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七年级下册数学期末试卷分析
2014年春季学期七年级下册数学期末试卷分析
小寨中学 总体分析:
期末考试已经结束,成绩也已揭晓。纵观本次考试试题,试题以基础知识为重点考查内容,突出灵活应能力的考查。本套试卷共分四大题,题型包括选择、填空、解答等不同类型。试题整体难度适中。
试卷分析:
选择题包括10小题,其内容涵盖了生活中的平移、分式运算、整式的运算、一元一次不等式、相交线和平行线第6章、第7章、第8章、第9章、第10章的不同内容。其考查的知识包括分式运算、整式的运算、一元一次不等式、平行线的性质、图形平移等。试题的难度也遵循有易到难的原则,有单纯关于知识的考查,也有突出能力的考查。有来源于课本的,也有来源于生活的,体现了试题的基础性和灵活性。
第1题:实数内容。第2题:一元一次不等式。第3,4题:整式运算。第5,9:分式运算。第6,7,10:相交线,平行线。
其次,填空题8小题,其考查的内容包括整式的运算、分式运算、实数内容、相交线和平行线等,涵盖了本学期的各个章节,试题难度有易有难,其中,试题1,3,4,5,6,属基础知识的考查,其难度不难,但试题2和8应带上括号,在这点上,虽然不难,但解题格式有所不同,学生有思维定性,所以得分率不高。解答题包括了4道试题,试题类型包括解方程、分式运算、一元一次不等式解法、看图获取信息、等不同类型,1和2俩题是运用分式知识,不难但要求细心,有同学基础知识不牢固的同学就有所失分了。第3题是一元一次不等式,相对比较简单。大部分同学都能解决。第4题是从图中获取信息,考察灵活运用。考查了学生对平行线的性质与判定的掌握,对一些证明题试题书写格式的掌握情况,有条理和有理有据的思维能力的考查,以及根据过程猜想结论的能力,体现了由特殊到一般的思想。但试题中,学生可能对于简单的书写格式掌握较好,所以虽然可以得分,但满分却少得可怜。
第四大题是两道应用题。
第一道是考查频数和频率的题目,基本来源于书本,相对比较简单,所以得分率比较高。对我们运用数学的意识有了考查。最后一题是应用题,首先他的题型比较新颖,尤其提问方式比较有探究性,一次也符合新课程标准的要求,由于学生在这方面训练比较少,所以从整体得分率来看,不很好,也反应了我们的学生在该方面的缺陷,因此我们要多加强训练来弥补。
学生成绩分析:
这次考试结束后,有些学生进步很大,但也有学生退步的。通过试卷分析发现,这次的考试主要是基础题,但还是有一些学生不及格,这就说明平日里学生学习不扎实。在近阶段的教学中,还存在很多的不足,主要表现在以下两方面:
1.对于讲过的重点知识,落实抓得不够好。
2.在课堂教学时,经常有急躁情绪,急于完成课堂目标,而忽视了同学对问题的理解,没有给学生足够的时间思考问题,久而久之,一部分同学就养成懒惰的习惯,自己不动脑考虑问题。
对今后数学教学的一些建议:
1、抓好基础,搞好数学核心内容的教学
从以上各表分析,从低分段考生数不低的这一现象,说明我区毕业生数学基础不扎实的学生数比例较大。我们应当感到问题的严峻性。抓好基础,搞好核心内容的教学,是今后教研教学首要任务。
注重对支撑初中数学知识体系的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基本方法的教学,是学生发展的前提,只有具备扎实的数学基础,才能为学生能力提高创造条件。因此,教师的平时教学要依照课程标准要求,加强对基础知识的教学,尤其是要搞好数学核心内容(包括基本概念、定理、公式、法则等等)的教学,不仅要注重这些基础知识的本身的教学,而且要揭示这些知识的来龙去脉和内在联系,让学生体会数学知识的发生、发展过程,把握蕴涵其中的数学思想方法。
2、关心数学“学困生”
从试卷分析中,发现“低分段”的考生比例偏高,这些考生对容易基本题也不会做,说明这些学生在初中义务教育阶段没有掌握基本数学知识,从而成为提升初中数学教学质量的一大“颈瓶”,这不得不引起我们认真反思。
