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读大学读的是什么读后感
《读大学究竟读什么》读后感
——不要让大学对不起高三
最初看这本书,是在思修老师的推荐下看的。文章不长,浅显易懂,也没有太多深奥或者算得上是非常精辟的观点,但看后,这些浅显明白的道理却引起了一次头脑风暴。虽然一下子看完了,但是其中一些观点还是引人深思,另人回味无穷,对自己以后的大学生活还是会有很多的影响的。
在经历过那场最激烈的战争后,我们这些学子终于跨过了高考的独木桥,可谓是从“地狱”升到了“天堂”。俗话说要忆苦思甜,但是,虽然高考仅仅才过去了几个月,我却看到了很多人忘记了自己高三是怎么奋斗的,自己当初高三的努力到底是为了什么,忘记了自己来大学那最初的理想。
“男生把电脑当成游戏机,女生把电脑当成影碟机”,这句话很真实地反映出了当今部分大学生的生活现状。大学=上课+吃饭+电脑。但是,在过完这惬意的四年后,面对着我们的又是什么呢?别人在空调房里上班,你在工地上汗如雨下,这就是差距。刚刚进入大学,人与人之间的差距还不是很大,但是,一年后。两年后,慢慢地,差距就显现出来了。学生之间的分层也有了,有些学生步步高升,有些学生却在为以后的工作发愁。
文章讲了好几个方面的事情,既有说道爱情,也有说道逃课,既说到了考研,也说到了创业,本书对我们的四年大学生活还是具有很大的指导意义的。由于内容较多,主要挑选一些感触较多的方面来谈谈。
在谈到勤工俭学这方面,深有同感。或者对于比较富有的同学来说,不存在勤工俭学这事情,但是对于一些家境贫寒的同学还说,那么,学费和生活费就是一个责怎么也不能逃避的问题。到底是要开源还是要节流呢,不同的人有不同的看法。到底大学要不要兼职,或者是兼职挣更多的钱去让自己挥霍呢。这些天想到最多的是家教,因为大学生最能够做的就是家教,简单又高薪。这对于家境贫寒或者是想自己挣些生活费的同学来说无疑是一种好选择。当然,除了家教之外,还有很多兼职机会,兼职的机会很多,只要你想。在这里,我们面临两个问题,兼职到底要兼多少好呢,要兼什么职才好。第一个问题,觉得还是不要兼职太多,大学生的主要任务还是来学习的,走出了大学这个校门,你就会发现,再也找不到一个好的地方和时间来学习了。大学是我们人生进行正式,系统化学习的最后时刻,那么,就一定要好好把该学的学下去。钱永远都挣不完,而书,现在不读,以后就很少有机会去读了。兼职有其好处,但凡事适度即可。对于那些贫困学子来说,更是不能舍本逐末,不要为了现在多几块钱而放弃了好好学习的机会。该节俭的还是要节俭。兼职,能够补贴生活费就好了。在书中还说到要选择性地兼职,不要一有钱就去干。我有个师姐说过“不要去做帮人发传单等兼职,因为这种兼职是对人才的浪费”。这句话很有道理,兼职一方面是为了过生活,我们也希望自己再兼职的过程中获得一些经验和知识。那么,在兼职的时候,最好还是去做一些考验自己知识能力的东西吧,这样才能让自己的价值更好地发挥,而不是沦为廉价劳动力。
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以及生活水平的提高,电脑已经成为我们上大学的标配了,校园内覆盖wifi也不再是梦想,更不用说宿舍安装宽带了。互联网的普及给我们的大学生活产生了巨大的影响。我们可以利用互联网进行学习,查阅相关资料,同时也可以在我们劳累之时提供一些娱乐消遣。互联网是一个丰富多彩的世界,它能够使人成功,也能够使人堕落,关键是要看你怎么利用它们。网上拥有巨大的资源,对我们可以说是无尽的。我们既有可能利用这些资源来使自己得到一个更好发展,也可以利用这些来逃避学习任务和娱乐。一提到写论文,现在网上的论文一大堆,直接从网上复制一份过来不就更快吗。但是,这是一种学术造假,是一种非常不道德的行为。从长远上讲,这对自己的全面发展是非常不利的。互联网是一个好东西,但关键还是要看你怎么用。另外一方面,互联网上的东西参差不齐,真正要找到一些有用的资料还是挺困难的,所以个人还是认为图书馆是一个非常不错的选择。相比较于网上一些非专业的资源,学校的图书馆显得更有专业性和针对性,在图书馆里面,我们可以很容易就找到自己需要的资料而不会像网上一样又要注册又要交费。
