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京剧《沙家浜》观后感
京剧《沙家浜》观后感
京剧是我国的艺术之粹,它从乾隆皇帝年间就开始流传了,他的行当很全面,表演成熟,气势宏美。
《沙家浜》这部现代京剧,它集中体现了抗战时期我新四军指挥员的智慧和共产党领导之下的军民鱼水情深„„也体现了中国人民的智慧与爱国主义精神„„
新四军某部和敌人迂回作战,一度撤离常熟一带,留下18个伤病员,和当地群众生活在一起、战斗在一起,结下了鱼水之情的故事。当时日寇疯狂扫荡根据地,反动武装忠义救国军的头子胡传魁、刁德一秉承日寇大佐黑田旨意,千方百计企图搜捕新四军伤病员。但沙家浜的抗日军民团结一心,群众巧妙地掩护了救助了伤病员。之后,郭建光率领痊愈归队的战士们,配合大部队的行动,组成突击排直插沙家浜,活捉了日寇黑田和汉奸胡传魁、刁德一。沙家浜重新回到了人民的手中。我认为全剧有两个主线,也是矛盾突出和吸引观众注意力的地方,一个是被困在苇荡中的18个伤病员如何和外界通消息及脱险。
“忠义救国军”,这个响亮的名字背后是黑幕,是叛徒,是汉奸走狗,虽然这支队伍中有位聪明的参谋长,但还是狼狈地退出了历史舞台。共产党深得民心,打倒了日寇和伪军,他们的光辉照耀着大地,光荣地站在了中华顶峰。
当汉奸是最傻的选择了!当汉奸会让中国人痛恨你,也会让敌人对你有一定的防范之心,万一出什么差错,就会被两方挤压,自然会分崩离析,彻底崩溃的!
剧中具有代表性的唱段是阿庆嫂唱的“要沉着,莫慌张,风声鹤唳,引诱敌人来打枪”和“怎么办,怎么办,怎么办”,还有郭建光唱的“阿庆嫂她怎么不来探望”。等到第二个主线出现时,也就是如何和汉奸作斗争,如何解放沙家浜,刚开始只用了刁德一的一句台词“伤病员安全转移!”一荒而带过前面的情节,马上转入后面的主要矛盾:审问沙奶奶。代表性唱段是“八一三日寇在上海打了仗”和后面的郭键光的“飞兵奇袭沙家浜”。《沙家浜》的唱词,千锤百炼,字斟句酌,曲尽人情,提高了京剧唱词的文学品位,也体现了本色美的艺术魅力。在第四场《智斗》中阿庆嫂与刁德一之间经典的对话。刁德一:这个女人不寻常!阿庆嫂:刁德一有什么鬼心肠?胡传魁:这小刁一点面子也不讲!阿庆嫂:这草包倒是一堵挡风的墙。妙语联珠,亦庄亦谐;不卑不亢,不阴不阳。一个是旁敲侧击,一个是沉着应对;一个是稀里糊涂,一个是察言观色。阿庆嫂与刁德一那一句句合辙押韵的台词显露着刁德一的阴险与阿庆嫂的机智,句句滴水不漏,让人心弦紧扣,再配上激越的西皮唱腔,真正显示出京剧的醉人魅力!你看那阿庆嫂在春来茶社提壶续水,面不改色,镇静自如,敬佩之情从我心底油然而起。看来在危难来临的关键时刻沉着镇定,临危不惧是顺利脱险的关键。刁德
一、胡传魁和阿庆嫂等一些人都是立体的、多面的,可沙奶奶和郭建光等就是被脸谱化的人物,所以没有多少人记住他们的唱词。看来,只有多面性的人物才能刻在人们心中啊!
