沙家浜特产导游词

时间:2019-05-15 14:35:38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沙家浜特产导游词》,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沙家浜特产导游词》。

第一篇:沙家浜特产导游词

建国后,历经曲折发展,并由于历史原因,沙家浜成为中外著名的革命历史游览胜地。除沙家浜大米外,一些产品如鱼类、虾类等各种水产品也是名扬四海。如今,沙家浜年产各类水产品总量达到5200多吨,销往上海、南京、苏州等城市,各种特种养殖也方兴未艾。除此之外,沙家浜的水生植物品种丰富,如茭白、芹菜、莼菜、芡实、红菱、莲子藕、荸荠、芋艿、慈姑、芦根等,有的可上餐桌,有的为时令佳品。鲜藕生食清嫩可口,生津清火,熟食则洗净后往藕孔中塞上糯米烧制,再切成片,蘸白糖食之。现在已有不少饭店、宾馆把这道糯米糖藕当作必备之冷盆。芡实又名“珍珠米”,民间称“鸡头米”,又誉为“水中人参”,更为餐桌佳品。荸荠也是极佳美味,生食时,剥皮后可见细腻洁白之肉,人 口更是爽脆甘甜,水份充足,可用来清肺止咳解渴;熟食时只需烧熟剥皮即可,老少皆宜。芦根味甜,人口爽脆,可人药。抗日战争时期,新四军伤病员因环境险恶,养伤被困芦苇荡,用芦根充饥及治病,这在现代京剧《沙家浜》里有此情节。如今的沙家浜人把它开发出来,当作养生保健之佳品。

沙家浜的传统特产主要有爊禽及阳澄湖大闸蟹、鸭血糯。沙家浜煽禽有近100年历史,已逐渐发展成为江南名产。其主要原料为草鸡、草鸭,用沙家浜的传统工艺,配以十余种天然香料,采用现代真空包装和灭菌技术精制而成,不含任何添加剂。该产品开袋即可食,并能保证在储藏过程中不变质及保持原有独特风味,为旅游、家宴之佐餐和馈赠亲友之佳品,在上海等城市很受欢迎。沙家浜阳澄湖大闸蟹更是享誉海内外。沙家浜地区河湖密布,水质洁净,芦苇、水草丰茂,食饵充裕,水底泥质坚硬,是螃蟹栖息的理想场所。“黄毛、青壳、金爪”是大闸蟹的主要特征,将其置于平滑玻璃上也能悬空撑立,爬行自如。这种蟹不仅健壮有力,而且肉质鲜嫩,脂厚膏盈,蟹黄凝结成块,尤以“九月团脐(雌蟹)十月尖(雄蟹)”为珍,九、十月乃最佳吃蟹季节,谚有“吃了大闸蟹,百菜无滋味”之说。螃蟹的食用方法很多,有清蒸、水煮、酒醉、面拖等,各具风味。鸭血糯为名贵之糯米,清时为进贡之“御米”。该米外观色微红,粒长,气香而味 腴,营养极为;仁富,粗蛋白质含量为13.3%,兼有生物吡咯素等成份,具有强身补血功能,民间习惯用鸭血糯、红枣、食糖煮粥,供产妇或康复病人进补。各宾馆、酒家、饭店用鸭血糯烹调“莲心血糯八宝饭”,为一传统名点。用鸭血糯还可酿酒,制作各类糕点及系列冷饮,深受人们欢迎。

沙家浜的传统风味小吃还有酒酿饼、冰葫芦、青团子、臭豆腐干、桂花栗子羹等,为各地游客所称道。

xiexiebang.com范文网[CHAZIDIAN.COM]

第二篇:沙家浜特产导游词

沙家浜属太湖流域水网圩区,土地肥沃,水源充足,气候温和,物产丰富,为典型的江南鱼米之乡。民国时期,常熟公益源米行老板在镇上开设米厂,收购稻谷,加工成白米后运往上海,供不应求;同时,各种以加工粮食副产品为主的作坊如酒作坊、豆腐作坊、砻坊、磨坊、木作坊等,制作经销各种产品,十分兴旺,生意极盛。粮食业的发展带动了商业的发展与繁荣,直至40年代末,作为农村集镇的横泾镇上有各种店、行、坊、铺100多家,涉及行业21种。另外,由于境内河港湖汊众多,有取之不尽的各种水产晶,有草鱼、鲢鱼、鳊鱼、鳝鱼、白鱼、鲫鱼各种鱼类以及鳖、虾、蟹、蚌等,人们视下河人湖“捕鱼捉蟹”为寻常事,正如现代京剧《沙家浜》唱词里唱的那样。

建国后,历经曲折发展,并由于历史原因,沙家浜成为中外著名的革命历史游览胜地。除沙家浜大米外,一些产品如鱼类、虾类等各种水产品也是名扬四海。如今,沙家浜年产各类水产品总量达到5200多吨,销往上海、南京、苏州等城市,各种特种养殖也方兴未艾。除此之外,沙家浜的水生植物品种丰富,如茭白、芹菜、莼菜、芡实、红菱、莲子藕、荸荠、芋艿、慈姑、芦根等,有的可上餐桌,有的为时令佳品。鲜藕生食清嫩可口,生津清火,熟食则洗净后往藕孔中塞上糯米烧制,再切成片,蘸白糖食之。现在已有不少饭店、宾馆把这道糯米糖藕当作必备之冷盆。芡实又名“珍珠米”,民间称“鸡头米”,又誉为“水中人参”,更为餐桌佳品。荸荠也是极佳美味,生食时,剥皮后可见细腻洁白之肉,人口更是爽脆甘甜,水份充足,可用来清肺止咳解渴;熟食时只需烧熟剥皮即可,老少皆宜。芦根味甜,人口爽脆,可人药。抗日战争时期,新四军伤病员因环境险恶,养伤被困芦苇荡,用芦根充饥及治病,这在现代京剧《沙家浜》里有此情节。如今的沙家浜人把它开发出来,当作养生保健之佳品。您正浏览的文章由第一'范文网www.xiexiebang.com整理,版权归原作者、原出处所有。

沙家浜的传统特产主要有爊禽及阳澄湖大闸蟹、鸭血糯。沙家浜煽禽有近100年历史,已逐渐发展成为江南名产。其主要原料为草鸡、草鸭,用沙家浜的传统工艺,配以十余种天然香料,采用现代真空包装和灭菌技术精制而成,不含任何添加剂。该产品开袋即可食,并能保证在储藏过程中不变质及保持原有独特风味,为旅游、家宴之佐餐和馈赠亲友之佳品,在上海等城市很受欢迎。沙家浜阳澄湖大闸蟹更是享誉海内外。沙家浜地区河湖密布,水质洁净,芦苇、水草丰茂,食饵充裕,水底泥质坚硬,是螃蟹栖息的理想场所。“黄毛、青壳、金爪”是大闸蟹的主要特征,将其置于平滑玻璃上也能悬空撑立,爬行自如。这种蟹不仅健壮有力,而且肉质鲜嫩,脂厚膏盈,蟹黄凝结成块,尤以“九月团脐(雌蟹)十月尖(雄蟹)”为珍,九、十月乃最佳吃蟹季节,谚有“吃了大闸蟹,百菜无滋味”之说。螃蟹的食用方法很多,有清蒸、水煮、酒醉、面拖等,各具风味。鸭血糯为名贵之糯米,清时为进贡之“御米”。该米外观色微红,粒长,气香而味腴,营养极为;仁富,粗蛋白质含量为13.3%,兼有生物吡咯素等成份,具有强身补血功能,民间习惯用鸭血糯、红枣、食糖煮粥,供产妇或康复病人进补。各宾馆、酒家、饭店用鸭血糯烹调“莲心血糯八宝饭”,为一传统名点。用鸭血糯还可酿酒,制作各类糕点及系列冷饮,深受人们欢迎。

沙家浜的传统风味小吃还有酒酿饼、冰葫芦、青团子、臭豆腐干、桂花栗子羹等,为各地游客所称道。

第三篇:苏州沙家浜导游词

苏州沙家浜导游词

1各位朋友,大家好!

