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桑冬松 说课
肥东一中青年教师岗位技能大赛说课设计 必修3
1、学情分析:本节内容学生在初中阶段没有接触过,非常陌生;本课包含了哲学层面的内容,政治课尚未学到,无法提供跨学科的知识资源;内容本身深奥枯燥难懂;基于学生的年龄特征; 难以用自己的知识储备进行把握和取舍; 学生对本课的 是学生难以明白和理解的内容,这两个例子使学生对三教合一有了一个最直接、最深刻的认识,这是用学生所熟知的东西来创设情境,激发他们的思维和兴趣。【板书】
2、理学内容——程朱理学和陆王心学(1)、理学的含义
这是本课重要的历史概念,是学生必须明白的内容,但教材介绍的过于简略,所以教师在补充一定材料的基础上给学生讲解清楚。(2)、程朱理学和陆王心学的代表人物及主张 问题引领:
程朱理学和陆王心学的代表人物各有哪些?请介绍他们的故事和各自的主张。
设计意图:学生进行过课前探究,课堂上的展示可以锻炼他们的能力。对人物的介绍能够增加学生对理学家的感性认识,提高学生学习思考的兴趣,也有助于他们对理学观点的理解和评价。
预设问题:在这个过程中学生对于程朱理学和陆王心学的区别也许会存在疑问,这时教师可以由学生讨论得出结果来帮助学生理解。【板书】
3、宋明理学的评价
列出:鲁迅的名言:翻开中国的历史一看,上面尽写着两个字“吃人”,贞节牌坊的背后都是血泪,还有裹着小脚的悲惨童年。但同时也打出,在理学思想的影响下文天祥发出了“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的表白;于谦提出了“粉身碎骨魂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的自我要求;还有林则徐“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驱之”的人生境界;温家宝总理在哈佛大学演讲的时候,也曾经深情地引用理学大师张载的一句话:“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这样两种鲜明的对比让学生分组讨论最后得出对宋明理学的消极和积极的评价。
消极——三纲五常维系专制,压制扼杀自然欲求;积极——重视主观意志,注重气节品德,讲求自我节制,强调责任使命,凸显人性庄严。
设计意图:此处是本课的难点,是知识的升华和运用,教师通过多角度资料的呈现和问题引领,充分调动学生思维的广度和深度,帮助学生形成正确的认识和评价。此处教学还注重体现历史的时代感和历史为现实服务的功能,使学生树立对待传统文化的正确态度。
五、说教学反思
1、注意课标要求,落实宋明理学的知识要点;
2、分析学情,适当补充具体事例;
3、要让复杂的理论通俗化,贴近学生要求,是教师应当深思熟虑的问题;
4、要充分体现了历史教学的三要素,史实,史料,史观三者的结合。
第二篇:大桑小学教师说课活动方案
大桑小学教师说课活动方案
一、活动目的:
为了适应素质教育的教学方式的变革,配合新课程改革,加强教学实践研究,优化教学过程,提高教师的素质和教学水平,拟制定教师说课活动方案。说课对象:全体数学教师
二、活动方式:
1、通过抽签方式决定比赛顺序,每隔12分钟进场一位参赛教师说课。
2、按说课原则和要求说课12分钟。
3、由第一位参赛教师抽签选内容。
4、不允许携带任何资料。
三、活动时间:3月28日下午2:30开始
四、活动组织安排:
说课是教师在备课的基础上,面对同行或教学研讨人员进行说课,在说课的时候要说清楚教学设计及其理论依据。说课不同于上课,说课时要求讲清楚每一个环节及其理论依据;说课是面对同行或教学研讨人员进行说课,互动性不如课堂教学;说课的时间短暂„„这样对说课者来说要求更高,要有理论的基础,要有清晰的思路,要有准确、简练的表达等等。
五、活动形式及具体安排
1、教研组长负责组织,与教师们共同学习《说课评价标准》、如何说课。
2、本次活动主要是想锻炼与提高教师的说课能力,因此要求全员参与。
3、本次说课不分预赛与决赛,直接进行决赛。
