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0以内的加法和减法(二)》重难点突破(精选五篇)

时间:2019-05-14 18:49:21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100以内的加法和减法(二)》重难点突破》,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100以内的加法和减法(二)》重难点突破》。

第一篇:《100以内的加法和减法(二)》重难点突破

《100以内的加法和减法

(二)》重难点突破 黄山区甘棠中心学校 吕彩虹(初稿)黄山区教研室 齐胜利(统稿)

1.理解两位数加一位数、两位数不进位加法的算理,掌握笔算方法 突破建议:

(1)充分利用学生已有的两位数加一位数和整十数的口算经验,将口算的计算思路迁移到笔算中来。

(2)充分利用好小棒。让学生通过操作充分感知相同数位对齐的原理就是因为它们的计数单位相同。

(3)练习一位数加两位数。计算35+2学生不容易发生错误,但如果计算2+35的错误率就会高出不少,因为有学生习惯性地将第一个数字对齐,通过这样的练习,进一步让学生掌握一定要相同的数位才能对齐。

2.进一步理解两位数加两位数进位加的算理,掌握笔算方法 突破建议:

(1)教学中充分利用学生已有的两位数加一位数中的进位加法的口算知识和经验,将口算的计算思路直接迁移到笔算中来。如教学“35+37”,可以先引导学生回忆一年级口算“35+7”当“个位相加满十,怎么办”,再引导学生思考笔算中“35+37”中“个位5+7满十了,怎么办”。

(2)理解从个位加起的必要性。从第一课时学习不进位加时就已强调列竖式计算要从个位加起,但不进位加法无论从十位还是从个位加起都不影响计算的过程和结果。本课时学习了进位加,让学生先试着从十位算起,亲身感受这样计算的繁琐性,从而明白为何要从个位算起。

3.理解两位数减两位数不退位减法的算理,掌握笔算方法 突破建议:

(1)将加法笔算的算理和算法进行迁移。先做几道两位数不进位加法笔算,然后说一说是怎样计算的,启发学生将笔算加法的算理和算法迁移到笔算减法中;

(2)结合圆片的直观操作帮助学生理解两位数减两位数的算理,如:相同数位要对齐、从个位算起,帮助学生积累数学学习活动的经验;

/ 4

(3)说说计算的结果在书写时需要注意的问题。如:个位上相减得“0”不能省去,如果没写,两位数就变成了一位数;十位如果是最高位,相减得到的“0”要省掉,因为最高位上写0没有意义,这里也不需要占位。

(4)设计三种不同类型的不退位减法算式,如:76—

6、76—60、76—66,通过分析它们的异同点,进一步感受减法笔算时相同数位对齐的重要性。

4.理解两位数减两位数退位的算理,掌握笔算方法 突破建议:

(1)两位数减两位数的退位减法是建立在两位数减一位数的退位减法基础上的,教师要充分利用好原有的知识,让学生先计算两位数减一位数的退位减法,如:25-8,33-5等等,教材第19页的例2笔算51-36,可以先引导学生先解决51-6,“个位上的1减6不够减,怎么办呢?”利用以前学过的旧知说一说算理,再迁移到两位数减两位数的退位减法中,降低教学的难度。

(2)教师可以引导学生通过操作(摆小棒)理解退位的方法。摆小棒时重点突出从整捆小棒里拿1捆解开成10根,将10根和单根的1根合成11根,再从11根小棒里拿走6根的操作过程,使学生通过摆小棒的过程明确怎么退位。

5.培养学生的运算能力 突破建议:

(1)规范的竖式格式能准确地表示出运算思路。学生初次接触加法的竖式,教师应注意加强对学生书写的指导,规范学生的竖式格式。

(2)加强进位加法和不进位加法的对比练习,让学生感受进位加法“和”的十位上的变化,防止学生将进位加法的计算方法错误地迁移到不进位加法的计算上去。

(3)进行减法多项对比练习。一是进行退位减法和不退位减法的对比练习,让学生感受退位减法与不退位减法的异同点,不要将退位减法的计算方法错误地迁移到不退位减法的计算上去;二是笔算减法和笔算加法的对比练习,体会它们的异同点,以提高学生计算的正确性和熟练程度。

(4)将计算教学中,学生平时容易出错的情况呈现出来,通过说一说错误的原因加深学生的印象并巩固计算的方法。如:

/ 4

6.通过画图的策略分析、解决简单的“求比一个数多(少)几的数”实际问题

突破建议:

(1)在明确已知条件和所要求的问题的基础上,引导学生采用画图的策略分析数量之间的关系。画图时尽量做到大小一致,并一一对应,这样易于比较,然后将已知信息标注在图上,分析数量之间的关系,最后确定要解决的问题。为了使画图法信息更明确,还可以在每一幅图前写上相应的小标题加以说明,使学生养成良好的画图习惯,并形成技能,提升到“学生画、学生用”的程度。

(2)引导学生对着图能直接用语言表达出信息与问题,提高自己的看图能力,实现文字与图的互相转化。

7.掌握连加、连减竖式的简便写法 突破建议:

(1)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通过自己的分析找到连加的竖式简便方法。如:28+34+22通过观察分步列式法,发现第一个算式28+34=62与第二个算式62+22=88中都有62,这个数写了两次,想一想:怎么样才能少写一次,又不影响计算结果呢?

第二种简便方法一次性列式,除了让学生知道在书写上更简单,还要让学生明白在计算的过程中可以继续优化方法,能凑成10的要凑成10先算,以提高计算速度。

(2)根据连加的竖式简便方法,类推出连减的竖式方法。

有了连加的列竖式简便计算的经验,让学生在问题情境中借鉴经验,迁移、类推出连减竖式的简便写法和多种计算方法。注意:连减一次性列竖式虽然可以,但容易出现个位向十位借两次的情况,学生不易掌握;能口算的要口算,以提高计算速度。

8.引导学生分析应用题中的数量关系,并提高学生分析数量关系的能力

/ 4

突破建议:

(1)培养学生认真审题的习惯和能力

引导学生认真读题、审题,说说你从题目中获得了哪些信息,问题是什么,与以前解决问题中提的问题有什么不同?明确“要解决两个问题”并知道是哪两个问题,谁在先,谁在后。防止学生看到第一个问就开始答题,而漏掉第二个问题。

(2)分析数量关系:

男生人数=女生人数-5人

美术小组人数=女生人数+男生人数(3)提高分析数量关系的能力。

学生进行一定量的练习,如:根据条件补问题或者根据问题补条件。①给条件,补问题,并解答。

红星小学二年级第一天植了43棵树,第二天植了36棵树,________? 小红上午写了20个大字,下午写得比上午少2个。_______________? 201班男生有25人,女生比男生多8人。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给问题,补条件,并解答。

学校第一次买来46本故事书,_________,两次一共买了多少本故事书? 小明跳绳,第一分钟跳了96个,_________,第二次跳了多少个? __________,小明做的花比小红少5朵,小明做了多少朵?

/ 4

第二篇:100以内的加法和减法教案

第二单元:100以内的加法和减法

(二)单元分析 教学目标

使学生会计算100以内的两位数加、减两位数;会计算加减两步式题。使学生能结合具体情景进行加、减法估算,并说明估算的思路。

使学生能够运用所学的100以内的加减法知识解决生活中的一些简单问题。教学重点:

1.100以内两位数加、减两位数的笔算方法。

2.相差关系问题的数量关系。教学难点:

1.100以内两位数加、减两位数的计算算理。

2.能正确计算两位数加、减两位数。

3.相差关系问题的解题思路并能正确列式计算。

4.结合具体情景估算,并解释估算的过程。课时安排:15课时 学生状况简析:

学习本单元知识之前学生已经学习了20以内的加减法。学习100以内加减法对进一步学习多位数计算和其他数学知识起着重要的作用,是学习的基础。学习中必须要使学生在理解算理的基础上学会计算方法,并通过合理的练习达到一定的熟练程度。

第一节:不进位加法 笔算

教学内容:p8~10 例1 “做一做” 练习二1、2题。教学目标:

1、通过笔算的学习,使学生初步理解掌握两位数加两位数(不进位)的计算方法,会计算两位数加两位数(不进位)的加法。

2、通过创设情境,解决情境中的问题,使学生经历从情景中提出两位数加两位数(不进位)的数学问题以及解决这些问题的过程,体验解决问题的策略。

3、在计算活动中培养学生初步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动手操作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4、在小组活动中,激发学习兴趣,培养合作意识。教学重点:竖式计算的书写格式;笔算的计算方法。教学难点:笔算的计算方法。教学过程: 创设情景

1、出示情景图,引导学生观察交流。

提问:通过观察图画内容,你知道了什么?

2、在小组内说一说,再组织全班交流。

教师选择板书:二(1)班36人,二(2)班30人,二(3)班35人,二(4)班34人。

有两辆车,每辆车只能乘坐70人。

3、引导学生提出数学问题。

同学们该怎样乘车去博物馆参观?

如果只运一趟的话,哪两个班合乘一辆车呢?

二、探究体验

1、提出问题:同学们去博物馆怎样乘车才比较合理呢?

2、小组讨论乘车方式。

3、组织全班进行交流。方案:(1)二(1)和班二(2)班合乘一辆车,二(3)和班二(4)班合乘一辆车。(2)二(1)和班二(4)班合乘一辆车,二(2)和班二(3)班合乘一辆车。

4、引导学生探究笔算方法。

提示:同学们想出的方法是否可行?应该怎样验证? 明确:把两个班的学生人数相加,看是否超过70人。

指名列式,教师板书。36+30

35+34

30+35

36+34 学生口算36+30(因为36加30等于66,没有超过70人,可以乘坐同一辆车。)引导学生用竖式计算。(看小棒图,列出竖式)

明确:个位上的6和个位上的0对齐,十位上的3与十位上的3对齐。摆小棒,想一想竖式的计算方法。

学生说明:先算个位上的6加0得6,再算十位上的3加3得6,所以是66。板书:

+ 3

0

引导学生比较笔算与口算的结果,你有什么发现吗?

5、组织分组讨论:用竖式计算应该注意什么?

明确:(1)十位上的数与十位上的数对齐,个位上的数与个位上的数对齐。个位上的数与个位上的数相加,十位上的数与十位上的数相加。(用小棒说明也可以)6、36+3 怎么摆?怎么写?又表示什么?

三、实践应用:

1、用竖式计算下面各题:

35+34=69

30+35=65

(1)学生独立计算。5

0

(2)引导学生交流

+ 3 4

+ 5

要说清计算的过程及方法。9

5 思考:二(1)班和二(4)班可以合乘一辆车吗?

2、完成“做一做”及 练习二1、2题。3、18+81你能写出两个数相加,得数是99的竖式吗?你还能举例么? 思维训练:12颗珠子表示36+30,36+3(体会有什么不一样。)板书设计:

不进位加法

36+30=66

35+34= 69

30+35=65

5

0

+ 3

0

+ 3 4

+ 5

9

5 课后小结:

第二节:进位加法 笔算

教学内容:p11~12例3及“做一做”,练习二3、4、5。.教学目标: 在笔算过程中,初步理解掌握笔算两位数进位加法的计算方法,能正确地计算两位数的进位加法。

通过小组交流活动,初步培养学生分析概括能力。

在笔算过程中,经历两位数进位加法的形成过程,体验由具体到抽象的数学思想和方法。在解决实际问题的同时学习数学,让学生感悟学习数学的价值,培养学生的数学情感。教学重点:个位相加满十,向十位进1以及进位加的竖式写法。教学难点:个位相加满十,向十位进1。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

出示图画,观察并提出数学问题。(二1班与二3班能不能合乘一辆车?)

二、探究体验

1、引导学生探究两位数进位加法的笔算方法。

思考:怎样才能知道二1班与二3班能不能合乘一辆车? 列出算式:36+35=

引导学生试算35+36(结合上节课所学的知识,你能不能用竖式计算出36+35得多少?)

(可以借助手中的小棒摆一摆,然后再算一算。)组织学生在小组内交流计算方法。组织学生在小班内交流计算方法。

板书并说明方法:

6

个位上6加5得11,向十位进1,个位写1,+ 3 1 5

+ 3 1 5

十位上3加3再加进上来的1,得7。

1

进位1要小些

2、组织引导学生总结笔算两位数加两位数时应注意的问题。

明确:相同数位对齐,从个位算起。个位相加满十要向前一位进1。十位相加时要加上进位的数。

3、比一比。

把两位数加两位数的进位加法,与学过的两位数加一位数的进位加法和两位数加两位数的不进位加法比一比,想一想哪儿相同,哪儿不相同。检验第3种乘车方案:36+34=70(人)用竖式计算,想:个位上6加4得(),改怎样写?

1

个位:6加4得10,向十位进1,在个位上写0。

0

十位:3加3再加1得7,在十位上写7。

5、新课小结:(出示3种乘车方案)

36+30=66

30+35=65

30+34=64 6 0 0

+3 0

+3 5

+3 4 6 5 4

35+34=69

36+35=71

36+34=70 5

6

+3 4

+ 31

+ 31 4 6 9

1

0 像这样的两位数加两位数,写竖式时要注意相同数位对齐;从个位加起;个位满十,向十位进1。

提示:千万不要忘记加进位1。

三、实践应用:

1、完成p-11“做一做”:先独立计算,再汇报交流。

交流时重点说说计算方法和书写格式。

2、完成p-12“做一做”:出示情景图,观察图画内容,看图中提供了哪些信息。引导学生根据信息,提出有关的数学问题: ①一张成人票比一张儿童票贵多少元? ②一共要花多少钱?

③一张儿童票比一张成人票便宜多少元?

引导解决所提出的问题。

3、完成练习二3、4题。

4、思维训练:①如果二(2)班又转来6人,算一算二(2)班与哪个班合乘一辆车? ②做加法:

27+

课后小结:

第三节

教学内容:p14~15练习二6~10题 教学目标:练习课

复习巩固100以内两位数加法的笔算方法,使学生能够运用所学的知识解决生活中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在复习整理中,使学生经历整理、归纳两位数加两位数的计算方法的过程,体验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方法。

在数学门诊等活动中,培养学生的观察、分析、计算等多种能力。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

1、投影出示p15.8,引导学生观察情景图,理解图意。

计算出每张卡片上的算式,再进行全班交流。

2、引导学生回顾总结:两位数加法笔算时应该注意什么?

相同数位对齐;从个位加起;个位满十,向十位进1。

二、探究体验

1、数学门诊。出示练习二第6题。引导学生进行观察,思考,下面的计算对吗?把错误的改过来,并说明理由。

9

1 5

+ 4 4

+ 3 9

+ 5

3 0 0

组织学生进行交流。订正时重点说一说错的原因及改正的方法。

2、引导学生独立完成练习二第7题,帮助学生仔细观察统计表,理解题意,然后计算。

①学生观察统计表,理解题意,计算。

②交流时要说清计算的方法。

三、实践应用: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组织学生完成练习二(9)。理解题意,根据题意列出算式,计算出结果。引导学生完成练习二(10)。观察图画,据图列式,解答。

3、拓展。

聪聪有25块糖,第一天吃一块,第二天吃三块,第三天吃五块„„可以吃几天?

