读15分钟,选定相同的一个或者几个时段就会更好。

固定时间的目的,是培养孩子的阅读习惯。

除了固定阅读的时间,也非常提倡随时阅读,两种方式结合,更容易培养孩子的阅读兴趣与习惯。

3.注重亲子共读过程

A就是在故事开始之前不要忘记带孩子先来阅读书的封面、书的标题,这都可以让孩子去想很多东西。那这个书的封面和书的标题实际上向我透露的是故事情节,主要人物和故事最精彩的部分,通常是一本书里面最精彩的插图拿出来作封面。

咱们来看看这个封面:一只卖力推月亮的松鼠,为什么要把月亮推走呢?

而环衬已经开始讲故事了,告诉孩子这个一个大饼,如果没有这个信息,就无法理解故事中月亮被一群老鼠吃掉了。

其实这个前环衬和后环衬也可以这样理解:大饼丢后,爸爸给小男孩讲了一个松鼠先生和月亮的故事,最后,告诉孩子咱们的大饼变成了天上的月亮,在孩子受到挫折时,我 们家长朋友有时候也可以这样通过讲故事来安慰孩子。

B打开书之后,不要着急让孩子先来看文字。

比方说有的家长怎么给孩子讲述?拿起一本书来,就像刚才《松鼠先生和月亮》一样,先来念,一天早上,松鼠先生突然惊醒了,因为月亮竟然掉在了他的屋檐上!你看这个字是“醒”,这个词念“月亮”。不要这样给孩子读,而是要多和孩子讨论图画。孩子对于图画的感知力远远要强于我们的家长,那有的家长就会问我了“图画阅读有那么重要么?”很重要!

读图能力强的孩子,在今后的看图写话和图表分析中会非常有优势。例如下面的两幅图。一副是小学一年级的图,一幅是初中的作文题。

一年级需要观察仔细,才能发现猫咪爬在桌子上,也想吃苹果;初中的这个需要具备一定的分析能力,所以建议家长朋友先让孩子自己看图给您讲一遍,然后您再给孩子讲。

C文字和图要并重

咱们成人在拿到一本书时,会习惯于读文字,特别是面对新书。

正是由于成人过分依赖文字的讲述,不注意引导儿童对图画所表达的故事的理解,造成一些儿童不知道图画也表现故事。由于成人的误导,或者说孩子由于习惯了听成人看着文字讲故事,他们认为故事只在文字中,他们会说,我不会讲,因为我不认字,不喜欢认字。

所以在给孩子讲的时候,一边指文字,一边指图画,例如:(拿导读的书做例子)让孩子明白图画和字都是表达方式,同时也能把文字与图画对应起来,更利于孩子的理解,毕竟他们的思维方式在幼儿阶段是形象性的。

D利用手指,正确观察——从左到右,自上而下 E多种方式结合

阅读,可以互讲故事、角色扮演、分角色朗读、围绕故事情节讨论等。交叉使用,会让孩子感受百变阅读,让阅读成为亲子交流的方式,成为一种享受。这些方式也会在今后的交流中,陆续给家长朋友讲述。

其实,阅读,就是一种交易。是您和孩子,与作者之间的交易。付出的时间,投入的思考越多,书本回馈给您和孩子的也越多,好习惯、语言发展、听说能力、艺术水平的提高,不是一蹴而就的事情,需要咱们不断的努力和坚持。在阅读的路上,校信通阅读俱乐部与您同行!在结束之时,送给在座的爸爸妈妈一首诗《牵着蜗牛去散步》

上帝给我一个任务, 叫我牵一只蜗牛去散步。我不能走得太快,蜗牛已经尽力了, 可每次总是挪那么一点点。我催它,我唬它,我责备它, 蜗牛用抱歉的眼光看着我, 仿佛说:“人家已经尽力了嘛。” 我拉它,我扯它,我甚至想踢它,蜗牛受了伤,它流着汗,喘着气,往前爬„„ 真奇怪,为什么上帝叫我牵一只蜗牛去散步? “上帝啊,为什么?” 天上一片安静。

好吧,松手吧,反正上帝不管它了,我还管什么?

任蜗牛往前爬,我在后面生闷气。咦?我闻到花香,原来这边有个花园。我感到微风,原来夜里的风这么温柔。慢着,我听到鸟叫,我听到虫鸣,我看到满天的星斗多美丽。

咦?我以前怎么没有这般细腻的体会? 我忽然想起来,莫非是我错了? 是上帝叫一只蜗牛牵我去散步?

希望我们在教育孩子的过程中,能多一份耐心,多一份理解和等待。让孩子经历快乐的童年,慢慢地长大。

第五篇:记叙文教学指导

记叙文教学指导

记叙文教学时应从以下几个方面指导学生:

1、把握记叙的不同着眼点。

2、理清作者思路,把握篇章结构。

3、掌握文章精髓,揭示深刻主题。

4、从读学写,读写结合。

下载记叙文教学价值点的取舍(合集五篇)word格式文档
下载记叙文教学价值点的取舍(合集五篇).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记叙文写作教学

    关于记叙文写作教法几得 在作文教学中,如何提高学生记叙文的写作水平。许多语文老师有一个相同的看法:“学生只要多读作品,达到感悟,就能提高记叙文的写作水平”。这种看法有其......

    高中记叙文教学

    记叙文写作教案一、理论准备资料之一 高中记叙文的“三味”从小学就开始写话、写日记、写作文,写到高中,记叙文已是再熟悉不过的文体了。但有时很困惑:许多学生的记叙文写得连......

    小学生记叙文教学范文

    记叙文 记叙文从写作对象的不同,可分为:写人的记叙文,叙事的记叙文,写景的记叙文,状物的记叙文。 记叙文六要素: 一般的看法是:时间,地点,人物,事情的起因,经过,结果。 第一要素是时间,......

    如何把握绘本的教学价值和孩子的兴趣点之间的平衡(模版)

    如何把握绘本的教学价值和孩子的兴趣点之间的平衡? 众所周知,绘本对于幼儿发展的价值表现在诸多方面,但就一个绘本而言,它所蕴含的价值不可能通过一个教学活动得以实现,因而,教师......

    项目108项品质细节白皮书价值点通用版

    展板一 108项品质细节之社区园林 108 quality details of community gardens 1. 成树移植入园 项目园林规划,珍稀树种均全冠移植,旨在为住户营造公园级居住生活。 2. 立体式坡......

    风筝大赛理念、简介、创新点、市场价值(★)

    风筝大赛 一、风筝制作过程 1、首先用剪刀剪出需要的风筝形状,之后用材料为风筝画上喜欢的图案,例如:丙烯、调色盘、水粉笔、笔筒。 2、将画好的风筝放到通风处,待到晾干后进行......

    浅谈小学语文记叙文及其教学

    _1({"outline":null,"outlineMiss":null,"font":{"5485f81f79563c1ec5da71560010001":"Times New Roman","5485f81f79563c1ec5da71560020001":"宋体","5485f81f79563c1ec5da......

    《记叙文单元》 教学反思

    《记叙文单元》 教学反思所谓记叙文,是以叙述表达方式为主,描写、抒情、说明和议论表达方式为辅,以写人物的经历和事物发展变化为主要内容的一种文体。通过学习记叙文单元我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