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健康案例报告

时间:2019-05-14 07:29:58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心理健康案例报告》,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心理健康案例报告》。

第一篇:心理健康案例报告

共青团系统心理健康辅导员考核认证管理办公室

资格认证

心理健康辅导员论文(中级)

名:__________________ 身份证号:__________________

号:__________________ 培训中心:__________________

考试日期:__________________

完成时间:__________________

阅卷教师:__________________

阅卷教师:__________________ 阅卷教师:__________________

论文成绩:__________________

心理健康案例报告

姓名:王李琳

考试时间:2012年1月14日

摘要:本文是针对一名初中学生,觉得周围的同学和老师、同伴等都疏远自己,甚至嘲笑自己,不愿与自己交流,而非常苦闷的问题进行的心理辅导。这一学生的主要问题是由于家庭原因,以及自己生活自理能力较差,交往能力差所引起的一般心理问题。通过用个体辅导,家庭辅导等方式,有效调整求助者绝对化看待问题的错误观念。改变学生的不良情绪和行为,最终正确认识自己、悦纳自己。并改变自己的错误观念,以及不良生活习惯,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积极的面对生活。

关键词:心理健康辅导员;求助者;辅导 一、一般资料

刘某某,女,16岁,初三学生,与父亲同住。父亲是当地民办玻璃厂合同工,母亲几年前离家出走,失去联系。家庭经济状况一般,父母双方家族无精神疾病历史。是龙凤胎妹妹,身体健康,未患过重大疾病,小学阶段学习成绩一直不好,做事马马虎虎,经常遭到老师批评和同学嘲笑。父亲对其管教严厉,简单粗暴。生活习惯不好,不讲卫生,生活自理能力差。性格内向而自卑,不愿与人交流。

二、主诉和个人陈述:

主诉:害怕到学校来,不喜欢和同学老师交流。看到老师就躲开,有些紧张。看见同学害怕被嘲笑欺负。

个人陈述:我一直不喜欢和他人在一起,从小学就是这样,因为他们说我“臭”,躲着我,没有人和我坐,没有人和我说话,刚开始觉得很难过,委屈,想不通。后来觉得气愤,厌恶他们。这次在全校女生大会上,由于凳子不够,大家都挤在一起坐,而我的前后左右全是空的,却无人坐。当时我很尴尬,也很难受,当老师问起:“这边凳子空着,怎么没有人坐这里?”有同学喊:“臭胎子”,同学们哄堂大笑,老师很惊讶。我哭着离开阶梯教室。

三、观察和他人反映:

在辅导中,我观察到求助者身体和智力均发育正常,讲话声音清晰,情绪低落,意识清楚,言语流利,无幻觉、妄想,无智能障碍,自知力完整,有明确的求助要求。从进入辅导室到叙述完毕,都表现得比较自如,但在谈到开会的情形式,情绪悲伤、抑郁,有明显的烦躁、愤怒。

刘某某父亲反映:小学的时候学习成绩一直不好,但是还是愿意去学校的。可是,最近她拒绝去学校,问起原因,却不愿意说。再问,便是沉默或者发火,但是还是不说明原因。

四、评估与诊断

1、评估:一般心理问题

评估依据:① 抑郁、烦躁、害怕去学校。

② 不积极和人交流,沉默寡言。

2、诊断:

根据区分心理正常与异常的三原则:求助者知情意统一,主客观一致,对自己的心理问题有自知力,有主动求医行为。没有幻觉、妄想等精神病性症状,可以排除精神病性障碍。求助者心理问题是由明显的现实原因引起的,对照症状学标准,该求助者表现出抑郁、烦躁等症状。从严重程度标准看,该求助者的内心痛苦,虽然拒绝去学校,但是最终还是和父亲一起来学校。只是因为怕被别人嘲笑,不能接受,因此才拒绝上学。不良情绪可以自控,无变形和泛化,没有对社会功能造成严重影响。从病程标准看,病程只有3天。根据以上依据诊断为:一般心理问题。

五、心理健康辅导目标的制定

1、辅导目标:根据以上的评估与诊断,同求助者协商,确定如下辅导目标:

(1)具体目标与近期目标:消除刘某某的拒绝上学想法。让求助者发现使自己产生情绪和行为困扰的真正原因,源于自己对自己生活习惯的养成。学会正确面对别人的评价,并积极面对别人的批评,正确看待挫折。在日常生活中,增强自己的个人自理能力,并积极与他人交流。

(2)最终目标与长期目标:完善求助者的个性,形成正确的自我观念,提高有效处理各种生活挫折的能力;增强其自信和社会适应能力,促进求助者的心理健康和发展,达到人格完善。

六、心理健康辅导方案的制定

1、方法与原理:

(1)合理情绪疗法。

(2)咨询原理:

合理情绪疗法是通过纯理性分析和逻辑思辨的途径,改变求助者的非理性观念,以帮助求助者解决情绪和行为上的问题。这种理论强调情绪的来源是个体的想法和观念,个体可以通过改变这些因素来改变情绪,该理论认为使人们难过和痛苦的,不是事件本身,而是对事情的不正确解释和评价。因此,只有通过理性分析和逻辑思辨,改变造成求助者情绪困扰的不合理的观念,并建立起合理的,正确的理性观念,才能帮助求助者克服自身的情绪问题,以合理的人生观来创造生活,并以此来维护心理健康,促进人格的全面发展。

引起求助者心理问题的原因:

求助者进入青春期,自我意识增强,比较在意他人的评价。该求助者性格内向,朋友少,应对人际关系能力较差,缺乏有效解决问题的方式。与父亲沟通不良,父亲更多关注的是养家糊口,忽略孩子青春期的心理变化。开会时受到嘲笑后,社会支持不够。求助者问题的核心是“别人为什么要嘲笑我?讽刺我?”。

2、双方责任、权利和义务。●求助者的责任、权利和义务:

责任:

(1)向心理健康辅导员提供与心理问题有关的真实资料。

(2)积极主动地与心理健康辅导员一起探索解决问题的方法。

(3)完成双方商定的作业。

权利:

(1)有权利了解心理健康辅导员的受训背景和执业资格。

(2)有权利了解心理健康辅导员的具体方法、过程和原理。

(3)有权利选择或更换合适的心理健康辅导员。

(4)有权利提出转介或中止辅导。

(5)对心理健康辅导方案、辅导时间有知情权、协商权和选择权。

义务:

(1)遵守心理健康辅导机构的有关规定

(2)遵守和执行商定好的心理健康辅导的方案、辅导时间等方面的规则

(3)求助者应尊重心理健康辅导员,按照预约时间不失约、不迟到,如有特殊情况提前通知心理健康辅导员

●心理健康辅导员的责任、权利和义务: 责任:

(1)遵守职业道德,遵守国家有关的法律法规。(2)帮助求助者解决心理问题。

(3)严格遵守保密原则,并说明保密例外。权利:

(1)有权利了解与求助者心理问题有关的个人资料。(2)有权利选择合适的求助者。

(3)本着对求助者负责的态度,有权利提出转介或中止辅导。义务:

(1)向求助者介绍自己的受训背景,出示营业执照和执业资格等相关证件。(2)遵守辅导机构的有关规定。

(3)遵守和执行商定好的辅导方案各方面的内容。

(4)尊重求助者,遵守预约时间,如有特殊情况提前告知求助者。

3、辅导时间与收费

辅导时间:每周1次,每次50分钟。辅导收费:免费。因为是本校学生

七、心理健康辅导过程

1、辅导过程分三个阶段。(1)心理评估和诊断阶段,建立辅导关系,收集资料,进行心理诊断,确定辅导目标;(2)辅导阶段,帮助求助者分析和解决问题,改变其不合理的认知及不适应的情绪与行为。

(3)巩固与结束阶段,使求助者把在辅导中学到的东西运用于今后的生活中,不断完善人格,提高心理健康水平。

2、具体咨询过程:

第一次咨询:时间:2012年10月8日 目的:

(1)了解基本情况,建立良好的咨询关系;(2)确定主要问题,探询改变意愿,进行辅导分析。方法:谈话法、合理情绪疗法、心理测验。过程:

(1)填写辅导记录表,询问基本情况,介绍辅导中的有关事项与规则。(2)摄入性谈话收集临床资料,探询求助者的心理矛盾及改变意愿。(3)做心理测验

(4)将心理测验结果反馈给求助者,并作出初步问题分析。(5)确定咨询目标

(6)举例介绍合理情绪疗法的基本理论模型(ABC模型)。通过对“半杯水”不同人的反应,让求助者认识到使人们难过和痛苦的,不是事件本身,而是对事情的不正确解释和评价。

(7)布置家庭作业,强化求助者对ABC之间关系的理解:

要求求助者回家后写出自己的痛苦,情绪行为表现,以及内心的想法。第二次咨询:时间:2012年10月15日

目的:(1)加深辅导关系

(2)寻找和确认求助者的不合理信念

(3)帮助求助者领悟自己的问题与不合理信念的关系 方法:合理情绪疗法 过程:(1)反馈家庭作业:求助者写出了自己的痛苦,情绪、行为表现,以及内心的想法。(2)与求助者一起就他内心的想法进行分析,让求助者明白让他痛苦的原因是自己不合理的想法。

(针对求助者的“别人为什么要嘲笑我?讽刺我?”这一想法进行分析。让求助者说说自己最不喜欢的人是谁。看到这个人时内心的想法,会去赞美、亲近这个人吗?求助者说,我不喜欢,我怎么能赞美它,接近它?最后,让求助者思考自己生活中那些方面让大家不喜欢。这样的想法合理吗?然后,让求助者自己举例分析自己问题的根源。)

(3)通过交谈、启发与引导,最后,帮助求助者列出与此次问题有关的不合理信念:

①那些女生嘲笑我,说明我的真的一无是处。

②他们不应该笑话我“臭”,我不知道自己真的是臭的吗?

(4)教给求助者思考自己那些方面让大家都不喜欢。(5)布置家庭作业:

要求求助者对上述列出的不合理信念进行认真思考,目的是为了帮助求助者把注意从过分关注别人情绪和诱发事件转移到关注自己的不合理信念上来,并领悟自己的问题与不合理信念的关系。

第三次咨询 时间:2012年10月22日 目的:

(1)协助求助者修正或放弃原有不合理信念。(2)协助求助者建立合理信念,减轻或消除情绪困扰。方法:合理情绪疗法 过程:

(1)反馈家庭作业:求助者表示对于上次所列出的不合理信念进行过认真思考。求助者的情绪反应

强度降低,但仍然表示怕来学校。

(2)要求求助者谈谈他在家或是其他场所的情况。从深层次上挖掘自己的不合理信念:(求助者叙述在家,奶奶老批评自己:喜欢睡懒觉,不会自己换洗衣服、鞋袜,是奶奶要求才能做到。自己觉得习惯被奶奶说了,没有关系。以“他人在家里的情况”为例与求助者进行“产婆术”辩论。得出:自己在生活习惯上应该注意,并不是所有错在同学身上。)(3)要求求助者进一步谈谈在其他场合做事是不是都会被嘲笑,目的仍然是从深层次挖掘自己的不合理信念:(以求助者爱吃的苹果为例进行“产婆术”辩论。求助者说她最爱吃外形好看,味道甜又香的苹果。辅导员问她,喜欢与什么样的同学交流?以及看到生活习惯不好的学生的想法。最后刘某某意识到自己并不是没有问题,自己对别人也有不同看法。我为什么不能改正自己的缺点呢?改掉不良生活习惯和卫生习惯。)