(提示:往下应该是第四天吃7块,第五天吃9块。解答这题就是求几个单数相加的和是25。因此最后的结果是5天。)板书设计:

进位 进位加法

不进位

相同数位对齐; 从个位加起;

个位满十,向十位进1。课后小结:

第四节:不退位减法 笔算

教学内容:p16~17 例1及“做一做”,练习三1、2、3、4题。教学目标:

通过统计投票数,初步理解并掌握两位数减两位数(不退位)的计算方法,会计算两位数减两位数(不退位)的减法。

通过引导学生探究体验,使学生经历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培养学生的合作、参与意识,使学生体验解决问题方法的多样性。

在计算活动中,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计算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及爱国主义情感,并在合作、探究计算方法的过程中感受成功的喜悦。教学重难点:掌握不退位减法的方法,培养认真书写的习惯。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

投影出示:北京2008!(2001.7.13)看到北京2008,你会想到什么? 城市 北 京 多伦多 巴 黎

伊斯坦布尔

票数 56 18

2、结合统计表的内容,提出数学问题。北京比多伦多多多少票? 巴黎比北京少多多少票?

多伦多和巴黎一共得了多少票?

……

二、探究体验

1、引导学生探究笔算两位数减两位数(不退位)的计算方法。

要求“北京比多伦多多多少票”应该怎样列式?(56-22=)

学生口头列式并计算,交流。(可以借助计数器完成)

明确:先从56里面减去2得54,再从54里面减去20得34。个位上的数和个位上的数相减,十位上的数和十位上的数相减。

利用竖式计算。尝试列出减法竖式。

回忆用竖式计算加法时的过程。笔算减法可以怎样进行。

类推出笔算减法的方法,进行小组交流。

汇报:先算个位上的6-2得4,再算十位上的5-2得3,最后得34。

指名学生板书并讲解。6

先算个位上的6-2得4,再算十位上的5-2得3,最后得34。

2

试一试总结出减法的计算方法。

4

2、引导学生概括总结:笔算两位数减法时应注意的问题。

明确:相同数位对齐;个位上的数与个位上的数相减,十位上的数与十位上的数相减。

三、实践应用

1、组织学生完成p19“做一做”第1题。

学生先独立完成计算,将结果填在书上;在小组内说一说计算的过程。

自选题目在班级内汇报计算方法。

2、组织学生完成练习三第1、2题。

观察图意,根据图意独立列式计算;集体订正,说说计算过程。

3、思维训练:

①看图,你能提出什么问题,列式计算。

48元

36元 ②被盖住的数字是多少?

- 3

0

2 板书设计:

不退位减法

56-22=34

6-2=4

计算方法:相同数位对齐;

6

50-20=30

个位上的数与个位上的数相减,-

2

30+4=34

十位上的数与十位上的数相减。

4

课后小结:

第五节:退位减法 笔算

教学内容:p18~例2及练习三的第5、6题。教学目标: 在计算活动中,理解并掌握两位数减两位数(退位)的计算方法,会计算两位数减两位数(退位)的减法。

引导学生通过摆一摆、算一算、说一说、等活动,让学生在解决实际问题的同时,经历笔算退位减法的计算过程。

培养学生的计算能力、解决问题的能力和数学应用意识。

在小组活动中,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探索精神,养成良好的书写习惯。教学重难点:两位数减两位数,当个位不够减时如何退位的方法。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 出示图表:(结合统计表的内容,提出数学问题。)城市 北 京 多伦多 巴 黎

伊斯坦布尔

票数 56 18

北京比多伦多多多少票?

56-22= 巴黎比北京少多多少票?

56-18= 多伦多和巴黎一共得了多少票?

22+18= 多伦多比巴黎多多少票?

22-18= 巴黎比伊斯坦布尔多几票?

18-9= „„

根据问题列式,教师板书。

二、探究体验

(以“巴黎比伊斯坦布尔多几票”为例,回顾18-9的算法,再导入新课)

1、组织引导学生探究56-18的笔算方法。

引导学生说说自己想采用什么方法计算。(直接进行口算比较困难了怎么办?)学生在练习本上自己用竖式计算,你发现什么?(6-8不够减)

小组讨论,共同找出解决6减8不够减的方法。

课件展示:静观,再讲

①先从5捆中拆开1捆,与6根和在一起就是16根,16根减8根得8根;然后再从剩下的4捆中拿走1捆,剩下3捆,3捆与8根合起来是38根。

②先从5捆中拿走1捆,再从剩下的4捆中拆开1捆,与6捆合起来是16根,减8根,最后剩下38根。

板书:16-8=8(根),4-1=3(捆),3捆+8根=38(根)明确笔算减法的计算方法。

学生结合操作过程,想一想笔算56-18时,应怎样计算?再试算。

交流计算方法。先从个位减起,6减8不够减,从十位上退1,个位上算16减8等于8,然后再算十位上4减1得3,56减18等于38。

(竖式见板书)

学生说一说计算方法。

比较另一种方法,找出最简便的方法。

小结:计算两位数减法时,如果个位不够减,要先从十位上退1后,在个位上加10再减。引导讨论:计算时,怎样对位?退位点有什么作用?

三、实践应用

1、引导学生提出其他问题,并列式解决。(说说计算的方法)

2、练一练:(自己计算,注意书写方法与退位点)

54-27=

63-26=

72-16=

45-36=

3、错在哪里?请你帮助改过来。

6-3 4=1 2 1-2 3=2 9 6

1

- 3 4

- 3 2

9

4、思维训练:被盖住的是几?

- 板书设计:

退位减法(1)6-1 8=3 8

6

16-8=8(根)

相同数位对齐,从个位减起;

8

4-1=3(捆)

个位不够减,要先从十位上退1,8

3捆+8根=38(根)

十位头上有点要去1 课后小结:

第六节:被减数个位是0的退位减法

教学内容:P19-例3 做一做

练习三7-10 教学目标:

通过探究体验活动,掌握被减数个位是0的退位减法的计算方法,会计算被减数个位是0的退位减法。

通过算一算、说一说、议一议等活动,让学生经历被减数个位是0的退位减法的计算过程。在计算活动中,培养学生的计算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在小组合作交流等活动中,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意识、合作意识和良好的书写习惯。教学重难点:两位数减两位数,当个位不够减时如何退位的方法。教学过程: 创设情景

出示算式:35-8=

67-24=

52-24=

学生独立完成,反馈时说一说计算方法。

二、探究体验

1、引导学生探究50-24的计算方法。将算式52-24改成50-24让学生试做。学生独立试做50-24=

学生在小组内交流算法;再进行全班交流。

明确:①从十位上退1后,个位上要算几减几?

②个位上从十位退1后,十位再算几减几?

2、引导学生比较:计算54-24与50-24的区别与联系。

学生仔细观察52-24与50-24,想一想在计算时它们有什么相同点和不同点,想好后在小组内说一说。

相同点:两位数减两位数的退位减法;计算方法相同。

不同点:52-24个位不够减从十位退1后,个位上用2加10再减4。

50-24个位不够减从十位退1后,个位上用10减4。

3、组织学生总结笔算减法时应注意的问题。

思考:笔算两位数减法时要注意什么?

交流得出结论:相同数位对齐;从个位减起;如果个位不够减,就从十位退1。

4、练一练:(学生独立完成)70-38=

40-17=

80-46=

注意书写的格式;交流是要说清计算方法。

5、引导学生比较笔算加法和笔算减法的区别和联系。

54+28=

54-28= 4

4

+ 2 8

- 8

2

6 联系:都要把相同数位对齐;都是相同数位的数相加(减);都是从个位算起比较方便。

区别:笔算加法个位相加满十要向十位进1;

笔算减法个位不够减,要从十位退1,在个位上加10再减。

三、实践应用:

1、组织学生独立完成再交流。

80-41=

90-7=

60-28=

2、组织学生做“帮小鸡找妈妈”。

观察情景图并理解题意。

小组合作完成。

3、思维训练:算一算,填一填。

苹果(个)鸡蛋(个)黄瓜(条)芹菜(棵)

原 有 6 0 3 5 3 2

吃 去 4 5 1 3

还 剩6 7 8

板书设计:

退位减法(2)

50-24=26

54+28=

4 4

+ 2 8

- 8

6 2

课后小结:

第七节:练习

教学内容:两位数减两位数练习。(练习三8-13)

教学目标:通过复习,巩固两位数减两位数的计算方法。

在基本练习中,增强学生应用数学的意识,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教学重点:正确运用两位数减两位数退位减的方法解决实际问题。教学过程: 复习

做一做下面的题,说一说是怎样算的。(竖式形式出现)

43-15=

83-56=

72-27=

60-23=

90-48=

2、比一比,左右两题有什么不同,说一说应注意什么? 8

8 2

0

–3 9

–3 6

–5 2

–5 2

二、基本练习

1、先填表,再回答问题。

二年级参加课外活动人数统计表

数学兴趣组

口风琴组 美术组 武术组

女生(人)18

男生(人)25

合计(人)

(1)哪个小组的人数最多?哪个小组的人数最少?(2)最多的比最少的多多少人?

(3)自己提出几个用减法计算的问题,并解答。

2、连一连。

46-18

70-23

61-16

7+36

52-24

3、填一填。(说一说你发现了什么?)

()

()

()

()

-8 32

()

()

()

()

三、总结。

57()

课后小结:

第八节:求比一个数少几的数

教学内容:p—23 例4 及“做一做”、练习四的1—2题。教学目标:

引导学生学习用减法解决“求比一个数少几的数”的应用题,通过观察、操作、讨论感受“求比一个数少几的数”的过程和方法。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和思维能力。

教学重难点:在观察操作中感受“求比一个数少几的数”的过程和方法。教学过程: 课前练习:

摆点子:第一行摆3个

第二行摆5个

第一行比第二行少(2)个 A 这个句子表示的是谁与谁的关系? B 谁是较大数?谁是较小数? C 谁是差?

D你能把第二行分成哪两部分?你能把5分成哪两部分?

一、创设情景

出示“全校卫生评比情景图”。

组织学生仔细观察情景图,看从中能知道什么。条件:二(1)班得了16面小红旗。

二(2)班比二(1)班少得了3面小红旗。

四(1)班和二(1)班得的红旗同样多。

三(1)班比二(1)班少得2面小红旗。

„„ 引导学生根据观察到的情况,提出有关的数学问题。二(2)班一共得了多少面小红旗?

三(1)班比四(1)班少得了多少面小红旗?

„„

二、探究体验

1、探究解题的方法:

提出问题:二(2)班一共得了多少面小红旗? 看图,想一想,要求出问题哪句话最关键?

分析关键句:二(2)班比二(1)班少得了3面小红旗。设问:

A 这个句子表示的是谁与谁的关系? B 谁是较大数?谁是较小数? C 谁是差?

指名学生反复分析关键句。学生借助情景图独立试做。(如有困难可以借助小棒完成)学生把自己的想法在小组内交流,在进行全班交流。明确:

(小数)

(大数)

(差)①根据“二(2)班比二(1)班少得了3面小红旗。”可以得出。(标注在题目上)

②求“二(2)班一共得了多少面小红旗?”就是从(1)班的16面中去掉3面,因此用 16-3就可以了。

③类似这样的题目用减法计算。

2、解答同类问题。

学生根据图中提供的信息,尝试提出其他问题并进行解答。

交流:先说清自己解答的是什么问题,然后讲清解答问题时的方法及想法。(小数)

(大数)

(差)

三(1)班比二(1)班少得2面小红旗。

三、实践应用

1、解答第23页“做一做”

引导学生观察商店的情景图,理解题意。

重点理解“每个球优惠8元”这句话的意思。(优惠的这8元是差)

(大数)

(差)

(小数)

则“每个足球原价58元,每个球优惠8元。现在每个足球多少元?”(大数)

(差)

(小数)

每个篮球原价45元,每个球优惠8元。现在每个篮球多少元?

尝试提出“买一个足球和一个篮球一共要用多少元?”并解答。

2、看图列式并解答。

(1)有8只

,比

多5只,有多少只?

提示: A 这个句子表示的是谁与谁的关系?

B 谁是较大数?谁是较小数?

C 谁是差?(2)拓展:(线段图1)小花猫有45只,小白猫比小花猫少9只。小白猫有几只?(小问号还可以在哪里?)

(线段图2)男生有90人,男生比女生多24人。女生有多少人? 板书设计:

(小数)

(大数)

(差)

“二(2)班比二(1)班少得了3面小红旗。” 1 6 – 3 = 13(面)课后小结:

第九节:练习

教学内容:P22—11-13

P24—4-8 教学目标:

1、复习巩固100以内两位数加、减法的笔算方法,使学生能过运用所学的知识解决生活中的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2、培养学生的观察、分析、计算、分类等多种能力。

教学重难点:正确计算两位数加、减两位数,正确解答“求比一个数多(少)几的数”的问题。

教学过程:

一、基本练习

1、做一做,说一说笔算加法要注意什么?

30+48=

25+15=

26+49= 注意:相同数位对齐;从个位加起;个位相加满十要向十位进1。

2、做一做,说一说笔算减法要注意什么?

78-45=

60-37=

51-23=

注意:相同数位对齐;从个位减起;个位不够减,要从十位退1,在个位上加10再减。

2、算出每张卡片上两个数的和,再算出它们的差。

3、摆一摆、说一说。

(1)要和○同样多。

(2)要比○多2个。

(3)要比○少2个。

○○○○○

○○○○○○○

○○○○○○○

4、说一说。

(1)○○○○○○○○

一共有几个?

(2)△△△△△△

△比○多,比15少,△可能有几个?

○比△少,○可能有几个?

二、解决问题

出示第22页第13题图片及统计表。学生看图、列式、计算。

三、思维训练:一个数是43,另一个数比它□8,另一个数是□。

□ ○ □ = □

□ ○ □ = □ 板书设计:

相同数位对齐;从个位加起;个位相加满十要向十位进1。

相同数位对齐;从个位减起;个位不够减,要从十位退1,在个位上加10再减。课后小结:

第十节:连加

教学内容:连加P26—例1及“做一做”,练习五的1、3。教学目标:

通过计算练习,掌握两位数连加的竖式书写方法,能够运用所学的100以内加法知识,解决生活中的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引导学生探究体验,经历用竖式计算两位数连加的计算方法的形成过程,体验解决问题多样化的思想方法。

培养学生的观察、分析、计算等多种能力及尝试精神。通过创设生活化的情景,使学生感受到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培养学生的数学情感和热爱劳动的好品质。教学重难点: 竖式的简便写法。

2、进位的口算与笔算相结合的式题的正确计算。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

出示:少先队员帮助农民伯伯摘西瓜的情景图。

引导学生仔细观察图画,看看从中知道了什么;还想知道什么? 出示有关数据。第一组

第二组

第三组

28个

34个

23个

学生根据观察到的信息,提出数学问题。

(提出的是一步计算的问题,让学生口答解决。)板书:三个小组一共摘了多少个西瓜?

