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心理健康案例
心理健康教育课活动方案
莲都外国语学校 翁乔丹
活动主题:宽厚待人 主题分析:
我们少年儿童都生活在学校这个温暖的集体里,每个人都希望自己和他人能和睦相处,彼此生活愉快,但是现在学生独生子女多,他们有的自私、偏执,以我为中心现象严重,因此,同学之间容易产生矛盾,总不能和谐相处。我们将要学的这一课就是针对这一现象所设。目的是引导学生接纳人际交往的基本法则,搞好同学关系能为今后与他人和睦相处、合作学习、共同进步打下良好的基础。活动目的:
1、懂得对同学要真诚,要谦让,要宽容。引导学生明确对别人宽容的重要性。
2、从小培养自己成为一个胸襟宽广、宽厚待人的人。
3、同学间要做到和睦相处,团结友爱。活动要点:
1、生活在学校大家庭里,人与人之间总会碰到这样那样的事情或矛盾。
2、在一些小事上别人无意中损害了自己,使自己受了一点委屈,要做到不计较,能容让,宽宏大量。
3、对待同学的缺点、错误,既要坚持原则,真诚帮助,又要宽容谅解,语言不要刻薄。活动准备:记录班中能宽厚待人的典型人和事例。教学方法:讨论,分析,归纳。活动过程:
一、导入: 同学们,你们知道吗?宽容是一个神圣的字眼,宽容是一个神圣的概念,宽容是一种人类精神。宽容是一种善,宽容是一种美,宽容是一种人性,宽容是一种胸怀和气度,更是一种境界。只有善良的心胸中才有宽容,只有慈悲的心灵才能放下宽容。今天这节课,就让我们来研究宽容,学会宽容。
二、讲故事,揭示课题
1、教师讲故事
这是发生在美术课的一件事。美术老师讲完了课后让大家进行画画练习。周亦把墨汁颜料挤进颜料盘里,开始搅拌。旁边的伟涛忘了带颜料向周亦借,周亦就把颜料瓶递过去。“哎呀!”伟涛没接住,颜料瓶倒翻了,还洒在了坐在前面得沈洁同学的衣服上了。
2、讨论:假如你是沈洁这时你会怎么想?怎么做?
3、小结:沈洁并没有要周亦、伟涛赔,而是拿回家洗。像她这样对待别人无意给自己带来的麻烦,能容让谅解,不计较,得理让人,这就是宽容待人。
板书:宽容待人
三、深入明理
1、讨论:沈洁这样处理有什么好处?周亦、伟涛心里会怎么想?大家会怎么想?
2、教师小结:生活在学校大家庭里,人与人之间总会碰到这样或那样的事情或矛盾;如果他人无意损害了自己,要做到不计较,能容让,宽宏大量。从小使自己成为一个胸襟宽广,宽厚待人的人。
3、出示名人名言:
爱因斯坦:宽容意味着尊重别人无论哪种可能的信念。有人赞美说:宽容是在荆棘中生长出来的谷粒。
四、辨析
1、出示辨析题
(1)、课间,王家乐图画纸不知被谁碰到地上,纸上有一个大大的脚印,还被撕破了一个口子,他记得杨昶曾在桌旁走过就认为是杨昶碰的。没想到这下可惹恼了杨昶,他嚷道:“你看见了吗?冤枉好人!”说着还委屈地哭了起来。后来王家乐知道错怪了杨昶,主动向他道歉,可是杨昶却不理王家乐。他想:无辜冤枉好人光道个歉就行啦?
(2)、徐豪是中队委员,同桌的张宇舟有时上课不太专心,甚至做小动作,作为一个中队长,徐豪经常提醒他,帮助他。一天,徐豪发现自己的笔不见了,却在张宇舟那儿。徐豪就狠狠地骂了他一顿,还说他是“小偷”。
2、讨论
你对杨昶怎么看?
徐豪的做法对吗?
结合自己遇到的事怎么这样做的?
