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文学史填空题

时间:2019-05-14 18:18:50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古代文学史填空题》,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古代文学史填空题》。

第一篇:古代文学史填空题

填空题

第一编先秦文学

第二章《诗经》

1、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是《诗经》。它收录了我国自西周初年至春秋中叶大约五百年间的305 篇作品。

2、《诗经》本来只称《诗》,或连其诗篇数称 “诗三百”,后世儒家尊之为《诗经》。

3、《诗经》是按风、雅、颂三类编排的,一般都认为它们是根据音乐的不同来分类的。

4、《诗经》共有周南、召南、邶风、鄘风、卫风、王风、郑风、齐风、魏风、唐风、秦风、陈风、桧风、曹风、豳风等十五 “国风”,共 160 篇。

5、《诗经》中的“雅”分大雅和小雅,前者有 31 篇,后者有 74 篇,共 105 篇。

6、《诗经》中的“颂”包括周颂、商颂、鲁颂,它们分别有 31 篇、5 篇和4 篇作品,共 40 篇。

9、《诗经》的内容可以归纳为6个方面,它们是祭祖颂歌和周族史诗、农事、宴飨、怨刺、战争徭役和婚姻爱情。

10、《诗经》的艺术特色,从赋、比、兴的手法,句式和章法,风、雅、颂不同的语言风格等三个方面进行归纳和论述。

11、《诗经》的表现手法,前人总结概括为赋、比、兴,它们和风、雅、颂合称为诗之“六义”。朱熹有三句话解释《诗经》的表现手法,其原文是 “赋者,敷陈其事物而直言之也。” “比者,以彼物比此物也。” “兴者,先言他物以引起所咏之词也。”

12、《诗经》中的周民族史诗主要保存在《大雅》里,按其所记述的事件的时间先后,依次为《生民》、《公刘》、《绵》、《皇矣》和《大明》 5篇。

第三章《左传》等先秦叙事散文

5、《左传》记事起于鲁隐公元年(前722)年,止于鲁哀公二十七年(前468)年。6《左传》描写的重大战争有城濮之战、崤之战、邲之战、鞌之战、鄢陵之战等。

第四章《孟子》《庄子》等先秦说理散文

1、《论语》文体的基本特征是语录体。

2、《老子》的文学性主要表现于哲学表述中反映的情感和具有诗意的语言。

6、“天地与我并生,而万物与我为一”体现了庄子体认“道”的人生。

第五章屈原与《楚辞》

1、和《诗经》共同构成中国诗歌史源头的是楚辞。

4、屈原在《离骚》中所创造的象征手法是 “相草美人”。

第二编秦汉文学

绪论

8、汉代文学从对历史的批判发轫,经昌盛期的歌功颂德,最后以对现实的批判而告终。

10汉代文学与先秦楚地文学有很深的渊源关系,所以一开始就具有浓郁的浪漫色彩。东汉以后,文学作品的现实精神日益增强,辞赋创作中,班彪的《北征赋》、班昭的《东征赋》、蔡邕的《述行赋》、赵壹的《刺世疾邪赋》都是现实性很强的作品。

12、赋是汉代文学最具代表性的样式,它介于诗歌和散文之间。枚乘的《七发》标志着新体赋的正式形成,司马相如的作品代表了新体赋的最高成就

14、汉代文学的发展可划分为初创期全盛期中兴期和转变期四个阶段。

15、《七发》辞藻繁富,多用比喻和叠字,以叙事写物为主,是一篇完整的新体赋。在它以后以七段成篇的赋成为一种专门文体,号称“ 七体 ”。

7、司马相如的代表作是《子虚赋》和《上林赋》,11、王褒的赋作主要有《洞箫赋》。扬雄赋作中,《蜀都赋》实开了后世京都赋的先河,《甘泉赋》、《河东赋》、《羽猎赋》、《长杨赋》四篇是他的代表作。

12、京都赋题材中,影响最大的当推班固的《两都赋》,张衡的《二京赋》也占有一席之地,王延寿的《鲁灵光殿赋》表现出独特的艺术才能,为作者赢得“辞赋英杰”的声誉。

第三章秦汉叙事散文

4、《史记》代表了古代历史散文的最高成就,鲁迅先生在《汉文学史纲要》中称它是“ 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 ”。

7、《史记》是我国第一部以描写人物为中心的纪传体通史,全书由 12本纪、10表、8书、30世家、70列传组成,记述了从黄帝至西汉武帝年间大约 3000 年的兴衰沿革史。

第四章两汉乐府诗

1、两汉乐府诗是指由朝廷乐府系统或相当于乐府职能的音乐管理机关搜集、保存而流传下来的汉代诗歌。

2、乐府的行政长官叫乐府令,隶属于少府。西汉另一掌管音乐的机构是太乐令,隶属于奉常,主管郊庙之乐。

9、两汉乐府诗在表现人世间的苦与乐两性关系的爱与恨时,受《诗经》影响较深,有国风、小雅的余韵;而在抒发乐生恶死的愿望时,主要继承了楚文化的传统,是《庄子》《离骚》的遗响。

10、两汉乐府诗都是“ 感于哀乐、缘事而发 ”的,诗中既有叙事诗,也有抒情诗,其中以叙事诗的成就最为突出。

13、从西汉五言歌谣到乐府五言诗,再到文人五言诗,这就是早期五言诗发展的基本轨迹。

第五章东汉文人诗

1、东汉文人最早的完整五言诗是班固的《咏史》,琴道》篇中。他的《竹扇赋》今存残篇,是一首完整的七言诗,原来当是系于赋尾。赋末附诗,当始见于东汉。

2、张衡的五言诗《同声歌》描写了一新婚女子,它明显借鉴了民歌的表现手法。张衡的《四愁诗》是骚体整齐化之后而形成的七言诗,另外,附于《思玄赋》结尾的也是一首七言诗。

3、班固、张衡对乐府诗都有所继承,不过班固诗继承了朴素质实的风格,而张衡诗则继承了缛丽华美的特点。二人诗班固长于叙事,张衡则长于抒情。从张衡起,东汉文人五七言诗形成了以抒情为主的基本走势,秦嘉的《赠妇诗》三首,成为汉代文人五言抒情诗的成熟之作。

4、汉桓帝以前,东汉文人诗歌经历了由叙事向抒情、由模仿民歌到作家独创的转折,但诗歌的基调没有太大变化。诗人们表现的是温柔敦厚的中和之美。

5、东汉灵帝时期郦炎、赵壹、蔡邕的五言诗具有典型乱世文学的特征。他们的代表诗歌分别是《见志诗》二首《疾邪诗》二首和《翠鸟诗》,其中后者又是一篇寓言诗歌。

6、《古诗十九首》作为一个整体被收录在《文选》之中,它代表了汉代文人五言诗的最高成就,产生的年代大约不晚于桓帝时期。

7、《古诗十九首》的语言达到炉火纯青的程度,钟嵘《诗品》称它“ 惊心动魄,可谓几乎一字千金 ”,刘勰《文心雕龙》也称东汉“古诗”实“ 五言之冠冕也 ”。

第三编魏晋南北朝文学

第一章从建安风骨到正始之音

1、建安时期的重要作家有“三曹”“七子”和女诗人蔡琰,“三曹”是指曹操、曹丕和曹植;“七子”是指孔融,陈琳,王粲,徐干,阮瑀,应瑒和刘桢。

2、建安文学的倡导者是杰出的政治家军事家和杰出的诗人曹操。

3、曹操的诗歌其中一部分诗反映了汉末战乱和人民遭受的苦难,如《蒿里行》写“白骨露于野。千里无鸡鸣”。另一部分描写他本人的政治主张和统一天下的雄心壮志,如《短歌行》(“对酒当歌”)和《步出夏门行》的《龟虽寿》。曹操的诗学习汉乐府,他采用乐府古题写时事。

4、《步出夏门行?观沧海》是我国第一首完整的山水诗。《燕歌行》是我国现存第一首成熟的七言诗。

5、曹植的创作以建安二十五年为界,分为前后两个时期。其前期诗歌主要是歌唱他的理想和抱负,代表作有《白马篇》。其后期诗歌主要是表达理想与现实的矛盾,其代表作有对自己和朋友遭受迫害的愤懑,如表现朋友无辜被害而自己无能为力的《野田黄雀行》,对任城王暴卒而表示悼念的《赠白马王彪》。还有用思妇弃妇托寓身世,表白心迹的《美女篇》、《七哀诗》。前者以美女盛年未嫁寄托自己的怀才不遇,后者以“沉浮异势”自述无辜被弃。

6、“七子”中成就最突出,被《诗品》列为上品的诗人是王粲和刘桢。前者被称为“七子之冠冕”,后者“仗气爱奇”,他们的代表作一是写战乱中饥妇弃子的《七哀诗》,另一首是个人的抱负和遭遇的《赠从弟》三首。

7、现存题为蔡琰的作品有三篇,其中较为可信的是五言体的《悲愤诗》。

8、正始文学的代表作家是阮籍和嵇康。

9、嵇康的四言诗的代表作是《赠秀才入军》。阮籍的代表作是《咏怀诗》82首,他开创了中国文学上中政治抒情组诗的先河。

1、阮籍《咏怀诗》风格隐约曲折,《诗品》评为“言在耳目之内,情寄八荒之表。”

第二章两晋诗坛

1、西晋太康时代最著名的作家有陆机、潘岳,所谓“太康诗风”就是指的以他们为代表的诗风。太康诗风的特征是繁缛。与他们同时,号称“三张二陆两潘一左”的“左”是指左思。

2、西晋诗人多以才华自负,陆机潘岳等人的努力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拟古,二是追求形式和技巧的进步。陆机的代表作有摹拟《古诗十九首》的《拟古诗》十二首和被召入洛阳留恋家乡之情的《赴洛道中作》二首。潘岳的代表作是《悼亡诗》三首。

3、左思的代表作有《咏史》八首,其内容主要是寒士之不平及对士族的蔑视与抗争。它开创了咏史诗借咏史以咏怀的新路。

4、刘琨的代表作是《扶风歌》,郭璞的代表作《游仙诗》十四首。兰亭诗的内容,表现出山水审美的情趣和由山水直接抒发玄理。

第三章陶渊明

1、陶渊明,又名潜,字元亮,号五柳先生,寻阳柴桑(今江西九江西南)人。谥号为靖节先生。

2、陶渊明的作品,今存诗 121 首,赋文赞述等 12 篇。其诗可分为五类:田园诗、咏怀诗、咏史诗行役诗、赠答诗。其散文辞赋的名篇是《五柳先生传》、《桃花源记》和《归去来兮辞》。