4、每一位教师说课时间为12分钟,但不能少于10分钟,12分钟一到即停。每位说课教师必须脱稿说课。
六、说课要求及评分标准:
1、教材分析
(1)说清本课在本学科教学中所处的地位和作用。5分(2)说清本课教学内容的重点和难点。5分
2、目标分析
(1)明确本课时的知识、能力和情感等教学目标。5分(2)联系学情分析目标的合理性、科学性。5分(3)说明落实课堂教学目标的教法与学法。5分
3、过程分析
(1)说出课堂教学的整体思路和环节。15分(2)说出设计教学各环节的依据和预期效果。10分(3)说出教学中突出重点、突破难点的方法。15分(4)说出板书、习题和作业的设计意图及依据。5分
4、效果分析
(1)教学过程中可能出现的问题。10分(2)学生中可能出现的典型错误。10(3)教学设计对培养学生思维和创新意识的作用。10以上要求根据具体课题可以有所侧重,不必面面俱到
七、评奖方式
本次说课活动评出:一等奖3名,二等奖5名。
2013.3.26 分 分
大桑小学说课活动总结
3月28日,我校开展了说课比赛,全体教师都参加了此次说课活动。学校在此之前进行了说课培训,老师们非常重视这次说课活动,上网查阅资料,教师准备充分,不少老师说课水平很高,老师们既是说课者又是评委,评出了一、二等奖。
老师们把这次说课看作是一次学习交流的好机会,一次展示自己才能、展示自己教学风格的好机会,有的老师不仅听本学科教师说课,还听其他学科教师说课,这种虚心学习,积极进取精神值得我们大家学习,应该发扬下去。
说课,实际上是老师叙述我这节课怎么教,为什么这么教。里边有教法、学法设计,教学过程设计,板书设计,还有教师对教材的理解与分析,对学生心理分析,教师教学思想的表露,这是作课所不能达到的效果。一节说课,全面地反映了教师的教学思想,展示了教学基本功。
这次说课反映出我们的教师教学理念发生了深刻变化,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思想贯穿全过程,教师上课不再只是使用讲授法,教学过程不再只是教师讲学生听、学生记的过程,学生自主探究的教学方法,合作学习方法,走进了我们的课堂。
存在问题及改进意见
1、个别教师在说课中还存在说教案现象、理论支持较少。
2、说课时照着稿念,最好变成自己的话来说。
3、有的话离题太远,可以不要。
4、要用数学语言说课、讲课,表述力求准确。
5、对三维目标理解不透。如:过程与方法目标:“培养学生积极思考善于与人合作交流等良好的学习习惯”。“过程与方法”目标是学生通过什么途径,什么方法获取本课知识目标。
本次活动评选出:
一等奖:齐荣霞 景向丽 卢兴昌
二等奖:谢丽华 谭万峰 张静 王雪燕 桑艳辉
2013.3.28
第三篇:桑冬玉先进个人材料
成功就是将平凡的工作
做到不平凡
桑冬玉同志,1993年参加工作,现任机修厂钳工组组长。连续五年被评为先进工作者和先进生产标兵,去年6月份被党支部评选为预备党员。在鑫龙集团公司举办的技术比武上先后获得第二和第三的好成绩,今年6月份在鑫龙钳工技术比武获得荣誉奖,今年在机修厂第二季度钳工技术比武获得第三名的好成绩。在煤矿工作的十几年中,他以过硬的业务技术,多次排除设备故障,为确保设备安全维修立下了汗马功劳。他干一行爱一行,工作踏实,兢兢业业,出色地完成各项工作。他公而忘私,不计个人得失,只要工作有需要,不论白天黑夜,随叫随到,本工种业务在全矿范围内响铛铛、呱呱叫,出类拔萃。在处理机电维修事故时,标准高,时间短,为煤矿事业做出突出贡献,由于工作表现突出,思想进步,爱岗敬业,技艺高超,深得全队员工和领导的厚爱。
在大众矿工作的十几年中,他坚持在学中干、干中学,努力钻研机电设备维护和易发故障的维修技术,熟练地掌握了强、弱的设备维修基础知识及电工技术。一次井下25绞车损坏,因在坡头无法把好设备运往井下替换维修,当晚就和刚工作不久的新员工郭建松下井维修,到井下一看根本和井上不一样,不仅维修场地很小,吊装起来也不方便。打上吊装环后我们就开始工作。打开绞车一看主要部件都需要更
换,他们先后上下井三次把绞车配件全部装好,等上井后已经是第二天上午。建松说:“真累呀!”他说:“我们是维修人员,为了保证井下正常生产,我们就要不怕吃苦尽量完成各项工作任务。”
