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夏汉字起源与其形义联系5则范文

时间:2019-05-14 18:49:13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华夏汉字起源与其形义联系》,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华夏汉字起源与其形义联系》。

第一篇:华夏汉字起源与其形义联系

华夏汉字起源与其形义联系

汉字,是记录汉语的符号体系,它是世界上最古老的文字之一,是最重要的辅助交际工具。从产生到现在,汉字约有6000 年的历史。汉字产生后,历经上古文字、中古文字和近、现代文字三个阶段,一直使用到现在,对中华文化的保存和传播做出了重大贡献,也对世界文化的发展有很大的影响。美国的路易•亨利•摩尔根(Lewish.Morgan)在《古代社会》一书中曾说过这样一句话“没有文字记载,就没有历史,也就没有文明。”这足以看出汉字的发明对中国甚至世界文明的重要性。

汉字,对中华民族,甚至对一些还有中华文化影响的国家和地区而言,作用是如此的巨大,那么,我们不仅要问,具有悠久历史的汉字是如何产生和发展的呢?下面,我们首先来讲一下汉字的起源。

(一)汉字的起源

关于汉字的起源,我们中国自古便有这样一个传说——仓颉造字。

相传,仓颉“始作书契,以代结绳”。在此以前,人们结绳记事,即大事打一大结,小事打一小结,相连的事打一连环结。后又发展到用刀子在木竹上刻以符号作为记事。随着历史的发展,文明渐进,事情繁杂,名物繁多,用结和刻木的方法,远不能适应需要,这就有创造文字的迫切要求。黄帝时是上古发明创造较多的时期,那时不仅发明了养蚕,还发明了舟、车、弓驽、镜子和煮饭的锅与甑等,在这些发明创造影响下,仓颉也决心创造出一种文字来。

有一年,仓颉到南方巡狩,登上一座阳虚之山(现在陕西省雒南县),临于玄扈洛邙之水,忽然看见一只大龟,龟背上面有许多青色花纹。仓颉看了觉得稀奇,就取来细细研究。他看来看去,发现龟背上的花纹竟是有意义可通的。他想花纹既能表示意义,如果定下一个规则,岂不是人人都可用来传达心意,记载事情么?

仓颉日思夜想,到处观察,看尽了天上星宿的分布情况、地上山川脉络的样子、鸟兽虫鱼的痕迹、草木器具的形状,描摹绘写,造出种种不同的符号,并且定下了每个符号所代表的意义。他按自己的心意用符号拼凑成几段,拿给人看,经他解说,仓颉在洛南造字倒也看得明白。仓颉把这种符号叫做“字”。

而在仓颉造出字的当天晚上,“天雨粟,鬼夜哭。”就是说天上下了一场谷子的雨,鬼在夜里偷偷地哭泣。

当然,这个传说带有浓厚的神话色彩,而我们也知道,汉字的形成是不可能只靠一人之力而完成的,它是由千千万万的劳动人民在生活中不断创造发展而来。而仓颉很有可能是黄帝手下的一个史官,由他负责整理和规范了文字的使用。

那么,汉字真正的起源是什么呢?

郑州大学王蕴智认为,汉字体系的正式形成应该是在中原地区。要知道汉字的起源,人们就要从文字的发展规律以及文字本身关于它的一些内容上来讲述。

首先,文字起因于社会治理、文化传播的需要。有一些学者这样认为,文字产生于记录语言的需要,这个说法不很确切,因为它无法回答这样一个问题:语言已经产生了几十万年,分为音节的语言也有二万多年了,为什么文字的产生还不到一万年? 其实,文字不是语言的伴娘,它是一种根植于社会的事物,是人类社会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文字产生的根本原因在于社会的需要。

《说文解字》的作者许慎在书中这样说:“盖文字者,经艺之本,王政之始,前人所以垂后,后人所以识古。”这就是说文字起因于社会需要:既有认识的需要,又有管理的需要,还有传承文化的需要。而且他的说法还表明,文字是社会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

其次,文字产生于农业经济确立、氏族公社出现之后。文字起因于社会需要,这仅仅是一种原则的认识,它还不足以回答文字的产生时代问题。那么,文字产生于哪个时代呢?根据已知的世界文字史来看,文字是发生在农业经济确立、氏族公社出现之后。因为,在此之前,人类社会处于采集渔猎经济时代,那时候,生产力低下,,社会还不能组织成为庞大的复杂的群体,还没有使用文字的需要;而农业经济的确立,使人们开始了定居生活,发展起了饲养业、手工业等产业,人类社会的组织越来越庞大,越来越复杂,最终导致了氏族公社的出现。

而氏族公社的公共管理事务要比过去的社会组织复杂得多,仅靠自然语言,显然是不足使用了,于是社会上出现了使用文字的需要,这时候,文字就应运而生了。

再次,中国文字——汉字的产生,有据可查的,是在约公元前14世纪的殷商后期,这时形成了初步的定型文字,即甲骨文。甲骨文既是象形字又是表音字,至今汉字中仍有一些和图画一样的象形文字,十分生动。

文字的产生是一个漫长的历史过程。

汉字的演变是从象形的图画到线条的符号和适应毛笔书写的笔画以及便于雕刻的印刷字体,它的演进历史为我们进行中文字体设计提供了丰富的灵感。在文字设计中,如能充分发挥汉字各种字体的特点及风采,运用巧妙,构思独到,定能设计出精美的作品来。

文字起源于原始图画,这已经成为现代学者的共识。但实际上,从图画到文字,是一个漫长的过程,其间经历了许多变化。许慎把对文字的创制过程,从伏羲算到黄帝,时间跨度达到2000年之久,文字形制的变化有八卦、结绳、书契,最后才是文字。而我们今天仍然可以看到一些很古老的文字,比如水文,东巴文,它们都是发展了千年以上的文字,可是至今仍未到达甲骨文那样的成熟阶段。由此可见,文字的发展是一个相当漫长的过程,从简单的图画符号到形成甲骨文这种体系比较完整,既有大量指事字、象形字、会意字,又有很多形声字的文字系统,远不是几百年可以完成的,尤其是在原始社会那个步履蹒跚,节奏缓慢的社会里。