作者在写这本书时,可能那个时代还在流行诺基亚的塞班机,那时手机功能比较少,所以更多的还是把它当成一种工具来使用,但是现在的手机功能就比以前多了很多,手机成了很多同学娱乐与社交的最好选择。以至于现在上课学生更多的是埋着头发微信看小说。如何正视手机对我们的影响,这是一个值得探讨的问题。
随着国家高等教育的发展,大学生越来越多了,物以稀为贵,大学生多了就慢慢相成一种学历不值钱的现象。那么,很多人就想着为自己的学历再镀金,有什么办法,考研。以前的学士学位很高级,但是现在的学士学位都比不过以前的高中学历了,不难想象,扎堆考研的结果就是使硕士学位变得更不值钱。在书中,作者也给我们衡量了考研的成本以及考研后的收益。作者说的很有道理,但从另外一个角度上讲,考研亦有其好处。知识是无止境的,如果家庭情况很好,不用为生计而发愁,通过读研究生或者读博士来追求更多的知识,这未尝不可。通过进一步的学习来丰富自己的知识水平,这是一个很好的做法。另一方面,如果单单把考研当成是就业或者说是逃避本科毕业就业的一种方式,那么就未免有些功利化了。;除此之外,考研是否能够真的为你带来更好的就业这个尚须考虑。一句话,考研有风险,考研需慎重。
最后想谈一点的是作者所说的创业。毫无疑问,一次成功的创业给你带来的回报,无论是物质上的或者是精神上的,都是比跟给人打工的不能相比的。或许看完本书很多人都有种想去创业的冲动了。在书中,作者更侧重的是成功创业的回报而忽略了创业过程的艰辛。创业是一个漫长的过程,这个过程注定是艰辛的,别人朝九晚五,还有双休,一年好歹还有几个国家法定节假日。但是对于创业者来说,可没有这么小资了。创业面对的是无尽的问题,无尽的烦恼,无尽的风险,一步不对,满盘皆输,业可谓是劳心劳力。同时创业更是一个跌宕起伏的过程,大起大落,如果心理承受能力不好,最好还是老老实实去找一份工作吧。真的能够找到一份很好的工作,生活还是很小资,很容易。对于那些一心要创业的人来说,我认为,不要仅仅是为了钱而去创业,不要为了创业而创业,为什么要创业呢,我们为的是梦想,为的是实现自己的梦想。就像艺术家在创作时,他肯定不会过多地去考虑自己这作品能够卖多少钱。无论是创业或者是艺术,当你真正投入了,一心只是想把它做好,而不是说为了钱,那么钱也会作为创业的一种附属品而来。对于真正的创业者,他们更以自己成功的企业为豪,而不是以自己的财富为豪。就像乔布斯一样,没有人谈他有多少钱,但他依然伟大,他更多的是创造出伟大的作品而不是创造出能挣钱的产品。伟大的作品肯定能挣钱,能挣钱的产品不一定就是伟大的。
最后再总结一下,这本书主要还是给我们大学生起一个指导性作用。它给我们对于兼职,互联网,考研,爱情,创业等个方面的看法提出了一个很辨证的见解,对我们来说还是很有用的。当然,所谓“尽信书不如无书”,每个人所处的现实情况,个人经历都是不尽相同的,无论作者所说的是多么好,这些都不能够进行一个很简单的复制,关键还是要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客观全面地面对这些事情。选择最适合自己的大学生活方式。选择一个正确的适合自己的大学适合方式,我们才能够更健康地发展。这样,我们生活在大学的殿堂里,我们才可以仰天无愧地说“我的大学没有对不起我高中三年来的努力,我高中的努力很值”。
第二篇:《读大学读什么》读后感
进入大学,相比以前有了更多的课余时间,然而看书的时间也相对减少了。即使拿起教科书以外的书来翻阅,也很少看到什么有营养的书。对于大学生适合读什么书,自己也感觉很迷茫,最近有人介绍《读大学读什么》一书,虽然书中有许多观点与现在人们的思维背道而驰,让许多人难以接受,但我不得不说它是一本值得一读的书。这本涉及了许多大学生普遍存在的问题。例如恋爱,人际交往,兼职等一系列关于大学生的事。