3、陶渊明的田园诗按其内容可以分为三个方面:有的是通过描写田园景物的恬美,表现自己悠然自得的心情,其代表作品有《归园田居》其一(少无适俗韵);有的是写自己躬耕生活的体念,如《归园田居》其三(种田南山下);有的是写自己的穷困和农村生活的凋敝,如《怨诗楚调示庞主簿邓治中》(天道幽且远)。

4、陶渊明的咏怀诗和咏史诗,继承了阮籍、左思诗歌的传统,它围绕着诗人出仕与归隐这个中心,表现了自己不与统治阶级同流合污的品格。其代表作有《杂诗》其二(白日沦西阿)、《读山海经》其十(精卫衔微木)等。

5、陶渊明诗歌的艺术特色,可以归纳为主要两点:一是情、景、事、理的浑融,二是平淡中见警策,朴素中见绮丽。苏轼概括为“ 质而实绮,癯而实腴 ”。第五章谢灵运鲍照与诗风的转变

1、谢灵运所开创的山水诗,把自然界的美景引进诗中,使山水成为独立的审美对象。

第四编隋唐五代文学

第二章盛唐的诗人群体

1、王维在描写自然山水的诗里,创造出 “诗中有画,画中有诗” 的静逸明秀诗境。

第三章李白

1、李白,字太白,号青莲居士,祖籍陇西成纪(今甘肃秦安)。大约在李白五岁时,随家迁居蜀之绵州昌隆县(今四川江油县)。开元十三年(725 年)李白东出夔门,“仗剑去国,辞亲远游”。

2、李白是个功名心很强的人,有着强烈的 “济苍生”、“安社稷” 的儒家思想。建立盖世功业之后,功成身退,归隐江湖。

3、神仙道教信仰在李白思想中占有重要地位,这给了他一种极强的自我解脱能力。

4、唐文宗曾下诏:“以(李)白歌诗,裴旻剑舞,张旭草书称为“三绝”。

5、明人胡应麟说:“太白五七言绝,字字神境,篇篇神物。” 第四章 杜 甫

1、从盛唐到中唐,是一个巨大的转变。杜甫 就是衔接这个转变的伟大诗人。

2、还在天宝年间,元结《箧中集》诗以悲愤写人生疾苦,冷眼旁观,走向写实。

3、杜甫,字子美,京兆杜陵(今陕西西安市西南)人,生于巩县。青年时期是在盛唐社会中度过的,过了一段南北漫游,裘马轻狂 的生活。

5、杜甫诗风格多样,沉郁顿挫之外,萧散自然 是又一重要特点,当他生活稍为安定时,就写一些萧散自然的诗。成都草堂 的一段时间,就有不少这类作品。

第六章 韩孟诗派与刘禹锡柳宗元等诗人

1、韩孟诗派的代表人物是 韩愈、孟郊,此外还有 李贺、卢仝、刘叉 等人。这个诗派的主要风格 雄奇怪异。

2、孟郊 与 李贺 为诗皆以苦呤著称。《寒地百姓吟》是 孟郊 的作品,“鸟宿池边树,僧敲月下门”是 贾岛 的佳句。

第七章 白居易与元白诗派

3、白居易的一生以 被贬江州司马 为界限,分为前后两个时期。前期是“ 兼济天下 ”时期,后期是“ 独善其身 ”时期。

4、“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时而作”的主张是 白居易 在《 与元九书 》一文中提出来的。

第八章散文的文体文风改革

1、唐代散文文体文风的改革,自内容言,是,把散文引向政教之用,和当时的政治形势有密切的关系;自形式言,是由而,是散文自身发展的一种要求。

2、在韩柳以前,初唐的,盛唐的,中唐的等人,均曾努力提倡古文,反对骈文,为韩柳的古文革新活动准备了条件。

3、中唐士人中兴的愿望促成了的复兴,促成了政治改革。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下,文体文风的改革得到展。换言之,是的需要促成了文体文风改革高潮的到来。

第五编 宋代文学

第四章 苏 轼

1、苏轼《自题金山画像》:“问汝平生功业,黄州、惠州、儋州。”

2、韩愈文依靠 雄辩 和 布局、蓄势 等手段来取得气势的雄放,而苏轼文却依靠 挥洒如意、思绪泉涌 的方式达到了同样的目的。苏文 气势雄放,而语言却平易自然,这是宋文异于唐文的特征之一。

5、苏轼在《孙莘老求墨妙亭诗》中以“ 短长肥瘦各有志,玉环飞燕谁敢僧 ”来比喻多元审美情趣和对各种不同风格的欣赏倾向。

10苏轼较成功的“以诗为词”表现手法有二:一是 用题序,二是 用典故。

13、苏诗不仅影响 有宋一代 的诗歌,而且对明代的 公安派诗人 和清初的 宋诗派诗人 有重要启示;苏轼的 词体解放精神 直接为南宋 辛派词人 所继承,形成了与 婉约词平分秋色的 豪放词派 ;苏轼的小品文,是明代 标举独抒性灵的公安派 散文的渊源,直到清代 袁枚、郑燮 的散文中仍可时见苏文的影响。

第六章 周邦彦和北宋中后期词坛

1、苏门词人群以 苏轼 为领袖,还有 黄庭坚、秦观、晁补之和李之仪、赵令畤、陈师道、毛滂 等,此外 晏几道 和 贺铸 也与苏门词人过从甚密。

3、苏轼重抒情言志的自由,其词 可读性 胜于 可歌性 ;周邦彦重词的协律可歌,对 词艺 的追求重于对 词境 的开拓。其后 南宋词 就是沿这两种方向分别发展。

5、秦观和晏几道一样,都是“ 古之伤心人 ”(冯煦《蒿庵论词》),淮海词妙处在于 情韵兼胜。秦观和晏几道皆长于情景结合,但二人取景角度有所不同,晏词多取 高堂华烛的室内景致 为意象,秦词常用 自然山川景物 来铸境。

6、苏轼开创了以词抒写 自我性灵 的新格局,而秦观另辟一途,把深沉的辛酸苦闷融注在 类型化的离情别恨 之中,即周济所说的“ 将身世之感打并入艳情,又是一法”(《宋四家词选》眉批)。

7、秦观词语言清丽淡雅,周邦彦得其 丽,而发展为精雕细琢的 典雅富丽,李清照得其 清,而朝更加 本色自然 的方向发展。

10周邦彦所作咏物词既多,又将身世之感等与所咏之物融为一体,为南宋咏物词开启了 重寄托 的门径。

第九章 辛弃疾和辛派词人

1、世纪下半叶,以 辛弃疾、陆游、张孝祥、陈亮、刘过 和 姜夔 等词坛主将为代表的“中兴”词人群把词的创作推到高峰。

2、唐五代以来,词中先后出现了三种主要类型的抒情主人公,即唐代时的 红粉佳人、北宋时的 失意文士 和南渡初年的 苦闷志士。辛弃疾登上词坛则拓展出了 气势豪迈的英雄形象。

3、张孝祥一方面学苏轼的“ 豪 ”,以“诗人之句法”抒发壮志豪情,另一方面学苏的“ 放 ”,并兼融 李白 的浪漫精神,以自在入神之笔表现其超迈凌云之气和潇洒出尘之姿。

4、如果说辛弃疾是以文为词,那么 陈亮 几乎可以说是“以词为文”。

5、刘过的《龙洲词》第一次展现了南宋后期特殊的文士群体即 江湖游士 的形象精神。

第二篇:古代文学史

古代文学史(元明清)期末复习资料

一、名词解释

1.拟话本小说: 以“三言”和“二拍”为代表,“三言”之前的拟话本小说是明末文人模仿话本形式编写的白话短篇小说。2.神魔小说:

以神魔、怪异为主要描写对象,参照现实生活中的矛盾斗争,比附性的编织了神魔故事,其主要特征是非人间、超现实,尚“奇”贵“幻”,富有浪漫色彩。3.七十回本:

明末金圣叹砍掉七十一回以后的内容,伪造了卢俊义惊噩梦的结局,改第一回为楔子,世称“贯华堂本”,是清代最流行的本子。4.《聊斋志异》用传奇法,而以志怪:

《聊斋志异》用唐宋传奇的艺术手法(以离奇曲折的情节刻画人物言行心理,曲尽人情物态),来写鬼怪狐妖的故事,继承了六朝简约记叙奇闻异事的志怪小说传统。5.南戏:

是南曲戏文的简称,形成于北宋末年永嘉(今浙江温州)一带,故又称为“温州杂剧”、“永嘉戏曲”。因为主要用南方音乐来演唱的,故又称“南词”。后人为了与北曲杂剧区别,简称之为南戏。

二、重点篇目要点(注:作品选内容,重点句子会出选择,字词和赏析为上课讲的内容)

1《西厢记 长亭送别》P45 重点句子:A碧云天,黄花地,西风紧,北雁南飞。晓来谁染霜林醉?总是离人泪。

B蜗角虚名,蝇头微利,拆鸳鸯在两下里。重点字词:柳丝:代表人的感情 靥儿:贴的装饰品 2《牡丹亭 惊梦》P347—350 重点句子:A原来姹紫嫣红开遍,似这般都付与断井頽垣。良辰美景奈何天,赏心乐事谁家院!

B锦屏人忒看的这韶光贱

C牡丹虽好,他春归怎占的先!重点字词:梦回莺啭:倒装,应为莺啭梦回

烛尽沉烟:倒装,应为沉烟注尽

恁今春关情似去年:恁:怎么 似:比较,程度的加深

三春:孟春、仲春、季春

【皂罗袍】中的合:幕后合唱 重点段落赏析:【醉扶归】通过动作、神态、景语来刻画杜丽娘的游园前的心理 活动:虚度青春的惋惜,是顾影自怜,是欲行又止

【好姐姐】牡丹虽好,他春归怎占的先!牡丹是春尽的时候才开,叹息牡丹开得太迟,占不了先机,不能在春光烂漫开放。用牡丹自比,概叹自己美丽的青春耽误的幽怨和伤感。

3《琵琶记 糟糠自厌》P87—91 重点句子:A【孝顺歌】呕得我肝肠痛,珠泪垂,喉咙尚兀自牢嗄(音同啊)住。糠,遭砻(音同龙)被舂杵,篩你簸扬你,喫(音同吃)尽控持。悄似奴家身狼狈,千辛百苦皆经历。苦人喫着苦味,两苦相逢,可知道欲吞不去。

B【前腔】糠和米,本是两相依,谁人簸扬你作两处飞?一贱与一贵,好似奴家共夫婿,终无见期。丈夫,你便是米么,米在他方没寻处。奴便是糠么,怎的把糠救得人饥馁?好似儿夫出去,怎的叫奴供给公婆甘旨?

