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全文-论维护市场经济秩序的法律对策
市场经济秩序的法律对策
内容摘要:我国正处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建设的关键时期,市场经济发展需要完备的法律体系作保障。对于正在建设和完善中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来说,法制应当是推进改革向纵深发展的有力手段,是避免良好的改革措施走形变样的坚实屏障,也是关系到社会主义建设事业顺利进行的关键,并与此同时成为构建和谐社会、实现社会公平正义的必要措施。本文阐述了市场经济与法制建设的关系,分析了我国市场经济法律建设中存在的问题及产生的原因,提出了完善我国市场经济法律制度的策略。
关键词:市场经济;秩序;法制建设;完善
一、市场经济与法制建设概述
(一)市场经济的内涵和特征
所谓市场经济,是与过去的计划经济相对而言的,即指在以社会大生产为基础的商品经济中,利用市场机制实现资源的合理配置、并以市场机制激励人们节约经济资源的一种经济体制,它包括自由市场经济体制和有宏观调控的市场经济体制类型。①
作为一种经济调节手段,其特征表现为以下几个方面:
(1)经济关系市场化。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一切生产要素都要进入市场,一切经济活动都直接或间接地处于市场关系之中,价格由市场供求形成,价格信号充分反映产品及资源的稀缺程度,资源支配的调整与变动要依照市场价格的变化来进行。它不仅要有一个统一完备的商品市场,而且要有一个市场体系,从而使市场机制成为推动生产要素流动和促进资源优化配置的基本运行机制。
(2)企业行为主体化。所有企业(包括那些必须由国家掌握的企业),作为市场主体,都应具有进行商品生产和经营所应拥有的全部权力,调整生产经营战略,以获取最大利润为目标,从而在商品和货币的交换关系中实现企业自己独立的经济利益。②
(3)宏观调控间接化。在市场经济活动中,市场是活动的基础,一切经济管理都要面向市场,依靠市场,服务市场,调控市场。政府部门不直接干预企业生产经营的具体事物,而是通过指导性与预期性计划、各种经济杠杆、财政货币政策为主体的各类经济、技术产业、行业和地区政策,按既定的社会经济发展目标的要求调节和规范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通过宏观间接调控来保证市场经济的健康刻于。
(4)市场管理法制化。为了维护市场秩序,需要通过必要的法律制度的监 ①②《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1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56年版。《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18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64年版,第309页。
督体系来规范和约束企业与政府的行为。为了防止市场出现垄断现象,要制定相应的反垄断法。对那些亏损严重的企业在资不抵债的情况下,可实施企业破产法。所有参与市场经营活动的企业都要按照国家规定的法律体系要求来进行,政府管理部门要按相应的法律体系要求来管理,管理工作人员也要依法办事,从而保证整个经济运行在一个法制完备的基础上进行,使市场竞争激烈而有初字,竞争手段规范而又公平。①
(二)法制建设的内涵
法制,是统治阶级按照自己的意志,通过国家政权机关建立起来并由国家强制力保证实施的法律和制度。②社会制度不同的国家,为了维护不同统治阶级的利益,有着性质根本不同的法制。法制建设,是实行法治的前提,是法治实现的基础。法制建设主要是指动态意义上立法、执法、司法、守法和监督法律实施等制度。我国法制建设是为社会主义国家制定或认可的,体现工人阶级领导下的全体人民意志的法律和制度的总称,是社会主义立法、守法、执法、司法、法律监督各环节的统一,核心是依法办事。
(三)市场经济与法制建设的关系
市场经济与法制建设是相辅相成的关系。一方面,社会主义法制建设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没有完善的法制来规范和保障,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就不能确立和发展。邓小平指出“中国发展的条件,关键是要政局稳定。”“中国要搞四个现代化建设,没有一个稳定的政治形势不行。”然而在现实生活中,还存在着许多不稳定因素,有各种破坏社会主义秩序的刑事犯罪分子和其他坏分子,这些不稳定因素长期内还将长期存在。邓小平多次告诫全党全国人民,决不能掉以轻心,要运用法律武器同这些破坏行为作斗争,消除各种不稳定因素,为经济建设创造一个安定团结的政治局面。加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法制建设是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内容和迫切要求。另一方面,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和完善也同时也要求配套的法制建设与之相适应,用以调整市场经济主体之间的关系,维护市场经济秩序。邓小平在谈到打击犯罪与发展经济的关系时说:“我们对刑事犯罪的打击是必要的,今后还要继续打击下去,但是只靠打击并不能解决根本的问题,翻两番、把经济搞上去才是真正治本的途径”。“如果实现了翻两番,那时会是一个什么样的政治局面?我看真正的安定团结是④肯定的。”因此,无论从何种角度都可以说二者之间都是相互依存、不可分割的。③这也要求我们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过程中必须二者兼顾,不可偏废。
①②《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3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60年版,第377-378页。陈春龙:《论法制的概念》,《河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81年第1期第23页。③邓小平:《邓小平文选》,第3卷,人民出版社,1994年版,第89页。④邓小平:《邓小平文选》,第3卷,人民出版社,1994年版,第89页。
二、我国市场经济法制建设中存在的问题分析
(一)我国市场经济法制建设中存在的问题
1、立法明显滞后
