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食品安全与疾病预防知识
“食品卫生与饮食知识”主题班会教案
【活动目标】
1、知道食品卫生与饮食安全相关知识。
2、了解在学校应注意的一些食品方面的安全。【活动形式】
以问答、竞赛、游戏为形式,以竞赛小组为单位。【活动前准备】
1、让学生查阅食品卫生方面的资料,以备小组交流,做好参赛准备。
2、制作道具、准备奖品。
3、选定主持人和参赛队员,搞好班级布置。【活动过程】
一、谈话引入
二、班长宣布“食品卫生安全主题班会”开始,宣读竞赛规则,请主持人上场。
竞赛规则
1、全班同学除6名评委和一名主持人外,其余分两组,每组指派4人作为代表进行比赛。
2、在活动过程中尊重参赛同学和评委,不能大声喧哗,中途不能无故离开座位,整个活动时间为40分钟。
3、在比赛的每一个环节,都要听清主持人所说的答题注意事项,再进行答题。
4、竞赛结束后,当场公布比赛成绩,颁发奖品。
主持人:喜欢零食是孩子们的天性,但我们往往在吃得高兴的同时,却忘记了要看看食品是否过期,是否变质。因此,这就存在着一个很大的安全隐患。请同学们在享受零食时记住要吃安全放心的食品,在生活中还做到以下几点:
1、预防食物中毒,首先要讲究个人卫生,做到勤洗澡、勤洗衣服、勤剪指甲、勤理发,勤换床单和被盖(一月一次)。
2、保持教室、宿舍及环境的清洁卫生,养成饭前便后洗手、不暴饮暴食的良好习惯。
3、做到“六不吃”:不吃生冷食物、不吃不洁瓜果、不吃腐败变质食物、不吃未经高温处理的饭菜、不喝生水、不吃零食。
4、要从食品标签上注意识别食品质量,选择安全的食品是把住“病从口入”的第一关。
二、食品安全问题进行知识竞赛。(必答题)主持人:下面进行第一个环节。这个环节是必答题,每道题目都有4个选项,其中只有一个正确。每个小组回答一道题目,答对加3分,答错不扣分。
1、绿色食品指什么食品?(C)
A、蔬菜和水果 B、绿颜色的食品 C、安全无污染食品 D有丰富营养价值的食品
2、哪些食物不能一起吃?(A)
A、豆腐和菠菜 B、葡萄和苹果 C、面包和牛奶 D、馒头和豆浆 主持人:好了,第一回合的比赛就到此结束,现在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得分情况吧!
三、抢答题
主持人:下面要进行第二轮的比赛,同学们加油呀!这一轮的比赛是抢答题,同学们只要回答是或不是、能或不能。在我问完题目后,就可以举手抢答。每答对一题加3分,答错不扣分。举手抢答者答错后不再继续抢答,直接进行下一题的抢答。
1、发霉的花生能吃吗?(不能)
2、油炸的食物是不是可以常吃?(不是)
3、方便面是不是可以作为主食?(不是)
4、我们是不是可以天天吃快餐?(不能)
5、能空腹喝牛奶吗?(不能)
四、辩论题
主持人:现在是辩论赛环节。小组讨论(可以离开座位和组内其他成员进行讨论交流),每组派一个代表说出你们的意见和结论,组内其他成员可补充。说得好的小组加5分,次之加3分。
主持人:餐厅、饭店使用一次性筷子、塑料餐具利弊谈。答:利:卫生,不易传染各种疾病。
弊:塑料餐具不易处理,造成“白色污染”。一次性筷子浪费大量木材,长此以往,将会破坏森林,破坏生态环境。
结论:弊大于利、应停止使用。
主持人:好啦,辩论赛到此结束了。从双方的辩论中,我们知道了使用一次性筷子、塑料餐具有弊也有利,但总地说来,是弊大于利,应停止使用。现在请评委们对两组同学的辩论情况进行举牌评价。(如成绩相等,则两组各加5分)
“食品卫生安全知识竞赛”到这里就全部结束了,现在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各组的积分。(算积分)
比赛结果已经出来了,xx组获胜。让我们以热烈的掌声向xx组表示祝贺。
五、唱《食品卫生安全童谣》(大家一边拍手一边念)。主持人:现在,让我们拍起手来,一起来唱《食品卫生安全童谣》。食品安全真重要,病从口入危害大。良好习惯要养成,食品挑选切注意。“三无”食品莫食用,有害物质在其中。小摊小贩莫相信,卫生更是谈不上。过期食品切注意,吃了危害大又大。变质食品切分清,中毒机率高又高。油炸腌制要少吃,健康危害正面临。饮料、冷饮要节制,损害牙齿的健康。
六、班主任小结
是呀,“食品安全真重要,病从口入危害大。”通过这节课的学习,大家都懂得了很多食品卫生安全方面的知识,希望同学们今后更加注意食品卫生与安全,吃得开心,吃得健康!
