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论文《浅谈宋江的性格》
浅谈宋江的性格
姓 名:马爽
工作单位:绥中县高甸子小学 邮 编:125211
摘要:
《水浒传》是描写中国封建社会农民起义的章回体长篇小说。宋江是全书的主人公,也是文中最具特色的人物,因此研究宋江的人物形象对于深入了解《水浒传》的思想内容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本文旨在从孝、忠、义以及反抗精神等几方面对宋江性格加以分析,从中理解作品的思想内容及揭示的社会意义。
关键词:孝顺;义气;忠心;反抗精神;
浅析宋江的性格
绪言:
《水浒传》的成书,取材于北宋末年宋江起义的故事,经由作者综合创作而成。作为中国历史上,第一部以白话文写成的长篇小说,《水浒传》对后世的影响是巨大的。《水浒传》问世以来,世人大多对其评价甚高,然而对于小说中主要人物宋江的评论,却是众说纷纭,各执一词,几百年来争论不休。有人对他褒奖有加:如明朝的思想家、文学家李卓吾说:“宋江身居水浒之中,心在朝廷之上,一意招安,专图报国„„忠义之烈也,真足以服一百单八人者之心。”但也有人对他大肆指责:如明末清初著名文学批评家金圣叹认为“《水浒传》独恶宋江。”,金圣叹还曾慨叹:“宋江其人,骤读之而全好,再读之而好劣参半,又再读之而好不胜劣,又卒读之而全劣无好矣。”当然也有人保持中立,认为宋江优劣参半:当代文艺评论家李希凡认为:“宋江有进步的一面,也有落后的值得我们批判的一面”,“宋江初期领导梁山泊革命运动是进步行为,值得赞扬;而他日后接受招安,归顺朝廷,却是对统治阶级的妥协和投降,是他最大的过错,应该给予严厉而深刻的批判。”
那么,宋江是到底一个什么样的人呢?本文就从宋江这个艺术形象本身的思想性格来作一下分析。
宋江作为梁山义军的领袖,是《水浒传》中最复杂的人物形象,也是最经得起琢磨的一个人物形象,其形象和性格有一定的代表性。对宋江艺术形象的理解过程,也就是对于《水浒传》的思想内容深入探索的过程。对宋江形象的正确认识,也就帮助我们对《水浒传》这部以农民起义为题材的现实主义作品做出正确的评价。
宋江出身于地主阶级,本身为“刀笔小吏”。虽为形势所迫走上起义之途,却不忘“忠君”。最后,落得个“招安而被毒”的可悲结局。
宋江的形象并不是几个简单词汇的概括,而是多种性格要素相互交织、相互 渗透、相互影响的。
一、“义”是宋江身上最具活性的性格要素
宋江在做郓城县押司时,为人仗义疏财,好扶危济困,而被称为“及时雨”。作品中有这样一段描写:
“生平只好结识江湖上好汉,但有人来投奔他的,若高若低,无有不纳,便留在庄上馆谷,终日追陪,并无厌倦。若要起身,尽力资助,端的是挥金似土。人问他求财物,亦不推托;且好
做方便,每每排解难纷,只是周全人性命。时常散施棺材药饵;济人贫苦,周人之急,扶人之困,以此山东、河北闻名,都称他做及时雨,却把他比做天上的及时雨一般,能救万物„„”。
这虽然不是对宋江的性格的具体描绘。但却揭示了宋江“济人贫苦,周人之急,扶人之困”的性格特点。“及时雨”四方称颂,“呼保义”八方扬名。为宋江之后的际遇和发展做了充分的准备。
“担着血海也似干系”营救晁盖是他的性格中“义”的重要表现。身为郓城押司的宋江,缉贼捕盗是他的本分与职责。但是听到晁盖“生辰纲”事发之后,宋江“吃了一惊”“心内慌张”,巧言安抚如何观察,独自飞马,急急的“舍着性命”去救晁盖。对朋友的义成了宋江性格的要素,也将其推向了一条全新的生活道路。
“怒杀阎婆惜”是宋江性格中“义”的要素发展的关键。晁盖书信是兄弟义气的见证,阎婆惜以此来要胁宋江,使宋江在义与不义间进退失据。“宋江一时怒起,杀了阎婆惜,取过招文袋,抽出那封书来,便就残灯烧了。”宋江用自己的行动再一次维护了弟兄间的义。也由此走上了亡命之路。
逃亡的路上“义”的要素得到了进一步发展。横海郡、孔家庄、清风山,宋江结识了一个个新的知音。柴进庄上与武松推心置腹;孔家庄与孔明、孔亮义同师友,情同手足;清风山与燕顺等义结兄弟„„。英雄好汉的深情厚义增强了宋江性格中义的份量。大闹青州道、刺配江州,群雄劫法场,聚义梁山泊,在群雄的影响下,形势的推动下,宋江的性格要素发展到了顶点。
二、“忠”是宋江性格最重要的特征
忠就是忠于大宋皇上,深刻影响着人物的命运。阶级教化使“忠”的观念在宋江的思想中根深蒂固,宋江时时刻刻都未有丢弃尽“忠”的想法。
“怒杀阎婆惜”之后的四处逃亡中,他对武松说了一段话:
“兄弟,你„„到了彼处。入伙后,少戒酒性。如得朝廷招安,你便可撺掇鲁志深、杨志投降了,日后但是去边上,一枪一刀,博个封妻荫子,久后青史上留个好名,也不枉为人一世。我自有无一能,虽有忠心,不能得进步。”
“虽有忠心,不能得进步。”充分的表现了宋江性格中“忠” 的要素的影响。虽然身在逃亡途中,心中却念念不忘如何向皇帝尽忠,如何“得进步”,如何“封妻荫子。”
虽然屡遭迫害,不得不聚义梁山。但宋江心中的“忠”却从未忘却。“避难还道村,玄女娘娘授三卷天书”,“替天行道,为主全忠仗义,为臣辅国安民。”的艺术情节的描绘,给宋江等人的起义行为罩上了一个“替天行道”“只反贪官,不反皇帝”的前提。起义反倒成了对皇帝尽忠的一种方式和手段。也给起义的失败埋下了伏笔。宋江认为皇帝至圣至明,他居于梁山只是暂时避难,为的是朝廷赦罪招安。于是在晁盖死后,宋江便开始了“招安”的准备。
“重阳节,菊花之会”上宋江发出了“招安”的试探,“一时乘着酒性,作满江红一词。”道是“喜遇重阳,„„日月悬忠烈胆,风尘障却奸邪目。望天王降诏,早招安,心方足。”“早招安,心方足”可见忠的观念在宋江的头脑中所占的份量之重。兄弟反对之后,宋江大怒,要斩李逵,对武松等人说道“我主张招安,要改邪归正,为国家臣子„„”“赦罪招安,同心报国,青史留名”之美。忠心可见一斑。
“两赢童贯,三败高俅”是宋江争取朝廷招安的实际行动。终于,宋江冲破了梁山内部和梁山外部的一切阻碍,走上了受招安的道路。由一位盖世无双的英雄好汉首领变成了一个“辅国安民”的朝廷忠臣。如愿以偿的率领梁山义军打着“顺天”、“护国”的旗帜向东京进发,去效忠那“至圣至明”的皇帝。宋江的忠的性格想高峰发展了。
宋江终于率领梁山义军“去边上,一枪一刀,博得个封妻荫子”了,希望给青史留个好名声了。陈桥驿**,辽国欧阳侍郎的招安,梁山兄弟的生死离散,都沉重的打击着宋江的忠心,却没有动摇宋江的忠心。