3、教师小结:宽容作为一种境界,是一种水平的体现,是一种对于被宽容者的理解和体谅,是一种深度与才能,是一种睿智和明达。宽容待人是一种美德。老师相信大家会像沈洁那样正确的处理同学之间的关系。在今后的学习生活中培养自己宽宏大量的好品德,做一个胸襟宽广、宽厚待人的人。
五、学生读老师推荐的一本书:《你想拥有朋友吗—请宽容》
六、教师总结: 法国大作家雨果说得好:“世界上最宽阔的东西是海洋,比海洋更宽阔的是天空,比天空更宽阔的是人的胸怀。”宽容,是我们自己一幅健康的心电图,宽容是这个世界一张美好的通行证!同学们,让我们把自己锻炼成为一个具有豁达大度,广阔胸怀的人吧。
七、课外作业:
1、找“宽容”儿歌背
2、找“宽容”故事说
3、夸夸发生在自己身边的同学宽容待人的好事。
第二篇:心理健康案例
小学心理健康辅导案例
又是一堂语文课,郏某依旧玩着卷笔机,当其他学生自由朗读时,我走过去,示意他停下手中的摆弄,拿起书本,他起头看了我一眼,动作依旧。我趁其不备,收了他的卷笔机,当我转身离开时,他又拿起了文具盒上下摇晃,我再次走到他身边,指指文具盒,又指了指语文书,他将文具盒甩得更响了,我无奈,拿起了语文书,轻轻地对他说:“不喜欢语文书,就扔了吧。”
郏某连忙扔下文具盒,抢走了语文书,接下来,班中传来了他刺耳的朗读声,这声音可以让其他学生停止朗读,忍不住回头看他。于是我忍无可忍将他拉出了位置。这样的事情一段时间以来曾今在我的课堂上反复出现。肇事者郏某就是这样一个极聪明但却有着极强的逆反心理的孩子。课堂上,他我行我素,一旦被老师批评,他便破罐子破摔,和你对着干。他的出现就如一颗定时炸弹,可以搅乱你所有的教学秩序。心理疏导:
郏某这样的孩子,其实是自尊心极强的孩子,当他被批评时,他用反叛维护着自己易碎的心,想以此保护自己,维护自己的尊严。因此对于这样的孩子,简单的训斥,粗暴的恐吓,对他只能造成更大的伤害。针对他的特点,我采用了以下的教育方法:
一、以“爱”做桥梁,增进相互的沟通
几次的较量,郏某总以提防的心理对我,在这样的情况下,任何的教育在他面前只能止步。于是,课堂上,对他,我不再吝啬我的表扬,当他坐神气时,我会说:“请大家像郏某一样坐!”当他拿起书本时,我会说:“瞧,郏某,也要认真朗读了。”当他举手时,我会说:“请把掌声送给郏某!”当然,他也会出现类似玩卷笔机的现象,但在老师的表扬声中,他自己悄悄地把卷笔机藏进了课桌。课后,我们之间谈话的次数多了,但决非我单方面的说教,我和他聊他的爸爸妈妈,听他讲自己的爱好,自己的梦想,听他说自己的烦恼。这样几次下来,他对我消除了戒备,经常在课后围到我的桌前,帮我拿作业,刻名字。课上他爱听了,爱读了。
二、以“行为规范”为准则,让他明辨是非
尽管郏某在语文课上表现进步了,但其他课上,他还是重倒覆辙,可见他的表现取决于老师对他的态度,而非真正的转变。在他的世界里,没有规范,只有自我。我选他做了中午的纪律委员,让他负责检查班中的违规行为,他非常激动,也非常负责,一开始,他把违规同学带到我身边时,我就让他自己负责教育他们,告诉他们错在那里,应该怎么做。一段时间下来,我问他:“当你看到同学们违规时,你心里怎样想的?”他说:“看见了非常难过,非常着急。”“对,其实老师和你的想法是一样的,当看见不认真的孩子时,老师会难过,为他们浪费时间而难过。老师不会真正讨厌一个孩子,只是真诚地希望孩子们都能认真起来,越来越出色!”听了我的话,钱航很难为情,低下了头什么话也没说。之后去其他任课老师那里了解,郏某有进步了。
看来,教育,面对千面学生,不变的是老师的爱,在爱的旋律下,孩子才会健康成长。
第三篇:心理健康案例
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案例分析
--------怕学习的孩子