二、探究体验

1、引导学生列出连加算式。

板书:

28+34+23

28+23+34

34+23+28

引导学生说一说列式的理由。

2、引导学生探究连加的竖式计算方法。

引导学生借助已有的知识,自己在练习本上试着用竖式计算。在小组内说一说自己的方法。指名学生板演出不同的方法;组织学生观察,说一说自己最喜欢哪一种方法,为什么?(教师并不强求学生采用哪一种计算方法。若没有出现简便的方法,教师要进行讲解。)小结:计算连加时,可以口算的就可以省略一个竖式;也可以将两步计算写在一个竖式中。

三、实践应用

1、填空: 8 0 7

+ 2 4

+ 2 5

+ 2 6

()

()

()

+ 1 8

+ 2 6

+ 2 5

()

()

()

2、完成书上的练习:“做一做”,练习五的1、3。

3、思维训练:下面的计算对吗?把错误改正过来。

36+40+15=81

25+34+26=95 6 5

+ 4 0

+ 3 4 6 9

+ 1 5

+ 2 6 8 1 5

四、课堂小结:

连加的笔算,如果把连个竖式合成一个竖式比较简便。计算时要注意,该进位的要进位,计算要认真。遇到能口算的要口算。板书设计:

连加

28+34+23=85(个)

28+23+34=85(个)

34+23+28 =85(个)8

2 8

+ 3 4

+ 2 3

+ 3 4

2

5 2

+ 2 3 5 课后小结:

第十一节:连减

教学内容:p27—例2及“做一做”。教学目标:

1、通过计算、交流,掌握两位数连减的竖式书写方法,能过运用所学的100以内的减法知识,解决生活中的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2、在探究、观察、比较等活动中,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和迁移类推的能力。教学重难点:

1、竖式的简便写法。

2、退位的口算与笔算相结合的式题的正确计算。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

1、出示主题图。

引导学生仔细观察画面,并说一说你知道了什么?

可以看出:运了两趟西瓜,第一次运走了40个,第二次运走了26个西瓜。

2、引导学生根据看到的情景,提出数学问题。

(如果学生提出的是以前学过的一步计算的问题,就让学生直接解答。)板书问题:

①两次一共运走了多少个西瓜?

②第一次比第二次多运走了多少个西瓜?

③还剩多少个西瓜?

„„

二、探究体验

1、引导学生列出连减算式

让学生想一想:要求还剩多少个西瓜,该怎样列式?

学生口头列式,教师板书。

85-40-26=

85-26-40=

85-(26+40)=

请学生说一说这样列式的理由。

2、引导学生探究连减的竖式计算方法

让学生借助已有的连加竖式计算方法类推出算式 85-40-26= 的竖式的写法。然后小组交流。

组织班内交流计算方法。学生投影,并说一说自己的想法。

(1)8 5

(2)8

(3)

5

0

0 学生仔细观察几种计算方法,谈一谈最喜欢的计算方法,为什么?(板书)

教师明确:计算中如果哪一步可以口算,就可以不用竖式。

3、小结计算方法。

三、实践应用

1、完成27页“做一做”。(先独立完成,在与同学交流。)

2、组织学生练习。

56-12-17=

40-23-12=

70-23-28=

42+19+26=

3、思维训练

(1)比一比,看谁算得又对又快。

3+15+20=

30-8-7=

60-30-30=

9+9+9=

(2)下面的计算对吗?把错误改过来。

80-24-37= 21

36+40+15= 81

25+34+26= 93

72-24-30=48

0

6

5 2

-2 4

+ 4 0

+ 3 4

0

6 9

课后小结:

第十二节:加减混合式题

教学内容:p28—例3 练习五2、4、7题。教学目标:

1、通过学前准备及探究体验,巩固并掌握加减混合式题的运算顺序和计算方法,能正确进行计算。

2、在探究体验活动中,培养学生类推的能力。教学重点:正确计算加减混合式题。教学过程:

一、学前准备

1、口算,说一说运算顺序。

15-6+36

73-40+20

20+6-7

18+4-10

2、笔算下列各题,小组交流,计算是怎样写比较简便。

46-17-24

64-30-16

29+25+38

二、探究体验

1、小结口算的方法:按从左往右的顺序进行计算。

2、探究加减混合运算的方法

出示例3的情景图。说一说图意。(板书条件)车上原有67人,到“中山路”站,有5人下车,28人上车。

现在车上有多少人?

根据图意列出算式。67-25+28

67+28-25 小组合作,怎样计算?

引导学生借助已学过的连加、连减竖式计算方法,类推出算式67-25+28的竖式写法。组织学生交流:学生板书不同的计算方法。

(1)7 2

(2)

7

-2 5

+2 8 7

2 7

3、算一算。

玩滑梯

玩秋千 玩跷跷板

合计

4、思维训练。

(1)在○里填上“+”或“-”

30+16○9=37

48○20-6=62

80-32○25=73

48○20○6=34(2)把下面的题补充完整,再解答。

43只,比 少14只,? 课后小结:

第十三节:练习

教学内容:连加、连减和加减混合练习教学目标:

通过基本练习,巩固连加、连减和加减混合运算的计算方法。在检验计算的过程中,提高计算的能力。

教学重点:正确地进行计算,提高计算的能力。教学过程:

1、基本练习:

①口算:

16+20-8=

30-6+50=

8+17+30=

68-40+6=

15+8-10=

74-60-7= ②做一做,说一说,笔算时应注意什么?

72-25-36=11

34+20+28=82

51-9+38=80

49+24-37=36

2 4

2 9

-2 5

+ 2 8

+ 3 8

+ 2 4

2

0 3

-3 6

-3 7

1 6 ③填一填:

16+40 □ –8 □ +3 □ –20 □ +9 □ + 10 □ 看图,解决问题。

15元

28元

45元

36元(1)买一个小龙玩具和一只小狗玩具要多少元?

(2)小狗玩具比小羊玩具贵多少元?(3)70元可以买哪两件玩具?(4)100元可以买哪几件玩具?(5)你能提出什么问题? 讲评作业,书p30 9.思考题 课后小结:

第十四节:加、减法估算

教学内容:加、减法估算。31页例4及练习。教学目标:

1、通过创设具体的情境,使学生初步学会加减法的估算,并通过对加、减两位数估算方法的交流,让学生体会算法多样化。

2、培养学生探索,合作交流的意识和能力。

3、让学生用所学到的估算知识去解决生活中的问题,体会用数学的乐趣。教学准备:体育用品图。教学过程:

一、课前准备: 1.算一算:

20+30=

40+10=

50-20=

70-30= 90-80=

100-30=

10+70=

60+20= 40+30=

30-20=

80-50=

30+40= 40-30=

30+40+20=

20+50-10= 2.填一填:

下面的这些数分别接近哪个整十数? 59最接近()49最接近()82最接近()

68最接近()94最接近()73最接近()17最接近()

二、探究方法,学习新知。1.出示图(课件):

球:28元

书:11元

买两样物品要用()元。

买两样物品大约要用()元。

比较两句的不同:

买两样物品要用()元需要精确值

买两样物品大约要用()元不需要精确值近似即可 分别计算:买两样物品要用(39)元 买两样物品大约要用()元

28+11=39 大约40元

先算在估

28最接近30,11最接近10,大约要用40元。

30+10=40 先估再算 总结方法:

一、先算在估

二、先估再算 2.想一想:

51+38≈90

≈约等号

3.出示表格:学校要举行运动会,要买许多运动器材,(出示篮球、跳绳、羽毛球的图片)请大家估一估这几样东西的价格,再出示价格。(37元、8元、52元)

品种

篮球 跳绳 羽毛球

每种运动器材的单价 37元 8元 52元

(1)估算去商店购买体育用品的钱数。

(2)提问:体育老师大约要带多少钱去买这三样东西?他带了100元够吗?

你用的什么方法?(加或减)

4、估算参加比赛的人数。

跳 高

跑 步

跳 绳

28人

49人

11人

学校准备为每个运动员编号,62个号码够吗?说说你是怎样估算的?

5、估算啦啦队的人数。二(1)班 二(2)班 二(3)班

19人 25人 27人

师:三个班的啦啦队合起来大约有多少人?从这个统计表中你还能知道什么?

三、动手实践,解决问题。出示题目:

比赛的结果,二(3)的同学(27人)获得了胜利,老师为了奖励他们,决定去公园划船,划船处有个启示:大船限坐36人,每条船租金51元,中船限坐24人,每条船租金38元,小船限坐8人,每条船租金17元。学生小组讨论合理的方案。

学生汇报:哪个小组能说说你们小组是怎样设计的?(1)可租一条大船。

(2)可租一条中船和一条小船。

教师追问:你们设计的方案,我们同学够坐吗?你们设计的方案,大约需要用去多少钱? 通过比较,你认为哪种方案更合理?

四、思维训练:(课件)

1.选择下面的数,按要求写算式: 67 46 28 9 和比70大,比100小的算式(2)差比20小的算式2.板书:

加、减法估算 先算在估

28+11=39 大约40元 先估再算

30+10=40

课后小结:

第十五节:复习与整理

教学内容:33-35页

复习与整理 教学目标:

1、在情境引入中,回顾两位数加、减两位数的计算方法,并在计算的练习中,使学生能正确计算100以内的两位数加、减两位数和加、减混合式题,并能运用所学的知识解决生活中的简单实际问题。

2、在解决问题活动中,培养学生分析概括以及计算的能力。

3、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感受数学与实际生活的密切联系,培养认真思考、合作解决问题的习惯。教学过程:

一、情景引入

回顾两位数加、减两位数的计算方法。

(1)投影出示练习七的第3题。学生独立计算,在小组内交流计算的结果。想一想,说一说,笔算加法应注意什么?(2)组织学生汇报交流。

本节课要把学过的两位数加、减法进行整理。

二、探究体验

1、引导学生总结概括笔算加法和笔算减法的异同点。

小组讨论:每组各出一道加法和一道减法题目,算一算,找一找笔算加法和笔算减法有什么相同点和不同点? 组织学生汇报总结:

相同点:计算时都要把相同数位对齐;都从个位算起。不同点:加法个位上的数相加满十向十位进一;

减法个位不够减,要从十位退一,在个位上加10再减。组织学生讨论计算时容易出现的错误。

提示:进位加时不要忘记进位,更不要忘记十位要加进位1;

退位减时不要忘记从十位减去退走的1 ┅┅ 体验笔算加、减法的计算方法

(1)组织学生完成第35页练习七第1、2题。(2)引导学生完成练习七第4题。

出示题目,引导学生理解题意。

明确:要正确地填出“<”、“>”或“=”,首先应计算出算式的结果。(3)出示第33页第2题的情景图。

引导学生观察图画,提出数学问题,再进行解答。

(归纳学生提出的问题,板书。)

3、计算比赛:(34页2题)

三、引导学生借助已有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引导学生完成教材33页第2题。

投影出示情景图,并引导学生仔细观察,提出有关的数学问题。学生提出问题,教师板书。母鸡和公鸡一共有多少只? 母鸡比公鸡多多少只? 公鸡比小鸡多多少只? 小洪家一共养了多少只鸡?

学生独立解答。班级交流。

2、组织学生解答练习七的第5、6题。思维训练

小鹿有一些棋子,丢了28颗棋子,又买来3颗,后来又丢了15颗,还剩2颗。小鹿原来有多少颗棋子?

提示:小鹿一共丢了多少颗棋子?

(28+15=43)

添上剩下的,去掉又买来的,就是原来有的。

(43-3+2=42)

一位小朋友做一道加法算式时,将一个加数十位上的5看成3,个位上的9看成6,结果所得的和是74。正确的结果是多少?

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共同探究解答方法。

组织学生交流。

①74-36=38

②38+59=97 课后小结:

我长高了

教学内容:书38—39页 教学目的:

1、在活动中学生进一步巩固对厘米、米的认识;

2、通过测量的活动,使学生掌握正确的量物体长度的方法,会进行简单的测量活动,初步形成对周围一些事物的量化概念;

3、在活动中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渗透简单的统计思想。

教学重点:学生掌握正确的量物体长度的方法,会进行简单的测量活动。教学难点:在活动中渗透简单的统计思想。

教学准备:身高测量器一台,身高尺5个,卷尺若干,课件。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师:同学们在活动课上测量着,会用到什么单位?你有哪些了解?(课件展示)板书:

长度单位

厘米

m

cm

你们能不能比划出1厘米大约有多长?1米大约有多长呢?(课件展示)

猜一猜讲桌大约有多长?窗户的宽大约是多少?板书:讲桌长

窗户宽

估(数值)

二、活动

1、验证猜想,总结方法。

①分组测量讲桌长,窗户宽。板书:测 ②汇报测量结果。板书测量结果

③师:为什么结果会不一样?学生分析原因。

④小结量物体长度的正确方法:1.选择好工具,减少误差;2.把尺的“0”刻度对准物体的一端,尺要拉直放平,再看物体的另一端对着刻度几,就是我们测量出的结果。3.拉直尺子,不能倾斜。板书: 选择工具 0

起点 拉直

2、测量身高,渗透统计思想。①猜猜同桌的身高。

②他的身高到底是多少呢?

③生介绍测量方法并示范。课件展示方法 ④分组测量每个同学的身高,记录数据。

⑤完成统计表并观察,从中能了解到什么内容? ⑥讨论:我发现自己长高了。(课题)知道某位同学的身高是多少;哪个高度的人数最多。

3、自由测量

① 启发:你还想测量什么? ② 生自由发言。

③ 讨论:怎样测量步长和手臂伸开的长度?课件展示方法 ④ 分组自由测量,记录数据。⑤ 汇报测量结果。

三、小结

今天这节课开展了哪些活动?测量时要注意什么? 课堂练习:课件展示 板书设计:

长度单位

测 米

厘米

讲桌长 m

cm

窗户宽 选择工具 0

起点 拉直

课后小结:

第三篇:100以内的加法和减法说课稿

100以内的加法和减法说课稿1

我今天说课的题目是“100以内的加法和减法”,它位于新课标实验教材人教版第二册第六单元,先讲单元分析,再就第一小结第一课时进行教学设计。

在说课之前,我觉得很有必要剖析学生现有的认知基础:

①学生已经掌握了100以内数的读法、写法和数的组成;

②整十数加一位数及相应的减法;

③连加、连减、加减混和计算顺序的掌握。

这也正是本单元教材编排的学生思维最近发展区。

本单元是本学期的重点单元之一,约占教学总时数的25%,高质量、高效率完成本单元的教学工作将有利于顺利达成学期育人目标,同时教材的编排凸显以下四个特点:

①是以学生已经掌握的100以内数的读法、写法、数的组成及整十数加一位数和相应的减法作为本单元新知识的生长点。

②计算按难易程度分三段编排:整十数加整十数;两位数加一位数和整十数;两位数减一位数和整十数。

③各小节教学内容的编排,分三个层次:以实际情景提供计算题,并呈现算法的多样化;让学生动手操作、理解、掌握算法;脱离直观手段,让学生思考算法。

④“用数学”是结合计算出现的,让学生体会怎样发现、提出数学问题以及如何解决问题,并且内容直接取材于学生熟悉的生活事例。

总之,教材的编排是由直观操作等依靠实物思考到脱离实物思考,遵循由具体到抽象的原则,有利于学生抽象思维的培养,为进一步提高计算速度、培养计算能力,解决实际问题打基础。

介于教材的编排特点和学生的认知基础,我认为本单元教学重点是口算100以内的加减法,教学难点是两位数加一位数的进位加法和两位数减一位数的退位减法。根据国家新课程标准对第一学段的数学学科育人要求,我拟定的单元目标是:

①理解加减法的含义,会口算100以内整十数加减整十数、两位数加减一位数和整十数;

②学生能运用所学的知识解决生活中的简单问题。

为了达成教学目标,突出教学重点,突破教学难点,我将采用的教学策略有二:

①打破传统教学计算时的“枯燥”、“机械重复”的缺陷,创设情景,把计算置入生动有趣的情景中,给枯燥的计算教学注入生命与活力;

②用学生喜闻乐见的故事情节贯穿练习中,培养计算能力。

以本单元第一小节“整十数加减整十数”的第一课时为例谈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教材第57页例1,完成练习十的第1~4题