博得功名的宋江受到了奸臣的毒害,但宋江中药酒之际心中所虑之事竟是自己身死之后,李逵哨聚山林,坏了他的清名忠义,狠心用酒毒杀了李逵。且留下了“宁可朝廷负我,我忠心不负朝廷。”的遗言。兄弟的义到底没有抵过对皇上的忠。
宋江忠的性格要素至此达到了顶点,宋江的人生也画上了句号。而一场轰轰烈烈的农民起义也沉寂于所谓的“忠”上。
三、“孝”是宋江性格中另一影响至深的要素
孝敬父母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宋江作为一个受封建礼教熏陶下的知识分子来说,自然在他身上会体现的淋漓尽致。如此之人,真是孝义的典范。
宋江的地主阶级的家庭出身,宋江“自幼曾攻经史”的封建教育经历,使宋江受到了“孝道”的深刻影响,孝成为宋江性格的重要因素。
且看宋江出场时作者的描写“„„又且于家大孝,为人仗义疏财,人皆称他做孝义黑三郎。„„”
虽未直接刻画孝的表现,但却已明确点出了孝在宋江性格中的重要地位。
孝常常在关键时刻影响人物的行为和命运。在宋江为“杀惜”之祸逃亡之时,为形势所迫,大闹青州道,聚义清风山,群雄齐赴梁山泊。眼看宋江即将走上一条全新的人生道路。这时一封家书适时而至。
“宋江接过来看时,封皮逆封着,有没‘平安’二字。宋江内心越是疑惑,连忙„„。宋江读罢,叫声苦,不知高低,自把胸脯捶将起来,自骂道:‘不孝逆子,做下非为,老父身亡,不能尽人子之道。畜生何异!’自把头去壁上磕撞,大哭起来。燕顺、石勇拘往。宋江哭 5
得昏迷,半晌方才苏醒。„„”。
宋江“叫苦不迭”、“捶胸顿足”、“以头撞壁,痛苦自骂”的行动及“昏迷半晌”的表现,将宋江的殷殷孝心刻画的惟妙惟肖。孝心影响下的宋江“度日如年”“烧眉之急”打算“马也不要,从人也不带一个,连夜回家。”最终,不顾兄弟挽留“恨不得一步跨到家中,飞也似独自一个去了。”
发配江州时,父亲在宋江临行前“切不可依随他们(梁山群雄),教人骂做不忠不孝。”的嘱咐,有一次影响着宋江。使得宋江在梁山诸反的殷切挽留时,以“免累老父仓皇惊恐。”为由,以“死”来保全孝心。
既使是在群雄劫法场大闹江州府,宋江终于走上了梁山泊之后。宋江心中立即又惦念起家中的老父,才有了“还道村得授天书”这一艺术情节。
“忠、孝、义”是宋江性格的传统部分,也是主要部分。但三者并不是并重的。在宋江的性格中,忠和孝居于义之上,义服从于忠,服从于孝。梁山泊的“忠义堂”是“忠”居于“义”上,孝义黑三郎宋江碰到“义”和“孝”发生矛盾时,是重“孝”而轻“义”。忠和孝是宋江性格中的决定性要素。
四、反抗精神是宋江性格中的另一个发光点。
宋江作为农民起义的英雄领袖,其性格除了具有以上特点外,反抗精神还是其性格中的一个闪光点。
宋江身为郓城押司,虽是刀笔小吏,却也是封建官僚中的一员。但宋江却不同于张文远之流,沉溺于酒色、浑浑噩噩空度时日。他的内心孕育着反抗的种子。
义释晁盖是反抗的荫芽表现。宋江给晁盖报信,使之逃过一劫。既是兄弟义气的结果,也是心底深处反抗意识的一次不经意的流露。从此,他的反抗精神一步步得到了发展。
杀惜逃亡之时,忠、孝的观念影响着他,使他不能自觉的反抗,而是选择逃避。但一位位知交的义气影响,黑暗势力的不断迫害,特别是“大闹青州道”的行动,点燃了宋江性格中的反抗的火焰。
浔阳楼题反诗,是宋江反抗精神高度发展的表现;是宋江对黑暗的社会发出的反抗宣言。宋江对昔日的怀才不遇充满悲愤;对今日的刺配的囚徒生活强烈不满;对今后的报仇雪恨的坚定信念都在诗中有所体现。逃亡飘泊,刺配流放,几经挫折,饱受磨难使宋江深刻的认识到只有反抗才有出路,才有希望。发出了“他时若隧凌云志,敢笑横云不丈夫!”的造反宣言。紧接而来打击,使宋江更彻底的与过去诀别,走上了梁山泊。彻底的展开了反抗的行动,成为了农民起义的盖世无双的英雄领袖。
梁山泊的宋头领带领众弟兄“三打祝家庄”、“闹西岳华山”、“夜打曾头市”、“两赢童贯,三 6
败高俅”将反抗的行动推向了顶峰。
梁山起义的事业的最后结局必然是接受招安,因为宋江虽然胸怀大志,但他时常患得患失。可以说宋江的政治动摇性,使天下多少英雄好汉望而止步,使多少梁山好汉心灰意冷,既大大削弱了自己在天下的政治号召力,又大大削弱了梁山义军的斗志,注定了失败的命运。这在第七十七回至第八十回里表现很多,朝廷派往征剿梁山泊的很多高级将领被梁山泊捉了又放,极大地削弱了义军的斗志。特别是第七十九回里,李俊活捉统制官刘梦龙,张横活捉步军校尉牛邦喜,恐宋江再放,就地格杀。从宋江的家境出身以及所受的文化教养和所从事的职业,我们可以判断,他的家境出身使他有一定的正义感,他的职业养成他处事谨小慎微,随机应变的习惯,也培养了他喜欢玩弄权术的手段。
宋江之所以接受招安,是因为“忠君”思想在他心中早已根深蒂固。宋江自从坐上梁山第一把交椅之后,时时记挂招安之事,不时流露言表,尤其在第七十一回梁山英雄排座次之后,一次菊花宴上,乘着酒兴,作满江红一首:“喜遇重阳,更佳酿今朝新熟,见碧水丹山,黄芦苦竹,头上尽教添白发,鬓边不可无黄菊”。“愿樽前常叙兄弟情,如今玉统豺狼,御边幅,好令明,军威肃,中心愿,平虏保民安国,日日常悬忠烈胆,风尘障却歼邪且,望天王降诏,早招安,心方足”。由此足见宋江一心只想招安。虽然其他兄弟都反对,但宋江的投降妥协路线占据着统治地位,所以在第八十二回,全伙受招安成功。
宋江虽然使众多的绿林好汉和英雄豪杰听命于他,然而在当时社会环境影响下,宋江还不能把“忠义”与“忠君 ”思想严格区分开来,他只看到事物的表面现象,未能看到问题的实质,只是痛恨直接压迫他们的人,却依然依赖着使他们遭到最终灭亡的祸根子——至高无上的皇权,致使宋江率领的梁山义军全伙受招安,投降最后导致魂丧蓼儿洼的悲惨结局,这也是他们所谓“忠君”思想害了他们。
宋江的形象虽然比不上林冲、武松、鲁智深、李逵的鲜明、感人,但他也还是有个性、内涵丰富的比较复杂的人物。他有着一个封建统治者的虚伪、凶残,也有着一个有作为的政治人物的胸怀、能力,他能礼贤下士、善于用人、讲义气。他知道事业的成败,关键在于人心的向背,因此都极尽其可能地笼络人心。宋江先前是以钱财帮助贫困老百姓,上梁山后每次出兵,对百姓总是“秋毫无犯”,攻克城池,便“急传将令,不许杀害百姓”,并“散给粮米”,救济穷人,因而大得人心。对待部下,宋江是与他们兄弟相处,为他们解决后顾之忧。上梁山是造反的事,犯的是杀头的大罪,那些有妻小的人就会有后顾之忧。于是宋江总是一方面以正当或不正当的手段引徐宁、关胜等人上山入伙,另一方面派人把他们的家人安全护送上山,既绝其后路,又安定其心。可见宋江心思之缜密,有政治大家的风范。虽然是由于他的投降思想导致梁山泊接受朝廷的招安,但其先决条件是弟兄们不能分散。宋江与梁山泊其他一百零七名好汉都结拜成兄弟,男女 7
