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生作文中的问题

时间:2019-05-14 18:21:31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小学生作文中的问题》,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小学生作文中的问题》。

第一篇:小学生作文中的问题

1、内容方面:无内容可写,存在编、套、抄现象。许多学生拿到作文题目,首先想到的不是自己的生活、自身的经历、切身的感受,而是作文选,想办法去编、套、抄。写出的作文内容空洞,言之无物,套话连篇。

2、表达方面:“挤牙膏”或“流水帐”式写法。东拼西凑,甚至把与中心、主题无关的扯进来,犯“跑题”的错误。写出的作文简单,支离破碎,落入俗套。

3、思想方面:不表达真情,存在假、大、空现象。作文失去儿童化的语言,而带有成人化的腔调,无法如实体现孩子的年龄特点、心理特征和童真童趣。

4、速度方面:凑凑合合下笔,磨磨蹭蹭,涂来改去。学生挠头皮咬笔竿,先是愁眉苦脸,抓耳挠腮,没有认真思考,然后再闭门造车,写作极慢。

一、小学生在写作中存在的问题主要表现:

1、文章缺乏真情实感

新课程标准要求小学生能够将自己亲身经历的事以及真实感受表达出来。但纵观小学生的写作,存在缺乏真实情感的倾向。比如套用与自己作文主题关联不大的句子,但却很难作文的思想表述出来。还有很多学生都喜欢在习作的最后一段进行抒情,套用一个感叹句。如 “这真是有意义的一天!”此类的句子的出现真的能表达自己的真实想法吗?

2、立意雷同现象严重

小学生在写作文时往往不知道要有立意。因此一个班级写一篇作文,故事情节类似,人物命运一致的现象非常多。比如在以“第一次xx ”为题的写作中许多学生会写做饭、洗衣服等。这样文章雷同现象严重。

3、文章内容缺乏必要的整合

很多小学生占有了大量的材料,却不知道如何选取、剪裁,于是造成了要么中心不突出,要么材料太杂乱,形成了为材料而材料的随意堆砌的局面。这样仅仅依靠大量的材料来构造文章,内容分散缺乏必要的整合,整篇文章就显得杂乱无章。

二、小学生在写作中存在问题的原因:

1、引导不当

2、兴趣不足

3、缺乏素材。

4、缺乏练笔。我认为造成以上问题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学生词汇和语言的积累的缺乏,而这些东西和平时的生活观察是分不开的,所以可以让学生养成观察身周的习惯,这样也就有了生活的素材积累。平时我让学生观察要注意以下几点:第一,鲁迅先生说:“对于任何事物,必须观察准确、透彻,才好下笔。”观察要尽量做到准确、细致、透彻。作文要写得真实,观察必须准确;作文要写得具体,观察必须细致;作文要写得深刻,观察必须透彻。不要走马观花。如说,人们高兴的时候要笑,伤心的时候要哭,这是人之常情,可是有时候也有特殊的情况,至深的悲痛常无眼泪,极大的欢乐却往往是热泪盈眶。就说“笑”吧,也有各种各样的笑,如哄堂大笑,捧腹大笑,嫣然一笑,掩口而笑„„表示友好、亲切的微笑;表示敌

意、轻蔑的冷笑„„第二,观察生活要善于抓住特点。第三,观察生活还要善于思考。在观察之余还要多读书,“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让学生看书的同时要记住书中好的词语和句子,这样学生在无形之中积累了语言。

二、是老师缺乏行之有效的引导和训练的方法

一直以来,学生怕写作文,我也怕教作文,因为缺少作文教学经验,因为找不到一套行之有效的引导和训练方法,这次参加国培,听了袁老师的《七步快速成段法》,令我眼前一亮,大有久旱逢甘雨之感,以后我将在袁老师的引导下,慢慢克服缺点,找准作文教学的方向。

此外,我认为还应注意:

一、作文教学不能流于形式,要精心地创设情景,激发学生表达的欲望——解决学生“想写”的问题。

二、鼓励学生说真话,表真情。——解决学生“写什么”的问题。

三、教给学生作文方法,落实作文指导——解决“怎样写”的问题。

四、重视作文的修改讲评———解决“写好”的问题。

总之,教学中,听、说、读、写这四种能力应该全面兼顾,用多种形式进行作文能力的训练,使口头语言与书面语言互相促进,共同发展。

材料问题。表达问题,能说不能写,词不达意,空洞无物,干巴巴。构思问题,无新意,炒现饭。立意问题,思想肤浅,观点陈旧,不知所云,为赋新词强说愁,牛头不对马嘴,胡说八道,让人啼笑皆非。

1,观察,记录,体验,读书。

2,根据孩子性格培养文风,多读经典作品,多练习。3,引导联想,思维导图。4,养成独立思考的能力。

生活在乡村的小学生写作文,由于各种因素的存在与影响,出现的问题很复杂。我在农村小学语文教学实践中发现学生的作文常出现的问题大致有如下几种:

一、思路不开阔,缺乏观察力。

我们农村的小学生生活在山区,由于生活条件的限制,他们很少能走出大山。有的小学生小学毕业了可能连县城也没到过。生活圈子的局限性,使我们的小学生在生活中抬头见的是山,低头见的也是山。再加上农村文化生活的缺乏,使他们见闻短少。农村单调的生活也使他们对自己的生活习以为常,缺乏观察能力,因此在作文中往往打不开思路。

二、题材单一陈旧,缺少新意。

翻开农村小学生的作文本,不难发现其中所写的事无外乎都是这样:第一次煮饭,把饭煮糊了;难忘的人或事无外乎爸爸妈妈、老师同学如何关心自己等等。所写的题材往往是哥哥写了,弟弟妹妹接着写。在三年级了到六年级还在继续写。题材单一陈旧,千篇一律。

三、套写改写,抄袭成风。

为了应付作文,又怕自己所写的文章不如意。不少小学生在作文时往往不经思考。随便从作文书中抄一篇完任务。所抄来的文章,有的有板有眼但不符合自己实际,有的不伦不类,张冠李戴。看来实在好笑,但又不得不掩卷长思,为什么会样?