第二篇:食品安全和疾病预防预案(精选)
食品卫生安全事故应急处理与预防控制传染病工作预案
为有效预防、及时控制和妥善处理本厂卫生安全事故和传染病疫情,提高快速反应和应急处理能力,建立健全应急机制,最大限度地减少本厂食品安全事故和传染病疫情的危害,确保全体员工的生命与财产安全,保证正常的工作生活秩序,维护单位和社会稳定,本厂建立了食品卫生安全事故和传染病疫情发生应急预案。
一、指导思想
牢固树立全体员工“健康安全第一,责任重于泰山”的指导思想,以构建“预防为主、防治结合”的管理和应急处理机制为根本,全面落实“早预防,早发现、早报告、早隔离、早治疗”的工作要求,提高快速反应和应急处理能力。
二、工作原则 1.预防为主
立足于预防为主、常备不懈、及时控制的原则,大力开展食品卫生安全和传染病预防健康教育,积极宣传和普及食物中毒及传染病预防知识,提高员工的自我防护意识和公共卫生知识水平。加强日常检测,发现病例及时采取有效预防和控制措施,迅速切断传播途径,控制疫情的传播和蔓延。
2.分级控制,属地管理。
发生突发卫生事件后,遵循属地化管理原则,及时向当地行政部门和卫生防疫部门报告,启动应急预案。
三、组织管理
1.成立单位内食物中毒事故和传染病疫情突发应急领导小组。领导小组职责:
1)统一决策、组织、指挥本厂应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处置工作,一旦发生重大事件,确保发现、报告、指挥、处置等环节的紧密衔接,做到快速反应,正确应对,处置果断,力争把问题解决在萌芽状态。
2)督查各部门防控工作的落实情况,发现问题及时整改。
3)及时制定相关的工作制度:疫情报告制度、消毒制度、宣传制度、食品卫生制度、食堂卫生管理制度、食品仓库管理制度。2.各处置工作组组成及主要职责
根据本厂的实际情况,各工作组和各部门要互相协调、通力合作。1)事故和疫情调查组
负责监测全体员工的健康动态,询问员工健康状况,并做好记录,及时向组长报告。做好员工因病缺勤登记的统计分析工作,协助当地疾病控制部门对公共卫生事件进行调查分析。
2)信息组(1)初次报告
单位发生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后,应在第一时间(事件发生后2小时内),向主管行政部门、当地卫生行政部门进行报告。
(2)进程报告
一级和二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处置过程中,单位每天应将事件发展变化情况报告上级教育主管部门。三级和四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处置过程中,及时将事件发展变化情况报告主管行政部门。
(3)初次报告内容
事件发生时间、发生地点、造成伤害的人数;事件初步性质、发生的可能原因;事发当地政府及有关部门已采取的措施。
(4)进程报告内容:事件控制情况、患病(中毒)人员治疗与病情变化情况、造成事故的原因;事态发展状态、处置过程或准备采取的整改措施。
(5)结案报告内容:事件处理结果、整改情况、责任追究情况等。3)环境卫生和消毒组
加强本厂环境的清洁及消毒工作。对员工宿舍、食堂、车间、厕所等人群聚集的场所按照相关要求,保持空气清新,室内地面湿式拖扫,并进行定期消毒。发生疫情后,配合当地卫生防疫部门开展消毒工作。
4)宣传教育组
定期开展预防食品卫生安全和传染病预防知识宣传,通过形式多样的宣传,增强全体员工的公共卫生意识和自我保护能力。
5)后勤组 负责处置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工作中所需物品的采购和供应,为工作人员提供必要的服务。
6)食品卫生安全组
严格落实食品卫生安全的各项制度,严把食品原材料进货关、食堂仓库关、餐具消毒关。
四、预警和应急 1.预防预警行动
1)在领导小组的统一部署下,各部门应相互支持、相互配合。要狠抓落实,细化工作措施,落实人员,明确责任,把各项工作和要求落到实处。
2)加强应急反应机制的日常性管理,在实践中不断运用和完善应急处置预案。加强人员培训,开展经常性的演练活动,提高队伍理论素质和实践技能,不断提高应对突发公共事件的指挥能力和实战能力。
3)做好应对单位各类突发公共事件的人力、物力和财力方面的储备工作,确保突发公共事件预防、现场控制的应急设施、设备和必要的经费。
2.应急反应
1)一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应急反应
除按照二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应急反应要求,组织实施相应的应急措施外,信息报告人每天应按照要求向上级进行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信息进程报告。
2)二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应急反应
除按照三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应急反应要求,组织实施相应的措施外,应在当地政府的统一指挥下,按照要求认真履行职责,落实有关控制措施;信息报告人每天应按照要求向上级进行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信息进程报告。
3)三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应急反应
除按照四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应急反应要求,组织实施应急措施以外,有死亡人员时应做好死亡人员的家属接待与安抚工作。还应按照当地政府和上级行政部门的统一部署,落实其他相应的应急措施。