三、选择

1、元杂剧四大爱情剧:《西厢记》

《墙头马上》

《拜月亭》

《倩女幽魂》

2、元杂剧四大悲剧:《窦娥冤》

《梧桐雨》

《赵氏孤儿》

《汉宫秋》

3、元诗四大家:虞集、杨载、范梈(peng)、揭傒斯

4、北方戏剧圈:纪君祥《赵氏孤儿》

石君宝《秋胡戏妻》

康进之《李逵负荆》

尚忠贤《柳毅传书》

高文秀《双线功》

郑延玉《看钱奴》

5、南方戏剧圈:郑光祖《倩女幽魂》、《㑇梅香》、《玉粲登楼》

乔吉《两世姻缘》、《扬州梦》

官天挺《范张鸡黍》

秦简夫《玉溪馆》

6、水浒戏双壁:高文秀《黑旋风双线功》

康进之《李逵负荆》

7、四大南戏:《荆钗记》

《白兔记》

《拜月亭》

《杀狗记》

四、填空

1、元曲包括元杂剧和散曲;散曲包括小令、套数、带过曲。

2、元杂剧的体制结构一般为一本四折,加一个楔子。角色分类:末、旦、净、杂四类

3、《录鬼簿》是元人钟嗣成编写,记载白朴剧作15种,现存元曲《梧桐雨》、《汉宫秋》。

4、元曲四大家及绰号:关汉卿、郑光祖、白朴、马致远(曲状元)。

5、关汉卿杂剧创作的内容:公案剧、爱情剧、历史剧三类。

6、关汉卿的语言特色是本色,王实甫的语言特色是藻丽(花间美人)。

7、《窦娥冤》的题材来源:东海孝妇。其中窦娥的三桩誓言是:血溅白练、三伏飞雪、亢旱三年。

8、《西厢记》全剧围绕崔莺莺、张生的爱情故事,创造了长篇巨制的结构,共五本21折。在演唱方面,《西厢记》各自独唱,旦、末也可以交互对唱。

9、白朴的《梧桐雨》受白居易《长恨歌》影响,“春风桃李花开日,秋雨梧桐叶落时。”描写李隆基和杨玉环的爱情故事;

白朴的《墙头马上》受白居易诗《井底引银屏》的影响,描写裴少俊和李千金的爱情故事。

10、《梧桐雨》是末戏本,《墙头马上》是旦戏本。

11、南戏中兴之祖:《琵琶记》代表了南戏的最高成就。

12、《琵琶记》的题材来源:《赵贞女蔡二郎》

13、《牡丹亭》属于昆曲,其题材来源:《杜丽娘慕色还魂》 14.中国古典小说最早起源于上古时代的神话传说。15.刘义庆《世说新语》是志人小说的代表作;

干宝《搜神记》是志怪小说的代表作。16.宋元话本小说主要有小说和平话两类。

17.明代拟话本小说以“三言”和“二拍”为代表。冯梦龙的“三言”包括《喻世明言》、《警世通言》、《醒世恒言》(《杜十娘怒沉百宝箱》),凌濛初的“二拍”包括《初刻拍案惊奇》、《二刻拍案惊奇》(《叠居齐程客得助》)。18.元明清章回小说是我国古典长篇小说的唯一形式。19.清末四大谴责小说:《官场现形记》

《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

《老残游记》

《孽海龙》

20、明代四大奇书:(四部章回体长篇小说)《三国志演义》(中国第一部长篇

章回小说)

《水浒传》 《西游记》(世代累积型作品)

《金瓶梅》(第一部由文人独立

创作的长篇小说)

21、“会校会注会评”本是《聊斋志异》在新中国建立后最全的的刻本,近五百篇。

22.《聊斋志异》中用文言句式写的是《红言》,有诗话倾向的是《黄英》、《婴宁》。

23.《儒林外史》作者吴敬梓,字敏轩,自号秦淮寓客。鲁迅《中国小说史略》:“其文戚而能谐,婉而多讽。”(讽刺艺术)

23.《儒林外史》中市井四奇人:季遐年、王太、盖宽、荆元。24.历史演义小说《三国演义》

英雄传奇小说《水浒传》

神魔小说《西游记》

世情小说《金瓶梅》(兰陵笑笑生)【①第一部文人独立创作的长篇小说

②第一部世情小说】

历史小说《东周列国志》(冯梦龙)

《儒林外史》(吴敬梓)

《红楼梦》(曹雪芹)

《聊斋志异》(蒲松龄)

五、简答

1、《西厢记》故事流变

唐元稹《会真记》始乱终弃,宋秦观、毛滂作《调笑转路》,赵金时十组《蝶恋花》延长崔张故事,开始有同情崔莺莺的倾向,金代董解元所写的诸宫调《西厢记》将内容大为增加,加入许多人物和场景,最后结局改为张生和崔莹莹不顾老夫人之命,双双出走投奔白马将军,申其做主完婚。元代时王实甫基本根据这部诸宫调将《西厢记》改编成多人演出的戏剧剧本,使故事情节更加紧凑,融合了古典诗词,文学性大大提高,但将结尾变为老夫人妥协,答应其婚事,大团圆结局。

2、董解元《西厢记.诸宫调》和王实甫《西厢记》的不同

(1)题旨的改造:董解元《西厢记.诸宫调》强调“自古至今,自是佳人,合配才子”落入俗套。还把崔莺莺对张生的爱情和报恩联系在一起。王实甫《西厢记》笔下,才貌不是他们结合的唯一条件,他们在共同反对封建礼教的基础上加深了感情。所谓“天下有情人皆成了眷侣”认为真挚的感情纯洁无邪,不必涂上“合礼”“报恩”之类保护色。

(2)人物形象的改造:董解元《西厢记.诸宫调》表现张生在功名方面庸俗、在 封建家长面前怯懦对爱情有轻浮和游移,崔莺莺虽追求爱情,但又要遵礼,又要报恩,又要报德;王实甫《西厢记》中的张生是“至情种”,莹莹心中也唯有情。

3、北杂剧和南戏的区别

(1)北杂剧又叫元杂剧,是在直接继承金院本和诸宫调基础创造出的戏剧文学形式。

南戏是南曲戏文的简称,形成于北宋末年永嘉一带,故又称“温州杂剧”、“永嘉戏曲”。因为主要用南方音乐来演唱的,故又称“南词”后人为了与北曲杂剧区别,简称为南戏。(2)结构体制 北杂剧:

北杂剧结构一般为一本四折,加一个楔子,也有少数五折或六折; 北杂剧的曲词一般是有一个主要演员歌唱,同一折的各支曲押同一韵; 北杂剧的宾白以唱为主,以说为辅,一般故事情节是靠宾白串联;

④北杂剧的角色大致分为末旦净杂四类,正末主唱的一本戏称“末本”,正旦主唱的一本戏称“旦本”这种“一人主唱”可以极大的发挥歌唱艺术的特长,酣畅淋漓地塑造主要人物形象。南戏:

南戏结构称为“出”,一部戏一部戏一般有四五十出组成;剧本开头通常以“副末开场”;

南戏在音乐形式方面是用“宋人词调”和“里巷歌谣”相结合来演唱,比较轻柔婉转不像杂剧高亢;伴奏以管乐、鼓板为主,不像杂剧以弦乐为主;一曲用多宫调的曲子组成多套曲,一出中不限通押一韵;上场各种角色皆可演唱,除独唱外,还可以合唱、接唱、对唱,演唱形式多样,比杂剧更加灵活;多用南曲,也杂用北曲,称“南北合套”;

以生、旦为主,还有净、末、丑、外、贴,明代传奇戏曲大体上沿用了南戏戏文体制,科范叫做“介”。

4、《琵琶记》主要人物形象

蔡伯喈形象:1)软弱知识分子的典型;

2)忠孝两重的正面人物;

3)优柔寡断、委屈求全的软弱性格。(体现:三不从:辞试不从、辞婚不从、辞官不从

三不孝:生不能养、死不能葬、葬不能祭)

赵五娘形象:1)孝服贤妻的典型,赡养公婆,忍辱待夫;

2)忍辱负重,吃苦耐劳,敢于负责,自我牺牲的优秀传统女性形象。

5、《水浒传》主题、艺术成就

(一)主题思想

1、写出了“官逼民反”、“逼上梁山”的现实 全书以“众虎同心归水泊”为轴线 奔上梁山:李逵、鲁智深 逼上梁山:林冲、宋江、杨志 拖上梁山:卢俊义

2、揭露鞭挞了大小官吏的残暴(西门庆、蒋门神)

3、歌颂了建立在个人感情基础上的友谊和义气

(二)人物形象塑造的成就

1、面向生活,从生活中汲取创作养料

2、精心设计人物出场和绰号

(1)人物的出场多用韵语,介绍人物能抓住特点。

(2)人物的绰号惟妙惟肖,形神兼备,有助于人物性格的表现。取其性格:霹雳火、拼命三郎

(3)用丰富的细节描写和富于动作性的心理描写刻画人物的复杂性格和内心世界。

(4)在对比中凸现人物的个性差异和性格发展

6、《西游记》的原形精神

1、桀骜不驯的个性自由精神(大闹天宫的故事)

2、造福人类为目的的不畏艰险的追求探索精神(1)自然环境的险恶

(2)邪恶势力的侵扰(车迟国斗圣、比丘国救婴)(3)取经者自身的人性弱点(猪八戒好色)

7、“三言”的艺术特色

1.编织故事上具有较高的艺术水准

(1)较多的使用巧合和偶然的艺术手法,简化故事的漫长进程。

(2)善于运用具有细节特征的小道具来扭结、推动故事情节,增加戏剧性,如“珍珠衫”“出师表”等。

(3)善于设置伏笔和悬念,作品的多数故事不是直线展开,而是跌宕起伏,一波 6 三折,以其曲折多变而引人入胜。代表作如《蒋兴哥重会珍珠衫》、《十五贯戏言成巧言》、《钱秀才错赞凤凰俦》