教学目标:通过直观手段,让学生理解、掌握整十数加减整十数的计算方法;创设情景,为学生提供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空间,培养学生的观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点:探究整十数加减整十数的计算方法。

教学评价:师评、互评、自评相结合

教法、学法:情景教学法、合作探究、操作法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题卡、学生备小棒

教学流程:

1、创设情景,激情引趣:多媒体课件出示“公园花卉展”的主题图,问:你看到了什么?(有三种花,说出每种花的盆数)

2、合作学习、探究新知:拟分四个环节进行:

第一环节:在“公园花卉展”的情景中,你能提出什么数学问题?(全班学生交流后教师板书出问题)

第二环节:小组讨论先解决提出的第一个问题。(讨论怎样列式?怎样计算?计算时是怎样想的?教师参与学生的讨论)

第三环节:小组汇报讨论的计算方法:一个一个地数、按数的组成计算、想减算加、用十做单位计算、摆小棒看出来的……小组互评。多媒体直观演示,验证计算结果,并且让学生比较出那种方法最简便。体现算法的多样性和灵活性。学生再用自己喜欢的方法计算其余的问题。

第四环节:增加如“工人叔叔搬走10盆紫花,还剩多少盆紫花”,“红花和紫花的总数比黄花多多少盆”等整十数减整十数和加减混和计算的问题,学生思考计算并且说明理由。学生进行自评。

3、实践运用,发展能力:(以一年级综合实践课“小猪爬山”的故事为题材设计闯关活动),小猪和伙伴们结伴去爬山,如果遇到困难该怎么办呢?进行德育渗透。

第一关:计算并说说

40+20

3+2

6-4

5+4-7

40-20

30+20

60-40

50+40-70

在计算方法上的.联系。(促进知识迁移和加强知识间的联系)

第二关:看图写算式(旨在比较、对比整十数加一位数和整十数加整十数等的区别和联系,培养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如:40+3和40+30

第三关:集体闯关,每个小组一张题卡,用时少、正确率高为优胜奖。号召学生发扬团结协作精神。

对闯关活动进行小结,师评为主。

4、独立思考、巩固新知:学生独立完成练习十第1~4题。

设计意图

创设情景,激情引趣:结合教材创设“公园花卉展”的真实情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因为兴趣才是最好的老师,又对学生渗透爱护他人劳动成果的思想品德教育。

合作学习、探究新知:学生在“公园花卉展”的情景中,通过观察,发现并提出了多种数学问题,然后组织学生思考计算方法,再相互交流,这种安排让学生在自主探索思考和合作交流中,了解整十数加减整十数的计算方法,留给学生探索、思考、动口、动手的时间和空间,开阔学生思路,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

实践运用,发展能力:运用多媒体把“小猪爬山”的动画故事呈现给学生,通过连续的场景和生动的画面引导学生的有意注意,调动学生积极参与的情感,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练习活动中运用计算知识,提高计算能力。

独立思考、巩固新知:让学生独立完成作业,培养学生独立思辩的能力和良好的学习习惯,同时也检查了本课时教学目标的达成度。

100以内的加法和减法说课稿2

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100以内的加法和减法(二)》,它位于新课标实验教材人教版第三册第二单元。本单元是本学期的重点单元之一,约占教学总时间的30%,因此,高质量、高效率地完成本单元的教学工作将有利于顺利达成学段和学期育人目标。本单元在教材编写上凸现如下四个特点:

1、以学生已掌握的知识作为本单元知识的生长点。

2、教材按难易程度分三段编排。

3、各小节的教学也是由直观操作等依*实物思考到脱离实物思考进行编排。

4、“用数学”是结合计算来出现的。教材遵循了由具体到抽象的原则,有利于学生抽象思维的培养,为进一步提高计算速度、培养计算能力、解决实际问题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我总的教学设想是以现代教学理论为指导,引导学生开展观察、猜想、操作、讨论、交流、归纳、分析等活动进行探索和实现问题的解决。本节内容是在学生已掌握了整十数加整十数、两位数加减一位数和整十数、连加连减和加减混合计算的基础上进行的;其计算方法与已学的计算方法有相通之处,因此,我引导他们运用已有知识,通过实践、体悟等掌握新知识。在本节教学中,有意识地引导学生进行研究型学习是我的基本出发点,我注重渗透“转化”思想,坚持以“学生的发展为本”,并充分发挥现代教育技术的作用,为学生提供生动、形象的观察材料,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因为兴趣才是最好的老师!增强学生学习的主动性,从而完成新知识的建构,达到培养学生能力的目的。因此,我认为本单元的教学重点是让学生发现、理解和应用100以内加减法的竖式计算方法,难点是竖式中的进位加法和退位减法。我根据新课程标准要求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知识背景出发,已“问题情景——操作探索——解释与交流——应用与发展”为基本模式安排教学。教学中,“以操作为主线,以创新为主旨”,采用现代教学媒体,努力为学生提供一个“数学实验”、“做数学”的环境。以学生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的学习方法为主,来突出教学的重点,以老师引导为辅,让学生以研究者的身份全面、全程参与到教学的每一个环节,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培养学生实践操作的能力、自主探索的能力、与他人合作交流的能力以及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来突破教学的`难点。

下面以本单元第一小节“两位数加两位数”的第一课时“不进位加”进行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

教材第9页例1,练习二第1题。

教学目标:

1、通过实际操作、自主探究、合作交流、小组协作等手段帮助学生发现、理解、掌握两位数加两位数的竖式计算方法。

2、培养学生思考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点:

探究100以内的两位数加两位数

教学难点:

两位数加两位数的竖式计算

教学评价:

教师评价、小组评价、学生自评

教法、学法:

情景教学法、合作探究法、操作法、归纳法

教具准备:

多媒体课件、题卡、学生自备学习小棒

教学流程:

一、创设情境,大胆猜想

现代教学理论倡导数学教学应从学生已有的知识出发,使学生在认识、使用和学习数学知识的过程中,初步体验数学知识间的联系。在学习新知识时,有必要找准与旧知结构类似的地方,进行同化或顺应,重新建构。因此,本节课我首先,采用多媒体课件展示出教材上的“参观博物馆”的主体图,把学生的注意力引入课堂,学生通过对主题图的观察,从主题图中获取信息和发现图中的问题“哪两个班可以合乘一辆车?”学生根据从图中获取的信息(每个班前面都有的人数)中研究并猜想出解决方案。“合乘”学生会根据已有的认知基础,提出用加法,提出两种解决方案,对于学生提出的方案,我会及时地肯定和赞扬,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这样设计本环节,把学生将要掌握的新知识与他们的生活实际紧密地结合在一起,通过多媒体手段、大胆猜想等形式,既创设了理想的教学情境,又充分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可谓是一个良好的开端。

二、自主学习、获取新知

自主学习、合作交流是现代基础教育改革的亮点之一,学生只有参与到实际的实践活动当中,才能真正理解数学的知识、思想和方法,获得丰富的直接经验,这也是新课标强调联系学生实践的主旨所在。因此,我就引导大家:“我们一起来检验一下我们刚才的猜想是否正确,好不好?”“如果班和班合乘一辆车,车上就有多少人?应该怎样列式?”学生能很快列出加法算式:30+36,我就紧接着问:“这个算式,你会用什么方法进行计算呢?请大家各自动手用自己喜欢的方法算一算。”学生就会采用过去的数小棒或列竖式的方法计算,根据学生的完成度,选择有代表性的方法及时让学生汇报、交流,可能有一根一根地数,也可能一捆一捆地数,还有列竖式的等。我再问:“那么哪种方法又快又准确呢?”学生会感觉数小棒较慢一些,“那么列竖式是怎样列的,要注意哪些,又怎样计算的呢?”结合以前一捆加一捆的方法,引导出数位要对齐。这样让学生通过自己归纳出列竖式计算的方法,再加以板书,突破了教学的难点。因为课堂上,教师的必要引导是十分重要的,有引导,学生的探究活动才不至于盲目,有引导学生的探究活动才更有意义。在学生生动而丰富的操作中,运用“转化”的思想,学生通过用自己的眼睛去观察,用自己的双手去操作,用自己的耳朵去倾听,用自己的心灵去感悟,这一切不仅仅是列竖式计算的过程这一知识的需要,而且也是探究型学习方式的需要。

三、时间运用,发展能力

由于前两个流程已用去

20分钟左右的时间,为了保证将学生的注意力集中到课堂,我将例题下面的“做一做”用题卡呈现给学生,并将学生分成三人小组,在小组间进行竞赛,并相互说一说你是怎样计算的。让学生间相互分享各自的学习成果,达到自我教育,相互学习的目的。同时在轻松愉快的活动中运用了计算知识,还可以提高学生计算能力和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

四、独立思考,巩固新制

让学生运用本节课所学知识独立完成练习二第1题。这样可以培养学生独立思考能力和良好的学习习惯,同时也可以检验本课时教学目标的达成度。在这个过程中,知识得以应用,方法得以提炼,凸现了练习的深度,也培养了学生的“学数学、用数学”的能力。

板书设计不进位加

1、36+30=66

十个十个十个

3 63 63 6

+ 3 0 + 3 0 + 3 0

66 6

采用重点突出法,板书一目了然,可以很清楚地看出数位对齐和计算顺序等重点。

以上是我对本单元教材的分析和对第一小节第一课时的教学设想,敬请各位专家、各位同仁多多指教,谢谢!

100以内的加法和减法说课稿3

今天我说教材的内容是人教版小学数学一年级下册《100以内的加法和减法》(一)。这一内容在课程标准中属于“数与代数”领域。主要内容有:口算整十数加、减整十数,口算两位数加一位数和整十数,口算两位数减一位数和整十数,用加法和减法解决简单的问题。另外还有连加、连减和加减混合运算试题。下面我从三个环节对本单元的内容进行研说。

一、说课标

课标对本单元教学的基本要求是会口算百以内加减法,并进行简单的整数两步运算,要经历与他人交流算法的过程,并运用数的运算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依据课标要求确定本单元教学目标如下:

1、使学生会口算100以内整十数加减整十数和两位数加减一位数和整十数的计算。

2、使学生能够运用所学的知识解决生活中的简单问题。

其中计算是本单元教学的重点,两位数加一位数(进位)和两位数减一位数(退位)的计算是教学的难点。主要培养学生动手操作能力和分析推理能力。

二、说教材:

1、教材的编写意图:

由于是计算教学,所以教材的编排是按难易程度由易到难分三段。

首先安排是整十数加减整十数的口算,因为口算一般要从高位算起,它是进一步学习口算的基础。接下来安排的是两位数加一位数和整十数的口算,先教学不进位的,再教学进位的。不进位的口算,着重解决把相同数位的数相加。教材61页例1,采取了两种情况对照着出现,35+3和35+30,通过比较,促使学生分清所加的数是几个一还是几个十,如果是几个一就加在个位上,是几个十就加在十位上。这样,有利于学生初步掌握数位的概念。然后,教材出现两位数加一位数进位加的口算。教材62页例2,教材中设计有摆小棒和交流计算方法的内容,让学生通过动手、动口的活动,比较好地掌握两位数加一位数进位加的计算方法和算理。给学生交流、展示的空间,鼓励学生探索不同的口算方法。算法的多样化,增加了学生思维的含量,给学生提供了创新的机会。两位数减一位数和整十数口算内容的编排与两位数加一位数和整十数的编排类似,先出现不退位的,再出现退位的。学生有了加法的基础,很容易类推出减法应该怎样算。关于连加、连减和加减混合计算。学生在上册已掌握了计算顺序。这里的教学内容,仅是参加运算的数由20以内扩大到100以内。关于“用数学”的编排。穿插在计算中,选择学生身边的素材,让学生提出问题解决问题,同时在解决问题中加深对数量关系的理解。

2、编写体例:每节内容的编写结构大多数是:例题、做一做、课后练习。其中例题是以图文并茂的的形式出示,让学生在情境中学习数学,做一做活动使学生完成对知识的自主建构和理解。练习是为学生巩固和应用知识而设立的。另外,老师可布置学生课前收集与本节课相关的练习,课堂上让学生汇报,大家共同解决,以调动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

3、单元的知识结构(知识树):

本单元知识结构可归结为四大分支:整十数加、减整十数,两位数加一位数和整十数,两位数减一位数和整十数。用加法和减法解决简单的问题(其实这部分内容是融入到前三步计算中)。另外,还有连加、连减和加减混合运算式题融入到前几部分内容中。在整十数加、减整十数中,培养学生语言表达能力。在两位数加一位数和整十数的口算中,先教学不进位的,再教学进位的。培养学生动手操作能力。两位数减一位数和整十数口算内容先出现不退位的,再出现退位的。培养学生推理能力。关于用数学的编排,首先,在整十数加、减整十数与两位数加一位数和整十数两节中,编入学生已经学过的用加减法解决的实际问题,然后在两位数减一位数和整十数之后编入了解决两种数量相差多少问题的`内容。

4、知识与技能立体整合:

本册书计算内容有第二单元20以内退位减法,第四单元100以内数的认识,和本单元100以内加减法,从横向内容来讲是在是在学生已经掌握了100以内数的读法,写法和数的组成,以及整十数加一位数和相应的减法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计算的范围由原来20以内进位加和退位减扩展到两位数加(减)一位数和整十数的计算,另外,从纵向上整个学段来讲,为下册书两位数加减两位数做到铺垫,同时也是学习多位数加减法以及乘除法的基础,用加减法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不仅利于学生在用数学中进一步领会加减法的含义,而且还可以为今后发现和解决稍复杂的实际问题打下基础。因此起到承上启下的重要作用。

三、说建议:

(一)说教学建议:

1、让学生在生活情境中学习计算,培养学习兴趣和计算意识。

100以内加减法口算在日常生活中有应用广泛,同时又是进一步学习计算的基础,教学中尽量为学生创设具体的情境,比如借助教材提供的买新书、买玩具等活动资源,教师可以把它做成课件,让学生提出相应的问题,组织学生讨论,探讨计算方法,这样把计算置入有事物情境,有情节的探索中,使计算含有丰富生动的具体内容,再如借助教材设计的,给学生创造结合实际情境提出计算问题和进行计算的空间,有利于培养学生遇到问题时会从数量上进行观察和思考的兴趣和习惯,促使学生形成初步的计算意识。

2、引导学生独立思考与合作交流。

《标准》认为:动手实践、自主探索、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教材的设计已经努力体现了《标准》的理念,例如,例题、“做一做”等的插图,一般都展现了动手操作、合作学习的方式。教学时,我们教师可以结合教材,精心设计,创设有意义的问题情境或数学活动,激励每一个学生在动手实践中独立思考;鼓励学生发表自己的意见,并与同伴进行交流。例如,教学整十数加、减整十数的口算方法(第56~57页)时,教师可以做为前置性作业,布置给学生,学生根据场景图和书上相关信息和问题,学生能看懂并解决相应问题,自己思考计算方法,练习说,等到课堂上,老师组织学生汇报,可以采取互相提问,互相解决的方法,在汇报计算方法时,学生可能有用“十”作单位数出结果,还可以有根据整十数的组成想出得数,等等,总之让学生在自主探索思考和合作交流中了解到计算整十数加减整十数的方法,使学生明白算理、掌握算法,同时选择适合自己喜欢的计算方法。在解决新的计算问题时,组织学生动手操作,(第57页“做一做”) 使学生在头脑中形成表象,可以加深对计算方法的理解。教学中,教师根据实际情况给予适当的帮助和指导,引导学生独立思考逐渐领悟数学,促使学生与同伴合作交流,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这也正符合生本课堂的要求。