(4)针对求助者的不合理信念,辅导员运用“黄金规则”与求助者进行商讨与辩论,让求助者分清合理与不合理信念,并帮助她学会以合理信念代替不合理信念。(5)经与求助者进行商讨与辩论,得出如下建设性信念:

①每个人对事对人都有自己的看法,对于生活中的人或事情我也有自己的评价尺度。

②别人对我的评价是否合理,如果合理,我要改正的是那些。

③我要改变自己的不良生活习惯和卫生习惯,积极与同学交流。我相信我能做到。

(6)合理情绪想象:让刘某某试着用现在的观念来应对曾经遇到的事情。让她想象自己去开会的情形。然后,用修正过的合理想法去应对。停止想象后,让刘某某说说自己的想法、情绪变化,用现在的观念来应对,感觉和以前有什么不一样。(刘某某说:“开始时还是很不好,可是后来就在心理不断地对自己说:我也是一个有良好习惯的人,讲卫生的人。我会用事实证明,我也能赢得大家的尊重,和大家亲近,平等交流。此时,能够放松些。对学校有些期待”)

(7)布置家庭作业完成RSA报告(引导求助者学习填写RSA的方法,)

A诱发事件:女生会上大家嘲笑我。

B不合理的信念:我很臭,没人接受我。

C情绪、行为:痛苦,烦恼,不敢去学校。

D辩论:是所有的女生吗?有几个?确定看见了吗?没有看到,只看见有一个女生在笑。只看到一个人笑就说所有的女生都笑,这样不真实,还给自己很大的痛苦。

E新观念:看到一个人笑,就认为所有的人都对自己不友好这样想有些改变事实。而且自己也确实有不对的地方。

要求求助者将原来列出的不合理信念与此次提出的建设性信念列表一一对比,自己进行辩论;加深求助者对ABC理论的理解,真正认识到困扰自己的是不合理的信念,而不是事件本身。确认自己情绪比较稳定后,然后试着去学校,并观察同学们的反应。

第四次咨询:时间:2012年10月29日

目的:

(1)巩固辅导效果

(2)结束辅导

方法:合理情绪疗法。

过程:

(1)反馈家庭作业:求助者完成了作业,感觉通过自我辩论心里好受多了。通过改变自己的不好生活习惯,提高自己的自理能力,增强信心。

再到学校时,刘某某不再像以前一样,邋遢而不讲卫生了。开始慢慢和大家接触。发现大家并不排斥她,也没有人说她“臭”。特意观察有的同学,有的同学也不讲卫生,自己内心觉得也有些不喜欢。原来大家都会有缺点,但是能够积极交流,改变自己的缺点,不就完了。

(2)鼓励求助者坚持好的生活习惯。指导求助者深刻领会“人不是被事情本身所困扰,而是被其对事情的看法所困扰”的含义。

(3)在对求助者进行正面积极鼓励的基础上,进一步引导求助者将此次的认识转变扩展到生活的其他领域中,基本结束咨询。

八、心理健康辅导效果评估

1、求助者的评估:我可以上学了,虽然还有一些紧张。我的情绪已经基本平静下来了,不再为这件事难受了,我知道我该怎么做了。

2、心理健康辅导员的评估:

经过回访和跟踪,发现辅导已经基本达到预期目标,消除了求助者不敢学的困扰,求助者认识到了自己的完美主义的认知模式和绝对化的要求是不正确的,增强了自信心和适应社会的能力,辅导过程较完整、有条理。

3、他人评估:老师同学反映,求助者能够开心上学。

参考文献:(1)、《学校心理健康教育新论》姚本先主编,高等教育出版社,2010年版;

(2)、明宏 心理健康辅导(基础理论)北京:世界图书出版公司北京公司,2007年;

(2)、明宏 心理健康辅导(个体辅导)北京:世界图书出版公司北京公司,2007年;

(4)、《当代教育心理学》(修订版)陈琦、刘儒德主编。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7年4月第二版。

第二篇:心理健康案例报告

心理健康案例报告

阚疃镇崔园初中 刘国明

摘要:中学生的心里健康状况是值得研究的一个重要课题。学生心里障碍包括躯体障碍,情感障碍和行为障碍,今天我就一个典型的中学生行为障碍的案例进行剖析,通过对该生的行为纠正,探讨了心里健康教育的一些方法。

关键词:中学生

心理健康。

一、案例介绍

在担任班主任工作中,我时常会发现一些学生存在一些不良的心理,请看下面一个案例:

案例:这个顽皮的学生公然违反学校纪律,生活散漫,经常出现旷课现象,经常去网吧,还和一些不三不四的社会青年交往,在学校里制造事端。班干部也不敢管,他是进校长办公室的常客了,可从不悔改。家长也拿他没办法,老师对他也束手无策,他成了“老鼠过街—人人喊打”。有的老师在课堂上不理不睬他,他更加肆无忌惮了,惹得全班不得安宁。

二、案例分析

针对上述情况,可以判断这个学生属于心里障碍中的行为障碍。中学生行为障碍是指在学校和家庭日常生活中,因缺乏教养,自我调节困难,缺乏适当的指导和帮助,又受外界的不良诱惑影响,所产生的行为问题。主要是不良习惯,品德行为,依赖行为,攻击行为等

本案例反映出该生是由于父母从小对他的教育方法不当,溺爱,以自我为中心的“小皇帝”,自控能力差,不知感恩。存在着孤独、自私、冷漠、叛逆,缺乏一种团结合作、互相尊重、积极向上的不良心理等。如果让这些不良行为和心理继续发展下去,会影响他们的健康成长。为此,我采取有力的措施,加强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