小西,男,小学四年级学生。成绩较差,尤其是这学期以来,成绩逐步下降。课堂上能遵守纪律,但注意力不集中,一直昏昏沉沉、无精打采,老是趴在课桌上。不肯写作业,不写回家作业。有时干扰同学上课,同学们不喜欢他。父亲在外工作,无暇顾及他的学习,也没有心思管他,对他放弃了。母亲常常加班,即使想管他,也没有能力管得动,因为他的母亲说上去根本不听。由于害怕学习,不想完成作业,又不愿意接受同学的帮助,学习成绩越来越差,导致恶性循环,没有学习兴趣,对学习越来越怕。他说,走进学校就讨厌、害怕、无力。小西已经丧失了对整个学校生活的兴趣。
纵观整个学校,像这样的现象呈现逐渐增多的趋势。都普遍反映小学生的作业量较大,内容单调重复,作业时间较长,学生的书包越来越大,且越来越重。小学生厌学情绪随年级升高呈上升趋势。好多的学生感到学习累,心里烦;对某些科目感到无兴趣,对学习缺乏热情,学习既不刻苦也不主动;还有的小学生常会找出“头疼”、“头晕”等借口逃避学习。做起作业来,不是找本子就是找铅笔,几个字要写半天,磨磨蹭蹭的,学习总是没有效率。
产生这样的原因是多方面的。
1、学校方面,老师为追求教学质量,对学生的要求过高,加重学生的课业负担。并且,老师以成败论英雄的考核标准,不但容易让孩子丧失继续追求成功的热情,也为孩子的心理健康问题埋下了祸根。
2、家长方面不管不问,却要求孩子有好成绩。对于孩子来说,尽管自己尽了努力,可还是不能达到家长和教师的要求。但在家长的眼里,只看到成绩不理想、没有达到他们的期望这一结果,却没有看到孩子为此所付出的努力。长此以往,学生的学习兴趣荡然无存。
3、学生方面,学生纯朴、善良固然是其优点,但同时也存在无人管教,懒散的缺点。放学后自由的时间较充足,活动的空间大,所以学习上的事常常因为玩而忘了,从来意识不到自己所应该承担的责任。久而久之,就不爱学习、不愿学习。
针对上面学生的案例,我要考虑学生的实际,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来展开教育教学活动。
1、个别谈心:经常与其个别谈心,以全面了解其心理状况、问题行为产生的心理原因。
2、注意多表扬。赞扬可以对儿童产生奇迹,过多批评则塑造自卑、怯懦的“绵羊”;惩罚易使孩子产生逆反和报复心理。在教育过程中注意对他的进步即便是点滴进步也予以及时、热情的表扬。想方设法创造条件,让他体验到成功的快乐,使他对学习、对生活、对自身逐渐积累信心。
3、与家长沟通与协调。通过家访,电话联系,家长到校面谈等多种方式,对家长的教育态度表示理解,同时指出这样的教育方式不但得不到效果,反而会令孩子产生逆反心理。要求家庭多给孩子温暖,共同做好转化工作。指导家庭对策。(如定期检查孩子的作业;指导学习,帮助孩子解决学习中的困难,多抽时间与孩子交流,对孩子的进步给予及时的鼓励。)教育启示:这个案例,使我得到了许许多多的启示。我们在平时的教学中一定要对问题儿童有更多的关爱、呵护,不能训斥、指责,一棒子打死。老师要用爱心去滋润孩子幼小的心灵,细心捕捉孩子的闪光点,让孩子在温暖的环境中成长。经过我的努力,以及他妈妈的帮助,行为终于有所收敛,约束力有所增强,小西能完成家庭作业了,但有时还会犯毛病。我想这也是正常的。只有我们认真对待每一个学生,认真关心每一个孩子,相信任何问题都是有解决的方法的。教育孩子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责任,我们不仅仅只停留在孩子的学习成绩上,更要关注孩子的心理发展,发现问题及时教育、疏导,使他们成长为具有健康人格的社会主义接班人。
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案例 ————小雷进步了