老少一律平等。尽管他为了树立自己的地位,而在后来处处显示自己,架空晁盖,但在第十八回里放走晁盖却确实是重义气轻法度的举动。晁盖被曾头市史文恭所害,他“比似丧考妣一般,哭得发昏”,“每日领众举哀,无心管理山寨事务”,然后尽起山寨兵力,为晁盖报仇雪恨。宋江领导下的水泊梁山,基本上不存在窝里斗的问题,宋江没做过什么为了自己的名利而陷害哥们的事情,对吴用更是言听计从。在水浒故事中原来是“勇悍狂侠”的宋江慢慢演化成“忠心报答赵家官”,一心想作一个为民除害的清官的宋江。施耐庵根据自己的愿望和目的,终于塑造出了宋江这样的一个投降者形象。《水浒传》中的宋江,可以说不是一个造反的英雄,他的理想,只是做朝廷的忠臣良吏,改善吏治,担负起清官的职能,根本就没想到要推翻宋家王朝,而是“一意招安,专图报国”,“早早招安,别无他念”。更缺乏对社会秩序、伦理道德的叛逆性。他的悲剧性格,使他不可能会在困境中奋战到底壮烈牺牲,他只能走上投降的道路。因此,宋江这人,注定是悲剧收场。总之,宋江这个艺术形象,既是作者的产物,也是民间创作的产物,是中国历史特别是元末明初的产物。
结语:
《水浒传》塑造了许多个性鲜明,有血有肉,栩栩如生的英雄形象。宋江的形象是其中最具代表性的。
宋江形象具有重大的社会意义,给我们揭示了一个真理:农民阶级的反抗斗争,如果只反对贪官,而不反对封建制度,便不可能取得成功,就不能真正的解放自己。
作者亲身经历了元末轰轰烈烈的农民大起义,以自己冷静的观察和清晰的分析,通过生动的艺术描写反映了我国农民起义发生、发展,直至失败的全过程。将自己的政治观点、道德观念、人生态度和生活理想都融入到宋江那复杂而又典型的性格中去。给我们塑造了中国文学史上既可歌颂又可批判的一位有血有肉、鲜活生动的“悲剧英雄”的形象。
参考文献:
1.施耐庵 罗贯中 著:《水浒传》浙江古籍出版社1993年版。
2.游国恩 王起 萧涤非 季镇维 费振刚主编:《中国文学史》人民文学出版社1964年版。3.邓骏捷《许昌师专学报》 1999 第2期 论《水浒传》中的性格类绰号
第二篇:浅论宋江性格的复杂性和复合性
论宋江性格的复杂性和复合性
【内容摘要】《水浒传》作为一部描写农民起义的小说,跻身于中国四大名著之列,与其文中的主人公——宋江的性格、命运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正确认识宋江性格的构成,才能更好的理解作者的思想倾向。本文以宋江的出场内容为论证点,按小说的叙述顺序将宋江的人生轨迹分为四个阶段,第一是上梁山之前,第二是上梁山之后,第三是接受招安之后,第四是最后的结局,来逐一分析宋江性格中存在的忠、孝、仁、义等方面表现的复杂性和复合性。
【关键词】水浒传
宋江
忠
孝
仁
义
绪论:
《水浒传》是中国文学史上著名的反映农民起义的长篇小说,通过以宋江为首的各路英雄好汉被逼上梁山的故事,生动演绎了封建社会“官逼民反”的现实,作者热情歌颂了梁山英雄们的反抗斗争的正义性,又怀着强烈的同情写了水浒义军的失败。宋江是整部《水浒传》中的第一号人物,作为文学形象,也是最丰满、最立体、最复杂、最有艺术魅力的一个人。
历史上的宋江只是被一笔带过的一个人物,如果没有宋江这个人物,不知道《水浒传》这部书会变成什么样子。因为宋江的仗义疏财,好多人喜欢他;因为他主张招安,好多人厌恶他。宋江在《水浒传》一百零八位好汉中是受争议最多的一个人物形象,甚至有的学者因为宋江性格的矛盾性而否定小说作者的写作才能,我对此颇不赞同。作者在宋江这个人物身上寄予全部的希望,正是要通过宋江的全部性格特点来表达其思想倾向:赞美歌颂梁山英雄的反抗斗争,揭露批判封建统治的罪恶。
那么,如何正确认识作者的思想倾向呢?用几个简单的概念来概括宋江的人物形象是单薄而片面的,我们必须从这一人物形象的整个性格结构着手,深入透彻得认识作者刻画这一人物的目的。
本文以百回《水浒传》为蓝本,来说明这个问题。可以看到,作者用一枝酣畅淋漓的巨笔,为我们描写了一出农民战争的恢弘画面,塑造了有一百零八人之多的形象体系,而高踞中心地位者,则是宋江形象。这个完整的艺术典型,是通过六十三个章回,用性格结构的多重性和复杂性刻画成功的。
一、宋江性格的组成。
《水浒传》中宋江是一个具有多重性格的人。宋江是带着他全部复杂矛盾的性格在小说中出场的。作者是这样介绍他:那押司姓宋名江,表字公明,排行第三,祖居郓城县宋家村人氏。为他面黑身矮,人都唤他做黑宋江;又且于家大孝,为人仗义疏财,人皆称他做孝义黑三郎。上有父亲在堂,母亲丧早。下有一个兄弟,唤做铁扇子宋清,自和他父亲宋太公在村中务农,守些田园过活。这宋江自在郓城县做押司。他刀笔精通,吏道纯熟,更兼爱习枪棒,学得武艺多般,平生只好结识江湖上好汉。但有人来投奔他,若高若低,无有不纳,便留在庄上馆谷,终日追陪,并无厌倦;若要起身,尽力资助。端的是挥霍,视金似土。人问他求钱物,亦不推托。且好做方便,每每排难解纷,只是周全人性命。如常散施棺材药饵,济人贫苦,周人之急,扶人之困。以此山东、河北闻名,都称他做及时雨,却把他比的做天上下的及时雨一般,能救万物。[1]
这一段介绍在《水浒传》中是绝无仅有的,《水浒传》里边的每一个英雄好汉,基本上只有一个绰号,但宋江不一样。宋江是《水浒传》里边名号最多的一个,宋江的绰号有四个。一出场就介绍了宋江的三个绰号,这三个绰号实际上就是反映了宋江性格的三个方面:一个是“黑宋江”的绰号,因为他长得面黑,身体比较矮,这是就他的体型来讲的,不如林冲、关胜等人英武挺拔,也不如吴用、公孙胜等人那样温文尔雅、文质彬彬,他长的其貌不扬。这不仅为后文江湖英雄们虽久仰其名,却不识其人埋下了伏笔,也说明他出身农民,更体谅农民,更懂得帮助农民,会用一颗“仁”心去对待老百姓。这体现出他性格中“仁”的一面。第二个是“孝义黑三郎”的绰号,讲的是他对待父母,讲究孝道,突出他性格中“孝”的一面。第三个是“及时雨”的绰号,讲得是他礼贤下士、仗义疏财、扶危济困。这段文字描绘的相当细致。从侧面反映出那些受宋江恩惠的人,从心底里感激他;那些耳食者,则交口称赞他。这是宋江性格中“义”的具体体现,这也是一面旗帜,引得众多江湖好汉慕他大名而甘心投拜膝下。