“爱情是永恒的”这一直是文人骚客津津乐道的话题,而此书也涉及到了这一方面。书中有这样一句话:“花开堪折直须折”,“爱情是不期而至的,可以期待,但不可以制造,越是寂寞,越要警惕爱情,花开堪折方需折,莫让鲜花败残枝”这其中一句诗:“花开堪折方须折,莫待无花空折枝”,可以说两者是处于相对位置的。每一次不管是课堂之上,还是课堂之外,往往同学们都对此讨论的很激烈。大学恋爱真的是可以“快餐式”形容,他们可以认识几天就拍拖,也可以相处几天就结束。我想这是可以理解的,因为互不了解的人真能想出长久呢。我想说的是:恋爱不是寂寞的借口。
其中书上谈到的逃课问题,作者是这样说的,“什么都不逃,跟什么课都逃掉没什么两样”。读大学,关键是学会思考问题的方法,但是不要逃错课;英语角绝对不是学英语的地方为了英语丢了专业,那就会舍本逐末了。书中提出了更雷人的观点;不逃课的学生不是好学生。当我看到这个部分的时候,就开始思考:难道我一直以来坚持的原则不逃课不迟到都是错误的吗?同时,作者将到要注意逃课的策略,要逃课,但是不要逃错误。同时,不到要逃课,而且要让老师给高分。很多大学课程唯一的作用就是浪费青春,一定要自主性的学习,不要让老师牵着鼻子走。
更重要的是我们在大学要注意学习的方法,也就是思维模式,我们五年经过了十多年的学习,一些东西可能会随着时代的变迁而过时,但是思维方法,分析能力我们是掌握在自己手中了,这就是我们要走出一个误区,不要一直最求成绩的高低,读死书,即使在每年期末都难到奖学金,即使每次考试都是全班第一名,以后在用人单位却平凡至极。
学习过程中,要学会独立思考问题,分析问题,培养逻辑思维能力培养系统分析能力,当然要有深厚的专业基础知识,应该培养自己的观察力,洞察力。社会发展到今天,可以说已经是只是爆炸的时代了,我们仅仅学习别人的知识,那样只会永远走在别人的会面,永远没有自己的事业,换句话说创新很关键,我们要培养创新能力,当然应该建立在观察力的基础上,平时就要多想问题,一些细微的小事里面也许蕴藏着大的道理与智慧,学会见微知著。
大学中的各种证书到社会后也不近有用过四六级,计算机三级,也许还有更多类似的证书。当然过四六级是当今时代的所需,抑或说是必须,但是其他的东西我们能记住多少呢?或许到了社会都忘记了吧,口语应该比书面的东西更重要,计算机,当今社会,应该把它称作是第三只手了吧。
大学生里面还有个关注就是兼职,找一个业余的工作也是个不错的选择,不但能锻炼自己,而且可以为家里减轻一定的经济负担,也可以积累社会经验,为以后步入社会打下基础。读大学就是在读人生,找准自己的方向,培养自己应对问题的能力,解决问题。大学,更需要丰富思想,将思想根植于现实,做一个思想深刻的人。
我读了这本书后很是感触,将我这个幻想青年拉回了现实,我们都是成年人了不要再停留在那个幼稚的年代,我们应该感受到压力还有责任。来自社会的压力,还有一分家的责任,大学生读什么究竟读什么,除了专业技能,还有各个方面就是让你适应在社会中如何跟快的转换角色。
第三篇:大学读什么 读后感
如何当一名大学生
——读《读大学,究竟读什么》有感
六年小学,三年初中,三年高中,十几年的血泪都献给了高考。有人高中去了清华北大,有人名落孙山读大专技校,有人不忿再拼一年,而我正常发挥考上了华师,不知是要求不高还是乐天派,咱们全家都挺满意的。二零一二年九月,我独自背上背囊来到了广州。
懵懵懂懂过了第一学期,寒假看了《读大学,究竟读什么》这本书,不禁开始思考我的大学,我的人生。
大学究竟是什么?华南师范大学和其他院校究竟有什么区别?正如书中所说,大学不是技校,把被动的记忆能力已经上升为主动的分析能力和独立的思考能力,这种能力才是是一个合格大学生最本质的特征。所以,要把大学和普通的技术学校区别开来,大学生应在注重社会实践能力的同时,还要培养面、系统而深入地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这需要深厚的专业理论知识和合理运用于社会实践中,这便是大学与技校的差距。
但是学校之间有差距,并不意味着高人一等或低人一截。我们身边有太多太多的活生生例子。我同学的表哥,高考考上中大,却浑浑噩噩过了四年,结果连一纸毕业证书都拿不到。本想游戏人生,却不料被人生游戏,怨谁?