教育不仅仅是为了传授知识、技能,更要对学生的道德情操和心理品质进行综合的培养和训练,塑造具备良好的心理特质的健全人格。在教育教学活动中提高全体学生的心理素质,促进其心理健康,是学校心理辅导的基本任务之一,是教师工作不可忽视的一环。在学生成长的过程中,不利的家庭教育因素,不同形态的家庭环境,都在不同程度上影响孩子的心理健康。当今多元性社会文化会对学生接受学校教育和社会主导文化产生一种强烈的冲击乃至抵制学校教育的影响,不可避免的会使一些学生产生心理上的问题,如:自卑、厌学、缺乏同情心等,严重的甚至会导致心理疾病。这对我们的教育工作,对提高全民族的科学文化素质,将会产生不良的影响。如何改变这种状况,我认为,必须剖析学生产生心理问题的根源,采用适当的教育方法,创设有利的外界环境,对学生的心理问题进行矫治,促使他们的心理活动向有益的方向转化。
一、学生基本情况:
我们班有一个令人头疼的学生小雷,凡是教过他的老师都会无可奈何的摇摇头“这个同学软硬不吃,拿他没法子。”这个貌不惊人的男孩,开学初即给了我很深的印象:学习习惯差,经常不完成家庭作业,编一些谎话骗老师,骗家长, 课堂上注意力不集中,经常做小动作,有时干扰同学上课.同学们很讨厌他,都不愿与他一起玩耍。每天不是科任老师,就是学生向班主任告状。
二、原因分析:
最近我一直在观察,发现小雷的行为主要表现在:以自我为中心,想干什么就干什么,脾气暴躁,不能被人触犯,自暴自弃、无进取心,学习兴趣不浓厚、投机取巧。形成这几种现象的主要原因有以下几个方面:
1、家长对孩子的溺爱。
通过跟小雷家长谈话,我了解到父母整天忙于工作,早出晚归,没有时间关心和督促孩子的学习,对他的行为习惯不够重视。另外,对于孩子的任何要求,总是有求必应.一直以来,父母每天都给孩子很多零花钱,如果不给孩子就发脾气、哭闹,不来学校上学,父母拗不过他,便一味地迁就、满足,要啥给啥。
2、同学们的集体排斥。
小雷在班里总是上课做小动作,自言自语,胡乱地说一些与课堂无关的话,作业不认真完成,常耍小心眼,将练习本藏起来,谎称作业本忘带了,经常跟同学发生拌嘴,胡搅蛮缠,甚至老师说今天谁在墙上踢的脚印,全班学生都会情不自禁地把目光投向他,此时的他也会难为情地伸伸舌头,给大家做个鬼脸。诸如此类的事,经常发生,时间一久,同学歧视的目光,老师严厉的批评导致了他对学习的厌恶,渐渐地他对自己也失去信心。作为一个10岁的孩子,不能被他所向往的群体接纳,不能得到正常的伙伴之间的交往,内心的感受是可想而知。
3、家庭教育方法的影响。虽然父母对小雷在生活方面极其溺爱,但对他的学习期望却非常高。他们认为自己没有考上大学,孩子应该弥补他们的缺憾。所以,他们对小雷的学习成绩很重视,一听说成绩不理想,就会对孩子手打脚踢,很少有耐心地说理与交谈。长期以来,他对学习渐渐地失去兴趣,也逐渐产生逆反心理。
三、矫治对策:
大量的教育实践证明,只要教育得法,没有一个学生可以被认为是不可救药的。教师在工作中要充分重视对有心理问题的学生进行心理辅导,帮助学生正确地了解自己,根据自身条件确立有利于各人发展和社会进步的生活目标,使其能克服成长中的障碍,在学习、工作及人际关系等各个方面,调整自己的行为,充分发挥自己的潜能。
1、认真聆听,寻找根源
“出租你的耳朵,学生说,教师听”是老师与学生心理的桥梁,在此过程中,对于小雷同学,我为了清楚地了解他的的智力状况、学习基础、学习习惯、意志品质、家庭情况等因素;除了主动找他谈天聆听外,还不放弃平时的细微观察,准确诊断出根源所在,然后通过谈心、讨论、家访等方式帮助他去寻找产生问题的原因,并使他深信,只要通过教师和自己的努力,即使自己某方面能力较差,学习后也完全可以提高,增强他参与学习的自信心。
2、激励教育,唤起信心。