以上分析的是宋江三个绰号所代表的性格的三个方面,这些方面还不是他性格的全部,其重要的性格因素我们则要仔细研究其中的一句话:“刀笔精通,吏道纯熟”。虽然只有八个字,却可以让我们看到三个对他性格带来影响的要点:第一,“刀笔精通”说明宋江自幼饱读儒家著作,深受传统儒家思想的教化,灵魂深处有着浓厚的忠君观念。第二,因为他只是一个小吏,在衙门里管的是文书档案,所以养成他处世待人的谨小慎微、随机应变,第三,因为他是在衙门里边管案牍文书的,也养成了他遵守法度的习惯。这些都说明宋江受传统文化和职业的影响,表现在他性格中就是“忠”的一面。他始终无法跳出封建正统思想的束缚,因忠君而力主招安,因忠君而魂归蓼儿洼。
前面对宋江的性格因素逐一作了分析,宋江作为承载作者全部理想的小说核心人物,其性格因素并不是孤立存在的。在作者为宋江安排的人生轨迹中,宋江的性格构成呈现复杂性和复合性。有的地方,性格的某一方面和另一方面存在着强烈的冲突;有的地方,性格的某一方面和另一方面却又高度的统一。为了更好的分析宋江的性格构成,将宋江的人生轨迹划分为四个阶段:一是上梁山之前,二是上梁山之后,三是招安之后,四是最后的结局。
二、宋江性格的复杂性和复合性
1、第一阶段,上梁山之前
此阶段,作者为宋江安排的上梁山之路是异常曲折。宋江上山的原因是他在小说第十八回,做的一件惊天动地的事:义放晁盖。智取生辰纲之后,事情败露,首先宋江知道。按照常理来说,他可以有三种选择:一种是向上级汇报,说晁盖劫了生辰纲,现在事情败露了,要把他抓住;第二种选择,他可以听之任之,不向上级汇报,也不采取别的行动,无论是对官府来说还是对晁盖来说,这种中庸的处理都能说得过去,不告诉官府是因为仗义,不告诉晁盖是因为公务;第三种选择就是通风报信,把晁盖放走,可是要承担巨大的风险。他明明知道晁盖劫了生辰纲,犯了弥天大罪,因为晁盖是他的心腹弟兄,虽然法度上不可饶恕,他还是放走了晁盖。在这行动,是宋江性格中的“义”压倒了法,为了弟兄的安危,宋江没有一丝的犹豫,因此这个选择用事实强有力的说明了他“及时雨”绰号所代表的性格因素。也是他能够得到梁山上下好汉一致拥戴的重要原因。
怒杀阎婆惜,是宋江上梁山曲折之路的起点。“杀惜”是信守弟兄义气的结果。宋江和阎婆惜都在抢夺那封从梁山专程送来的书信,书信在阎婆惜看来,是宋江通贼的脏证;在宋江看来,是弟兄义气的产物,如果落进对方的手中,便会酿成大祸,杀和不义,在这里构成了你死我活的冲突。于是,“宋江一时怒气,杀了阎婆惜,取过招文袋,抽出那封信来,便就残灯下烧了。”[2]
“杀惜”使宋江与过去诀别,把他推上上梁山的曲折之路。但是,宋江性格中的“孝”仍使他心存一份侥幸:“天可怜见,若遇宽恩大赦,那时回来父子相见,安家乐业。”[3]这就是说,他宁愿躲避官府的迫害,也不愿反抗官府的迫害。因此,宋江没有去投奔梁山那位义重情深的兄弟,而选择了投奔横海郡柴大官人、白虎山孔太公和清风寨花荣。一路上,宋江结识了一个个江湖好汉。在柴进庄上,他和亡命的武松推心置腹,愿同生死;在孔家庄,与孔明、孔亮义同师友;在清风山,和燕顺、王英、郑天寿戏剧性地结为兄弟„„宋江同这些英雄好汉同呼吸,共命运,历尽辛苦。他性格中的“孝”和“义”正在作者设置的种种障碍中作着剧烈的斗争。在大闹青州道的反抗行动中,点燃了宋江性格中的反抗火焰,再加上朝廷征剿大军将要扫荡清风山的消息传来,何去何从的命运抉择,根本刻不容缓,无法犹豫,宋江断然决定带领花荣、燕顺、王英、郑天寿等大批人马去梁山入伙。不料突然接到石勇捎来的一封报告父亲病故的家书,使宋江又一次处于性格冲突的旋涡中,他叫苦不迭,捶胸顿足,大骂自己是不孝逆子,他的精神在“孝”的强烈冲击下,一霎时感到“正是度日如年,烧眉之急”[4],酒食都不肯沾唇,撇下花荣等人,毅然回家奔丧了。然而,在宋家庄等待他的,不是灵堂哭祭,而是牢狱、脊杖和刺配江州。在赴江州途中,梁山的弟兄们苦苦挽留,没有让宋江动摇;揭阳岭李俊的衷心规劝,无法让宋江改志。浔阳江边,被追赶得走投无路时,面对满目芦花,一派大江,“宋江仰天叹道:早知如此的苦,悔莫先知,只在梁山泊也罢,谁想直断送在这里,丧了残生”[5]这时宋江已经认清了去梁山,投入反抗的洪流,才是一条唯一的生路。
浔阳楼题反诗,是宋江向整个黑暗社会发出的反抗宣言。这是宋江性格发展史上的一个重要的里程碑,标志着“孝”的悄悄退避。从两首诗中,我们看到:一方面宋江的灵魂深处是有大志、有抱负的,他想像黄巢一样做一番伟大的事业,只是他平时深藏不露;另一方面他对自己的才能高度自信,对目前悲惨境遇极度不满,心怀愤恨。这两首诗有力地反映了他的反抗性格和志向,可以有理由相信:即使没有外因的推动,宋江也会自觉走上梁山的。反动统治者在宋江还未来得及采取反抗的具体行动时,已经对他暗下毒手了。在通判黄文炳的奸计中,把宋江逼上行刑的法场。闹江州和攻取无为军,使宋江越过了反抗道路上最后一道障碍之后,彻底结束了逃避和反抗依违不定的状态,终于走上了梁山。
2、第二阶段,上梁山之后
宋江是胸怀大志而被逼上梁山,虽然位列晁盖之下,但凡梁山的大小事务、军事行动,莫不听宋江的指挥、安排,因此,宋江成了梁山实际的首领。而宋江却说自己:“文不能安邦,武不能附众,手无缚鸡之力。”[5]那么梁山好汉为什么都愿听从宋江的差遣,服从宋江的指挥呢?我想可以从他对梁山的领导才能来认识。
他领导才能的基础表现在广施“仁义”。对梁山弟兄,他倍加关怀,充分信人。此段时期,梁山进行了几次较大的战役,大都是为了救自己的弟兄。例如:打高唐州是为了救柴进;闹西岳华山是为了救鲁智深、史进;打大名府是为了救卢俊义、石秀。他打一个城市大都是因为梁山的弟兄被捉,为了救这些弟兄而打仗。另外,第六十回写到芒砀山有三个首领,分别是樊瑞、李衮、项充。三人在与梁山的战斗中,李、项二人被梁山捉住,这两人就投降了梁山,后来他二人对宋江说:“„„义士头领,若肯放我们一个回去,就说樊瑞来投拜,不知头领尊意若何?”宋江却说:“壮士,不必留一人在此为当。使请二位同归贵寨。宋江来日专侯佳音。”[6]这番话让他们两个很是感激,回去就把樊瑞动员来了。所以说,他相信人。作为一个领袖,他不相信人,猜疑别人的话,很难团结大家来共同成就大业。