我们矿每年都要参加鑫龙集团公司举办的技术比武,他有幸再此次比武中获得了第三名的成绩,为大众公司及机修厂也算是取得了一点小名誉。但通过这次比武桑冬玉深深感受到一种前所未有的危机感,通过比赛发现自己在技术上和理论上都欠缺学习,认识到了不学习是要落后的,在技术上还要继续刻苦钻研。面对将要建成的百万吨矿井,要想跟上时代的步伐,就要好好的掌握各种机械的性能结构以及维修技术,带领钳工组成员更好的完成上级下发的各项工作任务。
工作中桑冬玉把满腔热血倾注在百年老矿的创新和创效上,运用自己的聪明才智,大胆创新,先后参与了多项技术创新项目。在技术革新方面,通过对U型钢连接卡片钻眼工作的革新使工作效率提高了一倍多,从原先只能一次钻一片到现在一次钻五至六片。这次革新既提高了工作效率又节省了人力,克服了有时出现人员紧张的问题,在隐患整改方面通过对连接卡钻眼工具的改进,使工作不会因为钻头的旋转而带出危险情况,这样能更好的保证钻工的安全。在工作中要做到善于发现问题,并且及时解决问题。多鼓励班组成员在安全上、技术创新方面多出好点子、多动脑经、多学习。在安全上桑冬玉全身心地扑在工作岗位上,所包保范围内的电气设备杜绝了失保失爆,做到了身边无“三违”、无轻伤事故,发挥了一名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由于工作出色,去年我矿三季度“先进组长”评选中,桑冬玉脱颖而出。面对荣誉, 桑冬玉仍然很谦虚的说:“踏踏实实干工作、一心一意保生产是我最大的心愿。” 桑冬玉同志表示,在今后的工作中,将继续带领班组人员,脚踏实地、因难而上,积极努力完成生产任务,为公司的发展尽自己最大的贡献。
机修厂 2011年8月
第四篇:《黄山奇松》教案,说课(范文)
《黄山奇松》教案
第二课时
教材分析
课文以生动的笔墨描写了黄山奇松美不胜收的各种姿态,抒发了作者的喜爱和赞美之情。文章先总体介绍黄山奇松“潇洒、挺秀”的身影,然后具体描绘三大名松,最后对其他的松树稍加点染。写三大名松,运用拟人的手法,既生动形象,又暗示名字的由来。学情分析
由于我班大部分学生没有去过黄山,而他们对于黄山奇松的探知欲是十分浓厚的,极为有限的课本文字、插图,学生的学习兴趣不大,注意力难以集中。而多媒体课件能给学生呈现出丰富多彩的教学信息,营造出一种轻松愉悦的学习氛围,激发浓厚的学习兴趣,真正实现信息技术与课堂教学有机整合。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第二自然段。
2、通过朗读感悟文中新词的意思,理解课文内容,培养审美情趣,激发学生对祖国大好河山的热爱之情。
3、学会本课生字,理解生字组成的词语,会用“屹立”、“郁郁苍苍”造句。
4、观察图片,任选一种松树,仿照课文写一段话。
教学策略
1、提炼主线。以“黄山奇松”奇在哪儿为主线展开教学活动。
2、创设情境。通过视频、音频、文字、图片等,创设情境,让学生进入“旅游”境地,感受黄山松树的奇美。
3、朗读感悟。让学生反复朗读,通过对关键词句的品味、联想,感受黄山松树的潇洒、挺秀。
4、化语为画。学生读懂文本语言、浮现语言形象,用简笔画绘制名松形象。
5、读写结合。仿照课文写法,自选一种松树试着写一写。课前准备:
在网络教室,教师设计网页放在学校服务器上 教学步骤:
一、导入课文
1、请同学们说说你知道哪些闻名中外的风景区和旅游胜地?
[调动学生直接、间接的经验,唤起学生对祖国河山的热爱之情。]
2、今天,让我们一起去被人们称为“天下第一山”的黄山去看一看,好吗?(板书:黄山)打开网页,进入“黄山旅游” 观看录象和图片,说说自己的感受。
[儿童的思维来自对世界的好奇与惊诧。网络的视频播放生动直观,使学生入情入境,对黄山产生直观感知以及各自的体验,激起学生学习课文的兴趣。]
3、“黄山四绝”闻名于世,而人们对“奇松”则情有独钟,今天,就让我们一起去仔细观赏一下这些奇特的松树吧。(补充完整题目:奇松)
[据题提出阅读专题一个,既培养了学生的质疑能力,又能以此为主线,展开自主学习系列活动。]
4、据题质疑:黄山松奇在哪儿?
