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咏史诗学案
东莞高级中学高一级语文怀古咏史诗学案(2013—02—22)
一.概说:怀古咏史诗是指以历史题材为咏写对象的诗歌。“怀古”是指登临游览,触景生情,由于历史遗迹的诱发而抒发感慨,长于情景交融;“咏史”是翻阅古书,捡点旧说,针对特定的人和事,而陈述自己的独到见地,长于议论精辟。诗人在游览古迹或阅读史书时,有感于历史人物或事件的是非,借登高望远、咏叹史实、怀念古迹,引发出对时局或自己身世的共鸣,或借古喻今,或借古讽今,达到感慨兴衰、寄托哀思、托古讽今等目的。诗歌史上第一首真正意义上的咏史诗是东汉时班固的《咏史》。魏晋时期的左思有《咏史》八首。到了唐代,怀古咏史诗的创作蔚然成风,出现了刘禹锡、杜牧、李商隐等咏史大家。
形式标志:它有多种名称,诸如述古、怀古、览古、感古、咏史等,有的直接以被歌咏的历史人物、历史事件为题。诗歌内容:或历史人物,或历史事件,或历史遗迹。常用意象:江水 草 鸟 月 烟云/烟雨 楼台 金陵 六朝等 意境特点:深远 开阔 空茫 苍凉
常见主题:①表达像古人那样建立功业的渴望,抒发对古人的缅怀之情。
②抒发世态沧桑,物是人非,昔盛今衰的感慨,暗含对现实的不满甚至批判。③怀古伤己,悲叹年华消逝,抒发报国无门,壮志难酬的伤痛。
④揭露统治者的昏庸腐朽、奢侈淫逸,同情下层人民的疾苦, 感慨国运衰微。
常用表现手法:⑴、对比。通过昔日的繁盛与今日的凄凉对比,从而突出今日的凄凉。如李白的《越中览古》“越王勾践破吴归,战士还家尽锦衣,宫女如花满春殿,如今只有鹧鸪飞”。前三句渲染勾践灭吴归国的繁华,后一句直转写越亡后的荒凉。这是李白在南游吴越所写,表达了一种盛衰无常的感慨,并在咏叹中又有对当朝统治者唐玄宗荒淫生活的嘲讽。
⑵、融情入景。诗人善于将感情融入景物描写中,不着痕迹。如杜甫的《蜀相》颔联“映阶碧草自春色,隔叶黄鹂空好音”,写走进武侯祠的所见所闻,碧草映阶,也不过自为春色罢了,诗人无心欣赏;繁枝茂叶里的黄莺,也不过徒然唱着春歌罢了,诗人无心倾听。为什么?诗人此刻想到诸葛亮一生功业付诸东流,自然涌起一种悲伤和落寞的情怀,而眼前草色、黄鹂不正是这种心情的写照吗?
⑶、拟人。以物作证,这个物都是具有永恒时空意义如月亮或长江等,它们已被人化成为见证历史盛衰变迁的见证人。如刘禹锡的《石头城》“山围故国周遭在,潮打空城寂寞回。淮水东边旧时月,夜深还过女墙来”。这个“旧时月”正是作为石头城六朝盛衰的历史变化的见证人出现的。
⑷、借古伤今、借古讽今。借古伤今是诗人凭吊古代感伤今世,感叹昔盛今衰、物是人非、朝代更迭、人事沧桑、岁月倏忽变化等。借古讽今是诗人对帝王将相的事迹发表个人的看法,多有批判意味的,讽刺方式多显含蓄。如杜牧的《过华清宫绝句三首(其一)》:“长安回望绣成堆,山顶千门次第开。一骑红尘妃子笑,无人知是荔枝来。”华清宫是唐玄宗修建的行宫,玄宗和杨贵妃曾在那里寻欢作乐。诗不明白说唐玄宗荒淫好色,贵妃恃宠而骄,而形象地用“一骑红尘”与“妃子笑”构成鲜明对比,“妃子笑”易使人联想到周幽王为博妃子笑而亡国的故事。这样不用直抒己见而写作用意自明,且含蓄、耐人寻味。
⑸、虚实结合。如姜夔的《扬州慢》:“杜郎俊赏,算而今,重到须惊。纵豆蔻词工,青楼梦好,难赋深情。”“杜郎”两句,是想象当年在繁华富庶的扬州写下了名噪一时的佳句的杜牧,如今要是再来,面对荒凉破败的扬州城,恐怕再也做不成“扬州梦”,写不出“豆蔻词”了,含蓄地抒发了自己的抚今追昔之情。
⑹、用典。使用典故,能用少量文字传递丰富思想,增强诗歌表现力。如辛弃疾的《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一连用了孙权、刘裕、刘义隆、佛狸祠、廉颇的典故,也是运用了借古讽今的手法,用历史事实来说明现实问题。对孙、刘的赞扬,就是对南宋统治者的指责;对刘义隆的讽刺,就是对韩侘胄没有准备急于收复中原的警告;对“佛狸祠下“的感叹,就是对统治者不思收复中原的不满。最后以廉颇自比,则是内心的独白。这首怀古之作充分表现了作者的爱国热忱。典故举隅:
①.《后庭》遗曲:指陈后主所作《玉树后庭遗曲》,后人都视为亡国之音。杜牧《泊秦淮》有“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句,商女:即歌女,后以此为不顾国家存亡而醉生梦死的典故。
②.《黍离》之悲:《黍离》是《诗经·王风》的名篇。旧说周平王东迁以后,周大夫经过西周古都,悲叹宫廷宗庙毁坏,长满禾黍,就作了这首诗。后来常用《黍离》来表示对国家昔盛今衰的痛惜伤感之情。
③.封狼居胥:汉代霍去病追击匈奴至狼居胥山,封山(筑土为坛以祭山神,纪念胜利)而还。后常形容建功立业。④.塞上长城空自许:《南史》中宋文帝要杀名将檀道齐,檀大怒道:“乃坏汝万里长城!”。此处比喻能守边的将领。⑤.凭谁问、廉颇老矣,尚能饭否?:廉颇,战国时赵国的名将,赵王想起用他,恐其衰老,派人探视,廉颇仍能一饭斗米,肉十斤,报国之心不衰。这是作者以廉颇自况,抒发感慨,说自己虽然老了,还不忘为国效劳,可是朝廷一味屈膝投敌,早没有起用他的意思了。
⑥.燕然勒石:燕然是指今蒙古境内的杭爱山。勒,指刻石记功。公元89年,东汉窦宪追击匈奴,出塞三千余里,至燕然山勒石记功而归。燕然未勒是说没有建立破敌的大功。⑦.台城:指六朝时的禁城(宫城),又称“苑城”,是当时的皇帝用于办公居住的场所。历宋、齐、梁、陈,皆为台省(指中央政府)和宫殿所在地,因专名台城。既是政治中枢,又是帝王荒淫享乐的场所。
⑧.乌衣巷:在今南京市东南,在文德桥南岸,是三国东吴时的禁军驻地。由于当时禁军身着黑色军服,故此地俗语称乌衣巷。在东晋时以王导、谢安两大家族,都居住在乌衣巷,人称其子弟为“乌衣郎”。入唐后,乌衣巷沦为废墟。⑨.淮水:秦淮河古称淮水。从南朝开始,秦淮河成为名门望族聚居之地。素有“十里秦淮”、“六朝金粉”之誉。“六朝烟月之区,金粉荟萃之所”,更兼十代繁华之地。【有时指淮河。南宋为宋金分界线,为战争前线。】
二.赏析
1.夜泊牛渚怀古
李白
牛渚西江夜,青天无片云。登舟望秋月,空忆谢将军。余亦能高咏,斯人不可闻。明朝挂帆去,枫叶落纷纷。[注]谢将军:东晋谢尚,官镇西将军。镇守牛渚时曾于秋夜泛舟赏月,遇袁宏诵诗听后大为赞赏,邀袁过船长谈达旦,从此袁宏名声大著。
【评析】这首诗当是诗人失意后在当涂之作,那时诗人对未来已经不抱希望,但自负才华而怨艾无人赏识的情绪仍溢满诗中。望月怀古,抒发不遇知音之伤感。首联开门见山点明牛渚夜泊及其夜景;颔联由望月过渡到怀古。从谢尚闻袁宏咏史事件中,领略到对于文学的爱好和对才能的尊重,是与地位高低无关的。颈联是由怀古回到现实,发出感慨,抒发不遇知音的深沉感喟。末联宕开写景,想象明朝挂帆远去的情景,烘托不遇知音之凄凉寂寞。写景清新隽永而不粉饰抒情豪爽豁达而不忸怩作态。
2.赤壁
杜牧
折戟沉沙铁未销,自将磨洗认前朝。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
【评析】这首诗是诗人经过赤壁这个著名的古战场,有感于三国时代的英雄成败而写下的。诗篇开头借一件古物来兴起对前朝人物和事迹的慨叹。在那一次大战中遗留下来的一支折断了的铁戟,沉没在水底沙中,经过了六百多年,还没有被时光销蚀掉,现在被人发现了。经过自己一番磨洗,鉴定了它的确是赤壁战役的遗物,不禁引起了“怀古之幽情”。后两句是议论。在赤壁战役中,周瑜主要是用火攻战胜了数量上远远超过己方的敌人,这次胜利的关键要归到东风。诗歌从反面落笔:假使这次东风不给周郎以方便,那么,胜败双方就要易位,历史形势将完全改观。不直接铺叙政治军事情势的变迁,而只间接地描绘两个东吴著名美女将要承受的命运。如果曹操成了胜利者,那么,大乔和小乔就必然要被抢去,关在铜雀台上,以供他享受了。诗人观赏了古战场的遗物,对赤壁之战发表了独特的看法,认为周瑜胜利于侥幸,同时也抒发了诗人对国家兴亡的慨叹。
3.泊秦淮
杜牧
烟笼寒水月笼沙,夜泊秦淮近酒家。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