我觉得阿庆嫂这个形象拿现在的话可以说成是“时代女强人”。年纪三十左右就入了党而且担任联络员的要职,走路风风火火,指派群众分配工作合理而且在公众面前显得平和。她精明干连,态度稳重,在紧要关头能沉住气。演员身姿优美、音色嘹亮、字正腔圆,表演得惟妙惟肖,是一个很成功的人物形象。汪曾祺先生凭着丰富的阅历、练达的观察,将剧中人物的思想状态刻画得入木三分,丝丝入微。常常通过简明易懂的语句,画龙点睛,出色地勾画出剧中人物之间微妙的内在情绪与复杂的思想感情。这种带有泥土味的“大众文化”的本色唱词,生动自然,形象鲜明,观众听了,完全能心领神会,感到无限的亲切。这是京剧《沙家浜》的成功之处,也充分展示了朴实无华的本色美唱词的艺术魅力!
通过今天观看京剧《沙家浜》,我收获到了许多,我了解到了国粹的由来,还有深刻的回忆。
第二篇:京剧《沙家浜》观后感
京剧《沙家浜》观后感
《沙家浜》这部现代京剧讲的是在抗日战争时期,新四军某部和敌人迂回作战,一度撤离常熟一带,留下18个伤病员,和当地群众生活在一起、战斗在一起,结下了鱼水之情的故事。当时日寇疯狂扫荡根据地,反动武装忠义救国军的头子胡传魁、刁德一秉承日寇大佐黑田旨意,千方百计企图搜捕新四军伤病员。但沙家浜的抗日军民团结一心,群众巧妙地掩护了救助了伤病员。之后,郭建光率领痊愈归队的战士们,配合大部队的行动,组成突击排直插沙家浜,活捉了日寇黑田和汉奸胡传魁、刁德一。沙家浜重新回到了人民的手中。
我认为全剧有两个主线,也是矛盾突出和吸引观众注意力的地方,一个是被困在苇荡中的18个伤病员如何和外界通消息及脱险。具有代表性的唱段是阿庆嫂唱的“要沉着,莫慌张,风声鹤唳,引诱敌人来打枪”和“怎么办,怎么办,怎么办”,还有郭建光唱的“阿庆嫂她怎么不来探望”。等到第二个主线出现时,也就是如何和汉奸作斗争,如何解放沙家浜,刚开始只用了刁德一的一句台词“伤病员安全转移!”一荒而带过前面的情节,马上转入后面的主要矛盾:审问沙奶奶。代表性唱段是“八一三日寇在上海打了仗”和后面的郭键光的“飞兵奇袭沙家浜”。
《沙家浜》的唱词,千锤百炼,字斟句酌,曲尽人情,提高了京剧唱词的文学品位,也体现了本色美的艺术魅力。在第四场《智斗》中阿庆嫂与刁德一之间经典的对话。
刁德一:这个女人不寻常!
阿庆嫂:刁德一有什么鬼心肠?
胡传魁:这小刁一点面子也不讲!
阿庆嫂:这草包倒是一堵挡风的墙。
妙语联珠,亦庄亦谐;不卑不亢,不阴不阳。一个是旁敲侧击,一个是沉着应对;一个是稀里糊涂,一个是察言观色。阿庆嫂与刁德一那一句句合辙押韵的台词显露着刁德一的阴险与阿庆嫂的机智,句句滴水不漏,让人心弦紧扣,再配上激越的西皮唱腔,真正显示出京剧的醉人魅力!你看那阿庆嫂在春来茶社提壶续水,面不改色,镇静自如,敬佩之情从我心底油然而起。看来在危难来临的关键时刻沉着镇定,临危不惧是顺利脱险的关键。阿庆嫂这个形象精明干练、态度稳重,演员身姿优美、音色嘹亮、字正腔圆,表演得惟妙惟肖,是一个很成功的人物形象。汪曾祺先生凭着丰富的阅历、练达的观察,将剧中人物的思想状态刻划得入木三分,丝丝入微。常常通过简明易懂的语句,画龙点睛,出色地勾画出剧中人物之间微妙的内在情绪与复杂的思想感情。这种带有泥土味的“大众文化”的本色唱词,生动自然,形象鲜明,观众听了,完全能心领神会,感到无限的亲切。这是京剧《沙家浜》的成功之处,也充分展示了朴实无华的本色美唱词的艺术魅力!