二、初读感知
1、进入“阅读指南”的“整体感知”,呈现:
[整体感知课文,落实自主学习理念,人人参与读书活动,围绕阅读专题,接触文本语言,感知课文内容,初步了解松树之奇,以培养学生对文章的整体把握能力。]
(1)自读课文,读得正确、流利,并结合上下文初步领会生字词的意思,不能解决的加下划线。
(2)三个自然段分别写了什么?
(3)简要说说黄山松奇在哪儿?
2、自学课文
3、读后检测交流
4、简要说说黄山松“奇”在哪儿?
5、小结:黄山松非常奇特,那就让我们再读课文,细细地去感受一下。
三、精读第一节
1、进入“阅读指南”的“整体感知”,呈现:
(1)默读第一节,想想黄山松奇在哪儿?
(2)联系课文说说“四绝”、“情有独钟”的意思,有困难的可以访问“说文解字”。
[访问“说文解字”,可让学有困难的学生得到指点帮助,是面向全体学生,实现因材施教的具体体现。]
2、学生返回首页自学
3、同桌讨论
4、学生显示网页内容进行交流
(1)学生读第二句,抓住“潇洒”、“挺秀”体会,并点击第二句话,出现黄山全景图,展示黄山松潇洒挺秀的身影,体会黄山松的奇特。
[语文姓“语”,网络环境下的语文教学同样十分注重语意的领悟和把握。]
(2)读好第二句
(3)学生点击第一句话,联系“说文解字”,展示“黄山四绝”的图片,理解“四绝”的词意。
(4)打开“说文解字”,理解“情有独钟”的意思。
(5)读好第一句话,读出人们的喜爱之情。
5、齐读第一节,再次完整地感受黄山松的奇特。
四、精读第二节
1、进入“阅读指南”的“第二节导读”,呈现:
(1)读读描写三大名松的语句,想想从哪些重点词语中感受到名松的奇特呢?加上下划线,并说说是怎么体会到的。
(2)联系课文说说“饱经风霜”和“郁郁苍苍”的意思,并用“郁郁苍苍”造句。有困难的可访问“说文解字”和“造句指南”。
(3)你能通过想象任选一种名松,把它的形象画下来吗?你可以进入“创造天地”试一试。
[利用网络优势,给学生创设创造性学习的空间。学生自读自悟,感受三大名松潇洒、挺秀的身影,语感得到培养。在感受的基础上,让学生展开想象的翅膀,用电脑绘画这一学生极感兴趣的方式,让学生描绘“内心视像”,在相互评价中碰撞出创新的火花。]
2、学生自学,同学之间可以交流讨论
3、学生显示网页内容进行交流。
(1)感受“迎客松“之奇
A、学生读写“迎客松”的句子,抓住“遒劲”、“饱经风霜”、“郁郁苍苍”、“斜伸”等
词体会,并点击这句话展示“迎客松”的图片,进一步感受迎客松的奇特。
B、部分学生把优秀的画作传送到大屏幕,图文对照,师生点评。
C、读好这段话,读出迎客松的奇特和人们的赞美之情。
(2)感受“陪客松”之奇
A、学生读写“陪客松”的句子,抓住“如同”、“绿色巨人”体会,并展示“陪客松”的图片进一步感受陪客松的奇特。
B、部分学生把画好的陪客松的画发送到大屏幕,师生点评。
C、读好这句话。
(3)感受“送客松”之奇特。
A、学生读写“送客松”的句子,抓住“蟠曲”、“天然盆景”“向山下伸出”体会奇特,并点击这段话出示“送客松”的图片进一步体会。
B、学生把画好的送客松的图片传送到大屏幕,图文对照,师生点评,进一步感受送客松的奇特。
[展示是最好的学习。为了展示,学生会以自己最大的负责的精神完成自己的作品。在发布自己作品的同时,学生能品尝到成功的快乐,激发起内心的创造欲望,有利于个性的发展和创造力的养成。]
C、读好这段话
(4)齐读写三大名松的句子,整体感受他们的奇特。
(5)看图描述三大名松。
4、部分学生把造的句子发送到大屏幕,师生点评。
五、精读第三节
1、进入“阅读指南”之“第三节导读”,呈现:
(1)默读第三节,想想“千姿百态”是什么意思?文中列举了哪些不同的姿态?可以进入“图片集锦”欣赏千姿百态的松树。
(2)理解“屹立”并造句,有困难的可访问“说文解字”和“造句指南”。
(3)你能选择一种最喜欢的松树,学习第二节的写法,给它配上几句话吗?