我想,我考上了学习氛围浓厚、朴素纯洁的华师,我应该庆幸,应该珍惜。父母辛辛苦苦供我读了十几年书,不仅仅是为了一纸文凭,更是为了在十几年的读书生涯中培养我的人格和素质。大学四年,我该如何度过?我再次陷入沉思。
关于目标,我想,我以后是要当一名教师的。根据我的性格比较有耐心又比较活泼开朗的特点,去年夏天我报考了华师的英语师范专业,高考暑假时我便有到补习机构进行了初次教学尝试,有一对一,也有十几个人的小班教学。我遇到过困难,例如学生打架令课堂无法继续,或者因为关注不均而导致他们产生厌学情绪;但与此同时,我也收获了人生的第一桶金,金,并不是指人民币,而是指精神财富,通过一个多月的摸索,我已经能正常处理课堂上出现的小问题,学会如何调动学生情绪,也更让我看到了自己的不足和知识的欠缺,我似乎明白了大学的意义——充实自己,寻找精神粮食。
寻找精神粮食,谈何容易。这本书却告诉我这并不难。书中曰:读大学,必先读大师。从小就被“教师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之类的话语充斥双耳,如今猛然发现,或许明日我也将站在一方讲台上,面对着一代又一代祖国的花朵,那是,我是什么?细想,也许“灵魂的工程师”过于夸张,但小小讲台上绝对不是能敷衍了事的地方。是什么,让老师滔滔不绝?是什么,让他们不厌其烦?是什么,让他们深受尊重与喜爱?是满腹经纶的底气,是对工作的热情,是干渴喉咙下的耐心。因而,才有了“图书馆,大学的心脏”一说。天文地理,古今中外,略知一二,这是一种资本,更是一笔财富。大学四年,我究竟能从图书馆这个大金库中带走多少,我深知,这靠我自己。
关于英语这个专业,我觉得英语是一种工具,一种人与人之间交流的工具,仅仅学好英语是不够的。我想将来我会学多一门技术,比如会计、计算机。书中说“不可一业不专,不可只专一业”就是这个道理。
一招熟,多招会,这是我的目标。
关于兼职,我认为可有不可多。书中有一观点我很认同:兼职过犹不及,有些东西走出校门就再也不会有机会去学了。兼职固然有可取之处,我也做过派传单等兼职,不可置否它们都会有一定的用处,比如提高自己的胆量或者赚一笔补贴家用。但我始终觉得学生的主要任务是学习,妈妈常跟我说,大学是学习的最好时光,毕业后再也找不到如此纯粹的学习时光。不要让自己变得学生只是我的兼职。
关于恋爱,我不急不躁,不追求不逃避,等待对的时间对的人。关于待人,心胸宽广,热情大方,不卑不亢,虚怀若谷。我认为如何待人处事是很重要的一课,常常斤斤计较,患得患失反而损人不利己。俞敏洪大学时主动干活,默默奉献,得到了后来众人帮助而事业有成。退一步,并不是凡事吃亏,而是大度无私,和平相处,特别是在我们八个人的大宿舍,独生子女越来越多的大社会,我更需要努力成为这样的人,我更愿意成为这样的人。
以上都是我根据书中观点引起的种种思考和得到的种种启发,颇为认同,但我对于书中“专业无冷热,学校无高低”“英雄莫问出处”“考研用处不大”的观点有着自己的看法。
虽说“行行出状元”“条条大道通罗马”,但专业和学校是用人单位必定要考虑的因素。随着教育观念的普及和全民素质的提高,大学生越来越多,用人单位的门槛也越来越高,特别是老师职位,招聘时要求“211工程”或研究生学历的院校并不少,若照书中“英雄莫问出处”的观点,则这些门槛便不能支撑此看法。书中的确列举很多成功人士并不是名牌
学校专业毕业的例子,但并不表明大部分大学生将来都能幸运地出现在此非重点大学毕业成功人士列表当中,反而,更多的是院校专业决定了就业起点的高低,因此加入考研大军并不只是一个随大流的选择,也是经过深思熟虑,分析现状的一个做法。所以我觉得作者在书中过分否定考研的作用,着实有些片面。