Byyaodanni
第三篇:走近京剧《沙家浜》教学设计
走近京剧《沙家浜》教学设计
一、课前系统部分
1、课标分析
新的《音乐课程标准》明确指出:弘扬民族音乐理解多元文化,应将我国各民族优秀的传统音乐作为音乐课重要的教学内容,通过学习民族音乐,使学生了解和热爱祖国的音乐文化,增强民族意识和爱国主义情操。本节课旨在让学生了解祖国优秀的民族文化,初步走进我国国粹——京剧的殿堂,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在参与感受体验的过程中,体验传统艺术的魅力。
2、教材分析
沙家浜是红色革命根据地,京剧《沙家浜》不但是全国的样板戏,更是我们家乡的民族艺术。作为沙家浜的后代,更应该学习演唱,弘扬、传承民族音乐,将拥军爱民的优良传统发扬光大。但京剧又是一门博大精深的戏曲艺术,在一节课中要把它讲得面面俱到是不可能的,而且理论知识讲多了,学生也会觉得乏味,课堂也很难能生动活泼起来。因此,本课选取了京剧《沙家浜》中的几个经典片断作为切入点,为学生学习京剧基本知识做好铺垫,让学生走近京剧,了解京剧,感受京剧的独特魅力,并让学生在追溯沙家浜革命历史风云中体会沙家浜人勤劳质朴、开拓创新的精神。以激发学生热爱家乡的情感,培养学生继承革命传统的热情。
3、学生分析
初中生的戏曲能力相对较为薄弱,京剧欣赏面较为狭窄,大部分只是喜爱流行音乐,对于我国的传统戏曲,尤其是京剧知识了解甚少,缺乏一定的兴趣,且这个年龄的很多学生处于变声期,要让学生积极主动地学唱京剧,须结合新课程标准提出的以兴趣爱好为动力,注重学生的参与意识等要求,在课堂教学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主观能动性,在聆听京剧、感受京剧、参与实践的过程中,进一步提高学生对我国传统戏曲艺术的兴趣,体验京剧的艺术魅力,使学生在潜移默化中获得戏曲知识。
4、教学目标
(1)情感目标:对京剧产生兴趣,有积极学习了解表现的愿望,增强对中华民族艺术的感情。激发学生热爱家乡的情感,培养学生继承革命传统的热情。(2)过程目标:通过学习了解和聆听以及参与演唱,启发学生积极体验与感受京剧,提高学生鉴赏京剧的能力。
(3)知识技能目标:概要的学习了解京剧的行当、唱腔板式以及现代京剧等基本知识,能够判断京剧的行当和所表现的人物形象特征。
5、教学重点与难点
《要学那泰山顶上一青松》的学唱
6、教学策略
(1)表演法:用于学生对人物的了解,分析。
(2)情境法:创设艺术氛围,引导学生做多种形式的参与和感受。(3)探究法:启发学生通过观察、分析、归纳来获取知识、培养能力。(4)现代教育技术法:充分运用多媒体教学手段,做到声像结合、视听结合,让学生能更形象直观地体验感受。
7、教学用具
(1)教学环境布置:
整个教室营造出京剧艺术的氛围,多媒体放出京剧图片和沙家浜风光图片,并播放《祖国的好山河寸土不让》的音乐。(2)教学用具: 电脑多媒体课件
二、课堂系统部分
(课前布置学生复习前几节课的内容。)教学过程:
(一)随《祖国的好山河寸土不让》的音乐进入教室
(二)导入
1、(多媒体定格在“朝霞”的图片上)老师引导学生
2、提问唱词里描绘的是什么地方?(沙家浜)请同学们说说自己的家乡。今天,让我们一起走近京剧《沙家浜》(点题板书)请同学讲一下京剧《沙家浜》的故事情节。
(三)学习新课
1、了解京剧《沙家浜》(1)找出其中的戏剧人物,他们的身份各自是什么?你会唱哪个人物的唱段?