四、心中有千言,下笔却无语。

产生这种现象的原因与学生积累词语少以及表达能力有关外。更重要的是本地方言思维与普通话表达之间的矛盾。学生平时说话和思维时习惯用本地方言,而作文时却要求用普通话表达。这样,我们的学生就处于一种在作文时用脑子里相好方言词汇去一个个对照学过的普通话词语,即心中所想与笔下所写不一致的矛盾过程。由于学生年龄关系,积累词语多少关系,有时候学生很难把方言词语与普通话对上号,就造成了这种“心中有千言,下笔却无语”的情况。

那么,我们又如何帮助学生去解决这些问题呢?我在几年的作文教学中是这样做的:

一、指导学生观察生活,寻找写作灵感。

生活是写作的源泉,一切写作素材都来自于生活。生活中许多不经意的小事得都是值得一写的。而作文就是把生活中的所见、所闻、所想、所感用文字的形式写出来。但作文是一个过程,不能一步到位,要经过选材---构思---成文这几个阶段。而每一个阶段都是联系紧密的。其中关键是选材。要指导学生选取好的

材料就一定先要培养学生观察生活,从生活中选材的能力。培养学生观察生活的方法可以采用记日记的方式。要求学生把一天当中有意义的事记下来。刚开始,很多学生可能感到“没有什么好写”。或者都是记一些“流水账”,这不要紧,我们可以给他们提一些具体的要求。通过教师的逐步引导,学生基本上能把他们喜欢什么,接触什么人以及对事物、人的认识和感受写出来。长此以往,学生就会觉得其实生活中有很多东西可以写。也就会更加留心周围的生活。到写作文时,日记中的生活片断就会浮现在他们的脑海中,这时教师只要稍加点拨,学生就能找到写作灵感,写出的思路一定会茅塞顿开。

二、旧题新作、创出新意。

农村是一个广阔的天地,农村的生活也是精彩纷呈的。学生所写的生活是他们最熟悉的,是他们童稚的思维对生活的表达。哪怕所写的是最平常的“放牛”这样的小事,我们作为教师,要站在学生的立场,对他们所写的内容多作指导,少作批评。就能使学生在平常小事的旧题材中翻炒出一些新鲜感来。比如,学生写《难忘的一件事》这篇作文时,在指导下有一个学生写的放牛就与众不同。他在文章中写他的爸爸得了胃出血病,他听别人说多喝泥鳅汤可以治好这种病。所以在星期天他去放牛的时候,把牛赶到山里,就去田里捉泥鳅了,由于太专注,而忘了照顾牛。就这样,牛偷吃了别人的禾苗,他也被本就因病干不了活心情烦燥的爸爸狠狠地揍了一顿。被打的他一声不吭。晚上,他把抓来 的泥鳅燉了汤,端给爸爸。他爸爸终于明白了“牛偷吃了别人的禾苗”的秘密。他一把搂住儿子,父子俩抱头痛哭。这篇作文从“牛偷吃了别人的禾苗”一事中,反映出了父子之间的深情,的确与众不同。事后,经我调查,这是一件真人真事。由此可见,只要我们悉心指导,题材虽旧,学生也会写出新意来。

三、指导学生说自己的话,写自己的事。

学生懂得去抄范文,并不得是坏事,至少说明他们有写出好文章的愿望。我们要懂得学生的心理,告诉他们,抄袭的文章再好,毕竟不是自己的。我还注重作文前对学生的辅导。选取一些学生感兴趣的话题和学生一起讨论。在讨论的过程中指导学生怎样去观察,怎样用恰当的语言去描述等等。必要时,我还要口头作文或是写出下水作文并打印好供学生传阅,以最简单、最明白的方式告诉学生,作文并不难。引起学生表达的欲望。通过努力,学生就会发现身边其实也有很多东西可以一写。于是学生心中的话匣就打开了。学生能写出一篇篇好文章就不是难事了。

四、土洋结合,异曲同工。

方言与普通话的差异,使学生的思维与表达在写作中的矛盾很突出。为解决“心中有千言,下笔却无语”的问题,我在平时授课过程中注意把书面语言和口语联系起来。不仅教会学生生字、词语听正确读音,还要告诉学生这个词语在方言中怎样说。时间久了,学生的书面词语积累多了,相应的口头语言也就积累多了。到写作的时候,脱口而出的方言就很容易找到相对应的普通话词

语。心中想什么,笔下就写什么。"土洋结合教学的的运用对解决学生作文时“心中有千言、下笔却无语”的矛盾起到了异曲同工的作用,思维与表达的矛盾就会迎刃而解了。

总之,作文是一个复杂的再创造过程,出现的问题也是层出不穷的。我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按照上述方法进行教学,学生的作文水平有了明显的提高,收到了不错的教学效果。今后我还将继续努力,争取更大的成功。

摘要:农村小学生的习作中往往存在题材单

一、内容空泛、结构混乱以及写作技能差等问题。其成因有教师方面:一是教师在作文教学中重教学生应付考试的“作文诀窍”却忽视了学生终身受用的作文能力的培养,二是教师由于对学生要求过高而挫伤了学生习作的积极性;学生方面:一是由于缺乏有针对性的观察实践而形成了无话可说的烦恼,二是写作这一复杂的心理过程给学生造成了心理压力,形成了思路闭塞的焦虑。我们在作文教学中,可采用引导学生观察实践丰富素材储备、以学促写迁移写法、鼓励为主纠正为辅等方法来解决这些问题,有效提高农村孩子的习作水平。

关键词:小学生 作文 常见问题 成因 对策

《小学语文新课标》中明确指出:语文课程应致力于学生语文素养的形成与发展。写作能力是语文素养的综合体现。而在小学语文学习中,农村孩子在习作方面与城市孩子的差距显得尤为明显。按理说,农村学校的学生绝大多数都生在农村,长在农村,都会像少年闰土那样心里有无穷无尽的稀奇事。可是,随着社会的发展,农村的生活环境不断发生着巨大的变化,家乡的美丽风光,善良勤劳的农民形象,淳朴浓郁的民俗风情,丰富多彩的生活源泉与学生笔下作文中的内容贫乏形成了很大的反差。在批阅孩子们的习作时,有时让你啼笑皆非,有时又让你味同嚼蜡,总之,很难找到几篇充满真情实感的佳作。作文,一直是语文老师不断研究探讨的问题,也是困惑学生的难题。特别是农村的小学生,作文遇到的问题更多。在农村学校执教的十余年间,我发现了问题,也摸索了一些解决的办法,现就此浅谈一下我的感受。

一、常见的问题

(一)题材单一,缺少“鲜”味儿

读到孩子们的文章,总觉得像一个模子印出来似的:写人大多都写爸爸妈妈,内容则是自己生病了,爸爸妈妈是怎样着急、怎样照顾自己的;写景则多是家乡的小山坡一年四季景色的

变换;写事就是和小伙伴捉鱼、钓龙虾„„题材极为类似。

(二)内容空泛,缺少真情实感

只要一提到作文,学生就是一脸的痛苦状。“哎呀!又写作文了,写什么好呢?”“老师还要求写四百字,天哪!”真可谓怨声载道。好不容易作文交上来了,仔细一看,刚开了个头,敷衍几句,就草草收场。内容空泛笼统,不知所云。像“挤牙膏”似的挤出来的作文,能有什么精彩可言呢?