2今天是2006年11月23日星期四,今天天气阴有小雨,温度8-14度,天气较冷,大家注意防寒保暖。“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虽然现在是秋季,虽然雨天给出行带来不便,但秋雨江南景色却是非常美的,况且江南人历来视雨水为财富,所谓四水归明堂,肥水不流他人田。雨中江南是既美丽又富有的。所以大家在这时候去苏州,不失为一个好的选择。

3下面自我介绍一下,我姓张,是这次活动中的导游。很高兴和大家一起参加由党工部组织的这次本公司通信员培训班活动。为我们开车的陈师傅,我们俩将尽心尽力、全心全意为大家做好服务工作。也希望大家积极配合我们的工作。预祝这次活动圆满顺利。

4这次来参加活动都是各单位的通信员,为我们讲课的是东方杂志社长,编辑,摄影记者。特别是部长在繁忙的工作中,也抽出时间来和我们通信员一起相互交流,并指导下一步通信员工作的开展,所以这次活动大家一定会收获多多的。

5这两天的行程是这样安排的,上午我们乘车前往苏州,沿途经过镇江、常州、无锡,大约需要三个半小时到苏州城,中午在苏州干将路贵宾楼用中餐。饭后入住百悦大酒店;下午两点在酒店三楼会议室正式开课培训,分别由社长、编辑、摄影记者为我们大家作业务辅导讲

课。晚上在苏州观前街得月楼用餐。餐后大家参观苏州著名夜市旅游一条街----观前街。明天七点半起床,八点早餐,八点半出发,前往红色老区----沙家浜学习游览。中午在沙家浜镇用餐。下午两点返回南京。

6大家早上起得很早,下面可以先休息一会,或看看录像。等快到苏州时我再继续为大家讲解苏州的有关情况。

1各位朋友,现在我们的车子已经进入苏州城了。苏州是一个拥有2520年历史的文化古城。春秋战国时期,吴王阖闾在公元前514年,命令伍子胥在此修建了周长为47华里的江南第一大城。这个城有三个双的特点,有水陆双城门,有护城河和城墙,还有城内双棋盘格局,街道依河而建,“水陆并行、河街相邻”,“三纵三横一环”的河道水系和“小桥流水、粉墙黛瓦、史迹名园”的独特风貌。而且2520年城市的位置一直没有变动,这在世界上也算是奇迹。

2白居易曾赞美她“绿浪东西南北水,红栏三百九十桥”他离开后又写道“江南好,风景旧曾窨,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能不忆江南。”

3苏州最早叫姑苏,因为在城的西南有座姑苏山,因山而得名。到隋朝改为苏州,后一直沿用到现在。

4苏州城面积8488平方公里,人口约620万。市区面积1650平方公里,人口约225万。行政划分为七个区:相城区、吴中区、平江区、金阊区、沧浪区、苏州工业园区、苏州高新区虎丘区;五个县级市:张家港市、常熟市、太仓市、昆山市、吴江市。

5从空中看今日苏州是一只展翅的大雁,雁身是苏州古城,展开的两翅分别是东边的和新加坡合作开发的苏州工业园区,和西边的苏州高新开发区。

6苏州位于长江下游,太湖之滨。东临上海,西接无锡,北依长江,南控太湖。全市地势低平,平原占总面积的55%,水网密布,土地肥沃,物产丰富。中国第三大淡水湖——太湖,苏州拥有太湖四分之三的水域面积。

7苏州地处亚热带,属亚热带季风海洋性气候,四季分明,气候温和,雨量充沛。

8“上有天堂,下有苏杭”。“苏湖熟,天下足”苏州自古就是我国的粮仓,主要种植水稻、麦子、油菜,出产棉花、蚕桑、林果,特产有

碧螺春茶叶、阳澄湖大闸蟹、太湖三白:太湖银鱼、白鱼、白虾。洞庭水果:洞庭红橘,东山杨梅,西山枇杷等。苏州是闻名遐迩的鱼米之乡、丝绸之府,素有“人间天堂”之美誉。

9千百年来,苏州人文荟萃。在古代产生了以孙武、范仲淹、沈括、唐寅、顾炎武、蒯祥等为代表的政治家、思想家、军事家、科学家、艺术家;元朝和清朝先后有五十人高中状元。

10苏州是全国重点旅游城市,文物保护单位国家级15处,省级85处,数量仅次于北京和西安。

苏州古典园林名震世界,它集建筑、山水、花木、雕刻、书画等于一体,是人类文明的魄宝奇葩,其中拙政园、留园、网师园、环秀山庄、沧浪亭、狮子林、艺圃、耦园、退思园等9个古典园林,分别于97年12月和2000年11月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世界遗产名录》。

苏州城座落在水网之中,建筑临水而造,前巷后河,形成“小桥、流水、人家”的独特风貌。

苏州自有文字记载以来的历史已有4000多年,是全国首批24个历史文化名城。保存完好的古典园林60余处,虎丘、盘门、石湖、灵岩、天平、洞庭东山西山、邓尉、虞山、玉山等处,都是天然的风景胜地。

昆山周庄、吴江同里、吴中甪直、木渎和太仓沙溪等千年古镇,充满江南水乡风情。苏州乐园、太湖乐园等现代旅游设施业也吸引了众多海内外游客。

苏州既有园林之美,又有山水之胜。寺观名刹,遍布城乡;文物古迹,交相辉映。加以文人墨客题咏铭记,作画书联,更使之名扬中外。

苏州现建有戏曲、民俗、碑刻、丝绸、苏绣、钱币、园林、佛教等10个博物馆,已成为旅游新热点。苏州的刺绣、桃花坞木刻年画等工艺品闻名中外。1998年,苏州被评为全国优秀旅游城市。悠久的历史,孕育了独具魅力的吴文化。

第四篇:有关苏州沙家浜导游词

沙家浜属太湖流域水网圩区,土地肥沃,水源充足,气候温和,物产丰富,为典型的江南鱼米之乡。下面和小编一起来看看这篇导游词吧!