4)四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应急反应
事件发生后,现场的员工应立即将相关情况通知单位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处置工作组及相关领导。单位领导接到报告后,必须立即赶赴现场组织实施以下应急措施: 联系当地卫生部门(医院),对中毒或患病人员进行救治或隔离; 追回已发出的可疑中毒食品或物品,或通知有关人员停止食用可疑中毒食品、停止使用可疑的中毒物品,封存剩余可以的中毒食品和物品;
控制或切断可疑水源,与中毒或患病人员家属进行联系,通报情况,做好思想工作,稳定其情绪;
积极配合卫生疾病控制部门封锁和保护事发现场,对中毒食品、物品等取样留验,对相关场所人员进行致病因素的排查,对中毒现场、可疑污染区进行消毒和处理,对与肺鼠疫、肺炭疽、霍乱、传染性非典型肺炎病人有密切接触者实施相应的隔离措施;或配合公安部门进行现场取样,开展侦破工作;
按照当地政府和卫生行政部门要求,认真落实其它紧急应对措施; 对本厂不能解决的问题及时报告主管行政部门和当地政府以及卫生行政部门,并请示支持和帮助;
在本厂适当的范围通报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基本情况以及采取的措施,稳定员工情绪,并开展相应的卫生宣传教育,提高员工的预防与自我保护意识。
五、善后与恢复
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处置完成后,工作重点应马上转向善后与恢复行动,争取在最短时间内恢复单位正常秩序。
1.会同有关部门对所发生的突发卫生事件进行调查,并根据调查结果,对导致事件发生的有关责任人,依法追究行政责任。
2.对突发事件反映出的相关问题、存在的卫生隐患问题及有关部门提出的整改意见进行整改。加强经常性的宣传教育,防止突发事件的发生。
3.尽快恢复单位正常工作秩序。因传染病暂时停工的员工,必须在恢复健康,并经有关卫生部门确定没有传染性后方可回厂。
第三篇:冬季疾病预防知识
冬季传染病预防知识教育
冬季是呼吸道传染病高发季节。学校是人群高度密集的场所,师生又是呼吸道传染病易感人群之一。为有效预防与控制呼吸道传染病在学校的发生和流行,确保师生身体健康,请广大师生关注冬季呼吸道传染病预防知识的相关信息,了解呼吸道传染病的传播途径和预防方法,增强和提高自我防病意识。这一季节正值呼吸道传染病好发季节,更应注意预防。
冬季易发的呼吸道传染病主要有流行性感冒、流行性脑膜炎、流行性腮腺炎、麻疹、肺结核、水痘等,这些传染病的传播途径都是通过空气经呼吸道传染的,所以全体师生必须认真做好以下九项预防工作。
1.随着天气变化增减衣物,避免受凉。否则,抵抗力下降,病毒易侵入。
2.保持工作、学习、生活环境通风换气,教室应在每节课后开窗通风,其他教学生活用房应每天开窗通风2-3次,每次30分钟以上。尤其是寝室,在离开时一定要把门窗打开。
3.注意生活规律,保证充足睡眠,以增强免疫力。
4.保证饮食营养,补充水分,多吃绿色蔬菜,适当补充维生素的摄入。5.适度锻炼,增强体质。6.讲究个人卫生,做好个人防护。
7.做好免疫预防。秋冬季可进行相应的预防接种,如流感、肺炎、麻疹、流行性腮腺炎等疫苗。
8.中医药防治:应遵循协调脏腑,畅通经络、节欲葆精的原则,选择服用荷叶绿豆粥、紫苏叶粥、萝卜生姜汤等清调养生粥,常搓大鱼际、耳朵、鼻翼等,服用板蓝根、大青叶、藿香、薄荷及玉屏风散等药物。
9.早发现、早报告、早治疗。出现呼吸道等症状时,尤其是出现急性发热、皮疹、全身明显不适症状时应及时就医。切忌自己乱吃药或因忽视而耽误病情。学生若发现有发热、咳嗽、乏力、肌肉酸痛等症状应马上告诉老师或家长,及时就医;教师发现上述症状应及时就医。
冬季疾病预防知识要诀
一、煤气中毒预防
冬季取暖要通风,防止煤气中毒保健康。
二、呼吸道传染病预防
咳嗽、打喷嚏遮口鼻,不随地吐痰讲卫生; 发烧、咳嗽找医生,预防疾病保健康; 接种疫苗预防疾病,节约经济又最有效。
三、群体就餐卫生预防
饭菜要做熟,生吃蔬菜水果要洗净; 勤洗手、吃熟食、喝开水,预防中毒和疾病。
四、心理卫生预防
维护心理健康,有问题主动寻求帮助; 重视心理卫生,提高全民健康水平。健康不单是没病,更关精神与心灵; 全民动员重预防,患者权益要尊重。
小学生卫生常识
一、生活起居习惯:按时睡,按时起,每天应睡足10小时,夏季保证1小时午休,睡前不要吃得太饱,喝得太多,玩得太累,平时保持坐、立、行走的正确姿势。
二、清洁卫生习惯:早晚洗脸刷牙,饭前便后要洗手,勤洗头理发,勤换衣服,勤剪指甲,随身带手绢手纸,不乱扔果皮纸屑,不随地吐痰,不在墙壁、桌子上乱刻乱画,乱涂乱抹不随地大小便。不在嘴里乱咬东西(如铅笔、指头等),口杯、毛巾要专用。
三、饮食习惯:定时定量,营养要全面,不偏食、不挑食,吃饭要专心、愉快,细嚼细咽。不吃零食不吃霉烂变质等不洁食物。不喝生水,不吸烟、生吃瓜果要洗净。
四、用眼卫生:一双眼睛一对宝,从小就要保护好。读写坚持三个“一”:即眼离书本一尺,握笔手指离笔尖一寸,胸离桌沿一拳。走路、躺着、乘车、过强过亮灯光下切莫把书看长时间读写害处多,作业字小眼疲劳。眼保健操要认真做,长期坚持才有效。
五、体育锻炼、卫生要求:积极参加各种活动,每天保证活动一小时,饭前饭后不做剧烈活动。
六、卫生打扫习惯:坚持两清扫:早读前打扫清洁区,下午放学后打扫教室。两清拣:中午、下午放学后拣拾清洁区纸屑杂物,先洒水后扫地。教室经常开窗换气,每天不少于三次洒水。
个体卫生行为10条
1、饭前便后要洗手;
2、每天早晚刷牙;
3、定期洗澡、理发、剪指甲;
4、服装整洁;
5、勤晒被褥;
6、讲卫生,讲公德,不乱扔乱倒,不随地吐痰;
7、每天进行一次锻炼;
8、不吸烟,不酗酒;
9、按时让孩子参加计划免疫;
10、主动学习卫生知识。
小学生应养成哪些个人卫生习惯?