(三)结构混乱,不懂得布局 很多学生对“总分”“总分总”“并列”等结构形式都能脱口而出,但是在作文时却往往结构混乱。有的事例太多,详略不当;有的事例太少,一笔带过;有的段落之间分得不明确,没有突出文章主题。例如,一学生在写《春天的小山坡》时,先写了小山坡上的桃花、梨花等各种花的鲜艳多姿,接着写坡上长着各种各样的蔬菜,第二段开头又是“山坡上的野花不计其数,红的、黄的、紫的„„”,这样结构就显得混乱不清晰了。又如,一学生在写《我的文具盒》时,第一段是“我的文具盒表面有许多的草莓,有绿的、蓝的、紫的、红的„„”,第二段开头是“还有一个大草莓”,接下来又叙述了文具盒里面的东西。这样的分段不清晰而且没表达出文具盒的特别之处。

(四)写作技能差,语病多,标点符号使用错误

很多学生的作文句子不通顺,例如“如果困难找妈妈”。错别字很多,如“一坐大山”、“重心写”等。有些标点符号的错误使用,使文章产生歧义,如一学生写:第二天,爸爸对我说“妈妈,昨天晚上腰疼的都没睡好觉”,其中,逗号明显用错了。在标点符号的运用中,引号的运用错误最多。

二、原因分析

(一)教师的原因 究其根源,还是传统的应试教育观念影响了学生写作能力的健康发展。为了学生在考试中取得好分数,教师往往采取似乎能够迅速奏效的方法,从写什么到怎样写,都给学生提出许多框框,这样不但不能点拨学生思维的方向,还束缚了学生的心态自由,学生只是消极被动接受,逐渐产生了对作文的惧怕心理。另外,老师要求学生一定要把字数写足,批改作文时看到字数多的总是多给分数。这就让一些教师在教学生应付考试的“作文诀窍”时忽视了学生终身受用的作文能力的培养。在批改学生文章时,老师的要求高,给学生的作文分数低,红色的批语中,总是批评的话多,鼓励的话少,在平时单元检测时,更是压低分数,把学生的积极性挫伤得荡然无存。

(二)学生的原因

必须承认,农村学校的学生从小到大,由于种种原因生活比较单调,很少有老师引导学生进行有的放矢的观察、实践,因而脑中一片空白。而且,经调查了解,几乎每个学生手上都有一两本《优秀作文选》、《小学生作文大全》等,学生作文时,习惯于依葫芦画瓢,时间一长,学生养成一种坏习惯—对身边的人和事视而不见,听而不闻。心理学研究表明,儿童的思维处于表象思维阶段,是用形象、色彩、声音来思维的,只有感知了的事物,才能出现再造想象,没有感知或感知模糊、没有体会,就不能再现、再造想象,更不能形成鲜明的观点,因而就有了无话可说的烦恼。我还了解到有近60%的学生时常为有话写不出、不知怎样写而烦恼。这是因为在调动平时一切积蓄写作成文时,不只是对贮存信息提取的思考,还有对信息形成表象的想象、分析、辐射和聚合。这一系列复杂的心理过程对小学生来说是困难的,它给小学生造成了心理压力,形成了思路闭塞的焦虑。

三、对策研究

(一)观察实践,丰富素材

首先要引导学生善于观察,做生活的有心人。叶圣陶先生曾说:“作文这件事离不开生活,生活充实到什么程度,才会作出什么文字。”鲁迅先生说:“如要创作,第一需观察。”把这两者相容就是观察生活。教师要善于引导学生到生活这源活水中去汲取资源、培养观察能力,炼就学生善于发现美的慧眼,如此才能保证作文教学遵循写作心理历程:现实→思维→语言→文字,才能使学生从闭门造车的习惯中解脱出来,并且变“无事可写”为“处处有素材”。其次是参与活动积累素材。学生的生活丰富多彩,非常广阔,除了课堂,还有课外,除了学习,还有活动。课间活动、班级活动等不仅是学生在紧张的学习之余最感兴趣的,也是学生作文素材的来源。因此在平时的教学中,可以经常组织学生参加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活动。例如,班级拔河比赛、才艺展示、主题队会、朗读比赛、讲故事比赛等,这些活动就是学生写作的素材,也会在学生的作文中留下真实而生动的纪录。

(二)以学促写,迁移写法 其实,我们的课文就是最好的作文。教师要在引导学生学习课文知识的同时学习作者的写作方法。那又怎样结合课文,以学促写呢?我认为首先是应该让学生多读。阅读是吸收,写作是表达,阅读是写作的基础,学生从阅读中汲取营养,利于学生从读学写,促进写作能力的提高,这也是作文教学的基本途径。作为教师要有意识地把作文指导渗透到阅读教学中,要指导学生学习作者观察事物、分析事物、遣词造句、连句成段、连段成篇的方法。每学习一篇课文后,注意对该文的结构和写作方法进行分析。如,在学习五年级下册的《彩色的非洲》一文时,我们要让学生体会作者在篇章布局、语言表达上十分鲜明的特色。这篇课文结构上采用了先概述再分述最后又概括总结全文的方法。开头“非洲真是一个色彩斑斓的世界啊”和结尾“啊,非洲,好一个多姿多彩的世界!”既首尾照应,呼应课题,又直接抒发作者对非洲风情文化的赞美之情。“色彩斑斓”与“多姿多彩”意思相近但用词不重复,可见作者遣词造句十分讲究。课文不仅条理清楚,层次分明,过渡也十分自然。这些都要引导学生好好的领悟。其次是结合实际适当仿写。虽然说写作讲究的是创造,但也可以适当仿写。如,《燕子专列》一文的开头,作者采用设疑法:燕子是候鸟,能长途飞行,怎么还用专列送呢?当学生遇到这类主题的作文时,就可以学习这样的写法开好头,写起来就容易多了。再如,在学习了《草虫的村落》后,就可以引导学生模仿作者展开联想和想象的方法,写一写自己观察到的一种小动物。不过,在指导仿写的同时也要注意求新,写出具有自己特色的习作。最后是加强朗读训练,培养学生的语感。常言道:“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告诉我们的道理是:作文在于积累。只有语言积累到一定的程度,才可能文思如涌,笔下生花。否则,纵有思绪万千,笔下也难有片言只语。只要通过读、背使学生把课本的语言转化为自己的语言储备起来,提起笔来就不会难了。当然,除了课文以外,博览群书,通过大量的阅读,丰富语言积累也是提高写作能力的一个不可或缺的途径。