【评析】这首诗通过写夜泊秦淮所见所闻的感受,揭露了晚唐统治者沉溺声色,醉生梦死的腐朽生活。秦淮河两岸是六朝时的繁华之地,是权贵富豪、墨客骚人纵情声色、寻欢作乐的场所。诗人夜泊秦淮,在茫茫沙月,迷蒙烟水中眼见灯红酒绿,耳闻淫歌艳曲,不禁触景生情,顿生家国亡思,将对历史的咏叹与对现实的思考紧密结合,从陈的荒淫之国联想到江河月下的晚唐命运。全诗寓情于景,意境悲凉,感情深沉含蓄。
4.乌衣巷
刘禹锡
朱雀桥边野草花,乌衣巷口夕阳斜。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
【评析】。“乌衣巷”在今南京市东南,秦淮河南岸。东晋时王导、谢安等豪门世族就居住在这里。“朱雀桥”在乌衣巷附近,是当时的交通要道。可以想见当年这里车水马龙热闹繁华的盛况。但而今桥边却只有“野草花”。一个“野”字,揭示了景象的衰败荒凉。而“乌衣巷”又处在夕阳斜照之中。“夕阳”之下,再加一“斜”字,有力地渲染出日薄西山的惨淡情景。今日的衰败景象与昔日的繁荣盛况,形成强烈对照。三、四两句“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燕子是一种候鸟,春来秋去。从前燕子飞来,总是在王、谢等豪门世族宽敞的宅子里筑巢。如今旧世族的楼台亭阁荡然无存,这里住着的都是普通的百姓。燕子也只能“飞入寻常百姓家”了。诗人在第三句开头特地用“旧时”两字加以强调,巧妙地赋予燕子以历史证人的身份。在第四句中再以“寻常”两字,强调今昔居民截然不同,从而有力地表达了沧海桑田的巨变。晋代豪门世族的覆灭,暗示当代的新贵也必将蹈此覆辙。
身其中,如杜牧和王安石都写过《题乌江亭》诗,杜牧为项羽自刎而惋惜:“江东子弟多才俊。卷土重来未可知。”然而王安石却意识到项羽的失败是历史的必然:“江东子弟今虽在,肯为君王卷土来?”另一种情况是把史实与现实扭结在一起,或是感慨个人遭遇,或是抨击社会现实。
4.要分析写法。有情景交融的,如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有议论引发的,如清人刘献庭的“六奇已出陈平计,五饵曾闻贾谊言。取惜妾身归异国,汉家长策在和番”,对汉元帝统治的无能作了辛辣的讽刺。或作正反对比,或是侧面烘托,不一而足。还会引用一些其它的典故,比如辛弃疾《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共用了五个典故。对诗人通过对夕阳野草、燕子易主的描述,深刻地表现了今昔沧桑的巨变、事故的变迁,隐含着对豪门大族的嘲于这些典故,要有所了解,并且要很好地体会作者用典的目的。讽和警告。这首诗从侧面落笔,采用以小见大的艺术手法加以表现。语言含蓄,耐人寻味。
五.练习:阅读下面诗歌,然后回答问题。
5.贾生 李商隐
1.台城
韦庄
宣室求贤访逐臣,贾生才调更无伦。可怜夜半虚前席,不问苍生问鬼神。
江雨霏霏江草齐,六朝如梦鸟空啼。无情最是台城柳,依旧烟笼十里堤。
[注]贾生:贾谊,西汉著名的政论家,力主改革弊政,提出许多重要政治主张,但却遭谗被贬,一生抑郁不得志。[注]:韦庄(836—910),晚唐京兆杜陵(今陕西西安)人。
宣室:汉未央宫前殿的正室。逐臣:被贬之臣。
(1)《台城》是一首凭吊六朝古迹的诗。诗人韦庄为什么说“台城柳”“无情”? 【评析】这是一首著名的讽刺诗。诗的前两句,是欲抑故扬,汉文帝名为求贤,而无求贤之实。后两句以“不
问苍生问鬼神”的事实,鞭挞文帝不重视人才,感叹贾谊满腹才学却不被重用,只是为了满足文帝的好奇心。全诗
显然寄寓着作者不能施展抱负的哀叹,感慨深沉。
(2)有人说《台城》作者在凭吊古迹时流露出对时事浓重的感伤情绪,你是否同意这种说法?为什么? 6.乌江 李清照
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
【评析】这是一首雄浑宏阔的咏史诗。李清照南渡之后,建炎三年(1129)年赵明诚罢守江宁,李清照与丈夫2.华清宫
吴融
具舟去芜湖。沿江而上时经过和县乌江(楚霸王项羽兵败自刎处)。该诗可能作于此时。李清照在这首诗中,不以四郊飞雪暗云端,惟此宫中落便干。绿树碧檐相掩映,无人知道外边寒。
成败论英雄,对楚汉之争中最后以失败而结束了自己生涯的楚霸王项羽,表示了钦佩和推崇。这首五绝,通过歌颂过华清宫