(1)抓好数学概念的入门教学,是提高理解能力的关键。“不懂”是他们最难过的门槛,数学概念是反映一类对象空间形式和数量关系方面本质属性的思维形式。加强数学概念教学,既可以帮助“学困生”加强对数学理论知识的理解,又可以培养学生逻辑思维能力,起到“治本”的效果。
讲概念要寻根求源。因为几乎每一个数学概念的引入都伴随着一个数学问题的背景,让“学困生”了解问题来龙去脉;具体到抽象、以旧引新引入新概念,用置换或改变条件的方法引入新概念。如:等式和不等式、方程与等式、全等与对称等等,让他们了解数学概念之间联系与对立,减少概念之间的混淆。
让“学困生”用准确的语言讲述概念。通过语言对“学困生”有组织、有系统的训练,重视引导“学困生”对概念中的关键字、词的理解,逐字逐
句地推敲,如分辨“解不等式、不等式解、不等式解集”这三个既有联系又有区别的数学概念。
(2)针对“学困生”的“双基”的教学
“学困生”苦于缺乏学习的基础,数学的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的缺乏。数学知识可以分为思辨性的和程序性的两类。基础教育中的数学内容,很多属于程序性知识。例如,分式的化简、有理数的运算、证明书写格式等,其记忆与运用,都是反复训练学困生的教学内容;思辨性基本知识却要靠教师既有耐心而且有方法去引导、讲解,让他们渐进领悟,如函数问题,就是最典型的例子。对于他们在讲授稍微复杂一点数学问题时,其主要知识点要经过与它配套知识点的连接,成为一条“知识链”,学困生“知识链” 的“缺环 ”太多,要靠教师明察秋毫,教学中及时补缺,使学困生对数学问题的理解得以连续。
(3)要给“学困生”多一些体验学习数学快乐的机会
数学新教材中大量的“观察、思考、探究”等自主性学习活动,教师通过鼓励、关心和个别辅导,让学困生积极参与其中,对他们“点滴”成功方面,都应给予及时表扬,让他们拥有获得体验成功的喜悦。如三角形全等判定、图形的平移、旋转方面探究活动,其中有许多是难度不大的数学活动,容易获得“成功”,这些“成功”有助于他们对数学知识的本质的理解,让更多学困生由“困学”向“愿学”实现转化的机会。
第二篇:七年级下册数学期末试卷分析
2010---2011学第二学期
七年级(2、3班)数学期末试卷分析
薛百中学 李金仁
一、总体分析:
期末考试已经结束,成绩也已揭晓。纵观本次考试试题,试题以基础知识为重点考查内容,突出灵活应用能力的考查。本套试卷共分三大题,题型包括选择、填空、解答等不同类型。试题整体难度适中。
二、试卷分析:
选择题包括10小题,其内容涵盖了三角形、平面直角坐标系、一元一次不等式、相交线和平行线、二元一次方程组第5章、第6章、第7章、第8章、第9章、第10章的不同内容。其考查的知识包括一元一次不等式运算、二元一次方程组、平行线的性质、概率统计等。试题的难度也遵循有易到难的原则,有单纯关于知识的考查,也有突出能力的考查。有来源于课本的,也有来源于生活的,体现了试题的基础性和灵活性。
填空题共5小题,第14小题与生活联系密切,考查垂线段最短的性质。第15小题考查二元一次方程组的解法。第16小题考查垂线的性质。第18小题题目较灵活,考查学生能力。
解答题包括了8道试题,试题类型包括三角形、二元一次方程组、一元一次不等式组解法、看图获取信息等不同类型。题目简单,以基础知识为主。
三、学生成绩分析:
这次考试结束后,有些学生进步很大,但也有学生退步的。通过试卷分析发现,这次的考试主要是基础题,但还是有一些学生不及格,这就说明平日里学生学习不扎实。在近阶段的教学中,还存在很多的不足,主要表现在以下两方面:
1.对于讲过的重点知识,落实抓得不够好。
2.在课堂教学时,经常有急躁情绪,急于完成课堂目标,而忽视了同学对问题的理解,没有给学生足够的时间思考问题,久而久之,一部分同学就养成懒惰的习惯,自己不动脑考虑问题。
四、对今后数学教学的一些建议:
1、抓好基础,搞好数学核心内容的教学
从以上分析,成绩较差,我们应当感到问题的严峻性。抓好基础,搞好核心内容的教学,是今后教研教学首要任务。