1、养成哪些个人卫生习惯?
(1)早晚洗脸(2)早晚刷牙(3)饭前便后要洗手(4)睡前洗脚(5)勤洗头(6)勤洗澡(7)勤剪指甲(8)生吃瓜果要洗净(9)不喝生水(10)不躺着看书
2、什么情况下应洗手?(1)饭前便后应洗手(2)吃东西前应洗手(3)劳动(干活)后应洗手(4)玩游戏后应洗手(5)触摸脏东西后应洗手(6)触摸传染病人的东西后应洗手(7)到公共场所回来后应洗手(8)拿碗筷前应洗手
3、书写,阅读时,眼和书本的距离应是多少? 30—35厘米,或一尺左右。
4、为什么要及时理发和经常洗头? 理发和洗头能够清除头发和头皮上的污垢,头屑,病菌、预防头癣,皮肤病,防止生头虱。
5、为什么不能喝生水? 生水中含有病菌,虫卵,可引起肠道传染病(肠炎、痢疾,伤寒等)和肠道寄生虫(蛔虫病等)。
6、为什么不能吃腐败变质食物? 腐败变质的食物中含有大量病菌和毒素,吃后会发生食物中毒,肠炎,痢疾,表现为:恶心,呕吐,腹痛,腹泻,严重时甚至危及生命。7.挑食和偏食有什么害处? 挑食和偏食会造成营养素的缺乏,导致营养不良,影响生长发育和健康。
8、什么饭后不宜马上进行剧烈活动? 刚吃过饭,胃里充满了食物。剧烈运动后影响胃肠正常 消化,可引起腹痛.恶心,呕吐等,时间久了还可引起 消化不良和胃病。
9、看书写字时要注意什么? 姿势正确,光线适宜,眼与书本保持一尺左右距离,时 间不可过久,走路乘车时不看书。10.做眼球保健操有什么好处? 消除眼睛疲劳,保护视力,预防近视眼。11.每天应该刷几次牙?什么时间刷? 每天应该刷两次牙,早晚各一次。12.怎样保护牙齿?(至少回答三项)(1)吃东西后漱口(2)早晚刷牙(3)不咬过硬东西(4)不吃过冷过热的东西(5)睡前不吃东西(6)患牙病及时治疗 13,为什么不能咬笔头和手指?(1)笔头,手指不干净(有细菌,虫卵,尘土等),可引起疾病(2)影响牙齿和手指发育 14.怎样预防农药中毒?(1)不玩盛过农药的瓶,口袋和农药喷雾器(2)避免口腔,鼻腔吸入农药(3)防止农药沾染皮肤,如果皮肤沾染农药要及时冲洗净(4)瓜果蔬菜要洗净 15.为什么不能随意挖耳朵? 挖耳朵是一种不卫生的习惯,易损伤外耳道,引起发炎 或长疖子,还可能损伤耳膜,引起中耳炎,使听力下降。甚至造成耳聋。16.怎样预防蛔虫病?(1)饭前便后洗手(2)不喝生水(3)生吃瓜果,蔬菜要洗净(4)不咬手指及笔头 17,怎样预防沙眼?(1)每人一条洗脸毛巾(2)不用脏手揉眼睛(3)保持手帕、毛巾、脸盆清洁(4)有条件的最好每人一个专用脸盆
18.随地吐痰有什么害处? 随地吐痰是一种不文明行为:痰液中含有病菌,随地吐痰会污染环境,传播疾病。
19、“四害”指的是什么? 苍蝇 老鼠 蚊子 蟑螂 20.被狗咬伤后怎么办? 立即去医院或卫生院治疗,及时注射狂犬疫苗。
21、怎样预防感冒?(1)锻炼身体,增强体质(2)经常开窗通风换气(3)随气候变化增减衣服(4)不去病家串门(5)感冒流行时不去公共场所
22、家里有了肝炎病人怎么办?(1)及时治疗(2)隔离消毒(用开水煮病人用过的碗筷,毛巾,衣物。用消毒剂擦拭病人用过的家具等)(3)接触病人后要洗手(4)不吃病人吃剩的东西
23、怎样保持教室的清洁卫生?(1)每天扫地,扫地前先洒水(2)常擦桌椅和门窗(3)不乱扔纸屑果皮(4)不随地吐痰(5)桌椅摆放整齐(6)注意通风换气
第四篇:疾病预防知识[最终版]
艾滋病防治知识
1、什么是艾滋病? 艾滋病是一种病死率很高的严重传染病,它的医学全称是“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症”(AIDS)。
2、健康人是怎样感染艾滋病病毒的? 艾滋病主要通过性接触、血液和母婴三种途径传播。
3、怎样预防艾滋病病毒通过性行为传播? 预防艾滋病病毒通过性行为传播,要采取安全的性行为。一是只有一个相互忠诚、没有感染艾滋病的性伴侣;二是每次性生活都正确使用安全套。
4、输血时怎样预防艾滋病?(1)尽量避免不必要的输血。
(2)如果必须输血,有权利了解血液是否经过艾滋病病毒抗体检测。(3)不要为了所谓的“增加抵抗力”而盲目使用血液制品。