2、人物塑造上的成就(1)将人物放在激烈的冲突中(2)富于个性的语言和动作(3)细致的心理描写(4)运用对比、映衬等手法

3、语言使用上典雅而不是通俗

改变了过去书面语和口头语分离的状况,完全采用通俗晓畅的白语,力避文白间杂、风格趋于统一。在口语基础上,大量采用谚语、俗语,使小说寓于浓厚的生活气息。

8、《儒林外史》的讽刺艺术

戚而能谐,婉而多讽,于是说部中乃始足有讽。

1、“讽刺的生命是真实”

2、讽刺的态度:秉持公心,把握分寸 针对不同人物采用不同的讽刺谋略

3、讽刺特征:寓戚于谐,悲喜交织

范进发疯,范母喜极一命呜呼;严监生因两根灯草不肯咽气。

4、讽刺策略:丰富多样性

(1)撕下文化面具,展示礼教与人性的矛盾

如王玉辉女儿早寡守洁(2)前后对比,暴露原形

范进中举后,银镶杯著不用,用朴素的筷子,最后还是吃了大虾元子。(3)冷静客观,不动声色与自我暴露(4)合理夸张

周进撞号板;范进中举发疯;严监生死前不肯咽气。(5)小说人物取名

王德、王仁即忘德、忘仁,也即亡德、亡仁。

腐朽的“二进”竟然名“进”,而姓周姓范,周有方正,范为范式之意,这就是鲁迅说的“婉而多讽”。

五、论述

1、罗贯中的《三国志小说》的主题

罗贯中的《三国演义》的主题有三个层面:(1)反对分裂,歌颂统一。

描写各路英雄在东汉帝国瓦解的废墟上问鼎逐鹿,致力于新的统一。

(2)拥护仁君,反对暴君。

在对三国历史的把握上,作者表现出明显的“拥刘反曹”倾向。

(3)赞美忠义,抨击奸伪。

《三国演义》主要是以忠义思想来臧否褒贬人物的。

2、罗贯中的《三国志小说》艺术成就

(一)虚实相间的艺术构思(“七实三虚”)

1.戏剧演绎,塑造历史 2.虚中有实,借题发挥 3.改头换面,本末倒置 4.移花接木,合类并举 5.采用传说,大胆虚构

(二)成功塑造了众多人物形象

1、艺术手法:

(1)对比(2)冲突(在尖锐的冲突中加重刻画人物性格)(3)虚写

2、“三绝”形象分析

(1)“智绝”诸葛亮:三顾茅庐,草船借箭,三气周瑜

(2)“奸绝”曹操:奸诈,自私,残暴嫉妒,雄才大略,权谋机变,才能出众

例:以怨报德杀害吕伯奢全家、屠戮徐州无辜百姓(3)“义绝”关羽:

①勇武:过五关斩六将,刮骨疗毒,温酒斩华雄 ②忠义:刘关张结义,千里寻主

③风度儒雅:举止豁达而不粗野,言语磊落而不莽撞

④性格弱点:重义而模糊敌我,如华容道义释曹操;傲气而不讲策略,如拒绝孙权攀亲;对“五虎上将”的不满,大意失荆州。

3、人物塑造上的缺点

(1)人物性格固定化,缺少发展变化

可能是受了民间传说人物定型化的影响和历史材料的局限。

(2)想象夸张有时不合情理

鲁迅:“写好的人,简直一点坏处都没有;而写不好的人,又是一点好处都没有。”

(三)网状的结构方式

他以蜀汉为中心,以三国的矛盾读者为主线,来网状组织全书的故事情节,既写的曲折多变,又前后连贯,既有主有从,又主从密切结合。

(四)杰出的战争描写艺术

1、丰富:全书共写大小战争四十多次展现了一幕幕惊心动魄的战争场面,其中尤以官渡之战、赤壁之战、彝陵之战最为出色。

2、深刻:描写关键性的大战,以人物为中心,把斗智斗勇和战斗过程结合起来,写出战争的各个方面,如双方战略战术,力量对比,地位转化。

3、生动:充分体现了战争的复杂性和多样性,既写出了战争的激烈、紧张、惊险,又表现的从容不迫、动中有静、有张有弛。

(五)文白相杂的语言

“文不甚深,言不甚俗,事纪其实,亦庶几乎史。”----蒋大器《三国志通俗演义序》

3、《金瓶梅》的社会意义

1、金钱的巨大能量

全书描写了西门庆从发迹到败落的兴衰史 西门庆赚钱的途径:

(1)经商所得,经商时偷税漏税(2)放高利贷(3)娶妻得财

2、女性世界的悲剧

潘金莲、李瓶儿、庞春梅:淡漠名节,崇尚情欲、物欲、肉欲

小说通过金、瓶、梅三大淫妇的毁灭,生动反映了晚明时期人欲放纵的悲剧。

3、世态炎凉的丑剧

小说通过西门一家的兴衰,深刻的暴露了当时的世情的虚伪、冷漠和整个社会的利己主义本质。西门生前身后围绕着他的那些人的举动,生动的为我们展示了末世的世态炎凉、人心险恶。

《金瓶梅》的艺术成就

1、题材的转变

它是第一部以家庭生活和世态人情为题材的长篇小说,主要通过普通人物的人生际遇来表现社会的变迁,具有强烈的现实性,标志着古代小说艺术成就的渐趋成熟和现实主义创作方法的重大发展为此后的世情小说开辟了广阔的道路。

2、审美趣味的转变

在创作主旨上,从立意歌颂理想变为着重暴露黑暗,从表现美变为表现丑。《金瓶梅》之前的长篇小说主要讴歌美好的理想,《金瓶梅》实现了古代小说审美观念的美转变。

3、性格化的人物形象塑造

(1)在人物塑造上从单色调变为多色调,从平面化转向立体化。(2)美丑并举,善恶并存的矛盾组合,人物性格具有丰富性和流动性。

4、网状结构的高度成熟(1)从线性发展转向网状交织

(2)全书围绕西门庆一家的盛衰史而开展,并以之为中心辐射到整个社会,使全书组成一个意脉相连、情节相通德尔生活之网,既千头万绪又浑然一体。

5、口语化的市井语言(口语化、俚语化)

在语言艺术上,妙在口语家常,从说书体语言发展为市井口语。

4、“三言”的主题思想

1.对“重农抑商”的传统观念的反动(1)对经商活动的正面赞扬(2)对经商活动艰辛的描述(3)商人以正面形象出现

代表作:《刘小官雌雄兄弟》、《吕大郎还金完骨肉》 ·鲜明的重商思想:

《赠芝麻识破原形》:“经商亦是善业,不是贱流。”

《叠居齐程客得助》:“徽州风俗,以商贾为第一等生业,科第及在次着。” ·“三言”商人往往“重义”,多为善良致富,辛劳发财。《吕大郎还金完骨肉》的布商吕玉拾金不昧,心地善良。《卖油郎独占花魁》的小贩秦重,“做生意甚是忠厚”。2.以个性自由为基础的情爱观念(1)肯定男女情欲的合理性与正当性

(2)将真情说贯穿到作品当中,将对美好爱情的认识上升到了情感上相互了解、人格上互相尊重的高度(3)鞭挞负心汉、薄情郎

代表作:《蒋兴哥重会珍珠衫》、《卖油郎独占花魁》、《杜十娘怒沉百宝箱》、《乔太守乱点鸳鸯谱》 3.市民眼中的社会黑暗面(1)官场黑暗

10(2)社会秩序混乱等

代表作:《十五贯戏言成巧祸》、《一分钱小隙成奇冤》、《沈小霞相会出师表》

5、《红楼梦》的人物塑造艺术

《红楼梦》中有名有姓的人物多达480多个。其人物塑造上把共性和个性,形似与神似很好地结合起来。同时把人物放在斗争中对比描写,以自身的言行和心理活动来揭示人物的思想与个性。其主要特点是:

1、塑造了形形色色、丰富多彩的人物群像。

2、人物没有类型化的缺点,而是个性鲜明,各具面目。写出了人物性格的丰富性和复杂性。

如贾宝玉、林黛玉、薛宝钗、王熙凤等成为千古不朽的典型形象。(1)贾宝玉

面若中秋之月,色如春晓之花,鬓若刀裁,眉如墨画,面如桃瓣,目若秋波。虽怒时而若笑,即瞋时而有情。1.思想叛逆

他 “潦倒不通世务,愚顽怕读文章”,他嘴里一时甜言蜜语,一时有天无 日,一时又疯疯傻傻“混世魔王”成为他性格的基本特征。2.民主意识 思想平等

人格意识----男女平等 嫡庶平等主奴平等 贫富平等

交友自由----贾宝玉无意仕途,对那些追名逐利如贾雨村之辈,也深恶痛绝,称他们为“须眉浊物”、“国贼禄蠹”,最不愿与之交往。3.带有民主色彩的爱情观念和恋爱方式

宝、黛爱情自始至终表现了爱情与家世利益的冲突,表现了封建正统观念与叛逆思想的激烈斗争,从而赋予了这个爱情悲剧以深刻的社会政治内容,有三个主要特点: 其一,他们是在长期生活过程中建立起来的以互爱为前提的爱情关系。

其二,双方的爱情是建立在共同的思想认识和生活理想的基础之上的,他们都是封建正统观念的叛逆者,都向往纯洁的爱情。

其三,他们的爱情带有民主性和平等性的色彩,没有一点“男尊女卑”的观念。

为了达到爱情的目的,他们不惜同家长、兄弟、姐妹乃至家族决裂,甚至不惜付出生命的代价。

(2)林黛玉

1.孤标傲世而又尊重他人(纯真)

心灵纯真,无视“温柔敦厚”的封建规范。蔑视权势,从不讨好封建家长,对周围的庸俗与虚伪常用“比刀子还利害”的语言予以反击,以致被周围的人认为“刻薄”、“专挑人的不好”。

其实也有谦和的一面---宽待姐妹,与人不存介蒂,对“下人”从来没有耍过威风,没有说过一句恶言恶语。2.多愁善感而又坚强不屈(叛逆)

蔑视权势,从不讨好封建家长,她向往自然,从不遵从“女子无才便是德”的封建说教。

博览群书,学识渊博。不但读《四书》,而且跟宝玉一样,喜读“移人心性”的“杂书”,如杂剧《西厢记》、《牡丹亭》、《桃花扇》等;对于李、杜、王、孟以及李商隐、陆游等人的作品,不仅熟读成诵,且有深有体会;她不仅善鼓琴,且亦识谱。小说即表现了她才学横溢和浓郁的诗人气质。(3)薛宝钗