我国的立法工作在改革开放之后取得了令世人瞩目的伟大成就。以宪法为核心的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的框架已经基本形成,有力地推动了改革开放的深入进行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和完善。有法可依是完善和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法制体系的基础,只有具备完善的法律体系作为经济发展的坚实基础,才能保障经济的良性、快速、健康发展。因此,建立健全相关法律法规,应是适应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是当前和今后的基本任务。
但是从当前情况看,还存在这样一些问题:第一,一些重要领域立法滞后,无据可依;一些法律规定不够科学,或过于空乏,或指向模糊,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亟需的一些重要法律、法规还没有制定出来,立法层面上存在立法的空白或者是法律的不配套。第二,还有一些法律法规与道德约束相混淆,一些法律缺乏实施的客观条件、脱离基本国情与具体实际。第三,有一些法律明显过时,与时代精神、发展要求相抵触。如一些现行的法律、法规,由于是在改革初期制定的,受当时客观条件和认识水平的限制,对市场经济的规律反映不够,重管理,轻服务;重审批,轻监管;重规定市场主体的义务,轻规定行政机关的责任等等,致使某些方面经济秩序不规范,经济活动依法运作的成本较高,有些法律法规之间还不够协调统一。第四,还有一些法律本身就不够完备,具体实际操作性能较差。这些法律往往是在超前于所调整的社会关系的情况下制定的,急于制定出法律法规,所以立法机关就不可能有充分条件和足够时间对法律即将调整的社会关系、法律调整手段和后果进行严格周密的研究分析和预测,因而条文比较粗疏,规定过于原则和笼统,内容含混不清,这就不得不过多依靠执法者的理解和解释。因此,造成了一系列的问题。
2、执法缺乏公正
公正执法是维护法律权威性的关键,也是维护社会公平正义的具体体现。但是社会上仍长期存在着有法不依、执法不严、违法不究的现象,对法律的权威和实施造成了极大危害。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第一,执法者的政治素质、业务素质低下。执法队伍的素质是实现执法公平公正的重要因素。但是当前执法队伍中存在执法人员素质低下,各种层次的执法者面对同一问题不能形成统一的认识,以至于形成不同执法者的执法出现完全不同的结果。在执法过程中甚至出现违法执法、强制执法等一些严重影响执法公平公正的情形,造成人们对一些执法者的反感甚至厌恶。第二,个人主义、权力主义严重。当前执法中存在的漠视普 ①①曹康泰:《适应新形势进一步加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法制建设》,《法学杂志》,2001年第25卷第12页。
通民众法律诉求、权大于法、尺度不
一、以权谋私等种种不良行为,严重影响了司法制度的公正性和权威性,成为影响社会稳定和法制建设的一个重要因素。有的领导机关和领导干部自恃特殊,个人主义极其严重,以言代法,以权代法,以权压法,以权枉法,把自己置于法律之上或法律之外。另外,有些领导机关和领导干部公然对抗法律,规避法律,致使走私贩私、搞假冒伪劣商品等许多违法行为得不到及时、有效的处理。第三,地方和部门保护主义严重,极大地干扰了法律的贯彻实施。一些党政领导干部采用了不正当手段保护本地区、本部门的利益,指令、支持、纵容有关部门、单位和人员,公然违法。第四,少数政法、执法机关人员对待诉讼人员冷漠生硬,办事效率较低,常常是敷衍了事,严重影响了执法的效率和公平公正。
3、司法存在腐败
近年来,司法腐败已成为人民群众反映最大、危害最烈的腐败现象之一。它主要表现为金钱对执法活动的引诱、腐蚀和破坏,体现了钱与法的斗争;它还表现为人情或人际关系对执法的干扰,体现了情与法的抗衡。一些地方出现了执法机关“市场化”、执法活动“商品化”的现象,有的执法人员滥用职权,以罚代刑,贪赃枉法,敲诈勒索,欺压群众,甚至与一些不法分子、黑社会势力相勾结;有的企业、事业单位和其他经济组织公开或隐蔽地向党政领导或执法人员行贿,加剧了腐败风气的滋长和蔓延,使国家对市场的宏观调控变成了庸俗的权钱交易,使执法者枉法,违法者可以避法,以身试法者逍遥法外,这是钱法结合的具体表巩再从清法结合的角度看,有一些地方和单位人情因素泛滥,各种各样的关系网、人情债、历史帐甚至裙带风,鳞次栉比,使严肃的执法过程变成了折衷、调合、平衡乃至照顾关系的过程,法律的公正性和权威性被逐步抹杀和瓦解。这样,人情关系干扰了公正执法,执法不公又深化了人情关系,使得情法的结合越来越密切、越来越复杂、也越来越庸俗。①
4、守法意识不强
守法是法律的最关键环节。一部好的法律如果不能得到很好的实施和遵守,那比没有这部法律所具有的危害性更大、更严重。我国著名法学家沈家本也说:“法立而不行,与无法等,世未有无法之国而长治久安也。”但现实是尊重法律、崇尚法律、自觉的依法办事,维护法律权威的氛围还没有在全社会真正形成。主要表现在这样几个方面:首先,由于中国封建社会法律意识传统的残留以及建国以后“极左”思潮的影响,当前我国人民的法律意识和法制观念的现状都不尽如人意,还存在着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时代大潮相冲突的若干因素。人们的守法观念还没有完全形成。社会上仍旧有一些封建思想残余,如等级观念、家族制度等 ①②
②曲云杰著:《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法制建设若干问题研究》,大连理工大学硕士毕业论文,2001年5月 沈家本:《历代刑法考·刑制总考》,中华书局1985年版,第34页。
等,使得人们不具有真正平等的主体地位。其次,主体对法律法规的淡薄和漠视,导致我国解决纠纷的成本加大,阻碍了我国经济的健康发展。例如一些企业家为了追讨自己应有的债务,不是利用法律,而是雇佣“讨债公司”或者使用其他一些违法的方式来维护权利。这对经济法制建设环境的破坏是很大的,打乱了经济秩序,更不利于社会经济和个人的良好发展。最后,我国宗族权力很大很多纠纷通过宗族长者来协调解决,宗族权利有时超过法律法规。宗族势力导致人们遭遇纠纷之后首先想到的不是诉诸于法律,不是寻求正常的、合法的途径解决问题,而通常是掺杂着宗族之间的各种矛盾在里面,从而使得原本细小的问题变得很复杂,使得法律在解决此类问题时显得“无能为力”,宗族纠纷得不到很好的解决,进一步影响了法律在人们心中的权威地位。
(二)我国市场经济法制建设中存在问题的原因分析
1、崇尚权力、推行人治的封建残余影响