李约
一位失败了的英雄——项羽,表现了诗人崇尚气节的精神风貌。对南宋统治者的苟且偷安,也是一个有力的讽刺。
君王游乐万机轻,一曲霓裳四海兵。玉辇升天人已尽,故宫惟有树长生。
7.山坡羊•潼关怀古 张养浩(1)两首诗描写了不同时期的华清宫,请指出二者主要运用了哪种相同的表现手法,并作简要说明。峰峦如聚,波涛如怒,山河表里潼关路。望西都,意踌躇。伤心秦汉经行处,宫阙万间都做了土。兴,百姓苦; 亡,百姓苦。
[注]潼关:古关口名,现属陕西省潼关县,关城建在华山山腰,下临黄河,非常险要。西都:指长安(今陕西西(2)两首诗各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思想感情? 安)这是泛指秦汉以来在长安附近所建的都城。古称长安为西都,洛阳为东都。
【评析】张养浩赴陕西途中登临潼关古塞,怀古思今,写下了这一抒情名篇。前三句写登临潼关所见,由远至
近,既是写景也是抒情,含蓄地表达了心中波澜起伏的情感。“聚”和“怒”写出了山河的动态与灵性,将山的雄3.汴河亭①
许浑
伟与水的奔腾之势勾勒出来,有力地烘托了作者吊古伤今的悲愤伤感之情。“望西都”四句点题怀古,面对昔日帝广陵花盛帝东游,先劈昆仑一派流。百二禁兵辞象阙,三千宫女下龙舟。
都的遗址,作者展开充分的想像,突出了历史的变迁。最后两句一语道破封建社会朝代兴亡的本质。从历史的变革凝云鼓震星辰动,拂浪旗开日月浮。四海义师归有道,迷楼还似景阳楼②。
中,从兴亡的对比里,作者把人民的悲惨命运揭示出来,既是历史的概括,也是现实的反映,深化了全曲思想内容。【注】①隋炀帝为东游广陵(扬州),不惜民力开凿一条运河。其东段叫汴河,汴河之滨筑有行宫,即“汴河亭”。三.考题回放
迷楼:隋炀帝筑。景阳楼:南陈后主筑。
(08年江苏高考卷)阅读下面这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
(1)颈联哪两个字用的最为精妙?请指出来并分析其表达效果。登金陵凤凰台
李白
凤凰台上凤凰游,凤去台空江自流。吴宫花草埋幽径,晋代衣冠成古丘。
三山半落青天外,一水中分白鹭洲。总为浮云能蔽日,长安不见使人愁。
(2)这首诗歌表达了什么情感?是怎样表达的?请结合全诗简要分析。(1)分别概括这首诗颔联和颈联的内容,并说说其中寄寓了诗人什么样的感慨。
答:颔联写六朝古都的历史遗迹,颈联写金陵美丽的自然风物;寄寓人事沧桑、自然永恒以及六朝兴废的感慨。
(2)“总为浮云能蔽日”一句用了何种修辞手法?尾联表达了诗人什么样的思想感情?
4.书愤
陆游
答:比喻,“日”喻帝王,“浮云”喻小人。(手法)①忧君王为奸邪所蒙蔽,忧奸邪为非作歹;②忧贤者包括自己不早岁那知世事艰,中原北望气如山。楼船夜雪瓜洲渡,铁马秋风大散关。
得任用,忧国忧君忧民。
塞上长城空自许,镜中衰鬓已先斑。出师一表真名世,千载谁堪伯仲间!四.鉴赏步骤
诗的尾联运用了什么艺术手法?有什么表达作用? 1.要弄清史实。对于作品所涉及的史实和人物一定要有所了解,这就要求我们要积累一定的历史知识,积累 得越多越好。在阅读诗词时,要读好注解。
2.要体会意图。后代作家对尘封的往事发思古之幽情,一定有现实的原因或者是触发感慨的媒介。
3.要领悟感情。诗家怀古咏史,大致上有这几种情况:一种是对历史作冷静的理性的思考,诗人自己并不置
②
咏史诗学案参考答案
1.(1)因为台城柳不管人世沧桑、人间兴亡(六朝灭亡),却依旧逢春即枝繁叶茂,欣欣向荣;它繁荣茂盛的自然景象和台城(历史遗迹)的荒凉破败形成鲜明对比,引发诗人无限伤痛(哀愁),因此诗人说它“无情”。
(2)同意。诗人韦庄身处唐王朝全面走向衰落的晚唐,此时,昔日的繁华已荡然无存,取而代之的是兵荒马乱、民不聊生。韦庄凭吊台城古迹,六朝的先盛后衰的命运使诗人联想到唐王朝,故怀古伤今。
2.(1)两首诗都应用了对比,第一首宫内宫外(或空间)对比:宫外飞血阴云,分外寒冷;宫内绿树成阴,温暖如春。第二首今昔(或时间)对比:昔日霓裳羽衣,歌舞升平;今朝杂树丛生,宫殿荒凉。