肌骨莹润,举止娴雅。品格端方,容貌丰美,人多谓黛玉不及。1.娴雅动人的美女

2.知书达理,“冷”“热”兼备的书香小姐

3.谙于世故,善于揣摩,“尊上睦下”,明事达理,精于处事

3、善于通过细节描写来表现不同人物性格的细微区别。

例如:抄检大观园时,各房的丫鬟、姑娘她们的反应都不一样。其中晴雯反抗性最强。

4、处处从生活的整体出发去刻画人物,因而写一个人物,常常起到一种互相关联的映射作用。

例如:林黛玉与晴雯、薛宝钗与袭人等的关联、映射作用。“影子描写术”

5、善于对人物心灵及其矛盾冲突进行描写。中国古代小说在此方面相对薄弱,而《红楼梦》却取得了巨大进步。

例如:妙玉虽说是“槛外人”,应该对人世间的红尘往事不在理会,但是在宝玉生日的时候却发来贺卡,在贾母一行人去拢翠庵的时候将自己的杯子给宝玉用。

第三篇:古代文学史

古代文学史笔记

先秦文学

一、远古社会-------公元前221年(秦建立)

1、先秦时期的社会状况

原始群 群体生活-----------氏族公社(母系)传说有巢氏、神农氏、伏羲氏→(父系)传说有黄帝、尧、舜、禹---------奴隶制社会(夏商周)―――――春秋战国 2、先秦时期的文学

(一)诗歌和词赋

(1)原始诗歌

产生于原始社会是在原始人类为求得生存的发展的集体劳动中产生的,是集创作的。《弹歌》:断竹,续竹,飞土,逐宍。是口耳相传流传下来的。歌乐舞三者一体

(2)诗经

是我国最早的诗歌总集 共收入西周初年至春秋中叶的诗歌305篇 分风 雅 颂

风指国风即民风

是文学成就最高的部分

雅分为大雅、小雅

颂即宫廷乐曲及祭祀

写作手法:赋比兴三种

(3)《楚辞》 屈原 爱国诗人

风即国风属于现实主义创作手法

骚即离骚属于浪漫主义创作手法

各领风骚数百年的风骚是指国风

《离骚》是楚辞的一部分

二、散文

包括历史散文、诸子散文

(1)历史散文以记言记事为主 《尚书》是中国第一部古代文献资料汇编的散文总集

《左传》以记言为主《尚书》以记言为主

《战国策》是汇编 的(2)诸子散文

战国时期百家争鸣

包括《论语》、《庄子》、《孟子》、《老子》、《墨子》、《孙法》、《荀子》、《公孙·孟子》、《韩非子》等的文学成就最高。

(3)寓言和神话 寓言很少 神话有《女娲补天》《夸父逐日》《混沌开天》《鯀禹治水》《精卫填海》《后羿射日》等 第一章 上古神话

一、神话 概念:神话 是指以故事的形式表现了远古人民对自然社会现象的认识和愿望。通常以神为主人公,情节一般表现为变化、神力和法术。

神话的产生是以语言为前提的

功能:

1、是为了保持社会习俗及社会制度的意义和合理性。、2、是把 个人与集体联系为一体的强有力的精神力量。

3、神话传说宣泄了人们的不安情绪。

二、《山海经》

《山海经》是保存了古代神话最多最集中的一本书。《诗经》《楚辞》《左传》《国语》《庄子》《孟子》《墨子》《韩非子》《淮南子》《吕氏春秋》《 逸周书》等也多取材于神话

三、《山海经》

时间:战国时期至汉朝

《山海经》是我国古代神话保存最多最集中的资料。

全书共分山经五卷、海外经五卷、海内经五卷、大荒经四卷,内容极其驳杂,除神话传说外,宗教祭祀外,还包括我国古代地理、历史、民族、生物、矿产、医药等方面的材料。

《山海经》中的神话反映了人类早期的思维特征,不少故事已经具有清晰的轮廓,甚至可以得到相当完整的故事和形象,可以说是我国古代神话的一座国库,对我国神话的传播和研究有着极其重要的意义。

第二节 中国神话及其蕴含的民族精神

共8页

第1页

9:44:30 PM

5/2/2015 古代文学史笔记

一、创世神话

以盘古故事最为著名(盘古开天辟地)----------垂死化身

是对宇宙等自然现象的积极探索

二、始祖神话

故事有《女娲补天》、《女娲造人》、《商颂·玄鸟》、《大雅·生民》

是对人类起源的探索

三、洪水神话

故事有鲧禹治水、大禹治水

四、战争神话

黄帝和炎帝在中原的战争(阪泉之战)、黄帝和蚩尤之间的战争、刑天与天帝之战

五、发明创造神话

燧人氏发明火、有巢氏发明家、神农氏发明种子、后羿发明弓箭等

它标志着人类自身的主体性突出了

这是社会进步的结果。

还有一些神话显示了人 类英雄突出的个性勇气,显示了人类对自身不可动摇的信念 如:《夸父逐日》、《精卫填海》

六、神话对民族精神的形成及特征的影响:

1、中国古代神话体现了深重的忧患意识

2、中国古代神话具有明确的厚爱民意识

3、中古代神话体现了先民们的反抗精神 第三节

上古神话的思维特征

一、以己观物、以己感物

二、具体形象的思维

三、伴随着浓烈的情感体验

四、是一种象征性隐喻性思维

象征、隐喻就是具体的物象和某种特定意义之间的联系。第四节

上古神话的散失和演化

一、神话的历史化

途径:删(削)

如兽——半人半兽——人

改造

如黄帝四面——

二、神话发展为仙化

中国古代神话发展变化的另一条道路,是被道教改造,成为仙化的一个来源。

仙化一般讲述的是通过修炼或仙人导引,使人长生不老或幻化成仙的故事,在仙化中,其中最突出的是黄帝和西王母。

三、神话作为文学素材

宋玉《神女赋》

巫山神女

曹植《洛神赋》根据洛神 而作

四、神话原型对后世影响

1、作为文学创作的素材

2、直接影响文学创作的思维方式、表现手法、欣赏效果等

如:孙悟空大闹天宫,根据刑天与天帝争神

贾宝玉坚持男的是泥做的,女的是水做的源于女娲造人

从孙悟空身上,我们不难看出“石中生人”的夏启,“铜头铁骨”的蚩尤,“与帝争位”的刑天以及淮祸水怪无支祁的影响。第二章 《诗经》 第一节 《诗经》的编订和体制

共8页

第2页

9:44:30 PM

5/2/2015 古代文学史笔记

一、《诗经》的编订

采诗说、献诗说、删诗说

二、《诗经》的体制

1、风

即音乐曲调,国风即各地区的饿乐调。国是地方、方域之意。十五国风160篇包括周南、召南、邶风、鄘风、卫风、王风、郑风、魏风、唐风、秦风、陈风、桧风、曹凤、豳风

2、雅

即正,指朝廷正乐西周王畿的乐调。雅分大雅河小雅。大雅31篇是西周的作品,大部分创作于西周初期,小部分作于西周末期,小雅74篇,大部分西周晚期。大雅的作者主要是上层贵族;小雅的作者既有上层贵族也有下层贵族和 地位低微者。

3、颂

是 宗庙祭祀之乐,许多是舞曲,音乐较舒缓。

分三种:周颂31篇

鲁颂4篇

商颂5篇

三、用诗(诗的作用)

古人讲求

立身、立言、立命“三立”

1、作为教材《诗经》中的作品,是周代礼乐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是 实行教化的重要工具。儒墨两家以此教人

2、在政治生活中,借以言志讽谏

四、传诗(诗的流传)

《诗经》以其口耳相传、易于记诵的特点,在汉代流传很广,出现鲁、韩、韩三家诗。汉时设立官学,三家诗兴盛一时,后“毛诗”晚出盛行于世即今本《诗经》(作者鲁人毛亨和 赵人毛莜)第二节 《诗经》的内容

一、反映战争徭役离乱的诗篇

如《卫风·伯兮》、《小雅·采薇》、《王凤·君子于役》、《豳风·东山》、自伯之东,首如飞蓬,岂无膏沐,谁适为容?

二、反映婚恋题材的诗

如《周南·关雎》、《邶风·静女》、《郑凤·子衿》、《卫风·木瓜》、《郑凤·狡童》

三、反映剥削压迫的诗篇

如《魏风硕鼠》、《魏风伐檀》、《隰有苌楚》

四、反映社会黑暗的政治讽刺诗篇

如《邶风新台》、《秦风黄岛》

五、反映古老的祭歌 如《生民》

六、反映劳动生产的诗篇

如《 葛覃》、《七月》

《葛覃》反映的是奴隶主的剥削和压迫下努力地辛苦劳动,反映了劳动人民热爱劳动积极创造物质财富的乐观精神。第三节

诗经的艺术特点

一、赋比兴的艺术手法

赋比兴的运用既是《诗经》艺术特征的重要标志,也开启了我国古代诗歌创造的基本手法。赋就是铺陈直叙如《生民》、《七月》

比就是比方以比物比此物(比喻、拟人)如《魏风硕鼠》《硕人》、《卫风氓》 兴就是触物兴词,先言他物所引之词如《关雎》、《蒹葭》、《黄鸟》 既是比又是兴的如《关雎》、《卫风氓》

赋可叙事描写,也可议论抒情,比兴都是为表达本事和抒发情感服务的。

二、强烈的现实主义情感

三、复迭又叫做重章迭句

共8页

第3页

9:44:30 PM

5/2/2015 古代文学史笔记 四、四言为主的句式丰富生动的语言形象如《木瓜》、《黍离》(-不知我者谓我何求)(悠悠苍天此何人哉?)