三、案例的处理

1、建立良好师生关系,是提高学生心理素质的基础

根据上面案例,要改变学生的不良心理素质,教师必须对学生进行行之有效的教育。首先教师必须由过去那种居高临下、以长者自居的思想转变为与学生相处的新型平等师生关系,以心理素质和健全自身人格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多找他沟通,聊天中本来戒备的心里状态已经不存在了,还向我吐出了家庭和他本人的一些情况。教师具有良好的心理素质和完善的人格对学生具有吸引作用,可以使学生愿意接近教师,可以使学生乐意和老师接近,愿意和老师交流思想,为学生搭建一座互相信任、互相尊重的桥梁。学生自然而然把教师当作值得信赖的朋友,他就会开怀畅谈,与教师推心置腹地谈自己心事。认为老师是个可靠的朋友,消除了心中的顾虑。有一次,他主动接近我,老师,我想和你商量个事好吗?我想带几个同学把厕所和附近的垃圾清理一下可以吗?那好呀!我可以参加吗?老师,那活太脏,你别,我没等他说完抢先制止。今天我听你指挥,你说怎么干,就怎么干,还不行吗?清理完毕,我发现他很有组织能力,借此给以鼓励。同时告诉他:人的潜能是无穷的,只要充满信心,努力奋斗,就能实现目标。

2、家校结合,改善教育方法

家校配合是改善孩子健康心态最有效的方法,此学生是家中的独生子,幼时家长对其十分溺爱,父母又有望子成龙之心,在学校表现不好或学习成绩不理想,回家后就会遭到责骂、惩罚。因此产生了逆反心理,攻击性强,破坏性强的原因。针对这种情况,在班上,我有意举行一些班级活动让他积极参加,还鼓励一些热心的同学与他交朋友、一起玩。我进行家访时向其家长介绍一些心理健康知识和教育孩子的方法和技巧,多从孩子的角度考虑,给予理解,使其感受到父母的支持和鼓励。从而改变不良习惯,让孩子学会自立,做一些力所能及的家务,让他感受到劳动的辛苦,使其珍惜学习机会。通过与家长的配合,相互沟通,对该生在学校或家里表现好的闪光点都及时给以肯定和鼓励。为孩子形成积极良好的心态,增强心里承受能力奠定坚实的基础。

3、多一些宽厚真诚的爱心

在教学中,我发现调皮、不遵守纪律的学生大多聪明,他们的“出格”行为正是他们聪明敢为的表现。作为教师千万不能因此而嫌弃他,不能刺痛他,更不能硬要他立即变成好学生,针对这样的情况,教师要有一颗宽厚真诚的爱心,耐心的教育他,感化他,使其走出不良习惯的束缚,浪子回头金不换。使其步入人生灿烂的旅程。

四、案例反思

著名的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在每个孩子的心中最隐秘的一角,都有一根独特的琴弦,拨动它就会发出特有的音响,要使孩子的心同我们讲的话发生共鸣。我们自身就需要同孩子的心弦对准音调。”付出的爱总会有回报,经过一个学期的教育,该同学已经改变了原来的陋习,基本上能遵守纪律,认真学习,不制造事端了,和同学相处的也比较和睦。

不信春风还不回!教师的爱能换取学生的信任,唤起学生的自信,让孩子找回自尊、自爱、自立、自强,在爱的滋润下茁壮成长。

第三篇:心理健康辅导员案例报告

心理健康辅导员

心理健康辅案例报告(初级)

姓 名: 王宏喆 身份证号: ***404002x 学 号: 1020273405 培训中心: 衡水电大

考试日期: 2011年3月26日 完成时间: 2011年3月20日 阅卷教师: 阅卷教师: 论文成绩:

初中生心理健康辅导案例报告

姓名:王宏喆

考试时间:2011年3月26日

摘要:应班主任蔡老师的要求,七年级的李小明(化名,下同)同学走进了我的视线。根据他的症状和班主任及家长的介绍,我认定他已经网络成瘾。于是我开始了自己平生第一次的心理辅导,经过科学的诊断,制定相应的辅导目标及方案,经过一个阶段的实施,李小明同学的上网行为得到了很好的自我约束,收到了不错的效果,基本上克服了网络成瘾的坏习惯。

关键词:心理健康辅导 网络成瘾 初中生

随着农村经济的发展和电脑的普及,拥有电脑的家庭越来越多(李小明的家庭就是这样),上网的条件越来越方便,然而,痴迷电脑游戏的初中学生也越来越多,这些学生一旦沉迷于电脑游戏,就难以自拔,严重的影响了他们的身心健康,我在学习心理健康辅导员课程伊始,就遇到了这样一个网络成瘾的七年级学生。

一、辅导对象基本情况

李小明是我校七年级学生,据班主任蔡老师介绍,最近两个多月上课总是无精打采,变得不爱举手回答问题,作业也经常不能按时完成,好像是每天都若有所思似的。考试成绩下滑很快,以前总是喜欢与其他同学打成一片的他,现在更多的喜欢独来独往。王老师多次与他及家长沟通,均不见效果。他上网,玩游戏,感到很过瘾,很开心,谁也拦不住,如果不让他玩,他会很难过,每天都不由自主地玩很长时间。蔡老师得知我在学习心理健康辅导员课程,报着一线希望,将李小明同学的这一心理健康问题交给了我。

我找到了小明,请他坐在我身边,倒了杯水给他,与他谈论起了电脑,谈论起了网络。开始他还隐瞒着什么,可是当他看到我的真诚举动,他把心放下来了。从谈话中我了解到,他很喜欢电脑,对电脑操作很精通,更重要的是他更喜欢打电脑游戏,要是在星期六日,他可以一天连续玩十几个小时。父母工作较忙(忙于店里的生意),由奶奶在家带孩子,奶奶很疼爱孩子,可以说他在家中就是老大,说一不二。

二、评估与诊断

多次找到李小明同学与其谈论电脑,谈论他的学习及生活情况。并到其家里进行家访,与其同班同学了解情况,并根据自己学习的“心理健康辅导”课程知识,我暂时确定李小明同学的行为已经构成了网络成瘾。为了确定正确的辅导方案,用下面的方法对李小明同学的网络成瘾程度进行了测试。