最后,华夏文字起于多源,汉字是华夏文字多元起源的优胜者。考古资料证明,华夏民族的起源是多元的,那么华夏文字的起源也应该是多元的。在文字出现的早期,象形文字可以工作得不错。可是随着语言的不断丰富,有些语言不能用形象表达了中国这块大地,在距今8000-5000多年的时候,就形成了六个相对独立而又互相联系的文化圈,它们对于中国文化的早起形成都发挥过重要作用。这些地域文化出现在新石器文化的晚期,社会在此时已先后进入阶级社会的门槛,一般来说,这个阶段的社会也应该到了发明应用文字的阶段。而考古证明,这一时期,在上述的文化圈内,都有图符的出现。这些不同的地域,各有图符,各有传承。应该说,它们都是华夏早期文字。而汉字的祖先只是当时诸多文字中的一种,后来随着中华大地古老文化的逐渐融合统一,文字也就慢慢地统一成了汉字了。

(二)汉字的形义联系

讲完了汉字的起源,下面我们来讲下汉字的形义联系。古老的汉字作为世界上唯一使用至今的表意文字,至今仍充盈着旺盛的生命力和独具一格的艺术魅力。范增先生曾经说过,中国汉字的象形、会意、形声等优点,是世界上其他文字所没有的,是独一无二的。鲁迅先生所说,中国文字有三美,就是说中国汉字的间架结构与点线笔划组合,保留和传承了我国古老文明的精华与神韵,可以和绘画等艺术相媲美。

汉字是以象形字为基础,以形声字为主体的表意文字体系,总数约有一万个,其中最常用的是三千个左右。这三千余个汉字可以组成无穷多的词组,进而组成各种各样的句子。

汉字的表意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汉字的初创时期,侧重于表现词的内容(意义),字形与词的意义密切联系,因形示意,而表音文字则侧重于表现词的声音。二是意义不同的字,可以声音(读音)相同,但字形一般不同,所以,在汉语里同音字很多,而同形字却不多。

汉字的形意结合,主要是说汉字是形与意地统一体,在表意上是象形的延续。汉字作为世界上最古老的文字之一,它是记录事件的书写符号,在形体上逐渐由图形变为由笔画构成的方块形符号,所以汉字一般也叫“方块字”。它由象形文字(表形文字)演变成兼表音义的意音文字,但总的体系仍属表意文字。如《左传》上说“止戈为武”、“皿虫为蛊”都是人们熟悉的例子,使用的就是以“形”说“意”的方法。由于汉字表示词或语素的意义,不是固定的表示特定语音的字母,所以很有学问的人看到生字也可能读不出音来,听到生词的音也可能写不出字来。同一个汉字,古今的读音不同,在不同的方言和外族语言里也往往代表不同的读音,但它所代表的意义却相去不远。

表意文字渊源于象形文字,而象形文字是“用形象的轮廓或符号来显示意义”。从它诞生之日起就与世间万物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这就使得表意文字的代表———汉字天然的就具备了象形文字的一些特点。汉许慎就是通过字形结构的分析来说解字义的。如“气、玉、泉”三个字,指明是“象形”或“象某行”,“企、采、戒”三个字用“从某从某”或“从某某”表明会意。因此段玉裁才说:“行在而声在焉,形声在而义在焉”。于是乎我们就可以说汉字从诞生之日起在携带信息方面就比表音文字有了优势。张文轩在《汉字贮存文化信息的特殊功能》一文中提到“汉字在贮存文化信息方面有双倍的能力。一方面,同拼音文字一样,有写成文献的功能,可给人们展示古今中外绚丽多彩的文化现象;另一方面,它又有自身的特殊形体优势,可表现其主人华夏民族在历史舞台上的种种生活面貌和心态,而这一点正是任何纯表音文字所做不到的”。

举个例子来说,“美”这个字。什么是美? 大+羊=美,可见美的古义,是说大羊的味道美。

汉字形义联系的紧密程度与其文化蕴涵的特点紧密关联,汉字作为一种传载信息的符号,在其形成之时就体现了造字者的创造思维,在其后的使用过程中,其传载的文化信息又不断被辨认和认同。汉字作为一种文化信息的载体,其价值始于造字思维,而在用字的过程中又有新的变化。

下面,我们来看一下汉字在形义方面的四种类型。

第一类汉字,即古人造字时以形直接表达字义,其形义联系容易被我们现代人所认同的一类文字。这类字在造字时的形义直接联系限制了其蕴涵有价值的历史文化信息的可能; 而容易被今人认同,又说明该字所传达的并不是古代社会特有的文化信息。比如“人” 字,描摹的是一个人的侧身形象,其字形描摹的与字义所指的都是能够制造并使用工具进行劳动的高等动物———人。一般来说,这类文字并没有蕴涵有价值的历史文化信息的功能。

第二类汉字,在造字时用间接曲折方式以形表义,但这种联系是容易被今人所理解的。如“大”字以“大人” 的形象表示“大小” 之“大”,今人完全可以理解,这是因为“大小” 的概念无法直接描摹,所以,用具有“大” 的性质的“大人” 形象来间接表示,这种思维方式在古今都是一致的,也因此失去了从中窥见特定的历史文化现象的可能。但是这里需要说明的是,有些字形义联系的表层理据易为人理解,而其深层理据却不易辨别。如“羡” 字,以“次”(涎的本字)、“羊” 会意。《说文解字》中讲:“羡,贪欲也”。“次” 像人在馋涎下滴,“羊” 即为“贪欲” 之物。联系“美”、“羞” 等字,不难看出,羊在先民饮食习尚中的特殊地位,羊在古代社会是一种美食代表,因而羊才会被古代造字者选择为诱美之物的代表。“物” 字的情况相仿。“物” 泛指天下万物。“物” 字为什么要以“牛” 来充当义符,就是表义符号呢? 《说文解字》这样写道:“物,万物也,牛为大物,天地之数起于牵牛,故从牛,勿声”。我国的农业经济发端甚早,在原始农业中,牛以其力大体壮,刻苦耐劳,成为人类不可或缺的依靠力量。联系牛在古代祭祀中的祭祀主角地位及历代刑法中的屠牛之禁等一系列现象,可以肯定,古人观念中具有一种强烈的重牛意识。这类字的形义构成的深层理据中存在着有价值的历史文化蕴涵,只是因其蕴涵于较深层次,因而隐晦性较强。

第三类汉字,是造字时虽以字形直接表义,但由于其存有与今日文化不同的历史文化蕴涵,超出了今人所能理解的范围。

汉字不是直接表示音素或音节的字母,而是用成千上万个符号去表示或区别不同的语素、词的意义,用不同笔画构成的大量表意符号来记录汉语的单音节语素,从而代表了语素的声音。这样,汉字记录的就不只是汉语结构系统中的语音单位,而且还是一个有构词意义的构词单位。汉字的字形不仅记录了语言中的一个音节,而且还表达了语言中的意义。汉字是一种表意字。这主要表现为:

这类字毫无例外是具有深厚的文化意蕴价值的。如“红”、“绿”、“紫” 等表示颜色的文字,都以“糸” 作义符。“糸,细丝也,像束丝之形。”“糸”是古代服装的质料。能够表示颜色的事物很多,造字者为什么只选择与颜色联系并不紧密的“糸”充当其代表呢?这表明颜色与人的衣饰有着密切的联系。在古代社会,服装的颜色具有明尊卑、别贵贱、分长幼的礼法功用,服色使用不当,轻则被人取笑,重则难免杀身之祸。《论语•乡党》:“红紫不以为亵服。”亵服,即贴身穿的上衣。《说文解字》:“红”,帛赤白色。“紫”,帛青赤色。” 也就是说红色是现所说的粉红色、桃红色。紫色是红色、蓝色的混合色。《论语•阳货》: “子曰:‘ 恶紫之夺朱也。’”孔颖达曰:“朱,正色。紫,间色之好者。恶其邪好而夺之也。” 即古人认为粉红和紫都不是正色,不能用这些颜色衣料做内衣。由此观之,古人对服色的敏感与重视,是今人所难以想象的。表现在文字上,就是诸多以形声方式构成的颜色字都以代表服装质料的“糸”来充当义符。

第四类汉字,古人造字时以字形间接表示字义,而这种曲折联系是现今常识所能理解的范围之外的。这类文字的构形原理为其蕴涵有价值的历史文化信息创造了极大的可能性。这类文字毫无例外都具有传载历史文化的信息功能。

《说文解字》中说:“刑也,平之如水,从水,廌所以触不直者去之,从去。” 据此可知“法” 字从“水” 是表示“刑法”有“之如水”的性质,而“廌”、“去” 则表明古代行使刑法的一种手段,用廌来判断是非曲直。《论衡》曰: 獬豸者,一角之羊,性识有罪。皋陶治狱,有罪者令羊触之。”古代曾有以廌(獬豸)来判罪执法的传说。正确理解“法” 字,就要找出其形义联系中蕴涵的古代习尚。又如“善”,段玉裁《说文解字注》中说:“强语谓相争。”“善” 的构形意义应为两人口争言斗而羊介于其中。“羊”与“善” 字之义有什么关系呢?联系上面的“ 法” 字可以推测:“ 善”中之“羊” 又与前文“法” 字中的“廌”(獬豸)或为一物。联系前面辨析的字形中有“羊” 的字,我们还可以发现这样一个有趣的文化现象: “羊” 字是象形字,《说文解字》中说:“羊,象头角足尾之形。羊,祥也。” 也就是说“羊” 有吉祥美好的意思。吉祥的“祥” 本无其字,原是以羊为祥,而后造了祥字。《说文解字》中又说:“美,甘也,从羊从大。”也就是说,古代人对“美” 的感受首先应有实用功利性,再谈抽象感官性。但任何事物都是有两面性的,羊也不例外。有一个成语是“羊狠狼贪”,羊不是任人宰割的吗?羊怎么会狠呢?《项羽本纪》有这样一段话:“贪如狼,狠如羊„„皆斩之。” 为什么这样说? 因为两羊相争,以角相顶,死不相让,而且羊还有愈牵愈不肯进的习性,所以说羊有狠劲。明确了这些,对羊可以判断善恶也有了感性认识。

一个汉字可以派生出许多的词,如“三点水”旁的字都与水有关,“提手旁”字都与手有关,“木字旁”的字都与木有关,记得看过这样一篇文章,作者是这样理解“我”这个字的,我的造字结构声旁与“戈”韵母相同,而左边形旁是“禾”和“丰”的合写,他向我们展示了“我”必须能用手劳作,操持生活,还必须种庄稼,供养自己的生活,还要去应对敌人,拿起武器(戈),以求生存。“我”字的创造向我们展现了祖先的聪明和才智。还比如“疑”字的结构造型,作者编成了一篇故事:古代战斗中的人当他遇到敌人的时候,如果距离近就用“匕首”去刺他,如果距离远是用“箭”去射他还是用“矛”去刺他呢?或者觉得自己的力量打不过对方,拔腿就跑呢?“疑”字右边是“矛”和“走”的省略合写,一个小小的汉字,蕴含着我们祖先的聪明才智,一个小小的汉字,表现出我们祖先明智的战略思想;一个小小的汉字,其内涵博大精深,他的形体中凝聚着人们了解事物、解决问题的方法;凝聚着中国传统文化中的人性之美,这种文化形态在汉字中得到了切实的体现。

汉字不同于拼音文字,具有以形表意的特点,表意性使汉字超越了语音的羁绊和时空的局限,成为一种可直接“视读”的“活化石”文字。这种表意性体现了汉字“以意赋形、以形写意”的造字规律,它使每一个汉字都蕴涵着丰富的思想文化信息。

以最简单的象形字“水”为例。试想,现实中水的存在形态是不可胜数的,既有江河湖海之汪洋,又有沟溪塘池之恬静;既有大浪淘沙之雄奇,又有“秋水共长天一色”之明丽,可谓丰富多彩。面对如此变幻莫测的水世界,古人没有被丰富的表象所困惑,而是大胆地舍弃了这么多外在的感性经验,深刻地抓住了水的流动性这一根本特征,把水描写成流动状。因为在远古时期,人们所接触到的最广泛的液体也就是水了。所以以后凡是表示液体的字,大都有三点水作为偏旁。可见,象形字并非镜子映物般地机械描摹客观事物,而是包含着极其丰富的创造性思维活动,蕴藏着深厚的思想文化内涵。

形义之间的关系应该是最为我们熟悉和认可的了,从我们的汉字被成为“表意”文字就可见一斑,这一关系也是汉字区别与拼音文字的显著特点。无论是象形字、会意字、还是后来的形声字,它们都因据义构形的造字方式而具有形义统一的本质特征。我们可以据形释义,即透过字形去认识它所记录的词,也就是说字形对于所记之词的意义具有可解释性。南开大学向光忠先生强调:“‘依类象形而摩画出文,固然是为以形示意所制约;形声相益而孳乳出字也莫不受‘以形示义’的作用。由此看来,‘以形示义’是汉字产生与发展的基本规律。当然,这一功能的形成,是汉字的特征所决定的。”

字形对认识字的本义有着重要的作用。如在研究“休”字的各种意义的时候,如果充分注意到它的字形,就能把它的大多数意义整理出来一个合理的系统来,并且还能纠正一些前人对古书某些“休”字的错误解释。古代典籍常用古义,这就需要求其本义,而字又是为词而造,形与义是有一致性的,即可依形索义。如“向”字,甲骨文的形体象墙上开凿窗户,它的本义即《说文解字》所释“北出牖也”指北面的窗户。这一本义在我们现在看来是不知道的或不用的,但在《诗•豳风•七月》”塞向瑾(左偏旁应是土,但打印不出)户”正好保存下来。