1、双声词

2、重叠词 第四节

诗经在文学史上的地位和影响

一、开创了我国现实主义的优良传统

风雅精神

:《诗经》表现的关注现实的热情,强烈的政治和道德意识,真诚积极的人生态度,被后人概括为风雅精神,直接影响了后世诗人的创作。

二、《诗经》的艺术表现手法为后人诗人的创作提供了成功的艺术借鉴

(艺术特色:赋比兴,尤其是比兴)

三、《诗经》确立了民间文学在文学史上的地位。

比兴:《诗经》所创立的比兴手法,经过后世发展,成了我国古代诗歌独有的民族传统,用来指诗歌的形象思维或有所寄托的艺术表现形式。第三章 屈原 楚辞《离骚》 第一节 楚辞产生的文化政治背景 第二节 屈原的生平和作品 楚辞

一、屈原的生平和思想

屈原名平,据《离骚》’:摄提贞于孟陬兮,为庚寅吾以将。

二、楚辞的含义

楚辞是指具有楚国地方特色的乐调语言、名物而创作的。诗赋在形式上与北方诗歌有较明显的区别。北方诗歌以《诗经》为代表。

三、楚辞的编纂和屈原作品的真伪

编纂:西汉末年刘向辑录屈原、宋玉等人的作品,编成楚辞一书。

东汉时

王逸作有《楚辞章句》

明朝时

朱熹作有 《楚辞集注》 认为屈原所创作的作品有《离骚》、《九歌》、《天问》《九章》、《招魂》 不是屈原所创作的作品有 《大召》、《远游》《卜居》、《渔父》 第三节 《离骚》

《离骚》是屈原的代表作品,是带有自传性质的一首 长篇抒情诗。解题:

1、司马迁、班固认为离骚的意思是遭受忧患的意思。

2、东汉的王逸解释为离别的意思。因为司马迁距离屈原的年代未久所出其说法最为可 信。

一、语言形式

语言形式生动活泼形象

句式杂乱长短不一

语言带有楚地方言如謇。

二、《离骚》的主要思想内容

1、美政理想

政治革新

举贤授能

修明法度

2、热爱国家 关心人民疾苦的强烈爱国激情

3、坚持正义 反对奸邪 表现九死未悔的斗争精神

如《湘君》、《湘夫人》

三、《离骚》的艺术成就

1、浓厚的浪漫主义色彩

2、运用神话传说 驰骋想象

3、发展了比兴的艺术手法(比兴源于《诗经》不是源于《离骚》,到《离骚》时,比兴有了系统性用一类比一类。

4、创造出了新的诗体形式和精美的语言

《诗经》以四言为主,《离骚》长短不齐的杂言形式,《离骚》语言具有浪漫主义色彩。第四节

楚辞的流变和屈原的地位

共8页

第4页

9:44:30 PM

5/2/2015 古代文学史笔记

一、宋玉等楚辞作家

宋玉的作品收入《楚辞》、《文选》的有《九辩》《高唐赋》《神女赋》《登徒子好色赋》《对楚王问》其中唯有《九辩》公认为宋玉所作。

《九辩》是宋玉的 代表作品,其内容主要是抒发他因不同流俗而被谗见疏,流离失所的悲哀,批判了出国黑暗的政治现实。作品委婉曲折地表达了对君王的忠诚和自己的怨苦之情,表达了对国家兴亡的忧虑。第四章 《左传》等先秦叙事散文

散文的产生是以文字的产生为前提的1、甲骨文

河南安阳小屯村首先发现甲骨文

用来占卜的卜辞的内容很丰富包括祭祀、农业生产、畜牧、田猎、风雨战争、疾病等许多方面。

甲骨文被称为先秦叙事散文的萌芽(时间、地点、人物、起因、经过、结果)

2、商周铜器铭文

商周铜器铭文反映了我国早期记事记言文字由简至繁的发展。三足而立商周时期铜器的特点。

3、《尚书》

历史著作

《尚书》是商周记言史料的汇编包括《虞书》、《夏书》、《商书》、《周书》四部分。(又分为古文《尚书》今文《尚书》)

4、《春秋》

以一字寓褒贬

春秋笔法 表达了作者的爱憎。

春秋时期经过孔子编订的《春秋》记事系统,具有自觉的记事意识和写作义例,儒家为代表,维护周的正统地位,反对儹越违礼行为,贬斥邪说暴行,是主要的思想倾向。

贤者讳

宋人弑其君

杵臼

晋人弑其君

周蒲

莒人弑其君

庶其太子

《左传》

春秋三传

公羊高

《公羊传》

谷梁赤

《谷梁传》

左丘明

《左传》 《春秋》成为经

传指《春秋》三传

5、《左传》是《春秋左氏传.》的简称,又名《左氏春秋》,相传是鲁国左丘明所作。《左传》记事,起于鲁隐公元年,迄于鲁哀公二十七年,基本与《春秋》重合,但比《春秋》记载长13年历史,而且比《春秋》更重视人民(提高了人民的地位)为社稷着想。

《左传》文学成就(文学特色)

《左传》西晋杜玉称为”左氏之传,史之极也。”“高深若云海”

一、叙事艺术:善于叙事,精于裁剪

1、叙事手法多样化(77页)

作为编年史,《左传》的情节结构主要是按时间顺序交代事件发生,发展和结果。叙事手法有倒叙、预序、插叙、补序、实序、虚序、明序、暗序等29种。

2、叙事的完整性和戏剧性

《左传》叙事,往往很注重完整地叙述事件的过程和因果关系。《左传》叙事最突出的成就就在描写战争。一般说来,《左传》血战争,不局限于交战过程的 记叙,而是深入揭示战争酝酿过程及其后果。

3、神秘化

《左传》对事件因果关系的叙述,还常有道德化和神秘化的特点。作者面对即成的历史事实,根据历史人物的言行得失,在叙述历史事件时,加入种种神秘化的故事,共8页

第5页

9:44:30 PM

5/2/2015 古代文学史笔记

预示事件的结局,解释事件的因果关系。这样反映了春秋时代人们的世界观和认识水平,具有鲜明的时代特色。

《左传》是一部历史著作,但作者有时就想一个讲述故事的人,把时间叙述的颇具戏剧性。

二、写人特点

《左传》中广泛描写了各种人物,其中许多人物写得个性鲜明,人物性格丰富、复杂,表现了人物性格的变化。

《左传》叙事中人物的行为对话构成了表现人物的主要手段,而绝少对人物外貌、心里等主观静态描写。

三、记事语言特点

1、《左传》中记言文字

主要是行人问答和大夫辞令,包括初始他国专政之词和向国君谏话之词等。这类记言文字无不“文典而美”,“语博而奥”,简洁精练,委曲达意,婉而有致,栩栩如生。

2、《左传》叙述语言简练含蓄,词约意丰。《国语》

一、《国语》是一部国别史,分别记载了周鲁晋战楚吴越八国事,是各国史料的汇编,时间成书于约在战国初年,传说是左丘明所作。

二、以记言为主,记事为辅

记言成就表现在:

1、谏对之词《邵公谏厉王饵谤》

2、有些篇章记叙了生动曲折的故事,在叙事中刻画了人物性格。《齐姜与紫犯谋遣重耳》。

3、《国语》语言简练简省。(这种语言对唐宋的古文的创作颇有影响。

《战国策》

《战国策》共三十三卷,时代上接春秋,下迄秦并六国。是由战国后期纵横所作。并且经刘向整理后定名为《战国策》。《战国策》主要是谋臣策士游说诸侯或进行谋议论辩时的政治主张和斗争策略。

与《春秋》、《左传》、《国语》主要反映儒家思想不同,《战国策》突出表现了纵横家思想,反映了纵横家的人生观。在政治上他们冲上谋略,强调审时度势,肯定举贤任能,在人生观上则是追求功名显贵,富贵利禄。

《战国策》的思想价值,在于它反映了战国时代士阶层的崛起。艺术成就:

一、人物:

1、首先表现在人物形象的塑造上,全书对战国时期社会各阶层形形色色的人物都有鲜明的生动的描写。“士”形象的写得栩栩如生,光彩照人。

2、《战国策》还以波澜起伏的情节,个性化的言行,传神的形态和细节来描写人物。

二、语言

“辩丽横肆

铺张扬厉”

1、引类譬喻

以小见大

循序渐进的封建语言如《邹忌讽齐王纳谏》《触龙说赵太后》。

2、用大量的寓言故事、轶闻掌故来增强辩词的说服力如《冯瑗客孟尝君》。

3、《战国策》的铺张扬厉,气势充沛,还与行文的夸张铺陈,大量运用对偶排比有关如《苏秦始将连横》。第五章

先秦诸子散文

一、诸子散文

定义:春秋站国时代,诸子百家阐述自己对自然社会不同观点和主张的哲理性著作。

二、发展脉络:

共8页

第6页

9:44:30 PM

5/2/2015 古代文学史笔记

春秋时期:代表作《论语》《墨子》语录体位表达方式 战国中期:代表作 《孟子》《庄子》对话体位表达方式专题论文出现但尚不成熟 战国晚期:代表作《荀子》《韩非子》专题论文成熟

三、《论语》

孔子“孔圣人”

儒家学派代表作 文学成就:《论语》的文学色彩在于 表现了孔子及其弟子的形象,性格以及深刻平实,含蓄隽永的语言。(简练、清新、言简意赅,耐人寻味等)

四、《老子》

道家学派的代表作,中国土生土长的宗教学派,佛教由印度而来,作者是老子,又称《道德经》。

《老子》以韵文为主,韵散结合的形式,是先秦说理文的另一形态。《孟子》散文的艺术特色

一、孟子

山东人

楚国人

名轲

字子鱼

被称为“亚圣人” 孟子是孔子孙子的弟子再传弟子。

区别

《孟子》 游说诸侯进行的政治活动

目的宣传自己的政治主张

行王道 施仁政。

纵横之家 游说诸侯进行的政治活动

目的 追求个人功名利禄

显达富贵。

《孟子》七篇是主要记录了孟子的谈话和其弟子共同著作。其艺术成就:

1、《孟子》中的论辩文中,运用逻辑推理的方法(类比推理,欲擒故纵,反复诘难)如《梁惠王下》

2、“孟子长于譬喻”,在论辩中常用比喻,把抽象的道理用具体生动的形象表现出来。如《齐人有一妻一妾》

3、“气势浩然”是《孟子》散文的重要风格特征,而且大量使用排偶句,叠句等修辞手法,来加强文章的气势,是文气磅礴。(使用排偶句、叠句等修辞手法是学习了战国时期的纵横家的语言特点)

4、《孟子》语言明白晓畅,平实浅近,同时又精炼准确。《庄子》

一、庄子

名周

战国时期宋国蒙人,生活困顿,却鄙弃荣华富贵,权势名利,力图在乱世保持独立的人格,追求逍遥无待的精神自由。

二、《庄子》哲学思想继承了老子道的学说,并加以改进的思想和拓。

《庄子》先秦说理文。最有文学价值。《庄子 》33篇,分为内(7篇)、外(15篇)、杂(11篇)三个部分。一般认为,内篇是庄子所作。外篇、杂篇出于庄子后学。

《庄子》中的哲学观点:

1、齐生死

2、主张无用

3、否定一切仁义礼乐

4、主张无为

三、《庄子》艺术特色:

1、表达方式

大都是用“三言”形式说理。“三言”即寓言、重言、卮言。

(1)寓言即虚拟的寄寓于他人他物的言语。寓言十九(十分之九)