对教材及处理方式谈两点认识:

(一)两位数加一位数的进位加法,62页的例2。

这一内容是这一单元中教学的难点。教学时,要让学生动手摆一摆,可能会出现两种摆法,,一是先把4根和9根放到一起是13根,把10根捆成都1捆,再和原来的2捆加在一起,成为3捆,再加3根,二是把9根分成6根和3根,24根加6根得30根,30根加3根得33根。从而得到计算方法。教学时,教师注意结合学生的操作,突出无论是哪种计算方法,都要先拿个位数相加,得出结果再跟整十数相加,使学生理解进位的道理,以有效地突破教学难点。

(二)求两个数相差多少的问题

例3主要是引导学生学习用减法解决求一个数比另一个数多几的问题,其实这部分内容,关键是让学生会观察图,会根据情境图找出数学信息。教学时教师可以布置前置性作业,让学生课前先自己看书,结合书上提供的相关数学信息,去找的其它的信息,然后根据书上的问题去提出其它问题,并试着解决,课堂上,同学们汇报自己提出的问题。老师根据学生提出的问题,教师要及时追问在这个问题中是“谁与谁比”、“怎样比”,让学生在讨论回答中明确比的方法。教学中,还可让学生结合用学具摆一摆,也可以利用以前学过的“同样多”的概念,使他们在摆的过程中感受求一个数比另一个数多几实际上就是用大数去和小数比,把大数分成两部分,一部分是与小数同样多的,另一部分是比小数多的,多的部分是几就是大数比小数多几。这时教师就可及时引导学生,反过来看,小数比大数少几呢?这样就突出了求一个数比另一个数少几问题与求一个数比另一个数多几问题的联系,更重要的是帮助学生从整体上掌握了求两数相差多少问题的方法,有利于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在摆的基础上,体现了解决问题方法的多样化。无论是算还是摆,在整个过程中教师一定都要特别重视学生对“谁与谁比”、“谁多谁少”等问题的思考,并根据这些问题去寻求问题解决的办法。让学生举一反三提出更多的数学问题,尽量让学生说,老师少说,让他们在说的过程中自己人去理解,去感悟。

(二)评价建议:

1、在学习过程中及时表扬:学生们在汇报中动手操作中,积极参与,表述清楚,思路清晰的,教师要做到及时表扬和鼓励。

2、运用不同尺度评价学生:教师要因材施教,对于优等生,要求他们回答问题时,说清解题思路,而且语言精炼,要说完整话。对于能力稍差一些的学生,在回答问题时,能够说出正确结果,尽量让他们说出理由。总之,教师要做到因材施教。以上是我对本单元教材的理解和认识,垦请各位专家评委多多指正。

100以内的加法和减法说课稿4

我今天说课的题目是“100以内的加法和减法”,它位于新课标实验教材人教版第二册第六单元,先讲单元分析,再就第一小结第一课时进行教学设计。

在说课之前,我觉得很有必要剖析学生现有的认知基础:

①学生已经掌握了100以内数的读法、写法和数的组成;

②整十数加一位数及相应的减法;

③连加、连减、加减混和计算顺序的掌握。

这也正是本单元教材编排的学生思维最近发展区。

本单元是本学期的重点单元之一,约占教学总时数的25%,高质量、高效率完成本单元的教学工作将有利于顺利达成学期育人目标,同时教材的编排凸显以下四个特点:

①是以学生已经掌握的100以内数的读法、写法、数的组成及整十数加一位数和相应的减法作为本单元新知识的生长点。

②计算按难易程度分三段编排:整十数加整十数;两位数加一位数和整十数;两位数减一位数和整十数。

③各小节教学内容的`编排,分三个层次:以实际情景提供计算题,并呈现算法的多样化;让学生动手操作、理解、掌握算法;脱离直观手段,让学生思考算法。

④“用数学”是结合计算出现的,让学生体会怎样发现、提出数学问题以及如何解决问题,并且内容直接取材于学生熟悉的生活事例。

总之,教材的编排是由直观操作等依靠实物思考到脱离实物思考,遵循由具体到抽象的原则,有利于学生抽象思维的培养,为进一步提高计算速度、培养计算能力,解决实际问题打基础。

介于教材的编排特点和学生的认知基础,我认为本单元教学重点是口算100以内的加减法,教学难点是两位数加一位数的进位加法和两位数减一位数的退位减法。根据国家新课程标准对第一学段的数学学科育人要求,我拟定的单元目标是:

①理解加减法的含义,会口算100以内整十数加减整十数、两位数加减一位数和整十数;

②学生能运用所学的知识解决生活中的简单问题。

为了达成教学目标,突出教学重点,突破教学难点,我将采用的教学策略有二:

①打破传统教学计算时的“枯燥”、“机械重复”的缺陷,创设情景,把计算置入生动有趣的情景中,给枯燥的计算教学注入生命与活力;

②用学生喜闻乐见的故事情节贯穿练习中,培养计算能力。

以本单元第一小节“整十数加减整十数”的第一课时为例谈教学设计:

一、教学内容:

教材第57页例1,完成练习十的第1——4题。

二、教学目标:

通过直观手段,让学生理解、掌握整十数加减整十数的计算方法;创设情景,为学生提供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空间,培养学生的观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教学重点:

探究整十数加减整十数的计算方法。

四、教学评价:

师评、互评、自评相结合。

五、教法、学法:

情景教学法、合作探究、操作法。

六、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题卡、学生备小棒。

七、教学流程:

1、创设情景,激情引趣。(3分钟)

2、合作学习、探究新知。(17分钟)

3、实践运用,发展能力。(15分钟)

4、独立思考、巩固新知。(5分钟)

(一)创设情景,激情引趣:

多媒体课件出示“公园花卉展”的主题图,问:你看到了什么?(有三种花,说出每种花的盆数)

(二)合作学习、探究新知:拟分四个环节进行:

第一环节:在“公园花卉展”的情景中,你能提出什么数学问题?(全班学生交流后教师板书出问题)

第二环节:小组讨论先解决提出的第一个问题。(讨论怎样列式?怎样计算?计算时是怎样想的?教师参与学生的讨论)

第三环节:小组汇报讨论的计算方法:一个一个地数、按数的组成计算、想减算加、用十做单位计算、摆小棒看出来的……小组互评。多媒体直观演示,验证计算结果,并且让学生比较出那种方法最简便。体现算法的多样性和灵活性。学生再用自己喜欢的方法计算其余的问题。

第四环节:增加如“工人叔叔搬走10盆紫花,还剩多少盆紫花”,“红花和紫花的总数比黄花多多少盆”等整十数减整十数和加减混和计算的问题,学生思考计算并且说明理由。学生进行自评。

(三)实践运用,发展能力:

(以一年级综合实践课“小猪爬山”的故事为题材设计闯关活动),小猪和伙伴们结伴去爬山,如果遇到困难该怎么办呢?进行德育渗透。

第一关:计算并说说 40+20 3+2 6—4 5+4—7>40—20 30+20 60—40 50+40—70。

在计算方法上的联系。(促进知识迁移和加强知识间的联系)

第二关:看图写算式(旨在比较、对比整十数加一位数和整十数加整十数等的区别和联系,培养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如:40+3和40+30。

第三关:集体闯关,每个小组一张题卡,用时少、正确率高为优胜奖。号召学生发扬团结协作精神。

对闯关活动进行小结,师评为主。

4、独立思考、巩固新知:学生独立完成练习十第1——4题。

创设情景,激情引趣:结合教材创设“公园花卉展”的真实情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因为兴趣才是最好的老师,又对学生渗透爱护他人劳动成果的思想品德教育。

合作学习、探究新知:学生在“公园花卉展”的情景中,通过观察,发现并提出了多种数学问题,然后组织学生思考计算方法,再相互交流,这种安排让学生在自主探索思考和合作交流中,了解整十数加减整十数的计算方法,留给学生探索、思考、动口、动手的时间和空间,开阔学生思路,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

实践运用,发展能力:运用多媒体把“小猪爬山”的动画故事呈现给学生,通过连续的场景和生动的画面引导学生的有意注意,调动学生积极参与的情感,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练习活动中运用计算知识,提高计算能力。

独立思考、巩固新知:让学生独立完成作业,培养学生独立思辩的能力和良好的学习习惯,同时也检查了本课时教学目标的达成度。

第四篇:100以内的加法和减法说课稿

100以内的加法和减法说课稿4篇

100以内的加法和减法说课稿1

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100以内的加法和减法(二)》,它位于新课标实验教材人教版第三册第二单元。本单元是本学期的重点单元之一,约占教学总时间的30%,因此,高质量、高效率地完成本单元的教学工作将有利于顺利达成学段和学期育人目标。本单元在教材编写上凸现如下四个特点:

1、以学生已掌握的知识作为本单元知识的生长点。

2、教材按难易程度分三段编排。

3、各小节的教学也是由直观操作等依*实物思考到脱离实物思考进行编排。

4、“用数学”是结合计算来出现的。教材遵循了由具体到抽象的原则,有利于学生抽象思维的培养,为进一步提高计算速度、培养计算能力、解决实际问题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我总的教学设想是以现代教学理论为指导,引导学生开展观察、猜想、操作、讨论、交流、归纳、分析等活动进行探索和实现问题的解决。本节内容是在学生已掌握了整十数加整十数、两位数加减一位数和整十数、连加连减和加减混合计算的基础上进行的;其计算方法与已学的计算方法有相通之处,因此,我引导他们运用已有知识,通过实践、体悟等掌握新知识。在本节教学中,有意识地引导学生进行研究型学习是我的基本出发点,我注重渗透“转化”思想,坚持以“学生的发展为本”,并充分发挥现代教育技术的作用,为学生提供生动、形象的观察材料,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因为兴趣才是最好的老师!增强学生学习的主动性,从而完成新知识的建构,达到培养学生能力的目的。因此,我认为本单元的教学重点是让学生发现、理解和应用100以内加减法的竖式计算方法,难点是竖式中的进位加法和退位减法。我根据新课程标准要求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知识背景出发,已“问题情景——操作探索——解释与交流——应用与发展”为基本模式安排教学。教学中,“以操作为主线,以创新为主旨”,采用现代教学媒体,努力为学生提供一个“数学实验”、“做数学”的环境。以学生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的学习方法为主,来突出教学的重点,以老师引导为辅,让学生以研究者的身份全面、全程参与到教学的每一个环节,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培养学生实践操作的能力、自主探索的能力、与他人合作交流的能力以及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来突破教学的难点。

下面以本单元第一小节“两位数加两位数”的第一课时“不进位加”进行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

教材第9页例1,练习二第1题。

教学目标:

1、通过实际操作、自主探究、合作交流、小组协作等手段帮助学生发现、理解、掌握两位数加两位数的竖式计算方法。

2、培养学生思考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点:

探究100以内的两位数加两位数

教学难点:

两位数加两位数的竖式计算

教学评价:

教师评价、小组评价、学生自评

教法、学法:

情景教学法、合作探究法、操作法、归纳法

教具准备:

多媒体课件、题卡、学生自备学习小棒

教学流程:

一、创设情境,大胆猜想

现代教学理论倡导数学教学应从学生已有的知识出发,使学生在认识、使用和学习数学知识的过程中,初步体验数学知识间的联系。在学习新知识时,有必要找准与旧知结构类似的地方,进行同化或顺应,重新建构。因此,本节课我首先,采用多媒体课件展示出教材上的“参观博物馆”的主体图,把学生的注意力引入课堂,学生通过对主题图的观察,从主题图中获取信息和发现图中的问题“哪两个班可以合乘一辆车?”学生根据从图中获取的信息(每个班前面都有的人数)中研究并猜想出解决方案。“合乘”学生会根据已有的认知基础,提出用加法,提出两种解决方案,对于学生提出的方案,我会及时地肯定和赞扬,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这样设计本环节,把学生将要掌握的新知识与他们的生活实际紧密地结合在一起,通过多媒体手段、大胆猜想等形式,既创设了理想的教学情境,又充分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可谓是一个良好的开端。

二、自主学习、获取新知

自主学习、合作交流是现代基础教育改革的亮点之一,学生只有参与到实际的实践活动当中,才能真正理解数学的知识、思想和方法,获得丰富的直接经验,这也是新课标强调联系学生实践的主旨所在。因此,我就引导大家:“我们一起来检验一下我们刚才的猜想是否正确,好不好?”“如果班和班合乘一辆车,车上就有多少人?应该怎样列式?”学生能很快列出加法算式:30+36,我就紧接着问:“这个算式,你会用什么方法进行计算呢?请大家各自动手用自己喜欢的方法算一算。”学生就会采用过去的数小棒或列竖式的方法计算,根据学生的完成度,选择有代表性的方法及时让学生汇报、交流,可能有一根一根地数,也可能一捆一捆地数,还有列竖式的等。我再问:“那么哪种方法又快又准确呢?”学生会感觉数小棒较慢一些,“那么列竖式是怎样列的,要注意哪些,又怎样计算的呢?”结合以前一捆加一捆的方法,引导出数位要对齐。这样让学生通过自己归纳出列竖式计算的方法,再加以板书,突破了教学的难点。因为课堂上,教师的必要引导是十分重要的,有引导,学生的探究活动才不至于盲目,有引导学生的探究活动才更有意义。在学生生动而丰富的操作中,运用“转化”的思想,学生通过用自己的眼睛去观察,用自己的双手去操作,用自己的耳朵去倾听,用自己的心灵去感悟,这一切不仅仅是列竖式计算的过程这一知识的需要,而且也是探究型学习方式的需要。

三、时间运用,发展能力

由于前两个流程已用去

20分钟左右的时间,为了保证将学生的注意力集中到课堂,我将例题下面的“做一做”用题卡呈现给学生,并将学生分成三人小组,在小组间进行竞赛,并相互说一说你是怎样计算的。让学生间相互分享各自的学习成果,达到自我教育,相互学习的目的。同时在轻松愉快的活动中运用了计算知识,还可以提高学生计算能力和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

四、独立思考,巩固新制

让学生运用本节课所学知识独立完成练习二第1题。这样可以培养学生独立思考能力和良好的学习习惯,同时也可以检验本课时教学目标的达成度。在这个过程中,知识得以应用,方法得以提炼,凸现了练习的深度,也培养了学生的“学数学、用数学”的能力。

板书设计不进位加

1、36+30=66

十个十个十个

3 63 63 6

+ 3 0 + 3 0 + 3 0

66 6

采用重点突出法,板书一目了然,可以很清楚地看出数位对齐和计算顺序等重点。

以上是我对本单元教材的分析和对第一小节第一课时的教学设想,敬请各位专家、各位同仁多多指教,谢谢!