(三)鼓励为主,纠正为辅 叶圣陶曾说过:“批改不是挑剔,要多鼓励,多指出优点。” 小学生的年龄特点告诉我们:他们的兴趣、情感容易受外界的干扰而发生转变。他们可能因为老师的一句表扬的话而变得乐于写作,也可能因为老师的一记“闷棍”而丧失兴趣,因此,在批改作文、写评语时,我们尽量做到有针对性、鼓动性、想方设法调动学生的兴趣。针对学生作文中存在的问题,用婉转带有鼓动性的话来评价,让学生从老师的评语中受到鼓舞,提升学生的兴奋点,这样学生不仅能够享受到成功的喜悦,更在内心深处触发了他们继续努力写作的激情,从而把学生被动的写作地位转变为主动的内需。一旦学生有了这种内在的自主的需求,那么,写作也就不再是苦事、累事了,甚至会把写作当作乐事、趣事。另外,推荐学生发表文章是激发学生创作的一个好方法。但是,能在报刊杂志上发表的作品毕竟是少数,我们可以在班级中创办作文专刊,让更多的孩子尝到成功的喜悦,感受到作文的分量,大大提高他们创作的积极性。总之,教无定法,贵在得法。只要我们老师多摸索,多反思,即使困难再多、路途再远,也同样能收获秋天的喜悦。

第二篇:小学生作文中存在的问题

教师园地教师文苑

小学生作文中存在的问题

及解决办法

李忠贤

作文是学生认识水平和语言文字表达能力的体现。小学生作文就是练习把自己看到的、听到的、想到的内容或亲身经历的事情,用恰当的语言文字表达出来。作文教学是小学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为全面提高学生素质打基础的一项重要工作。众所周知,一个民族文化水平低,读写水平不高,是难以进入经济高度发展的文明社会,难以立足于世界民族之林的。并且当今时代对新型人才提出了这样的要求,既懂专业,又懂管理,具有创造性的开拓人才。这种人才的一个重要条件,就是必须具有较高的写作能力。而小学生作文又是培养写作能力的基础。可见小学生作文的重要性,然而,小学生作文中存在着许多问题,现归类如下:

首先是主观方面存在的问题:

一、缺少引导,无写作动机。通过对许多的小学生调查后,发现他们对待作文的态度只有一个“写作文干什么?不就是给老师完任务嘛。只要将字数划够,给老师一交就完事了。”由此可以看出,学生没有正确的写作动机。我们知道,人无论从事什么活动,总要受到动机的调节和支配。比如,一个学生在学校求学,是因为他有学习的动机,一个顾客去商店采购商品,是因为他有购买的动机,即使是像吃饭、喝水、走路这些简单的活动,也是在不同动机的推动下产生的。动机可以说是人活动的原因和动力。它表明一个人“为什么”去从事某种活动。可见,写作动机对作文有多么大的影响。但是,他们缺少的正是对作文有重大影响的写作动机。

他们不但是如此说,而且也是如此做。从他们的作文中就可以清楚的看出,“学生是在给老师完任务”的心态促使

下写作文的。小学五年级的学生,如果老师不规定文章的字数,他们150个字左右就完成,甚至有100个字就完成了一篇文章。(当然并不是字数少就不能写出好文章)而文章写的是什么内容连他自己也说不清楚。一旦规定了字数,他们又是想方设法的凑字数,小学作文中,频率最高的就是“写人”篇。有一个五年级学生在《我的爷爷》的末尾中这样写道:

“我奶奶每天给爷爷吃一个鸡蛋,妈妈还说让爷爷多喝点猪油,爸爸也同意他们的意见,我也很高兴。”

看了这些后,谁都会说:“这到底是在写谁呢?或许是在写《我的家》。”然而这样的问题在小学生作文中却很普遍。

二、观察少,胸中无积蓄。许多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也想写点什么,可是又写不出什么内容。这最直接的原因就是观察少,胸中无积蓄。我们知道:观察是人们发现、认识和理解外界事物的基础,只有“笼天地于形内”,方能“挫万物于笔端”。它在写作活动中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1.观察是引发写作欲望的动因。人们在观察进程中,往往受到观察对象的某些特点和情景刺激、触动。因而诱发和萌生写作的灵感和欲望。这种欲望有时是很强烈的,常常促使观察者进一步观察,调动生活积累,迅速进入写作的构思。

2.观察是获取写作材料的重要渠道。任何文章和作品都要反映现实生活,都要“言之有物”、“言之有理”、“物”就是材料。凡在社会中之人物、事物、景物及其形态、色彩、声响,性状、细节、画面等等的获得与积累,无不有赖于观察。“理”就是道理、根据。而道理、根据又常常是通过长期的观察之后得来的。如果缺少观察,所下结论要么是马虎的,要么就成为谬论。这是

为获取直接材料作铺垫。

其次还有间接材料。那么观察对阅读,接受和理解书刊资料中的间接材料也是大有裨益的。

3.观察是认识和发现客观事物的基础。

人们认识事物是从观察开始的。写作中说明,描述客观事物,表现事物的形态、性状,特征都需要以观察作基础。如写一篇关于狗的说明文,必须认真观察狗的外形,生活习性等才能写出来。“狗打喷嚏天要下”,是否真是这样的?“蚂蚁搬家雨稀稀”,像类似的问题只有认真观察后才能下结论。

可见,在观察中才能悟出客观事物的意义,并因此而触动情感,产生写作的欲望,完成文章的立意。

三、积累少,字词不能正确使用。

要写书面语言,学习书面语言,必须先识字。只有认识了一定数量的字,并且能够正确理解字义,才能够顺利地阅读书报,学习文化科学知识,提高认识能力。

1.识字是写作的起点。识字并不是小学语文教学的终极目的,文字只是发展儿童思维能力和语言能力的一种工具,识字的目的是掌握语言文字,用以阅读和写作。

2.写作的基础是识字。识字的目的是为了阅读和写作。一篇文章是由若干句话构成的,而一句话又是由最基本的字、词构成。所以字词在作文中处于决定地位。字词使用的正确与否,将对文章的好坏有着直接的影响。如五年级的学生在《祖国,我对您说》中这样写道:

“在远古的时候,中国和英国战争不断……”

显然是有问题。结果学生说他指的是1840年的鸦片战争,而又不能确定具体的时间,于是他写出了上面的话。可见这个学生对“远古”这个词不理解。因此,对于学过的生字、新词要养成积累的习惯,在以后的写作过程中能够使用自如。

四、缺少听说能力和读写能力的训练。

我们知道,能力的培养与提高必须经过训练。而读和写的密切结合是小学语文中最重要的环节,读是吸取;写是运用。读是写的基础;只读不写,当然作不出好文章;只写不读,写也不能很快提高。鲁迅先生在谈到自己的写作经验时说:“文章应该怎样作,我说不出来,因为自己的作文是由于多看和多练习。此外,并没新的方法!”可见训练的重要性。

而经过对小学生的调查发现:现在的小学生真是缺少这种训练。他们中有90%的人从听觉中得到信息和接受知识的能力非常强。(这或许与历代的“填鸭式”教学,“满堂灌”教学有直接的关系)而有60%的人会读,也就是能从阅读中获取知识。有50%的人可以与人交流,也就是能清楚的表达自己的意见或建议,具有一定的语言表达能力。而能用文字表达出自己感受的学生只占到17%~~20%。

从这几个数据就可以清楚地看出他们缺少训练。

其次,客观上也存在着许多问题:

一、教师缺乏一定的语言表达和写作能力。

语言表达能力是教师能力素质的重要内容,是小学语文教师从事教育,教学和科研工作的必备条件。语文教师语言表达能力的优劣,直接影响着学生的听说读写能力的提高和学习的积极性。

现在的小学教师队伍中,有一部分老师不能按要求写出一定的文章,也不能准确、简明、扼要的将一件事情完整的用语言表达清楚。久而久之,学生也就养成了习惯,说话重复,导致作文中语句重复。

二、引导和训练的方法欠妥。经过调查发现,许多老师也在注意引导学生,加强对学生听说读写能力的训练。但是,他们训练的方法欠妥。比如:在每次寒假或暑假回来之后,老师布臵的第一篇作文便是《寒、暑假见闻》。许多学生在写不出新的见闻,又为了能按时完成作业便抄袭他人之作。之后,只要老师布臵的作文是《XX见闻》时,他们就会将原来的那篇文章原封不动的搬出来,以应眼下之急。

有的为了训练学生的听说能力,要求在课前5分钟让学生说一段自己的经历或见闻。时间一长,学生便将那段感受或见闻倒背如流,并且每次都受到老师的表扬。而真的达到训练目标的又有多少呢?

三、讲评的方法不正确。

讲评是作文中的一个重要环节,也是提写作水平的有效方法。通过对许多的小学生以及小学教师的调查,发现许多教师的讲评方法不正确。

1.教师的讲评方法不正确。许多教师在对第一篇作文批阅后,在作文的讲评中,就是“教师讲,学生听”。这样吸引不了学生,也提高不了学生对教师讲评作文的兴趣。教师尽管讲了本次作文的许多成功之处和不足,但学生收获甚微,甚至一点收获也没有。这样就是老师的讲评发挥不了应有的效力。因此,要改变教师讲评作文的方法,做到“师生共评”,这样效果会更明显。

2.教师批改作文的方法不正确。教师在批改作文之前,首先应该抓住文章的主要内容,弄清学生写作对象和表达的思想感情。这样才能对症下药,准确找出文章的优点的缺点,然后再写出评语。

然而许多教师在批改作文时,连文章的主要内容都没有抓住就盲目地写批语。因此,许多批语文不对题。有的老师为了尽显其美,对文章的内容只字不提,在批语中只写道:“语句不通,字迹潦草、书写不工整”等批语。

既然在小学作文中存在着如此多的问题,那么根据自己的调查和总结后,提出一些解决的办法。

一、教师要以身作则,引发学生的写作动机。

首先教师要能写出一定的文章,才能指导学生更好地作文。只有自己动手写“下水文”,才能真正体会到作文之道,指导才会得法。其次,教师要在报刊、杂志上发表一定的文章,以身作则来引发学生的写作动机,使学生感受到作文写的好还会得到许多的荣誉。教师也可适当地推荐学生去参加一些征文比赛,以此来提高学生作文的兴趣。

二、多组织一些有意义的活动和实验,运用现代教学媒体,丰富写作材料。

语文学习的外延同生活的外延相等。因此,不管是活动,还是电影电视;也不管是实验,还是故事新闻,都应该有选择的组织学生集体参加和观看,以扩大见识,丰富思想。而这些活动、实验、电影、电视的内容,也就是学生写日记、写作文的材料。

在组织这种活动的时候,一般应该事先提出明确要求,目的是使学生的注意力相对集中;参加完活动和看完影片之后要组织讨论,从而互相启发,活跃思维。这样做,往往会有比较好的效果。

三、培养学生养成良好的写作习惯。不论干什么事都要养成一种良好的习惯。写作也是一样,在写出好文章之前首先要有良好的写作习惯。

1.培养学生养成良好的观察习惯。观察习惯是在长期的不断的观察练习中养成的。俗话说“习惯成自然”。也就是说,任何时候,不论走到哪里,不用提醒、不用勉强、便能自觉地,自然而然地进入“角色”,投入对周围的人物、事物的观察中去,使观察成为一种“天

性”,并随之做出笔记。我每次在给我的新同学上第一次作文课时,我都会做这么一个实验:每人找一个小器皿,然后跟着我在器皿里面倒点水,加点盐、醋、味精和红蓝墨水。之后用指头搅拌并品尝。我是用中指搅拌,食指品尝,并说“好香”。而同学们由于不认真观察,结果将中指放在口中品尝,摇着头说“好怪的味道”。如此反复几遍,最终让同学们看出其中的奥秘,并且告诉他们不认真观察的结果。这样,就激起了学生认真观察的兴趣。