形声字的形旁也可以帮助我们确认本义弄清字义发展的过程。例如“理”字从“玉”,本义是玉的纹理,按照玉的纹理来剖析它、整理它,也称为“理”,所以,《说文解字》训“理”为“治玉”。由前一个意义引申出一般的纹理以及条理、道理等意义。由后一个意义引申出了治理、整理等意义。

通过以上我们所说的,我们对汉字“音形义”的系统关系有了一个比较清楚明确的认识,这对于我们认识汉字的性质大有帮助,并在反过来学习汉字时有了知道性的思路和方法。比方说,通过学习比较,我们会知道古今字、区别字、同源字,义变而形变,音不变或微变;多音字是音义变而形不变,即音随义变而形不变;多义字是音形不变而义变;异体字、通假字、繁简字,音义不变,形变;同源字则是意义引申,字音上不变或略变,字形上表义分工而形成的。汉字“音形义”内部各自成系统,三者又组成个较大系统。

这类以字形间接表示字义的文字,它的文化符号的价值与其形义联系的难解程度是成正比的,越是难解的,所蕴涵的文化信息便越特殊,因而也就越具有深刻的文化价值。

汉语是中华民族的母语,汉语认知研究认为汉字是一种复脑文字,幼儿期是人生智力发展最快的时期,“三岁看大,七岁看老”的古训提示我们应在人的脑力发展最快最容易发展的时候,明智、有效地利用幼儿期,为他们未来的发展创造一个良好的开端,让幼儿愉快地学习汉字、发展语言能力、提高形象思维能力,进而提高智力;使汉字文化在中华民族乃至整个世界民族中源远流长。

总之,汉字凝聚了前人与今人的智慧,浓缩积累了千年的文化,汉字的丰功伟绩,值得我们自豪和讴歌。长期以来,人民对于汉字是怀有深厚的感情的,追求真、善、美是全人类共同的理想,凡千年是美好的事物,都会激起人们高尚的情操。汉字作为世界上最优美的文字之一,同时负载了大量的文化信息和审美信息。它的形体所体现的结构美和字体的风格美,使汉字的审美魅力在世界文字的舞台上焕发出更蓬勃的生命力。文字的发展演变更多的是依靠中国文化的发展,而作为文化的传承者,我们应该弘扬优秀的传统文化,认真、正确的使用文字,使汉字文化能长久的保留并走向世界。

第二篇:汉字的音形义

课题:汉字的音、形、义 课型:新授课 教学目标:

1.掌握同音字和多音字。2.了解形近字出错的情况。

3.从同音字和音近字的角度,了解如何辨别字义,正确掌握汉字,减少和消灭别字。教学重难点:

掌握同音字和多音字,从同音字和音近字的角度,了解如何辨别字义,正确掌握汉字,减少和消灭别字。教学方法:

讲授法,对比法,探讨法 教学手段: 多媒体辅助教学 教学用时: 2课时

第一课时

一、课前作业讲解

二、导入

最爱说的话永远是中国话,字正腔圆落地有声说话最算话;最爱写的字是先生教的方块字,横平竖直堂堂正正做人也像它。

上节课学习汉字的构造,知道了汉字的构造规律,这节课我们具体来认识什么是汉字。

三、汉字的字音

(一)定义

字音就是汉字的读音,拼音形式。要求按照普通话标准音去读准字音。每个音节大多可以代表若干汉字的读音,因此出现了同音字和多音字的现象。

(二)同音字

读音相同,形、义不同的字。1.分类

同音同形词。语音相同,书写形式相同。同音异形词。语音相同,书写形式不同。2.原因

(1)造词的偶合。不同时代、不同地区、不同的人们在原有语言基础上创造的新词很难避免在语音上出现偶合现象。

(2)语音的演变。语音的演变和意义的变化是不平衡的。有些古代不是同音的词,由于语音演变,到现代也变成了同音词。(3)意义的分化。有些同音词在古代是一个多义词,后来它原来的几个意义逐渐分化解体,失去了原有的联系,而它的语音却没有发生变化,就造成了同音字。(4)词语的借用。有些汉字借用外来词,经常把借词的语音形式汉化,这就使它们的语音与汉语词的语音形式相同,从而造成同音词。3.作用(1)一语双关(2)构成歇后语(3)粘连对举 4.辨别

首先,对于同音的形声字,可以通过不同的形来判定它们所表示的意义。比如“驱”“岖”“躯”都读qū,如果说“qū车”“崎qū”“身qū”,应该立刻能想到它们分别是“驱”“岖”“躯”三个字。因为古代都是用马拉车,所以“qū车”应该是与马有关的“驱”;“崎qū”是形容山路下平的,必须选择与山有关的“岖”;“身qū”则与身体有关,只能用“躯”。这几个字的意义都由形旁标识得清清楚楚,辨别起来并不难。

其次,对于常用的同音字,要随时留意它们经常和什么字在一起搭配使用,表示什么意思。常常有同学把“部署”写成“布署”,“布置”写成“部置”,把“刻苦”写成“克苦”,“克服”写成“刻服”,主要是由于没有注意到每个字的不同搭配习惯。其实,像这类同音字,有时从意义上分辨起来比较困难,只要随时注意到它们的搭配习惯,就能运用自如了。

同音异形字有:琵—枇 琶—杷 机—鸡 喂—未„„

(三)多音字 一个字有多种读音的叫多音字。1.分类

(1)读音不同,意义也不同。

(2)读音不同,意义相同或相近,用法稍有差别。2.原因

(1)方言词汇的存在而造成多音。例如:

忒 tâ 差忒(差错之意)tuī(方言)风忒大 房子忒小(忒:太)拆 chāi 拆信 拆被子cā(方言)拆烂污(喻不负责任)轧 yà 倾轧 轧棉花gá 轧帐(查对帐)轧朋友(结交朋友)人多轧得很(拥挤)

(2)普通用法和人名地名等用法不同而造成多音。例如: 单 dān 单位 简单 菜单 单纯shàn 姓单 单县(地名)chán 单于(古代匈奴的君主)

柏 băi 柏树 松柏常青 柏油马路bï柏林(地名)bî 黄柏(中药名)(3)文言文中的一些通假字延续使用到现代而形成了多音字。例如: 隽 juàn 隽永jùn 同“俊” 隽秀 隽茂 隽拔