教育学理论告诉我们,每个学生都是有进步要求的,都希望别人认为自己是一个好学生。我发现小雷虽然经常犯错误,但他依然有向上的愿望,他身上还有很多“闪光点”,比如,见到老师会主动打招呼,不闹事的时候还挺讨人喜欢的,上课认真听讲时也会积极发言„„所以针对孩子这些向上的可塑性,对他进行再教育。
上课时,我有意识地多让他发言,特别当他的回答有新意或声音响亮的时候,就会不失时机地进行表扬,让他尝到发言成功的快乐。如果发言时回答得不够理想,就及其宽容地予以肯定,培养他的自信心。
有一次,我进行课堂巡视时,他主动冲我笑,渐渐的开始和我交谈。我给他讲考试的目的,考不好是很正常的,要端正学习态度,做好考前复习,不懂的地方及时问老师,老师会帮助你的,解决学习中遇到的困难。考试时做深呼吸,放松紧张的情绪,或在心中对自己说“有什么可怕的,我都复习了。”“我能行。”等给自己加油。经过调整,害怕考试的症状消失了。
3、诚恳激励,促进发展。
在教育过程中,我培养他积极的心态,始终让他在心里记下“我能行,我很棒”等积极的意念,鼓励自己,这样才能想尽办法,不断前进,直至成功。同时,我也经常使用激励的语言赞美他。因为在我看来,赞美具有一种不可思议的推动力量,因此,要调动他的积极性、主动性,我注意了课堂上的激励,用发展的眼光看待他。当他能主动参与劳动时,我就及时在同学面前表扬他;当他学习上有一点小进步时,我就把他进步的消息告诉家长;当他能主动帮助同学的时候,我就会让同学给予他一声感激的“谢谢”;当他做错事的时候,我就引导他自己找出不对的地方,并想出假如再出现类似情况会怎么去做。当他在家中有出色的表现的时候,由家长反馈给我,并给予鼓励„„ 让他明白:世上无难事,只怕有心人;只要努力,我一定不会比其他同学差的。
四、效果反馈
通过几个星期的帮助,小雷的成绩真的有了进步。在一节作文课上,我让学生写自己最喜欢的老师,小雷同学写了我,他说,“老师,我很喜欢您,在您的帮助下,我进步了,谢谢您!”经过这件事情,我深深地认识到,只要抓住学生的特点,充分发挥他们的优点,并通过各种渠道、方法,共同努力,那么他们就一定会有较大的转变。小雷的进步,对我是一种欣慰,在以后的学习和生活中,我会继续用我的爱心和耐心辅导学生,我相信他们会有更大的进步!
第四篇:心理健康案例
初中心理健康教育案例——解冻心灵
我们班里有一个叫潘建飞的孩子。一次偶然的机会,我发现他看黄色书籍,当 时我很吃惊,刚上初中,就知道看这种书,究竟是什么原因让这个花季少年的心灵这么阴霾。让我们一起来经历一段走过心灵阴霾的心旅历程
案例: 基本情况:潘建飞,男,14岁,初一学生。家庭情况:
1、父亲在银行工作,母亲在医院工作,家庭条件非常好,物质方面的需要都能得到满足。
2、母亲对孩子的关心和教育比较多,但方法存在问题,对待孩子的态度比较粗暴,说服引导少,经常打骂孩子,埋怨孩子笨。
3、父亲对孩子比较溺爱,母亲管教的时候,父亲总是护着。个性特征:
1、极端厌学。上课什么也不学,玩东西,啃手指,左右乱转,要么去招惹别人,要么只管自己做小动作。
2、学习成绩差。除了数学以外,其他学科全部不及格,学习成绩一塌糊涂。
3、不愿完成作业。只写数学作业,其他学科作业全不完成,英语是不会,语文不愿写。
4、没有朋友,同学们都不愿跟他玩,谁也不愿跟他坐同桌。
5、严重缺乏自信。和他对视,眼神总是飘忽不定,似乎总有什么事情怕你知道,感觉他的心灵被蒙上了阴影,结成了冰,任凭阳光多么强烈,也别想照进来。
6、情绪变化无常。时而特别兴奋,大声尖叫,时而郁郁寡欢,独自一个人呆在角落里。
以上是我对孩子的一些了解,孩子的自身的缺点和出现的问题很多,在诸多的缺点和问题中,以看黄色小说尤为突出,这也是引发众多问题的根源。但也不乏优点的存在,如:数学成绩特别优秀,写字认真,爱惜物品等。每当面对这个孩子的时候,我总是想:如果这样发展下去,他的将来会是什么样子?教师的爱心和责任感都告诉我,这个孩子需要帮助。我决定从“黄色小说”这个根源入手,揭开孩子心头上那层阴暗的面纱„