在我国长达几千年的封建社会里所形成的根深蒂固的“皇权至上”、“朕即法律”、“刑不上大夫”等封建思想还未清除我们党的革命经历和实践的特点使一些人轻视法律的权威。建国前,革命的一个重要任务就是推翻旧的法律,战争与民主要是要靠党的政策,所以,这种先革命后建国、先有政策,后有法律的经历和特点,使得“政策和策略是党的生命”的思想深入人心;建国后,虽然制定了一些法律,但由于受无产阶级专政是“不受法律约束”的观点以及“法律工具论”的影响,导致了法治理论的缺乏和知识的片面,结果不是搞法律无用论,就是片面地认为法律只是治老百姓的工具,管不住权力。
2、法制建设与市场经济发展不协调
经济是先于观念的发展而客观存在和发展着的,而每一个时代的法律又总是落后于制定它的那个时代。因此,当一项法律法规被制定出来,那它便已经是落后的了,不可能完全适应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需要的。因此从这一点来说,法制建设与市场经济之间似乎是矛盾的两个方面。而“法根源于一定的经济基础”①并服务于一定的经济基础,因此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过程中,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必须用法律来引导、规范、保障和约束。建立和健全市场经济法律体系,是培育和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不可分割的组成部分。从这个意义上说,市场经济就是法治经济,没有完备的法律制度,市场经济就不能正常运行,加强法制建设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迫切要求。因此说,法制建设与市场经济建设必须同步发展,缺一不可。
而我国当前的法制建设总体来说还是比较落后的,一些先进的法律观念和法律制度还没有完全形成,特别是在经济全球化的今天,经济发展迅速,法制建设 ①马克思:《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2卷,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第6页。
也需要在经济发展的同时及时更新和完善。此外,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改革是推进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动力。在新旧体制转轨过程中,深化改革,必然触及上层建筑和经济基础中的深层次矛盾和关键性问题,涉及相关制度的创新,涉及错综复杂的利益关系,涉及权力和利益格局的重新调整和分配。二者之间的矛盾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理解:
首先,市场经济是“自由经济”,它要求市场调节功能的最大化发挥,而法律在一定程度上是限制自由的,这种自由只能是在法律允许范围内的自由,绝不是不受法律约束,随心所欲的自由。因此,二者在法律权限的范围内是协调发展的,而超越了法律的界限便不再有所谓的“自由经济”。
其次,市场经济是一种“竞争经济”,而法律时有纵容竞争和限制竞争的做法。这种竞争只能是在法律规范和制约下的公平、正当的竞争,不能是超越法律,为所欲为的不正当竞争。如果没有法制化的管理,没有共同遵守的准则,那么市场经济难免会成为脱缰之马,不但不能发挥它的积极作用,相反会扩大它的负面影响。①
最后,市场经济又是一种有风险的经济。市场经济的特征和内容要求必然会带来人、财、物的巨大流动和转移,而在此过程中一些风险不可规避。为避风险,就必须通过加强法制约束,以此来协调市场经济与法制建设间的矛盾。
我国当前立法工作存在立法滞后的问题主要表现在:一些急需解决的问题由于没有相关法律条文而得不到及时解决;一些新的法律呼之欲出,而迟迟得不到落实;一些法律法规虽然制定出来但与当前经济发展不相适应等一系列问题。因此,市场经济的良好健康运行必须要有与之相适应的法律体系维护和保障经济发展的成果,而立法滞后的问题影响了我国当前的改革开放步伐,影响了发展的进程,必须切实解决好这一问题,才能保障经济较好较快发展。
3、公民法律意识淡薄
对于绝大多数人来说是能够自觉遵守法律,在很大程度上同他们的法律意识有联系。法律意识越强,守法的自觉性越高;没有高度自觉的法律意识,就不可能有良好的社会秩序和高水平的精神文明。这是因为社会主义法律意识,是工人阶级为领导的广大人民群众的法律观、法律感、法律思想和理论知识的总和,它体现着广大人民群众对法律和法律现象的理解和要求,对法律现象的感觉和评价。②而现实生活中许多人还不知法、不懂法,遵守法律、维护法律的观念淡漠,自觉性较差。一些人在自己的合法权益受到侵犯后不是诉诸法律,而是寻求其他手段解决问题。
4、法律监督机制不完善,监督作用较弱
①②高凛:《市场经济与法制建设》,《经营与管理》,1996年第2期,第35页。赵惊涛、赵凤山:《关于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法制建设的思考》,《农金纵横》,1997年第1期。
首先,分工负责、互相配合、互相制约,是一个适用于整个司法工作的重要原则。但在实践中,往往出现互相配合不太密切,互相制约比较薄弱,党的监督过于原则,人大监督缺乏力度,从而为个别政法机关、政法人员产生特权观念、“老大”思想,进而为无视国家法律,无视党的纪律,有法不依,执法不严,司法不公提供了条件和空间。
其次,缺乏保护公民平等权利的必要措施,如有的被告人的辩护权等诉讼权利受到侵害,在诉讼活动中审判员、公诉人、辩护律师在法律地位上仍然存在着事实上的不平等。正是由于缺乏平等的互相制约、互相监督关系,使得去律的正确实施受到损害。
再次,现行的司法法制使得司法机关在财务方面受制于同级财政部门,人事编制方面受制于同级组织人事部门,从而成为产生地方、部门保护主义,办为清案、关系案、金钱案,以及受利益驱动,吃拿卡要、索贿受贿、殉情枉法、贪赃枉法等问题的重要原因。
三、维护市场经济秩序的法律对策
(一)健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法律体系
市场经济本身并不是自发的、无序的,但由于市场机制天生带有一定的自发性和盲目性,在任何国家都要颁布一些经济立法,以加强对经济的宏观控制,我国也不例外。尤其是在现阶段,我国正处于经济转型时期,原有的计划体制并没有得到完全的改变,而新的市场经济法制体系尚没有完全形成,在这种情况下加强宏观调控更显得必要。①例如,当前的产业结构优化、积极的财政政策和稳健的货币政策、启动市场和扩大内需的方针等等,都需要通过立法加以确定。当前,特别要加快完成诸如规范市场经济主体行为,规范市场经济秩序,规范政府宏观调控,规范公平、公开、公正竞争机制,规范社会保障等方面的立法工作。加强市场经济立法工作应从三个方面着手:一是要加快市场经济方面的法律法规的制定。对于改革开放后出现的一些新的社会经济现象和社会经济关系,经过实践证明已经成熟、应该保护的,应及时制定法律规范予以确认。过去有规范性文件规定的应尽快通过立法程序,上升为法律,如规范股票、期货市场的法律、市场管理法等。二是要加快现有法律法规的修改和完善。对现行法津法规不能适应市场经济发展需要的条款,必须尽快予以修正或废止。三是要增强立法的预见性,加快超前立法步伐。对于市场经济发展中必然出现的一些新情况、新问题,应果断超前立法,充分发挥法律的先导作用,避免和减少一哄而起,各行其是的混乱现象,如中介信息服务机构以及经纪人的法律地位问题,失业救济和社会保险问题,老人社会福利保障问题等。