5、怎样预防母婴传播艾滋病病毒? 首先是要保护妇女不受艾滋病病毒的感染,这样就不会将病毒传染给孩子。如果感染了艾滋病病毒的妇女,仍想要生育孩子,那么应该定期到医院接受医生的产前指导,服用阻断母婴传播的抗病毒药物。生孩子时,可采用剖腹产。孩子出生后,要人工喂养。
6、一般的日常生活接触会感染艾滋病病毒吗? 日常生活接触是不会感染艾滋病病毒的。下面这些行为,都不会传播艾滋病病毒。
(1)与艾滋病病毒感染者握手、拥抱、抚摸、礼节性接吻;
(2)与艾滋病病毒感染者一起吃饭、喝饮料以及共用碗筷、杯子;
(3)与艾滋病病毒感染者一起使用公共设施,如厕所、游泳池、公共浴池、电话机、公共汽车;(4)与艾滋病病毒感染者一起居住、劳动、共用劳动工具;(5)购物、使用钞票;
(6)咳嗽、打喷嚏、流泪、出汗、撒尿;(7)蚊子、苍蝇、蟑螂等昆虫叮咬。
7、怀疑自己得了艾滋病,到哪里去检测? 一般来说,可到具有初筛资格的县以上医院和卫生防疫站做HIV抗体检测,确诊须到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CDC)检测。
8、检测结果能保密吗? 检测机构和医生必须为你保密。如果泄密,你可以寻求法律的保护。
9、怎样预防艾滋病?
(1)遵守法律和道德、洁爱自身、反对婚前性行为、反对乱性。(2)不搞卖淫、嫖娼等违法活动。(3)不以任何方式吸毒,远离毒品。
(4)不使用未经检验的血液制品,减少不必要的输血。
(5)不去消毒不严格的医疗机构打针、拔牙、针灸、美容或手术。(6)不共用牙刷、剃须(刮脸)刀。
(7)避免在日常工作、生活中沾上伤者的血液。(8)正确使用安全套有助于避免感染艾滋病。
(9)患有性病后应及时、积极进行治疗,否则已存病灶会增加艾滋病 感染的危险。
10、国家“四免一关怀”政策是什么?
(1)是对农村居民和城镇未参加基本医疗保险等保障制度的经济困难人员中的艾滋病病人免费提供抗病毒药物;
(2)是在全国范围内为自愿接受艾滋病咨询检测的人员免费提供咨询和初筛检测;(3)是为感染艾滋病病毒的孕妇提供免费母婴阻断药物及婴儿检测试剂;(4)是对艾滋病病人的孤儿免收上学费用。
“一关怀”指的是:将生活困难的艾滋病病人纳入政府救助范围,按照国家有关规定给予必要的生活救济。积极扶持有生产能力的艾滋病病人。避免对艾滋病感染者和病人的歧视。
狂犬病防治知识
一、狂犬病概述 1.什么是狂犬病?
狂犬病又名恐水症,是由狂犬病毒所致的急性、进行性,几乎不可逆转的致死性脑脊髓炎。人畜共患,多见于犬、猫、狼等肉食动物,人多因被病兽咬伤而感染。临床表现为特有的恐水怕风、咽肌痉挛、进行性瘫痪等。近几年,我国疫情有上升的趋势。2.狂犬病有什么危害?
如果人被狂犬动物咬伤后没有及时和正规的预防措施,一旦发病几乎无例外的死亡。它是目前病死率最高的急性传染病,一向被称为“不治之症”。
3.狂犬病的主要临床症状是什么?
典型的临床经过分为三期:
(1)前驱期 发病多以低热、头痛、倦怠、恶心、恐惧不安等开始,继而对声、光、风等刺激敏感而有喉部发紧感觉。已愈合的伤口、伤口附近及其神经通路上有麻木、痒痛等异常感觉,四肢有蚁走感。本期持续约2~4日。
(2)兴奋期 患者渐进入高度兴奋状态,突出表现为极度恐怖、恐水、怕风、发作性咽肌痉挛、呼吸困难等。交感神经功能每呈亢进,出现大汗、心率增快,血压升高、唾液分泌增加。患者的神志大多清晰,但部分病人可出现精神失常、谵妄等。本期约1~3日。
(3)瘫痪期 患者渐趋安静,痉挛发作停止而出现各种瘫痪,尤以肢体弛缓性瘫痪为多见;可迅速因呼吸和循环衰竭而死亡。本期持续约6~18个小时。
4.狂犬病潜伏期有多长?
狂犬病潜伏期为10日至12个月以上,一般为20~90日,有个别甚至可长达几十年。5.哪些动物可携带狂犬病毒?
常见的有狗、猫、狼、蝙蝠、浣熊、猴、鼠、兔、牛、猪等温血动物。6.什么是健康带毒动物?
有些家养动物如狗、猫、牛、猪等可感染狂犬病毒后不发病,仍表现健康的样子。这类动物由于体内带有狂犬病毒,故被这类健康带毒动物咬伤同样能传播狂犬病。
二、处理方法
1.被犬咬伤后,伤口如何处理?