正面:郭建光 阿庆嫂 沙奶奶 反面人物:胡传魁 刁德一(2)学生依次对各人物进行演绎(介绍京剧行当、唱腔特点和性格特征)①谁能唱一唱他们的唱段(学生演绎,从中穿插以下问题)②师:我们知道京剧分成四大行当,谁知道是哪四大行当? 生:生、旦、净、丑
③师:那这些人物分别是京剧角色行当的哪一类呢?(这里可以简单介绍现代京剧)
生:(通过对每一个人物唱段演绎得出结论)
④师:通过大家对各个人物的演唱可以发现这几个人物的唱腔多采用的是什么唱腔特点? 生:西皮唱腔
⑤师:那他们所运用到的板式有哪些呢? 生:摇板、二
六、流水、导板
⑥师:(播放《要学那泰山顶上一青松》的音乐),接下来这个唱段又属于哪种板式呢?
生:领唱的是导板,齐唱部分用的是快板。⑦师:今天我们就来学习这段齐唱部分。(板书)
2、拓展探究
(1)简单介绍此曲故事:表现了指导员郭建光和众伤病员在艰苦恶劣的环境中,顽强斗争的坚定意志和崇高革命精神。
(2)音频欣赏(要求注意速度,过门,唱腔,强弱),分段欣赏。
(3)分析此曲:此唱腔根据内容表现的需要进行创作的。唱腔开始用了西皮导板,把大家带入了一个严峻的暴风雨来临的险境之中,体现出一个革命军人的威严气质,整个行腔豪迈、坚定有力、慷慨激昂,富有号召力。一段打击乐之后是十八个伤病员战士的齐唱,(快板)长气息的拖腔,力度加强。接着一段打击乐之后语气更加坚定,这是众战士铿锵有力的誓言,是对指导员发出的号召“要学那泰山顶上一青松”的有力回应。全曲表现了一种英雄气概。(老师演示,学生分段学习,老师加上锣鼓伴奏)(4)节奏练习:跟着节奏读唱词打节奏(逢灾受难经磨历劫伤痕累累瘢迹重重更显得枝如铁干如铜)这一句单独练习
(5)带唱腔:跟琴学唱,注意音准(不足之处着重练习)
(6)请同学给乐曲加上简单的锣鼓伴奏。(特别是第二过门和结束的地方)(7)师:通过学唱这一京剧选段,同学们了解到伤病员战士具有怎样的品格吗?你从中联想到了什么?
生:学生总结回答(8)完整演唱
3、教学延伸
(四)教师总结
同学们,刚才我们循着京剧《沙家浜》去体味了芦荡风云,随着时代和社会的发展,你觉得京剧的未来会怎样呢?京剧要在现今的社会中要发展,要传承发扬,我们又应该做些什么?相信大家都会有不同的想法,也希望你能把自己的想法说出来和老师、同学们交流,我们作为炎黄子孙,龙的传人,有责任也有义务把我们祖国的国粹——京剧发扬光大,我们作为“阿庆嫂、沙奶奶”更应该继承沙家浜的革命传统。希望同学们能在课外多听、多看、多学,真正走进京剧的世界,感受京剧的魅力,发掘京剧的美,把我国的国粹发扬光大。
(五)学生在《祖国的好山河寸土不让》的音乐声中离开教室。
三、课后系统部分 教学后记:
该节课的教学设计尽可能地考虑了学生的自主参与,通过对京剧的行当以及现代京剧等基本知识的介绍以及学生对家乡艺术的认知与探究,使学生实实在在地体验到了京剧的魅力,能准确判断京剧的行当和所表现的人物形象特征,并且通过欣赏聆听京剧的经典唱段视频,基本了解了京剧唱腔及装扮与人物行当的关系,初步地走近了京剧,对京剧产生兴趣,对家乡充满热情,达到了教学目的。