对于老百姓,宋江通过加强梁山的纪律来妥善处理和老百姓的关系。例如第七十三回,李逵和燕青过刘太公庄时,李逵误以为是宋江强抢了太公女儿,跑回梁山砍到大旗,并要杀宋江。宋江并未因此迁怒于刘太公,问明原因后,让李逵将功折过,到牛头山杀了强盗,把刘太公的女儿救了回来。刘太公准备了钱,到梁山表示感谢,宋江非但没有收他送的礼,反而设宴招待刘太公,最后把他送下山去。不仅此处,小说中还多处写到,他每攻下一个城池以后,就把粮食分给百姓,而且下令不要残害百姓,所以他们出城的时候,百姓扶老携幼,跪拜欢送。
他领导才能的具体表现为组织才能和军事指挥才能。从智取无为军开始,他的组织才能初露锋芒,到三打祝家庄,踏平曾头市,攻打东平府、东昌府、高唐州等一系列战斗中,宋江都显示出他出众的才能。尤其是三打祝家庄,宋江的军事指挥才能发挥的淋漓尽致。在攻打时,宋江针对前两次失败的教训,制定了正确的作战方针。首先分化联盟:联合李家庄,争取扈家庄,孤立祝家庄。其次知己知彼,摸进祝家庄,搞清盘陀路。再次以计取胜:让孙立打入敌人内部,内外夹击,粉碎敌人。打下祝家庄以后,宋江还做了比较好的善后工作,因为盘陀路是钟离老人告诉他的,所以给钟离老人进行了奖励。还将祝家庄的粮仓打开给百姓,每家一担米,表示安慰、关心。
由以上事例,让我们知道,如果没有宋江的广施仁义,不会有四方百姓对他的衷心拥护,也不会有众英雄对他的拥戴、追随,如果没有他的雄才大志,梁山也不会有攻无不克,战无不胜的辉煌战绩。宋江正是通过梁山这块用武之地,大展抱负,使梁山事业日益兴旺,蓬勃发展。
3、第三阶段,招安之后
当梁山取得两赢童贯和三败高俅的辉煌胜利之际,宋江用武装斗争的胜利赢得了招安的资本。并且在战斗中,宋江也不敢过分地反对朝廷。“两赢童贯”,他网开一面,有目的放走了童贯;“三败高俅”后,他对被俘的高俅,先是下跪请罪,屡陈心迹,后又祈求“救拔”,派人跟随高俅去听候招安。他甚至去找妓女李师师疏通与皇帝的关系。他正是想以此表明自己对朝廷的忠心。“忠”的性格在此阶段可谓矢志不渝。
接受招安后,宋江率领众人进行了二次大的战争:征辽和征方腊。然而在战争的一开始就不是太顺利。宋江和众英雄到东京城外接受改编,“陈桥驿军校杀死厢官”的**,却给宋江的忠君热情泼了一瓢冷水。朝廷派人在陈桥驿犒赏三军时,“却将御赐的官酒,每瓶克减只有半瓶,肉一斤,克减六两”。一位军校稍稍表示了不满,中书省厢官便骂他是“剐不尽杀不绝的贼!梁山泊反性尚不改”[8]。军校一时愤怒,举刀剁死了厢官,掀起了一场政治**。不久,朝廷就派“钦差枢密院同知赵安扶,统领二万御前军马,前来监战”[9]。在监军的戒备和监视下,宋江仍然“忠”心不改,率领军队与辽军展开了激烈战斗。攻蓟州,战玉田,夜渡益津关,智取文安县,斩兵诛将,所向无敌;计赚霸州,大战幽州,打破混天象阵,兵锋所指,辽军丧胆。辽国派欧阳侍郎前来招降宋江,给宋江分析了宋朝朝廷的种种弊政,并开出了宋江降辽后的优厚待遇。辽使走后,军师吴用“低首不语,肚里沉吟”,似乎同意辽国讲的招降条件,以为侍郎言之有理。但宋江马上就批评吴用:“军师差矣。若从大辽,此事切不可题。纵使宋朝负我,我忠心不负宋朝,久后纵无功赏,也得青史上留名。若背正顺逆,天不容恕。吾辈当尽忠报国,死而后已。”[10]从这段话可以看出,宋江心里忠于皇帝,忠于宋朝,忠于国家,忠于民族。他认为都是一体的,皇帝就代表了国家,也代表了民族。
破辽胜利以后,宋江又被派去打方腊。宋江率领十万之众的梁山军队去征剿“占据八州二十五县,改年建号”的方腊,进行了一场残酷而惨烈的战争。梁山一百零八位英雄,在征方腊的厮杀声中,每死去一个弟兄,宋江都要为之流泪、悲伤;每散去一个弟兄,宋江也要为之痛苦叹息。这让宋江曾经许下“只愿弟兄同生同死,世世相逢”的不渝情结,遭受严重的摧残和破坏。每一位弟兄的离去,都让宋江回想起往日大伙儿在梁山“大碗喝酒,大块吃肉”的快活日子,而今却无法“同生同死”,阴阳相隔,这让宋江的内心经历着“义”的煎熬。
征辽和征方腊让宋江“忠”“义”无法两全,要效忠朝廷,就无法保全义气弟兄的性命而且这两场战争似乎还隐含作者的政治寓言。征辽从规模上要比征方腊大,可梁山好汉没有一个阵亡,他们的伤亡,全部在征方腊。作者想通过征辽之战,表现梁山好汉是国家栋梁,也让他们用卫国战争来实现了自己的理想。征方腊是不义之战,是变了性质的起义军去镇压农民起义军,是同室操戈。这两场战争的梁山好汉的结局看似违反常识(和辽兵作战时候,梁山好汉都是金钟罩铁布衫刀枪不入“而到了方腊那里法术就失灵了!?)其实,作者是要说明:奸臣当道,忠良涂炭。
4、第四阶段,最后的结局
宋江马不停蹄的为朝廷破大辽、平方腊,可皇帝奸臣却从没有信任过宋江。征方腊完了以后,宋江和众弟兄凯旋而归,可这一百零八个弟兄,有的战死,有的阵亡,有的病根,有的离去,有的出家,最后只剩下了二十七个人,“东京百姓看了只剩得这几个回来,众皆嗟叹不已”。[11]更可悲的是,燕青曾预见的鸟尽弓藏,诛戮功臣的一幕,在封官赐爵后不久就开始了。阮小二被蔡京、童贯追夺了官复为庶民。柴进惧谗,称疾辞官。李应推称风瘫,求闲还乡。奸臣们毒杀宋江和卢俊义的阴谋,也在紧锣密鼓地进行中。奸臣们认为,“先对付了卢俊义,便是绝了宋江的一只臂膊。”在毒死卢俊义后,奸臣们又往御酒里下了慢性毒药,叫天使送往楚州。宋江饮下朝廷御赐的毒酒,顿觉腹中疼痛。对奸臣们的此举充满愤怒:“我自幼学儒,长而通吏。不幸失身于罪人,并不曾行半点异心之事。今日天子信听谗佞,赐我药酒,得罪何辜!”[12]可宋江至死对皇帝、朝廷都无二心。他害怕李逵知道他被害而造反,临死前,把李逵招回来,骗李逵也喝下药酒,并对李逵说出了自己的心里话:“兄弟,你休怪我!前日朝廷差天使赐药酒与我服了,死在旦夕。我为人一世,只主张忠义二字,不肯半点欺心。今日朝廷赐死无辜,宁可朝廷负我,我忠心不负朝廷。我死之后,恐怕你造反,坏了我梁山泊替天行道忠义之名,因此请将你来,相见一面。昨日酒中已与了你慢药服了,回至润州必死。你死之后,可来此处楚州南门外,有个蓼儿洼,风景尽与梁山泊无异,和你阴魂相聚。”[13]一代忠臣、功臣却因奸佞的不断陷害,埋于蓼儿洼的一掊黄土之中。
宋江用他一生不变的忠,最终换来的是悲剧的下场。