100以内的加法和减法说课稿2

今天我说教材的内容是人教版小学数学一年级下册《100以内的加法和减法》(一)。这一内容在课程标准中属于“数与代数”领域。主要内容有:口算整十数加、减整十数,口算两位数加一位数和整十数,口算两位数减一位数和整十数,用加法和减法解决简单的问题。另外还有连加、连减和加减混合运算试题。下面我从三个环节对本单元的内容进行研说。

一、说课标

课标对本单元教学的基本要求是会口算百以内加减法,并进行简单的整数两步运算,要经历与他人交流算法的过程,并运用数的运算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依据课标要求确定本单元教学目标如下:

1、使学生会口算100以内整十数加减整十数和两位数加减一位数和整十数的计算。

2、使学生能够运用所学的知识解决生活中的简单问题。

其中计算是本单元教学的重点,两位数加一位数(进位)和两位数减一位数(退位)的计算是教学的难点。主要培养学生动手操作能力和分析推理能力。

二、说教材:

1、教材的编写意图:

由于是计算教学,所以教材的编排是按难易程度由易到难分三段。

首先安排是整十数加减整十数的口算,因为口算一般要从高位算起,它是进一步学习口算的基础。接下来安排的是两位数加一位数和整十数的口算,先教学不进位的,再教学进位的。不进位的口算,着重解决把相同数位的数相加。教材61页例1,采取了两种情况对照着出现,35+3和35+30,通过比较,促使学生分清所加的数是几个一还是几个十,如果是几个一就加在个位上,是几个十就加在十位上。这样,有利于学生初步掌握数位的概念。然后,教材出现两位数加一位数进位加的口算。教材62页例2,教材中设计有摆小棒和交流计算方法的内容,让学生通过动手、动口的活动,比较好地掌握两位数加一位数进位加的计算方法和算理。给学生交流、展示的空间,鼓励学生探索不同的口算方法。算法的多样化,增加了学生思维的含量,给学生提供了创新的机会。两位数减一位数和整十数口算内容的编排与两位数加一位数和整十数的编排类似,先出现不退位的,再出现退位的。学生有了加法的基础,很容易类推出减法应该怎样算。关于连加、连减和加减混合计算。学生在上册已掌握了计算顺序。这里的教学内容,仅是参加运算的数由20以内扩大到100以内。关于“用数学”的编排。穿插在计算中,选择学生身边的素材,让学生提出问题解决问题,同时在解决问题中加深对数量关系的理解。

2、编写体例:每节内容的编写结构大多数是:例题、做一做、课后练习。其中例题是以图文并茂的的形式出示,让学生在情境中学习数学,做一做活动使学生完成对知识的自主建构和理解。练习是为学生巩固和应用知识而设立的。另外,老师可布置学生课前收集与本节课相关的练习,课堂上让学生汇报,大家共同解决,以调动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

3、单元的知识结构(知识树):

本单元知识结构可归结为四大分支:整十数加、减整十数,两位数加一位数和整十数,两位数减一位数和整十数。用加法和减法解决简单的问题(其实这部分内容是融入到前三步计算中)。另外,还有连加、连减和加减混合运算式题融入到前几部分内容中。在整十数加、减整十数中,培养学生语言表达能力。在两位数加一位数和整十数的口算中,先教学不进位的,再教学进位的。培养学生动手操作能力。两位数减一位数和整十数口算内容先出现不退位的,再出现退位的。培养学生推理能力。关于用数学的编排,首先,在整十数加、减整十数与两位数加一位数和整十数两节中,编入学生已经学过的用加减法解决的实际问题,然后在两位数减一位数和整十数之后编入了解决两种数量相差多少问题的内容。

4、知识与技能立体整合:

本册书计算内容有第二单元20以内退位减法,第四单元100以内数的认识,和本单元100以内加减法,从横向内容来讲是在是在学生已经掌握了100以内数的读法,写法和数的组成,以及整十数加一位数和相应的减法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计算的范围由原来20以内进位加和退位减扩展到两位数加(减)一位数和整十数的计算,另外,从纵向上整个学段来讲,为下册书两位数加减两位数做到铺垫,同时也是学习多位数加减法以及乘除法的基础,用加减法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不仅利于学生在用数学中进一步领会加减法的`含义,而且还可以为今后发现和解决稍复杂的实际问题打下基础。因此起到承上启下的重要作用。

三、说建议:

(一)说教学建议:

1、让学生在生活情境中学习计算,培养学习兴趣和计算意识。

100以内加减法口算在日常生活中有应用广泛,同时又是进一步学习计算的基础,教学中尽量为学生创设具体的情境,比如借助教材提供的买新书、买玩具等活动资源,教师可以把它做成课件,让学生提出相应的问题,组织学生讨论,探讨计算方法,这样把计算置入有事物情境,有情节的探索中,使计算含有丰富生动的具体内容,再如借助教材设计的,给学生创造结合实际情境提出计算问题和进行计算的空间,有利于培养学生遇到问题时会从数量上进行观察和思考的兴趣和习惯,促使学生形成初步的计算意识。

2、引导学生独立思考与合作交流。

《标准》认为:动手实践、自主探索、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教材的设计已经努力体现了《标准》的理念,例如,例题、“做一做”等的插图,一般都展现了动手操作、合作学习的方式。教学时,我们教师可以结合教材,精心设计,创设有意义的问题情境或数学活动,激励每一个学生在动手实践中独立思考;鼓励学生发表自己的意见,并与同伴进行交流。例如,教学整十数加、减整十数的口算方法(第56~57页)时,教师可以做为前置性作业,布置给学生,学生根据场景图和书上相关信息和问题,学生能看懂并解决相应问题,自己思考计算方法,练习说,等到课堂上,老师组织学生汇报,可以采取互相提问,互相解决的方法,在汇报计算方法时,学生可能有用“十”作单位数出结果,还可以有根据整十数的组成想出得数,等等,总之让学生在自主探索思考和合作交流中了解到计算整十数加减整十数的方法,使学生明白算理、掌握算法,同时选择适合自己喜欢的计算方法。在解决新的计算问题时,组织学生动手操作,(第57页“做一做”) 使学生在头脑中形成表象,可以加深对计算方法的理解。教学中,教师根据实际情况给予适当的帮助和指导,引导学生独立思考逐渐领悟数学,促使学生与同伴合作交流,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这也正符合生本课堂的要求。

对教材及处理方式谈两点认识:

(一)两位数加一位数的进位加法,62页的例2。

这一内容是这一单元中教学的难点。教学时,要让学生动手摆一摆,可能会出现两种摆法,,一是先把4根和9根放到一起是13根,把10根捆成都1捆,再和原来的2捆加在一起,成为3捆,再加3根,二是把9根分成6根和3根,24根加6根得30根,30根加3根得33根。从而得到计算方法。教学时,教师注意结合学生的操作,突出无论是哪种计算方法,都要先拿个位数相加,得出结果再跟整十数相加,使学生理解进位的道理,以有效地突破教学难点。

(二)求两个数相差多少的问题

例3主要是引导学生学习用减法解决求一个数比另一个数多几的问题,其实这部分内容,关键是让学生会观察图,会根据情境图找出数学信息。教学时教师可以布置前置性作业,让学生课前先自己看书,结合书上提供的相关数学信息,去找的其它的信息,然后根据书上的问题去提出其它问题,并试着解决,课堂上,同学们汇报自己提出的问题。老师根据学生提出的问题,教师要及时追问在这个问题中是“谁与谁比”、“怎样比”,让学生在讨论回答中明确比的方法。教学中,还可让学生结合用学具摆一摆,也可以利用以前学过的“同样多”的概念,使他们在摆的过程中感受求一个数比另一个数多几实际上就是用大数去和小数比,把大数分成两部分,一部分是与小数同样多的,另一部分是比小数多的,多的部分是几就是大数比小数多几。这时教师就可及时引导学生,反过来看,小数比大数少几呢?这样就突出了求一个数比另一个数少几问题与求一个数比另一个数多几问题的联系,更重要的是帮助学生从整体上掌握了求两数相差多少问题的方法,有利于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在摆的基础上,体现了解决问题方法的多样化。无论是算还是摆,在整个过程中教师一定都要特别重视学生对“谁与谁比”、“谁多谁少”等问题的思考,并根据这些问题去寻求问题解决的办法。让学生举一反三提出更多的数学问题,尽量让学生说,老师少说,让他们在说的过程中自己人去理解,去感悟。

(二)评价建议:

1、在学习过程中及时表扬:学生们在汇报中动手操作中,积极参与,表述清楚,思路清晰的,教师要做到及时表扬和鼓励。

2、运用不同尺度评价学生:教师要因材施教,对于优等生,要求他们回答问题时,说清解题思路,而且语言精炼,要说完整话。对于能力稍差一些的学生,在回答问题时,能够说出正确结果,尽量让他们说出理由。总之,教师要做到因材施教。以上是我对本单元教材的理解和认识,垦请各位专家评委多多指正。

100以内的加法和减法说课稿3

各位评委好!我今天说课的题目是“100以内的加法和减法”,它位于新课标实验教材人教版第二册第六单元,先讲单元分析,再就第一小结第一课时进行教学设计。

在说课之前,我觉得很有必要剖析学生现有的认知基础:

①学生已经掌握了100以内数的读法、写法和数的组成;

②整十数加一位数及相应的减法;

③连加、连减、加减混和计算顺序的掌握。

这也正是本单元教材编排的学生思维最近发展区。

本单元是本学期的重点单元之一,约占教学总时数的25%,高质量、高效率完成本单元的教学工作将有利于顺利达成学期育人目标,同时教材的编排凸显以下四个特点:

①是以学生已经掌握的100以内数的读法、写法、数的组成及整十数加一位数和相应的减法作为本单元新知识的生长点。

②计算按难易程度分三段编排:整十数加整十数;两位数加一位数和整十数;两位数减一位数和整十数。

③各小节教学内容的编排,分三个层次:以实际情景提供计算题,并呈现算法的多样化;让学生动手操作、理解、掌握算法;脱离直观手段,让学生思考算法。

④“用数学”是结合计算出现的,让学生体会怎样发现、提出数学问题以及如何解决问题,并且内容直接取材于学生熟悉的生活事例。

总之,教材的编排是由直观操作等依靠实物思考到脱离实物思考,遵循由具体到抽象的原则,有利于学生抽象思维的培养,为进一步提高计算速度、培养计算能力,解决实际问题打基础。

介于教材的编排特点和学生的认知基础,我认为本单元教学重点是口算100以内的加减法,教学难点是两位数加一位数的进位加法和两位数减一位数的退位减法。根据国家新课程标准对第一学段的数学学科育人要求,我拟定的单元目标是:①理解加减法的含义,会口算100以内整十数加减整十数、两位数加减一位数和整十数;②学生能运用所学的知识解决生活中的简单问题。

为了达成教学目标,突出教学重点,突破教学难点,我将采用的教学策略有二:①打破传统教学计算时的“枯燥”、“机械重复”的缺陷,创设情景,把计算置入生动有趣的情景中,给枯燥的计算教学注入生命与活力;②用学生喜闻乐见的故事情节贯穿练习中,培养计算能力。

以本单元第一小节“整十数加减整十数”的第一课时为例谈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教材第57页例1,完成练习十的第1~4题

教学目标:通过直观手段,让学生理解、掌握整十数加减整十数的计算方法;创设情景,为学生提供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空间,培养学生的观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点:探究整十数加减整十数的计算方法。

教学评价:师评、互评、自评相结合

教法、学法:情景教学法、合作探究、操作法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题卡、学生备小棒

教学流程:1、创设情景,激情引趣(3分钟)

2、合作学习、探究新知(17分钟)

3、实践运用,发展能力(15分钟)

4、独立思考、巩固新知(5分钟)

1、创设情景,激情引趣:多媒体课件出示“公园花卉展”的主题图,问:你看到了什么?(有三种花,说出每种花的盆数)

2、合作学习、探究新知:拟分四个环节进行:

第一环节:在“公园花卉展”的情景中,你能提出什么数学问题?(全班学生交流后教师板书出问题)

第二环节:小组讨论先解决提出的第一个问题。(讨论怎样列式?怎样计算?计算时是怎样想的?教师参与学生的讨论)

第三环节:小组汇报讨论的计算方法:一个一个地数、按数的组成计算、想减算加、用十做单位计算、摆小棒看出来的……小组互评。多媒体直观演示,验证计算结果,并且让学生比较出那种方法最简便。体现算法的多样性和灵活性。学生再用自己喜欢的方法计算其余的问题。

第四环节:增加如“工人叔叔搬走10盆紫花,还剩多少盆紫花”,“红花和紫花的总数比黄花多多少盆”等整十数减整十数和加减混和计算的问题,学生思考计算并且说明理由。学生进行自评。

3、实践运用,发展能力:(以一年级综合实践课“小猪爬山”的故事为题材设计闯关活动),小猪和伙伴们结伴去爬山,如果遇到困难该怎么办呢?进行德育渗透。

100以内的加法和减法说课稿4

我今天说课的题目是“100以内的加法和减法”,它位于新课标实验教材人教版第二册第六单元,先讲单元分析,再就第一小结第一课时进行教学设计。

在说课之前,我觉得很有必要剖析学生现有的认知基础:

①学生已经掌握了100以内数的读法、写法和数的组成;

②整十数加一位数及相应的减法;

③连加、连减、加减混和计算顺序的掌握。

这也正是本单元教材编排的学生思维最近发展区。

本单元是本学期的重点单元之一,约占教学总时数的25%,高质量、高效率完成本单元的教学工作将有利于顺利达成学期育人目标,同时教材的编排凸显以下四个特点:

①是以学生已经掌握的100以内数的读法、写法、数的组成及整十数加一位数和相应的减法作为本单元新知识的生长点。

②计算按难易程度分三段编排:整十数加整十数;两位数加一位数和整十数;两位数减一位数和整十数。

③各小节教学内容的编排,分三个层次:以实际情景提供计算题,并呈现算法的多样化;让学生动手操作、理解、掌握算法;脱离直观手段,让学生思考算法。

④“用数学”是结合计算出现的,让学生体会怎样发现、提出数学问题以及如何解决问题,并且内容直接取材于学生熟悉的生活事例。

总之,教材的编排是由直观操作等依靠实物思考到脱离实物思考,遵循由具体到抽象的原则,有利于学生抽象思维的培养,为进一步提高计算速度、培养计算能力,解决实际问题打基础。

介于教材的编排特点和学生的认知基础,我认为本单元教学重点是口算100以内的加减法,教学难点是两位数加一位数的进位加法和两位数减一位数的退位减法。根据国家新课程标准对第一学段的数学学科育人要求,我拟定的单元目标是:①理解加减法的含义,会口算100以内整十数加减整十数、两位数加减一位数和整十数;②学生能运用所学的知识解决生活中的简单问题。

为了达成教学目标,突出教学重点,突破教学难点,我将采用的教学策略有二:①打破传统教学计算时的“枯燥”、“机械重复”的缺陷,创设情景,把计算置入生动有趣的情景中,给枯燥的计算教学注入生命与活力;②用学生喜闻乐见的故事情节贯穿练习中,培养计算能力。

以本单元第一小节“整十数加减整十数”的第一课时为例谈教学设计:

一、教学内容:

教材第57页例1,完成练习十的第1——4题。

二、教学目标:

通过直观手段,让学生理解、掌握整十数加减整十数的计算方法;创设情景,为学生提供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空间,培养学生的观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教学重点:

探究整十数加减整十数的计算方法。

四、教学评价:

师评、互评、自评相结合。

五、教法、学法:

情景教学法、合作探究、操作法。

六、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题卡、学生备小棒。

七、教学流程:

1、创设情景,激情引趣。(3分钟)

2、合作学习、探究新知。(17分钟)

3、实践运用,发展能力。(15分钟)

4、独立思考、巩固新知。(5分钟)

(一)创设情景,激情引趣:

多媒体课件出示“公园花卉展”的主题图,问:你看到了什么?(有三种花,说出每种花的盆数)

(二)合作学习、探究新知:拟分四个环节进行:

第一环节:在“公园花卉展”的情景中,你能提出什么数学问题?(全班学生交流后教师板书出问题)