注重对支撑初中数学知识体系的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基本方法的教学,是学生发展的前提,只有具备扎实的数学基础,才能为学生能力提高创造条件。因此,教师的平时教学要依照课程标准要求,加强对基础知识的教学,尤其是要搞好数学核心内容(包括基本概念、定理、公式、法则等等)的教学,不仅要注重这些基础知识的本身的教学,而且要揭示这些知识的来龙去脉和内在联系,让学生体会数学知识的发生、发展过程,把握蕴涵其中的数学思想方法。
2、关心数学“学困生”
从试卷分析中,发现“低分段”的考生比例偏高,这些考生对容易基本题也不会做,说明这些学生在初中义务教育阶段没有掌握基本数学知识,从而成为提升初中数学教学质量的一大“颈瓶”,这不得不引起我们认真反思。
(1)抓好数学概念的入门教学,是提高理解能力的关键。“不懂”是他们最难过的门槛,数学概念是反映一类对象空间形式和数量关系方面本质属性的思维形式。加强数学概念教学,既可以帮助“学困生”加强对数学理论知识的理解,又可以培养学生逻辑思维能力,起到“治本”的效果。
讲概念要寻根求源。因为几乎每一个数学概念的引入都伴随着一个数学问题的背景,让“学困生”了解问题来龙去脉;具体到抽象、以旧引新引入新概念,用置换或改变条件的方法引入新概念。让他们了解数学概念之间联系与对立,减少概念之间的混淆。
让“学困生”用准确的语言讲述概念。通过语言对“学困生”有组织、有系统的训练,重视引导“学困生”对概念中的关键字、词的理解,逐字逐句地推敲,如分辨“解不等式、不等式解、不等式解集”这三个既有联系又有区别的数学概念。
(2)针对“学困生”的“双基”的教学
“学困生”苦于缺乏学习的基础,数学的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的缺乏。数学知识可以分为思辨性的和程序性的两类。基础教育中的数学内容,很多属于程序性知识。思辨性基本知识却要靠教师既有耐心而且有方法去引导、讲解,让他们渐进领悟。对于他们在讲授稍微复杂一点数学问题时,其主要知识点要经过与它配套知识点的连接,成为一条“知识链”,学困生“知识链” 的“缺环 ”太多,要靠教师明察秋毫,教学中及时补缺,使学困生对数学问题的理解得以连续。
(3)要给“学困生”多一些体验学习数学快乐的机会
数学新教材中大量的“观察、思考、探究”等自主性学习活动,教师通过鼓励、关心和个别辅导,让学困生积极参与其中,对他们“点滴”成功方面,都应给予及时表扬,让他们拥有获得体验成功的喜悦。其中有许多是难度不大的数学活动,容易获得“成功”,这些“成功”有助于他们对数学知识的本质的理解,让更多学困生由“困学”向“愿学”实现转化的机会
2011.7.8
第三篇:七年级下册数学期末试卷分析之一
七年级下册数学期末试卷分析
一、试卷特点:
这次的考试能反映学生的实际水平。试题内容覆盖面广,考查的各个知识点分布适当,知识结构合理,题量适中、试题整体难度稍许偏高。题型比例与大纲要求基本一致。试题设计有较高的信度和效度。整个试卷基本反映了数学考试大纲的规定和要求,较好地体现了在基本概念,基本理论与基本方法方面的能力考查。纵观本次考试试题,试题以基础知识为重点考查内容,突出灵活应能力的考查。本套试卷三大题,24小题,题型包括选择、填空、解答不同类型。
其中,选择题包括10小题,其内容涵盖了整式的运算、生活中的数据、概率、三角形、变量之间的关系、生活中的轴对称等第一章、第三章、第四章、第五章、第六章、第七章的不同内容。其考查的知识包括整式运算、整式、全等三角形的判定、三角形边角关系、等腰三角形、概率、变量之间的关系、轴对称等。试题的难度也遵循由易到难的原则,有单纯关于知识的考查,也有突出能力的考查。有来源于课本的,也有来源于生活的,体现了试题的基础性和灵活性。
其次,填空题包括从11到18题8小题,其考查的内容包括平行线与相交线、幂的运算、变量之间的关系、余角与补角、等腰三角形的性质、代数式求值等涵盖了本学期学习内容,试题难度有易有难,其中,试题11、12、13、14、属基础知识的考查,其难度不难,但试题15虽然是有关代数式的,但明显超出了本学期的要求,因此,失分率也相当高,在百分之九十以上,试题16应分组讨论,有许多学生因忽视这个细节失分。试题17有个别同学只代入没化简最简值而失分,试题18属灵活开放性题目,重在考查学生对变量之间关系的理解及对题目的认真审题习惯,本题的失分则主要在于学生没能够认真审题。