(1)被咬后立即挤压伤口排去带毒液的污血或用火罐拨毒,但绝不能用嘴去吸伤口处的污血。
(2)用20%的肥皂水或1%的新洁尔灭彻底清洗,再用清水洗净,继用2%-3%碘酒或75%酒精局部消毒。
(3)局部伤口原则上不缝合、不包扎、不涂软膏、不用粉剂以利伤口排毒,如伤及头面部,或伤口大且深,伤及大血管需要缝合包扎时,应以不妨碍引流,保证充分冲洗和消毒为前提,做抗血清处理后即可缝合。
(4)可同时使用破伤风抗毒素和其他抗感染处理以控制狂犬病以外的其他感染,但注射部位应与抗狂犬病毒血清和狂犬疫苗的注射部位错开。2.暴露于上述途径后该如何预防狂犬病?
(1)立即处理伤口。用20%肥皂水或清水彻底冲洗伤口,至少半小时;冲洗后用浓碘酊涂擦。伤口不可缝合或包扎。正确处理伤口,可减少发病机会至1/3.5~1/6。
(2)尽快注射狂犬疫苗。
(3)注射抗狂犬病免疫球蛋白。身上多处咬伤、伤口较深、伤在头面部及被野生动物(如白面冲)咬伤,在注射疫苗同时应加注抗狂犬病免疫球蛋白。3.因故未能及时注射狂犬病疫苗,能不能补注射?
因故未能及时注射狂犬病疫苗者,只要延误的时间不太长,都应该尽快补注射。众所周知,对被咬伤者来说,注射疫苗越早越好,这是因为狂犬病的潜伏期多在20~90天内,注射迟了,对潜伏期短的人已毫无作用,但对多数潜伏期长的人来说,仍有预防发病的作用。一般不应超过15天,倘若确已超过较长时间,有人主张还是“宁补勿缺”更为安全。4.注射疫苗期间应注意哪些问题?
注射疫苗期间应注意休息,避免过度劳累,忌用免疫抑制药物、忌烟酒及进食辛、辣等刺激性食物。
5.狂犬疫苗有效保护时间有多长?
一般为半年到一年。此后如再度致伤应重新注射疫苗。
地质灾害防治知识
①什么是地质灾害?
《地质灾害防治条例》所称地质灾害,包括自然因素或者人为活动引发的危害人民生命和财产安全的山体崩塌、滑坡、泥石流、地面塌陷、地裂缝、地面沉降等与地质作用有关的灾害。是自然灾害中较严重的一种灾害。
地质灾害发生突然,可预见性差,其防治工作往往是被动式的应急进行,其成灾后果将造成经济损失和人员伤亡。因此,突发性地质灾害是我国地质灾害防治的重点。崩塌、滑坡、泥石流属于山地、丘陵地区典型的地质灾害,在山地丘陵地区发生极其频繁,造成的损失也比较严重。
②地质灾害高发时期是什么时候?
崩塌、滑坡、泥石流发生的高发时期:每年的汛期,特别是强降雨时期;地面塌陷的高发时期:干旱季节、久旱后突然降雨时期、附近有施工振动或抽水活动的时段。
③地质灾害发生的前有什么特征? 滑坡发生前的前兆特征
1、滑坡前缘出现裂缝,土体隆起,出现小崩小塌;2滑坡后缘裂缝急剧加大加宽;
3、岩体因摩擦错动出现声响,裂缝冒热气或冷气;
4、泉水复活或干枯,水位突变;
5、动植物有异常,例如蚂蚁、老鼠搬家,蛇出洞,狗叫,鸡鸭不回笼等现象。
崩塌发生前的前兆特征
1、有小崩小塌发生;
2、裂缝加大加宽、或出现新的裂缝;
3、岩石崩塌前有时可听到摩擦声、撕裂声、错碎声;
4、出现热、气、水等异常;
5、动植物有异常。
泥石流发生前的前兆特征
1、河(沟)床中正常流水突然断流或洪水突然增大并夹有较多的柴草、树木;
2、上游山谷中传来轰鸣声 ;
3、有轻微的振动感;
4、动物有异常。
地面塌陷发生的前兆特征
1、井、泉水位骤升或骤降,突然浑浊或翻沙、冒气;
2、地面出现环状裂缝并不断扩展,局部产生地鼓或下沉;
3、地下有响声。
④地质灾害发生了怎么办?
处险不惊、冷静应对,立即采取措施,要先救人,不要贪恋财物;受灾害威胁的居民要及时避让,进行自救、互救;密切跟踪灾情和险情,加强监测,未确定其稳定性之前,撤离出来的人员不得匆忙又搬回去;服从安置,听从指挥,不轻信灾害谣传和误传,消除恐慌心理,协助维护秩序与社会安定。
⑤常见地质灾害的预防措施是什么? 避免崩塌、滑坡灾害的措施
1、在工程选址中尽量避开已有或易于发生地质灾害的地段。
2、工程设计和施工中注意避免因不合理开挖边坡、堆放、弃土以及排水而诱发的崩塌、滑坡。
避免或减轻泥石流灾害的措施
1、汛期生活和劳作应尽量避让泥石流多发的河谷区。
2、加快退耕还林,加强植树造林、防止乱砍滥伐,搞好水土保持,杜绝或减轻诱发泥石流产生的人为因素。
⑥农村建房选址如何预防地质灾害?