总而言之,作为一名大学生,要不骄不躁,天道酬勤。
S.M.二〇一三年二月五日
第四篇:大学读什么读后感
大学,简单的梦
——读《读大学,读什么》有感
管理学院会计091王婷
有人说大学是个深不见底的潭,有人说大学只是一场面具舞会,有人说大学是本无字书。众说纷纭,无论大学是怎么样的,在我们踏入这片圣地开始,犹如无脚鸟一样,为登上更高的云层而努力,用尽所有的色彩绘画出自己的人生蓝图。
大学,给我上的第一节课是面对现实,逃避是挂科的前兆。虽然我更向往艺术类或者文学类,但是最终我选择了会计专业。从未见过的科目和报表,高考后的我体会到了什么是从零开始,总有起跑慢了半拍的感觉,也有过摔倒,也有过超越。我们的大学梦不一样,经历也不一样,如果你不付出,那你的梦里将一无所有。
大学,给我上的第二节课是怎么面对现实。无论面对的是什么,只要用最轻盈的脚步,跨过生命中最沉重的事情,就行了。静以修身,俭以养德,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太多人把大学复杂化了,结果把自己格式化了,大学只是个小小的社会,我们只是其中一个很小的配角,路过,留下的痕迹很快就消失了。如果把这一切都简单化,会发现什么消极情绪都只是很纯粹的一厢情愿。人一简单就快乐,一世故就变老。保持一颗年轻的心,做个简单的人,享受阳光和温暖。我喜欢一个人漫步,一个人听歌,一个人享受大学时光,当生活简单得只剩下你和一本书,世界就宁静了下来,时间就定格了,不用再烦恼读不下书,不用再担心挂科。大学,只要享受学习,就够了。
大学,给我上的第三节课,就是要笑着接受一切,生活就应当如此。生活中,我们总是忙忙碌碌,总是想方设法地去做更多的事。这样一来,我们就很容易陷入日常生活与工作的琐碎之中,从而把自己的微笑隐藏起来了,忘记或者忽略了把快乐带给别人和自己。其实,给别人一个微笑就是在给自己一个微笑。微笑是可以相互感染的,别再隐藏它了。真正的快乐惟有从自我了悟中获得,我们笑是真心的笑,哭是由衷感动,我们所有的情绪都变得和谐、自然而完美。那些造成疾病还有精神混乱的负担、压力,都会从身心里边解除。
大学给我上的三节课,足够让我学一辈子,从一个人懵懂的高中生到成熟的大学生,我在改变,我懂了很多。
一个女人可以生得不漂亮,但是一定要活得漂亮。无论什么时候,渊博的知识、良好的修养、优雅的谈吐以及一颗充满爱的心灵,一定可以让一个人活得足够漂亮,活得漂亮,就是活出一种精神、一种品位、一份至真至性的精彩。一个人只要不自弃,相信没有谁可以阻碍你进步。
大学,犹如一部自导自演的电影,不一定有观众,不一定有票房,可是因为有你的烙印而独一无二。一部优秀的电影在于你能否应用所学的技术,温故而知新,充实大学的每天,在你的书架上塞满大学给予你的一切。
世事离戏只有一步之远;人生离梦也只有一步之遥。生命最有趣的部分,正是它没有剧本、没有彩排、不能重来。生命最有分量的部分,正是我们要做自己,承担所有的责任。
第五篇:《读大学读什么》读后感
进入大学,相比以前有了更多的课余时间,然而看书的时间也相对减少了。即使拿起教科书以外的书来翻阅,也很少看到什么有营养的书。对于大学生适合读什么书,自己也感觉很迷茫,最近有人介绍《读大学读什么》一书,虽然书中有许多观点与现在人们的思维背道而驰,让许多人难以接受,但我不得不说它是一本值得一读的书。这本涉及了许多大学生普遍存在的问题。例如恋爱,人际交往,兼职等一系列关于大学生的事。