有关苏州沙家浜导游词

各位游客:

你们好,欢迎你们来到沙家浜旅游,我是你们的导游**。

沙家浜芦苇荡风景区占地2500亩,是全国爱国主义教育示范基地。位于秀丽明媚的阳澄湖畔,交通便捷,北离常熟市区10余公里,南达沪宁高速苏州、无锡互通40和50公里,东接常昆线至上海85公里,2003年建成的苏嘉杭高速公路在境内互通,205省道复线和锡太路与之相接,成为长江三角洲高速公路网中的一个重要节点。全区以“芦花放,稻谷香,岸柳成行”之独特的江南水乡田园风光崛起于旅游市场。交通便捷,东接常昆线至上海八十公里,南达沪宁高速苏州互通40公里。2003年10月建成的苏嘉杭高速、205省道复线和即将建设的锡太路交汇互通于景区边侧,成为长江三角洲公路交通网的一个重要节点。

京剧《沙家浜》的由来

京剧《沙家浜》的前身是沪剧《芦荡火种》。《芦荡火种》是由上海市人民沪剧团于1958年根据真人真事创作的一个抗日传奇,讲的是1939年秋,由叶飞率领的新四军第六军团为主的抗日义勇军离开苏常地区后,留下数十名伤病员面对日伪顽匪相互勾结、下乡“扫荡”的险恶环境,在地方党组织和群众的支持帮助下,不畏艰险,重建武装、坚持抗日的斗争事迹。沪剧《芦荡火种》上演后,在戏剧界和观众中引起了广泛兴趣和强烈反响,仅上海一地,就有不同剧种的9个剧团对《芦荡火种》进行移植,而在全国演出《芦》剧的竟有31个剧团之多。

1963年,北京京剧团接受了改编沪剧《芦荡火种》的任务,创作组由汪曾祺、杨毓珉、肖甲、薛恩厚4人组成,汪曾祺作为主要执笔者,在改编过程中把功夫放在了剧本的文学性上。改编后的《芦荡火种》的京剧最初取名为《地下联络员》,由赵燕侠饰阿庆嫂,谭元寿饰郭建光。后经审看,批准对外公演。剧名最后由毛泽东主席一锤定音,他幽默地说:“芦荡里都是水,革命火种怎么能燎原呢?再说,那时抗日革命形势已经不是火种而是火焰了嘛……戏是好的,剧名可叫《沙家浜》,故事都发生在这里。”于是剧名定为《沙家浜》。

据介绍,此次被重新搬上舞台的京剧《沙家浜》有三大新看点:其一,该剧的民乐编制较原来有所扩大,融入了现代科技手段,明白地说就是加入了电脑音乐;其二,该剧在合肥是首次由原创剧团演出全剧;其三,舞美灯光更为考究,服装也是刚刚订做出来的。

车上讲蟹的资料

1.挑蟹方法:

据当地老板所说,他的养殖基地每年要支付每个挑蟹工人50万薪金,这个数字让人有点转行的冲动,却也说明挑蟹的细致与艰辛,据说每个工人一晚上要挑十几吨蟹。当然我们这些食客不需工人们那般经验丰富,然而简单挑蟹技巧还是要把握好!首先,应先观其表,看蟹的鲜活,千万不要自作聪明地以为生猛一点的就新鲜一点,话说懒人总是不肯动,蟹也一样,肉质饱满的“大胖蟹”常都不喜欢动,太生猛的蟹反而肉少;其次,蟹爪毛色金黄;外貌色泽较光亮、较深;用手去感觉它实沉的感觉,拿起来越重越好,就像块石头一样;其次更专业点说,可以看其膏,不需要将蟹活活剥开,只需仔细看看蟹嘴部附近的两小块,如果颜色泛红的话就是有膏的蟹,味道会更香。

2.蟹中二味:

养蟹人对于真正的好蟹标准只有两条,称其为“蟹中二味”。

一是嘴巴的味道:蟹是人间至味,好蟹肉鲜甜有弹性,膏腴肓香。

大家要把蟹放在最后吃,因为吃过之后什么腌笃鲜、鸡汤鱼翅统统没有味道了;如果觉得还有别的什么东西更好吃,你的蟹一定有问题了。

二是鼻子的味道:好蟹又香又油,吃过之后十指尽染,反复洗涤仍留在指尖。闻闻自己的手指,就知道吃过的蟹好不好。洗涤腥味要用茶叶水或者是菊花水。

3.饮食男女:男虾女蟹

不知什么时候,“男人爱吃虾,女人爱吃蟹”已然成了今天饮食男女的分别。这大概与男人吃食比较率直、粗犷有关:将赤条条的虾三下五去二就脱光其外壳,肥美的虾肉轻轻一抹就送进了嘴里,简单快捷也够狠。而女人则不同,喜欢吃东西的那么一点距离美,轻轻剥离,慢慢挑剔,把蟹钳蟹夹蟹脚中的丝丝肉粒都文文静静地脱出,送入口中细细咀嚼,就像成都的俏姑娘就最钟情鸭头、兔头和鸡爪爪。

当然营养师的说法又不一样,虾为阳蟹为阴,男女嗜食大概与内分泌有关,“食色性也”。而人文学家说法更不一样:女人的思维是感性的,吃食却是理性的,不喜欢狼吞虎咽;男人虽然思维理性,吃东西却特别感性,讨厌细嚼慢咽。总之,没有人去稽考“男虾女蟹”的出处,倒是成了餐桌上的一套食趣。

可是,天底下的“蟹痴”却出在上海和潮州的男人身上。潮州男人讲究蟹的做法,直把蟹之味用蒸火局煎炒弄出个七七八八;而上海男人却更讲究蟹的吃法,七尖八脐、吃公吃母都要分出个时间顺序。

4.“九雌十雄”是怎么个讲法

“到底哪里可以吃到正宗的阳澄湖大闸蟹?”无数人正问同样的问题。

在自然条件下,当白天温度降到20诱C以下,在江南一带大部分地区已经到了秋天。农历九月,北方的冷空气阵阵南下,也就是我们常说的“西北风起”,这时大闸蟹的生长态势已经到了尽头,促使成熟的蟹爬出水面,一路不吃不喝一直爬到它们出生的地方———海江交界处,江南一带就是上海和启东的长江口,这就是“蟹脚痒”的来历。

母蟹的成熟较早于公蟹,公蟹一般要到白天温度15诱C左右才成熟,差不多在农历十月。当气候到了适当温度时,傍晚时分大闸蟹会在养殖围网的东南角爬出水面,这个时候蟹农们点一盏小灯,守候在网边,当一只一只蟹爬出来的时候,整个湖区渔灯闪烁、喜气非凡。

沙家浜芦苇荡风景区导游词

位于常熟阳澄湖地区的沙家浜芦苇荡,水面辽阔,风光秀丽,在抗日战争时期,新四军与江南水乡人民团结一心,在这江南特有的水网地区,芦苇荡中,奏出了一曲波澜壮阔的战斗诗篇.现代京剧<沙家浜>的流传不衰,更使这一地区文明海内外.说起现代京剧<沙家浜>,不少中国人都是耳熟能详的了.这出戏艺术的再现了二次世界大战期间,新四军与江南水乡人民英勇抗击日本法西斯侵略的战斗.把这故事最先搬上文艺舞台的,是上海沪剧院的《芦荡火种》脍炙人口,口人心弦的情节。生动鲜明,过目难忘的人物,使许多人很想了解当年发生在这一带抗日游击队的真实情况和背景资料,1938年,陈毅率领新四军一支队伍在相容,溧阳一带建立了茅山敌后抗日根据地。按照党的指示,陈毅命令叶飞率领新四军六团将士向常州,无锡,苏州,上海等方向继续作战。当时这一带的形式是,南京,上海相继沦陷,江南地区陷入无政府状态,日寇凶狠,民众急切盼望有人登高振臂,领导抗日斗争。1939年5月,叶飞率领新四军六团500多名将士以“江南抗日义勇军”(简称“江抗”)的番号,东进到常熟阳澄湖地区。这上顺民意,下应民心的正义之举,很快就在江南特有的水网地区,芦苇荡中,奏出了一曲惊天地,泣鬼神,波澜壮阔的壮丽诗篇。随着夜袭浒墅关全歼鬼子兵警备对等一系列战斗的胜利大捷,“江抗”的威望在江南水乡大大提高叫敌人丧胆,让民众振奋,江南抗日斗争也得到了迅速发展。不依靠发军饷,发,人民的抗日武装力量不断壮大,人民的抗日游击根据地得到了巩固。1939年9月,遵照上级命令,叶飞带领“江抗”主力北撤到镇江杨中整训,此时江抗已由来时的500多人壮大到3000多人,在主力北撤时,有36位伤病较重的指战员不能随一起行动,因此,决定留下一些医务人员,组成一个后方医院,当时后方医院没有固定的地址,没有足够的医药,缺乏起码的医疗设施,四周又有星罗棋布的敌人据点,封锁密如蛛网,假抗日的土匪多如牛毛。就是在这样险恶的环境中,36位伤病员在地下党和当地人民群众的保护照料下,不仅养好了伤,还以这36位伤病员为骨干,发展壮大了抗日武装力量。《芦荡火种》《沙家浜》就是以他们的真实事迹为素材创作的。