解答题包括了从19到24的6道试题,试题类型包括比较大小、简答、化简求值、作图、证明、表格获取信息不同类型,其内容包括整式运算、生活中的数据轴对称、全等三角形的性质与判定、数据获取等,试题难度由易到难。
试题19主要考察幂的化简比较,很多同学没能掌握牢幂的法则逆运算,因此失分率较高。试题20是三类事件概率的考察,试题21属化简求值,是一道送分题,这两题几乎没失分,试题22是一道作图题,准确地说是画图题,主要考查学生对轴对称及轴对称性质的掌握情况。本题学生对一些细节不够注意,如对称轴是直线等,因此失分率也较高。试题23主要考查了学生对全等三角形性质和特征的掌握,对一些证明题试题书写格式的掌握情况,有条理和有理有据的思维能力的考查,但试题中,学生对书写格式掌握稍弱,所以虽然可以得分,但满分不太多。试题24主要考查了学生对生活中的数据的掌握情况,属表格中获取信息题型。但超出了本学年的学习要求,所以失分较多。
二、学生问题分析
1、基础知识不扎实,基本技能的训练不到位。
① 对数学中的概念、法则、性质、公式、公理、定理的理解、存储、提取、应用均存在明显的差距。不理解概念的实质,不理解知识形成发展过程,死记硬背,因而不能在一定的数学情境中正确运用概念,不能正确辨明数学关系,导致运算、推理发生错误。
②运算技能偏低,训练不到位,由此造成的失分现象举足轻重。
③在推理论证过程中不能合乎逻辑地、准确地表述自己的思想,出现层次不清、逻辑不严密、语言表述混乱的现象。
2、数学思想方法的体验、理解、运用还有一定的差距。近年来对数学思想方法的教学要求有所加强,学生对数学思想方法的理解运用有了明显的提高,但对于数形结合法、分类讨论等的理解运用还有一定的差距。
3、以思维为核心的一般能力有待于提高,解决综合问题的数学能力总体尚处于较低水准,这主要体现在(1)阅读理解能力有待于提高。审不清题意,尤其不能正确理解关键词的意义。因而不能正确辨明数学关系,导致解题失误。(2)对数据的处理能力较低,不善于分析处理数据。
对今后数学教学的一些建议:
1、抓好基础,搞好数学核心内容的教学
从以上分析现象,说明数学基础不扎实。我们应当感到问题的严峻性。抓好基础,搞好核心内容的教学,是今后教学首要任务。注重对支撑初中数学知识体系的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基本方法的教学,是学生发展的前提,只有具备扎实的数学基础,才能为学生能力提高创造条件。因此,教师的平时教学要依照课程标准要求,加强对基础知识的教学,尤其是要搞好数学核心内容(包括基本概念、定理、公式、法则等等)的教学,不仅要注重这些基础知识的本身的教学,而且要揭示这些知识的来龙去脉和内在联系,让学生体会数学知识的发生、发展过程,把握蕴涵其中的数学思想方法。
2、关心数学“学困生”
(1)抓好数学概念的入门教学,是提高理解能力的关键。“不懂”是他们最难过的门槛,数学概念是反映一类对象空间形式和数量关系方面本质属性的思维形式。加强数学概念教学,既可以帮助“学困生”加强对数学理论知识的理解,又可以培养学生逻辑思维能力,起到“治本”的效果。
讲概念要寻根求源。因为几乎每一个数学概念的引入都伴随着一个数学问题的背景,让“学困生”了解问题来龙去脉;具体到抽象、以旧引新引入新概念,用置换或改变条件的方法引入新概念。如:全等与对称等,让他们了解数学概念之间联系与对立,减少概念之间的混淆。
让“学困生”用准确的语言讲述概念。通过语言对“学困生”有组织、有系统的训练,重视引导“学困生”对概念中的关键字、词的理解,逐字逐句地推敲。
(2)针对“学困生”的“双基”的教学