以下内容请选择是或否,内容有:

(1)我会全神贯注于网络,并且在下网后继续想着上网的情形。是或否(2)我觉得需要更多时间在网上才能得到满足。是或否(3)我曾努力过多次想控制或停止上网没有成功。是或否(4)当我企图减少或停止上网时,觉得沮丧、脾气暴躁。是或否(5)我上网花费时间比以前想象的长。是或否(6)为了上网,我甘愿冒风险。是或否(7)我曾向家长、朋友等说谎隐瞒上网的程度。是或否(8)我上网是为了逃避或释放一些情绪,如焦虑、孤独、沮丧等。是或否 李小明同学已经选择了六个“是”,所以我诊断为严重的网络成瘾症。

初步分析如下:李小明同学网络成瘾的最初原因是想逃避现实,感到自己不能得到像正常孩子一样的父爱与母爱。他热衷于聊天、玩网络游戏。在网上,他们可以找到很多与自己行为和想法相似的伙伴,这使他们对网络有一种归属感和依赖感。表现出了他对现实生活的不满情绪,随着上网时间的增长,游戏在他的心中占据了很重要的位置,只有通过玩游戏,他才能寻找到快乐,从而导致与现实生活越来越远,学习无精打采,成绩越来越差,爱独来独往。

三、目标及方案

为了消除李小明同学的网络成瘾行为,制定了如下三个不同阶段的方案:

(一)真诚沟通,转变想法或观念。

阶段目标:转变李小明同学对网络、学习的认识,为克服网络成瘾打下思想基础。在真诚的谈话面前,我们就像是两个朋友一样,在谈话中他把从未与别人说过的想法及他的上网经历,发生的事情都坦诚的展露了出来。经过多次与他沟通,发现他已经能够正确的认识网络,明白其利与弊,有了想要像其他同学一样回到认真学习的轨道上来的想法。

(二)制定契约,约束上网成瘾行为。阶段目标:减少上网次数,控制上网时间。

正是有了想改变自己现状的想法,根据心理健康辅导循序渐进的原则,我帮着他制定一个为期一个月的行为契约,内容如下:

我,李小明,同意减少上网和玩游戏的次数和时间,具体如下:

1、从周一到周五,每天上网的时间只能在晚上七点到九点这一段的时间内。每天上网的时间不超过一个小时。

2、周六周日,每天上网的时间不超过三个小时。

3、任何时间不得去网吧或其他同学家中上网。

4、任何一次上网都必须先征得父母或奶奶的同意。监督执行标准:

1、如果我违反了以上标准,如私自打开电脑或上网时间延长等,则在违反规定的第二天起,连续四天不能上网,还得打扫家里的所有房间。

2、如果我能连续一个星期遵守规定,父母或奶奶就必须给你五元零花钱。

3、如果我能一天不上网,父母或奶奶就发给我一个凭证(事先设计好的不上网凭证),积攒十个凭证,父母或奶奶就得带我去城里玩一次。

我愿意接受老师、同学和父母、奶奶的监督,配合父母、奶奶每天记录我的上网时间。我们(父母和奶奶),愿意每天监督和记录李小明的上网行为,并严格执行以上规定。学生签字

家长签字

李小明同学同意了以上行为契约,家长愿意为此配合并做出相应的行为承诺。他们都在行为契约上签了字。

同时我告诉家长,要懂得电脑网络知识,要对孩子上网进行有效地的监督。不能只顾提供孩子上网所必须的硬件和费用,还应该即使跟孩子交流,要教育孩子充分利用网络资源,有效地帮助自己的学业,要谨慎上网,少玩网络游戏。要关心孩子的心理。不仅要关心孩子的生活,而且及时了解孩子的心理,多与他们进行思想交流,正确认识网络的利弊,避免他们沉迷于网络。家长表示认同。

因为有了思想上的转变,在包含严格奖惩制度并为期一个月的行为契约面前,李小明做的很好,在减少了上网次数与时间的同时,得到了更多的父母的关爱与奖赏,他对自己的现实生活更加自信了。

(三)重新制定契约,引导正确利用电脑和网络。

阶段目标:进一步减少上网次数与时间,并引导李小明正确使用电脑与网络。适当进一步缩短李小明同学的玩游戏和上网的时间,并制定奖惩方法,用契约形式约束其执行,经过耐心谈话与沟通,引导他科学合理的利用电脑和网络,科学合理的利用自己的业余时间,在学习方面加大引导的力度。

四、效果评估 通过对李小明同学网络成瘾行为的认真分析与真诚的沟通,经过制定并执行以上三个阶段方案,李小明已经能够正确的认识网络和游戏,合理的利用网络,基本能够很好的分配学习活动和玩电脑及游戏的时间。李小明同学找回了自我,成绩明显提升,上课的精神状态明显好转,参与集体活动的积极性明显提高,愿意和老师同学及父母沟通与来往。心理健康辅导初见成效。

对李小明同学的这一网络成瘾心理健康问题的辅导还没有结束,虽这一阶段取得了一定的效果,但今后的辅导工作还有很多,还需要不断的努力,相信,李小明同学会早日调整到一个很好的学习状态来学习。这次成功的“第一次辅导”给自己增加了更大的信心,为今后的心理健康辅导工作打下了一个良好的开端。相信在自己的以后心理健康辅导道路上会越走越远,越走越好,帮助更多的心理问题学生,使他们步入正轨,正常生活,正常学习,使他们找到良好的心理健康的状态。

参考文献:

(1)明宏主编《心理健康辅导 基础理论》 北京 世界图书出版公司北京公司 2005年

(2)明宏主编《心理健康辅导 个体辅导》 北京 世界图书出版公司北京公司 2005年

(3)刘颖等编著《心理健康辅导 团队训练》 北京 世界图书出版公司北京公司 2005年

(4)王志超编著 《中小学心理问题个别辅导》 暨南大学出版社 1997.8(5)灵均 《在网络中生活》 《家庭教育》 2000年第5期。

6、郭念锋主编《国家职业资格培训教程·心理咨询师》 民族出版社2005.8

第四篇:小学生心理健康案例报告

小学生心理健康案例报告

小学生心理健康案例报告

摘要: 健康的一半是心理上健康,不久前有人预言,心理疾病将是21世纪之患。小学生作为21世纪的建设者和接班人,他们的心理健康将直接影响着国家的昌盛、民族的振兴,让孩子们掌握文化知识的同时让他们拥有一个健康的心理是我们教育工作者们的神圣职责。小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是心理健康教育研究的一个重要方面,下面是一个典型的小学生行为障碍的案例,通过对该生的行为纠正,探讨了心理健康教育的一些方法.关键词: 小学生行为障碍;得到关注;家庭配合;尊重他人

一、辅导对象基本情况

xx,男,9岁,四年级学生。学习成绩很差,智力一般,性格倔强,具有逆反心理十分严重。在学校,仗着自己有点气力,经常欺负同学,对同学敲敲打打。上课总不遵从课堂纪律,影响老师教学,影响同学学习。课堂上经常吃东西,玩小动作。平常不爱卫生,随地吐痰,爱吃垃圾食品,不分场合的吃,吃完的垃圾袋乱丢,同学们都不喜欢他,都不愿与他一起玩耍。任科任老师和学生经常向班主任告他的状。

二、问题彰显及求助

xx身上表现出的这些不良行为、习惯,问题出现后与家长交流的过程中,家长总是为孩子的这些不良行为寻找各种理由,以敷衍式的态度对待班主任。比如,xx打同学,家长会说:“我做事忙,没那么多精力管他,回家我会告诉他不许打别人的。作业完不成询问原因时,家长就说:“他告诉我们他做完了!”

根据心理学的有关知识,可以判断这位学生的这种行为属于心理学中的行为障碍。学生心理障碍包括躯体障碍、情感障碍和行为障碍。小学生行为障碍是指在学校和家庭日常生活中,因适应不良、自我调节困难、缺乏适当的指导和帮助以及在一定的外界诱因影响下所产生的行为问题。主要包括不良习惯、多动症、依赖行为、退缩行为、攻击行为、品德行为等。

在本案例中,此学生是家中父母对他教育方法不当,小时候就养成了很多不好的习惯,有求必应,以自我为中心,自制能力较差,发展成为所谓的问题学生。

直到有一次,xx课间把他的同桌打伤。对方家长找到学校,要求班主任按排其孩子不要和xx坐。当班主任当着xx父母的面给xx编位置的时候,没有一个学生愿意跟他坐。有的说他喜欢打人,有的说不爱卫生,有的说他总是影响别人的学习,有的说他乱拿别人的东西,有的说他学习不好!听到这些xx的父母脸色很难看意识到了他孩子的问题。并由衷地希望得到老师的帮助,共同帮助孩子改正不良习惯,让孩子学会与同学和平相处。

三、对辅导对象行为的评估与诊断

通过留心观察分析,我发现xx的行为主要表现在:性格方面以自我为中心,常常在欺负别人的过程中体会“成功”和“强者”的感觉,爱狡辩、撒谎,不承认自己的错误;劳动方面意识淡薄,卫生习惯不好;学习方面兴趣不浓、源于其基础不好,已经到了跟不上的程度,听不懂老师的讲课。他说欺负同学,可以让同学怕他,说明他打架厉害!

究其根本原因:我认为是孩子有一定向上心,但长期因父母关心过少,无人照管,使自己形成了许多不良习惯,在学习、卫生等各方面都表现不出优势,使他有了一定的自卑感。但又想在同学们中建立威信,于是只有选择自己的“强项”。那就是欺负别人,随意打骂别人及建立自己的“强者形象”和得到关注的办法和途径。

而形成这种状况主要有以下几方面的原因:

1、祖辈的宠爱。通过跟家长谈话,我了解到其父母整天忙于工作,从小都是爷爷奶奶带,祖辈对其比宠爱,不管xx要求是否合理,只要孩子开口:“我要„„”祖辈总是有求必应。

2、发现问题晚。父母工作忙,没时间管孩子,所以未能及时发现孩子身上存在的问题,而当他们发现孩子身上存在的问题时,问题已经很严重了。

3、家庭的教育方式存在严重偏差。他们对xx的期望值很高。但教育方式简单粗暴,经常大声呵斥、严厉批评。家庭教育观念的不科学和严重偏差导致了他的这些不良的行为习惯未能从根本上改变,久而久之他的这些问题就越来越难以改正。

4、集体的排斥。同学歧视的目光,老师严厉的批评导致了他对学习的厌恶,对集体的远离,渐渐地他对自己也失去信心。不能被他所向往的群体接纳,不能得到正常的伙伴之间的交往,内心的感受是可想而知。

5、教师的放任。采访他历任的班主任,都说对他这种学生已经很难转变。都采取放任自流的态度。

三、辅导的目标及方案

作为教师,只有给予孩子相应的帮助和心理疏导,才能促使他在心理上能逐步健康,成绩能不断提高,能力不断加强。古希腊医学家希波克拉底曾说过:“了解什么样的人得了病,比了解一个人得了什么样的病更为重要。”了解了他的心理特点及其成因后,我们必须有针对性地加强对他的心理建设,加强对他的心理监护,使他的心理健康发展,树立信心,从本质上转化他,才能进一步提高教育实效。我多次与xx家长交流和沟通,告知家长这种心理和不良行为是是完全可以矫正的。但需要家长的配合,同时孩子的转化也需要一个较长的时间。我们的目标是:让孩子建立自信、认识自己的优点,发现自己的长处。体会把欺负他人的手段转变为帮助他人的力量。使其弱化以自我为中心,以不良行为博取关注的心理。明确想得到他人尊重和认可的唯一方法就是做一个健康、快乐、尊重别人的人。

具体辅导方案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1、重视培养孩子健康向上的兴趣和爱好。针对他有力气,多叫他为班级做点事情,然后大加表扬他,让他心里感觉到老师的认可,转表其他同学对他的态度,是他在其他同学那建立全新的好的印象。

2、老师在此时要比以往给予其更多的关注,要让他感到老师可近可亲、值得信赖。因为亲其师,才能信其道。

3、要创建良好的班集体,关注该生,尽可能的发现他的闪光点,帮助其树立自信。多参加各项活动从而使其获得成就感。恢复与学生的正常人际关系。

4、父母多和他交流,多鼓励他:相信自己,你能行!