一、了解背景,分析成因
经过和潘建飞妈妈及以前教过她的老师交流,了解到一些情况:
1、上小学一、二年级时,学习成绩不太好,经常被老师留下补课,学习兴趣不高。
3、三年级时,由于特殊原因他所在的班级连续换了好几个老师,他的学习成绩更差了,后来干脆伸腿不干了,据说他当时是被“枪毙”了(老师不管了)。
4、他的父母对孩子的要求不高,功课回家辅导得也少,如果遇到孩子有不会做的地方,家长的态度很粗暴,经常打骂孩子,埋怨孩子笨,让孩子的自尊心受到了极大的伤害,以至于产生了严重的逆反心理。妈妈让他做什么,他偏不做,让他往东,他偏朝西,对他表示关心的时候,孩子却漠然视之,理解不了家长的良苦用心,家长和孩子之间形成了一道难以逾越的鸿沟。
综合他的行为表现,我做出了一些分析:
1、由于学习成绩差,在学校他担心同学们瞧不起他,感到孤立无助,缺乏自信,不敢跟同学们交流,一个朋友也没有。因为心思不用在学习上,就总是琢磨着寻求点刺激。
2、在家里跟家长不沟通,感到妈妈对他的爱护是多余的,父亲的溺爱,也是他形成一些不良行为习惯的上的主要原因。
3、家长和老师不闻不问,或批评责骂他,不仅没有消除这种不健康的心理反增强这种心理的发展。时间一常,对他成长产生更多不良影响。
二、共同商讨,摆脱心理困扰。
我及时与家长取得联系,共同努力,帮助打开孩子的心结。主要做了以下几方面的工作:
1、改善父母与孩子的紧张关系,努力成为孩子的朋友。
这样在家里,父母就能协助老师做好课后辅助的工作。潘建飞不良的行为习惯的形成和他的家庭教育有很大的关系,因此,我建议他的妈妈多跟孩子沟通和交流,如:每天都争取和孩子聊天,可以拉近彼此的距离,让孩子感受到最关心自己的人还是父母。因为这个孩子比较厌学,刚开始聊的内容尽量不要谈学习,就随便聊,孩子想说什么,就跟他聊什么,等过一段时间,父母跟孩子的关系缓和了,再慢慢往学习上靠,问问今天学的什么,在学校有什么开心的事,老师有没有表扬等。孩子哪怕有点滴进步,家长一定要抓紧时机狠狠的表扬他,让他品尝成功的甜头,增强进步的信心和动力。
2、打造机会,增进和同学之间的沟通。我还特意在班队会上为潘建飞打造了一次和同学沟通的良机,有几个热心的同学提出愿意和他交朋友,帮助他学习,真是求之不得!相信这些同学一定能以好的行为习惯影响他,让他慢慢走出心灵的阴影地带。
3、帮助孩子正确认识自我。
潘建飞对自己没有正确的认识。由于成绩差,所以对自己的评价太低,以为所有的人都不喜欢自己,心里产生孤立,缺乏自信。孩子对自己的评价太低或太高都是很危险的。怎样才能帮助孩子正确认识自己呢?首先对孩子表示信任和喜欢,告诉孩子老师不会因为你的学习成绩差就不喜欢你,老师非常愿意帮助你。其次,把孩子的优点罗列一下,让孩子看到原来自己不是一无是处。如数学特别优秀,说明你很聪明,其他学科只要努力学习,一定会赶上其他同学的。
4、努力提高学习成绩,培养学习兴趣,摆脱厌学情绪。学习上严格要求,如:上课时,多提醒他认真听讲,鼓励她大胆回答问题,用眼神肯定他的做法,抓住他数学成绩特别优秀这一点大力表扬等,都有助于学习兴趣的提高。课余时间帮他补课,慢慢的他在学习上尝到了甜头,有了干劲,期中考试之前制定目标时,潘建飞定的目标是:英语60分,这对他来说可是一个不小的挑战。期中考试成绩出来,他考了87分,达到并超出了目标很多,真是令人欣喜!全班同学、老师和家长都为他高兴。他又有了一个新的目标:95分,而且在为达到目标不断努力。
三、初步结果:
1、孩子与家长的关系明显改善。现在的潘建飞和他妈妈,那才叫一个亲,母子俩别提多开心了。妈妈告诉我孩子经常念叨一句话:要是没遇到老师,我会是什么样子?