“学困生”苦于缺乏学习的基础,数学的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的缺乏。数学知识可以分为思辨性的和程序性的两类。基础教育中的数学内容,很多属于程序性知识。例如整式的运算、证明书写格式等,其记忆与运用,都是反复训练学困生的教学内容;思辨性基本知识却要靠教师既有耐心而且有方法去引导、讲解,让他们渐进领悟。对于他们在讲授稍微复杂一点数学问题时,其主要知识点要经过与它配套知识点的连接,成为一条“知识链”,学困生“知识链” 的“缺环 ”太多,要靠教师明察秋毫,教学中及时补缺,使学困生对数学问题的理解得以连续。
(3)要给“学困生”多一些体验学习数学快乐的机会
数学新教材中大量的“观察、思考、探究”等自主性学习活动,教师通过鼓励、关心和个别辅导,让学困生积极参与其中,对他们“点滴”成功方面,都应给予及时表扬,让他们拥有获得体验成功的喜悦。如三角形全等判定,其中有许多是难度不大的数学活动,容易获得“成功”,这些“成功”有助于他们对数学知识的本质的理解,让更多学困生由“困学”向“愿学”实现转化的机会。
宿州市埇桥区永安镇夏桥中学2009---2010学
七 年 级 下 册 数 学 期 末 试 卷 分
析
姓名:尹美艳
第四篇:七年级数学下册期末试卷分析
七年级数学下册期末试卷分析
期末考试已经结束,成绩也已揭晓。纵观本次考试试题,试题以基础知识为重点考查内容,突出灵活应能力的考查。本套试卷共分三大题,题型包括选择、填空、解答等不同类型。试题整体难度适中。
试卷分析:
选择题包括7小题,其内容涵盖了生活中的平移、二元一次方程组、一元一次不等式、相交线和平行线第6章、第7章、第8章、第9章、第10章的不同内容。试题的难度也遵循有易到难的原则,有单纯关于知识的考查,也有突出能力的考查。有来源于课本的,也有来源于生活的,体现了试题的基础性和灵活性。
第1题:不等式。第2,3题:平面直角坐标系。第5题二元一次方程。第6,7,10:相交线,平行线。
其次,填空题8小题,其考查的内容涵盖了本学期的各个章节,试题难度有易有难,其中,试题8,9,11,13,属基础知识的考查,其难度不难,但试题10,13,14,15难度偏大,解题格式有所不同,学生有思维定性,所以得分率不高。
解答题包括了7道试题,试题类型包括解方程组、一元一次不等式组解法、看图获取信息、平行线和三角形等不同类型,16和17俩题是运用方程和不等式知识,不难但要求细心,有同学基础知识不牢固的同学就有所失分了。第19,21题是平行线和三角形,考查了学生对平行线的性质与判定的掌握,对一些证明题试题书写格式的掌握情况,相对比较简单,大部分同学都能解决,但试题中,学生可能对于简单的书写格式掌握较好,所以虽然可以得分,但满分却少得可怜。第18题是从图中获取信息,考察灵活运用,有条理和有理有据的思维能力的考查,体现了由特殊到一般的思想。
第20,22题是两道应用题,对我们运用数学的意识有了考查,首先他的题型比较新颖,尤其提问方式比较有探究性,也符合新课程标准的要求,由于学生在这方面训练比较少,所以从整体得分率来看,不很好,也反应了我们的学生在该方面的缺陷,因此我们要多加强训练来弥补。
从这次考试分数看:
有些学生进步很大,但也有学生退步的。通过试卷分析发现,这次的考试主要是基础题,但还是有一些学生不及格,这就说明平日里学生学习不扎实。在近阶段的教学中,还存在很多的不足,主要表现在以下方面:
1.对于讲过的重点知识,落实抓得不够好。
2.在课堂教学时,经常有急躁情绪,急于完成课堂目标,而忽视了同学对问题的理解,没有给学生足够的时间思考问题,久而久之,一部分同学就养成懒惰的习惯,自己不动脑考虑问题。
3、学生中存在严重的厌学情绪。
4、结合本校的实际情况来看,学校的学校风气存在问题,部分学生对于考试和分数已无动于衷。
5、学生的荣辱观、是非观也存在问题,急需加强教育。
学生的学习问题已不是单纯的学校教育问题,它反映出家庭教育的明显缺乏。
对今后数学教学的一些建议:
1、抓好基础,搞好数学核心内容的教学
2、关心数学“学困生”
从试卷分析中,发现“低分段”的考生比例偏高,这些考生对容易基本题也不会做,说明这些学生在初中义务教育阶段没有掌握基本数学知识,从而成为提升初中数学教学质量此文来自优秀教育资源网斐斐,课件园的一大“颈瓶”,这不得不引起我们认真反思。