四、辅导的过程

针对xx的性格特点,我制定了以下具体的辅导措施:

1、学校环境的干预。

① 调整座位。由于他的注意力容易分散,任何视觉或听觉的信号都会转移他的注意力。所以我选择了上课比较遵守纪律的同学坐在他的旁边和前后。并且让他坐在教室的前边,这样我可以经常注意他,并针对其不良的行为采取措施,当他分心时可以及时提醒他。

② 改变教学方式。采用灵活、有趣、快乐的教学方式授课,争取每节课都能有让他发言的机会,努力把他带到课堂中来,不让他的注意力游离于课堂之外。

③ 对学习的期望:选择适宜的学习目标,降低期望值,找出适合他的学习方法,尽量减轻他的作业量,减轻学习负担,加强对其学习技能的培训,如精确做作业的能力、仔细检查的能力等。

2、家庭管理的干预。

我及时与其家长联系,相互配合,共同商讨干预方案。要求家长要全面、客观了解孩子的情况,保持平常心,为孩子选择适宜的学习目标,不要提过高的要求。另外向其家长提供一些好的教育方法,帮助孩子建立良好的学习习惯,而不是日复一日地陪在孩子身边做作业。

3、行为矫正。

对于xx的心理辅导仅靠一般的教育是不够的,还要针对其情况对其行为进行矫正。对于xx我主要采用了两种矫正方法。

①阳性强化法:其目的是通过奖赏、鼓励等方式使某种行为得以持续,其适用于治疗多动、学习困难等。在应用阳性强化法前我首先确定要改变他的注意力不集中的问题,因为注意力不集中将会导致其学习障碍。重点帮助他养成认真听讲的习惯,同时当他认真听讲时,立即给予阳性强化,例如当着全班同学的面表扬他,由于对他及时进行奖励,让他感到了愉快和满足,每次上课他都会有所期待,尽量克制自己,希望得到我的表扬。偶尔有分心的时候,只要看到我在看他,他马上会有所收敛。

②追踪辅导。每两周作一次个别谈话,鼓励他友爱同学、尊重老师、专心读书,协助其养成良好的习惯。

五、心理健康辅导效果评估

经过一段时间的师生共同努力,这个男孩的进步是有目共睹的,平时在和同学的交往中,能主动退让,比较在乎同学和老师对他的评价,家长也反映他在家能做一些简单的家务事,不会想要什么就非得到不可,脾气也有所收敛。他从一个令人讨厌的孩子,成为班级中受人欢迎的一员。他能按时完成作业,改变了以前与同学相处时毫不在乎的态度,和同学友好相处,不随便打人,积极为集体做事,在上学期期末考试中,也取得了令人满意的成绩。我相信通过今后的努力,xx一定会变得越来越好。

第五篇:学校心理健康案例报告

程:学校心理健康教育二级学院:化学化工学院专

业:化学(师范)年

级:学

号:学生姓名:郭浩城指导老师:陈秀芹时

间:

岭南师范学院

2013级 2013364369

2016年5月20日 一例运用整合疗法矫治暴力行为的案例报告

一、个人资料:哈里,4岁,4个月前因无缘无故地攻击老师和同学而不得不休学回家。在家中的行为表现也是怪异,有时候会攻击家人,有时候独自一人蜷缩在角落里哭泣;并且要求吃些“奇怪的早餐”,早上不肯穿衣服在家里到处乱走。早年生活时,哈里学走路时精力旺盛而被放在围栏里来限制他的行为,是让家人和老师头疼的孩子。

主述与个人陈述:主述:在学校中,他对老师和同学又提又咬,还朝他们吐唾沫。他的行为表现极端:要么发疯般到处跑,不肯坐下来安静地听老师讲故事;要不就一个人蜷缩在房间的角落里,拒绝老师的帮助,独自玩他的唱片机。哈里在家里也有类似的攻击性行为,包括家里所有人父母(母亲更多)、3岁的妹妹和祖父母,和妹妹玩时,哈里总是克制不住抢玩具或者打她,这些行为使妹妹大哭大闹,所以常常会被关“禁闭”。早上他不肯穿衣服,跟着妈妈在屋子里到处走,希望引起她全部的注意。他还吃“奇怪的事物”当早餐(如土豆片)。尽管父母和他商量吃些别的,但很少有作用。追溯哈里的早年生活,他学走路时精力旺盛,因此母亲觉得放到围栏里限制他的行为对他有好处。母亲说,12月之20个月期间,哈里每天都在围栏里待几个小时,哈里表面上在玩玩具,实际上一直不停地摇来摇去,有时还一边唱着曲调,一边用头撞击围栏栏杆。大约24个月大时,母亲才训练哈里自己上厕所,以致3岁以前白天都常尿湿裤子。老师说,退学前的两个月里,哈里每天大约出现5次暴力行为。有时又蜷缩在角落里,问他发生什么事,他说他怕会打别人。有时候,说他想玩游戏,可不知道怎么玩,班上的同学都避开他。