虽然,在招安之前,宋江性格中的“忠”表现的并不强烈,但从他的只言片语中仍能略知一二。在第三十二回,武松要上二龙山落草,宋江对武松说:“我自百无一能,虽有忠心,不能得进步。”[14]第五十六回,计赚徐宁上山后,宋江对他说:“见今宋江暂居水泊,„„尽忠竭力报国„„ ”[15]第五十八回,呼延灼被擒时,宋江对他劝降说:“将军如何去得!„„等朝廷见用,受了招安,那时尽忠报国,未为晚矣。”[16]第七十一回,梁山英雄排座次,重阳菊花会后,宋江对众弟兄们说:“ 有日云开见日,知我等替天行道,不扰良民,赦罪招安,同心报国,竭力施功,有何不美?”[17]
由此可以看到作者对宋江性格发展线路的设置目的。对于农民起义的结局,作者并没有一个明确的认识。而且在作者之前几千年的封建王朝,也没有任何一场农民起义是以成功告终的。虽然作者安排宋江接受了招安,还为国攘外安内,但宋江和梁山英雄始终受奸臣们的排挤、打击和陷害,最后宋江等人被奸臣害死。这样悲剧结局,是作者用来揭露封建统治者的罪恶,并对受招安者以鉴戒。
结论:
《水浒传》成功塑造了一百零八人的艺术巨像,而这其中最出彩的,正是他们的领袖宋江。他是我国文学史上一个生动丰满的叛逆领袖形象。作者完全按照历史的真实去塑造人物,既写他的成功,又写他的失败。将宋江性格中为国尽忠、为家尽孝、为友行义、为民施仁的特点充分地展现出来。
小说作者生活在元末明初社会**之际,对农民起义的原因、发生、发展和结局的认识达到了那个时代较高的水平。特别是小说开端通过林冲、武松等人物表现的“官逼民反”的现象,深刻反映了历史的真实本质。可他们毕竟是封建时代的知识分子,无法跳出封建忠君思想,因此宋江的思想中始终认为皇上“至圣至明”,他从未想要取而代之。他给梁山英雄们选择的受招安也是最好的归宿,可以名利双收。招安后可以名正言顺地为国出力,可以加官进爵,光宗耀祖,又可以作为忠臣,名留青史。其它梁山英雄也只是反对招安的思想,却没有任何一个人反对力主招安的宋江。梁山义军的结局也报告是不可避免的结局。
梁山的兴盛我们不能把功绩归于宋江一人,梁山的衰败我们也不能归咎于宋江一人。宋江只是宋江,不应用政治的眼光,现代人的观点来评价宋江,那都是片面而肤浅的。总的看来,宋江的性格是变化的,在其一生当中,由于他深受儒家正统思想的影响,“忠”成了他一生的信条,他守着封建的纲常伦理,与梁山英雄们义气相通,干出了一番事业,最终没有被封建统治者认同,走向了悲惨的结局。注释:
[1] 见《水浒传》 施耐庵 罗贯中著
北京
人民文学出版社 1985年8月第229页 [2] 见《水浒传》 施耐庵 罗贯中著
北京
人民文学出版社 1985年8月第279页 [3] 见《水浒传》 施耐庵 罗贯中著
北京
人民文学出版社 1985年8月第288页 [4] 见《水浒传》 施耐庵 罗贯中著
北京
人民文学出版社 1985年8月第476页 [5] 见《水浒传》 施耐庵 罗贯中著
北京
人民文学出版社 1985年8月第501页 [6] 见《水浒传》 施耐庵 罗贯中著
北京
人民文学出版社 1985年8月第951页 [7] 见《水浒传》 施耐庵 罗贯中著
北京
人民文学出版社 1985年8月第831页 [8] 见《水浒传》 施耐庵 罗贯中著
北京
人民文学出版社 1985年8月第1139页 [9] 见《水浒传》 施耐庵 罗贯中著
北京
人民文学出版社 1985年8月第1149页 [10] 见《水浒传》 施耐庵 罗贯中著
北京
人民文学出版社 1985年8月第1165页
[11] 见《水浒传》 施耐庵 罗贯中著
北京
人民文学出版社 1985年8月第1373页 [12] 见《水浒传》 施耐庵 罗贯中著
北京
人民文学出版社 1985年8月第1387页 [13] 见《水浒传》 施耐庵 罗贯中著
北京
人民文学出版社 1985年8月第1388页 [14] 见《水浒传》 施耐庵 罗贯中著
北京
人民文学出版社 1985年8月第432页 [15] 见《水浒传》 施耐庵 罗贯中著
北京
人民文学出版社 1985年8月第787页 [16] 见《水浒传》 施耐庵 罗贯中著
北京
人民文学出版社 1985年8月第809页 [17] 见《水浒传》 施耐庵 罗贯中著
北京
人民文学出版社 1985年8月第986页
参考文献:
1、《水浒传》 施耐庵 罗贯中著
北京
人民文学出版社 1985年8月
版本号10019.2317
2、《插图本品读水浒传》 傅光明主编 济南 山东画报出版社 2005年1月
版本号
7-80713-065-2
3、《中国文学史
(四)》 游国恩等主编
人民文学出版社
1999年8月
版本号7-02-000968-9
第三篇:“及时雨”宋江性格分析
长寿中学
高一研究性课题
题目:‚及时雨‛宋江性格分析 组长: 组员: 班级:
序言
《水浒传》自问世以来,人们对宋江的评价一直都是褒贬不一的。宋江是《水浒传》中最复杂、最经得起琢磨的人物形象,那他的性格又是怎么样的呢?我将以我的管窥之见,努力分析宋江的多面性格。
一、宋江简介 排行:坐第一把交椅 籍贯:郓城
出生地:山东郓城县宋家村
绰号:呼保义、及时雨、孝义黑三郎 星号:天魁星
上山前身份及职业;县押司 梁山职务:总兵都头领
武器:日月星辰旗、混元河双剑
二、宋江的‚义‛
宋江在做郓城县押司时,为人仗义疏财,好扶危济困,而被称为‚及时雨‛。作品中有这样一段描写:‚生平只好结识江湖上好汉,但有人来投奔他的,若高若低,无有不纳,便留在庄上馆谷,终日追陪,并无厌倦。若要起身,尽力资助,端的是挥金似土。人问他求财物,亦不推托;且好做方便,每每排解难纷,只是周全人性命。时常散施棺材药饵;济人贫苦,周人之急,扶人之困,以此山东、河北闻名,都称他做及时雨,却把他比做天上的及时雨一般,能救万物……‛。这虽然不是对宋江的性格的具体描绘,但却揭示了宋江‚济人贫苦,周人之急,扶人之困‛的性格特点,‚及时雨‛四方称颂,‚呼保义‛八方扬名。为宋江之后的际遇和发展做了充分的准备。有人认为,宋江这种重义的性格特色,不是宋江单独具备的,在梁山其它英雄上也表现得很突出,柴进就是代表。相比柴进,宋江只是一个押司,出身也只是一个小地主阶级,可以说,他的收入是很少的,家境也不是相当富有。但相比柴进来,他更能想人说想,急人说急,且周详细腻,无微不至。如宋江在柴进庄上与武松相