①李东生、杨春权:《关于加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法制建设的认识》,《科学之友》,2007年8月版。
(二)严格执法、有法必依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法律的实施自然需要一切公民、所有法人的遵守,但是关键在于各级领导的守法,执法机关的严格执法,司法机关的严格司法。目前,我国在这方面情况总体上是好的,但也存在许多不容忽视的严重问题。为了更好地促进和保障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为了更快地建立起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法律秩序,有必要对我国执法制度、司法制度进行深入的改革。①
国家行政执法机关、司法机关,都是忠于人民、忠于法律的实施法律的机关。必须彻底摒弃和消除执法不严的思想根源,真正做到只服从法律,不受一切个人意志的干扰。法律是人民意志的体现,任何权力都是人民通过法律赋予的,并受法律的约束,法大于权,而不是权大于法。在我国,每一个共产党员、每个国家干部、各级党政领导都必须模范地遵守法律。党和国家都必须在宪法和法律范围内活动。一切合法权力都必须一视同仁加以保护;一切违法犯罪行为都必须依法予以追究。任何人、任何组织都没有凌驾于法律之上,超越于法律之外,以任何形式干预执法与司法的特权。只有坚定不移地树立起法律至上的权威,牢固地树立起严格执法观念,才能排除一切不正之风的干扰,执好法、司好法,从而保障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健康发展。
(三)提高政法人员的综合素质
中国有句古话:“徒法不能以自行”。在市场经济条件下,法制的作用能不能得到充分的发挥关键在人,在队伍。高质量的法律需要高素质的人来制定,更需要高素质的人来执行。当前,我国法制建设面临的一个突出问题就是法律人才奇缺。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不仅法律职业本身需要大量的后备力量,而且党政机关、企事业单位也急需大批的优秀法律人才。邓小平同志早在1980年就指出,现在我们担任司法工作的干部,包括法官、律师、审判官、检察官、专业警察,起码缺一百万。可以当律师的,当法官的,学过法律,精通法律,而且执法公正、品德合格的专业干部很少。邓小平同志的这一指示符合当时的实际,切中要害。人才问题不解决,将会成为制约我国法制健全、经济发展的重要因素。②因此,必须增强培养法律人才的紧迫感,下大力气推进法学教育的改革。要建立新的培养人才的机制,调动各方面的办学积极性;要完善成人教育制度,搞好岗位培训和短期深造,以便更多、更快、更好地培养法律人才。特别要加强对司法和行政执法队伍的培训和教育,提高政治素质、业务素质和执法水平,坚决纠正这支队伍中的不正之风,对少数违法犯罪者必须坚决依法追究,绝不姑息迁就,以保障法律的正确实施。
(四)健全市场经济的法律监督制约机制
①②肖扬:《市场经济与法制建设》,北京:法律出版社1994年版,第201页。邓小平:《邓小平文选》,第3卷,人民出版社,1993年版,第177页。
权力是需要监督的,没有监督的权力是容易腐败的。因此实际生活中我们要加强人大对国家行政执法机关和国家司法机关的执法和司法的监督、监察,只有严格监督才能及时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以保障国家法律统一和切实实施。
具体措施包括:
第一,加快制定监督法,使我国的政党、人大、政府、司法机关,都严格地置于法律监督之下,加强人大对国家权力机关和执法机关的严格监督,加强宪法在法律方面的具体监督。
第二,要强化舆论监督。新闻舆论监督是法律监督重要的、有效的手段。目前,新闻舆论监督力度不够的最主要原因是受党、政约束过大,自主权过小,顾虑多,许多事情不敢向社会公开。
第三,要强化群众监督。群众的监督应该是党政机关工作成败的关键衡量因素。目前,对群众监督作用的发挥是远远不够的。最后,要加强执法监督。执法监督要切实解决的问题就是目前存在的领导干部违法之后得不到有效制约和有力监督。是要使宪法和法律规定的各项监督制度,如各级人大及其常委会对同级“一府两院”的监督制度、行政诉讼制度、行政执法责任制度、法规规章备案制度、审计制度、监察制度等真正有效地运作起来,并在实施中不断加以完善。
参考文献:
1、孙培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法律问题研究》,海南出版社,2004年版。
2、顾功耘:《新兴市场中的法律问题研究》,世界图书出版公司,1997年版。
3、刘作翔:《迈向民主与法治的国家》,人民出版社,1999年版。
4、谭伟、张耀明:《市场经济的法律规范》,北京: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2006年版。
5、马长生、汪祥欣:《法治问题研究》,法律出版社,1998年6月。
6、黄之英:《中国法治之路》,北京大学出版社,2000年7月。
7、章新生:《市场经济法律读本》,中国方正出版社,2000年3月。
8、李艳梅、欧仁山:《试论新中国的法制建设及其历史经验》,《桂林市教育学院学报》,2009(3)。
9、马谭鑫、谢平和:《市场经济法制建设的完善》,《法学论坛》,2005(9)。
10、邱春兰:《市场经济与法制建设研究综述》,《法学》,1999(4)。
11、陈永胜、徐世平:《邓小平经济民主思想与我国市场经济法制建设》,《甘肃理论学刊》,20073)。
12、李晓华《论我国市场经济法制建设中的几个基本问题》,《宁波教育学院学报》,2005(3)。
第二篇:市场经济秩序
如何建立和维护市场经济秩序
对于如何建立和维护市场经济秩序这个问题,我们首先要了解什么是市场经济秩序。市场经济秩序是建立在所有国家的公正合理、主权平等、互相依靠、共同利益和合作基础上的国际间的经济关系体系。它是20世纪60年代以来,发展中国家为维护主权和独立,反对国际剥削、掠夺和控制,促进各国在平等互利基础上的经济合作与发展而提出的目标。