[让学生选择最喜欢的写一写,并发布到网上,把作品展示给大家。充分体现了自主学习,实现了读与写的完美结合。]
2、学生自学
3、学生打开网页交流
[利用网页,展示更多的黄山松的形象,加深学生对黄山松树之奇的感受。]
(1)展示图片理解“千姿百态”、“屹立”、“斜出”、“仰”、“俯”等词,体会松树姿态之奇。
(2)部分学生把写好的片段发送到大屏幕,师生点评。
(3)读好这一节。
六、总结全文
1、读了《黄山奇松》,请你说说黄山松奇在哪儿?
2、读了《黄山奇松》这篇课文,你是否觉得字里行间洋溢着作者对黄山奇松的赞叹之情?如果是,请你浏览全文,举例说说。
[整体感知—部分精读---回归整体,这一教学过程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同时,引导学生揣摩作者的思想感情,则能使学生受到人文精神的熏陶。]
七、课外延伸
读完课文,你还想知道什么?可以进入“人文地理”和“推荐网站“查阅相关资料。
寿县大光小学:余钱付。2013.11.23
第五篇:江南的冬景说课
《江南的冬景》说课稿
一、说教学理念
我将在钱梦龙老师的“三主”教学理念的指导下开展我的教学:以学生为主体,突出学生的自主性学习;以教师为主导,突出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进行学习;以训练的为主线,突出学生在训练中进行巩固性学习。二、说教材
本篇课文《江南的冬景》选自苏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一最后一个专题“像山 一样思考”的“谛听天籁”板块中,从本专题来看主要是加强关于自然美的审美教育,激发学生珍爱大自然。从本篇课文来看主要是带领学生发现和感受江南冬天雪景之美。《江南的冬景》是本专题中的第一篇课文,在教材中具有不容忽视的重要作用。本篇课文我将用一课时把它上完。
三、说学情
从情感方面来说,学生多属江南人,对江南的冬景已经有切身的感受,因此理解郁达夫笔下所描绘的江南的冬景并不困难。从知识能力方面来说,学生已经学习了“月是故乡明”专题的相关散文,已具备一定的欣赏散文、品味散文语言的能力,所以解读文本的难度也不会太大。本次教学的关键在于培养学生对自然美的审美能力,提高学生感悟鉴赏散文的能力。
四、说教学目标
从知识与能力方面来说,学生能够掌握本文自然细腻、虚实结合的写作特点,学习散文写景状物的表达技巧。从过程与方法方面来说,学生通过品味散文语言,感受和欣赏文章的景物意境之美,体味郁达夫散文的美学特点。
从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方面来说,学生通过研习课文,能够感受和欣赏自然之美,提高对自然美的审美能力。
五、说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学生能够学会从语言特色、修辞技巧、文章意蕴等方面赏析散文。教学难点:体会郁达夫散文的特点,学会运用本文的写景方法和技巧。
六、说教法学法
教法:品读法:学生通过反复诵读文章中优美的语句,品味散文的语言,从而体会感悟文章所要表达思想情感。
图示法:在多媒体课件上给学生展示江南冬景,北方雪景等相关图片,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活跃课堂气氛。
学法:让学生从机械的“学答”向“学问”转变,从“学会”向“会学”转变,成为学习的真正主人。这节课在指导学生的学习方法和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方面主要采取合作探究法、分析比较法。
七、说教学过程
综合以上对教材、学情的分析,对教学目标以及重难点的确立,我把我的教学过程分为情境导入、整体感知,品味赏析,审美探究,拓展延伸五个板块。
(1)情境导入:我的设想是在播放舒缓的轻音乐的同时,展示江南冬景和北方冬景的相关图片。我这样设计的主要意图是让学生对课文中所描绘的江南冬景和北方冬景有一个比较直观的,感性的认识,能够体会到两种不同的冬景带给人的不同的美的感受,从而拉近学生与文本之间的距离,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2)整体感知:我将给学生五分钟的时间诵读这篇散文,要求学生找出作者描写了江南的哪些美景,试着给每幅画面加一个标题,并指出其特征,进行小组讨论。明确课文主要描绘了曝背谈天图、冬郊植物图、寒村微雨图、江南雪景图、冬日闲步图五幅画面。这个版块我之所以这样设计,主要是因为这篇课文是一篇散文,学生很难把握住课文描绘江南冬景的几个方面,要求学生诵读课文并概括课文描写的画面,可以让学生对课文有一个整体的感知过程,抓住文章的主要内容,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概括归纳能力。
(3)品味赏析:我将让学生找出课文中他们喜欢的句子,品味其语言,并说说这些语句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感情。
我之所以这样设计主要是因为学习散文,尤其是抒情散文,鉴赏,品味语言,感悟散文的内在情感是非常重要的。通过本版块的学习,不仅可以提高学生品味鉴赏散文的能力,还可以让学生更深入的体会到作者郁达夫的审美情趣以及对江南冬景的喜爱之情。
(4)审美探究:在这个版块我将给出两个问题让学生思考,一是作者在描写江南的美景时运用了哪些表现手法?二是作者在文中多次引用诗文名句,看看这些句子可否被替换?如果替换会不会影响文章的语言风格?