(2)第一首诗通过写景状物,鞭挞无视人民疾苦、沉湎于享乐的统治者。第二首诗通过咏史抒怀,讽刺统治者荒淫误国,感叹王朝的兴衰。3.(1)“动”和“浮”两字用得最为精妙。两字都运用了夸张的修辞手法,“动”字把震天的鼓声使行云凝滞并使星辰摇动的赫赫声势描绘了出来;“浮”字把旌旗闪动时日月在波浪中的浮动的画面再现于读者眼前。(如认为“震”和“开”用得精妙,言之成理亦可)(2)诗歌表达了对统治者因穷奢极欲荒淫无道而导致身死国灭的感慨。全诗运用借古讽今、铺陈夸张的手法,前三联再现隋炀帝不惜民力开凿运河,率众多禁兵和宫女游乐的情景,尾联揭示其亡国命运,从而抒发了作者的深沉感慨。
4.尾联运用典故,用诸葛亮出师北伐,鞠躬尽瘁,死而后已,著成《出师表》,名垂后世的典故,表达了诗人对诸葛亮的无比敬仰之情,又以诸葛亮自勉,表明自己至死不会放弃恢复中原的志向,同时也流露了诗人报国无门、壮志未酬的感慨。
第二篇:左思《咏史》诗的风格特点
内容摘要:左思《咏史》诗的风格特点 梁牧原 河北大学文学院 左思,据《晋书•文苑列传》记载左思,字太冲,齐国临淄人也。,左思自幼其貌不扬却才华出众,左思出身寒微,其妹左芬《离思赋》中云生蓬户之侧陋。其父左熹,字彦雍,起于小吏,曾任西晋武帝朝殿中侍御史、太原相、弋阳太守等职。其母早逝。左思幼时曾学习钟繇、胡昭的书法,学习鼓琴,都未学成,父亲沉痛地对友人说:思之晓解,不及我少时。左思听后受到刺激,开始潜心...左思《咏史》诗的风格特点 河北大学文学院
左思的代表作品是《三都赋》和《咏史诗》,《刘勰在《文心雕龙》中说:左思奇才,业深覃思。尽锐于《三都》,拔萃于《咏史》。和《三都赋》有关的一个成语叫洛阳纸贵,可以表明此篇作品在当时之盛行。《三都赋》包括蜀都赋、吴都赋、魏都赋。它的体制是模仿班固的《两都赋》和张衡的《两京赋》,写法和体制上并无创新,宏丽巨衍,铺张扬厉,所不同的是注意讲求实际。《三都赋》的创作年份,据傅璇琮考证,《三都赋》成于太康元年(280年)灭吴之前。姜亮夫认为《三都赋》作于291年。
左思的另一代表作品《咏史》共有8首,在左思仅留的14首诗中占了一半还要多的比重,正是这8首《咏史》,奠定了奠定了左思在中国文学上的地位,为他赢得了太冲胸次高旷,而笔力又复雄迈,陶冶汉魏,自治伟词,故是一代作手。岂潘、陆辈所能比埒的美誉。这八首咏史诗并非写于一时。
弱冠弄柔翰,卓荦观群书。着论准过秦,作赋拟子虚。边城苦鸣镝,羽檄飞京都。虽非甲胄士,畴昔览穰苴。长啸激清风,志若无东吴。铅刀贵一割,梦想骋良图。高眄澄江湘,右盻定羌胡。功成不受爵,长揖归田庐。
此为咏史诗的第一首,因为晋灭东吴是在太康元年,从诗中左眄澄江湘,右盼定羌胡这二句可以看出来,此诗应作于灭吴之前。虽非甲胄士,畴昔览穰苴指研读司马穰苴的兵法。魏晋期间,门阀士族占据着统治地位,士族以积世业儒为清华矜贵,染上其他杂业就被认为不纯粹,左思能研读兵书,是难能可贵的。此诗名为咏史,实为言志,表达作者渴望建功立业的雄心,直抒胸臆,议论滔滔,笔力遒健,字句间回荡着以定国安邦为己任的豪情,诗人立功建业不是为了加官进爵,而是要长揖归田庐。但现实中的左思却很是失落,他仕进无门,备受压抑。这样的遭遇使他的诗中始终有着强烈的不平之鸣。
左思的《咏史》其内容和结构既可各自独立成章,又可合而形成一个有机的整体,整组诗把咏史和咏怀水乳交融地结合起来,表达了诗人建功立业的愿望,抒发蔑视豪门的傲气,抨击埋没英俊的世族门阀制度。在左思的《咏史》诗中,体现着作者抨击门阀制度的弊端的思想,如第二首郁郁涧底松,离离山上苗。就用松树和山上苗来作比喻,揭示出世胄蹑高位,英俊沉下僚的社会现实,倾诉了贫寒之士怀才不遇、报国无门的愤懑。全诗激荡着一股郁郁不平之气。左思自身深受这个制度之害,所以才会有如此深的感慨。其六荆轲饮燕市,酒酣气益振作者歌颂荆轲的慷慨悲壮,借此也表达了对于门阀贵族的蔑视,贵者虽自贵,视之若埃尘。贱者虽自贱,重之若千钧。这句就直接表明了作者的心迹,对于贵族的鄙视之情油然跃于纸上。在诗人看来,豪贵轻若尘埃,贫贱却重若千钧。因之他选择了超脱,远离这个污浊的社会,追求自己理想的境界。与左思同样走向超脱的还有张载与张协,但二张主要的不是因为愤慨不平,而是因为他们看到战乱行将来临而产生的一种摆脱世俗的愿望。左思的超脱出世与诗人理想的落空、对现实的不满所激起的悲愤之情是分不开的。