(2)重言即借助长者、尊者、名人的言语,为是自己的道理为是他人接受,托己说于长者、尊者之言以自重。

(3)卮言即出于无心自然流露之语言。

2、文章风格:

是一部哲理著作,但哲理性并不掩盖它文学说上的光彩。

3、文章结构:

深邃的思想 浓烈的感情。先秦时期规模最大的散文论述(无待:不凭借外物、不等待)(反社会是庄子的一种思想)

4、文章比喻很多:比喻之多,比喻之奇

四、《庄子》文章及其回响

共8页

第7页

9:44:30 PM

5/2/2015 古代文学史笔记

1、对诗歌的影响:魏晋南北朝时期诗歌流派:游仙诗

玄言诗

山水田园诗

2、对小说的影响:,《红楼梦》

3、对中国戏剧的影响:《牡丹亭》(汤显祖)因梦而死,因梦而生 《荀子》

一、荀子

荀子名况,字卿

共8页

第8页

9:44:30 PM

5/2/2015

第四篇:整理文学史古代

中国文学史(第三卷)名词解释:

1、江西诗派: 南宋初,吕本中作《江西诗社宗派图》,将黄庭坚、陈师道等二十余人列为江西诗派。江西诗派是在黄庭坚的直接影响下形成的,他们的创作具有与黄庭坚类似的众多特点,讲究用典,生新瘦硬,是宋代影响最大的诗派。

2、苏辛词派: 北宋的苏轼,首开宋词中的豪放词派。南宋伟大爱国词人辛弃疾,一生以英雄自诩,其稼轩词充分表现了他的英雄抱负,襟怀磊落,慷慨淋漓,将气高天下的东坡词风在南宋发扬光大,加之与当时渴望恢复的国势民情相推移磨荡,又与南渡初期的张元干、张孝祥诸家的词风相翕合,又有陈亮、刘过等词人追步唱和,遂形成气势磅礴、悲凉感愤的苏、辛词派。

3、北宋诗文革新运动:北宋中叶兴起的古文运动,不仅确立了古文在散文领域的正宗地位,而且影响到诗歌创作,作诗也讲究“气格”,产生“以文为诗”的现象,所以人们习惯于将发生于北宋中叶的这场文学变革称为诗文革新运新。欧阳修在这场运动中起着文坛盟主的领袖作用。

4、婉约派:婉约,是宛转含蓄之意。此词始见于先秦,魏晋六朝人已用它形容文学辞章,北宋文学家承其余续,晏舒、欧阳修、柳永、秦观、周邦彦、李清照等人,虽在内容上有所开拓,运笔更精妙,并且都能各具风韵,自成一家,然而大体上并未脱离宛转柔美的轨迹。其特点主要是侧重儿女风情,结构深细缜密,重视音律谐婉,语言圆润,清新绮丽,具有一种柔婉之美。

5、豪放派:宋词风格流派之一。豪放作为文学风格,气度超拔,不受羁束。北宋诗文革新派作家如欧阳修、王安石、苏轼、苏辙等曾用“豪放”一词衡文评诗。豪放派的特点,大体是创作视野较为广阔,气象恢弘雄放,喜用诗文的手法、句法和字法写词,语词宏博,用事较多,不拘守音律,然而有时失于粗疏平直,甚至失于狂怪叫嚣。代表作家为苏轼和辛弃疾。

6、宋初三体:晚唐体、白体诗、西昆体

(1)晚唐体:是指宋初模仿唐代贾岛、姚合诗风的一群诗人,由于宋人常常把贾岛、姚合看成是晚唐诗人,所以名之为“晚唐体”,代表诗人有“九僧”、魏野等隐士。(2)白体诗:“白体”诗人,使宋初效法白居易作诗的一批诗人。代表人物有李昉、徐铣等。诗歌主要是模仿白居易与元、刘禹锡等人互相唱和的近体诗,内容多写留连光景的闲适生活,风格浅切清雅。显然这种诗风仅仅是模仿了白居易等人诗风的一个方面,而且与五代诗风一脉相承。

(3)西昆体:因杨亿将馆阁文士的唱酬之作编成《西昆酬唱集》而得名。是宋初影响极大的重要诗歌流派。《西昆酬唱集》收集了17位诗人的247首诗作,如杨亿、刘筠、钱惟演等。他们的诗作描写馆序生涯,词采华丽、对仗工整;但内容贫弱、脱离现实,片面追求词藻。

7、中兴四大诗人:又称“南宋四大家”,指的是尤袤、杨万里、范成大、陆游。这四大家虽然早期曾受江西诗派影响,但除尤袤外,其他三人均能跳出江西诗派的樊篱,自创面目。

8、格律词派:是指北宋大晟诗人周邦彦和南宋姜夔格律词的合称,他们作词讲究格律,追求典雅、含蓄、柔婉和“清空”,姜夔进一步发展了周邦彦的音律方面。

9、一祖三宗:是指江西派标榜和效法的诗歌作家,一祖指杜甫,江西诗派标榜要向杜甫学习,特别是杜诗高度的艺术技巧,学习杜诗的句法﹑字法甚至模仿杜诗的七律形式,但却忽略杜诗的情感特征。三宗指的是黄庭坚﹑陈师道﹑陈与义,其中以黄庭坚的诗歌理论和创作理论作为学习和模仿的关键,在作诗时强调“无一字无来处”,“点铁成金”,“夺胎换骨”。

10、苏门四学士:北宋文学家黄庭坚、秦观、晁补之和张耒的并称。苏轼是继欧阳修之后主持北宋文坛的领袖人物,在当时的作家中间享有巨大的声誉,一时与之交游或接受他的指导者甚多,黄、秦、晁、张四人都曾得到他的培养、奖掖和荐拔。

简答题:

1、谈谈欧阳修散文的特点:一欧阳修的创作使散文的体裁更加丰富,功能更加完备。二欧阳修的语言简洁流畅,文气纡徐委婉,创造了一种平易自然的新风格,在韩文的雄肆、柳文的峻切之外别开生面。例如《醉翁亭记》的开头一段,语言平易晓畅,晶莹秀润,既简洁凝练又圆融轻快,毫无滞涩窘迫之感[2]。深沉的感慨和精当的议论都出之以委婉含蓄的语气,娓娓而谈,纡徐有致。这种平易近人的文风显然更容易为读者所接受,所以具有广阔的发展前景,其后宋代散文的发展历程就证明了这一点。三 欧阳修散文创作的高度成就与其正确的古文理论相辅相成,从而开创了一代文风

2、谈谈柳永对词的贡献:柳永是宋代第一个专力写词并对宋词的词体、内容、语言、风格进行了全面开拓的大词人。柳词在当时曾广泛流传。

1.柳永在创制新词调方面为宋词的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词至柳永,形式体制更为完备,为宋词的发展和后继者在形式、内容上进一步开拓奠定了前提条件。

2.柳永对词体文学的开拓,还表现在拓展了词的表现范围、改变了词的审美内涵和风格意趣。抒情重心、抒情方式和抒情风格的改变,对宋词的发展也有深刻的影响。

3.柳词的语言发扬了民间词的传统,面向市民大众,通俗、生动,自成一体。他还创造性地发展了词中的铺叙和白描的手法;并自创出独特的结构方式。

3、苏轼对词的主要贡献:苏轼对词的最大贡献就是“以诗为词”。就是用写诗的方法写词,把诗的题材、形象、意境、创作方法尽情入词,使词„诗‟化,成为新的独立词体。”

具体表现为,开拓词境,提高词品。扩大了词的表现功能,丰富了词的情感内涵,拓展了词的时空场景。突破音律,弱化词的音乐性,使词成为可以独立发展的新体诗。使事用典,改变词的语言特色。苏词风格多样,尤以清雄旷达、奔放豪迈为其独创,为词史带来全新的审美境界。

4、苏轼和柳永的异同:1.在题材取向上,二人同样是朝自我化方向拓展——重于表现自我独特的人生体验、心态。晚唐五代词中大多是表现离愁别恨、男欢女爱等类型化情感,而柳永却突破了这一点,真实地于文字当中寄予、表现自己追求、矛盾、失意等复杂心态,这在其所擅长的羁旅行役题材上体现得尤为突出。2.在创作方向上,二人却表现出很大的区别。柳永改变了过往词作的审美内涵和审美趣味,变“雅”为“俗”。这首先表现于柳永在词作中对于浅近俚俗语言的运用。苏轼之词走的则纯粹是“雅”的道路。他写词时所用的是传统的雅言,但其中所表达的题材内容却较柳永要宽泛得多,包括有政治、历史、禅理、玄理、山水等。3.在艺术表现手法上,二人之词同样存在着极大的差异。柳永为适应慢词长调体式的需要和市民大众欣赏趣味的需求,创造性地运用铺叙以及白描的手法。苏轼则使用“以诗为词”的手法——将诗的表现手法移植到词中。这主要表现为用题序和用典故两个方面。

5、山谷体艺术特色是:黄庭坚字山谷,诗的特征是:生奇瘦硬,特点: 1以学杜诗为宗旨,重视句法发展了拗句﹑拗律的体制,主要是将律诗中的句式和平仄加以改变,有意造成一种打破平衡和谐的效果,给人以奇峭倔强的感觉。2强调“无一字无来处”,“用典”也是山谷体求创新的重要方面,是“点铁成金”和“夺胎换骨”落实于具体的诗歌创作。用典以故为新,变俗为雅。3好奇尚硬,造语洗净铅华,独标隽旨,风格生新瘦峭峻,但兼有浏亮芊绵的一面。

6、周邦彦在词史上的成就和地位:周邦彦是北宋词的“集大成者”,可从三方面来看: 1. 从词调的搜求、审定和考证方面说,他有集成和创制的功劳。

2. 就写作功力之成就而言,他善于体物言情,描绘工巧周至,又善于融化前人诗句,炼字妥帖工稳。

3. 从创作风格方面说,周邦彦善于勾勒、妙于剪裁,精巧工丽的典雅作风。如《苏幕遮》“水面清圆,一一风荷举。”体物工巧细致,用笔之缜密典丽,开南宋雅派词的先河。

7、易安体的成就和特色:易安体是南渡体所修成的的正果,是南渡时代词体的自然发展的果实。李清照自号易安居士,因其词善于通过白描手法,“其浅俗之语,发清新之思”,且造语新警,饶有韵味,意境素雅高远,颇有特色,故后人多有效法者,称之为“易安体”。特点有三,其一,用通俗易懂的文学语言和明白流畅的音律声调作词其二,“易安体”融入了国家兴亡的深悲巨痛,又不失婉约词的本色,具有凄婉悲怆的格调其三,“易安体”有倜傥丈夫气。“易安体”不同于一般婉约词的地方,是温婉中透出刚健、洒脱