龟 guī 乌龟 龟缩 龟鉴(喻借鉴)jūn 同“皲” 龟裂 3.易错

生肖xiào 勉/牵强qiǎng 星宿xiù 轧zhá钢

太监jiàn 度dù量liàng衡 荷hã尔蒙 摩mï挲suō 摩mā挲sā衣裳 症zhēng结 两栖qī

心宽(广)体胖pán 横hâng财 高丽lí 徘徊huái

智者乐yào水,仁者乐yào山 冠guān心病 贞观guàn 梵fàn文 秘bì鲁

下载zài 创chuāng伤/创chuāng口贴 殷yān红 亲qìng家 引吭háng高歌 框kuàng架 粳jīng稻 惩chãng罚 螳臂当dāng车chē 赋比兴xìng

乘chãng人之危 泡pāo桐 女红gōng(即女工)

(四)注意形声字的读音

“据词定音”法,按照普通话习惯的读法,一个汉字表示某个语素时,给它一个恰当的音值。

第二课时

四、汉字的字形

汉字的形体结构是靠笔画作为区别标志的。笔画是构成汉字的基本材料。

让同学进行一些字的听写。印刷、玩耍 绣花、优秀 渡船、度假村 眼镜、境况 裁缝、逢年过节 繁殖、值得 型男、刑法 陪同、赔钱 缘分、绿色 励志、厉害 建议、意义

看看在字形方面我们应该注意的问题。形近字容易写错,有以下情况

(1)笔画相同,位置不同,如“人和入”。(2)字形相近,笔形不同,如“己、已、巳”。(3)字形相近,偏旁不同,如“读和续”。(4)字形相近,笔画不同,如“木和本”。(5)字形相近,读音相同,如“眯和咪”。(6)字形相近,读音不同,如“胶和狡”。(7)部首相同,位置不同,如“旯和旮”。区别方法:(1)从字音上区别。(2)从字形上区别。(3)从字义上区别。举例: 延:诞,蜒 奄:掩,淹,俺,彦:颜,谚 央:秧,映,殃,扬,杨,汤,场,肠

羊:详细,样品,洋人,鲜,群 夭:袄,沃,跃,妖,尧:饶,绕,浇,挠,烧 遥,摇,瑶,谣 舀:稻 蹈

也:弛,驰,他,她,施,业: 亚

五、汉字的字义

汉字是表意文字。汉字表示语素的,语素是语言中语音同语义相结合的最小单位。语素在口头上用音节表示,在书面上用汉字表示。

(一)容易出错的情况: 1.误用同音或音近字。2.误用音、形皆近的字。3.误加偏旁或误省偏旁。4.受上下文影响而误。

(二)避免错别字在字义方面注意点: 1.注意形声字形符和字义的练习。2.掌握词语的确切意义。

六、作业布置:

课后练习三的第三题、第四题、第八题。课后练习四的第四题。课后练习四的第三题、第五题。

七、课后反思:

第三篇:汉字起源

试论汉字的起源

中国文化源远流长,当我们的祖先用原始工具在树枝上刻下历史性的一笔时,这便是文化最初的足迹,文字的发明与使用记录了原始人类的生活起居及从事的社会活动,例如打猎,祭祀,很好地传承了古国文明,可以说文字的产生,是当时的一件大事,“天雨粟,鬼夜哭”(《淮南子,本经训》)虽然是夸张的描述,但也可见文字在人们心中的重要性,因此,关于文字的起源,历年来各家众说纷纭,据《易•系辞》、《老子•八十》、《庄子•胠箧》、《说文解字•序》,在仓颉造字之前我们的祖先曾用结绳记事。此后,“太昊 ,伏羲氏造书契 ,以代结绳之政”。然后是“仓颉作书”,即有结绳说,契刻说,八卦说,图画说,原始意象说等,且各说法具有水火不相容之势。图画说以其形式上的象形和内容上的丰富含义得到文字学家们的普遍认可,并命名为“文字画”或“图画文字”(裘锡圭先生赞同“文字画”),唐兰先生用“文字等于图画加上语言”支持图画说。从信息学的角度来说,“文字画”说包含的信息量明显大于其他表现手段。著名的人射鹿图是个强有力的证据。图画给人的直观感受即是弯弓搭射箭去射,这是显性的信息量;隐性的信息量是该图以直观形式作用于人的大脑,通过大脑的加工,联想与想象,得出“射可以用在任何地方,不论是射人,射马,还是射虎,”,这是结绳,契刻所不能做到的。因此,人们往往认为图画是原始文字的“源”,而忽略了其他的史前文字的存在形态。我认为,图画是作为汉字的主要起源的,结绳,契刻,八卦可认为是次要起源,为研究文字的产生和发展起着不可抹灭的作用。

在文字产生之前的古代社会,原始记事主要可以归纳为实物记事,符号记事和图画记事,三种方式各施其职,实物记事与符号记事可以说是原始人类为帮助记忆的最初尝试。郭沫若先生的“文字的发生和发展 ,在结构上有两个系统 ,一个是刻划系统 ,另一个是图形系统。”“刻划系统应在图形系统之前 ,“因为任何民族的幼年时期要走上象形的道路 ,即描画客观形象而要能象 ,那还需要一段发展过程。” 等系列观点的提出和史前刻划符号的发掘极大地震撼了“人类文字起源于图画”的理论。首先,从工具性角度出发,刻划,记号,图画等视觉符号形式的存在状态都是以“原始人类”的需求为出发点,作为客体,它们之间并无高低优劣之分,之所以使用不同的表达工具,都是满足使用主体不同的需要,并没有本质的区别;其次,从主体行为的主动性来说,远古人类之间的人际关系是很简单的,更不带政治色彩——将主流的意识形态强加于他人之上,也就是说,选择结绳,刻划或图画是有相对自由的,虽然有些学者根据汪宁生先生的《从原始记事到文字发明》一文的调查得出了“陶器上的刻划记号”只是一种“随意的刻划记号”的结论 ,认为它们既“没有社会性”、“本身也没有自我说明的作用”、“任何信息也传达不了”,这种说法未免太绝对化和武断了,图画以其象事物的型和表意得到认可,“事大大结其绳,事小小结其绳”的结绳记号同样也负载着一定的信息量,远古人类用随意的结绳动作有意识地保存记忆,避免遗忘。我们说“文字是人类社会的交际工具”,结绳也是作为原始交际工具在帮助记忆的同时,也作为相互交际往来的凭证,“工具”性质是可以肯定的,从这点上足以说明结绳与文字之间有一定的关系,在某种意义上,排斥结绳起源说可以说是否定结绳记事的这段历史。结绳的方式虽然简单,但足以表达简单的意思,例如记忆与盟约,而且在后代结绳方式亦有遗迹,如朱熹记述的苗民不知文字,仍以结绳记事,并父子相传,林胜邦亦考证过硫球结绳法分指事会意两类,凡物品交换,租税赋纳,用以记数者,则为指事类;结绳记事也成为后来有些汉字的取象之源,如汉字中的、、等字即取象于结绳,唐兰在《中国文字学》中认为,在声符文字未发生以前,图画文字里只有极少数的象形,此外,就完全是象意字了。即图画文字演化为象形字和象意字,而据上所证,象形字与会意也可以在结绳记事上找到一点证据,可见,结绳记事是文字产生的前奏和预演,结绳记事是文字产生的准备。