第二环节:小组讨论先解决提出的第一个问题。(讨论怎样列式?怎样计算?计算时是怎样想的?教师参与学生的讨论)

第三环节:小组汇报讨论的计算方法:一个一个地数、按数的组成计算、想减算加、用十做单位计算、摆小棒看出来的……小组互评。多媒体直观演示,验证计算结果,并且让学生比较出那种方法最简便。体现算法的多样性和灵活性。学生再用自己喜欢的方法计算其余的问题。

第四环节:增加如“工人叔叔搬走10盆紫花,还剩多少盆紫花”,“红花和紫花的总数比黄花多多少盆”等整十数减整十数和加减混和计算的问题,学生思考计算并且说明理由。学生进行自评。

(三)实践运用,发展能力:

(以一年级综合实践课“小猪爬山”的故事为题材设计闯关活动),小猪和伙伴们结伴去爬山,如果遇到困难该怎么办呢?进行德育渗透。

第一关:计算并说说 40+20 3+2 6—4 5+4—7>40—20 30+20 60—40 50+40—70。

在计算方法上的联系。(促进知识迁移和加强知识间的联系)

第二关:看图写算式(旨在比较、对比整十数加一位数和整十数加整十数等的区别和联系,培养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如:40+3和40+30。

第三关:集体闯关,每个小组一张题卡,用时少、正确率高为优胜奖。号召学生发扬团结协作精神。

对闯关活动进行小结,师评为主。

4、独立思考、巩固新知:学生独立完成练习十第1——4题。

创设情景,激情引趣:结合教材创设“公园花卉展”的真实情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因为兴趣才是最好的老师,又对学生渗透爱护他人劳动成果的思想品德教育。

合作学习、探究新知:学生在“公园花卉展”的情景中,通过观察,发现并提出了多种数学问题,然后组织学生思考计算方法,再相互交流,这种安排让学生在自主探索思考和合作交流中,了解整十数加减整十数的计算方法,留给学生探索、思考、动口、动手的时间和空间,开阔学生思路,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

实践运用,发展能力:运用多媒体把“小猪爬山”的动画故事呈现给学生,通过连续的场景和生动的画面引导学生的有意注意,调动学生积极参与的情感,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练习活动中运用计算知识,提高计算能力。

独立思考、巩固新知:让学生独立完成作业,培养学生独立思辩的能力和良好的学习习惯,同时也检查了本课时教学目标的达成度。

第五篇:100以内的加法和减法说课稿

100以内的加法和减法说课稿

作为一名无私奉献的老师,时常要开展说课稿准备工作,说课稿有助于提高教师理论素养和驾驭教材的能力。那要怎么写好说课稿呢?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100以内的加法和减法说课稿,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100以内的加法和减法说课稿1

今天我说教材的内容是人教版小学数学一年级下册《100以内的加法和减法》。这一内容在课程标准中属于“数与代数”领域。主要内容有:口算整十数加、减整十数,口算两位数加一位数和整十数,口算两位数减一位数和整十数,用加法和减法解决简单的问题。另外还有连加、连减和加减混合运算试题。下面我从三个环节对本单元的内容进行研说。

一、说课标

课标对本单元教学的基本要求是会口算百以内加减法,并进行简单的整数两步运算,要经历与他人交流算法的过程,并运用数的运算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依据课标要求确定本单元教学目标如下:

1、使学生会口算100以内整十数加减整十数和两位数加减一位数和整十数的计算。

2、使学生能够运用所学的知识解决生活中的简单问题。

其中计算是本单元教学的重点,两位数加一位数(进位)和两位数减一位数(退位)的计算是教学的难点。主要培养学生动手操作能力和分析推理能力。

二、说教材:

1、教材的编写意图:

由于是计算教学,所以教材的编排是按难易程度由易到难分三段。

首先安排是整十数加减整十数的口算,因为口算一般要从高位算起,它是进一步学习口算的基础。接下来安排的是两位数加一位数和整十数的口算,先教学不进位的,再教学进位的。不进位的口算,着重解决把相同数位的数相加。教材61页例1,采取了两种情况对照着出现,35+3和35+30,通过比较,促使学生分清所加的数是几个一还是几个十,如果是几个一就加在个位上,是几个十就加在十位上。这样,有利于学生初步掌握数位的概念。然后,教材出现两位数加一位数进位加的口算。教材62页例2,教材中设计有摆小棒和交流计算方法的内容,让学生通过动手、动口的活动,比较好地掌握两位数加一位数进位加的计算方法和算理。给学生交流、展示的空间,鼓励学生探索不同的口算方法。算法的多样化,增加了学生思维的含量,给学生提供了创新的机会。两位数减一位数和整十数口算内容的编排与两位数加一位数和整十数的编排类似,先出现不退位的,再出现退位的。学生有了加法的基础,很容易类推出减法应该怎样算。关于连加、连减和加减混合计算。学生在上册已掌握了计算顺序。这里的教学内容,仅是参加运算的数由20以内扩大到100以内。关于“用数学”的编排。穿插在计算中,选择学生身边的素材,让学生提出问题解决问题,同时在解决问题中加深对数量关系的理解。

2、编写体例:每节内容的编写结构大多数是:例题、做一做、课后练习。其中例题是以图文并茂的的形式出示,让学生在情境中学习数学,做一做活动使学生完成对知识的自主建构和理解。练习是为学生巩固和应用知识而设立的。另外,老师可布置学生课前收集与本节课相关的练习,课堂上让学生汇报,大家共同解决,以调动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

3、单元的知识结构(知识树):

本单元知识结构可归结为四大分支:整十数加、减整十数,两位数加一位数和整十数,两位数减一位数和整十数。用加法和减法解决简单的问题(其实这部分内容是融入到前三步计算中)。另外,还有连加、连减和加减混合运算式题融入到前几部分内容中。在整十数加、减整十数中,培养学生语言表达能力。在两位数加一位数和整十数的口算中,先教学不进位的,再教学进位的。培养学生动手操作能力。两位数减一位数和整十数口算内容先出现不退位的,再出现退位的。培养学生推理能力。关于用数学的编排,首先,在整十数加、减整十数与两位数加一位数和整十数两节中,编入学生已经学过的用加减法解决的实际问题,然后在两位数减一位数和整十数之后编入了解决两种数量相差多少问题的内容。

4、知识与技能立体整合:

本册书计算内容有第二单元20以内退位减法,第四单元100以内数的认识,和本单元100以内加减法,从横向内容来讲是在是在学生已经掌握了100以内数的读法,写法和数的组成,以及整十数加一位数和相应的减法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计算的范围由原来20以内进位加和退位减扩展到两位数加(减)一位数和整十数的计算,另外,从纵向上整个学段来讲,为下册书两位数加减两位数做到铺垫,同时也是学习多位数加减法以及乘除法的基础,用加减法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不仅利于学生在用数学中进一步领会加减法的含义,而且还可以为今后发现和解决稍复杂的实际问题打下基础。因此起到承上启下的重要作用。

三、说建议:

(一)说教学建议:

1、让学生在生活情境中学习计算,培养学习兴趣和计算意识。

100以内加减法口算在日常生活中有应用广泛,同时又是进一步学习计算的基础,教学中尽量为学生创设具体的情境,比如借助教材提供的买新书、买玩具等活动资源,教师可以把它做成课件,让学生提出相应的问题,组织学生讨论,探讨计算方法,这样把计算置入有事物情境,有情节的探索中,使计算含有丰富生动的具体内容,再如借助教材设计的,给学生创造结合实际情境提出计算问题和进行计算的空间,有利于培养学生遇到问题时会从数量上进行观察和思考的兴趣和习惯,促使学生形成初步的计算意识。

2、引导学生独立思考与合作交流。

《标准》认为:动手实践、自主探索、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教材的设计已经努力体现了《标准》的理念,例如,例题、“做一做”等的插图,一般都展现了动手操作、合作学习的方式。教学时,我们教师可以结合教材,精心设计,创设有意义的问题情境或数学活动,激励每一个学生在动手实践中独立思考;鼓励学生发表自己的意见,并与同伴进行交流。例如,教学整十数加、减整十数的口算方法(第56~57页)时,教师可以做为前置性作业,布置给学生,学生根据场景图和书上相关信息和问题,学生能看懂并解决相应问题,自己思考计算方法,练习说,等到课堂上,老师组织学生汇报,可以采取互相提问,互相解决的方法,在汇报计算方法时,学生可能有用“十”作单位数出结果,还可以有根据整十数的组成想出得数,等等,总之让学生在自主探索思考和合作交流中了解到计算整十数加减整十数的方法,使学生明白算理、掌握算法,同时选择适合自己喜欢的计算方法。在解决新的计算问题时,组织学生动手操作,(第57页“做一做”)使学生在头脑中形成表象,可以加深对计算方法的理解。教学中,教师根据实际情况给予适当的帮助和指导,引导学生独立思考逐渐领悟数学,促使学生与同伴合作交流,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这也正符合生本课堂的要求。

对教材及处理方式谈两点认识:

(一)两位数加一位数的进位加法,62页的例2。

这一内容是这一单元中教学的难点。教学时,要让学生动手摆一摆,可能会出现两种摆法,一是先把4根和9根放到一起是13根,把10根捆成都1捆,再和原来的2捆加在一起,成为3捆,再加3根,二是把9根分成6根和3根,24根加6根得30根,30根加3根得33根。从而得到计算方法。教学时,教师注意结合学生的'操作,突出无论是哪种计算方法,都要先拿个位数相加,得出结果再跟整十数相加,使学生理解进位的道理,以有效地突破教学难点。

(二)求两个数相差多少的问题

例3主要是引导学生学习用减法解决求一个数比另一个数多几的问题,其实这部分内容,关键是让学生会观察图,会根据情境图找出数学信息。教学时教师可以布置前置性作业,让学生课前先自己看书,结合书上提供的相关数学信息,去找的其它的信息,然后根据书上的问题去提出其它问题,并试着解决,课堂上,同学们汇报自己提出的问题。老师根据学生提出的问题,教师要及时追问在这个问题中是“谁与谁比”、“怎样比”,让学生在讨论回答中明确比的方法。教学中,还可让学生结合用学具摆一摆,也可以利用以前学过的“同样多”的概念,使他们在摆的过程中感受求一个数比另一个数多几实际上就是用大数去和小数比,把大数分成两部分,一部分是与小数同样多的,另一部分是比小数多的,多的部分是几就是大数比小数多几。这时教师就可及时引导学生,反过来看,小数比大数少几呢?这样就突出了求一个数比另一个数少几问题与求一个数比另一个数多几问题的联系,更重要的是帮助学生从整体上掌握了求两数相差多少问题的方法,有利于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在摆的基础上,体现了解决问题方法的多样化。无论是算还是摆,在整个过程中教师一定都要特别重视学生对“谁与谁比”、“谁多谁少”等问题的思考,并根据这些问题去寻求问题解决的办法。让学生举一反三提出更多的数学问题,尽量让学生说,老师少说,让他们在说的过程中自己人去理解,去感悟。

(二)评价建议:

1、在学习过程中及时表扬:学生们在汇报中动手操作中,积极参与,表述清楚,思路清晰的,教师要做到及时表扬和鼓励。

2、运用不同尺度评价学生:教师要因材施教,对于优等生,要求他们回答问题时,说清解题思路,而且语言精炼,要说完整话。对于能力稍差一些的学生,在回答问题时,能够说出正确结果,尽量让他们说出理由。总之,教师要做到因材施教。以上是我对本单元教材的理解和认识,垦请各位专家评委多多指正。

100以内的加法和减法说课稿2

我今天说课的题目是“100以内的加法和减法”,它位于新课标实验教材人教版第二册第六单元,先讲单元分析,再就第一小结第一课时进行教学设计。

在说课之前,我觉得很有必要剖析学生现有的认知基础:

①学生已经掌握了100以内数的读法、写法和数的组成;

②整十数加一位数及相应的减法;

③连加、连减、加减混和计算顺序的掌握。

这也正是本单元教材编排的学生思维最近发展区。

本单元是本学期的重点单元之一,约占教学总时数的25%,高质量、高效率完成本单元的教学工作将有利于顺利达成学期育人目标,同时教材的编排凸显以下四个特点:

①是以学生已经掌握的100以内数的读法、写法、数的组成及整十数加一位数和相应的减法作为本单元新知识的生长点。

②计算按难易程度分三段编排:整十数加整十数;两位数加一位数和整十数;两位数减一位数和整十数。

③各小节教学内容的编排,分三个层次:以实际情景提供计算题,并呈现算法的多样化;让学生动手操作、理解、掌握算法;脱离直观手段,让学生思考算法。

④“用数学”是结合计算出现的,让学生体会怎样发现、提出数学问题以及如何解决问题,并且内容直接取材于学生熟悉的生活事例。

总之,教材的编排是由直观操作等依靠实物思考到脱离实物思考,遵循由具体到抽象的原则,有利于学生抽象思维的培养,为进一步提高计算速度、培养计算能力,解决实际问题打基础。

介于教材的编排特点和学生的认知基础,我认为本单元教学重点是口算100以内的加减法,教学难点是两位数加一位数的进位加法和两位数减一位数的退位减法。根据国家新课程标准对第一学段的数学学科育人要求,我拟定的单元目标是:

①理解加减法的含义,会口算100以内整十数加减整十数、两位数加减一位数和整十数;

②学生能运用所学的知识解决生活中的简单问题。

为了达成教学目标,突出教学重点,突破教学难点,我将采用的教学策略有二:

①打破传统教学计算时的“枯燥”、“机械重复”的缺陷,创设情景,把计算置入生动有趣的情景中,给枯燥的计算教学注入生命与活力;

②用学生喜闻乐见的故事情节贯穿练习中,培养计算能力。

以本单元第一小节“整十数加减整十数”的第一课时为例谈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教材第57页例1,完成练习十的第1~4题

教学目标:通过直观手段,让学生理解、掌握整十数加减整十数的计算方法;创设情景,为学生提供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空间,培养学生的观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点:探究整十数加减整十数的计算方法。

教学评价:师评、互评、自评相结合教法、学法:情景教学法、合作探究、操作法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题卡、学生备小棒

教学流程:

1、创设情景,激情引趣:多媒体课件出示“公园花卉展”的主题图,问:你看到了什么?(有三种花,说出每种花的盆数)

2、合作学习、探究新知:拟分四个环节进行:

第一环节:在“公园花卉展”的情景中,你能提出什么数学问题?(全班学生交流后教师板书出问题)

第二环节:小组讨论先解决提出的第一个问题。(讨论怎样列式?怎样计算?计算时是怎样想的?教师参与学生的讨论)

第三环节:小组汇报讨论的计算方法:一个一个地数、按数的组成计算、想减算加、用十做单位计算、摆小棒看出来的……小组互评。多媒体直观演示,验证计算结果,并且让学生比较出那种方法最简便。体现算法的多样性和灵活性。学生再用自己喜欢的方法计算其余的问题。

第四环节:增加如“工人叔叔搬走10盆紫花,还剩多少盆紫花”,“红花和紫花的总数比黄花多多少盆”等整十数减整十数和加减混和计算的问题,学生思考计算并且说明理由。学生进行自评。

3、实践运用,发展能力:(以一年级综合实践课“小猪爬山”的故事为题材设计闯关活动),小猪和伙伴们结伴去爬山,如果遇到困难该怎么办呢?进行德育渗透。

第一关:计算并说说

40+20

3+2

6-4

5+4-7

40-20

30+20

60-40

50+40-70

在计算方法上的联系。(促进知识迁移和加强知识间的联系)