2.培养学生“持之以恒”的精神。提高写作能力,绝非一朝一夕之事。首先要有坚持不懈、持之以恒、锲而不舍的精神。要勤动笔、长练笔、不停笔。比如日记,要一天也不间断地记下去,日积月累,作文水平才会提高的3.养成良好的修改习惯。人们常说:“文章是改出来的”,这话有一定的道理,作者在动笔行文之前往往是充满信心的,而等写出初稿后又觉得心里想说的话没能准确完美地表达出来,这样就要反复修改,以达到最美。古今文章大家,给我们留下了许多重视文章修改的美谈。欧阳修改文章是“书而傅之屋壁,出入观省之”;曹雪芹写《红楼梦》,“批阅十载,增删五次”;马克思写《资本论》从初稿到定稿经过多次修改,第二卷前一部分原稿现在保存下来的就有八种之多;美国作家海明威的《老人与海》的手稿,在反复读了两百遍后才定稿付印。这类例子,举不胜举。

在小学时期,学生的自我评价能力一般低于评价的能力。他们往往能够正确的分析别人的行为,却不善于全面而确切的分析自己的行为。所以,应该让学生从修改其他同学的文章或者教师挑选的文章,逐步过渡到修改自己的文章。

学生修改自己的作文,应逐步提高难度。开始的时候,学生可以根据教师的批语或符号动手修改。以后,可以对

照教师的讲评自己修改。最后,学生应能在交给老师之前自觉修改。一名六年级学生在《我的哥哥》中写道“啊,多好的哥哥呀!”结果写为“啊,好多的哥哥呀”。像这类问题只要认真修改是可以避免的。

四、加强听说读写相统一的、循序渐进的训练。

在听说读写中,听和说是口头语言,而读和写是书面语言。无论是心理学、语言学、还是教育学都一致认为:口头语言是书面语言的先导和基础。人类科学和个体语言的发展,都是口头言语先于书面语言,书面语言是在口头语言的基础上形成和发展起来的,同时它又不能反过来丰富和改造口头语言。所以,听说和读写也是互相促进、相辅相成的,儿童语言的发展也是完全遵循这一规律的。

其次,在这四个能力的发展中,都遵循循序渐进的原理。就像婴儿学说话一样,一天天逐渐成熟的,不是某一天突然可以说许多的话。

总之,教学中,听、说、读、写这四种能力应该全面兼顾,用多种形式进行作文能力的训练,使口头语言与书面语言互相促进,共同发展。

第三篇:小学生作文中积累

小学生作文中积累

与创新能力培养的辩证统一

吴民

学生作文是一种融语言文字和逻辑思维为一体的创造性劳动,它要求学生具备充足的知识储备,畅达的表达倾吐和强烈的创造意识。21世纪的门槛已跨越,今天的人们正处于瞬息万变的信息时代。小学生作文教学的关键性正逐步被人们所认识,已改变了原有的“强化阅读训练,淡化作文训练”的观念。可教师煞费苦心地传递写作技巧,学生仍被动接受,痛苦地承受作文训练的现状,没有大的改变。究其原因,是教师没有为学生的积极性、生动性、创新性能力的发展提供广阔的智力背景,作文创新能力的培养与智力的培养割裂开来了。那么如何改变这种现状呢?可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一、广泛积累材料,为作文教学培养创新能力奠定基础。

1、广泛积累的含义。积累不同于盖房建塔,累砖式的罗列,积累表面上被看作是词语、句子数量的累计,其实严格考虑积累应包括对材料、观点、方法、语言、价值观、情感、态度等多方面的摄取和整理。

2、积累的方法和途径。积累的能力应靠观察力、思考力、联想力和想像力多重作用来培养。观察是积累写作素材的重要途径。通过观察获得亲身的体验,积累丰富的表象材料,为日后的作文提供大量的素材;通过观察,还可以获得写作的灵感,通过观察把学生引到大自然或社会生活中去,让他们感到可写的东西是那么丰富,从而激发

学生的写作欲望。

⑴、要想使学生的作文呈现“以我手,创我意”的境界,就一定要不断充实学生的作文素材,著名修辞学家陈望道先生谈到观察与写作的问题时指出“无论记载实有、描写、假设,都须预先有了这如实摄取情态的功夫,然后下笔。

⑵、把观察到的事物或现实充实成作文的素材,扩展成备用的材料。积累信息应是加工后有目的的、有感情的记忆过程。在观察阶段运用思考,可以在大家习以为常的生活中看出那些闪光的东西,整理成丰富的写作内容,在这方面,可这样做:

a、设立课前三分钟,即利用一天中一节课组织教学的时间,请同学们交流记录现象最深的事,再简明地谈谈自己的看法,在交流中加深认识。

b、写好日记,孟伟哉在谈到写日记的体会时说过:“写日记的结果,一是锻炼了我的语言,文字的能力,二是锻炼了我的观察能力和习惯,硬丰富了我的词汇,四是养成了我拿起笔就写的习惯。我确实亲身尝到了写日记的甜头。”这段话对写日记的好处作了很好的概括,同时写日记有利于学生积累作文素材,有效地解决作文时感到“无话可说”的问题。

b、鼓励学生做摘抄日记和笔记,把自己搜集到的资料及时

整理,指导他们分门别类,方便查找。

c、提供班级展示平台或指导编报活动,提供多元指导,克

服想法、简单认识肤浅的不足。

⑶、充分调动学生的习作情感,把积累到的信息提取出来,再次加工、创造性地表达出来。多向命题,激发情感。学生作文是倾吐生活积累的过程,是学生实际生活的反应。作文命题可以是借鉴型命题、智能型命题,也可是实用型命题。总之,好的命题才能引发学生的文思,使他们感到有事可叙,有论要发,有情可抒,积累可用。在教师引导积累和写作中,要树立以学生为中心的观念,引导学生抒真情,写真事,诱发动机,让学生自由选材,倾吐自己的心声。

⑷、在积累中,鼓励求同存异,汲取别人的思想或技巧。在积累古人或他人传下来的东西时,要鼓励批判。对他人(自己)多元认知中,难免有不深刻不全面的现状,对古人遗传的知识、经验,也有与现代社会不融的地方,教师应创造氛围,提倡学生之间,学生与老师之间的辩驳、讨论,更正错误思想,培养科学客观的精神。

二、开展形式多样的活动,拓展创新能力培养的渠道。

1、开放学生多种观感,提供实践机会,让学生在活动中提高语文表达能力和创新能力。

⑴、可以绘画与写文结合、实践与写文结合、操练与写文结合、表演与写文结合。将积累的技能、知识、态度应用于写作中。

⑵、充分挖掘课文中积累语文材料的习作资源,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一篇优秀的文章,蕴含着极其丰富的,可供学生进行创新习作的资源。美文大家都愿意欣赏,学生在积累鉴赏时,教师要抓住这个良好的契机,指导创新性习作的主要形式有:a、模仿型。抓住原谅中的原型特征,调动已储备的表象,把思维甲迁移到乙上。例如:学