2、学习兴趣明显提高,每天都能按完成作业,新学的知识掌握的也不错。最近天天正忙着向目标冲刺呢,再也没有时间去看那些不健康的书了。
第五篇:心理健康案例
心理健康案例1
葫芦岛市龙港区北港实验学校 张微
基本情况: 申奥鑫,调皮淘气中透着可爱,智力、想象力超长,做事无持续性,自我约束力差,课堂上没有老师的叮嘱是从来不听讲的,有时还情不自禁地大声说话,我行我素,爱惹事生非。但我观察了解,这孩子的种种行为不是有意而为之。有些时候,这孩子不自觉地就做出了你意想不到的行为,注意力严重不集中,属于多动症。
具体表现:
1、不管是什么时候,即使是很严肃的时候,他总是自言自语的在说话,好像周围什么也没有,自己陶醉于自己的天地中。
2、对学校的一切制度都熟视无睹,从来不戴红领巾、小黄帽,不参加学校的一切活动。
3、上课经常傻笑,严重影响教学秩序。
4、作业几乎不写,即使是写也是一塌糊涂。
教学背景: 家庭比较特殊,父母分居多年,与母亲生活在一起,孩子是母亲的全部精神寄托,对孩子太过溺爱,一切满足孩子的要求,不管是合理的还是不合理的,因此孩子比较任性,在家根本不听妈妈的话,母亲感到束手无策。
原因分析:童年的家庭环境造成了他自由、放纵、天马行空的性格。他的心理问题是从童年的家庭成员关系的觉察开始的,父母分离对他造成很大伤害。从小失去幸福家庭的生活,失去男人的爱护,使幼小的心灵留下阴影,害怕得不到大家的重视,因此想方设法搞一些恶作剧引起大家的重视。但由于经常犯错误,经常受到大家的指责批评,使他变得更加顽固不化,更加放肆。
采取的措施:
(1)与老师交朋友。老师经常给于关爱,使他感受到老师没有抛弃他。课后从生活上给于关心,没有本子给他买;雨天给他雨具;天冷提醒加衣服等等。另外,安排和比较活泼的孩子同位,安排他参加班级的各项活动,让他感受到班级中大家都是他的朋友,建立温暖感。
(2)持续、不断地对孩子进行表扬、鼓励。培养他完成作业的自觉性。运用表扬、鼓励的语气激励孩子,并采用“奖星制”,持续、不断地表扬、激励,培养孩子自觉完成作业的习惯,逐渐让他改掉作业拖沓的毛病。
(3)与家长联系,交换教育孩子方法,使家长建立教育孩子的正确理念和方法。同时针对孩子注意力不集中的问题,与家长一齐商量对策,通过正常的途径,采用有效的手法积极予以治疗,以辅助孩子身心健康的成长。并且做到定期与家长联系,及时的反馈孩子的在校情况,指导教育孩子的方法,以配合老师完成对孩子的转化工作。教育启示:这个案例,使我得到了许许多多的启示。我们在平时的教学中一定要对问题儿童有更多的关爱、呵护,不能训斥、指责,一棒子打死。老师要用爱心去滋润孩子幼小的心灵,细心捕捉孩子的闪光点,让孩子在温暖的环境中成长。经过我的努力,以及他妈妈的帮助,行为终于有所收敛,约束力有所增强,但时常还会犯毛病。我想这也是正常的。外国一位哲学家曾有一个木桶理论,用长短不一的木板箍成一个木桶,当你倒进水后,水会从最短的木板处流出来。中国也有一句话“人生十指有长短,一母同胞有愚贤”。是呀,一个班级中总有这样那样的孩子,只有我们认真对待每一个学生,认真关心每一个孩子,相信任何问题都是有解决的方法的。
下一步的打算:
继续采用激励、表扬的方式跟踪分析,直到他能够真正跟上班级发展的步伐。
心理健康案例2
一、案例
学生情况介绍:刘子宁,10岁,三年级学生。父母很早就离婚了,母亲自从离婚后就没联系了,其父亲长年在外打工,所以他和哥哥的感情很好。由于哥哥成绩一向不好,爷爷、奶奶便把所有的希望寄托在他身上,但因不识字,也只是心有余而力不足,不能好好的教育他,因此他行为习惯差,经常打架、偷东西,而且不按时完成作业,可以说是班上认为的那种无可救药的学生了,在班内的影响很大。上课不专心,有时候还老是惹其他的同学,故意挑起事端。
科任老师评价他自卑心强,自信心差,但是人很机灵,非常固执做错事也不会感到羞愧;敏感,自我防范性强;课堂纪律差或上课睡觉,不按时交作业;还不能批评他,一批评就跑去躲起来。同学评价他卫生习惯差,手脸总是有污秽,不怎么学习,上课爱讲话或不听课,喜欢顶撞老师,但对朋友讲义气,够朋友。
二、辅导策略与实施
1、问题分析