遇的情景宋江一见到武松后就拉着武松去喝酒,看到武松的衣服旧了,马上就拿钱出来给武松做衣服。临别时,宋江摆酒送行,并拿出十两银子给武松做盘缠。这场景,把英雄盖世的武松感动佩服得五体投地。我们再来看看宋江结交李逵的情景,当时李逵一贫如洗,穷困潦倒,他耿直而粗鲁,贪杯而好赌,好打抱不平,惹是生非,宋江与他刚刚相识见面便给他十两银子,这让李逵感到宋江果然仗义疏财,名不虚传。关键的时刻,宋江施以钱财,解了李逵的燃眉之急,这是李逵非常感激,以至李逵终生相随,失志不移。他‚担着血海也似干系‛营救晁盖是他的性格中‚义‛的重要表现。身为郓城押司的宋江,缉贼捕盗是他的本分与职责。但是听到晁盖‚生辰纲‛事发之后,宋江‚吃了一惊‛‚心内慌张‛,巧言安抚如何观察,独自飞马,急急的‚舍着性命‛去救晁盖。对朋友的义成了宋江性格的要素,也将其推向了一条全新的生活道路。‚怒杀阎婆惜‛是宋江性格中‚义‛的要素发展的关键。晁盖书信是兄弟义气的见证,阎婆惜以此来要胁宋江,使宋江在义与不义间进退失据。‚宋江一时怒起,杀了阎婆惜,取过招文袋,抽出那封书来,便就残灯烧了。‛宋江用自己的行动再一次维护了弟兄间的义。也由此走上了亡命之路。逃亡的路上‚义‛的要素得到了进一步发展。横海郡、孔家庄、清风山,宋江结识了一个个新的知音。柴进庄上与武松推心臵腹;孔家庄与孔明、孔亮义同师友,情
同手足;清风山与燕顺等义结兄弟……他关怀兄弟,对梁山好汉上下,一律兄弟相称。英雄好汉的深情厚义增强了宋江性格中义的份量。大闹青州道、刺配江州,群雄劫法场,聚义梁山泊。征剿方腊,是一场两败俱伤的政治大屠杀。一百零八位英雄,在征剿方腊的厮杀中,没死一个,宋江都要为之流泪、悲伤;每散一个兄弟,宋江也要为之痛苦叹息,他把‚仗义‛演绎的淋漓尽致。
三、宋江的‚忠‛
忠就是忠于大宋皇上,深刻影响着人物的命运。阶级教化使‚忠‛的观念在宋江的思想中根深蒂固,宋江时时刻刻都未有丢弃尽‚忠‛的想法。‚虽有忠心,不能得进步。‛充分的表现了宋江性格中‚忠‛ 的要素的影响。虽然身在逃亡途中,心中却念念不忘如何向皇帝尽忠,如何‚得进步‛,如何‚封妻荫子。‛ 虽然屡遭迫害,不得不聚义梁山。但宋江心中的‚忠‛却从未忘却。‚避难还道村,玄女娘娘授三卷天书‛,‚替天行道,为主全忠仗义,为臣辅国安民。‛的艺术情节的描绘,给宋江等人的起义行为罩上了一个‚替天行道‛‚只反贪官,不反皇帝‛的前提。起义反倒成了对皇帝尽忠的一种方式和手段。也给起义的失败埋下了伏笔。‚重阳节,菊花之会‛上宋江发出了‚招安‛的试探,‚一时乘着酒性,作满江红一词。‛道是‚喜遇重阳,……日月悬忠
烈胆,风尘障却奸邪目。望天王降诏,早招安,心方足。‛‚早招安,心方足‛可见忠的观念在宋江的头脑中所占的份量之重。兄弟反对之后,宋江大怒,要斩李逵,对武松等人说道‚我主张招安,要改邪归正,为国家臣子……‛‚赦罪招安,同心报国,青史留名‛之美。忠心可见一斑。‚两赢童贯,三败高俅‛是宋江争取朝廷招安的实际行动。终于,宋江冲破了梁山内部和梁山外部的一切阻碍,走上了受招安的道路。由一位盖世无双的英雄好汉首领变成了一个‚辅国安民‛的朝廷忠臣。如愿以偿的率领梁山义军打着‚顺天‛、‚护国‛的旗臶向东京进发,去效忠那‚至圣至明‛的皇帝。陈桥驿**,辽国欧阳侍郎的招安,梁山兄弟的生死离散,都沉重的打击着宋江的忠心,却没有动摇宋江的忠心。博得功名的宋江受到了奸臣的毒害,但宋江中药酒之际心中所虑之事竟是自己身死之后,李逵哨聚山林,坏了他的清名忠义,狠心用酒毒杀了李逵。且留下了‚宁可朝廷负我,我忠心不负朝廷。‛的遗言。兄弟的义到底没有抵过对皇上的忠。以至于一场轰轰烈烈的农民起义也沉寂于所谓的‚忠‛上。
四、宋江的‚孝‛
孝敬父母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宋江作为一个受封建礼教熏陶下的知识分子来说,自然在他身上会体现的淋漓尽致。如此之人,真是孝义的典范。宋江是地主阶级出身,宋江‚自幼曾攻经史‛的封建教育经历,使宋江受到了‚孝道‛ 的深刻影响,孝成为宋江性格的重要因素。且看宋江出场时作者的描写‚……又且于家大孝,为人仗义疏财,人皆称他做孝义黑三郎。……‛虽未直接刻画孝的表现,但却已明确点出了孝在宋江性格中的重要地位。在宋江为‚杀惜‛之祸逃亡之时,为形势所迫,大闹青州道,聚义清风山,群雄齐赴梁山泊。眼看宋江即将走上一条全新的人生道路。这时一封家书适时而至。‚宋江接过来看时,封皮逆封着,有没‘平安’二字。宋江内心越是疑惑,连忙……。宋江读罢,叫声苦,不知高低,自把胸脯捶将起来,自骂道:‘不孝逆子,做下非为,老父身亡,不能尽人子之道。畜生何异!’自把头去壁上磕撞,大哭起来。燕顺、石勇拘往。宋江哭得昏迷,半晌方才苏醒。……‛。宋江‚叫苦不迭‛、‚捶胸顿足‛、‚以头撞壁,痛苦自骂‛的行动及‚昏迷半晌‛的表现,将宋江的殷殷孝心刻画的惟妙惟肖。孝心影响下的宋江‚度日如年‛‚烧眉之急‛打算‚马也不要,从人也不带一个,连夜回家。‛最终,不顾兄弟挽留‚恨不得一步跨到家中,飞也似独自一个去了。‛ 发配江州时,父亲在宋江临行前‚切不可依随他们(梁山群雄),教人骂做不忠不孝。‛的嘱咐,有一次影响着宋江。使得宋江在梁山诸反的殷切挽留时,以‚免累老父仓皇惊恐。‛为由,以‚死‛来保全孝心。既使是在群雄劫法场大闹江州府,宋江终于走上了梁山泊之后。宋江心中立即又惦念起家中的老父,才有了‚还道村得授天书‛这一艺
术情节。
总观《水浒传》,宋江的性格体现在了他的‚义、忠、孝‛上。虽然他的愚忠却彻彻底底的断送了梁山一百零八条好汉的未来,但是他的‚义‛使得他得到了梁山好汉的尊敬,他的‚孝‛让他受到百姓的爱戴和敬仰。因此我们不能一味的去贬低或是赞扬他。在他的身上,也有我们值得学习的东西,例如他的仗义疏财,孝亲敬友,可以让我们在未来的路上有一定的助力。
第四篇:性格心理学论文
不同的人具有不同的性格特征,本文阐述了出生顺序与性格关系的进化心理学观点,欢迎阅读了解。
摘要:心理学家从不同的角度分析了影响性格形成的因素,其中一个非常重要的因素就是出生顺序,即在同一个家庭,所有的孩子都由同一对父母所生,生活在相同的环境中,然而由于他们来到这个世界的顺序不同,性格也不相同。本文从进化心理学角度解释了这一现象的成因,并对位于不同出生顺序的人的性格做了具体的分析。
关键词:出生顺序 性格进化心理学
人们似乎很早就知道出生顺序对性格的重要性,大多数人可以凭直觉感受出生顺序是如何影响我们的性格的,长子(女)通常稳重严谨,老小则调皮叛逆。进化心理学家从进化论的视角提供了一种富有建设性的解释框架。
一、进化心理学对出生顺序与性格关系的解释