“爱情是永恒的”这一直是文人骚客津津乐道的话题,而此书也涉及到了这一方面。书中有这样一句话:“花开堪折直须折”,“爱情是不期而至的,可以期待,但不可以制造,越是寂寞,越要警惕爱情,花开堪折方需折,莫让鲜花败残枝”这其中一句诗:“花开堪折方须折,莫待无花空折枝”,可以说两者是处于相对位置的。每一次不管是课堂之上,还是课堂之外,往往同学们都对此讨论的很激烈。大学恋爱真的是可以“快餐式”形容,他们可以认识几天就拍拖,也可以相处几天就结束。我想这是可以理解的,因为互不了解的人真能想出长久呢。我想说的是:恋爱不是寂寞的借口。
其中书上谈到的逃课问题,作者是这样说的,“什么都不逃,跟什么课都逃掉没什么两样”。读大学,关键是学会思考问题的方法,但是不要逃错课;英语角绝对不是学英语的地方为了英语丢了专业,那就会舍本逐末了。书中提出了更雷人的观点;不逃课的学生不是好学生。当我看到这个部分的时候,就开始思考:难道我一直以来坚持的原则不逃课不迟到都是错误的吗?同时,作者将到要注意逃课的策略,要逃课,但是不要逃错误。同时,不到要逃课,而且要让老师给高分。很多大学课程唯一的作用就是浪费青春,一定要自主性的学习,不要让老师牵着鼻子走。
更重要的是我们在大学要注意学习的方法,也就是思维模式,我们五年经过了十多年的学习,一些东西可能会随着时代的变迁而过时,但是思维方法,分析能力我们是掌握在自己手中了,这就是我们要走出一个误区,不要一直最求成绩的高低,读死书,即使在每年期末都难到奖学金,即使每次考试都是全班第一名,以后在用人单位却平凡至极。
学习过程中,要学会独立思考问题,分析问题,培养逻辑思维能力培养系统分析能力,当然要有深厚的专业基础知识,应该培养自己的观察力,洞察力。社会发展到今天,可以说已经是只是爆炸的时代了,我们仅仅学习别人的知识,那样只会永远走在别人的会面,永远没有自己的事业,换句话说创新很关键,我们要培养创新能力,当然应该建立在观察力的基础上,平时就要多想问题,一些细微的小事里面也许蕴藏着大的道理与智慧,学会见微知著。
大学中的各种证书到社会后也不近有用过四六级,计算机三级,也许还有更多类似的证书。当然过四六级是当今时代的所需,抑或说是必须,但是其他的东西我们能记住多少呢?或许到了社会都忘记了吧,口语应该比书面的东西更重要,计算机,当今社会,应该把它称作是第三只手了吧。
大学生里面还有个关注就是兼职,找一个业余的工作也是个不错的选择,不但能锻炼自己,而且可以为家里减轻一定的经济负担,也可以积累社会经验,为以后步入社会打下基础。读大学就是在读人生,找准自己的方向,培养自己应对问题的能力,解决问题。大学,更需要丰富思想,将思想根植于现实,做一个思想深刻的人。
我读了这本书后很是感触,将我这个幻想青年拉回了现实,我们都是成年人了不要再停留在那个幼稚的年代,我们应该感受到压力还有责任。来自社会的压力,还有一分家的责任,大学生读什么究竟读什么,除了专业技能,还有各个方面就是让你适应在社会中如何跟快的转换角色。
读大学要掌握学习能力,思维的方法,系统的逻辑思维才是真正重要的。至于大学里的爱情,有没有无所谓的,因为我们还年轻有些事情还不懂怎样的理智的去处理,而且爱情是灯带来的,不是计划制造就能成功的。大学看似美好的时光,其实也就不过如此吧,不过一定比工作以后要好,所以还是要好好珍惜即将逝去的大学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