(1)、自卑(由于父母离异造成的家庭不完整,缺乏温馨的家庭,家庭条件差,导致其出现自卑心理、觉得自已低人一等。)(2)、有极强的自我保护意识。(自卑心理使他处处提防,以防别人伤害自已,所以对于老师过于严厉的批评教育,有抵抗情绪和行为)
(3)、对学习自暴自弃(家庭的不幸给其心理留下创伤,影响了他的学习,再加上父亲的不管、爷爷奶奶的心有余而力不足,致使他心中无明确的学习目的,无学习动力,久而久之,学习上不懂的东西越来越多,在学习上受的挫折越来越多,索性自暴自弃。)
2、实施措施
(1)、用爱的力量把他拉向学校,防止他缀学。
因为特殊的家庭缘故,他仿佛感觉自己成了父母双全的“孤儿”,心灵上受到了严重的创伤,多给他一些爱护,让他充分感受到集体的温暖,慢慢忘却父母离异给他带来的“人格”上的伤害,感情上有了一定的寄托,对学校、老师、同学有了感情,不至于发生缀学现象。一方面我注意观察,寻找机会亲近他,关心他,信任他,拉近师生间的距离。如我发现他四季衣服少、旧、破,特送给他几套衣服。另一方面借助班集体的力量帮助他,让他感到集体大家庭的温暖。了解到他和黄某是好朋友,特安排他俩坐到一起,并让黄某在学习上、生活上多帮助他。
(2)、尊重他、帮助他消除自卑心理,树立自信
有人说孩子就是一本书,要想教育好孩子首先就要读懂这本书。作为老师应该认识到单亲家庭的孩子和一般的孩子比起来,他们的自我保护意识强烈,有些甚至到了过于敏感的程度。在学校,他们会用警惕的目光注视着老师和同学对自已的态度,只要稍稍挫伤了他们的自尊心,他们就会变得自暴自弃或嫉妒忿恨。周某某就是一个非常典型的例子。其症结就在于自卑。要纠正他的这种不良行为,一定要注意方式方法,做到保护好他的自尊心,帮助他消除自卑心理,树立起自信。我主要采取以下方式方法:
①、在思想上开导他,对其进行正确的引导。如告诉他雨果曾说:苦难是“后娘”也是“慈母”,就这一点来讲他就比健全家庭的孩子,多了一笔不少的“财富”。他学习不好就鼓励他说老天对人成功与否的决断不是在起点而是在终点。
②、注意多表扬,不“语罚”。赞扬可以对儿童产生奇迹,过多批评则塑造自卑、怯懦的“绵羊”;惩罚易使孩子产生逆反和报复心理。有自卑心理的单亲孩子更需要老师的关爱,希望老师的赞扬,十分厌恶那些疏远、冷落责备、申斥和叱骂他们的人,因为这些人不仅伤害了他的自尊心,降低了他的声誉,而且这些人的行为还意着自已被抛弃,不受宠爱和在社会上处于半隔离状态。用引导代替讥讽,用表扬代替批评可以使他们看到希望,增强自信。在教育过程中我注意对他的进步即便是点滴进步也予以及时、热情的表扬。想方设法创造条件,让他体验到成功的快乐,使他对学习、对生活、对自身逐渐积累信心。
③、耐心说服、暗示提醒。清朝学者认为:“攻人之过勿太严,要思其堪受;教人以善勿过高,要令其可从。”在孩子的教育特别是问题孩子的教育上,尤其要注意方式方法。对他已形成的心理弱点和不良倾向,我不迁就容忍,但也不动辄训斥,态度粗暴。而是采用耐心说服和暗示提醒的方法。而且批评也注意做到不超过限度,从而使他不觉得同样的错误被“揪住不放”,厌烦心理、逆反心理也会随之减低。
三、结果分析
我们知道学校的教育只是孩子教育中的一个方面,父母对子女的教育在孩子的教育过程中占有很重要的地位,尤其是低年级孩子。小孩子喜欢得到老师的表扬和鼓励,这对他们是荣誉的享受,更能增强他们的勇气和力量。当然,“金无足赤,人无完人”由于每个学生的家庭环境、社会环境、自身的心理素质不同等方面的影响,学生中存在着较大的差异。有的勤学守纪、有的厌学做坏事。作为教师,要正视学生的差异,对于“问题学生”要从关爱的心态去出发,对他们要晓之以理、动之以情,用人格力量去感化他们。现在我们班的赵某同学可以说是一位比较优秀的小学生了,同学们也很喜欢接近他,在学期终的评优活动中,肯定有他的表现。可见离异家庭子教师作用是不可忽视的。教师必须肩负起保护、教育单亲孩子的重任,而能否做好这一工作的关键又在于教师对这些孩子要更有爱心、耐心和诚心,要动之以情,晓之以理,这样才能够帮助并步引导他们克服不正常的心态,与其他孩子一样地健康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