《鸟的天堂》一课,让学生写《我喜欢的一种树》;学了《凡卡》,b、变通型。变通教材东方的写法来命题,属于必定性质的作文训练。例如:我教了《竹石》一诗后,请学生写《我对竹石的看法》,根据“养不教,父之过”这一《三字经》让学生写《我与爸爸》。c、感想型。即读后感或观后感。d、读写型。如根据《凡卡》写《凡卡梦见了爷爷》,根据〈〈少年闰土〉〉写〈〈长大的闰土〉〉。(3)在学校和班级的板报和墙报上开辟“我书”、“我写”、“小评论家”、“新发现”等栏目。

(4)不断丰富班队活动内容,为学生提供写作机会。

三、抓住创新思维的特征,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1、创新的生理基础。人的大脑左半球是智力活动区,而右半脑具有创新能力,所以创新需要有分析、计算、排列等作为基础,需要左右两个半球的配合,但是,集其大成者是右脑的创造功能。

2、创新思维有三个特征。即:发散性、变通性和独特性。根据创新思维的特征,安排系统的作文训练。

3、冲破定式,引导学生多向思维,在作文训练时,方式有:同一题目多角度选材;同一中心多种选材;同一材料多种立意;同一材料多种体裁。

4、引导学生运用多种想象,训练思维的变通性。

5、引导学生展示个性,训练思维的独特性。

总之,积累与创新是学生作文教学中必不可少的环节,作为新世纪的教师,我们一定是抓住这两个环节,使学生的作文有一个更大的提高。

第四篇:小学生作文中存在的问题及解决办法

小学生作文中存在的问题及解决办

作文教学是语文教学的重点和难点,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学生要留心周围事物,增强作文的自信心;要懂得习作是为了自我表达和与人交流。”要达到这个要求语文老师可谓任重而道远呀!稚童的心灵打开,让他们用自己的双眼捕捉生活剪影呢?写作能力是学生语文素养的综合体现。也是是学生认识水平和语言文字表达能力的体现。小学生作文就是练习把自己看到的、听到的、想到的内容或亲身经历的事情,用恰当的语言文字表达出来。作文教学是小学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为全面提高学生素质打基础的一项重要工作。众所周知,一个民族文化水平低,读写水平不高,是难以进入经济高度发展的文明社会,难以立足于世界民族之林的。并且当今时代对新型人才提出了这样的要求,既懂专业,又懂管理,具有创造性的开拓人才。这种人才的一个重要条件,就是必须具有较高的写作能力。而小学生作文又是培养写作能力的基础。可见小学生作文的重要性,然而,小学生作文中存在着许多问题。

怎样解决这一难题呢?结合我的教学经验和自我的实践,我觉得可从以下几点入手。

1、构思是培养学生的思维和发展能力的过程,是学习谋篇布局的重要一步。有了观察得来的资料,还不等于能写出好文章,还

必须通过巧妙的构思,精心的裁剪,才能写出好文章。但是,这对小学生来说实在不容易,因为这不仅是个“言之有序”的问题,而且还是个“言之有理”的问题,而古今中外,虽“文有规循”却“文无定法”。不过,若根据小学生模仿性强的心理特征,借用写人、写事和写物的典型文章,将抽象难懂的作文知识化难为易,还是有办法把学生引上构思之“路”的。比如,在训练写景时,可用《美丽的小兴安岭》一文,作为范文,这篇文章结构总分总,先总写小兴安岭,再分别叙述小兴安岭春、夏、秋、冬的不同景色,文章结构分明,便于学生掌握。若训练写人,则引《爱迪生》一文先简介典型事例塑造人,外表内心是性格,最后赞美品质点中心。

2、有了上述典型文章引路,待学生入门后,再适当进行灵活布局的巧妙构思训练。这一步训练的指导思想是“先规矩而后巧妙”,具体步骤是写提纲或打腹稿。经过反复的训练,使学生逐步把握构思的一般规律,从而完成作文的构思。

3、同时,还要根据儿童思维发展的年龄特征确定各年段不同的习作训练形式。具体地说,教师可在低年级学生中以创造型的现象作文和童话体作文,来培养学生想象的流畅性、变通性和独创性。

4、中年级学生以观察作文为主。教师可着重安排对动物、自然景物、建筑物以及人物的动作、对话、外貌等方面的素描训练,让学生获得丰富而鲜明的感性表象,帮助他们从五光十色的感性

表象中“筛选”出典型的表象,借此培养观察的目的性、条理性、精确性。从高年级开始,要以学生的抽象思维为培养重点。其习作训练应该从观察作文转向有名确表达需要的实用型作文。教师可根据社会、家庭中人际交往的需要确定各种有趣的主题,让学生写目的明确的记叙文和说明文、各种应用文和读书笔记,以培养学生归纳推理、演绎推理的技能和发散思维能力,培养思维的针对性、逻辑性、灵活性和独创性。

5、对小学生来说,教师还要重视口头和文字表达的训练。它也是作文训练的重点。要把话说明白,意思表达清楚,就要鼓励学生,话该怎么说就怎么写;要指导学生把话说通,把意思写清楚。训练的步骤是:先说再写,写后就读,边读边改。通过反复训练,学生定能把话说通,把意思表达清楚,把对象写准。总之,在表达训练中,将说写结合,读改结合,采用“说、写、读、改”的模式,训练学生表达由通顺明白到准确形象到生动,在反复的锤炼中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和语言能力,能使学生初步达到“言之有文”。至此,通过作文教学的观察、构思和表达的训练,学生写出的作文也就有“序”、有“物”、有“理”、有“文”了。