契刻是远古人类在结绳记事的基础上创造的用于帮助记忆数字的一种方法,契字做动词,《释名》说:“契刻也,刻识其数也”,由于数目记忆的困难,所以刻木来作为一种信约,由于古代文献的大量记载,如《管子•轻重甲》、《列子说符》、《易林》、《曲礼》等,文字家们对契刻说给予了适当肯定,认为契刻的“约定俗成”的性质已经十分接近文字,已经带有书写的性质,然而仍不承认它是文字的起源,虽然有人推测汉字的一到八数目字来源于契刻,但不能作为有力证据。我认为,契刻的符号与汉字是相当接近的,服从于交际需要,具有“约定俗成”的特征,服务于小地区,小范围人们的交际圈,从认知学的角度,远古人类的简单思维已经创造了奇迹。刻划符号与人类思维具有直接的关系。为使对事物的直观认识能够保存,于是借助一定的形式(刻划)来实现,刻划的符号即代表现实中的事物,若我们把远古人类为保存原始记忆的意图叫做“意”的话,通过心理加工,其生成的图象即刻划的符号可以叫做“象”,即原始心理图式,可见远古人类有了“我手写我口”的可能,虽然这些刻划符号并没有语音形式,但无语音并不妨碍小范围的交流,并不影响突破时空限制的记忆,虽然所记忆的内容十分有限,只限于简单的具体的事物,但“约定俗成”的性质和工具的职能足以证明它在文字产生之前的重要性,作为次要来源来说,并不过分。由于各种起源说都有一定的道理,赞同一种起源说而排斥另一种起源说显得太主观化,还有学者折衷一说,认为结绳和象形汉字之间有个中间环节,即是以“河图洛书”为代表的原始“数字卦”,阐述思路是结绳主要是用以记数的,实际上结绳是原始的数字形式,先民用这种原始的结绳数字进行占卜,“河图洛书”正是这种原始结绳数字排列而成的数字卦图式,这些图式可以排演出众多的数字卦,不同的数字卦代表着不同的事物及其之间的相互联系,可以说数字卦粗略地具备了文字的功能,但这些数字卦所代表的内容毕竟让人难以把握,为了更形象准确地记录数字卦所蕴含的内容,掌管卜筮的巫师们才逐步地发明、创造了象形汉字。实际上,各种起源说法都有其理论基础,然而我要说的是,人们在重视事实考证的同时,忽视了最本质最重要的问题,文字学家们怀着崇敬的心情审视中国古文字时,怀的是探求“文字”的目的,何谓文字成为衡量的标准,裘锡圭认为,语言文字学者可以分为狭义和广义两大派。狭义派认为文字是记录语言的符号。广义派认为,人们用来传递信息的,表示一定意义的图画和符号,都可以叫做文字。裘先生认为这种分歧只是使用术语的不同,很难说这里面有什么绝对的是非。然而实际上,文字的定义却成为探索文字起源的关键。也就是说文字学家对文字定义存在广义和狭义的区别,由此导致了探求文字起源时的理论基础不同,验证的方式也不同,所以才会有各种文字起源说。狭义派的观点是:“言者意之声,书者言之记。”(《〈书•序〉正义》)这句话道出文字的性质。文字是为了记录语言而发明的一种书写符号系统,在语言的基础上产生。中国的文字是方块汉字,自然,狭义派文字学家以这定义做衡量标准,以古推今,进行严格的一一对照的研究,文字和非文字的符号界限分明,结绳记事,契刻记事很容易找到不符合的条件,如不代表语音,只是远古人类随意做的记号,一个个绳结并没有同语言中的语素或词建立起固定的联系,认为汉字是高级的符号体系,其复杂的构形是不可能从简单的契刻演变而来的。从固有的文字构形来判断史前符号,根据商、西周时期的甲骨文,金文距汉字发生的源头较近,绝大多数文字个体是通过象形的诱导产生的图形式文字,文字符号与它所代表的词之间的联系,很明确地表现了汉字与图画的渊源关系,“文字本于图画,最初的文字是可以读出来的图画”;广义派文字学家在“用来传递信息,表示一定意义的图画和符号”的理论指导下,支持图画说的基础上,又提出了结绳说,契刻说,八卦说,从宏观角度来说,只要可以用来传递信息,本身具有一定意义,都可以作为探索文字起源的材料和证据。根据目前考古工作的进展,我们没有有力的证据非常肯定地说图画说就是文字的唯一起源,恰当的说,这是主流观点,也有人持否定意见,认为以指示性的图案作叙事型的描绘的“图画文字”在中国尚未发现任何痕迹,而古埃及前王朝时代的象形字,其文字本身就是以图画的形式来表示的。不能因为甲骨文中象形字数量众多而断定汉字起源于图画,但大部分文字学家如唐兰,裘锡圭还是持肯定意见,我认为,在没有确凿证据之前,可以像广义派的做法,认为图画说是主要起源,结绳说,契刻说,八卦说做为次要起源来补充,丰富文字起源说的理论,形成多元化的观点,但其中还是有主次之分的。

结论

通过上述分析,在文字定义做广义和狭义区分的同时,我觉得有必要对文字起源说也做广义和狭义的区分,在远古人类时代,结绳,契刻,八卦,图画作为符号形式,依表达者的需要来选择,处于一个较自由选择的阶段。图画符号以其整体的优势(象形,象意)奠定了起源说的基础,但从广义上来说,可以把结绳说,契刻说,八卦说做为次要起源来补充和发展汉字起源的理论。