进化心理学从20世纪80年代开始逐渐形成,以达尔文的进化论为指导,探讨人类心理的结构和起源。进化心理学家Sulloway用了26年时间写成《叛逆心理》,来试图证明出生顺序的重要性。他指出,由于父母常常偏爱长子(女),一般来说长子(女)都较为保守,更有可能维持现状。但是,次子(女)却很难通过维持现状的结构来获得资源,所以他们需要依靠反叛行为才能达到目的。接下来出生的子女,会发展出一种更加叛逆的人格,因为如果维持现存的次序,他们获得的资源将是最少的。然而,幼子(女)往往会得到父母较多的投资,因为父母通常会停止对其他孩子的关注,将主要精力和资源都投资在他们最后这个直接的繁殖载体上。
二、出生顺序与性格的关系
以上我们用进化心理学的知识解释和分析了出生顺序与性格之间的关系,下面来说明位于不同出生顺序的子女在性格上的具体表现。
1、长子(女)与性格的关系
长子(女)通常总是对家庭负责,有责任感,而且也容易习惯周围的环境,往往倾向于维持现状,思想保守,更倾向于赞同父母的是非标准和价值观,尊重权威,认真谨慎,办事准备充分,在学校的功课较好,平均智商要比后面出生的子女高出三分,因为他们所受的教育促使其变得更勤奋、刻苦,更有胸心大志。一般来说,长子(女)总是深知他们比弟妹老成、强壮和精明,因此显得很武断,喜欢处于支配地位。
2、中间出生的子女与性格的关系
中间出生的孩子会把这个世界看得更不公平,总倾向于欣赏惊世骇俗的新生事物,喜欢挑战和冒险。Sulloway发现,那些能拥有新观点的往往是后来出生者。
他们刚出生时是家中最年幼的孩子,不过等有了弟弟妹妹后,他们既要当“老师”,又要做“学生”,他们不够资格享有长子(女)的威信和特权,以及幼子(女)的自由放纵;那些中间出生的子女在家庭中缺乏爱和关心,处于一个相对来说危险的境地,只能从朋友的关系中弥补,于是,他们会善于运用外交策略和政治手段,会有更多的朋友,也更容易调节自己来适应这个环境。
3、幼子(女)及独生子女与性格的关系
最后一个孩子出现的问题可能是最多的,因为他们往往受到父母和哥哥姐姐的庇护和疼爱,凡事往往可以不按父母的要求去做,容易形成依赖性、独立性差、幼稚等性格特点;他们喜欢玩,习惯当一个家庭引人注目的角色;当然,有时他们也会受到上面几个哥哥姐姐的欺侮和管制,形成创新和反抗的性格特点。
Sulloway对16世纪以来在科学史上作出过重大贡献的2784位男性科学家进行研究,结果发现,最富叛逆、创新和反抗精神的是那些有一个以上哥哥的小弟弟们,这些“小弟弟”们占了绝大多数,如达尔文、哥白尼等。
独生子女与长子(女)情况类似,他们向往成功,也会主动取悦父母,但是也不尽然,有的独生子女更像老小的性格特征,因为父母把所有的爱倾注到他们唯一的孩子身上。
当然,并不是说出生顺序能够决定生活的一切,更不是说出生顺利能够决定性格,Sulloway也承认,出生顺序的影响能够被其他因素所抵消,放大或掩盖。因此,我们可以借鉴这个理论的有参考价值的一面,把出生顺序看作影响一个人性格的重要因素,但不是全部因素。
参考文献:
[1]巴斯.进化心理学.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M],2007
[2]瞿卫星.出生顺序与成才[J].心理世界,1997(6)
[3]老少.你的性格由出生顺序决定[J].大科技,1999(10)
[4]辛赞.出生顺序与个性之谜[J].心理学,1997(2)
[5]JeffreyKluger.ThePowerofBirthOrder[J].CrazyEnglishReader,2009(1)
[性格心理学论文]相关文章:
第五篇:宋江水浒
宋江
——招安结局,忠义之过?
假期,我有幸读到了中国四大名著之一——《水浒传》,让我感触颇深。《水浒传》是我国四大名著之一,它以生动而不失冲劲的语言,描写了宋代农民起义的全过程,揭露了封建社会的黑暗。“官逼民反”的主题加上起义故事的传奇性,使得《水浒传》的故事家喻户晓,脍炙人口,在民间广为流传。
通读全书,我被吴用的机智,李逵的忠义所折服;为武松的勇猛而慨叹;更为宋江的矛盾而遗憾;宋江自幼读儒家书,受传统教育,走入社会在县衙中做小吏,刀笔精通。他的出身经历和性格,使他了解和体验百姓的痛苦,有正义感,养成一种办事谨小慎微、随机应变,喜欢玩权术。因为他在官府任小吏,他懂法,有遵守法度的习惯。宋江到梁山泊以后,他处理问题比较周全,有人说他虚伪、玩权术,这是他处理问题的一种手段。
宋江上梁山前是一位仗义英雄,义放晁盖,当法与义发生矛盾时,宋江就不顾法度了。他对梁山的事业有一定的贡献,他为了梁山好汉在忍无可忍的情况下杀了阎婆惜。
宋江上梁山后,成为义军的首领。他自己说在文武方面并无过人之处,为什么还能当梁山泊的首领呢?这是由于宋江有以下优势:仗义疏财,在江湖中有一定的号召力;关怀兄弟,兄弟遇难设法相救;有一定的组织和军事指挥才能,如三打祝家庄战役,他注意总结经验,从调查虚实入手,又拆散祝家庄与其他二家联盟等。
受招安以后,宋江成为了一个朝廷的忠臣。晁盖死后,宋江将“聚义厅”改为“忠义堂”,这对起义军来说是一件重要的事情,是《水浒传》中宋江的一大关键。受招安以后把梁山上的“替天行道”大旗改为“顺天护国”,他也由起义军首领走到服从朝廷的顺臣。这时,宋江的思想是:我是热爱国家的,皇帝代表国家,朝廷不负我,我不负朝廷。他不听吴用等好汉的劝阻,去征起义军领袖方腊,打得十分惨烈。
最后酿成悲剧的结局,宋江带领众人征方腊以后,原本的108位好汉还剩下27个,其余的不是牺牲就是出走了,而朝廷并不信任他,对他加害致死。宋江临死前,唯恐李逵再次造反,让李逵喝药酒被毒死。
宋江一生是曲折的,先是仗义英雄,梁山首领,招安后成为朝廷忠臣,最后是悲惨的结局。
读完全书,印在我脑海里挥之不去的只有两个字:忠 与 义。
他们忠是忠于亲人、人民、国家。他们在种种威逼利诱之下,绝不改心,始终对国家忠心耿耿、赴汤蹈火。
“义”还可以理解为正义,他们都是一个个具有强烈的正义感的人,一个品质高尚的人,他们为了正义可以奋不顾身。
我一直在想,梁山好汉的结局不是这样该多好,结局好汉们因为具有强烈的正义感和打抱不平的思想,替天和百姓行道,除去了大多数贪官,使百姓们过上幸福美好的生活,我想这肯定是当时所有百姓和正义之士的迫切愿望。
总而言之,梁山好汉的精神是值得我们每一个人去学习的,我们不该向往贪官奢侈,腐败的生活,要具有责任感和正义感,作为内心中的一片信仰。
H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