在设计本节课的过程中,也有了很多的感受和体会,现今随着社会经济水平的提高,各种音乐通过媒体充斥着人们的生活,各种新潮流行的音乐MV等刺激着我们初中生的感官,学生在日益快速的生活节奏中,在追求流行的时尚中,对我国的传统艺术——国粹京剧往往会缺乏耐心和正确的审美观,同时学生对戏曲艺术也知之甚少,要让学生对该节课产生兴趣,首先本课所选的教学内容不宜过多、过深、过于专业化,须是其最基本的,最能为学生接受的一些常识,在欣赏的剧目方面,也只能选择最具代表性的选段,在设计时做到选材的“详略、繁简适度”、类型的“搭配合理”,是本节课教学成功与否的关键;其次,各种材料的搜集也须全面有代表性又具备美感,在课前根据教学需用大量时间搜集整理好各种视频或图片,并进行剪辑编排,发掘出作为京剧教学最精彩的部分,才能使学生体验到京剧艺术的美,教学节奏也能紧凑有序;最后,在课堂活动中也尽可能地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多种形式的学习活动,让学生通过自主的体验和感受并鼓励学生参与表现来走进京剧,了解京剧,从而才能有效地使学生体会到京剧是我国艺术宝库中的瑰宝,激发学生对京剧的兴趣,增强热爱中华民族艺术的感情。
第四篇:京剧《沙家浜》(音乐赏析课作业)
音乐赏析课作业:京剧
在音乐赏析课上,我们到学术交流中心观看了京剧《沙家浜》演出。京剧,中国五大戏曲剧种之一,腔调以西皮、二黄为主,用胡琴和锣鼓等伴奏,被视为中国国粹,中国戏曲三鼎甲“榜首”。而《沙家浜》是八大样板戏之一。京剧《沙家浜》的前身是沪剧《芦荡火种》。故事讲述,抗战时期,江南新四军浴血抗日,某部指导员郭建光带领十八名新四军伤病员在沙家浜养伤,“忠义救国军”司令胡传魁、参谋长刁德一假意抗战,暗投日寇,地下共产党员阿庆嫂依靠以沙奶奶为代表的进步抗日群众,巧妙掩护了新四军伤病员安全伤愈归队,最终消灭了盘踞在沙家浜的敌顽武装,继续为解放江南大好河山奋战的故事。
这一次在课程安排下观看演出,是我第一次与戏剧的近距离接触,《沙家浜》的《智斗》这一幕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尤其是阿庆嫂,刁德一,胡司令三人在茶馆首次见面:
刁德一: 这个女人那,不寻常。阿庆嫂: 刁德一有什么鬼心肠? 胡传魁: 这小刁,一点面子也不讲。阿庆嫂: 这草包倒是一堵挡风的墙。刁德一: 她态度不卑又不亢。阿庆嫂: 他神情不阴又不阳。胡传魁: 刁德一,搞得什么鬼花样。阿庆嫂: 他们到底是姓蒋还是姓汪? 刁德一: 我待要旁敲侧击将她访。阿庆嫂: 我必须察言观色把他防。
戏剧表现每个人的心理活动时用了类似画面时间凝滞的方法,每个人单独唱出自己角色的心理,同时其他两个人不动。将人物形象刻画的活灵活现呼之欲出,演员表现出了高水平的歌唱能力何表演能力。这一点是与我们经常接触的电视电影等所不同的地方,也是能让人获得审美享受的地方。
京剧,歌剧等等。是集歌唱,表演,故事情节,音乐等诸多元素于一身的艺术形式,我个人认为这些便是他们的价值。我在之前对此一直没什么感悟,也是源于生活中离这些艺术实在有些远,所以京剧想要重新普及还有很艰巨的任务。不过对于艺术本身,我觉得不应该添加过多的政治元素,只要叙述故事本身就可以了,情节本身就可以表现当时的情况,也能让观众产生共鸣,如果刻意添加过多政治元素的话,只会让艺术失去感染力,《沙家浜》里的有些唱词在现在思想开放的我们看来,便觉得有些刻板僵化了。
第五篇:京剧观后感
京剧观后感