第二关:看图写算式(旨在比较、对比整十数加一位数和整十数加整十数等的区别和联系,培养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如:40+3和40+30

第三关:集体闯关,每个小组一张题卡,用时少、正确率高为优胜奖。号召学生发扬团结协作精神。

对闯关活动进行小结,师评为主。

4、独立思考、巩固新知:学生独立完成练习十第1~4题。

设计意图

创设情景,激情引趣:结合教材创设“公园花卉展”的真实情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因为兴趣才是最好的老师,又对学生渗透爱护他人劳动成果的思想品德教育。

合作学习、探究新知:学生在“公园花卉展”的情景中,通过观察,发现并提出了多种数学问题,然后组织学生思考计算方法,再相互交流,这种安排让学生在自主探索思考和合作交流中,了解整十数加减整十数的计算方法,留给学生探索、思考、动口、动手的时间和空间,开阔学生思路,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

实践运用,发展能力:运用多媒体把“小猪爬山”的动画故事呈现给学生,通过连续的场景和生动的画面引导学生的有意注意,调动学生积极参与的情感,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练习活动中运用计算知识,提高计算能力。

独立思考、巩固新知:让学生独立完成作业,培养学生独立思辩的能力和良好的学习习惯,同时也检查了本课时教学目标的达成度。

100以内的加法和减法说课稿3

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100以内的加法和减法(二)》,它位于新课标实验教材人教版第三册第二单元。本单元是本学期的重点单元之一,约占教学总时间的30%,因此,高质量、高效率地完成本单元的教学工作将有利于顺利达成学段和学期育人目标。本单元在教材编写上凸现如下四个特点:

1、以学生已掌握的知识作为本单元知识的生长点。

2、教材按难易程度分三段编排。

3、各小节的教学也是由直观操作等依*实物思考到脱离实物思考进行编排。

4、“用数学”是结合计算来出现的。教材遵循了由具体到抽象的原则,有利于学生抽象思维的培养,为进一步提高计算速度、培养计算能力、解决实际问题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我总的教学设想是以现代教学理论为指导,引导学生开展观察、猜想、操作、讨论、交流、归纳、分析等活动进行探索和实现问题的解决。本节内容是在学生已掌握了整十数加整十数、两位数加减一位数和整十数、连加连减和加减混合计算的基础上进行的;其计算方法与已学的计算方法有相通之处,因此,我引导他们运用已有知识,通过实践、体悟等掌握新知识。在本节教学中,有意识地引导学生进行研究型学习是我的基本出发点,我注重渗透“转化”思想,坚持以“学生的发展为本”,并充分发挥现代教育技术的作用,为学生提供生动、形象的观察材料,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因为兴趣才是最好的老师!增强学生学习的主动性,从而完成新知识的建构,达到培养学生能力的目的。因此,我认为本单元的教学重点是让学生发现、理解和应用100以内加减法的竖式计算方法,难点是竖式中的进位加法和退位减法。我根据新课程标准要求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知识背景出发,已“问题情景——操作探索——解释与交流——应用与发展”为基本模式安排教学。教学中,“以操作为主线,以创新为主旨”,采用现代教学媒体,努力为学生提供一个“数学实验”、“做数学”的环境。以学生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的学习方法为主,来突出教学的重点,以老师引导为辅,让学生以研究者的身份全面、全程参与到教学的每一个环节,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培养学生实践操作的能力、自主探索的能力、与他人合作交流的能力以及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来突破教学的难点。

下面以本单元第一小节“两位数加两位数”的第一课时“不进位加”进行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

教材第9页例1,练习二第1题。

教学目标:

1、通过实际操作、自主探究、合作交流、小组协作等手段帮助学生发现、理解、掌握两位数加两位数的竖式计算方法。

2、培养学生思考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点:

探究100以内的两位数加两位数

教学难点:

两位数加两位数的竖式计算

教学评价:

教师评价、小组评价、学生自评

教法、学法:

情景教学法、合作探究法、操作法、归纳法

教具准备:

多媒体课件、题卡、学生自备学习小棒

教学流程:

一、创设情境,大胆猜想

现代教学理论倡导数学教学应从学生已有的知识出发,使学生在认识、使用和学习数学知识的过程中,初步体验数学知识间的联系。在学习新知识时,有必要找准与旧知结构类似的地方,进行同化或顺应,重新建构。因此,本节课我首先,采用多媒体课件展示出教材上的“参观博物馆”的主体图,把学生的注意力引入课堂,学生通过对主题图的观察,从主题图中获取信息和发现图中的问题“哪两个班可以合乘一辆车?”学生根据从图中获取的信息(每个班前面都有的人数)中研究并猜想出解决方案。“合乘”学生会根据已有的认知基础,提出用加法,提出两种解决方案,对于学生提出的方案,我会及时地肯定和赞扬,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这样设计本环节,把学生将要掌握的新知识与他们的生活实际紧密地结合在一起,通过多媒体手段、大胆猜想等形式,既创设了理想的教学情境,又充分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可谓是一个良好的开端。

二、自主学习、获取新知

自主学习、合作交流是现代基础教育改革的亮点之一,学生只有参与到实际的实践活动当中,才能真正理解数学的知识、思想和方法,获得丰富的直接经验,这也是新课标强调联系学生实践的主旨所在。因此,我就引导大家:“我们一起来检验一下我们刚才的猜想是否正确,好不好?”“如果班和班合乘一辆车,车上就有多少人?应该怎样列式?”学生能很快列出加法算式:30+36,我就紧接着问:“这个算式,你会用什么方法进行计算呢?请大家各自动手用自己喜欢的方法算一算。”学生就会采用过去的数小棒或列竖式的方法计算,根据学生的完成度,选择有代表性的方法及时让学生汇报、交流,可能有一根一根地数,也可能一捆一捆地数,还有列竖式的等。我再问:“那么哪种方法又快又准确呢?”学生会感觉数小棒较慢一些,“那么列竖式是怎样列的,要注意哪些,又怎样计算的呢?”结合以前一捆加一捆的方法,引导出数位要对齐。这样让学生通过自己归纳出列竖式计算的方法,再加以板书,突破了教学的难点。因为课堂上,教师的必要引导是十分重要的,有引导,学生的探究活动才不至于盲目,有引导学生的探究活动才更有意义。在学生生动而丰富的操作中,运用“转化”的思想,学生通过用自己的眼睛去观察,用自己的双手去操作,用自己的耳朵去倾听,用自己的心灵去感悟,这一切不仅仅是列竖式计算的过程这一知识的需要,而且也是探究型学习方式的需要。

三、时间运用,发展能力

由于前两个流程已用去

20分钟左右的时间,为了保证将学生的注意力集中到课堂,我将例题下面的“做一做”用题卡呈现给学生,并将学生分成三人小组,在小组间进行竞赛,并相互说一说你是怎样计算的。让学生间相互分享各自的学习成果,达到自我教育,相互学习的目的。同时在轻松愉快的活动中运用了计算知识,还可以提高学生计算能力和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

四、独立思考,巩固新制

让学生运用本节课所学知识独立完成练习二第1题。这样可以培养学生独立思考能力和良好的学习习惯,同时也可以检验本课时教学目标的达成度。在这个过程中,知识得以应用,方法得以提炼,凸现了练习的深度,也培养了学生的“学数学、用数学”的能力。

板书设计不进位加1、36+30=66

十个十个十个63 63 6

+ 3 0 + 3 0 + 3 0

6

采用重点突出法,板书一目了然,可以很清楚地看出数位对齐和计算顺序等重点。

以上是我对本单元教材的分析和对第一小节第一课时的教学设想,敬请各位专家、各位同仁多多指教,谢谢!

100以内的加法和减法说课稿4

我今天说课的题目是“100以内的加法和减法”,它位于新课标实验教材人教版第二册第六单元,先讲单元分析,再就第一小结第一课时进行教学设计。

在说课之前,我觉得很有必要剖析学生现有的认知基础:

①学生已经掌握了100以内数的读法、写法和数的组成;

②整十数加一位数及相应的减法;

③连加、连减、加减混和计算顺序的掌握。

这也正是本单元教材编排的学生思维最近发展区。

本单元是本学期的重点单元之一,约占教学总时数的25%,高质量、高效率完成本单元的教学工作将有利于顺利达成学期育人目标,同时教材的编排凸显以下四个特点:

①是以学生已经掌握的100以内数的读法、写法、数的组成及整十数加一位数和相应的减法作为本单元新知识的生长点。

②计算按难易程度分三段编排:整十数加整十数;两位数加一位数和整十数;两位数减一位数和整十数。

③各小节教学内容的编排,分三个层次:以实际情景提供计算题,并呈现算法的多样化;让学生动手操作、理解、掌握算法;脱离直观手段,让学生思考算法。

④“用数学”是结合计算出现的,让学生体会怎样发现、提出数学问题以及如何解决问题,并且内容直接取材于学生熟悉的生活事例。

总之,教材的编排是由直观操作等依靠实物思考到脱离实物思考,遵循由具体到抽象的原则,有利于学生抽象思维的培养,为进一步提高计算速度、培养计算能力,解决实际问题打基础。

介于教材的编排特点和学生的认知基础,我认为本单元教学重点是口算100以内的加减法,教学难点是两位数加一位数的进位加法和两位数减一位数的退位减法。根据国家新课程标准对第一学段的数学学科育人要求,我拟定的单元目标是:①理解加减法的含义,会口算100以内整十数加减整十数、两位数加减一位数和整十数;②学生能运用所学的知识解决生活中的简单问题。

为了达成教学目标,突出教学重点,突破教学难点,我将采用的教学策略有二:①打破传统教学计算时的“枯燥”、“机械重复”的缺陷,创设情景,把计算置入生动有趣的情景中,给枯燥的计算教学注入生命与活力;②用学生喜闻乐见的故事情节贯穿练习中,培养计算能力。

以本单元第一小节“整十数加减整十数”的第一课时为例谈教学设计:

一、教学内容:

教材第57页例1,完成练习十的第1——4题。

二、教学目标:

通过直观手段,让学生理解、掌握整十数加减整十数的计算方法;创设情景,为学生提供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空间,培养学生的观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教学重点:

探究整十数加减整十数的计算方法。

四、教学评价:

师评、互评、自评相结合。

五、教法、学法:

情景教学法、合作探究、操作法。

六、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题卡、学生备小棒。

七、教学流程:

1、创设情景,激情引趣。(3分钟)

2、合作学习、探究新知。(17分钟)

3、实践运用,发展能力。(15分钟)

4、独立思考、巩固新知。(5分钟)

(一)创设情景,激情引趣:

多媒体课件出示“公园花卉展”的主题图,问:你看到了什么?(有三种花,说出每种花的盆数)

(二)合作学习、探究新知:拟分四个环节进行:

第一环节:在“公园花卉展”的情景中,你能提出什么数学问题?(全班学生交流后教师板书出问题)

第二环节:小组讨论先解决提出的第一个问题。(讨论怎样列式?怎样计算?计算时是怎样想的?教师参与学生的讨论)

第三环节:小组汇报讨论的计算方法:一个一个地数、按数的组成计算、想减算加、用十做单位计算、摆小棒看出来的……小组互评。多媒体直观演示,验证计算结果,并且让学生比较出那种方法最简便。体现算法的多样性和灵活性。学生再用自己喜欢的方法计算其余的问题。

第四环节:增加如“工人叔叔搬走10盆紫花,还剩多少盆紫花”,“红花和紫花的总数比黄花多多少盆”等整十数减整十数和加减混和计算的问题,学生思考计算并且说明理由。学生进行自评。

(三)实践运用,发展能力:

(以一年级综合实践课“小猪爬山”的故事为题材设计闯关活动),小猪和伙伴们结伴去爬山,如果遇到困难该怎么办呢?进行德育渗透。

第一关:计算并说说 40+20 3+2 6—4 5+4—7> 40—20 30+20 60—40 50+40—70。

在计算方法上的联系。(促进知识迁移和加强知识间的联系)

第二关:看图写算式(旨在比较、对比整十数加一位数和整十数加整十数等的区别和联系,培养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如:40+3和40+30。

第三关:集体闯关,每个小组一张题卡,用时少、正确率高为优胜奖。号召学生发扬团结协作精神。

对闯关活动进行小结,师评为主。

4、独立思考、巩固新知:学生独立完成练习十第1——4题。

创设情景,激情引趣:结合教材创设“公园花卉展”的真实情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因为兴趣才是最好的老师,又对学生渗透爱护他人劳动成果的思想品德教育。

合作学习、探究新知:学生在“公园花卉展”的情景中,通过观察,发现并提出了多种数学问题,然后组织学生思考计算方法,再相互交流,这种安排让学生在自主探索思考和合作交流中,了解整十数加减整十数的计算方法,留给学生探索、思考、动口、动手的时间和空间,开阔学生思路,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

实践运用,发展能力:运用多媒体把“小猪爬山”的动画故事呈现给学生,通过连续的场景和生动的画面引导学生的有意注意,调动学生积极参与的情感,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练习活动中运用计算知识,提高计算能力。

独立思考、巩固新知:让学生独立完成作业,培养学生独立思辩的能力和良好的学习习惯,同时也检查了本课时教学目标的达成度。

下载《100以内的加法和减法(二)》重难点突破(精选五篇)word格式文档
下载《100以内的加法和减法(二)》重难点突破(精选五篇).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100以内的加法和减法教学反思

    篇一:100以内的加法和减法教学反思学生在进行100以内加减法的笔算时错误颇多。主要错误类型有:①基础计算不过关。如经过一个暑假有不少同学记不清6+7等于几,导致计算错误②书......

    万以内加法和减法-三位数加法教案

    万以内加法 一、 教学内容、、 人教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上册第四单元《万以内的加法和减法》第36,37页 二、 教学目标 1、 引导学生利用旧知,学会三位数加三位数(不连续进位加)的......

    《100以内的加法和减法》教学设计

    《100以内的加法和减法》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 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试验教材一年级下册“100以内的加法和减法(一)的复习”。 教学目标: 1、引导学生经历单元知识分类和整理的......

    100以内加法和减法复习课教案[精选合集]

    100以内的加法和减法(二)的整理与复习教学内容:第二单元的整理与复习教材分析 本内容是在学生已经掌握笔算和口算100以内的加法和减法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 教材在本单元的安......

    《100以内的加法和减法》教学设计

    《100以内的加法和减法》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 采用4C乐高教学法——联系、构建、延续、反思结合,创设情境,引导学生进一步理解加法意义及算理,并会计算。 2、......

    100以内的加法和减法教学设计(范文模版)

    100以内的加法和减法(二) 人教版二年级上册 一、教学目标: (一) 知识目标:让学生明白100以内的加法包括不进位加法和进位加法,体会进位加法与不进位加法的不同,掌握两者的不同算法。......

    100以内两位数进位加法和退位减法

    1 65+29= 40+43= 61+27= 37+48= 60+36= 45+36= 53+24= 28+27= 62+19= 70+12= 2 9+37= 4 8+22= 25+37= 29+32= 37+47= 60+29= 29+37= 48+16= 70+21= 28......

    100以内的加法和减法教学设计

    《100以内的加法和减法(二)》教学设计(第1课时) 教学目标: 1.理解100以内两位数不进位加法笔算的算理,掌握笔算的方法,能正确地用竖式计算。 2.在具体情境中进一步体会加法的意义,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