[照壁]

迎面的照壁上是已故全国人大副委员长叶飞的题词。叶飞当年是“新四军”六团的团长,陈毅手下的一员虎将。他最先率领新四军六团战士,以“江南抗日义勇军”(简称“江抗”)的番号来到阳澄湖地区,开展抗日游击站,建立抗日游击根据地。题词中的“苏常太”指苏州,常熟,太仓;“澄锡虞”指江阴,无锡,常熟。从题词可以看出广义的“沙家浜”应是指以阳澄湖为中心,幅员辽阔的苏南水乡地区,常熟附近的“沙家浜”历史上曾叫芦荡乡,现在还有芦荡村。经省政府批准,1992年3月有芦荡乡更名为沙家浜镇。

[东进桥]

进入芦苇荡景区,一座石桥跃入眼帘,这就是东进桥。东进桥全长39米,是纪念新四军6团在1939年东进抗日而建的;桥面宽7.7米,系为纪念“七七”芦沟桥事变而设计。挢的栏杆中间有34块石刻,每块石刻上有白云、芦苇、茶馆、小舟,点明了当年新四军战士在这里开展游击战争时的特定环境。至于为什么共有34块,这里面还有一层含义。因为当年在芦苇荡养伤的36个新四军伤病员中,有34人是闽东地区的老红军,这支工农红军是在1934年诞生的。

[革命传统教育馆]

沙家浜革命教育馆始建于1988年,1990年5月5日,叶飞副委员长战地重游, 叶老对建办“沙家浜革命传统教育馆”很感兴趣,对原来题名“沙家浜革命传统教育展览馆”提出了异议。叶老说,叫“沙家浜革命传统教育馆”为好,以教育为主么。接着他奋笔挥毫,为“沙家浜革命传统教育馆”题词。1991重年,建新馆,1996年,充实内容,改版重陈,同时新增“常熟市双拥成果展览馆”。自开馆以来,接待了叶飞、李锡铭、陈焕友等近百位领导和三十余万来自全国各地的参观者。沙家浜革命传统教育馆,建筑面积1300平方米,分为“教育馆”、“双拥馆”两大有机组成部分。展版面积700平方米,展出了四百多幅历史照片、五十余件革命文物和二百多幅常熟双拥成果照片。传统教育馆展览分“土地革命战争时期”、“建党及大革命时期 ”、“抗日战争时期 ”、“解放战争时期”和“今日沙家浜”五大部分,以丰富的内容,翔实的史料,再现了沙家浜地区乃至整个常熟地区,自五.四运动到常熟解放,尤其是抗日战争时期,共产党员、革命志士、人民群众和党领导的武装力量浴血奋战的英雄业绩;展示了新中国成立以来,特别是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沙家浜镇的干部群众发扬革命传统,在两个文明建设中所取得的辉煌成就。沙家浜革命传统教育馆是“江苏省学校德育基地”、“江苏省全民国防教育基地”、“苏州市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和常熟市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阵地。革命传统教育馆的讲解就到这里,给大家10分钟时间,可以进去自由浏览,里面有讲解员您可以跟着听。等下我在教育馆的出口恭候大家。

[瞻仰广场]

走出沙家浜革命传统教育馆,便到了瞻仰广场,瞻仰广场是革命传统教育区的主体工程。瞻仰广场占地总面积1.33万平方米,其中建筑面积2720平方米,它由碑亭,照壁,柱雕,主体雕塑,煅铜浮雕等部分组成。“沙家浜亭”亭高6.6米,这是叶飞副委员长在1990年5月5日战地重游,视察沙家浜时的亲笔题词。另一面是中共常熟市委员会、常熟市人民政府为沙家浜芦苇荡拓建而撰写的碑文。在“沙家浜亭”的水边,是两块影壁,上书“芦荡火种”、“鱼水情深”八个大字,是集宋代大书法家米芾(fei)的字而连成的。瞻仰广场的过道两边由18根造型各异的抽象柱雕,象征京剧《沙家浜》里的18棵青松。瞻仰人民的主体群雕“军民鱼水情”,高8米(另一说高6.5米),重60吨,由创作毛泽东纪念堂毛主席座像的著名雕塑家、原四川美术学院院长叶毓(yu育)山创作。这尊主雕有5个人物,正面两位是《沙家浜》里的郭建光和阿庆嫂。后面两侧的煅铜浮雕表现的是当年新四军在江南水乡的战斗生活。正中一块是放大的新四军臂章,它是英文the New Fourth Army的缩写。主雕还有三位人物,分别是新四军战士,常熟人民抗日自卫队队员和正在撑船的沙四龙。主雕四周留有大片水域,这水从新四军臂章处流过,一直向前奔腾而去。这样的设计,即增加了江南水乡的特色,也表示新四军东进把江南水乡的抗日怒火汇成一股铁流。为了民族的生存,为了家园的安宁,冲向日寇,直至赢得最后胜利。

[红石文化民俗村]

牌坊上“天开波镜”的横额,以点睛之笔传神地勾勒出这两个功能区以水为主的特点。红石村是一个以明代建筑风格为主体的江南水乡小村落,是沙家浜民俗文化的见证。在走向红石村的路上,可以看到大小不等的水面与茂密的芦苇交织在一起,这就是芦苇荡了,现在有些宽阔的水面已经改成鱼塘和特种水产养殖场。这里的芦苇荡面积约800多亩,阳澄湖的面积是100平方公里,相当于200多个芦苇荡。现在在您的左面的是当地的一个土地庙,是新四军后方医院旧址,1939年至1941年间,新四军一批伤病员来此养病、治伤,伤员多为闽东老红军战士。这个土地庙也是整个景区里面唯一土生土长的建筑。而在您的右面的是江南著名藏书楼文昌阁,它原位于沙家浜镇湖浜村。原有仙台楼阁,西侧松柏茂盛。1927年11月,石楚材领导的横径(沙家浜)农民委员会在此成立。1928年4月,中共横径(沙家浜)农村支部(常热第一个农村党支部)成立后经常在此活动。拟移建于芦苇荡中。大家看一下,文昌阁匾额的题词人,它就是康熙皇帝的老师。来我们往前走,现在大家看到的是这里的民俗展览馆,里面是还较完整的保存当地先民劳动、生活、娱乐的器具,再前面就是新四军后方医院旧址的第二个据点,原址位于沙家浜镇曹浜村平房建筑,共5间,基本保持原貌,现在里面放置了一些蜡像,反映了当年的一些情况。(走10米路)

[第三代春来茶馆]