我国市场经济秩序的现状
我国市场经济秩序的法律法规还并不是很完整,有些不法的分子利用法律的漏洞和百姓的信任赚些昧良心的钱,他们造假产品,卖假产品,控制市场的商品价格。执法人员的执法力度不公,没有明确自己的职责。执法部门与商家的勾结这种情况是有的。
现阶段市场经济秩序建设方面存在的问题及原因
第一,主体秩序:
1.特权进入市场。我们都知道,主体秩序政府市场机关判定的是谁在买卖,谁在交易,谁有资格进入买卖、进入市场。原因是中国是一个有两千多年封建传统的国家。阻碍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不是资本主义,而是封建主义的传统。所以在这种情形之下,我们的市场经济的交易主体里,现在掺杂相当一批具有特权背景的经济单位。它们一旦进入市场,就表明从一开始这个市场竞争就是不公正的、不公平的。
2.没有责任能力的企业混在市场上,退不出来。也就是事实上已经破产了,却不敢清出市场。它们已经没有竞争能力了,谁和他们做生意,谁就会倒霉。它们存在的本身就是对秩序的破坏。如果要将它们清出来的成本却太大。因为有很多的债务不能偿还和很多的人员会失业。
3.垄断厂商的存在。任何一个国家的任何一个市场,只要有垄断存在,它的市场秩序就很难保证。事实上,许多市场秩序混乱就是因为垄断。比如电信市场服务差,网线常出问题,但总是不给解决;铁路服务差,人流量大,场面混乱,不给帮忙;邮政服务差,态度生硬,都是因为垄断主体的存在。更何况,我国垄断与西方的垄断也不一样,西方的经济垄断,凭的是经济实力和市场份额。但是我们凭的是行政特权来垄断,这就更可怕。垄断破坏资源配置的效率,一旦垄断就可以随意的加价,可以转移成本,可以保护低效率和落后。
4.非法企业进入市场。有一些人没有得到批文的企业,其实就是个空壳,骗取国家或者公民的财务。如果不清理整顿,那市场秩序就不可能好,市场秩序混乱最深刻的原因首先就是企业主体秩序混乱。一个现代的市场体制必须要弄清主体秩序,不该进入市场的,一律不能进入,应该退出市场的尽快退出。否则市场秩序将不堪设想。
第二,交易秩序:
1.普遍的价格歧视。古语云:童叟无欺。市场经济就应该公平竞争,价格面前人人平等。这是市场经济的本质。价格歧视就是指价格面前人人不平等。同样的商品在同样的市场上,对于不同的人就有不同的价格,这就比较麻烦了。如果这是作为企业的促销行为,是可以的,作为制度规定就有问题了。比如,一商家搞的数量折扣,这就是价格歧视。对购买数量不同的消费者给的价格不一样,这是价格面前不平等。作为企业微观行为可以,但也要对其采取一定的管制和约
束。如果作为社会有普遍的制度规定,价格歧视就成了对市场公平竞争、公平买卖秩序的破坏。
2.第三方付款。简单来说就是报销。一旦报销普遍了,这个价格秩序就混乱了。按照这个价格把资源引导到最需要的地方去,一旦价格低了,就会有人从中撤出资源,哪儿价格高就会吸引投资,这就是供求矛盾。这么做最大的危害就是把价格搞乱了,我们可以看到,什么领域的公款消费多,什么领域的价格就乱。如果不是按照供求双方的要求来定价,而是按照财政可报销的标准来定价。那么买卖双方都不还价,最终达成的价格就不真实。
3.垄断定价。有垄断行为,就会有垄断价格。现在老百姓真正有意见的并不是随着市场波动随行就市的价格上涨,比如,冬天在武汉买西瓜,一般四、五十块钱,但是没有什么人会说:冬天西瓜这么贵,太不象话,大家知道物以稀为贵。这里面还有囤积居奇、强买强卖这种局部垄断的情况出现。普通老百姓真正有意见的是与人们生活息息相关,同时又是政府垄断定价,老百姓作为消费者没有办法改变,没有竞争无法改变价格的事物。所以说,垄断的定价行为本身就是对公平交易的否定。
第三,法制秩序。
1.无法可依。经济生活的变化相当快,目不暇接,但是法律原则上都是保守主义的,因为法律制度的供给不能这么快,法本身就要有它的稳定性,这就必然有它的滞后性。其中所制定的法大都是针对老百姓的,那立法、执法者是不是遵守法律,对这些人的权利使用有多少法律监督和约束?这是一个社会是不是民主法制社会的一个最重要的标志。
2.有法不依。这个更可怕。这是对法律权威的嘲弄。启蒙主义思想家孟德斯鸠有一句名言:一个民族,一个社会可以有法律,但未必是法制。我觉得这句话的道理非常深刻。法律是人制定的,一个社会有法律,但是否是法制社会,差别就很大。所以什么叫“法制社会”,什么叫“法制精神”,就是这个社会的公众,绝大多数人要自觉地遵法守法,对法律要有自觉性。法律在老百姓的心目中就有真正的权威。依法治国成本就低。否则,老百姓一个个随时都想违法,把法律看成外在的强制,而不是内在自我需要,随时想违法,之所以不违法是不敢,一旦监督不到就违法,以违法为快乐,为自豪、为骄傲。
第四,道德秩序:
市场经济的道德秩序是一种人类文明,一定有它的精神支持。市场经济的道德核心,也就是它所需要的最本质的道德是什么东西。恩格斯更有一句名言:在资本主义摩天大楼的旁边是道德的堕落。所以我们就认为资本主义的道德是不好的。资本主义在取得物质文明的同时,精神文明是堕落的。很长时间以来我就很纳闷,人类文明是精神文明与物质文明的统一,怎么可以想象资本主义在取得物质文明科技进步、生产力飞速发展、摩天大楼、繁华的都市建设的同时,人类的精神道德却在一天天地堕落呢?这是怪胎吧!所以我们就要重新审视资本主义,市场经济的道德核心研究是什么?我觉得市场经济的道德核心不是欺诈,而是守信。因为市场经济的核心是信用经济。商品买卖、借贷等所有制度工具、制度手段都是信用经济。存在决定意识,客观要求信用经济,精神上就弘扬信任。
所以我们说这一系列的问题:市场经济的道德基础问题、法制秩序问题、交易秩序问题、主体秩序问题,至少这四方面检讨下来,这四个方面在我国的市场秩序建设方面任重道远,但是毕竟我们已经开始了这个伟大的历程。我们才刚刚开始。相关的建议
对于建立和维护市场经济秩序作用外力的选择,不外乎这样几个方面:
1.政府的执法机关加大执法力度,立法机关制定出更加完善的法律法规来完善和维护市场经济秩序同时加大执法监督职能,即是对企业的监督也是对执法人员的监督,还要加大执法的透明度和加强法制宣传。
2加强社会舆论,对于一些不法竞争的行为要严厉的谴责,加大媒体的曝光度,把暗地里肮脏的交易揪出来公布于众。有时候法律的手段不能覆盖的地方时候,道德会起到一定的作用。诚实守信是现代市场经济不不可少的条件。形成以道德为支撑、法律为保障的社会信用制度,是规范市场秩序的治本之策。为此要切实加强社会信用建设,大力建立健全社会信用体系,尤其要加快建立信用监督和失信惩戒制度。
3.市场不是死的,它是活的,他可以进行自我的调节。达到市场的平衡,市场交易的公开化。营造良好的社会市场环境。根本要靠深化改革,全面提高对外开放水平,必须建立符合现代市场经济制度和世界贸易组织规则的经济秩序,各级政府机关以强烈的使命感、责任感和高度 的自觉性,把整顿和规范市场经济秩序工作不断推向前进。
第三篇:维护市场经济秩序保护消费者合法权益承诺书
维护市场经济秩序保护消费者合法权益
承诺书