严格按照新农村规划进行建房;不要在滑坡体上、陡坡上建房;不要紧挨着陡坡坡脚、有危岩的石山坡脚建房;在缓坡上或其坡脚切坡建房,房屋与后面的陡坡之间要有足够的防护距离;不要在山区的冲沟底部及冲沟口附近建房;地下岩溶发育区,先查明浅层溶洞并处理之,基础应采用钢筋混凝土圈梁条形结构。
⑦在野外工作如何躲避地质灾害?
人们在野外工作时,如果遇到突发性地质灾害应采取下面的方法避让: 避开山边的危险环境
1、陡峭的山坡、山崖,以防地裂、滑坡等;
2、山脚、陡崖,以防山崩、滚石、泥石流等。躲避山崩、滑坡、泥石流
遇到山崩、滑坡、泥石流,要向垂直于滚石前进方向跑。切不可顺着滚石方向往山下跑,遇到山崩、滑坡,也可躲在结实的障碍物下,或蹲在地沟、坝下,特别要保护头部。
⑧身处地灾险境如何冷静逃生?
在滑坡灾情面前,道先应保持冷静,不要慌乱。应迅速环顾四周,向较为安全的地方撤离。一般情况下只要行动迅速,都有可能脱离危险地段。
处于滑坡体前沿或崩塌体下方时,只能迅速向两边逃生,向下或向上跑是非常危险的。在滑坡堆积区应向两侧高处跑,不能向滑坡正对面山上跑。滑体上的人应尽快跑出,到安全地段。崩塌往往伴随滚石造成灾害,躲避时也要往两侧跑。当逃跑不及时,可以躺在地沟或陡坎下。无法逃离时,找一块坡度较缓的开阔地停留,不要和房屋、围墙、电线杆等靠得太近。在泥石流区,只要听到泥石流的声音和发出的泥石流警报时,应迅速向泥石流沟两侧山坡跑,切记不能顺沟向上或向下跑,也不要停在凹坡处,爬得越高越好,跑得越快越好。而在泥石流注入主河道的对岸处,要跑到相当高度才安全。一般粘性泥石流比稀性泥石流容易躲离和逃生。
第五篇:食品安全、疾病预防预案
庙坝九年制学校食品卫生安全事故应急处理与预防控制传染病工作预案 为有效预防、及时控制和妥善处理庙坝计划年制学校食品卫生安全事故和传染病疫情,提高快速反应和应急处理能力,建立健全应急机制,最大限度地减少校园食品安全事故和传染病疫情的危害,确保学校师生员工的生命与财产安全,保证正常的教育教学生活秩序,维护学校和社会稳定,学校建立了食品卫生安全事故和传染病疫情发生应急预案。
一、指导思想
牢固树立学校师生“健康安全第一,责任重于泰山”的指导思想,以构建“预防为主、防治结合”的管理和应急处理机制为根本,全面落实“早预防,早发现、早报告、早隔离、早治疗“的工作要求,提高快速反应和应急处理能力。
二、工作原则
(一)预防为主
立足于预防为主、常备不懈、及时控制的原则,大力开展食品卫生安全和传染病预防健康教育,积极宣传和普及食物中毒及传染病预防知识,提高师生的自我防护意识和公共卫生知识水平;加强学生体育锻炼;;加强日常检测;发现病例及时采取有效预防和控制措施,迅速切断传播途径,控制疫情的传播和蔓延。
(三)分级控制,属地管理。
发生突发卫生事件后,遵循属地化管理原则,及时向当地教育行政部门和卫生防疫部门报告,启动应急预案,并及时报告县教育局。
四、组织管理
(一)成立校园内食物中毒事故和传染病疫情突发应急领导小组。
组长:李兵
副组长:鲁明
成员:刘富元 李永成 罗思强 李龙季 孟宏斌及各班班主任
领导小组职责
1、统一决策、组织、指挥本校应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处置工作,一旦发生重大事件,确保发现、报告、指挥、处置等环节的紧密衔接,做到快速反应,正确应对,处置果断,力争把问题解决在萌芽状态。
2、督查各部门防控工作的落实情况,发现问题及时整改。
3、及时制定相关的校内工作制度:疫情报告制度、消毒制度、宣传制度、晨检制度、学生食品卫生制度、食堂卫生管理制度、食堂制度、食品仓库管理制度等等。
(二)各处置工作组组成及主要职责
各学校的分组和组成情况可根据本学校的实际情况而定,各工作组和各部门要互相协调、通力合作。
1、事故和疫情调查组
负责监测班级学生的健康动态,询问学生健康状况并做好记录,及时向卫生保健教师报告。做好学生因病缺课登记的统计分析工作,协助当地疾病控制部门对公共卫生事件进行调查分析。
2、信息组
A:初次报告
学校的幼儿园发生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后,应在第一时间(事件发生后2小时内),向主管教育行政部门、当地县卫生行政部门进行报告。
B:进程报告
一级和二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处置过程中,学校每天应将事件发展变化情况报告上级教育主管部门。三级和四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处置过程中,及时将事件发展变化情况报告主管教育行政部门。
A.初次报告内容
事件发生时间、发生地点、造成伤害的人数;事件初步性质、发生的可能原因;事发学校,当地政府及有关部门已采取的措施;
B.进程报告内容:事件控制情况、患病(中毒)人员治疗与病情变化情况、造成事故的原因、校内外公众的反应;事态发展状态、处置过程或准备采取的整改措施。
C.结案报告内容:事件处理结果、整改情况、责任追究情况等。
3、环境卫生和消毒组
加强校园环境的清洁及消毒工作。对学生宿舍、食堂、教室、图书室、实验室、厕所等人群聚集的场所按照相关要求,保持空气清新,室内地面湿式拖扫,并进行定期消毒。发生疫情后,配合当地卫生防疫部门开展消毒工作。
4、宣传教育组
定期开展预防食品卫生安全和传染病预防知识宣传,通过形式多样的宣
传,增强广大师生员工的公共卫生意识和自我保护能力。
5、后勤组
负责处置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工作中所需物品的采购和供应,为工作人员提供必要的服务。
根据卫生部门的要求,对校医室布局、设施与条件进行调整和改善,以具备应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能力。要在与校医室相对独立的区域内,安排必要的隔离观察室。