(春来茶馆共有三处,第一代茶馆位于芦苇迷宫中,是近代典型的江南水乡茶楼建筑,廊檐下“春来茶馆”四字系新四军老首长夏光所提,馆内仿京剧《沙家浜》春来茶馆的原貌保存着八仙桌、七星灶、铜壶等物件,游人可在此品茗休憩,颔首遐思当年阿庆嫂智斗的风采,第二代在里面的影视城。)有人问:当年有没有“春来茶馆”?不敢肯定当时有没有“春来茶馆”,但能肯定当时有“春海茶馆”,“东来茶馆”“涵芬阁茶馆”“老云头茶馆”等等。这些茶馆都是地下党的交通站、联络点。编导所以采用“春来茶馆”也许还蕴含“江抗”给江南水乡带来抗日春天的意思。1970年11月23日,这儿陆家村的一位老地下党员曾缴上来一把刻有“春来”两字的茶壶,后来被送到去了。这把壶与京剧里的“春来茶馆”有什么关系,至今是个谜。江南水乡茶馆多,当年仅此一乡,能回忆起来的茶馆就有34家,茶馆不论身份卑贱,不计钱财贫富都能去的公众场所。在那里一格衣衫破烂的乞丐和一位穿着体面的人士交谈,然后拿到了施舍的东西或钱离去都属正常。可你能知道这一说一递的过程中没有传递重要的情报吗?既然各种人物都能去的地方,就难保敌人的特务不来!所以在这些联络点上工作的我党同志,必定是眼观六路,耳听八方,说话听声,锣鼓听音,足智多谋,当机立断的一流人才。这 “春来茶馆“四个字是郭建光生活原型,当年 “新江抗”司令夏光同志于1996年再来沙家浜时题写的。对面的戏台每天有两场京剧《沙家浜》样板戏中的“斗智”上演。时间是9点30分和14点30分。

[芦苇迷宫]

走过隐湖长廊,我们就到达坐手摇船的码头了,芦苇荡迷宫是芦苇荡景区的核心部分,原为芦苇、杂草丛生的荒地,天长日久形成“转水墩”、“活络圩”,和绵密起伏的芦苇、纵横交错的河港构成了一个辽阔、幽深、曲折、迂回的迷宫,是当年新四军伤病员开展敌后斗争的天然庇护所。游人现在可以步行或划船进入,亲身体会一下芦苇荡的神奇。(完)

青青芦苇荡,抗日旧战场——沙家浜过去的一切现在成为了爱国主义和革命传统教育的生动教材.近年来,沙家浜利用革命传统教育、芦苇荡自然生态、江南水乡田园风光及地方民俗风情等资源优势,建成了以爱国主义和革命传统教育为特色,集教育、休闲、运动于一体的风景旅游区。新落成的沙家浜革命历史纪念馆建筑面积2000平方米,陈列了400多幅民主革命时期沙家浜的革命历史图片和一批革命文物。纪念馆还采用了多媒体景箱、场景复原等现代化手段,形象逼真地再现了当年的抗日场景和军民鱼水深情。

一个35岁以上的人们耳熟能详的传奇故事《沙家浜》,就诞生在江苏常熟烟波浩渺的阳澄湖上。阿庆嫂、郭建光、沙奶奶、胡司令……在沙家浜革命历史纪念馆里,怀旧的人们可以追寻到他们的足迹。在高大茂密的芦苇荡中,无论从陆路还是水路,你均能领略到昔日新四军战士与日寇周旋于此时写下的壮丽诗篇。位于辽阔、幽深、曲折、迂回的芦苇迷宫中的第一代“春来茶馆”,仿照京剧《沙家浜》春来茶馆的原貌保存着八仙桌、七星灶、铜壶等物件,在此品茗休憩,你可尽情遐思当年阿庆嫂智斗敌伪的风采。芦花飞雪,河港纵横,你会由衷地感叹:这里就是芦荡火种的发祥地。

芦苇荡风景区是沙家浜景区的精华所在,位于江苏省常熟市沙家浜镇,占地67公顷,以视觉上的浩浩荡荡,一望无际的芦苇荡为主景,充分体现“春来碧水绿芦接蓝天,鱼欢鸟歌;秋到金谷白玉铺沃土,花放稻香”的诗清画意。整个景区追求自然生态所给予的野趣,竭力营造一种回归自然,返朴归真的氛围。

景区规划由革命传统教育区、红石民俗文化村和水生植物观赏区、芦苇荡水上活动区、水产观赏区、农业观光区是、运动休闲区、美食购物区八个游览区构成。

革命传统教育区,是以革命史迹介绍和《沙家浜》创作过程为主线的人文景观区,突出芦苇荡风景区以革命传统教育为内涵的性质。主要有瞻仰广场、浮雕墙、沙家浜亭、东进桥、鱼水亭和碑廊、象征十八个伤病员的十八块形态各异的自然石等景点,以雕塑为主要表现手段,其中位于瞻仰广场中央的主雕高达8米,重60吨,由创作毛泽东纪念堂毛主席座像的著名雕塑家、原四川美院院长叶毓山创作。

沙家浜革命传统教育馆位于沙家浜镇。它始建时为“横泾地区抗日斗争展览陈列室”;后于1988年6月改建为“沙家浜革命展览馆”;1991年正式命名为“沙家浜革命传统教育馆”。全馆建筑面积1300平方米。展厅陈列共分五大部分,有600多幅照片、48件革命文物及23幅首长题词。沙家浜革命传统教育馆是生动的德育基地。

1969年,正是芦花放稻谷香的季节,刚刚从上海警备区动员处副处长岗位上退下来的费介成,来到了在抗日战争时期他曾经战斗过的横泾公社。他是当年在此养伤的新四军伤病员之一,沪剧《芦荡火种》和京剧《沙家浜》剧情的见证人。费介成来此的目的,是想在这块他和他的战友曾经洒过鲜血的地方建立起一块丰碑,以记载那一段血与火的战斗岁月,纪念在此英勇战斗、流血牺牲的人民子弟兵。他凭着惊人的记忆,不顾年迈体弱,在阳澄湖畔,踏遍一块块旧战场,寻访一个个知情人。

在北泗泾,他会见了当年的抗日积极分子苏贻民老妈妈。在抗日战争最艰苦的岁月里,正是这位老妈妈象对自己的亲人一样无微不至地照顾子弟兵,她的家成了新四军战士的家,不知有多少好同志在她的掩护下从敌人的魔爪下安全转移。为了抗日,她家的房子被日本鬼子烧毁,她本人也被敌人抓去,受到严刑拷打。这些情况费介成如果不说,当地的人谁也不知道。

在龚家浜,费介成见到了于银生老人。于银生说:当时的新四军印报所经常活动在龚家浜一带。有一次,印报所要转移,有20箱铅字委托于银生保管。为了确保安全,于银生就一个人摸黑将铅字用船运到荒野里的一块坟地上,堆砌成一口棺材,再盖上砖瓦,伪装成这一带农村常见的瓦庐棺材。就这样,日本鬼子几次下乡搜查都扑了空。

在双浜村,费介成指着村南那顶木桥对村里的领导说:抗战时期,这座桥好象还应向南移10米左右,桥东面这幢房子曾经是新“江抗”的司令部,桥西面有一家茶馆,老板姓沈。说到这里,他问周围的人:“是不是这样的?”当时村(大队)革委会主任陆兴说:“您说的完全正确!”