为了维护市场经济秩序,促进市场持续、稳定、健康发展,保护消费者与经营者的合法权益,本市场确保在今后的经营活动中加强自身商业、职业道德建设,规范自身的经营行为,自觉接受社会监督,特想消费者承诺履行下列义务:
1、诚信经营,按照诚实信用的经营原则,以“诚信、公平、服务、负责”为职业道德标准,提高意识。本市场将以高度的事业心和责任感自觉抵制假冒伪劣商品进入市场。市场经营者与消费者进行交易时遵循自愿公平、诚实、信用的原则,保护消费者的合法权益不受侵害。坚决制止损害消费者合法权益的行为,以真诚赢得信誉。
2、保证经营商品质量,建立和完善质量管理、质量监督、质量保护体系。协同经营户严格把好商品进货、仓储、柜台上货及商品销售关,不使假冒伪劣、三无商品、过期产品进入消费者手中。
3、督促市场经营者履行法定或约定义务向消费者提供良好服务,尊重消费者意愿,保证消费者的人身财产安全、知情权、公平交易权等合法权益得以实现。并应当按照国家有关规定或商业惯例向消费者出具购货凭证或服务单据。
4、督促市场经营者做好商品售后工作,遵守国家三包规定,建立良好的售后服务机制,实行经营商品质量先行负责制度。对消费者的投诉不推、不拖、不刁难,将消费者购物风险降至最低限度。
5、要求并督促市场经营者在经营场所的显著位置悬挂营业执照或进场交易证,对经营商品实行明码标价。
6、引导市场经营者依法参与市场竞争,维护市场正常秩序,在经营活动中,不销售国家命令禁止销售的商品,不做虚假的广告宣传,不销售假冒伪劣商品及失效、变质以及其它有损消费者人身财产安全的商品,不缺斤短两,不变相提高商品价格,不以格式合同、通知、声明、市场告示等方式做出对消费者的不公平、不合理的规定,不从事违法的有奖销售活动,不对消费者进行侮辱、诽谤搜查消费者的身体及携带的物品,不侵犯消费者的人身自由。
7、加强对市场经营者的商标法制教育和知识产权的知识培训,掌握相关商品知识,建立健全各项管理制度,发现问题及时采取措施,确保不出售侵犯商标权的商品,重点保护好驰名、著名商标的商品,让消费者放心而来,满意而归。
8、组织市场经营者认真学习贯彻《合同法》,使用规范合同文本,严格履行合同规定的内容,争创“重合同守信誉”单位。
9、在市场内如发现有侵犯消费者合法权益及其他扰乱市场正常秩序的违法行为,由工商行政管理部门及时查处,并接受消费者监督。
第四篇:秉公执法做维护市场经济秩序的坚强卫士
秉公执法做维护市场经济秩序的坚强卫士
一、能够努力加强理论学习,不断提高个人素质。张庆同志在工作中能够自觉加强政治理论学习,认真学习马克思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努力践行“三个代表”重要思
想,旗帜鲜明、立场坚定。积极参加党组织的各项学习活动。在业务学习方面,能够虚心向身边的同事请教,努力使自己在最短的时间内熟悉工作环境和内容。并注重自学,不断提
高自己的执法水平,依法办案、秉公执法,圆满地完成领导交给的各项工作任务。
二、开拓进取,努力完成好各项业务工作。该同志在2004年4月调到分局经济检查大队工作,面对全新的工作环境,他能够虚心向经验丰富的同事学习,并且认真学习相关法律法规,提高执法办案的 能力。并且迅速的进入了工作角色,配合领导以维护市场经济秩序为重点,开展了各类专项整治行动。仅2006年就查办案件22起,案值400多万元,收缴罚没款
9.51万元。按照工商局重点工作的内容及要求,该同志重点参加开展了以下几方面的工作:一是在春季开展农资市场清理工作,加大对农资市场的整治和打假工作力度,2006年查
办经营假种子案4起,案值15.02万元,收缴罚没款4.8万元,并对查处的14.66吨假种子进行了集中销毁有效的维护了农户的合法权益;二是开展流通环节食品安全和夏季流通领域食
品质量与安全专项整治行动,以保障食品市场消费安全为目标,深入开展食品安全专项整治,在这次整治行动中共查处无照经营5户,没收销毁假冒伪劣商品:过期饮料340瓶,劣
质白酒249瓶,过期儿童小食品197公斤,过期肉制品15公斤,罐头128听,调味品8公斤,没收销毁的假冒伪劣食品价值2.35万元,为消费者挽回经济损失0.8万元;三是开展建筑市
场专项检查,先后在局直地区和各农场进行检查20余次,查处一起出租营业执照案件,有效地规范了建筑市场的秩序;四是打击利用网络和高额回报为诱饵从事非法传销活动的行为
。在今年的6月份对黑龙江科力奥电子商务有限公司某服务店利用高额回报为诱饵,对外宣称消费者在其店内购买商品所获得的返利将远远高于购买商品所支出的费用,骗取消费者
认购其商品的变相传销行为进行了查处和打击,为了掌握第一手资料,该同志多次深入第一线,经过努力及时取得了大量证据,将这个介绍他人参加传销的窝点及时捣毁。并对当事人
给予了行政处罚。查处市场交易活动中存在的各种商业贿赂行为,是经济检查工作中的难点,查处难度大,阻力大,为了遏制商业贿赂的蔓延势头,进一步规范市场秩序,在2006
年该同志和同事一起深入相关单位调查取证,面对来自社会各方面的压力,做到了知难而上,及时取得了第一手证据材料,并查实,辖区内某些学校在某新华书店为学生代购教科书
和其他辅助教材时存在收受商业贿赂行为。
三、严格依法办案,规范执法行为。执法办案不是简单的罚款了事,办案的过程是艺术创作的过程,在与违法者较量的过程中需要智慧、需要胆量、更需要技巧,同时只有事实清
楚、定性准确、程序合法、证据充分,才能办好案,不出现错案,败诉案件。从参加经济检查工作以来,他一直从严要求自己,规范执法。这几年参加查办的案件,未出现过一起
错案,败诉案件,并且做到了案卷及时立卷归档,在2005年组织的案卷评查中获得了第一名的好成绩。
四、坚持公正执法,树立服务意识。经济检查工作的监管面广,灵活性比较大,每查处一起违法行为,就会有形形色色和社会各方面的人来说情,这时如果把握不住自己,就会使
执法方向偏离轨道,无法作到公正执法,这几年该同志一直把公正执法做为自己工作的最基本原则,不徇私情。同时积极维护合法企业的形象和利益,今年10月27日某肉业公司来
到我科反映,称近期内许多地方各大超市和副食品商店内,有一种在其显注部位标注“北大荒特味香肠”的熟食制品对外销售,其产品质量和品质极差,并且价格低廉,许多老百姓
在购买时误认为是某肉业公司的产品,对该公司的声誉产了负面影响,希望我们帮助协调查处理。了解情况后,张树鲲同志立即汇同肉业公司相关人员于当天前往案发地工商局反
映案情,并协助查处,及时为企业挽回了损失,为维护企业的经济利益和健康发展做出了积极贡献。
五、联系本职工作,交流工作经验。在努力工作的同时,他不断加强理论知识学习,总结经验,把好的经验用笔记下来,和同行们共同探讨研究,并于2006年先后在*等专业网站上
发表了“查处教育行业商业贿赂违法行为经验交流” “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全力搞好创新集体工作” “夏季流通领域食品质量与安全专项检查工作汇报”三篇文章,在2006年在
某报纸上发表了一篇“农垦工商局打假护农净化市场”的短讯。