我的设计意图在于引导学生学习作者对比、虚实结合的写作方法,感受作者舒缓自如的行文风格。让学生领会到描写景物要抓住景物的特征,领会到作者引用诗句、避实就虚的用意在于巧借诗句意境。
(5)拓展延伸:我将让学生写一篇他们眼中的江南冬景的短文,可以借鉴本文对比、虚实相生的写作手法。这个版块我的设计意图主要是培养学生的写作能力,让学生把学到的写作方法应用到自己的写作中去,从而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
八、板书设计
江 南 的 冬 景
郁达夫
曝背谈天图
可爱
冬郊植物图
生气
寒村微雨图
明朗 迷人
江南雪景图 美丽
冬日闲步图
悠闲
读郁达夫的《江南的冬景》,如同在赏一幅幅画。教学中,我和学生一同走进江南的冬景。欣赏江南的美景,感受江南的悠闲。本文就学生所鉴赏的课文第七段做了课堂实录。
师:读郁达夫的《江南的冬景》,会把我们带到如诗如画的意境中。课前已经布置同学们从文中选一幅你最喜欢的画面,说说自己喜欢的理由。现在,大家可从景物、手法、细节描写、具有表现力的词语或作者的感受以及你的体会等方面谈谈自己的感受。
生1:我特别喜欢第七段。首先,作者选取的景物都具有典型的江南特色:河流边的三五人家、河上的长桥、远处的小山、树枝槎桠的杂木树林、门前的乌篷船、茅草屋以及屋里的酒客。所有的景象都笼罩在微雨中,一幅画面于是跃然纸上,有着江南特有的恬淡与雅致。尤其是这细细的密密的绵绵的雨,使整个江南水乡都笼罩在朦胧之中,恍如一个世外桃源,很有味道。其次,我还对文中的酒客做了这样的想象:他手中的酒,一定不是酒性很烈的白干,而应该是绍兴老酒——女儿红之类;喝的时候一定不是直着脖子,一饮为尽,而是浅斟慢酌。这样才符合江南人的特点,体现江南人的悠闲自在。比起北方人的豪爽与刚烈,多了几分柔情与闲适。
生2:我从这段读出了作者精巧的构思。作者并没有一股脑儿为我们铺开江南的景象,而是用作画的手法,一层一层、一笔一笔、一点一点地把我们引进有小桥流水人家的那种温馨的幻境,手法很像画一幅水墨画。他思考全面,观察有序,下笔准而有度。他先写村子,再写长桥,然后写远阜,最后写树枝,从近到远,在空间上作了延伸。再着力写近处人的活动与门前的小船,对于远处景物作者就用那绵绵细雨作衬托,远的朦胧,近的清晰,显现了画画中虚与实的关系。这样远近虚实完美结合,给人一种视觉上的冲击。可谓诗中有画,画中有诗。(学生鼓掌)
师:你学过美术?