在罗家草荡、黄桥村,费介成找到了当年后方医院的小房东孙大生。费介成在阳沟战斗中右腿负伤,曾在孙大生家里养过伤,就是用孙大生家的扁担当夹板治好了腿。

鲍家河湾是当年新四军非常活跃的地方,在这里,费介成找到了当年印报所的房东宋三保。在抗日战争最艰苦的岁月里,宋三保一家人作出了很大的牺牲。1941年2月下旬,日本鬼子冲到鲍家河湾,直奔宋三保家,把宋家抢劫一空,不能抢走的统统丢到河里。日本鬼子还搜去了新四军的部分《大众报》和《江南》半月刊。

费介成还去了阳沟、张家浜、肖泾、陆巷等村,丰富了他原来拥有的资料,为建立沙家浜革命传统陈列室奠定了基础。二1970年11月16日,小说《铁道游击队》里队长刘洪的生活原型,时任苏州军分区司令员的刘金山慕名来到横泾公社,他召集了部分支部书记开座谈会,谈了开展革命传统教育的重要性。临行时,他嘱咐横泾公社革委会主任曹兴福说:“把沙家浜建设好。”

仅隔了7 天,政治部主任杨广立也来了。恰逢老地下党员时根元献出了一把上面刻有“春来”字样的茶壶,引起了杨广立的极大兴趣。当时有人提议,请杨广立把这一把茶壶带回去,交给许世友司令员。

据后来调查,这把茶壶的真正出处是陆家村,是老党员时根元年轻时从陆家岳父家捧回来的。“春来”茶壶是确实有的,但“春来茶馆”却没有发现。这件事也说明,《沙家浜》戏里的“春来茶馆”并不是编剧凭空虚构的,而是有一定的根据的。后来又在曹家浜发现,抗日战争时期确有一家“东来茶馆”和一家“春海茶馆”,曾经都是新四军的联络站。

就在上级领导相继视察的同时,公社于这年的11月25日召开了“建设今日沙家浜”誓师大会,这次会议在当时产生过比较深远的影响。

1971年5月26日,在县乡两级共同关心下,成立了“横泾地区抗日斗争展览”七人筹备领导小组。筹备领导小组下设资料组。

1971年11月,在广征博采的基础上,沙家浜革命传统教育陈列室正式开办,主要展出一些革命文物,有老战士捐赠的、大众报、《江南》半月刊、军用水壶等;有从民间征集到的铁筛、榔头、铁墩、风箱等原来修枪所工具;有普通老百姓捐赠出来的蚊帐、藤椅、棉胎等。这些东西有的是当年从胡肇汉小老婆家里缴获后由新四军分给摇船农民的战利品;还有新四军后方医院使用过的医疗工具以及一条曾护送过新四军伤病员的交通船等等。

1972年4月,刚上任的公社党委书记奚君十分重视陈列室的建设,在他的过问下,确定了一些参观点,主要是湖浜、龚浜、芦荡、曹浜四个大队,有印报所、修枪所、后方医院、弹壁洞、歼敌弄、擒敌处、庆功场等。奚君为这些参观点定名和撰写解说词,还在歼敌弄、擒敌处、庆功场三处建碑以示纪念。正是这些形象化的教育形式,发挥了很好的教育效果,吸引了各地干部群众、战士、大专院校和中小学的学生来此参观学习。

这个简陋的陈列室从1971年11月建办至1974年5月正式关闭,前后不足三年。关闭后,革命文物移交给了县文管会。三尽管陈列室关闭了,但已经形成的那些教育点还存在,慕名而来的人仍络绎不绝。

1981年5月10日,经省政府批准,横泾公社更名为芦荡公社。后来撤销公社改建乡,芦荡公社改名芦荡乡。

1988年6月间,上海同济大学社会科学系师生在社会调查中发现,芦荡乡地处昆承湖边,与虞山隔湖相望,可谓山明水秀,风光美丽,是块大有发展前途的旅游宝地。于是他们就提出了与芦荡乡合作开发的建议。这个建议得到了芦荡工业公司的重视,在经济尚不宽裕的条件下,开始在昆承湖边筹建“沙家浜游泳场”。同时,开始了展览馆的筹建工作。利用原成人教育室,仅用了一个星期时间,因陋就简完成了布馆的全部工作,于1988年7月22 日,“沙家浜革命传统展览馆”和“沙家浜游泳场”同时对外开放。

由于有关“沙家浜”的消息被封闭了10 多年,这次通过同济大学在上海各大报纸首次披露后,引起了外界的极大兴趣,在上海出现了轰动效应。上海人士蜂拥而至,引起了常熟一些部门的关注,他们也组织党、团员前来参观学习,这就大大加重了芦荡乡的接待任务。第二年,在上海同济大学和芦荡乡的共同努力下,对原有的展览馆进行了重新布置,扩大到48平方米,展出内容是:今日芦荡、农民、江抗东进、芦荡养伤、重建武装、后方基地、浴血奋战、宁死不屈、迎接解放等九个部分,图文并茂,受到参观者的好评。

1989年,沙家浜革命传统展览馆带动了沙家浜游泳场的发展。游泳场增设了划船、垂钓、野餐烧烤、品茶、飞艇游湖等活动项目,还配备了三艘客轮,一艘消防艇,组织游阳澄湖、游芦苇荡等活动。上海人民广场上树起了 “沙家浜三日游” 大型广告牌,《新民晚报》刊登了有关沙家浜的消息,上海各大旅行社纷至沓来,旅游旺季日人流量在万人以上,最多一天达1.73万人次。四1990年5月5日,77岁高龄的叶飞副委员长偕同夫人专程来到芦荡乡。下午2时许,他在市、乡党政领导的陪同下,仔细参观了展览馆。他一边参观一边对周围的人说:“当年新四军东进是有争议的,由于陈老总果断决策,力排众议,一人承担风险,派我带了800多名战士来到东路……”他建议,“江抗”东进在新四军建军史上有着特殊的作用,“江抗”东进的内容要增加。他还专门作了关于“沙家浜的意义……”的题词,并题写了“沙家浜革命传统教育馆”的馆名。从此,“沙家浜革命传统展览馆”就正式改名为“沙家浜革命传统教育馆”。

叶飞视察后,芦荡乡党委专门召集会议,研究决定重建“沙家浜革命传统教育馆”。1991年,为了筹建“沙家浜革命传统教育馆”,在镇党委号召下,全镇党团员掀起了一个募捐热潮,不到一个月,捐款总数达12.6万元,填补了建设费用的不足。这年6月30日,“沙家浜革命传统教育馆”正式竣工。副省长高德正和省委宣传部发来了贺电,苏州市市长章新胜、常熟市委领导等前来参加了落成典礼。

沙家浜革命传统教育馆坐落在沙家浜镇汽车站附近,建筑面积1300平方米。建筑有三层:底层为文化活动中心,中层为展厅,陈列了300多幅照片、图片和51件文物,还有叶飞、江渭清、周文在、夏光、杨浩庐、包厚昌、诸敏等革命老前辈的题词。展出的内容分三大部分:“峥嵘岁月”、“水乡烽火”和“今日沙家浜”。主要记录了北桥伏击战、阳沟杀敌、八字桥激战、血战张家浜……等军民团结抗战的动人事迹。教育馆的三楼设有一个大教室,用于在参观之余播放一些录像片,作专题报告等。