8辛弃疾的稼轩体:辛弃疾号稼轩。他是一位具有英雄气慨的词人,才气纵横,笔力超拔。他的词不仅内容丰富,在艺术上驰骋百家,转益多师,而且有极大的开拓和创新。他以散文句法入词,以经子诗赋之语入词,以词说理,带来了词体的大解放。无论作长调或小令,都充分表现了自己的才情和体现了自己的人格。他继苏轼之后极大地开拓了词境,使词在与乐分离之后,仍能够作为一种内容充实、形式多样化的新体格律诗独立存在。他的词不仅“横绝六合,扫空万古”,而且“色罗万象”。这种在宋代词坛别开生面、既慷慨豪放又温婉妩媚,而以豪放悲壮为主导风格的词,人们称之为“稼轩体”。

论述题

1、宋词繁荣的主要原因,取得的成就:宋词的繁荣与宋代特殊的时代背景和词的文体特点有密切的关系。词产生于民间,本身就带有浓厚的娱乐色彩。宋代由于实行重文轻武的政策,文官享受的待遇非常优厚。宋太祖在“杯酒释兵权”时,就公开鼓励大臣们“多买歌儿舞女”。上有所好,下必甚焉,于是整个社会形成了竞相追求享乐的风气。又由于宋代(特别是北宋)社会相对安定,政局相对稳定。词这种带着浓厚的娱乐色彩,几乎没有传统的政治、道德负荷的文学形式,在宋代终于找到了最为适宜的生长环境,所以便以异乎寻常的速度发展起来了。

2、苏轼对词取得的成就:具体表现在: 第一,内容上,打破了过去多写男女爱情、离愁别恨的传统,举凡怀古、悼亡、山水、田园、仕途失意、报国雄心、人生奥秘等,无不可以入词。第二,风格上,打破了以婉约为主的传统,既有婉约,又有豪放、清旷、幽美等。第三,在词与音乐的关系上,打破了以词附属于音乐的传统,使词成为独立的抒情工具。第四,艺术手法上,变化多样。传统词往往上阙写景,下阙抒情,情从景出,情景交融,苏词打破传统程式,既有借景抒情之作,更多的则是随机应变,变化莫测,无一定之规,真正做到了融叙事、抒情、写景、议论于一体。第五,语言上,高度诗化。总之,词发展到苏轼时,它的娱乐功能减弱了,而抒情的功能大大加强了,实际上已经成了诗的另一种形式。

3、陆游诗歌的主要特点是什么? 从内容来说,陆游的诗主要有两类,一类表现民族意识和爱国感情,一类写景物和日常生活。这两类作品在艺术上也有不同的特色。第一类是陆游诗歌的主旋律。这类作品主要由两方面的主题构成,一方面是表现许身报国、恢复中原、渴望建功立业的壮志豪情;一方面是表现壮志难酬的苦闷、报国无门的悲愤。这两方面往往是交织在一起的。这一类作品具有浪漫主义的突出特点,表现在:第一,往往借助于梦境的描写来表达恢复中原的愿望。第二,往往不对某一事物作静态细致的描绘,而是注重自我情感的宣泄。第三,语多豪壮。这些特点构成了陆游诗豪放浪漫的风格,接近唐代诗人李白,陆游也因此有了“小李白”之称。第二类诗以描写日常生活及景物为主,往往从平常的景象中体悟出特别的意味,因此写得意境优美,耐人寻味,在平淡自然的风格中,时常可见对语言的精心锤炼。

4.辛弃疾对词的主要贡献和取得的成就:辛弃疾对词的贡献是多方面的。首先,他进一步将抗战救国的内容大量纳入词中,用词来反映时代精神,人民的愿望,扩大了词的题材。其次,开拓了词的意增,丰富了词的表现手法和语言,进一步提高了词的表现力。再者,辛弃疾上承苏轼豪放词风,又有所发展和创新,使词体得到了空前的解放; 辛词在艺术上取得了卓越的成就:

1.境界雄奇开阔,形象鲜明飞动。与所要表达的悲凉雄壮的情感基调相吻合,他所采摭的多属于金戈铁马的英雄;他所创造的自我形象,也具有雄姿英发、慷慨悲歌的气概,充满了英雄主义色彩。

2.艺术手法多种多样,增强了词的表现力。辛词多采用直抒胸臆的赋笔,以情感人;有时也用比兴手法,讲究章法收纵、开阖、起伏的多变,把词的容量和表现功能发挥到极致。3.创新并丰富了词的语言,体现出高度的语言技巧。辛弃疾就是以文为词,他成功地将辞赋古文移植于词,扩大了词的表现方法。在用典使事方面,同时他还大量地运用表现力很强的口语、俚语入词,化朴为美,新鲜活泼。

4.刚柔相济,瑰奇多姿的艺术风格。辛词以豪放为基调,同时兼容闲适平淡的清新之调、妩媚缠绵的婉约之作、寓庄于谐的谐谑之体,词风呈现出多样化和丰富性。

第五篇:古代文学史

神话是人民在幻想中经过不自觉的艺术方式所加工过的自然界和社会形态,任何神话都是一定的自然现象和社会现象的反映,神话具有现实性、幻想性和艺术性。

诗六艺:《周礼》所总结的“六诗”被汉代儒家经生变为诗的“六艺”说。这个“六艺”说,历代歧义颇多。而影响最大,被后代所沿用的说法是“三体”“三用”说。从体类上分为风雅颂,风即音乐曲调,国风是民间的歌曲,牙是朝廷正乐,颂指宗庙祭祀之乐;写作上分为赋比兴,赋是铺陈直述,比是比喻的意思,兴是起,指借其他事物以开头。

变风变雅:指的是“乱世之音”或“亡国之音”在周幽王,厉王以后,由于风衰俗愿,产生的一批讽刺时政的作品。对时政充满怨恨和讽刺。

四家诗:在汉代,解说《诗经》的有鲁、齐、韩、毛四家,这四家诗派解说各有特点。四家诗虽有特点,但都不同程度地有曲解诗意,解释说教的倾向,给《诗经》蒙上了,许多封建意思。他们的贡献在于,一方面为我们保留了不少上古的文献资料及有关的有关的上古礼仪和民情风俗,一方面在文字顺顾上也为我们的阅读提供了方面。

香草美人:是屈原《离骚》中两类意项,美人:比喻君主或自喻香草作为装饰、支持并丰富了美人意象作为独立的象征物,一方面指品德和人格的高洁,另一方面和恶草相对,象征着政治斗争的双方。“香草美人”作为诗歌象征比喻系统。使诗歌变得含蓄生动。

楚辞:战国时期以屈原的创作为代表的新诗体,是以具有楚国地方特色的乐掉、语言、名物而创作的诗赋,其直接渊源应该是以《九歌》为代表的楚地民歌。

汉赋:汉代出现的一种半诗半文的新文体,源于荀子的《赋》,其风格特点是韵散结合、主客问答,铺陈写物、赋歌而颂。

乐府:原意为西汉时期出现的一种专门采集诗歌的政府机构。乐,即诗歌;府,即政府机构。到了魏晋六朝,乐府专指一种带有音乐性的诗歌形式。

互见法:司马迁在创作《史记》人物传记时为了维护历史真实性和文学艺术性的统一,保证一篇传记中历史人物的一致性和完整性,因此把历史人物的部分材料移至其他历史人物的传记中,使《史记》在历史人物描写上具有全面性和真实性,也让该传记的历史人物显现出鲜明的性格和突出的形象。

建安风骨:建安诗人继承《诗经》和汉乐府的优良传统,用他们的诗篇真实的反映大**、大分裂时代所造成的残酷的现实,表现他们同情民生疾苦的情怀,抒发了统一天下的雄心壮志。情调大多慷慨激昂,激越深沉语言自由流畅,被后人称为“建安风”“建安风力”

太康诗风:以三张二陆两潘一左为代表的西晋诗风,这种诗歌风格繁缛,语言又朴素古值趋向华丽藻饰,描写由简单趋向繁复,句式由散形趋向骈偶。

下载古代文学史填空题word格式文档
下载古代文学史填空题.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外国文学史填空题集锦

    填空题 1、欧洲文学的两大源头是古希腊—罗马文学和古希伯来—基督教文学,文学史上称之为“两希”传统。 2、近现代外国文学四大文学高峰:但丁《神曲》;莎士比亚四大悲剧《哈......

    中国古代文学史填空题

    1、中国文学史上第一部完整的长篇历史小说是 《三国志演义》 。现存最早的刊本是 明嘉靖壬午年(1522)刊刻的《三国志通俗演义》 ,后世最通行的版本是清代康熙年间 毛纶、毛宗......

    古代文学史练习题

    《中国古代文学史1》 一、基本知识. 1.上古歌谣:"断竹,续竹,飞土,逐肉。"载于《吴越春秋·勾践阴谋外传》,题为(《弹歌》;)。 2. 上古歌谣:"土,反其宅!水,归其壑!昆虫,勿作!草木,归其泽!"出自......

    古代文学史复习资料

    一、单选、填空。 1、神话反映着远古人类解释自然或社会并征服自然或社会的愿望。 2、关于神话的产生,一向比较通行的两种解释是劳动起源说和宗教起源说。 3、我国最早的一部......

    古代文学史试题

    中国人民大学2000年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中国古代文学史试题 2004-8-13 页面功能 【字体:大 中 小】【打印本页】【关闭窗口】 一、名词解释(共40分,每题5分) 1、北山移文 2、九辩......

    古代文学史名词解释(大全)

    第三十三章杂剧 一、名词解释 1、旦本、末本:元杂剧中男主角称为末,女主角称为旦,根据主唱者角色的不同,分为旦本、末本。一本戏只能由一人主唱,其他人一般只能说白。 2、元曲四......

    古代文学史名词解释

    三唐诗国 名词解释 1、上官体:指高宗龙朔年间以上官仪为代表的宫廷诗风,题材以奉和、应制、咏物为主,内容空泛,重视诗的形式技巧、追求诗的声辞之美。《旧唐书》本传:“工五言,好......

    古代文学史题

    一、名词解释 1、上官体:指高宗龙朔年间以上官仪为代表的宫廷诗风,题材以奉和、应制、咏物为主,内容空泛,重视诗的形式技巧、追求诗的声辞之美。《旧唐书》本传:“工五言,好以绮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