生2:是的。
师:难怪你从作画的角度解读这段优美的文字,读得如此到位。国画大师刘海粟曾这样评价郁达夫的游记:画家不精读郁达夫的游记,画不了浙皖的山水。可见,作者笔下的山水就是一幅幅山水画,而且是非常优美的山水画。其意境就如王维的诗:诗中有画,画中有诗。
生3:如果说从整体上看这是一幅水墨画的话,画中还有一处是亮的,那就是“茅屋窗中画上的一圈暗示着灯光的月晕”,作者最后加上去的这“一味红黄”给整幅画增添了光辉,使之更有明暗的对比,富有层次。
生4:我还觉得作者似乎是边作画,边与人交谈,在交流中把我们带进江南的冬天,冬天的江南。你看,“你试想想”“你说够不够悠闲”“我们总该还记得唐朝那位诗人做的„暮雨潇潇江上村‟的一首绝句吧”,这些句子好像就是在问我们:这样好不好?这样够不够?这样有没有把江南人的悠闲都画出来了?在交谈中,我们就随同作者走进了水墨江南。
师:在大家的品味中,我还仿佛看到了文字背后站立着的作者,看到了正在作画的郁达夫。那是个温文尔雅的江南男子——平等、温和、细腻,戴着金丝眼镜。我们仿佛就站在他边上,看着他拿着画笔,边画边点边聊。
生5:我最喜欢的是这段中“若再要点景致进去,则门前可以泊一只乌篷小船,茅屋里可以添几个喧哗的酒客,天垂暮了,还可以加一味红黄,在茅屋窗中画上一圈暗示着灯光的月晕”这句。微微的小雨点缀着江南的河港,吹到脸上的是湿湿的风,游客在河港旁的茅屋中暂住,天色昏暗了,主人点上一盏油灯,昏黄的灯光映照着每个人的脸,有点发红,手边是一大碗酒。谈笑声,在空气中传得老远老远……这样的文字让我身临那个下着微雨的冬日夜晚,听见雨水打在柴草上的声响,一切都是如此平和而安详。
生6:我最喜欢“在这一幅冬日农村的图上,再洒上一层细得同粉也似的白雨,加上一层淡得几不成墨的背景”。信手一个“洒”字,就给画面添上了如烟似雾的朦胧背景,而这“白雨”,下得既不拘束,也不豪爽,而是充满了洒脱飘逸。
生7:这段文字中江南的“悠闲”引起了我的共鸣。我认为江南的冬景之所以这么迷人,不仅仅是因为他特有的柔美与润泽,更多的是因为在这冬景中洋溢着的那种悠悠然的情味。
师:于我心有戚戚焉。我也觉得江南最令人陶醉的,最令作者这一江南人不能忘怀的恐怕就是“悠闲”二字。你先说说这“悠闲”引起了你怎样的共鸣?
生7:作者拿着画笔,为我们缓缓展开的一幅画卷,先是村子,然后是长桥、远阜、树枝槎桠的杂木树林,再然后,乌篷小船便出现了……随手拈来的闲适的景象,说得远些,类似陶渊明因淡泊名利而隐居的田园,使人有了“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的心境;说的近些,便像极了双休日我们放学回家,躺在自己床上的那种满足。
生8:这种悠闲,也不仅仅体现在这段文字中,我觉得整篇文章都流淌着闲适。比如冬日早晨老人孩子曝背谈天,那是我们很熟悉的生活。它让我想起了小时候,和爷爷一起坐在屋外,靠着墙壁晒太阳的情景,温暖的阳光下,爷爷会用他硬硬的胡子茬刺我的脸,空气中有时还会飘来甘蔗湿湿甜甜的味道。比较现在的生活,那是多么温馨又悠闲的日子。(学生鼓掌)
师:那么,这江南的冬景,实际上主角还不是景,而是人,是江南人悠闲的生活、悠闲的心态?(学生点头同意)是一方水土养育了一方人。这样的江南,这样的风景,养育了这样的江南人。曝背谈天的、郊外散步的、三五人家会聚聊天的、茅屋里饮酒的…一展现的都是这种悠闲。“悠闲”便是贯穿全文的“神”。大家还有什么感受?
生8:“一切景语皆情语。”江南是孕育作者生命的摇篮,是作者获得真性情的沃土,所以,作者在抒写江南的冬景、描绘江南人的悠闲时,我还读到了作者心里涌动着的对这方水土这方人的热爱。因为爱,江南的景也就具有了梦幻的美;因为爱,文章才更具迷人的魅力。
生9:我还注意到了文中“说不出的悠闲”这“说不出”三个字,觉得这与老舍在《想北平》中所说的“对它的爱,我说不出”有异曲同工之妙。
师:美学家说:一片自然风景就是一个心灵的世界。在这片风景中,我们不仅走进了江南人的心灵,也走进了作者郁达夫的心灵:他用自己的心去感受江南,用自己的灵魂去热爱江南,用自己的情与爱去抒写江南。那么,请大家为这幅画取个恰如其分的标题吧。
生9:微雨寒村图。
生10:微雨缀寒村。
生11:水墨江南。
生12:冬霖闲卷。
师:大家觉得哪个最好?