教育馆也接待过一些外国人,其中主要是在同济大学读书的外国留学生。在接待一批日本客人时,沙家浜革命传统教育馆以无可辩驳的事实,向他们展示了日本军人的暴行和沙家浜军民英勇顽强不屈不挠的斗争精神。日本客人看了展览后表示:以史为鉴,面向未来,要努力发展日中之间一衣带水的友好关系。五1992年3月12日,经省政府批准,撤芦荡乡建沙家浜镇。1996年,在市镇两级的共同关心下,沙家浜革命传统教育馆改版,新版进一步充实了抗战内容,并增加了日军暴行的一些珍贵照片;较详细地反映了当年新四军与日伪顽开展的复杂斗争状况;在每个部分的最后一块版面上,增加了沙家浜镇的大事记;还增加了改革开放以来,全镇在两个文明建设中取得的巨大成果的内容。改版重展的新馆在这年的“七一”前夕正式展出。

沙家浜革命传统教育馆展出的内容有五大部分:

一、建党及大革命时期。主要展出内容是:1926年2月,中共常熟特别支部成立,发动群众,支持北伐,掀起国民革命高潮。介绍了顾治本、钱宗灏、程飞白、谢恺等烈士,及李强同志早期革命活动情况。

二、土地革命时期。主要展出的内容是:“四一二”反革命政变后,常熟革命群众不畏强暴同反动派进行顽强斗争。1928年5月12日,中共常熟县委成立,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开展了波澜壮阔的土地革命斗争。石楚材、宋瘦竹、赵守诚等共产党员先后壮烈牺牲。

三、抗日战争时期。主要展出内容是:日本发动侵华战争,攻占常熟,常熟人民在党的领导下,组织抗日武装“民抗”和“新六梯团”,同仇敌忾,共赴国难。1939年5 月,叶飞率领的“江南抗日义勇军”东进作战,与“民抗”、“新六梯团”在阳澄湖畔会师,横扫日伪据点,打击流散土匪,形成苏常游击区。1939年11月,以伤病员为骨干的“江抗”东路司令部(新“江抗”)正式成立。新江抗由小到大,由弱变强,组织了北桥伏击战等多次战斗。1940年4 月,中共中央东南局和新四军军部派谭震林到常熟,放手发动群众,大刀阔斧地开展工作,先后建立起苏常太和澄锡虞两个抗日游击根据地。同时反映了与忠义救国军胡肇汉部的斗争经过。1940年7月,日伪发动“清乡”后留在苏常太地区的共产党员和干部战士顽强不屈,进行了英勇的反“清乡”斗争。

四、解放战争时期。主要展出内容是:抗日战争胜利后,沙家浜地区在党的领导下,与反动派展开了不屈不挠的反“清剿”斗争,直至全国解放。

五、今日沙家浜。主要展出内容是:新中国成立后,特别是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沙家浜人民坚持和发扬革命传统,为建设文明、富裕的沙家浜而不懈努力,所取得的巨大成就。两馆陈列了600多幅照片、48件革命文物,以及23幅首长题词,同时记述了49条大事记,起到了画龙点睛的题示作用。

1996年建军节前夕,国务委员、中央军委副主席迟浩田将军作了“沙家浜,天下传,鱼水情,好榜样”的题词。常熟市委、市政府在沙家浜建办了“常熟市双拥成果展览馆”。“双拥馆”的建办,是沙家浜革命传统教育馆的补充和延伸,两馆合一,更显光辉。

第五篇:乌镇特产导游词

乌镇特产导游词

(一)乌镇的三白酒历史悠久,早在朱元璋登基做皇帝时,就有浙江的官员把三白酒进献给朱元璋。他喝过之后大加赞赏,封为贡酒。从此三白酒的作坊就开始兴旺发达起来。但是直到清朝同治11年(1872年),向工部申请,朝廷才颁发公文。从此,高公生糟坊正式挂牌营业。

之所以称它为三白酒,是因它的原料所命名的。白米、白面、白水。即由糯米、小麦和地下深井水经过二次发酵、二次蒸馏所酿制而成的粮食白酒。酒精度55度。

三白酒制作方法复杂,大致如下:

先把糯米放在大缸中加水浸泡,一般需要十二小时,然后用木桶装上糯米蒸熟(约半个小时)。蒸熟后用冷水淋凉,倒入大缸中,拌入酒曲粉。每缸中大约放入四桶,然后把饭压紧,在中间挖一个小洞,盖上盖子进行发酵,二、三天后,在小洞中有酒浆溢出,此时前发酵已经完成。

前期发酵完成后,在缸里加水至缸口,同时再倒入一桶刚蒸熟的饭,密封进行主发酵。一个星期后进行开耙,用木耙把发酵过的米饭上下搅拌均匀,去除二氧化碳,再密封继续发酵。48小时后把缸里的酒酿装入酒坛进行后期发酵。

四、五个月后进行压榨,把酒糟和酒水分开,其酒水放入蒸馏箱。架上铁架,上面铺上小麦粉和糯米进行蒸馏。出来的酒分为酒头、酒中、酒尾。然后去头掐尾,酒头和酒尾放开,与下次压榨出来的酒水一起再蒸馏,即所谓的二次蒸馏酒,也就是55度的三白酒!那么了解了三白酒的酿制原理,接着就来品尝一下当地的特产——三白酒!

据说,三白酒的来历与一个孝子有关。这位孝子在帮别人家做工时,雇主给了他两只粽子当点心。他舍不得一个人吃,想留给母亲吃,就将粽子藏在一个老树洞里,并顺手扯了一把草遮住洞口。后来天突然降下大雨,孝子走得匆忙,忘了取粽子,等再想起来取时,粽子已经被雨水草汁浸成软呼呼的了。也实在太穷了,孝子还把这两只软呼呼的粽子拿回家给母亲吃。没有想到外壳剥掉后,立刻散发出阵阵香气,味道出奇的好,母亲忙问究竟,儿子答说上面盖了一层草云云。原来这是一种能使米食发酵的酒药草。以后,母子两就用这种草和面做成曲饼,酿制甜白酒。慢慢地,这种做酒方法酒流传开来。

走过仁义桥,现在所到的是传统作坊区。这边有各式各样的民间传统工艺,当地的老百姓所开的各种小作坊集聚一起也是煞有特色的。首先我们看到的是一家姑嫂饼作坊。姑嫂饼是乌镇的传统名点,据考察,已经有一百多年的历史了。姑嫂饼味道鲜美,油而不腻,酥而不散,又香又糯,甜中带咸。这种充满乡土气息的糕点价廉物美,是馈赠亲友的最佳礼品。有一首民谣这样赞美姑嫂饼: 姑嫂一条心,同做小酥饼。

白糖加椒盐,又糯又香甜。

那么这种饼为什么叫“姑嫂饼”呢?它又是怎么来的呢?

据说很久以前,乌镇有一家小糕饼店,是一户姓方的人家开的。起先,他们只是从大作坊里批一些糕饼来卖,后来,他们生下一男一女,靠这小本买卖难以糊口了,于是,夫妻俩想学酥糖来卖。他们仿造酥糖的配料,用炒过的面粉,熬过的白糖,去壳的芝麻,煎熟的猪油等细心的拌匀,蒸熟,然后用模具制成一个个小酥饼。由于用料考究,制作精良,他们的酥饼生意越做越好,财源茂盛,镇上的同行十分眼红。为了保住自己的财源,夫妻俩对酥躺的制作方法严格保密,他们夫妻俩亲手配料,自家人动手制作,工具不外借,技术只传儿子、媳妇,不传女儿,因为女儿将来要出嫁,制饼方法就会传出去了。眼见得嫂嫂得到密传,他家女儿心中不服气。有一次,嫂嫂正在做酥糖,女儿骗嫂嫂说姆妈叫她有事,嫂嫂一走开,她急忙到灶间抓了一把盐,拌在嫂嫂制作的那堆粉料里。她想,这样,嫂嫂做的酥饼味道肯定不好,一定卖不出去,出出自己心里那口气。哪里知道,这次她嫂嫂配料做出来的小酥饼销路特别好,个个赞不绝口。店主人二丈金刚摸不着头脑,等她弄明白是自己女儿捣的鬼后,灵机一动,借题发挥,说这种饼是他家姑娘阿嫂合作配制而成的,并且,将甜中带咸,香味独特的小酥饼命名为“姑嫂饼”了。

这一来,小酥饼的名气居然传遍了江、浙一带,也是我们乌镇的传统糕饼。您在这里不仅可以观看其整个制作过程、品尝姑嫂饼的风味,而且还可以戴上一次性手套亲手做几个呢?