(1)抓好数学概念的入门教学,是提高理解能力的关键。“不懂”是他们最难过的门槛,数学概念是反映一类对象空间形式和数量关系方面本质属性的思维形式。加强数学概念教学,既可以帮助“学困生”加强对数学理论知识的理解,又可以培养学生[此文转于斐斐课件园 FFKJ.Net]逻辑思维能力,起到“治本”的效果。
讲概念要寻根求源。因为几乎每一个数学概念的引入都伴随着一个数学问题的背景,让“学困生”了解问题来龙去脉;具体到抽象、以旧引新引入新概念,用置换或改变条件的方法引入新概念。如:等式和不等式、方程与等式、全等与对称等等,让他们了解数学概念之间联系与对立,减少概念之间的混淆。
让“学困生”用准确的语言讲述概念。通过语言对“学困生”有组织、有系统的训练,重视引导“学困生”对概念中的关键字、词的理解,逐字逐句地推敲,如分辨“解不等式、不等式解、不等式解集”这三个既有联系又有区别的数学概念。
(2)针对“学困生”的“双基”的教学
“学困生”苦于缺乏学习的基础,数学的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的缺乏。数学知识可以分为思辨性的和程序性的两类。基础教育中的数学内容,很多属于程序性知识。例如,分式的化简、有理数的运算、证明书写格式等,其记忆与运用,都是反复训练学困生的教学内容;思辨性基本知识却要靠教师既有耐心而且有方法去引导、讲解,让他们渐进领悟,如函数问题,就是最典型的例子。对于他们在讲授稍微复杂一点数学问题时,其主要知识点要经过与它配套知识点的连接,成为一条“知识链”,学困生“知识链” 的“缺环 ”太多,要靠教师明察秋毫,教学中及时补缺,使学困生对数学问题的理解得以连续。
(3)要给“学困生”多一些体验学习数学快乐的机会
数学新教材中大量的“观察、思考、探究”等自主性学习活动,教师通过鼓励、关心和个别辅导,让学困生积极参与其中,对他们“点滴”成功方面,都应给予及时表扬,让他们拥有获得体验成功的喜悦。如三角形全等判定、图形的平移、旋转方面探究活动,其中有许多是难度不大的数学活动,容易获得“成功”,这些“成功”有助于他们对数学知识的本质的理解,让更多学困生由“困学”向“愿学”实现转化的机会。
应面向全体,加强学法指导。鉴于数学考试成绩“两极分化”严重的现状,在教学中一定要面向全体学生,鼓励学生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促使学生将知识构成网络、形成系统,帮助学生认识自我,树立信心,提高综合应用知识的能力,努力实现让不同的学生得到不同的发展的教学目标。
第五篇:七年级下册数学期末试卷分析之一
七年级下册数学期末试卷分析
一、试卷特点:
这次的考试能反映学生的实际水平。试题内容覆盖面广,考查的各个知识点分布适当,知识结构合理,题量适中、试题整体难度稍许偏高。题型比例与大纲要求基本一致。试题设计有较高的信度和效度。整个试卷基本反映了数学考试大纲的规定和要求,较好地体现了在基本概念,基本理论与基本方法方面的能力考查。纵观本次考试试题,试题以基础知识为重点考查内容,突出灵活应能力的考查。本套试卷三大题,23小题,题型包括选择、填空、解答不同类型。
其中,选择题包括10小题,其内容涵盖了实数、整式的运算、统计、分式运算、相交线与平行线等第6章、第7章、第8章、第9章、第11章的不同内容。其考查的知识覆盖了全册的所有内容。试题的难度也遵循由易到难的原则,有单纯关于知识的考查,也有突出能力的考查。有来源于课本的,也有来源于生活的,体现了试题的基础性和灵活性。
其次,填空题包括从11到14题4小题,其考查的内容包括不等式、因式分解、分式方程等涵盖了本学期学习内容,试题难度有易有难。
解答题包括了从15到23的9道试题,试题类型包括比较实数计算、分式化简求值、不等式组、分式方程、不等式应用、求角的度数、统计等,试题难度由易到难。
试题16主要考察分式化简,很多同学没能掌握牢分解因式的法则,因此失分率较高。试题19是不等式组应用,试题20属求角度,是一道送分题,这两题几乎没失分。试题23主要考查了学生对生活中的数据的掌握情况,属表格中获取信息题型。但超出了本学年的学习要求,所以失分较多。