第四篇:【汉字起源】

【汉字起源】

1、汉字是汉民族的祖先经过长期社会实践而创造的一种文字符号系统,也是世界上历史最悠久的文字体系。

世界上曾经存在过的其他古老文字,早已失去了记录语言的功能而成为历史陈迹,例如古埃及的圣书字、苏美尔象形符号等,只有汉字从古代一直沿用至今。

2、据考古资料表明,在我国原始社会晚期已有汉字的萌芽。

汉字起源于图画和简单刻画。

1975年在西安半坡仰韶文化遗址中(距今大约有六千年),发现陶器上有一些重复出现的有规律的简单符号。

同时期的山东莒县大汶口文化遗址中也发现类似的符号。

这些符号同后来的甲骨文、金文有某些相似之处,有人认为它们就是古代汉字的前身。

3、关于“仓颉造字”的传说。

据史书记载,仓颉是黄帝时期的一位史官。但是没有证据证明仓颉就是汉字的“原创”发明人。

汉字的起源有种种传说,中国古书里都说文字是仓颉创造的。说仓颉看见一 名天神,相貌奇特,面孔长得好像是一幅绘有文字的画,仓颉便描摹他的形象,创造了文字。有的古书说,仓颉创造出文字后,由于泄漏了天机,天落下了小米,鬼神夜夜啼哭。还有一种传说,说仓颉观察了鸟兽印在泥土上的脚迹,启发了他 发明文字的灵感。

这种种传说都是靠不住的。实际情况可能是仓颉曾经从事过汉字的搜集与整理工作。但是,汉字的创造不是一时一地的事情,更不是一人所能够完成。文字是广大劳动人民根据实际生活 的需要,经过长期的社会实践才慢慢地丰富和发展起来的。

4、文字符号系统是在原始图画符号、结绳、八卦、算筹、契刻等辅助记忆方式的基础上,经过许多世代的“知识分子”和“准知识分子”们集体创造并逐步成熟起来的。

文字的萌芽可能是分散的,不成系统的。但是经过使用者的加工整理,图形或符号逐渐同语言中的“词儿”对应起来,并能够代表语言用来记事和交际,这样文字符号体系就逐渐形成了。

汉字,其中有象,其中有意。她是一首流动的哲学史诗。“仓颉造字,天雨粟,鬼夜哭”。文字的创现,人类便找到了开启自然与智慧之灵的钥匙。没有文字,便也就没有今天人类文明的一切成果。

从1954年秋至1957年夏,中国考古工作者多次发 掘了半坡遗址(今西安市东郊半坡村北,发现了早在 6000年左右半坡人在长期的生活和生产实践中,创 造了具有文字性质的劾划符号和绘画、雕塑、装饰品 等艺术作品。半坡人的刻划符号多保留在彩陶上,这 可以看作是原始的中国文字。

近年来,中国在山东莒县陵阳河大汶口文化晚期的一 处遗址里发现了一批墓葬(距今已有4500多年),出土了大量的文物。在一些陶尊上各刻有一个图象文 字,共发现了10多个单字。这些文字是按照实物的形状描绘出来的,所以称为“象形字”。字体的结构 与甲骨文上的象形字十分相似,但比甲骨文要早1000多年。因此,“象形字” 是中国最早的文字,它已具有了文字的特征。

甲骨文是中国最早的成熟文字,其与埃及的纸草文、巴比伦的泥版文书等同为人类社会最珍贵的文化遗产。纸草文字和泥板文书都已失传,而中国的甲骨文几经变异,一脉相承,终于成为现在中国通行的文字。从甲骨文到现代汉字,不仅对中华民族的发展具有巨大的凝聚力,而且记录了中华民族灿烂的5千年文明史。让我们共同努力,使更多的人认识这“千年神甲、文字始祖”,共同留住我们的文化之根.甲骨文,古汉字一种书体的名称。殷代人用龟甲、兽骨(主要是牛肩胛骨)占卜。在占卜后把占卜日期、占卜者的名字、所占卜的事情用刀刻在卜兆的旁边,有的还把过若干日后的吉凶应验也刻上去,最详细的一条将近100字。学者称这种记录为卜辞,这种文字为甲骨文。甲骨文发现于安阳小屯村一带,是商王般庚迁殷以后到纣王亡国时的遗物(公元前14世纪中期~前11世纪中期),距今已3000多年。

甲骨文开始是自然流露,无人注意,1899年王懿荣辨认为商代文字,从事收集。1903年刘鹗拓印《铁云藏龟》。早期的研究者有孙诒让、罗振玉、王国维等。罗振玉又搜集实物拓印为《殷虚书契》等,并作考释。安阳殷墟考古发掘始于1928年,连续八九年,最大的收获是1936年夏发掘的第127号坑,得甲骨文1.7万多片。综合先后所得加以拼缀挑选,编印为《殷虚文字·甲编》和《乙编》,共收甲骨13047号。董作宾根据发掘材料作《甲骨文断代研究例》,分甲骨文为5期,对文字的文法、字形、书体等的演变有所阐述,其后时有修正。陈梦家在所作《殷虚卜辞综述》中慎审总结,断代说遂基本可信。甲骨文考释方面学者颇多,成绩突出的有郭沫若、唐兰、于省吾等。孙海波采集编印为《甲骨文编》,初版在1934年,1964年修正再版。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后,中国社会科学院历史研究所汇集1899年以来80年间安阳殷墟出土的甲骨文,公私收藏以及流传海外的共41956片,由郭沫若主编,胡厚宣总编辑具体指导,编印为《甲骨文合集》,考古研究所70年代在殷墟发掘所得甲骨4589片,由钟少林等5人编著《小屯南地甲骨》,增加了一批重要的资料。

甲骨文是现存中国最古的文字,大约有4500个单字,可识者约1/3。它的基本词汇、基本语法、基本字形结构跟后代汉语言文字是一致的。用许慎六书来检查,在字形结构方面指事、象形、形声、会意皆已齐备;在文义使用上转注(互训,即义近通用)、假借(音近通用)也都很清楚。甲骨文可以断代,早晚分明,从某些常用字的变化可以领会许多中国文字发展的知识。例如:①简化,形体复杂的字,日趋简单,笔画减少。②形声化,象形字增加声符,假借字增加形符,变成形声字。甲骨文是占卜者写刻的,有它的局限性,不一定包括商代的所有文字。而有些占卜术语,一般人也未必通用。又由于是用刀刻成,不免变形,骤见不易理解。

甲骨文原来专指安阳殷墟所出,从发现至今已80多年,经过许多学者努力,取得很大成绩,在中国文字史上可以看作一个单元。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后,各地发现周人有文字的甲骨,如陕西省西安市沣西张家坡出土三片卜骨,山西省洪洞县坊堆村出土1片卜骨,北京市昌平县白浮村出土3片卜甲,陕西省岐山县凤雏村出土292片卜甲,又扶风县齐家村出土1片卜甲,6片卜骨。其中以岐山、扶风所出比较重要,片数既多,不同单字在250字以上。这些资料出土地点分散,年代早晚不一,内容简单,字形与殷墟不尽相同,确是中国考古学之新发现,而从中国文字史看,还没解决什么问题。