个人陈述:在学校踢足球时,他踢了同学,为此被送进了校长办公室。而且,由于过度焦虑和害羞,他说在学校弄湿了裤子(这是被父母禁止)。

评估与诊断:暴力行为使目前校园中极为普遍的现象,无论是幼儿园、中学学还是大学,都时有发生。案例中的哈里,他的暴力行为即来自于早年生活形成的病理性隐喻;他的身体没有根基,缺乏稳定感,因此不受自己控制,这种隐喻是他暴力行为的心理根源。

问题表现:(1)在学校里,对老师和同学又提又咬,还朝他们吐唾沫;他的行为表现极端:要么发疯般到处跑,不肯坐下来安静地听老师讲故事;要不就一个人蜷缩在房间的角落里,拒绝老师的帮助,独自玩他的唱片机。退学前的两个月里,哈里每天大约出现5次暴力行为。有时又蜷缩在角落里,问他发生什么事,他说他怕会打别人。有时候,说他想玩游戏,可不知道怎么玩。不敢用学校的厕所,水声让他想起了打雷。

(2)在家里,哈里在家里也有类似的攻击性行为,包括家里所有人父母(母亲更多)、3岁的妹妹和祖父母,和妹妹玩时,哈里总是克制不住抢玩具或者打她,这些行为使妹妹大哭大闹,所以常常会被关“禁闭”。早上他不肯穿衣服,跟着妈妈在屋子里到处走,希望引起她全部的注意。他还吃“奇怪的事物”当早餐(如土豆片)。

原因分析:他的暴力行为即来自于早年生活形成的病理性隐喻;他的身体没有根基,缺乏稳定感,因此不受自己控制,这种隐喻是他暴力行为的心理根源。过度地使用行为来表达了隐喻,而阻碍了语言情感方面的回答。

辅导策略:圣图斯特法诺博士是整合治疗的专家,在整个过程中都是通过游戏或称互动性隐喻进行的。治疗师德角色是在游戏中发现儿童行为的隐喻,并通过互动性来纠正病理性隐喻,中间没有任何言语解释过任何概念。

辅导过程:(1)混乱:帮助哈里进入对话框。刚开始时,哈里拒绝咨询师的进入;虽然不理解哈里只推到那些放了木板的玩具的意义,但经过努力成功进入对话圈,标志着混乱期的结束。

(2)隐喻:哈里的身体饥饿而且无法克制。接住“跌倒先生”,哈里通化了咨询师的行为,引出了一个隐喻。

(3)隐喻:哈里需要帮助。在游戏中,让哈里睡在“救生艇”上,咨询师向他传递更多的信息:愿意帮他解决“下沉”的问题。哈里又引出了新的隐喻。

(4)隐喻:除非用绳系住,否则男孩会飞出去的。通过想办法接“啊尔文”,咨询师终于理解哈里核心病理的原因。

(5)隐喻:又引又刺,我的头要疯了。哈里又引出另一隐喻。(6)隐喻:警察局,控制疯狂。(7)隐喻:“坏蛋先生”被征服了。

(8)隐喻:哈里正控制他的攻击性,他能够谈论现实问题了。结束咨询,哈里的表现很好。

二、学习心得 可能在许多人看来,去心理咨询室的人都是一些心理上不正常的,都会远远地避开他们。但是对于这部分的人群,应该寻找帮助,敢于面对真实的自己。哪怕出现了心理上的问题,只要我们自己不放弃,最终会成为一名正常的人。学校老师容易把暴力行为简单归纳为品德问题,然而事实远非如此简单。即使是品德问题,背后也有心理基础,所以往往无法单单依靠说服和教育达到行为改善的目的。

三、案例来源

学校心理咨询优秀案例集 修订版

徐光兴主编 上海教育出版社

下载心理健康案例报告word格式文档
下载心理健康案例报告.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心理健康辅导员心理健康案例报告(中级)

    共青团系统心理健康辅导员考核认证管理办公室 资格认证 心理健康辅导员论文(中级) 姓名: __田至成_____ 身份证号:***417 学号:___1206026_____ 培训中心: _霍邱电大......

    心理健康辅导案例报告5篇

    共青团系统心理健康辅导员考核认证管理办公室 资格认证 心理健康辅导案例报告(中级) 姓名: 徐 爱 民 身份证号:***031 学号: 0991153754 培训中心: 奥鹏 考试日期:......

    小学生心理健康辅导案例报告

    小学生心理健康辅导案例报告 小学生心理健康辅导案例报告 “学困生”转化之我 姓名:于焕须 考试时间: 摘要:本文从学困生的转化入手,结合自己的亲身经验进行分析和研究,提出了转......

    学生心理健康辅导案例报告

    学生心理健康辅导案例报告 摘要:本文从差生的转化入手,结合自己的亲身经验进行分析和研究,提出了转化差生的对策,并结合案例进行分析和反思。 关键词:差生 转变 一、个案基本资料......

    小学生心理健康辅导案例报告

    孩子,你真棒! --------双差生的转化 姬方芳 俗话说,五个手指有长有短。无论哪个班集体,学生的素质都存在着差别。通常老师们都偏爱优等生、喜欢中等生,最讨厌双差生。然而,作为学......

    心理健康案例报告[5篇范例]

    共青团系统心理健康辅导员考核认证管理办公室 资格认证 姓名:刘占锋_____________ 身份证号:_***6053737 学号:0952033774______ 培训中心:奥鹏远程教育中心 考试日期:20......

    心理健康案例

    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案例分析 --------怕学习的孩子 小西,男,小学四年级学生。成绩较差,尤其是这学期以来,成绩逐步下降。课堂上能遵守纪律,但注意力不集中,一直昏昏沉沉、无精打......

    心理健康案例

    初中心理健康教育案例——解冻心灵 我们班里有一个叫潘建飞的孩子。一次偶然的机会,我发现他看黄色书籍,当 时我很吃惊,刚上初中,就知道看这种书,究竟是什么原因让这个花季少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