二、学生问题分析
1、基础知识不扎实,基本技能的训练不到位。
① 对数学中的概念、法则、性质、公式、公理、定理的理解、存储、提取、应用均存在明显的差距。不理解概念的实质,不理解知识形成发展过程,死记硬背,因而不能在一定的数学情境中正确运用概念,不能正确辨明数学关系,导致运算、推理发生错误。
②运算技能偏低,训练不到位,由此造成的失分现象举足轻重。
③在推理论证过程中不能合乎逻辑地、准确地表述自己的思想,出现层次不清、逻辑不严密、语言表述混乱的现象。
2、数学思想方法的体验、理解、运用还有一定的差距。
近年来对数学思想方法的教学要求有所加强,学生对数学思想方法的理解运用有了明显的提高,但对于数形结合法、分类讨论等的理解运用还有一定的差距。
3、以思维为核心的一般能力有待于提高,解决综合问题的数学能力总体尚处于较低水准,这主要体现在(1)阅读理解能力有待于提高。审不清题意,尤其不能正确理解关键词的意义。因而不能正确辨明数学关系,导致解题失误。(2)对数据的处理能力较低,不善于分析处理数据。
对今后数学教学的一些建议:
1、抓好基础,搞好数学核心内容的教学
从以上分析现象,说明数学基础不扎实。我们应当感到问题的严峻性。抓好基础,搞好核心内容的教学,是今后教学首要任务。注重对支撑初中数学知识体系的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基本方法的教学,是学生发展的前提,只有具备扎实的数学基础,才能为学生能力提高创造条件。因此,教师的平时教学要依照课程标准要求,加强对基础知识的教学,尤其是要搞好数学核心内容(包括基本概念、定理、公式、法则等等)的教学,不仅要注重这些基础知识的本身的教学,而且要揭示这些知识的来龙去脉和内在联系,让学生体会数学知识的发生、发展过程,把握蕴涵其中的数学思想方法。
2、关心数学“学困生”
(1)抓好数学概念的入门教学,是提高理解能力的关键。“不懂”是他们最难过的门槛,数学概念是反映一类对象空间形式和数量关系方面本质属性的思维形式。加强数学概念教学,既可以帮助“学困生”加强对数学理论知识的理解,又可以培养学生逻辑思维能力,起到“治本”的效果。
讲概念要寻根求源。因为几乎每一个数学概念的引入都伴随着一个数学问题的背景,让“学困生”了解问题来龙去脉;具体到抽象、以旧引新引入新概念,用置换或改变条件的方法引入新概念。如:全等与对称等,让他们了解数学概念之间联系与对立,减少概念之间的混淆。
让“学困生”用准确的语言讲述概念。通过语言对“学困生”有组织、有系统的训练,重视引导“学困生”对概念中的关键字、词的理解,逐字逐句地推敲。
(2)针对“学困生”的“双基”的教学
“学困生”苦于缺乏学习的基础,数学的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的缺乏。数学知识可以分为思辨性的和程序性的两类。基础教育中的数学内容,很多属于程序性知识。例如整式的运算、证明书写格式等,其记忆与运用,都是反复训练学困生的教学内容;思辨性基本知识却要靠教师既有耐心而且有方法去引导、讲解,让他们渐进领悟。对于他们在讲授稍微复杂一点数学问题时,其主要知识点要经过与它配套知识点的连接,成为一条“知识链”,学困生“知识链” 的“缺环 ”太多,要靠教师明察秋毫,教学中及时补缺,使学困生对数学问题的理解得以连续。
(3)要给“学困生”多一些体验学习数学快乐的机会数学新教材中大量的“观察、思考、探究”等自主性学习活动,教师通过鼓励、关心和个别辅导,让学困生积极参与其中,对他们“点滴”成功方面,都应给予及时表扬,让他们拥有获得体验成功的喜悦。如三角形全等判定,其中有许多是难度不大的数学活动,容易获得“成功”,这些“成功”有助于他们对数学知识的本质的理解,让更多学困生由“困学”向“愿学”实现转化的机会。
2011---2012下学 七年级数学期末试卷分析
2012年6月29日
小店中学:刘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