生笑:都好。
师:都很好,真是难以取舍。
生12:我认为我取的最好,既概括又有意境。
师笑:何以见得?
生12:“冬”是季节,“卷”是画面,“霖”是背景,“闲”是意境。
师:好。如果说,是郁达夫引领同学们走进了江南水乡,我觉得是同学们引领我走进了“冬霖闲卷”,品读了如诗如画的“水墨江南”
《江南的冬景》教学反思
《江南的冬景》重在培养学生对写景散文的鉴赏能力,总结一些写景方法,从而来指导学生的写作实践。课堂的结构安排为:找出江南冬景的总特点——鉴赏三幅冬景画面——总结写景方法——学生写作实践。把课堂分解为块状结构,这也是新课程理念的导向。课堂的内容由浅入深,从阅读到写作,符合学生的接受能力,把学到的知识指导写作,就有了针对性。
我在上这堂课时,进程还是比较顺利,学生配合得也很好。最重要的就是对时间的安排,要尽可能留多的时间给学生写作、交流。我留给学生十五分钟,但是因为部分学生操作比较慢,所以完成情况不一,导致只匆匆地交流了一篇文章。在阅读鉴赏部分花的时间还是多了一些。根据评课人的意见,反思一下自己的课堂教学内容,还是欠缺不少。
1、语文课上要有琅琅书声,学生通过阅读来加强对课本的感悟,特别是一些优美的散文。郁达夫的这篇文章,恰恰就是很有画面感的写景散文。在课堂上欣赏了三幅画面,我只是让学生自由朗读,而没有实现美读,这是一种遗憾。
2、对文本整体把握不够。这堂课我选取了三幅图景,简单地鉴赏了一下,然后就让学生写作。对文本缺少整体把握。一篇美文本来就是一座美丽的房子,需要我们整体感知,而对作文的指导可以放在另外一堂课,专门用来写作。也就是把阅读和写作分开,阅读是为了提高学生的审美品位,而写作是为了提高学生的运用能力。而这堂课过于注重手法的运用,忽视了对美文的品味。一开始,让学生归纳了江南冬景的特点:可爱和明朗。这两个中心词是全文的纲,是贯穿全文的,然后把它贯穿所有的图景进行鉴赏,最后还是归结到这个特点上来,那么学生对郁达夫描写的江南的冬景就有一个整体的认识,也能从美文中获得美的感受。以后的教学过程中应该经常思考,如何在整体把握与重点架起桥梁。
3、对情景创设不够重视。也就是组织学生活动,要让学生动起来。这是我在平时备课中忽略的,调动学生比较僵硬。所以在备课的时候,要考虑什么时候用到探究,什么时候用到合作,并且要考虑这些是否是文章的重点和难点。创设情境时,应该具有操作性,要让学生有地方可以下手。比如,示例法,可以选择一幅图,我自己示范从景物、景物特征、作者感受、写景手法这些方面鉴赏,然后让学生按同样的方式鉴赏下面两幅;或者可以让学生用四个字给这几幅画命名;或者可以把写景的句子打乱,让学生来排列,因为作者安排景物描写的时候有内在的顺序,这也值得我们学习。
4、课堂上对学生的评价不够。高一学生其实内心还是比较稚嫩,希望受到鼓励。在课堂教学中,我们要对学生的表现及时评价,给学生成功感,有自信感。这样就能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比如,学生能从文中找出词语来回答问题,可以表扬他,“他能从文中找出词语来概括,做的很好;有的学生还能谈自己的感受,可以评价,“他不仅能找出关键词,而且能加入自己的理解,水平很高”,等等。
5、小结要让学生有所收获。到课的最后,往往是匆匆忙忙,会忽略对课的总结。这堂课我也尝试者进行总结,但是效果不是很好,主要是到了总结部分,往往就变成了教师自己的事情,学生就在倾听。我应该要换一种小结的方式,让学生自己来评价和小结,这也是新课程的理念。
总之,在新课程理念的学习上,我还有很长的路要走,并且也要在平时的教学中不断反思,才能使自己成为真正意义上的用新理念武装的教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