左思所咏不是历史上某个具体的事件,或某一个别的人物,而是寒士这一类人。他在八首诗中提到了许由被褐出阊阖,高步追许由、荆轲荆轲饮燕市,酒酣气益振、段干木吾希段干木,偃息藩魏君、鲁仲连吾慕鲁仲连,谈笑却秦军、苏秦、李斯苏秦北游说,李斯西上书、冯唐、扬雄、陈平陈平无产业,归来翳负郭、主父偃主父宦不达,骨肉还相薄、朱买臣买臣困樵采,伉俪不安宅、司马相如言论准宣尼,辞赋拟相如等十二位历史人物的事迹。这些人,或拒官爵而避世,或由贫贱而显达,或抑郁失志,或富贵丧身,遭际不相同,但都是出身微寒而才华见称于世的士人。左思把这些人写进自己的作品中,表明了作者对于他们的赞扬之情和向往之情。
左思的咏史诗在艺术表现上也有可圈可点的地方,晋初太康文坛上,总的创作倾向是:刻意摹仿古人作品,很少结合现实实际;追求辞句华丽和对偶的工整,形成了绮靡浮泛的形式主义风尚。在这种颓风面前,左思则独树旗帜,以《咏史八首》为代表,继续发扬了建安文学以情纬文,以文被质的优秀传统。虽然以咏史名篇,不是左思首创,但左思通过这八首诗所描写的历史人物,来看出左思的心理变能从现实生活出发,精心选择史实,巧妙地融汇进自己的思想、情感,借咏史以抒情,借抒情以讥世。因这八首诗并非在同一时代创作,所以,可以化的一个过程,由渴望建功立业到希望洁身自好。
第三篇:学生——咏史怀古诗情感
千古兴亡多少事 叹己叹国叹人生-----咏史怀古诗鉴赏导学案
【考纲要求】学会分析咏史怀古诗歌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
评价诗歌的思想内容及作者的人生态度和价值观。
【课标要求】能用普通话流畅朗读;能感受形象,品味语言,感受作品思想、艺术魅力。【学习目标】
1、知识与技能:1.了解咏史怀古诗的基本特点
2.掌握咏史怀古诗常见的思想情感。
2、过程与方法:分析、讨论、总结、归纳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受我国古代文人强烈的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意识,继承其优秀的文化传统。
【教学重点】探究分析咏史怀古诗的常见的思想感情。
【教学难点】掌握咏史怀古诗的思想感情和提高鉴赏此类诗歌的能力。【学习方法】自读、点拨、研讨、归纳 【课时安排】1课时 【教学过程】
一、温故知新: 咏史怀古诗:
1、怀古诗:古,是指一种古迹,怀古词是抒发跟特定的古迹相关的古人古事的忧思。因此,怀古又往往跟登临主体结合在一起。在艺术表现上,往往要写景,要写这个古迹的地理环境、景物景观。
2、咏史诗:可能是针对一个历史事件,可能是针对一个历史人物,直接写作者的思考、态度,不一定要写景,不表现现在的时空场景。
形式标志:标题中有古迹、古人名;或在古迹、古人前冠以“咏”;或在古迹、古人后加“怀古”、“咏怀”等。如《乌江亭》《乌衣巷》《石头城》《隋宫》《金陵怀古》《赤壁怀古》《咏怀古迹》 写作结构:临古地—思古人—忆其事—抒己志
二、高考导航:
登金陵风凰台 李白
风凰台上风凰游,凤去台空江自流。吴宫花草埋幽径,晋代衣冠成古丘。三山半落青天外,二水中分白鹭洲。总为浮云能蔽日,长安不见使人愁。
[注]李白这首诗,一说写于天宝年间被排挤离开长安南游金陵时,一说写于流放夜郎遇赦返回后。“凤凰台”在金陵凤凰山上,相传南朝刘宋永嘉年间有凤凰集于此山,乃筑台,山和台也由此得名。在封建时代,凤凰是一种祥瑞。当年凤凰来游象征着王朝的兴盛;如今凤凰台空,六朝的繁华也一去不复返了,只有长江的水仍然不停地流着,大自然才是永恒的存在!
(2)“总为浮云能蔽日”一句中用了何种修辞方法?尾联表达了诗人什么样的思想感情? 答:
明确:这首诗歌鉴赏的步骤
三、分组讨论 合作探究 归纳主旨
1、蜀相 杜甫
丞相祠堂何处寻,锦官城外柏森森。映阶碧草自春色,隔叶黄鹂空好音。三顾频烦天下计,两朝开济老臣心。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
问;这首诗歌抒发了什么样的情感?