六、勇于迎接挑战,取得优异成绩。在做好本职工作的同时,他还积极参加上级机关和当地党委组织的各种测试和竞赛。在2004年工商局统一组织的工商机关相关法律法规知识考
试中取得了个人成绩分局第五名的成绩。在2005年分局机关组织的先进性教育知识竞赛中,他和局内两名同事参加比赛并取得了第三名的成绩,在2005年省工商局组织的全省工商
系统各专业大比武活动中,他代表垦区局参加了全省治安民警大比武,并取得了个人优秀奖的好成绩。从参加工作工作以来该同志先后三次被评为分局级先进个人,一次被评为优
秀公务员,在2005年被分局授予办案能手称号。这些年来张庆同志做为一名普通的工商干部、国家公务员,在维护市场经济秩序,促进经济健康发展等工作中做出了自己的贡献,并取得了一些工作成绩,他在今后的工作中将不断 的开拓创新,挑战自我,力争成为让违法经营者怕,守法经营者尊敬,同事理解,领导信任的优秀工商干部。
工商局执法办案能手个人先进事迹 【文字大小:大 中 小】【收藏到:QQ 百度 雅虎 收藏夹】【打印】 阅读: 3353
党龄30年,军龄20年,扎根工商执法10年,带队查处经济违法案件200余起,罚没金额1000余万元。他,就是市工商局“办案能手”***。
今年52岁的***,人称工商执法的“铁面包公”。他1975年入伍,1996年转业到市工商局,从事公平交易执法工作,查办相关经济违法案件。他经手的案件数在全局办案人员中排第一,其中有最为复杂的,有罚没款最多的,也有最难定案的,但无一起因行政复议和诉讼而被撤销或者败诉的。
“只要不处罚,全部罚款可作为赞助交给工商局”。2000年,***带队调查一家大型涉外制药企业涉嫌不正当竞争案,该企业以工商处罚会使其国际信誉受损为由,提出“媾和”方案。
“对就是对,错就是错,依法办案,不是谈生意!”耿直的***顿时黑了脸,一席话噎得对方掉头就走。
罚款10万元,此案的行政处罚迅速生效。这家企业搬来美国律师,提起行政诉讼。***立刻组织应诉,当庭对证,一条一条地“抠”法律条款,细化锁定企业的违规行为,几个回合下来,打赢官司,那家企业接受处罚。
廉生威,公生明。2006年,***笔录调查一起虚报注册资本案,当事人在办公室接受完询问后,却磨蹭半天,等到四周无人,掏出(转载自文秘家园http://
第五篇:高中政治市场经济秩序知识点
高中政治市场经济秩序知识点:整顿和规范市场经济秩序
【摘要】高考是每个人一生中都要经历的一次至关重要的一次考试,要考好高考,就一定要知道高考要考些什么。精品学习网高考频道的编辑就为您准备了高中政治市场经济秩序知识点:整顿和规范市场经济秩序
第一,从认识上看,要认识到大力整顿和规范市场经济秩序,是促进我国经济全面、健康、协调、持续发展的迫切要求,是应对经济全球化、加入WTO和对外开放迈出新步伐的必然选择,是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重大举措,直接关系我国现代化事业的成败,明确以人为本是指导我国经济体制改革必须坚持的一项原则,认识到党和政府执政为民的价值取向。
第二,从知识来看,充分发挥市场机制的作用和加强宏观调控,都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基本内容和要求,二者是相辅相成的,缺一不可。目前我国市场经济秩序还不够健全,又正处在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的时期,尤其需要加强和完善国家的宏观调控,建立起主要运用经济手段、法律手段、道德手段和必要的行政手段管理国民经济的宏观调控体系。
第三,从方法论来看,思考一系列有关的经济现象要用市场经济的知识和思想方法去思考。如整顿市场经济秩序,要从三个方面来考虑:国家怎么做、企业怎么做、消费者怎么做。
一、市场经济秩序混乱的表现是什么
市场秩序混乱是当前经济生活中的一个突出问题。一些地方有令不行,有禁不止,实行地方保护和地区封锁的情况屡屡发生;假冒伪劣商品品种多,数量大,范围广,泛滥成灾;偷税、骗税、骗汇和走私活动猖獗;社会信用紊乱,欠债不还,不守合同等各种违背商业道德的现象十分普遍,商业贿赂和欺诈盛行;财务失真,明目张胆地编造假账、假数据,违反财经纪律的情况相当严重;建筑领域招投标弄虚作假,不少工程质量低劣;一些犯罪分子暴力抗拒执法事件时有发生;等等。这些问题,不仅严重影响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健康运行,给国家和人民利益造成重大损失,而且败坏国家信誉和改革开放的形象。国家正在下大力气整顿和规范市场经济秩序。
二、市场经济秩序混乱的原因是什么
与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相适应的法制还不健全;一些人的法制观念比较淡薄,道德素养不高,国家意识、集体意识薄弱,崇尚金钱,却有缺乏艰苦奋斗的创业精神;执法部门执法不严,对假冒伪劣等扰乱市场经济秩序的行为打击不力;有些地方政府搞地方保护主义。
三、为什么要整顿和规范市场经济秩序?整顿和规范市场经济秩序有哪些重要意义
市场秩序混乱,不仅严重影响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健康运行,给国家和人民利益造成重大损失,而且败坏国家信誉和改革开放的形象,所以,必须整顿和规范市场经济秩序。
整顿和规范市场经济秩序的重要意义有:(1)有利于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是公平竞争的经济,是法治经济,是信用经济。只有大力整顿和规范市场经济秩序,健全公平竞争规则,强化法治,注重社会信用建设,各方面都按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游戏规则”办事,才能在我国真正建成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2)有利于进一步扩大对外开放。我国已经加入了WTO,WTO的目标是促进贸易自由化,WTO的主要规则有非歧视原则、市场开放原则、公平贸易原则。我国经济秩序混乱也违反WTO的有关规则,这样会严重损害我国改革开放形象和国际声誉,破坏投资环境;假冒伪劣商品出口,还会败坏我国商品在国际市场上的声誉,导致一些国家不愿进口我国商品甚至采取歧视性措施,影响出口的扩大。不大力整顿市场经济秩序,对外开放就不可能迈出大的步伐。
(3)有利于保持国民经济的良好发展势头。我国要把经济发展的立足点放在扩大国内需求上。而扩大内需的一个重要方面,就是要使人民群众对市场商品质量信得过,增强消费意愿。如果任凭假冒伪劣商品充斥市场,消费者就不会有消费意愿,扩大内需就没有基础。同时,假冒伪劣商品横行,挤占了市场,也会严重影响守法经营企业的生产和合格、优质产品的销售。不大力整顿市场经济秩序,就难以实现国民经济长期稳定和健康发展。