我对京剧十分陌生,只知道它是中国的国粹。在学校上京剧欣赏课之后,我渐渐的从能够接受到慢慢感受再到细细品味,可以说为我的人生增多了一件可以快乐的事。所以我来到了国家大剧院听京剧,这次拿着一排04号正中座位的票,还是十分的期待。经过七转八回,终于找到了剧场,心中兴奋难平,毕竟这么近距离观看京剧还是第一次。就这样我和周围的戏迷们一起等待这一台京剧。熟悉的二胡、锣鼓声响了起来,给我印象最深的还是那个拉二胡的小伙,一头金黄色的头发,酷气十足,他和其他几位奏乐者都陶醉其中,时而眉头紧锁,时而吹弹飘逸,时而正襟危坐。其中风味,此种境界令人神往。
今天的剧目顺序是游湖、西施、打上坟。“白蛇”首先登场了,一身白底红花衣,身段婀娜,声音圆润且高亢,接着青蛇,船夫,许仙上场了,场下在一声声叫好中一阵阵掌声随之而起。我发现演员们有时动作虽然很慢但是很难发现多余的动作,有时动作非常夸张却又觉得恰得情分,有时几句话唱很长时间却让人感觉却十分流畅。原来慢并不是影响人们欣赏的原因,京剧虽然是比较慢的艺术,但是只要欣赏者抛开世俗的车马喧闹,走进那个离我们并不是很远的世界,就会得到感动,就会得到快乐。况且京剧中的唱腔艺术真是一绝,想着那流行歌手唱那首离歌简直是唱的人痛苦,听的人也痛苦,只是为了追求那种痛苦的共鸣而喜欢是真的喜欢吗。然而京剧演员唱出那一句句直冲云霄的句子的时候,脸上挂着的是那么从容,那么端庄,那么震慑人心的表情。那嗓音清亮,透彻,时而冰泉冷涩,时而幽怨缠绵,时而又铿锵有力,真非一日之功,确实能给人极大的听觉享受。其实很多时候不看字幕是很难听懂的,但是听不懂又有什么关系呢,只要有听戏的心情就足够了,人生难得几回闲,就算真的闲下来了,心就真的得空而闲了吗?在剧场看戏和在家看电视是很不一样的,在剧场看戏就一个感觉——精美。从演员的服装到小小的道具都做得十分精美,场内的布置把人的心拉的很远,仿佛回到了古人的世界。
第二场是西施,“西施”声音也很甜美却不华丽,但有一种委婉哀伤的感觉。西施很大程度上是唱,虽然并不像白蛇出来那样的惊艳,但是韵味还是值得细细品味的。西施忧国忧民,深夜难眠的情感,想起那句:风轻月淡凌波乱,新柳婆娑面遮拦,红颜自古多断肠,春色何见寥弥漫。古人很多情感,今天我们都没有亲自体会的机会了,要说感知也只能是比较浅层次的感知。要说感知最深刻的,可能就是这些京剧演员了,要使自己的一颦一笑,举手投足之间都散发出古人的味道,那真是只有暂时人格分离让自己多多体味古人,接近古人罢。从这个角度上说,京剧演员真是值得敬佩的。
第三场是打上坟,这场戏比较长,场景也换了好几次。印象最深刻就是丑角了,果然是无丑不成戏,逢丑比俊。这戏难度也挺大的,像这种相对冗长的戏,内行还可以看看门道,外行连看看热闹的机会也比较少,大概是因为这样戏到最后才被改得热闹的吧。不管怎样丑这个角色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既要走进那个固定的古代文化氛围,又要随时跳出来调节气氛,实在是一个很有挑战的角色,拿今天演艺圈的说法,他是当仁不让的演技派演员。三场戏听下来,每一场都有惊喜,感触颇多。由于是第一次看戏,对生旦净末丑只是有了基本的感性的认识,对唱念做打的技巧也不敢多加评价。出了剧场又回到了这个快节奏的世界,听一场戏真是如梦境一般,这世界天天都需要我们发现,发现周围的美并把它带给别人,我不想说人生如戏,因为这不是我所能够体会到的,我只是觉得京剧艺术工作者值得敬佩,他们继承发展我国的国粹并努力把京剧的美呈现给每一个普通人,让这种美能为更多的人感知,感动。那天我也确实得到了这种感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