2、念奴娇·赤壁怀古 苏轼
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故垒西边,人道是:三国周郎赤壁。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遥想公瑾当年,小乔初嫁了,雄姿英发。羽扇纶巾,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故国神游,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人生如梦,一樽还酹江月。
问:这首诗歌抒发了什么样的情感?
3、越中览古 李白
越王勾践破吴归,义士还家尽锦衣。宫女如花满春殿,只今惟有鹧鸪飞。
问:这首诗歌抒发了什么样的情感?
4、石头城 刘禹锡
山围故国周遭在,潮打空城寂寞回。淮水东边旧时月,夜深还过女墙来。
问;这首诗歌抒发了什么样的情感?
5、华清宫 吴融
四郊飞雪暗云端,惟此宫中落便干。
绿树碧檐相掩映,无人知道外边寒。
问:这首诗歌抒发了什么样的情感?
6、山坡羊· 潼关怀古 张养浩
峰峦如聚,波涛如怒,山河表里潼关路。
望西都,意踌躇。伤心秦汉经行处,宫阙万间都做了土。兴,百姓苦;亡,百姓苦。问:这首诗歌抒发了什么样的情感?
四、归纳总结咏史怀古诗的思想情感
五、实战演练:
咏怀古迹·其三 杜甫 群山万壑赴荆门,生长明妃尚有村。一去紫台连朔漠,独留青冢向黄昏,画图省识春风面,环佩空归月夜魂。千载琵琶作胡语,分明怨恨曲中论。
问:这首诗歌抒发了什么样的情感?
途经秦始皇墓 许浑
龙盘虎踞树层层,势入浮云亦是崩。一种青山秋草里,路人唯拜汉文陵。
问:这首诗歌抒发了什么样的情感?
六、课后作业:
西塞山怀古 刘禹锡
王濬楼船下益州,金陵王气黯然收。千寻铁锁沉江底,一片降幡出石头。人世几回伤往事,山形依旧枕寒流。今逢四海为家日,故垒萧萧芦荻秋。问:这首诗歌抒发了什么样的情感?
第四篇:315模式咏史怀古诗教学案
边塞诗歌3.15模式教学案
预习检测环节2题:
1、请说出鉴赏古代诗歌人物形象的答题步骤。• 2请背出蜀相后三联
杜
甫 • 丞相祠堂何处寻,锦官城外柏森森。•
石头城 •
刘禹锡
山围故国周遭在 合作探讨环节2题: 问题
1、杜甫和诸葛亮有什么相似点和不同点(时代、才情、理想、付出、结果)? 问题2试比较唐朝和石头城的今与昔。反馈展示环节:
课堂即时演练环节2节:
蜀相 •
杜甫
群山万壑赴荆门,生长明妃尚有村。•
一去紫台连朔漠,独留青冢向黄昏,•
画图省识春风面,环佩空归月夜魂。
千载琵琶作胡语,分明怨恨曲中论。有人说,《咏怀古迹(其三)》题为咏怀,可里面似乎只写了王昭君的怨恨,并无作者个人的咏怀。你同意这种说法吗?试作简要分析。• 春日秦国怀古
周朴①
荒郊一望欲消魂②,泾水萦纡傍远村。•
牛马放多春草尽,原田耕破古碑存。
云和积雪苍山晚,烟伴残阳绿树昏。
数里黄沙行客路,不堪回首思秦原。
[注]①周朴(?~878):字太朴,吴兴(今属浙江)人。②消魂;这里形容极其哀愁。③泾水:渭水支流,在今陕西省中部,古属秦国。萦纡:旋绕曲折。
• 8.这首诗表现了诗人什么样的感情?请简要分析(5分)• 9.你认为这首诗在写作上是如何处理情景关系的?(6分)
反思环节
怀人伤己型:对比失落型:古人展抱负,建功业,得遂心愿,自己却因为某种原因被朝廷冷落或不能才尽其用,从而有了郁郁寡欢乃至消极遁世之心。
同病相怜型:自己和古人的遭遇相同,追思古人更体现自己的不得意
怀古伤今:第一类是古盛今衰型:繁华远去,只留荒芜,物换星移,世事沧桑 第二类是物是人非型。风景依旧,朱颜已改。物是人非,讽今伤今 作者身置其外,站在历史的高度,表达独特观点,启迪世人。
第五篇:《诗两首》导学案
达州外国语学校校本课程◆初2014级语文◆导学案
编号: DW-J2014-C004
内容:诗两首
编写:冯颖
校审:
第四课 诗两首
【学习目标】
1、理解这两首诗所蕴含的哲理,背诵这两首诗。
2、了解象征手法的作用。学习诗歌朴实、真诚的语言,理解诗歌的表现角度。
3、培养积极乐观的人生态度,勇敢慎重地面对人生的选择。【学习重点】有表情的朗读诗歌。【学习难点】理解诗歌所蕴涵的哲理。【教学时间】二课时 【课前预习】
当你身处困境,是前进还是后退,遇到困难,是迎难而上,还是知难而退,普希金的《假如生活欺骗了你》会告诉我们答案。
1、走近作者