接着我们来到的是一家木雕坊,里面有木雕师傅现场雕刻。东阳木雕名声远播,为浙江的三雕之一,一件件精美的木雕作品伴随着淡淡的木香,给人一种传统、朴素的美。

旁边热气腾腾的是乌镇的青团了,它是用南瓜的叶子揉着米粉做成的,中间包着豆沙的陷,感觉可是非常诱人的噢!

再看这儿的竹器坊,制作的都是老百姓家里常用的一些居家用品和小工艺品,有竹篮子、针线箩、杯垫、首饰盒、斗笠等等,质朴清新。安置在现代的居室里也是很有意味的。如果您有充裕的时间,不妨指定或设计一个物品现场制作,这可是挺有意义的噢!

在回味坊的旁边就是竹艺斋了,浙江盛产竹子,这边的竹刻和竹根雕都是师傅根据竹子本身的特点因才制宜,精心设计而成的,所以每一件作品都是独一无二的,看!这里面还有不少师傅的得意之作呢?

这是一间制作湖笔的小作坊。湖州是“湖笔”的发源地,在历史上乌镇曾一度隶属于湖州府乌程县。湖笔始创于公元前二百多年,历经两千年制作的改进和完善,形成了独特的民间手工制笔工艺传统。它采用山羊、鸡狼、山兔等兽毛为原料,经过手工七十多道工序制作而成,具有尖、齐、圆、健四大特色,毫性钢柔相济,书写得心应手,是为“毛颖”之冠。如果您喜欢书法绘画的话,相信您一定能在这里找到一支称心如意的笔。

(二)说到乌镇的名吃,就不得不提这个姑嫂饼。听到这个名字估计大家已经猜到了,肯定跟姑嫂关系有关。不错,相传啊,在明朝时候,镇上有户姓张的人家,世代都以做姑嫂饼为生。因为是独家配方自然风味独特,因此经久不衰生意兴隆。但是张家有一个条不成文的规定,为了保证这个秘方世代相传规定秘方只传给媳妇,不传给女儿。毕竟女儿以后是要出嫁的,就成了别人家的人。当传到明朝这代时呢,家里的小姑子看到母亲只教嫂子做饼的方子,心里就非常不高兴。毕竟嫂子才嫁到家里一年多,而自己在这个家里待了十几年了,母亲都从来不提教给自己。于是呢,就处处跟嫂子过不去,有一天,正到嫂子在做饼的时候,天开始下雨了。于是小姑子就对嫂子说:“嫂子,外面下雨了,快去收衣服”。嫂子一听就连忙往外跑,小姑子看到嫂子出去了,气不过偷偷的抓了一吧盐丢到了饼锅里。说来也巧,今天吃了张姑嫂饼的客人都说今天饼的味道很特别,比以前的好吃。嫂子就奇怪了,我还是跟以前一样的做法,怎么会不一样呢。于是她自己也吃了一块,结果感觉味道真的非常特别。

这时候小姑子,开始说话了。“嫂子如果你想知道今天为什么饼的味道这么好,并且想以后天天这么好的话就先把做饼的秘方告诉我”,嫂子拗不过她,就把做饼的方子一五一十的告诉给了小姑子。当然小姑子也很诚实的把她如何使坏的但又适得其反因祸得福的事情告诉了嫂子。因为现在的做法是姑嫂两个人共有的,所以就把这饼取名为“姑嫂饼”。等会参观完了,自由活动时大家不妨买些尝尝。说完了“姑嫂饼”当然就不得不说说乌镇的特产“三白酒”了。三白酒是天然纯手工制作。因为以白米,白面,白水为原料,所以起名为“三白酒”。其他的还有这个杭白菊,白水鱼,红烧洋肉。等会吃饭是大家也可以点些来品尝一下。

讲完了吃,我们再说说穿。蓝印花布是乌镇特产之一,俗称“石灰拷花布”、“拷花蓝布”,是我国传统的民间工艺精品,用棉线纺织、黄豆粉刮浆、蓝草汁印花,纯粹手工、环保。大家可以买些小件的东西,比如爱美的女士可以买一两个蓝印花布的头巾,小手提袋留做纪念。衣服我建议大家就不要买了,因为现在也没有什么人愿意去穿这些花色的衣服,其次蓝印花布容易掉色。等会天热了,穿着这种衣服一流汗搞的满身花纹象个金钱豹式就不好了。呵呵。其他得就是些手工的棉鞋,棉拖鞋。大家自己斟酌购买。

下载沙家浜特产导游词word格式文档
下载沙家浜特产导游词.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京剧《沙家浜》观后感

    京剧《沙家浜》观后感《沙家浜》这部现代京剧讲的是在抗日战争时期,新四军某部和敌人迂回作战,一度撤离常熟一带,留下18个伤病员,和当地群众生活在一起、战斗在一起,结下了鱼水之......

    游沙家浜有感

    红色经典游——沙家浜参观有感值此中国共产党建党91周年来临之际,我们前往江苏常熟沙家浜革命根据地参观游览。 在沙家浜,整个景区被分成了两部分,一部分是广场西侧的沙家浜革......

    京剧《沙家浜》观后感

    京剧《沙家浜》观后感 京剧是我国的艺术之粹,它从乾隆皇帝年间就开始流传了,他的行当很全面,表演成熟,气势宏美。 《沙家浜》这部现代京剧,它集中体现了抗战时期我新四军指挥员的......

    沙家浜革命历史纪念馆

    沙家浜革命历史纪念馆 沙家浜革命历史纪念馆位于全国百家红色旅游经典景区之一的沙家浜风景区,占地面积6400平方米,建筑总面积4492平方米,采用历史图片、仿真环境、实物展出、......

    社会实践--红色之旅沙家浜

    红色之旅沙家浜 为了更好地迎合“走基层 看发展 学习宣传党的十八大精神”这一主题,今年寒假,我来到全国爱国主义教育基地之一的沙家浜参观学习,在这里,我们参观了沙家浜革命历......

    参观沙家浜的感想

    参观沙家浜的感想 2005年12月4日,是一个晴冷的日子。这天,唐镇小学党支部组织全体党员到全国爱国主义教育基地之一的沙家浜参观学习,使全体党员受到了一次很好的爱国主义教育。......

    沙家浜红色之旅心得体会

    沙家浜红色之旅心得体会 六月的骄阳似火,也挡不住我们的红色之旅,正应景了大家激动澎湃的心情。2017年6月17日,我们十七冶医院大内支部、大外支部、门诊支部及农工党一行56人参......

    沙家浜红色教育之旅

    风起芦苇荡,心动沙家浜 ——记南通中燃党员红色教育之旅丹桂飘香,菊花盛开,南通中燃党委为了进一步认真落实科学发展观,加强党的优良传统教育,于10月31日组织职工党员前往全国爱......