(4)有利于提高国民经济素质和竞争力。现在地方保护主义严重,到处搞地区经济封锁,一方面割裂全国统一市场,妨碍公平竞争;另一方面浪费资源、污染环境、产品质量低劣的企业关不了,阻碍了产业结构调整和规模经营发展,现代化的大企业和企业集团难以成长起来。这种状况不改变,国民经济整体素质和竞争力就难以提高,中国经济就会长期处于落后地位,也就不可能实现现代化。
(5)有利于全面推进社会文明进步。经济秩序混乱,不仅破坏生产力发展,而且毒化社会风气,败坏社会公德,滋生消极腐败,动摇社会主义理想信念。
四、怎样整顿和规范市场经济秩序
(一)经济常识的角度
1.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内涵已经包括了市场对资源配置的基础性作用和国家的宏观调控两个方面。
市场调节和国家宏观调控都是资源配置的手段,目的是使资源得到优化配置,促进生产力的发展。市场调节作用不是万能的,市场调节具有自发性、盲目性和滞后性等弱点。所以,市场经济的正常发展,需要国家的宏观调控。市场经济条件下,应该发挥市场对资源配置的基础性作用,国家的宏观调控必须以市场为基础,遵循价值规律的要求。
2.社会主义市场经济需要强有力的国家宏观调控。当前,尽管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已经初步建立,但是改革的任务并未完成,政府机构改革和职能转变需要尽快适应加入世贸组织和市场经济发展的需要。“五个统筹”实际上就是要更大程度地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基础性作用,增强企业活力和竞争力,健全国家宏观调控体系,完善政府的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职能,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提供强有力的体制保障。
国家运用经济、法律、道德、行政的手段进行宏观调控,规范市场经济秩序。
①加强社会主义法制建设,在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中确立与之相适应的社会主义法律体系。只有建立健全而且能得到实施的市场主体法律、市场行为法律、市场秩序法律、宏观调控法律、社会保障法律和制裁犯罪法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才能够健康有序地运行。同时,依法严厉打击各种经济犯罪。有法可依,有法必依,这是社会主义经济发展的客观要求。只有运用法律武器,严厉打击各类经济犯罪活动,严格规范人们的经济行为,才能维护人民的根本利益,巩固社会主义经济制度,保证经济建设的顺利进行。
经济活动的参与者必须依法规范自己的行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是一种法治经济,这就决定了经济活动的所有参与者——商品的生产者、经营者、购买商品的消费者等,都必须在法律规定的范围内从事各种经济活动,否则就会破坏经济秩序,就要受到法律的追究。
②加强社会主义道德建设,在全社会形成与之相适应的社会主义思想道德体系。只有加强社会主义道德建设,才能确保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建康发展。
切实加强社会信用建设和全社会进行诚实守信的职业道德教育。诚实守信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也是社会主义国家的公民应有的基本素质,要通过教育,增强全民的信用观念,使全体人民自觉遵守市场经济秩序,逐步形成诚信为本、操守为重的良好风尚。要采取法律、制度和舆论等多种措施,在全社会营造讲求商业道德、诚实守信、公平竞争的氛围。
广大公民包括青少年要自觉维护市场经济秩序,不购买假冒伪劣产品,举报扰乱市场经济秩序的行为。同时,要把学好法律知识当作是自己应尽的义务,学会依法律己,依法办事,学会运用法律武器维护正常的市场经济秩序。
3.生产者经营者。
(1)企业要有市场意识、规则意识,自觉遵守市场规则,包括WTO的各项规则。企业要坚持诚实守信原则,有利于保护企业和消费者的利益,促进企业的发展。
(2)企业信誉和形象。
良好的企业信誉和形象,对企业生存竞争,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企业的信誉和形象集中表现在产品和服务的质量上。企业必须进行正当竞争,反对不正当竞争,不正当竞争不仅损害了其他经营者和消费者的合法权益,也扰乱了社会经济秩序。
(3)市场交易的原则。
市场交易原则主要包括自愿、平等、公平、诚实守信,它们从不同方面,规范着市场上买卖双方的交易行为。假冒伪劣、价格欺诈、盗版盗印等都是违背市场交易原则,破坏市场秩序的行为。
(4)企业经营者要自觉提高自己的思想政治素质、道德素质、业务素质。
4.依法纳税是公民的基本义务。通过开展打击走私和打击骗取出口退税的违法犯罪活动,使公民增强法制观念,明确纳税义务。
5.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以实现共同富裕为根本目标。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必须坚持以人为本,就是要把人民的近期利益和远期利益结合起来,高度重视民生之本,促进就业和再就业,促进城市化,提高农民收入,建设一个温暖和安全的社会保障网。从就业和再就业的关系看,我国的经济发展战略和经济工作,要立足于我国人口众多、劳动力丰富这样的国情,发挥比较优势,发展劳动密集型产业和劳动资本双密集型制造产业,走充分就业、充分利用劳动力资源的经济发展之路,通过就业增加居民的收入。使广大人民安居乐业。在城市中要放开各行业对农民工就业的限制,把维护进城农民工的合法权益和提高他们的收入,从政策上落到实处。
6.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必须面向世界。一方面,市场经济的开放性和竞争性要求对外开放。当前,世界经济联系日益密切,逐渐走向一体化和国际化。中国已经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应该积极吸收发达国家的资金、技术等,真正加入世界经济大循环中去,以发展本国经济。另一方面,必须始终坚持独立自主、自力更生的基本方针,这是实现民族自强的可靠保证。我国是—个发展中的大国,只有主要依靠自己的力量搞社会主义建设,才能立足于世界民族之林。
地区垄断和封锁等行为,违背国际贸易关系的公平交易原则,不利于我国进一步扩大对外开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