普希金(1799——1837),俄罗斯伟大的民族诗人、小说家,史称“俄罗斯文学之父”,俄罗斯文学语言的创建者和奠基人。他出身于贵族地主家庭,一生倾向革命,与黑暗专制进行着不屈不挠的斗争,他的思想与诗作,引起了沙皇俄国统治者的不满和仇恨,他曾两度被流放,始终不肯屈服,最终在沙皇政府的阴谋策划下与人决斗而死,年仅38岁。其代表作有:诗歌《自由颂》、《致大海》、《致恰达耶夫》等,以及诗体小说《叶普盖尼·奥涅金》,长篇小说《上校的女儿》等。他一生创作了近800首优秀的抒情诗篇,被誉为“诗歌的太阳”。罗伯特?弗罗斯特(1874—1963),美国诗人。诗集有《波士顿以北》《山罅》《新罕布什尔》《西流的小溪》《见证之树》《在林间空地》等。生于加利福尼亚州。父亲在他11岁时去世。母亲把他带到祖籍英格兰地区的马萨诸塞州。中学毕业后,在哈佛大学肄业二年。这前后曾做过纺织工人、教员,经营过农场,并开始写诗。他徒步漫游过许多地方。被认为是“新英格兰的农民诗人”。弗罗斯特常被称为“交替性诗人”,意指他处在传统诗歌和现代派诗歌交替的一个时期。他又被认为与艾略特同为美国现代诗歌的两大中心。弗洛斯特的著名诗集还有《山间》(1916),《新罕布什尔》(1923),《西去的溪流》(1928),《又一片牧场》(1936)等。1949年出版了《诗歌全集》,以后仍陆续有新作发表。
《未选择的路》是一首哲理抒情诗,描绘的是一个面临选择的人和他选择时的心态,告诫人们人生只能选择一条路,而且没有回头路可走,因此必须慎重,更不能随波逐流,应独立思考,自主选择。
2、写作背景
《假如生活欺骗了你》这首诗写于普希金被沙皇流放的日子里,是以赠诗的形式写在他的邻居女儿的纪念册上。那时俄国革命正如火如荼,诗人却被迫与世隔绝。在这样的处境 达州外国语学校校本课程◆初2014级语文◆导学案
编号: DW-J2014-C004
内容:诗两首
编写:冯颖
校审:
下,诗人却没有丧失希望与斗志,他热爱生活,执着地追求理解,相信光明必来,正义必胜。他这首《假如生活欺骗了你》诗问世后,成为许多人激励自己的座右铭。
3、学法
在自主学习中反复诵读:读准字音——读出节奏——读懂诗义——读出情感——读出哲理;在合作互动中通过:读诗——说诗——悟诗——品诗,进一步提高语言表达能力、思维能力和诗歌鉴赏能力。【预习检测】 读一读,写一写
伫()立 涉()足 延绵()萋 萋()足 迹()路 径()【理解探究】
1、读一读,想一想,这两首诗给了我们什么样的人生启示?
2、说说两首诗在结构上有什么特点?
3、《假如生活欺骗了你》许多人把它记在自己的笔记本上,作为自己的座右铭,你读了之后,喜欢这首诗吗?为什么?
【合作释疑】
1、《未选择的路》中的路有什么深刻的含义?既然是选择道路,作者为何要写“未选择的路”,而不写已选择的路?
2、读了普希金的《假如生活欺骗了你》,你觉得有没有什么现实意义?
【课内精读】
假如生活欺骗了你,不要悲伤,不要心急!忧郁的日子里需要镇静:相信吧,快乐的日子将会来临。心儿永远向往着未来;现在却常是忧郁。一切都是瞬息,一切都将会过去;而那过去了的,就会成为亲切的怀恋。
1、假如生活欺骗了你,诗人给了你怎样的叮嘱?
2、你认为“假如生活欺骗了你”一句中的“欺骗”指的是什么? 瞬()息
忧郁()
幽()寂
尴()尬()达州外国语学校校本课程◆初2014级语文◆导学案
编号: DW-J2014-C004
内容:诗两首
编写:冯颖
校审:
3、“忧郁的日子里需要镇静”一句中的“忧郁”还可以用什么词替换?
4、“相信吧,快乐的日子将会来临”一句,语气上有什么特点?
5、这首诗蕴含了什么道理?试着谈谈你的理解。
【拓展延移】
黄色的树林里分出两条路,可惜我不能同时去涉足,我在那路口久久伫立,我向着一条路极目望去,直到它消失在丛林深处。
但我却选了另外一条路,它荒草萋萋,十分幽寂,显得更诱人,更美丽;虽然在这条小路上,很少留下旅人的足迹。
„„
也许多少年后在某个地方,我将轻声叹息将往事回顾:一片树林里分出两条路——而我选择了人迹更少的一条,从此决定了我一生的道路。
1、试着概括第一小节诗歌的内容。
2、你认为“从此决定了我一生的道路”朗读的重音应放在哪个词上。
3、诗中的“路”,根据你的理解,你认为它的含义是什么?
4、哲理诗给人以思考,请以自然界的某一景物用一两句话写出你的独特感悟或对生活的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