小学作文教学是语文教学的重头戏,但很多学生却怕写作文。究其原因,主要是学生不留心生活、不善于观察、不会构思、不善表达所致。

写作的素材来源于生活,只有通过观察生活,学生的作文才能“言之有物”,内容才能充实。在实践中笔者认为,最好的训

练方法就是用“问题”导向目标,即:根据作文训练的过程,确定观察的范围、对象,再按照一定的顺序和重点,精心设计一系列“问题”,让学生带着问题,有意识地在观察中寻根溯源,边观察边思考,边记录,直到逐个弄清问题为止。有了这些问题作引导,学生会不知不觉地逐渐养成良好的观察习惯,掌握观察要领,从而积累大量作文素材。这样,写起文章来就会下笔自有言,写出来的文章就自然言之有物了。这就是教学的第一步观察。构思是培养学生的思维和发展能力的过程,是学习谋篇布局的重要一步。有了观察得来的资料,还不等于能写出好文章,还必须通过巧妙的构思,精心的裁剪,才能写出好文章。但是,这对小学生来说实在不容易,因为这不仅是个“言之有序”的问题,而且还是个“言之有理”的问题,而古今中外,虽“文有规循”却“文无定法”。不过,若根据小学生模仿性强的心理特征,借用写人、写事和写物的典型文章,将抽象难懂的作文知识化难为易,还是有办法把学生引上构思之“路”的。比如,在训练写景时,可用《美丽的小兴安岭》一文,作为范文,这篇文章结构总分总,先总写小兴安岭,再分别叙述小兴安岭春、夏、秋、冬的不同景色,文章结构分明,便于学生掌握。若训练写人,则引《爱迪生》一文先简介典型事例塑造人,外表内心是性格,最后赞美品质点中心。

6、有了上述典型文章引路,待学生入门后,再适当进行灵活布局的巧妙构思训练。这一步训练的指导思想是“先规矩而后巧

妙”,具体步骤是写提纲或打腹稿。经过反复的训练,使学生逐步把握构思的一般规律,从而完成作文的构思。

7、同时,还要根据儿童思维发展的年龄特征确定各年段不同的习作训练形式。具体地说,教师可在低年级学生中以创造型的现象作文和童话体作文,来培养学生想象的流畅性、变通性和独创性。

8、对小学生来说,教师还要重视口头和文字表达的训练。它也是作文训练的重点。要把话说明白,意思表达清楚,就要鼓励学生,话该怎么说就怎么写;要指导学生把话说通,把意思写清楚。训练的步骤是:先说再写,写后就读,边读边改。通过反复训练,学生定能把话说通,把意思表达清楚,把对象写准。总之,在表达训练中,将说写结合,读改结合,采用“说、写、读、改”的模式,训练学生表达由通顺明白到准确形象到生动,在反复的锤炼中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和语言能力,能使学生初步达到“言之有文”。至此,通过作文教学的观察、构思和表达的训练,学生写出的作文也就有“序”、有“物”、有“理”、有“文”了。

第五篇:对小学生作文中存在的问题思考

对小学生作文中存在的问题思考

小学生习作要求“我以我笔写我心”。可学生的作文却存在很多问题,主要有:

一、篇幅短小,没有内容小学高年级学生好多学生一写作文就头疼,不知如何下笔,看看这个瞧瞧那个,总是进入不了写作状态中,快交作文时胡乱写几句,分段自然,语句通顺,但内容少,中心不明确。

二、背抄作文,借花献佛一些学生的习作虽然写得像模像样,却觉似曾相识。经交流验证发现是某优秀作文书上的文章。学生为了应付多种题材的习作,买好多本作文,不是去认真观察生活,选取自己的生活体验作为习作材料,而是下工夫去选择和背诵范文,去套作、背作。

三、结构雷同,如出一人低年级学生长有的三段论,开头总起,中间一大段,结尾总结。习作结构雷同,千篇一律,简直让人震惊。

四、似白开水,没滋没味有些学生的作文里方言连篇,连学过的课文里的两字词语都不多,更别说四字成语了,读完也不明白要说什么,甚至有种烦的感觉。

五、记流水账,敷衍了事如写《有趣的一天》,学生从起床写到中午再写到晚上睡觉,一天事太多,写得冗冗长长,没重点,没中心。

针对以上一些问题,谈一点自己的看法;

一、保护学生的写作积极性。小学生由于年龄特点和知识面的限制,写出来的作文有时难免幼稚,甚至可笑。对此,老师要多表扬和鼓励,少批评和指责。让他们从体会成功的喜悦中逐步培养对写作的兴趣。对学生习作要不吝笔墨地加以表扬,使学生敢想敢说,爱想爱说,善想善说。

二、鼓励学生异想天开。教师的职责现在已经越来越少地传递知识,而越来越多地激励思考……。想象是创新的不竭源泉,教师要鼓励学生放开思想,不拘一格,放胆写作,努力提供一块有利于学生萌发创新思维的优良土壤。

三、注重培养学生的表达能力。语文教师应善于发现学生表达中的错误,进行及时的指导与纠正,以逐步培养学生良好的语感和较强的表达能力。

下载小学生作文中的问题word格式文档
下载小学生作文中的问题.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小学生作文中存在的问题及解决办法

    小学生作文中存在的问题及解决办法 小学作文教学是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是学生知识水平和文字表达能力的具体集中体现,是 学生对于所学的字、词、句、篇综合能力的训......

    作文中存在的问题

    《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写作是运用语言文字进行表达和交流的重要方式,是认识世界、认识自我、进行创造性表述的过程,写作能力是语文素养的综合体现”。这就告诉我们,作文教......

    小学生作文中存在问题的调查报告(共5篇)

    小学生作文中存在问题的调查报告在小学语文教学中,作文教学是一个大难题,学生认为作文难写,教师认为作文难教。现就小学生作文教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下发30份问卷进行调查,经过学......

    小学生作文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杜莹

    回龙观小学四年级学生 作文中存在的问题分析07文一1073000006杜莹回龙观小学四年级学生作文中存在的问题分析 07文一 1073000006 杜莹 在回龙观小学四年级两个班实习的这一......

    小学生作文中存在的问题和解决的办法

    小学生作文中存在的问题和解决的办法 荔城二小韦桂冰 【摘要】在新课程下,学生的阅读积累日益增厚拓宽,学生运用语言的能力日益提高,但大多数学生的作文仍旧“言之无物”、......

    浅谈小学生作文中的积累

    浅谈小学生作文中的积累 临邑县德平镇中心小学 王兰英 “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河。”“聚沙成塔,集腋成裘”这些词句都是说积累的神奇作用的。小学生在作文学......

    让细节描写在小学生作文中

    让细节描写在小学生作文中“裙袂飞扬”让细节描写在小学生作文中“裙袂飞扬” 什么是细节描写?细节描写就是抓住生活中的细微而又具体的典型情节, 加以生 动细致的描绘, 它具体......

    小学生作文中的文章基本结构

    小学生作文中的文章基本结构学习课文,借鉴名家名作的写作特点,让学生知道名家名作中就有自己的影子,就能找到自己写作的足迹。怎样学习借鉴名家名作呢? 我的策略是:第一,亲近题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