第五篇:汉字起源

汉字起源

人类有了语言就可以积累知识形成文化。有了文字就可以记录语言、交流信息。语言把人和动物区分开来文字把人类社会的原始阶段和文明阶段区分开来。文字更打破了语言在时间上和空间上的限制将语言传送到远方扩大了语言的交际功用。

有关汉字起源的说法繁多。有结绳说、八卦说、河图洛书说、仓颉造字说和图画说等。结绳说

《北史·魏本纪》说北朝魏的先世“射猎为业淳朴为俗简易为化不为文字刻木结绳而已。”记录了原始社会部落或中国一些少数民族在文字出现之前以结绳记事的方法把战争、猎获、会盟、选举、庆典、联姻、生育、疾病和灾害等大大小小的事件记录下来。

过去亦有学者据《周易·系辞下》“上古结绳而治后世圣人易之以书契百官以治万民以察。”的论说推断“文字起源于结绳”。

八卦说

孔安国《尚书》序属伪作但年代甚古里说“古者庖牺氏之王天下也始画八卦造书契以代结绳之政由是文籍生焉。”

《易纬·干·凿度》认为乾卦天字的古文坤卦地字的古文离卦火字的古文坎卦水字的古文巽卦风字的古文震卦雷字的古文艮卦山字的古文兑卦泽字的古文。

河图洛书说

《易·系辞上》河出图洛出书圣人则之。

《河图·玉版》仓颉为帝南巡狩发阳虚之山临于元扈洛I之水灵龟负书丹甲青文以授之。“图”、“书”出自河洛其事何其神秘神秘主义正是此说的一大特点。虚而言之可以理解为图画与书录实而言之可以理解为《易经》与《尚书》。

《辞海》“河图洛书”条下说传说伏羲氏时有龙马从黄河出现,背负“河图”有神龟从洛水出现背负“洛书”。伏羲根据这种“图”、“书”画成八卦就是后来《周易》的来源。一说禹治洪水时天帝赐给他以《洪范九畴》《尚书·洪范》刘歆认为《洪范》即洛书。

揭开此说的神秘面纱,不难发现它真实的核心就是算数能对照“九宫”算法。所谓“九宫”在谶纬家来说是八卦加上中央合为九“五”位于中央还可以和五行联系起来在术数家眼中则其数横、竖、斜偏、相加得数恒为15。仓颉造字说

“仓颉造字说”在战国时即已流行。《吕氏春秋·君守》说“仓颉作书后稷作稼。”《荀子》、《韩非子》也有记载。《淮南子·修务训》高诱注说仓颉“生而见鸟迹知著书”。到了秦汉时代这种传说更加盛行。许慎《说文解字·叙》“仓颉之初作书盖依类象形。”

仓颉到底是什么人呢?传说他是黄帝的史官黄帝是古代中原部落联盟的领袖,由于社会进入较大规模的部落联盟、阶段联盟之间外交事务日益频繁,故迫切需要建立一套各盟联共享的交际符号。于是搜集及整理共享文字的工作便交在史官仓颉的手上了。

宋代淳化年间有一部著名的书法集子叫《淳化阁帖》其卷五载有古篆书二十八字传说是仓颉所写。

经过人民长期摸索、反复试用、逐渐完善起来的约定俗成的汉字体系绝不会是一人之力所能创出的。

图画说

现代学者认为汉字真正起源于原始图画。一些出土文物上刻划的图形很可能与文字有渊源关系。

公元前4,000年左右出土于陕西华县泉护村遗址、新石器时代仰韶文化的彩陶盆上性质应是此地原始氏族的徽号当时正处在母权制向父权制过渡的氏族社会阶段有四个鸟形图案与古汉字中的“鸟”上行和“隹”下行对照十分相似。《说文》说“隹”是短尾鸟的总名。

西安半坡遗址出土的仰韶文化彩陶盆上和晚商青铜器上的鱼形图案形态逼真栩栩如生。拿它们与古汉字中的一些“鱼”比较其相似的程度足以使人确信汉字是从原始图画演变出来的。

下载华夏汉字起源与其形义联系5则范文word格式文档
下载华夏汉字起源与其形义联系5则范文.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汉字的起源

    中国汉字是世界文字之林中独一无二的见形见音又见意的文字, 中国汉字的魅力不仅表现在它独特的读音上, 而且还突出地表现在独特的形体和寓意上。读音、形体、寓意的独特性,......

    汉字的起源

    汉字的起源 汉 字 的 起 源 有 种 种 传 说, 中 国 古 书 里 都 说 文 字 是 仓 颉 创 造 的。 说 仓 颉 看 见 一 名 天 神, 相 貌 奇 特, 面 孔 长 得 好 像 是 一 幅 绘 有......

    汉字的起源(DOC)

    目 录 汉 字 的 起 源..................................................汉 字 的 构 成..................................................象 形 法 .......................

    关于汉字的起源

    组长:大家好,我们是起源小组,主要给大家展示汉字的起源。我们分头找资料,发现有关汉字起源的说法繁多,除了课本上提到仓颉造字说,结绳说、还有八卦说、河图洛书说、图画说. “书契......

    汉字的起源

    一、请你谈一谈对汉字起源的认识和理解。 1、结绳(记事)说 关于结绳记事,是汉字起源最早的说法,这也是原始民族普遍采用的一种记事方法。《说文解字·叙》:“神农氏结绳为治而统......

    汉字的起源

    汉字的起源 汉 字 的 起 源 有 种 种 传 说, 中 国 古 书 里 都 说 文 字 是 仓 颉 创 造 的。 说 仓 颉 看 见 一 名 天 神, 相 貌 奇 特, 面 孔 长 得 好 像 是 一 幅 绘 有......

    汉字的起源

    汉字的起源 远古时期,社会生产力极其低下,人们要生存,就必须聚居在一起,相互协作,共同劳动。在这个过程中,人类语言就产生了。初始的语言只是通过人们之间的口耳相传来表达,但随着......

    汉字的起源

    汉字的起源 汉 字 的 起 源 有 种 种 传 说, 中 国 古 书 里 都 说 文 字 是 仓 颉 创 造 的。 说 仓 颉 看 见 一 名 天 神, 相 貌 奇 特, 面 孔 长 得 好 像 是 一 幅 绘 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