要投入必要的经费,用于改善学校卫生基础设施和条件(如温度计、消毒药品等),尤其是要为学生提供必要的洗手设施和改善宿舍卫生条件。
6、食品卫生安全组
严格落实食品卫生安全的各项制度,严把食品原材料进货关、食堂仓库关、餐具消毒关,每餐饭菜留样24小时。
五、预警和应急
(一)预防预警行动
1、在县教育局领导小组的统一部署下,各部门应相互支持、相互配合。要狠抓落实,细化工作措施,落实人员,明确责任,把各项工作和要求落到实处。
2、加强应急反应机制的日常性管理,在实践中不断运用和完善应急处置预案。加强人员培训,开展经常性的演练活动,提高队伍理论素质和实践技能,不断提高应对突发公共事件的指挥能力和实战能力。
3、做好应对学校各类突发公共事件的人力、物力和财力方面的储备工作,确保突发公共事件预防、现场控制的应急设施、设备和必要的经费。
(二)应急反应
(1)1 发生学校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时,在事发地的县级教育行政部门在当地政府的统一部署下,按照分级响应的原则,根据相应级别做好应急反应。
2 学校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处理要采取边调查、边处理、边抢救、边核实的方式,以有效措施控制事态发展。未发生学校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学校要及时部署和落实当地预防控制措施,防止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在本区域内学校发生。
(2)
1一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应急反应
除按照二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应急反应要求,组织实施相应的应急措施外,信息报告人每天应按照要求向上级教育行政部门进行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信息进程报告。二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应急反应
除按照三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应急反应要求,组织实施相应的措施外,应在当地政府的统一指挥下,按照要求认真履行职责,落实有关控制措施;信息报告人每天应按照要求向上级教育行政部门进行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信息进程报告。
3三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应急反应
除按照四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应急反应要求,组织实施应急措施以外,有死亡人员的应协助学校做好死亡人员的家属接待与安抚工作。还应按照当地政府和上级教育行政部门的统一部署,落实其他相应的应急措施。四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应急反应
学校的应急反应
事件发生后,现场的教职员工应立即将相关情况通知学校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处置工作组及相关学校领导。
学校领导接到报告后,必须立即赶赴现场组织实施以下应急措施:
联系当地卫生部门(医院),对中毒或患病人员进行救治或隔离;
追回已出售(发出)的可疑中毒食品或物品,或通知有关人员停止食用可疑中毒食品、停止使用可疑的中毒物品;
停止出售和封存剩余可以的中毒食品和物品;
控制或切断可疑水源;
与中毒或患病人员(特别是中小学生或病情严重者)家长、家属进行联系,通报情况,做好思想工作,稳定其情绪;
积极配合卫生疾病控制部门封锁和保护事发现场,对中毒食品、物品等取样留验,对相关场所人员进行致病因素的排查,对中毒现场、可疑污染区进行消毒和处理,对与肺鼠疫、肺炭疽、霍乱、传染性非典型肺炎病人有密切接触者实施相应的隔离措施;或配合公安部门进行现场取样,开展侦破工作;
按照当地政府和卫生行政部门要求,认真落实其它紧急应对措施;
对本学校不能解决的问题及时报告主管教育行政部门和当地政府以及卫
生行政部门,并请示支持和帮助;
在学校适当的范围通报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基本情况以及采取的措施,稳定师生员工情绪,并开展相应的卫生宣传教育,提高师生员工的预防与自我保护意识。
六、善后与恢复
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处置完成后,工作重点应马上转向善后与恢复行
动,争取在最短时间内恢复学校正常秩序。
(一)会同有关部门对所发生的突发卫生事件进行调查,并根据调查结果,对导致事件发生的有关责任人,依法追究行政责任。
(二)对突发事件反映出的相关问题、存在的卫生隐患问题及有关部门提出的整改意见进行整改。加强经常性的宣传教育,防止突发事件的发生。
(三)尽快恢复学校正常教学秩序。对因传染病流行而致暂时集体停课的,必须对教室、阅览室、食堂、厕所等场所进行彻底清扫消毒后,方能复课;因传染病暂时停学的学生,必须在恢复健康,并经有关卫生部门确定没有传染性后方可复学;因水源污染造成传染病流行的学校,其水源必须经卫生部门检测合格后,方可重新启用。
庙坝九年制学校2010年9月1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